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中国网购零售行业分析(模版)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
2014年中国网购零售行业分析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网上零售额仅是本市电子商务企业在本地的业绩,随着京东商城、亚马逊、当当、国美在线、凡客诚品等一大批电商企业脱颖而出,本市电商企业在全国的销售额也节节攀高。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下简称社零额)每增加100元,其中40元来自于网购。记者日前从市商务委获悉,今年1至9月,本市网上零售额达到637.3亿元,超过了传统百货业零售额,占全市社零额的比重达到10.5%。与此同时,前9月,在本市18个消费业态中,网上零售对社零额增量的贡献率位居各业态之首,达到40.2%。网购正成为拉动本市消费增长的重要引擎。
“从2011年到现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北京的网上零售额增了1倍多。”市商务委电子商务处负责人介绍,与传统商业相比,虽然本市网上零售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却是爆发式的。
2011年,北京限额以上批零企业网上零售额为298.7亿元。虽然同步增速达到了140%,但在社零额总额中的占比只有4.3%,销售额也不及传统百货和超市行业。但到了去年,本市网上零售额就跃至596.8亿元,同比增长99.8%,销售额仅次于传统百货业,是全市大型超市的1.4倍,占社零额比重增加到了
7.75%。到了今年,仅前9个月,全市网上零售额更是超越去年全年总数,达到637.3亿元,也超过了同期传统百货业零售额,在社零总额中的占比也达到了10.5%,占比连续8个月突破了10%。
除了绝对数量的增长,今年网上零售对于社零额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2%也尤为值得关注。
“这反映了市民消费习惯的变化,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市民通过网络购物,且在网络购物中更加大方。”市电子商务协会秘书长林亚表示,40.2%的贡献率意味着,凭借价格优势和便捷性,网购已经取代实体商场、汽车、餐饮等其他行业成了带动消费的最主要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网上零售额仅是本市电子商务企业在本地的业绩,随着京东商城、亚马逊、当当、国美在线、凡客诚品等一大批电商企业脱颖而出,本市电商企业在全国的销售额也节节攀高。在刚刚结束的第七届北京点击消费活动中,3个月时间本市30多家电商企业就斩获了491.25亿元的销售额。
相关新闻
北京年平均网购金额全国最高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
日前,媒介投资管理机构群邑公布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北京是中国年平均网购金额最高的城市。在过去1年中,中国网购年均金额为4185元,而北京地区的平均金额为8508元。
报告范围覆盖中国4个一线城市,28个省会城市,60个地级市,187个县级市和县,有效样本超过19400个。除北京外,浙江省网购年均金额为7786元,江苏为5127元,分列第二三位。报告中显示,上海、辽宁、湖南等地的年平均网购金额也超过4000元。
报告还披露,平板电脑是此次调查中网购比例最高的商品,该产品在一、二线城市的网购比例为14%,但在三、四线城市的网购比例则高达30%。其他网购较多的品类则包括奢侈品、电脑、彩妆、手机等。
第二篇:中国网购报告
艾瑞EmercePlus:2010年中国大龄人群和中高收入人群网购参与度增强
艾瑞咨询电子商务网站服务评估工具EmercePlus(以下简称ECPlus)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网络购物人群具有如下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男性贡献的网购订单略高于女性;二是19-30岁在校学生和年轻白领仍是网络购物的主力军,但大龄人群的订单量占比与2009年相比略有提高;三是中低收入人群订单量占比明显下降,高收入人群实现的订单量占比稍有上升。艾瑞咨询认为,网购各类人群在网购参与程度上的此消彼长符合网络购物的发展趋势,或将加速中国网购市场由“淘便宜”向“淘品质”的转变,预计未来各类人群的网购参与度会进一步发生变化。
