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文化资料
鱼嘴中学学校文化知识竞赛复习资料(内部)
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1、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握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依法治教,尊重教育规律,夯实基础,优化结构,调整布局,提升内涵,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3、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4、四大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鱼嘴中学“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
1、学校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定位是:积极配合、平稳过渡、精细管理、大胆改革、内涵发展,把学校办成一所设施一流,管理规范,运作高效,师资优良,质量一流,文化深厚,特色突出,在江北有美誉度,在两江新区有知名度的优质完全中学;打造阳光幸福教育品牌学校。
2、学校“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思路:总体思路——两年稳过渡,三年新起步,五年大发展。
具体思路为——“11355”工作思路。分别为:
围绕一个中心。学校一切工作紧紧围绕教育教学质量这个中心开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抓住一条主线。抓住“阳光·5S”高效课堂模式构建这条主线,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班级文化建设、校本课程建设、打造阳光幸福教育品牌学校,实现幸福教育目标。
突出三大主题。稳定、改革、发展。
推进“五个校园”建设。
3、学校“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策略:
我校未来五年的发展策略是“卧薪尝胆练内功,立足两江谋发展”。具体体现为下列五点:(1)质量立校,真发展。(2)目标引领,明发展。(3)高效管理,促发展。(4)缔造团队,保发展。(5)改革创新,谋发展。
四支队伍建设
1、打造一支优秀的行政管理团队。打造一支“敢作为、能作为、有作为”优秀的行政管理团队。建设一支有执行力的学校基层管理团队。
建设一支“想办事、能办事、办好事”的高效基层管理团建设一支充满学习力、研究力和竞争力的教师团队。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
造就一支“名特优”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
德育特色打造工程,为学生阳光幸福人生奠基。
四、新课改:
1、新一轮课改的六字原则是:自主、合作、探究。本次新一轮课改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八轮课改,他的核心内容是:课程改革。我校正在推行的课改是以课堂为核心的教育改革。
五、“领雁工程”的理念和内容
1、以“领雁工程”为契机的我校 新一轮课改的中心环节是课堂改革。领雁工程倡导的新课堂基本特征是:心随课动,课随心动。
2、领雁工程的最终目标是:
关注差异,尊重情感,释放潜能,实现讲授课堂向合作课堂的变化,实现教师从观念和能力上适应合作学习的变化,实现学生从“厌学-乐学-会学”的变化。
3、“领雁工程”的四大任务是:学校文化建设、课堂改革、养成教育、校本开发。
4、“领雁工程”与2010年开始在我校实施,我校属于重庆市领雁工程项目学校,我校结对的示范学校是清华中学。
六、我校的学校文化
我校学校文化的总体名称:鱼嘴中学三品文化体系,包括有品位的学校内涵文化,有品质的课堂教学文化,有品德的师生行为文化 学校文化主题:三年阳光岁月,奠基一生幸福
(一)有品位的学校内涵文化
1、我校的办学理念:阳光教育、和谐发展。
(1)办学理念的价值取向:
光亮温暖,营养生长;光彩辉煌,品味锤炼;光明正义,幸福和谐。
(2)我校的办学宗旨: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其具体含义:
面向全体,关注差异;尊重情感,阳光幸福;全面发展,释放潜能。
(3)办学目的:创阳光品牌名校,办学生适合教育;
(4)校训: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5)校风:立志拼搏,尚礼感恩。
(6)教风 :爱生敬业,快乐鱼中。
(7)学风:尊师勤学,博识善教。
2、我校的课改策略是:
头脑风暴更新观念,试点探索总结经验,稳步推进形成特色。
3、我校今年的工作思路是 :13484、我校课改成功的关键:班主任核心领袖作用的发挥,自主型高效学习小组的建设,“三自主”班级文化的建设。学生三自主包括: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生活。
5、我校设计的教育的理想境界:
我们的校园:干净、整洁、充满阳光—阳光校园,学习乐园; 我们的学生:快乐、健康、沐浴阳光—阳光少年,快乐无限; 我们的教师:幸福、乐教、播撒阳光—阳光教师,幸福无限; 学生的管理: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生活;
课改的目的: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考试考得满意。
6、我校把去年定为“课改年”,把今年定为“ 全面课改年”。
(二)有品质的课堂教学文化:自主合作,探究竞争,1、“阳光·5S”高效课堂的5S元素是:
自主学习(Studying Independently)、合作探究(Squad Cooperation & Inquiry)、展示反馈(Show & Feedback)、归纳检测(Summary & Check)、巩固提升(Strengthen & Improvement)
