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高速变革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挑战?

时间:2019-05-14 00:24: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应对高速变革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挑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应对高速变革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挑战?》。

第一篇:如何应对高速变革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挑战?

如何应对高速变革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挑战?

电子商务是一个瞬息万变的行业。2011年6月16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将旗下淘宝公司分拆为三个独立的公司。对于这家全球著名的电子商务公司来说,这样的突然变化已经习以为常。易观国际研究数据显示,预计2011-2014年中国电子商务年增长率将保持在50%左右。由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1年(上)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2011年上半年,中国电子商务网购交易规模已经达到2.95万亿,其中,B2B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6万亿,在B2B市场阿里巴巴所占份额为52.8%。要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紧随行业快速变化,而在变化的背后是员工数量呈几何数级的增长,阿里巴巴1999年创立之初仅有18人,如今员工总数已超过20000人。那么,阿里巴巴如何应对高速变革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挑战?

挑战之一:组织结构频繁变化

阿里巴巴eHR资深经理宗鸣透露,阿里巴巴每周新增部门约70个,部门更名、主管变动等约200个,其每周组织结构变化幅度超过一般公司的年变化数。实际上,阿里巴巴从2005年开始引入Oracle PeopleSoft HCM软件构建集团统一的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平台,以此应对快速发展带来的组织结构频繁变化。

组织结构的频繁变化首先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变更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宗鸣说:“经常是管理层一开会出来就发邮件通知大家新的业务要产生了,组织结构要变了”。这就要求人力资源部门要以最快的速度把变化放到系统里。

以淘宝网一拆为三的架构调整为例,系统变化的第一步是部门架构重新构建,系统更新设置;第二步是汇报关系发生变化,在系统中要对人员信息进行相应的更新;第三步是配置审批流程。而整个过程在系统内的更改仅用不到一周的时间即可完成。

在阿里巴巴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每周HR用户权限调整约20人次,职务数据变动约1000条。而PeopleSoft系统如今已经成为集团人员及组织信息的唯一数据源。保证速度的同时,数据的质量更加不容忽视。宗鸣认为,如果系统数据不准确,系统就失去了可信性。如何保证系统数据的质量?阿里巴巴采取了以下措施:

HR审批电子化,阿里巴巴将OA、CRM等系统与PeopleSoft系统实现集成,所有系统数据自动生成推进到PeopleSoft系统中,减少人为干预,提升数据质量;

在PeopleSoft系统定制化数字自动校验机制,确保事后及时补救;

设置专人负责PeopleSoft系统数据质量控制;

开放员工自助页面,员工可自助核对本人数据。

速度与质量同样是管理层希望看到的。“当组织发生变化的时候,管理层也想马上知道公司目前现状到底是什么样子,按照我的想法变未来会怎样,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宗鸣说,这些通过数据都会有所反映,因此,也从侧面提醒HR将人员数据质量重视起来。

挑战之二:价值观念落地传承

关于阿里巴巴的人才管理,在业界广为流传的最大特色是阿里巴巴将所有的员工分成了四种类型:有业绩没价值观比如团队合作精神的,是“野狗”;和事佬、老好人,没有业绩的,但价值观很好的,是“小白兔”;有业绩也有价值观团队精神的,则是“猎犬”;还有一种就是牛,业绩和价值观都行,但不是特别优秀。按照马云的原则,对于“野狗”,无论其业绩多好,都要坚决清除;而业绩不好的“小白兔”,如果不能提升,也要逐渐淘汰掉;只有“猎犬”才是阿里巴巴最需要的。

对于阿里巴巴,价值观和业绩同等重要。阿里巴巴将这种独特的价值观管理,完全融入到了绩效考核体系中。宗鸣介绍,阿里巴巴内部有一本价值观手册,里面具体说明了符合阿里巴巴价值观的行为方式。在员工的考核标准中“业绩占50%,价值观占50%”。然而对于“价值观”这种虚化的概念,在考核中落地具有一定的难度。

为了避免价值观考核的失真,阿里巴巴利用Oracle PeopleSoft HCM 电子绩效管理模块,构建了集团统一标准的全过程跟踪绩效管理平台,该平台通过完整、全面的前馈控制和过程控制措施帮助管理人员避免打分偏差的出现。系统不仅提供了统一的计分规则、给出了打分等级与绩效水平之间的对应关系,同时主管考核页面上还能够显示其他参与者的打分及自评。而在审批页面上,则提供了“271”的分数分布图。所谓“271”是指:20%的员工为企业明星,70%的员工是中坚力量,10%的员工不合格。为最大限度地杜绝打分偏差的出现,绩效管理平台还提供了相应的后馈控制措施来对已经出现的偏差予以纠正。例如,当对于某一部门的分数超过一定值或低于一定值时,系统就强制要求相关人员写出详细说明。

