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泰宁县2011年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战役工作方案
泰宁县2011年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战役工作方案
2011年新农村建设暨小城镇战役工作总体思路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创新举措,凝聚合力,着力实施两项工程、建设两个重点、打造三个亮点、加强三项工作、完善三项机制,努力实现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的新突破。
一、实施两项工程
1、农村环境集中连片综合整治工程。围绕“布局合理、风貌独特、设施配套、绿色生态”要求,全面整治福银高速沿线村(官田、梅林、龙湖、擎布、洋发),抢先整治建泰高速沿线村(音山)。一是改造房屋立面。统一推行“新徽派”建筑风格,对砖混结构平顶房屋实施平改坡,对旧屋顶房屋进行屋面修缮、换铺陶瓦,全面刷新房屋外墙;新建房严格遵遁规划设计,表现建筑风格,力争年内完成房屋立面改造约530户,形成初步景观效果。二是优化村庄环境。实施“三旧”改造,拆除“空心房、乱搭盖建筑物,清除各类路障,统一集中连片规划新建附属房,硬化村庄主道、巷道、沟渠;合理配套小公园、绿化带、花坛、绿地,高规格选用树种,做到乔灌搭配、花树搭配、树草搭配,争创畅通、生态、清新的村庄环境。三是实施“三清工程”。认真实施以保护农村饮水水源为重点的“水源清洁”示范工程、以整治集中连片生活污水和垃圾为重点的“家园清洁”示范工程、以整治农村畜禽养殖和面源污染为重点的“田园清洁”示范工程,着力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大幅提升村庄整体环境质量。
2、重建家园精品工程。围绕宜居综合体目标,着力抓好朱口神垢垅、上青坝坵、杉城梅桥、新桥柞树4个住房重建点后期建设。一是完善公共配套设施。建设道路、绿化、照明、给水、排水等配套设施,规划兴建牌坊、村碑等标志性设施,推进数字电视、电脑宽带进村入户,保障村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按照“百户一池、百米一箱”的标准配备建设垃圾池、垃圾桶等设施,逐步实行分类收集和袋装化,保持环境清新整洁。二是建立综合服务场所。建立设施较为完备、功能相对完善的综合服务场所,结合科普宣传栏、“农家书屋”、农民健身工程建设,为村民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群众乐于参与的文体服务,以及办公议事、医疗卫生、社会治安等便民服务。三是创建社区管理机制。借鉴物业管理做法,组建由业主代表组成的社区物业管理机构,协调办理本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管理本社区公共财产,维护社区安全稳定。
二、建设两个重点
1、集镇。围绕三年扭转集镇建设滞后局面和“三个一”建设要求,加大力度推进集镇建设,重点扶持抓好朱口、大田2个集镇。一是强化改造。盘活改造乡镇旧供销社、旧粮站、旧仓库等存量资源,改造、改建沿街旧房,配套完善主街人行步道、路面硬化、给排水、路灯、绿化等设施,提升集镇主街形象。二是综合整治。扩大小区整治范围,每个集镇新增1个50户以上的住宅小区整治点,实施“三旧”改造和“六化”项目,改善集镇居民居住条件。清理、整治乱停乱放、乱设摊点、占道经营,拆除临街接檐搭棚、乱挂乱接、乱搭乱建有碍街道景观的设施,维护集镇秩序。三是配套功能。新建或扩建集镇公园、广场,改(扩)建集镇农贸市场,发展一批小型超市、农资销售、家电维修等便民商业网点,实施乡镇体育活动中心、综合文化站、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场所、卫生院改扩建、乡镇客运站等项目,进一步增强集镇服务功能。四是优化管理。引进城市管理理念,筹划组建业务精、管理硬、效率高的综合管理队伍,统一管理维护集镇卫生、镇容镇貌、绿化设施、市场秩序,使集镇管理步入经常化、规范化的轨道。
2、“四条示范路带”。围绕 “四条示范路带”功能定位,加快沿线村示范创建进程,高速公路及连接线沿线,在实施好高速路沿村综合整治基础上,着力推动连接线周边土地流转、加快开发观光农业;持续抓好音山村庄整治,提升中坊、邓家、杨边、墩上的村容村貌;加强沿线绿化带管护,努力建成迎宾大道。城区至金湖沿线,按照服务建设旅游经济开发区要求,加强南会、水际村庄整治,发展“农家乐”、“森林人家”、农家旅馆,开发生态茶园、水蜜桃观光园、兰花品种观赏园、金湖水落地紫云英景观带,新建茶果场茶叶、杨梅、桃景观区,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城区至上清溪沿线,按照停靠服务功能要求,抓好长兴村整治,拆旧建新中心村二排,建设中心村生活污水、垃圾集中处理中心,硬化瑶坪重建点道路;加快崇际新村建设,发展住宿、饮食、旅游商品销售等行业,建好下岚坑药博园观光区、珍稀苗木观赏园,开展游客停靠各项服务。城区至寨下大峡谷沿线,加大丰岩村整治力度,突破二排拆旧建新,发展培育餐馆、住宿、商业网点等工贸服务行业;按照景区建设要求,抓好寨下整治点建设,全面提升村容村貌。
三、打造三个亮点
1、特色文化村。围绕《四大特色文化村工作方案》,加快建设特色文化载体,展现特色文化魅力。大源“傩文化村”,紧抓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机遇,加强傩舞、赤膊灯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展示,整治上大源古建筑村落,修复古驿道、古桥梁、戴氏宗祠、永安殿,修缮州司马门楼,改造魁星楼,修建傩舞表演馆、村碑,逐步凸显历史遗迹。南会“鹭文化”村,兴建文化活动中心、白鹭洲停车场,实施白鹭洲二排新村整治、道路硬化,安装南新、李家坊、坊上村庄路灯,开发“鹭名宴”特色餐饮,组建农家饭店协会,规划保护百竹园—风洞白鹭栖息地,逐步丰富“鹭文化”内涵。水际“渔文化村”,新建下坊会所淡水鱼展览馆、店上与江坑停车场、店上环库湾休闲步道和26幢休闲木屋,在江坑小区配套以“渔”为主题的渔船门楼、渔船凉亭、渔家小公园、渔具模型等设施。开展以鱼为特点的烹饪技能培训,策划1场较大规模、较高档次的鱼宴大赛,开发“百鱼宴”,打造鱼宴品牌。夏家坪“竹文化村”,新建配套竹制轩榭、桌椅的休憩园,建设毛竹科技示范观光园,规划多品种观赏竹园、笋榨集中放置小区。在村民议事堂专设竹文化展示室,农户厅堂、室内设计装饰竹文化画、诗工艺品。发展笋竹特色饮食,培育2户以上特色笋宴、竹筒米酒、竹筒饭为主的笋竹品尝之家。选送农户到外地学习深造竹工艺品技艺,引进竹工艺品加工厂,开发旅游竹工艺品。
2、特色产业村。围绕农民收入增长目标,着力抓好三种类型特色产业村:一是特色种养专业村。对接农业主攻项目,发挥资源优势,着力打造4个(朱口、拥坑、大布、下渠)年养20万只规模乌凤鸡专业村,4个(双坪、大源村、官田、龙湖)种植面积500亩以上规模茶叶专业村,4个(音山、朱口、鱼川、调村)年栽培100万袋的食用菌专业村,形成示范带动效应。二是特色旅游服务村。对泰宁旅游产业,引导旅游公路及景区沿线村差异化开发旅游服务产品,重点打响南会“鹭文化”农家乐、水际“渔文化”旅游农家山庄品牌,突破音山村随园山庄、崇际餐饮、长兴停靠服务、寨下旅游商品销售等服务项目,培育新兴旅游服务村。三是特色工贸服务村。对接工业园区、火车站建设,引导周边村开发工贸服务项目,着力扩大丰岩村农民工公寓规模,并挂牌亮相、展现特色形象,鼓励同兴社、梅桥、梅林、龙湖等村发展餐饮、零售、维修等商业网点,服务园区建设。
3、绿色村镇。按照增绿、造景的要求,抓好争创工作。绿色乡镇建设方面,高标准实施朱口镇、上青乡的集镇绿化,主要街道种植行道树,开辟街头小绿地、小公园,临街单位庭院绿化并实行拆墙透绿,乡镇政府大院、校园等场所垂直绿化、见缝插绿,将绿化覆盖率提高至18%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高至5平方米以上。绿色村庄建设方面,做好长兴、朱口、上青等20个村的村庄绿化,引导农民种植珍贵树种、优良乡土树种和木本经济树种,在村口、路边、房前、屋
后、庭院等地带高标准种绿化树、砌花坛、建绿化带,每村建设1处以上公园绿地,创建景观化、园林化的村庄环境。
四、加强三项工作
1、保洁保绿工作。着眼巩固提升整治效果,多形式建立村庄长效管护机制。村庄保洁方面,因村推广“自我约束型”、“民办公助型”、“市场运作型”三种保洁模式,地处偏远、住户分散的村,采取村规民约和“三包”责任形式建立约束机制;住户集中、村财较好的村,采取户出资、村补助的方式聘请管护人员;集镇、城郊和景区沿线重点村,采取“户集、村收、县乡处理”的方式,实行有偿服务,保持环境清洁。绿化管护方面,根据管护难易程度,推行“专业部门管护”、“村聘专人管护”、“村民自我管护”三种管护模式,并针对村聘管护员举办专门培训班,巡回进村现场指导,提高绿化管护质量。支持组建联村专职服务队,承包村庄保洁保绿服务项目;严格绿化管护、村庄保洁检查、验收,严格绿化管护、村庄保洁补助兑付,督促建立有效管护机制。
2、农村社会事业。着眼满足农村群众实际需求,着力加强扶贫济困。做好“互助资金”试点、“造福工程”搬迁、整村推进扶贫、小额信贷扶贫工作,落实最低生活保障、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政策和农村住房、森林火灾等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社会福利中心、朱口敬老院等项目,切实帮扶农村弱势群体。发展文体事业,新建或改造12个村级综合服务场所,推广数字电视、电脑宽带,普及固话、移动电话,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农民健身工程、“移动三农”书屋工程,抓好“文化中心户”建设,规范公共文体场所管理制度。持续开展“三下乡”、“文艺巡演”、“电影下乡”等活动,引导组建乡级、村级业余文艺队伍,支持举办舞灯、赛龙舟等传统活动,浓厚农村文化氛围。加快教育发展,推进农村义务教育“3+1”工程和校安工程建设,开展“阳光工程”、农民创业、“绿色证书”、农函大等培训,发挥农村“六大员”帮带作用,培育新型农民。改善卫生条件,改(扩)建2个乡镇卫生院、建设6所规范化村卫生所,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确保参合率达95%以上。深化“家园清洁”行动,治理新桥乡集镇和下渠乡大湖村等1个集镇17个建制村的垃圾污染。推行大型沼气池集中供气,扶持新增整治点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实施民生水利以及农村电力、交通等项目,改善生活条件。
3、创先争优工作。积极发挥党建、综治、计生、文明等基础较好的优势,积极争创基层组织先进,拓展提升“168”基层党建工作机制,总结提升“联建共创”、“五双工程”、“联五帮一”等经验做法,全面推行村务决策民主听证制度和村集体会计委托代理制度,培育全省、全市有影响的党建、民主管理示范精品。
