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二年级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培养结题报告
“小学二年级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培养”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使我们深深的感受到小学二年级学生学语文难,写作文更难,喜欢写作文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原因之一,就是学生阅读量少,积累的少。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培养小学二年级生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扩大学生的视野,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是学生作文的基础,更是为学生奠定终生学习的基础。
当今是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呈爆炸之势,它要求人们终生学习,不断阅读。要求人们不能满足于艰涩的书本语文,而是具有主动求知的品质和强烈的学习欲望。具有不断学习的延伸能力和汲取信息的生存能力。目前小学二年级教育经费不足,图书资源短缺,学校图书藏量不达标。另一方面,家长过分溺爱自己的孩子,对孩子读书很少过问。在吃零食,买玩具上花费很多,在买图书上却花费很少。家庭订阅报刊杂志的少,家庭藏书更是少之又少,学生阅读量严重不足。久而久之,学生阅读兴趣不高,厌恶阅读,文学修养不高,理解能力较差,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拓宽视野,在阅读中与作者交流,在阅读中加强人文素养,在阅读中接受文化的熏陶,在阅读中结累,在阅读中成长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新的教育理念着眼学生的终身学习,着眼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与技能。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阅读兴趣不高,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产生自发吸取知识养料的要求,学习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他们就会在知识的王国中自动汲取珍宝,心情愉快地学习,表现出记忆力增强,想象力丰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我们也认为: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要转变观念,学生亦如此,通过自主的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使我们的小学教育真正成为培养人才的摇篮。
三、研究的目标
(1)本课题从加强阅读指导入手,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探索小学二年级阅读内容以及阅读课堂指导的方法研究,形成阅读指导的特色。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地指导学生阅读,使学生爱读、乐读、会读,在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中获取知识。
(3)本课题研究旨在通过让教师介入学生的阅读,让学生的阅读与教师 1的指导同步,探索有效的指导形式,提高推荐阅读的质量。使学生真正读起来,真正欣赏起来,真正走进阅读。
四、研究的内容
1.探索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2.探讨开展哪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加强学生的阅读学习;提升学生对阅读学习的认识。
3.指导学生阅读方法,提出相应的阅读要求。
4.探索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和策略,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对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访谈调查等方法,对目前小学二年级学生阅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2、行动研究法: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为目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3、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在各个实施阶段,运用经验总结法,对研究过程进行追因,对研究实践进行分析概括,及时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尝试改进,及时总结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和经验,及时总结出对本课题的实践运用的规律性。
六、研究的步骤
研究时间: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研究过程分三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11.10—2012.01)申报子课题、制定实施计划和方案。课题名称确定:小学二年级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培养。举行开题报告会。
2、实施阶段:(2012.02—2012.05)
(1)建立了详尽的心理咨询档案;(2)在实践中寻找因素。(3)组织问卷调查,开展专题研讨;(4)收集、整理资料;(5)进行阶段性总结,接受阶段性验收。
3、结题阶段:(2012.06—2012.09)
(1)进行经验总结,对原始材料、案例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归类;(2)在梳理、归纳、再提高的基础上,完成结题报告,并推广成果;(3)邀请专家进行结题鉴定。
七、研究的实施
(一)提高认识指导方法
1、提高认识激发兴趣
我利用一切时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从心理学角度看,浓厚的兴趣是意志的趋向,是求知的动力。科学家谈家桢说:“兴趣是启蒙的钥匙,也很可能是决定一生道路的入口”由此得出,阅读课外书也不例外。首先,我以老师自己
学语文的体会、名人读书的事例,向学生讲述较强的阅读能力、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浓厚阅读兴趣,是使阅读成为其乐无穷的道理。再向他们介绍自己喜爱的书籍和对书中人物的看法,让他们感受到阅读课外书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增添生活的乐趣。
2、精读与略读并重的阅读方法
许多学生有课外阅读的兴趣,但在怎样去读的问题上并不明确。如:有的人只凭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看花的读一读,有的人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进行知识积累。四年级上学期,我们向学生介绍了一些有效的阅读方法:
(1)选读法就是根据自己在课内学习或习作上的某种需要去有选择的阅读有关书报,以便学以致用。也就是按照“目的---检查---浏览---精读---摘记”的顺序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精选获取所需知识。
(2)浏览法即对所读的书报,快速的观其概貌。这是一种广泛阅读课外读物,获取各类知识的方法,要求学生可以按照“速读---寻找知识点---摘记”的顺序进行阅读
(3)精读法对文章中的重点章节,集中精力进行精细的阅读。
方法介绍以后,就让学生自己选一种方法去进行阅读,开始学生不大习惯,教师就陪着学生读,并进行个别指导。一学期顺利下来,多数学生已经学会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读书了。
八、研究的成果
(一)发展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水平
通北第二小学二年级学生在2012年份镇举行的作文竞赛上,三人获得一等奖,两人获得三等奖。2011年12月份镇举行期末统测中,语文平均成绩在82分以上,还有两个学生的作文成绩得了满分。
(二)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1、通过课题实施,教师增强了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意识,教师通过学习和以及平时的相互切磋,引发了自我及相互之间的思想碰撞,使教师对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有了更深的认识。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大家一致认为:
(1)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必须与家长沟通,提倡“亲子共读”。
(2)学校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阅读场所,开发阅读资源。
(3)让教师的阅读成为学生的榜样
2、提高了教师教科研能力
九、研究的反思
进行“小学二年级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研究,应以学生阅读状况为起点,以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阅读为条件,以提供学生展示的机会为平台,以家长与老师沟通配合为桥梁,以学生持续发展为归宿,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个性的、健康的、充分的发展。最后,使每个学生自由地阅读,充分展示个性和生命智慧,能主动谋求自身发展,拓展知识视野。
“小学二年级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培养”结题报告
通北第二小学
庞尊艳
2012.9.30
第二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结题报告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实验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编号:jy20140201
项目负责人:廖新元
参与人员名单:何云富、肖奎兴、左永胜
李成松、高昌明、杨通书
饶高琼、艾如青、邱瑞伦
孙维莲。
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景阳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高效课堂是从学生出发的教育。从学生出发,也就是要从学生的权利、兴趣、基础、能力出发,变教中心为学中心,这个变化很耐人寻味,它的基本隐喻是:
1、捍卫学生学习的权利;
2、为学习提供一切必需的条件;
3、一切的学习都是自主学习。
高效课堂的核心教育思想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
它的目标和追求是:发展学生、成就教师,建设未来!
