第一篇:小学生个性化习作教学探索
小学生个性化习作教学探索
习作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习作源于生活。学生的作文是以表现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只有有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和来源于现实的生活感受,学生才能易于表达和乐于表达。学生个性化习作又何尝不是如此?基于以上认识,在长期的习作教学实践中,我提出并实践了“超越教材深入生活张扬个性”的实验设想。所谓超越教材是指突破教材中相对固定的作文训练序列,有序和无序相结合,训练习作(教材上的)与引导创作相结合,通过拓宽习作渠道,引导学生深入现实生活,使我们的作文教学随时适应学生变化的现实生活,顺应学生不同的个性,促进学生写作个性化的形成。具体采用了以下几种做法:
1、开发习作资源,丰富生活体验
学生缺少个性化的生活体验,是不可能写出个性化的习作的。小学生个性化的生活体验的获得有两种途径:一是直接的现实生活;二是通过阅读书籍等精神生活。直接获得生活体验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在日常生活中自发获得;还有就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和学生共同开发真实生活的作文资源,开展综合性语文活动,后者更加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地去经历、体验生活,获得富有个性化的体验。
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性的探索:
(1)传统文化的开发和利用(包括家乡的风俗人情和特有的文化)
我校所处的苏北地区,有着浓厚的风俗人情,美丽的传说与厚重的历史文化交相辉映。著名的淮海战役和两汉文化就聚集于此,还是远近闻名的“十孔贡藕”的故乡。这些宝贵的资源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我有计划地
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参观、访问、调查等形式使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如本班同学在搜集材料、亲自研究的基础上,写了一篇名为《十孔藕》的习作,并发表于《睢宁日报》。文章详细介绍了十孔贡藕的生长过程、外观、食用方法、价值久美丽的传说,使人对家乡的十孔藕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组织学生参观淮塔的活动结束以后,许多同学能主动拿起笔记下活动中的所见、所闻及所感,抒发了对烈士们的敬仰和为长大报效祖国而努力学习的决心。
(2)、关注现代工业与环境
我校坐落在景色优美的故黄河畔,北邻观音工业园区,西与观音机场毗邻。优美的自然环境与现代化的景观浑然融为一体。我们充分围绕这些“乡土教材”开发习作教学资源,大作习作教学文章。春天到了,我们组织学生到风景如画的故黄河畔和观音机场春游,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活动中,受到美的陶冶和情感的熏陶。活动结束后的习作中,字里行间流露了学生真挚的情感。学校组织开展“走进工业园”活动使学生亲眼目睹了现代化的工业生产,感受到了现代工业文明。在活动结束后的习作中,学生抒发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家乡日新月异变化的赞美。在睢宁县首届“走向未来“小学生作文大赛中,学生吴雪的诗歌《双沟赞》获得一等奖,另有年丽君、杨婷、丁冬冬的习作分别获二、三等奖。
(3)捕捉身边的或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
我们不失时机地抓住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或国内外重大事件,引导学生开展辩论,或抒怀、或评论,随时记下自己的想法或感受。
如“十六大”期间,我们组织学生收集、学习相关资料,然后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结果,许多学生的习作由于感情真挚,语言富有个性,在县、市组织的“读书征文活动”中,获得一、二等奖。在全国上下学习贯彻“八
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期间,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系列活动,并开展了学生习作竞赛。许多学生利用诗歌、童话、读后感等形式表现了自己对“荣”与“耻”内涵的正确理解。其中,陈硕秋同学的习作《勤勤和逸逸》利用童话的形式叙述了一个生动而耐人寻味的故事,告诉人们要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做事。因体裁新颖、故事生动,获得了市级作文竞赛一等奖。
2、采用多样化的练笔方式,开辟多渠道的习作途径,选择多类型的写作形式,教会学生感悟生活、表现生活。
(1)坚持写日记
写日记已经是众所周知的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特别是日记中的个人的秘密,心底的话语,无不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无不是学生个性的极好凸现。多年来,我借鉴著名教育家魏书生的习作教学经验:鼓励学生多写日记,并采用“无限积分制作文批改法”批改日记,认真上好日记课,不写评语写心语等方法,让学生爱写日记。因为,只要学生爱上了日记,我们的习作教学便意味着成功。在坚持不懈、循序渐进的日记训练中,促使学生去现实生活中发现,生活中感悟,习作中个性张扬。
(2)做读书笔记。
结合课外阅读、看电影和电视,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评论电影(或电视)中的人物等等,也是培养学生有独特感悟的好方法。为了掌握学生阅读状况的第一手资料,我设计了问卷对本班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并有针对性地采取了措施,增加学生阅读量。开设阅读指导课,充分利用学校图书资源,是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质量的有效途径。习作教学中,我把阅读指导课与习作教学紧密结合起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的阅读指导课设计《人类与海洋》获得
