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层综治维稳工作群众基础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3 23:58: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基层综治维稳工作群众基础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基层综治维稳工作群众基础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关于基层综治维稳工作群众基础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基层综治维稳工作群众基础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各位主席团成员、各位代表:

为深入贯彻市委十二届十二次全委(扩大)会精神,围绕“把握历史机遇,深化城乡统筹,把我市建设成为灾后重建的样板和试验区的示范”这一主线,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扎实推进,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谐发展。根据镇人大主席团2009年工作要点和《监督法》要求,按照镇人大主席团会议安排,10月30日,在灌口镇人大王平副主席的带领下,由镇人大主席团部分成员、人大代表及主席团工作人员组成调研组,到辖区就基层综治维稳工作群众基础建设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灌口镇全镇幅员总面积17.1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6.7平方公里,设南桥、文庙、瑞莲、柳河等1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和高埂、灵岩、百花、万岭4个农村新型社区。辖区总人口106977人,流动人口在灾后达到高峰,据估计已达2万人。因辖区常住人口多、外来人口多、商家店铺多,涉稳群体较为复杂、涉灾矛盾突出。

二、主要工作成效

灌口镇针对具体问题,建立健全基层综治维稳工作“六支队伍”,进一步夯实综治维稳工作基础,较好地维护了辖区社会稳

定,1-9月全镇刑事案件发案同比下降21.5%,治安秩序好转,为灾后重建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实行“四高”措施,打造高素质巡逻队伍

为适应灾后综治维稳工作,灌口镇对专职巡逻队员实行了“四高”措施(高标准训练、高要求管理、高效率工作、高待遇留人),实行了半军事化管理和“月评季考,末尾淘汰”制度。在管理上明确责任,实行巡逻队组长带队包片,队员联系社区、安置点,配合社区(安置点)干部和社区民警做好涉稳人员稳控和涉稳重点人群排查登记、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排查登记及开展治安防范等工作。在治安复杂场所和地段加强巡逻力度,做到处处有人管,事事有人抓,不留管理盲点。

今年以来,镇治保巡逻队采取重点时段巡逻、蹲守和便衣抓现相结合的措施,重点整治了新东门大市场、杨柳河五桂桥街和幸福路等部位的扒窃、盗窃现象,使新东门大市场和五桂桥扒窃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挡获偷盗者15人。为确保国庆60周年活动喜庆祥和,灌口镇及时组织镇治保会巡逻队员配合辖区公安派出所,强化白天治安防控和夜间的治安巡逻、岗亭值守,有效地维护了国庆前后治安秩序。

(二)发动群防群治力量,建立“红袖套”队伍

为了充分发挥群防群治在综治维稳工作中的作用,灌口镇组织各社区、安置点的党员、团员、民兵和低保人员、离退休人员采取自愿原则,组建了一支上千人的综治协管员队伍,统一佩戴

“治安执勤”红袖套标识,要求小区、商家、店铺、物管必须佩带红袖套,配合社区、安置点开展治安防范。

各社区、安置点干部和社区民警分别对“红袖套”队伍进行相关业务知识的宣传、培训,在基层积极开展治安防范和民事调解工作,不但加强了基层治安防范力量,同时使大量的纠纷在基层得以及时化解。

(三)政法和社区干部参与,建立法制宣传队伍

以镇司法所为主体,组织民警和各社区干部参与,成立法制宣传队伍,定期在社区、安置点等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通过专栏、板报、座谈等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活动,让群众知法、守法、依法办事。同时还发动辖区内酒店管理人员作为义务法律宣传员,向旅店客人宣传法律知识和自我防范意识。

在灾后重建、环境整治、项目推进等工作中,通过法制宣传,让群众理解,配合、支持政府对项目工作的决策、实施。派出所民警也经常在居住小区、安置点等场所举办群众治安防范知识的座谈会,让群众知法、守法、懂法、用法。

(四)利用社会关系,广泛发展维稳信息员队伍

灌口镇把发展综治、维稳信息员队伍作为维稳工作的一条有效措施来抓。他们积极组织社区干部、居民小组长、楼栋院长党员代表主动深入基层,与群众交朋友,多渠道了解、收集信息。同时,针对灾后涉稳人员的情况,利用“朋友”、“亲戚”、“同事”等社会关系网发展维稳信息员队伍,第一时间掌握涉稳内幕

性、预警性和行动性情报信息。灾后以来,灌口镇通过信息员队伍收集涉校、涉灾等各类重要信息100余条。

8月23日,灌口镇在通过社区信息员了解到蒲阳路新1栋28户业主对房屋鉴定结论存在异议,第二天将到省信访局上访的情况后,镇分管领导和蒲阳路社区干部立即赶到其重点人员家中进行解释、疏导化解,防止了越级上访的发生。9月8日,通过灌口镇安置点信息员得知部分非法营运三轮车主第二天将到市政府聚集,围堵交通的情况引起市领导高度重视。当晚,市领导立即召集公安、交通、城管等职能部门对此情况进行安排部署,并与三轮车主重点人员进行谈话,对其宣传法律法规、做好疏导化解工作,有效阻止了此次非法聚集。

