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秋季二年级上册数学课时教学计划:第二单元第五课时:分香蕉(认识除法意义与除法算式)
第五课时:分香蕉(认识除法意义与除法算式)
教学内容:课本第38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除法的意义。
2.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理解余数的含义。
补充练习:
看图填空.○○○○○○○○○○ ○○○○○○○○○○
把20个○平均分成()份,每份是(),列式是();把20个○每()个分成一份,分成了()份,列式是()。
第二篇:【冀教版】2018年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 认识除法(除法算式)
第五单元
表内除法
(一)第2课时
认识除法(除法算式)
【教学目标】
1、经历把平均分的结果抽象为除法表示的过程,初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会根据具体情境写出除法算式。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初步体验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教学重点】
初步体会除法的意义。【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情境写出除法算式。
教学过程
一、分苹果,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1、(1)教师出示题目:8个苹果平均放到2个盘子里,每盘几个?(板书)
(2)教师提问“平均放到2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知道:把8个苹果放到2个盘子里,每盘要放得同样多。(3)师生合作分苹果。
①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应先怎么分,再怎么分。在独立思考后同桌讨论。
②学生用学具自己试着分一分。
③学生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同时演示课件。学生的汇报可归纳为:先把苹果每盘放1个,没分完,再把剩下的桃,每盘放一个,以此类推道到分完。分得的结果是每盘放4个。
④师生小结:8个苹果,分在2个盘里,每盘分得同样多就是把8个苹果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是4个。(4)归纳概括除法含义:
教师讲述:把8个苹果平均放到2个盘子里,都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里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
2、结合例题,学习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除法的符号是“÷”。(2)教师问学生“把8个苹果平均放到2个盘子里,每份几个?”这道除法算式怎么列呢? ①要分的苹果是几个?(8个)。把“8”写在除号前面(教师板书:8÷)
②把8平均分成几份?(2份)把“2”写在除号的后面(板书:2)③每份是几?(是4),教师把“4’’写在等号后面(板书:4)教师让学生对照算式8÷2=4说一下,这道除法算式是怎么列的?可以让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
(3)教师指着“8÷2=4”向学生说明:这个算式叫除法算式,它表示把8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4个,这个算式读作:8除以2等于〔板书)。
(4)同学之间互相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并读出算式。
二、分萝卜
1、教师出示例2,让学生用学具实际分一分,在把结果填在书上。
2、读算式,说算式表示的意思,使学生知道: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
3、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的方法,还学习了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希望同学们课下认真复习,理解掌握本节所学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打基础。
四、练一练。完成1、2、3题。
1、第一题学生动手分一分,写出除法算式。第2、3题指导学生明白题意,再写出除法算式。
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生们第一次接触除法这种运算。知道了平均分的时候。求一份是多少要用除法去计算。知道了除法算式怎么读、写。注意强
调读法当中是“除以”。
第三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认识除法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认识除法教案
课题:分一分第1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学具,使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为认识除法积累较丰富的感性经验。2.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重点与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体会“先确定每一份是多少再分”这种平均分的方法。课前准备:挂图、圆片、小棒等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活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在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小朋友玩一个游戏。这里有6个○,现在请你把这6个○分成几堆,可以怎样分?
活动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认识平均分)。
活动三:组织练习,深化认识。
活动四:课堂小结,总结收获。
.组织学生小组比赛。
2.汇报交流。展示:操作的结果。采访:分法最多的组,你们是怎么合作的?是怎么分的?3.认识“平均分”。谈话:每张纸条上都是6个○,同学们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种分法。现在,我们再继续把这些纸条来分一分,你会怎么分?提问:你是怎样分的?说说你这样分的理由。讲述:像这样每份都是2个,或者每份都是3个,我们就可以说每份分得同样多,这样的分法叫做平均分。(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
平均分)小结: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4.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特点,完成“试一试”。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平均分了吗?茄子博士也想考考大家,大家愿意接受吗?出示题目:把8个桃子平均分,可以怎样分?5.探求平均分的方法。
谈话:瞧,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什么?出示:挂有8个桃子的树。问题:如果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小结:8个桃子,我们可以把2个桃子作为一份分给1个小朋友,一共分了这样的4份,就是分给了4个小朋友。像这样把每几个作为一份来分,也是平均分。1.第31页“试一试”。学生读要求,问:有没有困难?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先看图,想一想要我们怎样圈?
