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靖县重点青少年摸底排查专项行动分析报告
南靖县重点青少年群体
排查摸底专项行动分析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对重点青少年群体的教育、服务和管理工
作,进一步完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机制,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南靖团县委按照省综治办、省综治委文件要求,配合有关部门,在2009年12月—2010年1月认真开展了重点青少年群体排查摸底专项行动。
一、闲散青少年
闲散青少年是指6周岁至25周岁之间不在学、无职业的人。据有关调查表明,在未成年人犯罪中,闲散未成年人所占的比例为61.2%,明显高于非闲散未成年人所占比例。据统计,我县共有不在学、无职业的闲散青少年614人,从年龄段上来看,有近40%的闲散青少年年龄在14(含)周岁至18周岁之间,正处在初中或者初中毕业未升学阶段,这部分人没有工作技能、未达到就业的年龄,在教育、就业等方面都面临着问题,从而成为闲散青少年的重要源头。此阶段又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最容易产生不良行为,夜不归宿、逃学、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目前,闲散青少年群体的管理又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
战:首先,闲散青少年数量呈增长趋势。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社会转型、城市化加速、生活方式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并且由于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影响,就业创业难度增加,闲散青少年的数量呈增长趋势。其次,闲散青少年的法制观念淡
漠,违法犯罪率高,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隐患。社会公众对闲散青少年缺少关爱,造成闲散青少年挫折感较强,心理承受能力差,进一步激化了闲散青少年不良行为的发生。最后,在闲散青少年管理方面,没有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相关部门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经费投入不足,相关法律法规亟待完善。闲散未成年人处于失管、失学、失业的生活状态,是其实施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不健康的娱乐场所、不良的同伴关系是闲散未成年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直接诱因。
二、有不良行为或者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
青少年的不良行为是指青少年违反社会规范,或者不能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给社会、他人造成不良影响或者危害的行为,主要包括: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参与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赌博;观看、收听色情、淫秽音像制品、读物等。严重不良行为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构成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具体包括: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吸食毒品等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据调查统计,我县有不良行为或者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172人,其中有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40人,占总数的24%。其中88%为男性,女性不良行为青少年也占到12%且有增长的趋势;从年龄段上看,主要集中在14周岁至25周岁之间,具有年轻化的趋势。不良行为或者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是在青年成长过程中、社会化过程中受到各种不良压文化的影响,产生了不为社会文化所认可的价值观念和行
为模式,因而造成对特定的社会刺激不能给予适应的、正确的反应,是一种道德行为及社会责任感的失范。虽然尚未严重触犯国家法律,对国家、社会、他人的危害相对于青少年犯罪而言相对较小,但由于这些不良行为将严重干扰青少年的正常社会化进程,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产生严重危害。
三、流浪青少年
近些年来,我县一直处在经济社会高发展时期,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外来务工人员向城市转移。农民或者外来务工人员对其子女的教养带来问题,子女在监护、教育等方面都面临着问题,从而成为城市流浪青少年的重要源头。贫困、家庭问题、学校教育问题以及犯罪集团的拐骗等是导致青少年流浪的主要原因。由于流浪青少年具有较大的流动性,据初步统计,我县尚无流浪青少年。
四、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
监狱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是近年来社会变革中逐渐衍生和正在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根据司法部门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1月到2009年10月底,全县共有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105人,6周岁至14周岁的少年60人,14周岁至25周岁45人。目前,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正面临着:家庭经济陷入困境;辍学现象严重;成为流浪、乞讨人员等问题。
五、农村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外出城市打工,而自己
