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心镇规划建设状况汇报材料[最终版]
**镇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中心镇,已列入**市城市总体规划,作为**的城西休闲度假区来建设,区域面积108平方公里,人口3.15万,其中集镇区域面积近3平方公里,人口1.5万(含省冶金技师学院师生1.2万),是仙女区政治、经济、文化、商贸、景区中心所在地。交通便捷,市内公交车直达全镇袁河以北所有村庄,即将竣工通车的城市主
干道——**大道将直接把城市与景区联成一体,并与贯穿全镇南北的武吉高速相接,成为**走出市外、通向全国的又一条主动脉,目前**小城镇水、电、路、信等基础设施基本配套,通过“三位一体”改造,亮化、绿化、美化、净化显现出来,提升了小城镇品味,打造了**良好的对外形象。下面,我就**中心城镇建设谈点初步的思路。
初步发展思路是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区的作为城西休闲度假区功能定位,**中心镇的发展方向应整体南移,即从目前以老清宜线为中心转向以现新修的城市主干道——**大道为中心,逐步打造集旅游、休闲、度假、娱乐、避暑为一体的旅游休闲型重镇。目前我们要做的工作主要是:
一、编制好中心镇总体规划。
按照**区总体规划的要求,建议市规划、建设、旅游等部门对**中心镇编制出详细的建设规划,通过法定程序,把领导思想、专家意见和群众愿望、上级精神有机结合起来,规划具有法律效力,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随着改变。在编制过程中,要坚持高标准规划原则,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以超前的理念,创新的思维,编制出具有可行性、前瞻性和体现**特色的详细规划,确保在较长的时期内不被淘汰。
二、提升功能,完善中心镇建设项目
第一,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我们将主要完善交通、供电、给(排)水、通讯四大系统建设。目前要重点解决第三水厂水引向集镇,淘汰已有的小水厂,满足集镇居民的用水需要。规划建设新集镇路、电、水、信等设施,做出近、远期规划,分期实施。特别要解决好老集镇区与新集镇之间的道路建设,实现新老集镇无缝对接,形成大集镇框架和集镇辐射网络。
第二,规划好产业布局
经济布局我们将充分考虑镇内一、二、三产业的现状和全镇自然条件。工业以园区建设为重点,将渝水区袁河工业平台延伸到我镇,把乡镇企业和客商投资企业合理地安排进园区,使园区和集镇有机联系,成为小城镇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以调整产业结构为重点,搞好传统优质农产品、地方特色农产品、现代农业三大示范基地等项目建设,特别要抓好绿色鲜活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服务业要作为经济布局的重头戏来抓,以集贸市场、商品街、餐饮旅馆、娱乐区建设为重点,成为小城镇人气旺盛、经济景气、社会繁荣的一个象征。
第三,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建设
抓好社区居民生活区、集镇中心村改造、社会服务配套设施等三大块建设。居民生活区要改变已形成的“马路集镇”,要向纵深发展,丰满集镇;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农民进镇建房,增加居住人口,扩大集镇面积。集镇中心村改造要和集镇规划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现有集镇土地进行小城镇建设。社会服务配套设施建设要随着社会发展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进度不断扩大规模,和生产、生活实际配套,内容主要有金融服务机构、中小学校、幼儿园、敬老院、卫生院、科技文化站、广播电视站、计划生育服务站以及电影院、体育场、广场、公园等公共活动场所。
第四,搞好周边新农村建设
选择集镇周边一些重点村庄进行新农村村建设,是小城镇建设完整意义上的一个重要方面。应从完善农业生产条件、美化农民生活环境、改变农村自然面貌入手,抓好“六改四普及”工作,目前重点是改水改厕,使新农村建设成为集镇建设的有益补充。主要内容包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生活用水工程、村庄绿化美化、村庄道路硬化亮化、排水排污系统改造、房屋建设规划、环境卫生整治、公共活动场所建设、小学校和农民学校建设、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开展以及村规民约制度等。
三、创新方法,促进中心镇快速发展
第一,鼓励农民进镇创业
农民进镇创业,是目前解决小城镇人口不足的有效办法。建议改革城镇户籍制度,让进镇创业的农民拥有小城镇和农村双重户口,城镇二、三产业发展和农业规模经营双赢。制定创业、用地优惠政策,办理工商等执照和缴纳税收应在规定的时间内享受弱势群体的待遇,政府干预集镇地价减少建房成本,子女入学、医保、低保等社会保障待遇与现小城镇居民同等对待。
第二,改善招商引资环境
大力招商引资,将解决小城镇建设投入不足的问题。我们将继续改善招商引资环境,解决投资的软硬环境。营造一个亲商、安商、富商的人文环境,对每个项目都实行全方位、保姆式服务。成立项目跟踪服务队伍,从洽谈、确定、选址、报批、施工、后续工作全程跟踪,全程服务,使客商谈得满意、办得顺畅、干得高兴。加强群众思想教育工作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活动,严厉打击一切破坏招商引资环境的
