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加强学生的课堂内外阅读

时间:2019-05-13 23:52: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加强学生的课堂内外阅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加强学生的课堂内外阅读》。

第一篇: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加强学生的课堂内外阅读

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加强学生的课堂内外阅读 上传: 陆蓉更新时间:2012-5-14 0:11:13

文章提要:课堂内外阅读是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从初中历史教学课中呈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对初中年级学生历史学习应加强阅读指导,这样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扩大知识面、培养综合素质,为高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历史课堂内外阅读初中阅读指导不良倾向综合素质进入初中的学生他们思维敏捷、接受能力强,但学习能力尤其是阅读能力有待提高。这也正是历史学科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训练阅读能力的最佳阶段。教师应抓住契机,和家长密切配合,有意识有计划按步骤地加强学生课堂内外科学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并使之形成良好习惯,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不仅能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乐趣,成绩提高,而且会终生受益。如何加强学生的课堂内外阅读,提高学习效率,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正确指导学生课堂阅读,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

课堂阅读不仅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必要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素质的有效途径。课堂阅读时一要忌散而乱无章法,二要忌无检查。应从以下方面入手提高阅读效果:

1、深入了解学生现状:

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学生设计的,学生的现状是进行教学设计的根本依据。学生的阅读基础、阅读习惯、阅读兴趣、阅读环境、课堂上有可能提出那些问题,教师在上课前都应该充分考虑,针对学生不同情况提出不同要求,从而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这样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2、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目前一些学生不愿意学历史,觉得没意思,尤其认为中考占的分数不多,不值得花时间精力去学。这些情况都要引起教师注意,设计丰富多彩的阅读课使学生愿学、乐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如经常让学生讲解自己所阅读的好作品,讲体会、谈收获,以激发学习的热情。

3、重视对书籍的记忆、吸纳:

记忆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对文章知识的良好记忆有利于丰富学生思维,构建完善的认知结构。阅读时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吸纳课文的内容,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如果学生阅读蜻蜓点水那是非常不好的习惯。在阅读中,应让学生找出有效的历史知识信息,能够说出重要的知识点,强化对知识的有效记忆,以此养成吸纳知识的良好习惯。

4、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使之有的放矢:

教科书本身有着非常明显的优点,它“亦称课本,根据教学大纲编定的系统地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是教学活动的依据、凭借。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必须经过训练才能规范和完善。所以,指导学生认真仔细读课本是阅读的最重要的环节。阅读前教师应对课本进行深入钻研。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精心巧妙地编选几个知识性、思想性都比较强、提纲挈领的思考题,上课时好让学生阅读时心里装着问题,有目标。阅读时可采用默读与朗读相结合的方法。因为长时间朗读会产生疲劳,影响读的质量。如果长时间默读,有的同学会“走神”或搞小动作。随时抽一个同学朗读可提高读的效果。再者,朗读也可消除错字,不认识的字,难懂的词,可以及时指出和纠正。这种读法,既有学生活动,又有教师抽查,能使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初中历史课本除正文外还有小字部分作为阅读材料,不作统一要求,但要理解彼此互为补充关系。

5、及时提问检查阅读效果,使学生阶段性目标明确:

在学生阅读完课文后,教师就前面给学生的思考题向学生提问检查阅读的初步效果。同时让学生就不理解的问题向教师提问,由教师解答,或学生互答。在提问时,教师的思维方

法、看问题的角度,自然给学生以影响,人人参与,加深了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也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使综合学习能力得到锻炼。通过互问互答指导学生,对带有一定难度的综合题进行梳理归类,找出解答问题的论据和方法。对于有代表性的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进行讨论:讨论前后四人结合起来进行。同学们结合课本内容讲自己的观点,这样,既开阔了思路,加深了对重要问题的理解和记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师。教师也可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引导学生课后再扩大阅读范围,自己去寻找答案。这样将课堂阅读自然延伸到课外,促使教与学进一步结合,深化教与学的效果。

6、上课认真做好读书笔记以提高学生注意力:

初中学生毕竟年龄小、上课时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在课堂阅读时应要求认真做好笔记。课堂笔记由三部分构成,即书上划符号,书旁写评注,本上写笔记。课堂上除要求学生记笔记外还要要求学生在笔记本上记教师的板书。板书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在读书方法上可以给学生以良好的示范。一面好的板书,不仅是一堂优质课的一面镜子,也是教会学生做读书笔记,形成良好读书习惯的样板。同时也可避免学生上课时分心。所以,抄板书也是阅读课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

7、绘制表格或归纳、整理线索、以巩固阅读效果: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阅读” 中学生接触和理解到许多课本知识,掌握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材料和方法。要进一步提高,就要求学生对阅读了的内容进行归纳和综合,认识历史事件的本质和前因后果,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将知识的各部分按一定逻辑顺序归纳成系统的有机整体。这样,既有助于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也有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认识化,巩固已掌握的知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阅读”这一最基本最简单的教学环节上多用些心思下些功夫,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说课堂阅读是“举一”那么课外阅读就是“反三”。课外阅读要注意学生三种不良倾向:一是不分时间地点、不认真选择读物,二是对一些不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书籍感兴趣,阅读品味不高。三是不愿读书。所以规范和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是教师的责任。

