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教案大全

时间:2019-05-12 18:21: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教案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教案大全》。

第一篇: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教案大全

第七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

课题:分物游戏 教学目标:

1、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能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的方法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3、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剩余的个数小于份数。

教学重难点:体验平均分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能给大家讲一讲图中关于小猴子的故事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58页第一幅图 学生讲故事

教师导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做分物的游戏,有兴趣吗?

二、自主探究

1、分萝卜

师:现在请同学们帮小兔子分萝卜,要求每只小兔子分到的萝卜一样多,每只小兔子分到几根萝卜?可以借助小棒摆一摆哦!

学生动手操作摆小棒,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交流,重点引导学生说说怎样分,分的结果怎样。

如果学生说到平均分,教师要给予表扬鼓励,如果没有出现,教师可以作为参与者,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这种分法。

师:像这样正好分完,又分的一样多,我们的数学语言就叫做“平均分”。

2、分骨头

师:现在有15根骨头要平均分给3只小狗,每只狗分到几根骨头? 生:根据乘法口诀“三五十五”,应该是每只狗分到5根骨头。师:究竟对不对呢?不用摆小棒,你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尝试画图表示分法,教师巡视了解不同情况。组织交流,展示不同的分法。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事“平均分”了吗?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平均 1 分现象,收集后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练习设计:教材第59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分苹果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能用具体操作或图示的方法进一步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教学重难点:进一步体会等分的含义,也就是平均分。教学准备:课件、小圆片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平均分的知识,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分苹果好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60页第一幅图

二、自主探究

1、分成3堆,每堆一样多。

师:请你用圆片代替苹果,把这些苹果分成3堆,要求每堆一样多。可以怎样分?

学生用圆片分,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交流。生1:我是1个1个分的,结果每堆都有4个苹果。生2:我是2个2个分的,结果也是每堆都有4个苹果。

生3:我是根据乘法口诀“三四十二”,一次分好的,每堆都有4个苹果。师:同学们这些分法都是正确的,分的结果也都是一样的。

2、每袋装4个。

师:如果还是这12个苹果,老师要求大家每4个装一袋,需要几个袋子?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学生操作后交流汇报:

生:每4个装一袋,我就数出4个放成一堆,再数出4个放成一堆„„这样个就分成了3堆,说明需要3个袋子。

师:说得很好,就是需要3个袋子。

3、比较。

师:说说两次分苹果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可能会说:

都是分12个苹果,都是平均分。

分完后每份的个数都是同样多的,都是4个苹果一份。„„

师:是啊,都是把12个苹果平均分,尽管分的方式不同,但是结果是相同的。

三、总结提升

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练习设计:教材第61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分糖果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和合理性。

2、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体验。

3、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交流活动,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教学重难点:

1、学会较大数的平均分。

2、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体验。教学准备:课件、小圆片、小棒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以前咱们学习“分一分”都是数目比较小的,今天我们能不能尝试对较大数目进行分一分呢?你们有信心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62页第一幅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有50块糖,要求平均分给4个人。

二、自主探究

1、说一说

师:说一说,你觉得可以怎么分呢? 生1:可以1块1块地分。

生2:这么多,1块1块地分比较麻烦,可以2块2块地分。生3:我觉得还是5块5块地分比较好。

师:老师觉得不管怎么分,因为数目比较大,都容易出错。

2、分一分

师:看,老师想了一个办法。课件出示:空白的记录表格。

结合表格向学生介绍表格内容,或由学生看表格说出自己看懂的内容,不明白的地方教师适当讲解。

师:我们可以把每次分到的情况记录在表格中。现在就请同学们分工合作,用4个小圆片分别代表4个人,用50根小棒代表50块糖,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分一分,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

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学生的记录表格,重点说说从表格中看是怎么样分的。只要学生分的合理,记录正确就给予肯定。师:你觉得这样做记录怎么样? 生1:太好了,这样记录不容易出错。生2:这样做记录很清楚。

生3:这样就能很明白地看出分的过程,结果也能清楚地显示出来。

三、总结提升

师:借用表格记录分法,你学会了吗?做记录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练习设计:教材第63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分香蕉 教学目标:

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教学重难点:

1、除法算式的写法和各部分名称。

2、除法的意义。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今天小猴子带着12根香蕉请大家帮忙来了。你看!课件出示:教材第64页第一幅图

师:分12根香蕉,每份同样多,可以怎么分?请你帮助小猴子分一分。请同学们用准备的学具小棒代替香蕉,根据自己的理解动手分一分,再把自己分的方法和结果与同桌交流一下。

二、自主探究

1、认识除法。

师:谁想把自己的分法和结果告诉大家? 生: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6根。学生有其他的说法只要合理就可以。

师:刚才我们把12根香蕉(课件出示12根香蕉图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6根(课件演示分的过程)。像这样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6根,就可以用除法来表示。写出来就是12÷2=6(根)

师:(对着板书,指着算式)这里的12表示要分的12根香蕉;“÷”是除号,表示平均分;2表示要分成2份;6表示分的结果是每份有6根。读作12除以2等于6。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分法写成算式读一读,并说出除号和各数表示的意思。学生交流,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2、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帮助小猴子分了香蕉,并且知道了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6根,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那我们就一起来把教材第60页和61页的问题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吧!在小组内和同伴说说算式中每个数的意思。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全班交流。如果学生能把这些都写对,讲好,教师要给予表扬。

三、总结提升

师:今天我们已经知道了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除法来表示,并且也会读写除法算式。你都掌握论文吗?回家给爸爸妈妈讲一讲吧!

