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如何进行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1

时间:2019-05-13 23:56: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标下如何进行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标下如何进行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1》。

第一篇:新课标下如何进行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1

浅析初中阶段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教学

【内容摘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补读书之不足。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这是英国作家培根说过的一句话。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国古人云: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众所周之,书籍无论是对个人的成长与发展,还对人类文明的繁荣与继承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

【关键词】:课外阅读阅读兴趣阅读习惯评价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补读书之不足。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这是英国作家培根说过的一句话。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国古人云: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众所周之,书籍无论是对个人的成长与发展,还对人类文明的繁荣与继承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阅读是如此的重要,作为教学,阅读教学更不允许有丝毫懈怠。阅读教学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课内阅读,一是课外阅读。课内阅读是指在课堂内,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阅读活动。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堂之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语文活动在时间与空间上的拓展;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强有力手段,在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的作用将决定受教育者一生中具良好的阅读素养,帮助他们从书中获取知识、陶冶情趣。

在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教学无疑是一个被众多一线教师忽视的教学环节。一些老师总是简单地向学生推荐名著篇目,但缺少具体辅导、检查和评价,导致学生的阅读放任自流,最后不了了之,阅读效果甚微;更有一些老师以“应试”为目的偏执地把指导学生语文应试训练,评讲一些课外阅读试题与指导课外阅读在概念上相等同。无论是以应试为目的还是素质教育下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以上做法都是荒谬的。《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并规定了九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初中三年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那么课外阅读教学应该如何开展呢?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期基曾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教学活动不能违背人类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兴趣原理①”。因此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是课外阅读教学的基础工作。

1、设置悬念,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优秀的文学作品一般有它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利用课堂,我们把文学作品中的动人的故事,绘声绘色的描述下来,把学生带入作品独特的情感世界里,讲到精彩之处,嘎然而止。告诉孩子们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作品。一些作品有优美的诗化的语言或者经典的有哲理的名句,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课堂作恰当的引用,并声情并茂的诵读出来,让作品的语言美去感染学生。学生在这样的诱引下,对作品的兴趣高涨,会通过课外阅读去弄清故事情节,积累素材和语言,阅读质量也一定会很高。这样由“听”到“看”,自然水到渠成。

2、开展活动,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每个学生都喜欢参于集体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是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活动的组织形式可多种多样,可以开展佳句美文的交流赏析会、诵读比赛、诗文积累大赛、成语接龙,名著大家谈等活动。在活动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定时举行课外阅读汇报课,检查学生阅读情况;定期开展课外阅读作品分享交流会,如读《西游记》可分析人物形象——我眼中的孙悟空;对作品中有争议内容可以开展辩论会,如读《三国演义》可辩论——曹操是英雄还是奸雄„„这样既能达到检查评价的目的,同时帮助学生巩固阅读成果,提高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活动中的交流将大大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3、榜样示范,教师以自身的文学素养感染学生。

做为一名语文教师,自身应该有较高的文学素养。无论是在教学活动中,还是在与学生日常生活交往中,都应尽可能的表现出自身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浓厚的文学素养,让学生在老师这种独特的人格魅力下不自觉的热爱语文,热爱文学。如果我们希望学生爱上阅读,爱上文学作品,那么就从我们自已的阅读和自已对作品的的喜爱开始,才能以自身的榜样力量来感染学生,熏陶学生。因此为了做一名合格的、让学生喜爱的语文老师,我们应努力提高自身语文素养,广泛涉猎,尽力做到博闻强记,博览群书,对文学名著有独到的见解、独特的审美情趣。

二、指导课外阅读方法。

目前的课外阅读大多没有固定模式。因此,探讨一种实用性强的课外阅读方法,实现从课内阅读到课外阅读的迁移、链接,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关心的问

题。通过课外阅读指导课,使学生掌握有效的课外阅读方法,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1、速读法。

做任何事都讲究效率,在如今信息化时代,效率又犹为重要,快速阅读方法的训练非常重要。速读实际是指高效率默读,默读是靠视觉和思维活动理解读物内容,不出声,不默默的读。目前不少初中生课外阅读名著速度太慢。怎么办呢?就得有效进行快速阅读训练。“速读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

