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恩平陶瓷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5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00:34: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促进恩平陶瓷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促进恩平陶瓷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关于促进恩平陶瓷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促进恩平陶瓷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随着省“双转移”政策的推进,许多位于珠三角核心区的陶瓷企业纷纷来我市寻求发展,恩平市沙湖镇以毗邻佛山的区位优势、丰富的土地和陶土资源、廉价的劳动力和政府的扶植等条件,成为了当下佛山陶瓷新一轮扩张布局的投资热土。陶瓷产业将成为恩平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劳动力转移的重点行业。

一、恩平市陶瓷产业发展现状

恩平现有陶瓷企业43家,主要分布在沙湖浦桥工业园区和横陂临港新型建材产业园,其中,沙湖浦桥工业园区是陶瓷企业落户恩平的主要集中地,总占地6500亩,共有15家企业,总投资84亿元。生产线38条,年产值12.6亿元,带动就业1.2万人,陶瓷产业的税收占沙湖税收的9成,镇级税收2010年1-8月2006万元。其中,投资最大的企业有恩平市新锦成陶瓷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00万元,投资8亿元,已建成生产线10条,生产规模为年产4500万平方米,年产值5亿元,税收1200万,解决就业人员1500人。仅次于新锦成陶瓷有限公司的第二大投资企业百强陶瓷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00万元,投资8亿元,建成生产线7条,生产规模为年产3100万平方米,年产值4亿元,税收840万元,解决就业人员1000人。

正在投资的大项目,有恩平市嘉俊陶瓷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生产线20条,生产规模为年产9000万平方米,年产值12亿元,税收3000万,解决就业人员3000人。此外,还有恩平市全圣陶瓷公司,投资10亿元,生产线20条,生产规模为年产9000万平方米,税收3000万元,解决就业人员3000人。

二、存在问题

(一)污染大。陶瓷生产的过程主要产生二氧化硫,一条年产450万平方米的陶瓷生产线每年产生二氧化硫为31吨,沙湖浦桥工业园区现有38条生产线,年产生二氧化硫约1178吨,所产生的二氧化硫一定程度上影响附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二)产品多属半成品,附加值低。沙湖浦桥陶瓷产业大都是从佛山引资回来的企业,其园区生产的多属半成品,大多产品主要运输到佛山进行贴牌加工、打包装,产品附加值低,自有的注册商标少,尤其是知名品牌不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竞争力还有待提高。同时,由于运输成本高,增强产品成本。1

(三)招工难。在调研中,多数企业反映,由于陶瓷行业的迅速发展,和受到其他省市经济迅速发展的影响,普遍招工也存在困难,且人员流动频密,一定程度影响企业正常运作。

(四)电力供应未能满足园区陶瓷产业发展的需要。由于电力供应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园区陶瓷生产效率,从而影响陶瓷的年产量。

三、规范强陶瓷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严把市场准入关,制定陶瓷产业准入制度。严格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陶瓷产业环境管理的通知》(恩府办〔2010〕22号)的要求,严把市场准入关,制定相应的准入制度。一是严格按照“节能、降耗、减污”原则,对今后投资的项目,只允许先进的,技术型的、有素质的陶瓷厂进入、不允许淘汰厂进入;只允许陶瓷企业在工业基地内建设,不允许在基地外建设;园区以外的陶瓷项目,国土部门不提供建设用地,环保部门不承接环评,立项部门不予备案,银行不予贷款。二是对已进入投产的陶瓷企业,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做好陶瓷产业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工商部门要配合环保部门全力推动陶瓷生产企业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保“三同时”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对没有履行相关手续的企业,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并督促其向环保部门报批相关手续。环保部门严格环保审批,对未取得总量控制指标的项目,一律不予批准建设,未达到总量控制目标要求的项目,一律不得投入生产。

(二)实施商标战略,培育自己品牌,助推企业做强做大。一是加强宣传,强化企业商标意识。引导企业走出贴牌加工老路,强化商标意识,通过注册商标、收购品牌等方式,创建自主品牌。二是发挥工商职能作用,加大对无商标企业、新办企业、贴牌加工企业的商标注册指导和政策引导力度,对企业在商标的选择、使用、管理和权利的保护提供全程跟踪服务,积极搭建企业与个私协会、商标中介、政府部门互动平台,共同鼓励引导、扶持协助企业申报著名商标、驰名商标,凡争创到省级和国家级品牌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并在资金、电力、等要素配置上重点倾斜,助推企业做强做大。

(三)加强服务保障工作。陶瓷产业成为恩平地方税收的一个重要行业,政府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同时,也要加强服务保障工作。一是加强园区供电基础建设的投资力度,确保陶瓷生产的正常运行。二是简政提速,全力服务企业发展。对企业遇到的配套设施不完善、融资难、招工难等问题,政府可以协调相关部门或通过联席会议进行解决,并明确责任单位,落实完成时限,确保服务保障工作

落实到位。

(四)立足工商职能,促进陶瓷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立足工商职能,深化行政指导服务机制,为企业提供高效的服务。建立陶瓷产业园区工商联络员制度,及时了解企业发展状况,采取上门指导、预约服务、延时服务、跟踪服务、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等方式为企业在市场准入、商标注册、企业融资等方面提供服务指导。

(登记注册股 许月宜 供稿)

第二篇:有关醴陵陶瓷产业集群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有关醴陵陶瓷产业集群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电商0833-26-冯丹

摘要: “天下名瓷出醴陵”。作为全国著名的三大“瓷都”之一,醴陵的陶瓷生产历史悠久,陶瓷文化源远流长。近年来,醴陵陶瓷产业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创新发展,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陶瓷生产体系,成为全国重要的陶瓷生产出口基地。醴陵陶瓷产业在发展中形成了“国瓷”、“规模瓷”、“外向瓷”、“科技瓷”几个鲜明的特色。目前已成为集日用瓷、电瓷、艺术瓷、化工瓷几大类的一个陶瓷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关键词:醴陵 陶瓷 陶瓷产业

一、调查背景

醴陵的陶瓷产业以其辉煌的历史、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自然条件在世界陶瓷行业和陶瓷市场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醴陵陶瓷目前已成为集日用瓷、电瓷、艺术瓷、化工瓷几大类的一个陶瓷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陶瓷产品由日用高温瓷独闯天下发展到日用瓷、电瓷、工艺瓷、建筑瓷、特种工业瓷五大系列4000多个品种,并形成了一个集陶瓷制造、陶瓷机械、瓷泥采掘、陶瓷颜料、彩印包装于一体的高度集中的陶瓷产业集群。

