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继土地改革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之后,土地在林业上的又一次重大变革,是整个林业改革的核心,是解决造林难、护林难,实现林业更好更快发展的根本举措,它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稳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目前集体林权改革存在的问题
在肯定集体林权改革已经取得巨大成效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中存在的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1、部分乡村干部和群众对待林改的热情不高。一些乡村干部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精神领会不深,重视程度不够,存在模糊认识,主要表现为:⑴、担心林业经营效益较低,群众参与林改的积极性不高;⑵、担心明晰集体林业产权将触及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⑶、担心林改后集体资产和收入减少,影响基层政权正常运转;⑷、担心林改后森林资源管理难度增大,可能会引发乱砍滥伐。
2、乡村两级林改工作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有待提高。搞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必须有一支吃透政策精神、基层经验丰富、精干高效的队伍。但目前乡村两级林改工作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个别工作人员对涉及林改的法律法规一知半解,对林改的工作流程也没有真正的掌握,这对林改工作的深
入开展有很大影响。
3、森林资源质量下降 烧材供需矛盾凸现。林改后个体经营者急于收回投资,想方设法采伐林木,又违反自然规律造林,森林资源质量严重下降,另一方面,林改后,农村群众生产生活烧材失去基本来源,盗伐生态公益林已成为农村薪材的主要来源。从经济发展看,在大多数林权数人经营的地方,群众烧材供需矛盾开始凸现,在一些地方,原本一些具有社会公益林性质的薪材林也加入林改行列。
4、涉林矛盾纠纷增多。涉林矛盾纠纷是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是造成林区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引发涉林矛盾纠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少数村干部法律意识淡薄,造成森林资源转让不规范,程序不合法。二是由于林改时间比较仓促,个别林改工作小组成员和林业技术人员责任心不强,在宗地区划时不够认真,工作粗糙,造成四至不清、界线不明、证山不符等等,致使村民之间争林争地情况时有发生。三是自留山遗留问题较多,存在山证不符,有山无证,有证无山,自留山被占用或被村集体转让、收回造林等现象,诱发许多矛盾纠纷。
5、“均山到户”与集约经营矛盾大。首先“均山到户”政策难落实。在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前,林业经历了经营体制改革等数次改革,已有相当面积的集体山林向社会进行转让,再加上林改时许多村轻承包、重转让,将林木转让经营作为改革的主要形式,造成转让山场被少数大户购买,而多数村民由于缺乏资金,除了自留山以外,基本不拥有其它的林木、林地。同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基本精神是“均山到户”,但是真正“均山到户”了,却无法集约经营,不能产生规模效应,又影响林业生产能力的发挥。
6、林业生产科技推广难。无论是小户还是大户,都抱着靠山、靠天、靠运气“坐收山利”的思想,看不到科技推广使用带来的好处,管理粗放,不愿意投入,即使已很普及的常规技术也面临荒废境地。林地该抚育的没有抚育,该间伐的没有及时间伐。
7、林农组织化程度低。林改后产权到户,林权分散,经营单位变小,这给资源培育、林木采伐、森林保护、林业技术指导带来不利影响,也增加了经营成本。许多村至今未成立林农合作经济组织,仍是一家一户经营。
二、对策
1、加大林权改革宣传力度、培训林改人员。在林权改革的村级实践中,不少村民对此一无所知,他们不太清楚林权改革的做法。因此,政府应当利用宣传媒体,深人到各自然村广泛宣传林改的有关政策,并通过驻村工作队员人户走访或召开座谈会,使林改政策让干部、群众有充分的知情权,以彰显公正。对参加林改的人员要进行林改操作步骤、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等业务培训。各调查人员必须深人山头地块,根据权属小班、承包合同、造林者等不同情况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记载,并对错误的山场界线予以纠正。
2、强化领导,落实工作责任。要按照“乡镇组织实施、各村具体操作、部门搞好服务”的原则,切实加强对林改工作的领导。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把林改工作切实提上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部署,亲自调研抓点,及时发现和解决林改中的困难和问题。各乡镇要制定严密的改革方案,明确各村完成林改的时间和步骤,并采取包村、包点的办法,明确具体责任人,把林改各个阶段的工作落实到位、到人。
3、典型带动,积极稳妥推进。每个乡镇可优先选择村班子硬、林地遗留问题少、条件成熟的村搞好试点,选派工作组帮助指导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思想、统一步骤、统一工作标准,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同时,加强跟踪和调查研究,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强化协调力度,确保各项改革政策和保障措施落实到位。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汲取教训,积极稳妥地全面铺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
