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形势下工商联如何更有效地服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新形势下工商联如何更有效地服务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自然灾害频发,我国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冲击。今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复杂,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同时显现,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影响。世界经济全面复苏曲折漫长,仍然有诸多不确定因素。国内企业还面临生产要素价格上升、市场需求结构变化和节能减排等政策性导向所形成的结构性调整压力。面对新形势,工商联必须加大工作协调组织力度,增强引导、服务的针对性,进一步服务推动全市非公经济发展。现就新形势下工商联如何更有效地服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围绕科学发展,不断创新工作机制
应对非公经济宏观发展环境的变化与发展压力,各级工商联要树立起“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切实加强对非公经济运行
1动态的把握和分析,不断创新工作机制。首先要加强与非公企业的联络,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与反应,吸收和反映他们的合理化建议与要求。作为工商联要充分发挥综合协调职能,要主动加强与经济主管部门、生产要素调控部门(单位)的沟通协调,争取他们对非公经济更多更好的倾斜与支持。要不断加强政策研究和经济理论学习,作经济发展的行家里手。其次要抓落实。要突出重点,着力抓好党委、政府确定的相关推动非公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重点工作、重要事项的落实,抓好非公经济发展热点、难点问题的突破,讲究协调艺术,集合有效资源优化配置。第三要做好“引导、服务、参与、协调”的基础性工作。
二、积极主动协调,多方搭建服务平台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非公经济发展,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搭建了各级各类服务平台。非公经济发展,涉及经济管理每个环节、各个部门。各部门切实要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利用好已有平台,搭建新的平台,主动协调,积极作为。
第一,要建立效能建设平台。多年来,非公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有些属于经济运行长期积累带来的和经济体制不完
善形成的深层次矛盾,光靠工商联一个部门难以理顺,各部门需要共识共为,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要善于借助效能监察等平台去推动解决。
第二,要积极搭建商(协)会平台。目前我市已组建了阶州商会、石油销售商会、苦荞协会、油橄榄协会等民间商(协)会组织。依托商(协)会兴办项目、壮大体量,已成为我们抓非公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各级工商联要在创建、利用好商(协)会平台的同时,必须充当好三个角色:一是当好联络员,传达政策资讯,反映非公经济心声,搞好上传下达;二是当好服务员,积极联系,主动介入,努力协调有关部门帮助商(协)会和企业解决困难、理顺问题;三是当好巡边员,积极释疑解惑,正确地引导商(协)会自律运作。
第三,要搭建利用好招商协作平台。近年来,随着我市项目建设实施的力度不断加大,用好招商协作平台,促进非公经济总量上水平,是各级工商联协调职能延伸的题中应有之义。应积极配合政府相关部门作好基础性工作,把服务非公经济的关口前移,协调非公企业参与招商引资、经贸洽谈和内联协作活动,引导现有非公企业运用招商协作平台嫁接改造、扩大增量,培植新增长点。
第四,要建立利用好发展提升平台、要素对接平台。从企业发展需求看,帮助非公企业提升的重点是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近年来,全市在助力提升非公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如积极组织广大企业家和经营管理人员参加各级组织的各种培训、外出考察交流活动。今后还要着力搭建好两个平台:一是管理层互动平台,加强非公企业管理层之间的沟通联络,对于延伸非公经济产业链、增进非公企业强强联合协作尤其是联手拓展市外市场,十分有益,必须加强;二是人力资源提升平台,积极培育面向非公企业中下层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发展机构,为全面提升非公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供专业化服务。再者针对多年困扰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用地难、融资难、招工难”等问题,近几年市县从实际出发,采取各项措施,大力发展工业小区,加大园区开发力度,突出特色,聚集生产要素,积极创造条件,实现资源共享,降低企业成本;组织开展劳动力供需见面活动,不断加大用工培训力度,引导企业树立正确的用工理念,营造良好用工环境,取得了较好成效。工商联在做好现有需求对接的同时,要牵头落实各项对接事项的到位,加强点对点的指导帮扶,并根据新发展、新情况、新诉求,积极牵线搭桥,构建各类灵活多样的需求对接平台。
三、认真履行职能,切实当好参谋助手
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以贯彻落实市委王书记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新起点,振奋精神,殚精竭虑,开拓创新,今后着重应在“当好参谋助手、突出工作重点、营造发展氛围、争取更大支持”等方面做文章,推进我市非公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首先要加强政策学习与研究,不断提高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要深入开展调研,努力掌握第一手资料,积极建言献策,为市委、政府决策服务。要突出非公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和重点工作,不断加大协调落实力度,特别是对抓项目建设等方面要倾注更多的时间、精力去抓。