练习设计:教材65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练习五 教学目标:

1、巩固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进一步体会除法算式的意义。

2、进一步巩固运用除法解决简单问题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促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学生会正确列式计算以及对除法意义的理解。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最近在分一分的游戏活动中,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了只要每份的数目相同,就是“平均分”。

我知道了“平均分”的时候可以说“平均分成几份”或“每份是多少”。我还会读写除法算式。

我知道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师:同学们在游戏中学会的知识还真不少呢!你掌握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检验一下大家的学习效果,你有信心吗?

二、自主探究

1、看图列算式,说意义。

师:请同学们结合图说一说每个算式的意义。课件出示:教材第67页第5题。

学生看懂图意后,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组织学生交流汇报,重点说说算式的意义。只要学生会答正确,教师就要给予肯定、鼓励。

2、看算式,编故事。

师:你们会讲故事吗?谁愿意把图中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课件出示:教材第67页第6题。

生:机灵狗的鱼缸里有12条漂亮的小金鱼,但是机灵狗不小心把鱼缸打破了,金鱼掉在地上。淘气和笑笑跑过来,把这些小金鱼平均放在两个鱼缸里,每人高高兴兴地端着一个鱼缸走了。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讲故事或补充,充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师:在这个故事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生:有12条小金鱼,平均放在2个鱼缸里,每个鱼缸里有多少条?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试一试。

三、总结提升

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记录下来,下一节课我们继续交流。练习设计:教材第66、67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小熊开店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体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性,以及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体会乘法与除法运算意义的联系与区别,会应用乘法或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掌握2—5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大家都喜欢玩具吧?听说小熊开了一个玩具店,我们去那里看看怎么样?

课件出示:教材第68页情境图

学生说说有什么玩具,每种玩具的价钱等。

师: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1:一个布娃娃和一个皮球多少元? 9+3=12(元)生2:一个布娃娃比一个皮球贵多少元? 9-3=6(元)

生3:买4个皮球多少元? 3×4=12(元)

二、自主探究 1、20元可以买几辆玩具汽车?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小熊玩具店里都有什么,并且还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并解答了出来。现在老师提一个问题:20元可以买几辆玩具汽车?应该怎样列式,为什么呢?

生:20÷5=(),看20元里面有几个5元。师:对!请同学们自己算一算。学生充分地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

只要学生的解释合理正确,教师就应给予肯定性鼓励。2、36元可以买几个布娃娃?

师:同学们解决了买玩具汽车的问题,并知道了用口诀计算除法又快又准确。现在老师再题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自己列式并用口诀计算来解决问题,好吗?听好了,“36元可以买几个布娃娃?”

学生自己计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师:谁想把自己计算的结果和怎样想的给同学们说一说?

生:列式为36÷9,想:9和几相乘等于36,四九三十六,所以36÷9=4(个)。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计算20÷5=?时,想几五二十;计算36÷9=?时,想几九三十六。你们发现用口诀求商有什么规律吗?

生:除以几就想几的口诀。

师:是啊!今后我们计算除法时,就可以根据除以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3、巩固应用。

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再提出一个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吗?请尝试解决。

学生在小组内相互提出问题,并解决。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交流汇报。

三、总结提升

师: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规律是什么?(除以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来求商)练习设计:教材第69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快乐的动物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景体会“倍”的意义。

2、会用图示或除法求两个数量关系之间的倍数关系。教学重难点:倍的意义;倍与等分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动物园吗?动物园里有许多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在快乐地生活着。

课件出示:教材第70页情境图

师:从图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数出每种小动物的只数吗?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获得的信息?并分别数出每种小动物的只数,进行交流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各种小动物的只数。

二、自主探究

1、体会“倍”的意义。指导学生按步骤画图:

(1)画3个小圆圈代表3只小猴子。(2)画6个小圆圈代表6只小鸭子。

(3)把小鸭子3只一组,3只一组地圈在一起,这样6只小鸭子就被分成2组,每组小鸭子的只数与小猴子一样多。

师:这个图就表示“小鸭子的只数是小猴子只数的2倍”。因为6里面有2个3,也就是说小鸭子的只数包含了2个小猴子的只数,这样的关系我们就是小鸭子的只数是小猴子只数的2倍,即6是3的2倍。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为6÷3=2。

2、巩固训练

(1)师:现在老师请大家就像刚才一样,先画图表示,再列式计算解答下 10 面的问题,有信心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70页最下面练习题。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组织学生汇报交流,重点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1:有8只小鸡,2只小松鼠,通过画图可以明显看出8只小鸡每2个圈在一起,可以分成4组,说明8厘米有4个2,也就是8÷2=4,小鸡的只数是小松鼠的4倍。

生2:我画了6个小圆圈表示小鸭,2个小圆圈表示小松鼠,然后把小鸭2只一组、2只一组地圈起来,这样小鸭就被等分成3组,也就是6里面有3个2,所以6÷2=3,小鸭的只数是小松鼠的3倍。

„„

(2)师:仔细看图,说说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课件出示:教材第71页第一幅图

生1:我知道了一支笔2元,小兔就买了1支笔。生2:我知道小牛买了3支笔,用了6元钱。生3:我知道小狐狸花的钱是小兔的4倍。师:你想到了什么问题呢?该怎么解决?

抽生答,只要学生提出的问题合理并解答正确,教师就给予肯定。

三、总结提升

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练习设计:教材第72页练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花园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以及它与乘、除法意义的联系。

2、学会用数学思维去观察、发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体会“倍”的含义;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花园里美丽的花儿开了,蜜蜂、蝴蝶都飞来了,花园了热闹起来了!