宗鸣认为,通过这种机制,保证了考评人在打分时一定要慎重思考而不是简简单单地凭个人好恶,强制他们平时对员工多加关注,系统帮助阿里巴巴实现了价值观的真正落地。

挑战之三:人员规模急速扩张

2005年,阿里巴巴选择应用Oracle PeopleSoft HCM系统之时,员工数量是2000人,在迄今为止六年的时间里,阿里巴巴无论从企业规模还是员工数量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人力资源管理也迎来一次又一次的考验。

2006年底,阿里巴巴进行整体组织结构调整,从一个公司改制为集团和子公司的架构,要求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底层架构、权限规划以及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改造;2007 年,阿里巴巴B2B公司在香港上市,要求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必须符合香港证交所对系统流程和权限控制的要求;2008 年,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阿里巴巴香港公司推广,要求实施集团统一管理与遵循香港当地法规、文化习惯相结合的“一国两制”;2011年,淘宝拆分为:一淘网,淘宝网、淘宝商城,三家公司业务模式各不相同,要求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将原来的一套流程重新分为几个流程。

PeopleSoft系统的优势在这个过程中完全得到了展现。宗鸣认为,PeopleSoft系统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灵活地做定制化的应用,非常具有弹性和成长性。这也是为什么阿里巴巴从最初选型时候的2000人到现在20000多人,业务平台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却依然能够依靠一套系统支撑到现在。他说:“这也足以证明,当初系统选择的正确性”。

第二篇:参考-制造业企业在金融危机下人力资源管理应对策略

制造业企业在金融危机下人力资源管理应对策略(下转第15页)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并由此导致全球金融风暴,从2008年国际国内各方面统计数据来看,金融风暴开始波及实体经济。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或多或少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面对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制造业企业只有积极调整企业战略,挑战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方式,挖掘企业现有的潜力,才能在经济危机中渡过难关。其中,人力资源潜力的挖掘以及提高是企业进行转变的重要方面。在危机背景下,制造业企业要做好人力资源的重新配置,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吸引和留住核心管理人才,提升技术研发人才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企业应对经济危机的能力。

一、制造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1、在人员结构方面我国制造业企业工人总量总体上是比较多,特别是生产工人,但是高级技能人才和高端管理人才比较短缺。特别是我国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还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制造业企业对虽然重视人才培养,但是缺乏站在企业战略的角度上培养企业发展需要的高级技能人才。我国制造业企业人员结构出现生产型工人、操作型工人、一般管理人员偏多,高级技能人才、高端管理人才偏小。总体上,我国制造业企业人员结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技师、

第三篇:发改委新法下人力资源管理文件

关于举办第三期新法下的社保筹划策略、人力资源管理

与风险规避培训班的补充通知

各企事业单位:

新《社会保险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法》相继实施, 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乃至企业全面经营管理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为帮助用人单位及时了解新法的立法趋势和规定,解决纷繁复杂的劳动社保关系,减少用工成本、规避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应广大企事业单位的要求,我委干部培训中心将于12月初举办第三期“新法下的企业社保筹划策略、人力资源管理与风险规避”培训班。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邀请石先广等国内知名专家授课,培训内容增加年终年终薪酬福利、绩效考核运用、留人方案设计与员工离职管理实务等相关内容,其他事项按新发改培训[2011]1963号文件执行。

二、培训时间及地点

(一)培训时间: 2011年11月29日全天报到,11月30日~12月2日培训;

(二)报名截止日期为:2011年11月22日

(三)培训地点:乌鲁木齐市(具体在开课前5天通知)

(四)咨询电话:***

附:

1、新发改培训[2011]1963号文件

2、人力资源管理与风险规避培训大纲

二0一一年十月月二十八日

新法下的社保筹划策略、人力资源管理与风险规避

培训大纲

各企事业单位:

新《社会保险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法》相继实施,劳动者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越来越强,人民法院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随之增多。据统计,劳动争议中,企业败诉占到70%,劳动者的败诉仅占30%。综观用人单位败诉的原因,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规章制度不健全;二是对员工关系管理缺乏基本的技巧,特别是在试用期、女职工三期、医疗期、加班管理、调岗调薪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区与盲点。据调查,50%的企业正在考虑通过非全日制用工、业务外包、劳务派遣降低企业的用工风险与成本压力。与此同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起草的《劳务派遣管理规定》也在紧密锣鼓的制定当中,关于劳务派遣用工到底走向何方?是限制还是规范?劳务派遣用工是否需要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派遣岗位的“三性”是否有明确规定?均在争议当中。

