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王修照来我校调研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
王修照到青岛大学调研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
4月25日,青岛市委统战部副部长王修照一行4人到青岛大学进行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情况调研。青岛大学党委副书记邵彬会见了王修照一行。青岛大学党委统战部部长宋贵欣围绕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现状、经验做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党外代表人士的发现储备、教育培养、选拔任用等方面汇报了我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情况。部分党外代表人士也结合自身特点,围绕近几年党的统战方针政策、青岛市对党的统战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以及如何发挥能动性,在做好本职工作方面的同时积极建言献策,发挥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作用等方面提出了各自的意见和建议。
王修照对青岛大学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青岛大学党委高度重视统战工作,对于统战工作支持力度很大,积极进行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对中央下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发[2012] 4号)文件精神贯彻及时;党委统战部所做的工作很多、很具体,对引导无党派人士及党外知识分子在为学校的建设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学校统战工作有声有色、成绩显著,不仅为青岛大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也为青岛市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希望青岛大学继续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发[2012] 4号文件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和“打造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发展战略,积极参与青岛市的建设,充分发挥党外代表人士的作用,结合高校知识分子的优势和特点,贡献聪明才智,为青岛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市委统战部知识分子工作处处长闫利等陪同调研。
第二篇: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 各位领导、同仁:
大家好!我是东山镇党委委员***,分管宣传、统战等工作。今天很荣幸参加此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座谈会,和各位领导、朋友们面对面促膝谈心、学习交流、相互提高。我发言的题目是: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
一、加强理论认识,充分明确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重大意义《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是实施办法》(简称《意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统一战线巩固壮大的新要求,结合党外代表人士的新特点,对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深刻论述了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事关坚持和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事关推动新形势下统一战线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事关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健康发展。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意见》精神上来,以广交深交党外朋友为基础,以加强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为途径,以不断增强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热情为重点,以全面提高素质、充分发挥作用为目标,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作用突出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
二、紧扣关键环节,有力促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紧紧抓住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引导、选拔、培养、管理”等关键环节,多措并举加大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力度,努力形成储备一批、培养一批、安排一批的良性循环局面。一是加强领导、统一认识。我镇把有组织、有计划地广泛发动和物色党外代表人士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通过宣传栏、宣传车、宣传册的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非党人士了解新形势下我党统一战线的新要求以及对非党人士的关怀;同时统战线年底会召开专门的座谈会,了解党外代表人士的思想动态、利益诉求以及发展思路,主要领导则利用各种联谊会、年底班子考察、专题调研等发现优秀人才。二是重视管理、规范队伍。今年上半年对全镇行政、事业编制人员,非党政协、人大代表,村“两委”非党成员,企业负责人,大学生村官等进行了摸底统计,我镇有38名党外代表人士纳入全县党外代表人士管理;建立跟踪考察制度,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提醒。对表现好的党外代表人士在一定范围内予以表彰奖励,对作用发挥不好的,给予批评帮助,对在社会上和所代表的群体中造成不良影响的,及时撤换淘汰。三是积极培养、提升素质。镇党委政府积极向党外代表人士灌输政治参与意识,宣传党的各项惠民利民政策,提高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参与和民主管理的能力;同时针对部分党外代表人士是种养大户、企业负责人的情况,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为他们提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理论和管理学原理的培训,委派农技站的工作人员去实地指导种养大户。四是突出选拔、强化使用。在村级组织换届过程中,有1
