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黄路村简介
黄路村新农村建设简介
黄路村位于玉垒乡东南部,与碧口镇相壤,212国道线贯穿而过,地处白水江畔,距文县县城约75公里。全村有5个村民小组,152户,人口602人。经济作物主要以核桃、猪苓等中药材种植为主,有耕地面积928亩,年农作物种植面积大约1700多亩,大部分村社处于高山地带,全村森林覆盖率在70%以上,全年气候适宜,年降雨量适中,适合各种农作物生长。2013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280 元。在2014年开展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以来,乡党委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开展新农村建设。
一、基础建设更上台阶
黄路村多年来基础设施建设是该村发展中的软肋,要实现该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加强。一是在2012年在陇南报社的帮扶下,联系县移民局投入30万元,拓宽维修了黄路坝社至草坪社通村道路6.4公里。同年,经过乡党委、政府协调组织半山社群众修建了大坪里至半山社的通村道路一条约1.5公里。通过积极协调,2013年将黄路村至半山社通村道路5.4公里硬化项目立项,目前已经完成总工程量的85%以上。二是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加强村级班子队伍建设及办公场所硬件设施建设力度,在陇南报
社的帮扶下,为该村赠送电脑5台,供干部群众学习娱乐使用。三是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在2012、2013年两年带领该村干部及部分群众到康县等地考察学习先进经验,拓宽干部创业致富的视野,明确今后该村的发展思路。开展了4期技术培训,并邀请市科协主席田茂林到黄路村开展农业病虫害防治,猪苓、天麻等中药材种植技术和核桃综合管护技术进行培训,首先让每一名干部带头掌握一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技术,并争取户户有一名技术人员,人人都当科技明白人。为了进一步增加干部群众的信息渠道,陇南报社又筹资3000元,为该村订阅《甘肃科技报》、《农村百事通》等报刊杂志6份;为群众发放了《家庭绿色食用菌生产技术》、《陇南特色农业标准》等农业科普书籍。
二、产业发展更上水平
为了彻底转变黄路村传统农业种植模式,黄路村联村单位陇南日报社会同乡党委、政府与县上相关单位,研究该村今后经济发展思路。结合该村山地林地多、有效种植土地面积少的实际,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种植、林下经济作物种植和养殖业。一是在联村单位陇南报社的帮扶下,我村完成了核桃树嫁接3000株的任务,嫁接株数达到了4000多株。高质量的完成了高接换优的任务。全村开展了核桃树的综合管理,对核桃树进行了刮片、打农药、抛盘等管理措施,管理株数达到10000余株。二是为了促进该村产业的发展,组织
组建了专业养殖合作社2个、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2个。三是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扶持黄路村草坪社张延义为中药材种植示范户,带动周边12户群众发展中药材种植。四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作物种植。黄路村连片核桃种植面积比较大,为了合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在核桃树下种植魔芋等经济作物。
三、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
一是社会更加稳定和谐。社会稳定和谐是经济发展的前提,首先,自开展“双联”行动以来,陇南日报社与乡党委、政府一到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20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0多起;在春节等重大节日期间,开展慰问贫困户等活动,使党群干群关系更加紧密,群众对党和政府更加信任。其次是开展安全生产教育活动。在2013年开展了安全生产月活动,教育群众加强防火、防盗意识,保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实现村内的稳定和谐。
二是实现文化事业发展。在春节等各传统节日期间组织演出玉垒花灯戏,组建了玉垒花灯戏表演队。积极申请,将玉垒花灯戏列为国家文化遗产。
三是教育事业有较大进步。为了促进该村小学硬件设施建设,陇南日报社为黄路小学捐赠了15台电脑,30套桌椅。
四、新农村建设
黄路村申请到2014年新农村建设项目和危改项目,危改
户数20户,后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关心下,又增加10户危改户数。该村新农村建设及危改项目自今年5月份动工以来,已经高标准完成了20户危房的改造。文化墙与小花园也正在打造中。经过新农村建设,全村村容一改以往的脏、乱、差的状况,全村面貌日新月异。村容越来越整洁,全村村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五、经济发展方面
黄路村目前经济发展比较平衡,全村主要经济收入还是以农牧业收入为主,全村森林覆盖率好,土地面积广,土壤肥沃,适宜发展种植业及养殖业,所以种植业、养殖业的发展前景最为广阔。全村共有劳动力200人,接受乡政府劳务培训的人数达到230余人次,出外务工者占总劳力的60%以上,劳务输转为全村经济发展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工作打算
(一)存在的问题
1、黄路村收特殊的地理位臵,有两个社地处高山地带,在2013年8.7暴洪灾害后,草坪社全社搬迁至沿河地带,但是这部分群众在沿河地带没有土地,而土地都在高山地带,造成了搬迁户无生活来源。
2、高山地带闲臵土地增多,造成了土地的浪费。
3、通往草坪社、半山社通往枣树坪的农机道路不通,群众种植庄稼无路可行,严重制约着村内特色产业发展速
度。
4、由于资金限制,黄路村新农村建设仅仅集中在一个社,其他4个社都没有资金开展,造成了村内发展不平衡的情况。
5、产业发展帮扶力度不强,小额信贷业务帮扶不足。由于黄路村群众几乎全部是困难户,群众有发展产业的意愿,但是资金不足,贷小额信贷款,又没有相关担保人,所以贷款困难,造成村内产业发展缓慢。
6、群众思想认识不足,思想顾虑较大。虽然在开展“双联”行动中干部与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取得了群众的信任,但是在产业发展上,群众还存在较大思想包袱,害怕失败,自信心和主动性不够,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