一、主要内容:

(一)规章制度的制定、应用实务以及违纪职工处理技巧:

1、当前员工关系危机与应对思路

2、员工手册的基本架构与体系构成;

3、有效规章制度必须具备的三个法律要件;

4、如何完善规章制度的制定程序;

5、规章制度制定中经常存在的程序性误区;

6、如何保证规章制度内容的合法性;

7、常见违法规章制度的内容例解;

8、在原则与具体之间,规章制度应当如何取舍?

9、如何解决规章制度的可操作性问题;

10、如何选择规范有效的规章制度公示方式;

11、规章制度设计中应注意的法律事项

12、《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废止后如何应对违纪;

13、违纪职工处理中单位败诉原因剖析;

14、如何选择合法有效的职工奖惩处理方式;

15、如何搜集职工违纪的证据;

16、如何对违纪职工送达法律文书;

17、违纪职工处理应遵循的原则;

18、如何避免罚款制度存在的风险;

19、违纪职工处理的十大误区;

20、职工奖惩制度的制定要点;

21、如何正确理解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

22、常见的违纪解除行为例解;

23、员工被依法限制人身自由期间,劳动关系如何处理;

24、开除、除名职工存在在的风险与管理方略;

25、如何通过制度设计应对职工不辞而别风险。

(二)员工关系管理核心实务与管理技巧:

1、如何预防并降低事实劳动关系风险?

2、如何有录用条件与劳动合同如何处理才能避免争议?

3、如何设计有效的考勤制度以避免加班费风险;

4、不同考勤方式的利弊分析;

5、职工不认可单位作出的考勤记录怎么办?

6、加班费可以以基本工资作为计发基数吗?

7、计件工资的加班费支付标准;

8、合法控制加班管理风险及加班费成本的七大法宝;

9、不同工时制的利弊分析;

10、不定时工作制能实施考勤吗?

11、怎样解除处于“三期”的问题女员工劳动关系?

12、如何处理病假不申请自行休假的员工?

13、如何裁掉长期泡病号人员的劳动合同;

14、如何对员工依法实施岗位调整?

15、怎样确定员工不胜任工作?

16、如何把末位淘汰合法化操作?

(三)《劳务派遣管理规定》(草案)解读与劳务派遣实务技巧《草案》对劳务派遣如何进行界定?何种派遣属于假派遣;《草案》对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劳务派遣岗位如何界定,在非三性岗位上用工的应当做何调整;《草案》对于派遣员工是否需要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否有新规;《草案》对于派遣工与正式工同工同酬有何规定;《草案》对于用工单位、派遣公司双方对于派遣员工的权利义务如何分别规定;《草案》对派遣员工的工资如何进行列支,是列入用工单位工资成本还是列支为业务费用?

7、常见用工方式的利弊分析;

8、劳务派遣合同的关键条款设计与范本分享;

9、派遣方如何降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风险?

10、派遣方与派遣员工订立劳动合同中应注意的事项;

11、“返派遣”员工的本单位工作年限如何认定?

12、新法下派遣方面临的主要管理风险;

13、哪些岗位可以使用派遣员工?

14、使用非“三性”岗位对用工方会造成什么法律后果?

15、用工方如何规避同工同酬风险?

16、用工方如何行使对派遣员工的退还或退换权?

17、用工方如何追究派遣员工的损失赔偿责任?

18、对派遣员工能采取竞业限制和商业秘密保护措施吗

19、用工方的制度如何有效适用派遣员工;

20、劳务派遣中的经济补偿金责任分摊实务;

21、个人承包的法律风险是什么;

22、如何避免个人承包被认定为事实劳动关系;

23、业务外包合同的签署应当注意哪些环节;

24、业务外包、劳务派遣、人事代理的实质是什么,区别是什么

(四)《社会保险法》权威解读与案例分析

1、关于《社会保险法》最新立法趋势分析及新政策立法方向解读;

2、现行五大社会保险:养老、工伤、生育、医疗、失业等保险的新要求及新规定;

3、员工个人跨地区就业的,保险关系如何转移?是否能五大社保同时转移;

4、外来务工人员仅缴纳工伤和医疗保险是否合法?

