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知多少.

时间:2019-05-14 19:36: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知多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知多少.》。

第一篇: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知多少.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知多少

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提供的信息 , 我国 18岁以 下未成年人 3亿多人中 , 据保守估计 , 有各类学习、情绪、行为障 碍者达 3000万。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 方面的问题。仅常见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患病率 , 在北京 为 5.7%、湖南为 6%,估计其中有 30%会发展为成人注意缺陷多动 障碍;大学 生中 ,近25%有心理障碍 , 以焦虑不安、恐怖、神经衰 弱、强迫症状和抑郁情绪为主。根据 北京大学 精神卫生研究所对 北京 16所大学学生 10年中辍学原因的分析 ,1982年以前主要为 传染性疾病 , 而 1982年以后则为精神障碍。并且 , 心理问题有上 升的趋势 , 主要以焦虑、抑郁等神经症行为的增多为主。

据一项全国抽样调查表明, 目前, 小学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 向的占 16.4%, 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占 4.2%, 初中生有异常心 理行为问题的占 14.2%, 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 2.9%, 高 中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占 14.8%, 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占 2.5%。另据中国心理学会的研究表示, 我国有 3000 万青少年处 于心理亚健康状态, 有 1/8的青少年人群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 因心理问题而引起的自杀已成为青少年的头号死因。

据新华社最近报道:“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心理疾患发病 率呈直线上升趋势。目前 35%的中学生具有心理异常表现,其

中 5.3%的中学生存在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 国 内近年的众多调查发现:“存在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小学占 10%,初中占 15%,高中占 20%。”

来自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每 年约有 28.7万自杀死亡,是世界自杀总死亡人口的 l/3强。从 统计结果来看,呈现出三高的分布特征。从地域来看,农村比城 市高。全国 90%的自杀发生在农村。农村自杀率是城市自杀率 的 3-4倍。从年龄来看,青年人比老年人高。1998年,自杀是 中国 15岁到 34岁年龄组的头号死因,占相应人群死亡总数的 19%。从性别来看,女性比男性高。国外男性的自杀率是女性 的 3.6倍, 而唯独中国女性自杀率比男性高, 其中农村妇女又比 城市高 3到 4倍,这与西方 国家 的自杀情况完全不同,在欧美 一些国家,男性的自杀

比例至少是女性的 3到 4倍。除此之外, 每年还有约 200万自杀未遂者。在国民死亡原因中,自杀已经 紧随脑血管疾病、支气管炎和慢性肺气肿、肝癌、肺癌之后,超 过了曾令世人谈虎色变的 艾滋病 , 排在了第五位。并且国际公认, 死因登记系统报告的自杀死亡率还要比实际的自杀死亡率低。另一组数据则更为人们敲响了警钟,在 15至 34岁的青少 年人群的死因中,因自杀失去生命的占总人数的 26.04%,是 首位原因。统计表明, 我国有 3000万心理有问题的青少年,有

焦虑不安、恐怖和抑郁情绪等问题的 大学 生占学生总数 16%以 上。大学校园成为青少年心理疾病的高发地带, 主要心理疾患来 源于沉重的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等。有研究资料表明,在青年自 杀率统计中,大学生高于一般青年,重点大学高于一般大学,研 究生高于本科生;同时,自杀占到了 20至 30岁年轻人死亡原 因的首位。

凯正全民健康 365工程 07年统计调查数据

中国每年自杀人数为 28.7万, 每 2分钟就有一人自杀, 居世 界第一;中国目前有超过 5000万的青少年儿童患有心理障碍,平均每 8人就有一人患病;中国约 3亿人有心理问题,杨丽娟事件敲响警钟;中国近20年间,有超过 1200位优秀企业家因心理问题自杀 身亡,如上海大众老总方宏等;中国高校学生 40%以上有过轻生的念头,有 75%以上的上班 族因工作压力导致心理问题

第二篇: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知多少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知多少

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提供的信息,我国18岁以下未成年人3亿多人中,据保守估计,有各类学习、情绪、行为障碍者达3000万。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仅常见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患病率,在北京为5.7%、湖南为6%,估计其中有30%会发展为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大学生中,近25%有心理障碍,以焦虑不安、恐怖、神经衰弱、强迫症状和抑郁情绪为主。根据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对北京16所大学学生10年中辍学原因的分析,1982年以前主要为传染性疾病,而1982年以后则为精神障碍。并且,心理问题有上升的趋势,主要以焦虑、抑郁等神经症行为的增多为主。