1、阅读文学材料的快速性、高效性;

2、阅读文学材料的无声性;

3、阅读方法的科学性”②。阅读速度是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限时读书”,即一本书到手,或者一篇文章到手,先估算一下,大概要看多少时间,然后,坚决在规定的时间里看完它,努力抓住关键词和主要信息,并且反复训练。这就跟限时作文训练一样,学生注意力、耐力、学习品质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另外有条件的老师可以利用学校网络教室,在微机上安装专业快速阅读训练软件(如e学堂快速阅读训练系统 V3.1),然后将阅读课移至网络教室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训练,效果非常理想。

2、精读法

在课外阅读中,对于一些精彩章节,或是自已喜欢的句段篇目,需要精读。通过精读,我们可以深入书中所描绘的意境;通过精读,阅读才能起到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作用;通过精读,我们可以深入书的本质,并产生与作者的共鸣。精读的要求在于字斟句酌,细琢细磨,努力去理解文字的精蕴,揣摩写作技法、领悟思想情感、体会词句含义,从中得到获得读书作文的必要知识。对于精读,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要求教师在指导的时候,要做到“纤屑不遗,发挥净尽”,也就是说,要通过认真预习和课堂讨论,在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给学生以具体而细致的指点。其实对于精读的训练,我们在课堂上做得最多,课本中每一篇精读篇目的讲解,正是我们训练学生精读文章的途径。

3、有选择的阅读

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古人云:“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陪”。书有良莠之别,因此课外阅读必须有所选择。初中生缺乏一定的判别能力,教师要培养他们的选择意识,帮助他们择真而读(真,真知灼见),择善而读(善,思想健康),择美而读(美,审美情趣)。《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九年义务阶段语文课外阅读提出了建议,教师可以按课程标准建议向学生推荐作品。(诗歌散文作品:如鲁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等;长篇文学名著:如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老舍《骆驼祥子》、笛福《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罗曼·罗兰《名人传》、高尔基《童年》、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4、创造性阅读

所谓创造性阅读,是指阅读过程是一个探索与创造的过程,是读者与作品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不仅有丰富的情感体验,还充满了发现、质疑、思考和探究,多元解读文本,自由创意的表达看法,获得独特体验。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在充分发挥自已的主体精神、对作品进行阅读、体味、思考、联想,读出疑问,读出新意,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的感悟。老师在阅读指导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多样化分析和思考,让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5、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课外阅读教学是一种培养学生读书习惯和读书能力的教学活动。阅读习惯应从哪些方面进行培养呢?我觉得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课外自觉情况下,自订阅读计划,并在长时间内持之以恒完成的活动。“持之以恒”四个字确实实属不易,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在晚上睡觉前养成阅读半小时的习惯;每天抽半小时待在图书室的习惯,每周周末读书一至两个小时的习惯„„习惯是时间、毅力养成的,教师应该通过较长时间帮助他们养成“持之以恒”的习惯,并鼓励他们保持这种良好阅读习惯。

(2)、培养学生写读书笔记习惯。

徐特立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培养学生“读书动笔”,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把学到的知识,优美词句,精彩片断,心得体会等记录下来,对积累资料和活跃思想十分有利。同时读书笔记也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是教师进行阅读评价的依据。为了激励学生认真做读书笔记,教师可鼓励学生每次阅读摘录名言警句、优美诗文;坚持写读后感、书评;定期整理读书笔记;自行设计《读书笔记本》(如:其主要内容包括“作者卡片”、“字词库”、“精彩点击”、“读后感”、“成语名言名句林”等);班内、校内组织展览、评比读书笔记;开展读书笔记经验交流等活动。从而促使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三、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条件。

1、营造班级阅读文化氛围。

在教室内设置学习园地,开辟班级图书角;每一学期动员每生借出自己拥有的作品,作为公共图书,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形成读书读报制度,保正阅读