5名党外代表人士被纳入村委班子;对政治参与热情比较好的党外代表人士,对尽可能地提高各种参与机会。在我镇制度重大发展规划、重大决策实施之前,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征求和听取党外代表人士的意见和建议。
三、深化有效举措,持续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一项具有战略性、长期性、带有探索性的工作。目前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存在重视程度不够、成长渠道不畅、政治素质不强、群众认可度不高等问题,我就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充分认识到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党外代表人士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联系着广大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特别是其中的代表人士,在各自领域中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和社会影响力,因此,在工作中,要看到党外代表人士的特殊地位、作用和影响,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充分尊重党外人士的意见和权益,以坦诚的态度广交深交党外朋友,是做好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方法。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与党外代表人士联系交友制度,通过座谈会、走访、慰问等形式,经常与他们交心谈心,从感情上拉近距离,进而取得政治上的认同。
二是大胆使用、合理安排。适时地发现党外代表优秀人才并进行安排使用是发挥党外代表人士作用的重要途径。要建立统战部门与组织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实现安排党外代表人士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在党外代表人士的安排上,要正确处理党外代表人
士的先进性与代表性的统一,既要从党的事业大局出发,正确看待党外代表人士的先进性,又要充分考虑体现广泛的代表性。对那些已进行实职安排的党外干部,要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积极支持,真正使他们有职有权有责,能够各显其才,各尽其能。
三是加强村级党外后备队伍建设。在选拔标准上,既体现政治素质,又重视经济能力和做群众思想工作的能力,真正体现出靠得住,过得硬,有本事。在选拔对象上,既要面对退伍军人、大中专学生,又要注重从致富能手、私营企业主、外出经商的能人中选拔后备力量,特别要用好现有的大学生村官这一队伍,要多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尽快成长起来。
第三篇: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立足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我们要把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列为今后一个时期统战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湖南的科学跨越、富民强省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党外人才。
一、正确估价湖南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现状
近年来,全省党外人士队伍不断壮大。省市县三级政协党
外人士的安排均达到中央规定的比例要求,党外人士担任各级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比例也逐届提高,全省实职安排的党外干部总数1.4万人,其中县处级以上党外领导干部1911人,省市县三级政府领导班子党外干部全部配齐,省市两级法院、检察院领导班子党外干部基本配齐,省市县政府工作部门和乡镇政府党外正职220名。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党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关系不断改善,大批优秀党外人才脱颖而出,在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湖南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的党政领导干部对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学习不够,对多党合作制度重视不够,成为影响和制约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同志思想认识存在误区,认为班子中不配备党外干部也不影响大局,将安排党外人士作为一种政治摆设来看待,将党外领导干部作为“花瓶”来使用;一些同志政治胸怀不够宽广,认为“优秀人才都在党内,党外没有人才”,“党外干部挤占党内职数”的抱怨心态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同志工作态度不够积极,个别地方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忘掉,中央和省委强调就抓一阵、不强调就放一边。
工作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拓宽。目前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重点还是以体制内的工作对象为主,主要分布在科教文卫等体制内领域,与体制外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缺乏规范有效的联系渠道,存在工作视野窄、选拔渠道不畅等问题,以致所选拔的党外代表人士缺乏广泛性和代表性。诸如注册会计师、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自由职业人员、港澳中产阶层和专业人士等领域中一大批代表人士未能及时进入我们工作的视线。
