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团的基层组织现状及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对策
团的基层组织现状及新形势下 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对策
为深入了解XXX局团组织建设和团员青年的具体情况,掌握更多的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方式方法。今年,我们通过座谈会、实地走访等形式对全局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XXX林业局共青团组织现状
XXX林业局,全局下设29个团总支(支)部,其中新经济组织团支部15个。团员985人,35周岁以下青年3844,团青比例1:4。全局共有专兼职团干部33人,其中专职团干部5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19人。
二、基层团组织建设面临新的挑战
(一)青年价值观念多元化取向明显,青少年政治思想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当代青年是在自我设计、自我调整、自我发展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其价值观念多元化取向明显。目前,大多数青年对团的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广大团员青年意识淡薄,缺乏团的纪律观念。许多人认为在农村入不入团都无所谓,从学校毕业或当兵复员返乡后,不愿参加团的活动,且由于组织关系转移手续没有按规定及时办理,有些团员出外打工或毕业后就全部流失。通过对本局200名青少年(包括社会青年及在校青年)进行调查显示,有20%的青年没有政治信仰,18%的青年对国际国内形势及国家发展漠不关心;47%的青
1年对组织学习活动抱着躲避态度,学习热情不高。青年价值观多元化的趋势,决定了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在导向上、方法上有所变化、有所改进。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上,有不少单位领导和基层团干部在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务虚的,因此片面追求暂时效果和短期效应,青少年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有待加强。
(二)团干部队伍结构老化。基层团干部年龄偏大,且从事团工作时间较长,兼职团干部占多数,精力不集中,有70%以上的团干部身兼数职,没有足够精力顾及团的工作,基层团干部年龄偏大,工作热情不高,缺乏创造性和开拓精神,影响基层团的工作开展。
(三)团的组织设置、运行机制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基层团组织面临更多的挑战。由于跨地区、跨行业流动青年人数明显增加,青年的自由空间日益增大,团组织逐步推动其稳固的工作基础,原有的基本单位的团支部建设已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通过走访调查发现,我局有的团组织形同虚设,可有可无,有的单位很少考虑团组织的设置、团干部配备等团组织机制问题。
三、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工作的对策
认真分析基层团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究其根本原因,是我们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阶段的新形势,缺少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研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在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
业形式多样化的情况下,团组织要切实承担教育青年、服务青年、引导青年的任务,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共青团组织的自身建设,要转变工作机制,创新组织形式,提高队伍素质,真正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
(一)要进一步加强共青团组织的覆盖面和团员教育管理方式。要根据社会结构和青年群体分布的变化,不拘一格地灵活设置基层团组织,不断巩固和扩大团组织对团员青年的有效覆盖。要实现由原来共青团单一组织体系向共青团组织和青年社团组织共存互补的多样化组织体系转变。要依托党组织建团,依托行业建团,依托社区建团,逐步做到凡是有团员的地方就有团组织的教育和管理,凡是有青年聚集的地方就有团组织的服务和引导。针对农村团员活动难召集,团员意识淡化等特点,团组织在传统的行政式管理同时,从满足团员的需求,重视与团员情感交流角度管理。增强团员组织观念,使广大青年积极要求入团,团员积极参与活动,进而体现团员先进性。
(二)要建设一支“党放心、青年满意”的基层团干部队伍。一是创新基层团干部的选拔配备方式。用科学的选拔机制严把入口关是基层团干部队伍建设的起点。真正把思想好、能力强、有潜力的年轻干部选拔到团的工作岗位,从源头上优化基层团干部队伍结构。二是强化培训,全面提高团干部队伍综合素质。要对基层专职团干部骨干每年轮训一遍,不断提高基层团干部的业务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三是进一步加强团干部的管理和考核。要建立健全以工作实绩为重点,以团员青年认
可度、满意度为重要尺度的考核评价体系和考评机制。要在工作中关注青年的感受,注重青年的评价。
(三)切实增强共青团组织服务职能。农村青年、企业青年、在校学生、失足青年、精英青年、务工青年等不同层次青年有不同需求,要着眼青年多方面需求,从青年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体魄强健、审美情趣、个人事业、素质提高等方面加强引导、提供服务。针对青年教育、就业、健康、权益保护、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把服务青年工作推向新的广度和深度。要适应青年的多样化的需求,不断开辟和完善青年就业服务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团校,青少年文化站、青少年环保教育基地,青少年法律学校等活动阵地建设。积极开展“青年企业领头人”活动,培养、扶持一批下岗青工再创业典型。配合有关部门,共同担负起培养新时代优秀青年的责任,不仅为青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了便利,又密切了团组织与青年的联系。
(四)树立共青团组织创新意识。共青团有很大的政治、社会、人才等资源优势,为团的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开发利用好团的一切资源,努力使这些资源产生最大效益,为我所用,藉以推动共青团事业的更快更好发展。在开展团的各项活动过程中,我们把活动进行目标化立项。不只靠发文件,喊口号,等拨款,而是多方吸纳社会资源,通过社会化的运作来推动工作活动的开展。其次把活动进行项目化管理。为活动找市场、找经费,与社会各界建立广泛的联系,获得政策、财
力、物力、人力的支持,并且在合作过程中注意不断细化项目,步步跟踪落实。第三把活动进行效益化评估。引入社会资源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实现合作与双赢。
(五)品牌兴团建。共青团工作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显示自己的作为,拓展工作的空间,赢得社会的赞誉和青年的信赖,一个有效的战略步骤就是整合力量,打出共青团的“名牌”,让“名牌”根植于社会和青年心中。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品牌就是一面旗帜。共青团强烈的品牌意识对于团的工作能否获得政治效益、人才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至关重要。共青团组织发起和推出了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服务行动、青年文明号、等在全国富有影响力的活动,为青少年的成长成才和社会的发展服务。青年志愿者服务行动,是新时期青年服务社会的有效方式,应进一步促进注册青年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开拓青年志愿者服务的更广领域,建立更加完善的青年志愿者服务网络,真正做到应青年需要,应时势发展而开展工作,开创能够吸引青年参加而又符合服务青年、服务社会、服务大局的宗旨的工作领域。