时间;结合教学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班级阅读文化氛围。

2、建设阅读资源平台。

如果不能为学生提供丰富、齐全的阅读资源,课外阅读教学便成了一句空话,学生的课外阅读便成了无米之炊、成了无源之水。我们教师可以在学校从两个方面进行阅读资源建设。一是图书室的建设,建全图书室管理制度,丰富图书储备,专人管理,定时开放;二是利用学校网络教室建立电子阅览室,从网络中收集中外古今名著,以补充传统的图书室在资源上的不足,也让学生的课外阅读形式具有选择性。从而保证学生有丰富的阅读资源进行共享,在完成规定阅读要求后,有自我选择的可能性。

四、制定课外阅读的评价方案。

课外阅读是开放式的活动,没有科学完善的评价方案,教师便难以掌握阅读的实效性。《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根据文学作品形象性、情感性强的特点,可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③。据此我们可以制定评价方案,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评价。(1)问卷法,即通过设计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学生在回答问卷的过程中,全面回顾了自己的阅读所得,增强了自信心,激发了阅读欲望,也找到了阅读中的不足之处,明确了努力的方向。(2)测验法,即教师根据课外阅读目标、范围,自编试题,考查学生课外阅读效果。(3)综合量化法,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既能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也能从中考查学生阅读效果,如在“读书笔记展评”、“美文交流赏析会”、“诵读比赛”、“诗文积累大赛”、“名箸大家谈”等活动的开展中,对学生进行等级量化,学期或学年结束时再将各活动的量化情况进行综合,以此考查学生课外阅读情况。

①、摘自《教育学原理》。

②、摘自百度速读记忆吧。

③、摘自《语文新课程标准》。

第二篇:浅析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浅析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学生语文知识综合素养的基本途径,是检验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渠道。新课标理念下,教师必须要找出相应的阅读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和新途径,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上语文的阅读。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切入点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学生语文知识综合素养的基本途径,是检验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渠道。要真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必须要在阅读教学上下功夫。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必须要找出相应的阅读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和新途径。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上语文的阅读。

一、合理、恰当把握三维目标,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在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第一,在教学指导思想上,要认识到三维目标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三维目标的实施,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一体化的过程中实现。第二,在实施策略的过程中,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选择恰当的教学突破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在阅读中享受探究和创造的乐趣。第三,在评价的方法上,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在课堂上学生表现是否活跃?p兴奋、激动,作为我们评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达成的依据。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必须要把阅读训练的内容放在课堂教学的重要位置,才能真正的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二、在学生原有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抓住知识切入点,促进新知识的构建

阅读教学是文本解读的过程。它是一个教师、文本、学生的对话过程,即通过读者对语言文字的确认,以及对词语意义和音像视图的解码,然后进行意义重构和综合,使读者与文本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一互动过程激活了读者的社会知识、先前经验、期望以及直觉,使其与文本进行交流、碰撞和对话,并理解文本,从而获得精神参与的愉悦。长期以来的阅读教学,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经历,把阅读教学局限在课堂、课文和各类语文知识点上。其实,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当作重要的课程资源,尽可能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的兴趣,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新知识的建构。如教学《真正的英雄》一课时候,我让学生讲述他们知道、了解的英雄故事,并让他们发表对真正的英雄的看法。在教学的起始阶段密切联系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与探索新知的兴趣,较好地体现了利用原有知识、经验的迁移促进新知识建构的教学策略。

三、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面向全体,让每位学生都能读有所获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的这种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要因生制宜,因材施教。让那些不知从何读起的同学,能做到对文本进行以认读为起点的理解性阅读;让那些能捕捉信息、整体感知的同学做到以质疑为核心的研究性阅读;让那些能赏析评价的同学做到以借鉴为目的的欣赏性阅读。教师都应对他们的个性化阅读给以充分的理解和赏识,让他们体会到收获的喜悦,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还应做到因文制宜,创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不拘一格,面向全体,讲究实效的阅读教学过程与方法。

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展学生的阅读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积三十年的经验,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喜欢阅读,让语文的阅读教学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我着重从培养学生朗读和默读的习惯;培养精读和略读的习惯;培养爱读和多读的习惯;培养写读书笔记和心得的习惯入手。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应通过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们爱上读书,养成自己找书读,多读书的习惯。大量的阅读,学生自然见多识广,再加上学生敢于大胆质疑,合作探究,因而上课的效果相当不错。