二、正确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家庭教育是学生最早的阅读课堂,历史知识课外阅读要争取家长的支持。如:提醒家长关心学生课外读物的质量,力所能及的能为学生提供一些有益的课外读物。课外阅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科学的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阅读中必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一切教学活动的理想目标,平时多注意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而且阅读时必须坚持多样化的原则。

读书的方法有三种:精读、略读、速读。名人名篇、传记之类可用精读, 略读是在了解读物中心的基础上注意标题、提纲并注意各段的大意,可浏览一些报纸、搜集信息资料。速读是定下任务限时完成争取用最短时间阅读最多的文章,这也是现代社会对人才提出的迫切要求。学生掌握了阅读理解的一般规律才能逐渐学会独立阅读。

2、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①有计划的阅读是非常重要的,要求学生阅读时,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利用工具书查阅,弄懂了再读,尤其一些生僻的古代人名、地名;

②阅读时划出不理解的地方,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是什么意思;另外划出文章的重点句,感慨出全文大意。

③每人一个笔记本,摘抄好重要段落,这是积累材料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关键在于坚持,教师及家长要经常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执行情况,督促学生完成定性定量的阅读任务。只要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读书就会逐渐成为自觉行为。

3、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 :

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做到:一是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不能半途而废,要养成选一本就要读完一本的习惯。二是定时。针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不能想读就读,不想就好几天不读。三是要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要制定一个读书计划。这些良好的习惯是在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老师和家长要经常提醒、督促查。

4、关注历史小说、电影对学生的影响:

许多历史小说、影视节目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其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人们能够获得许多知识,但要注意加强对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平时组织他们进行影视评论,帮助他们选择优秀的历史小说、影视节目,充分利用现代音像媒体的有利方面,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感想,及时掌握其思想动态,以利于帮助学生提高判断力及审美情趣。使他们不要沉溺于一些虚构的情节当中,不辩真伪。

所以,对初中学生来说,不仅要加强课堂阅读更要加强课外阅读、增加知识储备,以利将来发展。为此,广大教师和家长应要互相配合,加强对学生的课堂内外阅读指导。以上就是针对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内外阅读能力我的一点认识。

第二篇:《课堂内外》读后感

我最喜欢的书是在教室内外,它是一本杂志。

在教室里面和外面共有六个不同的板块,即:童话城堡,有趣的百科全书,小作家然后线,幻想大继电器,创新小医生和快乐的大转盘。

在教室内外,我可以学习很多知识,就像看百科全书一样。例如,在我认为最好的早晨空气之前,阅读教室里面和外面,知道早上的空气是最糟糕的,早晨的运动也是最不利的身体。因为植物在夜间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太阳在早上,植物可以光合作用,直到空气中的空气逐渐增加,所以最佳运动时间是10点到16点,我们的体育教育也只是在这一次。

通过课堂内外,我可以阅读童话故事,学习做有趣的实验,知道很多科学的理由,写作水平也得到了提高......总之,我最喜欢的教室里面和外面,可以说是不知疲倦。

第三篇:浅谈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

长武县初级实验中学 韩金花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开拓和探索优质、高效的教学理念,同时,也要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营造有利的学习环境,积极强化历史教学的实践性、有效性。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教师,在平常的历史课堂教学中不免有些枯燥而乏味的教学,如何使历史课堂教学具有高效性,就要求教师对课程进行有效的改革或创新,主动地转化教学角色,由从前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倡导者、课堂教学设计的承载者、课程改革的创新者,而理念转化之后,教师的文化底蕴是否博厚,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因此,也应该努力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

1、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学思想。

必须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理论和教育教学水平,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掌握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方法。作为教师,自己不光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还应具备较高的创新能力。只有创新型的教师进行创新型的教学活动,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

3、自我反思,提高教学能力,促进课堂教学的效益。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反思,对教学内容的反思,对教学方法的反思,通过写教后记等,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

二、培养和营造学习历史课程的兴趣和氛围

正如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所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所以要学好课程,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导师。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要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点。众所周知,兴趣是需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培养的,就像学习心理学一样,需要引导,需要诱发兴趣的产生。如何为之呢,这就要使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就感,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长此以往,也就培养了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兴趣。如果对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增加了,学习状态就会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主动性就提高了,那么学习的效率就进一步提高了。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种激烈而持久的动机。学习兴趣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景,尽量选择与教材有关而又是同学们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努力缩小 2 学生与历史的时代距离,使之由被动的“死记”变为主动的“理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知识产生一种强烈的注意倾向的目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激活求知欲。如讲美国“门户开放”政策时,引如当前对外开放、外商投资的热门话题进行探讨,从而引起学生共鸣,认识到只有开放中国才有光明前途。

