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省民政厅关于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意见
关于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意见
省民政厅
(2011年7月15日)
一、进一步深化农村基层体制改革,创新珠三角地区社会管理机制
(一)稳妥实行村(社区)组织“政经分离”。村委会和集体经济组织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村组法第八条)稳妥实行村(社区)组织“政经分离”,村(居)委会对农村经济组织的管理从依法直接管理逐步向宏观上的领导和指导转变。通过村(社区)党组织和村委会成员与集体经济组织领导成员交叉任职,突出村(社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村党组织和村委会联席会议每年年中、年终听取集体经济组织的述职、述廉,组织进行对集体经济组织的民主评议,换届选举时提出集体组织组织领导成员的建议人选,必要时对集体经济组织领导成员提起罢免。建立集体经济组织重要事项、重大经营活动向村“两委”报告制度、经由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表决制度,接受“两委”联席会议和村民代表的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必要时“两委”联席会议和村民代表对集体经济组织实施质询和问责。
(二)进一步明确村(社区)组织各项职能。规范村(社
1区)组织职能,理顺各类组织关系。村(社区)党组织是村(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村(居)委会是村(社区)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主体,依法组织开展公共服务、实行社会管理和村(居)民自治以及办理公益事业。村委会和村民小组依法管理属于村和村民小组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财产,拥有属于村和村民小组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财产的所有权;村委会依法委托集体经济组织对村和村民小组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开展经营活动,享有经营权,进行本级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不少于30%集体经济的收益交由村委会用于农村经济社会的服务和管理;农村经济社会服务和管理经费不足部分由政府公共财政解决。集体经济组织设立党支部,由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和其他工作人员中的党员组成,在村(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开展工作。集体经济组织领导成员由具有选举资格的本经济组织成员选举产生。实行村(社区)党组织、村(居)委会与集体经济组织领导成员选举相分离。错开集体经济组织和“两委”换届时间。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机构的人员编制、工资收入及办公经费在换届选举前作预算,交股东大会或股东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担。集体经济组织要逐步改制为公司制企业。
(三)依法依规推进“村改居”。按照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粤府办„2002‟14号)要求,稳妥推进“村改居”,将城区或城市规划区内符合“村改居”条件的建制村彻底改制,建立城市社会管理体制。“村改居”后,推进“政经彻底剥离”,原村党组织、村委会直接变更为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办公地点设在原村委会,由政府公共财政全部承担社区“两委”办公、人员和公共服务、公益事业办理经费;集体经济组织在改制为公司制企业前,每年仍须将不少于30%的收益交由社区居委会开展公共服务和办理公益事业。对不具备“村改居”条件的建制村仍保留农村体制,突出农业生态功能,建立健全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和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形成一批高水平的生态功能区。纳入生态保护控制区域的农村,要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明显提高、生态明显改善。支持和鼓励农村拓展农业功能,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生态旅游、休闲观光业,对珠三角地区城市提供生态屏障和环境支撑。
(四)创新城乡基层社会管理机制。积极引导非户籍常住人员参与城乡基层经济社会建设,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广东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的有关规定精神,逐步提高非户籍常住人口当选村(居)委会成员和村(居)民代表的比例,必要时规定适当比例的村(居)民代表由非户籍常住人口担任;建立村(社区)重大事务非户籍常住人员协商、参与、监督机制,为非户籍常住人员提供直接参与城乡基层经济社会管理的途径和方式,提高非户
籍常住人员对当地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建立健全城乡基层各类社会组织,打造非户籍常住人员参与社会管理与建设的平台。全面理顺政府与村(居)委会在社会建设中的关系,推进基层政府行政职能归位和服务职能下移,构建以村(居)民为主体、基层党组织为核心、村(居)民委会为基础、社会组织为辅助、非户籍常住人员为补充的城乡基层管理格局。
(五)强化农村社区服务功能。适应我省特别是珠三角地区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大量农民变成市民的需要,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化建设,把城市社区的各种服务设施和服务功能延伸到广大农村。珠三角地区农村粤东西北地区的城乡结合部要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其他农村地区要因地制宜、创造条件加快农村社区建设。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布局合理、人口规模适度、资源配置有效的要求,以县(市、区)为单位编制农村社区服务专项规划。推进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初步形成以公共服务站为主体、专项服务设施为配套、服务网点为补充的农村社区服务设施网络。着重建立集管理、服务、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站,作为政府公共服务覆盖到农村的综合平台,为农民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每个村都要配置一个公共服务站,对于区域范围较大、居民居住分散的,可根据需要设立服务网点,构建“半小时服务圈”。