5、如何理解视同缴费年限?职工被判刑、劳教、除名的是否缴费年限是否清零?

6、如何理解社会保险缴费双轨制?用人单位的缴费基数是否等同于单位职工的缴费基数?

7、职工个人跨地区就业的,视同缴费年限转入地区是否接受;

8、用人单位不足额缴费的法律风险是什么;

9、试用期间是否应当为职工缴纳社保;

10、员工不愿意买社保或员工自愿降低投保基数,并与单位签有协议的情况下,该协议是否 有效;

11、特殊工种提前退休以及女职工退休年龄纠纷应注意哪些问题;

12、欠缴社保滞纳金计算应当按照什么标准计算

(五)《工伤保险条例》权威解读与案例分析

1、《工伤保险条例》修改内容立法分析与解读;

2、如何理解工伤保险的无过错责任原则;

3、企业能否追究工伤职工的过失赔偿责任;

4、违章作业导致伤亡,能否认定为工伤;

5、出差过程中,突然病亡算工伤吗;

6、上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能认定为工伤吗;

7、职工因工陪酒死亡是否属于工伤;

8、哪些工伤待遇由单位支付?哪些工伤待遇由经办机构支付;

9、工伤职工超过规定医疗期如何处理;

10、停工留薪期起始时间如何确定,期间待遇如何确定?是否包括绩效奖金与各项补助;

11、单位能用商业保险赔偿职工工伤待遇吗;

12、工伤补偿与民事赔偿出现竞合怎么办;

13、伤残职工享受哪些待遇;职工因工死亡,直系亲属可以享受什么待遇;

14、第三人导致本单位员工工伤的,用人单位如何向第三人追偿;

15、劳务派遣、承包租赁过程中发生工伤,如何向实际用工单位追偿;

16、常见典型工伤争议案例分析。

(六)最新司法解释运用与劳动争议处理常见问题分析

1、法院受理哪些社会保险争议?司法解释三对此做出何种新的规定;欠缴社保是否受时效限制;

2.停薪留职人员、内退人员再就业的劳动关系如何认定;

3.关于加班的举证责任如何理解?用人单位在管理上应采取何种应对措施;

4.劳动争议中的答辩原则是什么;5.如何理解劳动报酬争议的特殊时效;

6.如何理解劳动争议中的各类证据的法律效力;如何用好证人证言;

7.劳动争议仲裁时效、诉讼时效与一般民事诉讼时效之间的关系;

8.关于小额标的的一裁终局,是按照总的标的额算还是按照单项标的额算;

9.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是否属于劳动报酬,是否受一年时效的限制;

10.典型劳动争议的处理与应对

(七)日常员工关系管理常见问题分析

1、新员工入职应当审查什么事项,以及如何进行入职培训与制度公示;

2、新、老员工劳动合同签订的原则应当如何把握;

3、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三种劳动合同,在不同区域、不同企业、不同员工之间有何异同;

4、长期劳动合同管理模式下,如何便捷实现对员工岗位与待遇的调整;

5、在职员工日常加班倒休、年休假应当如何合理安排;

6、签署服务期协议,应当如何约定培训的性质以及关于多次培训的服务年限如何确定;

7、如何确定签署保密协议、竞业限制协议的范围,以及如何约定员工离职时竞业限制协议的效力;

8、如何通过长效机制的调整,实现人力资源部对员工日常管理的常态化;

9、如何理解医疗期与员工日常病假的关系;

10、对于不胜任工作的职工,如何进行考核具有法律效力;

11、对于违纪、违法、劳教、追究刑事责任的员工解除劳动合同通知应当如何送达;

12、离职员工如何进行离职面谈,离职面谈的意义是什么;

13、离职协议如何签署避免员工秋后算账;

主讲老师简介

石先广老师,国内知名企业用工管理风险防范专家,现执业于上海市同建律师事务所,中国劳动法律网首席顾问,上海市律师协会劳动法律委员会委员,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长期从事劳动法律问题研究与实务操作,已出版劳动法律专著近20本,在上海、南京、杭州、深圳、青岛、济南、成都、沈阳、南昌等全国40多个城市讲授企业用工管理系列课程200余场,因课程实用有效而深受各地企业的欢迎。

第四篇: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变革

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变革

——以华为(Huawei)为例

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形成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的体系和干部培养与选拔的体系,同时也使得员工做任何事情都有章可依,有法可循

华为从1997年开始与Hay group(合益集团)合作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变革。