三、选择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条件。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助于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都具有独特的功能和长处,但也都有其内在的局限性。如选用讲授法就要考虑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启发式则要努力克服费时、费力等缺点,否则教学效果都会受到影响。同时还要注意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法。目前,有些教师盲目地崇尚新异的教学方法,对有些教学方法比如讲授法的排斥几乎到了谈“讲”色变的程度,似乎沾上了“讲授”就跟不上课程改革的脚步。其实他们崇尚的只是过程和方法的形式,而不是过程和方法的实质。陶行知先生说:“教师教的法子是基于学生学的法子”。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在过程的实施、情境的创设、知识的迁移、问题的拓展、活动的安排、练习的设计等多个环节上,始终处于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问题探究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的良好状态,激发学生从多个层面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1、巧设疑问开启学生心智。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点燃学生积极思维的火种,是学生由表及里思维探索的过程,是创新能力培养的突破口。宋代学者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巧妙质疑可以开启学生心智,能引导学生去探索问题,获得知识和智慧,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我在历史教学中,从历史人物的心理视角精心设问,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某种心理体验中,将自己置身于历史情境中,自觉在心理上认同和扮演这一历史人物,体会、感受这一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明白许多道理,达到“读史使人明智”的境界。如在上《戊戌变法》时问:如果你是谭嗣同,面对“戊戌政变”你是随康有为、梁启超一同逃往国外,还是留下来和顽固派斗争到底?哪种选择是明智的?这一下子引起了大家浓厚的兴趣,小组间很快展开了辩论。学生很自然地站在这三个人物的心理角度去结合历史设身处地地考虑一番,在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长远打算和短期效应、苟且偷生、个人奋斗和以死唤起民众共同奋斗的天平上掂量,从而不仅能理性地分析三人物的抉择理由,更能够使学生在人生价值取向上获取新的认识。

2、巧设开放的气氛使师生平等互动。

《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历史教学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提出教师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很难想象只有“教”或只有“学”的课堂,要么是“一言堂”式,要么是“放羊”式的了。那样的课堂是无效的!有效的课堂应该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在平等互动中交流沟通,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和提高课堂效率。历史学科需要互动,依靠互动课堂教学资源得以整合、教学环境得以优化、教学凝聚力得以增强、教学质量得以提升。这种互动是一种“灵动”,是课堂的生命力。这种“灵动”,要求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把重心下移,营造轻松、开放的课堂氛围,通过课堂问答和课堂讨论的方式来实现。

四、合理利用课程资源

作为历史课程资源之一的多媒体网络资源,以其信息量大、传输快、音画兼备、形象直观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所采用。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可以处理一些传统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创设情境、展示材料和思维过程等。目前它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界积极推广的教学形式和课程资源之一。但是,有不少教师在利用这一课程资源的问题上存在着误区,部分历史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网络大有代替常规教学成为课堂中心之势。我认为,现代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资源是必要的,但并不是课程资源现代化了就是教学现代化了,也并不是有了新奇生动的课程资源,课堂教学的效果就能提高了。多媒体网络资源只能是课程资源中的一种,不能从根本上取代教师的地位。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条件、自身特点采用适当的多媒体网络资源,为教学锦上添花,而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为了追求课程资源的丰富、新奇而忽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如果从头到尾演绎网络资源的话,很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也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另外,媒体利用时间过长、频率过快也不利于师生 互动,教师的精讲、点拨以及学生的讨论都会被多媒体的连续演示挤掉,教师没有时间搜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学生也来不及对知识内容作出深入细致的思考,也就是说,教师引导学生真正参与课堂的机会被多媒体剥夺了。这样一来,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无法实现了。

五、开展“教师合作”,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

通过合作备课,协同施教,加强集体备课,并常听课评课,使具有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认知风格的成员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实现思维智慧上的交流与碰撞。而“资源共享”使全体历史教师不断进步,共同提高,特别是促进了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还在不断的探索中,从学习他人的经验和教学实践中提炼和总结,更好的运用在教学上,切实提高历史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第四篇:初中历史课堂影视视频教学感悟

初中历史电影教学感悟

回顾多年来的历史教学经历,领会新课改历史教学下的理念要求,如何搞好历史教学,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历史教育领域的重大任务,也是作为历史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探讨的一个新的课题。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倡导学生勇于质疑、敢于争先,积极竞争,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并取得良好成绩呢?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感悟:

一、利用多媒体功能,充分发挥现代网络资源优势

运用合理的教学策略对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科素养的促进作用。课堂教学中应该优化教学的资源和手段,利用多媒体的相关功能,充分发挥现代网络资源优势,多角度全方位展现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激活学生的学习内驱动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于提高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唯物主义历史观。

