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新时期发展乡镇经济的思路与方法
浅谈新时期发展乡镇经济的思路与方法
中共胜峰乡委员会 书记王家洪
(在全县发展乡镇经济研讨会上的发言)
(2011年8月31日)
乡镇是党和国家重要的基层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纽带,新时期发展乡镇经济,做优做强乡镇工作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中显得尤其重要。下面,我根据我们乡镇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就如何加强和改进乡镇工作,发展乡镇经济,谈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转型时期的农业经济发展形势,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努力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做优做强农业这个基础产业。一是要从根本上调优结构。包括引进推广农业生产新品种、新技术,例如粮食生产上,要大力推广“岳优9113”、“岳优360”等高产优质新品种;推广黄鳝、牛蛙等特种养殖业;大力发展花卉苗木等生态旅游观光林业等。
二是要从整体上扩大规模。现在农村剩余青壮年劳动力已基本上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种田的基本上是50岁左右的年老体弱的农民,分户经营基本上是处于一种“维持经营”状况,根本上谈不上什么不断提升生产效益。因此,对农村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在使用权属不变的情况下,倡导实行
经营权合理流转,也就是说,鼓励规模化集约经营,让那些有一定资金和经营能力的大户搞承包经营,试行“庄主庄园”式生产经营模式,以充分利用资源,发掘生产潜力,增加单位面积经济效益。
三是要在技术上实行专业化。例如在水稻育秧、插秧、病虫害防治、收割等方面,可以以乡为单位组建专业队伍,专业队直接与农户签订服务合同,这样,一方面专业化队伍比农户更能有效地推广实用新技术,提升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另一方面,农户既解除了种田不懂技术的盲从,又可将省出的时间去创造更多的财富。例如:今年我们试行的“田园牧歌”公司与农户签约开展的稻田病虫防治,就是这种模式的雏形。
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二、创新乡镇经济发展理念,狠抓招商引资,促进财政增长
我们常说:“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乡镇经济的发展除了发展农业这个基础产业外,加大招商引资、争项争资工作力度,是促进财政增长的重要举措。
一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发掘各种资源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今年,胜峰乡将招商引资的重点放在了招引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上,我们今年新引进国内知名企业盈田米业公司,计划投资8000万元,以胜峰月形山粮站为基础,新建年加工优质大米、油菜籽等农副产品10万吨以上规模的企业一家,目前正在动工兴建之中,可望年底建成投产。
二是加大争项争资力度。充分利用各级各部门政策优势,争取各级各部门项目支撑,改造、提升原有基础设施及相关企业,为乡镇经济发展增强后劲。例如:争取国投资金对通乡通村公路硬化,对农电线路网改,开展农田水利综合开发等,同时,争取资金对工业企业、第三产业进行改造升级等等。
通过招商引资、争项争资,既可增加乡域经济发展总量,又可为广大群众增收,乡财政税收收入增长奠定物资基础。
三、加强“三资”管理,促进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如何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摆在我们基层各级组织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我们认为,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是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障。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三资”即“资金、资产、资源”。要规范“三资”管理,就必须做到三个方面:
一是用好资金。对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的运用,在坚持增收节支的前提下,重在实行民主理财,推行财务公开。
二是盘活资产。对集体固有资产,在严控管理,防止流失的基础上,可采取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进行利用,并不断巩固增加资产总值,逐渐壮大资产量。
三是整合资源。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是国家和集体的“家宝”,村级组织在开发利用时,一定要对党和人民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让资源优势助推经济发展,切不可以毁损资源来换取一时的“泡沫”经济发展,要立足全局的高度,长远的角度,永续发展利用的深度来科学、合理配置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源。
实践证明,凡是“三资”管理科学有效的集体经济组织,其集体经济就能良性循环发展,不断壮大。
以上就是我对新时期发展乡镇经济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与认识,谈论的观点不一定正确,还请在座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多加指教。
第二篇: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发展思路
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发展思路
