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冀教版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及反思
《6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及反思
牛静静
一、教学目标
1、结合昆虫有6条腿的事例,经历小组合作总结归纳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2、熟记6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进行计算。
3、积极参加小组合作学习,获得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成功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6的乘法口诀,会用6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三、复习铺垫
我会用口诀计算
2×1= 4×3= 2×4= 5×3 看口诀写算式
四五二十 二五一十 四四十六 三三得九
四、教学流程
1、谜语导入
一生勤劳忙,专去百花香,回来献一物,香甜赛过糖。打一昆虫(蜜蜂)介绍昆虫知识
2、同桌讨论交流自己总结的口诀:重点讨论算式的积是怎么算出来的。
3、展示:指一组同学上前展示,说算法。计算得到算式的积的两种方法:连续加6得到;由前一句口诀中的积加6得到。
4、观察算式及口诀,说一说有什么发现?横着看,竖着看。
5、练习,课本27页习题。
五、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表内乘法
(一)》中的最后一节新课内容。此前,学生们已经有了1——5的乘法口诀基础,6的口诀编写对他们来说也不困难。这节课整体的教学流程还是很清晰的,口诀的练习也很充分,学生们都学会了背诵6的乘法口诀,也基本掌握了用6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突出了教学重点。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反映出备课不够细致,没有注意细节。比如各个环节的衔接不够自然;学生在回答问题后没有及时给与激励性的语言;提完问题后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展示时没有指着大屏幕等。这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会注意改进。
2015年10月18日
第二篇:认识平均分教学反思
《平均分》教学反思
王
猛
认识平均分
(一)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除法里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它是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因此本节教学的“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的基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总结:
1、低年级小朋友喜欢动手操作,能在具体形象的情境中获得知识的特点,课堂上,我充分利用学具盒中的小棒,这样做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在操作中探索规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又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情感投入到探索知识的过程过程中去。
2、重视了操作。平均分的本质内涵是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操作显得尤为重要。在平时的课堂中,动手操作一直是比较头疼的问题,因为孩子天生好动,组织教学会浪费大量的时间。由于平常的训练,课堂操作效率大大提高,平常我要求孩子小棒同意竖放在数学书的另一角,一旦操作,第一时间一字排开小棒在桌子正中央,通过训练与表扬的手段,学生操作的有序性得到很大提高。本课全班统一操作小棒有4次之多,操作的有效性得到了很好的保证,这样的操作有效的让学生抓住平均分的本质。
4、表扬的激励手段必不可少。本以为孩子到二年级了,对于一些物质性的奖励会淡却,尽管课堂对孩子的精神性表扬有过几次,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孩子还是比较小,对于各种形式的表扬还是很需要,对于红花、小能手的表扬手段还是很需求的。或许,这样的表扬更能在后半节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校效率。
第三篇:冀教版二年级 《平均分》教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例题和练习题。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书中主题图课件、松子图片、小红花。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直观感知“平均分” 1.情境引入,感悟平均分的特点。
师:冬天就要到了,两只小松鼠们采来松果作为过冬的粮食,现在他们要分享劳动成果,我们去帮一帮他们吧。课件出示书中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师:两只小松鼠分10颗松果,每只小松鼠可能分得几颗松果? 师:你们师怎么想的,谁愿意汇报?
生1:左面的小松鼠分2颗,右面的小松鼠分8颗。生2:左面的小松鼠分3颗,右面的小松鼠分7颗。
生3:左面的小松鼠分5颗,右面的小松鼠分5颗。(学生列举出所有情况,并达成共识每只小松鼠分5个松果最公平)
师:要使两只小松鼠分得同样多,怎么分呢?同桌可以利用课前准备的松子图片摆一摆,分一分。
(同桌动手操作,教师巡视自主探索过程)
生1:左面的小松鼠分5颗,右面的小松鼠也分5颗。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生1:每只小松鼠1颗,再每只小松鼠分1颗,最后每只分得5颗,就同样多了。师:还有其他分法吗?