市一等奖。阅读指导课的实施,丰富了学生积累,开拓了学生视野,促进了学生的表达。
做读书笔记时,摘录好词好句的数量不是最重要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们思考对自己有特别启发或感悟的地方,并写下来,促进他们去思考。渐渐地,很多的人都敢于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班级内似乎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我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读书笔记评比”活动和读好书座谈会,激励学生的读书热情。
(3)板报、广播站投稿随笔。我在班级的板报墙上开辟“自由谈”、“心里话”、“新发现”等栏目,引导学生将班级、学校以及社会上出现的好人好事或一些带倾向性的问题发表议论。同时,还组织学生积极为校“红领巾广播站”开辟的《校园新闻》和《绿芽长廊》等栏目撰稿,鼓励学生注意留心周围的人和事,把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写作形式可以不拘一格,给学生多提供了说心里话、说理的园地,学生乐于参与。
(4)实验作文。我们常常布置学生运用科学课、劳动与技术课或课外阅读中学到的某一科学知识自己做一个科学小实验,然后让他们把实验的过程写下来。学生积极性非常高。如贾文迪同学的习作《实验的乐趣》中,小作者把自己的实践、所思、所想都融入了作文,真实而有内容。该篇习作获县小学生实验制作征文比赛一等奖。
„„
从开发习作资源,丰富生活体验入手,采用多样化的练笔方式,开辟多渠道的习作途径,选择多类型的写作形式,教会学生感悟生活、表现生活的方法,就能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张扬学生的个性,就会为习作教学撑起一片艳阳天。
第二篇:小学生个性化作文的实践探索
小学生个性化作文的实践探索
内容摘要:小学生个性化作文是实现小学生作文真正“儿童化”和“真实化”的有效应对策略,是防止小学生作文“功利化”、“俚俗化”和“虚假化”的实践探索。本文实现学生个性化作文的主要教学途径上作了一些尝试:鼓励个性化思考,尊生个性化体验,引导个性化表达。对于进一步改进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和作文教学不断优化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 个性化 实践
由于受应试教学影响,传统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着一定的蔽端,主要归纳为以下几方面:(1)学生作文往往是在任务驱动下,为作业而作,为考试而作,并不是一种自发的写作行为;(2)学生作文为迎合教师口味而写,教师的评价准绳成了学生作文的一杆标尺,导致学生的作文完全失却了儿童固有的天真、童趣,甚至一度走向成人化和文学化倾向;(3)大量的没有个性的、粗制滥造的作文选成了学生写作的无形参照物,使得学生机械地照搬和抄袭,从而让学生的作文丧失了自身本有的个性和灵性;(4)教师在作文教学上过于强调技术层面,强调写作的章法和技巧,也使学生习作思维的空间大大缩小,不敢放手写作,不敢自由写作;(5)教师在作文教学理念上存在着的一定的传统定势,也使得他们的教学行为并没有真正的发生变化,从而直接导致了学生作文的写作方向。
而课程改革的到来,必将颠覆这些不尽人意的作文教学局面,小学生作文必将回归到一种真实、自由、个性的状态。关注个性发展,培养创新精神”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课程的重要理念。在学段目标的制订上,《语文课程标准》始终贯彻着这样一种思想:提供广阔写作空间,卸除种种写作束缚,释放学生自由心灵,尊重学生独特体验,减少老师过多干预,放宽作文评定尺度,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小学生写作的个性化。《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强调“注意让学生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在第三学段提出“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第四学段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等。总而言之,追求小学生作文的个性化发展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小学作文教学新思路,新方向,也是实现小学生作文写实、写真,实现小学生作文回归心灵原生态的有效策略。
如何去实践、实现真正的小学生作文的个性化呢?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来应对呢?我们作了如下的尝试和思考:
一、鼓励学生个性化地思考
行起于思,止于思,成于思。习作是学生一次思维历练的过程。帕斯卡尔有句名言:“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是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思想形成人的伟大。”笛卡儿这样说:“我思故我在。”足见一个人的思考、思想之重要。所以说,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思考,是实现作文个性化的根本。没有个性化的思考,只是人云亦云,只是大家都“英雄所见略同”,不可能有充满个性色彩、丰富多姿的作文。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学生的个性、经验、认知、情感等都具有差异性,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更是有力的证明。事实上,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其思维品质,思考方式,思考内容,也存在着明显的个性特征。如在作文教学《“○”的随想》中,在学生的眼里,“○”是眼泪,是月亮,是地球,是嘴巴,是枪口,是汤圆,是童年铁环,是草丛里的鸡蛋……每一种联想,都是学生个性思考的结果。鼓励学生个性化地去思考,其前提是,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位,放手让学生放胆想象、表述,并不时地加以肯定、鼓励,在学生的思考出现了偏颇、出轨、错误或迷茫时,加以点拨、引导。立足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怎样思考,就怎样说,想到了什么就说什么,没有限制,没有束缚,给学生一个极大、极广袤的思考空间。