3.“想想做做”第3题指名读题,说说题目的要求。
今天,你在这堂数学课上有些什么收获?
要求:给学生三分钟,请同桌两个人合作,先用圆片分一分再用水彩笔把分的结果写在纸条上,每张纸条上写一个结果。比一比,哪组分的方法最多!
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题。观察题中的插图,指名回答,要求说出理由。动手试一试:用圆片摆一摆。集体交流,展示并说一说: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分得几个?小组交流讨论,用圆片摆一摆。指明学生到前面分一分。
学生动手练习,并填空。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圈一圈,并填空。
学生自己选择解决的方法,把分的结果填在书上,再说说用了什么办法分的。
通过把6个“○”的不同分法分类,使学生初步体会平均分的特点。
学生用8个“○”平均分,分的结果可能是不同的,通过各人不同分法的交流,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特点。按要求“每2个一份地分”,让学生在分的过程中,体会这种平均分的方法。
通过分一分、圈一圈等平均分的活动,进一步体会“每几个一份”这种平均分的过程。
课题:分一分第2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学具,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含义。2.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重点与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体会“先确定每一份是多少再分”这种平均分的方法。课前准备:挂图、圆片、小棒等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例题(平均分的另一种分法)。创设情境:有一天,猴哥哥、猴弟弟一块儿到山上去摘桃子,你们看,他们一共摘了多少桃子?提问:你认为怎么分最公平呢?引导学生说出: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小猴。
提问:这样每只小猴可以分得几个桃子呢?
学生观察得出:一共摘了8个桃子。
通过分桃子这个情境中“分得公平”这个要求,学生自然地想到“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小猴”,从而进入平均分的另一种分法。
活动二: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想一想,分一分。2.说一说,演一演。3.引导学生比较归纳。比较:分的方法不一样,想一想,分的过程有没有一样的地方?(分的过程是每份同样多,有的同学是一个一个地分,有的是几个几个地分。)小结:不管是一个一个分,还是几个几个分……得到的结果是相同的,都是把8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4个。
用圆片代替桃子,想办法分一分,注意:要平均分。学生边说边演示分的过程。可能会有以下这些方法:先分给每只小猴1个,再分给每只小猴1个,直到每只小猴4个;先每只小猴2个,再每只小猴2个;先每只小猴3个,再分给每只小猴1个……
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操作,虽然分法可能不同,但分的过程是每份同样多,有助于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活动三:组织练习,深化认识。
.狗妈妈分骨头。(“试一试”改编)(1)讲述:小猴吃完桃子后,高高兴兴地下山玩了。半路上,正好遇见黑狗、白狗、花狗3只狗妈妈在商量事情。原来3只狗妈妈各获得12根骨头。黑狗妈妈有2个孩子,白狗妈妈有3个孩子,花狗妈妈有4个孩子。你们愿意帮3只狗妈妈把骨头平均分给他们的孩子吗?(2)出示填空题。①把12根骨头平均分给2只小狗,每只()根。②把12根骨头平均分给3只小狗,每只()根。③把12根骨头平均分给4只小狗,每只()根。2.第33页“想想做做”第1题。
(3)分一分、填一填。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骨头,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分一分,再填一填。学生独立解决,再交流反馈。
读懂要求,思考准备怎样解决。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把习题编成童话,提高了学生操作的兴趣,增加了情趣,同时,通过3次分的过程,增强学生“分”的体验,掌握“分”的方法。通过三次“圈一圈”和开放的分练写本的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平均分成几份”的体验。活动四:课堂小结,总结收获。今天,你在这堂数学课上有些什么收获?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活动五:联系生活,运用“平均分”。
.谈话:老师这里有16本练习本,请大家利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平均分成几份,看看你们能想出多少种不同的分法。可以先用小棒代替分一分,再把分的结果画在纸上。遇到困难可以请教你信赖的同学和老师。
(交流和讨论:注意询问为什么不能平均分成三份呢?)2.在我们生活中你还遇到过平均分东西的事情吗?说一说是怎样分的?
