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二语文《陈情表》教案
《陈情表》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研读课文,把握文章主旨;掌握文中重点词汇和句式,归纳总结主要语法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亲情的伟大和感人;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文中重点词汇和句式,归纳总结主要语法现象
教学难点 :
李密层层深入的说理技巧
教学方法:
诵读体悟,研习讲解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吟诵 孟郊《游子吟》
问题的设计:这首耳熟能详的诗歌,表达的是怎样的情感?
设计的意图:以熟悉的诗词导入,可以很快得到学生的共鸣,得出“亲情”这一主题。引入李密《陈情表》的学习
古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1700百年以前的魏晋时局动荡不定。魏灭蜀国之后,司马炎篡位,魏国灭亡。晋武帝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大量征召汉蜀旧臣。西蜀名士李密走进了他的视野。一面是至高无上、不容推脱的皇帝,一面是年迈多病至亲至爱的祖母,在这人生的关键时刻,他做出了怎样的选择呢?今天就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风云回到晋朝,走进李密和他的《陈情表》。
二、熟读、疏通字词:
注意加点字的读音和词义:
臣以险衅(xìn)夙遭闵凶(mǐn)门衰祚薄(zuò)日薄西山(bó)茕茕孑立(jié).....
床蓐(rù)猥以贱微(wěi)责臣逋慢(bū)犹蒙矜育(jīn)过蒙拨擢(zhuó).....
宠命优渥(wò)期功强近(jī)终鲜兄弟(xǐan)除臣洗马(xiǒn)刘....
病日笃(dǔ)更相为命(gēng)..
三、提问:
1、陈情的含义?
明确:陈述自己的感情,陈述事情的理由。
2、是谁陈情?
明确:李密(224 - 287),西晋犍为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为人正直,颇有才干,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
3、在什么背景下陈情?
明确: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了巩固新政权,笼络蜀汉旧臣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李密到洛阳任职。
4、陈什么情?
明确: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1)对祖母刘氏的孝敬之情
(2)进退两难的为难之情
(3)对朝廷重用自己的感激之情
(4)对皇帝的忠诚之情
5李密怎样才能说服晋武帝呢?
引导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陈情表》第二课时
编制人:杨涛审核人:苗建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研读课文,把握文章主旨;掌握文中重点词汇和句式,归纳总结主要语法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亲情的伟大和感人;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文中重点词汇和句式,归纳总结主要语法现象
教学难点 :
李密层层深入的说理技巧
教学方法:
诵读体悟,研习讲解
教学安排:
2课时
一、分析课文.齐读第一段。.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它总提了哪几个方面?
明确:总摄作用
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
第二: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
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
仅仅有第一段的悲苦说辞,能够打动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吗?晋武帝会不会认为这是他为保留名节坚辞不仕的托辞呢?这个问题对于李密来说至关重要 , 这关系到他的身家性命。李密是怎样陈述的?.学生齐读第二段。.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新晋对蜀汉旧臣李密的起用?李密又是如何应对的?.从本段中我们看到的是李密的态度坚决呢,还是他的哀婉陈情?
明确:词意凄恻婉转,恭谨虔诚,外表象是俯首乞怜,令人同情。实质是态度坚决,还是不去应征。.情以动人,理以喻人。如果李密仅仅想用情来打动晋武帝的话,也许晋武帝会稍动恻隐之心,而这种恻隐之心很快就会从搞政治的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心中溜走。你尽孝但不能不尽忠啊?自古说“忠孝不能两全”,舍孝而全忠嘛!李密用以陈情的第二手就是“晓之以理”——“喻之以孝道之大义”.学生齐读第三段。
2、提问: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
明确:矜守名节。古代崇尚一种观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晋武帝同样怕李密也是矜守名节。
李密这样辩解:本图宦达→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岂敢盘桓
3、本段文势有三转,表示转换的字眼是什么?(伏惟、且、但)文意的重点落在哪里?(区区不能废远)
小结:本段讨欢心、诉悲苦、求谅解、表心志,极尽陈情之能事,请结合本段文字具体分析。.学生齐读第四段。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而报刘之日短。”通过时间“长”与“短”的比较,巧妙地提出了一个先尽孝后尽忠的两全其美的办法。.经过李密的一番委婉凄切的陈情,晋武帝览表之后会有怎样的反应呢?
明确:(可以自由讨论)
二、讨论:
将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调整一个位置,先讲理后讲情好不好?