4、强化督导,建立激励机制。要建立经常性的林改督导机制,抽调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熟悉农村政策的同志组成专门督导组,深入乡村,深入地头,督促林改工作进度,检查林改工作质量。对工作进展较快,完成质量良好的乡镇,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倾斜;对于工作迟缓、敷衍应付的乡村,给予通报批评,督促林改工作尽快铺开。同时,定期召开林改工作调度会,通报林改工作情况,解决改革中的问题,必要时,可以组织进行交流观摩,已达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目的。
第二篇:浅析汉源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浅析汉源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摘 要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涉及农村千家万户林农的利益,是一项政策性和技术性极强的工作。基于此,介绍了汉源县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完成情况、配套改革措施,分析了其中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汉源县
中图分类号:F326.2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15.082
汉源县自2008年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以来,在省、市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采取先试点、后铺开,先易后难的总体工作思路,通过汉源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分期、分批基本完成了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配套改革工作在国家、省、市配套改革政策的指引下,正在依法、依规、有序推进[1]。目前,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已初步完成,但因历史及各种原因,造成汉源县有上百起林权纠纷,涉及近0.7万hm2的林权还未落实,相关的配套改革也无法落实。同时,林权流转过程中,因政策宣传不到位、暗箱操作等原因出现林权主与流入方签订流转协议后反悔,或将林地流转已作变更登记后反悔现象,到处信访要求流入方退还林地权属。集体林权主体改革
此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涉及汉源县30个乡镇,205个行政村,1 286个村民小组,59 968户农户,215 045人。截至目前,汉源县颁发林权证面积91 808.7 hm2(其中公益林为71 021.2 hm2,商品林为20 787.5 hm2),颁发林权证64 562本。
发生林权纠纷1 050起,纠纷争议面积达14 738.1 hm2,已调处纠纷977起,调处面积10 030.1 hm2,调处率达93%。目前尚有73起,面积0.5万余hm2林权纠纷未调处成功,其中与国有林纠纷多达40余起,面积0.3万余hm2。
已完成确权颁证的乡镇,认真组织开展主体改革“回头看”,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进行排查、核实,对错登、漏登、重登林权证,按照“有错必纠”的原则,做好群众思想疏导工作,依法按程序予以纠错。共纠错8本,面积56.1 hm2;规范林权流转3宗地,面积159.4 hm2。配套改革
2.1 林权流转
由于20世纪90年代“四荒”开发转让等历史遗留问题,汉源县在实施集体林权改革前,林权流转工作基本处于不规范状态。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对有林权流转行为的林改乡镇、村组,重点就是采取强迫、欺诈、暗箱操作等不正当手段迫使农民对流转林权进行核查,并本着“尊重历史、兼顾现实、注重协商、利益调整”的原则,对于符合农村土地承包法及其他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流转合同规范的,予以维护;对于流转不规范的,予以完善;对于不符合有关法律及政策规定的,坚决予以纠正。通过林改,对林改前流转行为不规范、流转合同不完善的20余起流转行为进行了规范、完善,维护了林区的社会稳定。
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过程中,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切实加强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工作的意见》精神,以及《四川省林权流转管理办法》,统一林权流转程序,制定统一格式的林权流转相关文本材料,认真指导流转双方签订流转合同。林改期间,共受理登记林权流转26起,流转期限为20~70年不等,流转面积0.6万hm2,林农从中获利035万余元,充分体现了林农对山林的处置权和收益权。
2.2 林权抵押贷款
目前,汉源县林权抵押贷款工作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尚未出台小额贷款和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基本上按照《四川省林权抵押贷款管理试行办法》作为政策依据,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工作。截至目前,汉源县已有6家流转林地大户成功实施林权抵押贷款,贷款金额3 760万元。