性别特征:男性网购参与度略高于女性
ECPlus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中男性实现的订单量占52.6%,女性占47.4%。与2009年同期相比,订单的性别结构较为稳定。
艾瑞咨询分析认为,在网络购物的起步阶段,男性更富挑战性和冒险精神的性格特点,导致其网购参与度明显高于女性,所贡献的订单量高于女性。伴随着网络购物的日渐成熟,女性的参与热情也越来越被激发出来。从近两年的数据来看,男性和女性各自所实现的订单量已较为接近,两者的网购贡献度或已达到均衡。
年龄特征:大龄人群的网购参与度略有提高
ECPlus数据显示,2010年网购的主力军仍是19-30岁的学生和年轻白领,其中19-24岁的人群以在校大学生为主,其所实现的订单量占31.0%;25-30岁的人群以白领为主,其所实现的订单量占25.1%。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30-40岁的大龄人群所实现的订单量占比为22.5%,高于2009年的20.8%,反映大龄人群的网购参与度有所上升。另外4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和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的网购参与度则双双下滑。由于分别受心理障碍和购买力有限的影响,老年人群和未成年人的网购参与度趋弱。
数据显示,大龄人群的网购参与热情在年轻一辈的带动下,有所提高。艾瑞咨询分析认为,大龄人群往往具有较强的购买力,且对商品的品质有较高要求,其越来越多地加入网购队伍,更加速了中国网购市场由“淘便宜”向“淘品质”的转变,必将给以商品品质为核心价值追求的B2C行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收入特征:高收入人群的网购参与度有所提高
从人群收入水平的角度考察,1000-3000元的中低收入人群所实现的订单量占比由2009年的54.2%下降到2010年的50.5%;3000元以上的高收入人群所实现的订单量占比由2009年的25%上升到2010年的27%,反映高收入人群的网购参与度有所提高。
艾瑞咨询分析认为,高收入人群网购参与度的提高呼应大龄人群网购参与度的上升,进一步 1
表明网络购物这一新型的购物方式越来越得到社会中坚和主流人群的认可,也将带动网购行业的发展尤其B2C行业新一轮的高速增长。艾瑞咨询预计,随着网络购物越来越大行其道,大龄人群和高收入人群的网购参与度必将进一步提升。同时,艾瑞咨询建议,国内B2C行业各类电子商务网站应不失时机地迎合这部分人的消费需求,开通中高端商品的线上零售,进而推动整个网购行业走向低价与品质并重的时代。
EmercePlus 是艾瑞基于iUserTracker网络用户行为的连续性研究数据,针对电子商务网站运营效率与用户购买行为追踪的专业分析工具。
有关电子商务网站运营状况的更多内容和数据,以及电子商务数据挖掘定制服务,敬请关注艾瑞咨询电商服务评估工具EmercePlus。
易观数据:2011Q2中国服装网上零售规模445亿元 淘宝销量稳健
易观网消息 根据易观国际发布的《2011年第2季度中国网上零售市场季度监测》数据显示,2011年第2季度中国网上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924亿元。其中服装类商品销量达到445亿元,环比增长8%,同比增长68.9%。服装类产品交易量占整体交易的比重为23.1%。
受季节性因素影响,第2季度服装网购市场结束上季度的颓势,交易额环比增长8%。增长主体一方面来自于淘宝网和淘宝商城销量的稳健;另一方面,服装品牌商和渠道商通过各种方式进入网购市场,拉动了市场的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服装细分市场涌现出的众多创新性也将为服装网购市场的未来带来新的驱动力。维棉、初刻等案例值得持续关注。
研究定义:
网上零售是指交易双方以互联网为媒介的商品零售交易活动,即通过互联网进行的信息的组织和传递,实现了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所有权的转移。
易观数据:2011Q2中国奢侈品网购规模达35亿元
网购的快速发展的重要体现之一,是厂商对于经营品类的不断扩张,以及品类交易规模的持续性增长。盘点中国网购市场的十年发展历程,不难发现电子商务经营的品类已经从音像出版物拓展到了服装、数码、百货、食品和金融等。从最新的电商模式来看,品类创新的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推动发展的新动力之一。
