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评论影评

时间:2019-05-14 01:47: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艺术评论影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艺术评论影评》。

第一篇:艺术评论影评

南京审计学院 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姓名

学号

班级

专业

学院

指 导 老师

评 阅 成绩

评 阅 意 见友谊,爱情,时间--《美国往事》之影评孟杰1006011210法1法学法学院

友谊,爱情,时间: : : ::::::

--《美国往事》之影评

很多人都说《美国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是一部出色的黑帮电影,可是我个人却觉得这部由意大利著名导演塞尔乔·莱昂内于1984年执导的影片,以其丰富的内涵表达、鲜明的人物刻画和近乎完美的结构,超越了黑帮类型片的范畴。影片在3小时45分钟的时间里,通过主人公诺德斯(罗伯特·德·尼罗饰演)对往事的回忆,讲述了几个年轻人的友谊、爱情和他们的生活,史诗般地展现了作为个体的小人物们在时代变迁中的挣扎和浮沉。影片那宏大的气势,舒缓的节奏,感人的情节,在我心中激荡回响,“于我心有戚戚焉”。

1关于友谊

面条是个犹太移民,一个住在纽约动区贫民窟里的穷孩子,为人“义”字当头,对不惜朋友赴汤蹈火,是个不乏浪漫色彩、幻想型的人。他爱冲动,这决定了他要为小兄弟报仇并饱受牢狱之苦。他的性格不能改变他下层人的社会地位,并决定了他终生伴随着内疚和悔恨的命运,他的出路是逃到大烟缭绕的梦境里。躲避现实。

迈克斯是个注重实际而怀有野心的人,他心狠手辣又善于隐藏自己。他狡猾、放纵、自私而不择手段,作者把他推上政治舞台最后又让他绞死在垃圾车里,并非出于偶然。面条和迈克斯

在小街上初露锋芒

当,于是开始了他们

谊之路,当在河里找

时,面条焦急的寻

斯的恶作剧后两人

人友谊的见证。

2关于爱情 是一队矛盾,时两人旗鼓相的合伙之路友不到迈克斯找,发现迈克的嬉笑都是两

六十年代面条在厕所“偷窥”转到三十年代黛布拉在仓库练舞。

老年的面条“看”到了年少的黛布拉:这么多年过去了,面条依然没有忘记自己的真爱,可见面条爱黛布拉有多深!另外这个镜头似乎也隐喻着黛布拉和面条的宿命——有缘无份:面条一直到老也只能“窥视”黛布拉,一直都没能得到她。无论面条有多坏,但是面对黛布拉时都是那一颗最纯洁的心。

3关于时间

本片导演Leone曾经指出闪回结构在《美国往事》中的核心地位:“because time is one of the leading characters in the film-this film is about memory, nostalgia and death.”

可见,与其说《美国往事》是《教父》的同宗兄弟,不如说它是《公民凯恩》的旁室嫡孙.比如那块从醉汉身上偷来的怀表,不仅见证了友谊的生与灭,而且暗示着Noodles和Max的一生都活在不属于自己的时间里.比如1968年胖子和面条重逢时的对话.Moe: “What have you done all this time?” Noodles : “Going to bed earlier”.这不仅比喻Noodles像普鲁斯特的小说人物一样丢失了时间,而且说明他的现在就是过去的不断苏醒.再比如片中一处史诗化的细节:用背景画面中布鲁克林桥的兴起象征Noodles的成长.当大桥还在打桩的时候,他是个青春期的少年;当大桥完工的时候,他成了一个帮派的领袖;当35年后大桥周围布满了高速公路的时候,他和大桥一样变得老态龙钟,世界抛弃了他们.“电影使我们有机会在无法看到的那个世界中努力塑造,而叙事本身也是在重新结构时间,那些时间带给我们的美感似乎无法言表......在日常生活中,时间使人与人之间形成穿插关系,使事与事之间形成穿插关系.导演便是要在安排这样的安插中显示才华......他俯身检起了一跟柴火,但经过漫长的时间,又告诉我们这只是一根火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感觉到了时间的存在.”

