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今天我们应该如何让理解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大全
在今天我们应该如何让理解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
怎样去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
1.政治信念: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甚至是一个公民之所以有力量,根本的一条是有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信念一旦形成,就可以产生强大的推动力,使人们为实现某个目标而持之以恒地奋斗。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就是坚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这一基本原理。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同时又强调,中国共产党人是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党既有长远奋斗目标的最高纲领,又有每个阶段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也就是说,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又有代表那个阶段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把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为奋斗目标;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党又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为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2.人生观与世界观:长征精神的核心是革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长征精神是红军将士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体现。这个主观能动性正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反映。长征的过程就是发挥自己能动性的过程,确切地说,它的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的人生观。长征精神属于无产阶级的先进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历来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坚持能动性观点,同时必须坚持群众观点。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斗争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灵魂的一个基本方面。“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从长征精神形成的过程和其内涵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其一,长征精神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组织。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特别是遵义会议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使长征走上了一条摆脱困境的成功之路,而红军中的大多数是受苦受难的穷苦人,他们是长征精神的主体实践者和中坚力量。这正是长征精神的力量源泉。3.道德追求与人格塑造:道德的追求和人格的塑造。是集体主义的精神、团结互助的精神,是不怕艰苦、奋力拼搏的精神。红军在党的领导下,为了实现中国人民的解放,为了实现共产主义,官兵团结,不怕牺牲去克服千难万险的精神状态深刻地展示出来了。集体主义、不怕困难,这样的道德人格是长征精神的第三个层面。我觉得,这是当代共产党人、当代团员青年十分需要的精神境界。那么,政治信念、世界观人生观、道德人格,这三条是什么样的关系呢?是互相融合在一起的。其中第一条是决定性的。
弘扬长征精神,就是要发扬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始终怀着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弘扬长征精神,就是要发扬为了救国救民,不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弘扬长征精神,就是要发扬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弘扬长征精神,就是要发扬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凝聚合力的精神。弘扬长征精神,就是要发扬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弘扬长征精神,就必须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就要学习红军将士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百折不挠,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乐于吃苦的奉献精神,必须同加强社会主义的四个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弘扬长征精神,夺取新长征的胜利,不但要有正确的理论和政策,还必须有一支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第二篇:今天我们应该怎么学雷锋?
今天我们应该怎么学雷锋?
今天我们应该怎么学雷锋?
2012年,是雷锋同志牺牲五十周年。在三月五日这个特别日子,我们不禁思考在当下我们应该怎样学雷锋呢?
有人认为学雷锋活动应该放弃,只有如此才能重构道德体系,这显然是不恰当的。给出这一结论的人认为时代变了,原来提倡学雷锋的忠于革命、忠于党、忠于毛主席的历史条件已改变,且在宣传和学习雷锋活动中,添加了一些水分,过度拔高雷锋精神,从而显得虚假,这不仅对诚信无益,甚至还很有害处。其实,时代变了,雷锋精神的内涵也不断变化丰富,其服务人民、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利人事情,这种精神是永不过时的。
有人认为学习雷锋就是搞活动,三月来,四月走,流于形式。固然在当下一些地方,学习雷锋确实是流于形式,而正是这种形式,一方面确实是为一部分群众做了有好处的事情,另一方面这是没有真正理解雷锋精神,或者是把学习雷锋精神当作行政命令来执行,这不是真正的雷锋精神。真正懂得了雷锋精神,才能真正学习雷锋精神的内核实质。雷锋精神是站在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高度上,以善良和单纯的道德底色来亲近周围的人,这些人不仅有熟人,更有陌生人。雷锋精神不是刻意地逼迫自己做表演样式的慈善,而是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了需要帮助的人,就适时伸出援助之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善事,在别人受到帮助的同时,享受到助人的乐趣和成就感,彰显自己的价值。
