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软件工程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工程学科
软件工程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工程学科。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来
开发与维护软件,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技术方法
结合起来,这就是软件工程。软件工程强调使用生存周期方法学和各种结构分析及结构设计
技术。它们是在七十年代为了对付应用软件日益增长的复杂程度、漫长的开发周期以及用户
对软件产品经常不满意的状况而发展起来的。人类解决复杂问题时普遍采用的一个策略就是
“各个击破”,也就是对问题进行分解然后再分别解决各个子问题的策略。软件工程采用的生存周期方法学就是从时间角度对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复杂问题进行分解,把软件生存的漫长
周期依次划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有相对独立的任务,然后逐步完成每个阶段的任务。
采用软件工程方法论开发软件的时候,从对任务的抽象逻辑分析开始,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
进行开发。前一个阶段任务的完成是开始进行后一个阶段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而后一阶段任
务的完成通常是使前一阶段提出的解法更进一步具体化,加进了更多的物理细节。每一个阶
段的开始和结束都有严格标准,对于任何两个相邻的阶段而言,前一阶段的结束标准就是后
一阶段的开始标准。在每一个阶段结束之前都必须进行正式严格的技术审查和管理复审,从
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对这个阶段的开发成果进行检查,通过之后这个阶段才算结束;如果检查
通不过,则必须进行必要的返工,并且返工后还要再经过审查。审查的一条主要标准就是每个阶段都应该交出“最新式的”(即和所开发的软件完全一致的)高质量的文档资料,从而
保证在软件开发工程结束时有一个完整准确的软件配置交付使用。文档是通信的工具,它们
清楚准确地说明了到这个时候为止,关于该项工程已经知道了什么,同时确立了下一步工作的基础。此外,文档也起备忘录的作用,如果文档不完整,那么一定是某些工作忘记做了,在进入生存周期的下一阶段之前,必须补足这些遗漏的细节。在完成生存周期每个阶段的任
务时,应该采用适合该阶段任务特点的系统化的技术方法,结构分析或结构设计技术。把软
件生存周期划分成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任务相对独立,而且比较简单,便于不同人员分
工协作,从而降低了整个软件开发工程的困难程度;在软件生存周期的每个阶段都采用科学的管理技术和良好的技术方法,而且在每个阶段结束之前都从技术和管理两个角度进行严格的审查,合格之后才开始下一阶段的工作,这就使软件开发工程的全过程以一种有条不紊的方式进行,保证了软件的质量,特别是提高了软件的可维护性。总之,采用软件工程方法论
可以大大提高软件开发的成功率,软件开发的生产率也能明显提高。目前划分软件生存周期
阶段的方法有许多种,软件规模、种类、开发方式、开发环境以及开发时使用的方法论都影
响软件生存周期阶段的划分。在划分软件生存周期的阶段时应该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就是使
各阶段的任务彼此间尽可能相对独立,同一阶段各项任务的性质尽可能相同,从而降低每个
阶段任务的复杂程度,简化不同阶段之间的联系,有利于软件开发工程的组织管理。一般说
来,软件生存周期由软件定义、软件开发和软件维护三个时期组成,每个时期又进一步划分
成若干个阶段。下面的论述主要针对应用软件,对系统软件也基本适用。软件定义时期的任
务是确定软件开发工程必须完成的总目标;确定工程的可行性,导出实现工程目标应该采用的策略及系统必须完成的功能;估计完成该项工程需要的资源和成本,并且制定工程进度表。
这个时期的工作通常又称为系统分析,由系统分析员负责完成。软件定义时期通常进一步划
分成三个阶段,即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和需求分析。开发时期具体设计和实现在前一个时
期定义的软件,它通常由下述四个阶段组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和单元测试,综合测试。维护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使软件持久地满足用户的需要。具体地说,当软件在使用过程
中发现错误时应该加以改正;当环境改变时应该修改软件以适应新的环境;当用户有新要求
时应该及时改进软件满足用户的新需要。通常对维护时期不再进一步划分阶段,但是每一次
维护活动本质上都是一次压缩和简化了的定义和开发过程。下面扼要介绍软件生存周期每个
阶段的基本任务和结束标准。问题定义问题定义阶段必须回答的关键问题:“要解决的问题
是什么?”如果不知道问题是什么就试图解决这个问题,显然是盲目的,只会白白浪费时间
和金钱,最终得出的结果很可能是毫无意义的。尽管确切地定义问题的必要性是十分明显的,但是在实践中它却可能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步骤。通过问题定义阶段的工作,系统分析员
应该提出关于问题性质、工程目标和规模的书面报告。通过对系统的实际用户和使用部门负
责人的访问调查,分析员扼要地写出他对问题的理解,并在用户和使用部门负责人的会议上
认真讨论这份书面报告,澄清含糊不精的地方,改正理解不正确的地方,最后得出一份双方
都满意的文档。问题定义阶段是软件生存周期中最简短的阶段,一般只需要一天甚至更少的时间。2可行性研究。这个阶段要回答的关键问题:“对于上一个阶段所确定的问题有行得
通的解决办法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系统分析员需要进行一次大大压缩和简化了的系统