二、集群发展现状和特点

(一)历史悠久,陶瓷产业基础雄厚

醴陵是全国著名的三大“瓷都”之一,醴陵陶瓷在全国具有较高的声誉,近两千年的陶瓷生产历史,铸就了“瓷城”这块招牌,陶瓷支撑着醴陵经济的快速发展,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工业,吸纳众多劳动力,大大缓解了全市的就业压力,全市有近11万人直接或间接从事陶瓷生产与销售,占全市二、三产业从业人口的29.5%。陶瓷作为醴陵的主要传统出口商品,畅销全世界。

(二)产业集聚效应突出

陶瓷企业主要集中在城区、城郊和106国道东南乡沿线的浦口、王仙、黄沙、大林、孙家湾、嘉树、泗汾等乡镇,分布范围大约为40平方公里。形成了以国光瓷业、群力瓷厂为代表的城北工艺美术瓷产区,以华联瓷业为代表的嘉树、孙家湾炻瓷产区,以浦口电瓷厂、湖南电力电瓷电器厂为代表的浦口、阳东、大林电瓷产区,以泰鑫瓷业为代表的城南工程陶瓷产区和沈潭、东富工业陶瓷产区等几个特色明显的陶瓷工业小区,“一乡一品”、“几乡一品”的“块状经济”格局已经基本形成。

(三)产业链条逐步完善

陶瓷产业内部自然分工协作关系基本形成,原材料供应、运输销售、瓷泥加工、彩印包装、陶瓷市场、技术开发等产业配套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特别是2005年下半年醴陵率先在全国陶瓷主产区中全面使用天然气,有效地改变醴陵陶瓷烧

制中的能源结构,降低陶瓷烧制成本,提高陶瓷产品烧制质量。陶瓷颜料、包装、机械等配套服务企业发展到200多家,产业上下游物资供应网络不断健全。

(四)科技和人才基础雄厚

醴陵陶瓷产业发展长期的孕育使醴陵拥有了一大批熟练的产业工人和技术开发、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人才。有多项陶瓷科研成果荣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醴陵陶瓷科技工业园已初具规模,并正在发挥引导示范作用。已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近亿元,开发利用土地1420亩。已有入园企业12家,现在已实际投资1.2亿元,主要生产项目科技含量高,产业优势强的日用瓷、电瓷、特种陶瓷、纳米陶瓷及相关配套产品。

三、陶瓷产业的发展前景

陶瓷产业作为消耗为主的传统产品,发展潜力巨大。据权威部门预测,今后一段时期内,国际陶瓷交易额每年将以10-15%的速度增长,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工业陶瓷国际和国内市场预测增速达15-20%,呈现高速发展趋势。电瓷国内消耗每年增长10%以上,国际贸易年均增长20%以上。随着国内外电子计算机、光电技术、超导技术和纳米技术在陶瓷产业中的逐渐应用,陶瓷产品将精度更高、性能更优、技术含量更高、发展潜力更大。醴陵是承接“东陶西进”、“南陶北上”的理想支点,区位交通条件优越,物流及配套能力强,市场辐射范围广,劳动力质优价廉,竞争优势明显,具备承接陶瓷产业转移的坚实基础和良好条件,醴陵陶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醴陵天然气工程的实施,加速了醴陵陶瓷产业能源革命,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减轻了环境污染,实现了陶瓷的标准化生产,有力地推动陶瓷产业提质升级。

醴陵陶瓷产业在发展中还面临着许多矛盾和困难。一是企业规模不是很大,核心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弱;二是产业的科技装备水平差,产品的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化;三是缺乏大的项目支撑,产业投入相对不足;四是重复建设仍然存在,产业配套优势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五是企业品牌效应还很不明显,企业的影响范围还很窄;六是体制改革尚不彻底,企业改制仍需进一步进行,尤其是承载着醴陵陶瓷产业发展方向的骨干企业改革任务任重道远;七是产业扶持政策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扶持措施还有等进一步加强。此外,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等政策和市场因素对陶瓷产业的发展带来的较大的冲击。

四、发展总体思路和重点

(一)指导思想

围绕“绿色瓷城,休闲胜境”总目标,贯彻“优势产业发展”战略,在广泛吸收国内外陶瓷产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资源、能源、人才、市场、区域优势,科学规划,循序推进,引导陶瓷产业向集团(群)化、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重点发展工业陶瓷、电瓷电器,提升日用瓷、艺术瓷,积极发展结构陶瓷、化工陶瓷、陶瓷复合材料等高科技陶瓷,着力打造我国重要的陶瓷集群生产基地。

(二)发展重点

1、壮大一批核心骨干企业。以醴陵陶瓷行业的重点产品、名优品牌和核心骨干企业为依托,重点发展炻瓷、高温日用瓷、电瓷、高新技术陶瓷。

2、打造重点园区。加快醴陵陶瓷科技工业园建设进程,加快资本、科技、人才向产业园区聚集,努力提高园区的科技创新、创业辅导、企业孵化、示范带动功能,使之成为中国陶瓷科技创新基地和陶瓷制造基地。

3、建成一批重大项目。重点围绕加速陶瓷产业的提质升级和提高陶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一重心,在产业整体层面上,实施3个重大建设项目。一是以天然气工程为中心,加快陶瓷生产的能源革命。二是以企业窑炉改造为契机,投入5亿元对生产窑炉改造和相关装备的更新改造,加速陶瓷生产装备的更新改造,实现陶瓷生产装备现代化,从而推进陶瓷生产现代化。三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内在动力,投资2亿元对制泥废水的综合治理、泥釉的回收利用、烧成工艺等重大技改项目,努力提高原材料循环利用、节能降耗、健康环保水平,全面提升醴陵陶瓷科技瓷、环保瓷、健康瓷的内涵。

4、完善服务配套设施。按照大产业、大市场、大流通的理念,加快建设城区南北2大物流场站,尽快完善陶瓷烟花大市场;加紧建设醴陵陶瓷博物院,建成醴陵产业文化展示平台;整合科研资源,积极发挥发挥省陶瓷研究所、国光、群力、湖电、火炬等省级研究所和原国有重点骨干企业的科技和人才优势,组建醴陵陶瓷研究院,尽快建成华联陶瓷科技研发中心和泰鑫高新技术陶瓷研发中心;加强陶瓷科技、管理和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建设,整合培训资源,加快陶瓷职业技术学院的立项和建设;加强陶瓷文化景点保护和修复,积极申请和开辟工业旅游,实现产业与文化的完美融合。

五、政策和措施

(一)转变政府职能,提供政策支持

1、鼓励投资陶瓷工业固定资产项目。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实行工业项目前期费用补助制度。凡符合我市陶瓷产业发展政策、投资额达到一定规模以上项目,均可列入《株洲市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列入《株洲市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的项目,落户开工后,市财政给予一定的补贴。

2、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鼓励企业研发机构对陶瓷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性技术的研究,对企业研发实用性强、推广价值高经济效益好的创新项目,市财政给予相应的资金扶持。