引导: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总之,全文首先陈述个人悲惨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孙的特殊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继则写自己愿意奉诏,但又以刘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同情。再则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如所请。同时更表明自己心迹,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案。全文构思缜密,脉络分明,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
三、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1、排偶句的运用,有不少是为了通过相互对立和相辅相成的内容,来强化情意的表现。例:“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循私情,则告诉不许。”通过内容的对立,将尽忠与尽孝的矛盾强化,突出进退两难的处境。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外无期功强劲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通过上下、左右、内外的相辅相成,突出了李密孤苦零丁、无依无靠的情景。
“生当陨首,死当结草”通过“生”与“死”的对举,表明了一定要报大恩的决心。、练达而概括的四字句连用,对制造情势、渲染气氛起了很大的作用。
例:“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如星火”一连 六个四字句,三层排比,短语迫促,一气呵成,造成一个上责下催,透不过气来的紧急气氛。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一连四个四字句,借比喻,用夸张,将祖母刘危在旦夕的情势形容殆尽。
积累成语:
零丁孤苦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急于星火 进退狼狈 日薄西山 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气息奄奄 更相为命 皇天后土 实所共鉴 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
四、课堂小结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李密说服司马炎的武器,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能够明哲自保的文人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孝情,这个不老的主题,永远都会以它的真诚与纯朴成为人们心中宁静的憩息港。
第二篇:江苏省常州市安家中学高二语文 《陈情表》教案2
《陈情表》文言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1.夙遭闵凶(通“悯”,怜悯)2.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常在床蓐
(通“褥”,草席)
4.四十有四
(通“又”,用在整数和余数之间)
二、古今异义
1.九岁不行(古:不能走路;今:不可以,不中用)
2.举臣秀才(古:优秀人才;今:科举考试中最低一级考中者)
3.孤苦零丁,至于成立(至于:古:直到„„,到了„„;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成立:古:成人自立;今:(组织,机构)正式建立)
4.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古:报答;今:向上级报告或刊登在报纸上)5.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古:申诉,诉说;今: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
6.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古:辛酸,苦楚;今:身心劳苦)
7.臣欲奉诏奔驰(古:赶快向前,奔走效力;今:车马等很快的跑)
8.拜臣郎中(古:尚书部的属官;今:中医医生)
9.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古: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今:数量少)10.岂敢盘桓(古:犹疑不决的样子;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逗留)
11.除臣洗马(古:太子的属官;今:清洗马匹)
12.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古:进退两难;今:狼和狈)
13.寻蒙国恩(古:不久;今:寻找)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名词作状语,一天天的 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 3.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名词作状语,向上
(二)名词作动词
1.且臣少仕伪朝
名词作动词,做官
2.臣少多疾病 名词作动词,生病 3.举臣秀才
名词作动词,做秀才,为秀才 4.举臣孝廉
名词作动词,做孝廉,为孝廉
(三)形容词作名词
1.夙遭闵凶
形容词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 2.猥以微贱
形容词作名词,微贱的身份 3.沐浴清化
形容词作名词,清明的政治教化 4.凡在故老
形容词作名词,年老之人
5.愿陛下矜悯愚诚 形容词作名词,诚心
(四)形容词作动词
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2.则刘病日笃 形容词作动词,加重
(五)动词作名词
臣之进退
动词作名词,是否出来做官之事
(六)使动用法
用心 爱心 专心 1.臣具以表闻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 2.无以终余年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结束 3.保卒余年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终了 四、一词多义
1.以
① 臣以险衅 连词,因为 ② 猥以微贱 介词,凭借 ③ 臣具以表闻 介词,用 ④ 谨拜表以闻 连词,表目的
⑤
伏维圣朝以孝治天下 介词,用 ⑥ 臣以供养无主 连词,因为
2.于
① 急于星火 介词,比 ② 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介词,对向
3.之
① 外无期工强近之亲 助词,的
② 臣之进退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4.少
① 少多疾病 年岁小 ② 解鞍少驻初程 稍稍 ③ 少仕伪朝 年青时 ④ 一时多少豪杰 多少
5.志
① 舅夺母志 志向 ② 听臣微志 愿望 ③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做标记 ④ 寻向所志 标志
6.应