一、基本情况定新彝族苗族乡位于**县城东北部,距县城24公里。地处东经106o03,——106o12,北纬27o08,——27o15,之间。金**公路横贯乡境,境内距离8.5公里。乡政府驻地牛场拨处在金**线上。全乡总面积94.5公里,辖12个村,一个中心社区,134个村民组,有6123户,22856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32.5%,有耕地面积16184亩。其中田1336亩;有林地39860.3亩;森林覆盖率达18.1%;有荒地53476亩,占总面积的37.7%。定新乡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居住有汉、彝、苗、满、白、布依、仡佬七个民族,少数民族中彝族、苗族人口较多。民族文化悠久,民族风情浓厚。定新乡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平均海拔1350米,常年平均气温18摄氏度。年降雨量800毫米。定新乡属山石丘陵地貌。山峦起伏,七沟八梁,沟壑纵横,山高石头多,石漠化严重,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区。盛产玉米、水稻、大豆、小麦等粮食作物和油菜、烤烟、花生、草莓、生漆、构皮等经济作物。定新乡资源丰富,主要有无烟煤、石灰石、木材、河流淡水。无烟煤储量大。根据初步探查,三好、堡堡寨、安乐、新山等村地下蕴藏无烟煤,目前有关部门正在钻探详查。石灰石是生产电石的最佳原材料,原**电石厂原料供应基地就在定新乡。乌江流域支系渭河流经半个乡,水位落差大,能开发建设一万千瓦以上发电站两座。英雄桥电站、石板塘电站就座落在定新境内的渭河流域。丰富的“四荒”资源,淡水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是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的理想场所。渭河大鲵,俗名“娃娃鱼”,属国家级保护动物。
二、发展现状
1、基础设施建设状况交通方面,乡内油路里程5.5公里,通村公路里程71.3公里,通组公路86.5公里,未通公路的组62个,交通状况落后,路面状况差,多为晴通雨阻。水利方面,已解决人饮安全人数15995人,尚有6217人饮水困难,有小型蓄水工程4处,小水池50口,蓄水150立方。电力方面,农村电网全覆盖,电网改造升级完成100%。
2、社会事业发展状况全乡有学校10所,适龄儿童入学率99.2%,在校生巩固率100%;有卫生室12个,医务人员14名,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95%;农村低保实现应保尽保,低保人数为1473人,村级“两委”班子健全,有村干部52人,大专以上文化6人,高中文化3人,平均年龄43.6岁,村组干部具有较强的实干精神和组织能力。电话普及率53%,电视普及率62%,广播电视覆盖率80%。全乡计划生育符合政策生育率97%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8‰以下。
3、生态建设及人居环境状况全乡有林地面积39860.3亩,其中成林地28275.8亩,退耕还林地7471亩,荒山造林4113.5亩,荒山草坡53600亩,森林覆盖率18.80%。人均住房面积16.2㎡,土坯房、茅草房、砖木结构瓦房、木结构瓦房占35.6%,砖混结构房屋占35.6%,危房占28.8%。大多数农户居住房屋布局设施零乱,无绿化区域,卫生环境差,整治难度大,防火、防盗安全性不大多数高。
4、三次产业状况及经济发展水平2010年工农业总产值7040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712万元,农业总产值4721元,第三产业产值607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54万元,支出89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58元。全乡农业虽通过逐步调整产业结构,开始由传统型农业向效益农业、现代农业转变,但目前产业层次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尚处于较低阶段,经济总量小,结构不合理,总体效益低等现状仍然客观存在。境内粮食作物主要以玉米、水稻、小麦为主,2010年全乡粮食产量6313吨,人均占有粮食276公斤;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年产烟叶350吨,年产值278万元;养殖业以生猪为主,大牲畜存栏4280头,出栏606头,生猪存栏3850头,出栏4800头,2010年畜牧业产值90万元。
三、发展思路总体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把发展作为富民兴乡的第一要务,紧紧抓住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和扩大内需的历史发展机遇,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生产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把“三农”问题、项目实施、新农村建设作为全局工作的重点,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全力维护全乡的政治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1、继续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把解决“三农”问题摆在首要位置,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首先突出抓好粮食生产,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地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证粮食丰产丰收,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大力推广、普及近几年来行之有效的各项科技兴农技术,扩大优质粮食品种的种植面积,使粮食总产量稳定在7000吨以上,人均粮食不低于400公斤。其次,扎实推进全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采取以短养长、以短促长的发展方式,以短期产业发展为重点,以长期产业发展为目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加快产业转型,促使全乡农村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增长。