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都镇小城镇开发建设现场会发言材料
中都镇小城镇开发建设现场会发言材料
尊敬的余主任、清才县长、县局和兄弟乡镇领导: 大家上午好!
中都镇史称“夷都”,有远近闻名的“九庄十八坝”之古建筑及特殊地形,还有楞严寺、五谷庙、丹霞洞、龙虎洞、“永赖同功”石刻、天宝寨等名胜古迹。我镇位于屏山县西北边陲,东与乐山市沐川县相邻,南与太平乡相接,西与新市镇接壤,北与乐山市马边县相连,距县城112公里。海拔400~1500米,属金沙江下游河谷气候。全镇辐员面积145.82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670公顷(其中田581公顷),有效灌面619公顷,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经济作物以白魔芋、烤烟、干水果、茶叶和金银花为主。有丰富的林竹资源,森林覆盖率40%以上。辖24个行政村,1个社区,170个村民小组(其中1个彝族组),4个居民小组。2012年末总人口2935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29 户1475人;彝族17 户103人。城镇规划面积为84公顷,城镇人口5600人,城镇化率19%,是一座具有上百年历史的商贸重镇,素有“小成都”之称。2006年7月,原安全乡与中都镇实现“两府合一”,中都镇整体综合实力极大增强,为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几年来,镇党委政府立足镇情,抢抓机遇,紧紧抓住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性环节,进一步加大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力度,全面实施“城镇拉动”战略,城镇基础设施得到完善,1城镇功能进一步增强,有力地推动和保障了全镇经济和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一、城镇建设基本情况
三年来,我们积极筹措资金3860万元,主要实施了八项工程:
(一)实施市场开发建设工程。引进江安长鸿房地产开发公司投资3000万元进行综合农贸市场建设,占地面积11.15亩,建筑面积14000多平方米。实行市场分区:即鲜肉区、干鲜区、农副产品自由交易区等,使进入市场的商品安全有序。
(二)实施自来水改造工程。投资200万元,对场镇的自来水供应系统设施进行了更新和改造,新铺设自来水主管网8000米,从大田村老鸦坪山上引入山泉水,彻底解决了居民长期以来饮水矿物质和微生物严重超标以及供水严重不足的问题,日供水量由200吨增至600吨。
(三)实施街道暗排水工程。投资60多万元,在改造主街道时全部铺装了暗排水管线,实现雨污分离,结束了中都场镇主街无下排水的历史。
(四)实施街道改造工程。投资60多万元,将街面破烂的中都新市街进行了彻底改造硬化,将马新路场镇段破烂处进行了维修。
(五)实施人行道硬化工程。投资20余万元,对主街人行道全部规范,既美化了环境,又方便了行人。
(六)实施美化、亮化工程。投资70余万元,新建地埋式垃圾库1个,垃圾处理场1个,植树250株,在主街(路)上安装路灯50盏。
(七)实施地下通讯电缆工程。争取投资50万元,将主街(路)地上的通讯设施全部移至地下。
(八)实施场镇防洪堤工程。争取投资400余万元,实施场镇防洪堤1.94公里,为中都场镇开发建设奠定了基础。
以上实施八项工程建设资金除镇里自筹外,我们按照国家省、市关于加快小城镇和规范市场建设的优惠政策,积极争取上级投入建设资金。我们深信,随着形势的发展,国家及省、市有关部门对重点镇建设的扶持力度会越来越大,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良机,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全面完成重点镇建设任务而努力奋斗。
二、关于城镇管理工作。
主要抓了三个管理:一是环境卫生管理。不断完善充实环保队伍,全镇专业环保队伍34人,健全环境卫生长效机制,实施严管重罚。强化监督检查,主街实施全天保洁,垃圾做到日产日清;二是镇容镇貌管理。充分发挥工商、城管和社区职能作用,加大执法工作力度,强化城镇管理。
1、进一步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坚决取缔马路市场和占道经营行为。
2、规范整顿户外牌匾,做到一店一牌,取缔乱写乱挂、不规范牌匾;三是加强建筑市场管理。充分发挥住建、国土等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依法查处各类违法、违章建设行为,坚决取
3缔各类非法建筑。对我镇现有建筑施工企业进行了全面清理,维护集镇建设正常秩序。
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大规模实施和城镇管理不断深化,不仅改变了中都百年老镇的面貌,也带动了其他各业的整体推进,促进了全镇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一是镇级财政实力明显增强。2012年,全镇地方税收实现120万元,财政收入实现944万元,比上年增长34.8%;二是拉动了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起到了筑巢引凤的作用。三是小城镇的吸引力和幅射力明显增强。中都镇客观上己成为屏山西部区域经济中心。
通过近年的努力工作,全镇小城镇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还相差甚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发扬好的作风,扎实工作,争取小城镇建设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存在的问题:
(一)国土政策与集镇发展不同步。用地指标很难争取,集镇开发建设难以按规划实施。
(二)规划编制不全。集镇控制性详规未及时编制,导致无序建设和无依据控制的局面。缺乏地方风貌设计。
(三)开发建设投资不足。因资金短缺,补偿安置方案难以落实,主干道涉及拆迁难以解决,场镇主体框架无法形成。
(四)产业支撑不足。产城一体、产村(城)相融缺乏深度,两化互动引擎动力不强。
(五)管理部门职责不很明确,综合执法的氛围未真正形成。
四、对策及下步工作打算:
(一)狠抓规划编制和风貌设计,突出风格,打造精品,努力建设特色小城镇。在小城镇建设上,我们应立足长远,追求品位,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重质量,建精品”的指导思想。首先对集镇进行一次高起点的规划修编,绘制出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方案,镇区骨架全面形成。其次突出风格,建设精品。政府对镇区所有建筑进行统一设计,严格标准进行施工。使镇区建设最终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在建筑风格上,既要注重实用,又要追求美观,突出小城镇的主流特色。组织力量挖掘“夷都文化”和“皇城文化”,打造中都独特的乡镇文化特色。
(二)狠抓基础,完善功能,构筑小城镇发展框架。积极加大对外招商和对上争取力度,同时加大引导民间资金投入建设。通过进一步加大综合执法力度,规范村(居)民建房行为,并通过统筹规划,整体安排基础设施建设。
(三)创新机制,市场运作,增强小城镇发展后劲。一要以地生财。随着镇区街道、水、电通讯等基础建设的逐步改善,镇区土地成倍增值,特别是沿街门面房用地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对镇区土地,特别是商业用地,镇政府应采取统一征地,实行公开招标,现场拍卖,为小城镇建设筹集资金。二要政民共建。在集镇街道的硬化和人行道建设工作中,应积极发动群众,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制定群众筹一点,政府拿一点的筹资办法,解决资金不足问题。三要以商养城。政府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当地或周边商户,到小城镇投资从事商业活动,挖掘大量的民间资金投入到小城镇建设,作为开发小城镇建设资金的又一个重点来源。
(四)突出重点,全面规划,扎实开展镇容镇貌、村容村貌集中整治。根据市、县要求,为使全镇新农村建设做到有的放失,将
5分别以镇和各村编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层层召开动员会、座谈会、农村各方面能人新农村建设献策会,在广大农民群众中产生共鸣,激发全镇广大农民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主人翁意识。使群众和政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共同发挥作用。深入开展集镇环境卫生、市场秩序、交通秩序等专项整治活动,整治占道经营和乱设摊点等违章行为,规范市场秩序,更新和增加垃圾收集和清扫工具,狠抓农户房前屋后的绿化、净化,促进集镇及沿线村庄环境卫生得到明显改善。同时,还要实施通村水泥路建设,到“十二五”末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
(五)建管并重,稳步推进,保持小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一要围绕商贸重镇做文章。发挥中都镇区位优势和传统优势,全力推出小城镇建设精品,扩大集镇规模,增加市场容量,实现二产经济上规模和三产经济的迅速膨胀。打通新市街与民主街到滨河路的出口,规范街道秩序,使小城镇与商业密集相结合,充分发挥小城镇在经济发展中的拉动作用。二是建管并举,强化管理。加强小城镇建设管理,按照集镇总体规划的要求,严格审批手续,规范建筑物管理,严禁乱搭乱建、占道经营,对现有市场进行划行归市,鲜肉市场定点屠宰,规范管理。规划区内严格控制用地,所有建设都按规划入位。同时加强对镇容镇貌的管理,健全综合管理队伍,保证小城镇建设健康、持续发展。
(六)产城一体、“两化”互动,促进城镇发展与产业支撑的深度融合。突出抓好中太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建设特色农产品工业园,做大做强做深做精农副产品加工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真正做到两化互动、产村相融,切实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旅游产业化。二〇一三年四月二日6
第二篇:浅谈旅游小城镇开发建设
摘 要:旅游小城镇的开发建设,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当地的城镇化进程。本文分析了推进旅游小城镇建设的意义,在遵循其建设原则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旅游小城镇;发展模式;规划编制