有人说现在做好事反被人诬陷,不宜学雷锋。媒体总是以过度渲染的视角来宣传行善被诬陷的个别事件,而我们也总有好事不出门,丑事传千里的心理习惯,对于我们身边比比皆是的好事我们视而不见,对于我们身边的普通好人我们熟视无睹。出现了行善被诬的事件,正好说明了学习雷锋不是在真空里开展,而是在复杂多样的社会生活中,面对形形色色的活生生的人。这些事件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当下社会道德的沦丧正好需要高尚的道德来占领伦理高低,而也不断提醒善良的人在做好事的时候也要保护好自己。做一个坏人可能简单,但是做一个好人需要面对来自外在的一个个事情的考验,需要经历过一个个磨难的洗礼,因此做好人很难。深圳等一些地方已经出台了一些法律来保护好人,这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头。
学雷锋契合当下慈善事业,形式和名称虽异,但实质一样:都是有余力的人做一些事情温暖周围的需要帮助的人,让社会更温暖,让生活更美好。真正的慈善是平等的相互支援、相互慰藉,而这正是雷锋精神的内涵之一。今天,我们已经不需要过分地拔高雷锋了,真正的雷锋也有喜怒哀乐,也有七情六欲,也有迷茫彷徨,他就如同邻家朴实善良的大哥一样。我们学习雷锋,不是把雷锋举得高高膜拜,而是让雷锋生活在身边,时刻感受、传染人性之温暖。临沂涑河实验学校高三:李正华
第三篇: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
在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长征精神的伟大意义,指出:“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并要求:“在新长征的征途上,我们一定要把长征精神作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在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进行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坚持不懈地发扬光大,把长征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永恒的财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新的伟大长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激励各族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是中国革命和建设永恒的主题
在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初期,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领导者脱离中国革命实际,死背一些马列主义词句,照抄照搬苏联经验,把共产国际决议神圣化,实行错误的军事指挥,导致红军受到严重挫折。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的统治,纠正了错误的军事指挥,在全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开辟了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重大问题的新道路。在长征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方向,使红军从挫折走向胜利。红军长征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胜利。长征的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方向。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理论。我国的革命和建设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我们党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相继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又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许多更加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去解决,也会遇到一些突发性的问题。因此,我们一定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人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去解决新问题,根据新的实践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不断得到发展。
二、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精神武器 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是长征精神的核心。长征是在中国革命受到巨大挫折情况下进行的,在征途中不仅有敌人的重兵围追堵截,而且还有党内的“左”倾教条主义和分裂主义的威胁相随,并且自然环境条件也极其恶劣。但是,广大红军指战员没有因为革命受到巨大的挫折而对党失去信任,对革命失去信心,也没有被严峻的形势所吓倒,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始终是他们巨大的精神动力。中央红军靠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精神,穿着单衣草鞋爬过了雪山,走过了草地。在长征途中,有许多指战员倒下再也没有站起来。怀着崇高的革命理想和信念,红军战士前仆后继,战胜了艰难险阻,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在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长征的道路上,我们只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才能克服种种困难,夺取新长征的伟大胜利。当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1000美元,经济社会进入了关键的发展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各种矛盾凸现,同时,西方一些腐朽的思潮、价值观念,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断侵入。因此,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坚定的理想、信念仍然是我们战胜各种困难的强大的精神武器。
