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读书生涯
我的读书生涯
焦作市第三十中学冯春霞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确实如此,知识的海洋是无限的,而人的生命却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回忆我的读书生涯,是从《红楼梦》开始的。
那是父亲去郑州亲戚家带回来的一套《红楼梦》连环画。在一个偏僻的乡村,能拥有这么多连环画,简直是风光至极。别的同学羡慕不已,总是用一些画片,糖豆行贿,来满足他们看书的愿望。也有同学,用自己的小人书和我交换,这是我最快乐的一件事。那时也不知道《红楼梦》是四大名著,更不知什么宝黛爱情,只是觉得有趣、热闹而已。从此,我爱上了读书。那时读到的书还有偶尔得来的《优秀作文选》、《小溪流》、《故事会》等。《故事会》,是最让我着迷的也是最让母亲痛恨的。一本《故事会》,不知传阅了多少人,即使已经破烂不堪,即使已经身首异处,也不影响人们对它的着迷程度。因为看闲书,误了吃饭,误了睡觉,误了干家务,常会受到家长的责怪。那时,总会找个堂而皇之的理由看闲书——上厕所。那是最惬意的一件事情。我想同龄人都应该有相似的经历。
没书看时,会翻出哥哥的语文课本,同样也会看得如醉如痴。,后来,接触到了《中学生阅读》,它使我的课外阅读彻底合法化,再也不用偷偷摸摸地看书了。那是我初中阶段读的最多的课外书。捧着刚发下来的《中学生阅读》,那沁人心脾的油墨香,那一篇篇感人至深的、说理透彻的美文,让人欣喜万分。有时会从上高中哥哥那里得到《读者》《微型小说》和《星星诗刊》。
上了高中以后,学校的图书馆是我最向往的地方。除了借一些教辅读物外,我开始接触一些大部头。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人生》。我了解到特定背景下为理想而奋斗的年轻人,那些不畏艰难的不屈灵魂。还有一本传记《世界名人传》,让我的视野豁然开朗。我了解到罗斯福、邱吉尔、萨达姆、松下幸之助等人的心路历程。从他们的经历中得到了许多人生的启迪。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上每当我遇到困苦挫折时,总是用他们的故事精神激励自己。因为时间有限,也会看一些杂志:《中学生阅读》、《中学生语数外》等,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读者》。那些清新隽永的散文,那些言辞犀利的杂文,都让我记忆犹新。
出于对文学的热爱,高考填报志愿时,我报考了中文专业。来到洛阳师专,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雄伟壮丽的图书馆。师专校园里书香氤氲:花丛中,甬道旁,一句古诗,一句名言,陶冶你的性情,激发你的灵感。从此,再也不用偷偷摸摸看闲书了,在那里,我如饥似渴的阅读着中外名著:《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巴黎圣母院》、《百年孤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飘》、《红楼梦》等等一系列的中外名著,以及众多的现当代作家的作品。摊开一本书细细读来,那种幸福上无以言表的。有时间可读,有书可读,这是何等幸福的事情啊!随着岁月的流逝,自己的身份也一再变化。学生、老师、妻子、母亲、家长......责任多了,时间却少了。读书得一点一点挤时间,《中学语文》、《班主任教育时报》、《中学生阅读》、《中国青年》等等。在这里,我发现教育的智慧;在这里,我寻找教育的灵感。和同事一起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和学生一起阅读《爱的教育》、《海底两万里》......和孩子一起阅读《三字经》、《格林童话》、《小猪希里呼噜》......