旅游小城镇,是指那些具有丰富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旅游资源的小城镇,旅游小城镇建设,是要把旅游发展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的前提下,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娱乐、餐饮、购物等旅游业和相关服务行业,积极促进旅游发展,延伸旅游产业链,把小城镇建成特色鲜明、环境优美、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生活方便的旅游小城镇,充分发挥旅游对促进城镇化进程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旅游小城镇开发建设的重要意义(一)有利于促进小城镇旅游产业迅速发展 我国很多小城镇都具有自然景观独特、人文资源丰富的优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旅游意识日益增强,旅游小城镇建设既符合旅游发展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旅游需求,进一步开拓和培育新的旅游市场;又可以充分利用小城镇的服务设施和配套设施,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增强游客接待能力,拓展旅游产业的发展空间。
(二)有利于创新小城镇发展模式
目前我国小城镇普遍存在规模偏小、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经济基础薄弱、人口集聚效应不强等问题,通过旅游小城镇的开发建设,促进各种资源和要素的有效集聚,形成特色鲜明、功能协调、充满活力的城镇体系,能够促进旅游小城镇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彻底改变过去单纯依靠政府和行政手段搞城镇建设的思维定式和发展模式。(三)有利于保护小城镇历史文化
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许多小城镇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特色鲜明,是展现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提高社会各界保护小城镇文化遗产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把单
一、消极的文化遗产保护变为积极保护和合理利用,整合各方面力量参与旅游小城镇建设,使小城镇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进一步挖掘、整理,促进地方传统文化得到弘扬和发展。(四)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
积极推进旅游小城镇建设,可以扩大小城镇的投资需求并吸引大量民间投资,带动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业的发展,提高当地居民消费的商品化程度;可以带动小城镇旅游、文化、商贸等服务业发展,促进农产品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还可以带动农村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迅速发展,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加快农业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为农村群众增加收入。
二、旅游小城镇开发建设的基本原则(一)坚持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
在旅游小城镇建设过程中,保护是前提、建设是关键、发展是目的。一是要坚持保护优先,开发建设服从保护,强化各级政府对自然、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责任,强化参与开发的企业的保护责任。二是要克服把自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镇发展对立起来,把人居环境建设和土地开发利用对立起来,注意突出旅游小城镇的风貌特色。努力构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城镇环境,使旅游小城镇建设不仅符合现代居民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也要对子孙后代负责,符合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要求。(二)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通过加大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可以调动群众支持和参与小城镇建设的积极性,使小城镇的自然环境条件得到改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可以引导小城镇居民和农民参与旅游项目开发,从事旅游服务和相关服务,逐步改变他们的思想观念、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改善小城镇生存条件,美化生活环境,提升小城镇的旅游吸引力,招徕更多的游客到小城镇游览观赏、休闲度假,促进小城镇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