争创综治计生先进,深入实施基层维稳“1+N”联动工作模式,积极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维护农村社会安定稳定,争创平安乡(镇)村。加强人口与计生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性别比趋向正常,争创计划生育合格乡村、先进乡村。争创文明建设先进,开展文明村创建、“美德在农家”、“民主法治示范村”等各项活动,加强宣传公告长廊、文化墙、科普宣传栏、科普活动站建设,规范制作“一图两表”,完善村规民约,文明乡村风尚,争创省级、市级文明乡村。
五、完善三项机制
1、组织领导机制。调整充实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团队,组建小城镇建设及文化村建设、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程及四条示范路带建设、重建家园精品打造等3个工作组;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县农办牵头、城建局负责房屋立面改造、家园清洁、集镇建设,国土局负责“三旧”改造,环保局负责“水源清洁”、“田园清洁”,林业局负责绿色村镇建设、卫生局负责保洁工作、农业局负责特色产业村、文体局负责特色文化村、民政局负责重建家园精品打造工程,其他单位各负其责,合力推进工作开展。细化安排重点项目,明确建设内容、完成时限、责任单位、责任领导、挂项目县领导,切实落实工作职责。
2、督查推进机制。坚持现场定量,逐村现场核定工作内容与范围、建设项目与规模、创建标准与时限;坚持乡村申报、专项工作组现场核实、实地验收,扎实有效推进工作开展。坚持“领导挂村、部门包村、企业援村、干部驻村”制度,科学合理安排挂包单位,着重加强集中连片综合整治等重点项目村的挂包力量,提高挂包帮扶成效。合理平衡经常性督查与集中式督查,以日常检查指导为主,根据实际安排2-3次现场点评会,提高工作效率。
3、奖补考评机制。县财政大幅增加新农村建设项目奖补资金,微调奖补项目及标准,加大集镇、集中连片综合整治扶持力度,增强奖补政策的针对性与引导性。统筹使用“家园清洁”行动、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绿色村镇建设、“三旧”改造等各项政策,实施“一事一议”农村公益性项目,增强新农村建设政策扶持合力。继续实行村主干绩效激励政策,促进发挥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八个方面作用”。完善考评方案,对照市新农村建设考评方案以及今年新农村建设工作重点,简化考评项目、调整评分标准,更好地发挥引导、指向作用;实事求是抓考评,实行计划生育、帮扶资金两个“一票否决”,对工作成效显著的乡(镇)、包村部门、指导组予以奖励,确保全面完成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任务。
第二篇:2021年小城镇改革发展战役工作方案(推荐)
2021年小城镇改革发展战役工作方案(推荐)
为促进我县小城镇健康有序发展,提高我县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挥试点镇在联结城乡、辐射农村、扩大就业和促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根据《xx市__关于推进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的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推进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xx省__关于开展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的实施意见》和《xx市__关于推进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探索解决
“三农”问题和城乡结构矛盾的途径,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提供示范作用,逐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和社会保障的一体化,推进“规划先行、功能齐备、设施完善、生活便利、环境优美、保障一体”的宜居城市综合体建设。
(二)发展目标。
通过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使农村人口稳步有序地向镇区集中,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完善,市场发育趋向健全,生态环境更加优美,辐射带动能力更强。
二、20__年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高起点编制专项规划。
1、编制好火田镇专项规划。在完成火田综合改革建设试点镇总体规划修编的基础上,加快项目的报批投建,集中施工技术力量,在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项目的建设施工进度,力争完成或超额完成20__计划10个项目4.36亿元的投资任务。
2、加强规划管理和衔接。切实做好火田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审批、修编、监督管理工作,严格依据规划指导各项经济社会活动,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连续性。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由火田镇组织编制,由县建设部门审查论证、县__批准。统筹编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做到与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等专项规划相协调。加强火田镇规划与县域规划、市域规划、省域规划的有机衔接。
(二)健全完善基础设施。
1、加强路网建设。构建功能明确、等级结构协调、布局合理的道路网路,完善与国道324线、开漳大道、拟建中武平至古雷高速公路__北互通的连接。20__年重点抓好火田镇城区主干道、开漳大道等建设项目,进一步加强与xx市区和__县城的对接融合,拓展火田镇对外交通,形成大通道立体式交通网络。
2、完善市政设施。按照“先地下、后地上”,不断完善地下管网、广场公园、路灯照明、公交站点、停车场等市政公用配套设施,逐步建成适度超前、完善配套的市政公共设施体系,增强城镇的服务功能,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向中心城区聚集。
3、提供电力保障。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强供电设施的改造和建设,为火田镇发展及生产生活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保障。
4、确保饮水安全。通过向县城引水,建设集中式供水系统和采取区域联网的方式建设清洁可靠的饮用水保障设施,提高安全供水普及率。完成瑞堂大水岭、溪口邦后水库、菜埔牛腿水库、水头内石示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工作,每座投资250万元,完成全镇3.5万人口饮水安全项目申报工作。
5、完善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完善“户集中、村收运、镇处理”的城乡一体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运行机制,建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继续巩固
“家园清洁行动”示范村的成果,在现有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广场、车站、市场、主要干道沿线等公共活动地区和住宅区设置垃圾池、垃圾桶、公共厕所等环卫设施,配齐配足保洁队伍和保洁工具,确保城镇保持洁净亮丽。
6、建设信息服务平台。推动信息化建设,健全和完善广播、电视、互联网、通信等网络,建设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金融等公共服务平台。
7、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参照城市防范标准,加强防灾减灾设施建设。一是制定防灾预案,预警到镇,预案到村,二是加强巡逻排查及完善责任制,三是加强救灾抢险物资储备,四是加强对村小(二)型水库的管理工作,做好汛前、汛中、汛后的安全大检查,造册登记,合理调度,达到防汛抗旱。
8、加强城镇绿化美化。要加强绿化美化,充分利用漳江沿岸的宽阔绿带,建设漳江上游滨江公园;依托丰富的淡水温泉资源,突出自然、优美的生态环境特色,逐步建设成以温泉休闲、乡村旅游为主的生态景观绿轴,努力把火田建成生态环境优美、辐射带动力强的宜居城镇综合体。
(三)建立独具特色的产业支撑。
1、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按照《__县光电产业发展战略规划》要求,充分发挥火田镇优势,根据区位、资源、交通和产业基础条件,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推进产业集聚和布局优化。注重从规划拓展、土地报批、资金运作等方面加工业集中区规划建设力度,完善实施《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和《工业集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有力推进园区开发发展,有效培植一批优势产业、壮大一批大企业、新上一批大项目,推动区域工业发展提速、内涵提升、效益提高,形成了由产业特色明显、配套设施完善组成的工业集中板块,进一步增强了园区承载力和聚集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以发展节能光电主导产业为基础,着重发展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
2、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进镇务工经商办企业;积极创造条件,吸引更多的民营产业项目向园区聚集;鼓励非公有制特别是科技型、创新型非公有制企业到园区落户。大力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推进产学研合作,引导企业做精做强主业,做优做响品牌。
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面向生产和民生的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提高比重、提升水平。推进试点镇集贸市场升级改造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建设,开拓特色农产品市场,实现农产品“双向流通”。重点发展淡水温泉特色旅游业,依托优势资源,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和“农家乐”等乡村旅游。深度开发我镇传统特色饮食和品牌土特产品,进一步带动商贸、餐饮、流通等传统服务业发展。加快发展信息咨询、技术服务、金融保险等面向生产和民生的服务业,尽快发展物流配送等生产性服务业。
