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妇科医学论文
妇科急腹症误诊急性阑尾炎89例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妇科急腹症的临床特征。方法连续收集首诊被误诊的妇科急腹症患者资料89例,分析全组患者的年龄分布、妇科疾病分布及阑尾炎类似症状的出现频率。结果全组30~40岁的患者51例(57.3%),所占比例最大。被误诊频率最高的前3个妇科疾病是盆腔炎(37例)、右侧输卵管炎(26例)、右卵巢囊肿蒂扭转(19例)。盆腔炎中转移性右下腹痛和腹膜刺激体征的出现频率明显高于右侧输卵管炎、右卵巢囊肿蒂扭转(P <0.05)。结论女患者尤其是30~40岁的女患者右下腹痛,应首先与妇科疾病如盆腔炎、右侧输卵管炎、右卵巢囊肿蒂扭转等鉴别,要多借助现代超声技术进行鉴别诊断。
【关键词】
妇科急腹症;急性阑尾炎;误诊
妇科急腹症症状位于下腹部,尤其是位于右下腹部或症状不典型时,其与阑尾炎表现类似,容易误诊为急性阑尾炎[1]。为了进一步研究、鉴别二者,以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我们收集了我院及眉山市人民医院妇产科,1996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收治并被误诊的89例妇科急腹症患者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89例,年龄15~58岁,平均33.1岁。已婚44例,未婚35例,离异10例,未婚及离异中有18例患者有明确的性生活史。全组均有右下腹痛表现,均纳差、恶心、呕吐25例,腹泻29例,发热46例,寒战27例,腰骶部疼痛23例,轻度休克6例。有停经史43例,20例伴有头晕目眩症状。缓慢起病48例,突发起病41例;24例既往有类似腹痛发作史。有17例伴有轻度贫血貌,13例脉细速,6例出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例窦性心动过缓,1例偶发室性早搏。有67例出现白细胞总数或中性粒细胞增高,19例轻度贫血,7例中度贫血。71例有B超检查结果。11例合并高血压,17例合并糖尿病,1例合并肾病综合征。既往腹部手术史6例,1例为左股骨骨折术后住院期间出现右下腹疼痛;6例有妇科手术史。
1.2 治疗 89例患者首诊均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有52例经妇科会诊后确诊妇科病转科治疗,最终手术证实为妇科病;其余37例由普外科剖腹探查,术中妇科会诊并确诊妇科病。共有32例患者术中同时行了阑尾切除术。术后经过抗炎、引流等治疗,有1例贫血患者给予输血治疗。最终全组顺利恢复。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 χ2 检验, 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1 年龄分布 全组30~40岁的患者51例(57.3%),所占比例最大;依次是40~50岁的患者17例(19.1%),20~30岁的患者15例(16.9%),<20岁的患者4例(4.5%),≥50岁的患者2例(2.2%)。(图1所示)
2.2 疾病分布 被误诊病例数最多的前3个妇科疾病是盆腔炎37例(41.6%)、右侧输卵管炎26例(29.2%)、右卵巢囊肿蒂扭转19例(21.3%)。(表1所示)。
表
12.3 阑尾炎症状的出现率 被误诊频率较高的盆腔炎、右侧输卵管炎、右卵巢囊肿蒂扭转,3个妇科疾病中阑尾炎症状的出现频率如表2,其中盆腔炎中转移性右下腹痛和腹膜刺激体征的出现频率明显高于右侧输卵管炎、右卵巢囊肿蒂扭转(P <0.05)。表2
注:*表示盆腔炎同右输卵管炎、右卵巢囊肿蒂扭转比较,该症状的出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讨论
由于解剖比邻关系,妇科急腹症的表现常与急性阑尾炎相似,误诊时有发生[2]。通过对本组误诊患者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从年龄分布来看,被误诊的患者主要分布在30~40岁(57.3%)。这一年龄段也是妇科病的好发年龄段,如盆腔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妊娠、卵巢黄体破裂等。所以,对于这一年龄段的女性患者出现下腹疼痛,应高度注意妇科病。临床上会遇到一些特殊的患者,比如未婚少女、离异或丧偶女性、特殊职业的女性等,缺乏经验的医生常常会不自主地便排除了患者性生活的可能,从而导致误诊,因此对于此类患者仍要询问性生活史。
本组中误诊率最高的3个疾病分别是盆腔炎、右侧输卵管炎、右卵巢囊肿蒂扭转。虽然盆腔炎包含输卵管炎,但有时术中发现病变的主要部位不同而予以单独诊断。急性盆腔炎多见于已婚青、中年女性,腹痛同时体温升高,且腹痛位于盆腔,为双侧疼痛;若病情严重可有寒战、高热、头痛、食欲不振;月经期发病可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非月经期发病可有白带增多;有的患者可形成脓肿或包块,位于前方可出现膀胱刺激症状,位于后方可有直肠刺激症状,若在腹膜外可致腹泻、里急后重感和排便困难。而急性阑尾炎见于不同人群,症状多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多在腹痛数小时候后体温开始升高,对月经、白带影响不明显,膀胱、直肠刺激症状也较为少见。右侧输卵管炎与急性阑尾炎症状较相似,但如前所述右侧输卵管炎常伴有妇科表现,如阴道不规则出血,白带为脓性或血性,阴道有灼热感,宫颈有上举痛,子宫一侧或两侧有触痛,有时可能触到肿大的输卵管等。卵巢囊肿蒂扭转多在活动中突然一侧剧烈腹痛,初期体温无变化,当扭转时间过长、肿瘤缺血坏死,血相、体温升高。查体一侧腹部可扪及有压痛的肿块,病变累及腹膜,可有局部反跳痛、肌紧张。借助B超可以与急性阑尾炎鉴别[3]。
我们进一步分析了本组中误诊率最高的3个疾病,即盆腔炎、右侧输卵管炎、右卵巢囊肿蒂扭转中类似阑尾炎症状的出现频率,发现在盆腔炎中转移性右下腹痛和腹膜刺激征的出现频率明显高于右侧输卵管炎、右卵巢囊肿蒂扭转(P <0.05)。转移性右下腹痛和局部腹膜刺激征是急性阑尾炎诊断很具价值的表现,这与本组盆腔炎高误诊率有关。盆腔炎有可能累及阑尾,同时并发急性阑尾炎,从而出现阑尾炎的临床表现。但从术中发现来看,有的并无急性阑尾炎表现,所以不排除首诊医生尤其是外科医生受经验影响而导致误诊的可能[4]。妇科疾病有时也伴有消化道症状[5],首诊医生如不仔细询问、辨别,很有可能会判断为转移性右下腹痛,至于妇科病出现麦氏点腹膜刺激征就更为常见了。
所以,对于女性患者尤其是30~40岁的女性患者右下腹痛,应首先与妇科疾病如盆腔炎、右侧输卵管炎、右卵巢囊肿蒂扭转等鉴别,外科医生应增加对妇科急腹症的认识,对此类患者思维不能仅限于外科范围[6]。同时要多借助辅助检查,尤其是现代超声技术[7,8]的发展对于此类疾病的鉴别诊断有很大帮助。
第二篇:妇科临床分析论文 妇科产妇医学论文
妇科临床分析论文妇科产妇医学论文
米索前列醇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比较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治疗组)与单纯应用缩宫素(对照组)对减少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剖宫产初产妇各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2及24 h失血量、血红蛋白下降、红细胞压积(hct)下降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术后2及24 h失血量、血红蛋白下降、红细胞压积下降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缩宫素的同时联合应用米索前列醇对于减少剖宫产产后出血,防止产后出血效果更佳,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产后出血;米索前列醇;子宫收缩乏力;缩宫素