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旅游小城镇建设的指导和管理,通过制定政策、规划指导、监督管理和做好服务等措施,走出一条“以镇建镇”、“以镇养镇”、“以镇兴镇”的城镇化发展新路子;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引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旅游小城镇建设,用市场机制来推进各项工作,还可通过资本运作来创新旅游小城镇建设方式,灵活运用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和外资投入,积极参与旅游小城镇的开发和建设。
三、旅游小城镇开发建设的对策措施(一)加强对旅游小城镇建设的规划编制
为避免旅游小城镇在定位、开发建设中出现雷同,必须高度重视旅游小城镇建设规划工作,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地编制好旅游小城镇建设发展规划,通过规划来引导和凸显旅游小城镇各自的特色,使旅游小城镇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和旅游卖点。
首先,做好小城镇的旅游资源调查评价,了解各种资源的位置、规模、特色、科学价值和旅游价值等,正确评价其在同类旅游资源中的地位、在周边地区中的地位和价值等。其次,确定旅游小城镇及各旅游景区的功能定位、旅游线路组织、旅游接待设施的布置,以及旅游小城镇形象识别系统的设计等。第三,正确划定旅游小城镇及其旅游景区的保护范围和重点,研究对旅游开发商、景区内企业及居民的政策,提出旅游资源保护措施和开发重点、建设项目等。第四,编制旅游小城镇和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详规、控制性详规和建设方案等,科学地指导好旅游小城镇的开发建设。(二)多渠道筹措旅游小城镇建设资金
一是抓住国家重视小城镇建设的机遇,各级政府分别从城镇规划建设、旅游发展、项目贴息等资金中安排一定资金额度,专门用于旅游小城镇建设的规划补助、公共项目建设、经营项目贴息、城镇形象宣传、旅游市场营销等,调动社会资金投资建设旅游小城镇的积极性。二是把国有土地资产和公共基础设施有偿推向市场,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按照“你发财,我发展”的思路,用足、用活、用好各种优惠政策,不断改善投资环境,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企业和社会各界的资金,扩大旅游小城镇建设的投入。(三)处理好旅游小城镇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旅游小城镇的生态环境保护,关系到农村和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城乡环境保护中重要的环节。因此,发展旅游小城镇,首要任务就是要妥善处理好旅游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牢固树立 “环境兴旅”的观念,坚持科学保护、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的原则,走一条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促进保护的旅游业发展之路,将生态环境的保护贯穿于发展旅游小城镇工作的始终。
(四)切实保护旅游小城镇的文化内涵。
历史文化遗产和民族民俗文化,是绝大多数小城镇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和潜力所在。在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大潮中,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抢救和民族民俗文化的保护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些大城市由于建设,大批文化传承的有形载体消亡了,这既是历史的遗憾,也是旅游的遗憾。从丽江、大理,乌镇到江南各大水乡古镇、皖南古村镇等地的发展实践看,发展旅游小城镇,是保护历史文化遗存、民族民俗文化的有效途径。旅游开发促进了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又促进了旅游的发展。(五)加强旅游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全国一部分旅游小城镇的基础设施条件已经得到改善。但是制约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旅游小城镇发展的因素还是基础设施落后。农村的水、电、路、燃料、通讯、广播电视,还包括小城镇的环卫设施等等,也包括旅游者必需的厕所、接待中心、预订网络等等,这些都成为了制约旅游小城镇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硬件设施不足的同时,旅游服务水平等软件差距更大,旅游服务质量跟不上广大游客和旅游市场的需求,这是我国旅游业和旅游小城镇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着力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和强化旅游服务功能,要加强技术标准的建设,加强管理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树立良好的旅游小城镇形象,不断提高竞争力,关键在于加快旅游小城镇建设人才的培养步伐,加大人才引进与交流力度,为旅游小城镇建设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服务。参考文献: [1]王玉琼,王立新,小城镇与乡村旅游互动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小城镇建设, 2007,(12).[2]周莉,试论旅游业发展对农村城镇化的驱动[J].职业圈, 2007,(03).作者简介:曾艳(1981--),女,甘肃兰州人,讲师,硅湖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主要从事旅游管理方向的研究。
