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青少年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
浅谈青少年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
摘要: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青少年面临着升学、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而青少年学生本身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在这段时期易青少年往往容易受多种心理问题的困扰,多方面的压力使一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受到极大的负面影响,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如自卑心理、逆反心理、孤独心理、嫉妒心理、惧怕心理、唯我独尊心理、贪图享乐心理、厌学心理等八种为常见表现状态。笔者在此,希望能通过对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作深入的分析,并认真探讨解决的策略。
关键词: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主要表现;心理问题;教育对策
现代我国青少年,在青春期的主要心理特点可概括为过渡性、闭锁性、社会性和动荡性三个特点,人们习惯上常常将之称为“心理上的断乳期”。这些特点决定于我国的社会现实,现在大多青少年都是独生子女,而且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竞争也日趋激烈,这些竞争压力伴随着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使青少年学生成长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日趋复杂,对其身心的健康发展造成多方面的影响,尤其是许多负面影响十分严重。据有关资料显示
[1]:80年代中期南京市 15.7 ﹪ 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90年代初武汉市有近20﹪的中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妨碍青少年自身健康成长以及良好人格的形成也给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种种问题。以下将简要地谈谈青少年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
一、青少年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主要诱因
造成青少年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来自多方面,包括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其中家庭因素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最大,国内外都有大量的研究表明,不良家庭环境因素容易造成家庭成员的心理行为异常。在我国许多家庭缺乏良好的文化氛围,许多家长特别是在农村家庭,家长本身就没多少文化,没有能力对孩子进行进一步的教育,部分家长由于长期处于工作的忙碌之中自然地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让孩子放任自流。除了家庭因素以外,由于在我国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而与社会接触较少,因而学校因素相对社会因素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较大,这些因素包括教师的素质和教育艺术水平以及学校办学方向和管理模式的影响。
由以上各因素导致的青少年学生的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学习、交往、情绪等方面,以下将予以详细介绍。
1.1青少年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常见心理问题
青少年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常见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厌学的不良情绪以及对考试的紧张焦虑。当前普遍存在不仅是学习差的学生厌学,就连学习好的学生也有不少有厌学倾向。具体表现为认知上、情感上以及动机上的综合缺失,学习动机不足,感到学习没劲,丧失上进的信心。这主要与学校因素,教学环境影响,学习差的学生往往遭受歧视而渴望获得同学和老师的尊重,或者其本身就有自卑心理;成绩优秀的学生往往有争强好胜与自卑的心理的矛盾。另外家庭因素也一定的影响,学校课业本来负担就繁重,竞争激烈,某些家长的期望过高,使得学生精神压力很大,一到考试就如临大敌。考试本身也容易导致情绪紧张、记忆断层等不良现象,这些都是造成青少年学生厌学以及对考试的紧张焦虑的原因。
1.2青少年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常见心理问题
在人际交往方面,青少年学生主要表现为:第一、缺乏必要的自信心,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第二、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部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由于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赞扬,加之是独生子女,人际交往过程中容易造成以自我为中心,交际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部分学习成绩差的同学,缺乏必要的自信心,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害怕跟同学交往过程中别人对自己持否定的评价而不敢主动与同学交往,并
且在交往中容易表现出沮丧、生气、焦虑和抑郁等消极情感反应。不少青少年还由于学习繁重,不少学生形成了“家—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方式,无暇顾及人际交往。
1.3 青少年学生在情绪方面的常见心理问题
青少年学生情感丰富而强烈,情绪起伏变化较大,容易产生情绪的不稳定和冲动情绪。青少年学生往往不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抵御挫折能力较脆弱,情绪也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产生波动。有时,会因一点小事不满意而情绪激动,也或者因一点点小事而心灰意冷,遭批评而抑郁,情绪低迷。多变的情绪,常常使他们难以专注地做好某一件事,放任的情绪,又往往会影响与他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由于青少年学生情绪起伏变化大,加之自我控制力较弱,很容易成为不良情绪的俘虏,妨碍自己积极向上的进取心,甚至不经意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青少年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的相关措施
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要解决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问题,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健康的成长,关键还是要学校方面的努力和家长的支持。