第二篇:中心镇建设汇报
**中心镇建设情况汇报
一、**中心镇基本情况
**镇位于临安主城区东北部,距杭州30公里、临安10公里,是东汉末年至南宋时期的临安故县址所在地,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全镇总面积113平方公里,下辖9个行政村。全镇常住人口3.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5万人,外来务工人员2万余人。
全镇工业产业高度集聚,90%以上企业为节能灯及配套企业,是全国最大的节能灯毛管生产基地,拥有各类节能灯生产企业13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33家,亿元企业9家。年生产节能灯毛管13亿支,分别占全国的1/3和世界1/10,2010年10月被中国照明电器协会授予“中国节能电光源制造基地”荣誉称号,并被列为浙江省第二批中心镇。
今年1-11月,全镇实现工业销售产值50.4亿元,同比增长20.6%,完成全年计划的86.6%;其中规模企业销售产值34.5亿,同比增长14.1%。预计全年农业总产值2.19亿;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1.7万余元;三产总收入5.5亿,三产增加值1.7亿元;税收1.8亿元,同比增长24.3%。
二、中心镇工作开展情况
(一)总体情况
1、规划编制初步完成。按照“不求大但求精、不求高但求美、不求快但求好”的原则,先后编制了《**镇城镇总体规划》、《**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临安市**镇功能区主导产业与发展规划》、《**镇工业功能区三期控制性规划》、《行政村村庄规划设计》、《**商贸服务业发展五年规划》、《中心镇5年培育计划》,并委托编制社会事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专项规划,形成较完善的规划体系。
2、现代产业集聚初步形成。以绿色照明产业为特色,大力开展环保整治,努力破解土地、资源、资金要素制约。一是引进万达天然气公司,在节能灯企业率先普及天然气能源。二是组建临安宇洁含汞固体废物处理有限公司,引进瑞典先进生产线,一期2700万元工程已投入运营,对镇域范围内含汞废旧荧光灯管进行规范处理,并回收利用。三是引导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加大科研与新产品开发力度,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四是加快推进工业平台、绿色照明专业市场、工业大道、宇中、钱氏、新联、景亮公司等重点项目建设,启动三期工业功能区建设,切实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实现块状经济向节能电光源现代产业集群转变。
3、公共配套能力初步具备。集中有限的资金重点推进中心镇的道路、供水、排水、电力、通讯、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城镇道路:完成镇区主要道路硬化、绿化、亮化改造,建成区绿化率26%,新建**大街、工业大道,规划环北路,2012年实施“四道路一景观”工程。集中供水:建成日供水1万吨的第三自来水厂**分厂,覆盖镇区及周边村庄,受益人口2
万余人,供水面积10平方公里。排水污水处理:新建排水管网1.3公里,建成集镇污水处理厂,一期日处理污水2000吨,铺设管网12公里,污水集中处理率68%,启动二期建设前期。城镇环卫能力:建立健全“清洁乡村”常态化运作机制,投入资金1500万元用于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开展“靓镇行动”。成立镇环卫所,建成日处理垃圾70吨的垃圾中转站,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率98%。
4、人口集聚初具规模。建成区面积从2.7平方公里扩张到4平方公里,建成区规划面积由8平方公里扩张到10平方公里。镇域常住人口36255人,户籍人口14885人,城镇化率68.5%。新建**工业区块职工和人才保障住房2.24万平米,规划建成区三个农民安置点。
5、机制建设初见成效。一是扩大管理权限,先后成立镇交警中队、城管执法中队、环保所等派驻机构,行使部门管理服务职责,同时建立镇便民服务中心,承接市发改、经发等15个部门52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二是明确投资主体。成立**实业投资有限公司,主要经营中心镇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项目建设,明确镇财政一般预算内收入主要用于人员经费,保证日常运作,将各类土地、项目建设、中心镇补助等其他收入划入投资公司,由**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负责实施各类城镇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建设。三是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在原有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的基础上,先后进驻建设银行、南浔银行,并成立**担保股份有