据一项全国抽样调查表明,目前,小学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占16.4%,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占4.2%,初中生有异常心理行为问题的占14.2%,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2.9%,高中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占14.8%,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占

2.5%。另据中国心理学会的研究表示,我国有 3000 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有1/8的青少年人群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因心理问题而引起的自杀已成为青少年的头号死因。

据新华社最近报道:“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心理疾患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目前35%的中学生具有心理异常表现,其

中5.3%的中学生存在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国内近年的众多调查发现:“存在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小学占10%,初中占15%,高中占20%。”

来自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约有28.7万自杀死亡,是世界自杀总死亡人口的l/3强。从统计结果来看,呈现出三高的分布特征。从地域来看,农村比城市高。全国90%的自杀发生在农村。农村自杀率是城市自杀率的3-4倍。从年龄来看,青年人比老年人高。1998年,自杀是中国15岁到34岁年龄组的头号死因,占相应人群死亡总数的19%。从性别来看,女性比男性高。国外男性的自杀率是女性的3.6倍,而唯独中国女性自杀率比男性高,其中农村妇女又比城市高3到4倍,这与西方国家的自杀情况完全不同,在欧美一些国家,男性的自杀比例至少是女性的3到4倍。除此之外,每年还有约200万自杀未遂者。在国民死亡原因中,自杀已经紧随脑血管疾病、支气管炎和慢性肺气肿、肝癌、肺癌之后,超过了曾令世人谈虎色变的艾滋病,排在了第五位。并且国际公认,死因登记系统报告的自杀死亡率还要比实际的自杀死亡率低。另一组数据则更为人们敲响了警钟,在15至34岁的青少年人群的死因中,因自杀失去生命的占总人数的26.04%,是首位原因。统计表明,我国有3000万心理有问题的青少年,有

焦虑不安、恐怖和抑郁情绪等问题的大学生占学生总数16%以上。大学校园成为青少年心理疾病的高发地带,主要心理疾患来源于沉重的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等。有研究资料表明,在青年自杀率统计中,大学生高于一般青年,重点大学高于一般大学,研究生高于本科生;同时,自杀占到了20至30岁年轻人死亡原因的首位。

凯正全民健康365工程

07年统计调查数据

中国每年自杀人数为28.7万,每2分钟就有一人自杀,居世界第一;

中国目前有超过5000万的青少年儿童患有心理障碍,平均每8人就有一人患病;

中国约3亿人有心理问题,杨丽娟事件敲响警钟;

中国近20年间,有超过1200位优秀企业家因心理问题自杀身亡,如上海大众老总方宏等;

中国高校学生40%以上有过轻生的念头,有75%以上的上班族因工作压力导致心理问题

第三篇: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要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在于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个独立的组成部分。所以在人的综合素质中,心理素质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心理素质如何,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水平。然而目前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必须引起全社会重视。

一、目前青少年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青少年负面情绪问题比较明显

所谓负面情绪就是对身体有害的、干扰身体平衡运作的情绪,如自卑、抑郁逆反等[1]。

1.自卑、抑郁情绪的恶化

自卑表现在有意识的掩饰自己的缺点,害怕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美国心理学家艾丽斯(A·Ellis1962)的ABC理论认为这些负面情绪如自卑抑郁焦虑都是由个体事物的某些不合理的期望和要求造成的。自己对自己期望过高,因而对别人的评价特别敏感,也容易胡思乱想,把别人一些无关紧要的言行或与自己无关的事都能联系到自身,总认为别人会轻视自己不承认自己。这样他们就会刻意掩饰自己缺点,同时也会把自己封闭起来,不与外界其他人沟通,进而导致抑郁情绪产生。

2.逆反心理严重

逆反心理是青少年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而采取的与常理相违背的态度和言行,随着青少年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增强,就特别想摆脱别人的管束。同时这个时期是青少年自我意识形成的时候,自我意识较强[2]。自身对外界认识有较强自我认定,对别人的看法和见解难以接受,对父母和老师的教育都极力想摆脱。