第三篇:××镇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
××镇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
为全面提升小城镇规划建设水平,深入开展集镇建设“六个一”工程创建活动,根据《××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统筹规划、重点突破、项目带动、产业支撑”为指导,以加速人口、用地、产业集聚为出发点,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发展壮大镇域经济基础,全面提高小城镇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吸引农民向城镇转移,实现镇村互动,梯次推进,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打造产业集聚、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小城镇。
二、总体目标
坚持“改造、完善、提升”的原则,按照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方向,以现有城镇框架为依托,新建和完善一处商业街区,新建和完善一批标准居住区,建设一批绿地广场,建设一个专业市场,形成一套完善的垃圾、污水处理机制,每年整治一个中心村庄,全面提升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三、规划编制
以规划编制管理为龙头,××镇总体规划、××镇中心城
-5- 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并报县政府批准。按照“功能分区、布局合理”的要求,确定产业发展区、居住发展区、重点景观建设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建设内容与时序,及时做好镇区重点地段、主要街道、居住小区和工业园区的控制性、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
四、建设管理
1.新建和完善商业街区:
新建××街道西门商业区,建设一条商住为一体的商业街,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投资约8000万元,目前规划编制已完成。对S317线中街道商业区进行环境整治,拆除沿线铁棚舌头店、围栏、水井、立地广告牌、店面门头招牌、电线杆招牌、堆放的杂物等。
2.集镇居住区建设:
道路建设:在完善小城镇对外交通网络的同时,对重点路面进行全方位建设和改造,做到建成区范围内的道路全部硬化,镇区的道路、主要街道的人行道全部硬化,主干道路灯设置率100%,形成完善合理的城镇路网体系。初步规划建设液化气站到原农贸市场路口段道路两边“路侧石、透水砖、绿化、路灯、下水道”等配套设施。
给排水建设:镇区实行集中供水,供水普及率100%,以清淤、延长管网为主要内容,修建、疏通明沟、暗渠,加快小城镇排水工程建设,确保排水畅通。环卫设施建设: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垃圾箱、果皮箱布局合理、数量满足实际需要;有简单实用的垃圾处理设施;确保公厕布局、数量合理,卫生清洁,使用正常。
3.集镇广场、绿地建设:按照规划要求,选择适宜地段建设供居民活动的文化休闲广场,达到硬化、绿化、亮化、美化以及配套活动设施齐全的标准。首先在××村陈湾中心村(原陈湾、合义、付湾3个自然村庄)建设标准居住区,配套广场、绿地、体育设施和公厕等设施。另外,在政府办公楼前开辟绿地广场。
4.专业市场建设: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农贸市场,拟在梅山商城落实××临时农贸市场经营场所,拆除原破烂不堪的菜市场,取缔骑路集市和流动摊点,在S317线与105国道交叉口地带,规划建设新的农贸市场。完善××竹木大市场。做到市场规划建设超前,管理措施到位,经营秩序规范。市场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完善,有专用停车场地;有安全通道及消防设施。
5.集镇垃圾污水处理:扩建景山垃圾填埋场,日填埋垃圾3吨。扩建××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6吨。
6.中心村庄整治提升:以美好乡村建设为契机,抓好上河村中心村庄建设,确保通过各级验收。
7.“三线三边”建设:
-5- 对镇区主要街道建筑立面进行美化改造,确保街道建筑立面协调美观,富有特色。计划11月始在集镇主要干道进行“绿化、下水道、路侧石”综合配套。
广告和门头牌匾整洁、美观、做到统一规划。拟于9月份进行集中整治。
境内317省道及105国道(陈院、上河、××和光明村)路边新建太阳能路灯100盏,栽种樟树5000棵,刷写、悬挂 “三线三边”宣传牌10幅。