学校方面需要完善维护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措施包括:1.在学校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方法。包括基础理论课的讲座和活动训练课的实践和心理评估。2.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全面渗透心理辅导的内容,如语文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教会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人生、体验情感,为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提供了有血有肉的凭借物。音乐课、美术课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载体。3.设立知心信箱和心理辅导室,信箱可以促进教育者与青少年学生进行沟通,这种方式可以为一些不善于进行面对面谈话的学生提供沟通的渠道,有利于某些有碍于颜面的话题进行书信的交流,心理辅导室能对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或出现的心理障碍进行科学的辅导,帮助其解除心理障碍。
就家长而言,需要对自己的孩子进行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家庭的教养方式、人际关系、为人处事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有些心理健康问题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2]。家长还要注意从小就培养孩子健康的情感、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优秀的品质,对心理异常的情况要及时发现并且及时帮助孩子改正。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的形式来加强给家长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刘先和.从心理学视角透析我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文教资料,2009,(20)
[2] 荣丽红.维护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的有效对策 [J].威海市第七中学
第二篇:农村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
农村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文化元素交错冲击,农村小学生心理困扰与障碍日益增多,如何加强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已成为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文化元素交错冲击,农村小学生心理困扰与障碍日益增多,如何加强农村巾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已成为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中笔者主要从分析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人手,探索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身心素质的各种方法、途径。
一、农村中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面对目前学生问题日益增多的现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便日益成为当前教育工作中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二、当前农村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长期以来,社会、学校和家长关注学生成长的焦点大多数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无人问津”,视其为可有可无的事情,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更是寥寥无几,加上农村特定的客观环境,如生产力落后、文化娱乐生活贫乏等,使得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远落后于大中城市的学校。
三、农村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是烦躁不安。这些学生总是诉说内心的烦躁与不安,经常为琐事、小事、杂事抱怨父母、抱怨周围的人。有的则是担心学习成绩差、人际关系不良或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等等。在各种焦虑中,主要的是学习焦虑,表现为学习压力过大,对考试心理不能很好地控制,出现考试焦虑等问题。还有过渡性焦虑,主要表现为对学校不能适应,对父母及家庭有依赖情绪。
二是考试焦虑。一些农村孩子深感父母送自己读书不容易,认为报答父母最好的方式就是考试取得好成绩,否则就有愧于父母,有愧于在外打工挣钱送自己读书的哥哥姐姐,正是南于这种心理期望值太高,致使有些学生在考试期间心理上存在紧张、不安、焦虑、恐惧等情绪。有的是在考试来临的这段时间和考试的这段时间出现失眠、眼花耳鸣、头痛脑昏、注意力无法集中、思维僵滞停顿等,这些情绪现象都是考试焦虑的表现。
三是自卑自弃。当前农村外出打工很多,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角色的暂时缺失,往往缺乏安全感,情绪波动较大,看到身边的孩子能够充分享受父爱或母爱时就会产生一种自卑心理。上课因害怕讲错而不敢举手发言;老师提问,因怕讲错而不敢大声回答;班级布置的活动,经常以力不胜任而推辞,或者勉强应付;做事缺乏主动性;做作业不敢相信自己是对的,总要与别人对答案以后才放心;“我不行”、“我不会”、“我不去”成了口头禅……如是等等的这些自卑自弃的心理现象。
三、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一是更新观念,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人们总认为人的智力高,将来就能成才,而忽视了心理健康。因此,要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应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力量,全面渗透,多渠道、全过程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当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举办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如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的心理调节手段。
二是加强培训,培养合格心理教师。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而广大农村学校条件艰苦,经费不足,心理健康教育师资薄弱。我们必须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有关理论,学习和掌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操作技术和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
三是注意引导,家长做好孩子导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等家庭教育的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只有父母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才会健康。同时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功能,共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在生活上多给一丝微笑,多给一份关注,多给一句赞扬,用自己宽广的胸怀去接纳他们。