Clinic application of Misoprostol on preventing hemorrhage after cesarean section
LENG Jing-jing.Department of Obstetric and Gynecologic,People’s Hospital of Tongcheng County, Hubei, 4374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 effect of misoprostol combined with Oxytocin in preventing hemorrhage after cesarean section.Methods From July 2009 to Decembe 2010 in our hospital,200 pregnant women with cesarean section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each for 100
cases,oxytocin for routine use,the treatment group was added with Misoprostol,the hemorrhage during operation and 2、24 h after operation and the postpartum hemorrhage rate were observed.Results The treatment group 2、24 h after operation and the postpartum hemorrhage rate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Misoprostol combined with Oxytocin can better prevent postpartum hemorrhage after cesarean section.It’s worthy of clinicl application.【Key words】Postpartum hemorrhage;Misoprostol;Inertra uterus;Oxytocin
产后出血是产科分娩期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而且因宫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居第一位[1],尤其是剖宫产,手术创面大,更易致子宫收缩乏力引起产后出血。若短时间内大量失血可迅速发生失血性休克,严重者危及产妇的生命。积极预防产后出血,是降低产妇病死率的关键。为预防剖宫产术后子宫收缩乏力所致的产后出血,我院自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通过使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因社会因素足月要求剖宫产的初产妇,产后应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治疗组)及单纯应用缩宫素
(对照组)各100例,各组产妇年龄、孕周、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为单胎,头位,无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无凝血机制障碍及难产因素,均无前列腺素应用禁忌。
1.2 方法 两组均选择硬膜外麻醉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6±10)、(45±12)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胎儿娩出后立即宫体肌内注射缩宫素20 U,术后即经直肠置人米索前列醇400 μg(距肛门4~5 cm)并静脉滴注缩宫素20 U。对照组:胎儿娩出后立即宫体肌内注射缩
宫素20 U,术后静脉滴注缩宫素20 U。
1.3 观察指标 采用容积法和称重法,严格测量术中及术后2、24 h的出血量,按1.05 g∶1 ml换算。术中羊水吸净后记录瓶中羊水量,用吸引器收集术中出血并测量,以10 cm×10 cm纱布浸透不滴血为10 ml失血量计算,术后2和24 h在产妇臀下放置产科专用的计血量垫,并用计血量垫配备的弹簧称称血垫并换算出血量,最后累积计算出产后2及24 h总出血量。记录产前、产后监测血压、脉搏、呼吸、体温,检测血红蛋白值和红细胞压积,并观察米索前列醇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讨论
米索前列醇是天然PGE的衍生物,它同体内分泌的前列腺素一样,能使子宫收缩,最慢20 min、最快2.5 min、平均6.7 min即可引起子宫收缩,血浆药物的半衰期为1.5 h,可有效解决产后2 h出血问题[2]。直肠给药是考虑药物距离作用器官近,通过直肠黏膜吸收后,30 min即可达到最大效应,直接作用于靶器官子宫,使子宫处于持续且较强的收缩状态,达到有效预防产后出血的目的。而且可以避免出现口服给药后的严重不良反应,也可以避免阴道给药引起上行性感染的危险及阴道放药时药物被血和羊水稀释或冲出的可能。静脉滴注及肌内注射催产素吸收时间在1~2 min,半衰期仅10~15 min,作用迅速,时间短,个体敏感差异较大[3],且其最大用量不超过40 U,否则发生加压作用,使冠状血管及其平滑肌收缩,单纯加大催产素用量只增加其副作用并不增加子宫收缩的效果。静脉滴注缩宫素正好与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峰值时间相衔接,两者联合使用在时间上相互协同加强子宫收缩作用,维持时间长,长达3 h之久。
通过以上临床分析,治疗组100例中仅2例发生产后出血,与单用催产素相比,子宫收缩明显增强,术后2,24 h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米索前列醇对胃肠道平滑肌也有收缩作用,可导致恶心、呕吐、腹泻等,但通过我们的临床观察,100例中仅有4例出现寒战,体温升高者7例,无需特殊处理,且对血压、脉搏无影响,故其安全可靠。同时米索前列醇具有保存方便、使用简单(口服、直肠、阴道给药)、费用低廉、作用效果强、不良反应少、无需特殊储存且
对于高血压产妇也无禁忌的,所以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是预防产后出血的好方法,值得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乐杰,妇产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5-206.[2] 李炳琪,唐兴华.米索前列醇控制产后出血临床观察.中国乡村医药,2007,14(3):24.[3] 刘艳.米索前列醇联合催产素治疗产后出血临床观察.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6):2071-2072.