二、趣

教学导语的设计是课堂教学的最初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运用影视视频引导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形象记忆效果。同时可以满足学生的视觉感官欣赏的需要,帮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内容上,然后经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可以轻松掌握知识,由此增加对历史的兴趣,甚至影响感兴趣的学生在课后去扩展其历史知识。例如在讲授“秦始皇一统天下”时,可以放映战国时期混战以及民不聊生的视频,从而引出秦国的统一是大势所趋,“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个道理下意识也就灌输给学生了。

三、借助相关影视作品,设置学习问题 优化教学导语导入,运用影视作品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学中利用这些疑问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大胆质疑的精神和学习品质,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问题探究能力,我认为,在设计问题时,虽然是在问观看影视视频后的感受,但应该紧紧围绕文本教学内容,同时还应该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

学生在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基础上能够顺利完成所提问题的解答,以满足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例如在讲授“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时,当视频放映结束后,最先提出的问题应该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分别是什么?再然后提出纸的发明是在什么时间?接着又问我国纸发明以前用什么作书写材料?学生在观看视频时很轻松地接受了这些知识,而提出这些问题在于进一步加深他们的记忆,并引导他们思考。

总之,有思想的课堂才是有生机的、成功的课堂。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只要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就一定能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培养他们历史唯物主义观,真正实现学史明志,知史做人的目的。

第五篇: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拓展延伸教学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拓展延伸教学

前 言

课堂拓展延伸教学是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一个拓宽、加深,目的在于加深学生的理解,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愿望,培养创造性思维,它是由教者利用信息技术补充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教学资源,为本堂历史课教学服务的知识延伸。这些知识虽然不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但与本节课的历史教学有很强的关联,引入的这些知识对于历史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有较好的支撑与帮助作用。

有效一词既是指有效拓展延伸,又是指有效教学。有效拓展延伸的本质还是为了有效教学,两者之间是内在的的统一体。当拓展延伸部分的内容显示出高效性时,一节课的教学有效性就会随之增加。反过来,一节课的教学有效性必须要求拓展延伸的有效性。因此,为了有效教学,必须有效拓展延伸。有效是目标,拓展延伸教学是手段。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就内容讲内容,也就难免单调、枯燥乏味,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笔者以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如果能切合时机地将历史教学内容之间的纵向点-线关系、横向交叉关系拓展延伸出去,不仅能丰富和完善学生的认知世界,而且能在学生心灵中激起求知欲望和点燃热爱知识的火花。而课堂教学的时限性、与受众普及性等因素终究限制了拓展延伸的深度与广度,也直接关系到一节课有效性教学效果。长期以来大家形成的共识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不等于专业性历史教学,不是培养历史专家和学者,而是要在符合初中生成长特点的前提下,借助历史史实和资源进行文化知识素养的积累,进行能力和技能的养成,进行正确价值观和取向。因此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工具,搜集出来的相关历史教学资源,在用于拓展延伸教学时,是要进行甄别和筛选的。由此看来,拓展延伸教学策略很重要,这直接关系到拓展延伸的有效性,最终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基于上述认识,笔者将历史课堂有效拓展延伸教学定义为:在既定的时间内,对既定的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拓展延伸,以拓宽既有知识的深度、广度、关联性和充要性,实现学生对相关的历史现象和历史结果的深层次分析和理解,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性达成和升华的一种教学形式。课堂有效拓展延伸教学包括两个层面的涵义:历史知识间的有效拓展延伸,历史与现实生活间的拓展延伸。目的只有一个: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为达成这个目的,所有围绕课堂有效拓展延伸的教学活动都属于这个范畴。

一、历史课堂有效拓展延伸教学的现状

(一)历史课堂传统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通常是: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新课讲解-课堂练习-小结并布置作业,采用的主要是讲授法。[i]这种方式具有传递信息块、重视基础、注重考试应对。但这种方式容易产生沉闷的课堂,生成性问题也回很少,不能突出学生主体学习的地位。传统的历史课堂老师讲得辛苦,学生听得枯燥,老师认为讲得周到,学生学习效率却很低。师生之间就像两条纠缠不已的绳索,仅仅捆住师生的身心。

(二)有效拓展延伸教学是师生共同的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一方面学生自身也可以通过媒体网络等资源,获取相关的历史知识和信息,但对于网络资源提供的各种信息如何甄别信息资源的真伪、如何处理一些感性的资源信息,初中学生的思维辨别能力还不足以做好这一点,另一方面新型的考试命题趋势,也常常引用一些相关的历史资源作为信息题干,无论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应试的能力、还是拓宽历史评价的思路,都是一种的要求,从这个角度说,无论是处于学习历史的热情,还是处于升学考试的需要,学生都希望将课本现有的历史知识进行拓展延伸。

同样,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为老师进行拓展延伸教学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文献资料等等,这些可以将过去的历史现象感性化,这非常符合初中学生心理和思维成长的特征。

大多数师生都认可:课堂教学中联系时事热点和考试需要进行必要的拓展延伸教学。学生认为教学拓展能激发学习兴趣、引导思维、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成绩的提高。