从2011年起至2015年,规划实施辣椒种植50000亩,高粱种植7500亩,魔芋种植3000亩,杂交玉米育种2500亩,特色蔬菜种植2500亩,脱毒马铃薯种植30000亩,核桃种植18980亩,刺梨种植10000亩,黄金梨种植460亩,金银花种植4000亩,仿野生天麻种植5000亩,半夏种植1000亩。通过实施特色种植业、特色经济林和中药材三大经济种植产业,在短期内,实现全乡农业年均产值达11355万元左右,增幅1倍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773元;经济林产业达到盛产期间后,实现全乡农业产值年均达到50346万元左右,增幅10倍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45元。第三,把畜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在现有养殖大户带动的基础上,推广种草养畜,林下养鸡,实现家家有禽、户户养猪,分散饲养,总体规模扩大。同时大力推广品种改良,提高优良畜禽的比重。通过加大农业投入,加快农业转型,进一步促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2、强化教育管理,更新观念,提高人口素质。人的综合素质的总体提高,离不开前期的学校教育和后期的社会教育。一是继续巩固“两基”“普实”工作成果,进一步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切实改善办学条件,加大控掇保学力度,提高巩固率,降低辍学率,避免产生新的文盲;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树立良好的教育队伍形象;三是加强社会教育,运用农民夜校,村文化流动室等阵地,认真开展农业适用技术和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的学习培训,同时有组织地进行劳务输出,借外部的环境培训群众,开拓群众视野,提高群众素质,更新群众观念;四是巩固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成果。紧紧围绕“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方针,努力实现计生率98%以上,计划外多孩率1%以下的目标,有效地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扎实抓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促进产业结构合理调整。启动资金匮乏是我们产业转向的不利因素,用扶贫开发工程推动定新乡产业结构的调整,是我们今后实施扶贫项目的方向。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必须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一是根据定新乡海拔差大,荒山荒坡多,种植中药材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用3—5年的时间在现有青杠、堡堡寨1000亩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建成一个辐射至三好、新海、元田、安乐的4000亩以上金银花种植基地。辅之以元田、马骖、新村、庄子共1000亩的半夏种植基地,形成一个以金银花种植为主的中药材生产基地,把药材生产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目标。二是扩大脱毒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定新乡冬季闲置土地较多,充分利用土地,使其发挥应有作用,每村种植300—500亩脱毒马铃薯,在全乡形成一个5000亩左右的基地,使马铃薯种植成为另一主要产业。
4、把握自身优势,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整体推进定新经济发展。定新乡具有特殊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一是区位优势,定新是**县东北面的咽喉和枢纽,地处东北面的核心地区,与甘棠、**、永兴、重新等乡镇毗邻,与**、大方两县接壤。**金公路横贯乡境,是中坪、中建、**、重新等乡镇和**县通往**、**和**的必经之地,也是东北面各乡镇通往**和**的重要**。投资交通建设,打通永兴、甘棠、**等乡至定新的公路,使之成为**县北面的交通枢纽,这对于北面乡镇经济的发展将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二是市场优势,定新乡政府驻地——牛场拨,地处**金线上,是全乡经济文化活动中心,是甘棠、**、永兴、重新等毗邻乡镇,乃至中坪、中建、**、城关等乡镇农村集贸市场的集散地,物资丰富,市场活跃,每年市场成交额在1000万元以上。乡党委、政府计划用一至二年的时间对集镇进行规划建设,已完成相关规划设计,正准备实施建设。扩大集镇规模,并对集镇进行改造,把定新街建设成一个规模、规范和具有民族特色的新兴小集镇,以此繁荣和拉动定新经济的发展。三是定新乡人多地少,闲散劳动力丰富。将把劳务输出作为农民增收的一个渠道来抓,走出去,引资金,学技术,为定新经济的发展积累资金,培训人才,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产业,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提供必要的条件。四是荒山荒坡多。坡地多,平地少,是定新特殊的地形地貌,也是定新特有的资源。加之适宜的气候条件,宜林宜草宜药。除抓好以三大特色产业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外,继续抓好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退耕还林等民生工程。再次,构皮是定新乡特殊的天然资源,每年可生产300多吨,创产值100多万元。对此,要着力加以保护和发展、使之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又一门路。五是无烟煤资源丰富。钻探表明,定新乡无烟煤储量大,与**安乐乡连接成“煤海”,且与**电厂相邻,是一块未开发的处女地,开发前景可观,投资开发可成为**电厂的燃料供应地,对于整个定新经济的发展将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六是河流淡水资源丰富。渭河流域流经半个乡,水位落差大,能开发建设一万千瓦以上的发电站两座。“一线天”电站、“峰岩”电站,有关部门已实地勘测。