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唯物主义”的相关资料[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4 02:12: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化唯物主义”的相关资料[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化唯物主义”的相关资料[本站推荐]》。

第一篇:“文化唯物主义”的相关资料[本站推荐]

将“文化唯物主义”的相关资料

“文化唯物主义”是英国当代著名文化理论家和文学批评家雷蒙德·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1921—1988)在《文化与社会》(Culture and Society,1958)、《漫长的革命》(The Long Revolution,1961)、《马克思主义与文学》(Marxism and Literature,1977)等重要著作中阐发并倡导的一种批评方法,以开阔的社会视角和自觉的政治意识与形式主义美学形成强烈对照。

在当时的主流批评家们看来,文化与物质是相对立的,文化属于形而上,物质属于形而下,很难设想把它们并置起来。这种主流文化观念其实也是英国的传统观念,从浪漫主义以来,英国人习惯地将文化看做一种精神的、意识的、思想的东西,而且从人的“类”属性和规定性上认定文化的至关重要性,认为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就在于他有这个“灵”,即心灵和精神能力,这种能力及其活动使人们能够超越沉重的生产劳役和物质束缚,保持人的高尚特出,保持人性的光亮。沿着这个方向往前走,文化必然跃升为一套高悬的价值指数,而且它离形而下的物质现实越远,价值越大。换句话说,传统文化概念的内在规定性决定了它与物质范畴的必然分离和疏远。在这一背景下,不难看出文化唯物主义将文化物质化的做法与传统的将文化精神化的做法之间的根本差异。

与文化/物质的二元概念相反,文化唯物主义的文化概念指的是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物质的东西或过程。威廉斯明确强调自己的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历史唯物主义包含着……一种理解形形色色的社会和物质生产的方式……一种理解与作品相联系的且变化着的艺术范畴的方式。我把这种立场称为文化唯物主义。”但是将文化完全物质化,等同于物质过程,显然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基本模式有出入。事实上,威廉斯的文化唯物主义也是在修正上述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他认为,至少是部分马克思主义者沿用了浪漫主义的文化概念,将“文化”看做一种精神范畴、意识形式或知性和想象的产品,然后套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公式,让后者从属于并往往是机械地“反映”前者,结果是做出了许多已经被历史证明为十分荒谬的理论判断和“政治预言”。

可以说,威廉斯一方面反对将文化视为纯粹精神范畴的英国传统定义,另一方面想纠正将文化视为经济基础的直接“反映”的某种马克思主义偏颇,这双重动机将“文化”概念径直推入和融入“物质”范畴之中。抓住这一点,就会深刻理解威廉斯“文化是整个生活方式”命题中的“整个”二字的深刻含义。

衣食住行,思维言语,人的一切行为活动都是文化的具体表现,不能把“文化”设想为某种从杂乱无序的生活中过滤分离出来的特殊成分或高级品质,譬如一套观念、价值体系或上层建筑,也不能将生活中的某些部门划入文化范畴,而将另一些领域排除在文化范畴之外。进一步说,所有的文化形式在价值上是平等的,没有高下之分。在文化唯物主义者手里,长期固守的高雅文化与低俗文化、严肃文学与大众文学之间的界墙被推倒了,这一思想引发了文化研究派打破传统学科界限,自由设立研究对象的做法。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文化不只是那些已经概念化的范畴和程式化的形式,而往往更多地融入看不见的日常行为和经验当中。用威廉斯的话来说,作为社会经验的文化,“并不一定要显现为公开的公众的形式……而总是潜入各种关系的深层之中……即使将它分离出来,它也不是豁然呈现或断然切割出来。它表现在实际的家庭或个人经验之中”。威廉斯用“感觉结构”(structure of feeling)来描述这种以最微妙和最不明确的方式表现的文化活动,它是社群中的个体所共有、使交往成为可能、使一代人能够对他们所继承的世界做出反应的一种感觉结构。由于是一种“感觉”结构,所以它只能存在于人的活体身上,一旦活体不在,载体已逝,“感觉结构”便也停止作用了。在这里,与其说威廉斯可能贬低文献形式的文化的价值,认为离开我们当下生活的关于彼时彼地的传说和记载总是无可挽回地失去了一些重要的成分,不如说他通过“当下”、“经验”、“感觉”、“情感”等鲜活的词语,突出强调了文化所具有的彻底的物质性和实践性,所以威廉斯说,文化唯物主义是“关于物质的文化和文学生产的各种具体情况的理论”。