五、新课标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做法与尝试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渗透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协同合作、乐于探究和勤于动脑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训练,强调学生口语表达、阅读和写作训练同步进行。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1)明确目标,落实任务,规范要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每一次阅读都要有具体的要求、任务和目标,要求学生每人都准备好阅读笔记本,“不动笔墨不看书”,读书时要做好记录,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和读后感悟。(2)分层教学,因材施教,逐步提高。对于不同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不同的阅读材料选择不同的侧重点。全体学生都有明确的目标任务,活动开展起来也生动有趣,学生在活动中也得到了广泛参与,使阅读不至流于形式。(3)激发兴趣,结合口语,强化思维训练。教材中每篇文章都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教师要在认真研讨课标、教材的基础上,依据学生固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利用教材文章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结合课堂口语表达,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4)拓宽阅读渠道,利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生活中知识的载体是多种多样的,完全可以借助除教材、图书室、阅览室以外的资料,如网上资料、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及生活中其他形式的文字资料,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总之,阅读教学的开展决定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拉动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促进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利于语文教学成绩的突出。阅读教学的成功,丰富了学生的间接社会经历,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使学生成为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的读者,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真正做到“我阅读,我思考,我体验,我提高”。

第三篇:写好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

写好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

新课程标准下,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要求提高了。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如何搞好作文教学呢?

一、感受到感动:以情感教育为基点

学生在长个子长知识的同时,情感也在成长,而且一不小心就会被蔓延的杂草占据主要空间,需要我们更细致地去观察、引导、帮助他们。抓住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使他们有一颗高尚善感的心,使他们具有对生活最基本的感受能力到为生活而感动,从而能经常性地产生带来写作欲求的情感冲动。“有一颗善感的心”,是我们作文教学的第一步。情系亲朋,在感恩中感动关爱感恩教育,已经引起了广大的关注。感恩心的培养从亲情开始。要让我们的学生带着一份感激情,揣着一颗受恩心,去面对身边的人,去理解经历的事,不要把被爱当作理所当然。

如果我们的学生能从母亲端来的一杯牛奶中感知温暖,能在饭桌上挟一筷菜以作回报;能从父亲沉沉的公文包中读出家的责任,能在父亲进门的时候递上当天的报纸;能从父母依然挺拔但日渐柔和的身形中体会岁月的痕迹,能在个头越长越高的时候帮忙取下头顶的东西……有了这样一颗孝心,此生的作文已经有了不会丢失的主题。情随时事,在爱憎中感动人性爱憎心人皆应有,爱憎分明才有高尚的人格。爱憎心的激发从是非观开始。要让我们的学生有一颗雪亮的心去看世界,看周围的人和事,而不要年幼无知的时候就学会了明哲保身、难得糊涂,放任自己本应纯净的心在浑浊的世事里沉浮漂泊。

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在渡轮上为摩登人士对残疾人的唾弃而愤愤不平,能在看丛飞的纪录片时潸然泪下,能为大郅的勇敢道歉而表示尊敬,能因超女的黑幕而畅谈公正……有了这样一种分明的爱憎,此生的作文已经有了不会失落的精神。

二、训练到天成:以思维培养为导向

每个人的思维都有自己的特点,也就形成了相应的思维优势和弱势。深刻的思维能够使笔下的文字平凡处见真知,细小处见深情;广阔的思维能使手中的笔神游八极、纵横驰骋,有写不完的素材。

如何增强思维优势是作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我们至少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维培养。顺向思维这种思维在作文的立意上一般表现为正面地理解题意。

