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镇农村集体经济情况调查报告
打破制约瓶颈 发展村级经济
——曾集镇农村集体经济情况调查农村集体经济是整个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农村税改以来,各级财政虽然逐年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仍然面临十分尴尬的局面。笔者就该镇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一、曾集镇基本情况曾集镇位于沙洋县城以西20公里,区域面积222平方公里。辖22个村2个居委会297个村民小组,11408户、42387人,农业耕地面积10.63万亩,属全县农业大镇。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3.7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4601元。全镇以农业种植为主,由于地理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自然资源贫乏,产品结构单一,被列为省、县贫困乡镇。二、全镇村级集体经济现状
调查表明:全镇24个村(居)级经济组织全年收入为360.67万元,其中变卖集体资产及处置资源收入22万元,接受馈赠及捐款收入177万元,上级转移支付及附加费补助等收入155.2万元,葛沪线占地流转费6.47万元。当年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有9个(曾集、龚庙、万里、张港、官集、雷都、肖堰、六冢、青桥),年收入3-5万元的村有4个(范店、孙店、张池、雷巷),年收入1-3万元的有7个(民主、太山、曾巷、陈闸、古椿、金鸡、柴集),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有2个(团结、烟庙),还有蔡庙金桥2个村无集体经营收入。全镇农村资源经过“三资”清理,拥有鱼池、“四荒”地、水面、机动地及山林资源共9067亩,其资源存量及运行状态见图表1。图表1: 单位:亩 运行状态资源名称合计渔池四荒地水面机动地山林合 计90671269.7160.5444345.86847发 包已到期403265218307未到期82611217.756.5408345.86233闲 置602634侵 占3435218273目前,村集体支出一般包括:村干部工资、村民误工费用、生产性开支、办公费用、基础设施维修及偿还历欠债务。从调查情况看,大部分村难以承受上述开支。因为只要村集体开展公益事业建设,特别是遇到天灾人祸急需偿还债务,就必需负债运行或挪用村干部工资才能维持。近几年来,在强大惠农政策大背景下,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可是一般都要求村集体配套投入或农户自筹部分资金(如道路修建、堰塘改造、水渠硬化),为调动基层群众的积极性,筹集配套资金,各村只好“化缘拜佛”,有的村“香”钱花了不少,就是未见真“佛”,无奈之下只有靠借贷,于是又形成了新的债务。截至底全镇24个村(居)集体均为负债村,负债总额高达2644.89万元,其中有15个村负债在100万元以上,村平负债达到91万元。三、制约集体经济发展的症结
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日趋哀弱,既有政策方面的因素,也有村级发展活力不强等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集体意识薄弱,发展动力不强。部分人错误地认为中央大气候是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在现阶段集体经济发展无关大局。多数村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等、靠、要”的心理,自我发展意识不强。
(二)增收渠道不宽,增收后劲乏力。全镇农村集体经济收入中直接经营收入过低,支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靠上级财政补助,村级集体经济增长空间变小,缺乏后劲。
(三)村级债务过重,阻碍经济发展。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全镇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超过1940万元,当时条件较好的孙店、烟庙、雷都、张池、陈闸、青桥等村现金存款均在100万元以上,到90年代初在“大力发展村办企业,消灭经济‘空壳村’”口号下,各村盲目上马办企业、开挖渔池、搞“普九”达标、架程控电话,由于缺乏市场引导,加之人才技术缺乏、管理混乱,其结果都是血本无归。到90年代后期各村花光所有积蓄后全部走上负债之道,事后还要承担高额的利息,从此村集体经济一蹶不振。
(四)经济人才匮乏,发展意识不强。受村级换届选举影响,发展集体经济无长远规划,加之不少村干部文化素质偏低,其主要精力都放在家庭经济及日常工作上,对于发展村集体经济只能做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另外,大部分有经济头脑的能人一般自主创业或外出经商务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集体经济发发展壮大,致使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人才极度匮
乏。
四、发展集体经济的办法及思路
发展村集体经济,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对此,必须树立发展信心,打破瓶颈制约。(一)加强班子建设,树立发展信心。目前,发展村集体经济绝大多数村干部谈虎色变,其主要原因是没有走出过去发展集体经济失败的阴影,对此,必须要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树立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信心。首先要加强农村
党支部建设,把那些事业心强、懂经营、秉公办事的人选进班子。要注意从能人、大户、科技致富带头人中选配村干部,提高村级班子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其次是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干部的培养教育,增强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通过市场经济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使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增强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经营管理的水平,用好的典型、经验激发他们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增强他们发展集体经济的恒心和本领。要让村干部意识到,作为一名村干部,不抓集体经济发展是失职,抓不好集体经济发展就是不称职。
(二)加大扶持力度,优化发展环境。一是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列入农村经济工作的总体规划中,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制定好本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合理确定指标,组织职能部门抓好实施,并从信息、人才、技术、立项等方面给予帮助。二是财政应从支农资金中拿出一部分作为发展集体经济的周转金,农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等金融部门应安排一定的贷款扶持发展集体经济,在税收、工商管理上,对村级兴办的集体企业和各种经营项目适当给予减免。三是对集体经济发展好的村干部制定奖励政策,使村干部的报酬增长与集体经济的发展、集体积累的增加有机挂钩,形成内在的激励机制。
(三)坚持因地制宜,找准发展支点。由于各村地理位置、外部环境、资源状况、干部思想解放程度等情况不同,发展集体经济的模式也应该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不搞“一刀切”,要“一村一策”。立足优势,选准路子,坚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引导各村立足资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紧靠集镇的曾集、蔡庙、雷巷、曾巷、柴集等五个村要依托集镇优势,发展村办企业,特别是发展具有环保前途且有增收潜能的“小磨麻油”、“农家餐馆”等小型企业。雷都、金鸡等村要依靠水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水”文章,目前雷都村水上观光旅游项目已初显规模并已显现效益。孙店、张池、蔡庙三个村要利用“正邦集团”等大企业落户本地之优势,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同时,还要积极探索新的发展途径,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该镇目前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9家,其中“五洋农机专业合作社”年初被评为“全省十佳”。