①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照料 ②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回答
7.婴
① 夙婴疾病 缠绕,被缠绕
② 举婴,欲投之河 婴孩
8.矜
① 犹蒙矜育 怜惜 ② 不矜名节 自夸
③ 鉏耰棘矜 矛、戟等武器的柄
9.悯
① 夙遭闵凶 通 “悯”,可忧患的事
② 悯臣孤弱 怜惜,悲痛
10.薄
① 门衰祚薄 浅薄 ② 日薄西山 迫近,靠近
用心 爱心 专心 ③ 厚古薄今 轻视,看不起
11.期
①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一定的期限 ② 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 约定,约会 ③ 良剑期乎断 希望,要求
④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一周年,一整月)此指穿一周年孝服的人
12.疾
① 而刘夙婴疾病 病(一般的生病)
② 凡牧民者必知其疾 痛苦,疾苦 ③ 寡人有疾,寡人好货 缺点,毛病 ④ 吾疾贫富之不均,今为汝均之 厌恶,憎恶 ⑤ 疾风知劲草 迅猛,急速 ⑥ 嫉恶如仇 厌恶,憎恶
13.除
① 除臣洗马 授予官职 ②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台阶 ③ 攘除奸凶 除掉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2.今臣亡国贱俘
3.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4.实为狼狈 5.本图宦达
(二)介词结构后置句
1.急于星火
2.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三)被动句
1.而刘夙婴疾病(被„„缠绕)
2.则告诉不许(不被允许)
(四)省略句
1.谨拜表以闻(之,指陛下)(省宾语)2.具以表闻(之,指陛下)(省宾语)
3.则告诉(上官)(上官)不许(省兼语:主语和宾语)
4.除臣(为)洗马(省谓语)5.少仕(于)伪朝(省介词)
(五)固定句式
1.无以:没有用来„„的方法。例: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2.既„„终„„:既„„又„„;既„„也„„ 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用心 爱心 专心 3
第三篇:江苏省常州市安家中学高二语文 《陈情表》教案1
《陈情表》
教学目标: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深入体会教学设计>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教学重点: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一、导入课题
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
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
教学设计>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二、指导学生疏通字词,理解全文内容
终鲜(xiǎn)兄弟 期功强(jī)近常在床蓐(rù)
猥(wâi)以微贱 岂敢盘桓(huán)庶刘侥(jiǎo)幸
1、思考:为何“陈”?“陈”什么?
提示:为何陈——用原文作答:除臣洗马,不能就职。(不想到晋朝为官)
陈什么——用原文作答:夙遭闵凶;更相为命;不能废远;愿乞终养。(陈述年幼时的孤苦及祖孙的相依为命,自己的一片孝心。)
第一段:自诉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
第二段:明写感激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
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
第四段;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愿乞终养请求。
2、反复诵读课文,思考“情”在本文中有几层含义?
引导:本文的题目是《陈情表》,“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陈”是陈述的意思,情:(1)情况(事实);(2)衷情(孝情、苦情、忠情);(3)情理(忠孝之道)。
三、赏析构思艺术
1.讨论:在陈请终养祖母这个要求时,李密碰到了什么困难?
引导:作者处在一种忠孝两难的矛盾境地里,请大家把作者的这种矛盾境地读出来。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了“孝情”?
用心 爱心 专心 1
第一段,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 第二: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 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忠情”?
第二段,也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2.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这样一个二难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不仅达不到陈请的目的,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下面我们来看看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变被动为主动的。
3.思考讨论:请补写出“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后面省略的一句话,并想想作者为什么要省略这句话?
提示:故臣当终养祖母,不能废远。
引导:这是一个三段论式的推理,作者大前提,小前提,但结论却没有说,请你说出结论,并想想作者为什么不把这个结论直截了当地说出来,而是宕开一笔,写自己少仕伪朝的事?
4.思考:假设你是晋武帝,正与李密面谈,此时李密直接提出了终养祖母的请求,你晋武帝能不能一两句话就把李密驳得哑口无言?
引导:晋武可能会说,既然你要终养祖母以尽孝心,为什么在蜀汉你又出来做官呢?
因此,李密深知,这段历史是不能回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迹:一仕伪朝“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二在圣朝“宠命优渥,岂敢盘桓”让晋武帝明白自己的忠心。最后再以一幅祖母病笃图深深打动了晋武帝,让他明了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原因只是因为祖母病重,从而提出不能废远的要求。
提示:李密在分析矛盾时将孝治天下的理与祖母病笃须尽孝的情作了对照,应作什么选择其情理不言而喻。
5.朗读思考: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
引导:作者以列数字作对比的方式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这一解决矛盾的办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后再表忠心,不容晋武帝置疑,不得不答应李密的陈请。
提示:尽忠日长,尽孝日短:先尽孝后尽忠。
6.将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调整一个位置,先讲理后讲情好不好?