生2:每只小松鼠2颗,再每只小松鼠分2颗,剩下2颗松果分给每只松鼠1颗,也是每只5颗,正好分完。(学生列举出所有情况,教师给予肯定)
师:听了大家的汇报,老师很高兴,你们真是太聪明了,用各种方法使每只松鼠分得的松果都是5颗松果,分得的松果个数怎么样?
生齐:同样多(还有喊一样多,一边多)
师:其实像你们刚才这些分法在数学上还有他的名字呢?你们知道吗?
生1:一样多。生2:同样多。生3:平均分。
师:名字起得不错,你们每个人分得同样多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就是“平均分”。
板书课题:“平均分”,齐读,指名读。教师小结: 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2.再渗透份数,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课件出示,小红拿来了8块糖,它有三种分法,你能判断出哪组是平均分的吗?小组同学互相说说你的想法。
指名汇报并说出理由。
生1:第(2)种是平均分的。因为每堆都是2块糖。生2:第(3)种也是平均分的,因为每份都是同样多的,是4个块糖。
师:观察平均分的两组,数一数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有几个块糖。学生一边数师一边课件演示用集合圈圈起来。渗透每份的含义。
二、应用新知,解决生活问题。1.联系实际,练习体验。
师:小明非常喜欢小动物,他买了12个香蕉,想平均分给3只小猴(课件出示:桌面上小明放有12个香蕉,下面蹲着3只小猴)你知道每个小猴分几个吗?
知道的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不知道的可以用学具摆一摆。学生汇报教师演示,每只小猴4个,可这时又来了一只小猴。
师:唉呀,又来了一只小猴,咱们要重新分这12个香蕉了。生:把12个香蕉平均分给4只小猴
师:好主意,那每只小猴分几个?(学生讨论,汇报:每只小猴3个)
课件演示又来了2只小猴
师:小猴越来越多,这次要把12个香蕉要平均分给几只小猴?(6只)每只小猴分几个?(学生一齐喊出来是2个)师:噢,每只小猴只能得到2个香蕉了。
通过刚才给小猴分香蕉,从中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跟你的小组说一说。
生:猴子多了,每只小猴得到的水果个数就少啦!师:你们可真聪明,能够发现这个问题。
三、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是平均分的。希望大家能注意观察,把你发现是平均分的现象汇报给同学、老师和你的父母、朋友都可以。
第四篇: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金沙县沙土镇第一小学
罗艳明
教学内容
认识平均分
(一)是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认识除法的第一课时内容。本节课主要教学教材30——31页的例
1、试一试,例
2、试一试及想想做做的1——3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活动,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知道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
2、让学生学习习近平均分的第一种常见情况: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的分。
3、使学生学习在分一分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分一分的过程中,感知平均分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磁性实物图片。学具准备:小棒、圆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数学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字,“分”(板书)读作什么?学生齐读“分”。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分东西,比如:“开学了,老师给同学们分本子,分座位,分小组,学校给同学们分班级等等”。但在这个“分”字里究竟藏着多少奇妙的数学秘密呢?就让我们一起去研究研究好吗?
2、教学例1
秋天姐姐知道这件事,也来到我们的课堂,看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展示课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噢!原来是桃子呀!一共有几个?如果把它们分成几堆,你想怎样分?
请同学们用圆片代替桃,自己分分看。(教师巡视,看有几种不同的分法。)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分的?学生口述,教师板书。⑴○○
○○○○
⑵○○○○○
○ ⑶○○○
○○○
⑷○○
○○
○○ ⑸○
○
○
○
○
○
同学们分得真不错!想想出了这么多不同的分法,让我们来看看大辣椒、小蘑菇和小柿子是怎样分的好吗?(展示课件)
以上这么多的分法,你发现哪种分法最公平呢?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是呀,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把它叫做“平均分”。边说,将课题补充完整。板书课题:平均分
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二)实际操作,学习习近平均分。
1、教学“试一试”
谈话:大家认识了“平均分”这个新朋友,那你们想想如果把8 个桃子平均分,可以怎样分?