在Hay的帮助下,华为建立了职位体系、薪酬体系、任职资格体系、绩效管理体系及员工素质模型。在此基础上,华为形成了对员工的选、育、用、留原则和对干部的选拔、培养、任用、考核原则。自1998年开始,Hay每年对华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改进进行审计,找出存在的问题,交给华为解决。2005年开始,华为又与Hay合作,进行领导力培养、开发和领导力素质模型的建立,为公司面向全球发展培养领导者。

华为长期执行基于客户需求导向的人力资源及干部管理制度。客户满意度是从总裁到各级干部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华为的外部客户满意度是委托盖洛普公司调查的。客户需求导向和为客户服务蕴含在干部、员工招聘、选拔、培训教育和考核评价之中,强化对客户服务贡献的关注,固化干部、员工选拔培养的素质模型,固化到招聘面试的模板中。华为给每一位刚进公司的员工培训时都要讲《谁杀死了合同》这个案例,因为所有的细节都有可能造成公司的崩溃。华为注重人才选拔,但是前3名的学生不考虑,因为华为不招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他们很难做到以客户为中心。现在很多人强调技能,其实比技能更重要的是毅力,比毅力更重要的是品德,比品德更重要的是胸怀,要让客户找到感觉。

华为的干部分为3种,30%的第一种干部属于后备队,有机会到华为大学进行管理培训,培训优秀的人有可能在下一届得到实践机会;最后面20%的干部属于后进干部,后进干部是优先裁员的对象,就拼命往中间挤,中间的队伍受不了,也就往前跑。华为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从实践中选拔干部。华为这几年严格控制考核体制,考核体制已形成了一种范本。学历是重要的但不是惟一的,华为在干部考核表上惟一不设的一栏就是学历,都是填你在以往公司工作的评价。

三优先三鼓励的用人方针

在干部政策导向方面,华为提出三优先、三鼓励的政策。

“三优先”是:优先从优秀团队中选拔干部,出成绩的团队要出干部,连续不能实现管理目标的主管要免职,免职的部门副职不能提为正职;优先选拔责任结果好、在一线和海外艰苦地区工作的员工进入干部后备队伍培养,华为大学的第一期就办在尼日利亚;优先选拔责任结果好、有自我批判精神、有领袖风范的干部担任各级一把手。

“三鼓励”是:鼓励机关干部到一线特别是海外一线和海外艰苦地区工作,奖励向一线倾斜,奖励大幅度向海外艰苦地区倾斜;鼓励专家性人才进入技术和业务专家职业发展通道;鼓励干部(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向国际化、职业化转变。所有干部都要填表表示自愿申请到海外最艰苦的地区工作,否则不管你是多么优秀的人才均不招聘。

华为的干部任职标准,从品德、素质、行为、技能、绩效到经验,各个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在华为有两条通道,一是向管理者走,一是向技术专家走,同等任职的管理者和技术专家能享受同等待遇。华为否定以实现员工个人价值为目的的自由文化,员工在华为改变命运的道路只有两条,一条是努力奋斗,二是产生优良的贡献。华为给员工的报酬是以其贡献的大小和任职能力为依据,不会为员工的学历、工龄和职称及内部“公关”做得好支付任何报酬。认知不能作为任职的要素,必须要看态度、要看贡献、要看潜力。干部培养选拔的原则,一是要认同华为的核心价值观,二是具有自我批判的能力。

在国际化的发展过程中,华为提倡在“上甘岭”培养各级干部,要把具有领袖风范、高素质和团队感召力的员工,把目标方向清晰、管理结构良好的员工,选拔到公司干部队伍中来。同时,华为在制度上关心女干部的培养和成长,对每一级干部的培养都考虑女干部的比例。

三权分立的干部选拔机制

华为坚持干部末位淘汰制度,建立良性的新陈代谢机制,坚持引进一批批优秀员工,形成源源不断的干部后备资源;开放中高层岗位,引进具有国际化运作经验的高级人才,加快干部队伍国际化进程。华为还坚持不懈加强干部和员工的思想品德教育、诚信教育;坚持反对干部腐败,反对赌博。凡参与赌博的干部,一律开除。打牌的高级主管一定要处分;建立员工个人信息系统,记录员工在诚信方面的信息,包括奖、罚、晋升、任职能力、绩效等信息。