第三篇:医学论文
医学论文:统计专业本科生基础医学统计学教学的探
索与实践
发表时间:2013年12月18日14:33:59 对统计专业本科生基础医学统计学理论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改革,实现数理统计思维转向医学统计学思维,降低课程学习难度,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灌注专业英语知识,加强软件教学力度,以培养学生借助统计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实际效果来看,教学改革和调整的作用明显,值得进一步深入和推广。
医学统计学是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领域中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一门科学。基础医学统计学是统计专业本科生最早接触的一门医用统计学。基础医学统计学不但引入了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的原理和方法,还主要采用医学实例进行各方法的介绍。这门课程是统计本科生必修课程,也促使统计本科生从数理统计理论学习转向医学应用统计学习。即使其从相对抽象、较强的逻辑思维的数理统计到数理统计在医学中的应用。是后续课程如医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生存分析、统计决策及预测等的基础课程。
第四军医大学卫生统计教研室自2000年开始招收统计学专业本科生,到目前为止,已有四批本科生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对于统计专业的基础医学统计学教学一直在探讨和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效,现总结如下,供大家商讨。课程内容、选用教材与授课方式基础医学统计学授课内容分为四部分:基本统计方法、高级统计方法(不含多元统计分析、生存分析等)、医学科学研究设计和数据处理与统计软件应用、抽样调查。理论90学时,实验10学时。基础医学统计学的授课时间安排在大学二年级的第二学期,刚好本科生在一年级已经完成了线性代数和数理统计等相关课程,且接触了临床概论,对于临床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对于医学生,医学统计学教材常采用的是本科生用的教材。而对于统计专业学生,由于已经学习了数理统计,普通的本科教材对于专业学生而言有点浅。所以教研室采用医学硕士生的医学统计学教材。通过实践发现,医学硕士生的统计教材难度刚好适合专业本科生,受到了广大专业学生的好评。
考虑到基础医学统计学的教学不同于数理统计,所以教材中的例题和实验中的习题尽量选择与医学相关(如基础医学、临床、预防、药学等)或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数据。这样学生对同一个问题可以将临床所学内容与应用统计学知识结合,便于理解。在对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讲解中,以应用实例为引导,使学生以形象思维方式实现对抽象的统计学原理和概念的掌握,将教学的基本目标从让学生掌握统计学方法、理解统计学分析过程和机理转变到让学生理解统计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正确实施实验方案上来。
板书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常用的教学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就是教师利用黑板、粉笔、教案进行授课;另一种是多媒体教学方式,是在教室采用幻灯片放映的方式进行授课。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教室均配备了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很容易实现。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医学统计学的兴趣,能节约传统的板书时间,开阔知识面,增加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等优点。但是,多媒体辅助教学不能完全取代板书等教学方式。因为基础医学统计学不同于一般的文科课程,有理论推导过程,如果只采用幻灯片放映无疑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所以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结合的方式来教学,以多媒体辅助教学为主,其它教学方式为辅,两者相互结合,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一般授课内容介绍采用幻灯片放映。当需要进行理论推导,如介绍两样本方差齐性检验可采用F检验时,可在黑板上板书方差齐性检验公式证明。
加强统计软件的教学,优化教学过程传统的医学统计学教学和应用存在许多困难,比如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抽象难懂,统计分析思路难以形成;统计学的公式难以理解、难以记忆,计算过程比较繁琐复杂。所以为了培养统计本科生对于医学统计学的学习兴趣,使统计图形、图表的教学过程变得简单、直观、形象;课堂短时间内处理大量的数据,我们加强了统计软件的教学。对于统计专业生,要求其掌握国际知名统计软件SAS(StatisticalAnalysis Software,统计分析系统),在三年级会专门开设SAS软件课程。为避免重复教学,在基础医学统计学的教学中,课堂和实验课教学选择Excel和SPSS软件。由于课本中的u、t、F等界值表都只能粗略得出P值范围,而统计软件却能给出具体的P值。所以学生对统计软件在分析问题时所表现的快捷、精确表示了极大的惊讶,从而对统计软件和医学统计学的学习产生较强烈的兴趣。用计算机代替手工计算后,教师可以把授课的重点转向对统计学概念和方法的理解,转向对统计结果实际意义的理解,通过大量实例的比较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各种统计方法的应用条件和统计分析思路的形成。