(六)通过加强共青团信息化建设,形成紧密型的团的组织构架。团的事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团的各项工作要想更上一层楼,必须有一个好的工作思路、方法和措施;必须解放思路,大胆创新,大胆实践;我们率先启动了全团信息化工作,团市委的信息、公文集中统一在网上发布,基层团组织的信息、公文通过办公自动化软件传输到团委,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交
换。提高行政效能,降低行政成本,同时对全团工作情况能够全面准确地掌握、指导和督查。借助外力加强共青团的对外宣传,提高共青团组织对外透明度。
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共青团永葆青春和活力的关键,是共青团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党的组织得以巩固的重要基础之一,全团上下要开拓创新,加强团建,使共青团组织真正成为经济建设中的生力军,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排头兵,青年利益的忠实代表,不断开创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
第二篇:农村综合改革基层组织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农村综合改革基层组织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姓名:谢守松学号:指导老师:
摘要:结合发展抓党建、联系致富抓管理,瞄准实践需要、狠抓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积极完善管理机制、切实提高基层干部的执行力,进一步加强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必须针对农村综合改革试点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理清发展思路、加强基层财源建设,清偿债权债务、减轻基层组织负担,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改进工作作风。
关键词:基层组织;新农村建设;农村改革
麻阳县是湖南省、市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县。在农村综合改革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试点不断深入之际,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建设是我们必须研究的新课题。
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新情况
麻阳县位于湖南省西部、怀化市西北部,地处雪峰山和武陵山脉之间,辖6镇17乡、307个村、14个社区,是全国5个单一苗族自治县、革命老县和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2006年,该县启动农村综合改革试点;2008年,该县开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试点。与改革试点前比,麻阳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
(一)时代背景新,新农村建设主题突出
2006年来,新农村建设已成为我国的新主题和时代特征。
1、政治环境新。2006年,全国取消农业税以后,国家确立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目标,2004-2009年,连续6个中央一号文件都锁定“三农”问题,推出和实施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新政策。新农村建设春风吹绿了麻阳山山水水。
2、经济环境新。2006年后,国家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新阶段。农村经济实力稳步增长,农村迎来百年难遇的发展机遇。从中国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国内生产总值:2006年为210871亿元,2008年达到300670亿元;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006年为16629.5亿元,2008年达到24124亿元。从该县情况看:县内生产总值:2004年为11.4亿元,2008年达到23.46亿元;全县固定资产投资:2004年为2.4亿元,2008年达到9.7亿元。
3、社会环境新。2006年以来,中央一系列惠农新政实施,有效缓解了干群矛盾,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国-1-
家层面上:继取消农业税、实施农业直补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后,2009年7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中国农民60岁以后都将享受到国家普惠式养老金。“普惠式养老金”政策出台将引发一场新的观念和思想变革。从该县情况看:2006年前,干部主要职责是向农民“要粮、要钱、要命”;如今,已变成是给农民“送钱、送技术、送信息”,干群关系进入新的友好期。
(二)体制环境新,管理制度逐步完善
1、民主自治水平提高,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该县开展改革试点来,一是基层自治能力增强,“三公开”、“四民主”机制健全。各村基本上能做到村务、财务、政务三公开,认真落实村民民主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的各项制度,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参与、管理和监督权。二是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目前,大部分村都实施了村干部轮流坐班、便民服务代理和村干部集中办公日制度。同时,把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工作实效作为民主评议党员干部和考核评优的重要内容。
2、激励机制逐步系统,干部待遇改善。一是政治待遇提高。推荐优秀村干部参加乡镇公务员公开招考,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选举中,适当增加村干部代表名额,多给村干部话语权。二是物质奖励过硬。每年县财政要拿出4万元,作为村干部工作奖励金,奖金发放按考核结果定,克服了“干好干差一个样”的弊端。三是工资标准提高。从2009年起,保障村干部每人每月不少于300元的误工补贴,对经济困难、工资不能按时到位的村,乡党委、政府及时给予扶助,从财政中拨付适当资金,保证村干部工资及时到位。
3、村干素质稳步提高,服务能力逐步增强。一是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农民工中选拔村干部,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目前,该县村支书、村长的平均年龄为43岁。其中,有一技之长的致富能手占80%,“一村一大”在读学员101人,大学生村官8人。二是重视基层干部的学习培训,农村党支部和党员干部的政治、文化、道德和专业素质逐步提高,依法治村意识显著增强。与干部和党员代表座谈时了解到,在支部的组织下,他们大部分能按时学习。通过学习,农村干部的工作作风明显改善,素质得到提高。近几年农村“愣、横、硬”的干部少了,在调处纠纷时讲政策、讲法律的多了,较好地维护了农村稳定。
4、保障制度初步建立,缓解村干后顾之忧。一是村干部“三保险”制度初步建立。县、乡、村三级共同努力,通过“县财政拨一点,乡镇、村集体支一点,个人出一点”的办法,为村主要干部进行人身、财产、养老金“三保险”。二是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和离职补偿制度初步建立。对符合“四项条件”的离任村支书和村主任,乡党委按每人每月基础工资+工龄工资模式进行生活补助,每年由县财政统一发放到位。对生活困难的离任村干部,乡党委采取相应措施,帮助解决生活困难问题,对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离任村干部,及时列为低保对象。
(三)经济基础新,基本运转有保证