④加大城镇管理综合执法力度,大力整治城镇“脏、乱、差”现象,做到无乱搭乱建、乱贴乱画、乱堆乱放,环境卫生 干净整洁,确保道路交通通畅。调整组建镇城管中队,由镇集镇办、国土所、街道社区干部和聘用协管员等为成员,配备电瓶巡逻车,统一制服着装,打造一支精干的城管中队队伍。并计划在集镇317省道和105国涎交叉路口处安装红绿灯(配电子拍照),在集镇主干道地段设置岗亭。确保集镇环境卫生、店面经营和车辆秩序常态化管理。并计划在集镇317省道与105国道交叉口处安装红绿灯,在集镇主干道地段设置岗亭。
五、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镇成立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村负责人为成员的小城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督促、检查、指导全镇小城镇建设工作。2.加快工作进度。各职能部门要切实强化时效意识,倒排工期,统筹安排,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确保按期完成任务。提升进一步加强工作指导,及时交流工作经验,确保小城镇建设工作扎扎实实推进。
3.严格督查考核。要切实加大督查力度,定期检查,及时通报。对任务不达标的部门和单位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对不认真履行职责,不按期完成任务的单位和个人,将严肃追究责任。对措施得力、成效明显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表彰,以有效的考核奖惩措施推动工作落实。
2014年5月15日
-5-
第四篇:**镇小城镇建设工作汇报
**镇位于南安市东北部,属泉州半小时经济圈,晋江东溪横贯全境,省道307线穿越沃野,与南洪、洪
四、洪六公路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全镇面积87平方公里,镇区面积9.2万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其中社区4个,人口总数8.4万多人,海外侨亲5万多人,历来是闽南商品贸易的重要集散地,曾以福建省五大商贸集镇之一闻名于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集镇本身商贸条件难以适应大流通的需要,街道狭窄,甚至停车都困难,管理滞后,配套服务跟不上,商品贸易出现萎缩,**商贸优势日渐削弱,同时,由于基础设施落后,镇区脏、乱、差现象较为严重,影响了社会各界人士到**投资兴业的信心。为此,镇党委、政府经过反复调查研究和征求意见,决定按照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产业结构合理、具有高生活质量的现代工贸中心集镇的要求加快镇区改建步伐,工贸并举,参照“打开城门、拓宽空间、建改并举、提高品位”的城市建设思路,进一步树立经营城市理念,走好经营城市的发展路子,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构筑南安东部中心城镇。
在总体发展要求的大框架下,实行改造与扩大并举,从提高城镇品位入手,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品位发展,拓改并举,积极推进“一线三区”(一线即东溪风景线,三区即商贸区、居住区、工业区)建设步伐,完善功能配套,把镇区规模做大,功能做优,形象做美。1998年,聘请了天津规划设计院对镇区按高起点规划设计,分步滚动实施开发建设,镇区规划规模从3.2平方公里拓展到9.2平方公里。2003年,聘请江西规划设计院对镇区范围再进行较为完善的规划,同时,经市政府批准,出台了《**镇人民政府关于镇区规划建设管理的规定》,规划扩大了镇区规模,将镇区规划调整面积为10.2平方公里,进一步了规范镇区范围内的土地的房屋建设手续,完善城镇建设管理制度,使镇区的规划建设管理有章可循,推进了具有**特色的小城镇建设的健康发展。
从1998年开始,镇区改建进行总体规划,1999年进行动员搬迁,2000年实施改建。经过这几年的运作,(1)完成洪东、洪南片区一期和二期改建,其中:一期共拆迁旧区面积5.4万平方米,拆迁500多户,新建面积8.5万平方米,投入资金计500万元;二期改建拆迁旧区4.7万平方米,涉及拆迁户547户,建筑面积13 万平方米,总投资达9000万元。(2)投资2300万元,建设镇区东溪防洪堤2.1公里,评定为优质工程,经受了较大的洪峰的考验,在防堤内配套建设沿防洪堤休闲设施,成为东溪一条亮丽的风景线和人们休闲的好去处。(3)总投资650万元,新建面积5600平方米的美食街一片繁荣,有力地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4)规划建设规模150幢的江滨花苑别墅区初具规模,区内水电、道路、电信、有线电视、排水排污等设施陆续完成,竣工和正在兴建的已有100多幢,进一步提高了镇区品位。(5)总投资700万元,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的滨州商住楼已完成两幢大楼外装修。(6)投资650万元,迁建**第一中心小学。(7)完成瑞基广场建设,配套建设150泊位的地下停车场、灯光篮球场、老年体育活动中心、环形跑道。(8)投入800万,共有摊位200多个的中土炉市场及总投资1500万元,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的杰诚大厦的已投入使用,有效地改善了镇区沿街店面乱排摊设点、占道经营的混乱秩序,并且进一步完善了镇区现有的商业网点布局,扩大了镇区商贸规模。(9)投入120多万元,完成镇区东大路车站至新大桥段0.8 公里的排水沟扩改工程,从而有效地改变东大路段积涝堵车的现象。