1、学习兴趣是人生学习的起始动力,为终身学习提供心理支持。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是一个社会自然人在世界之林中要生存发展,就需要不断地学习创新。新的基础教育课改核心就是要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这个核心目标的实施与完成,必须以学生学习兴趣(广义)的激发和培养为前提。所以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入门的向导”“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强大动力,又是激发求知欲,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当学生对学习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后,就能使其整个认识活动活跃起来。兴趣一旦形成,就会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这时,对学生来说,学习不再是吃苦受累,被人强迫的事,而是来自内心深处的一种需要,是一项充满积极情绪体验的活动,达到“乐学――学乐”境界。
2、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让学生主动发展的前提,是外在乐趣,真正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有所收获,主动发展,就必须引发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内在乐趣,达到好学、乐学、善学,激活学生思维,体验学习乐趣,形成强烈的出自内心深处的学习动机和欲望(潜移默化)。
3、学习兴趣可以促进学生智力开发。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兴趣。”智力方面的工作,尤其是学习,它是一项高度智力化的脑力劳动,它要求学生同时调动自己的多种感官,专心致志,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极大地提高。这种积极脑力劳动本身就是对学生智力的一种有效锻炼,并且,学习的积极性越高,主动性越强,大脑的使用频率和幅度也就越大,相应地学生智力的被开发程度也就越大。
4、学习兴趣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广泛的兴趣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广泛的学习兴趣会推动学生广泛地猎涉并积极投身于各种有益的活动中,从而使他们见多识广,视野开阔,潜移默化,融合百家,自成一家。既丰富了知识又使个性得到充分发挥。积极的兴趣可以使学生在开阔视野中,明辨是非,识别真假,分清美丑,从而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浓厚的兴趣会推动学生克服困难,努力学习,从而锻炼学生的意志力,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在德、智、体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广泛、积极、浓厚的兴趣不仅能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变得充实、有意义,还能够使学生的精神境界变得高尚,心理变得健康,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是新时期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需要。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追求的教育理念有“: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不再过分强调学科的本位,不再偏重书本知识,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以及现代社会生活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等。这些教育理念的变化都充分说明了现代教育教学都要适应学生的心理变化,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以及兴趣、情感、信念的培养和激发,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健康发展。
二、概念界定
兴趣是组成学习动机的因素之一,兴趣在动机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动机的最活跃成份。兴趣是人们从事或探究某种事务活动的积极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力源。而学习兴趣则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自主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自觉形成一套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或技能的心理支持平台,同时也是一种自发的、积极的、主动的学习情绪体验和内部动力。动机是直接激励或推动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或动力。它是在人的生活活动过程中,为了保证自己的生存和满足各种需求而产生的。人的绝大多数动机都是需要的动态表现。需要产生动机,动机激发行动。无论是物质的需要或精神的需要,只要它以意向、愿望或理想的方式指向一定的对象,并激起人的活动时,就可构成活动的动机。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
1、教育心理学理论
从信息论、控制论、神经生理学的角度看,无论人们进行什么活动(包括学习活动),都必须有心理活动的积极参与,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而心理活动要有效地进行,又必须保持一定的“觉醒水平”。觉醒水平表明大脑神经细胞处于一定能量状态,它可以吸收、分析、判断、储存信息。这是心理活动的最起码水平。在学习活动中。觉醒水平表明大脑有关学习的神经细胞处于高度兴奋,而无关的神经细胞则处抑制状态。这样,神经纤维通道的有关部分就保持高度畅通,因而“神经噪声”大大降低,信息在神经纤维通道的传输达到最佳状态。从心理活动的视角看,这种最佳状态只有在兴趣浓厚,情绪热烈,聚精会神的条件下才能达到,在强迫、压制,程度不同的苦恼和烦燥的心理状态下进行学习,有关学习的神经纤维通过信息的传输是不可能达到最佳状态的。因为上述干扰(紧迫感、苦恼、烦燥)必然会使神经细胞中应当抵制的部分变为兴奋,应当兴奋的部分则受到抑制。学生的学习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脑力劳动,要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不仅需要较好的智力,还需要对学习活动的兴趣、热情以及顽强的毅力,自信心等性格特征。
2、学习心理学理论
学生贪玩好动、记忆力强、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遇事总好问个为什么?对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就像海绵吸水一样积极主动参与并能获得心理感应。
快乐教育理论:人类的需要得到满足就是快乐。快乐是人与外界事物或与他人处于和谐境地,使人处于超然自由的状态。而快乐的情境常常伴生兴趣,兴趣使人产生接近或愿意接近事物(的情感),产生钻研、探索、创新的愿望,从而又孪生快乐。也正因为这样,快乐为智慧活动提供了最好的情感背景。在实践中,一旦兴趣衰退趋势出现时,由兴趣引起的快乐情感状态对维持兴趣起到了十分重要的维护、激活作用,用快乐的松懈活动解除兴趣集中带来的紧张,用快乐的向往提供兴趣再生和巩固的动力,而这种效应是一切学习创造活动所不可缺少的,不可忽视的。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快乐情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掌握学习教学理论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认知方面的差异之外,还存在着情感上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在学生兴趣、态度和自我观念中体现出来的。那些带着兴趣和热情的学生会比那些没有兴趣和热情的学生学习得更容易,速度更快,达到的成绩水平更高。积极的情感态度可以促进学习,消极的情感态度会防碍学生的学习。苏霍姆森斯基教育思想也认为:智育,包括获取知识,形成科学世界观,发展认知和创造能力,养成脑力劳动的技能,培养对脑力劳动的兴趣和要求,不断充实科学知识和运用科学于实践的兴趣和要求。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研究,探索出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养成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学习品质。提高课堂效率。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探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为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服务是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六、实验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国家教学生活化、课内外结合等文献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有提高和突破。
2、问卷调查法
在实施课题阶段,对被实施此课题之前的本校的实验班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用以了解学生的兴趣现状与需求,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手段。
3、行动研究法
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环节中,通过个案分析和作品分析等,对个体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改进研究措施。
4、经验总结法
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提高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实践能力的方法。本课题以个案分析和问卷分析为主,多种方法综合应用。
七、研究过程
(一)通过调查找出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的原因
课题组成立后,我们一方面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的现代教育心理学、素质教育理论和相关的教育教学经验。广泛查阅资料,初步掌握同类课题的研究发展动向;另一方面,组织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课题实验方案、规章制度的制定,实验经费的预算与落实,确保课题实验研究正常开展。其次,我们实验教师每学期都要制定实验计划,开展实验活动,进行实验小结,并把它们纳入到教师考核中。
第三,我们从调查学情入手。确定6个班的36名学困生(学习失趣),长期跟踪调查他们的学习行为、心理状态、家庭背景、社会关系、个人兴趣。
调查结果表明:“学困”原因是受家庭影响的4人(父母在外打工靠寄读或是单亲家庭);受社会影响的5人(进网吧打游戏或打工也能挣钱思想影响);受智力因素影响的2人(生理障碍);受非智力因素影响的25人(想玩、不想学,对学习缺乏兴趣、信心)。他们中间有兴趣特长的35人(这些兴趣特长都不稳定,不突出)。然后我们针对这36名学生缺乏学习动机的不良表现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缺乏学习动机的不良表现主要表现在:
1、逃避学习。不愿上课,上课无成就感,无抱负和期望,无求知上进的愿望。
2、焦虑过度。缺乏自尊心、自信心,学习不好不觉得丢面子。
3、注意力分散。学习动机缺乏会使注意涣散、兴趣转移,易受各种内外因素的干扰,因而对学习以外的事反而兴致勃勃,不惜花时间,常常喧宾夺主、主次颠倒。
4、厌倦、冷漠的情绪。
5、缺乏适宜的学习方法。
6、学习无目标无计划。
(二)通过研究、归纳、总结得出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动机不纯的策略
实验教师主要从全方位、多角度进行调查研究与个案分析。(1)调查学生喜爱的学科,从学科的内容、性质上找途径。我们对全校1305名实验学生统计得出:喜欢语文学科占86%、数学82%、自然98%、社会90%、体育100%、音乐100%、美术100%、劳动98%,心教97%、活动课100%。
这组数据说明了:那些趣味性强、娱乐性大、活动性强的学科学生喜欢上;那些知识性强、思维密度大的学科,学生兴趣不太高。这就给我们课题组带来了探究的课题,如,如何让语文、数学、思品、社会等知识性强、思维密度大的学科,教学内容情境化、生活化、艺术化(融合音乐、美术、艺术)、趣味化,才能激发兴趣吸引学生。
(2)调查学生喜欢的教师。
通过类比,我们发现:那些活泼、宽厚、教法灵活、尊重学生、善于创新、责任心强的教师受学生欢迎;那些教法呆板、性情偏激、训斥学生、没有创新、表情麻木的教师不受学生欢迎。在实验过程中,结合新课改精神,我们要求学生在课堂中能够自主快乐和谐地学习生活,更要要求教师的行为更加规范、文明,素质更高,爱心更宽更广。在实践中,每学期,我们都要举行教学技能大比武、擂台赛,提高教学艺术,组织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评选学生心中最喜爱的教师,提高竞争。
(3)调查学生最喜欢、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从调查结果看: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是实验观察、讨论研究、调查探讨等;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背诵记忆和练习,而对用以体验、切实感受等感悟类型的学法重视不够。这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积极主动地倡导推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给学生时间、空间和自由。
(4)调查学习兴趣比较浓厚的学生并跟踪观察,定期开展研讨 交流,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除去家庭背景和个体生理影响,我们发现学生在以下情境中,学得最好、最快、最轻松。
①学习兴趣浓厚时; ②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 ③教学内容用多种方式呈现时; ④遇到疑难问题又急于求解时;
⑤自己从内心深处体会到学习重要意义时; ⑥能主动、自由参与学习活动时; ⑦能充分得到别人赞赏、信任时; ⑧能享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时; 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交流时; ⑩遇到自己喜爱的学科或老师时。
这次调查分析研究为第二阶段的深化研究提供了依据,让学习兴趣走进课堂,构建“趣味学习“(趣在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保证。根据调查结果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1、立志教育,提高学习目的性,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教师要注意从正面人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前途理想教育,如在数学教学中通过讲述自学成才的数学大师华罗庚教授,建国初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冲破层层封锁回到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在受到期“四人帮”迫害时仍在祖国各地推广优选法,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奋斗。国外的著名数学家欧拉一生完成论文著八百多篇,且很多是在双目失明,身患重病的情况下完成的。教师通过这些感人事迹的介绍,可培养学生努力攀登、勇于探索,使其树立远大志向,增强民族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只有这样,才能让兴趣之芽扎根于理想的沃土之中,并长成参天大树。