1、农村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一是该县乡镇管理新机制更加精简高效,土地流转和社会化服务新机制更具活力。截至2008年底,该县规模集约土地12万多亩,组建农业生产型公司24家,建立优质水果、无公害蔬菜、优质油茶等现代农业生产基地26个、示范点8个,实现农产品销售收入1千多万元。二是土地流转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将更多先进技术和优秀人才,带到了农村,进入了农村基层组织范围。
2、财务纳入预算,基本运转有保障。2009年,县财政预算按村4万元、社区6万元的标准执行,两项运转资金共1316万元。全县实行“村财乡管村使用”管理办法。乡镇负责对村级资金使用情况监督,村级财务收支一律在当地张榜公示,村级资金实行包干使用,各乡镇不得平调,村财政补助结余资金,接转次年仍归村使用。
二、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及原因
(一)基层组织财力削弱
基层组织财力削弱,严重影响组织功能发挥。主要原因是税费改革后,乡村两级财力大幅度削弱。自2009年,县财政虽然通过转移支付,每村安排了4万元,但也只能维持村组干部工资、五保供养、办公经费等公共行政性支出,村级办公经费紧缺,财力十分薄弱。从该县情况看:一是村级组织无财源,“无钱办事”问题突出。税费改革后,村集体失去了“三项提留”这个唯一的财源,集体经济几乎消失。该县307个村级组织,目前只有5个村有点小规模的集体经济,每年有万元左右的租金或果园收入,其他村名义上还属集体的林场、园艺场,已经长期租赁给个体经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该县在实施“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中,集体资产分得太干净,大部分村集体经济呈现空白状态。二是经济基础薄、负债面大。该县85%的村负债,少的几千元,多的达几十万元。近几年,有的村大搞超越村集体财力的修路、搭桥等公益活动,有的是为应付名目繁多的达标升级检查或解决村干部误工补贴,纷纷向银行或社会高息借贷,使村集体背上沉重债务包袱。近年来,该县虽然实施了“村财乡管”的改革,但各乡镇迫于“普九”等各项达标活动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费压力,不得已从村级经费中“抽血”,使很多村变成了“账上有数、实际无钱”。因没有村级集体积累,村干部很难在村级公益事业上有所作为,不能兑现当选承诺;举债建设,又会被债务逼得苦不堪言。迫于各种压力,个别村擅自作主,变卖为数不多的集体财产、集体山林和荒山荒坡,给村级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例如,三角坳、蛮溪等村举债修路,至今还留下10多万元债务;新场村上届班子,贷款发放误工费。在村现有的财力下,既要保“吃饭”,又要还债务,还要办实事,往往造成确保“硬件”运转、压缩软件支出,基层组织受经费制约相当严重。
(二)基层组织运转困难
少数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基层组织建设、社会管理任务繁重,基层组织运转十分困难。究其原因:一是村干部报酬低,工作积极性不高。据调查,2008年该县村支部书记、村长的年误工费平均为4000元,联络员、计生专干在2500元-3000元,远不及外出务工人员的收入。二是组织工作难度加大。改革试点开始后,农村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人地矛盾、劳资纠纷增多,基层组织的利益协调、矛盾化解难度增大。一方面,除农村留守队伍外,为农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土地流转,使乡村增加了大量的投资者和各色管理服务人员,管理对象更为复杂。另一方面,在信息、交通上日益开放的环境中,意识形态多元化,市场经济和各种负面影响不断加深,部分人“三观”畸形,道德沦丧,逆反心理大、对抗心理强,政治教化
难度大。三是部分村组织威信低、凝聚力下降。基层组织以前在发展生产方面有失误,村民对村干部失去信任。前几年,乡镇组织号召大家养长白兔、种西瓜和柑橘,因种种原因,使农民增产不增收,农民血本无归。组织权威受影响,基层组织的凝聚力下降。
(三)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偏低
村干部素质低,难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一是部分人政治素质低,工作不讲原则。在思想政治素质和政策水平方面,一些村干部政策观念和法制意识淡薄,工作随意性大。在决策执行中出现层层打“折扣”现象,结果是群众“有一半听不懂”、“听懂的有一半不会做”、“会做的有一半没效果”。例如,板栗树乡某村干部,在计生检查和调处林权纠纷工作中,一边接受上级布置的任务,一边通知计生对象外逃和鼓动闹事村民上访,在群众中造成极坏影响。二是业务素质低,工作无作为。有的村干部领导能力偏低,带领群众发展经济上无作为,乡村几十年面貌依旧。当前农村的新形势和任务,需要的是“复合型”新干部。而我们的村干部,有的“双带”能力不强,既无市场经济头脑,又无一技之长,家庭经济无特色,甚至走在群众后面。在的村出现民富村贫、群众富少数党员干部贫、物质富精神贫的现象。如岩大门、千拱坪等村,几十年变化不大。三是综合素质低,科学文化知识缺乏。部分村干部对现代科技、市场规律了解不多,难以适应农村新形势、新任务,工作无法打开局面。该县307个村,全部建有农村远程教育终端站,但因干部素质低,虽进行了专门培训,但大部分村、大部分功能没有人会使用。他们仍习惯于专家手把手教,不会利用终端解决问题。四是队伍老化,人才缺乏。当前,该县村支书、村长年龄在50岁以上的占了1/3,年龄在70岁以上的有3人。大部分年轻、有能力的人都走出本地寻求更大的发展,老、小、丑、懒、穷等人员都留在了农村,农村人口出现空心化、老龄化倾向,基层组织建设后继乏人,党员老龄化,组织弱化现象令人担忧。在拖冲乡千拱坪调研时发现。该自然村13户村民,只有3户留有老人看家。
(四)管理落后效率低
当前,该县基层管理的观念和方式比较落后,工作效率低。一是管理观念落后。大部分村干部仍然守着计划经济时的管理观念。习惯搞行政命令和经验式管理,习惯传统的“种、管、收”、“催、征、罚”的工作方法,没有把工作重心转变到依法行政上来,定位到以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治理村组事务上来;没有定位到研究市场农业、规模经营和产供销配套服务上来;没有定位到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上来。二是管理方式落后。该县自然村之间交通、通信条件差,村民居住分散,不少村的日常管理还停留在“交通基本靠走,安全基本靠狗,通讯基本靠吼”的落后状态。当前,农村基层工作内容的变化,客观上要求干部由以领导为主向以服务为主转变,由行政命令向说服教育转变,由一般号召向示范引导转变。在村一级这种变化更直接、更明显,基本上是“群众动嘴,干部跑腿”。但某些村干部没有适应这种转变,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工作方法因循守旧,工作效率极低。
(五)工作作风漂浮、腐败现象时有发生
一是作风漂浮。有些村干部工作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如县委、县政府要求夜访农家,收集群众意见,为群众排忧解难。有的干部闭门造车,把杜撰数据和情况报上去,根本没有深入下去。林权改革要求把政策送到每家每户,将测绘资料公示,有的至今束之高阁。二是腐败现象时有发生。据群众反映,个别村干部利用手中权力,在项目引进、财产处理、低保医保等工作中谋取个人或小团体私利。败坏了党和政府形象。主要原因是基层公共权力运作的内容不断增多,对运作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
三、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建议
(一)结合发展抓党建,联系致富抓管理
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讲究实效。麻阳县漫水村注重把组织建设结合在农村发展、农民增收过程中。该村生产发展,村民富裕。他们每年对文明村民进行表彰,给村民分红。2008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到3916元,比该镇平均水平高出千多元。楠木桥村多次组织村民听省农大专家举办种植技术讲座,使柑桔、马铃薯等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同时,他们还组织劳务输出,年创收近百万元。这些村基层组织建设生气勃勃,村民十分拥护。二要完善党领导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建立职能明确、权责一致、运转协调的基层管理体制。特别是要注重选好配强书记和村长。如漫水村田书记,不仅组织建设成绩显著,还向上争取资金980多万元,完成防洪大堤、希望小学等30多项工程,新农村建设成就斐然。三要开展党建主题活动,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要以提高党支部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为目标,使支部身边有党员,党员身边有群众,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切实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为党组织输入新血液,解决党员老龄化和青黄不接的问题,巩固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增强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力。