(三)有效拓展延伸逐渐成为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

笔者曾经和不同地方的历史教学同行交流,得知大多数同行都在或多或少的采用教材以外的资源辅助教学,大多数历史老师都在尝试突破传统的五步教学讲授法模式。其实这也是拓展延伸教学的体现,但这不等于有效拓展延伸。如何规范历史课堂的拓展延伸教学,如何实现双重的有效性,如何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有预见性的拓展延伸,大家并没有一个相对科学合理的共识。

二、历史课堂实施有效拓展延伸教学的可行性

(一)有效拓展延伸教学是历史学科综合性特点的要求

历史课程具有综合性特点[ii],这就为课堂有效拓展延伸教学提供了必要性。历史课程注重人类历史发展的关联性,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对历史与社会的全面认识。如何透过历史现象探究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发展趋势,从而揭示事物发展的本质,需要将历史与现实有机对接,需要进行必要的拓展延伸。

(二)有效拓展延伸教学是价值观取向的要求

历史学科一个很大的教育功能就是养成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取向。历史课程基本理念要求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增强对祖国和人类的责任感,这就为课堂有效拓展延伸教学提供了必然性。然而初中历史教学中,很少直接将史观交给学生[iii]。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如何构建积极的价值观和历史观的取向显得尤为重要。适当的资源补充和拓展延伸,能够起到引导作用。

(三)有效拓展延伸教学是历史新课标内容设计的要求

历史课程标准设计的课程内容留有余地。为课堂有效拓展延伸教学可行性。课标受到时空的限制,以及为了增强历史课程的开放性和弹性,课程设计上采用六大板块、点线模式,这就必然导致某些历史不具备横向联系的综合性、纵向发展完整性等学习的优势,这就为有效拓展延伸教学留下了时空余地。

(四)有效拓展延伸教学历史新课标导向性要求

三维目标中,主旨目标是:学生能够感悟文明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养成

爱国主义情感,拓宽国际视野,认识历史发展的趋势,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这样的总体目标,就为问题的拓展延伸指明方向,不至于形成毫无目标的拓展,茫无天际的延伸现象。

(五)历史新课标为有效拓展延伸教学提供可操作空间

很多老师可能担心课堂因拓展延伸教学而生成的问题要么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要么可能是稀奇古怪的问题,会让自己无法合理解决而难堪。叶澜教授曾经在“什么样的课算是一节好课”中,提到了好课的标准应该有生成性和有待完善性[iv]。从新课标三维目标上看,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三方面是有机的统一,凡是课堂拓展延伸而引发的思考和问题不违背基本的三维目标,都是合理的,有效的,都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这就为历史课堂生成性问题及应对策略留下了足够的空间。这就为问题拓展延伸教学实施者增添了底气。从发展的角度来说,学生在课堂当中解决一个问题,可能产生一个新的问题,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才能主动,学生没有问题,学生就没有了思维的动力,有疑问才能有创造的冲突和解决问题冲动。因此允许师生都可以带着新的或是悬而未决“问题”结束一节课的学习与探讨。

三、课堂有效拓展延伸教学实施策略

既定时间(课堂)内的既定内容(课标要求)教学和拓展延伸内容(三维目标)教学以及课堂生成内容教学是有机的统一体,既体现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性,又体现了相互排他性。课堂教学既需要既定内容教学,也需要拓展延伸内容教学,同时还需要因拓展延伸而衍生出来的生成性问题教学。三者共同构成课堂教学的三轮驱动力,缺一不可。没有既定内容教学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拓展延伸内容教学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但是,当前课堂教学却出现了三者相互冲突现象,表现之一是,既定内容过度,挤占拓展延伸的时空,表面看教学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实质上这是传统以教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教学观的体现,这种教学由于缺乏学生的独立思考、积极互动和个性化解读,学生只能获得表层甚至虚假的知识,这种知识缺乏活力,不能转化、内化为学生的智慧和品质,所以,从根本上讲,这是低效的教学;表现之二则是拓展延伸过多,会导致生成性问题过多必然受到课堂时间的限制,使教学计划落空,从而导致教学的随意性和低效化、失控化,从而最终偏离了有效性这一关键点。

为了更好的处理上述问题,有必要就这样的课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制定相关的教学策略,引导课堂教学更趋向有效性这一目标。教学策略不等同于一般的教学理念,也不等同于常见的教学方法,更不是具体的教学行为。它是一种总规划。尽管教学策略的分类方式很多,笔者倾向于将教学策略分为:“课堂指引策略和课堂管理策略”。对此,课堂有效拓展延伸策略可以理解为:如何进行拓展延伸的指引策略、因拓展延伸教学,让课堂产生的诸多生成性问题应对和管理策略。指引策略贯穿整个教学实践,重点在于教学设计的规划,而管理策略重点是对课堂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的管理和调控。两者的切入点都与教学设计密切相关。为此,笔者从教学设计中三维目标的拓展延伸、导入的拓展延伸、课堂检测题的拓展延伸等角度谈谈指引策略的实施,从教学过程的管理与实施中拓展延伸、课堂生成性问题的延伸与应对等方面谈谈管理策略的实践。