基础工作有待进一步夯实。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人物储备不足,民族、宗教等领域尤为突出。党外代表人士数据库建设水平不高,党外代表人士数量不够充足,分级分类不够精细,离建设统一规范、数据完备、科学管理、操作便捷的数据库目标还有不小差距。调查研究还不够深入,对各领域党外代表人士的总体情况掌握得不够准确、全面,尤其对宗教、新的社会阶层等领域情况的了解远远落后于其代表人士涌现的速度;对党外代表人士成长规律的认知有待提升,对党外人物工作的特点特别是发展趋势缺乏深入的研究。
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在:物色发现党外人才缺乏规范性,由于对各领域党外人士缺乏相应的、可操作性的评价程序和标准,少数地方尚未建立常规性的、规范的党外代表人士物色发现机制,尤其是体制外的党外人士的物色发现随意性强,缺乏必要的载体、手段和方式;教育培养缺乏针对性,相当一部分市县未能根据党外代表人士的职业特点、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岗位要求和培养方向进行分级分类培训,重视共性需求,忽视个性需求,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选拔使用缺乏科学性,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安排党外人士时违背了党外人才成长规律,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和选任程序,甚至凭领导亲疏好恶和印象深浅选人,选人用人识别不准、考察不深、了解不够,不讲条件、不论标准、不走程序、越级安排、破格提拔等现象仍然比较普遍;监督管理缺乏严密性,对党外代表人士的监督管理存在不严格、不规范、不及时、不到位的现象。
三、科学把握当前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新特点
在思想引导一致性与人物价值观念多样性的关系方面。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普遍具有接受新生事物快、眼界开阔、思想活跃的特点,他们给统一战线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但在这个社会价值多元化日益明显的时代,怎样巩固党与党外人士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引导党外代表人士坚定不移跟党走,做到“关键时刻站得出来,使得上劲,帮得上忙”,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政治资源有限性与政治诉求强烈性的关系方面。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政治诉求日益高涨,希望得到更多更高层次的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而目前能提供的岗位十分有限且不可能无限制增加。因此,怎样对有限的政治资源进行科学配置,尽可能地满足党外代表人士的合理政治诉求,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在工作手段单一性与人物构成复杂性的关系方面。当前统一战线涉及领域越来越广,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成员身份越来越复杂,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有体制内的也有体制外的,有唯物
主义者也有唯心主义者,迫切需要有适应各种身份特点的多样化工作手段和方式。而目前我们在教育培养上缺乏有针对性的措施,在选拔任用上缺乏更灵活的机制,在考核评价上缺乏更管用的办法,需要我们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在现代公民社会中人物大众性与传统意义上人物权威性的关系方面。由于现代社会提倡的是团队分工协作精神,淡化个人影响,新
一代党外代表人士呈现出普通性大众性的趋势,不像建国初期的老一代旗帜性党外代表人士那样影响大、威望高,能够做到“振臂一呼,应者云集”,这就对我们做好新时期党外人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要加强对党外代表人士的教育培养,帮助增强其代表性;另一方面要注重扩大工作覆盖面,将更多优秀党外人士纳入到我们的视野中来。
在政治资源配置均衡性与民主政治竞争性的关系方面。我们作党外代表人士政治安排时必须对各方面代表人士统筹兼顾、综合平衡。近年来,各党派、各团体在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上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有效避免无序竞争,实现政治资源的动态均衡,是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面临的一个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努力提高湖南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深化认识。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高度来认识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党与党外人士长期合作,各党派、各民族、各阶层、各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国家政治和社会管理,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经验总结,是我们国家的政治和政党制度的重要特点和独特优势。一大批党外代表人士的不断涌现、成长和参与,正是确保我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不断巩固发展的关键。要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来认识党外代表人士团结引领作用。党外代表人士政治上坚定、专业上突出、群众中认同,其代表性是政治性、专业性、群众性的有机统一,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对于所联系的成员和广大群众有着独特的引领作用。要从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凝心聚力、集智引才的高度,来认识党外代表人士的示范带动效应。党外代表人士或专业成就突出,或学术造诣很高,或实业实力雄厚,社会贡献和影响力都很大,既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参与者、实践者、受益者,又是探索者、开拓者,能够带领群众实践和推动科学发展。