第二篇:怎样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怎样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2007年03月20日来源:国务院办公厅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按照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力争在“十一五”期间或用更长一些时间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任务,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政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民减负增收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今年,有条件的地方应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试点,暂不具备条件的省份应进一步扩大市、县试点范围,以便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认真探索,为全面推开农村综合改革提供经验。
第一,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推进乡镇机构改革。乡镇机构改革的总体要求是,坚持因地制宜、精简效能、权责一致的原则,转变政府职能,精简机构人员,提高行政效率,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新形势下,乡镇政府的主要职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环境,包括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维护农民的主体地位和权益,维持农村市场秩序,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二是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方向,加快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环境保护等社会事业发展。三是为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条件,加强社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开展农村扶贫和社会救助,化解农村社会矛盾,保持农村社会稳定,推动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村民自治。同时,把不应该由政府承担的社会事务交给市场、中介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合理调整乡镇政府 1
机构,精简富余人员,确保五年内乡镇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数只减不增。改革和整合乡镇事业站所,创新服务方式,构建新型农业服务体系。
第二,以落实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为重点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是,建立和完善政府投入办学、各级责任明确、财政分级负担、经费稳定增长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综合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改革的重点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全面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各地要切实管好用好中央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有关专项经费,不折不扣地落实地方各级政府的经费分担责任,增加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不断提高经费保障水平。同时,进一步规范农村中小学收费管理。二是加快教育部门自身改革。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依法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建立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评制度,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合理配置城乡教育资源,优化农村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管理,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
第三,以增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为重点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的原则要求,建立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明确界定县乡政府支出责任,合理调整政府间收入划分,加大对县乡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进一步完善财政奖补政策,切实提高基层政府经费保障能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主要着眼于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解决财政分配的公平性和有效性问题,在城乡之间逐步实现公平分配财政支出。另一方面是解决县乡财政困难、保证基层运转问题,防止基层通过乱收费弥补财政不足。改革的重点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同时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是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范专项补助。中央财政要逐步增加对困难县乡的补助,省、市两级
财政对基层的转移支付力度也要进一步加大,切实改善县乡财政困难状况。三是继续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和“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方式改革试点。同时,要统筹抓好农村其他方面的改革。一是推进征地制度改革。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集约用地,少占耕地。保护农民利益,给农民合理补偿,让农民分享发展成果。加强土地出让收入管理,纳入地方预算。坚持市场化运作,公开透明,防止腐败。二是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晰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继续搞好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三是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认真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采取有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税收和金融政策,增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示范项目资金规模,着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市场营销、信息服务、技术培训、农产品加工储藏和农资采购经营。四是继续清理和化解乡村债务。在合理划分债务类别、加强监察审计、规范乡村财务管理的基础上,清理核实债务底数,锁定旧债,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化解债务的优先顺序,区别轻重缓急,优先化解与农民利益直接相关、基层矛盾比较集中的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等方面的债务。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部分县(市)开展化解债务试点。同时,严格防止新的乡村债务的发生,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中,决不能盲目举债搞建设,形成新一轮乡村负债。(国研室提供)