引导: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总之,全文首先陈述个人悲惨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祖孙的特殊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继则写自己愿意奉诏,但又以刘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帝的同情。再则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许所请。同时更表明自己心迹,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案。全文构思缜密,脉络分明,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
四、赏析语言
有好的构思,还要有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这样教学设计>文章的力量才能发挥出来。《陈情表》明显的保留了赋的语言特点。《古文观止》评论《陈情表》的语言,说它“至性之言,悲恻动人”;有人说,《陈情表》的语言是有形的,有声的;读《陈情表》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看到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看到作者诚惶诚恐
用心 爱心 专心 的怖惧„„;你还可听到少年的无助哀叹,老人病中无奈的呻吟,孝子恳切的哀告,帝王严厉的呵斥„„
请轻声朗读课文,把你认为好的语句画下来,读出来,然后结合教学设计>文章的构思,说说这些语句有什么特点,好在哪?
重点赏析语段(句式,用词,修辞手法,表情达意的效果):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引导: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直陈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单,孤独寂寥,极为形象地表现出来,读之让人动容。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引导:一连用了“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准确地陈述了自己“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实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路;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引导:四字骈句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紧张气氛。
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引导:对偶句,一外一内都强调一个“无”字,写出了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了,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也是对偶句,恰当地表达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宠的感激。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都是对偶句。运用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使语气显得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读来朗朗上口,使教学设计>文章的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3.“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地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情色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动人?
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4.提问:你能说出哪些成语出自本文吗?
引导:此文的问世,为后世提供了众多的惯用语,一直流传至今,如“躬亲抚养”“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更相为命”“生当陨首,死当草结”等,均成为人们信手拈来的语句。
5.小结: 分析艺术特色:
用心 爱心 专心 3
(1)感情真挚,融情于事;(从本文的实际效果入手,找出文中李密表达的几种情感(孝顺之情,不满之情,恭敬之情),体会抒情和叙事的结合:“情为文之经,事为文之纬”)
(2)文脉畅达,照应联通;
(3)骈散结合,音韵和谐;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
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丰富了中国语言的词汇。
*(4)陈辞委婉,屈伸适宜。(可联系高一第一单元几篇教学设计>文章,探讨陈情、讽谏、劝说的技巧:委婉含蓄、借题发挥、以小喻大、卑己敬人、直陈利弊、曲径通幽等等)
五、作品评价
(一)通过两个拓展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认识本文构思慎密,语言精粹的特点。
1.讨论: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引导:(1)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味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
引导:(2)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州书切峻,责臣逋慢”,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更大的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教学设计>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
开放性问题,各抒己见,自圆其说。
六、总结本课古汉语语词、文化知识
1.词类活用:夙遭闵凶 :名,忧患,不幸的事
察臣孝廉:动,作孝廉,为孝廉
臣之进退:名,是否出来做官之事
举臣秀才:动,作秀才,为秀才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动,远离