3、鼓励企业争创名牌。对荣获省以上著名商标或品牌的企业要给予奖励,对获得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或国家出口名牌的企业要给予重奖。(二)强化服务措施,缓解瓶颈制约

1、提供产业发展导向信息,引导产业合理布局。

2、加强政银企协作,帮助企业缓解融资困难。积极实施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鼓励投资和融资的政策和措施,加快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体系,通过信用担保公司担保来缓解企业贷款难问题,进一步完善资产评估体系,尽快帮助企业落实土地、房产等权属问题,有效解决企业抵押物不足问题。

3、积极支持龙头企业加快改革改制,加速企业的体制创新。

4、加强企业人才工作,提高劳动者素质。

5、加强对生产资源的调度,科学调配资源。适当提高陶瓷行业的准入门槛,对规模不大,技术含量低,污染环境的项目和企业实行关停;政府要正确引导对本地瓷泥的开采,合理调控

天然气、电力、石油、运输等资源,保证产业发展的正常需求。

(三)支持重点企业,强化产业龙头

1、鼓励企业间的联合,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引导企业与企业之间开展各种形式的联合,组建较大规模的企业集团,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鼓励小规模企业为龙头企业提供配套,支持龙头企业带动小规模企业,对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要给予奖励。

2、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加快以天然气工程为核心的陶瓷行业的整体改造,以能源革命、窑炉改造带动制釉、成型、烧成等工艺的革新;鼓励企业创立研发机构,对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有重大突破的研发机构要给予重奖;鼓励企业实施技术改造,不断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加快园区建设进度,实现产业聚集。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效益经营、高强度投入”的要求和“投资多元化、建设业主化、经营企业化、品位现代化”的思路,完善园区设施和服务配套体系,完善园区规划,开辟特色园区。重点做好“艺术瓷园中园”、“工程陶瓷园中园”、“电瓷园中园”三个特色园区的规划建设。加快企业的入园进度,提高园区投资密度,实现园区的产业的聚集,使醴陵陶瓷科技工业园早日建成为中国陶瓷科技创新基地和陶瓷制造基地。

4、积极招商引资,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舍得拿出醴陵的最好的企业、最好的项目包括园区等一些重点项目来招商引资,引进战略投资者,寻求战略合作伙伴;加强区域协作,实现资金、科技、管理、人才与发达地区、优势企业的嫁接。创造良好的建设环境,加快企业新扩改建项目建设进度,早日发挥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创新经营思路,拓展市场空间。加快醴陵陶瓷市场基础建设,建立仓储、销售、流通、服务体系,为发展陶瓷产业搭建良好平台。培育和建立资金市场、人才和劳动力市场、信息市场。大力发展外向型陶瓷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积极宣传推介醴陵釉下五彩瓷,要把釉下五彩瓷当作醴陵陶瓷之魂,当作醴陵的一张名片向外推介;举办醴陵陶瓷艺术节,开辟陶瓷产业发展论坛,提高地方知名度、美誉度。实施品牌战略,积极保护行业知名品牌。倡导质量立市,引导企业注重产品质量,注重诚信经营,以保护品牌形象,提升品牌地位。发展速度不快会掉队,发展质量不高是倒退。如果说,过去醴陵陶瓷产业的发展是醴陵人民的骄傲,那么今天,在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今天,实现全省十大标志性产业之一的醴陵陶瓷产业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既是省委、省政府的期盼,更是株洲人民的一份重要责任。建议市委、市政府在近期专门听取市直有关部门和醴陵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陶瓷产业发展的汇报,切实加强对陶瓷产业的组织领导和扶持引导。我们坚信,在株洲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通过 10 万陶瓷产业工人的共同努力,古老的陶瓷产业将会在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征程中焕发青春,创造新的辉煌,作出新的贡献。

电商0833—26—冯丹

第三篇: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根据河南省南阳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大做强黄牛产业的指示精神,由南阳市畜牧局、南阳市黄牛协会、南阳市黄牛科技中心组成的联合调研组于XX年春,先后到邓州、唐河、新野、方城等县市区实地考察了黄牛养殖户、养殖场和加工企业,广泛听取了农户、经纪人、企业经理、科技工作者以及县、乡、村领导对黄牛产业发展的经验、意见、建议和发展对策。并在此基础上,经调研组反复讨论、修改,形成这份调研报告,就我市目前黄牛产业的特点、问题及今后一定时期内的发展对策提出了构思,谨供参阅。

1、目前我市黄牛产业的特点

南阳牛是勤劳智慧的南阳劳动人民千百年来精心培育而成的一个优秀的地方品种。XX年底,存栏160.1万头,出栏91.9万头,年产牛肉13.1万t,产值达50.8亿元,占畜牧业产值27.7%。南阳牛在南阳畜牧业经济乃至整个农村经济中,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具体表现有六大特点:

1.1、南阳牛的肉用性能已接近国际平均水平

南阳牛经过这些年的系统选育和品种改良,一是它的体型已发生了大的变化,已由原来的役用体型,接近肉用牛的体型;二是规模养殖场的育肥牛日增重一般在0.8一1.5kg之间,已接近国际肉用牛的日增重;三是经过科学育肥后的牛屠宰率达到55-65%,净肉率达到45-55%,已达到国际肉牛的标准。综上所述,南阳牛的肉用性能总体已接近国际肉牛的平均水平。

1.2、南阳牛的用途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昔日养牛为耕田的现象已基本不复存在。从调研看,南阳牛由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使役为主,九十年代的役肉兼用,到目前平均每头成牛年耕役时间不足半月,并主要作为辅助动力,有些地方的黄牛已“不会”耕田。基本上完成了由生产资料向生活资料的转变,南阳牛的用途已完成了历史性的转折。

1.3、规模饲养成为发展的主流

目前,我市养牛规模场、小区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工作新的亮点,在短短的几年中,已达160多个,部分规模场仍在建设中。目前我市黄牛规模养殖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以新野县歪子镇棉花庄、唐河县上屯镇高庄为代表的联户母牛养殖小区。由村组统一协调小区建设用地、牧草用地、牛场及附属设施,统一规划,农户投资。以养母牛,繁小牛为主,多以5-20头繁殖母牛为规模,投资少、风险小、成本低、收益稳。二是以唐河、社旗、方城等县为代表的专业大户养殖。以户为独立单元,统一设计,统一规划。每户饲养规模50-200头,繁育小牛和育肥相结合,规模适度,经营灵活。三是以新野县、邓州市、宛城区等为代表的标准化专业育肥场。饲养规模500-1000头,以架子牛育肥为主,高标准、高投入、高效益,具有较强的示范引导作用。