比如达,芬奇画蛋这样的一个例子,要你以此为内容写一篇随想。可以从做事要打好基础、循序渐进来立意。又比如《跑步》这个命题作文,就写一次跑步的经历。这都是顺向思维的方法。因为里面阐述的是人们所普遍接受的道理,所讲述的是人们对词语常规理解想到的事情,对这些道理进行阐述,是正常的思维方式,也是最基本的思维方式。求并思维即从思维的顺向性和常规性出发,对事物的某种现象、某种结论进行反向分析,从而得出某种独到新颖的看法;或对命题进行他向理解,从而挖掘某种独到新颖的题材。类比推理即举一反三。孔子说:“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对所教的内容要能够举一反三,否则就不教了。要做到举一反三,就要善于对所学的“一”进行深入思索,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发散思维这里特别要提到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想像与联想能力。

面对“秋”这个话题,联想到秋风、秋叶、秋花、秋思,进而联想到红枫、海棠、李清照的词,如此思维一打开,写作的灵感将是源源不断。又如,“失败与成功”这个老话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失败带来成功,失败后继续失败,成功导致失败,成功后继续成功。由此联系相关的人、事,个中的原因,还愁没有自成一体的文章出来吗?

三、自得到共事:以个性生活为载体

作文教学中的一大头痛问题就是学生作文中的虚假题材,雷同题材。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在主动或被动地摒弃自己最可贵的生活积累,而去为一些所谓的作文题材而奋斗着。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也就成了假冒伪劣生活的制造商。

我们可以大致地把学生的生活划分为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兴趣爱好三个大块。这三大块的生活看似每个学生都有,而且大同小异,但实际上都有着自己独有的领域。学校生活学校里的生活虽然单纯,但毕竟是在群体中。不同的性格会带来不同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人际感受;不同的品行表现、学习能力,也会带来不同的处境、评价。好好坏坏,都是一种经历,都是学生生涯中的一块重要内容,带来内心的千变万化,逐渐形成自己的交际观,价值观,形成对自我的评价和定位。家庭生活每个父母都关爱自己的孩子,但同样的爱有着千变万化的表达方式,民主的或严厉的,沉默的或唠叨的,衣、食、住、行的安排……出门时的一句叮咛,生气时的一个眼神,守在校门口的一个身影,都包藏了父母无私的爱。兴趣爱好任何一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特别爱好的课外活动,打球、听歌、看小说、做实验、集邮票等等,如果不仅仅停留于爱好,而是去努力挖掘它们所带来的快乐、思考,挖掘它们所关联的一系列意义,就会发现这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

综上所述,作文教学的应是建立在学生个性化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尊重其写作个性,完善其情感类型和思维方式的基础上,帮助其提高写作水平的长期的过程。

第四篇:新课标下如何进行初中英语教学

新课标下如何进行初中英语教学

广汉市南兴学校杨兴才

新一套的初中英语教材图文并茂,实用性强,注重交际,词汇量大,而旧教材侧重语法,阅读。这是该教材与旧教材的不同之处。但新教材在一定的程度上将学生(第二语言习得者)默认为以英语作为母语的学生,教材容量大,生词多,许多知识只做点睛之笔,稍纵即逝,对教师要求很高。要想提高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接受与吸收知识水平,英语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改变,传统的呈现式教学已改变,转化成任务型教学模式。而我们现在所采用的新目标英语Go fot it 教材则正是为任务型教学而设计的一套新教材。

一、纵观全文,目标明确

老师在上课之前,必须弄清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再针对自己学生情况认真分析出怎么达到这个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基础、习惯、学法以及兴趣爱好,反复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每课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把教学目标及时交给学生,让学生心里有数,从而达到了教育目标,学有目标,指导检查也有目标,这样才能使自己在课堂上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二、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任务型教学强调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所以该教材在设计时并没有语言点的难以之分,一般句型要求学生先上口,达到会说,听的目标后,老师再进行纠正,然后才要求能写。而初一的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不长,有的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到这一言语,对教材进行梳理,则有助于他们对语言的掌握。如七年级的新目标英语教Be动词句型,还是教情态动词May都是从一般疑问句入手的,中国的学生受到母语影响,容易在练习的过程中发生混淆。所以,在教学时,应选择和中文习惯较为一致的陈述句入手,学生掌握后,再开始一般疑问句的教学。这样经过筛选后的教学,效果明显好于根据教材按部就班的传授知识。