教学设计其实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系统工程又可以分解为这样三个子系统,即课前系统、课堂系统、课后系统,每个系统都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和使命[v]。这三个系统工程,在我看来其实也可以理解为:课前三维目标的确立既依据,课堂教学过程的实施与管理,课后教学效果的检测评价与反思。而一节有效的拓展延伸课必须将拓展的触须延伸到上述三个环节之中。这三者之间是一个完整的三点一线的统一体。三维目标(课前系统)就像是打枪时瞄准的准星,就像是夜航中的航标灯,就像是一个人的灵魂。教学过程的实施与管理(课堂系统)是其中的中心环节。这个环节是体现有效拓展延伸教学的主体部分,它既展现了拓展延伸教学的预设性,也应该预留适当的空间,考虑课堂生成性问题的解决与应对。这是有效拓展延伸教学的关键。课后教学效果的检测评价与反馈(课后系统),是尾舵。它能够就真实反馈一节拓展延伸教学的课堂效果,为日后的教学拓展延伸教学起纠偏的作用。常规的教学设计可能重点考虑到课堂教学环节的拓展延伸,而忽略课前系统和课后系统的拓展延伸。这样的拓展延伸很容易迷失方向,也很容易形成平原走马易放难收的局面。

(一)三维目标的拓展延伸

三维目标的拓展延伸包括:课标的分析,地位的界定,课标之间的纵横向拓展联系,课标与现实生活中的联系与应用;包括学情与三维目标之间的有效拓展延伸的可操作性的评估分析;基于上述前提下对三维目标的确定等等。

笔者以“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教学设计片段为例,该三维目标教学设计(课前系统)准备如下:

【知识与能力】

知道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标志

知道《联合国家宣言》内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背景分析,理解反法西斯联盟建立是二战胜利的重要保证。

通过《联合国家宣言》内容的分析与比较,理解公平对于合作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人类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公平、正当合作能够互利共赢。

【设计意图】:人教版本上关于“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内容,主要讲述了背景、标志、《联合国家宣言》内容等三个方面。我在三维目标设计中拓展延伸了“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等两个方面。对于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结果,以及联盟建立的前后各国关系的变化等方面的深层次问题的学习过程,从而进一步拓展延伸正确的价值取向。很显然,本节三维目标设计的充分考虑到本课标内容相关的纵横向联系,也考虑到本课标在现实热点生活的视角和应用。

这样做:

1、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有利于拓展课堂有效教学的空间,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生成新的问题,进而引发学生持久兴趣和积极思维,提供了引擎和发动机。

2、更能够通过过程的分析进一步达成情感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通过问题的分析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这一点非常符合新课标“在了解历史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初步理解历史问题的价值和意义,并尝试体验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通过搜集资料、掌握证据和独立思考,初步学会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尝试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这一要求。

3、为教学过程的设计指明了方向。

为课堂教学的严谨性、时效性、与拓展延伸之间的矛盾提供了依据。为课堂教学中的拓展延伸留下了可操作的空间,也定下了拓展延伸“度”的把握问题。

(二)课堂教学过程与管理的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的拓展延伸说到底就是基于教学问题和问题教学的拓展延伸。三维目标搭建好的拓展延伸方向和思路如何在课堂教学换届中实施,最常见和最有效的莫过于史料的拓展延伸设置和相关问题的预设。史料的选择往往是为了问题的设置为标准,而问题的设置以三维目标的拓展与设置为依据。这样就为史料的选择以及史料的拓展延伸定下了基调,不至于迷失方向、提问失当等现象的出现。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的采取设身处地的态度和给予同情之理解的原则去认识和分析[vi]。实现这一点,最好的方法是就是“情景再现”,如此学生才能在过程与方法实践中提高能力和升华价值观。根据史料来拓展问题,衍生新的触须,从而开启学生持久思维和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引擎和发动机,这是有效课堂拓展延伸的中心环节。

问题的拓展延伸教学是以教师设置问题学生解答问题模式,还是教师提供相关的史料,学生阅读史料产生问题、学生探讨问题、以至于最后解决问题的模式,要依据学情而定。前者可能便于操作,但落实最终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和创新能力养成等三维目标方面,有效性要低一些。笔者倾向于后一种模式,尽管后一种模式操作起来比较难,特别是中途接手的班级,特别是学情不同的班级,但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尽管实施起来比较难,但确实是真正解决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养成创新能力,落实目标有效达成的最佳途径。

下面还以两种“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教学设计片段为例,谈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拓展延伸。