以奢侈品为例,根据易观国际近期发布数据显示,2011年第2季度中国奢侈品网购市场交易规模达到34.5亿元。预期全年交易额将达到160亿元。
其中包含珠宝钻石、箱包服饰等品类交易。奢侈品B2C的快速发展吸引了资本的强烈关注。据统计近期对外披露完成融资的案例如下:
长期以来以钻石小鸟、柯兰钻石为代表的珠宝钻石类B2C已经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创造了一定的交易规模。而以走秀网、呼哈网为代表的箱包服饰奢侈品网购的发展举步维艰。走秀网的定位逐步的由专业的奢侈品交易转大众品牌交易。而呼哈网在奢侈品经营上也难有突破。
易观研究认为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用户消费习惯问题。具备消费能力的用户习惯在线下渠道购买奢侈品。互联网端的假货问题、购物体验效果等影响用户消费;另一方面,网购渠道目前还不足够强势,能控制到的货源的数量和品类严重不足,价格也缺乏优势。越来越多的厂商试图通过买手引入一些缺少认知的国际品牌,但是效果乏善可陈。
研究定义:
奢侈品网购定义:易观研究的奢侈品包含珠宝首饰、箱包、服装服饰,不含美妆、酒水等其他品类。奢侈品网购指用户通过互联网渠道,以货到付款或者线上支付的方式,购买奢侈品的交易行为。
中国网购市场的发展及现状
1、网络人群的数量和结构:
CNNIC报告指出,2010年上半年,我国网名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截止2010年6月,总体网民规模达到4.2亿,突破了4亿关口,较2009年底增加360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较2009年底提高2.9个百分点。在中国网购消费力十大城市中,25-29岁的年龄层占比36.77%,30-40岁的龄层占比25.72%。处于25-34岁年龄段的消费群体往往也同属于白领阶层。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截至
2010 年 6 月底,我国农村网民规模已达到 1.15 亿人,占整体网民的27.4%。十多年来,电子商务的发展深刻影响了城镇居民的购物习惯,现在,也逐渐影响到了广大农民。
2、网购商品的种类及网络交易额
随着网络购物的普及和消费者网购意识的加强,网上充话费、订机票、订酒店、买彩票等一系列生活服务已经被消费者广泛使用。在这种趋势的带动下,传统服务行业,如保险、旅游、房屋租售、照片冲印等,纷纷开始进行网络销售。继制造和贸易型网商、零售网商之后,服务业网商正引领网商发展的第三波浪潮。报告认为,网民规模的持续扩大,与良好的互联网发展环境有关。
2010 年上半年,我国电子商务整体交易规模为 2.1 万亿元,其中,中小企业 B2B 电子商务交易额为 1.1
万亿元;网络零售交易额为 2118 亿元,同比增长 105.4%。值得关注的是,从 2007 年至 2009年,我国网络零售交易额年均增长速度为 117.0%,是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速度的6.5%。互联网上的商品已经达到数十亿件之多。仅以淘宝网为例,截至 2010 年 8 月,淘宝网在线商品数量超过 5亿件,并且每天新增 1000万件。商品的品种和数量越来越多,为消费者提供了极其丰富的选择。随着宽带网络的普及,农村网民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3、网购行为特点:
2009 年消费者通过网上总计购买了约 640 亿元的服装类产品, 共有 8600 万消费者在网上购买过服装,约占到全部网购消费者数量的三分之二。另外,调查发现网上购买服装的消费者在网上购买服装的金额占到了全部服装消费额的四分之一,而且随着网购服装经验的增加,网购服装的金额占比也会逐渐提高。2010
年,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蓦然发现:个性化消费浪潮扑面而来,可量身定制的商品和服务越来越多。消费结构持续升级、互联网重塑消费模式、以及 80 后、90
后新人类将成为消费主力军,这三种中国特有的因素,进一步推动了海量个性化消费浪潮的涌现。目前处于海量个性化消费浮现阶段,信息时代的商业文明——即新商业文明是个性化消费浪潮大规模兴起的时空背景。
网购行为特点报告显示,中国网购消费力十大城市的消费金额性别来源比例中,男性占比超过了女性。男性占比达到 53.5%,女性则为
46.5%。男性消费者的消费金额比例竟然高过于女性消费者 7