在实施镇区改建中,我镇特别注意将小城镇建设与工业区建设结合起来,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相继规划开发650亩的红宫山工业区、2000亩的东溪工业区、1200亩扬西科技工业园三个工业项目区。东溪、红宫山两个工业区建设,聘请泉州设计院进行道路、排水、排污统一规划,其中东溪工业区按泉州乡镇工业小区示范区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并规划建设东林、扬美2个生活小区,以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目前,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我镇注重整合工业区资源,积极做好**、康美工业园区之间的连片衔接,形成新的空间优势。至2004年底,(1)扬西科技项目区已投资1800万元,征地近900亩;红宫山项目区投入360万元,征地60亩。(2)扬西大桥投资250万元,正在吊装桥板,2005年4月份可完工;总投资320万元的洪滨大桥于2005年1月12日完成招投标工作。(3)投入400万元完成省道307复线**扬美至东林段1公里路基路面工程建设和总长6.8公里公路项目的测量工作。(4)投入330万元完成了镇区C3标段1.8公里防洪堤建设。
在过去的五年多里,我镇共投入资金5亿多元进行小城镇建设,镇区改建成绩显著,昔日破旧不堪、污水横流的旧区不见了,代之以设计美观、高质量高标准建设的富有现代气息的建筑群,镇容镇貌涣然一新,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投资环境日益优化,先后被评为泉州市“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省定中心镇。同时,**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同步协调的发展。一是招商引资工作成绩显著,乡镇企业不断发展壮大。2004年,我镇实现企业总产值42.8亿元,比增10.1%,工业产值31.15亿元,比增17.3%,上缴工商税收6800万元,比增 12%,连续三年工商税收完成指标位列南安市第三名,综合实力进入福建省乡镇50强,率先基本实现宽裕型小康镇建设;二是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通过镇区改建吸引镇区周边村、周边乡镇的部分群众向镇区聚集,或居住生活或经商贸易,转移了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了我镇人流、物流、资金流的流通,推动第三产业较大发展;三是促进镇区周边农村经济的发展。镇区规模的扩大,消费需求扩大,为周边村落群众发展农副产品生产,增加就业机会创造了条件;四是科教文卫事业协调发展。我镇先后通过省“双高普九”和泉州市创建小学“十配套”达标乡镇的验收;学校危房改造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卫生院住院部“群建楼”和门诊大楼相继投入使用,进一步改善了群众的医疗条件。
在未来的三年,我镇将继续坚持扩城区、兴工业、振商贸、扶农业、强文教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快镇区改建步伐,以东溪为城镇发展的中轴线,撑大城镇支架,扩大镇区规模,为全镇经济持续发展提供跃升平台。计划三年内投入资金3亿元拓建镇区,按照条件成熟、依法拆迁、有序安置的原则稳步推进城镇改造。其中2005年计划:
1、重点推进镇区三期改建项目的建设,计划从郊一路口至规划洪梅路口的接口处建设一条24米宽、800米长的福庆街、后廍街,拆旧3万平方米、新建15万平方米,并且,结合镇区第三期拆迁改建,配套建设占地10亩,建筑10000平方米的**镇多功能文化体育娱乐中心,将电影院、老年人活动中心、工人俱乐部、镇文化站的建设合为一体;
2、加大力度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推进洪六公路拓改工程建设;
3、做好总投资额5000万元的明发商业中心的项目建设,今年重点做好手续报批及征地拆迁工作,力争尽早开工建设;
4、继续做好**扬美果蔬批发市场的建设,2005年计划投资500万元,完成项目建设的手续报批、征地及土地平整工作,并完成配套设施建设;
5、筹划在街头片区建设占地60亩,总投资3000万元的日用品批发市场,为商品流通搭建便捷交易平台,重振商贸古镇雄风;
6、新建扬美至西林南洪路段长2公里,宽16米,总投资2000万元的西环路,计划投资1700万元,完成路基征地、路坯平整及完成扬西大桥建设,并在十字交叉路口环岛中配套建设投资50万元镇雕;
7、投资320万元,建设洪滨大桥;
8、是推进扬美村至东林村段50米宽、2.5公里长的东环路路基建设;
9、为促进南晶针织有限公司投资4500万的技改项目的实施,我镇计划在年底前建成西市场往上游长520米,宽23米,投资额180万元的三期防洪堤建设;
10、投入100万元继续做好扬西项目区的防洪堤防浪墙、道路及市政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
第五篇:**镇小城镇建设工作汇报
**镇位于南安市东北部,属泉州半小时经济圈,晋江东溪横贯全境,省道307线穿越沃野,与南洪、洪
四、洪六公路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全镇面积87平方公里,镇区面积9.2万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其中社区4个,人口总数8.4万多人,海外侨亲5万多人,历来是闽南商品贸易的重要集散地,曾以福建省五大商贸集镇之一闻名于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集镇本身商贸条件难以适应大流通的需要,街道狭窄,甚至停车都困难,管理滞后,配套服务跟不上,商品贸易出现萎缩,**商贸优势日渐削弱,同时,由于基础设施落后,镇区脏、乱、差现象较为严重,影响了社会各界人士到**投资兴业的信心。为此,镇党委、政府经过反复调查研究和征求意见,决定按照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产业结构合理、具有高生活质量的现代工贸中心集镇的要求加快镇区改建步伐,工贸并举,参照“打开城门、拓宽空间、建改并举、提高品位”的城市建设思路,进一步树立经营城市理念,走好经营城市的发展路子,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构筑南安东部中心城镇。