通过引资建设,对构筑两岸生态屏障,拉动两岸经济的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七是旅游资源。定新乡特殊的喀斯特地貌和冬无严寒、夏无酷署的宜人气候,以及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形成了以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交相辉映的丰富的旅游资源。特别是渭河两岸青山环绕,云雾迷漫,风光神奇秀丽。河内“**渔窦”、“石牛夜影”,谚称“隔河烧香、**吐水”,属**古八景之二,引人入胜,闻名遐尔,使人留连忘返。列为国家文物保护的英雄桥革命烈士纪念碑更让人驻足凭吊,追思缅怀。天然的杜鹃林带,景色迷人。建明“**”,桥梁天然,勘称一绝。这些景致实是旅游、度假、避署胜地。将采取招商引资方式,吸引资金投资开发。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影响该工程的建设有政治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因素。定新乡虽说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少数民族乡,但却蕴藏着无限的后发优势。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达。只要我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理清思路,抓住机遇,求真务实,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依托煤炭资源和水资源优势,在龙头企业**电厂的拉动下,吸引外来投资者,共同开发,把各种因素转变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必将带动定新乡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
第三篇:新时期产业发展思路
新时期富禄产业发展的思考
三江县2009年中青班学员吴清德
富禄乡是三江最边远经济发展最薄弱的乡镇之一,90年代中因盛产杉木而闻名一时,财政收入因而达到顶峰,年最高财政收入达100多万元,在全县排到中等水平,农民收入也曾一路风光,但林木周期性比较长,砍完一次再到第二次成材得等二十年以上,因而90年代的大砍伐,严重破坏了生态和劣夺资源,给现在酿造成很大的贫脊。该乡要想摆脱落后面貌,就必须做强以农业产业为主、其它产业为辅、多产业共同发展的产业化兴乡之路。
一、富禄乡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形势
富禄乡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乡,群众思想比较落后,发展农村经济步伐缓慢,现农民收入主要以劳务输出收入为主,每年人均纯收入中劳务输出收入差不多占了一半,出现了家里家外都等靠外出打工的收入来开消,积累资金相当困难,发展农村经济严重缺少经济基础,所以群众思想意识还是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变,因此传统的发展思想很难以解决富禄落后的面貌。
富禄乡的传统农业产业就其发展来看,相对落后于我县东部乡镇。其一,传统农业产业是以种植业为主,水稻油茶杉木是富禄乡农业种植主导产品,占85%以上。其生产方式及经营观念较为落后,所提供的产品也多为初级、低附加值的产品;其二,农业企业涉及面窄而小,先进技术含量低,规模小,部分企业生产工艺陈旧落后,技术装备低,生产经营模式仅注重生产而轻产品开发,市场销售上能力小,品种单一,服务理念落后,在市场竞争中,具有明显弱势;其三,农业服务业和其它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关联度不高,随着市场开放力度加大,人们生活水平的 1
提高,消费产品的工艺更为细致,制作精密,现代技术含量高,依靠传统生产工艺难以夺得市场份额和消费者青睐。
二、富禄乡产业发展优势
富禄乡地理位臵不差,榕江河由西往东,惯穿全境,而富禄河段落差较大,储备了丰富的水资源,利于水电开发;富禄是少数民族乡,民族服饰丰富多彩,民族节日多,民族风俗独特等,具备丰富的旅游资源;富禄人口密度相对较大,农村人口多,山多田少,这适合于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业产业发展和手工轻工业。
三、富禄乡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富禄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农业大乡,山地多,水田少,人口多,人均土地面积相对少,这是该乡的基本乡情。要发展壮大乡镇经济,实现向农业强乡的跨越,争做榕江片崛起的生力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没有乡村经济的发展壮大是不可能的,乡村经济发展在全乡发展大局中的基础作用举足轻重。因此,要实现全乡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摆脱贫困面貌,就必须坚定不移地抓好产业的开发、引导、扶持。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全乡干部群众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将该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抓手。
1、富禄是山区农业大乡,劳动力资源丰富,很适合茶叶产业发展,依托三江茶叶逐步壮大,市场前景乐观,大力加强发展茶叶。
——以点带面,推进富禄茶叶种植规模。这几年来该乡党委政府也下了很大力气抓茶叶生产,建立了高安村连片300亩优质
茶叶示范基地,以点带面,重抓点上,面上全部铺开,目前全乡种植茶叶1630亩,其中归述村350亩,岑洞村200亩,纯德村250亩,大顺村80亩,岑旁村200亩,高安村400亩,高岩村150亩,2008年采茶叶面积1000亩,农民也开始有点收入,茶农对种植茶叶充满信心,逐步走向良性发展。但全乡种植面积太散,不足以供足茶叶加工大厂源料,必须重抓一到两片基地规模种植,建立一到两个大型加工厂,带动全乡茶叶产业发展。
——建设茶叶加工厂,提高加工质量。种茶是前提,加工是关键,提高茶叶加工品质,增加茶叶产值,是最好的调动群众种植积极性的武器。富禄茶叶种植均在沿榕江两岸的半山腰上种植,常年云雾缭绕,昼夜温差较大,茶叶品质优等,但富禄种茶起步慢,本地群众数质较差,加工方法和技术落后,加工质量低,加上321国道修建,交通不便,提高了销售运输成本,在一定程度影响了群众的积极性。因此,当前富禄乡的茶叶产业必须着力于茶叶种植与加工技术培训,培训农民种茶护茶技术,培养本土茶叶加工高手,引进一到两个外商投资或合资开办的优等茶叶加工大厂,进一步提高加工质量,实行茶叶精加工,打造优质茶叶品牌,打开良性销售渠道。