阅读,让人变得充实;阅读,让人变得富有;阅读,让人变得强大。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阅读,将会伴你终生;阅读,将会让你的人生更加多彩。
第二篇:我的读书生涯
我的读书生涯
翠屏棠外 孙庆
小时候,没有现在这么多的娱乐和消遣方式,再加之身体孱弱,所以大多数时间都是泡在父亲的“藏书”里。说是藏书,其实只有几十本,我现在能确凿记得的是有《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说岳全传》四套古典章回小说和《本草纲目》、《伤寒杂病论》等几本医书。
父亲是学医的,他希望我能继承他的衣钵。在一堆我爱看的小说中间夹杂了几本医书。殊不知,那时的我看那几本小说也是囫囵吞枣看看情节而已,而且卖弄的成分居多。有一次,我和一个父亲单位的老头儿比赛背《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我居然比他背的多,心里颇为自得。只是,父亲希望我读书对医学感兴趣的愿望落空了。不过,那时的粗略阅读倒是对我在初中时学习语文大有帮助。也许是身体原因吧,童年常被同龄人欺负的原因吧,也许是受到豪杰英雄的侠义故事的感染吧,“喝烈酒,骑劣马,仗利剑,走天涯,快意恩仇”成了我儿时最大的梦想。
但我没能成为侠客,在母亲的眼泪中,在父亲的呵斥中,我开始了初中学习生活。在三年的初中生活中,我也读书,但全部是教科书。说来好笑,我现在已全然记不起在初中时读过哪些书了。解题、背书成了我初中读书的全部。许是当时用功吧初中时学习成绩还好。但,那时的“读书”是为读书而读书,是极其艰辛的,没有任何享受和幸福可言。现在时时记得的竟然还是儿时的那些闲书。
进入不需再为成绩忧虑的学府之后,我又开始看书。因为考试及格太容易了,但要想自己的见地高人一筹却不太容易。《少年维特之烦恼》让我失眠,可夏绿蒂一直没有出现;《巴黎圣母院》让我激愤,可我不是长相丑陋的弃儿,我也不能去敲钟;《复活》让我虔诚,可我没有玛丝洛娃要拯救,我也没有庄园可遣散。一边蹉跎,一边迷惘,我走过了从少年到青年的岁月,而读书竟是那一段岁月最动人的画卷。
走上讲坛,我蓦然发现,好在我过去的三年还看了书。有记忆的,印象模糊的一股脑糅杂在脑袋中,有时清晰,有时混沌。面对渴求知识的眼睛、狡黠挑战的眼睛、愚钝不堪的眼睛我有点手足无措。在书中去寻找答案,我找到了魏书生和《班主任工作漫谈》;我找到了李镇西和《做最好的语文老师》;我找到了苏霍姆林斯基和《给新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边读,一边实践,我才觉得我在讲台上站的心安。“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在面对一双双不同的眼睛时,我不再惶恐,不再忐忑,做一个跋涉的人,做一个读书的人,做一个还有机会不断修订自己和改进工作的人。
当然,读书不仅仅是为了工作。临近不惑之年的我愈发觉得做最好的自己就是对社会、家庭、生活最大的贡献。而做快乐的自己就是对生命最好的尊重。读书人读书的益处就在于能够完善自己的精神领域,理性看待自己的物质世界,从而做到圆融通达,快乐自在。而非有人所说“智慧愈高,痛苦愈深”。最近,我喜欢读罗素的片段散文,如他所说:“凡是心灵关照整个世界的人在某种意义上就和世界一样伟大,在摆脱了被环境所奴役的命运后便体验到一种深沉的快乐!”这可能就是读书人的幸运吧!
第三篇:我的教学生涯--读书心得
语文阅读理解 万能答题公式(1)某句话在文中作用
1.文首 开编点题 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散文)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做铺垫 总领下文 2文中 承上启下 总领下文 总结上文
3文末 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照应开头(议论,记叙,小说)(2)修辞手法的作用
1。。句子本身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 拟人 生动形象 生动形象写出了 + 对象+特征 2 有气势 加强语气 一气呵成 强调了+对象+特征(3)设问 引起读者思考 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
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 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一、修辞格与体会文章表达。
1、读出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
2、公式: ①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②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③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④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⑤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⑥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二、插叙的作用。
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
2、公式: „„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三、归纳文章的中心。