1、导入设计

【例】:慕尼黑会议后,捷克斯洛伐克的外交大臣说:我不知道你们是否从慕尼黑会议中得到什么好处,但我可以肯定的说,我们不是最后的受害者。

方式一:师提出问题“能否举例来验证捷克外交大臣的话,变成了铁的现实?”学生回答。

方式二:师提出问题“上述材料能提取那些有关的信息?”学生探讨后提出观点和问题,再解答。

【设计意图】:补充上述材料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去思考当时推行绥靖政策的不仅仅是英法,还有美苏,这就为下面即将引出的美苏英法等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做好了铺垫,增强了教学过程的流畅性,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空间,又开启了学生的严密性思维。

【例】老师提供拓展材料:德国突袭波兰时,英法德做法,美国的态度、苏联的如意算盘等史料,法西斯德国秋风扫落叶般席卷西北欧。

方式一:老师问“ 为什么战争初期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屡屡得手?”

方式二:老师问“上述材料,一句话概述上述材料所要表达的观点?”

2、新授课设计:

【例】出示拓展材料创设情境。罗斯福说:“德日把不帮助轴心国的国家的一切民族和国家当作全体轴心国共同的敌人,这就是他们简单明确的总战略,所以,只有类似的总战略才能与之抗衡。”

方式一:老师问“罗斯福说的“类似的总战略”指的是什么?”

方式二:老师问“如果你是罗斯福,说说你说这句话的用意。”

【设计意图】:通过引用罗斯福的这句话,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材料的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感知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某种必然性,从而培养学生任职特定历史背景下,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展示《联合国家宣言》内容

方式一:老师问“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有何重大意义?”

方式二:请同学解读《宣言》内容以及内容背后预示结果。

【设计意图】:设计上述问题目的就在于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面临共同困境和挑战时,合作的必要性。同时为下一步引导学生更进一步认识到正当合作和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合作的可行性。

【例】(问题拓展)回顾绥靖政策实质并解读下列材料: 1941年6月22日晚,丘吉尔发表演说:任何一个同纳粹主义作斗争的人和国家都将得到我们的援助,俄国的危险就是我国的危险,也是美国的危险,俄国人民保家卫国的事业就是全世界各地自由人民和自由民族的事业。

方式一:老师提问

(1)、丘吉尔等在外交关系上同苏联发生怎样的变化?

(2)、这种外交关系的变化带来怎样的影响?有何启示?

方式二:比较后,看哪一组提的问题最符合本材料信息。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促使了日后英法美等国和苏联在发法西斯问题上的一致性,并最终促成《联合国家宣言》签署。也表明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面对共同的敌人是可以联合的。

【例】(进一步拓展延伸),展示材料:全球化背景下发生了经济危机,日本军国主义思想迅速抬头,他们借助美国的暗中支持,不断在钓鱼岛问题上挑起事端,导致亚太地区不稳定地因素增加。如何看待美国和日本在钓鱼岛等亚太问题上的这种合作行为?

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这是不正当合作。其结果只会导致日本制造更多的不稳定因素和麻烦,危及到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也不利于全球经济的复苏。

【设计意图】:通过历史现象和历史实质的分析,对当今社会生活中的某种现象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培养学生养成较高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的取向。从而实现“三维目标”的达成。

实践证明:相同的材料拓展,两种问题的设置,效果是完全不同的,这对于建立在学情与目标拓展情况的分析基础上实施有效的分层教学,是很有帮助的。尽管方式一,似乎是一问一答的“行为教学”,远比不上方式二,那种建构主义教学的效果。但总体上都能体现拓展延伸教学的有效性。同时,课堂实践过程中,对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容易产生生成性问题,要求老师课堂预留的时空更大一些,对老师的调控课堂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方式二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养成。但不管怎样,我觉得热闹一点,甚至是乱一点的课堂总比闷一点的课堂好!学生思维活动总比思维休眠好!

记得杨振宁教授在回答记者问及中国为什么到现在也没有一个学者能获得诺贝尔奖时,他做了一个似乎不相关的回答:“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最大区别就在于中国学生不善提问题、不愿提问题。” 这句看似不相关的回答,让人深思和倍感沉重,教学过程中不断改革、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大胆尝试营造一个良好的“问题式”课堂、大胆创新,以培养更多的有创新能力的当代中学生,应是现时所有老师的职责。

3、教学评估和质量评价的拓展延伸

这是课堂有效拓展延伸教学的最后一环节。是对三维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达成情况的评估与验收,为指导今后的有效拓展延伸教学提供数据上的支持改进依据。课堂有效拓展延伸教学的评估以命制检测题的拓展延伸为主要方式。

“检测”作为有效“评价和问学”的一个环节,而问题的拓展延伸其实就是学生思维空间的拓展延伸。这一点也非常符合新课标的教学建议中“注重历史知识的多领域、多层次的纵横向联系”这个要求,也是未来命题的发展趋势。然而,如何处理好检测题的“问题和三维目标”的关系,如何体现检测中“问题”的基础性、提高性、多层次性、多角度性等要素,以实现检测的信度和效度,最终为有效拓展延伸教学的评估与检测提供第一手资料呢?