三、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长征中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也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路线,这是红军长征胜利的重要保证。在长征中,党重视自身建设,红军各级党组织,尤其是基层党的支部、党小组,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在危险面前,共产党员冲锋在前,撤退在后,不怕流血,不怕牺牲;在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不怕吃苦,乐于助人,爱护同志,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新的伟大长征,在新长征的征途中,党的自身建设也会面临着一些新问题。在新的形势下,要紧紧围绕党的历史使命和中心任务,不断探索党自身建设的规律,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四、努力实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长征中,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全党全军和人民实现了革命大团结。坚强的团结保证了长征的胜利。在长征中,各部队自觉顾全大局,坚决执行命令,不惜牺牲个人、牺牲局部来保障全局的胜利。部队之间,同志之间,团结友爱,主动将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将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长征的历史表明,顾全大局、紧密团结是革命胜利的保证,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
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和富强起来,这是十分艰巨的历史任务。完成这个历史任务,必须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把全国的一切力量凝聚起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任务,体现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是人的团结。只有各界、各阶层人民的团结,才能达到社会和谐。只有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才能优势互补,才能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合理开发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达到“双赢”和“多赢”。因此,要坚决反对山头主义、本位主义、小团体主义。各级干部和群众之间,都要自觉地维护团结,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促进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
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人民群众 红军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长征中红军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与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红军所到之处,坚持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救死扶伤,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赢得了各族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无论在长征前还是在长征途中,都有大量的青壮年加入红军队伍,使红军得到源源不断的人力补充。各根据地和各路红军长征沿途经过地区的人民群众,在自己还处于十分贫困的情况下,拿出粮食、肉蛋、食盐、衣被、鞋袜等支援红军,使红军得到军需物资的补充。人民群众积极为红军带路,提供情报,烧水送饭,救护伤员,支援红军作战。红军面临渡江渡河困难时,人民群众提供船只、木板等渡河工具和器材,并驾驶船只,帮助红军征服天然障碍。长征的历史表明:人民群众是力量的源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获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取得长征胜利的基本条件。
70年前,红军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在新形势下,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提出的各项任务,只有在亿万群众的实践中才能够贯彻和实现。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必须宣传教育群众,相信群众,遇事同群众商量,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凝聚起来,才能克服现代化建设新征途中的种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胜利。
依靠人民群众,动员人民群众,就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要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倾听群众的呼声,关心群众的疾苦,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维护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尤其对于弱势群体,要格外关注,重点帮助。要引导和支持先富地区、先富群众进一步发展,更要关心和帮助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时候,把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各项工作中,始终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时刻防止脱离群众、侵犯群众利益的现象发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7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取得了长征胜利的辉煌业绩,为此后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开辟了坚实的道路。70年后,在新世纪新长征的征途上,长征精神仍将激励着中国人民,取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
长征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典范。纵观整个长征的过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每一个战略方向的改变,每一项战略任务的确定,每一次战斗胜利的取得,都无不体现出中国红军将士“大无畏”,不怕艰难困苦,永久坚持的精神。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艰苦奋斗精神的楷模。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面对的是一条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雪山,一片片茫无涯际的草地,前有敌军,后有追兵,可就是在这“敌军围困万千重”的逆境中,红军转战两万五千里,终于从100万的敌人中杀出了一条生路。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永久奋斗”的革命乐章。
长征是充满着无私奉献精神的史诗。无论是难以自拔的沼泽,还是茫茫无际的草地;无论是皑皑白雪,还是飞机大炮;无论是酷暑严寒,还饥饿干渴„„红军将士都抱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与穷凶极恶的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将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死的威胁留给自己。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团体,只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实事求是,无私奉献,就能够成就事业,创造辉煌。70年前的长征是这样,70年后的今天也是这样。