其次要善于营造氛围。非公经济发展由于先天不足,人们认识上仍存在一些误区。工商联要在营造有利于非公经济发展环境上多呼吁、善造势,集合方方面面的力量,努力为优化非公经济发展环境尽心尽力。
最后要争取更大支持。发展非公经济,是全社会的责任。作为非公经济的管理协调机构,工商联要认真履行职能,努力工作,以有为争取有位。要及时请示汇报,当好参谋助手,争取领导更多的重视;要勤协调多沟通,当好非公经济的勤务员,争取相关部门更多的支持;要干实事求实效,努力为非公企业排忧解难,争取对非公企业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第二篇:县加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改进工商联工作
**县加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改进工商联工作
情 况 汇 报
自接抚统字[2011]58号文件之后,我会高度重视,指定专人负责,针对文件精神,认真而深入地开展调研。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非公经济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县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不断发展;从农业、工业、服务业到建筑业以及新兴产业,门类不断增加,领域不断拓宽,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特别是近三年来为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来,非公有制经济的内在活力进一步增强,呈现出总量扩张、质量提高、贡献增加的良好态势,极大地推动了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非公经济数量快速增长,规模迅速扩大,成为我县增长最快的经济成分。到去年底,全县个体工商户已达1724户,从业人员2.5万人,注册资金13.8亿元,与1997年底的1189户、2.12万人、5.23亿元相比,分别增长了45%,18%和164%;私营企业总数达492户,与1997年底的304户相比,分别增长了62%。注册资本1000万—1亿元的私营企业16户。同时经营领域也得到不断的拓宽。从初期的商贸、餐饮、运输业等发展到加工、建筑、民办教育、网络文化、医疗保健等更加广泛的产业领域。三年来非公经济实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累计32.05亿元。
-----非公有制经济在全县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非公有制经济在服务主导产业开发、促进资源配臵、繁荣城乡市场、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平抑市场物价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推动了国民经济全面发展。2008—2010年全县非公经济完成增加值总额分别5.1亿元、7.43、9.2亿元。非公经济完成增加值占全县GDP比重由51.8%上升到65%。非公经济上缴税收由2008年的0.79亿元上升到2010年的1.45亿元,分别由占全县税收总额90.4%上升到92.4%。三年全县非公经济企业完成外贸出口交货值累计0.77亿美元。年纳税100万元以上的企业由2008年的19家发展到2010年的38家,年纳税1000万元的企业1家。
-----非公经济发展的环境得到不断的改善。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
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成立了专门机构,加强了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服务、协调和管理。进一步改进了服务方式,完善“一厅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为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了健康、有序、开放、竞争的良好发展环境。近年来,通过扩大开放、招商引资,来我县投资发展民营经济的有492家,涉及农产品深加工、旅游产业化等领域。
-----社会贡献作用明显增强,成为我县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一是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2009年全县非公经济从业人数2.96万人;安臵下岗职工再就业3210人,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私营经济实现再就业2040人;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1159人。二是积极参与各项社会经济建设。非公经济人士投身于新农村建设,今年是活动的第三年,我县**宾馆帮扶嵩市镇高陂村、贺源村种植白茶1600亩,帮助农民就业586人,帮扶资金达160万元,浙籍商会帮助马头山镇永胜村建立葡萄园基地1000亩,帮扶资金达200万,全龙面包培训中心免费帮助培训农民面包制作技术,受帮农民达20人,帮扶资金1万元,到目前为止我县参与企业有18个、对接村数36个、惠农项目3个、帮助农民工就业1066人、帮助大学生就业22人、县里建立了1个示范点,已落实帮扶资金达383.8万元。三是踊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广大非公经济人士积极发扬乐于奉献、回报社会、扶贫济困的精神,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纷纷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积极参与捐资助学工作,帮助贫困大、中、小学贫困生完成学业,一年来,非公经济人士共救助在校大、中、小学生21名。同时为保护**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修复古塔,展现原有风貌,各家会员企业和非公经济人士纷纷捐款,累计金额达10余万元。
非公经济对保持社会稳定和繁荣经济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
二、非公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非公经济结构不尽合理。首先是非公企业规模小,个体工商户在数量上仍远多于私营企业,私营企业仍然太少;其次是档次不高,大部分非公企业为资源型和粗加工型企业,产品附加值低,能源消耗大,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名牌产品少,市场竞争力不强;再次是发展后劲不足,由于受资金、土地、项目储备等各种因素的制约,新上的好项目、大项目不多,增长亮点不多,发展后劲不足。