2、对“阳光·5S高效课堂”的内涵理解:
高效学习,阳光幸福;全面发展,提升质量
我校确立了最基本的“阳光·5S”高效课堂”理念,让我们的教
与学真正做到“播撒阳光,体验阳光,收获阳光,分享阳光”;“5S”则代表的是课堂的五个最基本的元素,即自主学习(Studying Independently)、合作探究(Squad Cooperation & Inquiry)、展示反馈(Show & Feedback)、归纳检测(Summary & Check)、巩固提升(Strengthen & Improvement),在这五个元素的排列组合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核心课改思想,实现“心随课动,课随心动,动感课堂,幸福鱼中”的课堂境界。总之,高效是课堂的目的,自主是课堂的灵魂,阳光是课堂皈依。他克服了课堂模式化的弊端,让各类课堂既有个性成长的空间,又能彰显共同的教育理念。“阳光·5S”高效课堂的打造是鱼中课改最大的亮点。
3、“阳光·5S”高效课堂的基本特点: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案教学、小组激励
4、“阳光·5S”高效课堂追求的课堂境界:
心随课动,课随心动,动感课堂,快乐鱼中。
5、“阳光·5S”高效课堂的课堂教学三原则:
学生已会的不教、学生能学会的不教、教师教不会的不教。体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课改原则。
6、“阳光·5S”高效课堂的高效体现在:
“效果”、“效率”、“效益”的三结合。
7、“阳光·5S”高效课堂解读为:
生命课堂、生活课堂、生态课堂。
8、“阳光·5S”高效课堂对学生学习“效率”的衡量标准:
学生的自主程度、合作效度、探究深度。
9、“阳光·5S”高效课堂导学案编制原则:
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阶梯化。导学案是对教材的“翻译”和“二度开发”。
10、“阳光·5S”高效课堂的“三表”: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敢于表达、表现、表演;
11、“阳光·5S”高效课堂的“三自主”:
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生活。
12、“阳光·5S”高效课堂的目标:全面发展,提升质量
13、“阳光·5S”高效课堂自主学习的三个层面:
个体探究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自主学习,班级竞争的自主学习
14、“阳光·5S”高效课堂作业评价三维:
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评价、对学生作业的思考过程、解题策略的评价、对学生作业态度的评价。
15、“阳光·5S”高效课堂学习小组分组原则:
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最关健是: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能做事,事事能做好。
16、课题研究“五同步四位一体”新型课题研究模式。
“五同步”就是,宣传动员同步、学习筹备同步、研究实验同步、阶段总结同步、成果展示同步;
“四位一体”就是组织机构一体、内容目标一体、措施周期一体、方法原则一体。
(三)有品德的师生行为文化
1、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 班级文化名、班训、班旗、班歌、班级目标、家规(君子协定)、评价晋级、班级特色展示等
“三自主”班级文化的特点:班级教师与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共同生成的,师生认同的,言行一致的价值文化。
2、小组学习与评价的三个层次:
每天一次点评, 每周一次小结,每月一次总结。
3、2011年我校阳光实践活动课程包括:
走进园博园、行走铁山坪、参观长安厂、轻轨厂、体验龙兴古镇。
4、我校阳光系列评比包括:“阳光少年”、“阳光小组”、“阳光班级”,“阳光教师”、“阳光教研组”,这是一条以班级文化和学科教学文化为支点的学校文化主旋律。
5、德育与课堂教学改革的关系:课改在课堂,功夫在课外。
6、德育要求:说阳光话,行阳光举,做阳光人
7、我校“大德育模式”:阳光大课堂,人生大舞台,德育生活化,生活育人化。
8、我校课改后德育亮点:“阳光成长”记录光碟代替班主任总结。
第二篇:文化自信资料[定稿]
“文化自信”这一时代课题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传递出他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观。在2014年2月24日的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之后的两年间,习近平又对此有过多次论述:“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2016年5月和6月,习近平又连续两次对“文化自信”加以强调,指出“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要引导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上,习近平对文化自信特别加以阐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其语境更为庄严,观点更为鲜明,态度更为坚决,传递出这既是文化理念又是指导思想。文化自信于是成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
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
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
话