限公司,注册资金2020万元,贷款担保额度1亿元,主要为辖区内企业发展提供融资担保,2012年为企业提供担保贷款7800万元。
(二)2012年中心镇扶持项目建设情况
2012年我镇中心镇建设扶持项目是**城镇道路建设项目(四路一景观),2012年计划投资4010万元,建设内容包括投资1520万元完成工业大道桥梁和600米路基工程;投资1380万元完成**街900米路基工程;投资445万元改建德胜街工程;投资455万元改建福胜路工程;投资210万元改建高后线景观道3620米。这些项目由临安市**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负责具体建设和管理。
目前,“四路一景观”均已完成前期项目报批和征迁、工程招投标等前期,已开工建设,预计年底前基本能完成计划工程量和投资额。
(三)几点体会
回顾两年来的中心镇建设工作,我们主要做到了以下四点: 1.坚持规划先行。镇党委政府坚持把规划放在发展建设中心镇工作的首位,高起点编制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定位中心镇功能,充分考虑本地的实际,彰显发展特色。
2.坚持产业为基。中心镇的发展必须以经济发展为支撑,就**来讲,产业是根本,如产业空心化,则中心镇建设成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3.坚持建管并重。“三分建,七分管”。城镇面貌如何,既
取决于建设质量,更取决于管理质量。
4.加强探索创新。加强体制机制探索创新,是中心镇发展的活力所在。为解决建设资金融资难题,**镇成立实业公司,并由**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全资投资成立了新虹置业有限公司,开发的职工与人才保障住房项目。
三、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支撑有待加强。我镇节能灯产业虽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产业集聚优势,但企业高度集中在产业链的中游,上、下游企业少,基本处于“微笑曲线”的弧底,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低端产品多,附加值不高,主要依靠低成本、低价格竞争,相对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同时增强工业发展后劲的“大好高”项目引进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上相对滞后。
2、要素瓶颈有待破解。一是用地空间不足,指标有限。我镇“山多地少”的地貌特征客观上限制了发展的后续空间,受土地利用规划的制约,每年上级安排的土地指标有限,远远满足不了中心镇项目建设的要求。根据新一轮用地规划,我镇至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520亩,其中解决历史遗留问题155亩,新农村建设39亩,剩余326亩还要安排城镇建设用地与三产项目用地,用地空间明显不足,仅去年一年我们完成的平台征地面积350亩,已经超出了今后十年的用地空间,即使我们再开发平台,也没有用地空间。随着中心镇建设进程加快,项目的增多,用地指
标与用地需求的矛盾会更加明显。二是建设资金缺口大。公共投入资金不足已成为中心镇发展的最大瓶颈,镇级财政收入偏低,自身资产不足,银行融资困难重重。虽然通过实业公司筹得了部分资金,但距离中心镇建设20多亿的资金仍是杯水车薪。三是建设人才缺乏。中心镇建设中,建设规划的编制、管理,项目的包装、申报审批、招投标、资金筹措、工程管理,都需要比较专业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但这些人才在各个中心镇中非常匮乏。
3、集聚水平有待提高。建设与管理的标准要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投入仍显不足,人口集聚还有差距。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村镇环境基础仍然薄弱,生活、居住环境品质不高,环境承载力不强。公共服务功能仍需进一步加强,服务理念、服务方式、服务态度、服务成效离现代社会发展和群众期望差距较大,仍需进一步改进提升。基础管理仍然简单粗放,实现精细化、规范化、专业化、法制化管理还需做大量工作。
4、体制改革有待深入。中心镇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一系列制度配套实施,统筹协调,逐步推进。涉及户籍制度、土地制度、财政管理体制等制度层面的问题,需要革新除弊,加以完善,健全机制。随着“强镇扩权”中心镇管理权限的下放,承接权限的基础配套措施急待增强。
四、下一步中心镇工作思路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集群化发展、梯次发展、特色发展的战略,明确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我们将着力于推进要素集约、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服务水平和发展环境。
1.抓人口集中。推进工业园区职工及人才保障房二期建设,完善项目前期,规范物业管理,明确集聚政策,吸引人才落户,开工建设学溪苑二期工程。启动城中村改造区块的调查工作,规划农民集聚点布局方案,推进城镇有机更新改造工作。