(二)政府职能部门管理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一是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或执行不到位;二是由于体制上的原因,对非公有制经济还存在多头管理现象,没有形成一种高效率、优服务的联动机制。政策、法律保障机制滞后,致使非公经济在实际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平等的政策、法律地位。
(三)非公企业经营管理滞后,缺乏后劲。一是部分非公有制经济经营者缺乏把企业做大做强的胆识和魄力。二是企业主、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文化素质都较低。经营管理能力差,在开发利用人才资源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据调查,我县非公企业从业人员中,具有大中专、高中文化的占的比例很少,初中或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绝大多数。三是缺乏管理现代企业的能力,大部分是家族式经营,家庭式管理,形成了一种管理权、决策权和所有权紧密结合的管理模式,决策经营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企业发展无长远规划,缺乏科学的发展战略,从而制约了非公经济发展。
(四)非公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有待加强。由于技术创新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且短期内往往无法很快见效,存在较大风险,致使一些非公企业只守住原来开发的产品,不愿再投入科研力量进行创新,没有走产、学、研道路,导致产品竞争力不强。
(五)非公企业因各种因素造成用工难。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缺工企业在思想和管理上存在严重误区。他们认为企业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遇到了困难政府应当给予帮助和解决,加上一些招商引资单位在引进企业过程中,承诺由政府解决企业用工,造成企业经营者和生产管理人员对员工漠不关心,在管理中随意训斥,甚至刁难,导致企业员工流失严重。二是缺工企业待遇缺乏吸引力。廉价劳动力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如果说第一代进城务工的农民目的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那么现在的第二、三代农民工除了待遇之外,则有了个人发展、社会认同等更高的需求。部分企业提供的待遇缺乏吸引力,工资水平低,安全保障低,超时加班严重等极大造成了员工的大量流失。一个企业能否招录到员工,留得住人,关键在于企业给予员工的待遇和企业文化。以新云峰木业为例,实行的是企业自主招工,政府部门只提供服务,虽然地处乡镇,但企业管理规范,待遇留人,企业目前用工不但得到充分满足,而且还有储备人力资源。而政府包揽企业用工后,企业没有用工的后顾之忧,为了企业本身的利益最大化,企业给予员工的报酬也就随之降低,对待员工的态度也是极其粗
暴,珍展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深圳调过来的员工和抚州招录的员工实行的是两种工资标准,不能做到同工同酬。三是缺工企业招工门槛提高。在有政府包揽用工问题后,有些企业招工门槛相应提高了,用俗话说就是:“矮子里挑高子”。比如男女的用工比例、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加大了限制,造成招工难度加大。四是缺工企业生产不稳定。季节性用工较强,订单多时加班加点,订单少时又放长假,员工难以适应,生产上的不稳定也是导致大量员工流失的一个原因。五是员工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安全保障度低。有些企业为压低成本、赚取更多利润,在尽可能要求工人多生产劳动的同时,在生产环境、安全设施防护上大量缩减开支,导致生产环境恶劣、安全事故频发或职工身患严重的职业病,而由于相关劳动保障机制不健全,权益受损的员工难以在事后得到及时救济。同时,在工资收入低的情况下,又要面临工伤事故、交通事故等威胁。有些企业甚至社会保险都没有落到实处,员工严重缺乏安全感。
三、推动非公经济加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观念,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首先要大力宣传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其次是破除一切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和体制障碍,狠抓环境营造,保证政令畅通,政策宽松、服务到位。一是进一步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二是继续开展好机关效能建设,维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益;三是简化非公企业的办事程序;四是提高政治待遇,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在政治安排、职称评定、技术申报、评优评先等方面的比重和力度;五是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使之形成一种高效率、优服务的联动机制;六是不断健全和完善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医疗、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企业在用工上要采用人性化管理。提高员工待遇、优化生活环境、改善职工食堂、增加福利补贴、关心职工生活等方式留住工人,企业现在招工比较困难,招来的好员工一定要想办法留下,企业要做到以环境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