在分之前,谁来说说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每份分得同样多,或者平均分)好!现在动手用8个圆片来代替桃平均的“分一分”。分好以后把自己的分法讲给同桌听一听。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分的?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⑴
○○
○○
○○
○○ ⑵
○○○○
○○○○ ⑶
○
○
○
○
○
○
○
○ 为什么这三种方法都是平均分呢? 因为它们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是平均分。
2、看看谁是“火眼金金”。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课件展示)看下面的分法是不是平均分?
⑴萝卜图:(不是平均分)因为每份分得的不是同样多。怎样分,就是平均分了。(让学生思考后再交流)
⑵草莓图:(是平均分。因为每堆分得同样多,都是3个。)同学们真聪明,个个都是火眼金金。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学习例2。
同学们都知道猴子最喜欢吃什么?(桃子)猴妈妈带着它的猴宝 宝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它们在做什么呢?(展示课件)
数数看,树上一共有多少个桃子?(8个)猴妈妈想把这些桃子分给小猴,不过在分法上有一个要求,要求是什么呢?(板书:每只小猴分2个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就是每2个一份)
同学们用8个圆片分分看,找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分。
小结:8个桃,每2个桃作为一份分给1只小猴,一共分了4份,就是分给4只小猴。像这样:把每几个作为一份来分,就是平均分的一种分法。现在我们看看猴妈妈是怎样分的?(课件展示)
2、教学“试一试”
把12根小棒,平均分,你想怎样分?(师口述分的方法,学生分,然后在书上填空。)⑴∕∕
∕∕
∕∕
∕∕
∕∕
∕∕ 每2根一份,分成()份。
⑵∕∕∕
∕∕∕
∕∕∕
∕∕∕ 每3根一份,分成()份。
⑶∕∕∕∕
∕∕∕∕
∕∕∕∕ 每4根一份,分成()份。⑷∕∕∕∕∕∕
∕∕∕∕∕∕ 每6根一份,分成()份。
比较上述四种分法,你们发现什么?学生交流。
小结:要分的总数不变,每份分的数越少,分得的份数越多;每 份分的数越多,分得的份数就越少。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认识平均分”,谁来说说什么叫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谈话:同学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下面我们就用学到的知识,解决我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好吗?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题。(课件展示)先让学生看饼干图,读题目要求,说说是每几块一圈,再圈一圈,并完成填空。第二小题也是如此,先读题,圈一圈,再填空。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引导学生根据题意用小棒先分一分,再说说15个气球,每3个 给1人,可以分给()人。(课件展示)
3、游戏:分小棒。(16根小棒,平均分一分,看谁的分 法多。)
(五)全课小结,拓展平均分。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开心吗?你们学会了什么本领?什么是
平均分呢?(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如果把一些事物按每几个一份的分,也是平均分。)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如果有,请提出来,大家帮你解决。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平均分的事例,只要你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的。请同学们用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找找你们生活中关于“平均分”的事例,讲给父母或小伙伴听,好吗? 板书设计:
认识平均分
例1
试一试
例2
⑴○○
○○○○
○○○○
○○○○○
○○○○○○○○
⑵○○○○○
○
○○
○○
○○
○○
8个○,每2个一 ⑶○○○
○○○
○ ○ ○ ○ ○ ○ ○ ○
份,分成4份。⑷○○
○○
○○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⑸○ ○ ○ ○ ○ ○
每几个一份的分,也是平均分。
第五篇:《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让学生准备好练习本、课本、铅笔,其余收起来。听算:同桌交换,找一生对答案,大家一起背用得口诀。全对举手,对这些同学提出表扬,评为“口算小能手”。没有全对的同学,继续努力,争取下次当口算小能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在一片森林里,有一群小动物正在举行丰盛的宴会,他们都带来了自己爱吃的食物想与小伙伴分享。都来了哪些小动物呢?大家猜一猜。我说出他们喜欢的食物,你们猜是什么动物?竹笋(熊猫)、桃子(猴子)、萝卜(兔子)、松果(松鼠)。同学们真厉害,都猜对了。宴会还没开始,熊猫哥哥和弟弟就迫不及待地想拿起竹笋来吃,这时有个难题难住了他们,6个竹笋,他们该如何分呢?同学们想不想帮帮他们(想)。好,下面就请同学们想一想该怎样分呢?