第三篇:全面深化校内综合改革意见
xxx职业技术学院
关于全面深化校内综合改革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十一五”以来,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广大师生员工团结一致,密切合作,抓住机遇,积极探索,大胆改革。以评为xx省示范高职院校、升格为副厅级单位为标志,学校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整体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是,随着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逐步确立,高等职业教育竞争呈现常态化趋势,为保证全国一流xx职业院校和国家级院校建设目标的实现,进一步深化校内综合改革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当前制约学校发展的内在问题是:现代职业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相对滞后,专业建设与学校发展要求不同步,专业教学团队优势不明显,专业结构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缺乏竞争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仍显陈旧,教学资源条件与教学要求不匹配,教学水平存在着滑坡的潜在危险;科研力量分散,高水平成果少,技术开发能力弱,社会服务能力不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竞争力不强,筹措经费能力差;内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不能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缺乏生机和活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束缚了教职工的积极性,影响着学校办学效益的提高和总体功能的发挥。
这些问题表明,学校改革与发展的任务相当艰巨繁重。解决 这些问题和矛盾的唯一出路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当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要求,要加快发展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培养数以亿计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为广大年轻人打开通向成功成才的大门。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2013年年会上指出,职业院校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以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为主线,以办学模式和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提出了发展职业教育的12项制度,推动我国基本教育制度创新。
国家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政策精神,为学校深化校内综合改革创造了较好的客观条件和外部环境。全校各级领导和广大教职工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认真研究,精心运作,把改革推向深入。
一、全面深化校内综合改革的重要意义和指导思想
1、改革创新是我校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是我校60年来克难攻坚的重要法宝,是办好人民满意职业教育的必经之路、创建全国一流xx职业院校并进入国家级高职院校行列的强校之路。我们要继续坚持“在改革中促提升,在开放中谋发展,在合作中育特色”的基本办学思想,以改革统揽全局,以创新推进发展,以 生态文明校园建设和集团化办学为抓手,坚定不移谋发展,坚持不懈创特色,全面深化校内综合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推进学校事业迈上新台阶。
2、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我校处于内涵式发展初级阶段这一最大实际,加强和改善学校党委对全面深化改革发展的领导,以“创新机制、增强活力;强化内涵、提高质量”为工作总思路,坚持“立足xx、服务基层、致力环保”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改革统揽全局,以创新推进发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职业化人才培养为核心,以特色优势专业建设为龙头,以高水平队伍建设为关键,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基础,以推进集团化办学和生态文明示范校园建设为重点,深入实施“教学质量提高工程、品牌特色专业培育工程、队伍职业能力提高工程、校园文化建设工程”,推进学校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改革发展的总目标是按照《xxx职业技术学院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的总体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合力,激发和增强学校创新发展活力,最大限度地集中全体师生的智慧,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从2014年起,用三年左右的时间,通过深入、系统和配套的改革,坚决破解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建立健全学校育人体系,提高办学治校能力和战略执行力,确保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文化育人、内部管理体制机 制、干部人事制度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重大成效,为继续深入推进学校内涵建设特色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全国一流xx职业院校和国家级高职院校。
4、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勇于创新,积极稳妥;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简政放权,注重实效”的工作方针。
三、全面深化校内综合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深化人才培养体系改革