(二)调优结构,促进非公经济快速发展。一是要调优产业结构。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发展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和产业集群。二是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续建、新建项目,主动积极地解决好企业项目建设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三是加大对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的行业和产品的重点培育力度,对创名牌的企业实行重奖。四是推进工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推动产业升级,形成产业规模优势和区域品牌优势,使之成为非公经济的龙头。努力形成一批以珍展鞋业为主的服装鞋帽产业(**(抚州)工业园);以青云竹地板、升华新云峰木业为主的木竹精深加产业基地(高阜工业板块);以华谊食品为主的食品、医药、金属加工、旅游工艺品的产业生态园区(鹤城工业板块)的产业集群。五是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协作,提升传统产业层次,提高企业的科技实力和产品的科技含量,使科技成为企业实现跳跃式发展的第一动力。
(三)积极探索,引导支持返乡创(就)业。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本地经济,为返乡人员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技能水平。针对市场需求和返乡人员的自身优势,大力组织各项专业技术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和本领,学到一技之长,能够更好地寻找到一份工作。对有创业意愿的返乡人员开展创业培训,动员当地成功的企业家和经营能手参与培训,用他们自己的经验来教育返乡创业人员,让他们组成相关咨询、培训教导队伍,在正式培训之外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帮助。
3、进行有组织劳务输出,提供就业信息。搞好有组织的劳务输出,与外地用人单位加强联系,建立劳务信息平台,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咨询,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服务。广泛收集工业园区企业用工信息,将各类用工信息及时汇总,及时向社会发布,并深入乡村宣传就业政策和企业用工信息,鼓励引导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到当地工业园区企业就业。
4、引导支持外出务工返乡人员自主创业,发展本地经济。一是制定扶持返乡创业的具体政策措施,扎实推进返乡人员“回乡创业工程”;二是进一步优化返乡人员自主创业服务环境,在返乡人员创业培训、项目推介、信息公布、资金扶持等方面为他们提供全方位、多渠道、深层次服务,全面激活他们返乡创业的积极性;三是加大对返乡创业人员的小额贷款支持力度,解决他们的资金短缺问题;四是引导有技术、有资金、有创业能力的返乡人员积极发展一、二、三产业,带领农民发展本地经济,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发家致富,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头人。
5、加强返乡人员政治思想引导,培养新农村建设人才。返乡人员是当前农村新的社会群体,他们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工作技能,有在外多年创业的经验,见识广、观念新、思想活、有闯劲,但对从事农村实际劳动却缺乏经验,有点还存在偏见。因此,农村基层组织要从思想上积极引导,做好返乡人员思想工作,及时了解情况,沟通感情,解除思想包袱,帮助他们树立农村也是创业新天地的意识。还要从政治上予以关心,对那些年富力强,政治素质过硬、能立足农村干事业的返乡农民,要及时发现,从中培养一批人才,储备一批人才,为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四)加强管理,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相关部门要积极联动起来,加强对非公企业的指导和服务,帮助非公企业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体制。一是实现决策科学化。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加强政策、市场、技术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研究和预测,形成投资者以外的管理层。二是要注意吸收和引进先进的管理观念和方法,建立健全一套基础管理制度,包括用工制度、分配制度、生产管理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制度等;建立一套科学的核算体系,从而实现企业内部全方位的科学管理。三是建立非公企业人才库,通过人才库加强对人才的管理,通过信息资源的整合及有效渠道向中小企业开放,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臵,使这些企业资源发挥最大效能。
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的建议
近年来,非公有制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地位已从拾遗补缺,上升到有益补充,再到了重要组成部分。工商联工作也必须随着非公经济的发展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改善,通过调研,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工商联的领导。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政府职能的转变,工商联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大有作为,作用将越来越大,希望各级领导能进一步加强对工商联工作的领导、重视、支持与关心。
2、凸现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作用。要赋予工商联行使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一定职能,譬如:非公经济人士的学习培训、参观考察、职称评定由工商联统一负责,政治安排、表彰奖励、项目扶持由工商联统一推荐,协会成立由工商联初审签署意见后,有关部门才方可办理。
3、依托工商联开展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通过工作的开展,更好地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培养一支爱国、敬业、守法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