分析和设计的过程,也就是在较抽象的高层次上进行的分析和设计的过程。可行性研究应该
比较简短,这个阶段的任务不是具体解决问题,而是研究问题的范围,探索这个问题是否值
得去解,是否有可行的解决办法。在问题定义阶段提出的对工程目标和规模的报告通常比较
含糊。可行性研究阶段应该导出系统的高层逻辑模型(通常用数据流图表示),并且在此基
础上更准确、更具体地确定工程规模和目标。然后分析员更准确地估计系统的成本和效益,对建议的系统进行仔细的成本/效益分析是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可行性研究的结果是
使用部门负责人做出是否继续进行这项工程的决定的重要依据,一般说来,只有投资可能取
得较大效益的那些工程项目才值得继续进行下去。可行性研究以后的那些阶段将需要投入要
多的人力物力。及时中止不值得投资的工程项目,可以避免更大的浪费。3需求分析这个阶
段的任务仍然不是具体地解决问题,而是准确地确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目标系统必须做
什么”,主要是确定目标系统必须具备哪些功能。用户了解他们所面对的问题,知道必须做
什么,但是通常不能完整准确地表达出他们的要求,更不知道怎样利用计算机解决他们的问
题;软件开发人员知道怎样使用软件实现人们的要求,但是对特定用户的具体要求并不完全
清楚。因此系统分析员在需求分析阶段必须和用户密切配合,充分交流信息,以得出经过用
户确认的系统逻辑模型。通常用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和简要的算法描述表示系统的逻辑模型。
在需求分析阶段确定的系统逻辑模型是以后设计和实现目标系统的基础,因此必须准确完整
地体现用户的要求。系统分析员通常都是计算机软件专家,技术专家一般都喜欢很快着手进
行具体设计,然而,一旦分析员开始谈论程序设计的细节,就会脱离用户,使他们不能继续
提出他们的要求和建议。较件工程使用的结构分析设计的方法为每个阶段都规定了特定的结
束标准,需求分析阶段必须提出完整准确的系统逻辑模型,经过用户确认之后才能进入下一
个阶段,这就可以有效地防止和克服急于着手进行具体设计的倾向。4总体设计。这个阶段
必须回答的关键问题是:“概括地说,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该考虑几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列如,目标系统的一些主要功能是用计算机自动完成还是用人工完成;如果使
用计算机,那么是使用批处理方式还是人机交互方式;信息存储使用传统的文件系统还是数
据库。通常至少应该考虑下述几类可能的方案:低成本的解决方案。系统只能完成最必要的工作,不能多做一点额处的工作。中等成本的解决方案。这样的系统不仅能够很好地完成预
定的任务,使用起来很方便,而且可能还具有用户没有具体指定的某些功能和特点。虽然用
户没有提出这些具体要求,但是系统分析员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断定,这些附加的能力在实践中将证明是很有价值的。高成本的“十全十美”的系统。这样的系统具有用户可能希望
有的所有功能和特点。系统分析员应该使用系统流程图或其他工具描述每种可能的系统,估
计每种方案的成本和效益,还应该在充分权衡各种方案的利弊的基础上,推荐一个较好的系
统(最佳方案),并且制定实现所推荐的系统的详细计划。如果用户接受分析员推荐的系统,则可以着手完成本阶段的另一项主要工作。上面的工作确定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目标系统
需要哪些程序,但是,怎样设计这些程序呢?结构设计的一条基本原理就是程序应该模块化,也就是一个大程序应该由许多规模适中的模块按合理的层次结构组织而成。总体设计阶段的第二项主要任务就是设计软件的结构,也就是确定程序由哪些模块组成以及模块间的关系。
通常用层次图或结构图描绘软件的结构。5详细设计。总体设计阶段以比较抽象概括的方式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详细设计阶段的任务就是把解法具体化,也就是回答下面这个关键
问题:“应该怎样具体地实现这个系统呢?”这个阶段的任务还不是编写程序,而是设计出
程序的详细规格说明。这种规格说明的作用很类似于其他工程领域中工程师经常使用的工程
蓝图,它们应该包含必要的细节,程序员可以根据它们写出实际的程序代码。通常用HIP
O图(层次图加输入/处理/输出图)或PDL语言(过程设计语言)描述详细设计的结果。
6编码和单元测试。这个阶段的关键任务是写出正确的容易理解、容易维护的程序模块。程
序员应该根据目标系统的性质和实际环境,选取一种适当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必要时用汇
编语言),把说细设计的结果翻译成用选定的语言书写的程序,并且仔细测试编写出的每一
个模块。7综合测试。这个阶段的关键任务是通过各种类型的测试(及相应的调试)使软件
达到预定的要求。最基本的测试是集成测试和验收测试。所谓集成测试是根据设计的软件结
构,把经过单元测试检验的模块按某种选定的策略装配起来,在装配过程中对程序进行必要的测试。所谓验收测试则是按照规格说明书的规定(通常在需求分析阶段确定),由用户(或
在用户积极参加下)对目标系统进行验收。必要时还可以再通过现场测试或平行运行等方法
对目标系统进一步测试检验。为了使用户能够积极参加验收测试,并且在系统投入生产性运
行以后能够正确有效地使用这个系统,通常需要以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方式对用户进行培训。
通过对软件测试结果的分析可以预测软件的可靠性;反之,根据对软件可靠性的要求也可以
决定测试和调试过程什么时候可以结束。应该用正式的文档资料把测试计划、详细测试方案
以及实际测试结果保存下来,做为软件配置的一个组成成分。8软件维护。维护阶段的关键
任务是,通过各种必要的维护活动使系统持久地满足用户的需要。通常有四类维护活动:改
正性维护,也就是诊断和改正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的软件错误;适应性维护,即修改软件以适