个百分点。原来,男性网购也疯狂。不过,在成交人数、成交笔数等关键数据上显示,女性消费者均高于男性。而在客单价这一数据上,则是男性高过于女性,甚至达到
1.5:1 的水平。这一数据显示,女性更愿意选择多次购买相对便宜些的商品,而男性则显得更为大方,“要么不买,要买就买贵的”。
在中国网购消费力十大城市中,25~34 岁的群体成为网购消费的主力军,占比达到 62.49%。其中,25~29 岁的年龄层占比36.77%,30~34 岁的年龄层占25.72%。处于 25~34岁年龄段的消费群体往往也同属于白领阶层。他们年轻、追求时尚、富有朝气,这与网络的快速时尚、个性碎片化特征相吻合。因此,网购如今已经成为白领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消费方式。
同时网上购物还有这样的特点:
一、便利性:无需花费交通费,避免挤公车、晒太阳。可以在家“逛商店”,不再受时间限制,从订货、买货到货物上门无需亲临现场,既省时又省力。
二、及时性:网购有如“永不打烊”的商城!无论是青天白日还是凌晨深夜,都可以在这里网罗到“心仪” 商品。
三、无限性:打破地域限制,网上购物提供了琳琅满目的商品、超低的价格,还能发掘难觅的商品,获得大量的商品信息。结识更多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的朋友。没有找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四、安全性:不用担心坐车钱包被盗。货到付款。
最近消息:
2011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了《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较2010年底增加2770万人,增幅仅为6.1%,网民规模增长减缓;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大部分娱乐类应用使用率有所下滑,商务类应用呈平缓上升的同时,微博用户数量以高达208.9%的增幅,从2010年底的6311万爆发增长到1.95亿,成为用户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应用模式。
网民规模突破4.85亿网民增长速度减缓
《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较2010年底增加277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6.2%,较2010年提高1.9个百分点。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3.18亿,较2010年底增加了1494万人。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达65.5%,成为中国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网民总数持续攀升,但是增长速度明显减缓。《报告》显示,2011年上半年我国网民数量增加了2770万人,增幅仅为6.1%,增长的绝对数量小于去年同期的3600万(2010年上半年)。从2010年开始,网民增长率就进入慢行通道,当前表现出更为明显的减缓态势
第三篇:2010年中国网购市场调查报告
中国网上购物消费者已形成一个巨大的用户规模和方兴未艾的增长态势;网购市场的发展和网上诚信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与支付宝首创的担保交易的在线支付方式密切相关,支付宝已成为中国网上购物的主要支付方式。
历年第三方支付工具用户数
XX年以来,第三方支付工具飞速发展,预计09年末第三方支付工具总用户数会达到3.4亿。
网购消费者中第三方支付工具拥有情况
网购消费者中有63.2%拥有支付宝账号。调查结果显示,财付通用户相当于支付宝用户22.2%。
第三方支付用户和中国网民数年同比增长率
支付宝用户的增长速度也远远高于同期中国网民的增长速度。
第三方支付交易额最高省份
从交易额来看,广东位居全国第一,与江苏、浙江、上海和北京位居前五名。
首次网购时选择的支付方式超过八成的消费者首次网购是在淘宝上进行的。2009年以来首选支付宝的比例达到77.4%。
网上购物规模和渗透率
调查的21城市合计有2703万人曾经在2009年去网上买过东西,网购总金额达到734亿元。
第三方支付用户特征:年龄
第三方支付用户中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在21~30岁之间的占比为77.8%,第三方支付用户特征: 学历