四是营造环境,形成良好社会氛围。不良的社会环境会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家庭和社区应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支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促进其发展,形成一个宽松、健康、文明、和谐的社会大环境,一个有益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
总之,全社会要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减少不良思想和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和渗透,减少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事件发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第三篇: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青少年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摘要】本文阐述了当代青少年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针对问题及时有效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应遵循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The Problems of the Teenagers’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Abstract】Paper has elaborated present teenagers in the existent major problem in mental health, has made to aim at problem, in time effective carry out the education of mental health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modern education.In teenagers, the education of mental health is a scientific ness, the education of very strong practicality work, should follow to face is all, teach students in accordance of their aptitude , is the principle of main part with student.【Keywords】Teenagers; Psychology Health; education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 “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党和国家非常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势在必行。
1.当代青少年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生活方式、学习环境及人际关系不断变化的现实中,发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人日渐增多。
当代青少年在心理健康方面主要有以下一些问题:
1.1冷漠与孤独。对人对事冷漠,漠不关心,有时甚至冷酷无情。在学校对所学知识不专心,没有学习热情,对集体生活冷眼旁观置身于外,给人一种“看破红尘”的印象。冷漠常诱发孤僻,使之产生一种与世隔绝的心态,觉得一切百无聊赖,寂寞无穷。严重时,使人感觉空虚、躁狂、诱发抑郁症,产生轻生厌世心理。
1.2过度自卑。胆小怯生,非常害怕在他人或大庭广众面前亮相做事,常常是话到嘴边说不出。过度自卑者缺乏自信和竞争勇气,不敢交际,特别畏惧失败,有的甚至在课堂上做作业也遮遮盖盖,生怕他人见笑。
1.3嫉妒心理。嫉妒伴有焦虑、悲哀、猜疑敌意、怨恨报复等不愉快情绪。不仅对他人先天的身材容貌、聪明伶俐,惹人喜爱产生妒忌,而且对其他诸如荣誉、地位、家庭状况等也产生嫉妒。在嫉妒心理驱使下,不但不学习他人长处,反而进行挖苦讽刺、吵架破坏,严重的可导致病态心理。嫉妒心理是扼杀青少年进取心,降低活动能力,破坏同学、师生关系的不良心理。
1.4抑郁和焦虑。抑郁是以情绪低沉和忧郁为特征的心理状态,表现为极度痛苦苦闷,对外界不感兴趣,活动减少。焦虑是一种恐惧和不安的不愉快的心理状态,常伴有忧虑、烦恼、不安。
1.5由于青少年心理失调,心理活动偏离了正常或失去调控,很容易引发一些身心疾病,如失眠;性过敏和过度手淫;希死心理与自杀;神经性厌食等。
1.6如果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严重的会使之出现行为障碍和人格障碍。有的过分猜疑,防范于人,妒忌他人,怀疑一切,易怒易躁,寻衅闹事;有的既无道德感、责任心、义务感、也无良心可言,冷酷无情;有的自伤、自残、损物捣乱、装腔作势,大惊小怪,不顾及个人尊严。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探讨
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严峻问题,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我们一定要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这项教育工作。
2.1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内容
2.1.1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2.1.2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①学习心理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潜能;改进学习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有效的智力活动策略和自我监控智力活动的意识与技能;提高学习自觉性、兴趣和成就动机;考试辅导和学业成败归因分析等。
②生活辅导和情感心理教育。要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环境,通过各种方式积累良好的情绪经验,帮助学生情绪渲泄和自我调控;教育学生如何面对生活事件;改善与家人、老师和同辈的人际关系;怎样面对青春发育、学习与异性相处和正确对待婚恋;怎样渡过课余生活、合理消费;价值观、生活目标和态度辅导;认识环境和社会生活。
③自我意识教育和性格修养辅导:帮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接纳和完善自我形象;养成自立、自信和增强意志力;关心他人、合群和增长爱心;矫正不良行为习惯和性格。
④社交辅导。就是在社会交往中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引导他们懂得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帮助他们排解社交障碍。
2.2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途径
2.2.1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2.2.2除与原有的思想政治课及青春期教育等相关教育内容有机结合进行外,还可利用活动课、班团队活动、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2.2.3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
2.2.4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