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的长征。走在新长征路上,我们应继承和发扬当年红军长征的精神,把长征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变成推动我们各项事业前进的巨大力量。红军长征的路是艰苦的、漫长的;新长征的路会更艰苦、更漫长。因此,我们回忆长征、纪念长征,就是要更好地继承和弘扬红军长征精神,把红军长征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一代一代传下去,万众一心、艰苦奋斗,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长征”的胜利。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领导和团结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强大精神动力。然而,有些党员认为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没必要讲艰苦奋斗了,因此贪图安逸、追求享乐,讲排扬、摆阔气,生活高标准、工作低要求,特别是有少数党员领导干部过着纸醉金迷的奢侈腐朽生活,甚至坠入了违法犯罪的深渊,如果这种现象任其不断扩大和蔓延,势必严重侵蚀党的肌体,破坏党群关系。所以,在新的形势下,要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艰苦奋斗作风不能丢。
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才能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是共产党人崇高的追求和强大的精神支柱。在革命战争年代,革命前辈在井冈山如果不发扬以门板当床、稻草做被的艰苦奋斗作风,就难以点燃革命的星星之火;在长征路上如果不发扬爬雪山过草地、嚼草根吃树皮的艰苦奋斗作风,就难以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在延安如果不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艰苦奋斗作风,就难以取得抗战胜利;当年如果我们共产党人没有艰苦奋斗、勇于胜利的精神,就难以实现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革命理想。同样,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仍然要靠艰苦奋斗精神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并不断丰富艰苦奋斗的内涵,将崇高理想与现实工作统一起来,使之不断地与时俱进。
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人民群众的事业,也只有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才能取得成功。大力推进各项创新,就要不折不扣地走群众路线,真正做到“执政为民”。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将人民群众中蕴藏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护好、发挥好。实现这种结合,就要弘扬“永久奋斗”的精神,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永久奋斗”,是毛泽东同志1939年5月30日,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讲话的标题。他号召全体共产党员、模范青年要把革命干到底,要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气概。
今天,在历史的机遇和挑战面前,我们更加需要这种“永久奋斗”的精神。机遇是什么?机遇从来都是对挑战的胜利。战胜挑战,就是机遇;被挑战所压倒,就是失败。我们要有勇气战胜各种挑战,在世界范围内综合国力的激烈较量中,不掉队,并迎头赶上,需要我们“永久奋斗”,绝不可半途而废。振兴中华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过程。今天我们所做的一切,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永久奋斗”,就是要求共产党人成为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永久奋斗”的精神和忧患意识是相辅相成的。缺乏忧患意识,就没有远见卓识,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就会惊慌失措、陷入被动,甚至导致事业的失败。对于一个政党、国家和民族来说,忧患意识是成熟的表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被历史反复证明的真理。
我们相信,在新的历史时期,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的长征精神,将激励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振兴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已经整整70周年了。7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在甘肃会宁会师,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妄想消灭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实现了红军北上抗日的战略大转移。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项伟大壮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它不仅挽救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保存了红军队伍和革命力量,使我们党和革命事业转危为安,而且在这场远征中产生出来的伟大精神--长征精神,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丰碑上和全国人民的心里。回顾革命历史,纪念红军长征胜利,重要的是为了学习和总结长征革命历史经验,继承和发扬长征中的革命精神,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我们学习、研究长征精神,就是要学习红军长征时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维护党的统一;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坚持严守党的纪律,紧密联系群众;为民谋利益的高尚思想品德;坚持团结协作、顾全大局;坚持艰苦奋斗、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学习发扬长征精神。就是要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坚决维护党的统一,这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思想基础