把握基本原则和关键环节。按照党和国家人才工作的总体要求,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抓住四个主要环节。四项基本原则是:坚持党管人才与发扬民主相统一,坚持培养为重和以用为本相促进,坚持严格要求和热情关心相兼顾,坚持统筹推进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四个主要环节是:要把握发现这个前提,打牢培养这个基础,抓住使用这个关键,强化管理这个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构建协调统一的大人物工作格局。充分发挥统战部的牵头协调作用,以大统战格局的完善推动大人物格局的形成。充分发挥各有关单位的职能作用,形成一个职责明确、运转顺畅、环环相扣的工作流程。充分发挥所在单位、民主党派和有关团体的源头性、基础性作用,形成队伍建设的内生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的积极作用,争取广泛支持,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好党外人才资源,形成协调统一、规范有序的大人物工作格局。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展示党外人士服务科学发展过程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和事迹,扩大党外代表人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委和全社会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营造有利于党外代表人士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深化调查研究。要将调查研究作为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先导工程抓紧抓好,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中的重大理论政策和实践问题,深入研究、联合攻关,努力形成高质量、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为完善政策、创新政策、落实政策奠定坚实基础。
第四篇:县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大调研工作情况汇报
今年,我县把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大调研工作列入当前统战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高起点谋划、大力度推进、广范围实施,全县大调研工作进展顺利,县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大调研工作情况汇报。目前,我县已完成问卷调查3600余人次,普查登记党外代表人士2800人次,预计到4月15日,我县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大调研活动的问卷调查和人物普查工作可全面完成,将迅速进入整理分析和重点调研阶段。我们的做法是:
一、统筹安排“三到位”。一是领导到位。县委高度重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大调研工作,把大调研工作作为今年全县统战工作的头等大事,列入了2010年县委工作要点,及时召开了常委会议、全县统战工作会议和党外代表人士大普查动员会议等5个会议,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大普查、大调研工作进行了周密安排部署。成立了专项工作班子,引入经济工作项目建设机制,坚持“四个一”工作方法(即:一项活动、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各乡镇、县直机关各系统党委都相应成立了专门班子,使大调研活动在组织领导上有了坚强保证。二是保障到位。在时间上给予保障,县委明确4月份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大调研活动月”,要求全县上下在4月份把主要精力放在党外代表人士大调研上。在制度上给予保障,以县委办文件印发了关于开展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大调研活动的通知,对大调研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在经费上给予保障,县委常委会议决定,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大普查、大调研工作,由县财政拔专项经费15万元,为大调研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必要保障。三是配合到位。由县委统战部牵头组织,全县统战系统各单位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对各自领域的党外代表人士普查、调研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联系指导,并根据工作实际承办调研子课题。人大、政协、组织等部门对所联系的统战成员进行有序地普查、走访、座谈,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和思想动态,并根据这一部分统战成员参政议政经验丰富的特点,广泛征求他们对进一步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县直各单位和各乡镇党委,共组织普查、调研人员216人,对辖区内和所联系群众中的党外代表人士进行“地毯式”的普查登记和问卷调查,在全县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大调研工作网络,开创了大联动、大协作局面。
二、组织推动“三创新”。一是创新调研方式。搞好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大调研,首先必须要准确掌握当前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第一手资料。我们把“党外代表人士大普查”作为大调研的基础工程,安排4月上旬为大普查时间,印发党外代表人士调查问卷和登记表各4000份,采取“面对面调查、一对一登记”的办法,对全县党外代表人士队伍进行一次全面的大普查,以准确地掌握党外代表人士的个人信息及其工作、生活现状和思想状况,为分析研究党外代表人士的基本特点和成长规律,形成较高参考价值的对策建议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创新调研思路。坚持“突出重点、全面普查、解剖‘麻雀’”的方法,在开展全面普查的基础上,我们注意结合实际,实行重点突破。在调研领域上,侧重于党外干部、党外中高级知识分子、“两新”组织党外代表人士三个方面。在调研范围上,侧重于教育战线、卫生战线、非公经济发达乡镇和两个少数民族乡。