2.2.5进行专项心理训练。
2.2.6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2.2.7建立科学的学生心理档案。
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有利于我们实行连贯性的跟踪教育。学生每一阶段的心理状况作为档案保存下来,方便我们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制定科学的教育计划,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科学的学生心理档案不仅可以为心理学和教育学的 研究 提供丰富的第一手材料;而且还可以作为评价学生身心发展和学校教育效果的可靠指标。所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尽可能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以有利于系统、连贯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同时,这也是一项很讲究科学与方法的工作。我们要坚持科学的态度和遵循心理发展规律以及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结合心理学基本原理和运用科学的方法,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实际问题,这样才能为较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提供现实的可能性。各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结合本学校的实际,在本校可提供的资源上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有计划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能盲目攀比,制定一些过高或根本就实现不了的目标,这样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要有科学的教育观,因校制宜。
总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应遵循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学生主体的原则。要讲求实效,把形式和内容有相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人俊.《健康心理学的创立、发展与公元2000年》,《应用心理学》,1990年第二期
[2]赵国秋、王义强.《一份发人深省的调查》、《大众医学》,1990年第五期
第四篇: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榆中县第九中学金平俊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进入21世纪后,青少年心理问题逐渐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据调查表明,中小学中,有近3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任性、偏激、冷漠、自私等。近年来,中小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偏差,甚至违法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已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刻不容缓的责任。
[关键词]青少年(中学生)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
我们只有了解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才能在教育教 学中有意识地去预防和解决它。造成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哪些 呢?
社会影响
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对学生冲击很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社会的思想垃圾、丑恶现象乘虚而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在社会上蔓延,渲染色情、暴力的书刊、音像制品充斥文化市场,封建迷信等社会丑恶现象屡禁不止等,严重侵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另外,遍布城乡的网吧、台球厅等更是诱发青少年产生心理问题的温床。
家庭影响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教与家风对孩子的心理及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成长环境先天不良,缺乏父爱或母爱是导致青少年产生心理问题的第一诱因。教育方法不当也严重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在独生子女家庭里,长辈对家中的“小皇帝”或“小公主”一方面过分溺爱,要什么给什么,舍不得让他们参加任何家务劳动,另一方面又对他们期望值过高,过分地要求他们,强使他们接受超越幼小心灵承受力的教育。过度的溺爱往往使孩子养成好逸恶劳、自私自利的恶习;过度高压极易造成孩子的人格自卑和逆反心理;此外,有的家长本身品德低劣,作风不正,对孩子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学习和升学
目前,我国学生升学的学习负担太重:在学校里整天被束缚在冗长乏味的课程中,课外活动徒有虚名,回到家中还要埋头于做不完的作业中。看会电视都成了他们遥不可及的奢望。学习内容枯燥乏味,学习方法陈旧,既激不起学习兴趣,又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从而使不少青少年产生了疲劳心理,出现了注意力不集中、记意力下降、情绪不安、烦燥。这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而且严重地损害了心理健康。同时,学校在教育目标上存在偏差,片面地追求升学率,致使学校教师,家长都围绕着考试转,频繁的考试,反复地排名,搞的青少年十分紧张。而且这种升学压力已波及到小学生,使他们幼小的心灵也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小学生为了考上好初中,初中为了考上重点高中,高中又为了考上理想的大学,都在为分数而超负荷运转。一旦考分低。随之而来的便是教师的批评,家长的埋怨甚至打骂。所以每当考试,很多青少年便惶惶然,长此以往会诱发许多心理疾病。
青少年自身的因素
青少年时期,尤其是初中阶段,正是学生的“心理危险期”。这时期,青少年生理上迅速发育,造成生理和心理之间的平衡及心理诸
因素之间的平衡被打破,致使青少年生理“早熟”与心理“晚熟”的反差越来越大;青少年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但又有片面性和主观性;青少年精力旺盛,感情丰富,但又带有冲动性,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青春期是一个人一生最美好的时期,也是特别重要的一个时期。我国历来在这方面的教育就相当薄弱。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更是少得可怜,即使有那么一点,也可能是从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上得来的,零零落落,很不健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们的青春期有普遍提前的现象。而对于这种悄悄到来的变化,青少年自身没有思想准备,家长、老师也往往缺乏充分认识,不能及时地采取措施,帮助孩子渡过这个阶段,因此,他们不是采用消极封闭自己,使自己更加忧郁,就是采用大胆地欣赏追求异性,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早恋或非正常交往,导致心理疾病.致使这一时期成为心理问题的多发时期。