1.4、区域分布走向科学化

通过调研了解到,城市郊区、交通便利、经济相对发达、人均耕地少的地方黄牛数量在减少,而人均土地多、丘陵地区、浅山区、沿河两岸等地方黄牛数量有所增加,如位于浅山丘陵区的唐河县湖阳镇黄河自然村,户均达到2头牛,位于白河西岸的新野县上港乡小五村户均1.5头牛。这种现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自然表现,是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的一种正常现象。在欧美畜牧业发达国家,一般是城市郊区养奶牛,平原养猪养鸡,山区、浅山区、交通偏远的地方养肉牛。南阳市黄牛养殖的这种趋向,说明了黄牛产业的区域分布正在走向科学化、理性化。

1.5、产品开发已形成燎原之势

目前我市拥有大中型屠宰加工企业10余家,经过这些年的精心经营,开发出的黄牛产品已达100余种,其中分割牛肉产品达40余种,部分产品可替代进口牛肉;深加工熟食产品达60余种,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产品主要销向上海、广州、南京等40多个大中城市和食品加工企业。科尔沁牛业有限公司的人住南阳,必将带动和提升我市整体肉牛产业的大发展。

1.6、南阳牛品牌已经唱晌

南阳牛以体格高大,肉质细嫩,皮板致密,耐粗饲,适应性强等而闻名于世。建国初期,我市建立了第一部分牛产业发展研究及对策全国第一个黄牛繁育及科研机构,开展对南阳牛的系统选育和科学研究工作。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率先在国内推广普及牛的人工授精技术,实现了黄牛繁育史上一次历史性的跨越。八十年代初,第一个在地方良种黄牛上制订并颁布实施了《南阳牛》国家标准,同时,把品系繁育技术应用于南阳牛育种工作中。九十年代,首次在国内提出把南阳牛培育成为我国自己的地方性的专门化肉牛品种。该项目相继列入国家“948”项目和省、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998年,南阳牛被国家农业部首批列入国家畜禽品种保护名录,XX年又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域名注册,南阳牛将受到世界上143个国家及地区的保护。XX年我市又成功的举办了首届黄牛节。XX年又对南阳牛进行了商标注册。XX年南阳牛的品种选育被列入国家科技支撑项目。XX年南阳牛育种技术创新被列入国家863项目,同时,南阳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肉牛产业的意见》(宛政(XX)74号),每年拿出1000万元用于南阳肉牛产业的发展。

2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在这次调研中,大家反映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四个方面:

2.1、市场问题

所到之处,大部分养殖户,特别是养殖繁殖母牛的农户反映养牛业比较效益低。养繁殖母牛每年它的收入就是一头小牛,6个月左右断奶时的价格一般在2500-3500元之间,散养不计成本还可以,规模养殖从市场上购草、购料就难以赚钱,这也是目前繁殖母牛难以象鸡猪那样大规模饲养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市同全国一样,肉牛产业比较效益低,其主要原因是牛肉的生产成本高,但市场价格低,价格背离价值造成的。牛肉的生产成本高于其它肉类,更高于奶、蛋产品,一般来讲,牛肉的料肉比为7:1:羊肉为5:1,猪肉为3:1,禽肉为2:1。禽蛋为2:1,牛奶为1:2-4,所以说生产牛肉的成本属于最高,一般为猪肉的2倍以上。目前我国的牛肉由于疫情和药残等原因,销不到发达国家去,只能销往俄罗斯、东南亚、香港这些国家与地区,价格与国内差不多。国内牛肉市场由于产品开发跟不上,花色品种单一,绝大部分属于大众化食品,中、高档产品少,这是造成国内牛肉产品价格低的主要原因。

2.2、社会问题

一是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在所调研的村、组中,一般来讲,机械化程度越高,养牛的农户越少,每增加一台四轮或手扶车,要减少2头牛(其中一头繁殖母牛,一头小牛)。二是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一方面目前外出打工的多为青壮年,他们的转移使养牛环节的“下力气活”无人于。另一方面,目前养牛的农户大部分为中老年人,中老年人的自然减员也影响了养殖黄牛的数量。三是环境卫生及饲养场地。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许多农户建起了楼房,环境卫生的要求也高了,既不养牛,也不养猪养禽。以上现象说明:第一农民对环境卫生的要求在提高,从卫生安全的角度讲要发展养殖,必须考虑入畜分离;第二受宅基地有关规定的影响,有些农户养殖场地狭小,难以扩大规模;第三近几年来,农户散养畜禽有所下降。四是盗牛问题。从调查的结果看,盗牛的绝对数并不大,但它的危害、负面作用相当大。往往是一户被盗,全村养牛户受惊,有的甚至影响到周边十多华里。

2.3、资金问题

调研组所到之处均有要求解决养牛资金的呼声,由于金融政策的原因,现在农村贷款相当困难,几家企业也反映资金不足。农户贷款有四难:一是贷着难;二是数额少;三是期限短;四是利率高。相对于其它行业来讲,养牛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牛个体大,生产周期长,养殖所需的固定投资和流动资。中固鸯牧絮恙XX年增钓金相对比较多。黄牛加工企业也同样需要较大的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的占用。农户困难,无钱养牛,企业无钱,开工不足。目前在养牛业价格和效益回升的形势下,农户和企业呼唤政府协调资金,倾斜养牛业。

2.4、牛自身问题

黄牛相对其它畜禽来讲,繁殖系数低,饲养周期长,产业链上环节多。牛属于单胎动物,怀孕周期长。繁殖母牛一年最多能生出一胎。改良牛饲养到1.5岁左右才能正常出栏(体重450-500kg),纯种南阳牛2.0~2.5岁才能正常出栏,而生猪一般是6个月出栏,肉鸡45天出栏。饲养上包括养母牛、繁小牛、育幼牛,加工上包括牛肉分割、熟食制品生产及牛皮、牛血、牛骨、牛杂等副产品的综合利用,产业链条长,环节多,相对来讲产业化的运作难度加大。

3、建议和对策

3.1、提高认识,增进做大做强黄牛产业的信心南阳是一个农业大市,也是一个养牛大市,推进我市养牛业的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区位优势:我市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无霜期长,适宜养牛,又是国家规划的中原肉牛带核心区域。二是品种优势:南阳牛中外驰名,加上长期坚持不懈地品种选育,品质越来越优,肉用性能越来越好,为黄牛产业的升级打下了良好基础。三是饲草资源优势:我市年产农作物秸秆达800万吨,可利用的草山草坡面积560万亩,黄牛发展的潜力巨大。四是良种繁良体系优势:在品种改良上,我市建成了两个国家级的黄牛制种、供种场,即市黄牛科技中心和市黄牛良种繁育场,拥有比较健全的市、县、乡、村四级改良体系。