第三方支付用户学历以大专及以上为主,非学生用户个人月收入在3-5000元比例接近三分之一。
第三方支付用户特征:职业
年轻白领是最典型的第三方支付用户,超六成支付宝用户家庭月收入超过了6000元。
据调查,在全国城市的调研中,上海、北京、深圳的网上购物人数已经超过300万,从年龄结构层次分,主要集中在18岁__35岁,从性别分,网上购物人数女性远远大于男性,从职业划分,全职工作的占到45%,从消费者所选择的购物网站中,有87%的网民选择在“淘宝”网站上购物。按照行为分,月度购买2次以上用户占比超六成,时间主要集中在中午12:00-晚上9:00,其中晚上9:00是网上购物的高峰时间段。
调查数据显示,在各品牌购物网站中,用户使用最多的是淘宝网,85.7%的网上购物用户使用淘宝网,其次是易趣和拍拍网,当当网排名第四,腾讯(qq)排名第五。
用户细分
调查数据显示,使用网上购物的主要群体是非学生人群,但tgi表明,18-24岁学生人群和25岁及以上中高收入人群比较偏好网上购物。
网民人群划分标准:
18岁以下人群:18岁以下
18-24岁学生人群:18-24岁,职业为学生
18-24岁非学生人群:18-24岁,职业不为学生
25岁及以上普通收入人群:25岁及以上,个人月收入3000元以下并且家庭月收入5000元以下
25岁及以上中高收入人群:25岁及以上,个人月收入3000元及以上或家庭月收入5000元及以上
用户特征
1)用户区域分布特征
从用户区域分布来看,网上购物用户中华东地区用户比例最高,其次是华南地区和华北地区,其中华东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和山东。
2)用户年龄特征
从用户的年龄分布来看,网上购物用户中,18-24周岁的人群比例最高,为33%,其次是25-30周岁的人群,分别为22.0%。tgi表明18到35周岁的用户比较偏好网上购物,18周岁以下和35周岁以上的用户不偏好网上购物。
3)用户性别特征
从性别分布来看,网上购物用户中男性多于女性,tgi表明女性比男性偏好网上购物。
4)用户婚姻特征
调查显示,单身网民的比例高于已婚网民的比例,tgi表明已婚网民比单身网民稍微偏好网上购物。
5)用户学历特征
从学历分布来看,网上购物用户中,高中学历的用户最多,为35.8%,其次是大专和大学本科学历的用户,分别为21.8%和20.6%,初中以下和硕士以上学历的用户比例最小。tgi表明高中及以下学历的人不偏好网上购物,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比较偏好网上购物。
6)用户职业特征
从职业分布来看,网上购物用户中,有全职工作的用户比例最高,为52.3%,其次是学生和自由职业者,分别为26.1%和17.8%,无业/待业和农民的比例最低。tgi表明有全职工作者和学生相对来说偏好网上购物,无业/待业者相对来说最不偏好网上购物
7)用户上网时长分布
从用户每周使用互联网的平均时间来看,网上购物用户平均每周使用互联网17.9小时,高于总体网民平均每周使用互联网的时间;tgi表明周上网时间越短的人越不偏好网上购物,周上网时间越长的人越偏好网上购物,周上网时间10小时以上的用户比较偏好网上购物。
第四篇:中国网购的发展现状如何
中国网购的发展现状如何
通购商城:http://?invitecode=yangchunfeng
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中国网民的数量在2007年6月就已经突破了1.62亿,平均每分钟就新增近100个网民,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网络大国,有25.5%的中国网民有过网络购物经历。网络购物的基本概念
简单来说,网上购物就是把传统的商店直接“搬”回家,利用Internet直接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或者享受自己需要的服务。专业地讲,它是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电子商务是指一种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集金融电子化、管理信息化、商贸信息网络化为一体,旨在实现物质流、资金流与信息流和谐统一的新型贸易方式,是贸易过程的电子化、网络化。简单的理解,就是利用电子技术进行商业行为。
按应用领域划分,电子商务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企业(Business)对消费者(Consumers or Customers),也称商业机构对个人用户,即B2(to)C;