课件出示:教材第70页情境图

师:说说你从图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生1:我知道有4只蝴蝶,还有12只蜻蜓。生2:我知道有9只小鸟。

生3:我知道蜜蜂的只数是小鸟的3倍。

二、自主探究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师: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如果学生不能提出“蜻蜓的只数是蝴蝶的几倍”,教师就作为参与者提出来;如果学生能自己提出来就进行下面的环节。

师: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一画,然后再列式解答。学生尝试自己解答后,交流汇报。

生1:我画了4个三角形表示蝴蝶的只数,有画了12个圆圈表示蜻蜓的只数,然后把蜻蜓4只一组、4只一组地圈起来,就很容易看出,12里面有3个4,所以12÷4=3.生2:我画了别的不同图形分别表示这两种小动物的只数,结果也是12÷4=3。

师:对,我们可以画自己喜欢的图形来表示两种量,但结果都可以看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计算这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师:同学们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有多少只蜜蜂?

师:谁愿意把自己思考的过程说一说? 教师小结、课件出示:教材第73页最下面的问题。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各自的画法,举例说明;教师巡视。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练习设计:教材第73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练习六 教学目标:

1、巩固表内乘除法的计算。

2、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意义和倍的含义。

3、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正确计算乘除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学生可能会说:

我学会了乘法口诀计算除法。

我知道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我知道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二、自主探究

师:这些知识点究竟掌握得怎么样呢?你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76页第8题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组织学生交流汇报,重点引导学生说清想法。

生1:彩笔有12支,毛笔有4支,求彩笔的支数是毛笔的几倍,就是看12里面有几个4,用除法计算,所以12÷4=3.计算的时候我是根据乘法口诀“三四十二”算出来的。

生2:笔筒里的铅笔支数是毛笔的5倍,求笔筒里的铅笔有多少支,就是计算4的5倍是多少,要算5个4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所以5×4=20.从这道题我们可以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要用乘法计算。

生3:求这三种笔一共有多少支,就是把这三种笔的支数加起来,其实是三个数的连加计算,4+12+20=36.师:说得很有条理,而且还归纳出了某一类题目的解答思路,真棒!我们应该像这样随时总结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不断积累才能进步。

三、总结提升

师:在这一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觉得自己有提高吗? 练习设计:教材76、77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 6—9的乘法口诀 课题:有多少张贴画 教学目标:

1、经历独立探究、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思想方法。

2、掌握6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编制6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2、3、4、5的乘法口诀,你能背诵吗?我们玩一个对口令的游戏好吗?

师生对口令,帮学生复习2、3、4、5的乘法口诀。

二、自主探究

1、数一数,填一填。

师:你们喜欢贴画吗?老师这里有很多贴画,请看。课件出示:教材第78页图一。师: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横着看,每排都是6张贴画。师:你能看图完成这张表格吗?

学生看图,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交流展示学生填写表格的结果。

2、编口诀。

师:结合我们以前编制乘法口诀的经验,你能根据上面表格的计算过程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出乘法口诀吗?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编写乘法口诀;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组织交流,师生共同总结6的乘法口诀。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背诵6的乘法口诀。

3、记口诀。

第二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分一分与除法教案(XX年新版北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分一分与除法教案(XX年新版北师大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www.xiexiebang.com 授课

内容

分物游戏(小数目物品平均分)

主背人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1课时

授课时间

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日常生活中已接触过分物体的情景,知道把物体分成几份的方法。

创设“分物游戏”的具体情境,通过操作活动,经历活动过程,体验平均分的具体意义。

、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能用图示的方法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2、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3、感受平均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

体验平均分。

难点

体验平均分。

教法

学法

启发谈话法,实践操作法。

教具

学具

课前谈话,激发情感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今天我们就跟小猴子一起来做分物的游戏,有兴趣吗?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分桃子。每只猴子能分到几个桃子?

(1)

认真看图。

(2)

讲一讲小猴是怎样分桃子的?结果怎样?

2.分萝卜。

(1)几根萝卜?几只小兔?每只小兔分到的萝卜一样多,每只小兔分到几根?怎样分?

(2)学生动手操作。

(3)汇报交流。

3.分骨头。15根骨头平均分给3只狗,每只狗分到几根?

(1)学生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

(3)你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吗?

(4)学生展示画图方法。

达标训练,形成能力

全课总结,提出希望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呢?

作业布置: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平均分现象,收集后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分物游戏

分得同样多

分得一样多

授课

内容

分苹果(平均分的两种情况)

主备人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2课时

授课时间

学生已经初步体会了平均分的意义。

创设“分苹果”的情境,经历“分一分”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平均分的两种现实原型,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标、认识平均分的两种现实原型,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能用具体操作或图示的方法进一步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2、经历“分苹果”的具体情境与操作过程,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3、经历与同学讨论、交流的过程,感受合作与分享的愉快。

重点

进一步体会等分的含义。

难点

进一步体验平均分。

教法

学法

启发谈话法,操作法。

教具

学具。

课前谈话,激发情感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平均分的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分苹果好吗?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出示情境图

.从图上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2.分成3堆,每堆一样多,可以怎样分?

(1)学生动手操作。

(2)汇报。每堆都有4个苹果。

3.每袋装4个,需要几个袋子?