2.3 落实集体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兑付工作,不断完善补偿制度
汉源县按照“产权到户、补偿到户”的要求,对中央财政、省财政下拨的集体公益林补偿资金,通过惠农财政补贴“一册明、一折统”等形式,及时足额落实到承包农户。
2.4 防范风险,购买森林保险
林业部门积极与保险部门协调,不断拓宽森林保险的覆盖面,防范林业生产风险,切实提高林业防灾、增收能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3.1 林权纠?多
由于纠纷存在的原因复杂,解决起来难乎其难。1)历史遗留原因,主要是行政区域比邻,边界认定一直有分歧。2)人为因素。由于20世纪80年代林业“三定”确定林权时,未实测面积,宗地四至界线表述不清。3)确权档案不完整或查阅不到档案。
3.2 林农组织化程度低
林改后产权到户,林权分散,经营单位变小,从而给资源培育、林木采伐、森林保护和林业技术指导带来了不利影响,也增加了经营成本。许多村至今未成立林农合作经济组织,仍是一家一户经营。
3.3 林业生产科技推广难
无论是林权到户还是流转大户,多数都抱着靠山、靠天、靠运“坐收山利”的思想,看不到科技推广使用带来的好处,管理粗放,不愿意投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对策
4.1 依法依规做好纠纷调处
汉源县虽然成立了林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但还需进一步加大对林权纠纷处理政策的宣传力度,依法建立纠纷调处责任机制,对重点纠纷案件和信访事项做好应急预案,在解决属地纠纷上,做到户与户纠纷不出组,组与组纠纷不出村,村与村纠纷不出乡,乡与乡纠纷不出县。在对待林权流转有争议的问题时,既要对照政策又要尊重历史现实,对符合当时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依法予以维护;基本符合的予以完善;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坚决予以纠正。
4.2 扎实开展主体改革“回头看”活动
汉源县要认真查找主体改革工作中存在的勘界确权不细致、合同签订不完善、登记颁证不规范等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依法保护农民林地林木承包经营权不受侵犯。1)在承包期内,承包方不得改变林地用途和损坏林地,发包方不得非法变更解除承包合同和非法收回农民承包的林地林木。2)加强林改档案管理,完整保存林地征占用、林权抵押贷款、林地林木流转等相关资料,逐步建立健全林权管理电子档案和林权地理信息系统。
4.3 完善林权流转制度
汉源县要建立和完善林地林木流转制度,创建森林资源流转平台,制定完善林权交易规则和受让方资格认定管理办法,限制没有林业生产经营能力的企业个人受让森林资源,防止农民在林地承包初期因对林地重要性认识不足而低价流转林权和侵害农民的利益。
4.4 改革林业经营方式
1)汉源县要积极引导林农在自愿的基础上,以资金、技术为纽带,发展各类林业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等新型林业合作经济组织。2)积极探索多种经营模式,鼓励企业以租赁、联营、股份合作等形式,与农民合作建原料林基地。3)汉源县要大力推进资本与林地的联合,加强“企农、银农、科农”对接,引进企业与林农合作建基地,探索“公司+基地+农户”等产供销一条龙、贸工林一体化的现代林业经营组织模式。
4.5 探索建立林业管护新机制
汉源县要切实建立主体落实,监管到位,补偿合理,责、权、利相统一的管护机制。1)教育和引导林农采取家庭承包管护、联户管护、委托管护等形式,切实做好对承包林地林木的管护工作。2)建立健全林业主管部门、乡镇政府、村委会、村民小组与农户相结合的双重管护机制,形成政府领导下的群众性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防盗等工作长效机制,保证森林资源
安全。
参考文献:
[1]吴建明,朱洪瑭,粟建荣,等.深化开江林权制度改革的对策探讨[J].四川林勘设计,2017(3):54-57.(责任编辑:刘昀)
第三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相关政策及工作程序讲座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涉及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强,技术要求高,为了在全区范围内统一政策和技术规程,自治区林改领导小组下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办法(试行)》,这是我区林改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它包括林改相关政策和操作规程两个部分。我们这个讲座主要是对这个《办法》进行学习、理解,掌握《办法》的精神要点,以便在林改工作中能够熟练运用。第一部分林改相关政策法规
《广西壮族自治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办法(试行)》,对我们在林改工作中经常用到的一些相关政策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共有
1、自留山政策,2、责任山政策,3、未承包到户的集体林地政策,4、谁种谁有政策,5、林地流转政策,6、生态公益林政策,7、退耕还林政策,8、确权发证主体与对象的政策等八个方面。
1、自留山政策:《广西壮族自治区集体林权制度改 革确权发证办法(试行)》第三条 规定,自留山长期稳定不变。继续实行“生不补,死不收”、长期无偿使用、允许继承的政策。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其成员只有使用权,不得擅自用于建房等非林业生产用途。自留山长期归农户使用,其经营权受国家保护。
自留山划定后集体经济组织收回的应当退还农户或者划定新的自留山给农户,但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其自留山在林改前已由集体经济组织按照有关规定或者协议收回的,不予退还;尚未收回的,维持不变。