三、巧妙设计,提高效率

课堂教学应努力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索知识,变“学会”为“会学”,要做到这点必须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脑、动口、动手上下功夫,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形成以学生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育人为目的的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一)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和可操作性

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不仅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的实际,去设计学生可接受的任务,而且还要根据学生生活的实际去设计真实的任务。它要求教材学生从被动的听众变为主动的参与者。

(二)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兴趣

首先创设和谐宽松的语言环境和减少学生学习心理障碍这一原则,教师在教学中须重视充分利用课内外一切有利动机,为学生的语言创设条件,指导学生广泛接触英语素材(如教唱英文歌曲、朗诵英文诗歌、名言等)。开展记英语单词竞赛、写英语诗歌,出英语手抄报、阅读英语辅导报刊、表演英语短剧比赛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竞争意识,以达到维护学习兴趣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第四单元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时,我就采用教唱英语歌曲进行教学,这样教学达到比直接教学效果好得多。

(三)认真完成英语教学的全过程

不论是合作型教学,还是任务型教学,在英语教学中,以下几个环节是每堂课都必须贯彻实施的,这也是关注到教师上好一堂课,学生听好一堂课的关键。每一堂课都必须有引入、呈现、操练、总结和复习这五个步骤。

1.首先,引入是课堂的关键。“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也是此道理。教师应该在这一步骤上多

下功夫。多用直观教具,或看图说话入手,也可以从学生喜欢,感

兴趣的方面着手。如在教Where/There be 句型时,上课之前,先

将几样物体藏于教室角落,引出句型,叫学生提问,猜测老师将物

体藏在教室的什么位置,这样学生就很感兴趣,然后提问,应用该

句型。学生在不经意对话和找物中学习,这就是一个成功的引入。

2.呈现也很重要,向学生展现本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句型。在呈

现环节中,特别要注意板书的设计。直观,清楚的板书,让学生很

容易了解老师在这一课中设计的重点,对知识的印象。

3.操练就是学生练习。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中已经提到了很多操练的方法,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自己的学生的素质,选择适

合自己课堂的活动。

4.然后就是总结。这个环节是个不可避开的步骤。对一堂课内容的归

纳总结是这堂课一个完美的尾声。总结方式不能像以前教学那样,老师一手包办,我们可以由学生自己思考后,给出总结,或用提问

等方式引出总结,也可以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等。

5.最后说复习。复习可以布置一个任务让学生完成,如就上课堂的内

容给出话题,叫学生表演;要学生下来自我调查的方式,学生及时

反馈,做Report。也可以采取游戏的形式。如猜物,爱好等复习句

子和单词。

四、在探究中继续创新

新目标英语教材,有些单元内容与一些英文儿歌贴近。如七年级第十单元所教月份,英文儿歌中就有对应的月份歌;生日有生日歌,教地点,也有对应的歌曲。在教授课文时,如何在课前选择适当的歌曲教给学生;再如,该教材容量大,如何采取CAI教学,扩大教学容量;如何优化学生的阅读材料,如何在听说并进行的前提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些还有待于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一一实践,实践,再实践。

第五篇:新课标下如何进行有效小组讨论

新课标下如何进行有效小组讨论

教育学家布卢姆认为:当学习转化为一种合作过程,人人都从中受益时,小组学习是十分有效的。在课堂教学中最能体现合作的当数“小组讨论”了。“小组讨论”已成为语文教学中的热点,甚至出现了上课必有“小组讨论”的现象。小组讨论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体现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但是由于一些教师在对小组讨论的目的、意义、操作方法等方面存在偏差,反而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的发展。

一、小组讨论过程中的几个常见问题

1、缺乏讨论情境

很多情况下,教师为了营造课堂气氛,在讨论条件并未成熟的情况下,就随意的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的思维还未来得及转换,故常常出现面面相觑的现象;或是“各自为战,信口开河;或者几个人一起随便谈谈,说的内容与讨论问题并无关联。这三种表面形式的“小组讨论”,实际上是没有收效的,结果白白浪费了时间。2.讨论内容缺乏价值