(四)加强资产管理,壮大集体经济。一是要盘活村集体资产。据统计,全镇目前各村还有渔池、荒地、水面、机动地、山林等资源8261亩已发包到期被无偿使用,60多亩资源被闲置,近340余亩资源被侵占;11个村还有闲置的房屋、校舍多平方米。对此,应制定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办法,该包则包,亦卖则卖,利用原有的集体资产优势谋发展,巩固“三资”清理成果,防止集体资产流失。二是要加强村级资金管理。完善村级集体资金管理制度,镇农村经济服务中心对村级财务进行“双代管”,要做到既代管帐,又代管钱,防止出现只管帐、不管钱的现象。严格规定村集体资金的使用方向和原则,搞好民主理财,严格控制各种非生产性开支,管好用好集体资金。三是要加强村级债权债务清理。村级债权债务是当前制约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对各村债权债务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理整顿,应回收的各种欠款一定要收回。
第二篇:农村集体经济调查报告
“农村集体经济调查报告”调查报告
定制服务
定制原创材料,由写作老师24小时内创作完成,仅供客户你一人参考学习,无后顾之忧。发表论文
根据客户的需要,将论文发表在指定类别的期刊,只收50%定金,确定发表通过后再付余款。加入会员
申请成为本站会员,可以享受经理回访等更17项优惠服务,更可以固定你喜欢的写作老师。
文章简介:近年来,勺窝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和政府有关农业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出台了一系列强乡富民的措施,农村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随着农村税费改革,乡镇企业效益下降,农村集体收入普遍减少。农村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的组成部分,是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一种经济成份,只有农村经济发展壮大了,才能从源头上减轻农民负„近年来,勺窝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和政府有关农业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出台了一系列强乡富民的措施,农村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随着农村税费改革,乡镇企业效益下降,农村集体收入普遍减少。农村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的组成部分,是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一种经济成份,只有农村经济发展壮大了,才能从源头上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三农”问题。因此,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是进一步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重要措施。如何在新形势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解决村集体无钱办事的问题,切实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小康社会,是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任务。
一、当前发展集体经济的客观要求
1、集体经济是村级财力的主要来源。村委会属于村民自治组织,不是一级政府,开支不在政府财政预算之内,因而无固定的经费来源。村干部的补助,村里一些必要的建设,仅靠“乡统筹、村提留”不够用。只有发展村集体经济,村级组织才有属于自己自由运转的资金。
2、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保障。村集体经济发展得好,村级组织统一支配的财力雄厚,就会完全有能力为全村人办大
3、集体经济是巩固农村基层组织的根本保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得好,有钱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村兴民富,村党支部就会得到村民的拥护和爱戴,党的形象和威信也会不断得到提高和巩固。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困民穷,不但不能为村民谋利,而且还要为完成层层下达的各项指标不断伸手向农民要钱,增加农民负担,违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这样一来,影响了干群关系和党群关系。长此以往,就有可能动摇我们党的基础。
4、集体经济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坚强支柱。要实现现代化关键在于农村现代化的实现。当前已达到小康标准,并向现代化迈进的村,基本上都是集体经济搞得比较好的村。
二、勺窝乡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基本情况
勺窝乡总面积60.52平方公里,辖有23个村行政,有农户7148户,人口27236人。耕地面积15440.13亩,林地15444亩,荒山荒坡30004亩。各村都以农业种植业为主。而一些村虽
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但没有任何企业落户,集体收入几乎为零。部分村因有外来投资,开办煤矿企业,可获得一部分收入,维持了村一级工作的正常开展,如没天地村、勺窝村、压落村。据统计,勺窝乡没有一个村年集体收入达万元以上的,可想而知,各村的集体经济是何等薄弱。近年来,勺窝乡党委、政府因地制宜,在没天地村建立了桃园示范基地1个,杨梅示范基地1个,引进外来投资,开办煤矿企业5个,从而解决了大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发展了农村经济。与此同时,还在湖坝村建立了蔬菜示范基地1个,六营村建立了60户的养牛示范基地。同时,还向上级争取,为没天地村、勺窝村、湖坝村开通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借助远教的资源优势,给农民传授农村先进实用技术、典型经验等,以此来带动其余各村的经济发展。但是,由于群众思想观念还比较陈旧,缺乏有较强经济意识,有魄力,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带头人。导致了农村集体经济始终发展得比较缓慢。
农村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的组成部分,发展如何影响全乡经济大局。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将使农民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较大的改善和提高,必然削弱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不转自http://但影响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贯彻实施,容易使农村产生不稳定因素,而且拖慢了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步伐,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不发展,必然会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拖后腿。
三、勺窝乡当前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
勺窝乡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原因主要是基础弱,条件差,此外,影响因素和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村一级领导班子素质不高,年龄结构、文化结构不合理,有的长期处于软弱涣散状态,不能很好的带领群众发展集体经济。大多数村干部年龄偏大,思想僵化,观念守旧,没有开拓创新精神,过多强调客观困难,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市场经济意识不强,发展经济的能力较低。
2、鼓励支持村级发展集体经济的优惠政策少。对乡村发展的总体规划、生产布局、资源优势、发展思路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政府对农村发展集体经济缺乏必要引导,缺乏强有力的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一些扶贫措施没有起到“造血”作用,无法引导村集体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3、集体积累来源渠道单一,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思路狭窄,有的村干部一提及发展,往往过分强调缺乏资金、人才、技术等客观条件,不能立足已有的土地、资源等优势求发展,资源没能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4、通村道路路况差,运输不方便。甚至有的村还不通,导致了丰富的资源没有得到很好大开发利用。
四、勺窝乡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思考
1、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应加强村级班子建设,选好带头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必须首先着眼于农村党支部班子的加强和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选好村领导班子,把那些事业心强、懂经营、会管理、具有发展集体经济的强烈意识、开拓精神和不怕吃苦、秉公办事的人选进班子。*年年初,已对部分村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实行村领导年轻化,大部分都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都能胜任村一级的工作。而且还要有计划地培养一批热爱家乡,扎根家乡,立志于改变家乡面貌,事业心和责任感强的有理想、有文化的年轻一代。同时,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干部的培养教育。