在调研内容上,侧重于党外干部工作的体制机制完善、党外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和配备,党外中高级知识分子作用发挥平台建设,“两新”组织党外代表人士管理等方面问题的研究。在调研主体上,注意发挥县委政研室、统战各部门、组织、党校等理论研究工作经验丰富的优势,由他们对普查、调查信息进行综合、整理,撰文、把关,建立社会化、多层次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理论研究班子,确保形成高质量、有价值的调研成果。三是创新调研督导机制。其一,“一票否决制”。首次在统战工作引入“一票否决制”,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大普查和大调研工作不符合要求的乡镇和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工作汇报《县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大调研工作情况汇报》。其二,对口联系负责制。为确保大普查、大调研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各领域代表人士由所属部门对口牵头负责的办法,确定了7个乡镇和1个县直系统为示范点,实行普查调研骨干蹲点指导、办点示范,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有效增强了大调研活动的针对性和调研工作者的责任感。其三,跟踪督查通报制。县委、县政府督查室与县委统战部抽调人员组成督查组,采取明查、暗访、抽查等办法,坚持“每周一报、半月一查、月底通报、阶段考核”制度,及时发现和推介先进典型,及时指出和改进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确保大普查、大调研工作做实、做细、做准、做出成效。安排了专门记者,开设了电视专栏,创办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大调研专刊”,及时宣传报道先进典型,在全县营造了浓厚氛围。
三、突出实效“三结合”。一是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在调研活动中,我们坚持“以大调研促问题解决,以解决问题促大调研成效”,做到边调查边发现问题边整改,使调研活动成为推动工作的真正动力。着力解决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体制机制问题,做到“一手抓调研、一手抓建制”。针对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和管理上存在的一些体制机制方面问题,我们积极构建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党外干部选拔机制,准备制定《关于规范党外副科级以上干部入党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党外干部管理机制。着力解决统战干部作风转变和党外人士工作上的一些实际问题,要求统战系统机关干部每人联系一个片或一个系统,4月份每人深入基层调研不少于15天,每人联系走访党外代表人士100人以上。调研中发现当前少数民族干部后备力量欠缺,为此,县委决定在公务员招考中单设2个少数民族干部名额,目前,已有21人报考。着力解决党外代表人士生产经营、工作、生活中的问题,调研中,统战干部已梳理摸排出50多个实际问题,并为旅台同胞汪剑华先生、地方武装人员袁福伟等党外代表人士解决建房纠纷、生活困难等问题6个。二是与加强党外队伍建设相结合。注重壮大队伍。通过大普查,把一些党外人士中的“后起之秀”和“隐居人士”纳入我们的“人才库”,使我们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更加发展壮大。注重培养高层次人才。目前,我们已制定了“1123”人才工程(即培养10名处级后备干部和处级战略后备干部、100名党外科级后备干部、200名党外知识分子高级科技拔尖人才、300名党外代表人士及省市知名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注重提高队伍素质。我们计划三年内对全县党外代表人士全部轮训一遍,今年5月份将启动第一批培训。注重优秀人才的吸纳启用。我们正着手建全和完善党外代表人士评价体系,通过综合评价,进一步做好党外代表人士的安排和使用。三是与发挥优势促进经济发展相结合。调查走访中,我们积极引导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走低碳循环发展之路;引导他们“以商招商”,做活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引导在外创业的非公经济代表人士返乡创业,支持家乡发展。四里乡大部分非公经济代表人士都集中在广东,该乡派出统战干部前往广东进行调查登记,通过联络引导,目前有3名业主有回乡创业意向。同时,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呼声,为我县非公经济决策提供参考。积极引导全县港澳台侨亲属代表人士加强与港澳台和海外的联系,引导在港澳台和海外亲人亲友关心支持家乡建设事业,积极引导党外知识分子参与“科技创新、建功立业”活动,运用技术成果与企业科技项目对接,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作贡献。
几点建议:
1、分类指导,有序推进大调研工作。各县市的党外代表人士的分布情况不同,各领域党外代表人士的实际情况和工作基础也不同,以致各地方大调研的难易程度和党外代表人士的主次程度也不尽相同。如在时间上不能保证,搞一刀切,则可能导致搞形式、走过场,所掌握的情况其真实性、准确性也将会大打折扣,因此,大调研活动在全面整体推进的前提下,应实行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有序推进。
2、完善巩固、科学运用调研成果及其他基层成功做法。近年来,一些基层统战部门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在实践中形成了一些符合实际的工作经验和成功方法,如一些地方打破层级、职位局限,搭建党外干部“梯次发展”平台,在乡镇人大主席、人大副主席、政协联络组长、工会主席职位配备党外干部,这些来自基层的成功经验、方法,可在大调研工作中予以总结,以文件的形式予以规范和完善,以起到“以点带面、整体提高”的作用,提升党外代表人士工作科学化水平。
3、加大党外领导干部纵向交流力度。基层党外领导干部由于受到职数、地域等因素限制,发展平台、锻炼机会有限,而一些省、市直部门的党外领导干部则欠缺基层工作经验。因些,建议进一步加大党外领导干部的纵向交流力度,由统战部门牵头,采取公开选调、挂职锻炼等形式,有计划、分层次、大范围地安排省、市直党外干部到基层锻炼,选拔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大的优秀基层党外干部到省、市直部门任职,不断激发党外领导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第五篇:抓好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