4关于电影的表现方式

其一《美国往事》中有许多参与表意的镜头,固定镜头、移动镜头和组接镜头都有。其二在影片的色彩质感,偏暖色调,其中夹杂大量的黑色,每一帧画面如同镶在木头相框中的老照片。我最喜欢片中由近及远,由细微及宽广的拉起的镜头;往往从一个人一件物拉升至整个街区茫茫人海。

其三在于影片在时间之间的穿梭,自如流畅,有时难免让人产生如梦如幻之感。在时空之间的转换,完全没有提示性的“flash back”,比如主题人物陷入沉思,或者淡入淡出之类的提示,而是直接转换;而这样的转换往往通过比如—凝视。比方当 “面条”凝视火车站的玻璃镜子门,直接幻化到”面条“三十五年后衰老的面庞,镜头拉远----观众看见同时也已经在三十五年中改头换面的纽约火车站,音乐正是披头士的那首有名的”yesterday”

恰好符合那

个年代。

当然,影片本身所蕴涵的,绝不仅限于此。不同的人在看这部电影时,产生的感受不尽相同,甚至截然相反。影片最大的韵味,正在于让人欲说还休,正如影片的结尾(也是我最喜欢的镜头):

中国烟馆里烟雾缭绕,仿佛时间停滞,不知世事。年轻的诺德斯抽了口鸦片烟,慢慢地转过身来,面对着天花板,露出一个似乎意味深长又似乎不知所云的微笑,笑世事如烟。(了了)

第二篇:影评的评论

模式一:单角度评析 题目:主标题

——副标题(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或者艺术手法)

第一段:电影风格(30字)+电影梗概(150字)+中心论点(20字)第二段:分论点一 第三段:分论点二

第四段:总结(升华主题,并联系现实,提出个人思考)模式二:多角度评析 题目:主标题

——副标题(不用提出角度,只需要点出评什么电影就可以了)第一段:电影风格(30字)+电影梗概(150字)

第二段:评主题思想(看不出准确的主题思想,可以用感受来代替,但一定要结 合电影情节,不要写成纯观后感)

第三段:评人物形象(可以评一个,也可以评多个)

第四段:评艺术手法(镜头、音乐、台词、画面、色彩等等)

第五段:总结,提出一个总体的评价(弥补开始第一段的中心论点缺失)模式三:散评式 题目:主标题 ——副标题

也可以只用一个题目:比如说“评电影《花火》”

全文自由分段,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可以评价电影的任何一个部分或细节。注意不要写成观后感,也不要写成电影简介,要注意“叙”“析”“评”相结合。本模式例文可以参考《影视传媒专业高考指南》一书中139页:“黑暗中的花火——评析北野武《花火》 我的眼里只有你

——徐静蕾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主题思想之浅析

《一个陌生女人来信》是继《我和爸爸》之后,老徐导演的第二部作品,与后者不同的是,这部作品改编自大家耳熟能详的茨葳格的同名小说,这便被赋予了博大的精神内涵。那么老徐是否能够传神地演绎这段故事呢?答案是肯定的,在一段清脆的古典音乐中,电影以民国北平作为时代地域背景展开了这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整个影片的色调始终是灰暗的,像是由一张张泛黄的茶色相片拼接而成,时光的碎片就这样一览无余地展现在观者眼前,造成一种老照片的感觉。在昏黄的灯光下,悲凉的音乐中,作家男人坐在黑暗中看信,一封信引起了所有的故事,由那位弥死女人娓娓道来。女人用她的一生向我们阐述了一个神圣伟大的主题——那份独一无二的纯粹的炽热的爱情。