二、企业对企业,也称商家对商家,即B2B;
三、企业对政府机构(Government),即B2G;
四、消费者对政府机构,即C2G;
五、网上拍卖等个人行为,即C2C。其中,企业对企业B2B、企业对消费者B2C、消费者对消费者C2C是网络购物最常见的三种交易方式:
B2B是指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互联网进行产品、服务及信息的交换。通过B2B的交易方式买卖双方能够在网上完成整个业务流程,从建立最初印象,到货比三家,再到讨价还价、签单和交货,最后到客户服务。B2B使企业之间的交易减少了许多事务性的工作流程和管理费用,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网络的便利及延申性使企业扩大了活动范围,企业发展跨地区跨国界更方便,成本更低廉。
B2C模式相当于现实生活中的“商场”或“专卖店”。商业机构利用先进的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的三维图形技术,把现实的商业街搬到网上,并通过建立网站,在线发布信息和提供数据库检索向用户介绍和销售产品;消费者使用浏览器进行浏览、购买、定单发送、支付操作,最后由商家将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这种形式的电子商务一般以网络零售业为主,例如经营各种书籍、鲜花、计算机、通信用品等商品。
C2C比较类似于现实生活中的“小商品批发市场”,网站提供数据库检索和一定的安全保障,收取一定的费用,商品信息的上载和交易的协商都由作为独立个体的“买家”和“卖家”完成,一个网站中同时存在数目众多的个体经营者,网站只起一个现实中“市场管理者”的作用。
刚刚过去的2007年,网络购物得到了良好发展,不仅网民自己网上开店,还涌现出许多专业购物网站,分工越来越细。例如,B2B——阿里巴巴网在香港成功上市; B2C——在亚马逊的带领下,涌现出了一大批的B2C网站; C2C——淘宝、易趣、拍拍的空前发展。
网络购物在我国的发展
早在1999年以前,中国互联网的先知们就开始建立B2C网站,致力于在中国推动网络购物。但这种做法在当时遭到了经济学界的普遍质疑。这种质疑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第一,是否会有足够多的消费者会在线购物?答案是没有。到2000年,中国的网民人数仅为890万,而且大部分人并没有形成网络购物的习惯。所以,网络购物不会有很大市场。第二,网络购物能否解决物流配送的问题?答案是不能。网络购物需要全国性的物流配送体系,而当时的快速物流、快速递送行业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很多经济学家一谈物流配送,就想到中国邮政,愈发觉得物流配送问题的不可解决性。第三,网络购物能否解决网络支付的问题?答案是不能。中国人喜欢现金交易,还没有形成刷卡消费的习惯,现在又要求大家直接在网络上输入银行资料,直接通过网络实现银行转账,短期内要解决这一问题显然绝无可能。
然而,在之后的时间看来,这些质疑却都不是问题了,它们已经被大型购物网站和除了邮政以外的快递公司及众多与各大银行对接的第三方网上支付所解决。
自1991年起,我国先后在海关、外贸、交通航运的部门开展了EDI(电子数据交换)的应用,启动了金卡、金关、金税过程。1996年,外贸部成立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1997年,网上书店开始出现,网上购物及中国商品订货系统初现端倪。1998年7月,中国商品交易与市场网站正式运行,北京、上海启动了电子商务工程。
1998年3月6日下午3:30,国内第一笔INTERNET网上电子商务交易成功。中央电视台的王轲平先生通过中国银行(5.14,-0.07,-1.34%,吧)的网上银行服务,从世纪互联公司购买了10小时的上网机时。3月18日,世纪互联和中国银行在京正式宣布了这条消息。事隔不久,满载价值166万元的COMPAQ电脑的货柜车,从西安的陕西华星公司运抵北京海星凯卓计算机公司,这是在中国商品交易中心的网络上生成的中国第一份电子商务合同。由此开始,因特网电子商务在中国从概念走入应用。
1999年底,正是互联网高潮来临的时候,国内诞生了300多家从事B2C的网络公司。2000年,这些网络公司增加到了700家。但随着纳指的下挫,到2001年人们还有印象的只剩下三四家。随后网络购物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寒冬时期”。