3.2、加大宣传,进一步唱晌南阳牛这一品牌

3.2.1、引进“牛文化”:“牛文化”一词最早见于一位印度教授撰写的《中国应该引进“牛文化”》一文。文章的大意为:中国为全球吃的大户,但中国人主食淀粉过多,肉类猪肉统治,缺少营养丰富的牛肉、牛奶。他建议中国应引进“牛文化”多吃些牛肉,多喝些牛奶,少用些补品,一则提高民族素质,二则促进农户养牛,让农民增加收入。南阳是黄牛的故乡,养牛历史悠久,应大力引进和弘扬“牛文化”,宣传传统饮食的弊病和吃牛肉、喝牛奶的好处,逐步改善膳食结构,启动消费,拉动内需。

3.2.2、扩大宣传渠道:应多渠道、多方位、多形式的加大对南阳牛的宣传工作。可采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形式,宣传南阳牛的形成、品种特征、研究成果及牛产品;宣传典型的养殖户、养殖场、专业村、专业乡(镇)及加工企业;宣传养牛优惠政策以及为养牛业做出贡献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等等。总之通过宣传,进一步唱响南阳牛品牌,使南阳囚黄牛而名,畜牧业因黄牛而兴。

3.3、制定政策。扶持黄牛产业大发展

从宏观上讲,制定政策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产业政策,含产业规划、财政支持、融资贷款、贴息补助、减免税收、土地使用、企业改制等;二是技术政策,主要指良种推广、产品开发、标准法规、产业开发立项等;三是产品促销政策,主要指品牌保护、公益广告、媒体宣传等。从微观上讲,近几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推动了农业、畜牧业大的发展。作为肉牛产业,投资大、周期长、繁殖系数低,理应得到更多的优惠政策。一是实施肉牛良种冻精补贴;二是加大对保种场和保种区的扶持力度;三是对实施良种登记的公母牛及其后代进行补贴;四是对性能测定站和育种中心进行补贴;五是对规模养殖母牛户、小区进行奖励或补贴;六是扶持肉牛加工企业的发展。

3.4、培育龙头,逐步把牛产品加工企业发展起来

我市目前加工企业虽然不少,但大都生产规模小,加工能力弱,产品档次低,养殖与加工环节脱节,第一部分牛产业发展研究及对策也很难起到龙头带动作用。这种状况导致南阳牛有名,而牛的产品没有名气。要改变这种状况,一是抓好对唐河肉牛产业集团公司、南阳市肉类联合加工厂、南阳市甲林清真肉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等重点畜牧加工企业的扶持,并鼓励这些企业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形成具有竞争力和带动力的龙头。二是抓招商,年加工屠宰10万头肉牛的科尔沁牛业南阳有限公司,~期工程全面启动实施。新野县已建成科尔沁牛业5000头育肥场1个,千头育肥场9个。下一步重点是落实配套措施,是企业能稳步向前发展。三是促进和培育大型交易市场以及经纪人队伍,保证养殖、买卖、加工环节的良性循环。

3.5、健全体系。

积极推进南阳牛的标准化生产切实抓好良种繁育体系和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应以南阳黄牛研究所和南阳黄牛科技中心为龙头,健全市、县、乡、村四级良繁体系。一方面加大南阳牛的品种保护力度,扩建保种场,增大保种区,有效地提高纯种南阳牛的数量和质量。另一方面通过良种登记、性能测定、人工受精、开放式基础育种群和核心母牛群的建立等措施,加快南阳牛肉用新品种的培育步伐。在牛肉产品安全体系建设上要把好“六关”。一是入口关,加强对兽药、饲料使用管理,确保畜牧业投人品的安全;二是生产关;三是出口关,搞好检测和榆疫监督工作;四是产品的认定认证关;五是准入制度关;六是质量追溯制度关。

3.6、建好基地,使农户真正从黄牛的产业中富起来

应走千家万户养牛为摹础,以专业场、户、小区为骨干的发展路子。平原地区养牛应以千家万户为基础,特别是繁殖母牛,这样不计投入,比较效益高。专业场、户、小区应以青年牛肥育为主,利用青年牛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的特点,一可以加快资金周转,增加收入,提高效益;二可以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杀青”问题;三可以通过育肥,提高牛肉的品质。有条件的地方,每户可以饲养3-5头繁殖母牛,入驻小区,组成小规模大群体。在山区、浅山区、丘陵地区以及沿河两岸有草地的地方,可通过增加投入,加大人工种草的力度,提高牧草的产量和品质。增加载畜量。有条件的地方可直接办家庭牧场或联户牧场、股份制牧场等多种形式,以规模饲养繁殖母牛为基础,犊牛可以一直饲养到出栏,直接进入市场。在基地的建设上,应重点抓好规模养殖。规模场建设要按照有关规定,统一规划,重点扶持,个体投入,规模经营,技术服务,种草养畜,生态发展的原则,依据区域特色,因地制宜地引导黄牛产业的向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3.7、加大投入,建立多元投资体系

目前,制约我市养牛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投入不足。俗话讲“穷养羊,富养牛”,说明养牛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需要的资金量大,周期长。建议南阳市及黄牛发展基地县市区设立南阳牛发展基金,用好小额贷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扶贫项目,秸秆养畜项目等,向基地县、乡倾斜,逐步有序地放开民间融资渠道,广开财源,以利支持龙头企业、养殖场、养殖小区、养殖大户等发展黄牛业。

3.8、创新机制。

改革黄牛产业经营模式在黄牛产业化中,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但技术并不能自动延伸到产业,技术的发展必须依赖于产业化,产业的发展更需要有效的机制和体制创新,从这点来认识,机制和体制往往比技术本身更重要。我市目前绝大多数牛肉加工企业与农户两者之间存在的是简单的“买断”式购销关系。这种简单的购销关系很不牢固,由于是两个生产单位利益主体,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很难协调,一旦出现市场波动,发生利益冲突,这种关系便告解体,如产品畅销。中固蠡牧东志XX年增刊时,企业之间竞价抢购牛源;产品滞销时,企业减价收牛或不收牛。这样导致农户还是企业都急功近利,只顾眼前利益,影响产品质量和对市场的稳定供应。加工企业经营管理机制的改革,重点是通过经济关系把农户或养殖场连结为企业经营范畴的一部分,组织生产合作社或专业协会,以此把黄牛加工企业同农户的经济利益联结在一起,合作社的成员既承担风险又分得利益,成员所生产的商品必须全部出售给合作社,利益的分配和成员同企业当年的交易数量与质量挂钩。合作社把所有成员的利益联结在一起,集中每个成员的力量和智慧。我们的加工企业可借鉴发达国家合作社的有效形式,通过资产的重组和股份改造,将企业同农户的经济利益联系在一起。