采用了9B1的理论与实验的教学比例,原因在于对于统计专业生有专门的软件课程。如果在基础医学统计学课程中开设过多的实验课,势必减少了理论课的学习。如果不开设,学生的理解不深刻。几年的摸索和实践证明对于基础医学统计学教学的理论与实验比例设置合理。在实验课的教学中重点讲授各种统计方法的SPSS软件操作步骤以及对结果的正确解释。将学生从以往大量的数学运算操作中解放出来,以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和概念的掌握程度为主要目标,兼顾考察学生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实际数据处理的能力。
加强实验设计的教学统计学的用处不单单是数据处理,更重要的是实验设计。很多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认为统计学的目的就是在实验完成之后进行数据处理,对于设计不合理的实验,想通过统计学方法来弥补,其实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想法。很多问题必须在实验设计时考虑充分,一个错误设计的实验,统计学方法是无法弥补的。实验设计是医学统计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教学中比较薄弱的环节。为了加强该部分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科研设计能力和论文写作的水平,鼓励并要求教师将个人的科研经验引入教学内容。由于统计本科生基础医学统计学的授课时间安排在二年级,对于科研设计没有太多的理解。所以鼓励教师从实际问题出发,一步步引导。比如介绍新型降压药的临床试验,诱导学生考虑以下问题:?设计研究的确切内容,研究目的是什么?需要设立对
照吗?怎样进行随机化分组?若不采取随机化研究,分组有无偏性?应采用哪种类型的盲法?伦理学能接受这样的临床试验吗??研究的对象是谁?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有特殊的规定吗??处理因素和实验结果是什么?试验过程中脱落的病例怎么处理??针对设计方式应选用什么统计分析方法?检验水准取多少??结论怎么样?该药到底有无降压疗效?本研究结果能否推广到其他病人?
实验设计是统计工作步骤的第一步。只有进行了正确的实验设计,才能采用客观的统计分析方法来获得正确的统计结论。所以实验设计的教学内容是教学改革中的重中之重。课堂灌注专业英语知识对于统计专业生,不仅要求其掌握各种统计学方法,还要求其掌握一定的专业英语知识。统计专业生在大三会接触一门全英文专业课程生存分析。所以有必要在基础医学统计学教学课程中灌注相应的专业英语知识,要求学生掌握统计学专业汉英名词对照,如算术均数(mean)、中位数(median)、参数估计(estimation of parameter)、假设检验(hypothesis test)、非参数检验(nonparametric test)等。掌握了基本的统计专业英语知识,能更好地运用SPSS和SAS国际知名统计软件(英文版),提高学生统计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大二学生的公共英语课程也正在开展,学生还准备参加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很高,此时在基础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灌注专业英语知识,无疑是一个比较好的专业英语教学时机。通过实践发现,结合中文教材和中文实例讲授专业英语比单独开展专业外语课程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小班教学,灵活性强统计学专业本科生学员人数根据招生情况,每年有所波动。但人数基本控制在20人左右。授课方式采用的是小班教学。由于人数较少所以上课灵活性较强,可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在进行统计学知识的讲授时,可以询问学生的理解情况。学生在未听懂的情况下,可举手提问。答疑的方式有教师回答或其他学生代答,增强学生间的交流,也可及时发现其他学生理解的正确与否。课堂上及时纠正学生理解偏差会更好地使学生接受后续知识,并启发思维。
教学体会统计本科生是将来从事医学统计研究的主力,培养其科学思维方式和正确应用统计学知识解决医学科研实际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从而使得医学统计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对此课程的进一步改革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统计软件实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医学统计学课程的教学难度,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理论教学的效果。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扩充,实验设计内容的加强更有助于学生处理实际统计问题。有必要对其进一步地深入和扩展,以期取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四篇:医学论文
护理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学生姓名学 号专业年级指导教师完成日期
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
管的原因与防范管理
ICU
摘要:目的 探讨ICU气管插管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和干预措施。方法 综合国内外期刊文献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结果 医护人员的操作技术不过硬,干预措施不全面以及巡视、处理不及时是造成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结论 气管插管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护理人员要综合考虑其发生的原因,从而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防范管理
Key words:ICU;Tracheal intubation;Unplanned extubation; Prevention management