应环境的变化;完善性维护,即根据用户的要求改进或扩充软件使它更完善;预防性维护,即修改软件为将来的维护活动预先做准备。虽然没有把维护阶段进一步划分成更小的阶段,但是实际上每一项维护活动都应该经过提出维护要求(或报告问题),分析维护要求,提出
维护要求,提出维护方案,审批维护方案,确定维护计划,修改软件设计,修改程序,测试
程序,复查验收等一系列步骤,因此实质上是经历了一次压缩和简化了的软件定义和开发的全过程的阶段,但是实际上每一项维护活动都应该经过提出维护要求(或报告问题),分析
维护要求,提出维护要求,提出维护方案,审批维护方案,确定维护计划,修改软件设计,修改程序,测试程序,复查验收等一系列步骤,因此实质上是经历了一次压缩和简化了的软
件定义和开发的全过程。
第二篇:软件危机是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一系列严重问题
软件危机是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一系列严重问题
软件工程是指导软件开发和维护的一门学科
面向对象方法学的四个要点:面向对象方法=对象+类+继承+用消息通信
面向对象三种模型:对象模型(描述系统数据结构),动态模型(描述系统控制
结构),功能模型(描述系统功能结构)
对象模型的五个层次:主题类,类与对象层,结构层,属性层,服务层 瀑布模型:典型的文档驱动模式。喷泉模型是对象模型
系统流程图:是概括的描绘物理系统的传统工具,他的思想是用图形符号以黑
盒子形式描绘组成系统的每一个部件(程序,文档,数据库,人工
过程等)
简易的应用规格说明书:是一种面向团队的收集方法,他提倡用户与开发者密
切合作,共同标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要素,商讨不同方案并指定
基本需求
实体联系图:描绘数据对象及之间的联系,用来建立数据模型,简称E—R图 实体联系图包含:实体(数据对象),关系和属性三大基本成分
软件工程使用的方法划分成:半形式化,形式化,非形式化
总体设计:(1)系统设计阶段(任务:确定系统具体实现方案)(2)结构设计
方案(任务:确定软件结构)
维护的四项活动:改正性维护,完善性维护,适应性维护,预防性维护
简答:
测试过程按4个步骤进行:单元测试(模块测试),集成测试(子系统和系统测
试),确认测试(验收测试),平行测试
决定软件的可维护性因素:可理解性(),可测试性(),可修改性(),可移植
性(),可重用性()
对象模型,功能模式和动态模型三者之间的关系:(1)针对每个类建立动态模
型,描述了类实例的生命周期或运行周期(2)状态转换驱使行为
发生(3)功能模型中的处理或用例对应于对象模型中的类所提供的服务(4)数据流图中的数据存储,源点和终点,通常是对象模
型中的对象(5)数据流图中的数据流往往是对象模型中对象的属
性值,也可能是整个对象(6)用例图中的行为者,可能是对象模
型中的对象(7)功能模型中的处理可能产生动态模型中的事件(8)
对象模型描述数据流图中的数据流,数据存储,数据源地,终点的结构
第三篇:计算机软件工程学科评估报告
计算机软件工程学科评估报告
计算机软件工程学科是一门以信息技术为主的学科,其主要内容是对计算机的软件有足够的了解和应用能力,可以在各种情况下驾驭使用计算机提高工作效率,以及为不同人群提供他们所需要各种服务的技术。随着计算机软件的发展,软件业从计算机工业中独立出来成为一枝新秀,成为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新技术,越来越体现出在当前信息时代的重要地位。
我区计算机软件应用和引进是在1985年开始,当时主要以无硬盘的IBM XT/AT机为主,1990年开始陆续在我区银行、税务、工商、邮电、公安、规划院、设计院等主要部门开始应用,现在我区各行业及城镇大部分家庭都已购买微机并上网。我区自大规模计算机应用以来,发展速度较快。软件应用开始阶段以C、Basic、Fortran、Dbase、Autocad开发为主,后来发展到gps、gis、rs、.net、html、3dmax设计等应用,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工作效率及资料的保存率。主要表现在税务、工商、银行、医保等部门全部实现电子自动化办公,设计、规划部门全部甩掉手工制图实现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林业地理信息系统开发,教育实现校校通工程,引进远程教育以及排课、课件制作的电子化。建设了多个应用系统:地区医院的挂号收费系统,通信公司的通信、1 / 11
收费系统、劳动社会保障系统、金卡、金税、金盾、金保系统、视频会议系统、防火监测系统、资源监测系统、营造林系统、林产品交易系统、贮木场管理系统、政务网络系统等等,到2009年全区共建网站86个,服务器106个到网络资源总量12960兆;建成数据库179个,数据库总容量6万兆;对原资料、图纸、数据库、数字地图的合并、修改、更新就可以生成新的资料、新的图纸、新的数据库、新的地图,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在地区规模企业和林业局木材、森林管护、视频会议、办公等实施信息化管理后,每年节约成本、提高效益近千万元。
一、学科(专业)梯队成员的培养和使用情况 学科(专业)梯队带头人张殿臣1968年出生,1992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历任地区规划院助理工程师、工程师,计算机室副主任、地区科技与信息产业局信息科科长,2007年就读东北林业大学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系统学习了农业、林业信息化的专业知识,取得农业信息化硕士学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知识和业务水平,主要负责全区企业信息化工作。
学科(专业)梯队后备带头人刘铁斌1977年出生,1999年毕业于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金融专业,2000年就职于大兴安岭地区行署林业集团公司办公室,2002年任政务值班室副主任科员,2009年任政务值班室主任。负责全区政
/ 11
务信息化工作。
学科(专业)梯队成员王巍,女,1982年1月4日出生,本科学历,2000年毕业于黑龙江省农校计算机专业,2001年考入行林办网络中心,负责大兴安岭政府网站的运行和维护工作,曾在海康公司和书生公司学习。