课题:分一分第3课时
教学目标:1.继续经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通过操作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2.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开放题教学,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重点与难点:通过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课前准备:挂图、圆片等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活动一:初步感知,铺垫准备。1.教师在磁性黑板上展示8个圆片。提出要求:①把它们平均分4份,看看每份有几个?②把它们每4个一份地分,看看能分成几份?2.提问:想一想,刚才自己是怎样分的,再观察黑板上两位同学分出的结果,这两种分法的结果虽然不一样,但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呢?3.小结:这两种分法虽然不一样,但它们都把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都是“平均分”。学生拿出自己的圆片动手操作。(两个学生上黑板操作)
通过两种不同要求的操作,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活动二:动手操作,体会领悟。
.创设情境。出示:12枝铅笔。谈话:今天是开学的第一个星期,老师为了奖励上课认真的同学,特意准备了一些铅笔。数一数有几枝?3.自主探索。
4.初步交流,总结两种思路。(1)提问:说说你是怎样分的?(2)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有意识地分成两类。(3)谈话:他们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都分对了,但他们又是怎么想的呢?(4)小结:虽然结果相同,但他们所想的和分的过程却可能不一样,有的是“每几个一份地分”,有的是“平均分成几份”,(5)谈话:看一看你的分法,是不是符合要求?6.展示后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有不同的分法,可以是“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是“平均分成几份地分”,但不论用哪一种方法,最后结果每一份是相同的,都是平均分。
2.明确要求。(1)提问:把12枝铅笔平均分,你想怎样分?(2)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新课标第一网拿出12个圆片来代表12枝铅笔,动手试一试。
5.小组交流。(1)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小组内交流。(2)小组内总结:你们小组共发现了多少种分法?把它们分别贴在小黑板上。
通过开放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操作方法,获得同样的结果,在整体上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注重操作的体验和对操作结果的观察。
注重操作的体验和对操作结果的观察、提升。活动三:巩固应用,内化概念。
1.依次出示“想想做做”第1~4题。(1)先出示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知道都是平均分。2.“想想做做”第5题。(1)谈话:图中一共有几本书?你是怎么知道的?如果平均分的话,可以怎样分呢?3.“想想做做”第6题。(1)提问:图上画了什么?兔子是怎样分的?鸡是怎样分的呢?(注意两种分法)
(2)独立完成填空。(3)小组交流并订正。
(2)独立完成填空。
(2)让学生先自己说一说,再和同桌交流。在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看不同素材的图,由扶到放,加深对“平均分”两种情况的认识。初步体会“合”与“分”之间既相对又相关联。活动四:课堂小结今天,你在这堂数学课上有些什么收获?