集体经济组织在农户自留山统一组织造林的,不得改变自留山的使用权,所造林木可由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协商确定分成比例和采伐时间,也可由集体经济组织向农户收取营林费用后将所造林木归农户所有。
林业“三定”后,自留山、责任山合并,实行“两山并一山”管理,农户要求区分自留山、责任山的,应当按照农户的要求分别确权发证;农户不要求区分的,可按责任山的形式予以确权发证。
有自留山但无证的,要查看“三定”时的档案。当时已经过县级人民政府造册登记的,应认定为自留山,并及时发放林权证;未经造册登记,但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的,可以确认为自留山。
自留山位于自然保护区或森林公园内的,由集体经济组织、自留山使用权;人与自然保护区或森林公园经营管理单位共同协商处理。可以由集体经济组织给予等量置换;也可以由自然保护区或森林公园经营管理单位与自留山使用权人签订合同,明确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归属、利益分成、使用期限。集体经济组织的山林全部纳入自然保护区或者森
林公园的,应将生态公益林的补助、补偿落实给自留山使用权人。
自留山使用权人死亡后没有继承人的,其自留山使用权由集体经济组织收回,原存在的承包经营等法律关系不变。
2、责任山政策:《广西壮族自治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办法(试行)》第四条 规定,责任山在承包期内保持稳定不变。承包方必须与发包方签订全区统一规范的承包合同,明确双方的责权利,承包期限为70年,承包期内承包方依法享有责任山的使用、收益和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权力,并允许继承。
集体经济组织与成员已签订有承包合同,但没有明确承包面积、四至范围和期限的,要完善承包合同,明确承包面积、四至范围和承包期限,承包期满后可以按国家有关规定继续承包。责任山已落实到农户但没有签订承包合同的,要补签承包合同,明确承包面积、四至范围和承包期限。
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擅自收回和调整承包的林地。承包期内,承包方全家外迁,其要求保留承包经营权的,应当予以保留。承包合同生效后,在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因承办人或负责人的变动而变更或者解除承包合同,也不得因集体经济组织的分立或者合并而变更或者解除承包合同。承包期内,承包人死亡,其继承人可继续承包。
承包的林地,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开发、经营和利用。未经依法批准,不得改变林地用途,不得将承包的林地用于非林业建设。
责任山由集体经济组织收回统一经营,承包方要求归还的,应当归还。
3、未承包到户的集体林地政策:《广西壮族自治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办法(试行)》第五条 规定,林业“三定”时未承包到户,目前仍由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的,凡适宜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集体林地,按本次林改时确定的人数承包到户;不适宜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可以按下列办法之一处理:
(一)通过招标、拍卖、出租、公开协商等承包方式确定由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或其他经营主体经营,所得收入按规定在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进行分配;
(二)采取“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的形式,继续由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但要将现有的林地、林木折股分配给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均等持有,收益按股分配。
农户在本集体经济组织所有但未承包到户的集体林地种植的林木,由该农户与集体经济组织协商林木处置办法,林木处置后,林地使用权收归集体,并按照本条前款的规定落实经营主体。
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或者通过流转获得的收益,应用于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分配或公益事业,其中70%以上应当分配给本集体经济组织各成员。分配方案应经村民会议
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
4、谁种谁有政策:《广西壮族自治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办法(试行)》 第六条规定,在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种植的林木,坚持“谁造谁有,可以继承,可以作价转让,林木依法采伐,产品自主处理”的政策。集体经济组织未与农户签订承包合同的,应补签承包合同,确定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第十七条规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在本经济组织所有且未承包到户的集体林地上种植的林木,由林木所有人与集体经济组织协商林木处置办法,林地使用权收归集体,落实经营主体后登记发证。
5、林地流转政策:《广西壮族自治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办法(试行)》第七条 承规定,承包方可以在一定期限内将全部或者部分林地使用权通过转包、出租等方式流转给第三方,发包方与承包方的承包关系不变。流转期限不得超过剩余的承包期限。