公式: ①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②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 ③写景状物: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 ④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⑤议论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
四、记叙的要素的作用。
公式: ①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②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③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④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五、描写手法的作用。
1、读出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2、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 ①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②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 ③动作(细节)描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 ④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3、公式:
外貌:描写了„„的样子,表现了„„
语言:„„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
动作:用运„„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刻画了„„ 心理:„„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
六、环境描写的作用。
1、找出文段开头或中间及末尾的环境描写语句。
2、公式: ①„„的景物描写,写出了„„的景色(或环境),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②„„的景物描写,结合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3„„的景物描写,反映了„„的情景,为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调。
七、论证方法 的作用。
1、在文段中找出相关的论证方法。
2、明确知识: ①例证法主要是增强说服力,通过一两个典型事例,可以使阐述的道理令人信服。②引证法的主要作用是充实内容,增强说服的权威性,极具力度和信度。③正反对比论证法的主要作用是使论证更为深刻。④比喻论证法的主要作用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使论证更为具体生动形象。
3、公式:
例证法:采用了举例的方法,以„„来说明„„的观点,列举详实,说服力强。
引证法:采用了引证法,以„„的名言来说理,增强说服的权威性,极具力度和信度。
正反对比论证法:采用了正反对比论证法,以„„来论述,深刻。
比喻论证法:采用了比喻论证法,以„„的比喻形象地阐明了„„
八、仿写句子。
公式:
1、数清例句的字数。②弄清例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③读懂例句与所要仿写的句子在概念和现象上的联系。
九、对对联。
公式: ①名对名,形对形,动对动; ②山对川,日对月,天对地; ③注意上下联语意的相关、相融。
十、读图题。
公式: ①分析画面构成要素。看清上中下或左中右各有什么,画面的主题词或标题是什么,画面中的人物语言有什么。②给漫画写题目的公式:题目+内容+启发。③结合画面含义,说自己的看法或得到的启示及提出自己的意见,要分要点来写(写成1、2、3)④给画面定标题,要不能离开画面含义或寓意。⑤说画面的寓意,也就是看到A联想到B,A、B具有共性。
十一、探究题。
公式: ①分析所给的语段从中得出的结论。②分析所给的图表数据变化情况,得出结论。③用一句话来概括你的结论,但最好分1、2、3来表达。④提出你的看法或建议时,要具体写明1、2、3点。
十二、概括题。
公式: ①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要找出几则材料的共性,然后用一句话表达。②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找出每则材料所讲现象的重点,然后用一句话综合表达。当然也可以写成“我的发现是1、2、3点”。③分析所给的名著阅读选段内容,然后从中找出关键情节或人物语言,动作,再用一句语言来概括人物的性格。公式:
1、要能写出1一6册名著导读内容相关章节里的人物特征性的语言。②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③写出相关章节的故事情节。④写出主人公姓名及著作名称。⑤如果要求用精炼的语言从作品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手法中选择一个方面对文学名著进行评点,最好考虑人物形象上下手答题。
十三、名著阅读。公式:
1、要能写出1一6册名著导读内容相关章节里的人物特征性的语言。②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③写出相关章节的故事情节。④写出主人公姓名及著作名称。
⑤如果要求用精炼的语言从作品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手法中选择一个方面对文学名著进行评点,最好考虑人物形象上下手答题。