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坚决维护党的统一是红军长征胜利的首要条件,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红军长征是我们党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内的错误统治,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军事上节节失利,革命形势非常不利,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党中央和红军被迫转移,开始长征。长征途中,我们党举行的遵义会议,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初期我们党和红军遭受的挫折教训,结束了“左”倾错误路线在党内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把党的路线引导到了正确的道路上。从此,我们党在正确的路线指引下,红军各部队紧密配合、协同作战,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机动灵活的战斗,斩关夺隘,抢险飞渡,迅速取得战略主动权。1935年6月,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创建川陕甘苏区,进行抗日民族战争。然而,张国焘坚持错误路线,一意孤行,另立中央,企图分裂党分裂红军,以朱德、刘伯承等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与张国焘进行了坚决斗争,维护了党的统一、红军的统一,维护了党的正确路线在广大红军部队的指导地位。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军在会宁会师,实现了抗日北上的战略目标。毛泽东同志总结经验时深刻指出:“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允许枪指挥党”,“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红军长征的胜利,没有红军长征胜利,就没有中国革命后来的蓬勃发展,也不会有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始终是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重大问题的正确方向,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思想基础。今天我们学习长征精神,首要的一条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党的基本战线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巩固党和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
二、学习发扬长征精神,就是要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这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和保证
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坚持革命必胜的信念是红军长征胜利的力量源泉,也是我们共产党人崇高理想的精神支柱。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经历了人类难以想像的艰难险阻。红军缺少粮食,弹药匮乏,吃的是草根,咽的是树皮,头上有飞机轰炸,前后有敌军的围追堵截,就是在这种困难情况下,红军打败了数十万国民党军,走出了雪山草地,翻越了高山峻岭,实现了三大主力大会师,踏上抗日救国道路。他们靠的是什么?靠的是红军指战员们对马列主义执着的信仰,对革命理想执着的信念,靠的是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和革命必胜的信念。这种信念是任何困难都吓不倒、摧不垮的。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说明,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革命必胜的信心是战胜艰难困苦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动力。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然之路,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正确道路,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一次伟大而艰巨的长征。进行新的长征,同样需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需要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信心。如果我们的理想信念不坚定,或者发生动摇,那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就会半途而废。当前,由于国际国内形势和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有些党员和干部对共产主义信念产生了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了危机,有的对党的领导缺乏信心,对社会主义道路产生怀疑等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和解决,就会导致党员的社会主义信念发生变化、政治方向迷惑、生活陷人腐化堕落。因此,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培养社会主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革命接班人的重要环节,也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党员先进性的重要保证。只有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我们才能在国际政治风云多变的情况下和各种复杂情况下,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也才能经受住各种大风大浪的严峻考验,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拥护者、实践者。
三、学习发扬长征精神,就是要坚持遵守党的纪律,密切联系群众,为民谋利益的崇高思想品德,这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严守党的纪律,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这是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红军战士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打退强大的国民党军队,战胜各种各样的艰难困苦,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没有各民族兄弟的帮助,红军是难以完成历史使命的。红军每到一个地方,首先积极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宣传北上抗日的方针,宣传人民军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并严格执行军纪,不动群众一草一木,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并帮助当地百姓和少数民族地区建立革命政权、武装等等。