我们不但注重自身的学习和提高,同时也注重学科(梯队)的培养和实践。主要做法有:一是以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培训为辅。就如何更好的培养人才并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一直是我在梯队管理中积极研究的课题。为了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专业人才,我们建立和完善了人才培养机制。内部培养首先是进行人员规范教育,在网络中心锻炼1-3个月,让其在了解和实践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同时,感受梯队文化氛围,认同梯队价值取向,再通过测评合格后选派到合适的岗位;外部培养是与与北京书生、哈尔滨海康等网络公司建立了人才培养的合作关系,每年定期选派优秀技术人员到这些公司进行学习深造。二是注重综合知识学习。结合全区软件工程的分类的实际情况,软件工程学科梯队成员认真自学专业书籍,提高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电子政务、网站建设、计算机网络和软硬件知识等专业技术水平,进行不同技术岗位间的交流学习。学科梯队实行了技术骨干进行轮流讲课(每月1次)的制度,通过参加高层次的培训和网络学习的方式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技术水平和解决实
/ 11
际问题的能力。截至目前学科梯队进行了3次大型培训,培训人员300余人,建立锻炼了梯队人才队伍。
二、学科(专业)梯队建设成果情况
学科(专业)梯队近几年在梯队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主要有:
1、完成全区林业局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全区森林资源监测、第四、第五次更新普查以及天然林保护工程计划上报的数据统计工作,修改完善了二类调查和资源监测的统计、打印程序,进行全区引进数字林业基础性工作,制作基础林相图注记符号及标记数据的数据库修改工作,现在全区林相图制作一直在使用。撰写《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情况的调查报告》、《大兴安岭地区信息网络和信息资源调查报告》、《大兴安岭地区数字林业可行性研究报告》、《大兴安岭地区信息产业中长期规划》、《塔河数字化林业示范局可性行研究报告》和《实施方案》、《大兴安岭地区“十一五”科技与信息发展规划纲要》、《大兴安岭林业信息化发展过程及现状》、《大兴安岭林业信息化建设情况》等专业分析报告及规划。
2、负责完成大兴安岭地区政务网络规划及建设全国森林防火网络规划及建设;大兴安岭会展中心和大兴安岭地区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全区办公自动化系统升级改造;大兴安岭地区政府网站升级改版;负责党政办公楼网络建设及升级
/ 11
改造;制定《大兴安岭地区林业信息化建设规划》。
3、进行了政务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开发、实施、流程配臵、人员的权限设定、客户端机器的调试、人员的培训等基础工作,制定了《政务办公系统应用推进方案》、《大兴安岭地区政务系统电子公文传输管理暂行办法》,针对相关部门在使用政务办公自动化系统遇到的难题,对使用单位进行了3次大型培训,培训人员300余人,为客户端上门维护200余次,真正的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和公文无纸化传输,减少了公文流转的时间,提高了公文的运行效率。
4、获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
三、产学研结合情况
学科梯队特别注重产学研结合,软件就是为实际生产办公和提高工作效率服务,通过指导各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改造,有力推动我区数字林业和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1、在学科梯队的主持带领下,首先对政务网络核心路由器及办公楼核心交换机进行更换,并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独立完成核心交换机的配臵,并实现核心路由的冗余备份,确保全区政务外网的稳定运行;针对目前的设备老化问题,提出了政务网络升级改造方案;为了保证政府网站的安全、稳定运转,重新制定并完善了《大兴安岭政府网站管理规定》,服务器数据做到每两周进行一次备份。对大兴安岭政
/ 11
府网站现有的老化栏目进行了彻底清理,并提出了《大兴安岭政府网站升级改版方案》;根据实际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升级了OA办公系统软件,增加了督办流程、领导察看流程,进一步调试和修改书生系统,加快OA办公系统与书生公文传输系统的对接和整合的进程;对网络系统中容易出现问题的设备进行重点监护,每日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完成了漠河、塔河和呼玛防汛网的接入;工商局县区分局和统计局VPN接入政务外网工作;针对我区视频会议系统设备购臵时间长,故障频发的实际情况,做到勤调试、勤检修,确保全区视频会议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会议的质量。截止全年为各种会议进行服务工作共计209次,其中,召开国家林业局视频会议3次,网通电视电话会议44次,全区视频会议73次,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指导全区9家规模企业信息化工作,先后争取省信息化资金400万元。主要有丽雪公司的DCS控制系统,马铃薯收购过程中的测重、去杂、淀粉含量的测定;恒友公司的CAD家具设计系统、数控机床;北奇神的办公及商务网络平台;筑安集团的建筑CAD及工程的概、预算系统。通过信息化建设,使生产成本不断下降,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丽雪公司使用原料收购信息系统后,与未使用这一信息系统时相比,可节约成本100多万元。恒友公司利用信息化后,企业减少原材料资金占用70万元,生产成本比应用信息化前