(五)以社区为主体,健全人民调解员队伍

为了把矛盾纠纷较好地化解在基层,灌口镇以社区调解员为主体,相关人员参与,进一步健全人民调解员队伍,面对面给信访人和纠纷双方做好相关法律法规的解释和宣传,避免了矛盾扩大化。灾后,灌口镇调解矛盾纠纷535件,调解率100%;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和政策咨询万余人,完成交办件、转办件150余件,办结率100%。

今年5月,灌口镇接到市信访局《关于建兴社区见义勇为居民盛忠想申请一个邮亭来解决生活困难的问题》的信访件,镇信访办、司法所和社区多次到市邮政局及相关部门协调,为盛忠成功申请到一个邮亭。6月5日,灌口镇接葛红林市长“关于地震

中一侧墙壁倒塌,造成楼下数户房屋墙壁长期渗水,群众意见较大”的信访督办件后,立即调查取证,确认该处为楼顶违法建筑后,多次对该户进行政策、法规宣传,最终依法拆除该违法建筑,切实维护了该幢楼其他住户的合法权益。

(六)以基干民兵为主体,组建应急处置队伍

灌口镇在基干民兵中抽调政治素质高、体质好的退伍军人30人组成处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队伍,统一配置服装、防护头盔等专业装备,每月定期进行训练,培养他们在处置过程中“快、准、稳”的协调配合能力,提升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地震以来镇应急处置队伍共处置应急事件20余件。

震后一周年当天,个别遇难者家属情绪激动,在蒲阳路口非法集会,聚集了许多围观人群,严重阻碍了交通,镇应急处置队伍及时赶赴现场疏导,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扩大。6月23日,在紫东社区西蜀酒店强拆现场,部分居民无理取闹,阻扰拆危工作,应急队员果断处置,劝离了相关人员,使拆危工作顺利进行。9月25日,温家宝总理来到我市考察指导恢复重建工作,在临时增加天和盛世“好又多”超市考察点的情况下,灌口镇立即组织应急队伍30余人,镇领导亲临现场指挥,及时、有序地疏散群众,确保了此次安保任务的圆满完成。

三、主要问题

1、现已接近岁末,农民工工资兑现问题关系摆上了维稳工作重要日程,矛盾冲突的对抗性增强,容易引起群体性事件。

2、年底同样是刑事案件高发期,由于灌口镇流动人口的急速增加,情况更加复杂,群众满意度的提高有一定难度;

3、拆迁安置工作困难较大,辖区涉及的高埂、百花、灵岩、平义社区群众分歧较大,需进一步加强宣传解释工作。

四、意见建议

1、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进一步落实维稳工作,对因工作责任心不强,造成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后果的,严格实行责任追究;

2、应随时保持信息畅通,确保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各分管部门应及时根据各自分工,进行有效的处理。

第二篇:关于基层综治维稳工作群众基础建设情况的调研

关于加强政法综治维稳基层基础和运行机制建设问题的调研

为深入贯彻市委会精神,围绕“把握历史机遇,深化城乡统筹,把我乡建设成为海西的样板和的示范”这一主线,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扎实推进,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谐发展。根据全国、省、市、县政法工作会议和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苏增添来明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市委政法委《关于组织开展2012年重点课题调研的通知》(明委政[2012]5号)要求,结合我乡实际,决定组织开展关于加强政法综治维稳基层基础和运行机制建设问题的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城关乡位处县城四郊,占地115.84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其中近郊及公路沿线5个村,高山片区4个村。全乡3041户,总人口11028人,其中农业户2948户10885人,占总人口的98.7%。全乡出国人员1516人。全乡现有耕地18043亩,山地13.95万亩,森林覆盖率80.2%。

201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7129万元,农业总产值20289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52539万元;地方性财政收入61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692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000万元。

二、推行基层综治信访维稳“1+N”工作模式的主要做法和主要成效。

1、建立“六联”工作机制,开展“六进”家庭活动。以基层综治信访维稳1+N联动中心为平台,实现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基层办(所、站、庭)、治保会、调委会、综治协管员、平安中心户长以及群防群治队伍的工作对接,健全农村基层维护稳定、平安创建、综合治理、社会管理的工作网络,完善党政领导、综治牵头、部门参与、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工作体系。在综治信访维稳1+N联动中心建立工作例会、首问责任、分流交办、情况报告、督查督办、责任查究等工作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形成以联调、联防、联勤、联治、联管、联创为主要内容的“六联”联动工作机制。“六进”家庭活动即综治责任进家庭、法制教育进家庭、治安防范进家庭、妇女维权进家庭、关爱帮扶进家庭、文明新风进家庭。