如果说生产物件、制造用品的劳动是一种物质实践活动,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那么制造所谓的知性和想象性产品的活动也是一种物质实践,因为这种活动及其产品同样介入、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方式。在这个意义上说文化是一种实践,也是在说文化是一种过程,是一种绵延逶迤的历史过程。即使在实际的分析操作中只能截取局部的文化片断来把握审视,也可以看到这一片断总是过去的传统文化、现在的统治文化和隐现的新生文化的交织物。作为一种实践过程,这个交织物不是静态的,而是不停地发生着调整、包容、侵入、改造、兼并、斗争、摧毁等变化,传统文化被反复重估和拣选,统治文化一再受到挑战和改造,新生文化不断壮实。

文化唯物主义不仅是一套关于文化的理论、立场和态度,而且也是一套方法论。“组织”、“结构”、“模式”、“关系”、“整体”等,是文化唯物主义语言里的一组关键同义词。既然“文化是整个生活方式”,而整体总是大于部分之和,那么文化分析就应该从“整体”出发,从“整体”的角度观察和研究一个具体对象。这里的“整体”更多强调的是“关系”,也可以说,“整体”和“关系”对威廉斯而言基本上是同义词。他主张做文化分析时,将对象视为一个关系复合体,研究对象内和对象外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多重关系。这样的关系总是具体的,而且各种关系的地位是平等的,不存在“前景”与“背景”之分。批评家只有抛开一切预设的体系、纲领、原理、公式,以自己的感觉和智慧直接贴住对象,才能看到多重关系网络中的对象的意义,才能把握一种文化形式的实际“组织”、“结构”或“模式”。

如果说文化包括了所有的实践形式,而且各种形式具有同样重要的价值意义,那么从实践主体的角度来说,文化过程的所有参与者也不应该有高下之分,文化属于全体社会人,而不是有闲阶级的专利。威廉斯倡导一种人人参与其中、集中社群智慧和创造力的“共同文化”,这是一种“民主的”文化,因而也是一种充满活力、不断更新、永远开放的文化,它的无限潜力决定了它的前景是无法限量的:“文化是共同的意义,是全体人民的产物……如果以为任何这样的意义是可以预先设定的,那将是十分愚蠢和自以为是的;这些意义是通过生活来产生的,其产生和再产生的方式是我们所无法事先知道的。”可以看出,文化唯物主义的政治意向是十分明确的,当然通向理想文化的道路也是漫长的。

第二篇:《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

一、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什么是唯物主义?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是什么?

(2)什么是唯心主义?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是什么?

(3)了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2、能力目标

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懂得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三、教学重点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四、教学难点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基本观点和局限性。

五、课时安排与教学方法

1、课时安排:1课时

2、教学方法:讲授法、学生归纳总结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六、教学资源:

人教版教材 哲学与生活 自制多媒体课件

七、讲授新课

导入新课:(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哲学的基本问题,请问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生:(回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包括几个方面?

生:(回答略)

师:根据思维和存在关系的第一个方面可以划分为哪两个哲学派别?

生: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师:到底什么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他们之间的根本分歧是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一)唯物主义

问题探究一:P12(通过该问题的探究,使学生得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并指出优缺点)

(1)材料所反映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还是唯心主义 的? 如果是唯物主义,属于何种形态的唯物主义?

(2)①材料一的观点认为谁是世界的本原?

在当时提出观点的时候,有没有科学依据?

②金木水火土等同于物质吗?

问题探究二:

材料一:伽森狄和霍尔巴赫是17、18世纪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关于物质的观点可以概括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及其属性(如质量不变、广延性、不可分性)都是不变的。

材料二:但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认为:在人的世界里面,就是在社会中,由于人是有意识有思想的,所以可以自由决定一些事情,因此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主观。那么他们就认为人类的社会历史是人主观意愿选择的产物

(1)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可以概括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这观点是唯物主义的,还是唯心主义 的? 如果是唯物主义,属于何种形态的唯物主义?

(2)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可以概括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及其属性(如质量不变、广延性、不可分性)都是不变的。但是他们就认为人类的社会历史是人主观意愿选择的产物。请问:

上述观点有哪些合理性和局限性?(通过本问题的探究,使学生在结合课本的基础上,推出近代唯物主义的主要观点)

(二)唯心主义

问题探究三:

王陽明的《传习录》记载:

先生游南镇, 一友指山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 于我心亦何关? ”

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 此花顔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问题1:王陽明认为“心”与“花”是什么关系?据此可知王陽明的观点是属于什么观点?