4、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强农业“五新”推广,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种植规模化。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建设。建立一批枇杷、菠萝、青枣、香蕉、淡水养殖等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引导和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四)促进社会事业发展。
1、加快教育均衡发展。调整优化教育布局,引入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加快火田镇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的建设步伐,力争秋季具备招生条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优化学前教育。加强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积极引办职业学校落户火田镇。
2、发展公共卫生事业。加强医疗机构建设,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提高综合服务能力,保证镇村居民享有基本医疗服务。
3、提高社会服务功能。鼓励、引导和发展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进以科学研究、技术推广、信息传递为主体的科技服务中心建设,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服务体系。
4、加快公共文化休闲设施建设。推进建设集文化站、图书馆、体育活动室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文化站,具有游乐、举行文艺活动、集会等功能的中心广场,建设集娱乐、休闲、健身为一体的游乐公园,着力规划建设火田镇开漳公园、溪滨公园、政和广场。
(五)强化公共服务管理。
1、推进小城镇综合执法管理。在成立__县城市执法局城建大队火田中队基础上,积极探索设立小城镇综合执法管理机构,加快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
2、建立公共决策的民主参与机制。积极推行公推直选、镇务公开和民主选举制度。建立健全基层群众利益表述、诉求、协调机制和社会矛盾的预防、化解新机制。探索试行小城镇规划与建设项目公开征询意见制度。
3、推进城市劳动就业。推进城市劳动就业制度和失业登记制度向试点小城镇延伸。以政府提供适当补贴的方式,根据城镇就业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集中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及劳务输出等相关服务。
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探索建立适应城乡衔接的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和住房保障制度,大力发展以扶老、助残、济困、赈灾为重点的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建立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六)打造舒适的宜居环境。
1、建设节能示范区。统筹协调好火田镇住宅小区、商贸街区、产业园区建设,科学设置工业生产环境功能区和居民生活环境功能区。严控高耗能、高污染、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进入。推广节肥节药节水技术,实施保护性农业耕作。推广集约、高效、生态禽畜养殖技术。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鼓励有条件的居民利用太阳能。
2、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有效控制工业、农业、生活造成的面源污染、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强化漳江、水库和饮用水源地的水资源保护。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做好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鼓励发展清洁养殖。
3、营造良好生态环境。做好天然植被的保护和恢复,落实绿化养护责任制。加强对重点资源开发活动制定强制性的保护措施,划定林木禁伐区、矿产资源禁采区等。加强风景名胜区等资源的保护管理。
4.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切实保护好火田镇古渡口、古民居、戴郡马亭、五里亭、陈政故居、军陂、葛布山等文化遗产。重点做好__西林xx故城整改保护规划建设及文物修复等工程,不断提升文化品位。
(七)带动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1、推动农村区域资源整合。推动自然条件和生产生活条件差、分散且规模较小的村落向中心村、住宅小区、镇区整体搬迁,积极探索农民安居、就业、失地补偿、社会保障的有效办法和途径。
2、推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重点解决水、电、路和生活垃圾处理等问题,切实加强农村供电、通信、广播电视、路灯照明等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家园规划、家园清洁、家园整理和家园绿化行动,精心打造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
3、促进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设施要实行资源共享,增强试点镇社会事业设施服务周边农村的能力,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4、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创造良好条件,推动周边农村人口向试点城镇转移和集聚,促进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增加农民收入。
5、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科学规划村庄布局,有效整合空间资源,切实推动火田新农村建设。
6、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和“三旧”改造项目。要把造福工程、土地复垦,地灾点搬迁结合起来,建设百户造福工程示范点。近期重点加快火田镇楼仔顶和岩仔土地复垦进度,抓紧制定出台圆峰造福工程实施方案。
(八)创新开发机制。
1、完善投融资机制,拓展融资平台。推进火田镇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与xx__润地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中心镇区城镇综合体,大大加快城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度。火田镇要继续通过项目融资、BT或BOT的形式建设开漳大道、工业集中区、开漳旅游生活区,走出一条在政府引导下主要依靠社会资金发展的路子。
2、积极培育和发展房地产市场。鼓励引进有实力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按照建设宜居城市综合体的要求,进行房地产成片综合开发。加快试点镇中心城区建设,加快火田镇安置小区、节能环保生活小区、开漳旅游生活区等几个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
3、实行公用设施有偿使用制度。鼓励通过BOT、BT、TOT、项目融资、经营权转让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建设和经营,保证投资者经营管理收益权。
4、创新形式增加建设资金来源。鼓励通过拍卖公共设施、公共场所、大型文化体育活动的冠名权、有限期承担企业广告等形式,增加建设的资金来源。
5、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坚持统筹规划,综合开发,加强配套建设,引导居民集中统一建设住宅,引导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附件
乡村振兴及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镇严格按照省、市、县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工作部署要求,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为出发点,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重要抓手,以创建特色产业乡镇为落脚点,动员广大干部群众,狠抓环境整治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面打响清理整治垃圾的攻坚战、歼灭战、持久战,全镇环境卫生不断改善、文明程度持续提升。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结合我镇实际,成立的书记镇长双组长的韩庄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镇人居环境暨生态环境整治三年专项治理行动方案》,细化量化整治内容、整治标准和整治时限,确保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建成了由镇政府统一组织,建立镇党委政府班子及成员为一级网格,村两委班子及成员为二级网格、村组(队)为三级网格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网格化责任和监管体系,分片负责网格内全域无垃圾监管体系,细化责任分工,严格按照责任区划分,层层传导压力、步步靠实工作责任。(二)狠抓舆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积极创新宣传方式、搭建宣传平台,充分利用村村通广播喇叭、微信群、永久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先后召开由全体镇村干部参加的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推进会四次,通过采取层层召开人居环境整治会议,镇、村、组三级干部共同发力,做好村民思想工作,让群众参与、支持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全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会议精神上来。引导各村组织召开“五老”、乡贤、在外创业人员座谈会,让他们了解村情村貌、村级发展状况,支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形成“小会”撬动镇村环境大整治的带动效应。充分发挥村干部、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带头做好房前屋后垃圾清理和废弃畜禽圈舍、旱厕拆除及乱搭乱建、秸秆、畜禽养殖粪污清理,由点到面、依次推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覆盖,营造“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幸福家园”的氛围。(三)围绕工作重点,强力推进整治。