2.抓产业集聚。按照《临安市关于加快绿色照明发展的实施意见》、《临安市节能电光源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实施方案》,我们将按照巩固毛管、扩量整灯、主推LED灯的发展战略,加快完善功能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企业加大技改和科研投入,积极争创省、市级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努力打造中小企业创业园区,加快杭州市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和省级高新技术园区的建设。
3.抓功能集成。积极推进临安绿色照明专业市场(包括实体市场和网络交易市场),行业技术(研发)中心、产品检测中心、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物流仓储配送中心、会展中心等“一个市场、五个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工业功能区和城镇道路、绿化、人行道、路灯的建设管理和维护工作,推进污水处理厂二期和管网建设,完成改新建道路通信管线的上改下工程,完善城镇功能配套。加强环卫管理和街面整治,推进靓镇行动。建成**
镇数字城管中心,整合资源,实施动态长效管理。巩固省市卫生、教育、科技、十小行业整治创强乡镇成果,积极打造最美丽乡镇,创建绿色乡镇、古村落文化保护乡镇。
4.抓要素集约。一是我们将认真贯彻执行《**镇总体规划》,微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合理生产发展布局,统筹资源和力量,推进2013年政府实事民生工程和工业功能区等重点工程建设。二是进一步发挥杭州**担保有限公司作用,引进南浔银行村镇银行等金融服务机构,增设营业网点,缓解资金压力,优化金融服务和环境。三是鼓励企业引入战略投资者以及通过兼并、联合、控股等形式,推进资产并购重组联合,整合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资源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依托青山湖科技城、高新园,加大对灯具、灯饰、原材料和LED新光源等产业链上下游项目的招商,拓展战略新兴产业。
5.创新项目投资方式。大力推行城镇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项目经营企业化、设施享用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以公有民营、民办公助、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吸民间资本投资参与中心镇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园区的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及临安相关政策,积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中心镇的建设领域。
第三篇:XX镇中心幼儿园建设汇报材料
莲庄镇中心幼儿园简介
莲庄镇东接锦屏镇,西邻张坞镇,南连赵堡、上观乡,北隔洛河与韩城、柳泉两镇相望,距县城20公里。辖区面积81.8公里,有17个行政村和1个省级企业,总人口3.4万,有3-6岁学前适龄儿童1470人。
2013年3月,在县委、县政府及县教体局的关心支持下,经过严格的招投标,莲庄镇中心幼儿园正式开工建设。
本园位于镇政府所在地镇初级中学院内,园区西邻莲庄村耕地,南临安虎线路北,东邻镇中心校,北邻莲庄镇初中,园区东西长108米,南北宽81米,占地总面积为8748平方米。规划为4轨12个幼儿班,设大、中、小三个年龄班,可容纳3-6岁幼儿360人。园区建筑由新建的主教学楼、改扩建的综合活动室(现为镇初中旧餐厅)组成。主教学楼工程由洛阳宇昊建设安装有限公司承建,为抗震等级8级的三层全框架结构,建筑总面积2352平方米,有12个标准幼儿班综合功能室,预计投资297万元。目前主体建筑已经封顶,预计10月底交付。园区围墙、地坪、辅助设施等配套工程,计划于2014年6月完成。
中心幼儿园计划于2014年秋期面向全镇开园招生。作为本镇幼儿教育中心和农村留守儿童之家,本园将以承接全镇有住宿需求的幼儿、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为主体,并对石村、涧河、沙坡头3所公建幼儿园及其他合法民办幼儿园起到业务指导、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莲庄镇中心校 二○一三年八月十六日
第四篇:留隍中心镇规划
留隍中心镇规划
二、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1发展目标
虽然隍镇具有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但从目前经济发展仍处于以农业为主、经济发展水平低、近几年发展速度缓慢的现实出发,根据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开放梅州、工业梅州、生态梅州、文化梅州”的发展战略,丰顺县委、县政府确立的“五年打基础、十年跨越式发展、二十年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将隍镇建设成为拥有美好山水生态景观、适宜工作、生活、居住的繁荣城镇。在2002年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1.44亿元,农业与非农产业产值比重为6:4的基础上,2020年全镇社会总产值达7亿元,农业与非农产业产值比重调整为3:7。近期:2004-2010年全镇社会总产值的年均增长速度约为10%,2010年全镇社会总产值达2.6-3.0亿元,农业与非农产业产值比重调整为各占一半。