十四、写信。
公式: ①注意书信格式(开头称谓顶格写,“此致”、“敬礼”的位置,写信人的署名,写清年月日)。②用简明的文字写明材料的事实。③表示祝愿、希望等的内容放在书信内容最后面。
十五、编短信。
公式: ①用“沪”一类的字简写地名。②材料事实编写在卷面上也要抓句段主干内容来写。
十六、诗文佳句赏欣。
公式: ①推敲词语运用,注意用“生动”、“形象”、“逼真”等词语。格式为:„„用运的好,描写了(或刻画了)„„,十分形象、生动、传神。②从修辞格来赏欣,见前面修辞格。③从诗文整句的思想性来赏欣,要从诗文所具有的意境(思想境界,包含的哲理)上来写,类似于解释诗句。
十七、说明文学家(或文学作品)风格。
公式: ①写明作者所生活的年代。②写明作者作品的特征。②结合作者具体作品中的“诗文句”来说明特点。
十八、文言句子划分停顿。
公式:
1、带有“故”、“是以”等标志的句子,在这些词语之后画斜线。
2、名词作状语的,在这个词语之前划。
3、“可以”类实际是两个词语,在“可”后划。
4、主语和谓语之间划。
5、谓语与宾语之间划。
十九、结合语境说加点词语在文中的特殊含义。
公式:
1、先解释这个词的本义。
2、„„描写了(或刻画了)„„
3、„„意思是„„
二十、前后照应。
公式:
1、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找出关键词。
2、„„与„„相互照应,表现了„„ 二
十一、巧设悬念。
公式:
1、在文章开头找出作者所设的悬念(关键词)。
2、„„,使文章情节曲折、跌宕起伏。二
十二、文章开头写景语段的作用。
公式:
1、分析所写景物的特色。
2、„„描写了„„,为下文写„„打下了伏笔。二
十三、记叙线索。
公式:
1、分析线索种类:
1、以“物”为线索;
2、以“事”;
3、以“人”;
4、以“时间”;
5、以“感情”。
2、以„„为线索,串连事例,塑造人物形象,集中表现了主题。二
十四、称谓变化。
公式:
1、找出人物称谓的变化词语。
2、采用第一人称,亲切、真实。
3、称谓变化也反映了情感的变化。
第四篇:《我的教学生涯》读书心得
《我的教学生涯》读后感 崔丽华
今年暑假,我拜读了斯霞老师的《我的教学生涯》。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了她正在教室里眉飞色舞地讲课,仿佛看到了她正在认真地给学生辅导功课,还仿佛看到 了她正在耐心地给学生疏导情绪。读着读着,我渐渐明白了教育的灵魂和真谛,那就是——爱。如果不是缘于对学生的那份热爱,有哪位教师能做到70年如一日地 研究教法?有哪位教师能做到90高龄了,仍经常从家步行到学校,看看书,看看孩子。
斯霞老师是一位充满童心的母亲。她了解学生从了解学生家庭开始。父母的年龄、职业、家庭住址、生活状况,做到了如指掌。还了解孩子的兴趣、爱 好、特点,他们有什么毛病,需不需要照顾;了解孩子的学前教育情况,以便因材施教。了解了孩子的一切,才能有的放矢地去关怀他们。记得她要教一年级了,在 孩子们还没来报到时,斯老师就会拿着学生的名单,一家一家去家访,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有什么喜好,所以当斯老师在开学时见到孩子们时,她对他们已经非常 熟悉了。斯霞老师70多岁时和孩子们玩老鹰捉小鸡、帮孩子们甩长绳。老师的幸福感来源于她至大的爱。她曾经说:“一切成功的教育都必须基于爱,借助于爱,归结于爱。教师要发自内心地关爱学生,赏识学生。”她懂得师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 贴心人时,师爱 1
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为有了师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师爱要全面、公平。全 面公平的爱是指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学习好的要爱,学习一般的要爱,学习差的也要爱;活泼的要爱,文静踏实的也要爱。我渐渐明白了教育的灵魂和真谛,那 就是——爱。斯老师的教育人生,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爱“。有了”爱“,她就有了无限的精力、无限的才能、无限的事业动力。她的”童心“、”母 爱",在教育领域闪烁着恒久的光华。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斯霞老师还强调:“为人师者,特别是小学教师,被孩子看作是智慧的化身、言行的典范,稍有不慎就会在幼小的心灵里留下这样那样的错觉。所以,学校无小事,教师无小节。”这是多么贴切的总结,这是多么深刻的认识。让我的心灵一次又一次的受到洗礼。
斯霞老师的教学经验是丰富的、是得心应手的。孩子教得那么活泼聪明,教学效果那么好,是出自她对教育事业的深情厚爱,勇于探索,敢于实践;是在 她的长期教学实践中,刻苦钻研,勤学苦练,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实践经验,掌握了教学规律。尊重儿童,教学民主。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 草去。”这正是斯霞老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所有学生,无论是智商高的还是智商低的,无论是家庭条件好的还是家庭条件差的,无论是安静听话还是调皮捣蛋 的,都有老师的爱。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学校、学生成了她生命不可缺少的 2