以垃圾治理为重点,抓住城乡环卫一体化这个突破口,在全镇开展了为期二十天的大整治、大清理活动,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全镇坚持机械、人工一起上,对全镇**个村的积存垃圾、坑塘、乱堆乱放等进行了全面清理整治,实现了村庄环境面貌的整体改善,形成了全镇强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的强势局面,进一步坚定了镇村干部的决心,鼓舞的全镇上下干部群众共建美好家园、共享美好生活的信心。(四)创新工作举措,强化责任意识。
将人居环境治理与党建先锋引领、创建文明城市、精准扶贫政策落实、双违及河渠四乱治理、河长制责任落实等工作相融合。以改善人居环境治理行动为契机,着力发挥农民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中的主体作用,注重改善环境与营造文明相结合,注重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健全户前三包责任制,保洁员奖惩机制,健全垃圾清运机制,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坚持以机制创新最大程度的推进整治工作落实。(五)建立考评机制,加强监督检查。
建立和完善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的责任机制、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切实解决部分村和单位思想上顾虑、工作不扎实、整治不到位等突出问题,成立了人居环境专项督查组,定期检查辖区各村整治工作开展情况,督办整改突出问题。把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列入全年村级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对于整治工作督查考核不积极配合的村,将取消年终评优选优资格,并对村两委班子负责人进行重点约谈和问责追究。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群众环卫意识较低。
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群众是主力军,各村虽然在宣传动员上做了一些工作,但参与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主动性和参与度不够;二是缺乏资金保障机制,制约整治工作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范围大、面积广,环卫设施、设备不够健全,需要投入的资金大。环境整治专项经费缺乏,制约了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确保工作抓细抓实,抓到位。
进一步加强对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组织领导,按照既定工作方案,对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对目标任务再细化再分解,对环境整治责任再明确再靠实。(二)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力度,确保人居环境整治保持观念深入人心。
继续通过发放致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悬挂横幅标语等形式,利用微信、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人居环境工作的重大意义、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三)进一步坚持问题导向,把治理工作向精细化发展。
坚持精耕细作,把工作重心放在房前屋后、背街小巷等整治难度大的区域,集中力度整治易脏地方。同时对当前取得的成绩要继续保持,防止出现反弹。第三篇: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范文模版]
麦盖提县希依提墩乡
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
一、小城镇建设方面
(一)希依提墩乡现状
1、人口现状:希依提墩乡现有居民人口13631人、总户数2815户,其中农业户数2429户12489人,非农业户口386户1142人。
英也尔村(1村)161户903人,其中农业户数152户888人、非农业户数9户15人;
英吾斯塘村(2村)294户1581人,其中农业户数263户1498人、非农业户数31户83人;
希依提墩村(3村)317户1721人,其中农业户数291户1648人、非农业户数26户73人;
琼库尔买亥来村(4村)607户2514人,其中农业户数442户2011人、非农业户数165户503人;
英买亥来村(5村)163户765人,其中农业户数159户745人、非农业户数4户20人;
英阿瓦提村(6村)192户1148人,其中农业户数188户1139人、非农业户数4户9人;
依格孜艾日克村(7村)105户588人,其中农业户数103户575人、非农业户数2户13人;
喀克夏勒村(8村)100户507人,其中农业户数96户493人、非农业户数4户14人;
尤库日卡帕克阿斯提村(9村)74户358 人,其中农业户数73户356人、非农业户数1户2人;
托万卡帕克阿斯提村(10村)户 人,其中农业户数96户372人、非农业户数1户2人;
苏帕墩村(11村)143户653人,其中农业户数138户646人、非农业户数5户7人;
艾日克坎土曼村(12村)86户462人,其中农业户数86户462人、非农业户数0户0人;
一农场(13村)227户1148人,其中农业户数221户1141人、非农业户数6户7人;
二农场170户653人,其中农业户数117户502人、非农业户数53 户151人;
乡巴扎77户251人,其中农业户数3户9人、非农业户数74户242人。
乡集镇区域(主要指乡巴扎、二农场、琼库尔买亥来村)854户3418,其中农业人口562户2522,非农业人口292户896人。
希依提墩乡居民主要从事粮棉、瓜菜种植、畜牧养殖以及外出务工等,2009年全乡人均纯收入3999元。
2、交通现状:希依提墩乡集镇区主要对外交通为S310、S215(巴莎公路)两条省道。此两条省道管辖权属于自治区公路局,在县域范围内属于麦盖提县交通局,在乡域范围内属于希依提墩乡养路站。省道S310线在希依提墩乡集镇区范围内长1.4公里;省道S215线在希依提墩乡集镇区范围内长1.8公里。
集镇区范围内以省道S310、S215线交汇处十字路口为中心,向东至希依提墩乡道班为S310线(麦岳公路),里程1400米,路面正在重修当中;向西至希依提墩乡轧花厂为土路,里程500米、宽20米;向南至希依提墩乡原加油站为S215线(巴莎公路),里程2000米;向北至希依提墩乡新文化站为S215线(巴莎公路),里程500米。
3、供电现状:希依提墩乡现无变电站所,用电来自牌变电站引出的两回10KV线路供电。近5-10年年总用电量720万KW、最大负荷为2400KW。
4、供排水现状:希依提墩乡自来水水源采用地下水,水源位于乡政府以东4公里处,无水厂,依靠潜水泵抽水,水质状况一般,现有水塔1座,供水能力差、水压小,日均供水1100方左右,全乡供水受益户490户(主要为乡巴扎区域范围内包括琼库尔买亥来村315户、英买亥来村65户、二农场60户、乡巴扎50户),普及率达17.4%。主管道全乡已铺设完毕,达47公里,主管道管径25公分。
排水设施主要为明渠,在乡集镇区域主要为S310线两边各有1条宽为1.5米,深度1米的梯形明渠连接其他引水渠道。其他以小渠、毛渠为主。
排污设施无。
5、供热现状:希依提墩乡没有集中供热锅炉房,居民采暖等使用废弃木材、枯枝、煤以及其他土燃料。
6、环卫现状:希依提墩乡环卫设施欠缺,环境卫生较差,生活垃圾主要以填埋等处理方式为主。镇区绿地面积较少、无广场等基础设施。
7、乡机关办公住宿现状:乡机关占地14697.96平方米,其中机关办公楼,长42米、宽11.5米,占地面积483平方;“4211”第一办公区,长59.5米、宽14.3米、占地面积850.85平方;“4211”第二办公区,长20.5米、宽7.25米,占地面积158.87平方;
机关干部单身宿舍(土木结构危房)长60米、宽8.3米占地面积498平方;干部宿舍(砖木结构危房),长37米、宽6.7米,占地面积247.9平方;
值班室,长8.2米、宽5.5米,占地面积45.1米;应急排宿舍(危房),长8.7米、宽6米,占地面积52.2平方;原学区办公室(危房),长24米、宽9.5米,占地面积228平方;企业站办公室(危房),长18.2米、宽6米,占地面积109.2平方;司法所办公室,长18.3米、宽5.5米,占地面积100.65平方;军械库库房(砖木结构危房),长10米、宽6.5米,占地面积65平方;广播站办公室(砖木结构),长13米、宽8米,占地面积104平方;库房(砖木结构),长15.6米、宽7米,占地面积109.2平方;厕所(危厕),长10.5米、宽2.5米,占地面积26.25米。
8、教育现状:全乡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6所,教职工总数165名、53个教学班级,中小学生总数2050人,占全乡人口总数的15.04%。其中,三年制中学1所,共有教职工65人、14个教学班级、学生630人,学校占地面积26640平方、建筑面积4720平方;六年制乡级中心小学1所,共有教职工48人、15个教学班级、学生610人,学校占地面积14085平方、建筑面积2186平方;