中、远期:2011-2020年全镇社会总产值的年均增长速度约为8%,2015年全镇社会总产值达4.0-4.5亿元,农业与非农产业产值比重调整为4:6;2020年全镇社会总产值约达7亿元,农业与非农产业产值比重调整为3:7。
2经济所处发展阶段和发展的空间模式
工业化、城镇化是区域经济发展、城镇发展的必经之路,从工业化起步阶段到加速阶段,工业是促进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发动机。
2.1力争加快通过工业化起步期,进入工业化起飞期
目前,隍镇尚未进入工业化的起步期,但从所处的宏观经济背景,以及隍镇所具有的发展条件来看,隍镇必须大力发展工业,方能推动全镇经济的较快发展。通过大力发展工业,力争在规划期完成工业化的起步期,到规划期末,进入工业化的起飞期。在这一发展阶段,经济发展一般以增长极与点轴发展模式相结合,即首先强化增长极的集聚式发展,并随着增长极实力的逐渐壮大,增强沿发展轴集聚与扩散的力度,带动区域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增长极发展的关键,是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培育主导产业。
2.2以“一极、三轴、四点”带动全镇经济发展
根据对隍镇经济发展阶段的判断,确定规划期隍镇社会经济的空间发展战略采取:增长极与点轴相结合的发展模式,重点发展由现状建成区和环市、市郊、西洞、上湾等1区4村构成的隍镇区,培育其为镇域经济增长极;以省道S334线和新堤路镇区以南段为镇域主发展轴,以新堤路镇区以北段、以镇区西南经富足、高华、九河到新堤路的半环形路为两条副发展轴,重点发展沿线的溪南、高华、九河、葛布等四个中心村。形成以镇区为增长极,4个中心村为增长点,沿三轴辐射的空间发展格局,带动全镇经济发展。
2.3努力建设“一江两岸” 景观的山水生态城镇
隍、东镇区隔韩江相望,北有隍大桥,南有规划远期建设的隍新桥沟通。韩江沿岸堤防建设要提高标准,实现绿化、景观、对外交通、防洪的多功能化,为隍、东形成“一江两岸”的镇区景观创造条件。隍镇区道路系统中的东西向道路应与韩江沿岸新堤路形成有机交汇,通过道路和沿“中排”的绿轴,将韩江景观引入镇区,使镇区建设与周边的山地、韩江景观相互呼应,创造美好的山水生态城镇。
3产业发展策略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发展现状、及影响未来发展的外部、内部环境,为实现本规划所制定的隍镇2004-2020年的经济发展目标,而制定相应的产业发展策略:以“青榄强镇”战略的实施稳固农业的基础地位;以镇区工业园规划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工业;积极发展旅游业和商饮服务业;以日益繁荣的市场和工业的发展、日益提高的人力资源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良好的生态环境,引导各村居民向镇区、向中心村集中,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推动全镇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3.1以“青榄强镇”战略的实施,稳固农业的基础地位
充分利用国家大幅降低、并在今后几年全面取消农业税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农业。隍镇是个耕地少、山地多的山区镇,稳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必须在大力保护耕地、挖掘耕地潜力,稳定粮食生产,发展优质粮食品种的同时,调整农业结构,积极发展山地经济。通过培育、产业化经营优势林竹、果木品种,特别要在加强“隍青榄”品种抚育更新的同时,加强其适宜种植条件的调研,保持并提高青榄品质,科学扩大青榄种植面积,加强“隍青榄”的品牌运营,提高种植效益。以青榄种植为核心,发展农业的多种经营,产业化、基地化经营,促进农业经济效益的全面提高,实现镇政府确立的“青榄强镇”的发展战略。
3.2大力发展小水电、农矿资源加工和劳动密集型加工业
隍镇目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除3个小水电站外,仅有几个小规模的粮食、竹具、石材、砖瓦、瓷厂。但隍镇较丰富的农林、矿产资源和劳动力资源,较便利的水陆交通条件,具有发展农林、矿产加工业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条件。所缺
乏的是技术和资金,从而,只能生产初级产品,而无法获得加工收益。如本镇盛产的优质青榄,目前均以鲜果销售,由潮州加工;本镇出产的瓷土,也主要由潮州加工制瓷;本镇剩余农村劳动力大量前往珠江三角洲和潮汕地区务工经商。但本镇拥有众多海外侨胞,也有部分通过经商已积累了较可观财富、或成为某一行业强有力经营者的外出人口,可以通过他们引进资金和技术、或吸引他们直接投资。目前,本镇尚可开发的水力资源正在积极招商开发中。规划通过镇区工业园的规划建设,积极招商引资、招聘技术管理人员和能工巧匠,使本镇的大宗产品、优势产品能与潮州相应产品的加工业形成协作关系,吸引相关的加工业来隍设厂生产,或形成隍初加工、潮州深加工的协作关系。只有通过工业化,建立隍镇区与镇域、与周边镇的产品加工协作关系、或劳动力吸纳关系,才能充分发挥作为中心镇的集聚辐射作用。