我爱你,与别人无关。专偷大宅院的飞贼被通缉队逮着了,一个作家搬了进来。这时候男人还没有出场,但扑面而来的是他的气息,一箱箱书籍摆在院子里,管家谦虚礼貌,房间内传出了京剧声和笑语声,于是,神秘与猜测笼罩着这个女孩,青春的涌动在心头荡漾,少女的情怀在期待中成长。终于一天,她正在门口玩耍,作家男人出现了,骑着摩托车,又像是王子的白马,就这样出现了,这是他和她的第一次见面,她着了魔似的被他吸引住了,男人一下子占据了少女的全部空间。他和她的第二见面又是在门口,她奔跑出去的同时撞上了正要进门的他。四目交投,她几乎要融化了。他看了她一眼,那眼光温暖、柔和、深情,活象是对她的爱抚。他冲着她一笑,只说了一句话:SORRY。而她的心却已经属于他了。“从这一秒钟起,我就爱上了你。我知道,女人们经常向你这个娇纵惯了的人说这句话。可是请你相信我,没有一个女人象我这样死心塌地地爱过你,我对你从不变心,过去是这样,这么多年过去了一直是这样。因为在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比得上一个孩子,暗中怀有的不为人所觉察的爱情。因为这种爱情不抱希望,低声下气,曲意逢迎,委身屈从,热情奔放。这和一个成年妇女的那种欲火炽烈、不知不觉中贪求无厌的爱情完全不同。只有孤独的孩子才能把全部热情集聚起来。”在母亲那儿,女孩成为一个倔强叛逆的丫头;在外人看来,她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在管家看来,她也许是个乖巧的孩子„„然而,“只有孤独的孩子才能把全部热情集聚起来”,女孩爱得专心,爱得痴迷,爱得纯粹,她爱那个男人,与利益无关,与外物无关,与距离无关,更与别人无关。

我爱你,与你无关。歌德曾有这样一句话名言“我爱你,但与你无关”,我爱你,爱得超凡脱俗,并不在乎你对我的感受,并不在乎你对我怎样,甚至也不在乎你和其他女人的来往。电影一开始,男人一进家门,就问管家,蔡小姐朱小姐来过没有,我们就知道这个男人是过的什么样的生活。当男人走进女孩生活的开始,男人身边就没断过女人。女孩在巷子中驻定,每天都守侯着男人,哪怕看到的仅仅是他匆匆而过的背影,她的心也是那么那么的甜蜜。有一天,女孩和男人擦肩,却得到这样的擦肩,男人牵引着他的女人,滑滚轴时绕过了女孩。女孩终于知道,无论她是如何的爱他,却始终没有走进他的视野,也走不进他的生活。可是,爱并不为此而停止,相反却更加热烈而奔放。终于有一天,男人终于注意到她了。她远远的看男人向自己过来,越来越近了。可是马路很窄,不可能通过两辆黄包车。男人选择了让她先走,男人那漫不经心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向她身上一扫而过,立刻变成了那种专门对付女人的目光。这种目光从前第一次把她唤醒,使她一下子从孩子变成了女人,变成了恋人。她过去后男人还回过头来看,但没有认出她来。他带她去了小饭馆吃饭,又“顺理成章”的带她回到了自己的家。那个北屋,那个多少次让她魂萦梦牵的地方。他向她发出邀请的时候,她不假思索的答应了。一夜过后,他使她已经从女孩,变成了女人。然而,男人要关心战争,关心时事,才几天,男人就说他要去外地一段时间,还说回来会找她。可是男人回来了,也就再也记不起了她。“不久,我发现有了你的孩子。我决定搬走,你叫我怎么告诉你呢。你是永远也不会相信,一个少女她曾经也将一直对你这个并不忠实的人坚贞不虞。你也永远不会坦然无疑地承认这孩子是你亲生子。你也许还会觉得我另有企图,你会对我疑心,在你我之间会存在一片阴影,一片淡淡的怀疑的阴影。而我是有自尊心的,我要你一辈子想到我的时候心里没有忧愁。我宁可独自承担一切后果,也不愿成为你的一个累赘。我希望你想起我来,总是怀着爱情怀着感动。在这一点上,我愿意在你结交的所有女人中成为独一无二的。当然你从来没有想到我,你已经把我忘得一干二净。”就这样,女人主动离开了男人,尽管她有充足的理由选择留下,她可以去找男人,让男人承当应该承担的责任,让男人照顾自己,但她还是决定离开了,不是因为爱的消失,而是因为保持爱的纯粹,演绎了歌德的那句名言“我爱你,却与你无关”。