鼓励学生个性化地思考,学生能不能按“我”的个性去思考,按“我”的意愿去思考,关键还在老师。老师的主观干预,老师的评价导向,老师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在无时无刻地制约、影响着他们。“作文模式化”、“作文功利化”、“作文标准化”等都是“作文个性化”的重重阻碍。作文个性化的基点是真,学生内心怎样想,就怎样说,就怎样写,只要真实的,就是富有个性的。老师切莫以自己的思考代替学生的思考,切莫让学生都要接受自己的意愿。有时候,学生充满个性化的思考更会令我们惊喜、欣赏。有这么一个例子:一次日记中,一位学生写了这么一个句子:“放学回家,我路过十字马路口,看到有三位警察叔叔整齐地站在岗亭旁,一动不动。这,多么像几只正在等待命令的鸬鹚啊!”这是一个洋溢着学生个性的但并不恰当的比喻句。老实说,我首先为这位学生的个性和学习语文的灵性拍手叫好。他一定是在学了《鸬鹚》一文中的那句“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而受到启示的。他的逆向思维真令我自叹不如。后来,我组织学生对于比喻句的本、喻体互换、倒臵进行了一番研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原先只有把月亮比作镰刀的,现在学生看到闪闪的弯刀,会想起新月一钩,这就是武侠小说中的“明月刀”的思维吧。原先,学生只会把夕阳比作艳丽的桃花,现在,学生看到枝头绽放的桃花,会说:“啊,那是树上的晚霞。”这就是朦胧中的一颗诗心,一股诗情吧。
当然,学生能够出现如此让人惊喜的个性化思考结晶,是因为我们一直都在尊重鼓励学生的个性思考,都在力求张扬他们的个性思考。以至于,原先学生只会把老师比作“春蚕、红烛”等缺乏个性的比喻,现在学生可以把老师比作“春泥、树根、铺路石、桥、牛、灯、春风、山泉……”等富有新意的,令人耳目一新的答案,让人感到了个性化的无比魅力。
个性化思考,在想象作文中尤为重要。思维品质的差异性决定了作文构思的异同。以《龟兔二次赛跑》为例,老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内心真实想法,展开想象,构思材料。结果学生们有的写“乌龟巧用滑步车,凭科技力量,再胜兔子”,有的写“兔子吃一堑,长一智,击败乌龟”,有的写“兔子重蹈覆辙,再度落败”,有的写“兔子求胜心切,慌不择路,迷失方向”,有的写“比赛路程中有一条河挡住去路,乌龟凭游泳本领,轻松过河,而兔子则造独木舟渡河,延误时间,结果输掉比赛”……
个性化的思考,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让学生真切而自然地感到了“我在”的境界。
二、尊重学生个性化的体验
作文的最质朴,也最崇高的意义,它是学生心灵的一段写真,它是一种自然奏鸣的生命之音,它是一个生命在岁月里,在遐想中的真实记载。而学生的生命体在生活中的体验是充满着个性色彩的,是独特的,各自的,是交织着个人情感、态度的,是谁也替代不了的,是谁也不可能像他的内心体验那样细腻、亲切、深刻的。只有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充满个性色彩的情感体验,返朴归真,追求心灵原始体验的原生态作文,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灵作文,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作文,才能真正实现学生作文与人格的和谐,让学生在作文过程中进行良好的人格塑造和情操涵养。
近来,电力紧缺,时常停电。而在停电过程中学生体验到的个中滋味不一,有喜有忧,有笑有泪。如同样以“停电”这一话题来作文,有的学生写停电以后带来的极大烦恼,四周一片漆黑,世界似乎沉寂。仅凭着昏黄的烛光来照明,学习、生活很不方便。有的学生则从停电后,居民们为了应付停电带来的不便,纷纷购买了发电机,每当一停电,片刻的沉寂之后,一台台发电机一只只野兽般嘶鸣吼叫,声响震天,搅得小区不得安宁。有的学生却写自己在停电过程中体验到了邻居之间的真诚和爱心,停电后,自家恰好没准备蜡烛,到商店去买,又已卖完。邻居知道此事后,热情地送来了好几支蜡烛,烛光摇曳之际让人倍感温馨。有的学生则写了这样的感人小事,小区停电后,住在底楼的居民担心楼上的住户
年纪较大,行动不便,在一停电之际,便忙不迭地上楼为他们点好蜡烛,打扫房间,做好家务,让其感动不已。有的学生选取了停电后,一家人围着烛光坐在餐桌旁开始家庭讨论会的事。即使是讨论会,每个同学写得又不一样,有的写家里人对于停电原因,停电现象的讨论,讨论中不乏对政府一些行为的建议,如居民楼停电了,而马路上的一些喷泉、装饰灯,公园里的一些人造景点却不受影响,永不停电。是居民正常生活重要,还是这些设施重要,在不能保证居民日常照明的情况下,谁还有心思去看风景?建议政府应改变一些不必要的电能浪费现象。而有的学生却这样写道:没电了也无关紧要,甚至还挺不错。因为没电,才有家庭浪漫的烛光晚餐,因为没电,才有全家人都放下各自工作、任务,围着烛光进行一番前所未有的促膝谈心,停电,让家庭有了一次心与心交流的好机会。
还有的学生大胆、直率地写出了自己真实的在停电后的内心感受:停电真好!因为家庭作业较多,因为父母有言在先,如果今晚停电,考虑到保护视力,今晚的家庭作业可以免做。所以当一停电的刹那,在人们一片失望的惊呼声中,他却坐在黑暗里开心地笑了。只可惜这笑并没有维持多久,仅过了一个小时,电又恢复了,他只好垂头丧气地在父母和人们为来电而高兴之际,重新去完成家庭作业。他甚至有点厌恶电的到来。当然这也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认识的偏差,但也弥足珍贵,因为,这很真实,很独特。