六年制村级小学4所,共有教职工52人,在校学生810名。其中英吾斯塘村小学(2村小学),教职工16人、7个教学班级、280名学生,学校占地面积8400平方、建筑面积993平方;英阿瓦提村小学(6村小学),共有教职工12名、6个教学班级、197名学生,学校占地面积9156平方、建筑面积786平方;苏帕墩村小学(11村小学),共有教职工12名、6个教学班级、210名学生,学校占地面积16211平方、建筑面积821平方;农场小学(13村小学),共有教职工12名、5个教学班级、123名学生,学校占地面积10549平方、建筑面积732平方。另外,全乡现有“双语”幼儿园4所,在园幼儿312名。2009年,全乡小学生均校园占地面积为48.71平方米;初中生均校园占地面积为36.14平方米;小学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为4.7平方米;初中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为6.3平方米;
2008年-2009学年,全乡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18%;初中阶段入学率为97.05%;三类残疾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为100%;小学在校学生辍学率为0.69%;初中在校学生辍学率为0.24%;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为100%;17周岁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96.19%。
9、卫生医疗现状:希依提墩乡现有卫生院1座,个体诊所2家,村卫生室13个。卫生院占地面积为15820平方米,门诊面积200平方米,住院部面积为280平方米,妇检室面积172平方米,各种医疗项目房面积为1152平方米。现有病床30张,职工总数35名,其中:业务人员30名、聘用人员5名,从事临床25人、妇幼保健3人、预防4人、财会3人。
卫生院技术人员年龄结构:50岁以上4人,40岁至49岁6人,40岁以下25人;职称结构为:中级职称3人、祝你13人;学历结构:本科1人、大专4人、中专30人。
10、商业网点现状:希依提墩乡镇区沿街商业网点主要集中在乡政府周围、S310省道、S215省道希依提墩乡交汇处十字路口四周。集镇区域共有各类商铺、饭馆、摊点135家,经营面积达3000平米左右,主要以个体经营主副食出售、零售小食品、小五金等为主。
11、集贸市场现状:希依提墩乡现有农贸市场坐落在乡政府驻地南侧一百米处,市场东侧为乡派出所,西侧为乡客运站及居民区,南侧为琼库买里村一组清真寺及农户居民区,占地面积8亩,共150个摊位,年营业收入不足2万元。市场空间狭小,摊位凌乱,基础设施落后,摊位凉棚均为简易木头凉棚,消防安全难以保障,垃圾污水处理回收场所无处可寻,群众、商贩供销秩序混乱,极大地制约了全乡农副产品销售及市场经济发展。
(二)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希依提墩乡是典型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乡镇,基本农田水利设施条件差,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以红枣为主可持续增收的自主产业尚未培育起来,集体经济增收缓慢,乡村农民增收难度大。农副产品销售空间狭小,是制约全乡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1、农民收入低,资金筹措较为困难;
2、乡集镇区域布局散乱,主要表现在:一是道路不成体系布局混乱;二是居住散乱,不集中;三是没有形成规模工业区,不便于刮泥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3、基础设施不配套,公建设施不完善,主要表现在:有点、供电、给水、排水、消防、环卫、园林、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配套不完善或建筑年久失修,不仅不能满足近期要求,也不能为长远的发展提供保证。
4、集镇区域缺少可用来娱乐、休闲的园林绿地,农村生活环境。
5、小城镇建设中对原住房的产权问题、拆迁问题以及安置问题。
6、小城镇建设中就业的问题,无地农户的再就业问题。
(三)2011-2020年小城镇建设规划
1、小城镇建设定位:全乡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以农产品加工和商贸为主的综合性小城镇。建设以乡政府为中心的形成集办公区、文化活动场所、配套设施齐全的居民住宅区、商业区、物流园区、学校集中的社会主义新城镇。
2、基本布局情况:主要考虑城镇总体布局以及重要基础设施布局,界定的希依提墩乡规划区:西至希依提墩乡道班,东至乡轧花厂,南至人事局设施大棚处,北抵集镇中心向北二农场机井处,规划控制区面积94.52平方公里。第一片区:由S215、S310两条省道形成的道路十字中心作为镇区的中心区,规划布置各类公建及公共服务设施,并结合广场、公园、景观绿地及道路绿化带形成镇区的景观中心;中心区的外围分布着居住用地,规划为一类、二类居住用地,形成以居住为主的第二片区,并在居住区集中的地方规划相应的公共绿地;第三片区为居住地外围的生产设施用地、工业用地及农田果园,第三片区与第二片区之间有生产防护型绿地分隔,形成了既有机联系又相对独立的格局。
3、需新建项目及投资预算:
一是计划新建希依提墩乡农贸市场一座。建设地点位于S215省道(巴莎公路)东侧,距S310与S215省道汇聚丁字路口以北250米处(加油站对面),占地面积50亩,预计投资总额500万元,由对口援建单位全程援建,需要援助资金500万元。
二是计划新建希依提墩乡人力资源市场一座。人力资源市场预计投入200万左右。
三是计划新建希依提墩乡职业技能实训基地一座。实训基地位于希依提墩乡信用社旁(原文化站),建设面积2000平方米。建设内容为技能实训培训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技能实训培训基地配套设施建设、技能实训培训基地信息化建设,包括厨师累培训场地、农机维修类培训场地、摩托车汽车维修保养类培训场地、美容美发累培训场地等,项目总投资600万元。
4、需改造提升项目及预算:
一是改造提升以乡政府为中心的政府机关、站所集中办公区,占地200亩,以及乡政府机关干部住宿条件改善项目;
二是将镇区现有的两所学校(乡中学、乡中心小学)建设为中、高年级分开的乡级小学。
三是建设文化娱乐活动中心。将新建文化站扩建为具有地方刀郎文化特色的乡级文化娱乐活动中心,刀郎舞及中老年健身中心、刀郎农民壁画观赏中心。计划占地100亩,其中文化站配套设施计划建设资金20万元,其中用于基础设施建设18万元,人员培训2万元。
7、需援建方投资项目及预算:
一是建设水、电、暖、天然气、污水垃圾处理场设施齐全,达到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标准的集中住宅区,占地300亩,入住人口达到3500人;
二是在乡政府驻地南侧,结合现有林地建设一处1.45公顷的绿化广场,其内配置喷泉、雕塑等建筑,提高乡镇的景观形象和文化品味。
三是供排水建设,计划新建50立方水塔一座集变频调速装置。规划水厂位于集镇区域东郊,需配备相应水处理设备,规划水厂占地面积2亩。
四是电力建设,规划在中心集镇区西端建设一处35KV变电站,35KV变电站10KV线路二回,对乡域实施供电。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
(一)村庄基本情况(后附地图一副)
一是安居房方面:希依提墩乡截止目前以完成抗震安居建设2335套,仍有907户需建设安居住房。其中砖木结构所占比例为3%、泥土房结构所占比例为29%,木板夹心所占比例为78%。人均住房面积为26.41平方。
英也尔村(1村)已建安居房140户506人,未建安居房111户359人,已建未完成安居房12户43人;
英吾斯塘村(2村)已建安居房271户1107人,未建安居房89户435人,已建未完成安居房9户39人;
希依提墩村(3村)已建安居房273户1120人,未建安居房139户601人;
琼库尔买亥来村(4村)已建安居房348户1630人,未建安居房181户875人,已建未完成安居房3户12人;
英买亥来村(5村)已建安居房159户537人,未建安居房69户228人;
英阿瓦提村(6村)已建安居房223户913人,未建安居房58户233人;
依格孜艾日克村(7村)已建安居房123户515人,未建安居房18户73人;
喀克夏勒村(8村)已建安居房126户487人,未建安居房5户 20人;
尤库日卡帕克阿斯提村(9村)已建安居房39户190人,未建安居房12户58人;
托万卡帕克阿斯提村(10村)已建安居房90户275人,未建安居房31户97人;
苏帕墩村(11村)已建安居房132户575人,未建安居房19户78人;
艾力克坎土曼村(12村)已建安居房81户373人,未建安居房18户89人;
一农场(13村)已建安居房217户840人,未建安居房82户308人;
二农场已建安居房113户402人,未建安居房75户244人,已建未完成安居房2户7人。
乡集镇区域(主要指琼库尔买亥来村、二农场、乡巴扎)已建安居房461户2032人,未建安居房256户1119人,正在修建抗震安居房5户19人,其中砖混结构所占比列为4.6%,土块房所占比例为35.5%,木板夹心所占比例为59.9%。人均住房面积26.7平方米。
二是低保方面:全乡共有低保户779户1852人,其中农村低保699户1718人、城市低保80户134人。另全乡有五保户61户65人。英也尔村(1村)农村低保56户112人、城市低保6户10人;
英吾斯塘村(2村)农村低保98户217人、城市低保8户14人; 希依提墩村(3村)农村低保81户215人、城市低保6户9人; 琼库尔买亥来村(4村)农村低保123户335人、城市低保42户71人;
英买亥来村(5村)农村低保41户117人; 英阿瓦提村(6村)45户143人;
依格孜艾日克村(7村)农村低保37户90人、城市低保1户2人;
喀克夏勒村(8村)农村低保31户62人;
尤库日卡帕克阿斯提村(9村)农村低保20户38人、城市低保1户1人;
托万卡帕克阿斯提村(10村)农村低保25户45人; 苏帕墩村(11村)农村低保29户52人; 艾日克坎土曼村(12村)农村低保21户60人;
一农场(13村)农村低保55户125人、城市低保1户1人; 二农场农村低保37户107人、城市低保80户134人。三是“四老”方面:全乡截至目前共有“四老”人员59户60人,另有16人已上报但未审批。
其中英也尔村3户3人;英吾斯塘村7户7人;希依提墩村6户6人;琼库尔买亥来村5户5人;英买亥来村7户7人;英阿瓦提村6户6人;依格孜艾日克村3户3人;喀克夏勒村4户4人;托万卡帕克阿斯提村6户6人;苏帕墩村2户2人;一农场5户5人;二农场3户4人。
(二)希依提墩乡新农村建设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投资1万、援建方提供1万、村民自筹3万的原则,群众建房积极性非常高,但是考虑到资金问题,实施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建设的方式是集中统一建设还是就原址改造提升?
(三)新农村建设中主要困难和问题,如何破解?
1、资金短缺问题:希依提墩乡目前正处于农业产业结构的大调整时期,以红枣为主的产业正在培育阶段,农业生产居民储蓄少,建房资金短缺;
2、土地使用权的问题;
3、拆迁困难问题;
4、新农村建设中就业的问题;
4、乡党委、政府积极热情推进新农村建设,但相当部分的农村和农民反映冷淡,不积极、不主动,很多地方出现了“干部干、群众看”的怪现象。