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我县留守儿童大约有2442名。超过半数的留守儿童双亲外出打工,他们只能和祖父母或者其他亲属一起生活40%的父母每年回家一次,打电话成为孩子和父母联系的主要方式。由于长期分离,孩子在遇到问题时缺少父母的关怀,容易影响心理健康。
青少年本身就是弱势群体,重点青少年群体作为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更需要给予特别的关注。当前,实现社会的平安和谐,有效预防重点青少年群体犯罪需要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依靠群众的优势,强化重点青少年群体的教育和服务,积极参与化解社会矛盾工作,促进社会平安和谐。
第二篇:雨花区重点青少年摸底排查专项行动分析报告(共)
雨花区重点青少年群体排查摸底专项行动
分析报告
为进一步摸清全区重点青少年群体的底数,切实加强对重点青少年群体的教育、服务和管理工作,不断完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机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雨花区团委按照省综治办、省综治委文件要求,配合有关部门,在2009年12月—2010年1月认真开展了重点青少年群体排查摸底专项行动。
本次摸底排查专项行动所涉及对象重点是6周岁以上(含)25周岁以下(含)不在学、无职业的闲散青少年、有不良行为或者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受救助的流浪乞讨青年、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等五个群体。这五个群体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模仿性强,辨别是非能力差,容易吸收到不良行为及错误观念、容易受不良风气影响、容易受人教唆犯罪;
(二)自控力弱,对广播、电影、电视、戏剧节目中渲染暴力、色情、赌博、恐怖活动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抵抗能力差。
(三)认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十分有限,缺乏思想、道德、法制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遵纪守法和防范犯罪的意识不强。
一、闲散青少年
闲散青少年是指6周岁至25周岁之间不在学、无职业的人。据
有关调查表明,在未成年人犯罪中,闲散未成年人所占的比例为
61.2%,明显高于非闲散未成年人所占比例。据统计,我区共有不在学、无职业的闲散青少年1134人,其中不在学的682人,无职业的452人。不在学的闲散青少年中,高中或者中专毕业未升学的318人,占46.6%,无职业的452名闲散青少年则在从未就业、就业后自愿失
业、就业后非自愿失业三个方面分布比较平均,分别为136、124、124人。从性别方面来看,男性404人,占59.2%,女性278人,占
40.8%。从年龄段上来看,有近一半的闲散青少年年龄在14(含)周岁至18周岁之间,正处在初中或者初中毕业未升学阶段,这部分人
没有工作技能、未达到就业的年龄,在教育、就业等方面都面临着问
题,从而成为闲散青少年的重要源头。此阶段又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最容易产生不良行为,夜不归宿、逃学、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的发生
率为80%。另外,统计数据显示,闲散未成年人犯罪的高发年龄段为
15周岁至16周岁,此年龄段的闲散未成年人犯罪的数量占整体闲散
未成年人犯罪数量的64%。目前,闲散青少年群体的管理又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首先,闲
散青少年数量呈增长趋势。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社会转型、城市化加
速、生活方式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并且由于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影响,就业创业难度增加,闲散青少年的数量呈增长趋势。其次,闲散青少年的法制观念淡漠,违法犯罪率高,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隐患。社会公众对闲散青少年缺少关爱,造成闲散青少年挫折感较强,心理承受能力差,进一步激化了闲散青少年不良行为的发生。最后,在闲散青少年管理方面,没有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社区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经费投入不足,相关法律法规亟待完善。闲散未成年人处于失管、失学、失业的生活状态,是其实施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不健康的娱乐场所、不良的同伴关系是闲散未成年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直接诱因。
二、有不良行为或者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
青少年的不良行为是指青少年违反社会规范,或者不能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给社会、他人造成不良影响或者危害的行为,主要包括: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参与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赌博;观看、收听色情、淫秽音像制品、读物等。严重不良行为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构成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具体包括: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吸食毒品等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据调查统计,我区有不良行为或者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人,其中有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人,占总数的?%。其中?为男