SARS开辟了中国网上购物的新纪元。面对非典的袭击,多数人被困在屋内,而要想不出门就买到自己所需的东西只能依赖网络,许多防范意识很强的人也试着网上购物。至此,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网上订货、送货上门”的方便,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接受网上购物。2003年非典过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网络购物。以当当和卓越为代表的中国B2C的早期拓荒者,从图书这个低价格、标准化的商品作为网络购物的切入点,借助快递配送和货到付款的交易流程,开始逐步建立自己的市场基础,在度过互联网的寒冬之后获得了快速的成长。
随着经济的发展,网络购物逐渐重放异彩。2005年,当当网实现全年销售4.4亿,这一数字大大超过两三年前绝大部分投资机构的预期。这一数字,证明了AMAZON.COM(亚马逊,著名电子商务网站)模式在中国的成功,也证明
了经济学家的过分悲观主义和市场力量的伟大。
在当当、卓越这样的以图书切入市场的综合性网络商城模式之外,淘宝网和易趣网两家C2C网站也随后兴起,并在交易额上后来居上,在短期内赢得了很大的成功。而以八佰拜、NO5时尚广场、18900手机网为代表的一批定位明确的专业购物网站也获得了较快速的发展。
爆发性增长的前夜
2006年开始,中国的网购市场开始进入第二阶段。经过了前几年当当、卓越、淘宝等一批网站的培育,网民数量比2001年时增长了十几倍,很多人都有了网上购物的体验,整个电子商务环境中的交易可信度、物流配送和支付等方面的瓶颈也正被逐步打破。
从1999年以来,网络购物的物流配送问题就在持续地改进。到了2005年,对于当当、D1便利网、淘宝网、18900手机网们来说,物流配送已经不是问题。一个包括多仓储中心、异地批量运输、本地快速单件递送在内的非常草根的物流体系开始趋于成熟,并在中国网络购物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实质性的支撑作用。网上支付手段也取得了重大突破。货到付款曾经是网络购物的主要交易方式,大部分人一直对中国网上支付的发展不抱信心。但从2005年的商业银行创新和第三方网上支付工具的发展来看,很多人开始变得非常乐观。
仿佛一夜之间,原先影响中国网络购物发展的绊脚石都已不复存在。按照上海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当时发表的《2004年中国网上购物研究报告》估计,2005年中国网络购物的市场规模会达到87.1亿。但实际的数字要远远超过这一规模,按照CNNIC发布的数字,2005年上半年,中国网上购物的规模就达到100亿,而全年超过200亿。
2007年是中国网络购物市场快速发展的一年,无论是C2C电子商务还是B2C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都分别实现了125.2%和92.3%快速增长。根据艾瑞咨询公司最新推出的《2007-2008中国网络购物发展报告》数据显示: 2007年中国B2C电子商务市场规模达到43亿元,其中当当以14.6%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卓越与当当份额差距逐步缩小,达到11.9%,随后是北斗手机网、京东商城分别以9.7%和8.1%位列第三、四位; 2007年中国C2C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到518亿元,其中淘宝网的交易份额占比达到83.6%,由于TOM与易趣合资处于磨合期,因此2007年整体成交状况并不理想,拍拍网成交额首次超越TOM易趣,以8.7%的交易份额位居第二。
如果网络购物年均增长50%,那么中国网络购物的市场规模将在2009年突破1000亿。但在很多人看来,这一估计还是相当保守的,而且这一估计没有考虑到中国网络购物的发展完全有可能迎来增长速度的拐点。
据艾瑞咨询公司预计,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召开及百度等新进入者对市场发展的拉动,网络购物市场将继续保持95.0%的高速率增长。考虑影响未来3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发展的因素,总体而言利好因素更多,影响也更大,因此艾瑞咨询预测至2011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规模将达到4060亿元。中国网络购物,已经处在爆发性增长的前夜!