我爱你,与我无关。女主角迫于现实生活沦落风尘中,然而即使投入别的男人的怀抱,但心却依然属于作家男人,她出卖肉体,却坚持爱情,她的身体可以被不同的男人玩弄,但她的精神世界却保持着永恒不变的爱。女人在四川江边的一个小镇生下了孩子,八年后,她的孩子已经长得楚楚动人。女人漂亮的孩子在舞池中穿过,在一个白色的柱子前面停了下来,他喝着汽水,小眼睛望着躁动的舞池,而女人用她的肉体交换着孩子的幸福,可怜的女人,可怜的母亲。她有一些有钱的男朋友,阔气的情人,“我不愿意、更不愿意让我的孩子、我那聪明可爱的孩子在陋巷的垃圾堆中,在肮脏的空气中长大成人。不能让他那娇嫩的嘴唇去说那些粗俚的语言,不能让他那白净的身体穿着破旧的衣衫——你的孩子应该拥有一切,拥有和你相等的生活,所以我和别人在一起,跟那些可以给我提供这样生活的人在一起。不管是年轻的还是老的。”女人在舞厅里,面对这个深爱着而又深伤着自己的作家男人,干脆爽快地答应他的风流请求,“朋友算什么?自尊算什么?下一次我还会这样,你的声音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让我无法抗拒„„”女人的爱,已经脱离肉体,深入灵魂。我的爱在灵魂深处,又与我的肉体何干? 如果说现代歌曲里唱的“我的眼里只有你”是传递出一种坚定不移的专一爱情,如果说歌德的那句“我爱你,但与你无关”诠释了一种汹涌难挡的炽热爱情,那么电影主题表达的爱情则不仅是坚定不移的专一,不仅是汹涌难挡的炽热,而且是神圣伟大的独一无二的纯粹的爱情。对于男人来说,少女的擦肩而过可以忘记,青春女性的含苞欲放也可以忘记,风尘女子的激情缠绵统统可以忘记,他阅历无数女人的身体,他感性的细胞也仅仅会在刹那间的怀疑似曾相识;而对于一个女人来说,从少女怀春到青春邂逅,再到风尘沦落,最后黯然离别,却始终执著地坚持着那份独一无二的爱情。当女人再次离开男人那间屋子时,管家那句“早啊,小姐”,见证了岁月的沧桑,更见证了爱情的弥久„„

穿城而过·心灵伤痛

——王小帅电影《十七岁的单车》中小贵评析

《十七岁的单车》是王小帅导演的一部电影作品。小贵是一个从农村来到城市打工的一个男孩,做了一份快递员的工作。但是,在将要把自行车拿到手的时候,却把谋生的车子给丢了,然后就开始寻找,在找寻丢失的自行车时,发现他的自行车被另外一个城市的男孩小坚骑着,于是一辆自行车,把他们两个身份不同却拥有某种共同的东西的年轻人联系在了一起。一辆自行车负载着两颗被灼伤的心灵,影片着重刻画了两个男孩内心成长的心灵创痛。小贵是一个努力融入城市,却不断受到伤害的年轻人形象。

首先,小贵在内心深处渴望融入这座城市,得到生存的机会。自行车对他来说已经超出一个交通工具的范畴,更是一种寄托。当小贵寻找到自行车后,便决定骑上“溜走”,面对小坚的穷追不舍,他拼命逃窜。但是自行车还是被小坚和他那帮朋友拦下。于是他却没有放弃,继续追踪小坚,并到小坚家里偷回来了自行车。当他抱着自行车躺在快递公司的门口,当经理决定把他留下时,小贵终于得到了继续在这所公司工作的机会。