性,女性不良行为青少年也占到?且有增长的趋势;从年龄段上看,主要集中在12周岁至16周岁之间,具有年轻化的趋势;从我区地域分布来看,“内四塘”的情况要好于其他5个街道(乡、镇)。不良行为或者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是在青年成长过程中、社会化过程中受到各种不良压文化的影响,产生了不为社会文化所认可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因而造成对特定的社会刺激不能给予适应的、正确的反应,是一种道德行为及社会责任感的失范。虽然尚未严重触犯国家法律,对国家、社会、他人的危害相对于青少年犯罪而言相对较小,但由于这些不良行为将严重干扰青少年的正常社会化进程,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产生严重危害。
三、流浪青少年
近些年来,我区一直处在经济社会高发展时期,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外来务工人员向城市转移。农民或者外来务工人员对其子女的教养带来问题,子女在监护、教育等方面都面临着问题,从而成为城市流浪青少年的重要源头。贫困、家庭问题、学校教育问题以及犯罪集团的拐骗等是导致青少年流浪的主要原因。由于流浪青少年具有较大的流动性,据初步统计,我区共有约?名流浪青少年,其中?%来自外地和农村;其中有?名集中在6周岁至14周岁,占总数的?%;在文化程度方面,有?%没有
完成义务教育;流浪青少年形成的原因十分复杂,但其共同点是经济问题和家庭问题。据统计,?%的流浪青少年是因经济问题,家中贫困所致;?%是因家庭问题,父母关系不和、离异或者单亲死亡、双亡。在我国有关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中,对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在教育、监督、惩戒方面已经有了若干规定,关键是建立相应的执行机制付诸实施。预防青少年人流浪于社会,干预流浪青少年的家庭问题,是一项比救助流浪青少年本身更艰巨、难度更大的工作,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
四、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
监狱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是近年来社会变革中逐渐衍生和正在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根据司法部门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09年底,在我区监狱服刑的?名在押犯中,共有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人,占在押犯总数的?%左右。其中男性?人,女性?人,6周岁至14周岁的少年?人。目前,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正面临着:家庭经济陷入困境;辍学现象严重;成为流浪、乞讨人员等问题。
五、农村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外出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农村留守儿童主要集中在处于我区城乡结合带上的街道、乡、镇,大约有?名。超过半数的留守儿童双亲外出打工,他们
只能和祖父母或者其他亲属一起生活30%的父母每年回家一次,打电话成为孩子和父母联系的主要方式。由于长期分离,孩子在遇到问题时缺少父母的关怀,容易影响心理健康。
重点青少年群体是在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缺乏政治、经济和社会机会,没有或很少有能力获得自己想拥有的东西,个人和家庭生活达不到社会认可的最低标准,处于社会结构网络的底层青少年的集合。青少年本身就是弱势群体,而作为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更需要给予特别的关注。青少年群体的存在,不仅会影响到青少年自身的成长与发展,而且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这些人的身心健康权、受教育权、劳动权、发展权和其他方面的基本人权,如果得不到切实的保障,那么他们的未来发展势必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他们现在已经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当他们成为成人社会的一员的时候,如果弱势地位没有根本的改变,那么将会带来更多的社会问题。因此,无论是从青少年自身发展着眼,还是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考虑,都需要给重点青少年群体更多的关注和关爱。
第三篇:重点青少年群体情况分析报告
重点青少年群体情况分析报告
2012年重点青少年群体情况分析报告 加强重点青少年群体排查摸底工作,是进一步提高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有效措施。根据《关于转发保山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的通知文件精神,团乡委认真开展排查摸底。
一、排查摸底范围
本次排查摸底专项行动将本乡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纳入范围。具体为:6周岁以上25周岁以下未就学、无职业的闲散青少年、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受救助的流浪乞讨青少年、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受艾滋病影响儿童、义务教育阶段青少年等。
二、我乡重点青少年现状分析 青少年处于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他们有如下的特点:第一,心智发育不成熟。青少年的心智成熟度不如成年人,他们判断是非、好坏的能力较差。第二,逆反心理。青少年的自我意识获得空前发展,但自我控制能力还比较差,对老师家长的指令产生厌烦,并滋生反抗的心理和对立的情绪。第三,不合群。父母的溺爱和学校教育中缺乏对学生团体精神的培养,使得部分青少年从小就以自我为中心,凡事只考虑自己,不为别人着想。除了具有一般青少年具有的特点外,“问题青少年”还有如下特点:第一,滥用暴力攻击性强。包括:攻击外界,敌视、破坏和辱骂别人或攻击自身,伤害自己,甚至轻生及自杀。第二,情绪问题严重。表现为说谎、偷窃、缺少情感、不信任别人、恐怖、焦虑、抑郁等。通过前期调研,我们发现在所有学校都