(二)青少年意志力薄弱

意志力薄弱是指做事不够自信,没有坚持下去的恒心,容易被诱惑。

1.不能承受学习压力

青少年这个时期正处于学习知识的阶段,学习意识薄弱,学习上一遇到困难就退宿;学习任务繁重,竞争激烈,父母期待过高,学生精神压力压力大。这种情绪往复循环,使他们对学习无奈,害怕学习,学习动力不足,丧失学习信心,严重发展为旷课、逃学、辍学,离开 学校,缺少知识的熏陶,就会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2.抵制不了诱惑力

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信息传播带来很大的平台,增加了人们特别是青少年这一代吸取信息知识的渠道,缩短人际交往之间的时间和空间,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然而给青少年开阔视野的同时,也传播着一些颓废、黄色下流甚至反动的垃圾信息,对青少年心理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消极网络文化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青少年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不文明的内容已经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伤害。在这眼花缭乱的的信息时代,受不了诱惑,抵制不了诱惑力。就被这种信息污染,颓废、不上进就成为青少年的最主要的心理特征,照此发展下去,就会将他们带上犯罪的道路。

(三)青少年的人际关系问题处理不好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人共同生活中过程中彼此为寻求满足各种需要而建立起的相互间的心理关系。

1.与家人朋友的关系疏远

与朋友的关系问题,青少年这个敏感时期,因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就会导致一些错误的想法产生。如好朋友不信任自己,认为朋友不能为自己两肋插刀,而怀疑友谊的不真诚,觉得没有人可以信任。从而开始独来独往,不愿与身边的人沟通。

与父母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因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相互理解与沟通,或家庭不和,父母离异给子女造成心灵伤害。有的孩子和父母经常吵闹,不乐意与父母沟通,然而看到父母疲倦的面容又觉得父母可怜,每天在这种矛盾之中生活,面对这种矛盾,对于孩子父母都不会静下心里来沟通,而让这种矛盾继续恶化。这种吵闹,使家庭整日笼罩在硝烟,使孩子不愿在家里呆,整天往外边跑,心里烦闷。同时有些家庭父母有不良行为,如赌博,带给子女的不安全感,开始对父母产生厌恶。

2.师生关系紧张

主要表现在老师对学生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对抗心理,以及老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压抑心理。老师是学生的理想目标,公正代表,希望得到老师关心。然而有些老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予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和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会很失望。更有胜者,老师缺乏师尊,贬低其价值的不良态度使学生心 理遭受严重创伤。这种情况下,学生对老师开始产生一种抵抗心理,消极情绪产生,导致师生关系紧张。

二、造成这种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教育方式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堂课,家人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人的行为习惯、生活作风和教育方式直接给孩子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生长环境要是先天不良,缺乏父母的爱护和教育,就会导致孩子产生心理障碍。

家庭的教育方式不当也会影响孩子的心理问题。宠爱型: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青少年这个敏感时期,父母要过分溺爱,孩子就会形成遇事退缩,依赖性强,自制力和自信心比较差;放任型:父母属于完全放任型的,很少管教约束,给子女造成不呢能明辨是非,缺乏教养,性格孤僻冷漠。

家庭的结构的缺失,如(离异、单亲、分居)不同程度都会给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带来较大影响。现在的青少年犯罪中,有较大一部分是因为家庭父母离异,在这种家庭中,孩子缺少教育,缺少家人的关爱,造成家长孩子之间关系紧张,容易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怀疑、冷漠、反抗、孤僻就成了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而演变成自卑,自暴自弃不健康心理。

家庭生活环境环境,主要包括家庭气氛和外在的生活条件环境也会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家庭气氛就是在日常的相互关系中形成的稳定的心理行为,和睦融合的家庭气氛会给孩子安全感,有利于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相反争吵不断,牢骚满腹的家庭气氛带给孩子孤僻、冷漠、焦虑不良情绪,进而损害了青少年心理健康[3]。

(二)学校教育方式

学校的学习压力,老师的教学方式以及老师的个人素质都会对青少年的心理造成重大影响。

有研究表明青少年精神健康状况与学习成绩之间密切相关[4]。学校片面追求学生的升学率,以学生成绩好坏来论定学生的人格以及各方面素质,这种错误的判定给学生带来的心理问题是非常严重的。学习压力大,学生应对不了这种压力,会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动力这样的恶性循环,影响到学生的不只是压力问题,甚至会造成学生在社会生 活和人格完善的障碍,这些突出表现在:学生为学习成绩而困扰,打破正常的生活习惯;学校对学生的学习安排不合理,课程太多根本不会正视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发展起了反面影响,这些极端问题就诱发了心理问题。