部分;她的生命也与学校、学生融合在一起。她将学生放在平等地位,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视他们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教师与学生虽然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同的地位,但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这就 是要求教师不能盛气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师的地位和权力污辱学生;理解学生要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们幼稚和天真;信任 学生要信任他们的潜在能力,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教师缩小心理距离,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感,用爱心培育孩子对 集体,对他人的爱。“做一辈子小学老师”,这是斯霞老师一生最大的满足、最大的自豪。正是凭着这一腔执着情怀,斯老师在学校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坐标,在教育 教学中找到了无穷的乐趣,在学生中找到了生命的价值。
这本书是斯霞老师工作55年的教育成果。其中斯霞老师的 “识字教学观”,让我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疑问茅塞顿开,对识字教学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识字教学理论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斯霞老师毕生从事小学教育,教书育人呕心沥血。上世纪50年代,她对小学低年级的字、词教学进行过系统的实践和总结,并创造出“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教学方法,大面积、高效率地提高了识字教学质量。现在想一想自己的识字教学方法,学习生字时虽然教会了学生识字的方法,但是却忽略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方 3
法,让学生为记生字而学生字。现在,我要把这个识字方法贯穿到我的教学中来,那样学生学习起来会事半功倍的。
斯霞老师拨动了我爱的心弦,激起了我对爱的向往和追求。我知道,我永远都站不到斯霞老师的高度,但我会向斯霞老师看齐,努力修炼,一辈子修炼,做到:对待事业,对待孩子像她那样满腔火热,无怨无悔。不管学生将来是成为小草还是成为参天大树,都去真诚地关爱,都像“妈妈关爱孩子一样”的关爱学生。如果学生是小草,就引导他去装饰大地,如果学生是参天大树,就培养他成为栋梁之材。
俗话说:做一件好事容易,一辈子做好事难。斯霞老师说:“为人师者,被孩子看作是智慧的化身、言行的典范,稍有不慎就会在幼小 的心灵里留下这样那样的错觉。所以,学校无小事,教师无小节。”我知道,研究教学不能是一时兴趣,关爱学生更不可以是心血来潮,而是要满腔热情,持之以 恒。我将以斯霞老师为灯塔,带着满腔的热忱,驶向成功的彼岸;我将以《我的教学生涯》为镜子,带着满怀的爱意,温暖孩子的心房。我坚信:生命有了这份爱,有了这份滋养,就会更加快乐地成长。
第五篇:读书征文——我的书女生涯
从小,我就喜欢书,算起来我的书女生涯也不短了。还不认字时,小人书里的图就魔力般得吸引我,一本小书我可以痴痴地看半天。父亲进城,答应给我买小人书,我便天天算他归来的日子。那一日可以等到半夜,非得等到父亲,然后抱着新书满心欢喜得入睡。上学去,同桌男生欺我,正号啕大哭时,顽劣少年慌乱中会变戏法似的拿出一本小人书,在我眼前一晃,我会立刻停止哭泣,央他给我看。小小少年,就深知我的软肋了。
上了中学,也是如此地爱书。那时家境贫寒,很少买书。看到同学的新书,羡慕得睡不着,会想尽办法借来看。为避开父亲的视线,常会躲在被子中打着手电看。如此,终于影响到了学业。虽说也考上尖子班,可在高考前夕,由于同桌的一本《今古传奇》,最主要是上面《玉娇龙》的连载,使我深深迷恋上了武侠小说,到处找金庸、古龙的书。迷恋的后果,是大学与我失之交臂。上财校后,大学梦的失落,阴差阳错的专业,更使我沉迷小说中的世界。学校图书馆的小说,我几乎看了个遍。上课看下课也看。有书看的日子就很充实快乐,没有书看就会失落难过。临考试,就开夜车恶补课程,每每顶着黑眼圈上考场。运气还好,每次考试都有惊无险地过关。
工作后,有了收入,能常买自己喜欢的书,很开心很满足。假日,在书店淘书;或者在午后的阳台举一杯茶握一本书,都是我最幸福的时光。
上学时,能找到书看已是不错,哪有选择的权力。工作后当然会首选自己喜欢的书。这种喜欢亦是不定性的。或许一句话、一个人或一个地都会左右我的喜好。我是张迷,因张爱玲的一句话“喜欢张恨水的书,因为不高不低。”于是,将所有能找到的张恨水的书通通买了来看,很喜欢。喜欢青年女作家张意如的书,又通过她解读,喜欢上了《诗经》和纳兰容若的《饮水词》。偶尔听到台湾教授曾仕强在百家讲坛讲《易经》,很崇拜他的学识及个人魅力,迷上他写的书,也买来《易经》。喜欢钱钟书的幽默,爱屋及乌,也喜欢杨绛的书,她的《我们仨》写得催人泪下。去过凤凰古城沈从文故居后,再重读他的小说,那湘西的传奇故事,竟会有不一样的感觉。难怪,古人会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我最珍贵的书,是1986年我回湖南时,爷爷送我的一套1974年版的《红楼梦》。书的“前言”还穿插了许多黑体字的毛主席教导。书页已全部发黄,书皮也快要脱落,我一本本包好。
作家叶兆言说“阅读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当阅读时什么都不求的时候,不求知识,不求意义,它是一种享受。”我想,我是一直在享受,阅读带给我的快乐和幸福。而且这种享受会一直伴我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