猥以微贱:名,社会地位低下之人
凡在故老:名,年老之人
谨拜表以闻:使动,使皇上闻
沐浴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
则刘病日笃:状,一天天地
2.古今异义:至于,成立,告诉,不许,希冀,辛苦
3.通假现象:闵,零丁,蓐
4.成语:孤苦伶仃,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皇天后土
5.判断句:
①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②今臣亡国贱俘
③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6.被动句:
而刘夙婴疾病
7.修辞方式:比喻,对偶,婉曲(“舅夺母志”讳母亲改嫁)8.文化知识:孝廉,秀才,拜,除,拔擢,陛下
用心 爱心 专心
用心 爱心 专心5
【模拟试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险衅(xùn)闵凶(mīn)门衰祚蒲(zuò)少多疾病(shào)
B.期功(qī)夙遭(sù)茕茕孑立(qióng)终鲜弟兄(xiǎn)
C.洗马(xiǎn)拔擢(zhuó)猥以微贱(wâi)强近之亲(qiǎng)
D.陨首(yǔ)逋慢(bū)宠命优渥(wò)逮奉圣朝(dài)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逮奉圣朝(及、至)沐浴清化(蒙受)
B.供养无主(主人)辞不赴命(致辞)
C.拜臣郎中(拜访)寻蒙国恩(寻求)
D.刘病日笃(病重)告诉不许(告知)
3.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 B.岂敢盘桓,有所`
C.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D.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阅读短文,完成4~7题。
杜正伦,隋仁寿中以秀才擢第,隋代举秀才者止十余人,甚为当时称美。贞观元年,尚书右丞魏征表荐正伦,以为古今难匹,遂擢授兵部员外郎。太宗谓曰:“朕今令举行能之人,非朕独私于行能者,以其能益于百姓也。以卿忠直,朕今举卿,卿宜勉称所举。”二年,拜给事中,兼知起居注。正伦进曰:“君举必书,言存左史。臣职当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陛下若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非直当今损于百姓,愿陛下慎之。”太宗大悦。四年,累迁中书侍郎。六年,与御史大夫韦挺等咸上封事称旨,太宗为之设宴,因谓曰:“为君不易,为臣极难。人主亦有逆鳞,卿等遂不避犯触。常能如此,朕岂虑有危亡哉!”寻加散骑常侍,行太子右庶子。太宗谓曰:“今太子年在幼冲,知卿能敦直道,故辄辍卿于朕,以匡太子,宜知委任轻重也。”正伦出入两宫,参典机密,甚以干理称。时太子承乾,好昵近群小。太宗谓正伦曰:“吾儿全无令誉,不闻爱贤好善,私所引接,多是小人,卿可察之。”正伦数谏不纳,乃以太宗语告之。承乾抗表闻奏。太宗谓正伦曰:“何故漏泄我语?”对曰:“开导不入,故以陛下语吓之,冀其有惧,或当反善。”帝怒,出为谷州刺史,又左授交州都督。
4.对下列四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以为古今难匹 比得上 B.臣职当修起居注 掌管
C.则千载累于圣德 积累 D.吾儿全无令誉 美好
5.对下列句中画线词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以秀才擢第 通过科举选拔考中
B.承乾抗表闻奏 抵抗君命,上表进谏
C.人主亦有逆鳞 君主因臣子直谏而被触怒
D.咸上封事称旨 赞扬人主的旨意
6.下列句子表示贬官的一项是()
用心 爱心 专心
①擢授兵部员外郎②拜给事中③兼知起居注④累迁中书侍郎
⑤加散骑常侍⑥行太子右庶子⑦出为谷州刺史⑧左授交州都督
A.①③ B.②⑤ C.④⑥ D.⑦⑧
7.下面六句话分成四组,全都与杜正伦为官忠直有关的一组是()
①隋代举秀才者止十余人 ②正伦出入两宫,参典机密
③臣职当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 ④与御史大夫韦挺等咸上封事
⑤为君不易,为臣极难 ⑥数谏不纳,乃以太宗语告之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③④⑥ D.①②⑤
8.读下面这篇文言文,然后答题。
梁孝王,景帝母弟,窦太后爱之,令得自请置相、二千石,出入游戏,僭于天子,天子闻之,心弗善也。太后知帝不善,乃怒梁使者,弗见,案责王所为。韩安国为梁使,见大长公主而泣曰:“何梁王为人子之孝,为人臣之忠,而太后曾弗省也?夫前日吴、楚、齐、赵七国反时,自关以东皆合从西乡,惟梁最亲为艰难。梁王念太后、帝在中,而诸侯扰乱,一言泣数行下,跪送臣等六人,将兵击却吴楚,吴楚以故兵不敢西,而卒破亡,梁王之力也。今太后以小节苛礼责望梁王。梁王父兄皆帝王,所见者大,故出称跸,入言警,车旗皆帝所赐也,即欲以诧(chà,夸耀)鄙县,驱驰国中,以夸诸候,令天下尽知太后、帝爱之也。今梁使来,辄案责之。梁王恐,日夜涕泣思慕,不知所为。何梁王之为子孝,为臣忠,而太后弗恤也?”大长公主具以告太后,太后喜曰“为言之帝。”言之,帝心乃解,而免冠谢太后曰:“兄弟不能相教,乃为太后遗忧”。悉见梁使,厚赐之。其后梁王益亲欢。太后、长公主更赐安国可直千余金。名由此显,结于汉。其后安国坐法抵罪,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 :“然即溺之”。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直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走。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因肉袒谢。安国笑曰:“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安国为人多大略,智足以当世取合。而出于忠厚焉。贪嗜于财。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也。于梁举壶遂,臧固、郅他,皆天下名士,士亦以此称慕之,唯天子以为国器。
(1)下列句中加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出入游戏,僭于天子 僭 :侮蔑
B、今太后以小节苛礼责望梁王 望:埋怨 C、即欲以诧鄙县 鄙:边远的地区 D、其后安国坐法抵罪 坐:触犯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太后知帝不善,乃怒梁使者,弗见,案责王所为 B、何梁王为人子之孝,为人臣之忠,而太后曾弗省也 C、甲曰:“然即溺之”。
D、太后、长公主更赐安国可直千余金。
(3)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死灰独不复然乎——死灰难道不再燃烧了吗?