5、坚持“育人为本”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新型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教育体系。新型的人才教育体系应突出强化大学生专业技能应用能力和人文职业素养,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丰富其知识、强化其技能、培育其精神、强健其体魄”的人才培养理念统领育人工作;要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探索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要建立人才培养委员会,组建专业团队开展高职专业人才教学体系的咨询论证工作;要着力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大力实施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创业计划,在巩固和完善现有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具有我校特色的“实践教学示范基地、工程训练中心、创新创业训练基地”建设;要积极探索开设全校性的人文素养课程,加强形势政策教育、人文(通识)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发展等研究机构的建设,要大胆探索“学生成长导师制”建设,积极引导高学历、高素质 的骨干教师与学生结对子,对学生在校期间的成长成才进行全程引导,培养学生用阳光心态认识社会、用积极心态适应社会的社会素养和综合发展能力。
6、坚持“立足xx、服务地方、致力环保”办学方向,树立“品牌特色”理念,推进专业结构优化和专业综合改革。要紧密结合现代xx建设发展、xx生态文明示范省建设和地方“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实际,培育建设一批引领和服务xx和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要实施“特色专业培育建设计划”、“品牌专业培育建设计划”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计划”,争上一批国家级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计划;要围绕专业建设重要环节推进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探索学分制和学生跨专业学习第二专业,推行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示范专业建设并发挥其示范作用;要建立完善专业预警、结构调整和招生宣传政策调整机制,使学校的专业建设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7、确立“优质精品”理念,启动“百门优质精品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计划”,加强优质课程资源和特色教材建设。设立特色精品课程与教材建设基金,加强课程体系、课程大纲和课程实施标准建设,加强专业教材使用情况检查和审核评价工作;以特色优质为基本要求,加强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建设一批面向师生及社会的网络共享课程;注重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积极引导知行一体人文课程与特色教材建设。
8、确立“骨干引领”理念,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和教学能力建 设。要大力改进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出台学校师德标准与考评体系,每年开展一次师德考评,实施“教书育人名师工程”计划,培育教书育人先进典型。要以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为目标,以提升中青年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为重点,建立教师培训、教学咨询、教学改革、研究交流、质量评价等工作的一体化制度,推动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设立专业主任、课程首席教师和课程骨干教师等教师关键岗位,建立并实施“专业主任职责与要求”,提高专业主任的责任和管理权力,打通教师专业成长通道;完善教学创新发展机制,继续实施教师职业能力提升工程,启动“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竞赛计划”与“专业教学团队培育计划”,着力培育校级、省级和国家级名师和教学团队,切实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和教学管理水平。
9、确立“国标建设”理念,启动创建国家级高职院校工作。成立“创建国家级高职院校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学校创建国家级高职院校工作的领导;组建“创建国家级高职院校”工作组,按照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评估标准及指标体系,开展申报研究工作,为学校申报国家级高职院校当好参谋助手;要建立健全制度化、常态化的学校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机制,及时调整创建国家级高职院校的相应工作部署。
(二)深化校内管理体制改革
10、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体系。要把学校章程建设摆在突出位子,及时制定学院章程,发挥章程在依法治校中的“宪章”作用,把学校各项工作纳入章程管辖范畴;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院长负责、专家治学、民主管理、社会参与”的现代大学法人治理结构,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院长依法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及时制定党委会、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提高党委与行政集体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坚持校务公开、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建立和完善学校民主管理、自主发展、自我完善的科学组织形式。
11、完善校院二级管理体制。要进一步理顺校院关系,明确二级学院的权利和责任,采用扁平化管理,管理重心下移,合理配置管理权限,实行动态经费分配使用制度,扩大其办学自主权,健全完善校院二级层级管理模式。充分优化和利用教育资源,激发二级学院办学活力,使学院逐步成为拥有相应自主权、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办学实体;改革二级学院用人和分配制度、教学科研管理制度,完善二级学院治理结构,建立起二级学院内部的竞争、激励和约束机制。
12、精简机构,理顺管理体制。精简归并机关机构,按照精简高效的“大部制”原则归并机关相近职能处室,压缩机关人员编制;健全管理工作制度程序,提高办事效益;转换职能,增强服务意识。
(三)深入推进环境育人机制改革
13、大力倡导“文化育人”理念。文化是育人的根本。要建 立健全“文化育人和生态文明校园建设”协调联动机构。要在全校大力弘扬“办学校就是办文化”和的文化育人观。积极创设有利于“以生态文化为引领的校园文化”繁荣发展的创新机制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人才培养和提升学校软实力的引领功能、凝聚功能、培育功能和创新功能,为实现我校创建“全国一流xx职业院校和国家级高职院校”的战略目标,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有力的文化支撑。