“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观,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让13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
“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方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对我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东西,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
——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我们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过程中,要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无论改什么、怎么改,导向不能改,阵地不能丢。”
——十八大以来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综述
“要结合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让广大青少年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让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2015年12月30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
时的讲话
“要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2015年10月13日习近平对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表彰活动作出重要批
示
“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
“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夯实国内文化建设根基,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从思想道德抓起,从社会风气抓起,从每一个人抓起。”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
学习时的讲话
“要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进来,尊重各国的历史特点、文化传统,尊重各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善于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增强中华文明生机活力。我们要积极倡导求同存异、交流互鉴,促进不同国度、不同文明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2015年12月30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
时的讲话
“我们社会主义文艺要繁荣发展起来,必须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只有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我国文艺才能更好发展繁荣起来。”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
“要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完善人文交流机制,创新人文交流方式,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第三篇:靖安县有关文化资料
靖安县有关文化资料
一、《靖安县幽谷亭》(宋•曾巩)横江舍轻楫,对面见青山。行尽车马尘,豁见水石寰。地气方以洁,崖声落潺潺。虽为千家县,正在清华间。风烟凛人心,世虑自可删。况无讼诉嚣,得有觞咏闲。常疑此中吏,白首岂思还。人情贵公卿,烨烨就玉班。光华虽一时,忧悸或满颜。鸡鸣已争驰,骅骝振镳镮。岂如此中吏,日高未开关。一不谨所守,名声别妖奸。岂如此中吏,一官老无瘝。愔愔谋谟消,汩汩气象孱。岂如此中吏,明心慑强顽。况云此中居,一亭众峰环。崖声梦犹闻,谷秀坐可攀。
倚天巉岩姿,青苍云䒮斓。对之精神恬,可谢世网艰。人生慕虚荣,敛收意常悭。
诚思此忧愉,自应喜榛菅。
二、《归桃源乡》(唐•刘慎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桃花雨过碎红飞,半逐溪流半染泥”,“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水木)
三、《白香词谱》(清•舒梦兰)
《白香词谱》是清朝嘉庆年间靖安人舒梦兰编选。词谱选录了由唐朝到清朝的词作品共一百篇,凡一百调。这些调式都是较为通用的,小令、中调、长调均有。为便于初学者,每调还详细列注平仄韵读,成为真正的词谱。
《白香词谱》同时又是一本简明词选。所选的词都是比较著名的或者艺术性较高的,好些是历久传诵不衰的名作。它兼收并蓄,不主一家,既收婉约,也收豪放,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选本,也是一本较佳的词学入门读物。舒梦兰(1759~1835)字香叔,又字白香,晚号天香居士,《白香词谱》的编纂者。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生于县城西外“世大夫第”(又名“木门楼”)。