2、热爱学生,密切师生感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学生的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情感相互影响的过程。教师只有对学生抱有诚挚的爱,才能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崇敬、信任和亲近,才能建立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尊师爱生的师生关系。如果教师不切实际的讽刺挖苦学生,不仅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学生的“向师性”,尤其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师生关系的破裂。很难想象,学生会对厌恶的老师所教得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由此看来,师生感情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对教与学的内容发生兴趣的关键。
3、创设情境,激发认知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制造悬念
教学中教师巧妙地设置“悬念”,着意把一些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激起情趣,使学生产生欲解不能,欲罢不舍的心态,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思维、动机都积极地凝聚在一起,以达到学习的最佳状态,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让学生猜测,教师提供反馈教学中,通过尝试让学生大胆猜测,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激发兴趣的效果。
(3)充分利用学生的原有知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当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似曾相识而又陌生的感觉时,最能诱发好奇内驱力,激起求知、探究、操作等学习愿望。教学中创设一种使学生面临“似懂非懂”、“一知半解”的问题情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对新异刺激的探究兴趣。
(5)引起争议
利用学生的不同见解,巧妙设计问题,引起对不同结论的争论,对激发学生的思维最为有效,既能引起学生寻求真理的兴趣,又能对问题实质得以深刻的理解。
(6)制造矛盾
课堂提问能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是看这些问题能否起到揭示矛盾、造成学生心理不平衡的作用。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是:问题要小而具体;难度适当;新颖且有趣;富有启发性。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不单单靠提问,它还可以是生动的讲解、美妙的实验、精练的板书、自然的手势、恰当的表情、直观化手段以及扣人心弦的故事等。
4、赏识激励,体验成功的快感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使青少年好好学的欲望,充分肯定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点滴进步和成绩,化批评、指责为鼓励、表扬,让学生不断取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尤其对差生更要“错中找对”“单项表扬”,为他们创造一些使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能重新建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比如每次检测,凡是学生有进步我都进行表扬予以肯定,特别是对于数学基础差的同学更是给予了较多的表扬,此外,教学中经常让学生参与具体的教学活动,比如每次习题时,对某些综合性的习题都是先讲一两种解法后征集学生跌优秀解法,几学生的解法中有可取辶处,我当即予以肯定,同时表扬该同学的钻研精神,号召同学们向他学习。特别是当基础差的同学一旦有了闪光点,我总是大加赞赏,这样学生的劳动得到承认,可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首先的教学之法,关键的开巧之术,在于教师“寓教于乐”,根据学生特点和容易乐于接受这一要求,使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处理,并运用生动形象,具体鲜明,妙趣横生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使学生在领会知识的同时,把学生学习知识的艺术美、科学美的感受得到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关键和重要手段。
(1)史料法
数学史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摇篮,它孕育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了这两者我们的课堂就不再会枯燥乏味了,通过平时教学和与学生的交谈中,我们发现现在的中学生仍有喜欢听故事的习惯,尤其是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讲一些与当天学习数学有关的数学趣事,可以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会让学生产生学习这些榜样的动力,因此教师应结合教材,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适时恰当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史,从古埃及的土地丈量到几何学的形成;从勾股定理到《九章算术》,从终生勤奋好学的欧拉到才华横溢的高斯;从黄金分割到优先法的应用,一个个历史境头会让学生深深沉浸在古人奋斗的情景中,它必激励学生追求真理、努力上进,同时,学生也会从数学家的成功与失败中得到不少启迪,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极大热情。
(2)故事法
在教学中,教师应适时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以引起学生心理矛盾冲突。使他们意识到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解决这些矛盾的冲突,从而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机,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讲无理数时引用帕斯金因发现无理数而被扔进大海的故事,讲授“反证法”时引用“道旁李苦”的推理故事,讲授对数应用时引用印度赏给国际象棋发明家锡塔麦粒的故事,充分利用故事具有非凡的吸引力来增强课堂情趣,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一大法宝。当然如果没有现成的故事可引,教师如能恰当编一个故事出来,会使教师受欢迎度提升不少。
(3)创设问题情景法
因此,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能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紧张,活跃和谐生动,张驰有效的理念气氛。例如:讲授“直角三角形”这一章知识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你能否不过河就测出河宽?不上山测出山高?不接近敌人阵地而测出敌我之间的距离?从而让学生产生悬念,急于要了解问题的结果。使学生一开始就对新问题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而尽管这节课在后面的内容都是一些繁杂的运算,但学生在学习中热情高涨,兴趣盎然,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4)教具法
恰当运用教具,除了能向学生直观形象地传授知识外,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着奇妙的效果,如有一个严冬的早晨,某老师摇着一把纸扇走进教室,同学们不解地望着他,当大家明白老师这节课要讲扇形的有关计算时,都露出了欣喜的微笑。
6、利用多媒体技术化静为动、化难为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抓住最佳时机,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例如在教《春》一文时,应用多媒体技术创造意境,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进行充分的感受。首先根据课文的描述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和迎春等迷人的录像画面,使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结合起来。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强烈的美感教育学生对春天的期盼和向往,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主动地学习。
(三)实践验证
课题组在调查分析的同时,又将我们所得到的结论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接受实践的检验。我们分别在高一年级(1)班和(2)班进行了《再别康桥》一课的比较教学。在(1)班我们采用传统式教学,在(2)班则采用激趣探究式教学。结束后我们对教学效果进行了检查,(1)班的合格率在52﹪,(2)班在58﹪,教学效果相差不大,教师的辛苦程度大致相当,学生上课兴趣程度也相差不大。课题组成员又集中在一起议课,就激趣引题,自主探究、引导点拨,实验探究、解疑导拨,合作探究、激励评价,引申探究、大胆开放、调整视角,做好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等方面提出建议,对教案进行了修改,并制作了课件采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最后在(4)班和(5)班再次进行了课堂教学效果比较,(4)班采用实验教学,(5)班用传统教学法教学。这次的比较结果很令人鼓舞,检测结果显示(4)班同学的合格率高达90﹪,远远高于(5)班的57﹪.(4)班同学课堂活跃程度、合作效率远远高于(5)班,教师教学也显得很轻松。这充分证明了我们的研究成果对提高课堂效率是具有实践意义的,八、研究取得的成绩
1、提高了教师教育教学理论,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2、构建高效课堂,提高了教师为学生创造“乐学”环境的意识。
3、遵循初中生学习心理规律,把握学习兴趣基本特点,为学生学习服务。
4、探索了学习兴趣激发与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实践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理念。
5、在本次研究活动中共收集论文28篇,论文发表8篇,论文获奖12篇,调查报告13份。
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了一批研究型的教师。
九、问题思考
在这两年的实验过程中,参与实验的教师在教学水平上有极大的提高,个人素质得到加强。为振兴我们景阳中学的教育事业,深化素质教育,推进新的教学理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让学习兴趣走进我们的课堂,让学生争做学习的主人”教改实验目标已初步完成。今后,我们还要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深化课题研究,实践“兴趣课堂”,创建“快乐学习”。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与下一步要探讨的问题:
第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社会、家庭都有义务、有责任做好这项工作。而此次调查,由于涉及的方方面面太多,调查的浓度还远远不够,有待今后进一步详细加以分析。
第二、如何从多方面入手,选择有效的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与方法,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进一步提高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是值得我们下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三、心理教育在乡镇教育中仍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如何提高教师有关心理教育专业知识水平?如何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持之以恒的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如何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等等问题仍需迫切解决。
注:肖奎兴、李成松、杨通书三位老师曾于2012年12月到山东昌乐二中学习高效课堂教学及管理。
撰写:肖奎兴
第三篇:小学二年级学生写话兴趣的培养-结题报告
“小学二年级学生写话兴趣的培养”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价值
写作文一直是困扰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在追问原因的时候,我们常常把“板子”全部打在中高年级语文教师身上。其实,这是有失公平的二年级语文教师也应该承担一部分责任。试想,一个学生在二年级连一两句通顺的话也说不好、写不好,如何能到中年级就一下子能写好一段话和一篇文章呢?但这种看似显而易见的道理却常常被大家忽视。很多时候,我们的忙碌和低效都是因为重复做着忽视基础而忙于建造空中楼阁的事情。
我认为,二年级也是要有一定的写话基础的。当我们的老师忙着让学生练习说话写话的时候,是否想到学生说的话是不是真心话?当我们抛出一个话题让学生去说写的时候,是否想到学生对此有没有兴趣?当我们引导学生说写的时候,有没有想到其实也是在引导学生做人?感兴趣是学生喜爱写作的前提,说好话是写好文的基础,做好人是写好文的根本,这些都是指导二年级写话的关键。如果说教会学生说话写话是需要策略的,这些就应该是最最重要的策略。
从学生角度来看,入学时虽然年龄偏小,还不懂得“作文”为何物,但他们却很乐于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有着强烈的表达欲望。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增高,因为缺少老师的正确引导,学生这种“表达的欲望”却越来越弱,以至于到了中高年级写作时认为那是一件“很难应付的差事”。经过跟踪调查,我还发现,学生在二年级没有打好写话基础,直接影响到高年级习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于是,很多学生怕写作文的现象就不足为奇了。鉴于这样的现状,我认为:改革作文教学,培养学生习作兴趣,必须从源头抓起!于是,我确定了 “小学二年级学生写话兴趣的培养”这个课题。