但是好景不长,自行车又被小坚和伙伴们抢走,但小贵却直接告诉了小坚的的父亲,通过小坚的父亲要回来。然而,小坚和他的哥们也没有罢休,继续追踪。当小坚和哥们要把自行车再次抢走时,小贵抱住自行车,发出嚎叫,那种撕心裂肺,锥心刺骨的喊叫,让人感觉到小坚失去的不是一辆自行车,而是他身体的一块骨肉,是他坚守在这个城市的一块精神阵地,没有了自行车就意味着他的工作机会丧失殆尽,他也就无法与这个城市融合,为了不失去这个城市,他必须有一种“秋菊打官司”的拧劲。小贵那揪心的哭喊,让小坚和哥们不得不罢手和他商量如何解决。他们最终达成了一条协议:一个人用一天自行车。

小贵是一个倔强、执着的孩子,在常人眼里找丢了的自行车是一件几乎不可能事,但是小贵却执着的寻找着,一次次的失败并没有让他停止。他的倔强、执着来自于内心深处对融入这座城市,得到生存的机会的渴求。其次,小贵在融入这座城市的过程中却遭受了漠视和伤害。小贵的伤害有来自这个陌生化的城市对他心灵的无意侵蚀,在影片开始,镜头里的那群来自农村的小伙子,是未经现代文明“污染”的孩子,他们在镜头前显得十分朴愣、憨厚。画外招聘人员的一种近似乎逼问的语气,以及速递公司经理的出场,以及小贵向会计刘姐要工资时,刘姐对他不搭理,却跟另外一女的谈论傍大款的问题,突显出都市人对外乡文化闯入者这样的弱势群体的一种漠视。在沐浴中心,进去之前是一群扭秧歌的老太太在门前手舞足蹈,一位老头在擂动着一面大鼓。从他进洗浴中心时鼓声就开始伴随在画外空间,直到他洗完澡,没钱付帐被强行抓住受凌辱时,鼓声时强时弱地响着。逃跑被两个保安强行抓回后见到张先生时,也只是从后背拍了张先生的局部镜头,在画面里,我们看不到张先生的脸部表情。最后他出了洗浴中心,发现自行车被盗。这让我们感觉到这个城市似乎和小贵格格不入,一边是锣鼓喧天,手舞足蹈的热闹场面,一边却是胆战心惊,受到侮辱,而后发现自行车被偷时的惶恐不安。在胡同里边,这群青少年追逐斗殴,残暴而猛烈。而同时,镜头里常常出现十分安宁的场景,有打太极拳的,逗小孩的,唠家常的,下棋的。导演努力捕捉或寻找一些详和、静谧的画面,这样使得与青少年内心躁动甚至残忍的世界形成一种反衬与对比,流露出人们近乎冷漠的一种感觉。影片末尾,小贵看到他的自行车被无情地砸烂时,他的心灵受到最严重的伤害,这种伤害是最为尖锐而且十分地沉痛,因为那不是简单的在砸一辆自行车,而是对他的理想,生存机会的打击。当别人对他的身体进行伤害时,他没有反抗。可是,他的自行车被无情地砸烂时,小贵毅然捡起板儿砖狠力地朝砸车的人拍去。小贵这个被伤害最深的人也成了具有一个悲剧色彩人物。最后,他扛着心爱的自行车走在北京的大街上,他的身影在人头汹涌的都市里显得十分地落寞与苍凉,我们此时感到一种怜悯。王小帅在这部影片里,强调了对小贵这样底层人的关注,在镜头语言的选择上明显地流露出导演心目中一种很健康的人文关怀。在镜头的运用和空间的选择上,对这群“异乡人”是抱有一种尊重和理解的心态。当拍摄这群来自异乡的应聘者时,导演选择的是平视的正面机位,让他们在镜头前有一种自我审视的尊严感。城市对农村来的年轻人来说,也许是匆匆过客,也许是最后的归宿,但无论如何,在融入这座城市的过程中,总会受到各种伤害,这种伤害印象深刻,难以抚平。