舒梦兰26岁应试落第后,闭门读书,穷究理学,为子侄们解诗说文。嘉庆八年(1803年)后,他感叹平生知己凋谢过半,人世之心益灰。遂每年都裹粮出游,曾住庐山天池寺百日,写《游山日记》12卷;过都昌游古南寺,著《古南余话》5卷;访婺源,见青山碧水,撰《婺令余稿》一卷。其他如《湘舟漫录》、《骖鸾集》、《香词百选》等集子,收录的都是他频年游历湖南、桂林等地所写下的散文和诗词。他还将寻祖、悼亲、哀儿的诗文辑录为《秋心集》。舒梦兰晚年好静,深居简出,杜门谢客。道光十五年(1835年)卒,享年77岁。
舒梦兰生前写下了许多诗词散文,共有11个文集,乾隆60年(1795年),把它合编成《天香全集》。其中,《白香词谱》至今仍风行全国。此书是舒梦兰在北京怡贤亲王官邸写成的。他选辑自唐代李白至清初黄元隽59家著名词人各种词牌的代表作共100首,按照格律分别注上平仄声,编成词谱,为填词者的典范,当时就被收入《四部丛刊》,和清代名家,同为雁序。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语文教师手册》,把《白香词谱》列为中学语文教师必读的古籍和工具书之一。陈毅读后亦极为赞赏。1962年1月,陈毅在《荣宝斋画谱题词》中写道:“画谱的刊行,我们拍掌欢迎。近代作画的不读芥子园画谱是例外,好像作诗词的不读唐诗三百首和白香词谱是例外一样。” 个人作品
《游山日记》12卷;
《古南余话》5卷;
《婺令余稿》一卷;
《湘舟漫录》、《骖鸾集》、《香词百选》等集子;
《秋心集》。
第四篇:关于人参文化资料[范文]
关于人参文化
一、人参文化潭子人参之乡
一定的生活环境,产生一定的文化现象,正象茶文化源于茶乡,酒文化源于酒乡一样,人参之乡首先产生反映参乡人思想感情的人参文化;
中国的人参,开发利用最早的是太行山系“上党”人参和“紫团”人参;公元107口124年许慎著《说文解字》载:参,药草,出上党,参者也;”这是目前所知对中国人参原 产地最早的记载;可以说,当时上党,或太行山是人参之乡;对于上党人参,有许多神奇传说。如《广五行记云》:·隋文帝时,上党有人宅后每夜闻人呼声……去宅一里讯见人参枝叶异常,掘之入地五尺,得人参……呼声遂绝;”又如苏颂曾说:
”相传欲试上党人参,但使二人同走,一与人参含之,一不与,度走四五里许,其不含者必大喘,含者气息自如,其参乃真也;”
从梁代到清代,赞美人参的诗篇也有许多;如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一首人参诗:五叶初成根树阴/紫团峰外即鸡林/名参鬼盖需难见/材似人形不可寻/晶第己闻升碧简/携持应合重黄金/殷勤润取相如肺/封禅书成动帝心:
又如清代杨宾在《柳边纪略》中亦留有人参诗篇:土产参为最,今时贡帝京:….·碧叶翻风动,红根照眼明;人参晶绝贵,闻说可长生;
上述这些传说、诗篇,都属人参文化现象;由于历代人们对上党紫团人参开发最早f采挖频繁,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使这里人参绝迹;正如明代《清凉山志》记载;自永乐年后,伐木者千百成群、蔽山罗野,斧斤如雨、喊声震山;川木既尽,又入谷中,深山之林亦砍伐殆尽,所存百之一耳……
森林资源破坏了,就等于断了人参的生蹴人参的绝迹,使太行山系人参文化的发展受到限制;从明代起,人参主要出产在东北,逐步集中在长白山区;大批河北、山东等地破产农民涌向东北,挖参谋生,这数以万计,十万计的挖参人,成为人参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
人类对人参的需求茧越来越大,而自然生长的野山参数量
越来越少,这就迫使人们把山参变为家植一一这就是今天的园参;园参对土壤、气候等条件要求十分严格,所以,近四百年来,园参的发展受到制约,仅吉林省长白山区和黑龙江,辽宁两省部分地区发展了园参;人参文化现象,在这些产参区形成和发展;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参乡抚松县文艺爱好者把流传在民间的人参故事搜集整理编辑成书,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在中国和世界一些画家产生了影响,为人参文化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人参文化源于参乡,是其第一个特征.二、放山习俗、人参故事为始基
人参文化的第二个特征,是以放山习俗、人参传说故事为始基,人参的作用被人类认识以后,大批放山人进山挖参,久而久之,形成了独特的挖参习俗。例如进山前祭祀山神爷老把头;寻找人参不准乱说话;发现人参耍喊山:挖参前要用拴着蛔钱的红线绳拎住参秧子;放山人的专门用语以及其它规矩,等等。
放山人在寻找人参、采挖人参、出卖人参的过程中,耍经历许多坎坷。其中有希望,有失望,有收获也有危险。这本身就是一段段动人的故事。加之人参的非同寻常的药用价值、滋补作用和昂贵的价格,人参传说故事往往越传越神奇,越传面越广。大量的人参故事,成为继放山习俗之外的又一重要人参文化现象;
人参故事产生以后,逐步由口头流传变成了文字记载,以后又陆续出现了以人参故事为主题而改编的连环画、国画、年画,雕塑,歌舞,戏曲,电影,电视等衷现形式。不论艺术形式怎样变化,其主要内容,还是人参传说故事。古代文人暴客
创作的大量诗篇,其基础,也多半尽人参传说故事。至今,人参娃娃、人参姑娘的传说,几乎家喻户晓。
近些年,出现了反映人参生产、科研及参乡人民生活的文艺作品,涉及人参的药品、滋补品、化妆品、食品等则数不胜数,深入家家产户,形成一种泛文化现象。尽管如此,也不能否认人参文化是由放山习俗,人参传说故事发展而来的事实;
挖参习俗
帮有帮规,行有行理。世间七十二行,各有各的规矩。挖参也不例外。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劳动环境以及特定的劳动方式,千百年来在挖参人中,也形成一套大家都共同遵循的山规和习俗。
进山挖参,是指到长白山原始森林里采集野生山参。山里人管这叫挖“棒槌”挖宝,进山挖参人则自称为“放山”;进山挖参,一般是结伙而行,叫“拉帮放山”,最少三人,多的也就十一二个人,要是有十四五个人,就算最大的“放山帮”了。也有单独一个人干的,叫“放单帮”,也叫“撮单棍”;“撮单棍”的只能在离有人烟地方近的老林子边缘上采集,很少有大收获,更少有大货,也就是挖不到值钱的年头多、个头大的山参。一般“撮单棍”的,都是不得已而为之;人性不好,想跟人一起放山,人家不要,只好单干,分文皆无,连进山的穿戴、脚手都备办不起,只好就近“放单帮”;再有就是因病、因家庭拖累,人家结帮时,自己脱不开身,放山帮早进了大山里,自己误了时机,也只好就近小打小闹。