或多或少的存在部分“问题青少年”他们踏入社会后,“问题”日趋严重,一不小心就会走向违法犯罪的边缘。近年来,我乡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问题不断增多,危害程度不断升级。根据我乡公安机关的调查,在查获的全部犯罪嫌疑人中,青少年占较大比例,刑事案件作案成员的低龄化趋势十分明显,重大恶性刑事案件青少年犯罪比重上升,形势不容乐观。
三、突出问题 目前,闲散青少年群体的管理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首先,闲散青少年数量呈增长趋势。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社会转型、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家庭结构的变化,并且由于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影响,就业创业难度增加,闲散青少年的数量呈增长的趋势。其次,闲散青少年的法制观念淡薄,违法犯罪率高,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隐患。在青少年违法犯罪中,闲散青少年占很高的比例。另外,这一群体的吸毒问题也较
为严重。再次,闲散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存在问题。社会公众对闲散青少年缺少关爱,造成闲散青少年挫折感较强,心理承受能力差,这进一步激化了闲散青少年反社会行为的发生。最后,在闲散青少年的管理方面,没有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社区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经费投入不足,相关的法律法规亟待完善。在违法犯罪原因方面,闲散未成年人处于失管、失学、失业的生活状态,是其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重要原因;不健康的娱乐场所、不良的同伴关系等是闲散未成年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直接诱因。
四、解决思路
针对农村留守未成年人,开展“关爱行动”。整合基层各部门的资源,大力支持学校青少年维权服务站以加强亲子沟通、强化监护职责为重点,在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相对集中的中小学校结合“亲情驿站”的建设工作,为农村留守未成年人建一份亲情档案,联系配备一名“亲情
家长”,为安装一部“亲情电话”,交一个“手拉手”好朋友,每学期组织一期“感恩父母”主题队会等,合力构建家庭监护、学校帮护、社会呵护三位一体的关爱服务网络,共同促进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针对社会闲散青少年,开展“引导行动”。发挥村青少年维权服务站的作用,摸清各村内社会闲散青少年底数和有关信息,定期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工作学习等情况,追根溯源,预防为先,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辅导、生活帮扶、就业培训和创业指导等服务,端正他们的人生态度,避免他们走上人生歧途。针对问题青少年,开展“帮教行动”。根据上级团组织工作要求,对服刑劳教青少年开展“走进去——关爱失足青少年,走出来——感受社会温暖”为主要内容的警示教育活动;对有轻微违法和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建立“帮教档案”,组织志愿者与他们结对子,开展“一帮一”、“多帮一”、心理矫正等帮教活动,引导
他们远离违法犯罪。
针对进城务工青年及其子女,开展“关怀行动”。在进城务工青年及其子女相对集中的地方开展进城务工青年及其子女维权服务。针对工资拖欠、工伤赔付等进城务工青年反映集中的权益侵害问题,动员行政执法部门力量共同开展维权工作,切实为进城务工青少年办实事、解难事。
针对流浪未成年人,开展“保护行动”。积极发挥青少年维权服务站、志愿者组织和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的作用,联合有关部门,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救助。针对困难青少年,开展“救助行动”。通过开展“希望工程”、“手拉手”、“爱心超乡”等活动,及时对生活陷于困境的青少年进行救助,努力保障和实现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对留守儿童问题引起高度重视。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规划村风文明建设时要把文化活动、科普教育场所的建设与青少年的课外活动甚至监护体系 的构建统筹考虑,将其作为青少年学生课余活动的氛围和场所,并逐步构建起适合我国实际的农村青少年监护系统。地方政府的管理部门,要逐步规范外出务工者的素质和基本条件要求,使离乡务工由起初的自发、无序逐步走向有序、规范,并关注其对未成年子女的安置与监护措施;要通过法制教育等方式,增强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监护的责任意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加强与子女的联系,依法承担起家庭教育的义务。学校要给予特别关注。首先,学校教师应对学生家长外出情况、学生散学后的表现情况、学生思想和生活状况等要了如指掌。其次,要对留守儿童特别关爱。学校和教师应更多地关心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和思想变化,增加情感投入,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应有的心理归属。还要不断主动与家长及代养人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发挥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合力作用。同时,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
科学的教育理念。注意发挥留守儿童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进一步改变单一的教学形式,加快课程建设,充分激发其学习的愿望和动机,增强教育的固有“魅力”。