问题2:你如何评价王陽明的观点

(通过本问题的探究,概括出主观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板书:

1、主观唯心主义的主要观点

问题探究四:

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神说,诸水之间要有空气,将水分为上下,神就造出空气,将空气以下的水,空气 以上的水分开了。事就这样成了。节选自《上帝创世说》

问题1:《上帝创世说》认为上帝和天地万物是什么关系?

问题2: 把上帝看作天地万物的主宰,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观点?

(通过本问题的探究,概括出客观唯心主义的主要观点)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主要分歧:

根据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观点让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

谁是本原 谁是派生

谁决定谁

(四)哲学的基本派别:

因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根据哲学的基本问题而划分的,因此哲学的基本派别只能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五)课堂总结

八、作业布置:

简答:

材料一:王陽明说: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辨他极凶灾祥?

材料二:乔治·贝克莱指出:“公园中的树木,客厅中的椅子,如果没有人在那里感知它们,它们就是不在那里的。”他主张“存在就是被感知”,离开心灵,事物就不存在。

(1)王陽明的观点是一种什么样的观点?贝克莱观点是一种什么样的观点?

(2)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有何异同

九、板书设计: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什么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2、唯物主义

(1)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3、唯心主义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十、教学反思:

1、这节课总体上来说还可以,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总结和归纳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主要区别,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

2、这节课的内容比较难,尤其是涉及到古文部分,学生面对这些问题是一筹莫展。在上课之前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所以上课时放手给学生去探究,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理解遇到很大的困难,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3、学生对古文知识的不理解,说明课前预习没有做好,老师没有培养学生预习新课的好习惯。

第三篇:文化自信资料[定稿]

“文化自信”这一时代课题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传递出他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观。在2014年2月24日的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之后的两年间,习近平又对此有过多次论述:“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2016年5月和6月,习近平又连续两次对“文化自信”加以强调,指出“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要引导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上,习近平对文化自信特别加以阐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其语境更为庄严,观点更为鲜明,态度更为坚决,传递出这既是文化理念又是指导思想。文化自信于是成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

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

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

“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观,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让13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

“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方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对我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东西,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

——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我们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过程中,要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无论改什么、怎么改,导向不能改,阵地不能丢。”

——十八大以来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综述

“要结合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让广大青少年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让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2015年12月30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

时的讲话

“要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2015年10月13日习近平对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表彰活动作出重要批

“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

“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夯实国内文化建设根基,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从思想道德抓起,从社会风气抓起,从每一个人抓起。”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

学习时的讲话

“要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进来,尊重各国的历史特点、文化传统,尊重各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善于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增强中华文明生机活力。我们要积极倡导求同存异、交流互鉴,促进不同国度、不同文明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2015年12月30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

时的讲话

“我们社会主义文艺要繁荣发展起来,必须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只有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我国文艺才能更好发展繁荣起来。”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

“要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完善人文交流机制,创新人文交流方式,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第四篇:靖安县有关文化资料

靖安县有关文化资料

一、《靖安县幽谷亭》(宋•曾巩)横江舍轻楫,对面见青山。行尽车马尘,豁见水石寰。地气方以洁,崖声落潺潺。虽为千家县,正在清华间。风烟凛人心,世虑自可删。况无讼诉嚣,得有觞咏闲。常疑此中吏,白首岂思还。人情贵公卿,烨烨就玉班。光华虽一时,忧悸或满颜。鸡鸣已争驰,骅骝振镳镮。岂如此中吏,日高未开关。一不谨所守,名声别妖奸。岂如此中吏,一官老无瘝。愔愔谋谟消,汩汩气象孱。岂如此中吏,明心慑强顽。况云此中居,一亭众峰环。崖声梦犹闻,谷秀坐可攀。

倚天巉岩姿,青苍云䒮斓。对之精神恬,可谢世网艰。人生慕虚荣,敛收意常悭。

诚思此忧愉,自应喜榛菅。

二、《归桃源乡》(唐•刘慎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桃花雨过碎红飞,半逐溪流半染泥”,“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水木)

三、《白香词谱》(清•舒梦兰)

《白香词谱》是清朝嘉庆年间靖安人舒梦兰编选。词谱选录了由唐朝到清朝的词作品共一百篇,凡一百调。这些调式都是较为通用的,小令、中调、长调均有。为便于初学者,每调还详细列注平仄韵读,成为真正的词谱。

《白香词谱》同时又是一本简明词选。所选的词都是比较著名的或者艺术性较高的,好些是历久传诵不衰的名作。它兼收并蓄,不主一家,既收婉约,也收豪放,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选本,也是一本较佳的词学入门读物。舒梦兰(1759~1835)字香叔,又字白香,晚号天香居士,《白香词谱》的编纂者。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生于县城西外“世大夫第”(又名“木门楼”)。