B、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田甲不任官职,我就灭掉你的家庭。C、智足以当世取合——才智足够在政坛上适应形势。D、唯天子以为国器——希望天子让他担任国家重要职务。
(4)下列句子编为四组,能够说明韩安国才略的一组是()
①韩安国为梁使,见大长公主而泣曰 ②何梁王为子之孝,为人臣之忠,而太后曾弗省也
用心 爱心 专心
③死灰独不复然乎 ④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 ⑤于梁举壶遂、臧固、郅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梁孝王和景帝是同胞兄弟,由于倍受窦太后喜爱,就私自设置丞相和二千石级官员并且不把天子放在眼里,几乎招惹祸患。
B、由韩安国话可知,梁孝王在七国叛乱时,派军队打退叛军,为阻止叛军西进,保卫太后和皇上立下功勋。
C、韩安国明于整理,善于剖断,终于通过大长公主和太后,化解了景帝和梁孝王之间的矛盾。
D、选文中着重肯定了韩安国有谋略、有才智、为人宽厚、能力国举贤等优点,也提到了他的缺点。
用心 爱心 专心 8
【试题答案】
1.C 2.A 3.D 4.C 5.D(提示:符合皇帝心意)6.D 7.C 8.(1)A(“僭”,超越本分,比拟上级)
(2)B(A 中“案”通“按”;C中“然”通“燃”,“溺”通“尿”,D中“直”通“值”)
(3)D(就天子也认为他是国家的栋梁之材)
(4)D(5)A(不是私自设置官员,而是太后允许他,请求他设置。)
用心 爱心 专心 9
第四篇:高二语文《陈情表》教案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陈情表》教案
一、内容及解析
《陈情表》是古代散文中传诵千古的名篇之一,见于萧统《昭明文选》中,是李密流传下来的唯一作品。本文是李密向晋武帝司马炎上的表文。全文围绕“愿乞终养”“辞不赴命”这个中心从不同角度反复陈说,叙述了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家中的孤苦情况和祖母对自己的辛勤抚养,真挚地表达了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感情,详尽婉转地说明了自己屡次辞谢晋朝征召的原因,既表达了对晋朝皇帝的感激之情,又申述了终养祖母已尽孝道的决心。行文流畅委婉,叙事具体生动,情真、情深,抒情扣人心弦,将诉情之语与陈理之言交融一体,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二、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思路。
2、通过诵读、背诵,积累文言词汇,积淀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深入体会李密的感情,培养学生敬老的思想感情。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课前预习
《课堂新坐标》第34页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诸葛亮的《出师表》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出师一表真名世”,初中学过的诸葛亮的这篇文章的确是名世、传世之作。“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用于臣子向皇帝陈情。《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shàn)陈情奏章。“出师一表真名世”的下一句是“千载谁堪伯仲间”,意思是“千年以来谁可以和他相比呢?”我不敢举哪个名人去和诸葛亮比较,但就在诸葛亮之后不足一百年的晋朝,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师表》相媲美,它即是李密的《陈情表》。
2、作者作品
李密,不是瓦岗寨的李密。(224年-287年),字令伯,一名虔,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后李密以对祖母孝敬甚笃而名扬于乡里。师事当时著名学者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传》。初仕蜀汉为尚书郎。蜀汉亡,晋武帝召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供养而力辞。祖母去世后,方出任太子洗马,迁汉中太守。后免官,卒于家中。
3、背景分析
司马氏集团灭蜀后,为了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名贤到朝中做官,李密也是其中之一;李密是亡蜀降臣,如若不应诏,会被误认为“矜守名节”,不与司马氏王朝合作,招来杀身之祸。司马氏集团通过阴谋和屠杀建立了西晋政权,为了巩固统治,提出以“孝”治理天下。
李密为什么“辞不就职”呢?大致有这样三个原因:第一,李密确实有一个供养祖母刘的问题,像文章中说的“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第二,李密是蜀汉旧臣,自然有怀旧的思想,况且他还认为汉主刘禅是一个“可以齐桓”的人物,对于晋灭蜀汉是有一点不服气的。第三,古人讲:做官如履薄冰。皇帝高兴时,臣为君之心腹;皇帝不高兴时,臣为君之土芥。出于历史的教训,李密不能没有后顾之忧。晋朝刚刚建立,李密对晋武帝又不甚了解,盲目做官,安知祸福。所以李密“辞不就职”,不是不想做官,而是此时此刻不宜做官。
李密的《陈情表》把晋武帝感动了,皇帝不但准奏,而且“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可见此文感染力之大。
4、学生自读课文。
⑴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臣以险衅(xìn)夙遭闵(mǐn)凶 门衰祚(zuò)薄 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 应(yìng)门 茕茕(qióngqióng)孑(jié)立 床蓐(rù)猥(wěi)以微贱 非臣陨(yǔn)首 责臣逋(bū)慢 宠命优渥(wò)更(gēng)相为命
刘病日笃(dǔ)犹蒙矜(jīn)育 过蒙拔擢(zhuó)盘桓(huán)气息奄奄(yǎn)⑵翻译下列语句,并解释加点词语。
慈父见背 舅夺母志 晚有儿息 形影相吊 察臣孝廉 举臣秀才 除臣洗马 不衿名节 .........听臣微志 拜表以闻 ..