学生动手操作。

(2)交流汇报。需要3个袋子。

4.比较。说一说,两次分苹果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达标训练,形成能力

全课总结,提出希望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分苹果

分成3堆

每堆4个

分得结果相同

每袋装4个

需要3个袋子

授课

内容

分糖果(大数目物品平均分)

主备人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3课时

授课时间

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平均分的意义。能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创设分糖果的情境,设计3个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最终用表格记录大数目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并体会用表格记录大数目平均分的必要性。

标、学会用表格记录大数目的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大数目的平均分用表格取代画圈记录平均分的必要性,获得试商的初步经验。

2、结合具体情境,感受有剩余的平均分及奋发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3、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

重点

学会较大数的平均分。

难点

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体验。

教法

学法

启发谈活法,操作法

教具

学具

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以前学习的分一分都是数目比较小的,今天我们能不能尝试对较大的数目进行分一分呢?你们有信心吗?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认真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出示轻情境图)

2.同桌讨论:可以怎样分?

3.汇报交流。

4.下面是笑笑和淘气做的记录,你能看懂他们是怎样分的吗?(出示表格)

(1)汇报。

(2)小组合作。我们可以把每次分的情况记录在表格中。现在就请每组同学分工合作:用4个小圆片分别代表4个人,用50根小棒代表50块糖果,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分一分,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

(3)学生交流展示表格,重点说一说从表格中看是怎样分的。

(4)小结:用表格记录能清楚明白的看出分的过程,结果也能显示出来。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5)做记录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达标训练,形成能力

全课总结,提出希望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表格记录

生1

生2

生3

生4

第 次

第 次

第 次

授课

内容

分香蕉(认识除法意义和除法算式)

主备人

课型

练习

课时

第4课时

授课时间

通过前面3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较丰富的感性经验,对平均分的意义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

创设分香蕉的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抽象出除法算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2、经历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

除法算式的写法和各部分名称。

难点

除法的意义。

教法

学法

启发谈活法,讲解法。

教具

学具

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小猴子带着12根香蕉请大家帮忙来了。你看!(出示情境图)分12根香蕉,每份同样多,可以怎么分?请你帮小猴子分一分。

自主探究:

.认识除法。

(1)

汇报分法。上面这样的问题,都可以用除法表示。

(2)

写出除法算式。

(3)

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及读法。

(4)

将自己的分法写成算式,读一读,并说出除号和各数表示的意思。

2.小练习。

把60页和61页的问题用除法算式表示。和同桌说一说算式中每个数的意思。

巩固训练:

总结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授课

内容

练习五

主备人

课型

练习课

课时

第5课时

授课时间

除法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为学生还没有学过利用乘法口诀求商,因此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有可能一些孩子在家长的指导下能够用口诀计算,但应会有一部分学生学习起来有难度,因此,教学时,只要求学生利用学具操作获得结果,对有困难的学生要加以指导。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练习是为了学习表内除法奠定基础,是让学生感受到除法和乘法的关系,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不但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更能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旁,从自己身边的情景中可以看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使他们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

.巩固除法算式的的读法、写法,进一步体会除法算式的意义。

2.进一步巩固用除法解决简单问题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促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

正确列式计算

难点

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教法

学法

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具

学具

小棒或圆片等物品、教

一、课前谈话

激发情感

.同学们,最近在分一分的游戏活动中,你都学到了什么?

(学生汇报,根据汇报把本单元知识点板书)

2.同学们在分一分的游戏活动中学到的知识还真不少呢,你都掌握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检验一下大家的学习效果,你们有信心吗!

二、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

三、全课总结

提出希望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分一分与除法

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

0

÷

=

授课

内容

练习五

主备人

课型

练习课

课时

第6课时

授课时间

除法对于学生学习有一定的难度,但是经过上节课的练习学生对除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除法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知道我们身边时常会遇到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但由于二年级孩子还小,因此个别孩子理解和运用还存在困难,教师加以指导。

练习课本身就是比较枯燥的,为了使计算课“活”起来,把情境给孩子,让孩子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探究问题,在交流中分享,在分享中提升,从而获得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熟练掌握除法算式的的读法、写法,进一步体会除法算式的意义。

2.进一步巩固用除法解决简单问题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

除法意义的理解

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法

学法

讲练结合 教具

学具、动物图片磁力块

一、开门见山

直接进入

昨天我们复习了分一分与除法的相关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完成相关的习题。

二、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老师准备把这些爱心奖励给助人为乐的4个小朋友,你能帮老师分一份吗?每个小朋友分到几颗爱心?怎样列式?

8÷4=2(颗)

2.说一说算式的含义几个部分名称。

三、达标训练形成能力

.(1)一共有()个笑脸。列式:()

(2)每2个笑脸编成1组,可以编()组。

列式:()

(3)每4个笑脸编成1组,可以编()组。

列式:()

(4)平均编成6组,每组有()个笑脸。

列式:()

2.圈一圈,填一填,并说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什么意思?

3.讲故事,并列算式算一算。

4.和同伴一起看算式讲故事。

四、全课总结

提出希望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授课

内容

小熊开店(用乘法口诀求商)

主备人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7课时

授课时间

本节课是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起始课。“小熊开店”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联,就像同学们去超市买东西一样,为学生创设了解决问题的情境,也让学生了解了数学知识于生活。在上节练习课的基础上学生已经感受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教学时只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感受用乘法口诀解决除法问题的简便性,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现实的联系。”是数学课程的共识。教学时,通过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让学生通过看图观察、动手操作、思考等过程加深除法与乘法的联系,因此,教学过程设计应力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始终参与学习过程,在愉快的情景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从而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为以后进一步学习除法打好基础。

.结合解决购物问题,经历探索、交流除法运算方法的过程,理解除法与减法、除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掌握除法的运算本质。

2.体验除法运算方法的多样化和用乘法口诀求商简便性,能用学过的乘法口诀求商。

3.能提出并解决购物情境中一些简单除法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于生活。

重点

能用学过的乘法口诀熟练求商。

难点

能提出并解决购物情境中一些简单的除法问题。

教法

学法

启发式、引导式、动手操作和演示实验法

教具

学具,小熊、小车玩具等

一、课前谈话

激发情感

出示教材中的主题图并配有音乐,这时戴小熊饰戴的一名同学走进教室,向学生问好:嗨!小朋友,你们好!今天小熊姐姐的小商店开张了,欢迎你们到我的店来参观,好吗?(把商店里的物品以实物的形式一件一件摆在桌面上)今天,小熊姐姐想要考考小朋友:你们能根据自己最喜欢的商品提出一个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引出:买四辆小汽需要多少钱?