2、发挥资源优势,找准发展路子。要因村因地制宜,正确认识资源,创新发展思路,一切从当地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不搞“一刀切”,不搞一个模式,确定不同的发展路子,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通过立足优势,选准路子,可以集体开发林场、果园、菜园、园林、养殖场、个人承包增加集体收入。
3、增强政策扶持力度。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发展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特别是加快发展村级经营经济,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要继续放宽政策,放开领域,放手发展。乡党委政府要强化服务意识,切实转变观念和职能。积极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在政策制定、项目引进、信贷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给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从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投入力度。对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应在资金、物资、技术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扶持,大力改善农民基本的生活和生产条件,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使之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
5、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应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制定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办法,盘活现有资产,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对集体原有资产及农村资源,要通过采取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交付农民开发利用,盘活集体资产,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6、扶持种植(养殖)大户,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对种植(养殖)大户进行适当的扶持,如资金,技术和信息扶持,先让一部分农户取得效益,通过他们的示范,带动影响周围的农户。加强对农户技术指导,对产品进行深加工,增加其附加值。如:*年7月,乡党委、政府给予优惠政策,帮助六营村贷无息款,每户贷2000元,从而建立了60户的养牛大户,并由畜牧站进行技术指导。
7、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资源优势,大力加强资源的整合力度,发挥好远程教育的作用,培养一批科技致富带头人,从而带动农民群众科技致富的积极性,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 http://.cn
第三篇:乡镇村级集体经济调查报告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精准扶贫重要思想,坚持“真扶贫、扶真贫,精准扶、扶精准,重点扶、扶重点,整体扶、扶整体,长远扶、扶长远”的工作方针,围绕脱贫目标,抢抓省、市扶贫攻坚的重要机遇,本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结合xx县“全域旅游、打造秀美乡村”的统一部署和我镇实际,对xx镇村级集体经济进行调查,为培育农业产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进一步明确我镇未来的发展目标和定位、空间布局、产业重点和保障措施提供规划和指导,实现全镇经济社会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一、基本情况
xx镇位于xx县西南部,xx中游北岸,东、南与xx镇、xx隔河相望,西连许村镇,北接中云镇,东北角毗邻紫阳镇,是xx县的南大门。全镇行政区域面积177平方公里,下辖玉坦、程家湾、曹门、新屋、薛村、xx、潘村、杨村8个村委会和大山头、青莲2个社区居委会,66个自然村,109个村民小组、3个居民小组,总人口1.5万,下辖14个党支部,现有党员490人,其中女党员79人。镇人民政府驻地xx村,传说唐代诗仙李白(字xx)曾漫游至此而得名。
xx地势北高南低,乐安河沿东、南边界西流,有横槎水等在境内汇入乐安河。境内森林茂密,资源十分丰富,土地肥沃,稻田成畴,现有耕地1.75万亩,山林1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是xx县重点农林生态乡镇,同时全力打造xx工业小区,全面建设“工业重镇、农业大镇、旅游强镇、和谐名镇”。
二、存在问题
1、普遍存在问题:
我镇产业发展势头不强,缺乏产业支撑,农民生产经营渠道窄,收入来源少,生产经营单一、经营规模小,大多数农民收入基本来自第一产业,而且大多数以种粮油和养殖业为主,副业收入比重低、数额少,农民家庭生产经营规模仍处于较低水平。村民思想观念相对落后,文化水平较低,对致富项目不关心不参与,缺乏科学种田知识,不敢也没有能力去冒风险赚取更多的收入,产业发展氛围不浓。农业的生产结构不合理,种植业在农业生产中还占绝对优势,而能体现地区资源优势的畜牧业、林业、生态旅游业却发展不足,餐饮、旅游和商贸流通等服务业尚未形成规模。目前,在全镇的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农民收入主要还是来自两块,一块是家庭种、养殖业,一块是赴外打工。
1、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总体偏低。区域位置好的村能通过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股份制合作等办法,多渠道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而靠自然资源有限开发的村随着对生态自然要求的进一步控制,收入来源渠道少,增收后劲严重不足。相当部份的村还是“吃饭经济”,“有收入零积累”甚至“负积累”的现象十分普遍,位处偏远乡镇交通不便的村级集体不断没有经济来源,而且还要为村村通路工程而到处举债修路,从而继续加大这种经济收入差距。
2、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思想动力不足。部份村“两委”班子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集体经济费力不讨好、吹糠不见米,习惯于将集体资产简单化处理,分光、卖光只图一时好过;加之村党支部书记调动频繁,对发展集体经济缺乏耐心,也无心思考长远之计,工作只停留在应付完成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上,不图发展、但求无过。
3、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持续时间较短暂。部份村单纯依靠项目实施、为企业生产提供服务获取协调费,没有潜心思考如何抢抓机遇实现自身持久发展,等到项目竣工或企业停产后,集体经济经过短暂发展后又归零到“空壳村”行列。
4、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缺乏制度保障。村级经济经营得一般的村,对上级政策补助的依赖性较为突出,依靠上级财政的补助才使村级组织勉强度日。同时也使少数农村干部群众产生了“等、要、靠”等惰性思想,艰苦奋斗、主动作为的优良传统和思想意识日渐淡化。
5、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产权利用效率偏低。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得不到体现,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得不到体现。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土地征用费补偿问题上“分光用光”的现象。一些村把城镇建设、过境公路征用的土地补偿费、青苗费均一起分到户,村集体经济组织却分文没有收取。二是农村发展留用地政策受条件、资金等因素的制约,绝大多数村得不到享受。
三、总体思路和下步工作计划
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和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区位、交通、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以建设“环境优美、适宜人居、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现代化新村庄”为目标,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着力打造区域旅游、特色养殖、特色种植三大产业链,延长产业链条,完善产业体系,增强创新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构筑区域特色更加鲜明、结构布局更加合理、竞争优势更加突出的新的发展格局,着力打造产业重镇,区域新城。