承包方有稳定的非农职业或者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的,经发包方同意,可以将全部或者部分林地使用权转让给其他从事林业生产经营的农户,由该农户同发包方确立新的承包关系,原承包方与发包方在该林地上的承包关系即行终止。已经实行流转的集体林地,符合法律规定、流转合同规范的,要予以维护;流转合同不规范的,要予以规范;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要依法纠正。
第四篇:常宁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效果、问题及对策研究
常宁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效果、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集体林权改革问题是中国21世纪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同时也是所有发展中国家所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对常宁市集体林权改革成效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该市集体林权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探讨,力求丰富集体林权改革的内容,提升集体林权改革的理论水平。
关键词:常宁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效果;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1-0090-02
一、常宁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效果
1.森林灾害不断减少。林业改革后,常宁市林业改革后,2005―2015年的森林病虫害监测面积有明显的增加,从2005年的93 734.8公顷提高至2015年的134 894.86公顷;在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方面,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从2005年的1 460.8公顷,降至2015年1 060.4公顷,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常宁市2005年发生97次森林火灾,是近十年中最严重的也是最多的一年,林改后森林火灾次数得到明显的减少,到2015年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已经降低到65次;2005年森林火灾涉及面积高达100.36公顷,到2015年涉及面减少为7.62公顷,2008年为近十年中最少的,火灾涉及面积只有6.41公顷。
2.农户林业经营投入明显提高。常宁市新河镇八正村的116户样本户中,林户均营林资金投入从2005年的7 101.41元提高至2011年的13 497.87元,前后期相对变动率高达90.07%。每公顷单位面积资金投入量提高3 120.45元,前后期相对变动率为57.12%。
3.农民收入不断增长。目前,一批油茶种植企业和大户迅速崛起,对常宁市林业尤其是油茶产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现在常宁油茶发展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大户、散户共同发展局面,做大做强了油茶产业,促进了农民增收。常宁市油茶管理办公室主任何万裕表示,到2017年底前,常宁还将完成6万亩油茶种植任务,油茶面积将达100万亩。
4.强化生态建设,维护林区稳定。1999―2008年,其间常宁市开展了为期十年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改使常宁市森林资源得到了增长,林改后常宁市林业用地面积相对于林改前提高了4.85%,增加6 400公顷。其中,有效林地面积增长幅度较大为17.17%,增加了18 096公顷。
二、常宁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
1.产权不明晰。常宁市依然存在相当一部分林农对自己的林权不明确,确权工作需要得到落实和加强。根据对常宁市新河镇八正村的实地调查发现,常宁市新河镇八正村的116户样本户中,有55户没有拿到林权证,林户的林权证由村集体代为保管,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新河镇八正村的林农拿不到本属于自己的林权证,因此无法进行林权抵押贷款、林地流转经营活动,极大地损害了新河镇八正村林农的合法利益。
2.林地流转有待进一步规范。目前在常宁市新河镇八正村的116户样本户中,仅仅只有41户林农办理了林权流转手续,更多的林户仅仅通过口头协议或者其他不正式的协议办理流转过程。虽然常宁市新河镇八正村在集体林地流转过程中是实行民主监督制度的,但是在实际林地的流转过程中依旧存在着种种问题,这些问题都应引起常宁市林业有关部门的重视,并予以妥善解决。
3.林权抵押贷款有待加强。在常宁市,小额贷款很低,从2008―2011年,全市的林权抵押贷款数累计达了27 130.1万元,其中,单笔20万以上的贷款占了全部贷款数的57.32%,20万以下贷款的累计金额仅占总金额的23.16%。但是在常宁市,林地经营的主要形式还是以小规模的林业散户为主,因此要使常宁市林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对小规模林农的金融扶持力度。
4.林业服务体系比较滞后。当前林业服务体系中,林业信息供给还远远不能满足常宁市当前的林业发展的需要,林户不能获得很多有效的市场信息,林户也没有参加过林业方面的培训。如常宁市新河镇八正村的116户样本户中,有近七成以上的林户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林业培训,林户的生产技术水平普遍较低。此外,常宁市林业生产技术的培训主要是由当地村委会组织或者当地林业站组织,培训的方式也主要是以发放资料为主,没有系统地授课,因此培训的效果非常不理想。