/ 11
降低8个百分点,管理人员由原来70人减少为40人,节省人力42%。北奇神保健品公司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后,生产周期由原来的24天减到18天,原材料库存由241万降低为80万,使赊欠款降低了33%—50%。北奇神系列产品单位成本由原来每盒1.30元下降为每盒1.27元,同比下降2%,累计增加效益38万元。
3、建设数字林业局管理系统。建立以局办公自动化、木材生产、防火、营造林、森调主伐、视频会议、财务等系列子系统为主的综合性林业服务平台。每年提高工作效率10%以上,节约各种办公经费达100多万元,堵塞木材生产、运输、销售漏洞,增加产值近千万元,同时可将空间数据和应用领域数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它所提供的数据和信息将在企业宏观决策和科学管理、林业资源利用、生态环境规划及建设、灾害监测、资源变化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4、建设森林智能巡护系统。智能巡护系统通过森林防火巡护人员到指定巡护点用手持读卡机IC卡刷卡,记录下接收数据的时间、地点、巡护人员姓名。如果巡护员在巡护过程中发现火情,可以在读卡机中输入相对号码,并采取快速方式向指挥中心报告火情。如果巡护人员没有在指定时间、地点、卡号上打卡,通过计算机系统中的漏点查询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该系统是2002年末在塔河林业局推行使用,2003年起发挥作用。2001年发生火警火灾7起,过火
/ 11
林地面积46公顷,发生扑火费39.86万元;2002年发生火警火灾57起,过火林地面积237公顷,发生扑火费用271.6万元;2003年发生火警1起,过火林地面积0.3公顷,发生扑火费用2.7万元。截止去年,塔河林业局一直没有大的火灾发生,这和该系统的运行有直接关系。
四、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学科(专业)以地区行署信息中心为依托,先后建立了县区级网络中心13个,中省直、地林直专业网络中心40余个,企业部门级网络中心18个。2001年至今,全区用于各类网络信息系统建设资金达5000余万元,先后两次对地县两级政务信息化骨干网和视频会议系统进行扩容升级改造,完成办公楼宇综合布线80余处;网络节点达1000余个;共建成地理信息、林业信息、政务信息和企业信息数据库179余个,数据库总容量6万兆;现已建成上联省及国家林业局,下联各县区局,横向联接中省直、地林直机关各部门的
坚持高标准建设的同时,实行了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设备选型、统一公用网络平台、统一数据格式的“五统一‘基础上,相继开发应用了森林防火辅助决策系统、森林资源林政管理系统、数字营林综合管理系统、森林管护信息系统、大兴安岭地区视频会议系统、政府电子邮件系统、OA公文无纸化传输系统、财务管理电算化系统、大兴安岭政务信息发布系统。
/ 11
五、学科(专业)的发展前景
大兴安岭地处祖国北疆,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区的知识经济尚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经济发展还受到传统产业的束缚,而经济增长的模式仍以资源消耗为主。改变这种状态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迅速推进我区保护森林资源和原生态环境,利用信息技术大力开展数字林业建设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但是,我区软件产业目前还相对薄弱。呈现出规模小、创新能力弱、缺乏长远目标等特点。这就必然需要大量的高层次软件人才作为新鲜血液充实到这些企业中去。再者,随着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制造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事业机构也将需要大量的软件技术人才来推动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我们本着以科学发展为导向,以实际应用为目标和落脚点,以培训和实践相结合的指导方针,以软件公司和职业学院为培训基地,注重梯队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建立一直理念先进、技术过硬、能打敢拼的学科梯队队伍,准备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软件工程研究,为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网络信息服务。
1、逐步进行数据库一致性更新
根据国家林业局统一的数字林业标准,对大兴安岭地区的属性数据库和空间地理数据库进行逐步更新,使其达到规范的数据标准,便于上与国家林业局下至各林业局的数据连
/ 11
接和更新,同时各部门行业之间的基础数据实现共享,为统一全区数字林业的发展打下基础。
2、逐步进行统计软件和制图软件的更新
随着数字林业标准的改变,数据统计软件和制图软件也应作相应的更新,这样才能使得表、图和数据库一致。比如现在我们主要的卫星图片数据来自spot星,该星数据以80坐标为基础,而现在我区主要的地形图的都已54坐标为基础,这就使地形图和卫星照片不符,必须做相应调整,才能进行深度开发和应用,而这项工作现在实现起来比较困难,必须对制图软件进行更新。
3、进行森林生态旅游地理信息系统开发