更有的学生在写以停电为题材的作文时,非常巧妙地捕捉到了自己独特的心灵体验,令人为之拍案叫绝。一位学生写了停电之后,百无聊赖地来到阳台上。无意中仰望夜空,才发现,今晚的夜空似乎特别的美,黑夜在今晚才掀开了往日遮在脸上的神秘面纱。夜空如洗,夜空如一块巨大的深蓝的帏,星星闪闪烁烁,散发着淡淡的迷人的清辉,在夜的怀抱里,它们像一群好奇的孩子,扑闪着宝石般明亮的眼眸……自己很快就被灿烂、迷人、梦幻的星空丽景所吸引,所迷恋。呆呆地站在阳台上欣赏起来,一下子明白了《星星点灯》这首歌的内涵和意境,一下子想起了文坛巨匠郭沫若的那首奇丽小诗——《天上的街市》,一下子想起了书本里的那支童谣,“青石板,石板青,青石板上亮晶晶……”一下子,让自己想起了古老的夜晚,也在如此美妙的夜晚,一位孩子(张衡)躺在奶奶的怀抱里数星星……于是,自己激动、兴奋,而同时也在思考,平时自己仰望夜空,为何浑沌一片?最后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当我们拥有了艳丽、缤纷的电光——现代文明之光时,我们同时也失去了纯洁、柔和的月光、星光——永恒的自然之光。感谢今晚的停电,感谢这难得的美好时刻。
一次关于“停电”的话题作文,学生们各自写了自己真实的、独特的情感体验。这样的作文,真正体现了学生作文的个性化,这都是在我们老师尊重他们的个性体验基础上。尊重,意味着给他们一个广博的空间,让他们的心灵自由游弋,在这里,我们不得不反思一下,个性化作文的命题要广,最好是半命题和让学生自主、自由、个性命题。不要让狭隘的命题成为扼杀、制约学生个性的“瓶颈”。
每年,学生都要进行春游活动,活动之后都要作文。以往,我们多以《快乐的春游》为题让学生作文。而现在一想,这样的命题,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是有所抵触的。对于全班来说,春游是不是都让他们快乐呢?即使都是快乐的,那么在快乐的同时,就没有其他的情感体验了吗?后来,我们以《春游花絮》为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化体验来写作。结果,在学生的作文里,写到了春游时,看到明媚春光的乐,写到坐车呕吐的苦,写到爬山时得到同学帮助的喜,写到不慎掉落钱包的“悲”,写到带的食品太多,行李太多,造成行进不便的烦,写到在柳荫下,草地上,小河畔和同学共进午餐的趣……
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决定了学生个性化的作文。老师在对待学生的作文时,应该用自己一颗真诚、尊重的心去聆听另外一颗颗纯洁、真挚的心,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作文个性化。
三、引导学生个性化地表达
在追求学生作文思考角度,选取材料上的个性化后,我们更应该引导学生在作文的语言表达上,表达形式上,进行“真我”、“本我”、“超我”的个性化表达。这就要关注学生的书面语言和内部言语,语言是一个群体性的概念,它带有传统、约定俗成和先发的特性。而言语,则是个体基于自身生命体验之后在表达过程中所取用的适合抒发内在激情和想像的语言,它的个性化色彩理应得到重视和关注。
著名特级教师张化万先生说过:“小学生的语言学习、写作表达,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老师的信任、宽容和正确引导,得益于天天和他们在一起的教师语言的反复刺激和情不自禁的模仿学习。”不言而喻,让小学生个性化地表达自己的内部言语,就是让学生在作文中形成自己初步的、雏形的文风。(只能说是初步和雏形的,因为尚未定型,也不可能定型)学生语言表达的个性化,一方面受老师语言的制约、影响,一方面跟他自己本身的个性品质息息相关,另一方面同学生本人的阅读积累分不开的。特别是课外阅读,学生在大量的书面语言材料中,感染熏陶,模仿创造,不知不觉地将一些名家名篇中的名句名段吸收、引用,积蓄在自己的“语言仓库”中。不知不觉地在作文风格上倾向,学习某位名家,某
篇名作,吸取他们的作文特色,语言特色,为我所用,人我合一,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风格。或长于抒情,或善于比拟,或工于词藻,或专于描绘,在作文风格上,或真实平朴,或笔调优美,或含蓄娓婉,或细腻详尽,或简洁明快。初步形成学生各自个性化的语言色彩,这主要是在小学高段。当然,这不是要求学生一定要形成自己的文风,换一句话说,当学生在不断的、长期的作文实践中形成了某种倾向、定势、喜好之后,这就是他们有了自己的作文个性。对此,老师要正确地引导、肯定、赏识。
其次,我们也要引导小学生在作文中按他们自己喜欢的方式,用他们擅长的手段去个性化地表达,去个性化地作文。这主要是他们作文表达的形式。传统作文教学,传统作文评价标准,传统作文写作要求,往往都是规定了学生作文方式表达的同一性。小学阶段往往只是单一的记叙文训练,这大大扼杀了学生的作文个性和创造性。
还是那句话,给学生作文以空间,以自由,解除他们的种种作文束缚,释放他们的个性、心灵,让他们放开手脚去作文。可以写诗,可以写童话,可以记叙,可以想象,可以创作儿歌,可以写笑话、剧本、小说……哪怕写得不怎么样,但只要学生愿意,只要学生爱写。
比如去年“非典”来临的难忘岁月里,学生们用心去体验、感悟了许多,在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作文体裁、表达方式来写一篇关于“非典”的作文时,学生们又一次大显身手。有的记叙了“非典”期间,妈妈如何爱自己,关心自己的健康的感人事迹;有的则写了一首小诗赞美白衣天使;有的写了小品剧本来表现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高尚品质,有的编写了故事等等。形式多样,充满个性。更有一位平日里喜好童话、生性幽默、知识广博的男同学以童话体的形式,写了一篇名为《种族歧视》的作文。在文中,他描写了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厨房里白醋和红醋展开了激烈的争吵,白醋因为近来在非典期间身价猛涨而洋洋得意,讥笑红醋低贱、卑微。紧接着,白酒、白米、白糖等纷纷出来为白醋撑腰,而黑米酒、黄酒、黑米、红糖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厨房“战争”达到白热化程度。最终,他并没有写争吵如何结束,只是巧妙地将笔锋一转,联系到了世界上的种族歧视、民族战争问题,联想到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联想到美国和伊拉克。写得富有情趣,又发人深思,堪称佳作。而试想,如果我们一味地要求学生按统一形式、方式、模式去表达、去作文,又怎会有如此富有个性,充满灵性的文章呢?