2、基层综治信访维稳“1+N”工作模式成效明显。一是资源整合效果突出,进一步综合运用社会管理资源,组织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志愿者等多方力量,从征地、拆迁、林权纠纷、医保、医患、拖欠农民工工资、村财管理、邻里纠纷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深入排查,坚持定期排查和日常排查、集中排查、分散排查相结合,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采取咨询、教

育、调解、听证等多种方法,构建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相衔接的大调解格局;二是解决矛盾效果突出,联动中心实行多部门入驻接访,着力抓好涉法涉诉调处,全面推行“1234”工作法,即明确一个“案结事了、群众满意”的目标,抓住“源头处理、排查化解”两个环节,落实“领导包案、督导检查、通报考核”的三项制度,强化“案件评查、帮扶救助、规范秩序、依法终结”的四项措施,及时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三是健全机制效果突出,联动中心成立后,完善了来信来访接待、领导干部接待日、首问负责、责任追究、考核奖惩等长效工作机制和工作制度,方便群众来访,有效预防和制止影响办公秩序和公共秩序行为,有效维护社会安定稳定。

3、利用社会关系,广泛发展维稳信息员队伍。城关乡把发展综治、维稳信息员队伍作为维稳工作的一条有效措施来抓。积极组织村民小组长、党员代表主动深入基层,与群众交朋友,多渠道了解、收集信息。同时,针对灾后涉稳人员的情况,利用“朋友”、“亲戚”、“同事”等社会关系网发展维稳信息员队伍,第一时间掌握涉稳内幕性、预警性和行动性情报信息。

三、当前基层综治信访维稳“1+N”工作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综治信访维稳“1+N”工作模式也遇到了一些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二)主要思路与对策。基层综治“1+N”联动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1、切实转变观念。由于长期以来我们的社会管理上实行的是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从而形成了以完成上面交代的工作为任务的工作模式,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对基层群众的了解停留在表层,也正因为信息上的不对称,所以群众不理解政府的做法,政府也不理解群众的诉求,因此要创新社会管理,基层综治“1+N”联动工作模式在实践中对于大家来说不仅仅是新的工作方法,更需要观念和理念上的转变。观念的更新就是要树立服务意识,变被动为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沉下心来,扎实为群众谋福利,为人民排忧解难。

2、加强工作协调。加强协调人员的工作保障,落实编制、经费,促进“六联”作用的充分发挥,真正把综治信访维稳“1+N”联动中心建设成为民情信息的收集中心、矛盾纠纷的调处中心、群防群治的指挥中心、和谐稳定的维护中心和基层法制宣传的教育中心。

3、加快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准化是做好一项工作的基础,如果基础设施没有统一标准,必然在基层工作人员思想意识里形成工作的随意态度。一旦允许基础设施临时应付,甚至可有可无,那么工作制度与工作程序就不会形成权威,成效就无从谈起。因此,基层综治信访维稳1+N联动中心必须设定规范化要求,将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信访、民政、武装、劳

动保障、林业、国土、共青团、妇联、计生等各种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资源融入到联动中心统一办公,联动中心办公场所已达到200m2以上,做到上墙制度和表薄册等统一规范。

4、规范工作程序。在完善八种工作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工作有形化。规范八种工作资料就是统一编印符合联动中心实际需要的七种表簿册,做好一个汇编。即:基层综治信访维稳“1+N”联动中心(站)成员工作笔记、会议记录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登记簿、帮教工作登记簿、流动人员登记簿、治安巡逻登记簿、平安家庭创建活动记录簿和入户宣传资料汇编。

5、落实保障措施。要发挥联动机制的效率,必须有健全的经费保障机制。工作所需经费,由基层综治信访维稳“1+N”联动中心提出预算,由各级政府财政给予保障。同时政府相应建立健全跟综督导制度。建立指导督查工作规程,每2个月对工作进展情况综合督导一次,每季度综合通报一次。建立考评奖励机制。基层综治信访维稳“1+N”联动工作列入综治检查考评,纳入工作考评,推动工作全面落实。

总的说来,基层综治信访维稳“1+N”工作模式在社会管理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重要的作用,保证了我乡各项工作的推进和社会事业的进步,应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制度,规范工作流程,拓宽工作思路,提升工作水平。

第三篇:基层综治维稳工作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基层综治维稳工作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关注稳定促进和谐,实践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党科学把握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一次重大创新,标志着我们党执政理念的新突破、新飞跃。为了深入学习和科学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成果。