破解上述难题,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解决的,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与帮助;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强力指导;需要乡党委、政府统筹协调,大力发展经济,为人民群众增收。
(四)基本设施配套如供排水、照明、道路、电信、供气、绿化等投资估算。
按照合理布局、统一规划、统一标准、集中连片的原则,建设低层高密度经济适用房800余户的农民集中居住区。每户农民建设80平方米的砖混结构的抗震住房一套,并配套建设300平方米的暖棚一座,50平方米的棚圈一座,水冲式厕所一座,沼气池一座的现代农民新居室。实现村、组主要道路硬化柏油,完成自来水入户,使农民不再为水电发愁。
1、配套设施:水路、电网、气暖配套设施、卫生所(院)、垃圾处理区、治安管理区、公厕配套(一池三改)区、蔬菜生活品供应区、消防区、办公和刀郎文化活动场所、商业区、物流区、乡中心学校校区、乡养老及孤儿院、居民图书馆、绿化工程、农产品初加工区、多浪羊为主的庭院养殖及庭院经济区。
2、多元化附属配套设施:融入本地特有的刀郎文化,打造刀郎舞及中老年健身区、刀郎农民壁画观赏区、刀郎民族风味饮食文化区。
3、计划建设6个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指沿S310线、S215线的英也尔村、英吾斯塘村、希依提墩村、琼库尔买亥来村、英买亥来村、英阿瓦提村以及集镇区域的乡巴扎、二农场)休闲文化娱乐场所,计划投资3900万。
(五)县委、县政府及乡党委、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一是乡党委、政府全力以赴,做好群众的思想宣传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思想保证;
二是新农村建设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切实加强规划工作;
三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各行各业都要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
中共麦盖提县希依提墩乡委员会 麦盖提县希依提墩乡人民政府 二O一O年九月二日
第四篇:2021-2022年小城镇改革发展战役工作方案
2021年小城镇改革发展战役工作方案
为促进我县小城镇健康有序发展,提高我县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挥试点镇在联结城乡、辐射农村、扩大就业和促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根据《xx市__关于推进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的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推进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xx省__关于开展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的实施意见》和《xx市__关于推进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探索解决
“三农”问题和城乡结构矛盾的途径,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提供示范作用,逐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和社会保障的一体化,推进“规划先行、功能齐备、设施完善、生活便利、环境优美、保障一体”的宜居城市综合体建设。
(二)发展目标。
通过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使农村人口稳步有序地向镇区集中,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完善,市场发育趋向健全,生态环境更加优美,辐射带动能力更强。
二、20__年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高起点编制专项规划。
1、编制好火田镇专项规划。在完成火田综合改革建设试点镇总体规划修编的基础上,加快项目的报批投建,集中施工技术力量,在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项目的建设施工进度,力争完成或超额完成20__计划10个项目4.36亿元的投资任务。
2、加强规划管理和衔接。切实做好火田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审批、修编、监督管理工作,严格依据规划指导各项经济社会活动,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连续性。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由火田镇组织编制,由县建设部门审查论证、县__批准。统筹编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做到与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等专项规划相协调。加强火田镇规划与县域规划、市域规划、省域规划的有机衔接。
(二)健全完善基础设施。
1、加强路网建设。构建功能明确、等级结构协调、布局合理的道路网路,完善与国道324线、开漳大道、拟建中武平至古雷高速公路__北互通的连接。20__年重点抓好火田镇城区主干道、开漳大道等建设项目,进一步加强与xx市区和__县城的对接融合,拓展火田镇对外交通,形成大通道立体式交通网络。
2、完善市政设施。按照“先地下、后地上”,不断完善地下管网、广场公园、路灯照明、公交站点、停车场等市政公用配套设施,逐步建成适度超前、完善配套的市政公共设施体系,增强城镇的服务功能,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向中心城区聚集。
3、提供电力保障。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强供电设施的改造和建设,为火田镇发展及生产生活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保障。
4、确保饮水安全。通过向县城引水,建设集中式供水系统和采取区域联网的方式建设清洁可靠的饮用水保障设施,提高安全供水普及率。完成瑞堂大水岭、溪口邦后水库、菜埔牛腿水库、水头内石示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工作,每座投资250万元,完成全镇3.5万人口饮水安全项目申报工作。
5、完善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完善“户集中、村收运、镇处理”的城乡一体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运行机制,建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继续巩固
“家园清洁行动”示范村的成果,在现有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广场、车站、市场、主要干道沿线等公共活动地区和住宅区设置垃圾池、垃圾桶、公共厕所等环卫设施,配齐配足保洁队伍和保洁工具,确保城镇保持洁净亮丽。
6、建设信息服务平台。推动信息化建设,健全和完善广播、电视、互联网、通信等网络,建设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金融等公共服务平台。
7、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参照城市防范标准,加强防灾减灾设施建设。一是制定防灾预案,预警到镇,预案到村,二是加强巡逻排查及完善责任制,三是加强救灾抢险物资储备,四是加强对村小(二)型水库的管理工作,做好汛前、汛中、汛后的安全大检查,造册登记,合理调度,达到防汛抗旱。
8、加强城镇绿化美化。要加强绿化美化,充分利用漳江沿岸的宽阔绿带,建设漳江上游滨江公园;依托丰富的淡水温泉资源,突出自然、优美的生态环境特色,逐步建设成以温泉休闲、乡村旅游为主的生态景观绿轴,努力把火田建成生态环境优美、辐射带动力强的宜居城镇综合体。
(三)建立独具特色的产业支撑。
1、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按照《__县光电产业发展战略规划》要求,充分发挥火田镇优势,根据区位、资源、交通和产业基础条件,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推进产业集聚和布局优化。注重从规划拓展、土地报批、资金运作等方面加工业集中区规划建设力度,完善实施《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和《工业集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有力推进园区开发发展,有效培植一批优势产业、壮大一批大企业、新上一批大项目,推动区域工业发展提速、内涵提升、效益提高,形成了由产业特色明显、配套设施完善组成的工业集中板块,进一步增强了园区承载力和聚集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以发展节能光电主导产业为基础,着重发展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
2、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进镇务工经商办企业;积极创造条件,吸引更多的民营产业项目向园区聚集;鼓励非公有制特别是科技型、创新型非公有制企业到园区落户。大力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推进产学研合作,引导企业做精做强主业,做优做响品牌。
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面向生产和民生的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提高比重、提升水平。推进试点镇集贸市场升级改造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建设,开拓特色农产品市场,实现农产品“双向流通”。重点发展淡水温泉特色旅游业,依托优势资源,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和“农家乐”等乡村旅游。深度开发我镇传统特色饮食和品牌土特产品,进一步带动商贸、餐饮、流通等传统服务业发展。加快发展信息咨询、技术服务、金融保险等面向生产和民生的服务业,尽快发展物流配送等生产性服务业。