作文教学的本质应是人文精神的张扬和升华,也就是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鲜明的个性和美好的心灵。北大教授钱理群先生说:“作文就是要夯实人的精神底子”。同样,小学生作文如果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个性,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本我”的缺席和“人”的无存。
这样的作文,即使写得洋洋洒洒、绚烂美丽,也只是一种虚无的灵魂化作一段苍白无力的文字。没有了个性也就没有了生命活力。在写这篇劣作的同时,欣闻这样一件让人惊魂荡魄之事:诸暨一位年仅九岁的小学生凭着一篇107字的日记,竟然摘取了“冰心儿童文学大赛”一等奖。究其获奖的缘由,乃这个可爱的孩子写作是那样的至情至性,他是完全凭着心灵的感觉来写的,他的个性当然也是尽情地彰显在这篇在有些人看来乃“庸作”中了。不管这样,这说明,上层的教学权威和社会的评价标准都是那样的自发和致地达成了一致,真实地展示孩子的个性,就是今后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教学使命。
参考文献:
[1]张化万.现代小学写话与习作教学.语文出版社,2002.[2]周一贯.“儿童作文”教学论.宁波出版社,2005.[3]贾志敏.小学作文教学实用手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4]吴立岗.小学作文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5]袁浩.揭开儿童作文的奥秘.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第三篇:个性化教学设计探索·高中语文
语文个性化教学设计探索
成都@@
田@@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了不可抗拒的挑战,尤其在大力倡导个性化教学形势下,作为主张和力求引领个性化教**流的教学机构,更加体会到这过程中的重任。
一个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应该有更深的理解,那就是,新课改所要到达的目的,是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设计教学,从而达到张扬学生个性,引导发挥学生各自特长的学习效果。因此,语文老师首先应建立大语文观,在这个前提下对整个语文概念的解读应具有自己的个性,即这种解读不仅仅是停留在语文本身所具有特征上,而是应该更多的放在目前社会生活层次不断丰富的大背景下和学生实际思想和认知水平上。在这个基础上,语文老师的眼光和思维就会更加独到和宽广,从而使自己的语文课设计符合新颖、融合时代特征、学生乐见和乐于接受并提高的要求。
语文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学生获得一堆概念化的知识,而在于使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学会自主地发挥自我的个性,以求得持久的可持续发展。那么,教学中要真正做到这样的以人为本并不容易,因为教学是高级活动,不是普通的人事管理,就不能停留在表面,这需要知行合一,知是个性化的,行是人文化的。语文老师多年的教学实践,积淀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可以做到信手拈来,侃侃而谈,从字音、字形到语法,从文章阅读到诗词鉴赏,从变着花样的语言运用到文言文„„,似乎不这样规范就不能称之为遵从了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因而包括对高考的考点解读,走入了不是模板的模板中去,一个模板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能是模板的复制,难怪有人撰文称,多年的高考状元,无一例外的一事无成。甚至有人高呼:为什么我们学生的语文素养越来越差。把零分作文当笑料,把所谓“雷人”试卷晒网络,其实这恰恰是语文老师的悲哀,而不是学生水平的下降。
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作了一些粗浅的探索,在这里介绍如下,希望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在个性化教学中有一些启迪。一是语文教学要开阔学生的视野,不受传统教学的束缚,把语文知识的积累延伸至课文外。所以,对每一册语文课本,我不是按教学计划逐一进行,而是把选择课文的权利交给学生,当然也包括老师的选择(老师也把自己放到学生当中去参与讨论),大家都不喜欢的文章我们就大胆的放弃,一本教材也就剩下不到一半的篇目了,剩余的课时我们用来推介同学和老师选择的其他文章或读本,这些篇章可谓包罗万象,涉及面广,包含励志、人生、情感、趣文、网络文学、新闻热点、经济热点等等,不一而足。比如高中语文现行教材第二册。小说单元我们除了《祝福》之外,把沈从文的《边城》扩展为对沈从文的文风探讨,延伸在学生写作中去。第二单元我们既然放弃了鲁迅的《拿来主义》而先择了聂绀弩的《我若为王》。该册的文言文选择权利老师没有完全放手,但把重点放在必学课文上的„„其余的文章,有个性别喜欢的同学可以自己学习,老师指导。二是在教学中,几乎完全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除了不能放弃的语文基础积累的内容外,在教学中,老师重点放在了对课文的感悟引导上,而不是字词句篇章、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等。所谓感悟,是从整体上进行的,老师抛出问题,学生各抒己见,然后由学生来总结文章的得与失,好与不好。这一点在诗词鉴赏中尤其发挥得淋漓尽致,欣赏诗词就像欣赏一朵花,不能把花掰碎欣赏,中国古典诗词的鉴赏也是如此,学生认为感觉就是好,但说不出好在哪里,老师的引导就尤为重要了,比单纯的讲授意像、讲授技法、讲授思想要灵活和易接受。这样在欣赏中学习,在学习中拓展,语文的感悟由此而生。三是把语文和生活严密的结合起来,人说文章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我说语文也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社会处处不语文。既然建立了大语文观,那么生活中语文无处不在,我们把生活中的种种语文现象引入课堂,既联系了实际,又运用了语文,还发挥了语文的教育作用。比如街头广告,比如店铺招牌,比如新闻热点,比如网络热点等种种社会活动,做语文老师要有这样的本事:随时关注热点、潮流,随时把握学生追求动向,及时了解学生需求,甚至要阅读浏览大量的流行杂志„„教学中信手拈来,不是为了表示老师有多牛,而是把这些作为引导、教育学生基本材料,我在《新时期语文老师的另类思考》一文中曾经举过周杰伦歌曲词作者方文山的例子,一个墙面清洁工居然有如此厚实的文化底蕴,来自于与工作无关的大量语文积累,更重要的是有如此的精神追求,无形中激励了学生,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这才是根本。