三、常宁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深化改革的措施
1.进一步明晰产权。当前,常宁市的集体林权改革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但是在实际中,很多林户存在着林权不清晰的问题。作为政府部门,应当切实保障常宁市林户的合法权益。对于那些情况过于复杂的林地,应当进一步进行勘界调查,清晰权属关系,有关部门及时地换发林权证;对于一些还没有签署承包责任合同的林户,常宁市林业部门应当积极去协调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切实保证好常宁市林户合法权益,及时纠正林改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政策法规。
2.进一步规范林地流转。虽然常宁市集体林权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常宁市在林地流转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如林地流转合同不规范、林地流转制度不合理等等。针对常宁市林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常宁市政府和林业管理部门应当加强林业信息平台建设,使得林业信息平台在林权交易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同时,加强林业从业人员的队伍建设,从制度上规范林地流转的过程,真正发挥其在林地流转、信息发布、法律咨询等方面应有的作用,对符合流转后必须进行林权变更而实际未进行变更的林地流转情况,进行严格清查、及时处理,妥善规范变更手续,切实保障转出户和转入户的合法权益。
3.加强林业金融保险制度建设。目前常宁市林权抵押贷款开展程度很低,相关的程序和手续仍然是不完善的。因此,林业部?T应到农村宣传林权抵押制度,让林户完全理解相关的优惠政策。金融机构应适当降低林权抵押贷款利息,延长还款期限,简化贷款手续,合理地评估价格,让农民享受真正的救济政策对林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另外,林业综合保险的保险险种具有一定局限性,保险公司不理赔火灾、干旱、暴雨(雪)、龙卷风、洪水、泥石流、台风、霜冻、冰雹,导致被保险人的损失,赔偿直接经济损失、病虫害和其他类别包括一切林业保险范围内的。此外,还有农民了解林业政策保险程度不深,保险费用不清楚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应将森林保险业务纳入法律体系,确保森林保险法律;加强公共财政的支持政策森林保险,减少农民的压力;简化索赔的过程,根据林业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合作保险制度,积极推动政策森林保险的保险政策和渠道;合理的溢价和补偿标准,优化保险组织安排,针对农户的实际需求开发适林险种。
4.完善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首先,尝试调动积极性。林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林业社会化服务的乡镇,如林业专业合作社、林业产业协会应协调和互相协助,提供更多的森林生产技术、供求、价格、林地林业信息,扩大农民林业相关信息渠道,丰富农民林业信息类型。其次,应将提高农民林业生产技术的能力作为服务改变的重点工作,积极有效地为从事林业生产经营的林农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帮助生产技术能力培训,可以定期组织技能导师对林农村农民进行林业生产技术指导和培训;积极合作的林业科学研究单位,及时为农民提供林业科学技术和生产技术的最新信息。
5.积极探索公益林新型补偿和管理机制。目前常宁市林农普遍认为,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太低了。当务之急是合理使用补偿资金,优化管理体系,一是明确生产经营者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只有当这些适度之时才能够显著调动积极性,使其重视长期利益。二是适度地提高相关补偿标准,结合实际情况的每个城镇森林和生态公益林面积,分为多样化的补偿措施,如:协助森林旅游业的发展,林业产业政策倾斜,协助人力资源培训、贷款等,积极探索新的补偿机制和市场化的建立。
参考文献:
[1] 国家林业局.2005中国森林资源报告[R].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2] 国家林业局.2005年中国林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3] 徐晋涛.我国集体林区制度改革模式和绩效分析[J].林业经济,2008,(9):27-38.[4]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08]10号)[S].2008.[5] 黄东平.林权制度改革问题的对策分析[J].理论探讨,2008,(1).[6] 李周.私有林与中国的选择[J].林业经济问题,2005,(3).[7] 徐秀英,吴伟光.南方集体林地产权制度的历史变迁[J].世界林业研究,2004,(3).[8] 陈锡文.坚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新?r村建设[J].林业经济,2006,(6).[9] 贾治邦.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给我们的几点启示[J].林业经济,2006,(6).[10] 张国明,朱介石.关于江西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调查[J].林业经济,2007,(6).