我镇围绕“建设新农村”工作,结合我镇维稳工作实际,就加强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问题,我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维稳工作,增强做好维稳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文明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一重要论述,指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安定有序的社会,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维护稳定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赋予了维护稳定工作新的理念和丰富的内涵。

(一)、维护稳定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和前提 胡锦涛同志指出,“没有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由多项指标综合构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理想状态,没有终点但一定有起点,没有上限但一定有下限,起点和下限就是稳定。可以讲,有了稳定不一定有和谐,但没有稳定一定不会有和谐。邓小平同志说过:“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小平同志的论断充分说明稳定是和谐的前提和基础。这不仅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所充分证明,也是广大干部群众从经验和教训中得出的共同结论。

(二)、我镇维稳工作的现实状况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近年来,我镇在维护社会稳定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保持了全镇社会政治持续稳定,总体形势较好。但是,我们对此不能估价过高。在新形势、新条件下,维稳工作也呈现出一些新特征、新变化,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警觉。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旧体制的转换、利益格局的调整等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全镇社会治安、企业改制、就业难和安全生产等各类不稳定因素还大量存在;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整体推进、改革进一步深入等,引发出来的征地拆迁、就业安置、社会保障等问题大量出现;因个别企业宗旨意识不强、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等,滋生群众不满情绪,也引发出了一系列矛盾。这些,都是社会不稳定因素,有的矛盾还相当尖锐。对这些问题和不稳定因素,如果我们在处理上稍有不慎或拖延时机,小问题就会向大问题转化,表象问题就会向深层次问题转化,局部问题就会向全局问题转化,非对抗矛盾就会向对抗性矛盾转化,从而给全镇社会政治稳定构成极大威胁。对此,我们必须清醒地面对形势,预警性地分析潜在危害,把握维稳工作的主动权。

(三)、和谐“新农村”建设目标对维稳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按照和谐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和谐“新农村”的建设,其实质是发展问题。发展是基础,稳定是关键。建设和谐“新农村”,必须抓住发展,做好发展这篇大文章。我们不但要铆足干劲,用敢为人先、勇于开拓的精神去推动我镇新一轮的新跨越大发展,主动触及一些政府职能转变、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矛盾和冲突,还要按照和谐社会的要求,做好化解经济发展中不稳定因素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使“新农村”建设建立在稳定和谐的基础之上。总之,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维稳工作在我们镇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用和谐社会的理念来指导我们的维稳工作,用和谐社会的标准来审视我们的维稳工作,用和谐社会的要求把握我们的维稳工作,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不断拓展维稳工作新的视野,开创新的局面,取得新的进展。

二、要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必须用全新的理念把握我镇维护稳定工作

我们党员干部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忧”的就是国泰民安,“忧”的就是社会稳定。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维护稳定工作。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都应站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正确审视和把握维稳工作,开创维稳工作的新境界。

(一)、跳出稳定看稳定,进一步拓展维稳工作的视野

做好维稳工作,并不只是处理不稳定事件、化解几个不稳定因素,更重要和最根本的在于,要认真分析不稳定因素存在的生态环境及其在社会各领域的自然表现,找准发生规律,构建有效机制,培育预防和减少不稳定事件不稳定因素的社会土壤。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就是要求我们树立“大稳定”观,把维稳工作的视野拓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当前,各种不稳定因素广泛存在于社会各个领域。从经济上看,利益分配不均衡,困难群众对分配不公、不正当收入造成的差距,强烈不满。从政治上看,盲目决策、执法不公、权钱交易、作风粗暴、脱离群众等执行行为与为民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还有差距。从社会建设上看,利益协调机制不健全、管理服务不到位、保障体系不完善等等,既引发一些矛盾,也给我们化解矛盾增加了难度。因此,我们都要跳出就不稳定事件抓稳定的误区,各相关部门要建立起良好的协作制度,齐抓共管,通力配合,努力将维护稳定寓于各项工作之中,放在各项工作之重。

(二)、树立“动态稳定”的观点,创新维稳工作的思路

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不稳定事件,而是要善于从源头上找到并建立起化解不稳定因素的有效办法和长效机制。和谐社会意义上的稳定,应该是牢固的、长期的稳定,又具有动态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准确把握稳定工作的规律,坚持“标本兼治,预防为主”的原则,不断增强主动性、提高预见性、注重实效性。要树立“稳定工作不怕出事”的观点,关键是出了事后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及时处理,从深层次查找原因,找准解决问题的办法,防止类似事情的再次发生,由保稳定向创稳定转变。首先要由被动向主动转变。大多数影响稳定的矛盾和问题都有一个酝酿、发生、发展的过程。我们要在矛