14、倾力打造校园文化品牌。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学校办学特色,以“多维育人文化”(即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创业文化、实践文化、社团文化、产业文化)为主干,健全学生素质教育工作与实践体系,着力开展“一院一特色,一社团一品牌”创建活动,打造大学生文化活动品牌;要设立大学生成长成才基金,继续完善“自强之星”、“校园十佳大学生”、“创业之星”评选工作;要强化专业类、创新实践类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坚作用,适时创建起点高、品位高的大学生社团活动中心;要大力宣传优秀校友的创业历程、创业成就与人生感悟,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忱。
15、大力提升校园环境品味。以文化育人为主线,以国家级高职院校要求为标准,重新审视校园环境建设,启动新一轮生态文明校园环境美化提升计划,实现校园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协同育人目标;科学规划并务实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改善校园服务设施,健全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学校现代化管理水平。
16、切实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倡导“全员育人”理念,完善《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落实辅导员队伍培养发展、职称职级晋升等相关政策和待遇,切实发挥辅导员队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推进辅导员工作课程化;不断改善大学生学习生活条件,落实和完善奖、贷、助、补、减、免、勤等各项助学政策;切实加强学报、校报、校园网、广播、宣传橱窗尤其是网络新媒体宣传文化载体的建设,加强思想引导,加大世情国情和党史校史宣传教育力度,积极开展学校发展战略宣传,实事求是宣传校园内外发展动态,激发师生员工爱国爱校情怀,为学生成长成才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四)深化“开放办学”机制改革
17、加强“开放办学”顶层设计。制定学校《开放办学能力建设规划与实施细则》,加强“开放办学”项目系统设计,积极开展继续教育、行业培训、科研开发、项目合作等社会服务,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拓展学校发展的外部空间,提升学校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能力和社会影响力;加强“开放办学”制度建设,规范合作项目管理,探索开放合作激励机制,设立“开放合作办学重大贡献奖”。
18、构建集团化办学新机制。要用好、用活、用足国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促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政策,积极寻求在xxxx职业教育集团框架内办学治校的新机制,发挥集团优势,深度开展校行、校企、校地、校校合作,并在构建集团化联合培养人才 的新机制、新模式,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办学等方面取得实质进展,获得宝贵经验,整体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使学校集团化办学工作水平跃居一流水平。
(五)深化开展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19、深化用人制度改革。压缩非教学人员,逐渐加大管理服务人员双向选择力度,减少人浮于事和人才浪费的现象;本着精简高效原则,重新核定部门岗位与编制数,探索职员制改革,完善晋升、轮岗、分流制度,形成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和校内人员流动新机制;加强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考核与聘后管理。聘任条件进一步规范化合理化,加强可操作性、公开性、公平性。
20、推进干部制度改革。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改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切实建立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新机制。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岗位交流、培养管理和考核监督机制,制定和落实干部培训规划,加强干部梯队建设,形成年轻后备干部的选拔与培养办法;落实中层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定期岗位交流制度,切实根治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干或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良风气,下大力气建设一支精干高效、作风优良、廉政勤政、执行力强的专业化高素质管理干部队伍。
21、实施人才队伍优化战略。瞄准创建国家级高职院校目标,规范人才引进标准和程序,多途径深入实施教师队伍转型升级计划,大力引进一批40岁左右、具有高职称、高学历的高层次人才 和一批具有专业技术特长的能工巧匠,出台二级学院人才引进政策,纳入二级学院工作考核范围,从根本上改变高层次人才少、教师队伍结构性不合理的问题;完善骨干教师、课程首席教师和专业责任教师选拔、培养机制,鼓励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造就一批专业建设和科研领军人才。支持青年教师到基层挂职锻炼,到相关产业领域开展产学研合作,承担企业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参与企业的项目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造就一批理论扎实、业务精湛、技能娴熟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
22、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以绩效与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与分配机制,划分岗位等级进行分类考核,合理区分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建立和完善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初次分配的报酬机制,健全收入正常增长机制,逐步提高一线教师和科研工作者的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教职工收入,逐步实现教职工工资福利待遇较快增长。
(六)加强“民生工程”建设。