板书列式:5+5+5+5=20(元)和5×4=20(元)

二、抓旧引新

迁移引入

老师有20元钱,能买几辆车呢?(学生列式20÷5,有的学生可能快速说出答案,由此引入。)你是怎样迅速得到答案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板书课题:用乘法口诀求商用乘法口诀求商)

三、看题引问

明确目标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读过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学习。

四、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建立模型

(1)学生探究计算结果。下面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或摆一摆,或者画一画,总之用你想到的方法求出20÷5的结果。

(2)学生展示计算方法。

(3)优化算法。比较各种方法,选出最简捷的计算方法。

(4)然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乘除法的联系”和“用乘法口诀求商”比较简便。

2.运用模型、解决问题

小熊姐姐看大家爱学习、肯思考,很快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知识,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利用这个知识玩得很好。

五、尝试练习强化重点

.对口令游戏。游戏规则是:由老师读除法算式,学生乘法口诀,哪一个小组的同学先把卡片举起为胜。

2.小鸟回家游戏。(教科书69页第3题)

游戏规则是:我出除法算式,同学们快速找到口诀卡,贴到相应的小房子下,哪个小组找到的多越准,哪个小组就获胜。

六、看书质疑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68页,如有不懂之处请举手发问。然后完成教材68页的 部分。

七、达标训练形成能力

八、全课总结

提出希望

同学们,在小熊朋友的店里,我们不但购买了自己喜欢的玩具,而且还学到了很多数学知识,你能把学到的告诉到家吗?(学生回答)小同学们,小熊姐姐可高兴认识你们这些聪明的孩子,真希望下次你们再来光临我的商店。谢谢你们,再见!

小熊开店

(1)

20元钱可以买几辆车?

20÷5=4(辆)

口诀:四五二十

(2)36元钱可以买几个娃娃?

36÷9=4(个)

口诀:四九三十六

授课

内容

快乐的动物(倍的认识)

主备人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8课时

授课时间

本节课是学生接触“倍”的概念第一课。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倍”这个概念是比较抽象的,但却非常重要。这部分内容学生不易掌握,学生对倍的概念比较模糊,“倍”是生活用语,要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感知,发展观察、分析和解决除法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基于这个认识,并结合对“人人都能获取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等基本理念的理解,力求设计出适合学生发展的和谐、民主、平等的数学课。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建立表象,所以本节课以趣引入,让学生在情境中逐步体会、感知,让学生寓学于情,贯穿于整节课的教学,在设计各个教学环节时都不同程度地采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创设出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在比较小动物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体会“倍”的意义,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会用图形直观和除法算式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3.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除法算式中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难点

倍的意义

教法

学法

启发式讲解

教具

学具、动物图片磁力块

一、课前谈话

激发情感

森林中的许多小动物都来到河边参加聚会,真是热闹。它们是谁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主题图)

请学生去认真观察,数一数,并用完整的数学语言来介绍图中的小动物。

汇报结果板书:

二、抓旧引新

迁移引入

下面同学们用“o”代表小猴的只数,每3只圈一起视同1份,那6只小鸭也把每3只圈在一起,有这样的几份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倍的认识”。(板书)

三、看题引问

明确目标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读过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学习。

四、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

刚才我们把6只小鸭每3只圈在一起,有2份,用除法算式可以表示为6÷3=2,就是说6是3的2倍。即小鸭的只数是小猴只数的2倍

五、尝试练习强化重点

谁能像老师这样说一说图中哪两种动物的只数存在这样的倍数关系。(完成下表)

学生汇报结果。

六、看书质疑拓展延伸

以上学习的内容就是教材第70页的知识,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是否有不明白之处?

七、达标训练形成能力

.2.圈一圈,填一填。

3.画一画,填一填。

八、全课总结

提出希望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倍的认识

授课

内容

倍的认识练习课

主备人

课型

练习课

课时

第9课时

授课时间

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学生对倍的意义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应用“倍”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是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因此在练习时“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学生会有混淆。

本节课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并应用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练习课精讲是基础,还需要精练,只有精讲精炼相结合,才能达到最有效果。同时再加上科学的指导,有效地订正,使练习课人人都有所收获。

.进一步建立倍的概念,能结合具体情境,求出几倍数和倍数。

2.能应用倍的基本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体会“倍”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重点

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

难点

能选择信息说出谁是谁的倍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法

学法

讲练结合

教具

学具、动物图片磁力块

一、课前谈话

激发情感

.昨天小动物们在河边聚会,来了许多小动物,小猴余兴未了,看还有几只小猴子在河边玩耍。出示:河边2只,树上5只。

2.根据画面谁能提出数学问题?怎样解答?

3.看,远处又来了一只小猴子跳到了树上,你又能提出与前面不一样的问题?“树上的猴子是河边猴子的几倍?”