盾尚未激化、酿成冲突和对抗前,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及时掌握先机,有效控制和妥善化解,有效降低处理问题的难度,减少解决问题的成本。第二,要由注重事后处理向注重事前预防转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一定要增强防范在先的意识,把防范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做决策、上项目,要充分考虑对稳定的影响;制定政策,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避免政策一出台就引发矛盾;抓矛盾和问题的排查调处,要抓早抓小,消除不稳定隐患。第三,由治标向标本兼治转变。在不稳定因素的交互作用中,任何因素都有其成因、土壤和条件。必须在治标的同时,积极研究治本之策,重点抓好统筹发展、维护公平正义、加强社会法制建设、妥善协调利益关系等工作,落实好和谐社会的各项要求,以和谐的理念统筹谋划稳定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的发生,确保和谐稳定。

(三)、善于从利益角度预防和处理不稳定事件,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不稳定事件的主体是群众,是老百姓。只要利益关系没有摆平,群众就会有意见。如果我们不妥善处理群众意见,小意见就会发展为大矛盾,就可能出现不稳定事件。我们要以人民利益标准来审视维护稳定工作,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要研究和健全利益分配机制,充分发挥行政手段对利益分配的调控作用,最大限度地防止因分配制度不健全或工作不细不实造成的利益分配不均、群众心态不平衡、情绪不稳定等情况的出现,防止矛盾事态的激化和扩大。事件发生后,要积极做好解释、疏导工作,正确处理,合理调节,均衡群众利益。善后处理工作结束后,要善于从个别看到一般,从现象看到本质,把握规律,把教训转化为经验,建章立制,巩固成果。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稳定不仅仅是个利益问题,同时也是个素质问题。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努力提高全区人民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实现各阶层、各方面利益的均衡和整体素质的提升,把全镇人民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地调动和发挥起来,共同推进我们镇新发展、新跨越。

(四)、致力于构建长效机制,加强维稳工作的制度创新

制度建设是工作的规范和保障。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制度的创新促进工作的创新。我们要按照科学执政、为民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更加重视制度建设,努力推进维护稳定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努力以体制机制的创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制度保证。要建立健全预测预警机制、维稳应急反应机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等,并不断探索解决矛盾和化解冲突机制。

(五)、加强基础性工作和基层工作,防范矛盾的产生

问题和矛盾的发源地在基层。做好稳维工作,必须从基层工作和基础性工作抓起。一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要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基层组织职能,提高基层党员的综合素质,切实增强基层组织和基层党员防范和化解矛盾的敏锐性、主动性,充分利用基层组织和基层党员熟悉群众、了解群众、贴近群众的资源优势,努力维护社会稳定。二要加强和谐“新农村”建设工作。建设和谐“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要坚持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居民自治为方向,以维护

稳定为基础,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为关键,努力把我镇建设成为各种社会群体和谐相处的社会共同体。三要抓好基层社会治安整体联动防范体系建设。任何一个不稳定因素,都必然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牵扯到社会的多个领域。所以,做好维稳工作,必须整体联动,进一步提升防范档次,完善防范网络,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无缝覆盖的防范体系。

三、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正确对和处置人民内部矛盾

不稳定事件,大多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有效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化解人民内部矛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向纵深发展,已经出现利益分化、组织分化、意识形态分化等趋向,人民内部矛盾大量显现,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需要我们认真“审势”、“深思”。各级领导干部要正确把握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和规律,整合社会力量,协调利益关系,顺应群众意愿,理顺群众情绪,实现利益趋同,努力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一)、把握利益这个关键,分析矛盾产生、发展的内在规律。转型期的人民内部矛盾广泛地存在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但最多的是表现于经济领域中的物质利益矛盾,它集中反映了人民内部各社会阶层、各群体如何分享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物质利益成果问题。同时,随着体制转轨及社会利益的调整,人民内部矛盾的对抗性因素表现得比较明显,对此必须引起警觉,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妥善处理,否则可能使潜在的对抗性因素转化为现实的社会矛盾冲突,而影响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目前我镇发生的维稳事件90%以上都与物质利益直接相关。诱发利益分配矛盾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个别领导干部的执政理念和执行力不符合要求,热衷于搞形式工作、开会汇报困难和政绩不讲群需求及解决办法,忽视统筹协调发展,忽视群众利益,对群众特别是生产生活困难群众的生计问题关注不够深入。个别领导干部制定和执行政策不符合实际,有些“过期”政策没有及时调整完善,严重滞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我们还应特别重视比较利益的问题。这已经成为不稳定事件的一个新的重要的诱因。这类群体性事件产生的主要原因往往不是群众生活发生困难,而是因为群众对涉及自身利益的政策进行纵横向比较后,发现利益受损致心理失衡。一是相邻地区间就相同问题出台的政策不一致,致使不同群体间的利益分配失衡;二是不同时间段就相同事件出台的政策不一致,致使群体间的利益分配失衡。在这些群体性事件中,群众的诉求是“不患寡而患不均”,政府在处理因比较利益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时缺乏有效的化解办法,往往是群众的“合理要求”和政府的“合法政策”之间发生激烈碰撞,基层政府陷入两难境地,很难有所作为。