舒梦兰26岁应试落第后,闭门读书,穷究理学,为子侄们解诗说文。嘉庆八年(1803年)后,他感叹平生知己凋谢过半,人世之心益灰。遂每年都裹粮出游,曾住庐山天池寺百日,写《游山日记》12卷;过都昌游古南寺,著《古南余话》5卷;访婺源,见青山碧水,撰《婺令余稿》一卷。其他如《湘舟漫录》、《骖鸾集》、《香词百选》等集子,收录的都是他频年游历湖南、桂林等地所写下的散文和诗词。他还将寻祖、悼亲、哀儿的诗文辑录为《秋心集》。舒梦兰晚年好静,深居简出,杜门谢客。道光十五年(1835年)卒,享年77岁。

舒梦兰生前写下了许多诗词散文,共有11个文集,乾隆60年(1795年),把它合编成《天香全集》。其中,《白香词谱》至今仍风行全国。此书是舒梦兰在北京怡贤亲王官邸写成的。他选辑自唐代李白至清初黄元隽59家著名词人各种词牌的代表作共100首,按照格律分别注上平仄声,编成词谱,为填词者的典范,当时就被收入《四部丛刊》,和清代名家,同为雁序。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语文教师手册》,把《白香词谱》列为中学语文教师必读的古籍和工具书之一。陈毅读后亦极为赞赏。1962年1月,陈毅在《荣宝斋画谱题词》中写道:“画谱的刊行,我们拍掌欢迎。近代作画的不读芥子园画谱是例外,好像作诗词的不读唐诗三百首和白香词谱是例外一样。” 个人作品

《游山日记》12卷;

《古南余话》5卷;

《婺令余稿》一卷;

《湘舟漫录》、《骖鸾集》、《香词百选》等集子;

《秋心集》。

第五篇:关于人参文化资料[范文]

关于人参文化

一、人参文化潭子人参之乡

一定的生活环境,产生一定的文化现象,正象茶文化源于茶乡,酒文化源于酒乡一样,人参之乡首先产生反映参乡人思想感情的人参文化;

中国的人参,开发利用最早的是太行山系“上党”人参和“紫团”人参;公元107口124年许慎著《说文解字》载:参,药草,出上党,参者也;”这是目前所知对中国人参原 产地最早的记载;可以说,当时上党,或太行山是人参之乡;对于上党人参,有许多神奇传说。如《广五行记云》:·隋文帝时,上党有人宅后每夜闻人呼声……去宅一里讯见人参枝叶异常,掘之入地五尺,得人参……呼声遂绝;”又如苏颂曾说:

”相传欲试上党人参,但使二人同走,一与人参含之,一不与,度走四五里许,其不含者必大喘,含者气息自如,其参乃真也;”

从梁代到清代,赞美人参的诗篇也有许多;如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一首人参诗:五叶初成根树阴/紫团峰外即鸡林/名参鬼盖需难见/材似人形不可寻/晶第己闻升碧简/携持应合重黄金/殷勤润取相如肺/封禅书成动帝心:

又如清代杨宾在《柳边纪略》中亦留有人参诗篇:土产参为最,今时贡帝京:….·碧叶翻风动,红根照眼明;人参晶绝贵,闻说可长生;

上述这些传说、诗篇,都属人参文化现象;由于历代人们对上党紫团人参开发最早f采挖频繁,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使这里人参绝迹;正如明代《清凉山志》记载;自永乐年后,伐木者千百成群、蔽山罗野,斧斤如雨、喊声震山;川木既尽,又入谷中,深山之林亦砍伐殆尽,所存百之一耳……

森林资源破坏了,就等于断了人参的生蹴人参的绝迹,使太行山系人参文化的发展受到限制;从明代起,人参主要出产在东北,逐步集中在长白山区;大批河北、山东等地破产农民涌向东北,挖参谋生,这数以万计,十万计的挖参人,成为人参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

人类对人参的需求茧越来越大,而自然生长的野山参数量

越来越少,这就迫使人们把山参变为家植一一这就是今天的园参;园参对土壤、气候等条件要求十分严格,所以,近四百年来,园参的发展受到制约,仅吉林省长白山区和黑龙江,辽宁两省部分地区发展了园参;人参文化现象,在这些产参区形成和发展;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参乡抚松县文艺爱好者把流传在民间的人参故事搜集整理编辑成书,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在中国和世界一些画家产生了影响,为人参文化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人参文化源于参乡,是其第一个特征.二、放山习俗、人参故事为始基

