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看数字阅读
我看数字阅读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在经历甲骨、兽皮、竹简、布帛作为传播介质的时代之后,现代社会已进入数字化阅读时代。
数字化阅读开创了一个非纸质的新的阅读媒介,是时代的进步。以“图”“文”“声”三者兼具,更形象生动,开创阅读先河。卫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环境,不需要砍伐树木,也保护了生态环境。与纸张相比,数字书的保存更简便,便于存储与携带,节省了资源,查找收索也比较方便,并且内容丰富,更不需要花钱买书。在内容上更新比较快,能及时的了解实时信息等。所以有人担心:随着数字化阅读的兴盛,用不了很长时间,传统的纸质读物将逐渐被人们舍弃,最终寿终正寝。这将破坏只有通过纸质阅读才能感受到的文化韵味。
数字化阅读的兴盛为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提供了更多乐趣和便利,但也引起了一些传统人士的忧虑。
由于它受设备,网络及电路等的限制,如果产生故障将不能阅读,在某些情况下不方便携带,受时间和地点的制约。在屏幕上阅读相比纸质书籍,伤害眼睛,对视力的损伤更大,也没法做笔记,不能画记号。由于需要输入等原因它更容易受到更改,使其内容失真。由于存在其他诱惑,与书籍相比较较难专心于阅读。并且数字阅读的普及率还很低,内容有些不足。此外,数字化图书不利于传统的阅读管理,对不具有鉴别能力的未成年人的成长可能会造成负面影响。
目前,包括北京市教育资源网、广州市教育科研网在内的几十家教育城域网,已经建设了数字图书馆;包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十一学校等2000多所中小学校也已经建设了自己的数字图书馆。他们的应用已经表明,电子书具有获取成本低、再利用方便等优势,如果与传统的图书馆配合使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和老师的阅读能力,有益于师生的教育教学。
在今后的发展中,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产品以及各内信息的逐渐完善,数字阅读的将会成为人们的主要阅读方式,但它永远不能取代纸张书本的阅读。
第二篇:数字看变化国土大发展
按语:走过岁月的沧桑,踏着时光的轮回,2012,带着末日的叹息渐渐远去。回眸2012,有国土人的汗水、欢笑、喜悦和忧伤,更有国土人对这片沃土的深情厚谊。在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不放松的大背景下,在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的大环境下,在经济发展和耕地保护两手抓的大战略下,经过国土人不懈努力,取得骄人战绩,践行了总书记所言:实干兴邦,空谈误国。今天让我们晒一晒国土人的成绩单,看看来自国土的报告,以飨读者。
看数字展风采
——2012年大庆国土公报
2012年,国土资源系统紧紧围绕全市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发展目标,抓服务、强管理,提效能、严监管,创造性地抓好国土资源各项工作落实,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国土资源保障。先后被评为全国耕地保护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土地调查工作先进单位、全省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单位等,有1人获得全国“十佳国土卫士”称号。
●126+4229:保障重点,出手不凡
重点项目是企业生成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是未来发展的潜力所在,是扩内需、防下滑,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调结构、促转型,保持跨越式发展势头的重要途径,是保民生、促稳定,建设和谐大庆的关键举措。2012年,国土人积极主动保障重点项目用地,推进涉地项目126个,总用地面积4229公顷。
●60.28+53.11:保护耕地,不遗余力
耕地是土地资源中最宝贵的自然资源,耕地的数量和质量是粮食综合生产
1能力的基础。“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问题事关全局,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人民衣食无忧,就必须保护好有限的、稀缺的、不可再生的耕地资源。坚守住18亿亩的耕地红线不动摇,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实现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2012年,国土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层层签订了耕地保护责任状,加强耕地补充,总体上确保了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实现了耕地保有量60.28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53.11万公顷的耕地保护目标。
●32+677+21:土地收储,海纳百川
土地收储是垄断土地一级市场,规范土地市场运行,加强土地调控,促进项目落地,加强节约集约,提高建设用地保障能力,增加政府土地收益,为经济建设融入资金的重要手段。2012年,全市共实施收储项目32个,收储面积677公顷,土地融资21亿元。
●16+7+382:土地整治,利国利民
土地整治是保护农村耕地红线的重要举措,也是整合社会资源、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有力杠杆,对于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2012年,全市共推进16个新农村示范村项目,在建土地整治重大工程7个,预计增加耕地382公顷。
●1065+5+108:国土规划,运筹帷幄
国土资源规划是政府调节国土资源配置,落实国家严格土地管理,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确保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缓解国土资源面临的各种矛盾的重要手段。2012年,全市争取用地指标1065公顷,未利用地审批试点5平方公里,石油用地建设区108平方公里。
●312+1029.16+64.45:土地供给,保障有力
土地供给支撑各行各业,在调节土地市场供求、充实政府财政收入、改进和调整产业结构,增强国家对土地市场调控能力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2012年,全市共供应国有建设用地312宗,面积1029.16公顷,收取土地出让金64.45亿元。
● 14.21+1.282+99.9%:土地登记,明晰产权