在稳步推进数字林业在森林防火、资源经营管理的基础上,开展以旅游为基础的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结合我区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进一步增加景点分布图和景点的特色简介,植物、动物分布、习性及药用价值等信息,在三维系统中模拟我区森林资源的概况和对下游水量和气候的调节作用,一方面加强资源管理的深度、广度,一方面扩大我区生态作用和旅游的知名度,推进我区生态旅游的发展。
4、进行基于矿产资源管理的地理信息系统开发 大兴安岭近年来发现很多矿产资源,但基于矿产资源管理的地理信息系统还有待开发。所以从现在开始就应尽快开发基于矿产资源管理的地理信息系统,对矿产资源开发与生
/ 11
态环境破坏进行虚拟,在基本不破坏大兴安岭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对矿产资源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开发。边开发边治理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5、对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进行深层研究
在现有资源经营管理的前提下,开发深层次、多角度的资源环境数学模型的建立,模拟10年、20年甚至是50年以上森林群落的生态环境下,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实现森林生态环境和人类生产活动相互之间的协调、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发挥森林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积极引进和培养软件工程和信息化梯队人才 积极引进信息化高级人才,引领全区信息化向高、精、新的方向发展,同时在本区各中、高等院校要加大对计算机应用及相关专业等社会急需人才的培养,加大在职人员信息技术培训力度,制定优惠政策,采取多种方法,吸引更多的信息技术人才参与地区的信息化建设;要充分重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建立人才共享机制,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作用,提高全社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造就一支过硬的信息化应用人才队伍。
/ 11
第四篇:《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指导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指导
一、实验名称
实验七Windows XP 系统初始化设置与优化
实验八常用工具软件的安装
二、实验步骤与方法
1、还原桌面图标及设置排列方式
(1)还原桌面图标:“我的电脑”、“我的文档”、“网上邻居”和“Internet Explorer”。
(2)设置桌面图标按“名称”的“自动排列”方式。
2、设置任务栏
(1)设置“开始”菜单为“经典”菜单模式,扩展“控制面板”选项,锁定“开始”菜单中“程序”组选项。
(2)显示“快速启动栏”,选择“显示时钟”、“隐藏不活动图标”、“锁定任务栏”和“将任务栏保持在其它窗口的前端”。
(3)在任务栏快速启动栏中创建D盘和“Windows Media Player”播放器的快捷方式。
3、设置显示属性
(1)设置主题为“Windows 经典”主题。
(2)自定义一张桌面背景,并将位置设置为“居中”。
(2)设置设置屏幕保护程序,并将等待时间设为5分钟。
(4)设置屏幕分辨率为“1024*768”,颜色数为“最高(32位)”,屏幕刷新频率为“75赫兹”。
4、优化系统属性
(1)定制视觉效果为“自定义”,并选择“在窗口和按钮上使用视觉效果”、“在文件夹中使用常见任务”和“在桌面上为图标标签使用阴影”。
(2)在D盘设置虚拟内存为物理内存的1.5倍到2.5倍。
(3)禁用错误报告,关闭所有磁盘分区上的系统还原,关闭自动更新,禁止远程协助和远程桌面。
5、安装以下软件(安装在系统默认目录下)
(1)应用工具:WinRAR、Office
(2)系统工具:MaxDOS、驱动精灵
(3)安全工具:360杀毒
(4)媒体工具:RealPlayer、千千静听
(5)网络工具:迅雷
(6)图形图像工具:SnagIt(安装在D盘“我的软件”文件夹中)
(7)联络工具:QQ6、卸载以下软件
SnagIt、千千静听、迅雷。
第五篇:《计算机维护维修》实验指导教案
实验一 计算机组件认识
实验目的:认识计算机的基本硬件;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认识计算机内部各部件的形状;认识计算机内部各插座连线。
实验器材:计算机20台(组装机)及相应拆装工具。实验步骤:根据实物,介绍如何识别计算机的CPU、主板、内存、显卡、声卡、网卡、硬盘、软驱、光驱、显示器、键盘和鼠标等基本部件。并抄录型号和编号。
(1)CPU型号:intel的celeron系列;主频:667MHZ;L1 cache为64k, L2cache为128k,散热方式:风扇。
(2)主板型号:华硕主板;北桥和南桥型号。(3)内存:容量,速度及标准。
(4)显卡:是否集成;显示芯片型号及工作频率,RAMDAC速度。(5)声卡:集成AC’97 声音规范。(6)网卡:10 M/100M标准规范。(7)硬盘:IBM桌面之星40G。(8)LG 52倍速
(9)显示器:联想15英寸等
实验总结:通过实验,认识了计算机内部各部件的形状,掌握了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原理,掌握了计算机内部各插座连线,并能通过理论,加深了对计算机工作原理的认识。
实验二 计算机硬件安装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计算机各部件的作用及各个部件的相互关系与位置,认识计算机内部各部件的形状及插座连线,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实验器材:计算机20台(组装机)及相应拆装工具。实验步骤:
1、先由教师示范,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需经教师检查后方可通电试机。
2、注意事项