老师的教学方式和个人素质对学生的心理也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言传身教、个人素质高低对学生影响很重要,首先老师必须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平等对待学生,所有学生应当一视同仁,注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积极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这样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反之,教育理念偏差,只注重知识的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消极被动的心理,紧张、焦虑、恐惧抑郁不愿于老师、同学沟通;其次老师教育方式简单,例如变相体罚,致使学生精神压力增大,自尊心受挫,从而使学生不健康心理形成。

(三)社会、社区反面信息影响

社会经济秩序,社区的文化、社会关系和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和永久性,社会、社区生活中各种不健康思想,行为严重损害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一些负面信息也随之出现,青少年的对社会认识出现了扭曲,社会认知观念出现偏差,例如贪污腐化,金钱美色,是个别青少年产生消极的认定趋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官二代、富二代,这种认知的形成对青少年的教育产生了逆反心理。

社区的文化环境、人际交往对青少年心理产生极大影响,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在社区内塑造自己的形象,使自己成为一个社会人的角色,在适应社区生活的同时,也受到社区内各种环境各种因素的影响,社区复杂的环境、消极文化因素给青少年带来百害而无一利的影响。良好的社区环境以及友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会对青少年带来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反之,要是邻里矛盾恶化,社区生活毫无秩序,那样给青少年带来的是懒惰涣散的生活作风,这样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根本得不到解决。

三、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措施

(一)社区为家长孩子建立和谐的交流平台

1.社区照顾

社区照顾是社区对青少年的全面关怀,不仅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完善的社区环境和充分的活动设施,而且可以对父母对青少年的监护进行监督。(1)如果发现父母的某些行为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就可以采取社区干预,可以把受影响的孩子组织在一起,进行“心理照顾”,以社区的名义找问题少年的父母沟通,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到错误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改变自己的恶性行为以及教育方法[5];(2)可以在社区内开展一些亲子活动,通过活动增加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认识到亲情的可贵以及父母良苦用心,消除心理困惑,保持健康良好的的心理状态。

2.社区外展工作的实施

(1)社区可以成立一个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对青少年的成长环境,遭遇到的问题和目前烦恼做一个调查,及时沟通并和他们做朋友,及时解决他们内心的困惑,开展心理求助热线(免费),帮助问题少年与家人朋友沟通,(2)社区可以加大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力度,社区宣传栏可以留一部分专门宣传心理健康问题,让家长孩子都能认识到健康的心理状态会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二)学校教育采取的相关措施

1.建立“家庭学校学生联系卡”

(1)学校为学生建立联系卡,加强学校与家庭沟通,一方面学校可以定时向家长反应学生学校的各种表现,有利于家长老师学生一线沟通,能及时认识问题,解决问题;(2)学校可以邀请家长来学校参加学生在校的各种活动,全面了解青少年的健康学习问题。

2.开展心理教育活动课

心理教育活动课的内容、方式、方法归纳为,通过引入故事,启发学生的联想,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经验。(1)组织学生针对当前学生关心的问题心理困惑问题,开展讨论,利用录像、录音、电影多媒体手段,真实的再现某些语言描述场景,感受和谐之美,感受心态起伏,营造与主题相映衬的生动气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活动,增进相互沟通,情感交流,形成的一种相互关心、相互尊重、平等关系;(2)让学生扮演活动中某一人物角色,按角色思考、行动体验人物角色思想,心理感情[6]。进而增进自我意识减轻或消除学生的心理问题,发展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组织游戏,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放松,在各种不安情趣中变得坦然,在竞赛中找到自己的观点,充分放松,表现自我。

(三)社会更应该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1.政府加大投资心理健康医疗事业

(1)各地政府提供投资建立一个有规模上档次的心理医疗卫生中 心,招聘专业的人才,一方面,可以开展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业务,另一方面,可以培训专业化人才,定期为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人才,而且还可以创办“心理卫生”科普杂志,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全民那个素质。(2)城市内可以把各种青少年经常爱去但没什么积极作用的娱乐场所改为规模大,项目比较齐备的公益场所。