(二)今后工作打算
1、加大产业发展帮扶力度。未来十年内,黄路村规划发展魔芋种植面积在500亩以上,核桃苗品种达到优化发展的要求,引进优良核桃苗品种,大力发展核桃经济。在养殖方面发展养猪5000头,圈养羊10000只,养鸡20000只。
2、积极协调争取项目,加强该村基础设施建设,修建黄路坝至草坪,半山到枣树坪重建点产业路,为村内产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提供劳务技能培训指导,落实各项培训计划,带领村干部及群众“走出去、学回来”,拓宽发展视野,增加致
富带头能力。利用3-5年的时间,让每户群众有1名技术人员,让每一名群众掌握3-5种致富技术;有组织开展劳务输转,每户至少输出一名劳动力,年劳务输转创收300万的经济效益。
三是扩大专业合作社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争取在2016年全面实现脱贫,在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
四是争取上级相关单位项目帮扶,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和新农村建设,争取项目资金,把其余4个社也都纳入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中来,从而实现村内各项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第二篇:黄连城村简介(2010)
黄连城新农村建设简介
黄连城村位于临颍县东南部,是一个回汉混居的民族村,古有“鸡鸣三县”之称,属豫中革命老区。全村现有耕地2300亩,2196口人,其中回族816人,台胞3人。该村集贸市场历史悠久,是临颍县东南部重要的集贸商品聚散地。主导产业有牛羊肉加工、铁业加工、商品贸易、烟叶种植等,特别是回民腌制的五香牛肉,以其独特的工艺和优良的品质而闻名遐迩。民营经济发展迅速,从事农副产品加工、商贸经营的商户近80家,市场从业人员400多人,是一个典型的农工贸相结合的集贸村镇。先后获得省“文明村镇创建先进单位”、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村”、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市、县新农村建设的决策部署,结合本村实际,以民族村集贸市场区位优势为依托,以农工贸一体化以经营为目标,以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本着“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完善功能、促进发展”的原则,采取得力措施,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投资80多万元,完成了村内东西、南北两条大街拓宽整修工作,彻底解决了行路难问题。共拆迁房屋228间,新建门面楼房190间;二是引进民族特色村建设资金20万元,开挖排水沟670米,安装路灯40余盏,建设垃圾池10座;三是在东街修建景观墙90米村,栽植绿化树500余株,设置新农村宣传图画22幅,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四是依托民族村牛羊肉加工优势,大力推广牛肉保鲜嫩化、真空包装新工艺,努力打造“赵家牛肉”品牌,以牛羊肉深加工为主的食品加工业蓬勃发展,共达到15家,年消售收入1600多万元;五是积极发展商贸业,2010年全村新增工商个体户30多家,营业收入达800多万元。实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6900元;六是积极开展“一村四户”、“新农村、新环境、新风尚”创建活动,先后涌现文明新风户、科技示范户、遵纪守法户、勤劳致富户82户。投资11万元的文化健身广场正在建设之中。目前该村呈现街道宽敞、卫生整洁、绿树成荫、商铺林立、村风文明的新农村景象。
第三篇:黄铎堡村生态村简介
黄铎堡村生态村简介
黄铎堡村位于三须公路和西大路交汇处,距原州区约35公里,是黄铎堡镇政府驻地,也是全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现辖7个自然村,3772户,1729人。至2012年年底,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6445元,位居原州区前列。
近年来,该村一直以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以实施蓝天工程、碧水工程、宁静工程、生态旅游、清洁生产和设施农业等为重点,不断加大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的力度,辖区内生态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主要街道都有环保宣传标语,公众环保意识逐步提高,生活垃圾和各种污水得到有效的处理,工业污染源实现稳定达标排放,营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2012年被评为国家级生态村。
该村属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气温适宜,四级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集中,利于植物的生长。全村现有树林及草滩面积2870亩,其中生态公益林1200亩,经济林350亩,草滩132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5%。村内地势平坦,交通方便,农业基础条件良好。近几年在原州区特色产业发展政策的扶持下,形成以种植枸杞、玉米和葵花为主导的特色优势产业。全村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3950亩,其中枸杞种植面积3400亩。建成标准化养殖场6个,其中生猪养殖场区5个,存栏猪约500头;蛋鸡养殖场1个,存栏蛋鸡约2000只。
结合全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该村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发动辖区学校师生和农户,每年都组织开展大规模的集中环境整治活动,对村道三乱、三堆进行全面清理;并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对村庄道路乱占、乱堆、乱放及违章建筑,统一组织,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彻底整治。从2011年开始,该村为主要街道,小区内、村居集中区购置了垃圾收集设施,配备了专门的垃圾收集车,村委会成立保洁队伍,建立起“户收集—村中转—镇处理”的垃圾收集、清运、处置的长效机制,并对不能循环利用的垃圾定期清运送至镇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公害化处理。该村生活垃圾无公害化处理率和生活垃圾地点存放清运率分别达到89%和100%。