笔者从事多年的初中毕业班备考工作,一直尝试将检测题中的“问题与拓展延伸”模式有机结合起来。笔者再以“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相关的合作与对抗话题为例,谈教学评估中的拓展延伸。

【例】大欧洲一直是欧洲政治家的理想。之前,有人试图用武力实现大欧洲的理想。然而历次战争,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以及后来的政治、经济发展趋势让欧洲一些富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才清醒的认识到欧洲国家必须走正当的联合之路,才能实现大欧洲的理想,才能顺应世界发展的趋势。

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1)列举两个试图以武力实现大欧洲理想的欧洲人

(2)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主要国家分别参与了相互对抗的两大军事集团。请写一战前欧洲形成的两大对抗性军事集团名称。并说说这些军事集团形成的影响。

(3)材料中的联合之路指20世纪60年代的西欧国家成立了什么组织?该组织建立的主要倡导国家是哪两个?该组织成立的目的是什么?它的成立对于世界发展的积极意义是什么?举例说明,欧盟成立后,成员国公民的日常生活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4)就上述材料谈谈你的感悟。

【设计意图】:以合作、对抗、正当合作与非正当合作为话题,结合“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这一教学片段的三维目标进一步将课堂教学中拓展延伸的问题题目化,实现巩固与检测有效拓展延伸教学的双重目的。即实现了相关课标的纵横向联系,也实现了从历史到现实的拓展延伸。既启迪学生从历史角度理解合作、正当合作、对抗等话题,又运用史实进一步为学有余力的学生留下历史与时事热点之间的拓展空间(美日在钓鱼岛问题上的非正当合作及危害)。达到三维目标检测的目的。

四、课堂拓展延伸教学存在的不确定性

(一)注意度和量的问题。

一节课的容量过大,拓展延伸的内容多了,尤其是与课标相关的历史纵横向拓展延伸,这样的拓展延伸显得理性、枯燥,容易引起学生既有知识与新学知识的交叉干扰,容易引起“动听型和视听型”学生学习的疲劳感,导致学习注意力和积极性的下降,降低了课堂拓展延伸教学有效性。

(二)注意班级情绪的调控问题。

情绪调控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效率。这一点在“拓展延伸型”的历史课堂尤其重要,在涉及一些热点问题的拓展,比当时的如朝鲜半岛危机问题、金融危机问题、黄岩岛、钓鱼岛等问题等等,辅助的视频和图片资料等教学资源,容易引起学生的兴奋情绪。有的学生在没有弄清楚老师拓展延伸这类问题“目的”的前提下,情绪一下子就高过了头,冲淡了基础知识的掌握,也偏离了拓展延伸的初衷,中断了本来连贯的学习思维。降低了拓展延伸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调控好拓展延伸教学与上述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是今后进行有效拓展延伸教学研究的一个重点方向。

当今社会需要创新精神,创新无疑是一个不断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时发现新问题的过程。创新不是专家和学者的专利,它的普遍性原则要求必须从学生抓起,所以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之一。而“情景再现的史料拓展及问题的拓展延伸”是目前公认为学校历史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培养这种能力的途径之一,而被众多教育者认同。尽管有效拓展延伸的探究还刚刚起步,许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实践。但我相信,在不断的实践和纠偏的过程中,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拓展延伸教学会越来越多的被广大同行认可、践行。

下载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加强学生的课堂内外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加强学生的课堂内外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

    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 《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在我校省“十五”课题《课堂教学情感优化策略研究》结题鉴定之际,我校经江苏省教育学会立项的《初中......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历史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历史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传统的历史教学,以教师的讲为主,或交待事件、人物、过程,或交待历史发展的演变,有时则布置一些枯燥的题目让学生思考、......

    校园课堂内外的礼仪

    校园课堂内外的礼仪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继承传统、倡导文明、讲究礼仪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需要,也是成为一个有气质、有素养、......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阿旺中学政史地组毕正琼 【摘要】初中历史学科的普遍现状是学校开设课时少、教师任教班级多、学生学习兴趣低,而从2012年以来又被纳入了云南省学......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反思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反思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全县推开已有两三年了,在课程改革的前沿阵地上,在历史教学的尝试与实践中,我切实感受到我与学生都在不由自主地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从......

    初中历史课堂导入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课堂导入教学方法 摘要: 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历史这门课程严格来说是在初中的时候,初中历史是日后学生时代学好历史的重要基础,虽然学生刚刚接触历史这门新鲜的课程会感到......

    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提升途径研究

    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提升途径研究 如何迎接高质量教学的挑战,如何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历史教师共同面临的问题。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有过困惑,有过迷茫,也......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如何在历史课堂中指导学生学习

    如何在历史课堂中指导学生学习 历史学科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我们常常会发现:为什么同样的一节内容,同样的学生,不同的老师讲授而效果却大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