(1)断电操作。在安装或插拔各种配件及连接电缆时,一定要断电,否则容易损坏部件;
(2)防静电处理。为了防止因静电而损坏集成芯片,在用手触碰主板或其他板卡之前应先触摸水管等金属物体,放掉身上的静电;
(3)在组装过程中,对各种板卡、配件要轻拿轻放,禁止用力过猛;
(4)使用钳子和螺丝刀等工具时,注意不要划伤线路板;(5)首次测试计算机时,若发生异常情况应立即关机检查。
3、、计算机安装操作步骤
(1)检查主板的跳线设置是否正确;(2)在主板上安装CPU、内存条;
(3)把插好CPU、内存条的主板固定在机箱中;(4)在机箱内装好电源,连接主板上的电源;
(5)连接机箱面板上的连线(电源开关、复位按钮、电源指示灯、硬盘指示灯等);
(6)安装硬盘、软驱和光驱;(7)连接各部件的电源插头和数据线;(8)安装显示卡及其它附加卡;(9)连接显示器、键盘、鼠标;
4、安装后的初步检查
(1)主板上的各种跳线设置是否正确;(2)CPU和内存条安装是否到位;(3)显卡及其他设备卡是否插紧;(4)CPU风扇的电源插头是否接好;
(5)检查软驱、光驱和硬盘的数据线的接法是否正确;(6)检查主板中是否有螺丝或金属杂物掉在其中,避免因短路而将主板等烧毁。
5、通电检查
(1)确信一切设备都连接正确之后,就可以打开显示器和主机电源。同时观察显示器屏幕是否显示信息,并注意扬声器发出的声音。如果无任何反应或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不正常,则说明计算机系统存在问题,必须立即关机仔细检查。
(2)当开机后,扬声器发出一下“嘀”的声音,然后显示器屏幕显示出计算机相关的硬件信息,如内存容量、CPU类型和驱动器信息等,表示计算机的硬件部分基本正常。接下来就可以进行CMOS设置并对硬盘进行分区等操作。
实验总结:
通过实验,感触颇多,现总结如下:(1)通过实验,掌握了计算机安装的流程。(2)掌握了计算机安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对计算机安装过程中的问题能够正确理解,并能顺利排除,达到了实验目的和要求。
实验三
操作系统及硬件驱动程序的安装
实验目的:掌握启动盘的制作、硬盘分区和格式化、操作系统的安装、驱动程序的安装和应用软件的安装方法。
实验器材:计算机20台(组装机)及相应系统、工具盘。实验步骤:硬件安装完后,计算机需安装操作系统和各种应用软件才能正常的进行工作。主要是对硬盘进行分区和高级格式化,装入操作系统、驱动程序和应用软件。
1、启动盘的制作
要进行软件安装,需先制作一张可以启动计算机并能驱动光驱的系统盘。可在已安装好系统的计算机上制作系统启动盘,也可直接使用带有系统启动的光盘来引导计算机。
2、硬盘的分区(也可使用Pqmagic软件)
硬盘必需经过分区之后才能使用,学会如何用FDISK或DISKMAN对硬盘进行分区。
3、硬盘的高级格式化
高级格式化是建立存储信息结构的基本操作,学会使用FORMAT命令对硬盘进行高级格式化,熟悉各种格式化参数的含意。
4、操作系统的安装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运行的基础,要求学会操作系统的安装方法。
5、硬件驱动程序的安装
硬件驱动程序是支持硬件工作必不可少的软件,不同硬件有不同的驱动程序,同一硬件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下的驱动程序也不相同,要求学会典型硬件驱动程序的安装方法。
如何判断硬件的类型和应使用何种驱动程序,学会如何用HWInfo32硬件测试软件来进行硬件判断的方法和在互联网中搜索下载驱动程序的方法。
6、应用软件的安装
学会常规软件OFFICE 97/2000/2003和Windows优化大师等的安装。
实验总结:通过实验,掌握了操作系统的安装过程,并能正确认识硬件驱动程序及驱动程序的作用,能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相关问题进行正确解决。提高了动手能力,达到了实验目的和要求。
实验四 ghost和Pqmagic软件的使用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ghost软件和Pqmagic软件的用途,并掌握这两款软件的使用方法。掌握ghost软件和Pqmagic软件的安装和使用方法,并进行硬盘的合理分区和系统的备份和恢复。
实验器材:计算机20台,ghost和Pqmagic软件。实验步骤:
1、Ghost软件的使用
(1)利用Ghost实现硬盘对硬盘的复制;
(2)利用Ghost实现将硬盘分区内容压缩成镜像文件;(3)利用Ghost实现将镜像文件内容恢复到硬盘分区。
2、Pqmagic软件的使用
(1)安装Pqmagic软件,实现硬盘的合理分区;(2)利用Pqmagic软件,实现硬盘的高级格式化。(3)熟悉Pqmagic软件的特点。
实验总结:通过实验,掌握了ghost软件和Pqmagic软件的安装和使用过程,能对磁盘正确的分区和对系统进行备份和恢复,提高了计算机的管理能力,达到了实验目的和要求。
实验五 CMOS设置及BIOS刷新
实验目的:以AWARD BIOS为例,能利用BIOS工具设置CMOS的主要参数的基本流程和设置方法以及BIOS的刷新过程。
实验器材:计算机20台(组装机)、相应拆装工具、BIOS刷新程序及相应升级软件、BIOS通用编程器。
实验步骤:进入CMOS设置的方法和设置CMOS主要内容。
1、CMOS设置
(1)开机时按下特定的热键(Delete)进入CMOS参数设置界面;(2)显示BIOS功能设置主菜单;(3)使用BIOS设置程序进行CMOS设置;
(4)浏览各菜单功能,简要说明各功能菜单的作用,对相关参数进行设置。
2、BIOS的刷新 步骤如下:
(1)下载BIOS的最新程序码(一般以BIN为扩展名)和更新工具程序(这里为Awdflash.exe);(2)把BIOS更新程序码和更新工具程序(Awdflash.exe)拷贝到硬盘上。
(3)BIOS更新必须在DOS真实模式下执行。切记,请勿执行autoexec.bat和config.sys 在DOS提示符下(“>”)输入“Awdflash”
3、注意:
(1)最好用主板厂商提供的BIOS的程序码和更新工具程序,不要用光盘和其它一些渠道拷贝的。(2)如果BIOS刷新过程中出现红色网格的话,那就千万不要轻易重新启动,一定要退出刷新程序再重新进行刷新工作,直到完全正确为止(因为刷新程序进行的是BIOS刷新工作,在其运行中BIOS内容可能已经被清空,并且逐渐写入新的指令,所以在刷新的过程中不要进行其它任何的操作,也千万不要尝试中断程序运行或重新启动机器,这些操作都会使您的电脑瘫痪)。同时尽量避免停电或死机,因为这些都可能导致BIOS刷新失败。