(二)瞄准实践需要,狠抓队伍建设
一要选好干部。当前,农村基层干部的选拔政策是深得民心的,但在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方面,还必须加大力度。全县1200多名村干部中,只有8名大学生村官,每年只有2个公招名额,远远不能满足基层组织发展的需要。二要育好干部。加强对农村干部的培训,重点是转变观念,改进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依法办事和发展经济的能力。要用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基地”,坚持分级培训原则,务必落实好干部培训规划。三要用好干部。一方面,在大学生村官使用上,上级组织要加大引导支持力度,构建系统支持平台,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树立典型。通过及时发现、及时总结、及时推广基层干部中涌现的优秀党员、优秀村干部,从正面引导广大党员强化宗旨意识。
(三)完善管理机制,切实提高干部执行力
一要完善考核体系。考核评价体系要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把粮食生产、农民增收、耕地保护、环境治理、和谐稳定作为考核村领导班子绩效的重要内容。二要明确要求。制定下发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消除错误观念。搭建各级各部门共建平台。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全县关注热点,突出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重点。三要强化基层组织工作责任。乡村两级的书记要切实担负起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把党建工作时刻拿在手上,列入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在统筹兼顾基础上,保障党建工作经费,真正做到有钱办事、有人办事、有章理事。四要完善农村社区管理机制。农村社区化建设步伐要进一步加快。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关键要健全维护农民权益机制,拓宽农村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做好农村信访工作,加强基层调解,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
(四)理清发展思路,加强财源建设
一要完善机制保障。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和党费补助力度,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村干部报酬和养老保险、党员干部培训资金保障机制。目前,应着重扩大村干养老保险覆盖面,提高退休生活补助标准。村支书、村主任连任10年30元、15年60元的月生活补助加基础工资的退休补贴标准太低。二要重点探索集体财源建设路径。解决好“三农”问题,最根本的途径是加快农村发展,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在鼓励、带领群众致富的同时,基层党组织必须抓好村级集体经济。南街村、华西村的例子证明:只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农村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三是要瞄准市场抓调整。基层组织必须看住市场抓调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结构调整,力争把品种调优、规模调大、层次调高、机构调活,走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发展的路子,走现代农业的发展路子。四要结合实际建特色。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引进农业专家型人才,充分挖掘自身优势,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因地制宜,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地方特色,走科技兴农道路。
(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改进工作作风
一要坚持教育、监督、改革、纠风、惩治相结合,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以树立理想信念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弘扬求真务实、公道正派、艰苦奋斗的作风。二要以规范和制约权力运行为核心,全面推进政务、村务和党务公开活动。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以维护农民权益为重点,围绕党的农村政策落实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切实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涉农违纪违法案件。
(六)清偿债权债务,减轻基层负担
一要强化减债措施。严格管理减少非生产性开支,坚决制止新的债务增加,稳妥做好划转分摊工作等,力争消除困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沉重包袱。二要专项清理村级债务。在弄清情况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有关政策,该清偿的清偿,该剥离的剥离,该核销的核销。村办企业造成的债务,不能让农民偿还;借村委名义贷款个人使用的,由个人偿还;至于哪些与农民生产有直接关系、农民从中受益项目留下的债务,如农业综合开发等,还应该由农民承担。对此,要制定具体政策,抓好债务清欠工作,使村“两委”班子能够“轻装上阵”。
第三篇: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团场基层组织建设
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团场基层组织建设
农一师一团工会张燕
本文笔者对团场基层组织建设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深挖基层组织建设的薄弱环节,提出如何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基层组织的薄弱环节
一是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参差不齐,落实上级党委的政策和工作要求显得力不从心,缺乏应有的适应性。二是一些党员干部政治学习、专业技术学习的氛围不浓厚,自觉意识较差,畏学、厌学情绪较重,工作被动,创新能力差。三是一些党员干部作风不实,头重脚轻,对职工群众主动服务的责任意识不强。四是一些党员干部发展经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意识不强,满足于现状,缺乏危机意识和发展创新意识。五是连队生产第一线党员骨干严重不足,不能及时地补充新鲜血液,相当一部分党员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六是每个基层单位都配备了远程教育设备、电视机、VCD等,硬件设施齐全,但是有些单位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没有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开展党建活动,致使学习教育落后。