拉帮放山的放山帮,多数是插伙合作性质的季节性组织;放山季节之前,相互串连,临时组成,也有头一年或头一个放山季节合作得不错,临散伙前,约定好,下一年或下一个放山季节大家再度合作,定好会齐的时间、地点,到时候,再聚到一起进山,就是这样子的,有出有进人员变动也很大;也有另一种放山帮,就是由有钱的地主、山场主等财主雇佣的。从雇佣的长工中逃选出一些人来,再重金雇请一个会放山的人当把头,配上一个亲信给把头帮忙,备办下吃食、煺手,定好分钱的份子,叫这些人进山挖参。
份子一般都是八二分帐,财主得八,雇工劳金的得二,劳金钱不减。虽比平时吃劳金挣得多,但风餐露宿吃的辛苦也人得多,而且还要冒很大的危险,剥削也是很重的。这种雇佣的放山帮,财主们也时常受骗,尤其是挖着大货,或大宗上好货的时候,财主派来的亲信见钱眼开,先就起了二心,和把头同谋,留下一批另外出手,大家发个小财,一笔钱到手能活个三年两载的,’有的甚至一跑了之。就因为这种种原因,这种放山帮也就很少;
通常插伙的放山帮,虽然人数不多,但分工明确,组织严密,纪律也很严明;放山帮的首脑,是·领棍”,通称
·把头”,是放山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都是由深懂人参的一切生长习性,熟悉深山老林的方向路径,有在山林中生活,生存的丰富经验,而且年龄较长,身体强壮,吃苦耐劳,处事公平,凡事有担待的人担当;他指挥带领一帮人进山,既凭聪明才智,经验本事,又靠亲切善良,恩成并行。
“领棍·的副手叫”边棍”,现在说法可以说是“二把手”,协助”领棍”处理日常事物,也有管边棍叫“二把头”的。其他成员都叫“腰棍”,每个放山帮还都有一个“端锅”,是负责烧水、做饭、看地子”的。
“端钢”通常都是身体较弱,不那么精明的人担任,或由初次进山,年龄较小的”初把”担任。也有管“初把”叫·雏把·的,是小鸡雏的意思,候补队员,见习生吧:
放山人员组织好后,进山前—两天,由把头领着大伙拜老爷府,也就:是老把头庙①。如没有庙,就写个牌位供在那里,烧上香纸,摆上供品,由把头领着磕头。然后把头代表大伙许愿,山神爷老把头在上,我们要进山了,请给我们指指路,让我们开开眼,拿了大货,发了财,杀鸡宰猪再来还原报答你……等等。然后全体人员在一块吃顿饭,有啥吃啥。吃喝完了,把头便领着大伙背上小米.带着挖参的工具:鹿骨扦于,用鹿骨做的扦子,光滑锐利;索拨棍,长短不能高过人体,不能扒皮;快当刀子,还有红绒绳,大钱等,再加上锅碗瓢勺,就出发进山了。走时,不能随便乱走,得有先后顺序:把头打头,二把头在后,再后是边棍,初把在最后跟着。
进山后,先选好地场,用树干,树皮搭个地跄子(小马架子)。做的第一顿饭,先供山神爷老把头,饭做好后,由把头端着饭碗,朝四面八方举起,口中念道:“山神爷老把头请吃饭。”之后,大家才能吃。
所有去的人,都由把头领着上山挖参,上山时,每人拿着一根索拨棍,枪子里只留下一个入做饭。做饭的叫端锅的。端锅的除做饭外,还得打柴,外加在跑子附近放山。饭做好后,放山的人不回来,端锅的绝对不能先吃。
放山的入不回来,端锅的也不能睡觉,据说端锅的睡觉了,放山的人就不精神,影响得参。
放山人回来后,晚上要在跑于门口打火堆,烧的柴禾不能乱扔,要顺着放,取“顺当”之意。火堆点着后,得一直燃着,不能灭。打火堆有三个用处:一是驱蚊虫,放山都在七八月份,山里蚊虫多得打脸,门口燃上火堆,蚊虫飞不进来:二是去潮气。深山老林里住,潮气特别大,把头轮着叫大伙起来烤火,以免受潮生病,一夜都得喊三四次。
三是防野兽。一般来说,野兽怕火,除此而外,放山人还有一种传说,蜕是山里有一种野兽,叫豺狼狗子,它见哪块有火堆,就知道那里住着放山的人,于是它便围着火堆撒一圈尿,这样其他野兽就不敢靠近这个地子丁。
为什么叫放山呢?采集野山人参最重要的工序就是发现人参,在茫茫林海之中这是极不容易的一件事。
“大把头”根据自己的了解和判断,把一帮同伙领到可能有人参的地方,根据地形或由东向西,或由北向南,排成一列横队,“领棍”也就是“大把头”在左,也算排头,“腰棍”居中,”边棍’在右,算是队尾。初次放山和年岁小的“初把”们,掺杂这三人之间,为的是及耐指导稍助。人和人桶距约一丈左右,‘就是两人都把索拨棍平伸出来,棍梢相互那么个距离,大家一起向前走,用索拨棍拨开蒿草细寻细找人参,这就算开山了“放山”其实也就是指的这个。“放山”的时候,谁也不许说话,也不许中途停顿,不论有没有水、倒木、石头都一直前进,不能绕道。上山发现了参叫“开眼”;如果第一天开了眼,要砍“照头”;所谓’照头”就是由把头选一棵红松树,朝拿着人参的方向,从树干上砍下一块长方形树皮来,然后在砍下树皮的白木头上用刀刻上杠,左边刻沟杠,代衰放山的人数,有几人刻几道杠;右边刻的杠,代表拿到几品叶的参,是几晶叶就刻上几道杠。如果发现了“片·或者‘堆”(五晶叶打头的为‘片”,六品叶打头的为’堆”),就地用树皮搭个小庙,立个山神爷牌位,有香烧香,没香用草代替。然后照例是由把头祈祷:多谢山神爷老把头保佑,我们发了财,回去后一‘定好好供串你,”砍了“照头”后,还得给“照头”洗脸,所谓洗脸,就是用火去烧砍去树皮的“照头”四周,为的:是防止流松油,看不清“照头”。
放山时不准随便乱说话。压上趟子后,压趟子就是放山的人按照一定距离排成一排往前走,更得聚精会神找人参,谁发现了棒槌,就喊:“棒槌”:这叫喊山,别人接问:“几品叶?”发现者瞅准以后,便立即回答是几品叶:然后大伙接着说:“快当、快当”如果是“片”或是“堆”,就按打头的一棵是几品叶来回答;之后,由把头动手挖参:先用系着大钱的红线套在参叶上,据说这是怕参孩子跑了,把它牢牢拴住;再用树棍支个小架子,把头这才开始动手挖参。这时,其他的人得拿火堆熏蚊虫,让把头更好地集中精力挖参。挖参时,先破土,后用鹿骨扦子一根—根地扒拉参须,如碰到草根、树根,用刀割断,免得弄坏了参须。把参须周围的土全都抠干净后,便用青苔茅子将参抬出。然后,用苔茅子、桦树皮,掺上一些原土,把参包起来,打成参包子;大的由把头背着.小的则交给别人背。
有时,进山以后,三四天也不“开眼”;遇到这种情况,把头就得想办法解除困境。一般采用这些办法:一种是”喊空山”:啥叫“喊空山呢?就是没发现人参,但得象看见人参那样去做;把头喊:“棒槌:”别人问:“啥货?”把头回答:
“抬出来了?”,—种是借助于梦。把头往往说梦到哪块有大棒槌,其他人也可说做了什么梦。当然必须是吉利的梦。如梦见了长虫、老头、老太太、大姑娘,大火、大水、红棺材等,都算是吉利的梦;至于晦气的梦是绝对不能说的。这种无非是以此振奋大伙的精神,给入以希望,鼓舞士气。