(二)、讲究分类处置和过细工作,切忌一刀切和大而化之。当前,我们镇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改革开放稳定推进,总的形势很好,但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有些问题还相当突出,亟待解决。从纵向看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历史遗留的老问题。二是开放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和政策法规不配套产生的问题。三是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由此引发的维稳事件呈高发多发态势,往往是参与者的合理诉求与不法手段交织在一起,多数人的合理诉求与少数人的无理取闹混杂在一起,群众的自发行为与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插手利用和操纵交织在一起,一般性聚集活动与打砸抢烧等严重暴力行为

掺和在一起,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位因素。无论是老问题,还是新问题,都要认真研究,积极主动解决。处置这类问题,总的原则是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在具体处置中,要持十分慎重的态度,采取多种手段,既要强调领导亲临一线,面对面地做群众工作,又要采取有效政策措施,真正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既要坚持疏导方针,又要坚持原则,依法办事;既要防止矛盾激化,强调慎用警力,又要对局势的变化有充分估计,备足警力,有效控制事态,既要维护群众正当权益,又要依法严厉处置打砸抢行为,严厉打击插手群体性事件的敌对势力和犯罪分子。人民信访是群众反应问题的一个重要渠道,是维稳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积极探索信访工作的新路子,变“堵”为“疏”,变被动为主动,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努力把社会不稳定因素解决在当地,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着力解决突出矛盾,从当前工作入手取得现实成效。影响稳定的人民内部矛盾尽管很多,诱因也很复杂,但只要我们找准症结,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就能够积小胜为大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要着力于从当前工作、从现实工作抓起,特别是从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抓起,要立足做好区内工作,严格按政策办事,加大政策宣传解释,落实政策一视同仁;有特殊生活困难的,合情合理地个案解决,要千方百计防止串联聚会和大规模集访,不允许形成“维权”等非法组织。我们不能推诿塞责,要积极研究对策,制定措施,使老问题逐步减少。对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及时预见,防患于未然。

因此,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警惕性和政治敏锐性,牢牢把握主动权,决不允许危害社会稳定势力形成组织,决不允许危害社会稳定的活动形成气候。我们全镇上下一定要紧密团结在村委镇政府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维稳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定基础。确保**镇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第四篇:综治维稳调研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做好综治维稳工作,紧紧围绕党委“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生态具体要求,认真总结”平安镇创建的实践经验。按照党委领导的安排,镇综治办、维稳办偕同镇司法所于 2010年3月5日 至 3月18日 对全镇各村各单位及部分老干部等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近年来,面对各种严峻挑战和考验,我镇政法综治维稳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关心支持和积极参与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化解社会矛盾为主线,以深化“平安镇”建设为载体,以解放思想、转变执法理念为核心,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突出加强政法机关社会管理能力建设,突出加强政法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突出加强基层综治维稳组织建设,全面推进我镇政法工作创新发展,在维护社会稳定、预防打击犯罪、化解矛盾纠纷、保障公平正义和服务改革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我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权威的法治环境。

(一)领导重视,综治维稳责任得到进一步落实。在镇党

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村和镇直……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夯实乡村综治维稳基础---xx乡综治维稳调研报告

xx乡现有xx 个党支部,其中xx 个农村支部,农村党员xxx 人。

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在全乡范围全面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进一步做好乡内软弱涣散村的排查整顿工作,切实解决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

x月xx日,xxx乡召开各村支书、主任和全体机关干部

共xx余人参加的创先争优活动动员大会。乡党委政府做出重要部署,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把软弱涣散村整顿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集中精力深入开展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切实化解老矛盾,有效预防新矛盾,健全完善社会矛盾处理的长效机制,确保全乡社会和谐稳定。

在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认真排查,确定村党组织班子不团结、无村党组织书记、村务管理工作较差、因班子问题进行上访及其他原因造成村组软弱涣散的,针对突出问题及原因认真分析,找准突破口,并根据软弱涣散村实际,制定整顿方案。

一、xx乡村级综治维稳建设现状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大力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综治组织建设,和群防群治建设。按照“配强配齐人员,强化基础工作”的要求,在xx个行政村、社区分别建立了综治办公室,并配有专职治保主任xx名,并成立了相应的巡逻队,加强了义务联防队建设和调委会建设,群防群治工作得到有序开展。同时明确了治保主任的工作职责,制订了相应的制度和纪律,使村级综治工作进一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轨道。在此基础上还建立了流动人口管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预防青少年犯罪、信访接待、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治保、调解工作等多个规范性工作台帐和档案。

具体措施如下:

1、严格落实群防群治制度。在抓好社区安全稳定的同

时,不断完善规范的完善群防群治的制度建设,制定了联防员责任制,居民公约,治保组织工作的任务及权力,治保会工作制度,信息员制度,治安联络员、帮教、调解制度等各项制度。努力创新工作机制、拓展工作领域,规范工作运行,提高工作效能。

2、建立健全各类组织机构。加强安全稳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动员各方面社会力量,运用政治、法律、经济、教育等手段综合治理,以适应建设社会安全稳定的要求,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工作机制。为此,我乡成立了综治工作领导小组,调解组织、帮教组织流动人口管理小组,宗教人员管理小组,印制了登记表,广泛发展信息员、义务联防员,切实形成了联防互保的良好局面,提高了社区自防水平。

3、加强对两劳解释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我乡对两劳

解教人员。分别进行造册登记,加强了协管力度,并建立了安置帮教小组,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提高帮教质量和防控能力,有效避免了重新犯罪的发生,维护了社区的稳定。

4、加强和完善了流动人口登记管理制度。紧紧围绕发

展大局,服务与管理并重,规范与防范并举,积极推动流动

人口管理工作各项措施和落实。通过慎密分析、科学把握流动人口的流向,流量等规律特点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理机制。

二、当前维稳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防范措施有待继续完善。从调查中了解到,所制定的维护治安稳定的措施,在制度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空挡”,没有形成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有效防控措施,这是一个较大的薄弱环节。

2、普法宣传力度尚待加强。调查发现村民的法律知识

比较缺乏,法律意识比较淡薄,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普法宣传的深度和广度。、治安防控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夜间巡逻工作机制落实不到位,人员时有时无,给治安防范控制留下了隐患;由于关于土地、草牧场的群体性矛盾纠纷时有发生,暴露出“及时排查、各负其责、预防为主”和“分级负责、归口调处”的制度未能有效落实。

三、几点对策和建议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全乡上下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提高对综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参与面。不断巩固并扩大目前取得的成果,始终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不断改善社会治安状况,努力维护社会稳定。

2、加强综治干部队伍及自身建设,逐步落实基层综治

经费。综治办要发挥协调能力,增强综治成员单位履职意识,调动积极性,做到有奖有惩。要不断加强综治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对专职干部的业务培训,实行任职资格考核,推行“能者上、庸者让”的用人机制。不断增加综治工作经费,拓宽筹资渠道,并逐步将基层综治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证。

3、充分发挥综治维稳中心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持续

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要针对新时期刑事犯罪特点,对暴力犯罪、带黑社会性质的团伙犯罪要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及时打击,确保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工作有一个良好的治安环境。要针对农村的特点,掌握不同时期的治安状况,切合实际地组织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同时,特别要加强对青少年及外出务工人员的法制教育,减少违法犯罪。

4、依靠群众,在群防群治上再下功夫。在加强专门机

关工作的同时,充分挖掘民力资源,把群众充分发动和组织起来,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继续抓住综治工作的根本,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夯实基础工作,坚固综治工作的前沿阵地。、深入开展矛盾纠纷、不安定因素的排查化解专项工作。要按照“立足预防、及时排查、各负其责、有效化解”的原则,健全组织,充实人员,建立健全防范和处置群体性

及突发性上访事件的预案,实行分级负责、归口管理,把矛盾纠纷和不安定隐患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第五篇:综治维稳-调研报告

健全综合保障体制提高外来务工生活质量

摘要:加强环卫职工队伍建设是应对城市快速发展、环卫作业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必然选择。当前环卫职工队伍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一线外来务工人员保障工作滞后所导致的不稳定问题所在。为此,我们一方面要认识到加强综合保障外来务工的保障机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另一方面,要大胆探索新机制,从而确保一线环卫工人保障工作落到实处。

关键词:环卫;外来务工;综合保障

随着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程的加快,环卫保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环卫作业人员也随之倍增。较长时间以来,由于对外来务工人员严格控制以及聘用劳动力的市场化,再加上近几年来一些老职工逐步退休,因此,外来务工人员队伍的稳定发展,制约着环卫事业发展的大局。做好外来务工人员的保障工作,是环境卫生工作中的一个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一、环卫扫道工作就业和社会保障情况

(一)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所内职工309人。按性别比例来看,男职工占75%,女职工占25%;按工作岗位分,固定岗位和临时岗位,1分别占27%和73%;按从事的职业分为主要为扫道工人、司机、技术工人、段长、管理人员等,分别占74%、19%、3%、4%、4%。

