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青年突击队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论青年突击队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机械化工程处陈超华 郑基彦
青年突击队,在当前企业处处可见,它是在企业共青团组织领导下具有很强生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青年先锋队。它是企业团青组织中最具活力的一支力量,是企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攻坚队。
对企业来说,组建青年突击队是很有必要的,青年突击队能够及时高效地完成突击任务,而且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它能够激发广大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员工的积极主动性。尤其象电建施工企业承建的工程规模大,施工点多面广,工作内容繁杂,特别是面对工程节点任务时,常常会因为任务重、危险因素多、技术含量高、工期紧造成重重困难,这时就需要发挥青年突击队的独特优势来应对这些棘手的突击任务。那青年突击队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呢?青年突击队的独特之处就在于:面对急、难、险、重的任务时,他们不畏惧、不退缩,而是以乐观、自信、沉着、冷静的心态勇敢地冲在最前线,并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所以青年突击队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青年突击队是企业生产施工中的先锋战士,具有强大的感召力。
在企业施工生产中,青年突击队活跃在车间、生产线、施工现场等各个角落,他们是一面旗帜,他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是广大员工的活例子,也是广大青年团员的模范代表。俗话说“嘴巴没有比行动更有说服力”,青年突击队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就是用他们实实在在的行动来体现出来的。象电建施工企业在大型火电厂600MW机组建设中,就会组建各种专业的青年突击队,以福建电建一公司为例就组建了汽机扣盖青年突击队,锅炉钢架安装青年突击队,热工仪表调试青年突击队„„他们在面对着节点工程的工期紧、任务重、困难多的情况,青年突击队并没有却步,而是发挥团队精神勇敢地冲在最前头,赶在最前头,解难题,攻难关,为了能够赶上工期,为了给企业争得荣誉,他们熬了无数个通宵达旦,眼睛都熬红了,人也憔悴了,但他们还是不言累。青年突击队展现出来的非同一般的风采和感染力,始终在鼓舞着全体职工。他们这种无私拼搏的精神没人不为之感动,这种热血沸腾的忙碌场面也没人不为之震撼,在这里我们用磁铁来比喻青年突击队是再恰当不过,因为青年突击队的内在引力吸引了在场的广大员工,使广大员工情不自禁向他们看齐,跟着他们跑前跑后帮忙,甚至出谋划策,因此,我们不得不承认青年突击队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是一只无形的指挥棒,它牵动和感召了广大员工向它集中,同时还指挥着广大员工不断向前努力和进步。
二、青年突击队是企业的中坚力量,代表着企业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企业的兴旺和壮大,关键在于人才。树立人才资源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观念。企业要发展没有人才是不行的,要形成尊重人才,培养人才,关心人才的企业氛围。人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是企业获得卓越成就的内在动力。培养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客观需要。青年突击队正是企业人才聚集的核心,他代表着企业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企业的发展与企业的所有员工是否形成一股力量是分不开的,如果企业的员工都是各顾各的,那企业就宛如一盘散沙,就谈不上有生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如何把企业的员工拧成一股绳,关键是青年突击队要如何做企业的这根长绳的绳头,如何成企业为合格的中坚力量、企业的中流砥柱,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为企业创造最直接的财富。
三、青年突击队对企业有着如此大的影响力,那么企业要如何做才能永葆青年突击队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呢?