小组讨论似乎成为一种时尚,尤其是公开课,不论需不需要,一律讨论,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实际上只流于形式。很多布置给学生讨论的内容过于简单,没有讨论价值,合作学习没有素材。3.讨论缺乏思考的时间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老师的问题提出后马上让学生小组讨论,课堂一片喧哗。大部分学生还没有进行独立思考,个别优秀的同学己经说出了答案或教师为了赶进度直接公布了标准答案,学生的思考讨论成果末能得到展示,学生的个性思维当然得不到发展了。4.学生参与度不均衡

课堂上出现一个或几个活跃学生“包办”所有合作学习,也有的小组一潭死水,小组成员分工不明确,不知道如何去讨论,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小组合作学习沦为部分精英的舞台,另一部分学生就成为听众和看客。

5.小组分工不明确

分组的形式按座就近组合、或自由结伴组合,这违背了小组合作的组建原则,不利于合作的和谐进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教学场面:讨沦时,学生各说各的,有的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不善于互相配合,不善于尊重别人的意见,也不善于做必要的妥协。学生讨论后,教师依次听取汇报,汇毕完毕,活动便宣告结束。

6.教师引导和指导不充分

在进行小组讨论的课堂实践中,教师往往不知道自己的位置。有些教师认为小组讨论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因此在活动中偶尔参与或不参与,这样表面上是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在缺乏教师的指导下,小组成员的任务不够明确,队员之间容易产生误解,会使课堂陷入无序状态。

7、教师评价机制不完善

在实际教学中,“讨论”结束后,教者关心的往往是“讨论问题”的结果和答案,以此来评价学生学习的质量,却很少提及“讨论得怎样?讨论中有什么现象或问题等,殊不知,我们设计小组讨论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找到“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培养和训练学生,使他们在学习讨论的过程中,形成能力,提高素质。

二、小组讨论中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1、巧妙创设讨论情境

怎样才能促使每位同学都投入到小组讨论中去呢?

首先,要选择组织小组讨论的最佳时机。要给学生这样一种感觉或暗示:现在是“小组讨论时刻”!一般来讲,当出现新知识时,当遇到个人能力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当学生意见不统一且有争论时,当学生产生实践的欲望时,问题的答案不唯

一、方法不确定时,„„这些时机,教师要有效利用。

其次,教师应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体验出发,设法挖掘原有认识和课本内容的联系,设置有趣味性、知识性、层次性的问题,为学生的合作探究提供操作平台,让学生入情入境,对学习产生兴趣和探索欲望,积极地利用旧知探索新知。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营造平等、宽容、尊重、理解、和谐的学习氛围,对于创设思维情境也很重要。2.选择和设计有价值的讨论任务

想使讨论富有成效,提高所讨论问题“质量”。教者所提出的“讨论题”,首先必须有讨论价值,如果问题含量过小,一个人三言两语就可以解决,就设有让大家共同讨论的必要。教者必须在问题设计的“质”上下功夫,最好提一些“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让学生有话可说,真正起到调动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作用。

另外“讨论题”必须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讨论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通过讨论形式引发其思考,促使其思考。因此应鼓励学生在课前、课堂、课后认真阅读课文,提出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做好记录。教师要灵活处理这些问题,将他们纳入课堂小组讨论的问题中。

3、小组讨论之前,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马克思说“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地进行交往的一切人的发展。”合作在现代社会竞争中越来越重要,但是合作也需要建立在个人具有一定能力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要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人的学习是有帮助的。

4.关注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

尊重每个学生的教育观念,是把每个学生都当作一个有独立人格、独特价值和潜能的人。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最适合的发展。在分组时,要把学困生分配到每个小组中,以优带差,以优助差。在教学设计要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倾向,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有能力参与,为此学习任务可分割为不同层次的小任务,以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够为完成学习任务做出贡献。同时,教师要学会等待、学会宽容,允许学生用不同的速度和不同的思考方式学习。5.均衡的小组划分和明确的组内分工