按照“一二三产互动、城乡经济共融”及“精准扶贫、产业增收”的总体要求,以规划为引领,以科技支撑,以投入为保障,充分调动和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进一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强化农业产业基础设施条件,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开拓农产品市场,延伸产业链,拓展农业功能,突出生态、绿色、安全,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增强“造血”功能及自我发展能力,确保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和脱贫奔康。
1、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促进镇域生态良性循环。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寻找最佳的结合点,更加注重资源的优化配臵与合理利用,强调资源开发的递进性、合理性和可持续性,注重产业开发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发展规模、速度与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坚决杜绝盲目开发、无序竞争,绝不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发展,努力走出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新路子。
2、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共联。坚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这一主导思想,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体系建设;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区域旅游、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等产业为重点,强化技术支撑,突出市场培育,逐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3、区位优势和产业发展协同。因地制宜,突出实效,结合我镇区位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按照“一村一品”和“一村一业”的产业发展要求,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做到“长短结合,种养循环,产销相融”,着力在畜禽、种植等方面下功夫,培育产业基地与现有产业集中连片打造,突出产业发展实效。
4、优势特色和主导产业示范带动。根据广大村民意愿,以培育主导产业作为发展主线,解决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加快形成特色优势,紧紧围绕优势特色主导产业产前、产中和产后开展一系列符合现代产业发展要求的产业化组织经营和管理,鼓励龙头企业发展精深加工,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和农业龙头企业品牌,提高科技含量,提升产业的现代化水平。
5、农作物品种推广和农业科技转化应用。大力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新理念。以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为根本方向,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6、充分发挥好政府主导和群众主体作用。按照“政府引导、群众主体、部门支持、社会参与、市场推进”的思路,艰苦奋斗、苦干实干,增强“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形成发展合力。加强引导,更新观念,尊重农村农民主体地位,提供自我管理水平和自身发展能力,立足自身实现脱贫致富,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我镇村级要全面清理不利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规章制度,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合理有效地利用当地农村资源把资源优势切实转化为产业优势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一是盘活存量资源,“有山用山、有水用水”的发展类型,包括出租水库、山塘、门面、土地、林地等集体资产。二是依托企业发展,“村企共建”。有条件的可以创办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空间巨大,要利用当地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发展加工业拉长产业链而这也正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难点。三是建立服务市场兴办各类服务实体。本着为民服务的方针为本地的个体私营企业开展产品推销、供应原辅材料以及信息、运输、餐饮等有偿服务既为农业和农民走上市场架起桥梁又为村集体经济发展装壮大增添一条途径。四是偏远村要搞好农业资源开发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要立足当地农业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利用一切可以开发的资源发展新项目开拓新产业。发展一些集体统一经营的种养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开发利用集体自然资源如山地、水资源等通过招标等形式开发经营获取收益。五是借用我县丰富旅游资源和打造全国秀美乡村这一契机来充分挖掘现有资源发展旅游,鼓励村集体依托山水、古建等旅游资源优势,积极融入到旅游产业中来。通过专派干部外出实地学习考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好优势资源、优秀人才,还发动精准扶贫户共同参与,找好找准项目共同发展村集体经济,为全镇人民创造福利,实现人民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四篇:农村集体经济
农村集体经济
陈垣霖 2013级农村与区域发展 21131233001 农村集体经济亦称。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农村集体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变化很大。传统农村集体经济,是指区域性农村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形式,是农民按照自愿互利原则组织起来,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在生产与交换过程中实行某种程度的合作经营,在分配上实行一定程度的按劳分配的集体所有制经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农村集体经济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了较大突破。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现状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从人民公社时期的生产队演变过来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改变了原来集体经济集中经营、集体劳动、集体分配的管理体制,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制。在承包制下,集体经济组织实行生产资料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开,有利于发挥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首先,它扩大了农户的经营自主权,使土地、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资源得到了比较合理的利用;其次,它突破了家庭经营的局限性,坚持基本生产资料如土地、重要自然资源和农田水利设施仍归集体所有,同时保留了某些必要的集体经营,如制订生产计划,管理使用大型农机,兴建和管理农田水利设施,安排国家和集体用工,统筹协调和实施不同程度的统一经营项目,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等。但由于生产条件的制约,农村集体经营的比重不大,集体的实力较弱,这就需要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充实集体经营的内容,增强集体经济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同时,全国各地在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不同程度地大力发展集体统一经营和乡村企业,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壮大,出现了乡村办企业发展迅速,成为农村集体经济的主体。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领域不断拓宽,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逐步由农业向工、商、建、运、服务多产业拓展。农村集体经济经营形式由单一转向多元,向更高层次跨越。随着场经济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引入了承包制、股份制、合作制、租赁制等经营形式,打破了社区和所有制的界限,不断发展与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及外国企业合 作,在更广阔的领域里对土地、资金、劳动力、技术、信息、资源等生产要素进行全方位多元化组合,出现了一大批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新型集体经济形态。