四是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首先是重视个性化阅读,而不是按什么优秀教案预先的设计来教学,这种阅读的结果你会发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其实比老师想象的要深刻得多;其次是多元化阅读,正如人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正好这次在学大教育辅导了三个高一学生,他们都恰恰是文言文底子较弱,在重新解读《鸿门宴》这一课时,我都问了同一个问题:你最感兴趣的人是哪一个。结果是三个答案,三种理由,但都无一例外的把握住了人物重点。在多元化阅读和学习中,老师还不能忽视学生的奇思妙想,因为这正说明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我们培养学生不正是这个目的吗!这就是下面要谈到的又一个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张扬个性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也不是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都可以进行的,而语文教学课堂才是适合它生长的土地,因此它是与语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在上高中戏曲单元(学生居然全选了该单元)中,是学生自己解读的,而且把《茶馆》推荐为我的公开课,以情景再现的方式帮我完成了该课教学,结果是校长惊奇,老师感到新鲜,这不是说这堂课有好成功,而是说学生居然有这样的表演天赋,角色演得栩栩如生。像这样课有时候我都要随时高度紧张,被学生撵着走的情形并不多见,但就是因为老师你给了他们发挥个性的空间,长期积累的结果就是学生得到了锻炼,有助于百年树人„„
活到老学到老,知识在不断更新,要求在不断提高,语文老师只有努力往前走,你才不失为一名合格的老师。因为,你也是一名个性化老师。
第四篇:浅谈小学生个性化作文教学
浅谈小学生个性化作文教学
三年级语文张平梅 多少年来,中小学作文教学效率不高,弊端甚多,这是不争的事实。作文是学生语言能力、知识水平、思想素质、思维习惯的综合反映。但是大部分学生谈文色变,无话可说,无文可作,只能东拼西凑,勉强应付。造成这种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基础薄弱、缺乏兴趣、缺乏生活积累等等,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我认为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没有找准抓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重要要求之一,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作文如果养成了创新习惯,强化了创新意识,提高了创新能力,就一定能够提高作文水平。现在就作文教学中如何以创新能力为抓手,提高作文教学质量,谈点个人看法。
一、要以激发学生作文创新激情为抓手,创造宽松写作氛围 在作文课上创设出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与学习气氛,允许学生大胆设想,敢于质疑,鼓励他们求异思维,鼓励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交流。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提笔写作,大部分同学都有话可说,且语言流畅,就会出现大批优秀的习作。
二、以夯实学生作文创新基础为抓手,丰富学生写作题材 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的。要是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指导学生发掘收集写作题材十分重要。
1、广泛阅读,积累写作素材。广泛阅读是学生作文创新的基础。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不言而喻,广泛阅读与作文创新是密不可分的,学生在广泛阅读中,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髓,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
2、开辟第二课堂,拓展作文课堂外延。第二课堂可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开辟作文专栏,介绍作文写作知识、技能技巧;成立作文兴趣小组,确立写作方向;举办作文故事、作文专题讲座;向学校广播站投稿,办班级学习报等形式,为学生敞开一片自由的写作天地。学生在第二课堂的滋润下,会焕发出满腔的热情,激发出创新的欲望,在生活中创新作文,在作文中书写生活,提高作文创新活力。
三、以增强学生作文创新能力为抓手,加强思维方式训练
学生写作过程中是其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训练过程。作文教学中应把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放在首位。教师在引导过程中,或结合课文,或结合范文,或结合学生生活实例,让学生触景生情,触类旁通,联想思考。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作文一旦失去了想象,就会黯然失色,缺乏生机。而丰富的想象,能使文章生机盎然,光彩夺目。可见写作教学中训练想象能力,进行想象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四、以提高学生作文创新质量为抓手,优化作文评改方式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它能指导学生找出作文中的缺点,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作文质量和作文水平。“学生作文教师改”的传统模式,永远让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并不能真正养成学生写作文和改作文的能力。
1、用肯定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