人参文化的第二个特征,是以放山习俗、人参传说故事为始基,人参的作用被人类认识以后,大批放山人进山挖参,久而久之,形成了独特的挖参习俗。例如进山前祭祀山神爷老把头;寻找人参不准乱说话;发现人参耍喊山:挖参前要用拴着蛔钱的红线绳拎住参秧子;放山人的专门用语以及其它规矩,等等。

放山人在寻找人参、采挖人参、出卖人参的过程中,耍经历许多坎坷。其中有希望,有失望,有收获也有危险。这本身就是一段段动人的故事。加之人参的非同寻常的药用价值、滋补作用和昂贵的价格,人参传说故事往往越传越神奇,越传面越广。大量的人参故事,成为继放山习俗之外的又一重要人参文化现象;

人参故事产生以后,逐步由口头流传变成了文字记载,以后又陆续出现了以人参故事为主题而改编的连环画、国画、年画,雕塑,歌舞,戏曲,电影,电视等衷现形式。不论艺术形式怎样变化,其主要内容,还是人参传说故事。古代文人暴客

创作的大量诗篇,其基础,也多半尽人参传说故事。至今,人参娃娃、人参姑娘的传说,几乎家喻户晓。

近些年,出现了反映人参生产、科研及参乡人民生活的文艺作品,涉及人参的药品、滋补品、化妆品、食品等则数不胜数,深入家家产户,形成一种泛文化现象。尽管如此,也不能否认人参文化是由放山习俗,人参传说故事发展而来的事实;

挖参习俗

帮有帮规,行有行理。世间七十二行,各有各的规矩。挖参也不例外。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劳动环境以及特定的劳动方式,千百年来在挖参人中,也形成一套大家都共同遵循的山规和习俗。

进山挖参,是指到长白山原始森林里采集野生山参。山里人管这叫挖“棒槌”挖宝,进山挖参人则自称为“放山”;进山挖参,一般是结伙而行,叫“拉帮放山”,最少三人,多的也就十一二个人,要是有十四五个人,就算最大的“放山帮”了。也有单独一个人干的,叫“放单帮”,也叫“撮单棍”;“撮单棍”的只能在离有人烟地方近的老林子边缘上采集,很少有大收获,更少有大货,也就是挖不到值钱的年头多、个头大的山参。一般“撮单棍”的,都是不得已而为之;人性不好,想跟人一起放山,人家不要,只好单干,分文皆无,连进山的穿戴、脚手都备办不起,只好就近“放单帮”;再有就是因病、因家庭拖累,人家结帮时,自己脱不开身,放山帮早进了大山里,自己误了时机,也只好就近小打小闹。

拉帮放山的放山帮,多数是插伙合作性质的季节性组织;放山季节之前,相互串连,临时组成,也有头一年或头一个放山季节合作得不错,临散伙前,约定好,下一年或下一个放山季节大家再度合作,定好会齐的时间、地点,到时候,再聚到一起进山,就是这样子的,有出有进人员变动也很大;也有另一种放山帮,就是由有钱的地主、山场主等财主雇佣的。从雇佣的长工中逃选出一些人来,再重金雇请一个会放山的人当把头,配上一个亲信给把头帮忙,备办下吃食、煺手,定好分钱的份子,叫这些人进山挖参。

份子一般都是八二分帐,财主得八,雇工劳金的得二,劳金钱不减。虽比平时吃劳金挣得多,但风餐露宿吃的辛苦也人得多,而且还要冒很大的危险,剥削也是很重的。这种雇佣的放山帮,财主们也时常受骗,尤其是挖着大货,或大宗上好货的时候,财主派来的亲信见钱眼开,先就起了二心,和把头同谋,留下一批另外出手,大家发个小财,一笔钱到手能活个三年两载的,’有的甚至一跑了之。就因为这种种原因,这种放山帮也就很少;

通常插伙的放山帮,虽然人数不多,但分工明确,组织严密,纪律也很严明;放山帮的首脑,是·领棍”,通称

·把头”,是放山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都是由深懂人参的一切生长习性,熟悉深山老林的方向路径,有在山林中生活,生存的丰富经验,而且年龄较长,身体强壮,吃苦耐劳,处事公平,凡事有担待的人担当;他指挥带领一帮人进山,既凭聪明才智,经验本事,又靠亲切善良,恩成并行。

“领棍·的副手叫”边棍”,现在说法可以说是“二把手”,协助”领棍”处理日常事物,也有管边棍叫“二把头”的。其他成员都叫“腰棍”,每个放山帮还都有一个“端锅”,是负责烧水、做饭、看地子”的。