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ndotracheal extubation,UEE)是指在无拔管指征的情况下,患者自行将气管插管拔除或其他原因造成的气管插管脱出,包括意外拔管和自我拔管,其发生率在0.3%~14%。在危重患者救治过程中,气管插管是维系患者通换气功能的“救命管”,一旦发生UEE,对患者生命构成巨大威胁,可以导致循环、呼吸、内分泌系统紊乱,延长患者在ICU停留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甚至改变治疗结局。UEE是ICU内较常发生的问题之一。在分析发生原因基础上探讨应对策略对降低其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科学有效地管理气管导管,降低 UEE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提升护理质量,本文就ICU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与干预措施综述如下。
1.原因分析 1.1患者原因
1.1.1舒适度的改变 舒适度的改变是患者发生意外拔管的最主要原因。经口气管插管对咽喉部的刺激相对较大,可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由于吞咽、咳嗽时有异物感,加上导管对咽喉壁黏膜的刺激和局部压迫,使患者咽部肿胀、疼痛难忍而拔管。疼痛、躁动、紧张等舒适改变是发生UEE的主要原因,占自行拔管的38.1%。
1.1.2 谵妄 范河谷等
[10]
[9]
[8]
[7]
[6][5][4]
[3]
[2]
[1]
指出,谵妄是引起患者自行拔管的重要因素,在ICU通过气管插管行呼吸机支持的都是急危重症患者,其意识大多处于模糊、谵妄或者麻醉未完全苏醒状态,患者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躁动,一般难以接受医护人员的宣教劝告,而且由于躁动气管导管难免出现移位,刺激增大,此时患者对导管又缺乏忍受力与自控力,因此患者会不可控制地自发拔管。
1.1.3 高龄 UEE多见于高龄患者,由于高龄患者一般对气管插管认识不足,缺乏对 导管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对导管的适应性较差,对不适的敏感性高,是发生自行拔管的高危人群。同时,老年患者由于脑组织功能呈进行性退变,中枢神经递质含量改变,其中乙酰胆碱含量降低,去甲肾上腺素、γ-氨基丁酸升高,在外界因素的刺激下,容易诱发谵妄据报道,老年患者外科全麻手术后谵妄的发生率为20.7%~50%1.2 医护原因
1.2.1知识宣教不够 医护人员对患者行气管插管前与神志清醒的患者缺乏有效地护患沟通和知识宣教,进而导致患者没有心理准备,对插管导致的舒适度降低,带管耐受明显不足。杨蝉儿等[13]
[12]
[11]。
一项研究资料显示,23.1%的患者因对管道的了解不足而发生拔管,20%的老年人因语言不通,无法和护理人员进行沟通而发生拔管,可能是护患沟通不足造成的,与语言、沟通方式、护士宣教不到位有关,或与患者讲解管道作用后未及时评价患者对管道的了解程度,从而造成的非计划性拔管。
1.2.2保护措施不当 由于危重及高龄患者在行气管插管前,医护人员无法与其进行有效地沟通及教育,加之其本身疾病导致的谵妄,使其不能有效地配合,因此对其进行适当地约束等保护措施是必要的。有研究表明
[14],约束带联合约束手套对防止UEE效果较好。进行腕部约束时,约束带应松紧适当,过紧并不利于有效约束,反而会加重患者不适而导致自行拔管。约束带松紧以能伸进1~2指为宜,内侧应附软垫,防止皮肤因受压发生压疮或影响肢体末梢循环而导致组织坏死;另外约束带应每2h松解1次,护理人员协助患者作被动运动[15]。
1.2.3 镇静镇痛不足 疼痛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或谵妄是危重病人,尤其是老年病人术后高发的感觉与意识特征。对疼痛不已、谵妄的患者适当地进行镇痛、镇静可以有效地减少UEE的发生率。
1.2.4呼吸机使用不当 在ICU,由于医护人员对呼吸机的性能不甚了解,不当调整呼吸机参数或者机械通气模式不正确等,患者出现憋喘或者人机对抗等现象,使其发生躁动,进而发生非计划性地拔除气管插管
[16]。
1.2.5护士缺乏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 调查显示ICU工作时间小于一年的护理人员监护患者时发生UEE的可能性大
[17]
。年轻护士缺乏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操作技术欠熟练,观察不及时,对存在脱落的危险因素不能及时正确评估和采取相应干预措施,造成导管意外脱落。
1.2.6气管导管方法与途径不当 插管时选择的气管导管型号不合适、插入深度不合适、气囊充气不足或过足以及插管后固定不当等也容易导致UEE发生。许多资料显示,ICU病房住院患者中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比经鼻气管插管多,原因是经口气管 插管压迫舌根部易引起患者不适,镇静减浅后,易诱发患者烦躁而将气管导管拔除,而经鼻气管插管的气管压迫感较轻,但经鼻气管插管操作技术要求较经口插管高1.3 其他原因
1.3.1 患者不良心理状态 ICU实行的限制性探视制度,使得患者与亲人、朋友见面机会减少,与家人的分离会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容易出现紧张、焦虑、抑郁、烦躁、情绪低沉、意志消退等不良心理状态和消极情绪,从而导致不配合治疗而自行拔管。ICU护患沟通不良,仪器与照明设备等造成的噪声污染、光污染等,增加了患者的焦虑情绪,容易导致患者睡眠障碍,对疼痛的耐受不足,引起患者躁动,最终导致UEE
[19]
[18]。
。
1.3.2 夜间 夜间拔管率明显高于白天,由于夜间迷走神经兴奋,大脑皮层对呼吸中枢调节功能相对下降,促使呼衰发生或加重,易出现头痛、烦躁等不适,随后又可出现幻听、幻视现象,这种状态下的患者容易发生UEE
[20]。
1.3.3 护理人员配备不足 目前国家卫计委规定ICU护士编制人数与床位数标准比为2.5~3:1以上,而临床上ICU护理人员配备不足现象普遍。据报道,护士同时护理2名以上机械通气患者、治疗繁忙时段、护士夜间换班以及换班前后1小时均易发生UEE2.干预措施 2.1 专业知识培训
2.1.1资料显示,非计划性拔管事件大都发生在3年以内的低年资护士当班时,年轻护士知识经验不足,意识不到发生意外的可能性
[22]
[21]。
;评估拔管指征能力差,往往导致延迟拔管
[23]或者未能及时行气管切开,也是导致发生意外拔管的因素之一。通过晨会学习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定期组织护士培训,促使护士准确掌握UEE的相关概念、常见原因以及危害性,能准确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配合能力并识别UEE的风险,预知可能存在的护理问题等。尤其是对新入临床工作的、年资低的护士应重点培训,强化培训目标和内容,重视考核提高培训效果。