学生写出的作文对他而言,都是最高水平的发挥,他们希望得到肯定性评价。而“语句不通顺,条例不清晰,中心不明确”等等裁判式的,会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教师要站在理解、尊重学生的角度,改变以往评改中教师作为说教者的形象,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耐心的心灵交流,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从而提高作文水平。①用赏识性的评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每次作文都是他们创造性的劳动,他们都期望得到老师肯定和表扬,所以在作文评语中多写赏识性、肯定性的评语。让作文基础好的学生在老师的赏识评语中得到成功的体验,让差的学生获得一份自信。②用情感式的评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老师用真实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真正把作文与做人集合起来。③用激励性的评语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老师对学生作文中的创见要赞扬肯定,对异议要保护,对错误的意见要宽容引导,确保他们在每次习作中都有所收获。
2、改变作文评改的方法,提高学生平改作文能力。
评改能力是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评改能力的强弱是独立写作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教师要教会学生批改方法。作文批改中可采用自读自改、师生共评、小组互评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作文批改中的主体地位。这样可以使他们转换角色,诱发他们对作文评
改的强烈兴趣,促使他们形成健康向上的成就动机;可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自信力,还可以促进他们的相互交流,培养他们互相协作的精神。
在新课程的新导向下,只要我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作文教学的抓手,采取其实可行的办法,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一定能激活,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一定能够提高。我们的作文教学也必将别有洞天,充满盎然的生机,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第五篇:浅议小学生习作教学
浅议小学生习作教学
【内容摘要】常言道:“学无定法,教无定规。”对小学生的习作教学来说,只要教师掌握教材的特点,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教法是灵活多样的。根据多年的习作教学实践,我遵循了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认为小学生习作教学应该注重创设情境,开展活动;抓好学生的课外“三多”;指导要得法;要注重学生的自能修改
团结协作。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于学生有所裨益。【关键词 】 创设情境 提高习作 水平和能力
【正文】语文新课标提出,学生作文能力是学生认知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也是字、词、句、篇综合运用能力的体现。习作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设置的五大领域之一。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重点,也是难点。说它是重点,因为每次考试都有它,而且所占的分值还不少。一个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他的语文成绩。说它是难点,因为老师教起来费时长、耗力大,但收效甚微。学生怕上作文课,一提到写作文就头疼。写起来三言两语,应付了事。还有一个最大的难题就是批作文,这是多数语文老师都头疼的问题。往往这篇作文没批好,下一篇作文又来了。作文成了压在老师和学生头上的一个大包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十多年来,我校开展了多次校本教研活动,老师们交流了自己的习作教学方法和体会。我吸取了老师们的一些经验并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我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习作作水平和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习作教学要注重创设情境,开展活动。
鲁迅先生在谈到写文章时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因为多看和多练,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老师甚至专家都非常强调习作方法的重要性,认为方法到了位,学生的习作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习作就会水到渠成,即使不能写出惊世骇俗的杰作,也一定能写出可登大雅之堂的优美文字。于是,他们在研究习作的教法上用足了时间,下足功夫。而我的观点认为学生写作困不困难,爱不爱写,写得好不好,方法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有没有写好一篇习作的的材料。就像盖一座房子一样,房子的式样固然重要,但没有盖房子所必须的的材料---砖、水泥、钢筋、木材......是无论如何也盖不出房子的。只有准备好了材料,才考虑盖成什么样式的房子,盖多大的房子,怎样装饰房子等问题。作文亦然。只有积累了足够的语言材料,生活材料,情感材料,才能写出一篇语言优美、内容丰富、感情真实的文章。
例如,以《春天》为题的习作,我先出示春天景物课件,再让同学们观察,春天到了,大自然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在找的过程中边观察边交流,让同学们亲生感受一下春天的到来,亲眼看看春天的景象,从而对春天大自然的变化有个感性认识。学生在观察的同时,发展思维,培养习作水平和能力。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按先上后下,由近到远,从物到人的顺序认真观察图,从中抓住主要景物,先练习说话。先一句一句地说,再连成段,连成篇。学生逐渐做到言之有序。在此基础上,根据老师的要求,加以想象,把自己当成课件中的小朋友,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去找春天,把自己找到的春天讲给大家听,学生入情入境,从校园的春天讲到公园的春天,又讲到自己家窗前的春天......不仅讲得有声有色,而且有条有理,这就为写作准备了充足的材料
二、习作教学,要抓好学生的课外“三多”---多读、多写、多研究。
1、多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平时我们除了养成看报的习惯,更应该多阅读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多读好书,不但可以学习别人遣词、造句、布局、取材的技巧和方法,而且可以从书本中得到许多知识,增长见识,提高自己的欣赏能力。由欣赏、体会、模仿到应用,久而久之,自然熟能生巧,作文能力自然提高了。