2、巩固和改进油茶林基地。油茶树是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源树种之一,是寿命长、分布广的生态经济林种。茶油是营养丰富的优质食用油和营养保健油,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目前富禄乡有油茶林面积
5.6万亩,但是,油茶生产技术落后,没有深加工,以出售原料为主,效益低,大部分产品处于“自产自销”状态。以三江县创建全国优质茶油生产加工基地为契机,巩固和扩大富禄乡油茶林种植面积,提高油茶的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一是对油茶低产林改造,对老茶油林进行改种优良品种,对低产幼茶油林改造;二是对油茶加工企业予以政策倾斜和扶持,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扩大加工能力。通过“企
业+基地+农户”的模式,促进茶油产业化的发展。
3、开发富禄大糯资源,建设特色农产品基地,以“大顺大糯”为品牌,打造优质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市场价值,增加农民收入和财税收入。
富禄乡气候环境优越,是种植优质糯谷的好地方,出产的“大顺香糯”米质洁白,蒸煮食用清香味浓、柔软可口,过夜不生硬等,在当地农村只要有一家蒸煮全村飘香,老幼病弱食用,可以强身健体。据当地老人口传,自北宋以来,曾是朝庭皇宫之贡品,70年代曾获广州食品博览会金奖,可是长期以来,由于信息不灵,只在附近范围内当作地方土特产来销售,都是以自备口袋来购买,散装出售,虽然每年外销上几十万斤,但销售价格比与超市里的普通大米还要低,这表现出目前“大顺大糯”,只是普通的土特产品,还成不了商品,因此引进资金和老板来加工包装“大顺大糯”群众很期待,从加工环节上进行精加工,增加外观美,并进行小包装,注商标,提升其所具有的市场价值,加工包装“大顺大糯”品牌,把“大顺大糯”这个名字推上市场,好产品就让市场记住她,这是增加农民收入,提升本地品牌的一条良好渠道,既是富禄今后农产品生产发展的优势所在,同时也是增加地方财政税收的有效渠道。
4、开发利用水资源,集水电、交通、旅游于一体。榕江河所经富禄地界有15公里,水流落差较大,适合水电开发,在高安至富禄地带,建设一座水电站完全可以。富禄目前交通不方便,榕江河把全乡割成两半,北面有321国道经过,北面的村寨可以直通大公路网,而南面的7个村委村级公路基本是断头公路,这也是当地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困难所在。水电站建设后,既能增加乡财政收入,更是疏通南北交通网。
5、发展旅游业,打造“三月三”品牌,挖掘高安村侗族大歌
等,重抓花炮节和少数民族农家乐旅游建设,从服务业方面来增加农民收入。
——富禄具备丰富的旅游资源。富禄“三月三”民族传统花炮节,历史悠久,民族文化浓厚,单自“三月三“这天每年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有数十万人,原先(清朝时期)举办花炮节是为了促进当地农产品交易,当时给富禄镇(集镇)也带来不少的商机,富禄人也曾一度的辉煌。随着时代的发展,“三月三”浓味依然,游人来了,虽然没有给富禄留下什么,也没有为此而拉动富禄的经济发展,但也看到这蕴藏丰富的资源,是发展旅游的头号品牌,只是目前还没有有效地开发和运用,这也是富禄的优势所在。
——富禄具有发展旅游优势。目前桂林至黎平侗寨旅游线路很旺,途经富禄,得却没有停留在富禄,今后富禄将从旅游方面入手,积极进行优势资源开发,把“桂林—黎平”侗寨旅游线变为“桂林—富禄—黎平侗寨”,把富禄建设成为旅游强乡。一是政策鼓励群众加大民房改造,把农家建设成农家宾馆;二是做好地方建设规划,清洁环境卫生,突出民族特色;三是充分开发民族文化资源,把以高安为主的侗族大歌、苗乡的传统芦笙表演、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等,有效地传承和推广。积极为游客创建良好的旅游环境,让游客来了不急走,来了还想来,从而拉动富禄旅游业、服务业的发展,增加地方农民收入。
随着我县“三高”建设的推进,三江迎来了新发展,作为三江一员的富禄,是远离城市的山区乡镇,交通相对落后,发展工业没有优势,必须立足本地资源,通过做好山水文章,充分挖掘本地优势,壮大茶叶产业,建设特色农产品基地,促进旅游业发展,在新的形势下,把富禄建设成为集青山绿水、特色农产品基地、旅游旺地的独具特色乡镇,富禄将会迎来新的经济腾飞。
第四篇:创新农贸市场发展思路与方法
创新农贸市场发展思路与方法
————对于创新来说,方法就是新的世界,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思路。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除了新型业态超市和连锁专卖店,农贸市场仍是市民日常购物的重要场所之一,是建设优质“菜篮子”工程的重要切入点。但由于目前传统的农贸市场经营模式而形成的商业业态日益受到如生鲜超市等现代商业业态的冲击,到农贸市场购物的消费者以及租赁经营的商户对市场设施、布局、环境、管理水平、服务意识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面对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农贸市场的创新与求变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构建新型农贸市场,是摆在市场物业经营管理者面前的重要问题。要想使农贸市场在创新中求发展,需要首先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一、农贸市场的属性和地位
农贸市场与其他商业业态一样具有众多属性和明晰的社会地位,但主要的属性有两个方面,一是农贸市场物业的拥有者和商品经营者追求租赁和经营收益的最大化,使其具有明显的经济属性;二是作为城乡居民“菜篮子”商品供应的主要场所,它同时太具有社会性和很强的公益性。就其社会地位而言,农贸市场与其他商业业态的功能相比,社会价值的取向更能体现政府形象,政府通常将其作为“民生工程”、“再就业工程”、“三农问题”、“菜篮子”等工作的平台,以此促进城市发展,展示城市形象,构建和谐社会。
二、制约农贸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
农贸市场作为一种传统的商业业态,存在很多制约其健康稳定发展的因素,有硬件的因素,也有软件的因素。这些因素无论在大城市发展成熟的市场还是在中小城镇发展滞后的市场都具有很多共性,主要制约因素如下:
1、市场基础设施陈旧:很多农贸市场建设年限已久,建筑物显得十分陈旧,加上管理不善,致使市场变得“脏乱差”;场内摊档位十分陈旧,有的甚至是临时搭建的台位;市场的水电设施和排污设施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市场经营的需要,它已经成为影响市场形象的关键因素。基于以上基础设施陈旧、排污能力差、经营和购物环境差,使部分市场的人气和经营效益每况日下。因此改善基础设施成为多数市场实行升级改造的主要措施。
2、市场业种配臵和布局不合理:这因素属于制约市场发展的硬件因素。很多市场自从建立以来,其业种配臵和布局就很少根据市场消费环境变化而进行科学有效的调整,导致多数市场长期以来的经济效益难以达到质的飞跃,有的市场更是因此显得经营惨淡。
3、市场收益率低:农贸市场带有很大部分公益性质,为实现政府所要求的“菜篮子”工程建设,市场建设的资金投入往往是投入大、收入小,致使市场日渐破败,甚至改造升级后其经济效益不升反降。农贸市场的盈利模式单一是致使市场收益率低的另一重要原因,目前农贸市场的经营收入是以租金收入为主,由于市场租金提升有限,市场经营规模难以扩大,使市场的租金收入长期以来难以得到提升。
4、市场没有主导权: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贸市场个体经营户的收入增幅大大低于社会平均收入,导致从业人员青黄不接,年轻人不愿从事该行业,市场逐步萎缩,同时由于经营方式有差距,内部竞争激烈,许多人改行,农贸市场经营户逐年减少,农贸市场经营收入没有稳定保障。
5、市场竞争加剧:新型商业业态分走客源:随着城市大型超市、购物广场、连锁专卖店、生鲜超市以及便利店的增加,以及部分农贸市场实行“农改超”经营模式,它们以其优越的地理位臵,优质的服务,整洁的环境,齐全的商品吸引着大批消费群体,这对传统农贸市场,特别是购物环境较差的市场造成很大的冲击。
6、人才制约农贸市场行业的发展:有一流的人才才有一流的经营管理和发展水平。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农贸市场行业是一个“夕阳”行业,对农贸市场的认识是很低层次的行业、工作环境脏乱差、发展前景有限,导致农贸市场长期以来吸引不了专业的人才。没有了一流的人才,一方面使市场的经营缺乏战略性规划,另一方面使市场管理人员难以正确理解落实公司的发展措施,即执行力度不够。
四、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消费者消费需求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在经济发达的地区或城市传统农贸市场将逐步退出市场舞台。目前,深圳、广州、上海等地区在城市商业发展规划中已不再规划新的农贸市场,而以其他新型业态取而代之,对已有的农贸市场都要求进行升级改造,比如:新型街市、社区服务中心和农改超等等。
在短暂的时间内,农贸市场在城市里仍将发挥其独特的作用,而在城镇、市郊等区域发挥主导作用。从长远看,农贸市场升级、转型、甚至退出历史舞台是不可避免的,过去七、八年国内经济发达的城市和地区已经在新型农贸市场的构建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而这些有益的经验很值得其他市场借鉴。
纵观国内农贸市场的历史演变,总结先进地区品牌市场、创新型市场的做法,农贸市场未来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多元化主权主体、复合化混业经营、专业化特色彰显、连锁化品牌扩张、综合化市场服务、电子化交易方式、地区化兼并重组。
五、创新型农贸市场的操作思路
基于以上分析的农贸市场属性、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作为农贸市场的经营者,转变保守、凝固、夕阳的思维,对创建新型农贸市场是十分重要的。但求变时,农贸市场都要符合地方政策、遵守国家法规、适应当地市场环境,更要统筹考虑农贸市场产权人、经营者以及消费者的利益关系,量力而行,这一点特别考验经营者的能力和魄力。
综合全国各地在构建创新型农贸市场的一些零散经验,产权结构、经营模式、品牌运营、市场服务创新、商品业种比重调整等方面都是农贸市场求变的重要思路。下面谈一下几个重点操作思路。
1、连锁化品牌经营
目前,在多数发达国家,无论何种业态,基本上都采用连锁经营方式;在国内经济较发达的地区,零售业连锁品牌化经营正处快速发展期,并逐渐扩展到各种零售业包括农贸市场(深圳市民润农产品配送连锁商业有限公司、是一家定位于社区超市,以“扎根社区、服务社区”为经营理念,以“社区化、超生鲜、更便利、最亲切、最齐全”为经营宗旨的食品加强型大型连锁零售企业)。连锁化经营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和集聚效益,有利于形成规范统一的市场形象,打造知名的市场经营品牌,通过对市场的统一管理,有利于避免资源浪费,提高管理效率,实现市场信息、资源和管理经验快速有效的传递和共享。基于此,连锁化品牌经营将是农贸市场转变传统经营模式的重要趋势。
当前,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交易日趋活跃,城乡居民对鲜活农产品的需求,尤其是对绿色食品、无公害农副产品、放心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消费者更青睐到知名品牌商家以期得到安全、放心的食品并享受到快捷、便利的增值服务。可以预测,作为传统的农产品交易市场要想在商品经济的市场中获得较高的成长性,拥有自己的品牌,走连锁经营的发展之路,显然也是创新中求成长的重要之路。(目前我物业站经营的是5个,托管2个,1个在谈托管,2个区属单位的,有10个,全区17个,拥有资源优势,政府背景)
2、自主经营掌握主动权
农贸市场必须自主经营才能实施农产品专卖品牌之路,首先要拥有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要学习、引进物流陪送的专业知识,成立自营的农产品采购、配送中心(针对自营农贸市场的同时,也开发酒店食堂网上净菜业务),同时也要积极寻找拥有上、下游产业键的合适战略合作伙伴(生猪、牛肉的屠宰场、蔬菜基地、生鲜批发厂),增强市场话语权,通过这一向相关产业延伸的举措,为未来发展以及获得较高的成长性奠定基础。
农产品配送中心有利于实现农产品大生产、大流通,促进农产品流通渠道向新型化和多元化发展,减少流通的中心环节,缩短流通渠道,提高流通效率,有利于实现农产品规模化经营,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是农产品连锁经营的基础,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性,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有利于农产品市场调整经营,多元化发展的需要。此外,通过引进检测、加工、冷冻、冷藏、包装等技术和设备,建立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可以在原集散贸易的基础上,形成农产品的加工、包装配送、销售进出口等又一个业务增长点。