二、建议与对策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我们指明了党组
织建设的方向,针对新形势下党组织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我们不应回避。它事关团场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
(一)加强基础建设,提高执政能力
一是要加强制度建设。首先就要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以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制度体系来约束和规范广大党员干部的行为。二是要深入开展好各个阶段主题鲜明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地为党增强战斗力,增强活力。三是切实抓好“五好”党支部建设,配齐配强党支部班子。四是注重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特别是在生产一线挖掘和培养先进模范人物、科技致富带头人,把他们培养进党的队伍,进而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五是要坚持问计于民,多办顺民意、解民忧的实事,与职工群众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二)加强廉政建设,树立良好风气
一是要加快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二是广泛开展社会监督。三是关口前移,在思想上提高广大领导干部的拒腐防变意识。四是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真正将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五是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在大额资金的使用上一坚持集体决策,日常开支节俭合理,适度从紧。
(三)维护班子团结,形成战斗合力
一是各级党组织和领导,要把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放在首位,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二是在具体工作中,2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注重加强维护团结的能力,步调一致地开展工作。三是坚持民主集中制,班子成员要以整体利益为重,补位不越位,以诚相待,互相学习,互相信任,互相支持,形成合力。四是要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想事、谋事,干成事、干大事,用行动增强各级干部的凝心聚力、务实创业的本领。
(四)加强学习教育,提高党员素质
一是要通过集中学习、远程教育、个人自学等方式,加强学习。二是要通过外出参观学习先进单位和先进企业好的发展思路及成功经验。三是注重把学习积累与服务团场发展、总结经验规律和开展调查研究相结合,提高党员干部驾驭复杂局面、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决策和领导水平。四是通过学习,领会兵师团党委的指示精神,认真贯彻上级党委改革发展的决议,及时了解工作进展,找准工作难点,抓住工作重点,掌握职工关心的热点,有条不紊地开展好各项工作。
(五)加强文化建设,凝聚先进力量
一是培育团场的人文精神和企业精神,淳化团风,保持良好的社会风气。二是在不同的行业和岗位有针对性地开展敬业、创业活动,广泛地调动和激发职工群众勤劳致富和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三是通过塑造团场企业文化,让企业文化成为团场职工群众的一种生产生活理念、生存方式和价值
取向,成为团场人文精神的内核。四是抓住各种节庆广泛开展一些主题文化娱乐活动,以主题文化凝人心、聚力量,为发展助力,形成发展合力,潜移默化地提高职工群众的素质,塑造团场的形象,提升团场发展内涵。
(六)以职工的文明工程为要求促进步
职工的文明程度决定了团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程度。一是要以加快团场经济发展和致富职工群众为突破口,提高职工增收致富的技能,促进团场经济的稳步发展和职工收入的显著增长,为职工的文明工程奠定基础。二是要以加强对职工群众的教育培训为切入点,结合各项工作要求有针对性地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三是要以建章立制为措施规范文明行为,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四是要以开展职工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创新和丰富职工文明工程的内涵,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群众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
当前,我们正在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全力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伟大实践。在这样一个事关师市发展的历史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建设就成为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凝聚发展力量的关键环节,我们一定要抓紧抓好,实现新的发展和长足进步。
第四篇: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决定
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决定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认真分析了团的工作和建设面临的形势,就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精神,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进行了讨论,作出如下决定。
一、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是贯彻党中央《决定》精神,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青年群众工作的必然要求和迫切需要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是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个全面总结党的执政经验、指导全党担当起执政兴国历史使命的纲领性文件,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对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拓展和深化。《决定》对于保证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团的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共青团组织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就要统一思想,抓住机遇,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能力和水平,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把广大团员青年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团的基层组织是团的工作和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团的全部工作和建设的基础。基层团组织建设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团组织能否密切联系团员青年,关系到团的各项工作任务能否落到实处。共青团要做好新形势下的青年工作,完成党赋予的历史使命,必须大力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活跃团的基层工作。