2.优化社会环境

(1)要在全社会创设宽松的成长环境,尊重青少年个体特点和发展需求;要逐步建立有效的青少年心理援救体制,有针对性的指导青少年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如何自我调适;(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从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特别是心理辅导或咨询人员的资格认证体系。

青少年问题行为必须引起社会的重视,尤其是家长和老师更应 该把纠正青少年的问题行为作为己任,不要消极地等待青少年问题行为,而应该积极主动地关心他们,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及时科学的引导和矫正,让他们健康成长,使其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刘直铄.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离不开行为问题的矫正.本科毕业论文.2012.3 [2]黎少游,朱旭.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人格因素.医学与社会.2006 [3]石有梅.《关注家庭教育成长环境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吉林教育2006 [4] 张海霞,张涛.《论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因素》.教育与教学研究期刊.2010.02.20 [5] 王婵.《论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1.19 [6]彭厚德.《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研究》.博士学位论文2010.04.01

第四篇: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早恋

早恋是指未成年男女过早建立恋爱关系的行为。年龄在18岁以下的青少年和中学生谈恋爱,属于早恋行为,是不提倡的。

青少年早恋行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朦胧性。早恋的青少年对于早恋关系的发展结局并不明确。他们主要是渴望与异性单独接触,但是对未来组建家庭、如何处理恋爱关系和学业关系、如何区别友谊和爱情都缺乏明确的认识。

2、矛盾性。有早恋关系的青少年内心也充满了矛盾,既想接触又怕被人发现,早恋的过程中愉快和痛苦并存。

3、变异性

早恋关系是一种充满变化、极不稳定的感情关系。青少年之间一对一的早恋关系缺乏持久性,一般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4、差异性

青少年的早恋行为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在行为方式上,有的青少年的早恋行为十分隐蔽,通过书信、电话等方式来传递感情,但也有的青少年很公开,在许多场合出双入对,俨然像一对情侣。在关系程度上,大多数有早恋关系的青少年的主要活动是在一起聊天,交流隐秘的感情,从人际关系来看,还没有超出正常的关系。有的则关系发展的很深,除了谈论感情以外,甚至发生性关系。在年龄喜好上,女孩儿喜欢比自己年龄大的、比较成熟的男性。在年龄相当时,多半是女孩儿采取主动。男孩儿喜欢年龄比自己小的女孩儿,在交往中体现自己的阳刚之气。

网瘾

网瘾(即网络成瘾),又称网络过度使用症,主要是指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对之外的事情都没有过多的兴趣,从而影响身心健康的一种病症。网瘾的高发人群多为12-18岁的青少年,以男性居多,男女比例为2:1,而这个时期的孩子,本身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意识也比较弱化,理解判断力差,自控能力也比较差。他们大多都处于青春期,反叛心理严重,对新鲜事物又充满了好奇,寻求刺激、惊险和浪漫,以满足这个阶段的人生需求,而网络出现之后,网络游戏、色情和聊天,恰好对应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自然就会网络成瘾。所以很多人形象的称之为“电子海洛因”。

社交恐惧

社交恐怖症患者总是处于焦虑状态。他们害怕自己在别人面前出洋相,害怕被别人观察。与人交往,甚至在公共场所出现,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件极其恐怖的任务。社交恐怖症主要可以分成两类:(1)一般社交恐怖症:如果你患了一般社交恐怖症,在任何地方,任何情境中,你都会害怕自己成了别人注意的中心。你会发现周围每个人都在看着你,观察你的每个小动作。你害怕被介绍给陌生人,甚至害怕在公共场所进餐、喝饮料。你会尽可能回避去商场和进餐馆。你从不敢和老板、同事或任何人进行争论,捍卫你的权利。(2)特殊社交恐怖症:如果你患了特殊社交恐怖症,你会对某些特殊的情境或场合特别恐惧。比如,你害怕当众发言,当众表演。尽管如此,你在别的社交场合,却并不感到恐怖。推销员、演员、教师、音乐演奏家,等等,经常都会有特殊社交恐怖症。他们在与别人的一般交往中,并没有什么异常,可是当他们需要上台表演,或者当众演讲时,他们会感到极度的恐惧,常常变得结结巴巴,甚至楞在当场。社交恐怖症患者总是担心会在别人面前出丑,在参加任何社会聚会之前,他们都会感到极度的焦虑。他们会想象自己如何在别人面前出丑。当他们真的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他们会感到更加不自然,甚至说不出一句话。当聚会结束以