课题:练习四(1)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进一步认识除法,弄清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熟练掌握除法中两种不同的分法,能正确写出除法算式;
3、能用学到的数学语言正确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重点与难点:弄清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练掌握除法中两种不同的分法,能用正确写出除法算式 课前准备
若干个圆片,小棒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练习四第1题分一分,填一填。10根小棒,每5根一份,分成了()份。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根。(1)分一分,写算式。(2)比一比:你发现了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小结:把10根小棒每5根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份,可以用除法计算。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3)说出各部分的名称。通过对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及列出的不同除法算式的比较,体会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实际意义。
练习四第2、3题看图并填空。
出示:完成第39页第2、3题(1)引导看图,想一想分的过程,再填空。
(2)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根据对一副图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练习写出两个除法算式。
练习四第4、5、6题
先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萝卜,再填括号里填数,再填算式练习四第5题。仔细观察图,再填算式练习四第6题
根据文字叙述写除法算式。
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萝卜,再填括号里填数,再填算式填算式
学生独立完成第40页第6题。
新课标第一网课题:练习四(2)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含义,通过两种操作方法,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2、通过看图会写一道乘法和两道除法,并能说出各个算式的含义。
3、增强交流的信心,培养良好的数学习惯。
重点与难点:弄清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练掌握除法中两种不同的分法,能用正确写出除法算式 课前准备
若干个圆片,小棒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活动一:解决练习四第7题。
1、审题分析,写算式。
2、观察第7题,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根据一幅图可以写一道乘法和两道除法,不过每道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A读题,理解题意。B独立列式c讨论分析
本活动根据不同的要求写出不同的算式。弄清每个算式表示的实际含义,初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活动
二、解决练习四第8题。、投影出示:三个花坛。
2、说说图意,教师指导,尽量用数学语言说。思考:为什么第一题用乘法算,而第二、第三题用除法算?
3、学生交流完成,引导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活动三:应用乘、除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第9题)创设情境,讲述故事。活动四:选择信息,写出乘法或除法算式。
1、投影出示:第10题图片
2、引导学生看懂图意,3、小组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说说你写的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活动五:全课总结,拓展延伸。提问:小朋友,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同桌讨论交流,在书上列出算式
根据图,每个学生写出乘法或除法的算式,比比在规定时间内谁写得又对又多。通过故事情境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热情。课题:认识除法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
通过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2
。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情感,并进一步学习与同学合作交流。
重点与难点: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在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啊算式,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课前准备
若干个圆片,小棒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创设情景,让学生初步体会除法的含义。1.教学书上第36页的例题。(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指导看书上的插图)
讲述:小朋友,星期天你们假日小队经常活动吗?今天小明的假日小队组织外出爬山,他们决定坐缆车去山上游玩。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2)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提问:你知道要坐几辆缆车吗?你是怎样想到的?(3)教学除法算式①讲述:6个小朋友,每辆车坐2人,问我们要坐几辆车。这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怎样写算式呢?共有6个小朋友,先写6,再写÷(介绍除号,指导写法)每辆车坐2人,就在除号后面写2,刚才你们已经想出来了要坐3辆车,接下去怎样写?(边讲述边板书:6÷2=3)
②介绍除法算式的读法。③提问:结合这道例题说一说在这个除法算式中,6、2、和3各表示什么?教学第36页的“试一试”小结:把几个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份,可以用除法计算。
二、继续教学除法的含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教学第37页的例题。(1)提问:你从这道题中知道些什么?[板书:6枝铅笔3人每人()枝]①列除法算式讲述:把6枝铅笔平均分给3人,求每人分几枝,也可以用除法计算。谁能写出除法算式?(学生回答后板书:6÷3=2)②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练习读除法算式,说说被除数、除数、和商各是多少。8÷4=2
5÷3=5
24÷6=4教学第37页的“试一试”练习题
3、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分,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三、组织练习,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做第38页的“想想,做做”第1、2、3、4题。在小组内交流,说说填写出来的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四、全课总结提问: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们用什么方法学会了除法?你认为怎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
(学生回答后板书:6个人每辆车坐2个人要坐()人。)小组合作交流,示范扮演。让学生看图、读题、独立完成。订正后提问:结合这道题,说一说在这个除法算式里,12、3、4各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观察和阅读例题(2)小组合作学习,探讨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最后把结果板书到括号里。6÷3=2结合这道题,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交流,说说这道除法式表示的实际意义。学生独立完成,并与同桌交流括号内填什么数,这个数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从解决问题的需要引出“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分的平均分的活动,并抽象出除法。在此基础上认识除号,指导读法、写法。练习从“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分,求每份是多少”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法,进一步体会除法的实际意义。
第四篇:二年级永威数学上册《分一分与除法》
复习《分一分与除法》 复习内容: 教材第七单元 复习目标 :
1、巩固除法的意义和除法算式。
2、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会解决有关“倍”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孩子们,这节课我们来做分一分与除法的练习,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巩固除法的意义和除法算式。
2、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会解决有关“倍”的实际问题。
二、考一考
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比谁做题最认真,最细心。
1、师口述检测要求:a、认真听老师读题,细心做题。b、把字写端正。C、在15分钟内完成
2、出示检测题 1.连环画共24页。
(1)我每天看8页,几天就能看完?