2.1.2 建立预防制度建立气管插管患者交接班流程,规范交接内容。加强护理质控管理,提高护士责任心,共同讨论发生UEE的原因并商讨对策,落实防范措施,从而确保护理质量。要建立完善现场处理、复查、事故隐患报告流程,UEE发生后必须按程序及时向逐级报告,并填写意外损伤事故报告单。通过开展持续质量改善活动(CQI),分析讨论发生UEE的原因,制订针对性护理对策,也能有效地降低UEE的发生2.2 健康宣教,加强沟通
ICU患者因病情重,护士容易忽视对清醒患者的健康指导,导致其对各种管道的用途缺
[24]
。乏认识性,因为不适造成自我拔管
[25]
。需要在ICU接受治疗的清醒患者,医护人员应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相关疾病情况、目前的治疗方案、科室环境、入院须知内容、床上活动的注意事项、各种管道的意义及脱落的危害等问题。加强心理护理,对有语言障碍的患者应多沟通,通过点头、肢体语言、写字等方式进行交流,允许对方表达情感交流。昏迷或烦躁的患者应在意识转为清醒的第一时间及时与之沟通,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提高对管道的耐受性。
2.3规范医疗护理操作程序
在各项医疗护理操作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制定有关导管管理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及UEE防范处理预案,加强气道护理。
2.3.1选择合适的导管 气管插管大多采用无刺激、无毒的聚氯乙烯薄壁材料。导管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等综合因素选择适宜的型号。成年男性一般选用7.5~8.0mm,女性选用7.0~7.5mm。小儿气管插管没有固定的型号,一般采用公式计算[导管直径(mm)=年龄/4+4] [26]。因此,导管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等综合因素选择个性化的气管插管。临床上建议选择材质柔软、管径合适的导管。
2.3.2选择合理的插管途径 经口气管插管具有管腔相对较大、便于吸痰、操作成功率高等优点,为临床建立人工气道时的首选途径,适用于急危重症抢救及短期置管者,但是导管移动空间大、不易固定,口腔护理操作困难,患者长时间张口会感到不适,烦躁时会不断吞吐导管,易导致胶布松脱、导管移位滑脱。Happ
[27]
通过文献分析指出,经口气管插管是UEE的危险因素之一。经鼻气管插管管径细,对咽喉部刺激小,不影响进食进水,保证了患者的营养摄入和口腔卫生。因此,临床上应衡量其利弊,选择合适的插管途径。
2.3.3确保正确的插管位置 气管插管位置不当是发生UEE的高危因素
[28]
。气管插管位置过深可能会使导管进入支气管,导致单肺通气,造成缺氧窒息;过浅则可能使导管滑脱,引起严重后果。《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建议气管内导管在气管内的最佳位置为导管尖端位于隆突上2~4cm。杨丽华等
[30]
[29]
研究指出,插管后可行胸片检查,气管插管的头端在第[31]三胸椎水平较为合适。目前临床公认最可靠的气管插管方法是纤维支气管镜插管,护理人员应加强临床观察,气管插管确定深度后用胶布在气管导管外部的刻度上作标记,每班测量记录气管导管的外留长度并做好标识。以减少插管进一步移位和意外拔管的发生。若外留长度变长说明导管滑出,变短说明下滑要及时复位。
2.3.4确保正确的导管固定 应对患者的意识、皮肤、配合程度、经济条件等进行综合评估,根据不同患者选择不同的固定材料,以确保妥善固定。气管插管胶布长短合适、粘贴牢靠、不可粘住嘴唇。建议选择粘性和透气性较好的胶布固定,胶布要每天更换,发现松脱 或潮湿后随时更换。每班检查气管插管的刻度有无变化、胶布带有无失去粘性。固定方法可采用蝶形胶布固定法,吴洁华
[32]
认为此法克服了普通固定的不足,不会因各种原因造成脱管,操作简单,便于更换及口腔护理,造价便宜,利于推广。定期检查气囊情况,每班用导管气囊检测仪测量气囊压力,以确保处于有效低压固定的状态。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机械通气指南[33]建议每天监测气囊压力3次,将压力保持在25~30cm H2O,充气不宜过多或过少,以免压迫气道和膜形成溃疡或套囊破裂。
2.3.5合理镇静镇痛 美国重症医学会颁布的《重症患者镇静和镇痛临床应用指南》
[34]指出,在给予充分镇痛和去除可逆诱因的前提下,烦躁患者给予镇静治疗,镇静需有明确的目标,镇静过程中要使用有效的镇静评估工具定期评估并记录患者镇静水平。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的《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患者镇痛和镇静治疗指导意见(2006)》亦推荐在充分去除可逆诱因的前提下,躁动的患者应该尽快接受镇静治疗;为提高机械通气患者的舒适度和人—机同步性,可以给予镇静镇痛治疗;为提高诊断和治疗操作的安全性和依从性,可预防性采取镇静镇痛治疗。因此,对于较为躁动的患者,遵医嘱合理使用有效的镇静剂,减少人机对抗,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减少呼吸肌功的消耗。对于术后疼痛、对气管插管耐受程度差的患者,应及时报告医生,必要时使用镇静、镇痛或肌松剂,以减少患者不适感和人机对抗的发生,使患者的镇静—躁动评分维持在3~4分
[36,37]
[35]。
2.3.6合理有效地约束 越来越多的国外研究提出:使用肢体约束会增加UEE的发生,但对清醒不能耐受气管插管或出现烦躁的患者应用适当和有效的约束可以阻止UEE的发生[38]。美国重症监护学会发布的《身体约束实践指南》
[39]
亦强调,身体约束不能作为ICU常规治疗手段,应是最后手段,只用于利大于弊时。护士应充分评估插管患者的耐受程度及配合程度,对有拔管倾向的患者,如术后麻醉未清醒、言语表达不清的高龄患者、对留置导管极不耐受者,应采取适当有效的肢体约束。对于一般的患者,单纯的约束会起到负面的效果,因为单纯的约束在患者不适的基础上会更加激怒患者及增加患者的恐惧、绝望心理,约束很难保证患者完全丧失拔管能力。黄明春
[40]
研究发现,改良双手约束固定方法比传统方法更能有效减少意外拔管的发生。约束患者时,要保证患者双手距离导管至少20cm,松紧适宜,以能放入1指为宜,每2小时放松约束带1次。对躁动的患者,必要时使用约束背心,避免头抬高,能有效预防UEE。此外,清醒的患者会主动将头部抬起,如果不注意约束带的位置及患者胳膊的屈伸状态,很容易出现拔管