为了全面改善村民生活环境,通过“一池三改”项目,按照《农村户厕卫生标准》改造改建了305户卫生厕所,整改污水管道,新建污水处理厂一处,实现整村污水集中排放集中处理。通过推进沼气池建设,采用“畜禽—沼气—树粮”的生产循环模式,提高了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改善了土壤基质,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增加了村民收益,推动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全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和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82%和75%。
今后,该村将紧紧围绕“生态靓镇”的建设目标,坚持改善与发展并重的原则,突出以人为本、环境优先的主题,继续加大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的力度,打造出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稳定和谐、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四篇:磁县路村营乡路村营学校简介
磁县路村营乡路村营学校简介
磁县路村营乡学区路村营学校始建于1971年,位于路村营乡路村营村,南邻磁峰路,北依东武仕水库,学校占地面积4160平方米,地理十分环境优越。路村营学校是一所六年制完全小学,1997年8月新建标准化教学楼,2007年新建了综合实验楼,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现有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49人,教师14人,其中具有大学本科学历 4人,大专学历 8 人,中师 2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小学高级教师4名,小学一级教师8名。
随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和标准化学校建设的实施,我校也加大了改建力度,硬化了学校地面,为教室安装了暖气,更换了学生桌凳。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办学条件,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
目前学校专用教室、教学仪器、图书基本达到规定的一类标准,学校装备了地面卫星接收室、光盘播放室,实现了远程教育资源共享。
学校历来重视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基础扎实,教育成绩突出,连续多年被评为“教育工作红旗单位”。教学过程中,认真实施新课程,立足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方法。近年来,我校教师共荣获县级以上荣誉4人次,获市级优秀辅导员2人次,共有3名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奖。
我校师生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共同向着美好的理想奋斗!
磁县路村营乡路村营学校
简
介
二0一一年十月
第五篇:黄胄简介
黄胄简介
一、生平简介
黄胄,名淦堂,字映斋,1925年3月出生于河北蠡县,是中国知名当代画家、社会活动家、收藏家,曾为中国美协常务理事,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及北京炎黄艺术馆馆长。黄冑擅于画出新疆人物,动物,人民生活,与风景之美。2011年,黄冑荣获列名世界拍卖收入记录第13名宝座 而成为世界上最有名的画家之一。黄胄独创性地将速写融入中国画,开启了全新的人物画笔墨范式,拓展了中国画艺术语言。黄胄的社会活动与艺术实践,对中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有大量艺术作品及《黄胄作品集》《黄胄谈艺术》等三十余部著作传世。1997年4月23日,著名艺术家黄胄逝世。
二、艺术实践
黄胄为推动当代美术的发展、开展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为促进祖国的统一大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他深入边疆,勤奋作画,从50年代的《苹果花开的时候》、《洪荒风雪》、《赶集》,到七八十年代的《百驴图》、《风雪夜归人》、《送粮人》,黄胄在丰厚的生活根基上,形成鲜明的个人绘画风格,是国内最早突破蒋徐体系的人物画家。他在不同时期的优秀作品曾经多次在国际、国内获奖。70年代后期,他曾为纪念周恩来绘制了《鞠躬尽瘁为人民》的传世之作。梁黄胄的艺术实践为当代美术发展产生了积极和深广的影响。
梁黄胄不仅是一位人民艺术家,同时还是社会运动家。80年代初,他与著名画家李可染、蔡若虹、华君武等共同创建了中国画研究院;而炎黄艺术馆的创办则是梁黄胄更为杰出的代表作。1986年黄胄在新加坡办个人画展时引起了轰动,有人提议建立黄胄艺术馆,他说,我个人不足以建馆,要建就建属于炎黄子孙乃至人类的炎黄艺术馆。经过4年的筹措兴建,1991年,中国第一座大型民办公助的现代化艺术馆——炎黄艺术馆终于建成了。梁黄胄任艺术馆馆馆长,并捐献出自己收藏的古代书画文物200余件和代表代、速写作品1000余件。炎黄艺术馆在保护、弘扬民族艺术,推动艺术教育公益事业发展以及加强国际文化交流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梁黄胄的艺术道路、治学精神以及对推动民族文化发展的执著追求,在国内外影响深远。
三、艺术特色
艺术道路上遵循“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长期深入生活,足迹遍布祖国边疆、海岛、高原、牧区,勤奋作画上万幅,人物、动物、山水、花鸟无所精。尤擅画场面巨大、人物众多的主体性巨作,不少作品陈列于国家重要政务场合或以国礼赠送外国首脑。其作品经常举办展览,个展在南亚有一定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