网络的影响
网络是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在增长学生的见识,启发他们的思维发展,提高他们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成长;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管理的不完善,非法的不良的网站、网吧林立,一些肮脏的性、暴力等严重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东西充斥网络,而这些又得不到有效控制。可青少年的分辨能力、自控能力都还很差,这就自然产生了许多令人忧心忡忡的现象。据有关调查,不良网络、网吧已经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主要“杀手”。我们从相关的媒体的报道中也可以经常看到因网络而引发的各种青少年犯罪、离家出走、失踪等问题的例子,而其中有的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可网络对我们的青少年的吸引力是无可抗拒的。再说,作为一个现代人离开电脑、离开网络是不可想象的。学生要上网查阅资料、娱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任何人都无法阻止。校内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上网欲望,学生就往校外跑,导致学生逃学比例的增加。这其中的种种现象、种种矛盾对青少年的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埋下了祸根。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农村初中学生厌学、惧学、意志薄弱,不能承受挫折与困难,不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不会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出现了较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我们教师必须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理论和方法,通过心理知识教育,心理训练和心理影响等途径,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予以启发帮助,以增进学生的认识水平,开发其潜在的能力,改善其心理状态、情感和行为方式,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不良心理问题的产生。如何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与我们的平日教学有许多相似之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针对学生的,任课老师要摒弃学生心理品德教育与我无关的错误认识,认真研究与学科相关的心理品质教育方法。在此过程中,要求教师应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门学科中,各科老师要互通信息,通力合作,形成教育合力。积极发现问题,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及时消除他们的心理困惑,做到防患于未然,使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从而有充沛的精力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二、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了解的方法可用心理问卷调查、观察、谈心等方法。可以将学生经常遇到的一些事情作为心理测试题来考察学生。如“当你和同学闹矛盾时你怎么办?”“当老师批评了你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当别人比你强时?你怎么办?”通过类似的问卷调查,就可以准确地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友等各方面的情况。观察法、谈话法和交流法也很有效,通过教师用心观察,和学生推心置腹的谈话来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来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搞清学生的心理问题之后,再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三、要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在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上,学校应与家庭配合默契,协调一致。教师要利用好家长会、家访、家长联系册等与家长接触的机会,有针对性交换看法,制定目标,分工教育。学校还有必要开办家长学校,使家长了解掌握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培养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对于缺陷家庭的孩子更要注意。
四、要设立心理咨询室。
有条件的学校,可选聘具有心理学专业知识的教师设立心理咨询室,采取面谈和书信等方式,同有心理需要的学生建立沟通渠道,使他们可以倾诉心理的苦衷,解除心理负担,释放学习、生活、家庭、社会等诸方面带来的心理压力。对学生定期进行一些心理常识的介绍、讲座使那些有心理疾病的学生打消顾虑,勇敢地面对自己心理的压力,健康的成长。
五、要创造和谐的育人环境。
优美整洁的外部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人的心理都有良好影响。因此学校要注意校园文化环境的营造,师生之间,老师之间,学生之间关系要融洽。还要广泛利用各种途径,如板报、宣传栏、挂图、校园广播站等介绍心理知识、典型人物事迹。
总之,现实教育问题向教育者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应是全方位多角度的。从心理教育入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综合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高尚情操,严格自律,自尊自信的全面发展的现代人。
第五篇: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奉新二中 涂明琴
[摘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进入21世纪后,青少年心理问题逐渐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据调查表明,中小学中,有近3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任性、偏激、冷漠、自私等。近年来,中小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偏差,甚至违法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已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刻不容缓的责任。
[关键词] 青少年(中学生)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在生活上,心理上与社会环境和谐协调的状态,心理健康的人能正确面对挫折和逆境,能较平稳地度过社会和家庭的变故以及灾难的打击。青少年一般在6--17岁之间,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心理素质比较弱,自控能力不强。我们只有了解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去预防和解决它。造成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哪些呢?