后,他们会一遍一遍地在脑子里重温刚才的镜头,回顾自己是如何处理每一个细节的,自己应该怎么做才正确。这两类社交恐怖症都有类似的躯体症状:口干、出汗、心跳剧烈、想上厕所。周围的人可能会看到的症状有:红脸、口吃结巴、轻微战抖。有时候,患者发现自己呼吸急促,手脚冰凉。最糟糕的结果是,患者会进入惊恐状态。社交恐怖症是非常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工作的一种心理障碍。许多一般人能够轻而易举办到的事,社交恐怖症患者却望而生畏。患者可能会认为自己是个乏味的人,并认为别人也会那样想。于是患者就会变得过于敏感,更不愿意打搅别人。而这样做,会使得患者感到更加焦虑和抑郁,从而使得社交恐怖的症状进一步恶化。许多患者改变他们的生活,来适应自己的症状。他们(和他们的家人)不得不错过许多有意义的活动。他们不能去逛商场买东西,不能建立正常的两性关系,不能带孩子去公园玩,甚至为了避免和人打交道,他们不得不放弃很好的工作机会。

正确引导

一、需要记录每天个人生活的状态,比如身体的反应和心理的反应,比如担心些什么,又渴望些什么?这对日后进行危机干预有很大的帮助,而且也能防止一些心结凝冻在心底里,形成创伤。

二、有些人特别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想说就说出来,想写就写出来,甚至想哭就哭出来,这样能够缓解心理压力;而且尽量来接受他人善意的劝解和帮助,还可以通过运动,或者散步、聊天、逛街以及唱歌等等多种方式来缓解心理压力。

三、如果通过自己的努力、他人的帮助,还没有从困惑中走出来,抑郁的化解没有显著的效果,不妨主动申请,向有关的学校、医疗机构、精神疾病科、心理咨询中心等部门,提出心理援助的请求,这样危机就能缓解,痛苦的过程也越来越短,程度也越来越轻。我们出现心理危机,只要应对及时、正确,就能转化成人生资源,有利于我们自身在心理、生理方面的个人成长,也有利于帮助他人,可以理性的面对一切,以科学的态度,以高超的技能,实施危机干预,尽快从危机向资源进行转化。

四、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向全社会各界,尤其向学校团体发出呼吁,我们需要警示安全人生危机,不管遭受任何重大的伤害,每个人都有好好生活下去的权利。生命需要保护,身体需要健康,我希望这个事件能够引起我们教育界的极大关注,生命存在、生命危机的自救、救助能够成为我们教育教学重要的研究课题。

第五篇: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金乡三中焦维国

义务教育阶段的青少年学生都属于未成年人,他们正处在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思维活跃,乐于交往,求知欲和好奇心强。但由于生活经验不足,各方面都还不够成熟,在辨别是非、区分良莠方面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他们在学校从事学习、交友、游戏,要逐渐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提出的要求。学龄期是身心发展可塑性最 强的时期。因此,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健康与否与学校生活有密切的关系。