共青团历来高度重视团的基层组织建设。近些年来,各级团组织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不断加强团的组织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团的基层组织数量和团员总数、团青比例均达到了新的水平,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内在活力进一步增强。但是,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组织设置和运行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和青年群体的发展变化;一些基层团组织内在活力不足,有的甚至处于瘫痪状态;有的团员意识不强,没有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有的团干部联系青年不够,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不强;有些团的领导机关对基层工作关心不够,指导不力等等。对此,全团必须高度重视,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将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重要任务,常抓不懈。
二、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基层团组织服务能力为核心,以不断扩大团的基层组织的有效覆盖为基础,以切实加强团员团干部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基层团组织制度建设为保障,不断提高基层团组织的服务能力、凝聚能力、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进一步增强基层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把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政治坚定、组织巩固、具有内在活力的坚强集体。
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党建带团建,使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纳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总体格局;坚持以服务能力建设为重点,以服务促建设,以服务求活跃;坚持与时俱进,以创新的精神和发展的观点,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坚持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有机结合,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
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目标任务是: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使“五个有”(有一个好的班子特别是一个好的带头人、有一支能够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团员队伍、有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并适合团员青年特点的活动、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有保证工作正常开展的必要经费和阵地)团组织在学校、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团组织中所占比例达到90%以上,在农村和社区团组织中达到60%以上,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团组织中达到50%以上。在此基础上,创建一大批“四个好”(班子建设好、主题活动好、支部建设好、阵地建设好)的“五四红旗团委”。经过努力,逐步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基层组织体系,构建自我运转能力更强、团员青年参与程度更深、社会化水平更高、更加富有效能的组织运行机制,把基层团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三、巩固、完善基层组织体系,不断扩大团组织对团员青年的有效覆盖
合理调整基层团组织设置,努力构建以团组织为核心,城乡青年中心以及各类青年社团组织为延伸的基层组织体系,不断扩大团组织对团员青年的有效覆盖,是共青团工作和建设的重要保证。
巩固农村、国有企业、学校、机关事业单位团的基层组织。在农村,要坚持强乡带村,重点加强乡镇团委和小城镇团的建设,依托产业、专业协会、科技示范区等建立团组织。切实抓好松散瘫痪团支部的整顿工作,尤其是针对部分村团支部出现的“空壳”现象,大力推行“校村联建”、“企村联建”、“城乡结对”等做法,着力选配好团支部书记,积极推荐他们进入村两委班子。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快、团员数量较多的行政村中可以建立基层团委。在国有企业改组改制过程中,要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设置和改建企业团的组织,并配备团的干部。不能随意将企业团组织撤消或并入其他职能部门。不断创新和发展大中学校团的组织。适应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和新要求,进一步巩固班级团组织,结合实际在社团和学生公寓建立团组织。配齐配强中学团委书记,充分发挥中学团组织在基层团建中的基础性作用。适应党政机关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变化,及时调整和建设好团的基层组织。
大力发展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型社会组织团的基层组织。这是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新的生长点。要适应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按照“区域覆盖、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努力形成以街道团(工)委为核心,辖区内有关单位团组织广泛参与,具有开放性、协作性、充满活力的街道社区团组织网络。着力配齐配强街道专职团干部,条件暂不具备的,要先配备兼职团干部并逐步向专职过渡。努力在居委会建立团支部(总支),大力在居民区、工业区、商业街、集贸市场等功能社区中建立团组织。要切实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建力度,进一步完善联合建团、依托建团、社区建团等多种建团方式。具备建团条件的,都应建立团的组织。已经建立团组织的,要努力找准与企业发展、青年需求之间的结合点,使团组织不仅能建起来,而且能积极发挥作用。尚未建立团组织的,要通过派驻团建指导员和团建联络员、建立青年社团、联合开展活动等方式,使这些企业的团员青年参加到团的工作和活动中来,为建团创造条件。要依托商会、行业协会、职业中介机构等社会团体和社会中介组织,切实抓好新型社会组织的团建工作。要高度重视民办学校特别是民办高校的团建工作,根据各自特点建立健全团的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型社会组织的团建工作,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一般以街道、乡镇团组织为主负责,规模较大的可由地(市)、县(市)团委负责。努力构建基层团组织联系青年的新型纽带。大力推进青年中心建设,是共青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团的工作发展和实现青年工作社会化的战略举措。青年中心是共青团领导下的城乡社区青年组织,是基层团组织联系、服务、凝聚青年的新型纽带。基层团委是青年中心的领导者、创建者和指导者,要在青年中心建立、运转、管理等关键环节充分发挥核心作用。青年中心的法定代表人和理事长应由所在乡镇或街道团的主要负责人担任。要充分发挥青年中心在整合资源、凝聚人才、直接联系青年方面的优势,以项目化运作方式,构建“基层团委+青年中心”的新型基层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网络。要在青年中心的团体会员中建立团组织。按照“一手抓培育发展,一手抓监督管理”的原则,切实加强各类青年社团和青年中介机构等外围组织建设,延伸团的工作手臂。加强对网上虚拟青年社团的跟踪研究和正确引导。
四、加强团员教育管理,建设一支能够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团员队伍