对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格局的划分,农业专家王景新在对我国新形势下农村村域经济发展进行的大量调研之后提出,我国农村目前主要存在三种经济实体,呈现出三足鼎立的态势。其一,农户家庭经济继续维持村域经济主体的地位;其二,以行政村、组为单位的传统集体经济组织继续发展,在东部及一些发达村域,集体经济能力逐年增强,仍然发挥重要作用,也就是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其三,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股份合作企业合作与合伙企业)及私营企业等在村域内异军突起,迅速发展,它的资本积累和收入能力正在赶上或超过农户,逐渐成为村域经济中最具备活力最强大的支柱和主体。
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是指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实现形式和路径,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经济发展的模式对经济效率具有重大的决定性影响,同样的资源享赋和经济条件,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将取得不同的经济绩效。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引入了承包制、股份制、合作制、租赁制等多种发展模式,打破了社区和所有制的界限,不断发展与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及外资企业的合作,在更广阔的领域里对土地、资金、劳动力、技术、信息、资源等生产要素进行全方位多元化组合,出现了一大批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新型集体经济形态。从全国来看,主要形成了苏南模式、华西模式、珠江模式、南街模式四种比较成功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许多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形成了一些具有特色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例如,广东省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种模式:(1)征地补偿收入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各种开发园区和城镇周边地区的农村,这些地方的村社将征地补偿收入作为启动资金,充分利用基础设施比较完备、市场经济比较发达、毗邻港澳台等有利条件,通过招商引资、兴建厂房商铺出租、创办乡村集体企业等多种途径,运用股份制、租赁制、承包制等多种经营形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2)行政手段扶持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主要集中在东南西翼和粤北山区的贫困村,主要通过政府财政拨款扶贫、领导挂点扶贫、工作队驻点扶贫、部门挂钩扶贫及结对帮扶等形式,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输血造血。(3)自我谋求发展型。这类村庄具备基本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有一定的山林、水电等可供开发利用的集体资源,村庄领导班子团结有力,主要通过开发集体资源依托龙头企业,为家庭经营提供服务等方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农村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存在制度和结构上的缺陷,并由此导致了其功能上的障碍。
一、制度缺陷问题。(1)管理体制落后。我国现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体制仍 是改革开放初期的模式,即乡村两级都带有浓厚的行政和计划色彩。土地所有权 归属不清。农村土地制度是当前理论界讨论和研究的热点问题,其中土地所有权制度不清是核心。因为农村土地从理论上属于集体所有,但实际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并不具有最终所有权,集体土地所有权虚置,没有利益保障,也没有土地证等土地界定证明。民主管理难以落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农村的民主管理只是流于形式,不能真正落实。虽然一些地区采取许多措施推进村级民主管理进程,如财务公开制度、村民选举制度等,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结构缺陷问题。管理结构混乱,职责不清。乡镇和村两级都是独立的主体,其职责应是明确的。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乡(镇)和村表面上是相互独立的,实际上村一级根本没有独立性,村级行为就是执行乡镇任务。由于没有制度约束,乡村两级权责分不清,管理交叉混乱。组织结构不合理,效率低下。乡(镇)、村和农户是三个独立的主体,有着各自的行为目标,而乡村级目标因各个领导不同而具有多变性,导致农户与乡村级目标经常出现矛盾,致使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率低下。功能障碍问题。任璨体经济组织职能弱化。目前我国大多数地方的集体经济组织处于一种松散或半松散状态,其组织和联合功能几乎丧失。集体经济组织不能代表广大农户的利益,也不能保护农民的利益,更不能为广大农户谋利益,农民对集体组织十分不满。集体经济组织负担沉重,失去了。统。的功能。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的一项基本政策,但由于认识的不足,长期以来一直存在重。分。轻。统。的思想,导致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在推行联产承包责
任制初期,许多地方将集体资产分光、吃净,有的地方集体资产无人管理,浪费严
重。许多集体企业经营不善,亏损严重,加上各部门收费繁多、政府平调以及农户 对集体欠款等。空壳村。现象比比皆是。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举措
1、观念认识转变:重新定位集体经济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并不是要走人民公社的老路,更不是否定家庭经营,而是倡导新型的、股份制性质的集体经济组织。十五大报告曾提出: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尤其要提倡和发展。从而明确了集体经济的实质,即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强调的是共同劳动,共同积累,按劳分配,民主管理,劳动者的资本联合强调的则是劳动者拥有产权,按资分红。然而,过去我们只承认了集体经济是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弱化以至否认了集体经济还具有劳动者资本联合的特征。因此,在新时期新阶段赋予集体经济新的内涵、新的定义,就是要在稳定家庭经营的基础上,推行股份合作制,坚持土地股份化,农民股东化,产权明晰化,经营股权的原则,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快速发展。股份合作制是在家庭经济进一步发展需要生产要素联合,重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新的经济组织形式,是乡镇集体企业由承包经营走向资产经营和产权改革的一种新形式,也是按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实践。既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又坚持搞市场经济,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我们提出的历史性任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使农村人民公社解体和重新构建了农村的微观经济组织。随着非农产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加剧,家庭经济为适应自身发展需要和克服家庭组织难以适应扩大生产规模之弱点,迫切需要一种新的产权制度安排来发展生产要素的联合和重组,协调由资产联合、重组形成的新的经济关系。因此,从承包制走向股份合作制,是改革进入产权领域的需要,也是集体经济进行产权改革的新形式。
