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冀教版】2018年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 认识除法(平均分)
第五单元
表内除法
(一)第1课时
认识除法(平均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动手操作把10颗松果从“任意分成2份”到“平均分成2份的”过程。
2、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成若干份,并写出每 份的结果。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了解“每份同样多”是“平均分”的实质。【教学重点】
动手操作把10颗松果从“任意分成2份”到“平均分成2份的。” 【教学难点】 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情境谈话引出本课课题。
1、出示课件。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新朋友,你们看这是谁?(松鼠)秋天到了。松鼠妈妈去森林里采了10颗松果让他们去分。如果你是松鼠
兄弟你打算怎样去分?谁来说一说?教师指名答,板书分法。
2、讨论。
师:请大家观察这些分法,你认为哪种分法最好最公平。学生说出自己的意见,最后形成共识:每只松鼠分5颗松果最公平。因为分得一样多。
3、动手操作。出示课件。
师:要想两只松鼠分的同样多,应该怎样去分呢?请大家拿出10个小圆片代表10颗松果,分一分吧。(学生动手操作)
师:谁到黑板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你是怎么分的?〔学生在黑板上演示)
4、出示课件,边演示边说。
师:帮小松鼠分松果,我们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先两个两个的分再一个一个,还可以一人五个。不管用哪种方法去分,每只松鼠最后都得到了同样多的松果。那么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平均分。
5、出示课件。
师:谁试着把刚才把刚才平均分的过程说一说。有(10)个松果,平均分给(2)只松鼠,每只松鼠分得(5)颗松果。
二、练习
1、出示课件。
师:有12块糖,每人分()块。你们看这是不是平均分?为什么?
2、分糖。师:到底怎样才能做到平均呢?请大家拿出12个花片代表12块糖。来分一分吧。找学生在黑板上边说边演示。
3、摆圆片。按要求动手圆片,再填空。
4、看图说一说是怎么分的。
5、按要求填空。若有难度可摆圆片。总结:份数越多,每份分得越少;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分得越多。
三、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通过劳动获得了香甜的果实,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呢? 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组织学生以同桌为单位动手分一分,让学生亲身体会任意分和平均分的不同,重点理解什么是平均分及平均分成几份是什么意思,会动手平均分成几份。
第二篇:【冀教版】2018年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 认识除法(除法算式)
第五单元
表内除法
(一)第2课时
认识除法(除法算式)
【教学目标】
1、经历把平均分的结果抽象为除法表示的过程,初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会根据具体情境写出除法算式。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初步体验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教学重点】
初步体会除法的意义。【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情境写出除法算式。
教学过程
一、分苹果,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1、(1)教师出示题目:8个苹果平均放到2个盘子里,每盘几个?(板书)
(2)教师提问“平均放到2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知道:把8个苹果放到2个盘子里,每盘要放得同样多。(3)师生合作分苹果。
①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应先怎么分,再怎么分。在独立思考后同桌讨论。
②学生用学具自己试着分一分。
③学生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同时演示课件。学生的汇报可归纳为:先把苹果每盘放1个,没分完,再把剩下的桃,每盘放一个,以此类推道到分完。分得的结果是每盘放4个。
④师生小结:8个苹果,分在2个盘里,每盘分得同样多就是把8个苹果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是4个。(4)归纳概括除法含义:
教师讲述:把8个苹果平均放到2个盘子里,都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里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
2、结合例题,学习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除法的符号是“÷”。(2)教师问学生“把8个苹果平均放到2个盘子里,每份几个?”这道除法算式怎么列呢? ①要分的苹果是几个?(8个)。把“8”写在除号前面(教师板书:8÷)
②把8平均分成几份?(2份)把“2”写在除号的后面(板书:2)③每份是几?(是4),教师把“4’’写在等号后面(板书:4)教师让学生对照算式8÷2=4说一下,这道除法算式是怎么列的?可以让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
(3)教师指着“8÷2=4”向学生说明:这个算式叫除法算式,它表示把8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4个,这个算式读作:8除以2等于〔板书)。
(4)同学之间互相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并读出算式。
二、分萝卜
1、教师出示例2,让学生用学具实际分一分,在把结果填在书上。
2、读算式,说算式表示的意思,使学生知道: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
3、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的方法,还学习了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希望同学们课下认真复习,理解掌握本节所学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打基础。
四、练一练。完成1、2、3题。
1、第一题学生动手分一分,写出除法算式。第2、3题指导学生明白题意,再写出除法算式。
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生们第一次接触除法这种运算。知道了平均分的时候。求一份是多少要用除法去计算。知道了除法算式怎么读、写。注意强
调读法当中是“除以”。
第三篇:第1课时平均分(教案)
表内除法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 ~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难点】
1.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2.理解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指导】
1.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的实践活动。
除法概念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理解。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为此,教学时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理解“平均分”。
2.设置情境或通过直观让学生初步理解乘、除法的关系。
教学用乘法口诀求商,关键是让学生了解乘、除法的关系。教学时,要设置情境或通过直观使学生初步理解乘除法的关系。然后着重引导学生探索怎样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时,把“怎样求出商”的问题交给学生,给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的机会,适时引导,让学生探索发现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3.合理组织学习,使学生达到“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教学目标。
计算能力是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除了借助直观手段,让学生从乘除法的关系中理解求商的思路外,还应当合理组织练习。
4.重视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