3、业种配置和布局重新调整
农贸市场现行的经营创新中,无论是商业业态重构、转变经营模式,还是经营权出售、物业招投标等不是对每个地区、每一地段都可以推行使用的,但对每个市场的业种配臵和布局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却适合每个市场的经营创新,这种思路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成本低、风险低,而且可以通过持续调整来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业种配臵调整就是调整业种数量的比例,即对市场需求大、盈利能力强、能够带动其他业种需求的业种适当增加经营规模;反之,市场需求低、影响市场形象的业种适当减少经营规模。一般农贸市场的核心业种为肉类、水产、蔬菜和干货等四大类,其他辅助业种包括杂货、粮油、水果、鲜花和熟食等若干类。地处城市中心的农贸市场,由于其他新型商业业态的竞争,农贸市场的作用和地位不再那么突出,因此这类农贸市场的业种配臵主要突出消费者对新鲜农产品的需求,同时结合市民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可增加一些特殊业种,比如绿色食品、各地特产、包点、报亭、彩票销售等等。
布局调整涉及两个问题。一是核心业种与非核心业种相互搭配,这两种类型业种相互搭配可带旺整个市场的人气,避免市场出现死角;二是业种位臵摆放,合理的位臵摆放有利于释放核心业种的最大市场价值,也有利于突出非核心业种应有的市场价值,总体上有利于提高市场的形象。
作为市场物业的经营管理公司必须随时掌握消费者对商品的购买取向以及农贸市场内各种业种的赢利能力,适时指导推出每个市场业种所占物业比例的规划,引进市场潜力大的新业种,不断挖潜农贸更多的市场价值。
4、集群化和地区化兼并重组实现低成本扩张
很多农贸市场经营者通过产权改革、资本重组和兼并重组等形式,成立农贸市场开发、经营管理有限公司,逐步打造农贸市场经营品牌,为实现快速的市场扩建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农贸市场的运营模式有两种:一是集群化运营,即通过成立农贸市场专营公司来经营管理多个农贸市场;二是个体化运营,即不是以公司形式进行经营管理,经营者或产权者仅运营1到2个农贸市场。随着政府对农产品进入流通市场进一步规范优化,以及各种农产品零售业竞争的加剧,个体化运营的农贸市场由于分散、形式多样、管理混乱,难以保证农产品流通安全,与集群化经营的农贸市场相比,其竞争优势较小。因此,通过集群化经营优化市场布局、扩大经营规模、增强服务功能已成为农贸市场新的发展趋势。
要实现农贸市场集群化经营,地区化兼并重组是一条重要途径,主要方式有托管、并购和合作经营等来实现低成本扩张。一方面有利于对分散的农贸市场实行统一管理,保证农产品流通安全;另一方面通过公司化运营,实行规范的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农贸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那么,什么是低成本市场扩张呢?即以公司品牌为依托,输出成熟管理经验和专业人才,通过托管、合作经营等方式实现对公司外的农贸市场物业的经营管理的目标。这种方法,不需大的投入,只要对目标市场进行充分调研评估,如果经济回报合理,并具有可操作性,再选派合适的经营管理人员进驻,即可达到预期的效果。这种通过低成本扩张的办法托管别的市场可以不限地区,不限市场物业的所有制形式,值得农贸市场经营者尝试。
第五篇: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发展思路
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发展思路
阜阳市爱卫会办公室 李乃林
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是我国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一大创举,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50多年来,爱国卫生工作伴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而不断深化,为改变城乡卫生面貌,促进全社会形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影响深远,其作用和地位是任何部门、任何单位、任何时候都不可替代的。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加强研究,摒弃一些传统的、不适宜的工作方法和模式,不断探索新机制、新思路、新方法,推动爱国卫生工作新的发展和进步,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
一、爱国卫生工作性质
1、机构性质:几十年来,我国的爱国卫生运动一直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展起来的。新中国成立不久,为了粉碎美帝国主义向我国发动的细菌战争,毛泽东同志于1952年12月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的口号,从而拉开了我国爱国卫生运动的序幕,从中央到地方都成立了爱卫会机构,到目前先后有12位中央领导担任全国爱卫会主任,各省、市、县也都由政府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担任此职。爱卫会的日常工作由其具体办事机构——爱卫会办公室承担,在组织和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开展爱国卫生活动和疾病预防工作中,充分发挥了议事、协调、监督、检查的职能作用。50多年的实践证明:爱国卫生运动确实是一项投入少、效益高、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群众基础、不可缺少的卫生工作方式。