前面提到的·山神爷”和‘老把头“,是放山人的主要信仰,“山神爷”指的是深山老林中的老虎;按动物学分科就是叫“东北虎”的一种,体长大,行动敏捷,凶猛异常,捕食各种动物。称为兽中之王或林中之壬,但对进山人,一般不伤害,有时狭路相逢只要人没有什么激烈动作,都能相安无事。放山人供奉它,是为逢凶化吉,保佑平安。“老把头”据放山人讲,名叫孙良,是山东莱阳人,放山人的老前辈。相传,很多年以前,山东年景不好,孙良和他干兄弟几人,从家乡漂洋过海,爬山越岭来到长白山挖参。进山后不久,就与干兄弟们走散,他钻老林子,过草甸子,跳山涧,爬石头,长白山南北两坡十八峰他都走遍了,也没找到人参,后来精疲力尽,饿死在蜊蛄河边啦。在石头子上还留下了一首诗:
家住莱阳本姓孙,漂洋过海来挖参,三天吃个蝲蝲蛄,你说寒心不寒心:
如果有人来找我,沿着蛄河往上寻;
入山谁要迷了路,我就当个引路人。
孙良死后,真的成了掌管长白山的神仙。因为他是放山入出身,踏遍了长白山的山山水水,为放山挖参踏出了不少道路,又是为寻找同件牺牲了性命,后代放山人都敬佩他的人品和功劳,即亲呢又尊敬地称他为“老把头”。“老把头”对后代放山,也真是义气千秋,在他们迷路的时候,就变成了白胡子老头,拄一根索拨棍把他们引上正路。在他们长期挖不到参时候,就变成一个穿红兜肚的小胖小子,引他们挖着大货。要是他们中间出了杀人害命的恶入,“老把头”也会引来狼虫虎豹把恶入收拾掉。挖参人进山就搭“老爷;菏”祭祀他,每年述为他过生日。放山人进山,妥先选个背风向阳,靠近水流的地方,挖土、砍树,修起个住处来。寺秋夜里冷,修的是地下半截·地地子”,夏天就是在地面—匕搭窝棚。在住处的正东方虬用三块大石头,一上二下搭在一起,这就算是立起了供奉‘老把头”的“老爷府”了,撮土为炉,插草为香,虔诚祭奠因为老把头善良仗义,有求必应,也许还因为这位神仙是放山人定的,和贫苦人更贴心,不但放山人,后来,在老林子里木帮、猎入也都供奉起“老把头”来了。据说孙良是农历三月十六生的,东山里就在这天给“老把头”过生日。可以说这个节日是吉林东部山区独有的节日,挖参的放1U帮、做木头的木帮、猎人到这天都歇一天工,祭祀“老把头”,好吃好喝犒劳自己,休息乐呵一天。
过去穷人放山,条件设备差,迷失方向。一麻达山(迷路了),出来。概括起来,不外以下几种在茫茫的原始森林里,容易把头得采取措施,把大伙领
一是晚间打火堆不走了。把头说拜哪个方面,就拜哪个方向;
二是求山神爷老把头指路。用草代香,点燃后插在东南西北四方,由把头祷告:“山神爷老把头,绐俺指一条明路吧!”祷告完毕,看哪方的香燃得快,就朝哪个方向走;
三是飘手娟。把手绢的四个角折叠起来,用手托着,一抛一落,看哪个角开,便往哪个方向走
四是看树头。看树干的阳面,树干的北面见不着阳抵长苔藓。分清了北面、南面,也就找出了东南西北;
’
五是水的流向。俗话流水往低处流。顺着水流往低处走,当然也就是往山下走:
六是听鸟叫声。朝山老鹃叫的方向走,因为一般哪有乌鸦叫,哪就会有人家。
挖参人上山以后,一般祁得挖到一些人参回家。但也有些特殊情况,遇上这些特殊情况后没挖到参,也得立即下山。都是些什么特殊情况呢?、—是几天没“开眼”,突然拿着六货。接昔义儿天l;II陡”
‘
二是”初把”“开服”后,父农着大货,接着父几天开眼’; 三是做了不吉利的梦,如梦见出殡、老虎吃人、把头睡掉地下、端锅的烧炸锅,梦到大站娘、老头、老太太叫卞[U等等。
为取得吉利,放山时有些特汇的朋语。例如许多动词,都得用“拿”来代替,以象征着能拿到棒槌。抽烟叫“拿火”,休息叫“拿堆”,吃饭叫“拿饭”,睡觉叫“拿觉”,搬地方m1“拿房子”……等等。除此而外,也还有—特些别的用语,如赏钱叫“拉露水”,把长虫叫“钱串子”或“金镏子”。
进山挖参不仅说话有特定的词溉就连东西放置也有其独特的要求。放山用的索拨棍不能乱扔,休息时立在身旁,放山回地子后,得立在地子门前,据说还得按顺序摆,把头的打头,以此类推,不能乱放。另外,放山人的衣服、帽子不准往高处挂,得挂在腰部以下的地方。
澈山时发现丁人参喊山时,刁;是一伙的遇到了也可以回答,并参加分份子。另外,凡是放山的人,不管到哪一伙的蛤子里,那个地子里的人都得欢迎,而且管吃管住。这充分地体现了劳动人民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精神。不仅如此,就是一伙人中谁偶尔有疏忽大意的地九·,也是友好坏处;如谁漏了山,(压山时一个人把一行),回头再找,叫“翻趟子”。扪别拘人再在那个人灼趟子里找到了人参,谁也不埋怨那个漏1¨的人。从挖参这一行当,可看出劳动人民的许多美德。
除上面提到的外,还有些有趣的习俗,不知是真是假。传说放山人发现“人参”时,如果那参正顶着红榔头(人参籽),在喊山时,籽落下来了,使把这落—》‘的籽叫催生籽。妇女在难产时,喝了催生籽熬的水,就能顺利地生下孩子来,而且那通红的参籽还在孩子的小手里攥若哩。
从以上所列举的不完全的放山人的山规习俗来看,其中当然有不利·学的,甚至有的带有迷信色彩的一面,但是更多的还是放山人千百年来挖参的实践经验的总鲜i有其符合科学的一面。同时,从中也多少反映出了一些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愿望、要求,无论属于前者或后者,都值得我们去进行分析研究。
第五篇:广州文化资料
展现广州千年古都文化魅力
文物
11月,广州即将迎来第十六届亚运,为了广泛地宣传亚运,弘扬亚运精神,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广州博物馆计划在亚运会前后举办一系列展览和活动,展示羊城独特的文化风采和魅力。
该展览展出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从世界各地收集的外国文物精品120件,包括日本九谷款彩绘描金大立像观音,日本黄地彩凤凰七宝烧壶,奥地利蓝釉堆塑花卉瓶,德国彩绘描金开光风景瓷钟座,法国蓝地开光彩绘人物风景双耳瓶,俄罗斯乌拉山矿石雕塑台壶等,为不同时期各国工艺美术精品,反映了世界各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和艺术审美的水平。
为了更好地宣传广州,迎接亚残运会,通过残障人士的特殊视野了解广州亚运会场馆的建设,广州博物馆与广州市聋人联合会将举办《美丽的广州我的家——迎亚残会广州聋人摄影专题展》,展出由广州地区残障人士拍摄的近百幅有关亚运会场馆建设和运动场景及市民激情亚运等方面的图片。