“端钢”通常都是身体较弱,不那么精明的人担任,或由初次进山,年龄较小的”初把”担任。也有管“初把”叫·雏把·的,是小鸡雏的意思,候补队员,见习生吧:

放山人员组织好后,进山前—两天,由把头领着大伙拜老爷府,也就:是老把头庙①。如没有庙,就写个牌位供在那里,烧上香纸,摆上供品,由把头领着磕头。然后把头代表大伙许愿,山神爷老把头在上,我们要进山了,请给我们指指路,让我们开开眼,拿了大货,发了财,杀鸡宰猪再来还原报答你……等等。然后全体人员在一块吃顿饭,有啥吃啥。吃喝完了,把头便领着大伙背上小米.带着挖参的工具:鹿骨扦于,用鹿骨做的扦子,光滑锐利;索拨棍,长短不能高过人体,不能扒皮;快当刀子,还有红绒绳,大钱等,再加上锅碗瓢勺,就出发进山了。走时,不能随便乱走,得有先后顺序:把头打头,二把头在后,再后是边棍,初把在最后跟着。

进山后,先选好地场,用树干,树皮搭个地跄子(小马架子)。做的第一顿饭,先供山神爷老把头,饭做好后,由把头端着饭碗,朝四面八方举起,口中念道:“山神爷老把头请吃饭。”之后,大家才能吃。

所有去的人,都由把头领着上山挖参,上山时,每人拿着一根索拨棍,枪子里只留下一个入做饭。做饭的叫端锅的。端锅的除做饭外,还得打柴,外加在跑子附近放山。饭做好后,放山的人不回来,端锅的绝对不能先吃。

放山的入不回来,端锅的也不能睡觉,据说端锅的睡觉了,放山的人就不精神,影响得参。

放山人回来后,晚上要在跑于门口打火堆,烧的柴禾不能乱扔,要顺着放,取“顺当”之意。火堆点着后,得一直燃着,不能灭。打火堆有三个用处:一是驱蚊虫,放山都在七八月份,山里蚊虫多得打脸,门口燃上火堆,蚊虫飞不进来:二是去潮气。深山老林里住,潮气特别大,把头轮着叫大伙起来烤火,以免受潮生病,一夜都得喊三四次。

三是防野兽。一般来说,野兽怕火,除此而外,放山人还有一种传说,蜕是山里有一种野兽,叫豺狼狗子,它见哪块有火堆,就知道那里住着放山的人,于是它便围着火堆撒一圈尿,这样其他野兽就不敢靠近这个地子丁。

为什么叫放山呢?采集野山人参最重要的工序就是发现人参,在茫茫林海之中这是极不容易的一件事。

“大把头”根据自己的了解和判断,把一帮同伙领到可能有人参的地方,根据地形或由东向西,或由北向南,排成一列横队,“领棍”也就是“大把头”在左,也算排头,“腰棍”居中,”边棍’在右,算是队尾。初次放山和年岁小的“初把”们,掺杂这三人之间,为的是及耐指导稍助。人和人桶距约一丈左右,‘就是两人都把索拨棍平伸出来,棍梢相互那么个距离,大家一起向前走,用索拨棍拨开蒿草细寻细找人参,这就算开山了“放山”其实也就是指的这个。“放山”的时候,谁也不许说话,也不许中途停顿,不论有没有水、倒木、石头都一直前进,不能绕道。上山发现了参叫“开眼”;如果第一天开了眼,要砍“照头”;所谓’照头”就是由把头选一棵红松树,朝拿着人参的方向,从树干上砍下一块长方形树皮来,然后在砍下树皮的白木头上用刀刻上杠,左边刻沟杠,代衰放山的人数,有几人刻几道杠;右边刻的杠,代表拿到几品叶的参,是几晶叶就刻上几道杠。如果发现了“片·或者‘堆”(五晶叶打头的为‘片”,六品叶打头的为’堆”),就地用树皮搭个小庙,立个山神爷牌位,有香烧香,没香用草代替。然后照例是由把头祈祷:多谢山神爷老把头保佑,我们发了财,回去后一‘定好好供串你,”砍了“照头”后,还得给“照头”洗脸,所谓洗脸,就是用火去烧砍去树皮的“照头”四周,为的:是防止流松油,看不清“照头”。