红军指战员们用严明的纪律和实际行动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密切了群众关系,与人民群众打成了一片。当地广大人民群众主动为红军捐粮草,给红军带路,照顾伤病员,甚至参军打仗,这一切都有力地支援了红军战士的远征。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与全国各民族人民群众有力支援分不开的。红军内部,党群之间、官兵之间关系亲如兄弟,干部吃苦在前,冲锋在前,牺牲在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一切行动都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准则。今天我们学习长征精神,就是要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学习他们密切联系群众,真心实意为劳苦大众谋利益,学习他们一切行动都是为了人民利益,一切言行都是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准则和尺度,廉洁奉公,不谋私利,不论条件多么艰苦、环境多么恶劣,始终把党的事业放在第一位,这是每个共产党员都必须要做到的。但是,这些年来,随着社会条件和环境的变化,党内有的于部忘记了过去,忘记了党的根本宗旨,忘记了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人民嘱托,思想行为和工作作风脱离了群众,脱离了实际,甚至有的严重地违背党的基本原则,以权谋私,贪赃枉法,腐化堕落,严重地损害了党的形象。当前,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党群关系的好坏,人民利益既得与否,直接影响着党和国家威望,影响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因此,大力弘扬长征精神,有助于我们提高认识,增强信心,消除腐败;有助于我们加强党性原则,遵守党的纪律,提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在改革开放和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时刻不忘人民群众,与人民同甘苦、共命运,尊重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积极维护他们的切身利益,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支撑,是我们党处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四、学习发扬长征精神。就是要坚持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革命精神。形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合力
团结协作,顾全大局,密切配合,这是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在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红军各主力部队之间互相支援,密切配合,协同作战,打败了强大的国民党军队,如果没有这种团结协作、步调一致的精神,红军也是不可能取得长征胜利的。在长征途中,革命队伍中的团结友爱是十分可贵的。红军将士把战士当作自己的亲人,把部队当作自己家,政治上同心同德,生活上互相帮助,在困难和危急关头总是把方便和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危险留给自己。这种舍生忘死的战友情义,使战士忘记了饥饿,忘记了病痛,忘记了危险,尽管长征路上那么艰险,但是大家团结一心,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抛头颅洒热血,决不后退一步。红军重视军民团结,重视民族团结,尊重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得到了各民族的支持和拥护,保证了长征的胜利。在红军当中,讲团结、顾大局、舍己为人、生死与共是红军内部关系的自觉准则。正是这种讲团结、顾大局精神,克服了王明“左”倾主义,粉碎了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阴谋,从而达到党内团结和统一。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团结起来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我们过去的几十年,就是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又有代表那个不同阶段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因此我们才能够团结和动员最广大人民群众,叫作'万众一心'。有了这样的团结,任何困难和挫折都能克服。”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前进的道路充满希望又任务艰巨,虽然现在客观环境和物质条件比起红军长征时期优越得多,但是新的情况、新的困难层出不穷。因此在前进的道路上,需要伟大的团结精神,需要全党的团结和全国人民的团结。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是建设社会主义势不可挡的强大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团结,构建和谐社会更离不开团结。团结是中国的希望所在,是改革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只有把一切有利于团结的积极因素凝聚起来,把一切有利于祉会主义建设的力量都调动起来,才能兴民族、强国家、富人民。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该自觉地站在党的事业高度上,自觉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自觉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要识大体,顾大局,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要善于加强与群众的联系,尊重群众,爱护群众,团结和带领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作出努力。
五、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就是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为实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我省“十一五”规划而努力奋斗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也是红军长征精神的集中体现。红军长征史,是中国革命和中国人民顽强战斗、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革命史。“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长征途中的艰苦是世人所罕见的,是现代人难以想像的。然而,正是在这样艰苦卓绝的环境中锻炼出来的一支钢铁队伍,为中国革命闯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创造的艰苦奋斗、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是战胜任何困难的法宝。