1、永葆青年突击队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企业的领导和团组织应对青年突击队高度重视,从制度上保证青年突击队的发展壮大。
由于各种各样的企业性质不一样,青年突击队所处的环境和代表的中心任务也不一样。象电建施工企业的工作性质比较特殊,员工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比较恶劣,青年突击队是电建施工企业的领头兵,是电建施工企业的前锋战士,作为企业的领导和团组织在思想上就应该更加重视青年突击队的建设和发展,平时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并尽可能给他们提供好的生活条件和待遇,体现他们的劳动价值,让他们打心里受感动,打心里为企业奋斗。当然这种对青年突击队的关心和重视不是一时热乎,或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是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实实在在、真心诚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说服他们,打动他们,促使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更加努力。企业离不开青年突击队,企业应该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用制度和激励机制来促进青年突击队的发展,并以团组织为核心,建立健全青年突击队的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通过制度来规范青年突击队的建设,正确引导青年突击队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深入挖掘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青年突击队的突击特性永保青春。
2、永葆青年突击队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企业要根据实际需要开展一些行之有效的培训教育活动机制。
根据企业青年突击队的突击工作性质,企业有必要合理安排时间开展一些带有针对性、职业性、教育性的培训课,或开展一些培养突击队的应变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有意义活动,还
可以尽可能创造机会让我们的青年突击队能够掌握一专多能的本事,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我们青年突击队的整体知识水平和素质,从而提高青年突击队的工作能力和带动青年突击队的发展壮大,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当然要使培训教育活动开展的卓有成效,企业应该有合理的鼓励措施,如对在培训教育活动中表现突出的要及时给予宣传、表彰或推广先进典型等,这样对落实培训教育的效果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也推动青年突击队更进一步发展。
3、永葆青年突击队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企业的青年团员同志自身要提高超越自我,敢于拼搏的思想意识。
随着社会的不断前进,知识和科学技术在不断地创新和深入,社会的竞争局势也越加激烈,如果青年团员同志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整天以“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心态度日子,那么结果就是被这个社会摒弃和淘汰,要在这样竞争激烈的社会大熔炉里立足和发展,青年团员同志要建立竞争意识和超越自我意识,同时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地通过多种方式来提升思想素质、括宽知识面、增强技能,从而达到适应社会、挑战社会、战胜自我的最高境界,这对现代企业的青年团员同志来说是迫切需要的。青年突击队是青年团员同志的特殊组织,他们面对的不仅仅是社会给予的压力,工作上的突击任务对他们也是很大挑战,如何正确应对工作中的突击任务,青年突击队除了拥有丰富的工作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要有沉着冷静的心里素质,而良好的心里素质是要靠平时一点一滴的实战工作训练出来的,这就需要有战胜自我的意识,因此,为了适应企业内外形势的发展,企业的青年团员同志自身要建立超越自我的竞争意识和敢于拼搏的思想意识,这样青年突击队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永远延续下去。
总之,青年突击队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是企业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缩影。因此,企业如何正确发挥好青年突击队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以及怎样保持青年突击队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企业领导的管理和重视是关键,只有充分调动施工企业青年团员的力量,做好青年突击队的工作,才能最终推动做好企业的发展。
第二篇:论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论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政治编辑室宋景堂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是一个民族生命力之所在,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民族所建立的国家即使灭亡了,只要其文化还存在,就有重建的可能与希望;一个民族的文化消亡了,也就意味着这个民族失去了灵魂和再生的希望。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只有具有强大的文化力支撑,一个民族才能挺起自己的脊梁骨,百折不挠、众志成城,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发奋图强、蓬勃向上、占据优势。
文化的力量、中华文化的力量,是《文化生活》教材中的两个基本观点。教材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层次有所涉及,但没有集中加以论述,教师和学生感到比较抽象,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感悟,谈谈个人看法,与同行们交流、探讨。
在人类文明史上,那些曾经与古代中华文明同行的古人类文明,无论在西亚、北非,还是在古印度河、中南美洲,都无一例外地消失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有中华文明始终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民族文化是构成并影响民族生命力的重要因素。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的大小,一方面取决于该民族知识文化力量的大小,另一方取决于该民族精神力量的大小。一个民族如果不能适应时代和实践的需要,创造出先进的知识文化,以丰富本民族的智慧宝库,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那就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样,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激发本民族人民奋发向上的人文精神力量,即使其知识文化再先进,也不可能自尊自信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知识与精神力量是推动一个民族生存、发展和壮大的两个轮子,二者缺一不可。
中华文化是民族生命力的重要源泉。这种生命力源于我国古代辉煌的科学技术和强大的人文精神。就科学技术来说,我国是世界科技文化最重要的发源地之一,在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中都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在长达二千多年的历史过程中,中国的科学技术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科学方面如天文、历法、医学、数学、农