(2)我4天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2.淘气今年7岁,爸爸的年龄是淘气的5倍。爸爸今年多少岁? 3.爷爷今年63岁,爷爷的年龄是笑笑的9倍,笑笑多少岁? 4.笑笑做了36朵花,奇思做了6朵花。笑笑做的花是奇思的几倍?
5.皮球8元 网球9元(1)9个皮球多少元?(2)9个网球多少元?(3)30元买4个网球,够吗? 6.黄书包有20个,红书包比黄书包少3个。一共有多少个? 7.男生有22人,女生有18人,把这些学生平均分成8组。每个小组有多少人?
8.连环画有8套,每套3张。每人分6张,可 以分给几个人?
三、议一议
四、练一练
接下来我们就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题时比一比谁的字体最漂亮,谁的正确率最高。
课本102页16题
课本97页3题
第五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第二课时 笔算除法A卷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第二课时
笔算除法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进步不少吧,今天就让我们来检验一下!
一、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笔算除法
人教新课标
(共74题;共274分)
1.(3分)
在算式中10÷5=2中,10叫做________,5叫做________,2叫做________。
2.(2分)
(2019三上·萧山期末)
64的8倍是________;64是8的________倍。
3.(8分)
口算。
30×2=________ 9.1+0.9=________ 460÷2=________ 2000÷5=________
80÷4=________ 6.8-1.8=________ 0÷5=
________ 3.14+6.26=________
4.(1分)
每只小猴吃5个,够________只小猴吃。
5.(3分)
①把18枝花平均扎成3束,每束________枝.
②有18枝花,每5枝扎成一束,可以扎成________束,还剩________枝.
6.(6分)
直接写出答案:
(1)
4000÷5=________
(2)
120÷4=________
(3)
84-84÷7=________
(4)
24÷6+9=________
(5)
57÷3=________
(6)
0÷76=________
7.(1分)
填空.
________
8.(2分)
有12
个小朋友做游戏。
(1)
平均分成4组,每组有________个小朋友。
(2)
每4
个小朋友一组,可以分成________组。
9.(5分)
除数是3,被除数是12,商是多少?
10.(5分)
手工小组的同学们用废旧报纸制作收纳筐,制作3个收纳筐用了24张废旧报纸,现在有40张废旧报纸,能做多少个这样的收纳筐?
11.(5分)
壶茶可以倒7杯,98个客人,需要几壶茶?
12.(5分)
小明的家住在居民楼的5层,他喜欢看的动画片还差3分钟就要开演了,小明现在在1层,他能在动画片开演之前回到家里吗?
13.(4分)
(2019四上·瑞安期末)
在横线上填上“>”“<”或“=”。
2700000________27万 6亿________60000万
24×30________23×40 560÷8________5600÷800
14.(1分)
(2018三下·云南期中)
已知437÷3=145……2,那么145×________ +2=437。
15.(2分)
÷3,要使商的中间有0,被除数的百位上可以填________;24
÷4,要使商的末尾有0,被除数的个位上可以填________。
16.(6分)
264÷32,可以先把32看作________;264里有________个30;________×32=________,所以商是________,余数是________.