一年的实践告诉我,小学二年段写话教学指导策略的研究,既可以指导二年级老师转变写话教学观念,提高写话教学水平,又可以激发二年级学生写话的兴趣,提高二年级学生写话的质量,培养良好的写话习惯,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从而进一步深化语文教学改革。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语文课标》提出了二年级写话教学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想让学生达到这个标准,必须要给学生创造一定的学习氛围,让他想要去写。掌握正确的写话方 法,为日后写作打下结实的基础。
(2)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认为写话教学首先在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这是重点;其次是重视阅读、说话,加强积累;再次是加强指导与训练。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使学生变“让我写”为“我要写、我爱写、我能写”。
(2)减轻学生学习中的课业负担,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主动写话,对独立写话感兴趣、有信心。
(3)敢于当众说话,能自由表达,说写结合,提高写话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教师要将行动与研究结合起来,教师参与研究和实践,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统一起来。
(2)调查研究法: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掌握实验研究的第一手材料,为课题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3)经验总结法:通过总结,全面深入、系统地提高经验实质,及时撰写经验论文和总结,对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形成经验文章,总结研究成果。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1年10月——2012年1月)
认真调查研究,确定研究重点
为了了解课题实施的基础,更加准确地定位研究的重点及进程,我分别对学生做了问卷调查或访谈调查。进一步了解教师在二年段写话教学指导中的认识、困惑及自己的处理措施,了解家长对孩子写话情况的期望值与价值取向,了解孩子对写话的认识与兴趣。
(二)实施阶段(2012年2月——2012年5月)
我边学习边研究,边研究边反思。也常常深入一线参加集体备课,组织开展研究课,形成相应的阶段性成果。
1、加强校本研修,夯实研究过程。
我积极主张学校大胆开展二年级写话教学的校本研修。我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校的具体做法是这样的:
A.课表中落实“开心说写”课。
我校二年级每周一节“开心说写”课,直接进课表,由本班语文老师执教。授课教材完全自主开发。但是开学初要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略作调整。
B.从课内外两方面开发课程。
(1)整合不同学科,共创说写主题。
语文老师不能仅仅熟悉一本语文书,还要去翻看一下其他学科的教材内容,《音乐》《美术》《品德与生活》等教材都从不同的关注的角度关注了许多共同的主题。当老师们把不同学科的同一主题串在一起时,就会发现,孩子们变得更加有话可说。
(2)运用模仿,走出书外开发课程。
许多经典图书都能够给我带来审美的愉悦,优秀作品中的语言也是学习写作的极好范本。对二年级孩子,我更提倡让他们多读读绘本。许多大师的绘本不仅插图精美,语言更是精炼准确,很值得孩子效仿。
当然,开发课程的方法还远远不止以上几种,以上向大家介绍的是我目前用得较多的方法。
(三)总结阶段(2012年6月——2012年9月)
开始结题工作,整理课题研究的相关成果,撰写结题报告等。当然,更重要的是在总结成绩的同时发现不足,为进一步开展研究厘清思路。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研究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课题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一)课题研究让孩子们“喜欢说话”了
以往,虽然也有一些孩子口语表达能力较强,但是总有一批孩子不愿意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表自己的言论,甚至有些孩子在发言时总是紧张得面红耳赤,说话吞吞吐吐,声音蚊蝇飞过,让人无法倾听。但在这一课题引领下,经过一年多的锻炼,孩子能落落大方地在集体中表达自己的想法了,更为可喜的是大多数孩子越来越喜欢说话了,当老师为他们提供平台时,孩子们会争先恐后地抢着上台发表言论。二年级的部分孩子已经学会了补充与完善他人的观点,遇到意见不一致时,孩子们会据理力争,颇有一些小小辩论家的风范。这些现象,让我感觉到:是课题研究让孩子们变得能说会道!
(二)课题研究让我明确了写话指导的基本策略
首先是“模仿先行”。模仿,是人类一切学习活动的基本方式,是人类一切智慧的源泉。同时,模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在模仿基础上的升华。在二年级写话教学中学习相关范文时可以根据不同学生和不同文章的实际情况,灵活采用“范文模仿”“套作模仿”“综合模仿”“自主模仿”等不同形式进行。课文中的句段可以模仿,课外的短小的诗歌等优美片段也可以进行不同层次的模仿。
再次是“循序渐进”。在一上,要求学生能利用拼音或语音,用二素句、三素句、四素句表达所需要表达的意思;在一下阶段则在学生具备一定识字量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学会用连续句和并列句进行相关意思表达。二年级则要求学生学会使用连续句群、并列句群和总分句群表达较为完整的意思。
七、我们今后的设想
(一)坚持低要求,不过分拔高标准。
(二)坚持长期做,不看花期看结果。
我相信,只要坚持,就会有收获。我更相信,做课题是实实在在的事情,没有必要去做什么花架子,对这一课题,我不看花期,只等看结果。
“小学二年级学生写话兴趣的培养”结题报告
通北第二小学
胡 双 龙
2012.9.30
第四篇: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结题报告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结题报告
洛南县洛源镇腰庄小学
刘先荣
在积极实施“新课标”的今天,“以生为本”的观念已放到课改的首要位置。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应该如何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快乐体验,为学生的生命打上亮丽的底色?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关键。针对“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影响的因素,课题组各成员在识字写字、阅读积累、口语交际、习作等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究,体验到师生感情和谐、善于用好文本、语文课堂自主、评价富有激励性、语文活动开放等是“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在积极实施“新课标”的今天,“以人为本”的观念已放到课改的首要位置。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应该如何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成长的快乐?我们认为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关键。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语言文字精妙传神。语文肩负着传承文明,传播文化的神圣使命,语文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文学品位。遗憾的是,课标改了,教材改了,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仍不容乐观,学生们普遍对语文学习有畏难情绪,教师对如何唤起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颇费心机,在教学形式上不断翻新,有时搞得热热闹闹,有时搞得高深莫测,结果语文课不像语文课,倒成了“花里胡哨”、“花拳绣腿”,失去了儿童本位、语文本色、课堂本真,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荡然无存。我们的课题“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就是针对这一状况而提出。
二、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课题主要在本校三和六年级进行,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文献法,行动研究法,总结归纳创新等方法进行。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通过多种方法研究,找出“影响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
2、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极探寻“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的有效策略”。多角度多途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把学生引上自主学习的轨道,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每一次都学有所得,逐渐做到爱学语文,学好语文,会学语文,最终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理想境界。
四、研究过程:
本选题研究的周期及结题时间共需六个月,分三大步骤:从2013年4月起至2013年12月底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2013年4月一2013年5月),主要内容是制定课题的实验方案和实施方案,申报课题和论证课题。
第二阶段为实施阶段(2013年6月—2000年12月)首先,在学生和教师中展开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了解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哪些内容特别感兴趣,对哪些内容感到生疏又难于学习、记忆,并感到枯燥难学。根据调查得知,学生对于语文知识回答的正确率较高,而语文测试题正确率只有41.6%。大部分学生都喜欢语文,但同时又觉得它枯燥。学生普遍认为学习语文知识的方法主要是“死记硬背”,而难理解、归纳和总结。所以出现临考前“抱佛脚”,而平时对语文不太重视的现象。但81.3%的学生希望老师用讲故事、用课件、用幽默的语言来上课。
第二,探讨能令学生对语文学科感兴趣的各种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1)发掘教材的美
语文教材与其它教材相比,有其特殊的魅力,语文课本中每篇课文都是经过精选的,而每一篇好文章,语言都很规范、朴实、优美,总是以它的美好而真挚的情感来打动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闪光的东西,使学生的感情受到共鸣而得以升华,变得更加纯洁、高尚。即使低年级的词串识字编得也很有情趣美、意境美。教师在备课时要研究教材,解读教材,充分发掘出教材的魅力所在,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语文带来的情感、语言、人文、交际等方面的怡悦之情,从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2)灵活处理教材
传统教法都是谈论如何教好教科书,不是谈“用好”“用活”教科书、为教学服务,这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误区。教科书只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一个载体,在教学中,灵活运用语文教材非常重要。如:第二册《学打电话》,教材中只有短短的两行字:“今天,是你的好朋友小亮的生日,打个电话,祝他生日快乐。”课题组成员张生梅老师在教学中没有拘泥于教材,而是打开思路,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拓展和延伸,引入了祝贺老师生日、祝贺同学生日,模拟情境表演以及解决真实的生活问题等,由此拓展了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增加了教材的丰富性,锻炼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三、创设自主课堂,点燃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自主的语文课堂,是培养兴趣的主阵地。语文课堂的真
正目的在于使学生找到自我学习的乐趣,在获取知识的同时,热爱语文,燃起语文学习的激情。
(1)引而不发,激疑燃趣。
学新课时,我们十分重视引导学生在审题上下功夫,通过审题,使学生在头脑中多装些问号。如学习《拉萨的天空》一课,揭题时,可以启发学生:“看了课题,你头脑里有什么问题?”有的学生问:“作者为什么写拉萨的天空?”老师在题目下画下一个问号。还有的学生问:“拉萨的天空是什么样子的?”老师又在题目下画了一个问号。老师没有马上回答,而是告诉学生:“这两个问题,老师都明白,你们是想让我告诉你们,还是自己到书里去找答案?”从而激励学生通过读书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解决。学生在读书中,遇到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如湛蓝、神往等,教师先不作答,引导学生通过读书,联系上下文去揣摩思考。
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就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处于激发状态。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对学习中的疑点不是马上解答,而是引而不发,鼓励学生自己通过读书去解疑,这就能够形成学生“愤悱”的心理状态,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与自信心。
(2)多种手段,创设情境。
情景教学以它丰富的表现形式,运用讲述生动的故事,形式多样的表演等直观手段与生动活泼的语言描绘相结合等多种途径,形神兼备地再现了教材中所描绘的美的情景,从而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去,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利用图画、电视录像、投影、实物、课件等创设教学情境,这样易于激发学
生的识字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把无意识记变为有意识记,把枯燥无味的识记变为形象的识记,收到记得快,记得牢的效果。例如第一册《识字3》教学内容是公园里一些景物的名称和一些游乐设施的名称,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多媒体课件:一座美丽的公园,到处是绿树红花,一座弯弯的小桥,桥下河水缓缓地流着,小朋友们在公园里快乐地玩着,有的坐小火车,有的滑滑梯,有的荡小船等。课本上静止的画面动了起来,学生被吸引住了,立刻集中注意力投入到生字的学习中。