学等,技术发明创造方面如四大发明、丝织、制瓷、冶金、造船技术等,不仅在中国人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广延亚洲,远播世界,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对整个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列举从公元1世纪到18世纪由中国传到欧洲等地的重要发明,就有26项。罗伯特·坦普尔说:“‘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基本发明和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 就人文精神来说,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等,已经渗透在我们民族的血液之中,内化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也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巨大精神动力。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受到西方列强一次又一次的侵略,割地赔款,受尽屈辱。历史地看,我们认识到: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传统的基于农业生产的科学技术已经不适合工业文明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因为与封建经济相适应的传统思想、政治制度、传统道德等不适合时代的需要。在大自然中,一个物种一旦不能适应环境,就必然被淘汰。在人类社会,一个民族的文化如果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不能引领时代前进的潮流,要么就被无情地淘汰,消失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之中;要么是凤凰涅槃般地浴火重生,再铸辉煌。我们看到:在近代中华文化艰难转型的过程中,西方文明的冲击是外因,中华文明内在具有的包容精神、创新基因、革新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是其起衰振弱、重新走向辉煌的内因。
民族文化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民族凝聚力一方面源于民族共同的生活条件和生产过程,另一方面源于民族共同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传统思想、伦理道德等。民族文化作为一个民族长期实践的产物,蕴藏着一个民族共同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伦理道德、行为准则,是统一思想、规范行动、维护团结、保持稳定的强大力量。民族文化不仅将具有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文化素质、共同社会心理和共同语言的人群团结在一个民族共同体中,而且将国内不
同的民族共同体联结成为团结和睦的民族大家庭。它不仅使民族大家庭成员具有内在而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归宿感,而且有利于全民族的团结进步和繁荣兴旺。世界上每个成熟的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特有文化形态和文化个性,而这种特有的文化就是民族亲和力、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中华文化具有巨大的凝聚力。从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来看,中华文化是不同区域文化、不同民族文化长期交融的产物,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生产力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历史传统各具特色,因而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区域文化,如齐鲁文化、湖湘文化、江浙文化、巴蜀文化、岭南文化等。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区域文化相互交流、借鉴、融合,既保持各自的特色,又融入其他区域的文化基因,既保持自身的风格又融入了其他区域文化的色彩,形成了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有机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都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例如,闻名中外的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克孜尔千佛洞等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古代的汉族、鲜卑族、吐蕃族以及西域各族的艺术家和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又如,许多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包括藏族、彝族、维吾尔族、朝鲜族文字等,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学。其中,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被并称为三大英雄史诗。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融合,共同熔铸成灿烂的中华文化。异彩纷呈的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民族文化的个性。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显示了我们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由不同区域文化、不同民族文化共同熔铸成的多元一体中华文化,传承着我们民族共同的风俗习惯、精神品质、思维方式、价值准则和精神遗产,是中华民族精神情感的载体、民族特征的集中表现。在共同的社会理想、价值取向、精神家园基础上形成的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催生出巨大的凝聚力量、动员力量与鼓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纵横千里,绵延古今,使无数炎黄子孙找到了温暖而永恒的精神家园。浪迹天涯的华侨华裔,许多人已经在异国他乡生儿育女、传宗接代,但他们的文化脐带仍然与中华文化血脉相连,始终怀有“血浓于水”、“亲不亲故乡人”的共同情感,依然保持中华民族的文化观念和共同的价值追求,具有不可割
舍的文化心理自我认同和超越地域、国界的文化群体归属感。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和壮大的历史,就是中华各民族不断融合、共同奋斗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的亲和力、向心力、凝聚力不断增强的历史。在几千年风雨兼程的岁月中,中华民族之所以始终作为一个坚强的整体面对来自自然和社会、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考验,并最终战而胜之,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华文化所内生的巨大的凝聚力。
文化是民族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为民族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思想起点、精神平台和思维工具,深刻影响着民族创造活动的内容、程度、方向和力度。中华文化饱含变易的思想,富有创新基因、创新精神和创新活力。求创新、求变革,始终是中华文化内在的品质。胡锦涛说:“中华文化历来包含鼓励创新的丰富内涵,强调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的创新思维,是用太极图表达出来的,也是用卦爻、彖、象、系辞表达出来的。“一阴一阳之谓道。”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日新之谓盛徳,生生之谓易。”《周易》的创新思维,启发了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在中华大地上引发了创新思维的大爆炸。早在三千年前,中华先祖就深通变革求新的规律。“变革”这个词汇最早出现在《礼·大传》中,它说到的“变革”包括“立权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别衣服”等七个方面,涉及国体政体、“礼仪”以及发展生产力等重大问题。《诗经》中说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更是对“维新”的赞美。关于中国哲学中的变易思想,张岱年说:“中国哲学有一个根本的一致的倾向,即承认变是宇宙中之一根本事实。变易是根本的,一切事物莫不在变易之中,而宇宙是一个变易不息的大流。”