第五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总结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总结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总结
我乡林改工作严格按照市委、政府《关于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在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精心组织下,在市林改办的统一安排布署和林业主管部门大力支持、协助下,深入扎实稳妥地开展,圆满完成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工作任务,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林改基本情况
我乡总幅员面积128682公顷,涉及7个行政村,22个村民小组,共1543户,5318人。本次林改总面积亩,其中农户自留山面积亩,责任山面积375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山林面积亩,其它承包形式500亩。公益林亩,商品林17652亩。林改确权宗地2289块,发证1161户,共1174本。确权到户率为%,发证面积亩,占应发证面积100%。签定林地承包合同1161份,签定率为100%。
二、集体林权改革工作情况
加强林改工作领导,组建机构,落实责任
我乡林改工作启动后,立即成立了以政府乡长王官宇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党政办、林业、国土、财政、综治等部门为成员的林改工作领导小组,各村成立了林改工作小组,各村民小组以会议形式推出了林改理事会、理事长及理事会成员,配合乡两级林改人员及林业专业技术员现场堪界、确权及勾绘宗地图,以行政区域属地划分,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层层鉴定责任书,纳入考核。增强了各级林改人员的责任感、紧迫感,确保了林改工作质量和进度,有力地推进了林改工作的顺利开展。林改中,全乡
共调处林权争议纠纷7件,调处率90%。
广泛宣传动员,营造林改舆论氛围
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召开乡、村、组林改人员培训会6次,多次邀请市林改办及市林业局领导和技术人员指导工作,大大提高了干部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林改期间共印发林改宣传资料1500余份,制作条幅5幅,张贴标语125份,办林改专栏15期,提高了林农对林改政策的知晓率,激发了农户参与林改的积极性。
严格林改操作程序,规范林改工作方法
我乡林改工作人员依据林业“三定”时期的林权基本情况。首先摸清家底和现状,依据摸底表入户公示本组自留山、责任山、未落实权属的集体山林面积、分布状况,拟定村、组林改方案,村、组多次召开林改会议,按照“四签”和“两个2/3”的要求表决通过,然后报乡政府审核、批准实施。
我乡林改堪界确权调查,坚持“五
到场”,对申请表、堪界表、林改宗地面积勾绘现场认定、签字,并在此基础上制作二榜公示表,并再次以会议形式进行公示。
林改外业工作经林改办验收后,转入电子录入。
各村与农户签定林地承包合同,抽调业务精、素质高的人员审核申请材料和填写林权证。
依据1:10000的外业工作图分村将每块宗地号转绘gis地理信息系统,按照规定模式出图,粘贴上证。
我乡严格按照《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验收管理办法》对照检查,完善档案。按乡两级分类归档,全乡共装卷归档150盒,只待有关部门验收。
三、林改取得的成效
1、经过林改工作,进一步巩固了林农的经营主体地位,激发了林农爱林、护林、养林的热情。
2、通过确权发证,解决林权争议,明确林地、林木产权,增强了群众保护
森林的自觉性、积极性。乱占林地、乱砍滥伐现象明显减少。
3、生态区位优势和生态效益得到体现,公益林补偿得已兑现。
四、存在的问题
由于外出打工人员多年未归,当事人一方无法到场,我乡个别历史遗留林权纠纷,无法终结调解。造成宗地无法确权,暂缓发证。
五、扫尾工作安排
对个别存在的林权纠纷和争议,依照林改政策原则,积极稳妥做好调处工作,尽快确权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