在干部选拔程序方面,华为不搞民主推荐,不搞竞争上岗,而是以成熟的制度来选拔干部。这个成熟的制度包括职位体系、任职资格体系、绩效考核体系、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原则、干部的选拔和任用程序、干部的考核。首先,根据任职职位的要求与任职资格标准进行认证,认证的重点是员工的品德、素质和责任结果完成情况。认证后还要进行360度的考察,即在主管、下属和周边全面评价干部的任职情况。考察干部后还要进行任前公示,使干部处于员工监督之下,每次任命都要公示半个月,半个月内全体员工都可以提意见。华为在每个干部任命之后还有个适应期,安排导师。适应期结束后,导师和相关部门认为合格了才会转正。另外,华为执行任期制,保证能上能下,完不成目标的要下来。选拔机制是一个三权分立的机制,业务部门有提名权,人力资源体系有评议权,党委有否决权。干部考核机制有三个方面,一是责任结果导向、关键事件个人行为的评价考核机制;二是基于公司战略分层分级述职,即PBC(个人绩效承诺)承诺和末位淘汰的绩效管理机制;三是基于各级职位按任职资格标准认证的技术、业务专家晋升机制。走专业线的就是技术专家、业务专家,他们可以各种职位标准来申请,认证通过了就能够上去。华为在干部考核过程中不完全重视绩效,因为绩效只能证明你可能会克服被淘汰,不能证明你可以被提拔。关键要看个人行为考核,要综合各种要素来考虑。

针对绩效考核,华为根据公司战略,采取综合平衡记分卡的办法。综合平衡记分卡是华为整个战略实施的一种工具,其核心思想是通过财务、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及华为在学习和成长4个方面相互驱动的因果关系来实现华为的战略目标。平衡记分卡关键在于平衡:关于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平衡;收益增长目标和潜力目标的平衡;财务目标与非财务目标的平衡;产出目标和绩效驱动因素的平衡及外部市场目标和内部关键过程绩效的平衡。华为从战略到指标体系到每一个人的PBC指标,都经过评分记分卡来达到长短、财务非财务等各个方面的平衡。

对于干部关键事件行为的评价,华为有评定的依据,不同层面的主管会看你在关键事件中的表现或有意让你在一些关键事件中锻炼,在锻炼过程中再对你体现出来的行为进行评价,然后得出绩效考察的结果和关键事件过程行为评价的结果,它和干部的薪酬是直接挂钩的。中高层管理者年底目标完成率低于80%的,正职要降为副职或给予免职;各级主管PBC完成差的最后10%要降职或调整,不能提拔副职为正职;业绩不好的团队原则上不能提拔干部;对犯过重大过失的管理者就地免职;被处分的干部一年内不得提拔,更不能跨部门提拔;关键事件过程评价不合格的干部也不得提拔。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些变革,形成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的体系和干部培养与选拔的体系,同时也使得员工做任何事情都有章可依,有法可循。

引入外籍专家促管理变革

华为请了德国的应用技术研究院做顾问,这些顾问是德国一批退休专家,把华为的生产进行了优化,包括质量体系优化。华为现在的生产体系能达到20个PPM,即每100万个点中有20个点有质量问题。飞利浦也具有世界先进的制造体系,现在是16个PPM。

在采购方面,华为曾经请了一个德国的高级主管,年薪60万美元,当了2年的采购部总裁,整个采购体系从小农的采购转变成现代的采购体系。在当时IT泡沫最困难之际,华

为能降低成本20多亿元。

华为认为在全球化的思维方式上要借鉴外国的专家系统,请西方优秀的高级主管来促进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促进广东地区工业化的进步。在IBM帮助华为推进管理变革之时,华为每小时付给专家的费用是300美元到680美元,70位专家就住在公司楼上办公7年,但今天我们知道,华为付出几十亿推动了管理的进步是值得的。

华为引入国际著名咨询人士,共同推进管理变革,推动其整个流程的优化,达到一个高效的流程化运作,保证了端到端的交付。目的就是为了要质量好、服务好、运作成本低,能优先满足客户的需求,提升客户的满足能力,这两者是统一的。

第五篇:多视角时代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

当今社会正在进入被称为知识经济、互联网或网络经济、经济全球化、新经济的时代。对当今时代的多种表述反映了从不同视角对时代本质特征的认识和概括:知识经济为内涵视角,互联网为技术视角,经济全球化为外延视角,新经济则是一种综合表述。分别从知识经济、互联网、经济全球化三个时代背景的视角,对人力资源管理中已经出现、正在出现和将会出现的变化作一透视和把握。