父母应加强感情交流。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引导留守青少年儿童家长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作为家长,应该经常与老师通过电话、书信等方式进行沟通,全面深入地关心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尽可能地减少孩子离开父母的孤独感和无助感,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常回家看看”。家长对孩子的关心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家长应更多地为下一代着想,不仅为教育孩子提供物质支持,更应该与孩子保持心灵沟通。加强对孩子品德的教育与引导,帮助他们树立面对现实的信心和勇气,以更积极、更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
社会各界要共同关注。社会各界要关心留守儿童,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媒体应加强宣传,增强社会的
关注程度,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教育部门应制订有关留守儿童的监测体系,明确监测办法,在全局上整体地、动态地掌握留守儿童的情况;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工会、村委会、派出所等组织的作用,建立社会监护体系,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重点青少年群体特别是社会闲散青少年的问题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社会的改革与发展,乃至会影响国家的整体发展,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关系到我国社会的发展进程。我们期望社会、家庭以及学校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各职能部门尤其是群团组织,应有责任、有义务的积极响应,在关心留守儿童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共青团马站乡委员会 二○一二年十一月一日
第四篇:消防整治专项行动排查情况报告
杉洋中心小学消防整治专项行动排查情况报告
我校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明确责任、强化责任、追究责任”为核心,根据古教安[2014]90号文精神,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消防隐患排查整改工作,为打造平安校园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一、健全领导机制,加强防患意识。
学校成立了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黄传岩任组长,各班班主任为组员。所有行政人员都是责任人并责任到年级到班,落实责任状,层层负责,人人有责。全校师生齐抓共管,共同营造安全、稳定、文明、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我校教职员工清醒地认识到:校园内的各类安全隐患依然存在,旧的隐患消除后,新的安全隐患仍会随时出现,学校在加强安全管理的同时,突出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防范工作。
二、严格排查要求,认真排查隐患。
1、把学校消防安全问题放在突出位置。按照局、公安、消防部门的要求严格校园防火管理,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整治期间,学校全面开展了消防安全大检查,对各科室、计算机室、图书室、实验室、教室及各办公室等师生人员密集场所和易燃易爆场所,对电器、电线、灭火器材、消防水源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对查出的隐患迅速进行了整改。做到了排查不漏处室、不漏班级、不漏设施,排患务尽、不留死角。发现不安全苗头和现象迅速整改。
2、整改内容:及时更换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插座;增加灭火器数量、对压力不足等问题灭火器进行维修充装。
三、加强安全管理,强化安全教育。学校在组织活动时能充分考虑安全因素,落实安全防范措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科学、合理、认真组织好教学活动,防止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学校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积极探索有效的消防安全教育形式,努力增强学生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建立消防隐患排查整治长效机制。
组织力量对学校消防安全工作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和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按有关要求加以整改。整改工作落实好整改的责任、措施、经费和时间。整改中做到一个环节一个环节落实,不留死角。同时,整改工作和预防工作很好地结合起来,以改促防。树立正确的发展观,确立“一保安全、二保稳定、协调发展”的工作原则。对易于引发事故的环节给予定期检查,发现隐患要及时处理,进行整改。
我们将把学校消防安全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加强管理和防范,充分认识消防安全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力戒形式主义,坚持下大力气、不懈努力,狠抓落实,认真总结经验,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初步建立起学校消防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
古田县杉洋中心小学
2014.12.18
第五篇: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排查专项整治行动分析报告