利用讲故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每个孩子都爱听故事,以故事导入新课更为吸引学生,引发他们学习的极大乐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利用学生表演体会情境。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寓言、故事等都是让学生表演的好材料。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学生们成了热情演员或观众,一下子全部进入了教材描写的情境中,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很快地理解。借助音乐渲染情境。在语文教学中,把音乐与文学相结合,作用于学生的听觉与视觉,会起到相互补充,相互强调的作用。只要选取的音乐,与教材语言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尤其是在整个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节的发展上二者和谐、协调,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便能达到以音乐渲染特定情境的目的。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多媒体情境。如:教学《九寨沟》时,用Powerpoint设计了几幅优美的九寨沟图片,展现在同
学们面前,带领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发现美。使学生身临其境地领悟人间仙境,再配上音乐和朗诵,学生被这美景陶醉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为进一步理解文章打下了基础。可见,在教学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以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分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更快、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多媒体技术在情境教学中的运用,使我们的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活泼,更易被学生掌握、理解,从而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中学生。
语文课堂上,情境教学的运用,使整个课堂充满了勃勃生机,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锻炼了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情境的生动、形象、有趣,激起学生的情绪,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即情境能体现教材的特点,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材难点,从而促进儿童知识的、能力的、智力的、情感意志的尽可能大的发展。
(3)提供展示机会,使学生找到自我学习的乐趣。调查中我们发现,教师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越大,他们越学得兴趣盎然。有98%以上的学生表示对课堂学习中的“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辩一辩”、“演一演”等形式感兴趣。追问其原因,大多数同学表示,这些形式能让他们自由发挥,有吸引力。由此可见,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展示机会,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好方法。
如:教材中有很多故事类课文,大多情节感人,人物鲜明,图文并茂,妙趣横生。如果能让学生走上讲台,分角色体验人物情感,把握分寸,再现作品内容,利于学生创造性地理解教材。如《三顾茅庐》等篇目,让学生在细读课文之后演
起来。但学生的理解、表演很有可能是稚嫩的,让学生在表演之后进行“导演式”的相互评价,哪些地方演得不合理,哪些地方可以改进,在此过程中,学生紧紧围绕“怎样才能演得更好”充分发挥想像,然后,集众人所长,再进行汇报式的表演,这种“二度表演”就是一种学习过程的生动展现。
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方式很多,课前让学生交流收集的信息,可以用“小灵通告诉你”的形式进行信息共享;课后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可以用“考考小博士”的形式搭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平台,由学生质疑,学生答题,教师提示。教师要把握课堂机智,还可从教材的“留白点”、“延伸点”去引导学生想像说话。多为学生提供自主展示的机会吧,课堂将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第四、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怎样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激励性评价”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呢?首先,要在尊重学生个别差异、保护其自尊心、因材施教的基础上运用激励性评价,让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就能提高其学习兴趣。
(1)艺术评价,消除畏难情绪
教师评价的语言要丰富,要给学生以新鲜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我们采用了:情景评价(不采用直接的评价词句,而是结合课文语境对学生朗读作出反馈)、夸赞评价、幽默评价等。对学生朗读课文的评价,没有固定的模式,是一项日趋完善的工程,这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摸索实践,使评价语更鲜活、更有魅力,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激励评价,唤起成就感
以习作教学为例:对于学生来说,习作是一种创造性的
劳动,更是学生个体体验和独特感受的结晶。因此,评价习作时,要珍视作品中闪烁着个性光彩的有表现力、富有时代特征的“亮点”,张扬个性体验,唤起学生的“成就感”。
一找“亮点”。评价可分三步进行:生自评——生互评——师评。让学生在开放的评价中,多角度、多层次的从内容、形式、表达、情感等人文性与工具性方面最大限度地寻找“亮点”,大到选材、立意,小到优美的词句,精彩的句子段落等,均可确定为“亮点”对象。一是找自己“亮点”,就是让习作者把自己满意的地方找出来。二是找他人“亮点”,就是边欣赏他人习作,边把自己的赏识点找出来。找自己“亮点”用铅笔画波浪线,找他人“亮点”用蓝圆珠笔画波浪线,教师批改时对精彩的地方画红色波浪线。
学生为了让自己、同学、老师能找到习作中的“亮点”,在习作的过程中就会更加认真、投入。同时,学生站在欣赏的角度阅读,带着浓厚的兴趣寻找,抓住独特的亮点标画,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互相学习的方式。
二评“亮点”。对于习作者和欣赏者来说,不仅想寻找到“亮点”,还想知道“亮”在何处。因此,一是让欣赏者边欣赏,边在标出的“亮点”处写上肯定的评价,如“开头既点题又引出下文,妙!”“这几句话表达了真情实感。”“比喻生动。”“从这儿可看出你有丰富的想象力。”“说得有道理!”二是随文肯定后,再从整体着眼,肯定全文“亮点”,如“能抓住身边的琐事以小见大地叙述,说明你是个善于观察的有心人。”“文章选材新。”这样的评价,既肯定了习作者的长处,又使评价者本身得到潜意识的启发;既尊重习作者的个体体验,又展示了欣赏者的独特感受,从而鼓励学生说真话、吐真情,培养求异思维及审美、鉴赏、创新精神。
三是夸“亮点”。一个人的付出,最希望得到的是别人的肯定。对于学生来说,同样渴望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得到他人的珍视和赏识。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笔者在作文评讲课上组织学生夸习作中的“亮点”。以同桌、小组、全班等多种形式,让评价者将习作中的“亮点”有声有色地诵读给大家听,并说出“亮“在何处。这样你读我的“亮点”,我读他的“亮点”,你有三处“亮点”,我有五处“亮点”,人人都有“亮点”,篇篇都有“亮点”。“亮点”少的同学暗下决心下次迎头赶上,“亮点”多的同学还想更上一层楼。
5、开放语文活动空间,巩固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课程是源于生活的,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新课程特别强调社会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学习资源,一事一物都可以为教育所利用和借鉴。合理开发和利用,对于学生学习语文,培养语文学习兴趣大有裨益。
(1)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语文活动。
①错别字大通缉逮捕行动。组织学生互查作业,发现错别字的通过查字典等方法找出正确的书写方法。
②开展学生百家小论坛,轮番上阵,可讲故事,可以演讲,朗读美文也行,目的是让学生感觉语文就在身边,语文是可以拿出来触摸享受的。
③定期开展“向你推荐一本好书”活动,给学生搭起读书交流的平台,为学生提供表达读书感受的机会,在生生互动中享受读书的快乐。
④开设“谈天说地”课。“谈天说地”课,内容天南地北,包罗万象,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表达的舞台,加强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在交流中不断激发学生高层次的心理需要,从
而使学生产生强有力的习作动机,增强学生习作兴趣。
⑤开展轰轰烈烈的古诗文诵读活动,使学生沐浴醇厚的传统文化。诵读兴趣的培养与巩固,离不开形式多样的活动。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个人诵读才能展示,小组擂台赛,古诗童谣传唱,古诗积累本展览,师生对抗赛等多种活动形式。在组织郊游时,也把古诗诵读作为在郊外游戏的活动内容之一。多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游戏、活动、玩当中不知不觉地培养了学生的诵读兴趣。
(2)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外语文活动。
①经常布置学生课余时间多走走、多看看、多听听、多问问、多做做,从现实生活中获得活的信息资源。如在传统节日端午节来临之际,让学生去了解端午节的来历,查阅资料,了解屈原的生平,搜集、摘抄屈原的诗词进行赏析,了解端午节各地有哪些风俗,并亲自动手包棕子、做香囊,以表达对爱国志士屈原的崇敬和怀念之情。平时也可以布置一些常规性的作业,如给爷爷、奶奶读报、写信等,鼓励学生与家长以及邻居交谈,谈历史、谈时事,谈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还可以鼓励学生看新闻联播、“走遍中国”等一些电视节目,从中找到有价值的东西,在晨会课“谈天说地”栏目中与同学交流。
②鼓励学生把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创造性想象和创新思维的成果。学了《特殊的葬礼》一课后,为了让学生对环保知识了解得更深刻,我们组织学生调查家乡环保现状,观察、分析家乡的水资源状况,访问在环保局工作的家长,了解环保措施实施情况。
“教者有心,学者有益”。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开放性的语文活动,是持续语文学习兴趣的源泉,能较好地适应不
同层次的学生,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空间,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个性,从而为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阶段为总结阶段(2013.10年——2013.11年)主要是完成文字材料的编写、整理、总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因、表现等,完成结题的工作。
此三个步骤循序渐进,切合实际。在该选题实施的三个步骤中,写出了多篇论文和实验报告,即提高了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又丰富了参加者的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知识。
五、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查阅各类文献资料,阅读相关理论专著,学习中外名师经验指导研究工作。
2、教育调查法。
①学生调查:通过学生座谈进行个别调查,用问卷形式对学生群体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学习语文的态度、兴趣范围、学习能力以及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②教师调查:与教师座谈、讨论教学中的点滴经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的实验、实施方案。
③教育观察法:留心观察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情感意志和态度的差异。
3、行动研究法:在教育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唤醒和培养不同层次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六、研究成果
1、培养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生语文学习的良好态度
和兴趣得到了有效培养。
低年级课题组成员善于发掘和利用各种识字资源,拓宽识字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从而培养了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和能力,提高了识字效率,为今后的读写打下坚实的基础。中高年级课题组成员在阅读积累及习作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如今爱读书的孩子越来越多,学生参加各类竞赛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涨,校园内还涌现了一大批 “读书之星”、“十佳小书法家”、“十佳小作家”学生近两年来发表的上百篇习作即将编册成书。
2、更新了教师的观念,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中,按照研究目标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边反思,边总结,大家互相交流探究,上了多节优质公开课,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资料。在这几年中,有2名教师被评为洛源镇骨干教师,1名被评为洛南县骨干教师,4名青年教师成长为校级骨干教师。有数篇论文在县、省、市级以上发表获奖。
3、增强了学校的教科研氛围,促进了新课改的全面实施。本课题组成员,涉及到各个年级,语文教学的各个部分。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开展情况,多次由教研组牵头,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还请中心校领导给予指导,教师的研究热情很高,边学边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七、问题与启示:
1、由于本课题研究的是“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关注的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快乐体验,这与新课标提倡的“以生为本”的理念是一致的,课题组教师在研究中不断更新理念,寻找利于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途径,有效促进了新课标的全面实施。