一、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新理念自从1996年10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最早提出知识经济的论题后,知识经济的概念便迅速风靡全球。管理理念的变革先行于管理模式变革。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员工为主要对象的人力资源管理,首先需要确立经营知识和人才的发展理念。既然在知识经济形态中知识取代了资本而成为核心生产要素,知识创造财富的逻辑改变了资本产生利润的生财之道,企业组织的经营理念就应该由经营资本转变到经营知识的思路上来。知识的载体是知识员工尤其是拥有知识优势的人才,经营知识的理念又推导出经营人才的理念。按照这一逻辑,知识和人才可以看作推动社会和组织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近几年来,人们提出了人才强国、人才强市、人才强企等人才强“X”的发展战略。其次需要确立员工主权的根本理念。有史以来,无论是工业经济时代还是农业经济时代,劳动者都处于被资本或土地雇佣的依附地位。但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支配资本等其他生产要素的核心要素,知识又存在于知识员工头脑之中,何况知识本身是智力工作者所创造的,因此,从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中必然引申出知识员工主权的结论,或者说员工主权是知识经济应有之义。再者需要确立人本主义的管理理念。工业经济时代,由于劳动者在生产要素的组合关系中处于依附地位,人事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奉行的是组织本位、工作本位和管理本位,实行的是一种很少考虑劳动者因素的非人格化、甚至是非人性化的管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员工成为主权者,对主权者的管理应该是一种充分考虑工作者因素的人本主义管理,反过来说,人本主义管理理念是员工主权理念的体现。人本主义既体现于组织与员工之间的目标兼容、共进双赢、双满意的管理战略之中,也体现于尊重管理、关怀管理、赞扬管理、参与管理、自主管理、柔性管理以及工作再设计的各种管理行为之中。

二、互联网与人力资源管理新方式互联网是指建立在当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基础上的相互连接的全球电脑信息网络系统。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互联网及其信息技术正在引发工作方式和管理方式的历史性变革。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是人力资源管理的“E”化。E化人力资源管理(HER)亦称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是指通过应用IT技术手段在互联网上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电子化。目前,欧美国家的许多大公司尤其是IT行业的知名企业,如通用、IBM、GE、微软、朗讯、思科等,都在不同程度上进人了人力资源管理的中期“E”化阶段;在我国,一些著名外商投资企业以及联想等IT企业,也已经进入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初期“E”化阶段,越来越多的国营企业以及其他企业开始筹划“E”化和触“电”项目。据有关机构2003年初的抽样调查,有超过60%的国内企业计划在以后的两年中着手进行HER建设。人力资源管理的“E”化范围将随着IT技术及HR软件的成熟发展而逐步扩大。初期阶段主要局限于事务性管理活动层面,如人事信息管理、福利管理、考勤管理、休假管理等;中期阶段从事务性管理层面扩展到常规性管理活动层面,涉及网上招聘、网上培训、网上学习、网上考评、网上沟通等职能;后期阶段将在系统整合的基础上实现自上而下的战略性E化人力资源管理。HER不仅能够极大地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提升管理活动的价值,也就是说,它能够使人力资源管理者从低价值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高价值的战略性管理活动。