在总体发展要求的大框架下,实行改造与扩大并举,从提高城镇品位入手,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品位发展,拓改并举,积极推进“一线三区”(一线即东溪风景线,三区即商贸区、居住区、工业区)建设步伐,完善功能配套,把镇区规模做大,功能做优,形象做美。1998年,聘请了天津规划设计院对镇区按高起点规划设计,分步滚动实施开发建设,镇区规划规模从3.2平方公里拓展到9.2平方公里。2003年,聘请江西规划设计院对镇区范围再进行较为完善的规划,同时,经市政府批准,出台了《**镇人民政府关于镇区规划建设管理的规定》,规划扩大了镇区规模,将镇区规划调整面积为10.2平方公里,进一步了规范镇区范围内的土地的房屋建设手续,完善城镇建设管理制度,使镇区的规划建设管理有章可循,推进了具有**特色的小城镇建设的健康发展。
从1998年开始,镇区改建进行总体规划,1999年进行动员搬迁,2000年实施改建。经过这几年的运作,(1)完成洪东、洪南片区一期和二期改建,其中:一期共拆迁旧区面积5.4万平方米,拆迁500多户,新建面积8.5万平方米,投入资金计500万元;二期改建拆迁旧区4.7万平方米,涉及拆迁户547户,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总投资达9000万元。(2)投资2300万元,建设镇区东溪防洪堤2.1公里,评定为优质工程,经受了较大的洪峰的考验,在防堤内配套建设沿防洪堤休闲设施,成为东溪一条亮丽的风景线和人们休闲的好去处。(3)总投资650万元,新建面积5600平方米的美食街一片繁荣,有力地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4)规划建设规模150幢的江滨花苑别墅区初具规模,区内水电、道路、电信、有线电视、排水排污等设施陆续完成,竣工和正在兴建的已有100多幢,进一步提高了镇区品位。(5)总投资700万元,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的滨州商住楼已完成两幢大楼外装修。(6)投资650万元,迁建**第一中心小学。(7)完成瑞基广场建设,配套建设150泊位的地下停车尝灯光篮球尝老年体育活动中心、环形跑道。(8)投入800万,共有摊位200多个的中土炉市场及总投资1500万元,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的杰诚大厦的已投入使用,有效地改善了镇区沿街店面乱排摊设点、占道经营的混乱秩序,并且进一步完善了镇区现有的商业网点布局,扩大了镇区商贸规模。(9)投入120多万元,完成镇区东大路车站至新大桥段0.8公里的排水沟扩改工程,从而有效地改变东大路段积涝堵车的现象。
在实施镇区改建中,我镇特别注意将小城镇建设与工业区建设结合起来,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相继规划开发650亩的红宫山工业区、2000亩的东溪工业区、1200亩扬西科技工业园三个工业项目区。东溪、红宫山两个工业区建设,聘请泉州设计院进行道路、排水、排污统一规划,其中东溪工业区按泉州乡镇工业小区示范区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并规划建设东林、扬美2个生活小区,以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目前,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我镇注重整合工业区资源,积极做好**、康美工业园区之间的连片衔接,形成新的空间优势。至2004年底,(1)扬西科技项目区已投资1800万元,征地近900亩;红宫山项目区投入360万元,征地60亩。(2)扬西大桥投资250万元,正在吊装桥板,2005年4月份可完工;总投资320万元的洪滨大桥于2005年1月12日完成招投标工作。(3)投入400万元完成省道307复线**扬美至东林段1公里路基路面工程建设和总长6.8公里公路项目的测量工作。(4)投入330万元完成了镇区C3标段1.8公里防洪堤建设。
在过去的五年多里,我镇共投入资金5亿多元进行小城镇建设,镇区改建成绩显著,昔日破旧不堪、污水横流的旧区不见了,代之以设计美观、高质量高标准建设的富有现代气息的建筑群,镇容镇貌涣然一新,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投资环境日益优化,先后被评为泉州市“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省定中心镇。同时,**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同步协调的发展。一是招商引资工作成绩显著,乡镇企业不断发展壮大。2004年,我镇实现企业总产值42.8亿元,比增10.1%,工业产值31.15亿元,比增17.3%,上缴工商税收6800万元,比增12%,连续三年工商税收完成指标位列南安市第三名,综合实力进入福建省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