2、人才管理创新: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村级管理人才缺乏是制约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瓶颈。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必须有大批大公无私、责任心强、有经济头脑和组织协调与指挥能力、有开拓精神的干部。随着基础教育在农村的普及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应该提高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选举产生的村干部质量,为保证候选人的质与量,村级干部候选人不应被动地服从本村有什么人选什么人地状况,应该积极扩大高素质村干部候选人的有效供给,要通过引入市场观念,拓宽选人用人渠道,为社会各个阶层中有志到农村的优秀人才提供良好的环境,建立有一定人才储备的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因此,地方政府应该有计划地培养受过高等教育的后备力量。受农村的复杂地缘、血缘关系、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现行相关法律的限制,每年政府应该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选拔一批土生土长地本乡高中毕业生,送他们到相关院校接受正规的高等教育,毕业后回村参加管理建设,在治理村庄的过程中接受基层民主的锻炼,以便日后可以通过村民选举的方式当选,以新的理念治理村庄。
3、组织载体创新:从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
继党的十六大提出尊重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的要求之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推进制度创新,增强服务功能,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增强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我国农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双层经营体制的载体,坚持农村公有制,必须坚持不懈地健全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当前不少地方采取乡党委乡政府乡经联社和村党支部村委会村经济合作社的班子成员交叉任职,一般是村支两成员兼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负责人,农村经济组织与村级党政组织高度重合,形成了所谓的一套人马(村庄干部)三块牌子(村党支部,村委会,集体经济组织)中间站着一个人(支部书记主持全局)的党政社三者同构的格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发挥的是经济管制功能,从而不能市场经济的逻辑发展农村经济。因此,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应该改变过去以管制为主的职能,转变为集体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服务型组织。
4、产权制度创新:从共同共有到按份共有转变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在总结国有企业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提出了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本质是,改变农村集体经济过去那种村社自然人天赋产权式的公有制为劳动者的份额共有制,实现集体资产在成员间的份额共有。词较理想的形式是社区股份合作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股份制)。农民在这种新型集体经济中的财产份额是量化的、清楚的,即所谓产权明晰,不像旧模式的模糊;甚至农民的土地承包权也可以股权化,为土地承包权的股权化流转建立制度基础;改革后的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边界也是确定的,不像传统模式的生在哪个村,上了户口就自然是集体成员,天赋产权,生不带来,离不带走的村社社会所有制。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完成这样的改造之后,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延伸到乡镇一级联社,就是一个顺理成章的事情了,乡镇一级联社实际上更像一个由各个村社集体经济组织持股的有限责任公司。在实行农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经过这样的改革,就形成了新的三级体制:村级是基本环节,往下把农业生产承包到户,往上实行股份制联合,发展二三产业延伸农业产业化链条和推进城镇化进程,使乡镇层次成为二、三产业的集聚地,解决乡镇企业分散布局而与农村城镇化衔接不好的问题;中间的村级股份合作经济组织,承上启下。在一般农业地区,村级经济组织实际上就是一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这一新体制的本质是农户(承包户)加村级社区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加乡镇现代企业制度(有限责任公司或联社)。通过这种社区集体经济的产权制度改革,解决了旧模式的地域封闭性问题,其成员可以有条件地进出。城乡之间的相互流动,由于财产己经股权化了,也便于通过分配机制和股权的有条件流转进行调节。所以,这种制度安排可以适应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对经济体制和经济组织形式的要求,可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环境的要求,可以通过社办公司的形式与现代企业制度对接,与城市经济对接,不论是农业产业化企业,还是城市二、三产业企业,都可以参股、持股进行合作,也可以在企业层面进行兼并、合并。这样的制度安排,也适应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在我国当前农村地区,集体资产主要是土地资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必须积极探索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组织形式。我国现行的农村集体土地使用制度是以一家一户为基本单位的分散的经营方式。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家庭承包经营形式在已经调动广大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各种矛盾也日益显现,如人地矛盾、人均分田与适度规模经营的矛盾等。在坚定不移地贯彻土地承包期再延长承包期的同时,必须适应农村社会分工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和建立土地流转机制。当前必须正确处理延长土地承包制与促进土地流转的辩证统一关系。延长的目的是保护农民土地使用权的合法权利,是流转的基本前提,流转则是赋予农民土地使用权商品化的权利,是延长的必然结果。因此必须按照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要求,适应社会分工需要,尊重农民的意愿,积极探索土地使用权重新组合方式,支持和鼓励农民以土地使用权入股或租赁等组建新的土地经营实体,推行适度规模经营,逐步推进社会主义农业的第二个飞跃。
第五篇:农村集体经济(模版)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主要特点、主要模式、成功经验和对策建议:
农村级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科教文卫事业发展、村庄环境整治,以及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等都离不开村级集体经济的有力支撑。
一、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大致经历了人民公社时期的农村合作化和改革开放后的经济要素合作两个历史阶段。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积极“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集体化是农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促进农业“第二次飞跃”、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坚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要因地制宜,采取灵活的形式和途径。