三、经济全球化与人力资源管理新课题

学术界对经济全球化概念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就相对共识的解释而言,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等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优化配置并使各国经济相互关联度及依存度日益强化的历史进程或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具有三个标志性特征:市场全球化,即以国家边界分割的国际市场向无国界的一体化国际市场发展,并最终形成全球统一市场;生产要素配置全球化,资本、技术、知识以及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趋向于跨国界自由流动,逐步实现全球范围的合理、优化配置;企业全球化,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活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出现一批由跨国公司发展而来的“全球公司”,其他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涉及不同程度的国际联系。经济全球化及其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正在对人类的经济活动、社会生活、组织管理等各个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样也对人力资源管理产生日益明显的影响。现阶段,经济全球化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一些新课题。一是稀缺人才的“零距离”国际竞争问题。如前所述,经济全球化的标志性特征之一是生产要素配置的全球化,其中包括人力资源要素配置的全球化。因此,一般意义上说,人力资源将成为全球共有共享的财富,劳动力将突破一国的市场区域而进行跨国界的流动,因而将会引发全球性人力资源竞争。从实际情况分析,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供求关系上,中低层次的劳动力相对充裕,高层次人力资源相对不足,高端人才尤其显得稀缺,全球性人力资源竞争势必体现为高层次紧缺人才竞争。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环境中和开放引资的国内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金融机构、咨询机构、研发机构等外资组织进驻中国,它们往往采取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用人战略而与国内组织进行人才争夺,因此,全球化紧缺人才竞争所表现的空间形式已是短兵相接的“零距离”竞争,即国际化人才竞争国内化,而在这场人才争夺战中国内的国有企业等组织又缺乏竞争优势。如何应对“零距离”的稀缺人才竞争,如何克服人才竞争中的“马太效应”,如何吸引和留住组织所需要的人才,这是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课题,尤其是对国内的国有企业等体制内组织来说更是如此。二是企业跨国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问题。近些年来,为了规避或降低竞争结局的风险及成本,“双赢”或“多赢”的竞争模式正在取代传统的你死我活或两败俱伤的“博弈”竞争逻辑,由此,企业间尤其是大公司的跨国兼并和收购之风盛行。企业并购中涉及多方面资源的重新洗牌问题,如产品、市场、技术、资本以及人力资源的整合等,其中,人力资源整合具有统领性效应。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管理制度、管理风格以及不同的员工组合结构,企业在兼并和收购过程中,是否有能力以及如何进行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实现人力资源存量、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的优化整合,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正效应,而不是一加一小于二的负效应,并通过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有效整合,实现产品、市场、技术、资本的整合,这是决定企业并购成败的关键。三是企业国际化中的“跨文化”管理问题。经济全球化以及人力资源配置全球化的过程是一个企业国际化过程。经济全球化导致企业的融资、技术、生产、销售等经营活动国际化,跨国公司进一步向全球市场扩展,同时出现越来越多不够跨国公司规格的国际经营企业,这是企业国际化的外在标志;跨国公司的扩展和国际经营企业大量出现又加快人力资源配置的全球化进程,使跨国公司和国际经营企业的员工结构上形成多元化特征,不同程度上成为“移民”企业,这是企业国际化的一个内在标志。企业国际化中凸现出跨文化管理的问题。如何在一个员工不同国家的国际化企业中,形成一种多元文化成分有机融合的企业文化,并使这种“跨文化”型企业文化体现于制度化管理之中,这正在成为经济全球化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课题。四是人力资源管理游戏规则的国际化问题。经济全球化存在一个各国经济行为的法制化规范的一致性问题,或者说我国的游戏规则与国际接轨的问题,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游戏规则的国际接轨,这一点在我国加入WTO后已经成为一种现实的制度挑战。目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中存在一些不接轨、难以接轨的问题。例如,干部与工人的身份区分以及企业领导人员、一般干部、工人的多层次管理问题,公司法人治理规范与党管干部原则的矛盾问题(如由董事会聘任经营者还是由党委会任命经营者问题),党的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部门合署下发的党政合一人事文件部分代替了人事法规的问题等。如何在深化我国的人事制度改革中,使人事管理制度及管理行为既与国际接轨又保持不能舍弃的原则,这无疑成为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和加入WTO后人力资源管理所面临的新课题。

>>>>多视角时代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下载如何应对高速变革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挑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应对高速变革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挑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事业单位聘用制下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与对策浅析

    事业单位聘用制下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与对策浅析 摘要:随着聘用制在事业单位改制过程中全面铺开,事业单位和员工之间的关系逐渐发生了变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理应作出相应调整。通......

    网络经济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方法(最终5篇)

    网络经济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方法摘 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网络经济时代,知识和信息将取代土地和资本成为企业的第一资源,企业将充分利用基于信息技术的互联网为企业的各项......

    成长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挑战

    成长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挑战成长型企业所面临的人力资源管理挑战与企业战略规划、管理者素质、企业文化、产品或服务结构等问题息息相关。1) 由于缺乏企业发展战略,导致人......

    应对挑战

    应对挑战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呼唤教师教育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新型教师,而教师教育面临从满足数量需求向质量提高的重大转变,教师要树立专业角色意识,做好角色转换。 一、教......

    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这一概念早在1954年就由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德·德鲁克在其著作《管理实践》提出并加以明确界定。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不断成熟,并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

    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正面临挑战

    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正面临挑战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正面临着人力资源外包、经济全球化等一系列因素的挑战。同样,这些因素也必然对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职能定位、......

    珠宝企业:新劳动法后的人力资源管理挑战

    众所周知,新劳动法的推出给很多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其中也包括蓬勃发展的珠宝(珠宝加盟:http://china.globrand.com/join-zhubao/)行业。中国的珠宝行业是一个朝阳行业,很多珠......

    05杨杜:变革期的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

    杨杜:变革期的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以下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系杨杜教授主题演讲《变革期的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杨杜:非常高兴!有句话怎么讲?谁是传奇?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