2、多写:提高作文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多写”,不断地练习,不断地改进。我们时常会羡慕著名作家可以写出感人肺腑的好文章。可是没有人天生就是大作家,他们也是经过不断努力,不停地写,慢慢,最后才写出好文章的。时常练习写作,笔法就熟练,对文字和词语也才能运用自如。初学写作的人,最好的练习方法,就是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把自己每天想到的、看到的、要说的话尽情写出来,句子不必太长,但要力求通顺。因为日记所记载的,都是一天中所遇到,印象最深刻或最有意义的事,而且没有特定的范围,可以自由发挥。久而久之,对提高习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3、多研究: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有些人主张,只要多读、多写,自然可以提高作文能力,我认为这种主张是错误的。除了多读、多写之外,还必须多研究作文的理论和技巧,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习作譬如一个人建造一所房子,只要有信心,把砖块一块一块地垒上去,最后总是可以把房子建成的。可是如果有专家指点,或是有蓝图可以参考,不但可以节省许多时间,早日完成,而且建筑的房子,也会更稳固、更美丽。所以我们如果想提高习作能力,就必须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 多读、多写、多研究”。
三、习作教学中,教师指导要得法。
习作中老师的指导,这也是我们老师的关键所在,是最见老师功夫的。往往一篇作文的成败与老师的指导有很大的关系。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写好自己的习作呢?我认为老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每次习作前,我在教学中都运用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或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学生自主参与、大胆合作,使他们在活动中经历酸、甜、苦、辣。获得成功或失败的生活体验,为写作准备素材。比如:我在一堂自主命题习作课《铁锤锤蛋锤不破》,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上课开始,我手里拿着一把铁锤走上讲台,问学生:“你们认识这是什么吗?”学生说:“铁锤!”然后我又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鸡蛋来,问:“这又是什么?”学生异口同声的说:“鸡蛋。”然后我转身在黑板上写下“铁锤锤蛋锤不破”几个大字,问学生:“这可能吗?”学生都摇摇头说:“不可能。”而后,我又故弄玄虚一番,先是自己假装要砸,再让学生想办法把鸡蛋挂起来,接着让学生讨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在学生众说纷纭
之际我趁势一锤把鸡蛋锤破,并揭示“铁锤锤蛋锤不破”这句话暗藏的“机关”所在,学生恍然大悟。最后我才把我的真正意图抖露出来:刚才的一幕只是为学生提供一个习作素材。接下来,我让学生自主命题,动手习作。一节课下来,学生轻而易举地完成了习作,达到预期目标。你们说,这样的作文课,学生能不爱上吗?
其次我还会带领学生做一些游戏或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愿写、乐写。比如:“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猫捉老鼠”等游戏;“猜谜大赛”、“跳绳大赛”、“拔河比赛”等竞赛;老师还可以提倡孩子多参加社会活动。比如:在父母或老师的陪伴下洗洗衣服,做做饭菜,打扫打扫卫生,进行“爱心募捐”、“社会调查”等。这些看起来是小事,但对于现在的独生子女来说却很陌生,让他们在这些劳动中获得生活体验写真事、抒真情。还有时候,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感受、去领略美丽的风光。这些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重视了他们的独特感受,这样才能写出生动的文章。
四、习作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自能修改 团结协作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语文课程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习作水平。”
1、学生自改。要学生自能修改文章,首先要教给方法。要从基础抓起。遣词造句是写文章的基础,修改文章也应从遣词造句开始,比如,我要求学生习作完成之后,更反复认真地读,要读出声音来。读时一看语句是否完整;二看语句是否通顺;三看语句表达是否明白;四看用词是否得当。总之先感觉一下读的是否顺口,以后逐步提高要求,从文章的立意、选材、组织材料,布局谋篇等方面来评价修改文章。还应读给别人听、问问人家听着是否顺耳。要把好文章的标准告诉学生,让学生改起来有据可依。还应逐步教给学生学会使用修改符号,要做修改笔记。
2、学生互改。我们还应十分重视互改能力的习惯的培养,使学生认识到:修改别人的文章是向别人学习的极好机会,即使别人文章不如自己写的好,但帮助别人修改本身就是提高,别人文章中的优点我们可以学习,别人文章中的错误和缺点,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在引导学生互改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加强合作,可以让学生在四人小组读自己的文章,请大家评价,帮助修改,同学之间互评互改也要讲究方式方法,也要讲究策略,要尽量发现别人文章中的优点,特别是对学困生,找文章中的缺点不要太集中,每次提出一两点要求改正就行了,修改的目的是提高,是为了以后能写出更好好的文章。教师不但要注意教给学生修改文章的方法,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在修改的过程中如何去做,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自我修改文章和相互修改的习惯。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于学生有所裨益。习作教学是所有语文教师共同瞩目、共同关注并共同为之刻苦钻研,探讨提高教学的重要任务。有花必有果,有苦必有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深信,在今后的习作教学中只要教师继续努力实践,习作教学一定会有极大的改观,学生习作水平必将会长足地发展。
参考文献:任雪娟,《小学生作文》全程点拨、2009年/39-40合刊《小学语文专辑
(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