从6月开始,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成为广州援疆的对口城市。为了更好地响应政府支援新疆建设的对接工作,使新疆人民更多地了解广州悠久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同时为了宣传广州亚运,广州博物馆特将本馆精品展览《海贸遗珍——广州海上丝绸之路文物展》送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展出。
展览展出从秦汉到清代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品,包括汉代陶船、胡人俑座灯、珠饰、清代外销广彩瓷、外销通草画、外销丝织品,集中反映了从秦汉以来广州与东南亚乃至欧洲各国的海上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重点展示一口通商时期广州作为唯一通商口岸形成的独特外销艺术品和东西方文明融合的口岸文化。该展既是广州与新疆文化交流的重要项目,也将推动“海丝”研究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粤剧粤曲唱不绝广府文化味更浓
借亚运契机,广州市政府针对非物质历史文化开展了大力的传承保护工作。27日,记者从广州市委了解到,《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正纳入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其中,以粤剧等为“排头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为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的重头戏。走西关,听粤剧,叹广州,必将是亚运期间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政府给力 建设荔湾“曲艺之乡”
扎根荔湾,传唱南国。粤剧是岭南文化奇葩,更是老广州们茶余饭后必备的“艺术消遣”。2003年,广州荔湾区被评为“中国曲艺之乡”,是当时广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区。走进现在的荔湾,以粤剧粤曲节目为主角的文化广场、文化公园和老酒楼饭店几乎随处可见,各区街道为粤剧发烧友们免费提供场所,办置乐器和活动器材,形成了“大街小巷,笙歌不绝”的广味文化氛围。传统文化 广东音乐 是以广东民间曲调和某些粤剧音乐,牌子曲为基础发展完善起来的地方民间音乐。广东音乐在演奏上采用装饰音和加花所产生的音色和风
格,明显有别于其他地方的民间音乐。20年代初到建国前的30年间,广东音乐创作乐曲达300首以上,其中约50首至今仍流传于海内外。
广东木偶戏 我国木偶戏始于汉代,发展于唐,宋,盛行于元、明、清。古时称“傀儡戏”。广东木偶戏,大约在元代传入。新中国成立后,木偶戏艺术得到很大发展,1956年,广州市创办广东省木偶剧团,创作出富有南国特色的木偶艺术。木偶造型精雕细刻,神采各异,传神逼真,栩栩如生。剧目有:《芙蓉仙子》,《张羽煮海》,《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哪吒闹海》,《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等。广东木偶剧团的木偶艺术在国内、国际上享有盛名,曾获罗马尼亚国际木偶、傀儡戏联欢节银质奖章,深得各国艺术界的赞赏。
八音班?锣鼓柜 粤曲产生、衍变和发展的150年,大体上经过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即为“八音班时期”。八音班演唱粤曲始于道光初叶。当时的粤剧未能满足广大农村观众要求,便出现了以粤曲清唱为主,人数不多的八音班。19世纪中叶到本世纪初,八音班十分盛行。据清光绪三年(1877年)的不完全统计,从业人员达500多人。除为民间的喜庆、迎神等活动演唱外,还常到农村或小城镇演出,有些较小型和业余性质的八音班,将乐器放置在一个如花轿模样的大柜里,演奏时抬着柜“游行”,只奏不唱,人称锣鼓柜。
南音 南音是用广州方言演唱的说唱形式,也是粤剧、粤曲常用曲牌,有说它是在木鱼,龙舟的基础上吸收扬州弹词(吴声)等曲种的曲调发展而成的,为了与广东以外的吴声区分,即以“南音”(南方曲调)名之,它比木鱼,龙舟的音乐性强,因而作为独立的曲种出现在舞台上的机会很多。南音的句格、声韵要求相当严整,有伴奏、有快板与过门音乐,旋律婉约优美,有着浓郁的南国地方色彩,早期的南音传唱范围多在文人雅士之中,传统作品也多是伤春怨梦之作。其中以《客途秋恨》、《叹五更》等最为流行,迄今传唱不衰。解放后则产生了《沙田夜活》等优秀作品。
粤剧 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广东、广西部分地区和香港、澳门等地。东南亚,美洲华侨聚居地区时有演出。于清雍正年间吸收各剧种特色,汇合南音、粤讴等形成粤剧。是广州的主要剧种。
饮食文化
分析“食在广州”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一是具有开放性。广州地处沿海,交通便利,自古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埠。开放的环境,赋予了广州人开放的思维方式,反映到饮食上就是一种“无所不吃”的开放心态,广州街头遍布南北各地风味的饭店餐馆,几乎全国各大菜系、世界各地风味可以找到。二是兼容性。开放性的文化,同时也必定是兼容的。岭南文化具有兼收并蓄、容纳百川的特征,在广州饮食方面也得到了充分体现。三是开拓性。广州人什么都敢吃,并善于发掘传统地方风味食品和食法,不断移植改造,推陈出新。粤菜厨师中流传着这样的祖训:“有传统,无正宗。”体现了广州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此外,广州人吃饱不浪费,吃不完“打包”回去,体现了广东人爱惜食物和勤俭节约的品德。广州饮食把吃和烹调提高到艺术的境界上来,成为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大大丰富了岭南文化的内涵和特色,对我国以及亚太地区的饮食文化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广州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同时,广州人爱吃,会吃,有时吃的煎炸东西多了,难免会上火,于是饮凉茶也成了广州人常年的一个生活习惯。