4、加强工商联组织建设,努力改善工商联工作条件。配齐配强工商联机关工作人员,逐步解决工商联开展工作所必须的人员、经费、办公、交通等问题,壮大经济实力,以利于更好地为工作对象提供有效服务。
5、加强工商联干部队伍建设。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决定了工商联组织能否出色完成党和政府交给工商联组织的历史重任。所以,党和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工商联干部工作的领导。要通过公务员招考、干部交流、干部轮岗等形式,逐步把一批懂经济,热心商会工作的干部充实到工商联队伍中来,要形成畅通的干部工作渠道,并加大培养、选拔、交流力度,充分调动广大工商联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保持工商联组织的旺盛活力。
只有这样,工商联的地位才能提高,作用才能发挥,才能更好地适应快速发展的非公有制经济,并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第三篇: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余心声:论环境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一
前不久,省委十届五次全会专题研究部署了大力推进我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问题,强调环境对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指出“环境是发展的生命线”、“营造良好环境是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核心”,要在思想上放心、放胆,政策上放宽、放活,工作上放手、放开,大力营造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这是省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准确把握我省基本省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判断,是对省第十次党代会确立的“环境立省”战略的具体落实,是站在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高度,对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提出的明确要求。
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全会精神上来,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肩负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二
当今,区域经济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发展环境的竞争。发展环境,已成为影响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栽下梧桐树,引得凤来栖”。市场经济是开放的,生产要素是流动的。哪里发展环境好,“梧桐树”长势喜人,哪里就对各种资源吸引力强,就能聚集更多资本、技术、人才,就会持续“有凤来仪”,迎来“百鸟争鸣”。
可以说,市场对资源配置起着基础性作用,环境则起着催化剂作用。环境越好,发展越快;反之,则越慢。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决定发展;环境既是竞争力,也是生产力。
只有明媚的阳光才能哺育争奇斗艳的百花,只有宽松的氛围才能催生卓尔不群的思想。同样,只有良好的发展环境,才能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在贵州高原涌流,让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迸发出勃勃的活力。
三
发展环境,是影响发展的各种物质条件和人文社会因素的总和,包括硬环境与软环境。
硬环境,是区位、是交通、是能源、是资源、是生态„„是影响发展的一切外部物质条件;软环境,是政策、是服务、是效率、是公正、是秩序„„是影响发展的所有人文社会因素。
硬环境与软环境,本身也同为发展的内容。硬环境是发展的基础,软环境是发展的关键。当硬环境建设达到一定程度后,软环境之优劣,就会对经济发展进程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同样的硬环境,匹配不同的软环境,综合环境质量便相迥异。谁能营造更好的软环境,谁的硬环境就能加快改善,优势就能得到更充分发挥。软环境不尽如人意,硬环境建设就会受到拖累,硬环境优势就会被打折扣。
在硬环境还不很完善的情况下,软环境尤显重要。硬件不足软件补。我们在以后来居上的态势,超常规地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硬环境的同时,更应重视软环境建设。
四
实践一再证明,公有制经济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关系国家安全,非公有制经济关系民众生计、关系和谐社会的建立,是发展的生力军。二者比翼齐飞、双轮驱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就势不可挡、一路笑傲。
放眼神州,一个普遍现象是:举凡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前列、人民生活相对富裕的地区,几乎都是非公有制经济比较活跃、非公有制经济占当地生产总值比重较高的地区。
毋庸置疑,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对我省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没有非公有制经济的大发展,就没有全省经济的大发展;不做大做强非公有制经济,就难以做大做强全省经济;只有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才能加快全省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
与公有制经济相比,非公有制经济更离不开良好的发展环境。非公有制经济实际上就是一种环境经济、政策经济,兴衰皆在于环境。环境对非公有制经济,就像阳光对生命体一样宝贵。
扎扎实实改善环境、提升竞争力,从而赢得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先机,上海、深圳、苏州„„中国经济版图上一颗颗璀璨明珠,莫不因此放射夺目光芒。