3.9、优化环境,保障养牛产业的顺利发展

要认真贯彻落实《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肉牛产业的意见》(宛政(XX)74号)。发改部门要加大对肉牛产业发展项目扶持力度;各级财政和金融部门要按照肉牛产业发展的投入政策,抓好资金的落实与管理;土地部门要把肉牛产业用地列入总体用地规划,按农业用地管理;电业、水利部门要认真落实豫政(XX)37号文件规定,对用水用电按照农用标准收费;税务、工商、环保等部门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导思想,放宽收费政策;保险部门要开辟险种,解决肉牛养殖的风险问题;城建部门对新上的肉牛产业生产、加工项目,在收费上给予适当减免;公安部门每年要开展1-2次专项行动,集中打击农村盗牛行为,解决农民养牛的安全问题;纪检监察部门和农民负担监督部门要认真落实整治企业经营环境和减轻农民负担的有关规定,为肉牛产业发展创造宽松环境;畜牧部门要搞好发展规划,抓好技术服务和行业执法,促进南阳肉牛产业的快速发展。

第四篇:关于促进黑水县经济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黑水县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报告

课程:人力资源管理

专业:土地资源管理

小组:第五组(余超 高永峰 饶骄 朱嘉豪)教师:陈昌文

日期:2013年10月22日

一、县域地理位置

黑水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中段北端的岷江上游,岷山与邛崃山脉交汇处。东南与茂县连接,西南与理县毗邻,西接红原县,东与松潘接壤,全县幅员面积435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544米,东西长约85公里,南北宽约72.5公里。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高差1,000~2,000米。四周群山环绕,境内群山屹立,山峦起伏,雪峰对峙,河谷深切。黑水县与九寨沟毗邻,县人民政府驻芦花镇,距州府马尔康176公里,距省会成都317公里。

二、县域基本经济状况

黑水县地处四川省西部,县域经济以第一产业为主,农业人口比例为全县总人口85%,2009年全年完成地方生产总值43918万元,人均GDP为12035元,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14598万元,全年完成民营经济增加值14474万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340万元,全部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3698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完成2071万元,乡镇企业总收入完成204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159820万元;全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739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36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998元。总体来看,黑水县整体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良好。

三、县域经济发展不足

近年来,黑水县经济虽然取得较快发展,但必须清醒的看到,黑水县经济发展水平与全省其他县差距甚远,即使与本州其他县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

(一)、经济发展水平偏低,整体竞争力较弱。

根据四川省统计局资料,2009年黑水县综合实力在全省县(市)排名中占134名,县域经济平均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地方财政收入较低,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二)、产业化水平低,特色产业层次不高。

黑水县地处四川省西部,有着丰富的水力资源和旅游资源,且绿色食品资源种类繁多,生物资源异常丰富。黑水县在此基础上发展产业水平较低,未充分利用本地的特色资源,发展县域特色经济,提高本县经济发展水平。

(三)、财政收入不足,投资水平较弱。

黑水县经济内资不足、外资有限,投资能力较弱,2009年县域人均基建投资额为1247元,只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43%。财政总收入1886万元,全年财政支出6618万元,财政收支严重不平衡,导致黑水县投资能力较弱,发展水平较低。

四、经济产业发展方向

(一)、利用本地丰富的水力资源,大力发展水电产业。

黑水县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拔3,544米。高差1,000~2,000米。境内岷江上游三条支流黑水河、毛儿盖河、小黑水河和48条溪流形成网系,其中黑水河流域水能理论蕴藏量达170万千瓦,可开发量达120万千瓦,占全州可开发量的15%。发展水电产业优势巨大,对黑水县经济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二)、依托本地特色的生物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农畜产品与药材加工业。黑水县盛产羊肚菌、蕨菜等山野菜,同时,这里是天然的中药材库,盛产虫草、天麻、贝母、羌活等名贵中药材。牧草、竹类、野生花卉等植物资源丰富,畜牧业发展良好,是发展水果、干果、反季节蔬菜和生态农业以及畜牧产品的重要基地;再加上当地丰富的人力资源,特色农畜产品加工对当地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全县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的影响。

(三)、利用本地富集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黑水县境内自然风光峻秀、奇特,人文风光独具特色。有中国苔癣泉华世界—卡龙沟,极地大本营之称的三奥雪山,亚洲面积最大、色彩最绚丽的立体画廊—奶子沟风情彩林,集“雄、险、奇、秀、幽”的迷人景色和奇异、神秘、古奥、原始风貌于一体的雅克夏国家级森林公园,森林游憩、生态观光、科普科考和民族风情游的最佳目的地和省级自然保护区—三达古自然保护区。还有罕见的世界彩色冰川—达古冰川,生态旅游资源富集。藏、羌、汉民族文化相互交错,兼收并蓄,积淀形成了神秘古朴、独具风情的黑水民俗文化,有曲调优雅单声部、多声部民族歌舞,有粗犷豪放铠甲舞“卡斯达温”,民族服饰绚丽缤纷,青稞咂酒文化引人欲醉。色尔古藏寨被誉为“中国嘉绒藏族第一寨”、“神秘的东方古堡”,拥有“藏羌文化活化石”之称。卡斯达温民间歌舞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声部民歌被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独具特色。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3座雪山在黑水境内,即达古雪山、昌德雪山、雅克夏雪山。有著名的“芦花会议”会址,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红军烈士陵园保存完整,红色文化厚重,红色文化旅游极具开发潜力。除此之外,黑水县毗邻闻名遐迩的九寨沟,地理位置较为优越,发展旅游产业潜力巨大。

第五篇:关于促进我市葡萄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促进我市葡萄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葡萄是我市重要的农业特色产业,经济效益高、生态效益好。为促进我市葡萄产业的持续发展,我们组织部分人员从4月上旬至6月下旬深入珠晖区、蒸湘区、耒阳市、常宁市、衡阳县等县市区调查研究,听取情况汇报,召开专题座谈会,实地考察生产基地。通过调研,大家一致认为,我市葡萄产业初具规模,栽培经济效益高,市场前景广阔,有望发展成我市农业支柱产业。现将有关情况综合如下:

一、我市葡萄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我市自1985年初率先在全省引种巨峰葡萄获得成功后,边示范,边推广。九十年代初,先后获得省科技进步奖,省星火项目奖,葡萄栽培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1992年冬,率先在全省建成千亩连片葡萄示范基地。当时不仅使我市成为中南地区葡萄主产区,也是全国葡萄有名新产地。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市葡萄生产从无到有,面积由少到多,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现有种植面积3.6万亩,产量4.5万吨,年产值1.2亿元。连片种植500亩以上的基地15处。目前主栽品种有巨峰、红瑞宝、京亚、红地球、美人指、维多利亚、粉红亚都蜜,近年来,引进夏黑、醉金香,也有少量栽培。亩产巨峰系列在1750-XX公斤、红提系列在1500-1750公斤,亩纯收入分别为4000元-5000元、7000-10000元,产品畅销省内外,经济效益好。葡萄已经成为我市最具特色和发展潜力的农业产业,也是我市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之一。