建设一支数量宏大、能够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团员队伍,是保持团的生机和活力的基本条件,也是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经常性任务。
加强团员意识教育。深入开展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要加强对团员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坚定团员永远跟党走的信念,进一步增强团员的政治意识。加强团员的组织生活观念、组织纪律教育,进一步增强团员的组织意识。深入开展“戴团徽、唱团歌、举团旗”主题教育、志愿服务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进一步增强团员的模范带头意识。坚持正面教育,充分发挥团属新闻舆论阵地、青少年活动阵地、网络阵地在团员意识教育中的作用,多渠道教育团员。尊重团员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丰富团员意识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把团员意识教育贯穿到团员发展、团员评议、组织生活等各项工作中去,实现团员意识教育经常化、制度化。
创新团员管理方式。根据青年流动日益加剧的趋势,按照证档分离、交叉覆盖、动态管理的原则,重点解决好流动团员管理问题。对于外出团员较多的地区,流出地团组织要积极探索外出团员联络管理办法,流入地团组织要通过建立社区流动团员联络站、实行团员到社区报到制等形式,主动与本地区的流动团员建立联系,实现流动团员管理社区化。创新团籍管理,团员组织关系和参加团的活动可以适当分离,团员可以同时编入多个基层团组织。社区团组织应及时接转下岗(失业)职工、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和待安置的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中的团员的组织关系,将他们编入相应的支部。进一步提高团员管理信息化水平,积极利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团组织与团员青年的联系。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试行电子团员证,拓展团员证功能,使团员证成为集团员身份确认、流向跟踪、生活服务于一体的团员管理基本手段。
加强团员发展和“推优”工作。贯彻“积极地、有计划地发展团员,向一切先进青年敞开团的大门”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团员发展工作力度,重点做好中学团员发展工作。要坚持标准,严格程序,把好入口关,以培养、教育为重点,抓好团队衔接和团前教育工作。在团员发展过程中可以引入民主推选、入团公示、入团预备期教育等做法,确保新发展团员的质量。落实好28周岁以下青年入党一般应从团员中发展和发展团员入党一般要经过“推优”的规定。在党委组织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加强“育优”环节与“推优”环节的衔接,不断壮大团员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把“推优”工作纳入青年党员发展工作规划,使之成为发展青年党员的主渠道,使团员成为青年党员发展的主要来源。
五、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培养造就“党放心、青年满意”的基层团干部队伍
基层团干部直接面对团员青年,是团的各项工作的执行者和落实者。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关键在于按照“党放心、青年满意”的要求,建设一支忠诚党的事业、热爱团的岗位、竭诚服务青年的基层团干部队伍。
进一步加强理论武装。基层团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筑强大精神支柱。要持之以恒地学习理论,在系统学习、深入领会上下功夫,坚持理论学习与把握青年工作规律相结合,与指导工作实践相结合,与提高工作能力相结合,既要原原本本研读原著,又要自觉把学习成果应用于工作实践。各级团组织要加大对团干部学习的检查、考核工作力度,抓好时间、内容、人员和效果“四个落实”。各级团校要充分发挥团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作用。
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基层团干部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牢固树立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意识,把服务作为开展工作的主要手段,作为发挥作用的根本途径。要按照“两个务必”和“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把青年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要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的根本需求,扎实做好共青团青年人才工作,引导青年勤奋学习,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为更多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搭建舞台。要切实维护青年的合法权益,重点帮助有困难的青年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切实加大培训工作力度。省、地(市)、县(市)各级团的领导机关要按照分级分类培训的原则,抓好基层团干部的集中培训,做好新任职团干部培训、西部地区团干部培训等重点工作。团中央在抓好地(市)级以上团的地方各级领导干部以及大型国有企业、重点高等院校团委负责人培训的同时,有计划、分步骤地把团县(市、区、旗)委书记轮训一遍。鼓励和支持在职学习,为基层团干部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加强实践锻炼,在党组织的领导和支持下,选派基层团干部到条件艰苦的地方经受锻炼和考验,丰富阅历,增长才干。
六、推进基层团组织制度建设,不断增强基层团组织的内在活力
健全、规范的制度体系是团的建设的坚实保障。要在完善已有制度的基础上,针对基层团组织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推进组织制度创新,不断增强基层团组织的内在活力。
坚持和完善团的组织生活制度。继续坚持并不断改进“三会两制一课”(团支部大会、团支部委员会、团小组会,团员教育评议、团籍注册制度和团课),从基层团的工作实际出发,结合团日活动制度、重温入团誓词制度和规范团的活动仪式等,因地制宜组织实施。团员教育评议要把重点放在提升团员的组织归属感和认同感,培养团员的民主参与意识上来。团员的团籍注册,可以采用网上注册、异地注册等方式灵活实施。团课要针对团员思想和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力求深入浅出、循序渐进、重点突出。
完善基层团组织工作制度。进一步健全工作调研制度,基层团组织每年要确定若干社会关注、青年关心的调研主题,借助青少年科研机构和社会研究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建立团内信息交流制度,以中国共青团网站为主干,搭建统一的网上信息平台,在全团范围内形成便捷、畅通的信息沟通与工作交流渠道。建立团务公开制度,把团的重点工作、活动开展情况、团费收缴和使用情况等及时予以公布。健全工作考核制度,建立以工作实绩为重点,以组织建设为重要内容,以团员青年的认可度、满意度为基本尺度的工作评价体系。积极争取把团的考核纳入党组织考核体系,考核结果要报送同级党委组织部门。
完善团干部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团干部选拔配备制度。配合党委组织部门,通过大力推行基层团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选调优秀大中专毕业生、探索和试行基层团干部任职资格制度等方式,选调更多优秀青年充实基层团干部队伍。积极做好团干部协管工作,特别是要加大推荐团干部的工作力度,切实解决好基层团干部转岗问题。推动《党章》中关于“团的县级和县级以下各级委员会书记,企业事业单位的团委员会书记,是党员的,可以列席同级党的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的会议”规定的落实。进一步完善团干部交流制度,努力促进团的领导机关与基层团组织上下交流、东西部地区团干部双向互动。地(市)级以上团的领导机关要定期选派工作骨干到基层团组织挂职锻炼,时间一般不少于半年。坚持民主集中制,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要求,建立健全基层团委班子议事规则,保持班子协调高效运转,发挥整体合力。