黑暗中的花火

——评析北野武《花火》

很多人谈到《花火》时,提到很多次的一个词是:“暴力”。是的,从“暴力”说起,但,更吸引我的,是暴力中的温情。

《花火》的故事并不复杂:警官西佳的妻子得了白血病,医生告诉他无药可救。在一次行动中,西佳去医院看望妻子,搭档崛部被匪徒击伤,成为终生残疾。两个同事在行动中一死一伤。西退出了警局。西佳打劫了一家银行,他用这些钱,救济殉职同事的妻子,买了画具送给崛部,还了高利贷,然后带着妻子来到了乡村。陪她度过生命最后一段时光。山口组追踪而至,他杀死了追杀他的所有黑社会成员。在大海边,妻子的生命快到尽头,他从前的同事也追来,西佳要他们等一小会儿,和妻子坐在海边,最后看了一次海之后,开枪自杀了。暴力的情节始终是突如其来的,没有仇视、谩骂、叫嚣或是威胁的“前奏”,干净俐落的一拳、一颗子弹或是瞬间的爆裂声,展现了生活中或是导演心目中的一种发泄。这样的暴力不同于《天生杀人狂》中的狂野与发泄;同样的写实,却也不似《黑暗中的舞者》那般沉闷压抑,影片中的暴力情景在俯拍的镜头下充溢着无奈的爆发和寂寞的悲哀。然而在这样残酷冷漠的生命的逝去中,我们并没有逝去温暖的感知。导演在向我们展现一个惨烈悲壮而又希望尚存的世界,即使有暴力与死亡的威胁和侵袭,生命与温情却依然在每个人心中蔓延。一块引人莞尔一笑的蛋糕,一种夫妻间猜扑克牌的小把戏,一声恶作剧般敲响的寺钟,一段烧焦的“意大利式烤鱼”,一副拼图,一张被驶过的汽车破坏的合影,一束依旧换水的枯萎的花„„生命,理应如此平淡而又坚强„„所以,当西佳的妻子轻轻说出那句她唯一的台词“谢谢你,谢谢你为我所做的一切”时,温馨和希望在瞬间被放大,即使随后不久的是两声无情的枪响。同样,这种希望的温情更明显地体现在崛部身上。故事中两条平行线的另一条的主人公崛部,受伤后妻子女儿离他而去,在生活中消沉下去的他却逐渐从绘画中找到了生的痕迹。两条分开的平行线由崛部看到的画,由他手下的画交汇在了一起,也再次分开走向了相悖的方向。我其实很难解释北野武的那些画有什么意义,但它们却是整个电影中留给我最深印象的,或许是色彩,或许是反差,总之有一种震撼感。从一只白马,头是一朵金灿灿的葵花,到两只蝙蝠,头是水红色的兰花,甚至猫眼,也是白色的马蹄莲花,还有绽放在黑色夜空里的,灿烂的焰火,反复出现的樱花主题,碧蓝的河水边的樱花,以及最为人津津乐道的那张画,在粉红色的樱花深处,一个穿着灰绿色衣服的人的背影,在这个人的身边,一把短刀插在泥土里。甚至是那张“雪”和“光”的字样上刺眼的鲜红的“自觉”,都带有一种强烈的生命感。导演北野武的画,或许也正是车祸后的他的心理写照,从毁灭求死的那一端摆回到了求生的这一端;同时,我们也就从崛部的表演中,寻到曾陷入死亡绝境的北野武的影子。影片中很多崛部凝望大海的镜头,那时候我总在猜他心中会想些什么。他个人的生活没有语言,是什么让他点燃了生活希望的刹那,让他的画和西佳的生活在错位后又联系在一起。最简单的答案是导演,或者是导演的意愿。“艺术家可以并应该做到的一点就是:让人感到活着至少还有点意思”。应该正是处于对生的感悟中,北野武镜头中残暴的或是落寞的人生才并没有让人感到绝望。而这些时候画面湛蓝的主色调和平静凝固的镜头也传达着一种和谐与安宁,如同对于生活、生命的一种旁观,冷静而让人沉思。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很难说清除崛部和西佳谁是悲剧人物谁是喜剧人物,亦或二者同悲同喜。对西佳,虽然最终“死”的结局是悲,但无疑我们并没有从他人生最后的一段路程中感到更外露的痛苦。他的脸很少有表情——我只记得在拍照时汽车过后他和妻子的一次对笑。很多人说因为西佳是主动的——“找死”也好,“主动选择”也好,尽管最后会如烟花般消逝,却拥有绽开时难忘的绚烂。