网络购物兴起的原因
之所以对网络购物抱有这样的期待,是因为网络购物的征服力量实在太
强大了。按照CNNIC的调查,网络购物的主要好处包括:送货上门、比较方便;价格便宜;购买到本地没有的商品;节省体力和时间;商品品种较多;比传统购物的效率高等。
那么,网上购物的魅力究竟何在?
首先,对于消费者来说,方便和便宜就是硬道理。很多有过一次网络购物体验的人,往往因为其方便、低价而被轻易征服,并成为网络购物的铁杆消费者。消费者购买一般的商品,网络购物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还能获得较高的消费折扣。以图书为例,与北京图书大厦相比,当当网、卓越网的图书销售价格的让利空间大约是30~40%。美容化妆品在线销售价格与地面店相比,其优惠幅度大约在20~30%,而礼品、小众商品的优惠空间可能更大。
其次,对于商家来说,由于网上销售没有库存压力,经营成本低,经营规模不受场地限制,在将来会有更多的企业选择网上销售,通过互联网对市场信息的及时反馈适时调整经营战略,以此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而对于整个市场经济来说,这种新型的购物模式也可在更大的范围、更多的层面以更高的效率实现资源配置。
可以看出,网上购物突破了传统商务的障碍,无论对消费者、企业还是市场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在新经济时期无疑是达到“多赢”效果的理想模式。对标准化的商品来说,网络购物的优势是巨大,网络销售会占领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推动力。
当然,很多人对网络购物还存在一些顾虑,主要包括:不信任网站、怕受骗;担心商品质量问题;质疑网络购物的安全性;担心售后服务;担心付款环节;担心商品配送有问题等等。但网民的所有这些顾虑,在不久的将来都会得到解决。网络购物商城信用的树立,和安全可靠的网上支付工具的发展,只是时间问题。
据CNNIC在其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热点调查报告》中显示:在我国有17.9%的网民在半年内有过网络购物经历,在浏览过购物网站的网民中,有29.6%的人在半年内有过网络购物经历,有过网络购物经历的被访者中有超过90%的人今后会继续进行网络购物,有63.7%没有购物经历的网民表示今后会尝试网络购物。这些数据都表明了我国网上购物市场的巨大潜力。
第五篇:新零售的行业影响分析
新零售的行业影响分析 新零售——成就的是一个零售王国
随着移动端支付的普及,人们越来越习惯于不带现金,而当我们越来越适应支付宝支付、花呗、借呗来消费线下线上商店的时候,马云为新零售打造的基础也就行程了。
自从马云提出新零售后,我们逐渐发现马云很早就开始为自己的新零售打基础了,不论是积累的客户数据还是不断优化的搜索推荐,马云用大数据彰显了阿里的优势。其实阿里最终从线上走到线下来是市场必然的结果,因为线上商店的假货泛滥、服务意识差永远给不了用户足够好的购物体验,那么当线上商店的价格优势和数量优势不再吸引消费者,那就会开始走下坡路。因此,马云很清楚自己不能再与传统的实体商户站在对立面,他提出了新零售,要利用自己的优势攻占线下实体市场,最终打造一个零售王国。其实从现代的发展来看,新零售确实是一个更适应时代的零售方式,因为人们对智能移动端的依赖日渐增长,而通过数据来分析用户习惯而达到更加快捷方便的销售,就是一种对现在的销售方式改革的体现。商家能更准确为用户提供服务,用户也能短时间内找到自己所需的商品,对于双方都是有益的。当然,这层关系不仅是马云想到了,新零售这块空白的蓝图再被很多企业争夺,比如美团建立的小象生鲜、微领地公司推出小蜜APP、苏宁计划开设5000家苏宁小店,都是在对这块蓝图进行攻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