[41]。
2.3.7规范护理操作 操作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经常巡视患者,观察气管插管深度,如出现滑脱,应立即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在进行口腔护理和翻身转运时要求至少两人配合,确保一人固定导管,一人进行操作
[42]
。更换体位时先摆正头位再转动躯体,翻身时将气管插管与头部一起转动,动作不可过猛。四肢约束的患者更换体位时注意防止患者双手自行拔管。
2.3.8提高舒适度 为机械通气患者准备气垫床,充气要适当,每2 h协助患者更换体位1次,更换体位后要注意患者的舒适度,可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家属助其按摩肌肉,活动肢体,并妥善放置呼吸机管道,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平整。护士应经常巡视患者,及时处理大便并清洁患者肛周皮肤,确保患者皮肤及床单位干燥。
2.3.9有效利用护理人力资源、合理排班 ICU是个高风险,高技术的科室,应按照患者的总数及病情采取合理的弹性排版方式,同时采用APN连续性排班模式
[13]
。彭小贝等
[43]对APN排班模式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ICU病房实行APN连续性排班使晚夜班护士人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明显下降,减少安全隐患,是一种有效的排班方式。另外,应加强巡视管理护士长在管理上实行层级排班,使每个班次都有高年资护士在班,减轻低年资护士的压力,可以随时指导低年资护士工作。对易发生UEE的高危患者和高危时段提高警惕,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遇抢救其他患者或治疗时,要留一个人在床旁。增加中午和夜间的护理人员数,在拔管多发时间增加巡视次数,错开交接时间段,减少单次交接人次。
2.3.10及时拔管 国外的最佳证据推荐及时拔管是预防UEE的证据之一
[44]
。临床上部分患者可能已经不需要依赖导管,但是由于治疗上的疏忽延迟了拔管时间。对于有拔管指征的患者应及时拔管,避免拔管延迟引起患者烦躁,导致UEE的发生。但对于困难插管者,应谨慎拔管[45]。护理人员应掌握拔管指征,及时反映病情动向,为医师拔管提供有力的信息。
2.4其他
由于插管患者不能用语言进行沟通,护士应重视非语言性沟通,教会患者用眼神、手势、书写等方式进行交流,对不识字或无书写能力者采用画板或词组卡片法,与患者建立有效的沟通,及时识别和满足患者的需求,提供相关的健康宣教,使患者认识气管插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减少患者的恐惧、焦虑心理和烦躁情绪,从而提高患者对导管的顺应性。
3小结
保证经口气管插管的在位通畅是保证患者有效救治的构建。如果气管插管意外脱出,不但会威胁患者生命,再次置管还会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UEE的发生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经过综述,笔者认为,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要从各医院实际出发,综合考虑UEE发生的原因,从而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在充分评估基础上,落实严密观察,随时检查气管插管距门齿的距离,通过妥善固定、合理镇静镇痛、加强宣教以及详细交接班等综合防范措施; 尤其是对于有拔管倾向的高危患者,更应加强巡视与管理,力争将UEE的发生率降到最低,最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Jarachovic M,Mason M,Kerber K,et a1.The role of standardized protocols in unplanned extubations in a medical intensive care unit[J].AmericanJoural of Critical Care,2011,20(4):304-305.
2.张悦,夏玲.有效导管管理预防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研究进展.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2B):4107-4109.
3.桂文芳.ICU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实用医学杂志,2009,(2):18-19.4.Epstein S K,Nevins M L,Chung J.Effect of unplanned extubation on outcome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EJ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0,161(6):1912-6. 5.梁萍.ICU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中国医药指南,2013,11(8):355-356.
6.王军,邵越英,丹金秀,等.30例使用呼吸机病人需要的调查分析.护理学杂志,2001,16(10):586-58.
7.桂文芳.ICU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9):3322-3323.8.罗德生,王慧,方敏.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两种口腔护理方法的效果比较.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0):10-11.9.张妙音,高明榕,方子茹,等.综合护理干预对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观察.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1):1950-1951.10.范河谷,关月娥,许智红.ICU老年患者夜间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与对策.南方护理学报,2002,9(6):34-36.