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排查专项整治行动分析报告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安全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做好全国“两会”期间的校园安全稳定工作,进一步推动教育系统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深入开展,建立健全教育系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有效防范安全事故,根据《2015年宁海县学校安全稳定综治工作指导意见》(宁教﹝2015﹞43号)、宁波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排查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部署与要求,从学校实际出发,组织后勤等精干力量,全面深入地组织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排查工作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现将自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校园安全管理状况。
我校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制,并执行落实;成立了安全保卫机构;“三防”建设达到标准。保安力量配足,持有上岗证,会熟练使用物防和技防设施设备。保安人员配备了防护器械“八件套”(钢盔、武装带、橡皮警棍、钢叉、约束绳、辣椒水、防割手套、警哨);CK紧急报警器准备安装,视频监控系统等技防设施覆盖全校;校园内安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并落实,门卫管理制度健全,并落实校园24小时值班巡逻制度。我校消防、宿舍管理、食堂、食品和饮用水、疾病防控、集体活动审批、实验室、极端天气等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另外,我校建立了心理、生理健康等安全教育制度,认真落实学生因病缺课登记制度,还未建立有特异体质学生档案,现要求各班主任立即建立特异体质学生档案。
(二)学生交通安全保障情况。
我校应急预案健全,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应急管理机构健全、应急物资齐备。在交通方面安全制度完善,校旁有减速带、停车标志。学生放学回家有专用校车接送,驾驶员有校车驾驶资格。学生接送车配备有随车监护老师和应急防护设备。校车无超员、超速、混载、疲劳驾驶等现象和“黑车”接送、“病车”上路现象。
(三)校园消防安全状况。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并落实;学校按规定配齐消防器材,符合质量要求并定期检查,无过期现象,能正常使用。其他消防设施、应急照明、指示标志、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等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有关法律规定;电线、电器设备基本安全、完好。
(四)学校设施、场所安全状况。
消防工作“四个能力”建设到位,无D级危房在使用。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礼堂、图书馆、电脑室等建筑符合安全要求。锅炉、燃气、电气、体育器材、实验室设备、电脑等设施符合安全条件,校园电网铺设规范,照明设备齐全。校围墙、护栏、宣传栏、开水房等学校附属构筑物安全符合要求。食堂、教学楼、宿舍楼等学生密集场所楼梯通道、护栏、扶手、照明等设施符合规范。无乱拉电线、乱接电源现象,学生寝室禁止使用明火,建立宿舍管理员陪护点名夜间巡视制度,宿舍巡视无记载,现要求政教处制定巡视制度并对巡视情况进行记载。
(五)校园周边安全状况。
校园周边无违规经营的网吧;但校门对面有1家饮食摊点;无非法宗教活动场所;无存在引发涉校涉生暴力案件或群体性事件的苗头和倾向,门卫保安能及时关注报告周边动态;无“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校园周边治安状况基本正常;无非法贩卖管制刀具问题;学校附近无生产、经营和储存有毒、有害的危险品的工厂企业。
(六)安全教育落实情况。
学校安全法制教育做到教学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学校有按规定和要求开展“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周)”、“5.12防灾减灾”教育、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意外伤害、防盗窃、防诈骗等系列安全教育,每学年组织开展紧急疏散和自救逃生等演练,开展符合各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生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室、辅导室工作。(教师定期组织学习法律、消防、心理等知识。)校内无打架斗殴事件,定期开展违禁物品点检,针对特殊学生采取帮扶措施。
(七)食品卫生安全状况。
学校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和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符合国家食品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学校的卫生设施、餐饮设施、日常饮用水、无安全隐患;有食品卫生许可证;食堂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良好。
(八)涉及师生切身利益方面。
在学校办学体制调整、校址搬迁、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收费调整、后勤服务、食堂饭菜价格等涉及师生切身利益方面,基本较好。校外活动、社会实践等都能制订合理的活动方案,排除安全稳定隐患。
在自查的基础上,我校后勤人员认真疏理排查、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分类进行登记造册,建立隐患台帐。对一般隐患要实行即查即改,对一时难以整改到位的重大隐患要制定整改方案,明确责任人、落实资金、规定期限、挂牌促改,或向教育行政部门报告,积极争取整改,确保隐患及时得到治理。
宁海县第三职业中学 2015年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