五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老干妈”。一瓶小小贵州辣椒酱的辉煌,折射出我省非公有制经济由小逐渐变大、由弱逐渐走强的历程。
这一历程,与我省各级党委、政府一直以来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良好环境的努力密不可分,也更印证了进一步营造良好环境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从上世纪80年代,时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倡导创建“安顺多种经济成分共生繁荣试验区”,率先大胆探索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之路,到90年代省委、省政府推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五不限”政策;从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做大做强我省经济的突破口”,到省委十届五次全会出台大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从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到“生态立省”战略,进而提升为“环境立省”战略,我省对非公有制经济及其发展环境的认识不断深化,思路更为清晰,措施日益有力。
——改善硬环境
我省紧抓各种机遇,强力推进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建设跨越发展,水利建设高歌猛进。随着以贵阳为中心,连接全省各市(州、地)、周边省会城市和全国主要经济区的快速通道加快形成,我省将再次成为我国西南地区陆路交通枢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硬环境将得到根本改善。
——优化软环境
全省上下加强行风政风建设、出台优惠政策、改善法制环境、提高服务质量,成效明显。“多彩贵州”系列文化活动及“四在农家”、“整脏治乱”、“满意在贵州”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开展,使贵州的文化影响力和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多彩贵州”、“生态贵州”、“信用贵州”„„日渐成为人们对贵州的新认知。
“有一点阳光就会灿烂,有一点土壤就会发芽”。发展环境的逐步改善,造就了老干妈、神奇、百灵、益佰、同济堂、华城科技等一大批在海内外有影响的非公有制企业。占到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2%的非公有制企业,作为我省竞争性行业主力军,壮大了全省经济总量,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成为推动贵州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营造环境,我们已经尝到“甜头”。
六
纵比的成绩,不能遮蔽我省与全国其他省份,特别是与发达省份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上的差距。
2008年,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2.4%,而云南为38.5%,陕西为47%,四川为51.3%,江西为53%,湖南为56%,重庆为57%,全国平均为65%,沿海发达省份则普遍在80%以上。
数据的对比,引人深省,催人奋进,昭示我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营造,尚大有可为,须奋力而为。我省深处内陆,山岭纵横,过去长时间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经济发展滞后,财力薄弱,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欠账不少。硬环境建设任重道远。
软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尤显突出。主要表现为:
有的职能部门存在“疑私、防私、怕私”的思想倾向,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冷淡消极、瞻前顾后,“设高门槛”、“装玻璃门”。
有的职能部门执法观念陈旧,“官”、“管”意识严重,在如何管住、卡住上办法多,在呵护、扶持上用心少,在用好用活用足国家政策上措施欠缺。
有的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缺乏责任心、主动性,衙门习气十足,仍存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推诿、塞责等现象。
有的不讲诚信,只“承诺”不“践诺”,说了就算做了,引进来了就算交差,个别的甚至“开门招商、关门诈商”,令投资者心寒。
有的为政不廉,徇私枉法,把公权当特权,把企业当“唐僧肉”,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
„„
上述现象虽属少数,但如同带刺的篱笆墙,隔离了党委、政府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联系,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了地方信誉,给发展环境造成道道硬伤。
各级党委、政府倘不下硬功夫实现软环境大改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美好愿景就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这,绝非危言耸听!
七
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思想要先行。思想认识上种种障碍的破除,将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注入源源动能。
我们需要牢固树立发展至上的理念。在“抓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就是抓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抓环境就是抓吸引力、竞争力和生产力”等认识上,应形成高度一致。
我们需要牢固树立平等相待的理念。非歧视待遇原则是市场经济的一条基本原则。以平等的眼光看待非公有制经
济,以平等的条件给予非公有制经济,用法律、政策上的平等保护形成经济上的平等竞争,各种所有制经济就能和谐共生、相互促进。