2、业务性质:爱国卫生运动的根本目的就是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爱卫战线上的所有工作者都是人民健康的卫士,他们用各自的聪明才智,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投身于改造自身生活和生产环境、破除落后的生活观念和方式、解决各种危害健康的因素活动之中,认真抓好创建卫生城市(卫生县城、卫生镇、卫生村、卫生先进单位等),农村改水、改厕、改善环境,城乡除“四害”(老鼠、苍蝇、蚊子、蟑螂),全民健康教育(包括医院、学校、社区、控烟、疾病预防控制、亿万农民健康促进六个方面)这四大块业务工作。
二、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必须创新和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要使具有中国特色的爱国卫生运动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必须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在理论上、观念上、体制上、方法上、科学技术等方面进行创新和发展。
1、卫生创建:当前,随着全国范围创建文明城市力度的不断加大,国家和省级卫生城(镇)又采取申报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相比之下已削弱甚至被文明创建取代,现在再抓这项工作难度很大。但是,创建“卫生先进单位”、“无吸烟单位”工作,各级爱卫办应该抓紧抓好,抓住不放。
2、除“四害”:爱国卫生运动一开始就是从除害防病搞起来的,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诞生了爱卫会,几十年来,各级爱卫会对这项工作紧抓不放,除害防病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各种虫媒传播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从四害的危害看:①老鼠盗食粮食,毁坏森林草原、农田、堤坝,啃咬物品等,造成各种灾害,还能将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等30多种疾病传播给人类。②苍蝇骚扰人畜,污染食物,传播霍乱、痢疾、伤寒、肝炎、肠炎、结核及多种蠕虫病,如蛔虫、鞭虫、绦虫等。有的蝇类刺吸人畜血液可引起蝇蛆病,危害人们的健康。③蚊子叮咬吸血,骚扰人们
工作、学习和休息,而且在吸血过程中有可能传播乙型脑炎、登革热、疟疾、血丝虫以及其它一些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传染病。④蟑螂体内外能携带40多种致病菌,病菌在其肠道能保持10多天,经粪便不断排出体外,污染食物和环境。因此,不论从经济原因,还是从卫生原因,爱卫会在这方面都应该抓好除“四害”工作。不仅如此,新形势下还要不断创新除害防病工作机制,组建从事除“四害”的专业队伍,负责日常消杀灭及业务咨询工作。爱卫部门负责制定政策,进行监督。
3、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在爱国卫生工作中起先导作用,针对群众普遍存在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较低的问题,要把健康教育作为爱国卫生的治本建设来抓,爱卫会对这项工作要常抓不懈,同时要探索、研究新的工作方法和运作方式,引导群众全方位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普及卫生防病知识,消除危害健康因素,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4、改水改厕:农村改水改厕工作涉及千家万户,难度较大。特别是在政府缺少资金投入的情况下,要大胆探索实践,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机遇,结合村镇规划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走市场运作化道路,可通过招投标或招商引资等办法成立一些改水、改厕商业化的专门企业,实行“谁投资、谁受益,谁建设、谁管理”,爱卫部门负责行业监管。同时,要不断加强科学研究,把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法运用到改水改厕具体工作中去,坚持走依靠科技促发展的爱国卫生工作新路子。
三、当前阻碍爱国卫生工作发展的主要因素
1、各级爱卫办是爱卫会的日常具体办事机构,归各级党委、政府直接领导,这样有利于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作用,最大限度地组织、协调爱卫会各委员部门抓好爱国卫生工作。但目前的情况是,大多数爱卫办并入卫生部门,致使爱卫办的议事、协调、监督、检查职能弱化,卫生部门所承担的爱国卫生工作职能淡化。
2、各级卫生部门只是爱卫会众多委员部门中的一个,它应该在爱卫会的统一领导下,做好本部门应承担的爱国卫生工作任务,卫生部门不能替代爱卫办行使职权,爱卫办也不能承办本应由卫生部门承担的公共卫生工作。
3、受当地党委、政府重视程度和资金、人员等因素影响,目前爱国卫生工作发展不平衡,有的市、县发展较好,有的市、县既无人办事,也无钱办事。
4、由于爱国卫生业务经费严重不足,导致日常工作难以正常开展,有的县、区到目前为止甚至连电脑、传真机、复印机等现代化办公设施都没有,工作效率低,发展滞后。
5、目前,从国家到省、市,爱国卫生工作活动少、交流少,使其机构没有活力,对社会没有影响力。
6、爱卫队伍中从事专业理论研究和科技创新的少,没有统一的和明确的发展思路,不能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更得不到上级领导的支持。
7、要消除五个误区:①等经济发展了再搞这项工作。爱国卫生运动与经济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不能搞“单打一”;②经济落后不能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经济落后的地方不能以此为借口而不抓这项工作,发动广大群众动手打扫环境卫生还是可以的;③领导不重视就不抓。爱国卫生运动需要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需要爱卫办积极开发领导层,寻求支持。④上级没有要求就不抓。爱国卫生运动要因地制宜,不同的地方工作内容和重点应有所不同,要根据各地社会和人民群众的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量力而行。⑤相互之间没有可比性和借鉴性。爱国卫生工作动态性很强,各地在发展的过程中方法不同、经验各异,需要不断地进行交流和借鉴,以更好地推动工作开展。
2006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