23、启动民生工程建设发展规划。民生工程事关学校发展大计,要分阶段、有计划、有组织地解决民生方面的重大问题,科学回应广大师生员工对学校发展与民生水平的关切;要持续深入地研究解决改变学校经费紧张问题,拓宽学校收入来源渠道;要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盘活学校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益;要坚持开源节流并重,持续深入倡导勤俭办学,科学合理安排预算,加强成本核算,强化财务监督、审计监督,严格控制“三公”经 费,统筹兼顾安排各项支出,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4、切实改善学生学习生活条件。成立学生工作委员会,健全运行体制、机制,有效整合教学、管理、服务等资源形成学生工作合力,不断提高学生教育与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和工作成效;完善大学生就业创业“一把手”工程相关制度;建立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和协调机制;建立健全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预测预警和发布制度;设立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着力构建生涯教育、求职训练、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着力打造就业创业品牌项目,全面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社会竞争力。
四、全面深化校内综合改革的工作要求
25、校内综合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思想观念的更新、机制的转变和利益的调整,任务重,难度大,政策性强,必须在学校党委的领导到下有计划有组织的推行。各处室和二级学院要认真做好改革的宣传发动工作,坚决执行学校的改革方案,主动化解、克服改革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保证各项改革措施落在实处。
26、为确保改革工作顺利推进,学校成立改革领导小组,由书记校长挂帅,副书记具体负责,统筹全校改革方案的制定、论证,实施过程中的协调,下设各改革工作小组,由分管领导牵头负责分项改革方案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各改革小组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精心制定好方案,广泛听取意见,要把制定方案、讨论改革的过程变为不断统一认识、动员、组织、团结广大群众积极 投身改革的过程,方案一旦形成,就要坚决的分阶段、分步骤、分层次,积极稳妥地实施。
我校是xx省示范院校,但存在地处xx不利发展的劣势,只有不断地努力进取,通过改革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才能在新一轮的高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继续向前发展,全校各级干部和教职工要有危机感,以高度的责任心,关心改革,参与改革,齐心协力,为实现学校二次创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四篇:为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羊场乡一事一议项目工程实施方案
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指村民通过规范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程序开展村内公益事业建设,政府采取以奖代补、民办公助的方式,给予适当财政奖补。
列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村的基本条件,村“两委”班子团结,战斗力强,在群众当中威信高,热心兴办村内公益事业;村级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急需解决和改善;村民参与一事一议积极性高,绝大部分群众都能自愿筹资筹劳,建立村级公益设施长效管理制度。
建立公开公示制度。全面公开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实施办法,村委会要将项目实施、筹资筹劳、奖补资金使用等情况及时向村民公示。充分发挥村民监督小组、村民代表和村内老党员、老模范、老干部、老同志的监督作用,确保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公开透明、阳光操作。
充分运用广播、会议、宣传栏、标语等方式大力开展政策宣传,让农民群众掌握、了解政策,激发和调动农民的民主议事、办事、管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自觉自愿开展一事一议筹资筹劳。
乡政府和乡财经所根据财政奖补政策,指导各村开展财政奖补工作,负责奖补资金的分配、管理和监督,加强对村民议事程序和农民负担的监督,对村民一事一议过程进行全程监督。乡监察室要加强对项目的监督,确保项目资金和质量的安全。乡民政办和村财服务中心要加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等制度建设,做好具体组织协调工作。各村“两委”班子要积极组织和发动农民开展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定项目规划,具体组织实施。召开全乡一事一议试点工作动员大会。各村要通过宣传专栏、召开村民大会等方式,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相关政策、法规和实施办法进行广泛宣传,激发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自觉组织进行一事一议活动,讨论决定拟建项目,并抓好相关项目村的业务培训工作。
各村认真开展一事一议调查摸底工作,拟定建设项目,乡政府根据各村所报一事一议项目,组织专题研究,认真筛选,按要求编制出项目规划。
乡政府召集相关单位对各村所报的项目规划进行审核,上报县综改办。待县综改办项目批复后,由乡政府指导村民委员会组织实施,项目完成后,由乡政府进行自检自查,然后由县政府统一组织检查验收。
第五篇:省民政厅高度重视农村低保政策
省民政厅高度重视农村低保政策
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工作
省纪委、民政厅等五部门《关于印发<全省农村低保政策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下发后,省民政厅迅速召开党组会议,认真学习领会省委、省纪委主要领导批示和文件精神,明确要求全省民政系统要高度重视,深入调查研究,拿出实施办法,细化具体措施,全力会同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认真抓好农村低保政策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工作。会议决定,组织四个专项检查工作督导组,由厅级领导带队,对各地开展农村低保政策执行情况自查自纠工作进行全面督导。
省民政厅厅长杨云对农村低保专项检查工作进行了部署。她强调:“低保政策执行情况是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近年来我省民政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加强对农村低保政策执行情况监督检查,既是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全省城乡低保工作实现规范管理、健康运行的有效抓手。各级民政部门务必以对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对推动民政事业实现良性持续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强化、细化、实化各项措施,认真组织开展自查自纠,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务求实效。”