验之以中华文明的历史,几千年来不知经过多少次大大小小的变革。就带有全局性的制度而言,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从察举制到科举制,从城市的里坊制到街巷制,每一次变革都带来文明的长足发展。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巩固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从察举制到科举制,促成了新型士人的成长;从里坊制到街巷制,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就文学艺术体裁而言,从古体诗到近体诗,再到词和曲;从文言小说到白话小说;从杂剧到传奇,每一次变革都带来了文学的突飞猛进。
应该看到,中华文化中丰富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理论总是与守旧的思想相对立而存在的。公元前一世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采董仲舒之说,将孔子神化,窒息了创新思想的发展。此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千方百计强化这一
点。正如鲁迅后来说的:“孔夫子到死了以后„„种种的权势者便用种种的白粉给他来化妆,一直抬到吓人的高度。”与小农经济相适应,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土轻迁、厚古薄今、注重守成、自我封闭、不思进取、反对变革等思想渗透在风俗习惯、伦理道德、思维方式等方方面面,所产生的文化惰性力量也是不可忽视的。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之根,是支撑一个民族从过去到现在并走向未来的巨大的精神力量。一个民族要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权利,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保持民族文化的相对独立性,维护民族文化的尊严。当今世界,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相互激荡,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在这种形势下,在经济科技方面占优势的国家,利用自身的优势大肆进行文化扩张,推行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殖民主义,以消解其他民族的文化,摧毁其民族精神的大厦,涣散其民族斗志,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文化挑战。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国家要应对这种文化挑战,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全面认识祖国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只有了解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才能尊重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并赋予其时代特色。张岱年说:“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民族的自信心与自尊心,而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其思想基础,即对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楼宇烈认为:“一个对国家、民族的传统文化没有了解的人,对自己国家的文化传统没有自信心和尊重的人,是很难让他生起爱国心的。”
作为我们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哺育和传承着民族精神,滋养民族的生命力,激发民族的创造力,熔铸民族的凝聚力,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精神动力,是支撑我们民族走向辉煌的不竭力量之源。一个民族要振兴,首先要有文化的振兴;一个民族要复兴,首先要有文化的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兴旺。只有结合时代和实践的需要,赋予中华文化新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中华文化才能铸就新的辉煌,中华民族才能实现伟大复兴!
第三篇:企业文化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企业文化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21世纪市场竞争的核心是企业文化,所有企业,几乎都在市场竞争的战场上启用了“文化武器”。企业文化必须要能贯透到企业组织结构的各个层面,整个组织才会有强盛的生命力。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加深,供电企业已经进入了客户经济时代和品牌经济时代,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生存环境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要有凝聚力。内无凝聚力,外则无竞争力,调整发展战略,增强文化自觉性,培育企业共同价值观,建立符合市场经济特征和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是当前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只有以企业独特的文化品牌来凝聚职工队伍,才能为企业的发展夯实基础,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文化融入了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她用文化的氛围和文化价值去管理企业,为企业、为社会创造价值。把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的价值观贯穿在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中,并与企业环境变化相适应,总结、整合了公司多年来积淀的文化成果,实现了面向未来的理念升华,贯透到了企业的每一个组织层面,具有强盛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为新形势下企业正确处理文化与管理,文化与市场,文化与品牌,文化创新与企业创新的各种关系指明了方向。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把员工塑造成“企业人”,要把一个自然人、社会人塑造成一个“企业人”,必须经历一番用优秀的同一文化内化员工思维模式的过程,要让每一个员工都明白企业文化是什么,为什么要构建这样的企业文化,个人与企业文化的关系,如何体现企业文化等。
只有企业全体员工都从内心认识、认知、认同了本企业的文化,才能内化为员工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形成企业的文化力,营造一种强大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与改变员工的行为,起到了铸魂、育人的作用。将企业文化的要求融入员工的绩效与激励之中,将公司核心价值观用各种职业化行为标准来具体描述,通过鼓励或反对某种行为,达到诠释公司核心价值观的目的;将企业文化与沟通机制相结合,使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达到上下理解一致,从而在员工心目中真正形成认同感,同时修订企业制度上与企业文化建设不相符合的部分,用企业文化来指导企业各项管理制度的修订与完善。立足本土,结合实际,以培育企业精神为重点,以人为本管理为核心,以诚信经营为基石,以学习创新为动力,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上下互动,全员参与,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使具有时代特征和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转化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对外竞争力,设朝着先进文化发展方向迈进。