建议教者要在小组讨论的操作上作如下分工,即:“分派角色,适时轮换,任务分割,结果整合”。

在划分小组过程中,一方面要经过教师的仔细斟酌并对学生的各种情况进行考察和比较,包括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参与的积极性,性格特征等等,最大程度上保证每个小组的实力相当,达到能力互补,性别互补,性格互补。另一方面,小组的划分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应该适时调整和改换各小组成员,以避免学生在合作能力的形成上的思维定势以及避免各小组之问产生恶性竞争和小团体冲突。除此,实践中还要对组内成员做好角色分工,建立必要的合作规则和激励机制。教师应指导学生明确小组内成员的责任分工,明确个人的责任。在小组学习中,每个小组配有小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小组长承担小组各成员的分工,组织开展学习活动的任务,记录员承担记录小组各成员意见的任务:发言人在小组学习讨论达成一致意见时代表本组阐明见解。6.做好捕捉和策划工作,一方面,小组进行合作讨论时,教师应该以听、看和思考为主,在了解的基础上策划:下一步的教学工作应该做哪些调整,哪些问题需要全班讨论和强调,哪些小组讨论离了题,学生讨论时出现的新问题应该怎样加以引导和设计,学生在交流时闪现的创新意识和独特见解应该怎样给予欣赏和利用等等。

另一方面,教师要主动走到学生中间去,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有的小组讨论完全离题或毫无起色时给予相应的引导和指点,问题的思路往往是隐藏在文章字里行间。教师的指导必须得法:或指点“迷”途,或拓宽思路,也许只是只言片语,或一点头、一微笑,或对课文范围的一个比划动作,抛砖引玉,便让学生茅塞顿开,使讨论进入正轨或高潮。

7、建立有效合理的评价机制

如何正确地评价讨论结果呢?教师在深入讨论群体和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时必须高度集中精力,力求迅速全面把握各种意见的分歧的最关键原因,根据课文内容、生活实际及儿童特点等因素果断作出判断,并巧妙地引导学生达成共识。

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必须充分尊重个体的差别化特征以及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确保评价的公平性和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师既要考查每个小组的成绩,也要关注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发展,可以用一些不定期的小测验来检查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优点,把大家的智慧发挥出来让大家共享所产生的效益远比所谓的好学生“一言堂”高得多。

小组讨论打破了封闭的教学格局,调动学生的体验、情感,培养了创造性与协作精神,充分体现了教学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我们广大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不断探索,让小组讨论真正地落到实处,让学生从中受益,让教学从中受益。

2012年4月

下载新课标下如何进行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1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标下如何进行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法初探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法初探 忠县汝溪中学刘光海 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决于课堂教学质量,而课堂教学一定程度上说就是阅读教学。因此,要真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首先要在阅......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反思(合集五篇)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三溪中学 陈甫华 以往的语文教学,把学生禁锢在小小教室里,与世隔绝,“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这样做肯定不对,要破“课堂为中心”。自然......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广东省韶关市第十一中学 马文凯 [摘要] 语文课程不仅仅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

    新课标要求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初探

    新课标要求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初探 课程改革本身就是一个新事物,它的诞生是人们对教育长期实践摸索的结果,目的就是实现语文学科教学的推陈出新,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推进素质教育......

    初中语文课外推荐阅读

    推荐书目(欣赏部分) 中国文学《论语》《墨子》《孙子兵法》《孟子》 《老子》《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列子》屈原《离骚》刘向《淮南子》司马迁《史记》 刘义庆《世......

    初中语文课外训练

    皇帝的新装续写: 第一种 自从皇帝一丝不挂、被一个小孩子高声指出之后,皇帝浑身上下早已冻得起满了鸡皮疙瘩,他非常气愤。他知道:这件事一定不能传扬出去,自己光着屁股已丢尽了脸......

    初中语文新课标

    初中语文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中对初中生(7~9年级)语文方面应具备的能力提出了要求: (一)识字与写字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3500个,......

    初中语文新课标

    初中语文《新课标》解读 哈尔滨市清华中学 刘世双 我从教已经12年,无论是在117中学还是在现在的清华中学,一直工作在语文教学的第一线,不知不觉已经送走了4届毕业生,在这个似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