要在党组织统一领导下,加强对基层团组织直选工作的指导,进一步规范直选工作的规则和程序。在采用不指定候选人、公开竞争的办法,民主选举产生团支部书记的同时,积极稳妥地开展乡镇、街道等基层团组织的直选试点工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大力推行县以下团组织按期集中换届,基层团组织换届时间要尽量与党组织换届时间衔接。
七、构建整体推进机制,推动团的基层组织全面活跃
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必须紧紧依靠党政力量,整合社会力量,集中全团力量,上下协力,整体推进,推动团的基层组织全面活跃。
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的主动性、创造性。基层团组织要把组织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把基层团组织建设成为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战斗堡垒。要充分发挥首创精神,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把加强团的建设与开展团的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使团的建设与团的活动真正做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要进一步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合作,广泛吸纳整合社会资源,加强基层团组织之间的横向联系,推动其跨行业、跨单位的联合设置,在一定区域内形成资源共享、协调运作、优势互补的工作网络。
大力推进县(市)团委、基层团委、团支部“三级联创”。“三级联创”是在继续深化创建“五四红旗团委”活动的同时,结合争创“五四红旗团支部(总支)”和“团建先进县(市)”,形成县(市)团委、基层团委、团支部三级团组织联合考核、联合创优、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创建活动动态管理机制,形成三级团组织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层层创建、整体提高的工作格局。要对创建单位实行滚动式发展,逐步扩大创建单位在基层团组织中的覆盖面。各级团组织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制定创建规划,完善推进措施,建立激励机制,加强检查督促,确保“三级联创”取得实效,以创建促团建,不断提高基层团建整体水平。
全团抓团建,全团抓基层。团的各条战线、相关部门要树立“基层第一”的观念,明确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工作职责,层层建立基层组织建设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全团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团的各级领导机关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研究和解决基层建设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总结和推广新经验,对基层建设进行分类指导,结合基层实际提出建设规划和措施。团的各级组织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能部门工作职责,积极主动,牵头抓总。其它部门要从各自的职责出发,通过战线工作推动本领域团的建设,形成基层组织建设的合力。团中央和省级团委的各部门及地(市)级团委要直接抓五个以上的基层组织,县(市)级团委要直接抓两个以上的基层组织,为其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帮助。
各级团组织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具体措施,认真贯彻执行本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装警察部队的基层团组织建设工作,由解放军总政治部作出部署。
全会号召,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推进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不懈奋斗!
第五篇:略谈新形势下的基层组织建设
略谈新形势下的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处在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线,位于化解和调处矛盾的最前沿,其维护稳定、调处纠纷、化解矛盾水平的高低,工作能力的强弱和形象的好坏,直接关系党和国家权威的维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为基层组织开辟了新的工作领域,也对基层组织提出了新的任务要求。加强新时期党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要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组织体系,逐步强化党的基层组织的服务意识和服务功能。基层党组织的设置要在健全已有的组织体系、巩固已有的工作领域的基础上,建立新的组织网络,把党组织的工作拓展到新的发展空间,不断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要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就近组建、便于管理”的原则,努力构建“上下贯通、纵横交错、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化的组织体系。在党组织的活动载体上,要按照“为党员所欢迎,为员工所理解,为业主所支持”的要求,采取“业余、小型、分散”的方式,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结合党员的思想实际,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两新”组织健康、有序、和谐发展。
其次,要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推动基层党组织完善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在完善工作机制方面,要制定一套以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责任制为龙头的制度体系,并在落实职责和严格考核与奖惩上下功夫,特别要抓住基层党组织“第一责任人”这个关键,充分发挥责任机制和激励机制的作用,扎扎实实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把和谐社会建设的有关内容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创新活动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要在对原有工作领域提出的新要求和新的工作领域方面下苦功夫,花大力气,力求创新,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第三,要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领导和指导。一是要建立健全规范化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发挥地方党委组织部和其他有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负责,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要制定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三是要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责任制,并把责任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