(二)对外来务工们对自身工作和生活现状满意度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80%以上的外来务工对居住条件表示满意;50%的职工因收入较低对自身工作现状表示不时分满意;近95%以上的外来务工认为自己生活条件良好;近四成外来务工对子女受教育情况不太满意。同时,我们还对外来务工对城市生活进行了评价调查,80%的外来务工对城市生活感觉比较适应;85%以上的外来务工感觉现在的就业环境变好;40%外来务工希望政府在住房和医疗保障方面给予帮助;50%以上外来务工希望能在城市发展和定居.二、做好外来务工人员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做好关心外来务工人员保障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党和政府也十分关怀和重视此项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因此,从招聘大量外来务工和下岗职工到环卫部门就业,关心他们并为他们做好各项就业保障措施,既是落实中央政策的要求,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具体体现。

三、做好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工作是确保环卫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环境卫生工作是现代化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环卫工人作为城市环

境的维护者历来被党和政府所关注,环卫工作在城市管理中的地位也日益提高。然而,在现有条件下,环卫工作仍然是“苦脏累”的代名词,环卫工人披星戴月,迎酷暑、战严寒,其工作性质仍被市民定义为“低级工种”,导致城市新生就业群体不愿从事这一工作。同时,由于现有环卫工作方式对文化程度、专业水平要求不高,进入门槛较低,使得吃苦耐劳并对工作条件、福利待遇要求不高的城市外来人口得以进入环卫行业,逐渐成为一线环卫职工的主要补充来源。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对外来务工人员在诸如工资待遇、意外伤害保障等一系列保障措施上的滞后,导致这支主力军队伍的补充和稳定让人不得不担忧.主要体现在:

1、外来务工享受的工作待遇普遍较低;

2、外来务工购买保险的比重不高;

3、多数外来务工权益的维护。因此,环卫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迫切需要大力加强对这支队伍的综合管理及社会保障力度,确保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保障工作落到实处。

四、提高职工工作及生活上的各方面待遇是维稳工作突破的关键

坚持按照综合安保工作制度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管理,按制度办事,在关心职工生活的同时,使他们安心本职工作的同时,确保环境卫生工作的连续性、持续性、稳定性。主要可从一下方面加大力度:

1、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等;

2、逐步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条件;

3、提高工作之余的业余文化生活质量;

4、调查结果显示,近四成外来务工子女受教育情况还

需研究解决。

五、加强法制教育宣传与专业技能培训力度

环卫部门要提高行业地位,就必须努力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增强职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为此,南环三所对编外来务工人员及时做好岗前培训和安全教育工作,加强对他们的思想道德、业务技能和安全保护等方面的培训,有效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通过开展各种劳动竞赛和技能竞赛,不断提高职工的工作水准和服务水平,为广大外来务工人员树立学习的典范,切实增强他们对本职工作的价值认同感。

总之,随着市容环境整治工作的飞速发展,对城市环境卫生要求越来越高。我们更应把职工队伍建设摆到首要位置,特别是作为重要力量的外来务工职工队伍的建设,既要面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更要着眼长效机制建设,通过各项综合保障机制的不断健全,以解决当前外来务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不断提高和改善我市外来务工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增强外来务工人员对市容环境卫生事业的凝聚力和认同感,让这支队伍在城市环境卫生建设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南开区环境卫生管理三所 王 浩

2011年8月

下载关于基层综治维稳工作群众基础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基层综治维稳工作群众基础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综治维稳调研报告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夯实乡村综治维稳基础 ---xx乡综治维稳调研报告 xx乡现有xx 个党支部,其中xx 个农村支部,农村党员xxx 人。 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在全乡范围全面推进创......

    综治基层基础建设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因利益调整而引发的社会矛盾和治安问题逐步增多,成为了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如何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进一步提高......

    2018基层综治维稳工作述职报告(定稿)

    2018基层综治维稳工作述职报告 一份好的述职报告可以使你在领导面前有个好的印象,关于基层综治维稳工作述职报告怎么写呢?小编今天整理了2018基层综治维稳工作述职报告范文,希......

    综治维稳调研报告[精选五篇]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夯实乡村综治维稳基础 ---xx乡综治维稳调研报告 xx乡位于xxx市区与xxxx之间,属于城效型农业大乡,全乡土地面积xx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xxxx 亩),辖xxx......

    桂山镇综治维稳调研报告

    桂山镇综治维稳工作调研报告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日子,各种反华敌对势力可能再掀恶浪,对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构成严峻挑战。加之,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各种矛盾......

    山寨乡综治基层基础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山寨乡综治基层基础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县委政法委: 根据县综治办关于开展综治基层基础建设情况调研工作的通知要求,为进一步掌握全乡综治工作状况,具有针对性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综治基层基础建设的调研报告(5篇材料)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因利益调整而引发的社会矛盾和治安问题逐步增多,成为了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如何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进一步提高......

    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建设(精选合集)

    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建设 夯实综治基层基础试点工作综治工作的难点在基层基础,重心在基层基础,关键也在基层基础。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维护社会稳定的新情况,结合我镇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