3.3积极发展旅游业和商饮服务业,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建设
善于经商,是潮汕民系的显著特点,这在隍镇区表现的也非常显著。目前,隍虽然统计上人均收入水平不高,本镇旅游资源条件也不是很优越,但由于地近人口稠密的潮汕平原,本地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众多,而且已有部分高收入人员、或知名企业家。这些人员的频繁往返,回流的资金,使隍市场相当繁荣。因而,隍镇具有利用地缘、人缘、亲缘关系,充分利用良好生态环境的优势,充分发掘军塘湖、万江古庙、沿江古榕、妈宫、古渡等旅游效应的潜力、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和休闲旅游的条件,促进商贸服务业的发展。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使隍镇从现在的“水果生产基地”,逐步向“水果生产和小水电、农矿资源加工和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基地、潮汕后花园”等多功能、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带动全镇及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
第五篇:复兴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情况的汇报
复兴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情况的汇报
全县“城乡建设推进年”活动动员大会和“两城八镇”规划专题工作会议后,我镇根据县有关会议精神和工作部署,结合本镇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复兴镇“城乡建设推进年”活动实施方案》,并成立了复兴镇“城乡建设推进年”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综合执法队,具体负责规划编制、集镇建设以及“两违”整治工作,并迅速召开了支村两委参加的动员大会,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面启动规划编制工作。
1、两个城乡建设的示范点和两个村庄改造的示范点已完成现场勘察,现状图的测绘工作,正在进行规划初稿的编制,6月上旬将进行实地调研和征询意见。
2、各村(社区)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分别上报了2-3个中心村的选址意见和若干个自然村的选址意见,并搜集了相关资料,理清了发展思路,为镇域体系规划的编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完成了镇中心区北部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规划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
二、稳步推进集镇建设。复兴镇按照滨江新城的建设要求和“规划引领,基础先行,建管并举”的思路,全面科学地推进集镇建设的改造和升级。
1、完成了华阳河加油站拆迁的前期工作,已签订了拆迁协议,正在着手拆迁,以全力推进政务核心区的建设工作。
2、正在组织实施孤山西路1.5公里的路面工程和复兴路与黄湖路交叉口路面的综合改造工程,以实现绿化、美化、亮化,并安装红绿灯,实行交通秩序管制。
3、已完成了孤山东路路面和排水工程、复兴路与华阳路交叉口路面综合改造工程的设计工作,正在进行招投标。
4、完
成了复兴路和黄湖路标准化改造的设计方案,正在组织上报审批。
三、有效遏制“两违”行为。根据县有关文件精神要求,依据《复兴镇“城乡建设推进年”活动实施方案》规定,镇“两违”综合执法队加大宣传力度,出动宣传车,分发宣传材料,各村(社区)都悬挂横幅,粉刷了固定宣传标语,全力营造打击“两违”的氛围。同时加大工作力度,实行责任到村、到人,全天候值守,采取停电、停水、停工的措施,停止了一切建设行为,待规划批准后再依法依规组织实施。
我县新一轮“两城八镇城镇体系”发展战略规划为复兴镇城乡规划建设和发展迎来千载难逢的机遇。但现实工作中土地的瓶颈、资金的短缺、人才的匮乏等要素严重制约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这也是目前我镇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
今后,我镇将按照县“城乡建设推进年”活动的要求,以“城乡规划大会战”为契机,认真编制好城镇总体规划、专项规划、专业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做好城市设计和村庄设计工作,充分利用改革发展和扩权强镇的政策优势,加大城镇建设投入的力度,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同时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努力打造滨江新城。
复兴镇人民政府
2011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