(3)一定要用与主板相符的BIOS升级程序码(虽说理论上只要芯片组一样的BIOS程序码可以通用,但是由于芯片组一样的主板可能扩展槽等一些辐加功能不同,所以可能产生一些负作用,因此尽可能用原厂提供的BIOS升级程序码)。
(4)BIOS写入程序,一般情况下原厂的BIOS程序码和写入程序是配套的,所以最好一起下载。
(5)最好不要轻易在软盘上升级,即将刷新程序和BIOS文件拷到软盘上,因为软盘读取一是速度慢,二是可靠性差.如果遇到中途软盘无法读取数据,就会造成刷新失败的.(6)在DOS界面下,以Format a:/s命令制作一张系统盘;可用此软盘启动机器,然后将刷新程序和BIOS文件拷到硬盘上,然后运行刷新.软盘只起到启动的作用。
(7)升级前一定要做备份,否则如果升级程序码不正确,还有恢复的希望。
(9)如果条件充许,最好用编程器升级BIOS。
(10)对于制作DOS启动盘,最好不要使用XP制作的DOS启动,使用XP制作的DOS启动盘,几乎没有刷新成功的可能。
实验总结:通过实验,掌握了设置CMOS内容的方法,能构对BIOS进行成功的刷新,完成了实验目的,达到了实验要求。
实验六 计算机维修基本方法使用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计算机故障的分类方法,确定计算机故障产生的原因。学会通过直观检查法、拔插法、交换法等进行故障判断。
实验器材:计算机20台(组装机)。
实验步骤:对计算机几种常见的故障,如:系统不启动、不显示、内存报警、接插座松动等,通过检查方法进行判断并找出故障的原因。
(1)对计算机故障现象进行分类、总结。
(2)按照故障现象,分析可能产生的原因以及出现故障的可能部件。
(3)通过检查法、拔插法、交换法等进行故障判断。(4)故障解决。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对我感触颇深,结合理论及故障解决方法,能对故障顺利排除,提高了动手能力和计算机故障维护维修能力,达到了实验目的。
实验七 计算机常见软故障的排除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常见软故障的解决策略和方法,掌握注册表的使用方法。
实验器材:计算机20台(组装机)、智能热风焊台(套装)、烙铁、万用表、相应拆装工具,Windows系统。
实验步骤:操作系统的系统文件的故障,病毒的预防,注册表的修改、备份和恢复,其他软件的问题。
1、操作系统系统文件。
2、注册表的使用(1)注册表的结构。(2)键值修改。(3)备份。(4)恢复。
3、例如蓝屏故障 软件原因:
(1)重要文件损坏或丢失引发(2)注册表损坏引发(3)系统资源耗尽引发(4)虚拟内存不足引发(5)光驱(软驱)读盘(6)DirectX问题引发
实验总结:通过实验,运用计算机工作原理和相关理论知识,解决了一些计算机常见的软故障,但对有些故障的排除还应积极进取方能达到目标,但本次实验对我进步很大,达到了实验要求。
实验八 计算机常见硬故障的排除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用检查法、拔插法、交换法和用检测卡进行硬故障的排除。
实验器材:计算机20台(组装机)、智能热风焊台(套装)、烙铁、万用表、相应拆装工具。
实验步骤:
1、解决步骤:(1)直接观察法(2)拔插法(3)替换法(4)比较法(5)振动敲击法(6)测量法(7)程序诊断法(8)防静电
2、如黑屏故障(1)产生可能原因:
外电源线路存在故障,外电源没有正常供电。计算机与外电源接触不良。
显示器的亮度、对比度旋钮意外“关死”。计算机开关电源损坏。硬盘或光驱的IDE数据线反接。
显示器适配器(显卡)接触不良或显卡损坏。内存条金手指与插座之间接触不良或内存条损坏。有金属异物(如螺钉等)落在主板上产生了短路。主板上的BIOS芯片损坏或BIOS芯片接触不良。CPU超频过度。
CPU接触不良或CPU损坏。主板损坏。(2)故障排除方法
① 用电笔检查计算机外电源是否供电正常,主机电源开关是否打开。
② 电源内的风扇是否旋转(这也是判断电源线接触是否良好的有效方法)。
③ 调试显示器的亮度和对比度旋钮。④ 降低CPU的主频。
⑤ 关闭主机电源,将IDE数据线反向后重接入。
⑥ 根据BIOS报警声的鸣响次数和报警声的长短,力求正确判断发生的是何种故障(参见附录 BIOS自检响铃及其含义)。
⑦ 使用替换法检查显卡、内存条,清洁板卡的金手指。⑧ 检查主板、主板上的各电子原件。
实验总结:通过实验,能根据微机原理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达到了实验目的,取得了良好效果。
实验九 计算机病毒防治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什么是计算机病毒,一些典型计算机病毒发作时的现象,掌握常用计算机病毒查杀软件的使用方法。
实验器材:计算机20台(能启动),杀毒软件等。实验步骤:以瑞星杀毒软件为例,介绍杀毒软件的使用和利用杀毒软件进行病毒防治的方法。
(1)瑞星杀毒软件的安装;
(2)瑞星杀毒软件的各项参数的设置;(3)利用瑞星杀毒软件进行计算机病毒的查杀;
(4)利用瑞星杀毒软件的“病毒防火墙”进行病毒的防治。实验总结:通过实验,掌握了杀毒软件的安装及使用,达到了实验目的和要求。
实验十一 综合性计算机故障排除
实验目的:通过对典型计算机故障的分析和掌握常见计算机故障的排除方法。
实验器材:计算机20台(组装机)、智能热风焊台(套装)、烙铁、万用表、相应拆装工具和相应软件。
实验步骤:通过对常见的计算机故障的检查、分析和排除,说明这样分析故障的原因和排除故障方法。
(1)开机时无声无息故障的分析与处理;(2)开机后无法找到硬盘的故障的分析与处理;(3)开机后无法从硬盘启动操作系统的故障分析与处理;(4)计算机刚启动系统后即死机的故障分析与处理;(5)计算机系统启动后运行一段时间便经常出现死机的故障分析与处理;
(6)计算机无法访问网络的故障分析与处理;(7)计算机无法正常打印的故障分析与处理。
实验总结:通过实验,能对典型计算机故障进行正确分析,掌握了常见计算机故障的排除方法。达到了实验目的,完成了实验任务,取得了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