5、课内探究
★学生齐读第一段,教师和学生共同口译本段文字。问题一: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学生回答:总摄作用)它总提了哪几个方面?(学生讨论,不必拘泥固定答案,教师提供参考答案)
①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 ②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 ③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 ④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
★ 请一二两组的同学齐读第二段,结合注释疏通文意。问题二:本段分几个层次?各自的重点是什么?
明确:两层。第一层叙述朝廷征召宠顾之殷;第二层写自己忠孝难两全、进退维谷的境地。①第一层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按时间顺序),和时间词相对应的表征召的词有哪些?由这些词可见什么?为何官职递增却“辞不赴命”(就职)? 明确:表时间:逮、前、后、寻。
表征召:察、举、拜、除、当,孝廉、秀才、郎中、洗马。
作用:先郡,次州,后朝廷,可见征召级别越来越高,表达作者的感恩戴德之情。推辞理由:供养无主,刘病日笃(承上文“夙婴疾病”,张下文“日薄西山”)。②第二层如何见事态的严重、紧迫和作者处境的狼狈?这样写的目的何在?“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
明确:事态严重:“诏、责、逼、催”等,含蓄地表明了强己所难之窘迫。
处境狼狈:“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可是“供养无主”,“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目的:诉说自己辞职不就得矛盾心理(狼狈处境),“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情辞悲切,动人心肺。
“奉”“沐浴”,称颂朝廷,并表感恩之情,可见语言的得体和机智。
第二课时: 导入:
在前两段中,作者陈述了自己的身世之苦和忠孝不能两全的困难,这样就能打动多疑的晋武帝,使他消除对自己的疑心了吗?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李密还得进一步陈情,那么,他最后 是用什么情来彻底说服晋武帝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文的第三、四段。★ 请三四组的同学齐读第三段。问题三:本段文势有三转,表示转换的字眼是什么?(伏惟、且、但)文意的重点落在哪里?(区区不能废远)
问题四:李密申述祖母需要自己终养的理由有哪些?
明确:文中概括性的语句是: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1)对己恩深(2)境况凄凉(3)供养无主(4)孝乃人之本性(引导学生解读作者多方陈述之“孝情”。)
★全班齐读第四段,学生思考:
问题五:本段中哪句话是表文的主旨?(“愿乞终养”)问题六:由本段见全文感情真挚、悲恻动人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事之实: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言之切:愿乞、愿矜悯、听臣微言、明知、共鉴。
心之诚: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问题七:将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调整一个位置,先讲理后讲情好不好?
明确: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总之,全文首先陈述个人悲惨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孙的特殊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继则写自己愿意奉诏,但又以刘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帝的同情。再则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许所请。同时更表明自己心迹,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案。全文构思缜密,脉络分明,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
▼重点赏析语句。(请学生从文中找出认为富有表现力、感染力的语句,从句式、用词、修辞手法、表情达意等方面品味其艺术效果。教师根据学生情况适当选择品味)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引导: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 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直陈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单,孤独寂寥,极为形象地表现出来,读之让人动容。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引导:一连用了“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准确地陈述了自己“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实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路;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引导:四字骈句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紧张气氛。
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引导:对偶句,一外一内都强调一个“无”字,写出了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了,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也是对偶句,恰当地表达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宠的感激。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 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都是对偶句。运用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使语气显得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读来朗朗上口,使文章的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3.“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在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情色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动人?