2、通过“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我们得到了许多启发,同时也引起了深深思考:兴趣是学生心灵之窗的一束火炬,它可以照亮学生心扉,打开他们知识宝库乃至人生的大门。可是,这束火炬能燃烧多久?它的能量有多大?已经激发的兴趣会不会转瞬即逝?又该如何保持下来,并最终转化为学生个人的长期的内在人生需求呢?这些都是我们必须长期关注的话题。我们深知语文教育任重道远,仅做这一点是不够的。我们将继续努力,让语文为学生的生命打上亮丽的底色。
3、工作时间紧,查阅资料难。既要上课,又要研究课题,如何合理安排教学与科研,使两者相互促进,这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4、提高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法和手段,还有更多更好的方法有待我们以后去探索。
如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洛南县洛源镇腰庄小学
刘先荣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内在的持久动力,是学生学习的兴奋剂和催化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力争把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变成热情、主动的“我要学”,促进“教”与“学”双边关系的互动。这样,就会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关键词】学习
培养
语文
兴趣
激发
柏拉图说过:“强迫学习的东西是不会保存在心里的。”足见,兴趣是推动人们积极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非常重视学习兴趣,并指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美国进步教育学派的代表人杜威则提出了“兴趣中心论”。因此,语文教学要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益,必须首先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我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以乐激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洛克说:“把身体上与精神上的训练相互变成一种娱乐,说不定就是教育上最大秘诀之一。”对此,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内外都开展不同形式的语文游戏活动,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在一次语文活动中,我组织学生进行了成语接龙游戏,又出了一个以“春”为中心缀词句的活动,学生从“春风”“春雨”一直到“二月春风似剪刀”“春江水暖鸭先知”“一江春水向东流”,思维空前活跃,在没有任何精神负担的娱乐活动中产生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鼓励质疑,激发兴趣。
兴趣与问题是相辅相成的,兴趣引导发现问题,问题可以激发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有所发现,进行质疑,当学生感到自己能提出疑问并得到教师首肯,就会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课前,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问题,在课上,用问题来激发兴趣。但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深浅得当、难易适中,防止问题太难太深,使学生无从考虑,望而生畏,反而减低了兴趣,但也不能太易太浅,不用思考就唾手可得,没有了成功的刺激性,也会丧失兴趣。
三、用成功的喜悦培养兴趣。
创设成功机遇,用成功的喜悦培养兴趣,要求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用赏识教育思想时时、事事、处处的针对每一个不同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因材施教,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使他们每人都能够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多夸奖学生一篇精彩的作文,一手出色的书写,一口漂亮的普通话,一个奇妙的构思,甚至是一句出色的语言。教学中,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例如,课堂教学中,注意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不同的问题,使他们能在发现探索新问题的过程中,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从而产生愉快心情。课后作业最好也能体现出不同层次,使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师再尽量给予鼓励性评价,促使学生产生成就感,这种成功的喜悦心情又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以活激趣,从教法的“活”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导入“活”。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入课,让学生一上课就充满兴趣。教师的导入,不仅要有风趣的语言,而且要有饱满的激情,要
善于调控自己的感情,时刻保持愉悦的心境,一走进教室,就要进入角色,情绪饱满地投入到教学中去,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教法“活”。即课堂教学的形式要灵活多样。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教师应经常变换教学模式,如讨论课,探究课,活动课等多种形式的交叉采用,可以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课堂上,不拘泥于教材或教参设定的内容,排定的次序,要根据实际情况变更教学内容,或独具匠心重新安排部分次序。
(三)手段“活”。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为了使信息传递的更有效,教师一般采用讲课、讨论、实验、演示等多种教学手段。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度使用幻灯、投影、电视、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通过录像、网络把学生带入一个特定的情境,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刺激学生,使之受到感染和陶冶,能够较大的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以人格魅力激趣。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首先,教师要爱学生,尊重学生。因为只有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只能学生对教师信任了,教师所上的课,学生才会喜欢听,才能在教与学的结合中产生共鸣,达到最佳的效果。
其次,教师要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教师要严于律己,言行一致,要时刻充满活力和自信,让学生从教师的身上,看到一种向上的力量,用这种力量去感染学生、鼓舞学生。
最后,教师应具有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应变能力。教师只有具备了有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应变能力,才能在教学中
融会贯通,才能够应对各种突发事件,适时引导,妥善解决。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觉得教师可亲可信,才能对教师所教科目兴趣不减。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内在的持久动力,是学生学习的兴奋剂和催化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力争把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变成热情、主动的“我要学”,促进“教”与“学”双边关系的互动。这样,就会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洛源镇腰庄小学 薛念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认识、欣赏与探索某种事物的倾向。兴趣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后天获得的。因此兴趣是可以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积极愉快地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学习兴趣往往源于好奇心,但是好奇心没有明确的目标,容易得到满足,并常常在满足之后很快地消失。而兴趣有较为明确的目标,一旦得到满足,不仅不会消失,反而会更加浓厚。而语文是最基础的课程,它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小学生学习语文是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如果学生对语文产生了兴趣,就会表现出对语文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在时间与精力的投入上不作计较。比如,我所带人五年级语文,刚开始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差,经过半学期的培养终于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情景导入,唤起兴趣
教师要研究教材,找好切入点,独运匠心,创设亲切、快乐、有趣、启智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因为“对于孩子来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兴趣。
制造悬念对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大有好处。我在教《赠汪伦》这首古诗时,先介绍背景:“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所写,赠给他的好朋友汪伦的。说起李白,可真是大名鼎鼎,可是他上过一次当。”孩子们眼睛瞪得圆圆的,悬念已成。“这个骗他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汪伦。”孩子们更奇了。接着,老师不紧不慢地述说汪伦怎样写信将李白“骗”至家乡,与李白结为好友的故事。这里,老师在介绍作者、34
写作背景和解释题意中借机造成悬念,激起了学生急于从诗中寻求结果的迫切心情,推进了对诗意的理解深度。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说的乐其实讲的就是兴趣,人如果对某件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到了入迷的程度,那么做起事来不知疲倦的去追求,去完成这项工作。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创设儿童喜欢的课堂情景,对培养儿童的语文兴趣有帮助。比如,我在教学《金蝉脱壳》时,先播放一段视频,是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再进行教学,教学效率非常高。再是《,莫高窟》教学中使用计算机网络教学,发挥网络课堂教学的示范作用,这样学生的思维更易生成智慧,使得课堂的对话更为有效。教师在网络中创设的情境,可以变阅读的“虚”为“实”,变教学的“静”为“动”,真正使课堂充满情趣。
三、质疑问难,激发兴趣
古人说:学起于思,思起于源。又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疑”是打开思维大门,激发学习兴趣的“金钥匙”。再如,我在教学《天火之谜》时,先向学生提问:“什么是天火?”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这个问题就像一个小钩儿勾住学生的好奇心,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问题愈多,好奇心愈强,兴趣愈浓,注意力就愈集中,思维就愈活跃。在老师的调控引导下,学生进入一个个“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之中,探讨自己提出的问题,情绪高涨,其乐无穷。
四、探究问题,激发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非常强调探究学习,让学生在探究中求知,在探究中成长。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探究能力更强。居于这一认识,在教学中我大胆实践。学习过程是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由学生提出,最终还应由学生自己解答,教师不应包办代替,全盘端出,而应“疏”、“引”、“拨”,用不同的方法启发和激励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浅显的问题个别点悟;普通性的难题组织集体研讨,教师当众点拨讲解;有争议的问题,教师不急于表态,让学生各抒己见的,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答案需具体分析概括的,可把一个大问题分为几个问题,层层推进,启发学生一步一步思考,逐渐揭开谜底。
五、开展儿童喜欢的学习活动
小学生特别爱好活动,规规矩矩,一声不响地听课的时间不宜太长。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语文知识蕴含着许多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我们教师要充分挖掘,并把它体现在教学活动中。
六、体验愉悦,稳定兴趣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成功,便能体验成功带来的愉悦。我们应该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这样有利于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如果他们经常困难重重,一筹莫展,长此下去就会对语文学习失去信心。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循循善诱,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设计多种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逐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愉快而高效地学好语文。
七、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语文课标提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和教师的教学。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中互相评价相结合。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很多,我尝试过,一句话评价,一条简洁的作业批语。如:你的作业真棒!我观察到学生的心情十分的愉悦,而且发现学生在班上比谁的好评语多。
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是一朝一夕便可达到的,上面谈的是我的体会。但只要我们正视学生的实际,积极探究教学捷径,小学生的兴趣会有提高,语文的素养也会慢慢提高。
学困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洛源镇腰庄小学 薛念乐