今天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新的历史时期,艰苦奋斗的精神仍然是我们战胜各种困难的强大的精神力量。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发展任务非常艰巨,经济实力还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要赶超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水平,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路程,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甘肃是我国经济欠发达省份,地处西部边远地区,经济总量和发展水平同经济发达地区比较差距还很大,脱贫任务相当艰巨。因此加快甘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我省“十一五”规划任务,更需要我们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需要我们大力发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顽强拼搏进取的精神。从现在到2010年,正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走向辉煌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制定了'十一五“规划,描绘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宏伟蓝图中华民族发展的光辉前景,明确了今后五年经济发展的指导方针、奋斗目标、主要任务,是指引全党和全国人民实现繁荣富强和社会和谐的纲领。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是将美好的蓝图化为现实的精神条件。这种革命精神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强大的精神力量。
早在建国前夕,毛泽东同志就告诫我们:”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也多次指出:”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江泽民同志多次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提倡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只想在前人创造的物质文明的成果上坐享其成,贪图享乐、不思进取,那么这样的民族是毫无希望的。“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指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因此领导干部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不畏艰难,励精图治,勤勤恳恳为人民谋利益。"我们要遵照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教导,努力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尚思想品德和革命精神,学习孔繁森、李国安、任长霞、牛玉儒等模范人物的优良品质和新时代风范。自觉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抵制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侵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浩然正气,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长征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虽然过去70年了,但是长征不朽的精神和光辉永远照耀着我们,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力量,是保持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的重要法宝,是抵制腐败现象的有力武器。同时,长征精神又是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是青少年一代进行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用长征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青少年一代,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我们一定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把长征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激励和鼓舞全国人民奋发图强,开拓前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长征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第四篇:如何理解长征精神
如何理解长征精神
红军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主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长征精神就是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从跟随红二方面军进行部分长征的法国传教士薄复礼到千里迢迢来陕北记录长征的美国记者斯诺,从80年代重走长征路的索尔兹伯里到今天仍在这条路上跋涉的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半个多世纪以来,因为各种初衷而开始关注长征的外国人在走近这段历史之后,都不约而同地把他们的焦点对准了红军的精神,那种英勇顽强、一往无前的精神。正如索尔兹伯里所说:“长征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
长征精神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其可贵就在于,它能够在漫长的时间积淀中转化为对现实的启示,体现了党之魂、军之魂和民族之魂。总结出长征精神的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长征精神就是一往无前、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万众一心、团结拼搏的革命集体主义精神,是战天斗地其乐无穷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强大的敌人和险恶的自然环境面前,红军凭着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征服千难万险,战胜了强大敌人,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而长征中体现的艰苦奋斗、为事业奉献和牺牲的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作为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代表“民族希望”、“祖国未来”的青年群体,他们是否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着眼教育实践,直面大学校园,深入思考大学在人文教育上的特殊使命,结合实际开展长征精神的培育,探讨大学人文教育的实现形式,对于高等教育来说,既责无旁贷,又刻不容缓。长征精神的培育,绝不是简单地重复已有的历史知识,而是要复兴过去的长征精神,把原有的长征精神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进而创造出一种新的长征精神。在迈入新世纪的今天,我们的民族又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长征,虽然再没有雪山和草地,但道路同样曲折而漫长,我们同样面临着历史和时代的挑战,面临着更为长期、更为严峻的考验。要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伟大胜利,需要新时代的长征精神,需要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一代奋发有为。