土地登记是确认土地权属关系,维护土地和社会主义公有制,维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保障,是土地管理主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国家收取土地租、税、费的依据。2012年,全市完成日常登记发证14.21万件,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面积1.282万平方公里,发证率为99.9%。
●396051.9:土地调查,夯实基础
土地调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土地调控、保证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和严格管理土地资源的重要支撑。2012年,全市顺利通过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省级验收,土地调查面积为396051.9公顷,市土地调查办被评为全省“城镇土地调查先进单位”。
●111+1053+2380:土地征收,维护稳定
土地征收关系到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冲突和利益平衡,对于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有效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推进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2012年,全市共落实土地征收项目111个,征地面积1053公顷,发放补偿款2380万元。
●74+27+2994:矿政管理,全面推进
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随着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对黏土和地热等矿产资源需求不断增长,实现矿
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是国土人的首要任务。2012年,全市共办理登记企业备案74家,积极推进大庆矿山公园主碑、副碑及27处遗迹、独立网站建设,收取矿产资源补偿费2994万元。
第三篇:看数字猜谜语31则
看数字猜谜语31则
(1)1 2 3 4 5(屈指可数)(2)1 3 5 7 9(无奇不有)(3)1 1 1 1 1 1(独一无二)(4)555 555 555(三五成群)(5)333 22(三三两两)(6)20÷3=6.66……(陆续不断)(7)0.2323……(接二连三)(8)2 4 6 8 10(无独有偶)
(9)1 2 5 6 7 8 9 10(丢三落四)(10)1 2 4 3 5 6 7 8 9 10(颠三倒四)(11)2 3 4 5 6 7 8 9(缺衣少食)
(12)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1 1 1 1 1 1 1 1(横七竖八)(13)7/8(七上八下)(14)1 2 3 4 5 6 7(乐在其中)(15)3 4 5 6 7 8 9 10(一干二净)(16)0.11……(一泻千里)(17)0 0 0 0(万无一失)(18)103 1002(千变万化)(19)10002=100×100×100(千方百计)(20)每年增产10%(一成不变)(21)1 2 3 4 5 6 0 9(七零八落)(22)5 10(一五一十)(23)1+2+3(接二连三)(24)7÷2=3.5(不三不四)(25)0+0=?(无中生有)(26)1/2(一分为二)(27)1/100(28)0,1,2,3,4,5,6,8,9(29)1×1=1(30)0 1 2 3 4 5 6 7 8 9(31)9寸+1寸=1尺((百里挑一)(遥遥无期)(一成不变)(十全十美)得寸进尺)
第四篇:我与数字人事
我与数字人事
阳光灿烂的八月,我进入了国税系统,在这里我邂逅了“数字人事”。“数字人事”系统的上线,让作为新人的我开始正视自己,记录下工作中的点点滴滴,重新规划人生。在改革发展大时代,“数字人事”凝聚着国税人的智慧与魄力。建立绩效管理与“数字人事”相融合的考评机制,实现绩效管理与“数字人事”的双轮驱动,以能定岗,以岗定责,让庸、懒、散无处遁形,让才、勤、专精益求精。“数字人事”,全面提升了税收征管质效和税务行政效能,对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激励作用,将为打造一支雷厉风行、素质过硬的国税铁军打下坚实基础。
“数字人事”系统把考试、测评等与加分、升职有机结合起来,让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学习的重要性。“个人成长账户”这一板块,无疑让我们更加清晰、明确、深刻地认知自己,切实知道自己落后了多少,才有自我激励、自我提升、自我加压的动力,才能找到方向、迈出成功的第一步。如果说“个人成长账户”让我们认清了自己,那“自拟任务”和“工作记实”工作记实就是督促我们将“行”落到实处。“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有了清楚的自我认知,但是做不到日积月累的实践,也是不可能获得任何进步的。“自拟任务”为自己定下工作目标,明确前进的方向,而“工作纪实”清晰的记录着我们一步步实现目标任务的脚印,工作更加有方向和动力,让我们做事更主动不再拖拖拉拉。只有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做好工作才有料可写,有事可记,这样写出的工作纪实才会丰富多彩,“晒”在同事圈里才能获得大家的点赞。这样下来,懈怠的少了,工作认真了,自然感觉也得心应手了。在这日积月累中,磨练的是我们持之以恒、坚韧不拔的信念,回头看着自己记录的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清晰的看到自己进步的路程,享受工作,热爱工作,寻找工作中那一份简单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前进方向。
“数字人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在这个平台日趋成熟、完善过程中,我们也不断改进自己。国税大家庭是由一个个普通税务工作者汇聚而成的,这正是国税最大的资源。培养人才才是兴税强税的根本所在,是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关键。“数字人事”正是为了培养人才、激励人才、选拔人才而生的,必将和国税人一起不断进步、不断完善、不断壮大。在这条路上,我们一起曲折,一起前行,一起为国税事业的发展不断努力。
第五篇:我看校园文化
我看校园文化
(采访对象:社团联合会主席熊自栋
记者:宋禹廷)
记者:您好,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学校当前社团的结构状况。熊:我校各类社团共40多个,包括院系、校系的社团。其中院系的社团30多个,校系社团10多个。从数量上来说,我校学生社团还不是很多。
记者:这么多社团,那咱们的社团活动的宗旨是什么呢? 熊:总的宗旨是丰富校园文化,展现大学学子风采。从细的方面来说,社团可以营造一种积极、富有竞争性的校园文化环境。它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兴趣爱好,扩大求知领域、结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记者:社团与“校园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对此,请问,你是如何理解“校园文化”的?