这就是我们今天继续利用“倍”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1)画一画,填一填。

(2)

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1)画一画,填一填。

(2)画一画,算一算。

(3)

三、综合练习提升能力

请选择合适的数填在()里。2、3、4、6、8、9、12、16、18

(1)()是()的2倍

(2)()的3倍是()。

四、全课总结

提出希望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授课

内容

花园(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

主备人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10课时

授课时间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倍“的概念,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用乘法口诀求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一部分知识学生容易混淆,在分析问题是重点强调方法,知道什么时候用乘法计算,什么时候用除法计算。

设计有趣的、现实的、蕴含数学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体现“从头到尾”思考问题的过程,使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不同收获。在具体的学习中获得必要的生活和学习经验。

.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并解决与“倍”有关的数学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借助几何直观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题思路的重要性。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体会“倍”的含义

难点

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法

学法

故事引入,自主探究,启发巩固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具

学具、花图片磁力块

一、课前谈话

激发情感

.同学们,你们看雕塑公园美丽的花都开了,引来了许多蜜蜂和蝴蝶,公园里可真热闹。(出示主题图)

2.说一说从图中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自己在表格中画一画。

3.展示学生的作品。

4.从上面的表格中你能提出一个和“倍”有关数学问题吗?

二、抓旧引新

迁移引入

这节课我们我们就来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板书)

三、看题引问

明确目标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读过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学习。

四、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

.探究“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1)要求“蜻蜓的只数是蝴蝶的几倍?”怎样列式?说一说每个数字和算式的含义。

(2)要求“蜻蜓的只数是鲜花的几倍?”又怎样列式?

(3)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4)小练:

妈妈今年32岁,我今年8岁,妈妈的身高是我的几倍?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1)有多少只蜜蜂?画一画,算一算。

(2)展示学生作品。

(3)你对“3倍”怎么理解的?画一画并举例说明。

(4)小花有6朵,蜻蜓的只数是小花的2倍。蜻蜓有多少只?

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五、看书质疑拓展延伸

以上学习的内容就是教材第73页的知识,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是否有不明白之处?

六、达标训练形成能力

七、全课总结

提出希望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蜻蜓的只数是蝴蝶的几倍?12÷4=3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有多少只蜜蜂?

9×3=27(只)

授课

内容

练习六

主备人

课型

练习课

课时

第11课时

授课时间

把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触角”向生活延伸,通过一系列相关习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在解决问题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语言表达所获信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巩固表内乘除法的计算,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意义和倍的含义。

2.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有趣的情境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

正确计算乘除法。

难点

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

学法

讲练结合 教具

学具

一、课前谈话

激发情感

同学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有哪些疑问?

这些知识点掌握的怎么样呢?这节课我们就运用这些知识点解决一些问题。

二、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

小结:求一个数里面含有几个几和把一个数平均分分成若干份,求这个数,都用除法计算。

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三、全课总结

提出希望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觉得自己有提高吗?

测试内容

分一分与除法单元测试

课时

第12课时

测试时间

一、填一填..一共有辆小汽车,平均编成4个车队,每个车队分辆.列式是(),根据口诀来计算.2.把这些南瓜平均放在2个筐里,每筐放个.列式□○□=□,在这个算式里,是

除数,是被除数,商是,读作.3.在○里填上“>”“<”或“=”.35○4×8 21÷3○14÷2 5×6○17+18 16○4×4

4.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6<20 5×<38 4×<35 5×<46

二、选一选..把12枝铅笔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枝。

A.3

B.4

c.2.除数是4的算式是.A.4×2 B.2×4 c.4÷2 D.8÷4

3.计算“36÷4=9”时,要用帮助我们求商.A.乘法

B.加法

c.乘法口诀

4.根据一道乘法算式,至少能写出除法算式.A.一道

B.两道

c.四道

5.笑笑平均每天看4页书、5天可以看书页.A.20

B.24

c.28

三、连一连.10÷2=5 16个苹果,每4个分一份,可分成4份

16÷4=4 把10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5

20÷4=5 32除以8等于4

32÷8=4 被除数是20,除数是4,商是5

5×7 三五十五

6×4

24÷6 三四十二

12÷3

15÷5 四六二十四

35÷7

4×3 五七三十五

3×5

四、画一画..○○○○,画△使△的个数是o的倍.______________.2.根据算式画一画,圈一圈.2÷3=4

○○○○○○○○○○○○

五、做一做..直接写得数。

2÷4=

0÷5=

30÷5=

8÷3=

20÷5=

6÷4=

42÷6=

2÷3=

24÷6=

45÷9=

21÷3=2

8÷4=

2.2.画一画,算一算。

3.4.二年一班组织跳绳比赛.如果每组5个小朋友,可以分成7组还剩1人,二年一班共有多少人?

如果二年一班全体小朋友都想参加比赛,怎样分组合理? 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二年级永威数学上册《分一分与除法》

复习《分一分与除法》 复习内容: 教材第七单元 复习目标 :

1、巩固除法的意义和除法算式。

2、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会解决有关“倍”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孩子们,这节课我们来做分一分与除法的练习,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巩固除法的意义和除法算式。

2、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会解决有关“倍”的实际问题。

二、考一考

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比谁做题最认真,最细心。

1、师口述检测要求:a、认真听老师读题,细心做题。b、把字写端正。C、在15分钟内完成

2、出示检测题 1.连环画共24页。

(1)我每天看8页,几天就能看完?

(2)我4天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2.淘气今年7岁,爸爸的年龄是淘气的5倍。爸爸今年多少岁? 3.爷爷今年63岁,爷爷的年龄是笑笑的9倍,笑笑多少岁? 4.笑笑做了36朵花,奇思做了6朵花。笑笑做的花是奇思的几倍?