“集体所有制”最早由马克思提出。1874年,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失败的重要教训时指出,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将以政府的身份采取措施,“一开始就应当促进土地私有制向集体所有制的过渡,让农民自己通过经济的道路来实现这种过渡;但不能采取得罪农民的措施,例如宣布废除继承权或废除农民所有权”。从马克思这段话可看出,集体所有制是区别于私有制的一种公有制形式,不能以废除农民个人所有权,而是要通过经济的道路来实现农民土地私有制到集体所有制的过渡。但马克思没有提出经济道路的具体形式。列宁在《论合作制》一文中明确地说:“在我国现存制度下,合作企业与私 人资本主义企业不同,因为合作企业就是集体企业”。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这种合作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在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政权管理之下的劳动人民群众的集体经济组织”。我国现阶段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过去传统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相比,最显著的特征在于:第一,现阶段的集体经济组织是以土地为核心的主要生产资料归组织内部农民集体所有的经济组织,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内实现利润最大化是其追求的目标。第二,现阶段的集体经济组织是民事法律主体的组织。它依法律和政策规定而建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拥有独立的财产和自主进行生产经营的权力和能力,并能在一定的财产范围内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半个多世纪里,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历程,总体上可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人民公社下的农村合作化时期(20世纪50年代初至1978年)。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改造,在自然乡村范围内,由农民自愿联合,将其各自所有的生产资料(土地、较大型农具、耕畜)投入集体所有,由集体组织农业生产经营,农民进行集体劳动,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特别是伴随“大跃进”运动,在广大农村,公社、生产大队及生产小队都不同程度创办了不同数量和规模的社办、队办企业。这些社办、队办集体企业,在生产经营、用工制度、分配制度、福利制度等方面接受国家或当地政府的计划和政策约束,在其人民公社内部实行高度集中的统一管理;企业的领导人往往也由人民公社或生产大队的领导成员亲自担任或任命委派。由于在 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实行政社合一,强调“一大二公”,搞“一平二调”,严重脱离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性质和发展规律,严重侵害了农民的利益,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农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
第二阶段:改革开放后的经济要素合作时期(1978年以来)。1978年后,我国广大农村(除了华西村等极少数村庄外)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组织替代了低效率的人民公社体制下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一方面,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结束了农产品供给长期短缺时代。另一方面,由于原来集体所有的以土地为核心的生产资料平均分给了农户,使改革开放初期农村中的集体经济出现了“空壳”现象。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不断涌现,并且越来越多样化。如,对原有的人民公社体制下的集体企业采取了个人承包、租赁经营;以乡或村的名义投资兴办新的企业;以乡或村的名义将原集体企业改制为与个体或私营企业或外资企业联合投资的股份制企业;乡民或村民联合投资将原集体企业改制为股份合作经济或其它形式的合作制经济;村委会将已承包的土地在农民自愿并得到上级部门的批准的前提下,将土地使用权收回,并对全村土地进行统一规划,发展村集体非农产业,等等。目前,我国广大农村集体经济不论在形式上还是在规模上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
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是充分利用集体土地资产,做到以地生财,保证村集体经济的经常性收入。土地作为村级集体资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村级集体组 织最主要的资源。因此,如何顺应农村劳动力非农化的趋势,合理开发、利用集体土地资产,使土地这一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得到最优配置,对村级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近些年来,一些“经济强村”在土地资源的使用上,采取物业租赁经营形式,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凡采取这种经营方式的村,其集体经济收入大多非常稳定,而且集体资产增长较快,村集体经济整体上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是依托原有资源,走改革发展之路,争取多种措施盘活集体资产,激活集体经济活力。村级集体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一定量的固定资产,如土地、房屋等,一些村还有企业遗留资产,盘活这些资产,对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的资金优势,开展资本经营,实现村集体经济的保值增值。近年来,随着我区城镇一体化战略的推进,有的城郊型的村土地征用较多,积累了大量的土地征用补偿金;有的村在城镇建设过程中村集体经济得到较大发展,积累了大量的货币资产。如何管好、用好这些货币资产,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是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关键。我镇一些村在货币资产的管理和使用上采用投资房地产业、兴办企业、旅游开发等方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有效地实现了资产的保值、增值。此外,还有一些村以资本为纽带,通过股份合作、独资、合资、参股投资等方式参与项目开发,创办企业实体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四是充分考虑村民利益和村民福利,为村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壮大 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随着农村城市化和小城镇建设进程的加快,我镇的村集体土地资源越来越少,有些村土地资源基本已经没有了。由此带来了一个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失业”问题,这些人低不成高不就,“低档”的工作不要做,“高档”的工作又不会做,整天游手好闲,当经济遇到困难时,就会把目光集中在村集体资产上,要求把村集体经济分掉,并经常以此为理由,到村两委聚众闹事,给农村社会带来了许多不稳定的因素。诸如此类的事要是处理不好,就会对村集体经济的稳定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要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同时要充分考虑村民利益和村民福利,让村民感受到村集体发展壮大后给自身所带来的好处,从村民心理上消除其瓜分村集体资产的念头。我镇一些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村,通过以下几种办法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一是集体投资兴办企业。二是为村民搞好福利。三是进行再分配,让村民享受集体经济发展成果。四是用村集体资金改善村干部的福利待遇,增强了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五是搞好精神文明创建,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小富即安的思想在村民中渐渐滋生,为此,我镇一些经济发展较好的村,着力开展了“富而思源,富而思进”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这种措施的出台,维护了社会稳定,并为该村集体经济的稳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农村集体企业的发展遇到较大困难,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给技术含量偏低、竞争力较弱的乡村企业带来了 巨大的冲击,多数集体企业纷纷关停并转,集体经济该如何发展,集体企业应走向何方,成为全体村民关心、焦心的热点问题。在此问题上,村领导要主动出击,带领村领导班子外出参观、学习、实地考察,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统一村干部的思想,决定继续走巩固壮大集体经济之路,共谋发展之策。
面对市场经济的新形势,针对农业企业裹足不前、效益低下,村办企业竞争力不强,连年亏损的现状,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经研究后,决定发展一产,做大龙头企业;强化二产,使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优化三产,为全方位、多层次的投资主体搭建平台。
1、改革创新,盘活壮大集体企业。通过对村办集体企业的清查,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对原有企业进行资产重组,以公开招标等方法进行企业改制,对所有的企业会计进行培训、考核、竞争上岗,推行会计委派制,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在重组形式上,一是对规模大、效益较好的企业,继续由村集体统一经营,加大监管力度;二是将投入较大、效益不理想的企业投放市场,实行公开招标,实现利润最大化;三是对规模小、亏损或负债严重的企业采取租赁或买断经营,企业负债全部由村集体承担。通过大胆改革,使集体企业重新焕发了生机。另外,对分配制度也进行了大胆改革,重奖有功人员,在全村形成了人人抓机遇、争发展的氛围。