放山时不准随便乱说话。压上趟子后,压趟子就是放山的人按照一定距离排成一排往前走,更得聚精会神找人参,谁发现了棒槌,就喊:“棒槌”:这叫喊山,别人接问:“几品叶?”发现者瞅准以后,便立即回答是几品叶:然后大伙接着说:“快当、快当”如果是“片”或是“堆”,就按打头的一棵是几品叶来回答;之后,由把头动手挖参:先用系着大钱的红线套在参叶上,据说这是怕参孩子跑了,把它牢牢拴住;再用树棍支个小架子,把头这才开始动手挖参。这时,其他的人得拿火堆熏蚊虫,让把头更好地集中精力挖参。挖参时,先破土,后用鹿骨扦子一根—根地扒拉参须,如碰到草根、树根,用刀割断,免得弄坏了参须。把参须周围的土全都抠干净后,便用青苔茅子将参抬出。然后,用苔茅子、桦树皮,掺上一些原土,把参包起来,打成参包子;大的由把头背着.小的则交给别人背。

有时,进山以后,三四天也不“开眼”;遇到这种情况,把头就得想办法解除困境。一般采用这些办法:一种是”喊空山”:啥叫“喊空山呢?就是没发现人参,但得象看见人参那样去做;把头喊:“棒槌:”别人问:“啥货?”把头回答:

“抬出来了?”,—种是借助于梦。把头往往说梦到哪块有大棒槌,其他人也可说做了什么梦。当然必须是吉利的梦。如梦见了长虫、老头、老太太、大姑娘,大火、大水、红棺材等,都算是吉利的梦;至于晦气的梦是绝对不能说的。这种无非是以此振奋大伙的精神,给入以希望,鼓舞士气。

前面提到的·山神爷”和‘老把头“,是放山人的主要信仰,“山神爷”指的是深山老林中的老虎;按动物学分科就是叫“东北虎”的一种,体长大,行动敏捷,凶猛异常,捕食各种动物。称为兽中之王或林中之壬,但对进山人,一般不伤害,有时狭路相逢只要人没有什么激烈动作,都能相安无事。放山人供奉它,是为逢凶化吉,保佑平安。“老把头”据放山人讲,名叫孙良,是山东莱阳人,放山人的老前辈。相传,很多年以前,山东年景不好,孙良和他干兄弟几人,从家乡漂洋过海,爬山越岭来到长白山挖参。进山后不久,就与干兄弟们走散,他钻老林子,过草甸子,跳山涧,爬石头,长白山南北两坡十八峰他都走遍了,也没找到人参,后来精疲力尽,饿死在蜊蛄河边啦。在石头子上还留下了一首诗:

家住莱阳本姓孙,漂洋过海来挖参,三天吃个蝲蝲蛄,你说寒心不寒心:

如果有人来找我,沿着蛄河往上寻;

入山谁要迷了路,我就当个引路人。

孙良死后,真的成了掌管长白山的神仙。因为他是放山入出身,踏遍了长白山的山山水水,为放山挖参踏出了不少道路,又是为寻找同件牺牲了性命,后代放山人都敬佩他的人品和功劳,即亲呢又尊敬地称他为“老把头”。“老把头”对后代放山,也真是义气千秋,在他们迷路的时候,就变成了白胡子老头,拄一根索拨棍把他们引上正路。在他们长期挖不到参时候,就变成一个穿红兜肚的小胖小子,引他们挖着大货。要是他们中间出了杀人害命的恶入,“老把头”也会引来狼虫虎豹把恶入收拾掉。挖参人进山就搭“老爷;菏”祭祀他,每年述为他过生日。放山人进山,妥先选个背风向阳,靠近水流的地方,挖土、砍树,修起个住处来。寺秋夜里冷,修的是地下半截·地地子”,夏天就是在地面—匕搭窝棚。在住处的正东方虬用三块大石头,一上二下搭在一起,这就算是立起了供奉‘老把头”的“老爷府”了,撮土为炉,插草为香,虔诚祭奠因为老把头善良仗义,有求必应,也许还因为这位神仙是放山人定的,和贫苦人更贴心,不但放山人,后来,在老林子里木帮、猎入也都供奉起“老把头”来了。据说孙良是农历三月十六生的,东山里就在这天给“老把头”过生日。可以说这个节日是吉林东部山区独有的节日,挖参的放1U帮、做木头的木帮、猎人到这天都歇一天工,祭祀“老把头”,好吃好喝犒劳自己,休息乐呵一天。

过去穷人放山,条件设备差,迷失方向。一麻达山(迷路了),出来。概括起来,不外以下几种在茫茫的原始森林里,容易把头得采取措施,把大伙领

一是晚间打火堆不走了。把头说拜哪个方面,就拜哪个方向;