5.皮球8元 网球9元(1)9个皮球多少元?(2)9个网球多少元?(3)30元买4个网球,够吗? 6.黄书包有20个,红书包比黄书包少3个。一共有多少个? 7.男生有22人,女生有18人,把这些学生平均分成8组。每个小组有多少人?

8.连环画有8套,每套3张。每人分6张,可 以分给几个人?

三、议一议

四、练一练

接下来我们就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题时比一比谁的字体最漂亮,谁的正确率最高。

课本102页16题

课本97页3题

第四篇:教案16:分一分与除法

教案15 分一分与除法

(一)奉贤区实验小学

教学内容:课本第27~28页,练习册第19~20页。教学目标:

1、用减法引入新授知识除法,体会除法是同数连减的简便运算。

2、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会用除法计算。

3、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分一分与媒体演示相结合的方法,培养了学生自我归纳总结知识和探索新知的能力。

4、学会和身边的朋友分享快乐和成功。

课前准备:辅助课件、练习纸、学具小方块、算式卡片、数量关系式卡片 教学重点:

1、理解除法是同数连减的简便运算。

2、掌握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会用除法计算。掌握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3、能将等量划分用除法来表示。教学难点:

1、理解除法是同数连减的简便运算。

2、除法的含义、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教学关键:通过实践活动,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来理解除法的意义。教具学具:投影、小圆片、实物。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现在是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小丁丁和小巧收了许多的柚子,他们挑选了12个柚子,准备装袋送给小朋友一起分享。(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新授:

(一)装袋

师:他们想12个柚子,每人4个,能够几袋分给几个好朋友?请你们自己动手分一分!

【板书课题:分一分】(学生操作)

师:你是怎么分装的?上来分给大家看一看!(投影仪)生:4个4个一袋(个别回答)

师:好,那就来看看分装柚子的过程吧!师:看,分装了…? 生:1袋

师:减法算式该怎么写? 生:12-4 师:对,分装了1袋,说明12里减去了……? 生:1个4 师:现在分装了……? 生:2袋 师:再减去4 师:从12里减去了几个4? 生:2个4 师:继续分装,分装了……?

生: 3袋。12-4-4-4=0,12里减去3个4[板书:12-4-4-4=0] 出示:12里有(3)个4。

师:等于0说明正好分完,也就是12里有(3)个4。

(学生在自己动手分装柚子的过程中,初步感知包含除法的意义。)师:那么12个柚子还能怎么分装呢?每袋装几个?可以分给几个好朋友?下面请同学4人一组自己动手分一分,组长记录下减法算式,能有几种方法就写几种方法,写完后请组长将算式贴在黑板上,注意不要重复贴!(学生借助小圆片操作)

师:这种是哪一组写的?请你们来说一说是怎么分装的!

生:12个柚子,每袋()个,能分装()袋。减法算式:12- - - =。师:就是求12里有()个(根据学生贴的顺序写)出示:12里有()个。(板书)(把减法算式全部请学生说完)

师: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些减法算式。你们发现了有什么特点呢? 生:被减数都是12,每一题都是连续减去相同的数,结果都是0 师:这里的0表示…… 生:正好分完 师:你们真棒!

师:在写12-1-1-1-1-1-1-1-1-1-1-1-1=0的过程中你们的感觉怎么样? 生:很麻烦

师:还记得我们在学习乘法的时候,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来做使它变得更简便。那么今天一个数连续减去相同的数的算式,能不能也用一个简单的算式来表示呢? 生:除法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除法【板书课题:除法】

(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开展,给每个学生动手、动口的机会,做好知识的铺垫;创设民主、宽松的气氛,将学生的身心调节到最佳状态。)

(二)、学习除法各部分名称及含意:

1、认识除法各部分名称并理解含意: 师:我们来看一下12-4-4-4=0这道减法算式,我们怎样把它转变为除法算式呢?

[这道算式表示12里有3个4,除法算式可以写成12÷4=3(个)] 生:12÷4=3(个)【板书写:12÷4=3(个)注意:单位名称】 师:这个3你是怎么得到的? 生:想乘法。连续减了3个4 师:对!这样可以得到正确的结果。

师:那这里的12、4、3各表示什么呢?(说清含意)生:有12块巧克力,每人分到了4块,分给了3个好朋友。

师:你说得真好!在这道除法算式中÷这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个新的运算符号叫除号,(老师边说边写(就在原有的除号上用红色的粉笔描一遍):先用直尺划一根短横线,选择横线的中间偏上点一点,再用相同的方法在横线的下面点一点。这就是除号了)师:请同学们举起右手和老师一起把除号写一下,读作除以 师:这道除法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全班齐读。生:12除以4等于3 师:在算式中各部分都有它的名称:除号前面是被除数,除号后面是除数,结果叫做商 师:我们来读一下 生:被除数÷除数=商

2、针对练习:

师:再来看下面这题,怎样写除法算式?谁来说一说? 生:12÷ =()【板书写算式】 师:说一下这三个数各表示什么含意? 生:(根据具体的题目说)

师:接下来就试一试,把剩下的4题改写成除法算式,并且说一下每个算式所表示的含意!(同桌互说)师:谁来说一说除法算式?