[导读] 针对学困生学习困难,难以培养学习的兴趣,他们接受知识慢,对学习很容易失望。
[摘要]老师要赏识学生,在老师眼中,学生应没有好坏之分,他们各有特点,相信学困生能行,引导学困生形成“我能行”的自我意识,让学生在教师的呵护下发现自我,展示自我,从而摆脱困难,走向成功。
[关键词]学困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
学困生之所以学困,肯定会存在各种原因。作为教师要主动帮助学生分析查找学困的原因,要赏识学困生,要为学困生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要降低门槛,不断鼓励,放大亮点,创造机会,树立自信,巩固成果。下面我就学困生语文兴趣的培养,谈几点看法。
一、营造和谐氛围,培养学习兴趣。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活动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困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困生遇到疑难问题,鼓励他们适时提问,然后,与他们一起相互讨论,在讨论中,得出正确的答案。有的学生提出了疑问,我与学生们共同讨论分析,并鼓励他们积极发言,通过讨论交流,得到了合理的答案,在讨论过程中不仅让优等生积极参与,还要多关注学困生,让学困生感觉到同学们和教师都关心他,也能与优等生一起讨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能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认可,让学困生在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参与学习,能
极大地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二、降低门槛,引入殿堂。针对学困生学习困难,难以培养学习的兴趣,他们接受知识慢,对学习很容易失望。作为教师,要降低门槛,放宽对他们的要求,让学困生完成他们自己很容易完成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很轻松地掌握符合他们现实状况的知识。这样,就容易把学困生轻松地引入学习的殿堂。在教学中可以把班上的学生分成了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三种类别,根据他们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让优等尖子生作难题,中等生作较难的题,学困生作浅显的题。让学困生在完成浅显的作业中培养他们的化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锐,使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不断攀升,最终成为中等生或优等生。从而把学生引入了学习的殿堂,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科学探究的精神,使他们终身受益。
三、不断鼓励,放大亮点。虽然学困生学习有困难,但不是的什么都有困难,什么都落后。学困生往往是体育的健将,绘画的行家,唱歌的能手,劳动的标兵„„他们的品质往往会比学习好的同学还要好。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困生的长处,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要及时总结和表扬他们的长处,要用他们的长处弥补他们的短处,要想办法挖掘他们的潜能,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个充满青春,充满活力的学生,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应该不算太难。难也要做,因为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学困生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他们会在某一个时间或某是一个学科中取得成绩,尽管他们的成绩也许是微不足道,但是,我们还是要及时发现,并充分的肯定他们的成绩。扬长避短,大讲他们的长处,39
闭口不谈他们的短处,要不断鼓励,放大亮点,让他们在老师的表扬声中,在同学们的喝采声中,分享到取得成绩的喜悦,努力营造一个适合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是的良好氛围。教师和其他同学要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学困生在这样的环境的激励下、影响下,就会对学习逐渐产生兴趣,进而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教育学困生时还要注意处理好爱心和狠心,老师承担的是爱心付出 应当适度,过分了就会成为溺爱,只会毁了学困生的前途。那么狠心呢,该批评时批评,绝不因为怕得罪学困生而一味宽容,学困生现在不明白,在将来的某一天终会明白的。
四、创造机会,树立自信。学困生往往会被老师和同学们遗忘。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要时刻把学困生放在心上,要给他们多创造机会,让他们能展示自我。多利用他们的长处,展示他们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教师要经常设计一些浅显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布置浅显的作业让他们做,甚至是一些难题,连学习好的学生也难以完成的题也让他们进行尝试。有可能学习好的同学做不到的题、回答不了的问题,学困生通过激发思维,激发灵感,也有可能完成和回答。一旦他们的答案接近或类似正确的答案的时候,马上予以肯定,并引导他们向前迈进,直达正确的彼岸。这样,创造机会,让学困生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和才华,久而久之,他们就会爱学习。他们在感受到老师和同学们没有遗忘他们,并且非常重视他们,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自觉形成。
五、关爱宽容,巩固成果。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厮基说过:“什么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呢?”我毫不犹豫的回答:“对学生的爱。”如果老师不能了解学生的内心活动,有怎能因材施教,获得学困生的信赖而顺利开展教
学呢。学困生成长过程中犯错误在所难免,作为老师的态度,当然是在不违背原则的基础上宽容,但又不同于充当“和事佬”和“老好人”的角色,这种宽容能触及到学困生们自尊心最敏感的角落,使他们从内心产生一种积极改正错误的意志力,他们不仅对自己的过错深感后悔,而且还准备将功补过„„常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宽容所产生的精神震撼力比惩罚所产生的精神震撼力要强烈的多。将严爱和慈爱结合在一起,正如盐和糖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营养。过量或是缺乏,都将导致身体发育不良。要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并非易事。当我们千方百计的使学困生的学习略有了一点兴趣时,我们绝不能放弃,要关爱宽容,及时巩固。老师要及时引导他们在现有的基础上乘胜前进,帮助他们乘风破浪。我们可以让他们与学习好的同学一起,共同研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哪怕是让他们只完成其中的十分之一;或者让他们去帮助比他们更学困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这样既培养了学困生的合作意识,又巩固了他们学习兴趣的成果。我们只有及时巩固培养的成果,一旦让他们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个学困生也许会终生爱上学习,终生受益。
总之,要使学困生不学困,或者发展成为“不学就困”,就必须注重学困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激发培养学困生学习兴趣,使学困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
洛南县洛源镇腰庄小学:李康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人才激烈竞争的时代,它对人才的知识、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当今的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也越来越围绕人才和知识的竞争展开。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上占优势,谁就在发展上占据主导地位。人才源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因此,当新世纪拉开帷幕的时候,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坛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以渊博的知识去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需要和挑战。对此,我们都有诸多感慨。这里,我就新时期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话题谈谈自己的浅见,以求教于各位同仁。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一般
的做法如下:
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渲讲,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记得有一次,我给学生们讲《松鸡和乌龟》的故事,当我讲到乌龟们为了让松鸡能整天呆在洞里陪它们玩耍,便在松鸡的同意下把松鸡的羽毛全部拔光。这样松鸡没法飞走了,它们的目的也都达到了。可是有一天正当它们玩得正开心的时候,突然,黄鼠狼窜进洞来,扑向松鸡,一口咬住松鸡的脖子„„讲到这我嘎然而止,学生迫切知道结果。而我却让他们先猜猜结局。在一一否定了他们的答案后,我便出示《一千零一夜》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2、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
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3、介绍读物梗概激发阅读欲望。教师要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姑娘》《皇帝的新装》后,教师可介绍《安徒生童话选》;结合《将相和》《赤壁之战》的教学,教师可出示《三国演义》(儿童版)介绍书中部分精彩内容的梗概。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推动,纷纷要求借书阅读,在读中去感受名著的魅力,和灿烂文化的艺术所在。实践证明,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二、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不苟方法地去茫茫课外读海中“潇洒走一回”其意义和收效也不得而知。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我这里所要谈的是几种我们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或上网查阅)。又
比如,我们学习了《我和企鹅》之类的课文后,指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当今科学突飞猛进,生活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这必然要求我们的工作讲质量讲时效。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采用速读法不谛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4、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
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 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阅读的书籍不同,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我们应该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习惯,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使用。
三、创设条件,促进阅读。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
1、组织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2、保证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除了允许学生在“早读”或“自习”时,既可朗读所教的课文,也可
翻阅课外的书报,还可每周划出一、二节课时,保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
3、开展活动进行阅读。学校、班级经常开展有关活动,比如组织朗诵会、图书节、故事会等,创造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
4、帮助选择读物避免盲目性。小学生求知欲旺盛,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面对浩瀚的书山文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 和教育需要,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避免他们不加选择、不辨优劣地进行课外阅读。课外读物的选择应以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适合青少年阅读为标准。坚决杜绝一些非法出版物和不健康的书刊在学生中传阅,47
浅谈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课题总结)
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动力,如果学生对学习语文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内驱力,就会自主地学习语文。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兴趣呢?依据我校教改的意见要:
1、先学后教。学生带着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有目标的进行预习和自主学习,初步掌握教材基础知识,暴露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采取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方式启发点拨,或规范学生不准确的表达,或解答学生疑惑问题,或纠正学生错误理解。
2、以学定教。课堂教学必须遵循学习规律,以科学学习方法为纲要,以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主线,以学生素质得到充分发展为目标,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灵活调整课堂教学方法,把教师“教”的思路和学生“学”的思路动态融合。
3、多学少教。把课堂时间和课堂空间还给学生,把思维过程还给学生,课堂教学考虑学生“最近发展区”,学生已经掌握或通过自主学习能够掌握的知识,要少教甚至不教;学生处于“愤”、“悱”状态的问题必须教;学生对所学内容生疏,没有相关知识积累和生活体验的,要多教。