二、我市葡萄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市葡萄生产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国际及国内先进地区相比,仍存在总量不大,发展不快,品种单一,水平不高等问题。

面积不大发展慢,现有产区衰退快。市统计局统计,XX年我市葡萄面积3.675万亩,比XX年净增0.66万亩,每年净增葡萄面积在1300多亩。据我省葡萄生产权威人士分析,现在常德、岳阳、XX、株州、益阳、郴州市都比我市发展快,面积比我市多。1999年才开始起步的常德市澧县现有面积2万多亩,江西吉安3.5万亩。而与我市同步发展的广西自治区兴安县现有葡萄面积10万亩,福建省福安市4.5万亩。我市葡萄主产区的珠晖区酃湖葡萄基地,随着我市城市“东拓南移”,酃湖已成为我市规划发展中的武广新城,城市的次中心;衡阳师院、湖南工学院两所高校的入驻,衡州大道修建,加之一些配套项目的落户,已减少葡萄面积3000多亩。随着水电路沟网建设逐步拉开,葡萄面积还面临急剧减少,一部分种植户粗放经营,也造成了果园面积的衰退。

质量意识不强,品牌建设滞后。长期以来,不少种植户普遍存在重产量、轻质量,卫生安全意识、标准化生产意识 淡薄,产地及产品认证少。盲目追求高产,不想修剪枝条,更不愿疏花疏果。葡萄鲜果的品质不平衡,果穗果粒外观不整齐等问题比较突出。外地说我们衡阳的葡萄是“垃圾葡萄”。大部分葡萄采后没有经过分级处理、包装容器不规范,“统装”上市,价格低。品牌建设滞后。缺少品牌策划,葡萄生产快30年了,还没有申请注册商标,没有显著的地域特色和果品特征。鲜果甚少包装,缺少文化品味,没有形成产地品牌。

技术设施落后,贮藏加工缺乏。据省内、国内葡萄生产专家介绍,衡阳的葡萄生产曾处于全省领军地位,但在发展中落后了,老品种、老技术、老一套。具体表现在:一是品种单一。巨峰葡萄占80%以上,熟期集中,市场和自然风险同时并存。二是老技术。葡萄经营管理处于比较松散的状态,各自为阵,自我封闭,受困于小农意识,难以接受新生事物,新品种、新工艺、新技术、新理念难以推广和普及。推广多年的果穗套袋技术还只被少数果农接受。江浙一带已在近年成功开展了巨峰葡萄促成栽培,并已大量用于生产;广西的延期栽培,一年两熟已推广上万亩。这两项技术我市还无人尝试,如推广采用这两项技术,我市葡萄采摘期将从6月初到11月底长达6个月之久。三是设施栽培缺乏。巨峰葡萄都是露地栽培,避雨栽培还没有起步,病虫害严重,果品质量低。四是葡萄采后处理水平低。没有产地预冷设备,葡萄 产后不能及时得到保鲜处理,产后贮运销售过程损失较大,销售范围受到制约,葡萄外销半径局限在300公里以内。五是没有果品深加工。我市拥有3.6万亩,4.5万吨葡萄面积和产量,还没有自己加工酿造的葡萄酒和葡萄汁上市场。葡萄酿酒还只是生产者自酿自饮,葡萄其他深加工在我市还无人问津,在这些方面,我们既缺“走出去、请进来”,更缺产学研沟通与结合。

同时,支持葡萄产业发展的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葡萄生产技术、市场和自然灾害风险还得不到有效缓解。

三、我市发展葡萄产业的有利条件

1、区位优势明显,自然条件较好

我市是全国铁路、公路重要枢纽城市之一,而且高铁在境内有三个到达站,这在全国也实属罕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在全国地级市中也是名列前茅;水系发达,江河四季通航,机场在建。可以说现在即可通江达海,将来即可直航全国各地,非常适宜发展外销葡萄产业。我市温光资源丰富,光照强、温度高、雨水足、开春早,同一品种、同一栽培方式比XX早成熟7-10天,比江浙早15-20天,比北方早30-50天。就全国而言,能早于我市成熟的广东、海南尚未引种葡萄成功。与我市同为全国早熟产地只有桂北、赣南、闽东北,加上我市面积产量均不足全国的5%。而我市适宜葡萄生产的沙壤土、缓坡红壤面积广阔,发展空间大。

2、产业基础具备,市场前景广阔

我市葡萄产业已初具规模,有一批掌握葡萄栽培技术的种植户,有一支致力于葡萄技术探索、推广队伍,有一批销售人员,产品有一片稳定市场,及大片亟待开发看好市场等等,均为我市发展大规模生产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在我市葡萄外销虽然由于缺乏预冷设施而销售半径不大,但最主要的是没有足够的商品果、优质果供应市场。往南,粤、港、澳在6—7月几乎没有葡萄鲜果,往北,也是一片空白。北方在8—10月能通过预冷将葡萄销往我市,我们就能将鲜果销往北方大中城市。即使将来我市中后期采摘批次鲜果会与江浙等鲜果会合,但我们的优势明显,因为同一品种葡萄早期采摘的品质远差于中后期采摘品质,此时我市的鲜果正是以中后期质优于江浙早中期鲜果。可以说,发展我市及我国早熟区域葡萄,其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

3、休闲观光看好,酿酒加工喜人

观光葡萄园的发源地在新疆,发展在全国各地,全国不少葡萄产区都有葡萄节会,都有特色鲜明的葡萄观光沟、观光谷、观光采摘带吸引着大量观光休闲旅游宾客,推动着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它不仅引领着我国观光休闲农业,还被不少城市请进公园,将城市绿地变成绿色产业,还被请上屋顶,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而我市葡萄主产区大多处于城镇近郊,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不要费劲 “请”,只要善待之。加之大力发展葡萄酿酒加工,不仅可提高葡萄附加值,还能留住观光休闲客。

四、促进我市葡萄产业持续发展的建议

1、增进共识,加强组织领导

葡萄是高效经济作物,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十分明显,是我市重要的农业特色产业,也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要积极发展,要重振衡阳葡萄辉煌,努力把葡萄产业打造成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旅游休闲观光特色产业,市场流通领域的农产品品牌产业。力争在“十二五”未期,葡萄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围绕发展目标,搞好区域规划布局,制定实施方案,充分利用高岸田、天水田、缓坡地,大力发展山地葡萄。要加强对葡萄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市及县、乡成立专门领导班子,把葡萄生产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农办、农业局要具体抓,各级农业部门要成立技术指导班子,发改委、科技局、科协、水利局、农业综合开发办等相关部门要大力支持配合。