广州人所说的饮茶,实际上指的是上茶楼(习惯叫茶居)饮茶。不仅饮茶,还要吃点心(作为早餐);不仅饮早茶,还要饮下午茶、夜茶;不仅填饱肚皮,还顺便传播新闻、叙说友情、洽谈生意。可见,广州人的饮茶实际上是一种社会交际的方式。
在各地的菜谱中汤虽然都占有一席之地,但往往显得次要,这无论从汤的种类、标价、位置都可看出。而对于广东菜来说,汤绝对是要奉为头筹的,在餐馆中其标价也动辄是一个普通菜式的好几倍,如用料考究一点的,更是一煲汤便要吃掉人家一个月的薪水。
宗教建筑
作为全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广州还保留许多历史珍贵的宗教建筑。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为石室圣心大教堂。教堂位于越秀区一德路,建于1863年,落成于1888年,历时25年。教堂是全球四座全石构的哥德式教堂之一,1997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传统和近代建筑
上下九路的骑楼广州在明清时期,曾有18座城门。1920年广州大举开路时全部拆除,现时只剩下西门口等遗址,而由城门衍生出来的地名如大东门、西门口、小北路(小北门)等仍然使用至今。
骑楼是岭南一带常见的建筑形式,广州骑楼的大规模建设始于20世纪20年代,在民国11年(1922年)《广州市内不准建筑骑楼之马路表》和民国19年(1930年)《取缔建筑章程》的引导下形成了持续到现今的格局。20世纪90年代时期,广州市沉迷于大型建设,先后拆除了包括中山路、宝华路、解放路和六二三路的大量骑楼,造成了无可挽回的历史景观破坏。进入21世纪后,广州对骑楼街区的拆迁进行了严格的限制,正在编撰的《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里,对骑楼街区的保护便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惟部分骑楼,如恩宁路、北京南路、一德路等地的骑楼,在旧区重建和地铁工程当中仍面临被迁拆的危机,其去留亦引发社会上激烈的讨论。
西关大屋位于旧城区西关一带,主要由清代豪门富商兴建的富有岭南特色的传统民居,俗称“古老大屋”。西关大屋因各种原因,日久失修,多数已经相当破落。随着旧城改造,越来越多的旧楼被发展商清拆,即使有数十年历史的西关大屋也不能幸免。现时龙津西路、逢源路一带比较集中的典型西关大屋民居已划为“西关大屋建筑保护区”。
陈家祠北京街曾矗立自清末以来广州最大古书院群。大小马站古书院群,分布于北京路西边的大小马站、流水井街巷两侧约20000平方米的范围内,现存书院12间。其中大马站西侧5间(平所书院、谢氏书院、赖氏书室、江都书室、三
益书室);小马站两侧4间(东侧关家祠,西侧曾家祠、周家祠、见大书院);流水井两侧3间(西侧何家祠、考亭书院,东侧冠英家塾)。由于广州书院多数已经日久失修,部分已经相当破落,广州市政府在2003年曾计划拨资对书院进行修缮,不过直至今日仍然没有动工。在广州,较有代表性的书院祠堂建筑是陈家祠。
在环市中路华侨新村的别墅群和东山新河浦一带的小洋楼是广州近代建筑史的代表。
近年来虽然政府不断对传统建筑加以修葺和保护,如修复五仙观、恢复陈家祠前的广场等,但部分文物建筑仍然受到野蛮拆迁和破坏。在2009年,东山新河浦保护区内的小洋楼被开发商拆除,在文化及建筑专家联名上书至市长后才被紧急叫停。2010年,东山寺贝通津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隅园同样遭到破坏。
现代建筑
广州的天河北CBD高楼林立主条目:广州摩天大楼
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广州150米以上的高楼数目与密度均排在中国大陆城市的前列。广州的高楼群主要集中在天河区和越秀区,并随着广州都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超高层建筑正在被建设。仅广州的中央商务区珠江新城,至今就规划了18栋200米以上的高楼,150米以上的高楼50栋左右。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高楼有广州国际金融中心(预计于2010年竣工,437米)、中信广场(391米)、中华国际中心(269米)和广东电信广场(260米)等。已立项的超高层建筑广州东塔于2008年9月13日完成地块招标,2009年9月28日奠基,正式动工。广州东塔预计2016年竣工,楼高530米,将成为华南地区第一高楼。而广州电视观光塔(或称海心塔)的塔身主体454米,天线桅杆156米,总高度610米,也成为世界第一高塔。
传统工艺
广州独有的传统美术工艺有雕刻的广州牙雕、广州榄雕、广州木雕、广州砖雕、广州玉雕、广州骨雕、广绣、广彩以及家具工艺等等。随着年轻一代传人的缺乏,各种传统工艺有消失趋势。
迎春花市
广州芳村花地大道的花卉市场是全球最大型的花卉市场,各品种的植物都可以在此找到。不过为此处只作为花卉集市,而不是花街。根据地方志记载,广州的花街习俗成形于19世纪,为广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遗产之一。90年代前,花市设于马路中间并只卖花,所以称为花街,此称呼随着其他大型花卉市场开张而改称花市。现代的花市时间一般安排在农历腊月廿八至三十(如当年没有腊月三十,则顺提至腊月廿七开始)。广州人叫去花市做行花街。
广州的花市一般会安排在商业旺地的马路,临时封闭作为步行街。马路中间会搭起竹木的摊位,在两端的出入口建有高大的装饰牌楼。花市的摊位大部分通过竞投获得,售卖的商品除了应节花卉(牡丹、菊花、桃花、芍药、佛手、银柳、年橘、富贵竹、各类盆景等)外,还有各类工艺品及玩具,现时摆花街对商品的种类有一定限制。设于西湖路的越秀花市(又叫西湖花市)是广州最受著名的一个花市,因90年代前西湖路也是一条灯光夜市,西湖路直通北京路,因此人财兴旺,曾经是广州城区惟一的花市,越秀花市被广州老城区市民视为“中心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