1、家庭教育不当,造成心理隐患。
俗话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所学校。”家庭良好教育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家庭的教育不当则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隐患。自90年代以来,大批的独生子女来到校园,他们由于受到家庭的不同影响,有的学生懒散,有的好胜争强,有的孤独封闭,有的多愁善感,表现出一些不良的品性和心理缺陷。大部分学生没有受过挫折,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都较差,一旦遇到困难或挫折,就容易产生心理重负,形成心理障碍,甚至形成心理疾病。此外,单亲家庭的影响,分数挂帅,盲目攀比等都会给孩子留下心理患。
2、学校处理不当,造成心理失调。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学校或教师在教育思想、方法上的不当或失误也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例如,对于个别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不屑,同学鄙视,就形成心理压抑,从而破罐子破摔、无心向学、精神不振。有的还因不善交往,造成心理失调,诱发心理疾病。
3、社会负面影响,造成心理障碍。
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使孩子们变得无忧无虑。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溺爱、迁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企盼和呵护;现实社会的万紫千红、五彩斑斓,以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物欲诱惑、不健康的思想、情感、行为,都严重地毒害着学生的心灵。特别在当前,各种社会的传媒,信息化的作用等负面的影响,都会加重学生心理负担和内心矛盾,造成心理障碍。
因此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不良心理问题的产生。如何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与我们的平日教学有许多相似之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针对学生的,任课老师要摒弃学生心理品德教育与我无关的错误认识,认真研究与学科相关的心理品质教育方法。在此过程中,要求教师应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门学科中,各科老师要互通信息,通力合作,形成教育合力。积极发现问题,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及时消除他们的心理困惑,做到防患于未然,使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从而有充沛的精力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二、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了解的方法可用心理问卷调查、观察、谈心等方法。可以将学生经常遇到的一些事情作为心理测试题来考察学生。如“当你和同学闹矛盾时你怎么办?”“当老师批评了你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当别人比你强时?你怎么办?”通过类似的问卷调查,就可以准确地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友等各方面的情况。观察法、谈话法和交流法也很有效,通过教师用心观察,和学生推心置腹的谈话来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来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搞清学生的心理问题之后,再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三、要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在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上,学校应与家庭配合默契,协调一致。教师要利用好家长会、家访、家长联系册等与家长接触的机会,有针对性交换看法,制定目标,分工教育。学校还有必要开办家长学校,使家长了解掌握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培养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对于缺陷家庭的孩子更要注意。
四、要设立心理咨询室。
有条件的学校,可选聘具有心理学专业知识的教师设立心理咨询室,采取面谈和书信等方式,同有心理需要的学生建立沟通渠道,使他们可以倾诉心理的苦衷,解除心理负担,释放学习、生活、家庭、社会等诸方面带来的心理压力。对学生定期进行一些心理常识的介绍、讲座使那些有心理疾病的学生打消顾虑,勇敢地面对自己心理的压力,健康的成长。
五、要创造和谐的育人环境。
优美整洁的外部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人的心理都有良好影响。因此学校要注意校园文化环境的营造,师生之间,老师之间,学生之间关系要融洽。还要广泛利用各种途径,如板报、宣传栏、挂图、校园广播站等介绍心理知识、典型人物事迹。
总之,现实教育问题向教育者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应是全方位多角度的。从心理教育入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综合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高尚情操,严格自律,自尊自信的全面发展的现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