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分析艺术特色:
亚里士多德说:“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事物,对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机下,以适当的方式发生的感情,才是适度的最好的感情。”作者正是运用了最恰当的抒情方式,终于打动了晋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诏”,允其不仕。
1、融情于事。强烈的感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作者在文中所陈之情,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二是对“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不满情绪,三是对祖母刘氏的孝情。正因为作者所写的都是“至性之言”,所以才会产生“悲恻动人”的效果。
2、融情于理。李密《陈情表》中的“理”据何在? 李密陈情的理据,就在“圣朝以孝治天下”的大道理,他还举出了“凡在故老,犹蒙矜育”的普遍事实为论据。司马氏集团标榜纲常名教本属虚伪,但李密一本正经地援引来为自己“辞不赴命”辩护,却不失为最有力的武器
3、语言形象生动,自然精粹。本文虽然用了不少四字句、对偶句,有骈文的整俪之工,但语言却绝不雕琢,而是十分自然真切,仿佛是从肺腑流出,丝毫不见斧凿痕迹。文章语言十分生动形象,如第一段写孤苦无依之状,第二段写州县催迫之景,第三段写祖母病笃的惨苦之象,都如在目前。此外该文在语言上还十分精练准确,有些词句,成了成语。
4、陈辞婉曲,屈伸适宜。探讨陈情、讽谏、劝说的技巧:委婉含蓄、借题发挥、以小喻大、卑己敬人、直陈利弊等等。
课后积累:你能说出哪些成语出自本文吗?
引导:此文的问世,为后世提供了众多的惯用语,一直流传至今,如“躬亲抚养”“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更相为命”“生当陨首,死当草结”等,均成为人们信手拈来的语句。
第五篇: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二数学《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学案.
教学目标: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推理,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教学重点:利用归纳和类比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推理,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教学难点:利用归纳和类比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推理,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
1、演绎推理:
①定义特点: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②学习要点:演绎推理是数学中证明的基本推理形式;
推理模式:“三段论”:
ⅰ大前提:;
ⅱ小前提:;
ⅲ结论:.
集合简述:
ⅰ大前提:xM且x具有性质P;
ⅱ小前提:yS且SM;
ⅲ结论:y也具有性质P;
2、合情推理:与统称为合情推理.
①归纳推理:.
②类比推理:.
定义特点:归纳推理是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推理;而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两者都能由已知推测、猜想未知,从而推出结论.但是结论的可靠性有待证明.③推理过程:
从具体问题出发→→归纳类比→.
二、例题讲解
例1:对任意正整数n,猜想2n与n2的大小
例2:已知“等边三角形内任意一点P到三边的距离之和相等,且等于三角形的高.”类比这一现象,在正四面体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证明你的结论.xxx例3:设x1,x2,x10都是正数,证明:1210x1x2x10.x2x3x1
例4:设an是正数组成的数列,其前n项和为Sn,并且对于正整数n,an与2的等差中项等于Sn与2的等比中项.写出数列的前3项,由此猜想数列an的通项公式,并给出证明.三.课堂小结:
作业
班级姓名学号222
1.对于函数f(x),若f(1)0,f(2)3,f(3)8,f(4)15.运用归纳推理的方法可猜测f(n)2.观察下列不等式:2323,355,223,归纳出一般结论为
3.当a,b,c(0,)时,由
论为
4.数列an中,a12,a28,a318,a432,运用归纳推理可猜测出an=2 ababc3ab,abc,运用归纳推理可猜测出一般结23
5.11111123,1221234,132231345,观察666
以上几个等式,运用归纳推理可猜测出一般结论为
6.将等式和不等式进行类比:
(1)由等式的性质:若ab,则anbn(nN),可猜测不等式的性质为
(2)由等式的性质:若acacac,则可猜测不等式的性质为bdbdbd
(3)判断以上猜测(1)(2)(对或错)
7.已知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前n项和为Sn,有如下的性质:
(1)若mn2p,m,nN,则aman2ap(2)Sn,S2nSn,S3nS2n构成等差数列.类比上述性质,在等比数列bn中,写出相类似的性质
(1)(2)
8.将以下两推断恢复成完全的三段论
(1)因为ABC三边的长依次为3,4,5,所以ABC是直角三角形;
(2)函数y2x5的图像是一条直线.9.已知:(1tan1)(1tan44)2,(1tan2)(1tan43)2,0000
(1tan30)(1tan420)2,根据以上等式,你能得出什么一般性的结论,并加以证明.10.用三段论证明函数f(x)x2x在(,1]上是增函数.x2y2
11.设AB是椭圆221(ab0)中与坐标轴均不平行的弦,其所在直线的斜率为ab
b2
k1,弦AB的中点为M,O为坐标原点,直线OM的斜率为k2,则有k1k22,将a
双曲线和椭圆进行类比,写出相应的结论,并判断其是否正确,若正确,给出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