我们需要牢固树立悉心服务的理念。要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寓管理于服务中,在服务中加强管理。对非公有制企业,多支持少干预,多指导少指责,多服务少设卡,多协调少掣肘。
我们还需要牢固树立不拘一格的理念。提倡开动脑筋做加法,反对思想僵化做减法。只要是法律、法规无禁止性规定的事情,就要鼓励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八
良好的发展环境,包括公正的法治环境、宽松的政策环境、规范的市场环境、良好的舆论环境。发展环境的营造,重在多管齐下、综合推进。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没有安全、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难掀全民创业之潮。必须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废、改、立,完善法律体系;必须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执法,减少行政干预,严格收费纪律,严控各类检查,严禁“吃拿卡要”;必须重拳打击扰乱市场经济秩序、阻挠企业生产经营的违法犯罪行为。
政策环境是优化发展环境的前提,政策不优,环境难优;政策不活,经济难活;政策有多开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就会有多顺畅。我们要按照用好用活用足国家政策的要求,抓紧出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不断消除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是市场环境的基本要求。要对各种所有制经济一视同仁,打破非公有制经济长期在国企和外资夹缝中艰难生存的格局,取消歧视性限制规定,破除地区分割和行业壁垒,凡是对外资的优惠政策、对国企的扶持措施,都适用于非公有制经济,以保障非公有制企业作为平等市场主体的地位。
舆论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必须大力宣传省委、省政府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激励政策,宣传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贡献,使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消顾虑、强信心,理直气壮创造财富,使全社会形成重商、亲商、爱商、惠商、护商的氛围,形成时时、处处、人人都关心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九
境由心造,事在人为。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要有硬举措、敢于动真格,确保思想认识、领导力量、工作责任、政策措施、纪律约束“五到位”。
认识的高度决定工作的力度。只有思想认识到位,才能不断形成改善发展环境的新思路、开辟新空间,出实招、见实效。
抓环境建设,领导是关键。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是本地、本部门环境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敢于、善于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交朋友,为他们排忧解难,亲自过问、迅速处理重要投诉,决不推诿。
环境建设涉及面广,相关部门需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形成各级党政领导抓、纪检监察部门查、企业和群众评、新闻媒体等监督的工作机制。要明确责任机构、责任人,使环境建设工作事事有人管、件件能落实。要把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使环境建设成为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环境建设的好政策一经制定,就要坚决执行。要狠抓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和执行力,力戒形式主义和表面文章,做到政令统一、令行禁止,消除“肠梗阻”,取信于民、取信于商。
对破坏软环境的行为,无论涉及到哪个部门、涉及到谁,都要“谁碰谁触电”、严肃追究责任,并曝光典型案件,达到查一案、规范一线、教育一面的目的。
十
非一朝一夕之事,当只争朝夕而为。
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路在脚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越是在非公有制经济加速发展的时期,越需要加强环境建设,努力实现促进环境优化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无缝契合。
一个创造源泉涌流、活力迸发的发展环境,将使贵州成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沃土、干事创业者的乐园,呈现万商云集、万众创业的繁荣图景。
我们信心百倍期待!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
第四篇: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
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
一、基本情况
1、截至2012年底,全县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分别达到4549户和350户,注册资金分别达到3.7亿元和12.5亿元,从业人员分别达到6877人和1342人。其中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有147户,1000万元以上的有65户。一类行业有170家(包括批发零售、仓储邮政、食宿餐饮、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居民服务修理和其它服务、卫生和社会工作),二类行业有157家(包括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制造业、建筑业、房地产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文化和体育娱乐),三类行业有23家(包括采矿业)。
二、非公有制企业总体经营发展情况