2、深化改革,努力提高葡萄产业组织化程度

目前我市葡萄生产一般均以一家一户为经营单位,多则2—3亩,少则几分地,难以发展。小农户要进入大市场参与竞争困难很大,只有走产业化之路,提高农户与大市场对接的能力。要积极引导农户搞好土地流转,促使葡萄种植向种 植能手、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集中,走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之路,实行“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机制,来引领和推动葡萄产业的发展。从生产管理、技术标准、营销等各环节全面实行互助合作,改变目前家家户户都种一点,种不好、管不好、效益低、发展难的局面。要着力加强葡萄产业的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果农的组织化程度。搞好行业协会建设,市里要成立葡萄协会,葡萄主产区的乡镇要成立分会,积极开展技术和产销信息服务,抓好品牌建设,逐步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要积极引导和扶持发展农村葡萄专业协会、葡萄专业合作社,引导他们开展技术和市场信息服务,引导他们以规范化的栽培技术、统一的质量标准、统一的包装标志和统一的品牌去开拓市场。

3、科技领先,积极开展葡萄产业技术创新

一是要抓培训,不断开展多层次、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和指导。要培养一支市、县、乡三级葡萄产业技术队伍,培养一批农民技术员和栽培能手。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实地,开展科技咨询、指导生产,利用科普专栏、墙板等普及葡萄科学栽培知识。二是要全面推行优质栽培。葡萄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产品质量的竞争。优质的葡萄产品不但要有优良的外观和内在品质,更要符合无公害食品质量要求。要树立优质栽培理念,必须从追求高产转向优质栽培,大力提高鲜果质量。积极推广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区的“控产优质” 的标准化栽培技术,结合我市实际进行再创新。尽快组织开展标准化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工作,通过标准化生产和管理,促进生产管理的规范化,产品的标准化、优质化和无公害。三是要积极发展设施栽培葡萄。设施栽培葡萄在上海、浙江、福建等地发展很快,已成为南方地区葡萄栽培的新方向。设施栽培可以使葡萄提早成熟或延迟采收,还可以发挥避雨功能。既能减轻葡萄病害,减少农药使用次数,有利于无公害果品生产;又能抵御暴雨或阴雨天气造成的自然灾害,改善座果,提高葡萄品质。要坚持先示范后推广的原则,选择有条件的地方建立示范点,加强引导和扶持,促进设施栽培葡萄的发展。四是要努力提高葡萄采后商品化处理水平。加强贮藏冷链建设。在生产基地设立产品集合点,配备相应的设备,对产品进行预冷,分级、包装、贮存等商品化处理。建立贮存保鲜冷库,延长鲜果供应,调节产期高峰。不断完善和全面推广保鲜剂加预冷、保温车运输的保鲜技术方案。要改进包装,提高商品价值,增强产品竞争力。五是要努力扩大葡萄文化宣传。为打造葡萄品牌,提升葡萄产业效益,要采取多种途径和宣传形式,举办葡萄节、品评会、产销会,葡萄旅游活动等,形成衡阳葡萄浓厚文化氛围。

4、加大投入,为葡萄产业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葡萄产业既是高效益产业,也是一次性高投入产业,极需在资金投入和扶持上给予必要的支持。要加大政府对葡萄 产业支持力度。福建、浙江等省将葡萄大棚设施纳入了财政补贴项目,建一亩大棚补助8000元。考虑到我市财力不宽裕的实际,建议市政府每年拿出200万元资金,设立葡萄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用于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设施栽培补助。建议市政府制订“关于支持葡萄产业发展的意见”。内容包括:我市葡萄产业发展目标和战略思想,创品牌奖励,设施栽培补助,无公害标准化补助,技术培训投入,专业协会与合作社的优惠政策等等。只有从政策层面给予优惠和支持,才能确保葡萄产业持续发展。要加大其他职能资金的投入。政府有关部门应协调一些涉农资金在葡萄基地基础设施方面给予投入。鼓励和支持企业、公司、其他经济合作组织投资参与葡萄产业开发。

5、拓展领域,积极发展观光休闲葡萄和葡萄加工

建设葡萄风光带、葡萄观光休闲园,已经成为拓展葡萄产业功能,挖掘效益潜能的发展方向。我市主产区酃湖葡萄基地得天独厚,天时地利人和俱全,为此具体建议有三:一是在我市即将兴建的船山东路酃湖段,北面作为我市葡萄观光采摘风光带建设,取消北面道路绿化,建葡萄长廊柱架定植葡萄,或引葡萄上架。南面作城市建设开发,北面永久性保留葡萄栽培,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毁占葡萄园地,并挂牌明示。把这个特色风光带作为我市新的旅游观光重要景点,当作旅游城市特色名片来打造。二是在有水地段建一个中心景 点即葡萄主题公园,以玻璃做栅面,集不同葡萄品种于一园,让葡萄花果每年在园八个月以上,不仅供休闲观光,还可开展品种试验、品种选育。三是引导民间资金在北面葡萄观光采摘带深处设立葡萄自酿酒家、酒吧、酒庄、酒堡,集餐饮、休闲于一体,吸引宾客,留住宾客,一旦实现,不仅经济效益大大提高,还可提升我市城市品位,提高我市及我市葡萄知名度,造福于城乡居民。

发展葡萄酒加工生产。在规范管理果农自酿加工行为基础上,积极引进投资者兴建葡萄酒厂,加工增值。

下载关于促进恩平陶瓷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促进恩平陶瓷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促进西城区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促进西城区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1-8-3信息来源: 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中国的首都,是全国人民向往、世界各国瞩目的地方,极具旅游观光吸引力。西城区是首......

    景德镇陶瓷创意产业发展状况调研 选

    景德镇陶瓷创意产业发展状况调研 选 来源:网购瓷砖 http://www.xiexiebang.com 团队成员:黄金平、袁伟、高智丹、毛子平、赖华生、赵琳 指导老师:李明文 1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

    佛山陶瓷产业发展报告[五篇范例]

    佛山陶瓷产业发展报告 一、佛山陶瓷产业概况 陶瓷在中国的陶瓷行业中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佛山,是我国最大的、最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而石湾陶瓷则是佛山一张亮丽的“名片”......

    乡村振兴促进产业发展专题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篇一)近年来,**县坚持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推动农业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提高农业......

    促进抗战遗址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促进抗战遗址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红色旅游持续升温。全国各地都将目光聚焦在红色旅游上。我县XX遗址被纳入了《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经......

    乡村振兴促进产业发展专题调研报告(小编整理)

    乡村振兴促进产业发展专题调研报告近年来,**县坚持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推动农业产业链相加、......

    乡村振兴促进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五篇范例]

    乡村振兴促进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思想的重要内涵,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根据省委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

    关于我市行业协会商会促进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行业协会商会促进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行业协会商会是联系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是优化市场资源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于推动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市委政研室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