任壮
B51314048
材料物理
第五篇: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学雷锋
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学雷锋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为雷锋题词54周年,54年前,全党全军全国人民轰轰烈烈地开展学雷锋活动,毛泽东六次讲雷锋,两次看雷锋话剧和电影,总书记自2012年以来十几次讲雷锋。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学习雷锋,学习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总书记指出:“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你们要做雷锋精神的种子,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大地上”。54年来,在党的历届领导人大力号召下,学雷锋活动经久不衰,越来越深入,这是一件非常让人感动的事情。今天我们学雷锋,已经从学雷锋事迹,讲雷锋故事到弘扬雷锋精神,倡导雷锋文化的一个很高的层次。但是,学雷锋要深入发展我们还要尊重历史,联系实际,结合实际,扩大影响,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按照党中央总书记的指示把雷锋精神弘扬下去。
一、尊重历史学雷锋
学习雷锋必须尊重历史,这是我们近几年来在学雷锋活动中遇到的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学雷锋活动中,总是充当造谣者和绊脚石的角色。他们利用一切手段抹黑雷锋,戏说雷锋,丑化雷锋的英雄形象,这是我们雷锋人必须坚决反对的,为什么在学雷锋活动中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两种彼此对立的立场,就是我们有一些人在学雷锋活动中缺乏历史责任感,缺少捍卫雷锋的战斗性,所以我认为真正的学雷锋工作者,应该尊重历史,充分挖掘雷锋文化的本质符号和历史事实。走近雷锋的领导,走近雷锋的战友,走近雷锋的辅导过的学生,走进了解雷锋的人士,2015年,我先后采访了100多位雷锋的战友和20多位雷锋辅导过的学生,亲自聆听他们对雷锋了解和理解,收获非常之大。他们用亲身经历讲述雷锋故事,宣传雷锋事迹,弘扬雷锋精神,倡导雷锋文化,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二、结合实际学雷锋
学雷锋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社会实际,创新学雷锋活动的形势,传统的行之有效的学雷锋活动要继承,同时也要利用现代科学文化手段,使学雷锋活动既扎扎实实又生动活泼。就要跟上时代的审美趣味。比如曾有读者给某报社写信,希望能找到一张雷锋的画像。于是记者上街寻找,发现确实是一像难求。事实上,这并不意味着雷锋远去了,相反,记者找到雷锋相关的文创产品却很丰富,有T恤、帽子、明信片、搪瓷杯等等。雷锋精神的形象化呈现也与时俱进了。画像少了,但文创产品多了;诗朗诵少了,但短片、电影、动画等多媒体形式多了。雷锋需要以更多样的形式,通过文化产品的创新,雷锋精神也能焕发出勃勃生机,从抽象概念转变成感性认知,自然地融入现代化的社会图景。
再比如,首都大学生学雷锋志愿者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深入街道社区,帮助大爷大妈学习微博、微信知识,使他们学会了利用微博、微信订票、挂号、网上购物,开展各种各样的大健康养老活动。还有山西省学雷锋总队利用现代网络开展为病人和困难群众募捐活动,都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这些活动由于与社会实际结合的比较紧,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三、拓展领域学雷锋
这些年来,全国各地建立了很多学雷锋社团和学雷锋组织,学雷锋队伍据统计全国在册的学雷锋志愿者有3000万人,但就全国范围来说,学雷锋的队伍还需要不断扩大,学雷锋的形式还要不断地生动活泼,学雷锋的方法还要不断改进。近两年来,笔者曾经到数十家企业去宣讲企业文化,但是我在每次宣讲中都先讲毛泽东思想、雷锋精神和中国传统文化,然后再讲企业文化。很多企业家和高管都认为,毛泽东思想、雷锋精神、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我们企业文化的坚实基础和核心内容,讲好毛泽东思想,讲好雷锋精神,讲好传统文化,企业文化就找到了立脚点和出发点,找到了企业生存发展的最高目标。此外,我们还应该进一步思考,如何紧跟时代的脉搏,使雷锋精神由点到面、由个人到社会逐步推广开来,随历史前行的脚步走进人们的精神深处。我认为,要让学雷锋活动活起来、实起来,就要本着“群众所盼、尽我所能”的原则,变“传统项目”为“现代项目”,变“短期行为”为“长期效应”。
四、勇于创新学雷锋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物联网时代,在物联网时代我们应怎样学雷锋,我们认为,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平台积极宣传雷锋精神,弘扬雷锋文化是学雷锋活动形式的不断创新。这个形式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实在是太好了。那么以雷锋精神为指导,帮助更多的需要帮助的人创业创新,是不是学雷锋呢?我以为是。例如朋友手里有一个很好的项目,他要把这个项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当然这里有相当的物质利益),朋友的做法是不是学雷锋?我认为这种做法应该是学雷锋活动形式的一种创新。在今天这个“互联网+”时代,完全可以通过新的科学技术,实现雷锋精神更大层面的普及。在不少地方,都上线了志愿服务平台,通过广泛的征集与发布,形成志愿服务的大数据。此外,也出现了不少社会救助、捐款的网络平台,由机构对信息的可靠性进行把关,可以迅速实现救助力量的汇集。传承雷锋精神,得其形更要得其神,相比于机械地满大街寻找救助对象,通过网络时代的信息整合,可以迅速实现救助双方精准对接。其中的关键,就是要动员起广泛的社会力量,让善念义举可以自如地找到精准的切入点,通过机制的创新,让雷锋精神扎根更为深厚的土壤,凝聚起更为浑厚的力量。
最近,有一家绿色慈善学雷锋组织提出要给全国3000万学雷锋志愿者办理“保护雷锋险”,我看这个做法就很有创意,这个独特的险种有两层职能:一是当学雷锋志愿者帮扶了需要帮扶的人而被被帮扶的人讹诈了的时候,我们为学雷锋志愿者提供“保护雷锋险”;二是当雷锋志愿者家庭困难,有重大疾病时,我们为学雷锋志愿者提供“保护雷锋险”。总而言之就是不能让雷锋人受苦受累又要受委屈;不能让雷锋人受穷;又受社会非议。从某种意义上说:受苦受累又受委屈不是雷锋精神,受贫受穷又受非议更不是雷锋的品格。雷锋人需要帮助需要帮助的人,雷锋人也需要好心人的帮助,雷锋人更需要快乐生活,安全的生活,幸福的生活。(作者:武国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