生:(请4个同学回答,选2个同学说含意)【板书写算式】

师:同学们真聪明!我们已经知道把12个柚子,每几个一份(例如:每3个一份),可以分几份,就是求12里有几个3,可以用除法来计算。所以: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贴板书)

(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认识除法算式,是对教材的重组,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此环节中让学生充分地表达,明白每个数的含义及整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安排半抽象的巩固练习,在自己说,听同伴说的过程中,突破教学难点,内化新知。)

三、巩固练习1.练一练。

独立完成下列练习题,然后反馈、核对。(1)2朵花插一瓶,10朵花可以插几瓶? 减法算式: 除法算式:

(2)14个梨,每7个装一盘,可以装几盘? 减法算式: 除法算式: 2.量彩绳。

(1)熊猫乐乐出题。媒体演示28页:用3米的钢尺去量18米的彩绳,需要量几次?

A让学生独立完成此题,随后用多媒体反馈。

B用算式表示,并在小组内说一说:减法算式:18-3-3-3-3-3-3=0 C多媒体演示量彩绳过程;并用除法算式:18÷3=6(次)D说说18÷3=6表示什么意思?18、3、6各表示什么? E18、3、6各自的名字叫什么?

(2)用3米的钢尺去量18米长的彩绳,需要量几次,就是求18里面有几个3,可以用除法计算。

(让学生在已有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写出除法算式,同时通过小组内的交流和全班的交流,将新知内化。)

3.游戏:看谁分得又快又好?

20根小棒,有几种分法?(学生独立尝试或找伙伴合作)

四、激励评价,体验收获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师生互评

(通过对所学内容的回顾,对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所取得的成果和达到的水平作出评判,同时引导学生完善自我。)板书设计:分一分与除法(装袋)

12-4-4-4=0 12-3-3-3-3=0 12-2-2-2-2-2-2=0 12 ÷ 4 = 3 12÷3=4 12÷2=6 被除数 除数 商 12-6-6=0 12-1-1-1-1-1-1-1-1-1-1-1-1=0 12里有几个4,用除法? 12÷6=2 12÷1=12 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用除法计算

教学反思:

本课是除法的初步认识,课堂上给予学生大量时间操作实践,游戏也是很简单,既是让学生放松,又是拓展一下,蕴藏有序思考的方法,培养学生有条不紊的的思考问题。

第五篇:第四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练习题

第四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

学校

班级

姓名

基此题:

一、口算:(4;1)

3×6=

4+3=

16÷4=

4×4=

32÷4=

6÷3=

1×6=

6+5=

4×9=

3×9=

4×4=

30÷6=

32÷4=

3×4=

10÷5=

5×3=

二、填空:

〔1:1〕

(1)

看图列式:

□÷□=□

□÷□=□

□÷□=□

□÷□=□

〔2〕☆☆☆☆☆☆☆☆☆

☆☆☆☆☆☆☆☆☆

图中是把〔

〕颗星星,每()颗分成一组,可分〔

〕组。

□○□=□

如果把20颗星星,每3颗星星分成一组,可分〔

〕组,还剩

〕颗。

□○□=□

〔3〕的个数是的几倍?

□○□=□

〔4〕

我种了,淘气种的是我的4倍,淘气种了多少棵树?

□○□=□

技能题:

一、填一填〔1:1〕

(1)

量一量,再填空。

〔〕厘米

〔〕厘米

第二条线段的长度是第一条的〔〕倍。□○□=□

第一条线段比第二条短〔〕cm.□○□=□

(2)

①每□只青蛙编成1组,可以编成□组。□○□=□

②每□只青蛙编成1组,可以编成□组。□○□=□

③每□只青蛙编成1组,可以编成□组。□○□=□

④每□只青蛙编成1组,可以编成□组。□○□=□

⑤每□只青蛙编成1组,可以编成□组。还剩□只。

□○□=□

⑥每□只青蛙编成1组,可以编成□组。还剩□只。

○□=□

二、解决问题。

3元

5元

9元

5元

8元

3元

4元

6元

笑笑用27元钱去买物品,找3元,它可能买了那些物品?

①如果都买羽毛球,它可能买了几个?□○□=□

②如果都买小汽车,它可能买了几辆?

③笑笑还可能买了那些物品?

能力题:

一、画一画。

画○,使○的个数是的2倍。

二、一串珠子

●○○◎◎◎●○○◎◎◎●○○◎◎◎……………

按上图排列,那么第33颗是〔

〕珠子。

第44颗是〔

〕珠子。

下载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教案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教案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信息窗1 采集动植物标本 主备人:李秀梅 备课日期:11. 10 上课日期: 教案序号:一、教学内容: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教科书第72~74页 二、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学习用2~5的口诀......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分香蕉教案[合集]

    4、 分香蕉 教学内容: 教材64页内容。 课时目标: 1、学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2、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会读、写除法算式。 重点难点: 1、用除法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分一分-3

    分一分 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苏教版实验教科书第三册第一单元《认识除法》第一节,分一分中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学教材30—31页的例1、例2、试一试及想想做做的1—3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分一分与除法沪教版

    分一分与除法(装袋)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新教材二年级第一学期(试验本)第31、32页教学目标:1.通过等量划分(装袋)来实施除法,能将划分用除法来表示。2.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培......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统计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统计教案 课 件www.xiexiebang.com第七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第七单元 统计 单元教材分析: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分一分

    分一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1~73页例1、例2、例3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 在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中获得分物体的经验,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2. 经历不同分法的过程,学习......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七单元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七单元 第七单元 年、月、日 第1课时 看日历 第2课时 一天的时间 第3课时 时间表 第七单元 年、月、日 第1课时 看日历 教学内容:教材P67~68。......

    二年级上册 分一分教案(共5则范文)

    分一分(装袋) 教学内容:P27、28 教学目标: 1、理解重复取走的含义。 2、将等量划分的行为用“连续减去相同数”的算式表示。 3、知道“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的意义。 4、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