共同推动企业文化建
第四篇:企业文化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企业文化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21世纪市场竞争的核心是企业文化,所有企业,几乎都在市场竞争的战场上启用了“文化武器”。企业文化必须要能贯透到企业组织结构的各个层面,整个组织才会有强盛的生命力。
随着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加深,企业已经进入了客户经济时代和品牌经济时代,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生存环境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要有凝聚力。内无凝聚力,外则无竞争力,调整发展战略,增强文化自觉性,培育企业共同价值观,建立符合市场经济特征和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是当前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只有以企业独特的文化品牌来凝聚职工队伍,才能为企业的发展夯实基础,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文化融入了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她用文化的氛围和文化价值去管理企业,为企业、为社会创造价值。把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的价值观贯穿在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中,并与企业环境变化相适应,为新形势下企业正确处理文化与管理,文化与市场,文化与品牌,文化创新与企业创新的各种关系指明了方向。
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把员工塑造成“企业人”,要把一个自然人、社会人塑造成一个“企业人”,必须经历一番用优秀的同一文化内化员工思维模式的过程,要让每一个员工都明白
企业文化是什么,为什么要构建这样的企业文化,个人与企业文化的关系,如何体现企业文化等。只有企业全体员工都从内心认识、认知、认同了本企业的文化,才能内化为员工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形成企业的文化力,营造一种强大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与改变员工的行为,起到了铸魂、育人的作用。
将企业文化的要求融入员工的绩效与激励之中,将公司核心价值观用各种职业化行为标准来具体描述,通过鼓励或反对某种行为,达到诠释公司核心价值观的目的;将企业文化与沟通机制相结合,使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达到上下理解一致,从而在员工心目中真正形成认同感,同时修订企业制度上与企业文化建设不相符合的部分,用企业文化来指导企业各项管理制度的修订与完善。
立足自身,结合实际,以培育企业精神为重点,以人为本管理为核心,以诚信经营为基石,以学习创新为动力,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上下互动,全员参与,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使具有时代特征和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转化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对外竞争力,共同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朝着先进文化发展方向迈进。
第五篇:党支部如何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如何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支部班子凝聚力强不强要靠整个班子共同努力,但重要的是党支部书记要在整个班子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注重搞好团结增强凝聚力
团结是班子建设的“生命线”,是支部“一班人”干好事业的重要基础,每个支部委员在团结上都负有责任,作为支部书记就更负有协调凝聚的责任,在团结问题上起着重要的表率作用。
1与人为善,不计较个人名利
有些支部班子不团结,表面上看好像是因为工作引起的,但实际上往往是带有个人的东西,掺进了私心杂念。因此,要搞好班子团结,“班长”首先不能计较个人的名利得失。作为“班长”,眼光要长远一点,目标要远大一点,从个人名利的小圈子里跳出来,把集体的利益放在个人的利益至上,把个人的荣誉得失与“班长”肩负的责任联系起来,不为蝇头小利所拖累,全身心地投入到本工作中去。2受得起委屈,咽得下酸甜苦辣
党支部一班人当中,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对事情了解认识的程度不同,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也就不同。这就要求当“班长”的要做到任何时候都拿得起,放
得下,听得进,想得开,受得起委屈、吃的了亏、容得下人、容得下事,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待一切误会、挫折和委屈。这些都是为了维护团结的大局所必须具有的胸怀和品格。
3善于协调关系,会化解各种矛盾
党支部班子是台“大机器”,转动当中总会有摩擦,有不顺当的时候。要搞好班子的团结,“班长”就要善于调节上下左右的关系。在日常工作中,书记与委员之间发生矛盾的情况是常有的。要化解矛盾,最重要的是要协调好委员与委员之间的关系。通常情况下,当委员与委员之间发生误会时,都会到“班长”这里表白自己,指责对方,寻求支持。“班长”应该不偏袒任何一方,及时问明情况,把事实真相搞清楚,帮助他们消除误会。二坚持集体领导增强战斗力
作为“班长”能否调动一班人的积极性,发挥好班子的整体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1,处理好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的关系。
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体现到党支部的日常工作当中,就是要坚持党支部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所以要处理好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的关系,也只有这样,才会使班子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抓,办事有程序,运行有机制。所以一方面“班长”一定要有很强的集体领导观念,凡是连
队建设的重大问题,都必须经过党支部集体讨论决定,个人不擅自做主。支委会形成决议后“班长”尤其要注意按照分工负责的原则,不仅自己积极履行的职责,而且积极支持委员大胆行使职权。只有这样,支部的工作从决策到落实,整个过程才正规有序,有始有终,支部班子的运转才能正常,支部成员的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2书记要有良好的民主作风
要充分调动和发挥“一班人”的积极性,“班长”必须要有良好的民主作风。“班长”的民主作风体现在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各个方面。一是在讨论研究问题时,要事先出“安民告示”,打好招呼,搞好会前酝酿。二是集中意见时候要严格遵守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三是自己的意见与多数人不一致时,要坚决服从多数人的意见,不要固执己见。3充分发挥每个委员的长处
“班长”的个人能力素质再强,如果不注意发挥全体支部成员的作用,班子照样搞不好。支部书记作为“班长”,不仅自己要干好,更重要的是把大家的积极性都充分调动起来。“班长”不一定样样才能都过人,但它必须善于识人,用人,具备发挥集体智慧的能力。为此“班长”就要知人善任,让“一班人”各司其职,各尽其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