二是求山神爷老把头指路。用草代香,点燃后插在东南西北四方,由把头祷告:“山神爷老把头,绐俺指一条明路吧!”祷告完毕,看哪方的香燃得快,就朝哪个方向走;

三是飘手娟。把手绢的四个角折叠起来,用手托着,一抛一落,看哪个角开,便往哪个方向走

四是看树头。看树干的阳面,树干的北面见不着阳抵长苔藓。分清了北面、南面,也就找出了东南西北;

五是水的流向。俗话流水往低处流。顺着水流往低处走,当然也就是往山下走:

六是听鸟叫声。朝山老鹃叫的方向走,因为一般哪有乌鸦叫,哪就会有人家。

挖参人上山以后,一般祁得挖到一些人参回家。但也有些特殊情况,遇上这些特殊情况后没挖到参,也得立即下山。都是些什么特殊情况呢?、—是几天没“开眼”,突然拿着六货。接昔义儿天l;II陡”

二是”初把”“开服”后,父农着大货,接着父几天开眼’; 三是做了不吉利的梦,如梦见出殡、老虎吃人、把头睡掉地下、端锅的烧炸锅,梦到大站娘、老头、老太太叫卞[U等等。

为取得吉利,放山时有些特汇的朋语。例如许多动词,都得用“拿”来代替,以象征着能拿到棒槌。抽烟叫“拿火”,休息叫“拿堆”,吃饭叫“拿饭”,睡觉叫“拿觉”,搬地方m1“拿房子”……等等。除此而外,也还有—特些别的用语,如赏钱叫“拉露水”,把长虫叫“钱串子”或“金镏子”。

进山挖参不仅说话有特定的词溉就连东西放置也有其独特的要求。放山用的索拨棍不能乱扔,休息时立在身旁,放山回地子后,得立在地子门前,据说还得按顺序摆,把头的打头,以此类推,不能乱放。另外,放山人的衣服、帽子不准往高处挂,得挂在腰部以下的地方。

澈山时发现丁人参喊山时,刁;是一伙的遇到了也可以回答,并参加分份子。另外,凡是放山的人,不管到哪一伙的蛤子里,那个地子里的人都得欢迎,而且管吃管住。这充分地体现了劳动人民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精神。不仅如此,就是一伙人中谁偶尔有疏忽大意的地九·,也是友好坏处;如谁漏了山,(压山时一个人把一行),回头再找,叫“翻趟子”。扪别拘人再在那个人灼趟子里找到了人参,谁也不埋怨那个漏1¨的人。从挖参这一行当,可看出劳动人民的许多美德。

除上面提到的外,还有些有趣的习俗,不知是真是假。传说放山人发现“人参”时,如果那参正顶着红榔头(人参籽),在喊山时,籽落下来了,使把这落—》‘的籽叫催生籽。妇女在难产时,喝了催生籽熬的水,就能顺利地生下孩子来,而且那通红的参籽还在孩子的小手里攥若哩。

从以上所列举的不完全的放山人的山规习俗来看,其中当然有不利·学的,甚至有的带有迷信色彩的一面,但是更多的还是放山人千百年来挖参的实践经验的总鲜i有其符合科学的一面。同时,从中也多少反映出了一些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愿望、要求,无论属于前者或后者,都值得我们去进行分析研究。

下载“文化唯物主义”的相关资料[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化唯物主义”的相关资料[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广州文化资料

    展现广州千年古都文化魅力文物11月,广州即将迎来第十六届亚运,为了广泛地宣传亚运,弘扬亚运精神,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广州博物馆计划在亚运会前后举办一系列展览和活动,展示羊......

    学校文化资料范文大全

    鱼嘴中学学校文化知识竞赛复习资料(内部)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1、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握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依法治教,尊重教育规律,夯实......

    剪纸文化资料

    剪纸在中国农村是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剪纸,就是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剪纸文化资料,仅供大......

    唯物主义辩证法否定观(精选合集)

    唯物主义辩证法(接上) 《辩证的否定观》主要原理与方法论 1、辩证否定观的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教学反思

    生活与哲学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二框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教学反思 一、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路: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块4《生活与哲学》第......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块4《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题内容。 这一框主要是通过对哲学存在和发展的具体形态的介绍,让学......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学反思(最终定稿)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初学时比较难于理解,需要多举例多练习,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最严重的问题是教学内容缺乏整合。“教教材”的现象仍然存在,缺乏或不善于创造性使用教......

    关于龙文化的资料

    龙的文化 中国龙文化,上下8000年,历史悠久源远而流长。龙的形象更是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龙的文化影响波及着各个层面,多姿多彩,深入人心。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每一个炎黄子孙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