4、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强农业“五新”推广,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种植规模化。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建设。建立一批枇杷、菠萝、青枣、香蕉、淡水养殖等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引导和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四)促进社会事业发展。
1、加快教育均衡发展。调整优化教育布局,引入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加快火田镇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的建设步伐,力争秋季具备招生条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优化学前教育。加强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积极引办职业学校落户火田镇。
2、发展公共卫生事业。加强医疗机构建设,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提高综合服务能力,保证镇村居民享有基本医疗服务。
3、提高社会服务功能。鼓励、引导和发展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进以科学研究、技术推广、信息传递为主体的科技服务中心建设,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服务体系。
4、加快公共文化休闲设施建设。推进建设集文化站、图书馆、体育活动室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文化站,具有游乐、举行文艺活动、集会等功能的中心广场,建设集娱乐、休闲、健身为一体的游乐公园,着力规划建设火田镇开漳公园、溪滨公园、政和广场。
(五)强化公共服务管理。
1、推进小城镇综合执法管理。在成立__县城市执法局城建大队火田中队基础上,积极探索设立小城镇综合执法管理机构,加快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
2、建立公共决策的民主参与机制。积极推行公推直选、镇务公开和民主选举制度。建立健全基层群众利益表述、诉求、协调机制和社会矛盾的预防、化解新机制。探索试行小城镇规划与建设项目公开征询意见制度。
3、推进城市劳动就业。推进城市劳动就业制度和失业登记制度向试点小城镇延伸。以政府提供适当补贴的方式,根据城镇就业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集中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及劳务输出等相关服务。
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探索建立适应城乡衔接的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和住房保障制度,大力发展以扶老、助残、济困、赈灾为重点的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建立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六)打造舒适的宜居环境。
1、建设节能示范区。统筹协调好火田镇住宅小区、商贸街区、产业园区建设,科学设置工业生产环境功能区和居民生活环境功能区。严控高耗能、高污染、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进入。推广节肥节药节水技术,实施保护性农业耕作。推广集约、高效、生态禽畜养殖技术。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鼓励有条件的居民利用太阳能。
2、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有效控制工业、农业、生活造成的面源污染、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强化漳江、水库和饮用水源地的水资源保护。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做好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鼓励发展清洁养殖。
3、营造良好生态环境。做好天然植被的保护和恢复,落实绿化养护责任制。加强对重点资源开发活动制定强制性的保护措施,划定林木禁伐区、矿产资源禁采区等。加强风景名胜区等资源的保护管理。
4.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切实保护好火田镇古渡口、古民居、戴郡马亭、五里亭、陈政故居、军陂、葛布山等文化遗产。重点做好__西林xx故城整改保护规划建设及文物修复等工程,不断提升文化品位。
(七)带动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1、推动农村区域资源整合。推动自然条件和生产生活条件差、分散且规模较小的村落向中心村、住宅小区、镇区整体搬迁,积极探索农民安居、就业、失地补偿、社会保障的有效办法和途径。
2、推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重点解决水、电、路和生活垃圾处理等问题,切实加强农村供电、通信、广播电视、路灯照明等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家园规划、家园清洁、家园整理和家园绿化行动,精心打造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
3、促进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设施要实行资源共享,增强试点镇社会事业设施服务周边农村的能力,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4、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创造良好条件,推动周边农村人口向试点城镇转移和集聚,促进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增加农民收入。
5、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科学规划村庄布局,有效整合空间资源,切实推动火田新农村建设。
6、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和“三旧”改造项目。要把造福工程、土地复垦,地灾点搬迁结合起来,建设百户造福工程示范点。近期重点加快火田镇楼仔顶和岩仔土地复垦进度,抓紧制定出台圆峰造福工程实施方案。
(八)创新开发机制。
1、完善投融资机制,拓展融资平台。推进火田镇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与xx__润地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中心镇区城镇综合体,大大加快城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度。火田镇要继续通过项目融资、BT或BOT的形式建设开漳大道、工业集中区、开漳旅游生活区,走出一条在政府引导下主要依靠社会资金发展的路子。
2、积极培育和发展房地产市场。鼓励引进有实力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按照建设宜居城市综合体的要求,进行房地产成片综合开发。加快试点镇中心城区建设,加快火田镇安置小区、节能环保生活小区、开漳旅游生活区等几个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
3、实行公用设施有偿使用制度。鼓励通过BOT、BT、TOT、项目融资、经营权转让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建设和经营,保证投资者经营管理收益权。
4、创新形式增加建设资金来源。鼓励通过拍卖公共设施、公共场所、大型文化体育活动的冠名权、有限期承担企业广告等形式,增加建设的资金来源。
5、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坚持统筹规划,综合开发,加强配套建设,引导居民集中统一建设住宅,引导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第五篇:发展小城镇,建设新农村
发展小城镇,建设新农村
——论发展小城镇建设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
赵香红
(湖南省新宁县金石镇连村六组,湖南新宁422700)
发展小城镇建设,不仅是我国城市化的重要途径,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当前,在发展小城镇的认识和实践上,存在一些误区和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认为建设小城镇就是把农民变成市民,搞市政建设;有的理解为发展小城镇就是县改市;有的忽视调查研究,不重民意,不按经济规律办事,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结果却搞成烂尾楼;有的光顾眼前利益,不注重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长远利益,对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造成隐患,等等。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小城镇发展就会走弯路,经济建设就要遭受损失。因此,正确认识和把握城镇化发展规律,理清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思路,对小城镇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乡镇企业尤其是乡镇工业,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乡镇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不仅难以管理,而且无法实现集聚效应。通过小城镇建设,使目前分散的乡镇企业积聚到小城镇,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资源的最佳配置,促进乡镇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加快发展步伐,走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中国未来城市的发展道路,最佳的选择方案将是走总体城市化与农村城镇化共同推进的道路,即在发展大中城市的同时,有计划地推行农村城镇化,重点建设好一批县城镇和中心镇,使其逐步具有城市功能,成为总体城市化的组成部分。可见,没有农村城镇化,整体城市化将难以实现。