11.李文娟.非计划性拔管的护理研究现状.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2)17-18.12.徐国勤.老年患者全麻术后谵妄的护理.重庆医学,2006,35(21):2013-2014.13.杨蝉儿,陈泽筠,肖丽群.ICU非计划性拔管患者的特征分析及预防对策.医学信息,2014,27(5):505-506.14.郑桃花,许巍,李苏荷,等.约束手套联合约束带在预防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中的效果.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20):70-71.15.李俊花.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护士进修杂志,2014,29(9):816-818.16.尹丽丽,卓智.PICU机械通气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5):47-48.17.张爱阳.ICU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及对策分析.医学信息,2013,26(4):173.
18.李快春,张旭彤,徐旭仲,等.三种气管插管方式对颈椎伸屈度的影响.实用医学杂志,2009,25(6):920-921.
19.李静.ICU气管插管患者插管期间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干预.当代护士,2010,6(2):156-157.20.胡艳波.非计划性拔管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0):2472. 21.张林,饶荣,任文烈,李燕均.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和前瞻性护理.当代护理,2013,1:133-134.
22.蒲萍,马丽萍.降低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的实践与效果分析.中国护理管理,2013,13(8):50-52.23.郑汉阳,袁艳,胡萍芬.ICU病房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护理与康复,2014,13(6):571-573.24.田丽.气管内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分析及护理对策.天津护 理,2004,12(4):246.25.张娟.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6):116-117.26.邢桂枚,黄玉红.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术应用进展.护理学报,2009,16(7B):22-24.27.Happ MB.Treatment interference in acutely and critically ill adults [J].Am J Crit Care,1998,7(3):224-35.28.Thille A W,Harrois A,Schotgen F,et a1.Outcomes of extubation failure in medical intensive care unit patients[J].Critical Care Medicine,2011,39(12):2612-2618.29.2005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 lines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J].Circulation,2005,112(24 Supp1):IV1-203. 30.杨丽华,于红菊,法联青.ICU常见的护理风险事件原因分析及对策.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1):84-85.31.杨磊,李春燕,姜超美,等.不同方法确认成人经口气管插管合适深度的临床对比研究.中 华护理杂志,2009,44(12):l137-l138.
32.吴洁华,郑春燕,何亮,等.蝶形胶布固定法在经口气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广东医学,2010,31(24):3280.33.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临床诊疗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29-160. 34.Judith J,Gilles L,Douglas B.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sustained Use of sedatives and analgesics in the critically ill adult.AM J Health Syst Pharm,2002,59:150-178.35.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患者镇痛和镇静治疗指导意见(2006).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7):1158-1166.
36.Jacobi J,Fraser GL,Coursin DB,et a1.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Sustained Use of Sedatives and Analgesics in the critically ill Adult[J].Crit Care Med,2002,30(1):119-141.
37.隗颖,张文敏,赵炳朕.镇静—躁动评分在预防ICU机械通气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护理学报,2013,20(8B):44-45.38.Yeh SH,Lee LN,He TH,et a1.Implications of nursing care in the occurrence and consequences of unplanned extubation in adult intensive care units.Int J Nuts Stud,2004,41(3).39.Maccioli GA,Dorman T,Brown BR,et al.Clinical practice guide for the maintenance of patient physical safety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use of restraining therapies.Ameri Crit Care Med,2003,31(11):2665-2.40.黄明春.两种固定方法对计划外拔管的影响.护理研究,2007,2l(2):158.41.贺晓芬,丁美幸,张艳丽.清醒病人气管插管意外拔管原因分析及护理.河南外科学杂志,2009,15(2):105-107.
42.李瑞艳,祁丽梅,王丽娟.预见性护理在预防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医学信息,2012,25(1):233.43.彭小贝,李思,唐春炫.APN连续性排班减少晚夜班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探讨.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1):2566-2568.44.Lueas da Silva PS,De Carval ho WB.Unplanned extubation in pediatric critically ill patient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best practive recommendations [J].Pediatric Critical Care Med,2010,11(2):287-294. 45.Oliver M,Stacey M.Failed intubation in obstetrics[J].Anesthesia and Intensive Care Medicine,2010,11(8):297-301.
第五篇:如何写医学论文评语
如何写医学论文评语
我们常用的医学论文评语如下:
1、目标和结果不清晰。
2、未解释研究方法或解释不充分。
3、夸张地陈述结论/夸大成果/不严谨.4、语言问题(出现最多的问题)
在书写医学论文评语时一般至少要写三条:
(1)简要描述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并作出评价。对于其比较好的部分,要给于肯定。
(2)针对文章中的内容和结果,指出其具体的不足之处,并谈谈你的看法。文章的不足之处有三种层次:第一,论文结果不正确或有重大失误;第二,论文缺乏重要的结果;第三,论文的结果不够完善。
(3)最后,给出你的综合评价,接受,修改,还是拒收。
医学论文评语最好不要带有强烈感情,就算是作为那篇稿件的责任编辑你觉得它有多么好,也要尽量地克制自己,用一种略带轻松的语气对你的稿件做出客观的评价。
医学论文评语范例一:
该论文选题正确,结构合理,数据资料充分,分析方法相对合理,写作进度安排适当,结论和建议具有区域现实意义,有利于促进临床工作开展。选择的量表符合所研究的内容,材料比较充实,统计学分析得当,论述观点正确,叙述层次分明,有较强的逻辑性。文字通顺、流畅,行文符合学术规范,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