嘉禾县现有党外代表人士750名,其中非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197名;无党派代表人士516名,党外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8名,党外非公经济代表人士33名,党外港澳台及海外代表人士10名,其他党外代表人士45名。近几年来,嘉禾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和《中共中
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精神,坚持把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作为巩固扩大统一战线、凝心聚力推进嘉禾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发展的重要工程来抓,通过创新机制、改进方法、形成合力,努力开创了党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共建共享和谐新嘉禾的崭新局面。
(一)强化政策保障,不断夯实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政治基础
近几年来,嘉禾县以贯彻落实中发〔〕5号、中发〔〕15号文件和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切实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做到了政策实施到位、制度落实到位、经费保障到位。一是健全和完善了党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的政策和制度。先后出台了《嘉禾县统战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县委领导与党外人士交朋友制度》、《发挥党外人士民主监督作用制度》、《重大外事内事活动邀请党外人士参加及参与考察调研制度》、《政府工作部门与县工商联对口联系制度》等系列制度。这些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不仅激发了党外代表人士协商议政、民主监督的积极性,也推动了全县党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二是建立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调研决策机制。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在调研基础上作出科学决策,近几年来,先后委托统战、组织等部门,开展了“嘉禾县党外干部工作情况调查”、“嘉禾县党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情况调查”、“嘉禾县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和管理工作现状调查”以及“嘉禾县党外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调查”,这些专题调研都形成了高质量的调查报告,绝大多数调研成果及时纳入了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领域,为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三是致力发挥资政作用,大力推行了特约人员制度。县委下发了《关于聘请无党派人士担任特约人员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政府部门、司法机关聘请党外代表人士担任特约人员的规定,拓宽了党外代表人士参与资政和监督的领域。《意见》下发后,该县聘任单位和特约人员由过去的4个20名增加到现在的19个55名。四是建立工作经费逐年增长机制,在资金上给予重点倾斜。以来,统战工作经费全部列入财政预算,并按4万元、6万元、8万元、12万元、19万元的幅度逐年增长。上述政策、制度的出台和落实,确保了全县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创新建管机制,大力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与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
嘉禾县坚持以岗位培养人才、以舞台锻炼干部,不断创新党外代表人士特别是党外干部的建设与管理机制,进一步激发了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建功立业的奋发进取精神。一是创造性地建立了党外干部“四个一”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制度(即一年一走访、一培训、一考核、一推荐),保证了党外干部充分锻炼成长、充分发挥才干的政治舞台。在的县乡人大、政府、政协换届中,党外代表人士的实职安排实现重大突破。全县共提拔党外干部7名,其中处级2名,正科级2名,副科级3名;重用党外干部6名。我县按照“拓宽视野、坚持标准、重点培养、梯次配备”的要求,逐年加大了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县乡政府部门领导班子配备党外干部的比例明显提高。特别是,县委在明确一名司法局副局长只能安排党外干部的基础上,又专门留出5个科级领导职位用于公开选拔任用党外干部。目前,全县已有在职党外领导干部91名,其中处级干部7名,正科级干部16名,副科级干部68名。二是建立鼓励支持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安排。在的县乡人大换届中,重点确保了党外人士代表在人大代表中不少于35%,在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中不少于30%的两个比例要求,选举结果的实际比例分别为36.6%和31.5%。在县政协换届中,重点确保了党外人士在政协委员中不少于60%,在政协常委中不少于65%,实际安排分别达到了上述要求。在党外人士的实职安排方面也严格按照规定,确保配备到位。三是创新党外后备干部培养机制,强化党外干部的人才储备。嘉禾县把党外干部培养工作任务有意识地分解落实到基层单位,基层党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一定数量的优秀干部留在党外,为提高党外后备干部队伍素质提供保障;坚持备用结合,全面开展“80后”党外干部调查摸底,经过严格考核,选拔出一批政治素质好、思想觉悟高的优秀干部充实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并分层次建立档案。积极指导和引导基层党委采取交流、轮岗等多种途径,让党外后备干部在联系重点项目、处理复杂问题过程中锻炼成长,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成立党外领导干部联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