17.(5分)
利用规律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81÷9=
320÷4=
56÷7=
360÷30=
810÷9=
320÷8=
560÷7=
3600÷30=
8100÷900=
160÷2=
5600÷700=
72÷6=
18.(1分)
(四上·拱墅期末)
410÷□=8……10,除数应该是________。
19.(5分)
20.(1分)
在一个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8后,积变成424,原来的积是________
21.(5分)
把下面的月饼送给敬老院的老人,每人5块.可以分给多少人?
22.(5分)
一共有365袋大米,至少要运多少次?
23.(4分)
口算
32÷8=________
42÷7=________
56÷8=________
21÷3=________
24.(2分)
12÷5=1……7
25.(2分)
(2016三下·安徽月考)
236÷3的商是三位数。
26.(2分)
(2018四上·云南月考)
一个数连续减去75,减13次后,还剩下50,这个数是1025。
27.(2分)
A÷B=23……7,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0倍,余数仍然是7。(判断对错)
28.(20分)
(2019三下·卢龙期末)
竖式计算,带★号的要验算.
(1)
63×27=
(2)
980÷5=
(3)
9+1.9=
(4)
★554÷6=
29.(5分)
有35台电视机,每次用小车只能运4台,如果要全部运走,至少要运几次?
30.(5分)
水果店运来苹果、桔子、香蕉三种水果共420千克,苹果的重量是香蕉的4倍,桔子的重量是香蕉的2倍,三种水果各有多少千克?
31.(5分)
(2016三下·南昌期中)
花店今天运进490枝花,每9枝扎成一束,可以扎成多少束?还剩几枝?
32.(1分)
在除法里,________不能做除数,但可以做被除数。
33.(6分)
直接写出答案:
(1)
16×5=________
(2)
90×80=________
(3)
23×30=________
(4)
900÷6=________
(5)
250÷50=________
(6)
4×8+9=________
34.(3分)
小明家养鸭8只,养鸡的只数是鸭的4倍.养鸡________只?养鹅6只,养鸡的只数是鹅的________倍?还多________只?
35.(2分)
(2020三上·兴化期末)
□45÷6,如果商是三位数,□里最小能填________;
如果商是两位数,□里最大能填________。
36.(2分)
圣诞节快到了,小雨要把300厘米长的彩带剪成50厘米长的小段,用来包装平安果,她需要剪几次()。
A
.5
B
.6
C
.7
37.(2分)
(2018四上·浙江期末)
在一个除法算式里,商是6,余数是7,除数最小是()。
A
.8
B
.7
C
.6
D
.5
38.(2分)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
A
.三位数
B
.两位数
C
.三位数或两位数
39.(2分)
下列分数的除法写法中,错误的是()。
A
.B
.C
.D
.40.(2分)
(2019四下·安岳期中)
在除法算式中,0不能作被除数。()
41.(2分)
(2019三下·江城期中)
被除数中间有0,商的中间也一定有0.()
42.(2分)
判断对错.
甲数除以乙数,如果有余数,余数一定小于乙数.
43.(2分)
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一定要小于除数。
44.(2分)
(2019四上·河北期末)
四年级285人去科技馆参观,每辆小客车限乘32人,至少需要租9辆这样的小客车。()
45.(5分)
(2019四上·东莞期中)
直接写得数。
60×15= 246+64= 200÷5=
40×120=
25×80= 540÷3= 106×5= 25×4÷25×4=
46.(20分)
(2018三下·盐田期末)
用竖式计算。
(1)
97×15
(2)
68×34
(3)
435÷5
(4)
804÷6
47.(5分)
小红说:我今年8岁,妈妈说:我今年32岁。四年前妈妈的岁数是小红的几倍?
48.(5分)
把800千克酒分别装在5个酒桶里,平均每个桶装酒多少千克?