熊:看了一些资料再加上我的理解,我认为: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点的一种群体文化。它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也就是说,其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质形态的内容,和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集体舆论、文化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定的行为准则„„
记者:有人说,学校社团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您是怎样看待这种说法的? 熊:“校园文化“是个很抽象的概念,社团就是其一种具体形态。社团是校园文化最直接、最活跃的部分,能够很直接很自然的反映学生的动向。学生社团对于学生来说,是最自由的空间,是更能挖掘学生潜能的场所,比如管理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等。在社团运作与的过程中,无意识地就体现,反映了校园文化。
记者:校园文化和学生社团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请您谈谈这种关系在促进激活校园文化方面的优势。
熊:学生社团在对校园文化贡献方面的优势是很明显的。一是范围广。学生参与的人数很多,学生社团的会员占学生总数的一半左右,社团种类也很多,有理论学术类、社会科学类、文学艺术类、志愿服务类,体育健身类等众多社团。而是社团能够最直接的反映学生的所思,所想。这也正是校园文化多样性的反应。
记者:学校的学生社团如此繁多,那么对与学生社团目前的发展状况您是否满意?有没有一些欠佳的地方?作为主席的您,又准备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去完善呢?
熊:我感觉,学生社团目前的发展状况并不太令人满意。我校大多数学生社团起步比较晚,基础薄弱,发展虽然很快,但是要做好引导工作。与其他高校学生社团先比,我校学生社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我校学生社团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社团文化积累不够其次就是社团的运作模式还有待于改进,有些活动重复太多,没有新鲜感。但有些社团做的比较好,比如:文学社、爱心社、百合环保协会、礼仪益协会„„其中文学不仅报纸出得好,它的文化底蕴也比较浓厚,社团文化丰富,文学社的运作模式也非常好,它经常主动联系有经验有知名度的学者、教授等重量级人物进行指导与支持。爱心社也不错,活动办得很好。比如支教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锻炼机会,同时也增加了我校的知名度,传播了我校的校园文化,比如,诠释着延安精神,践行着“立身为公,学以致用”的校训„„
至于怎样使学校社团越来越好,这就要抓住重点。优秀的社团要巩固、加强;有很大发展空间的社团要抓住各种有利机遇,努力发展,争取得到学校、学院有关单位的支持,要改善管理制度。同时,鼓励学生社团与其他高校的学生社团进行交流与学习,取长补短,促进发展。
记者: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社团的主体也应该是学生吧?那您怎样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团?
熊:对,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学生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我认为:学生应该有这种认识,加入一个社团,就相当于进入了一所学校。老师是这所学校的学生,学生也是这所学校的学生。在这所学校中。我们过着一种自己组织的集体生活,自由的飞,做一只鸟在笼子里,自由的飞。
记者:有人认为学生社团纳新的时候,纳得越多越好,越有利于学生投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去,您认为是这样吗?
熊:我认为这种观点有点片面。学生不加入社团,努力学习也可以营造一种良好的班风、校风、学风。学生社团纳新活动的目的不是如何纳入更多的社员,而是要符合学生社团的宗旨。我认为,每个社团每年纳入会员不应该超过50个,会员太多,会产生很多问题。比如经费问题,会员的凝聚力问题。很多人可能会很涣散,这样就失去了社团的意义。纳入的人少,会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所谓“船小好调头”把!
记者:加入学生社团,对大学生有什么锻炼和影响?
熊:在课堂上,我能学到的是课本知识,而在社团里,学到的是在日后工作中所需要的东西。比如经验,协调、沟通能力。很多事实表明,学生干部一般情况过下对以后工作有更强的适应能力。一部分学生不屑于加入这些小社团,但很多事是无所谓大小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所以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做这些事情,是很好的。
记者:您对今后社团在为校园文化贡献这一点上有什么希望或者建议?
熊:应坚持以发展的观点来办,坚持一切为校园、为学生服务的原则,最大限度的满足同学日益增长的对校园文化的需要,把社团办成面向学生,面向学校,面向现代化的好社团。
记者:感谢您抽出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