(二)发展小城镇建设,可以有效地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我国目前不仅有近2亿农业剩余劳动力等待转移,而且其数量每年还在增加。客观实践已经证明:依靠大中城市吸纳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有限,而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也呈下降趋势。因此,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可以有效地吸纳剩余劳动力,使土地相对集中,可以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条件。而农村非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又可为农业提供先进的大型农业机械设备,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同时,发展小城镇建设还能为农村职业教育、科技推广应用创造条件,这将有利于农业生产和管理的科学化,必将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二、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不解放。
在全国各地的小城镇建设中长期走一种固定保守的建设模式,没有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没有认识到小城镇建设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是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综合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促进乡镇企业适当集中和结构调整,带动农村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迅速发展,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的根本途径。
(二)规划不严肃。
各地在小城镇建设上没有因时制宜地对小城镇规划进行深化,规划随意性大。规划在先,建设发展在后,作为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的小城镇,必须用成熟的思想指导其建设,以保证小城镇的健康、有序的发展,但长期以来,我国小城镇建设缺乏总体规划,存有不同程度的盲目性,造成城镇布局不合理。究其原因,主要有:上级政府缺乏正确的指导和科学的管理;城镇干部大多来自农村基层,对城镇建设的规律不很熟悉;城镇干部更换频繁,由此带来的短期行为使规划执行丧失了连续性,一方面使得小城镇数量盲目扩张,布局分散,乡乡有镇,另一方面又使得小城镇规模过小,难以形成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小城镇规划单纯地就城镇论城镇,忽视了城镇体系规划的指导和约束作用。当前的小城镇规划,往往只从小城镇本身出发来考虑问题,忽略了其所在县域的城镇体系规划。各个小城镇过分扩大各自的中心地位和对外所产生的吸引力,导致各个小城镇性质相似,毫无特色可言。并且,由于缺少宏观调控,小城镇内部基础设施呈现“小而全”的局面,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为了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小城镇的盲目建设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生态环境质量难以保障。在目前我国西部小城镇的发展过程中,这一问题表现地比较普遍。过境公路穿越镇区,“马路经济”较为普遍。从我国西部现有小城镇的形成和发展来看,多数小城镇往往是沿过境公路两边逐渐形成的,形成了明显的“马路经济”。这在我国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小城镇的形成和发展中也比较普遍。在这种情形下,公路与小城镇之间并不分设,也没有明确功能分工,过境公路既是小城镇内部的主要交通性道路,也是小城镇内部的主干道,逐渐形成了小城镇公路两侧商业服务业集中、行人密集、交通拥挤等混乱现象。究其原因,这些类型的小城镇的形成和发展,是因为小城镇在建设中资金紧缺,而过境公路无疑是利用国家投资、搞活本地经济的切入点。这种为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而盲目沿过境公路进行小城镇建设的行为,在建设初期,无疑会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带动小城镇的相关产业,为小城镇提供了商品交易机遇,传达了外界需求信息,使小城镇与周边城市的联系更加密切。但从长远来看,这种轴向开发模式大大降低了过境车流的通达性,给小城镇布局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造成了资源的更多浪费。过分强调小城镇的轴
向发展模式,必然会导致对小城镇核心区的建设,使商业、服务业集中于国境公路两侧,忽略了小城镇内部居民的生活需求,影响到小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此外,这类建设用地多是夹公路建设,纵深不足,致使小城镇内部市政工程措施无法开展,各项市政工程也无法发挥其正常的功能。
(三)体制不健全。
各地在小城镇建设上没有建立健全有利于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机构及管理办法。在体制上没有研究制定更多的有力有效举措,不能及时分析处理好小城镇建设发展中的具体问题。
三、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的重要举措
(一)解放思想,牢固树立发展是富民建镇的第一要务理念。中国发展小城镇有许多有利条件,也有许多不利因素,最大的不利因素还是思想解放不够。当前,加快发展小城镇建设,必须提高以下几种认识。一是要坚持发展是富民兴镇的第一要务。积极引导干部、群众认识生产力、挖掘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资本;扩大开放,引进资本。一切以发展辨是非,以发展评得失,以发展论英雄。二是不搞争论,大胆改革、大胆实践、锐意进取;学习先进经验,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勇于创业的精神,把思想集中到发展上来,把精力用到改革上去,招商引资,放手发展私营个体经济。三是给农民以国民待遇。对一些小城镇的户口一律放开,对进城务工农民一视同仁。四是坚持“三个有利于”原则。即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有利于人民群众富裕,有利于城镇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二)用科学规划作为发展小城镇的基本纲领。
小城镇的发展要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在宏观布局上要有控制,城镇建设上要有规划。小城镇规划要体现高起点和可持续发展。在编制城镇发展规划时,首先,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从根本上说,城镇化水平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没有农业经济和乡镇经济的发展,以及市场流通的活跃,就不可能有农村城镇化。此外,城镇发展还受人口、资源、地理环境条件的制约。因此,发展小城镇,要重点发展有潜力的县城和县域中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中心镇。要按照市场经济的需求,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规模适度,科学确定小城镇的经济布局和市场定位。其次,要注重规划的超前性、协调性。城镇建设规划关系农村现代化的百年大计,必须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要体现地方特色,突出时代感和文化底蕴,有适度的超前性。要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针,既要高起点、高标准、适度超前,又要全面协调、合理布局、抓住重点、量力而行。所谓协调,包括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的协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等。第三,要加强规划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制订规划要以“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作为基本发展目标,建立完善的规划编制与实施的管理制度,制订保证规划得以实施的措施和法规,确保规划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严格依规建设、有序发展,使小城镇建设适应城市化和社会化大生产及现代生活的要求。第四,要体现地域特色和精品意识。特色是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越是有特色的城镇,知名度越高,发展越快。小城镇建设必须有精品意识,才能形成独特的吸引力。不要盲目模仿大城市,贪大求全、面面俱到,每个乡镇要根据本地资源条件、自然景观、乡风民俗、经济发展水平等进行创新性的开发,科学定位,做到以特见长、以精取胜、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旅游则旅游,实行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小城镇格局。
(三)合理布局是发展小城镇的重要举措。
发展小城镇,首先要解决城镇布局问题。笔者认为:一是要根据本地的区位优势来布局。比如,在中西部地区,应结合西部大开发战略,重点支持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比较明显的小城镇优先发展。二是要适应产业发展需求来布局。在一个城镇里,功能区要严格区分。有条件的城镇在功能区之间要用绿地或自然景观隔离,可以设立商业生活街或休闲自然风景区等。三是要依据历史文化特色来布局。历史文化特色正是发展小城镇的重要依托。因此,小城镇的发展,要根据城镇资源、区位和经济结构特点,历史沿革及发展现状,开发拳头产品,培育发展主导产业,以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走出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