二、认识平均分: 学生利用学具分竹笋。
师:分好的同学请举手。找生说分法。
师:同学们帮熊猫哥哥和弟弟找到这么多分法。大家仔细观察这几种分法,有什么共同特点?他们都是把6个竹笋分成了几份?(生:2份)对,哥哥1份,弟弟1份。不同的是有的分得一样多,有的分得不一样多。
师:那在这几种分法中,你认为哪种分法比较好?(生:每只分得3个)。为什么?(生:这样才公平)说得有道理。
师:他们每个分得3个竹笋,也就是他们分得的同样多。像这种每份分得同样多,在数学上叫作平均分(板书:平均分)。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得内容。(板书课题)。
师:下面谁来读一读这句话,和平均分打个招呼,指生读。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生齐读)。
师:我们认识了平均分,你认为在这句话中,哪几个字可以用来判定是不是平均分?(生:同样多)
师:那么我们来回忆一下分竹笋的过程,6个竹笋,平均分给2只熊猫,每只分得3个竹笋,他们分得同样多,也就可以说是平均分。(强调平均分)
三、巩固平均分:
师:熊猫哥哥和弟弟都很赞同这种“平均分”的方法,高兴地拿着分得的3个竹笋去享受了。这时,3只小猴子着急了,同学们你们帮熊猫哥弟俩分好了,还没帮我们平均分桃子呢?同学们想不想再帮帮这3只小猴子?(生:想)
同学们真是乐于助人。3只小猴子想把12个桃子平均分,也就是他们想分得的桃子个数一样还是不一样?(生:一样),一样也就是要平均分。那么就请同学们帮小猴子分一分,看每只小猴子分几个桃子?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从学具袋中取出12个圆片代替12个桃子,用“平均分”的方法,在桌子上摆一摆、分一分,看谁先帮小猴子分好?
生分。
找生上台演示分。
师:这是平均分吗?(生:是,因为每只猴子分得的桃子同样多,也就是平均分。)我们完整得说一下: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得4个桃子。
如果有4只猴子,平均每只分得几个桃子呢?如果有6只猴子呢? 师:小猴子们拿着各自分得的4个桃子直夸同学们厉害,这么快就帮他们也分好了。老师也想来考验一下大家,看你们是不是真得学会了平均分。敢不敢接受考验?(生:敢)打开课本62页,做自主练习第1题,判断哪种分法是平均分?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生:分得同样多)
看来第1个题难不住大家,我们来看第2题,找生分,说怎么分得?看来同学们学得不错,不但帮小动物们解决了问题,还通过了老师的考验,让我们为自己鼓掌,表扬一下自己吧!
师:在这次宴会上,还有一种小动物有问题请教大家,他们就是小兔子。他们共有16个萝卜,想每只小兔子分4个萝卜,他们不知可以分给几只小兔子来分享?同学们有信心帮他们解决这个难题吗?(生:有)
好,下面请同学们从学具袋里共拿出16个圆片,代替16个萝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分一分。分好之后,坐好,示意老师。
生分。汇报演示。
师:拿走4个分给第1只小兔子,再拿4个分给第2只小兔子,„„直到分完,看有几个4,就是分给几只小兔子。
师:这样分是平均分吗?(生:是)为什么?(生:每只兔子分得同样多)
四、课堂总结:
看来同学们真棒,帮这些小动物们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生活中,我们就应该乐于助人,因为帮助别人,会让自己变得快乐。而且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获取很多。今天你收获了什么?
布置作业:今天我们学得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在生活中找一找哪些需要平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