应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或用学生身边的实例),为学生创设发现数学问题的情景,使学生获得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的机会。对于提出的需要用新知识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方法。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10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6课时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4课时 【知识结构】
1.除法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平均分(1)
【教学内容】
本教材第8~9页例
1、例2及“做一做”。【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将具体事物平均分。2.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
1.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具体操作平均分。2.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经历“平均分”的过程。
【情景导入】
1.出示教材第7页准备参观科技园食品的情景图。
2.谈话。同学们,美丽的春天到了,我们准备去科技园春游,高兴吗? 二(1)班的同学也高兴,为了搞好这次活动,昨天,他们去超市准备了春游的食品。我们来看看,他们准备了哪些食品。
3.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新课讲授】
1.教学教材第8页例1,引出“平均分”。
师:我们来帮助二(1)班的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6位小朋友分配春游食品。
(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每种食品“每份应该同样多”。(2)动手分一分。
教师给出食品总数:24颗糖果,12个果冻,18个橘子。学生边分边口述操作过程,教师巡视。(3)演示汇报,学生分组汇报分的结果。生1:把24颗糖果分成6份,每组得到4颗。生2:把12个果冻分成6份,每组得到2个。生3:把18个橘子分成6份,每组得到3个。
(4)提问:看看你们组分得的每份有什么特点?(同样多)
(5)讲解:像这样把一堆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6)让学生把自己组平均分的结果用语言表述出来。如: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有3个„„
2.巩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特别请学生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
(2)让学生用16张卡片代替枫叶,分一分。
分好后,同桌检查一下:是不是平均分,每份是不是同样多,然后,按分得的结果填空。
3.教学教材第9页例2,探索平均分的方法。
(1)师: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那么怎么才能平均分呢?请同学们按照例2的要求分组把18个橘子平均分到6个盘子里,可以怎么分呢?
(2)学生分组活动:用实物图片或小圆片分一分。(3)交流汇报。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分的结果。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4.独立进行平均分。出示教材第9页中做一做。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酸奶,独立完成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的任务。(2)同桌交流分的方法和结果。
(3)把10盒换成12盒、18盒酸奶实物图,仿上例进行活动。让学生在多次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中,学会一些平均分的方法。
5.巩固应用——迎新年列队展示活动。(1)让学生观看以往队列展示活动的照片。(2)请同学们帮我们班设计一个最佳队形来参加这个活动。要求:每班18名学生参加,每行人数相等。
(3)请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之后在卡纸上用18个小圆片贴出来。(4)教师选择几张好的作品向大家展示,最后让全班同学都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示出来。
(5)小结列队方法。
方法1:2
方法2:3
方法3:6 方法4:9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二中第1题。(1)学生自己读题,弄清题意。
(2)让学生根据“平均分”概念判断“哪种分法对”,巩固对“平均分”的认识。
(3)交流。答案:()(√)()【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平均分”这个新的数学名词。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同样多,这样的分法就叫做平均分。希望大家下去多多练习、体会。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第1课时平均分(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师在教学时由情境入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再让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分一分、画一画等,帮助学生进行大量的感知,形成一定的表象,在头脑中初步建立等分活动与除法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体会到除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四篇:【冀教版】2018年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 认识乘法
第三单元
表内乘法
(一)第2课时
认识乘法(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问题,进一步认识乘法的意义。
2、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能把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愿望。【教学重点】
能把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教学难点】
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下列加法算式能改写成乘法吗? 3+3+3 3+3+2 5+4+3+3
二、学习新课
1、出示情景和问题,让学生根据教材要求试着列式计算。
2、交流各自的算法,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边交流边写出加法
和乘法算式。
3、让学生观察、讨论列出的算式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通过讨论,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对于“一共有多少梅花鹿”这一问题,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列成的加法算式也不同。但用乘法算式表示时都可以写成4×3或3×4。
4、告诉学生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
二、完成练一练。
三、数学游戏。
1、“送信”游戏
游戏目的: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乘法的意 义,学会将加法改写成乘法
游戏准备:制作4个信箱和若干封伺。游戏过程:
1、教师在黑板上贴出4个信箱。
2、要求学生根据信封上的“地址”。把信送到信箱里。
3、游戏:找朋友
活动目的: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乘法的意义 活动准备:一些写好算式的卡片(如下)。活动过程:
1、将卡片发给学生。
2、请拿着得数相等的两个卡片的学生站在一起。
3、先读算式,再用圆片摆一摆。2×3 3×2
4、根据乘法算式肩节奏地做拍手游戏。2×6 5×2
四、引导总结,强化新知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哪些知识学到哪些方法?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解决。
教学反思
学生会列乘法算式了,但对“几个几”的理解困难,需看图让学生多说一说这幅图表示几个几,体会几个几表示的意思。
第五篇:(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教案平均分1
平均分
教学内容:
课本P13~14页,例
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4)学生自己取名。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二、实际操作,学习习近平均分
1.教学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1)讨论分配方案。(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3.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2.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