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与规模、学校教育的结构、学校教育的目标与内容、教育方法、教师、校风、同龄群体的人际关系等都会影响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其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最直接也最大。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态度和情绪,无不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有健全的人格,则学生的学习氛围和情绪就会是和谐快乐的,教师本人如有人格缺陷即使他具有丰富的学识、认真的态度但仍会引起学生情绪上的纷扰以及学习困难。曾有人做过调查,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具有下列明显特征: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能有效进行课堂教学;性格好;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有幽默感;乐于了解学生,不偏袒,对学生公平严正;不易怒,不专横;不讽刺;有使人快乐的人格;体贴学生的情感,有礼貌,使学生感到适意;尊重学生意见……我们从中不难看出上述所列特征中绝大多数是属于教师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的成熟特征,而这些特征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基于这种情况我认为教师在工作中应避免性情暴躁、神经过敏、吹毛求疵、讽刺挖苦、性情偏狭、虚伪偏私、喜怒无常、悲观消沉等人格特点。否则,不但破坏学生的情绪、影响课堂学习,也必将造成学生人格发展的损害。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89年曾把“健康”定义为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品质的良好状态。可见,健康不仅仅是身体的无疾病表现。当今社会不同与往昔,竞争激烈,生活节奏日趋加快,这就要求青少年学生必须具有健全、健康的心理素质。现在绝大多数青少年从未经受过艰苦生活的磨练,“艰苦”一词对他们来说是那么的遥远和陌生,他们更缺乏社会、家庭的责任感,又处于养尊处优的生活条件之中,使之心理成熟的发展越发滞后,随之而来的是他们的心理健康出现了一系列令人担忧和深思的问题。诸如情绪多变、意志薄弱、依赖性强、自控力差、缺乏合作意识等等。种种调查研究表明,中小学生中均普遍存在较大比率的心理健康问题,在社会竞争、学习竞争的压力下有些学生出现了厌学、逃学、辍学等不正常现象。而要从根本上改变之种状态,单靠学校的德、智、体、美、劳教育是不能奏效的,而应该让心理健康教育与其并重,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综合国力的竞争就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就是国民素质的竞争。因此,素质教育就成了当代教育的主流。那么素质又包括身体素质、品德素质、文化素质、劳动素质与心理素质,而心理素质又是素质结构中的核心部分,由此我们可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事业成功的关键。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强烈,要实现民族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社会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因此我们可以说心理健康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

心理健康教育做好了,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也有利于其他各方面素质的提高,更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所以我们必须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来抓:

首先,只有心理健康的人个性才能得以健全发展,智力才能发挥正常,才能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心理健康的学生乐于学习,能将志趣和精力倾注于学习活动中,能正常地进行学习,在学习中获得智能,并将习得的智能用于进一步的学习中,在学习中容易获得成功,于是就有了成就感,进而产生乐学感,如此而形成良性循环。而有些同学因为意志薄弱、缺乏恒心,或因一次的失败而一蹶不振;也有的学生因为个性倔强,缺乏沟通,不愿请教而导致成绩不断滑落,这其中关键在于这部分学生的心理不健康所致。

其次,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现代社会不仅生活节奏加快,社会信息也不断巨增,这就会不同程度地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加之学业负担的加重、升学的压力不断增大,个人抱负水平与现实的不适应等导致了部分学生心理不健康使其不能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不能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例如,某些寄宿学校的一些新生很长时间都难以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离开父母后“吃不香,睡不安”从而影响了身体的健康发展和成绩的提高,而有些班级“帮派现象”较为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心理素质较差造成的。而心理健康的学生不但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还会与他人进行交流,并且不以表面印象评价他人,也不将自己的好恶强加于人,而且懂得尊重和关心他人,会主动地与人进行沟通,增进感情。

再次,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我。心理健康的人能做到“自知”,即能客观正确地认

识自己,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需要,他们既能看到自己的长处也深知自己的不足,并不断地完善自我,提高其各方面的素质。遇到挫折、困难、失败时能够正确地去面对。

此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好,也必定有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因为品德教育的关键就在于渗透。若只单纯地进行品德教育往往收效甚微。若把心理教育和德育教育联系起来,则有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更有利于二者的相互促进,使二者相得益彰。因此,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调整学生心态,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来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综上所述,可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德、智、体、美、劳等领域教育的基础,是整个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加强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当然,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伟大的工程,它是竞争时代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点,在我国大力提倡提高国民素质,稳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时刻,加强对青少年心理教育的探索和研究,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让我们携起手来为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而努力吧!

下载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知多少.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知多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议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最终5篇)

    浅议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善于合作,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无一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素质......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1.请就心理健康和儿童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儿童青少年面临着升学、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而他们本身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在这段时期往往容......

    青少年心理健康与问题面面观

    青少年心理健康与问题面面观夏学銮世界卫生组织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已,而且是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的权威定义说明,健康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徐 娜建始红岩民族小学 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祖国未来建设者的素质。社会进步了,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转变,随之而来的一些现实问题直接影响......

    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小编推荐]

    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引言:21世纪的青少年处于改革发展和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他们自主意识强,思想敏锐,行为大胆、果断,打扮新潮入时、不拘一格,但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同时......

    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论证

    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论证 背景: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深入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精选五篇)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青少年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社会各界密切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现如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在经......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范文模版]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 成县索池学校王鑫伟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青少年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社会各界密切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