2、合资参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村领导班子围绕本村优势,紧抓机遇,制定以“引进促开发,以开发带危改”的战略思路,引进实力较强的房地产开发商与村集体合作开发。
3、盘引并举,保持集体经济的快速增长。对村内闲置资产进行广泛招商,以引进开发为重点,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
新的领导集体上任之初,要敏锐地把握全村发展的脉搏,明确前进的方向,用先进的理念、创新的态度,科学地谋划集体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
1、明确发展方向。村领导班子外出考察、学习,使大家找到了差距,认识到本村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终达成共识。即要走巩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之路,走共同富裕之路;在不同的时期,还根据实际提出具体的发展战略。
2、树立诚信理念。在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已经成为一种社会行为准则和最为宝贵的无形资产,是现代市场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石。以xxx为班长的村领导集体,带头在全体村民和企业中饯行诚信,严格执行合同,模范遵守自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尽最大努力为企业提供服务。面对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融资困难,村集体以自己的资产为企业担保,组织银企合作,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立足诚信,使该村赢得了良好的信誉,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实现了自身发展。
3、健全管理制度。在发展过程中,该村实施了“一分五统”的方式,即村企分开,经济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劳动力在同等条件下统一安排,福利统一发放,村建统一规划。还建立健全了一整套管理制度,用以规范村民、企业和村领导干部。尤其对实行集体承包、厂长负责的村属企业,在承包合同中明确规定要达到四个10%。即职工工资每年递增10%、税收每年增长10%、集体净资产每年增值10%、上交集体利润每年递增10%。在对集体所属企业或参股经营的企业中,实行会计委派制,使企业财务更加阳光、透明,既维护企业自身的利益,同时也保障村集体的利益,实现双赢。
4、科学民主决策。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该村领导班子积极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提高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讨论决定问题时,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严格执行规定。他们始终坚持事不论大小都先由班子会研究方案或请专家进行论证,然后交村民代表会讨论决定。如发展新项目或是与商企代表洽谈合作等事宜,在事前都要经过班子会研究同意,经村民代表会讨论通过后授权,村领导才能与之洽谈。让村民对村政事务和经济发展情况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的同时,也对未来入驻的商企是一个有效的保护(村民与企业永远不会出现矛盾)。另外,村领导班子始终紧密团结,事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发展中能够握紧拳头、形成合力。
5、共享发展成果。该村实现了个人、企业与集体之间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是村内实现了全民就业,并且还为周围的村民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二是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部分企业在完成自身上交利润的同时,还自愿拿出资金以不同方式回馈村民;三是村民充分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村集体不断提高村民福利待。该村集体、企业、农民间的良性互动,形成了“以发展促和谐、以和谐利发展”的良好局面。
五、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必须遵循如下基本原则:一是自愿民主原则。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应注重实现“民办、民管、民受益”。民办是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生命力所在。要由农民自愿自主地参加劳动合作、技术合作、营销合作和资本合作;民管是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制度保障和凝聚力所在。要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充分保障成员对组织内部各项事务的知情权、决策权和参与权;民受益是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吸引力所在。要通过合作经营和服务获取更高经济效益,按照惠益返还原则,增加成员收入,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二是多种形式发展原则。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既可开展单项的技术、信息合作,也可兴办加工、流通实体,开展产加销一体化的经济合作与贸易服务;既可在本地、本专业范围内开展合作与联合,也可跨地域、跨所有制开展合作与联合。三是示范引导原则。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由弱到强是一个发展过程,要充分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和农民意愿,不能搞强迫命令,不能揠苗助长、急于求成。要通过试点示范,不断增强集体经济对农民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正确引导和促进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二)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过去有些贫困村在发展集体经济中,没有从本地实际出发,不顾客观条件办项目,贪大求高,急于求成,脱离实际,不但经济发展不起来,而且还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为此,我们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时,要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根据当前各地实践情况,立足当地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选择合 适的发展项目。
(三)强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素养。农村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现实中,一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起来,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乡村干部素质不高,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存在“等、靠、要”思想。因此,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过程中,培养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和他们的领导带动能力非常关键。要使他们能立足本村,放眼世界,瞄准市场,成为团结农民发展经济的带动力量。
(四)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各级政府要贯彻“多予少取”的方针,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一是要有积极的举措化解村级债务,减轻村级债务负担。兴办村级企业的债务,可在核实情况的基础上,采用债务剥离给企业的办法;为兴办教育、电力设施形成的债务,可根据产权的变化,用划转的办法剥离债务;对有债权的村,在金融、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加大清收债权力度,加快偿还债务的速度。二是增加对村集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在税收、用地、用电、综合项目开发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三是建立对集体经济薄弱村的财政补助制度,对经济薄弱村给予一定扶持。四是加大农民负担监督检查力度。坚决制止对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民的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行为,切实减轻村集体经济和农民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