49.(2分)
根据
×
=
写出两道除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
50.(6分)
(2018三下·云南期末)
将下面算式的序号填在相应的位置。
①309÷3 ②680÷4 ③405÷8
④248÷4 ⑤315÷7 ⑥586÷5
商是两位数________;
商是三位数________;
商没有余数________;
商有余数________;
商中间有0________;
商末尾有0________.51.(2分)
(2018三下·云南期末)
42÷6要使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填________;要使商是三位数,里最小填________。
52.(5分)
(2019三下·扶余月考)
已知小丽家到学校有384米,她从家到学校有了8分钟,照这个速度,她3分钟走多少米?
53.(10分)
(2019四下·徐汇期中)
用竖式计算,打*的要检验.
(1)
4.72+52.8=
(2)
*33700÷2800=
54.(5分)
学校图书角有4个书架,一共有424本书,平均每个书架放多少本书?
55.(5分)
甲有600元,乙有400元,甲给乙多少元后,甲、乙两人的钱数就同样多?
56.(5分)
曙光小学招了254名新生,平均每班大约有36个同学,今年一年级有多少个班?
÷
=
(个)……
(名)
57.(5分)
(2015·揭东)
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120千米的A、B两地相对开出,小时相遇,甲车每小时行10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58.(1分)
有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按图①放置,现在将这两个长方形同时向左右方向平移至图②所示。问每个长方形的长是________ cm。
59.(1分)
在横线上填充.
甲数÷乙数的余数是6,乙数一定大于________.
60.(1分)
□÷17=25…○,当余数是________时,被除数最大.
61.(2分)
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最多分到________个,还剩________个?
62.(1分)
305÷3的商中间有________个0.
63.(2分)
(2019四上·惠阳月考)
700÷300=7÷3=2……1。()
64.(2分)
任何不是0的被除数除以0,都得0。(判断对错)
65.(2分)
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是“除数×商+余数”的和是否与被除数相等。
66.(2分)
(2020四上·苏州期末)
如果被除数的末尾有两个0,商的末尾至少有1个0。()
67.(2分)
(2019二上·武城期末)
5÷0=0
()
68.(2分)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640是4的16倍
B
.□23÷4的商一定是3位数
C
.0÷6和0÷36结果相等
69.(2分)
一个三位数除以5的商仍是一个三位数,那么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不可能是()
A
.4
B
.5
C
.6
70.(2分)
504÷的商是三位数,里填的数最大是()。
A
.6
B
.5
C
.4
D
.3
71.(2分)
一辆货车载重量是2.5吨,有13吨的货物需要用这辆货车运走,至少运()次.
A
.3
B
.4
C
.5
D
.6
72.(2分)
02÷8,如果商是三位数,里可以填________;如果商是两位数,里可以填________。
73.(5分)
(2018三下·盐城期中)
小林从图书馆借了一本《太空漫游记》,共189页。看了7天后还剩84页,平均每天看多少页?如果只能借阅11天,从第8天起,平均每天要看多少页?
74.(5分)
有60个松果,平均分给7只小松鼠,至少拿出几个后剩下的能正好分完?
参考答案
一、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笔算除法
人教新课标
(共74题;共274分)
1-1、2-1、3-1、4-1、5-1、6-1、6-2、6-3、6-4、6-5、6-6、7-1、8-1、8-2、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答案:略
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8-2、28-3、28-4、29-1、30-1、31-1、32-1、33-1、33-2、33-3、33-4、33-5、33-6、34-1、35-1、36-1、37-1、38-1、39-1、40-1、41-1、42-1、43-1、44-1、45-1、46-1、46-2、46-3、46-4、47-1、48-1、49-1、50-1、51-1、52-1、53-1、53-2、54-1、55-1、56-1、57-1、58-1、59-1、60-1、61-1、62-1、63-1、64-1、65-1、66-1、67-1、68-1、69-1、70-1、71-1、72-1、73-1、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