她要求,各地民政部门在自查自纠中,要切实端正态度,重视纪检部门意见,积极主动向同级纪委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并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审核监督作用,务求低保
政策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做到民主、公开、公正,经得起社会监督和群众评议。她强调,各地务必将农村低保政策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工作和基层民政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抓紧配足配强农村低保工作力量,加快推进低保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健全低保工作长效机制,逐步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管理,使低保这一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焦作市召开农村低保专项检查工作会议
8月5日,焦作市召开全市农村低保政策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工作会议。市县两级纪检监察、民政、财政、审计、农业的分管领导及相关业务科室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传达了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秦海彬关于专项检查的指示,并对全市农村低保专项检查工作提出六点要求。一要提高思想认识。农村低保是关乎最贫困、最弱势、最需要帮助的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严格按照省市《农村低保政策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工作方案》要求,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扎实开展专项检查工作,真正做到护民利、惠民生。二要认真自查自纠。各县市区要按照“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情况清楚、手续齐全、张榜公示、整改到位、群众满意、档案规范”的32字要求积极自查,要确保自查面达到100%,不留死角、不留疑问、不留隐患。三要强化检查督导。各部门要积极沟通、协调,抽调得力人员组成检查组,认真开展督导检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督促
整改,切实做到人员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整改到位。督查组在确保对乡镇检查面不低于50%和对行政村不低于10%的基础上,要完整地抽查一个乡镇的所有行政村,力求督查工作更真实、更全面。四要严格执法执纪。要强化办案的震慑力,严肃查处贪污、截留、挪用、克扣、冒领低保资金的案件,认真清查“关系保”、“人情保”,坚决纠正“与民争利”、“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要把查案与改进工作相结合,既把问题查清、查透、查实,又要深入剖析案件,从中发现体制和管理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整改意见,有效防范低保政策执行中违法违纪现象发生。在专项检查中追缴的违规资金,要如数回归原渠道用之于民,任何部门不得挪用。五要注重政策宣传。各县(市、区)要通过会议、广播、电视、报纸、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低保政策,做到“低保检查家喻户晓,低保政策入脑入心”。对专项检查中的好做法、好经验要及时进行总结,以信息形式及时向上级纪委报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六要严肃工作纪律。检查组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心系群众冷暖安危,扎实开展工作,严禁走过场、徇私情,要轻车简从,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各项纪律和有关规定。
洛阳市扎实开展农村低保政策
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工作
一是迅速召开协调会。召开了由洛阳市纪委、监察局、民政局、财政局、审计局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及业务科室负责人参加的全市低保政策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工作协调会,进一步明确全市农村低保专项检查工作的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及相关要求。二是成立领导小组。成立了由市纪委副书记任组长,监察局、民政局、财政局、审计局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任副组长,相关业务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市农村低保专项检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专人抓好落实。三是制定工作方案。印发了《洛阳市农村低保政策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工作方案》,此次专项检查活动分为宣传发动、自查自纠、集中督查、总结整改四个阶段,对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6月各类农村低保的报批程序、资金发放、制度管理、投诉受理进行重点检查。县乡两级面向社会公布举报了电话,以确保此次专项检查工作扎实开展,不走过场,自查面确保达到100%。
安阳市三措并举 确保农村低保审批工作
公开、公平、公正
为扎实开展农村低保政策执行情况专项检查,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安阳市采取三项措施确保农村低保审批工作公开、公平、公正。一是民主评议制度。民主评议的对象是申请享受低保的居民。民主评议小组由村党支部、村委会和监委会全体成员,村全体党员,村民代表若干人组成。确定农
村低保对象,严格遵守“户报、村评、乡审、县批”的程序,坚持“一评两审三榜”制度。“一评”即民主评议小组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进行民主评议,三分之二以上参评人员通过方可上报乡镇。“两审”即乡(镇)评审小组复核评审、县(市、区)民政局审批小组审批;“三榜”即村委会初评公示、乡镇审核公示、县民政局审定张榜公示。各个环节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禁弄虚作假、优亲厚友、暗箱操作等现象。二是低保听证制度。听证制度以召开低保听证会为基础,以阳光操作为手段,通过申请人自述、入户调查人员介绍申请对象家庭情况、听证会成员对申请人和调查人进行质询,投票、唱票、公布投票结果等程序,对有异议的申请低保家庭和有举报的已享受低保待遇的家庭进行听证,进一步扩大了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增强了低保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低保评议异议复核制度。对村委会一榜公示结果有异议的低保申请对象,可向乡镇申请评议异议复核,乡镇接申请后安排调查,认为情况属实的启动评议异议复核程序,并在7个工作日内召开评议异议复核会议,复核结果书面答复申请人,评议事项以乡镇复核结果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