4、以学论教。课堂教学更多的关注学生做、说、想、学、感,从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及其过程等等行为表现,评价课堂教学成败,反思课堂教学。我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了:
一、力求以情感人,唤起自主学习兴趣
1、让语文语言富有情感。语文是比较呆板、单调和乏味的,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花点心思则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为了让课堂变得生动一点,在教学中力求表达语言生动、形象、带有强烈情感。就连学生发言的评价,我也注意措辞和语气,例如有鼓励性评价用语:(1)你发言的声音真洪亮,同学们向他学习。(2)别紧张,老师知道你会说,慢慢想。(3)你能行,试试看好吗?(4)别人能做到的,你也能做到,老师相信你能做得更好。(5)他的回答真精彩,老师都情不自禁的给他鼓掌。给予强化式的鼓励赞扬。教学中努力做到活泼多样,动静结合,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随时随地乐意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做到动手、动口和动脑三结合。
2、领略语文教材无声语言的作用。在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语文题材,让学生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语文、摸到语文。
3、把游戏引入课堂。游戏这种愉快教学手段深受低年级学生和老师的欢迎。这是因为低年级的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感知常常与具体形象思维融合在一起,且自我克制力差,注意力不易持久,而游戏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符合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把游戏引进课堂,它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渗透艺术教育,激发学习兴趣
1、通过动口、动手,丰富表象。通过对问题先进行整合,再解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感受语文就在我们的身边。
2、感怀愉悦,各抒以见,提高效率。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外,还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有机会、有时间发表自己的想法和高见,培养学生追求真知的热情,同时消除学生学习的紧张的情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牢牢掌握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开放时间空间,培养创造能力。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直接参与,在活动中思考,以动脑思考的机会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除了以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外,还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自主学习的兴趣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从学生的“语文现实”出发,寻找和激发学生进行学习的“兴奋点”,让学生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就会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第五篇:如何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结题报告
如何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结题报告
高密市第二实验小学 王德杰
一、问题的提出:
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通过有效的体育教学,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丰富学生的运动情感和体验,重视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加强对学生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提高学生的体育认知水平。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运用,要注重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运动技术,掌握运动技能,增强体能,主动参与体育活动,体验运动乐趣,逐步养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教学中怎样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值得我们体育老师认真探索。
二、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通过对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进一步挖掘整理,以及项目D的有效开展。引导学生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研究过程
(一)研究对象:高密市第二实验小学4年级学生
(二)研究时间:2015年9月至2016年7月
(三)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调查法、比较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四)大致阶段
1、收集文献资料:收集近年来比较优秀的论文和发表的有关文章进行整理加工。
2、借鉴已有的教学经验和素材:
良好体育锻炼习惯是指练习者通过多次主动的并在科学锻炼方法与合理锻炼原理的指导下,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在体育教师合理的建议下,积极调整自己的锻炼行为和方法,并逐步发展成为个体需要的自动化的、自然性和定型性的行为方式。它能有效地培养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愉悦情感,是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稳定的行为定势和模式。它包括:具有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了解体育锻炼的作用与对人的影响、懂得身体锻炼的规律、掌握身体锻炼的原理和科学方法等。
(五)主要环节及措施
1、教学内容要因人制宜,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实践证明,在一堂体育教学课中,教学内容的合理搭配并且适合于学生身体发展的特征,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教材的难易程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使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够接受。如果教师所选用的教材难度太大、太复杂就会使学生产生畏惧感,丧失自信心,从而降低学习的兴趣。同时,体育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选择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的并富有知识性与游戏性的教材,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并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内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避免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应适当合理的安排一些形式新颖、生动有趣的练习,进一步培养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欲望,增加学生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2、教学与竞赛相结合
体育竞赛具有鲜明的优胜劣汰特点,而争强好胜正好是小学生的一种心理特征,体育教师应利用这一有利的特点,在教学中经常组织一些小型多样的教学比赛,让每个学生都有参加比赛的机会,有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体育运动的艰辛及胜利后的喜悦。事实证明,通过体育竞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加深对体育运动的感情,调动每个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促使学生奋发向上,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身体素质。
3、激励效应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优点,当发现学生有微小的进步时,教师应抓住时机及时地给予表扬和肯定,使学生马上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对部分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多给他们讲解示范,对难度大的技术动作进行分解练习,由易到难,鼓励他们多练习,同时发动体育优秀的学生对他们进行帮助学习,共同提高。实践证明,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每一点进步,每一次成功,如能得到体育教师及时的表扬与认可,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动力,使学生加深对体育课的感情,就可以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进行体育锻炼,这对培养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有着积极的作用。
4、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
有些学生家长和个别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认为学生只要文化课好就行了,对要否参加体育锻炼并不关心,认为体育锻炼要花费时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长此以往,学生自然就对体育锻炼不重视,甚至产生抵制、消极的情绪,严重抑制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进行技术教学外,还要教育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作用,使学生从思想上转变观念,了解体育锻炼的必要性和对人的影响,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把培养学生独立锻炼的能力放在首位,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和手段,逐步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5、引导学生参加各种体育兴趣小组的活动
要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作用,明白体育锻炼是提高身体素质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决心,形成正确的体育锻炼动机。同时,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不断的研究、探索和创新,然后根据现有的体育设施,利用早晨、下午课后或星期天时间,举办各种适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体育兴趣小组,并积极动员和引导广大学生参加。每一个兴趣小组应有计划地安排每周2~3次的体育活动,每次的运动量、运动强度和活动时间都应适合中小学生的生理发展,满足学生的活动需要。要教育学生在兴趣小组活动中应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提高,让所有参与的学生能在轻松、愉快、和谐和友好的气氛中感受体育锻炼所带来的心灵满足感,加深学生对体育的深厚感情,进一步激发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强烈欲望,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水平。
6、提高小学校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
学校体育是发展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而体育教师正是学校体育的主要实施者,其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修养和业务水平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体育教师要跟随时代的不断发展,积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使自己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优良的教学能力、突出的创新能力和不断拓宽知识面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不落后于时代,成为德才兼备,一专多能的体育人才,才能更好地为学校和广大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体育服务,才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欢迎。
四、研究成果和效益
目前的小学生大多都认识到体育锻炼对提高身体素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但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并不多,造成认识和实践的严重脱节,导致大部分小学生未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要想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教育学生明确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是为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同时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正确把握好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掌握体育相关知识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特点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因素,有选择的从事某一项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愉快、科学地锻炼自己的身心,不断激发和培养自己体育的兴趣。使广大学生能长久的坚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锻炼身体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