从总的情况来看,近几年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经济总量不断增加,为增强我县经济自主增长能力,贡献税收,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活跃市场,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发展。
三、影响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一是非公经济规模偏小、质量有待提高。我县非公经济在现有的经济格局中还处于劣势,具体表现在:企业规模偏
小,有很大一部分非公企业才刚刚起步,在探索前进阶段,规模上不去、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没有形成良性循环;缺少一批规模大、技术水平高、成长性好、综合竞争能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
二是非公经济实体自身素质偏低。我县非公企业大多数是属于家族式管理模式,传统观念占主导地位,创新理念没有纳入企业管理体制,再加没有参加过各级培训,故而大部分非公企业的从业人员素质在较短的时间内很难得到较大的提高。
三是融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融资渠道狭窄,贷款困难是非公企业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
四、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一是大力营造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良好氛围。二是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三是切实解决民营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难题。建议加强政府的协调指导作用,简化贷款的抵押和担保条件。可通过政府出资担保、企业互相联保、龙头企业出资担保等多种途径成立担保公司和建立担保资金。
四是努力提升民营企业层次和发展水平。
五是加快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积极与大专院校联合,促进专业对口人才的培养,提升经营者的管理素质和决策能力,特别要注重培养企业需要的外向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第五篇: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一、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
(一)贯彻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
(二)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
(三)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领域。
(四)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
(五)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金融服务业。
(六)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领域。
(七)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
(八)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地区崛起。
二、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财税金融支持
(一)加大财税支持力度。
(二)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三)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四)鼓励金融服务创新。
(五)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
三、完善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社会服务
(一)大力发展社会中介服务。
(二)积极开展创业服务。
(三)支持开展企业经营者和员工培训。
(四)加强科技创新服务。
(五)支持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
(六)推进企业信用制度建设。
四、维护非公有制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一)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
(二)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三)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四)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五)建立健全企业工会组织。
五、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提高自身素质
(一)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二)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行为。
(三)完善企业组织制度。
(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
(五)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做强做大。
(六)推进专业化协作和产业集群发展。
六、改进政府对非公有制企业的监管
(一)改进监管方式。
(二)加强劳动监察和劳动关系协调。
(三)规范国家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收费行为。
七、加强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指导和政策协调
(一)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指导。
(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认真做好贯彻落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