西佳所选择的路其实让我感到有些不可思议。我曾经分析是什么逻辑或是理由让西佳选择了这样一条极端的路。而其实,且不谈日本社会、文化等等因素,人做许多事是没有推理逻辑可讲的。平时的生活、性格风格、突发事件甚至是一时冲动都可能会促使人去做各种事情。然而,在影片中,原因似乎并不重要,只要是西佳选择了,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所走的每一步便有了价值。

而对于崛部,原本幸福的他被离弃后沉入孤寂绝望的深渊,“等死”的他却又在已成悲剧的定局中找到了寄托。有人说,“电影的题目应该分开来读,花和火分别象征着两种生活状态,一种是像火一样的花——静态,被动,充满向往且无奈的,一种是像花一样的火——动态,主动,正在体验且热情的。”崛部自然是前者,无奈毕竟有些可悲,而活着也不见得幸福。因此相较之下,生活是否应该像西佳一样?不,没有那么极端。只是生活再怎么艰难总会有希望所在,只要你选择去寻找,即便这种温暖如烟花的灿烂转瞬即逝,即便最终的结局如烟花般很快凋零。

《花火》的音乐也别具特色。久石让的音乐向来以舒缓悠扬让人难忘,而在这部影片中也贴切地表现出画面的情感。

影片中有很多静止或是缓慢的镜头,使影片有种画展的感觉。影片中没有特别的镜头手法,一切电影语言都是很平实的:山田陪妻子在静静的小河旁垂钓,以及在钟声响起时的寺院大门,画面空灵而寂静,如同一幅使生命定格的照片;人物之间的对话也并不多,静静地坐着,沉静或是一言不发,而音乐则恰时地表达了人物的内心。初听音乐的时候偶尔会觉得奇怪,总觉得和画面或是人物情绪不符。而最终恰恰是音乐的张力让我在混乱的叙事方式中重新体会到画面背后的情感,深沉的、跳跃的或是灵动的,如同人生无常,如同结束和轮回。

第三篇:摩登时代-影评-艺术导论

城南学院 经管二系 国贸0902班 吴赫 200973250202 《摩登时代》有感

——谈谈我看卓别林电影

像往常一样,劳累了一天的他踏着大皮鞋推开工作室的门,坐在镜子前准备卸妆,他默默地注视着镜子,镜子里那个头戴圆礼帽、穿着窄小礼服、留着小胡子的男人夏尔洛也在默默地注视着他……

卓别林,一代喜剧大师,这部电影是这位大师最后一部无声电影,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影片拍摄于1936年,众所周知,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经济危机,是有史以来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一次,这次经济危机深刻动摇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根基,与此同时,资本主义世界也从自由竞争阶段逐渐过渡到垄断阶段。而这部《摩登时代》恰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资本主义社会。

本片是卓别林早期黑白电影作品之一。虽然由于当时技术的限制,影片的配乐和特技都无法和当今的好莱坞影片媲美。但是,卓别林的喜剧表演天分使这部影片成为了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一。在1978年巴西《标题》杂志刊登的世界有史以来的100部最佳影片中名列第七位。

喜剧大师卓别林以独特的视觉表现,笑中带泪、喜中带悲的诠释方式,辛辣尖锐的讽刺和揭示出在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下,工人饱受资本家欺压剥削的严酷现实,以其卓越的表现手法向世人展示了一幅代表千百万失业者遭遇的生活画像。

《摩登时代》中卓别林饰演的是一底层市民,他在一个机器隆隆的厂房里日以继夜地工作,以赚取微薄的收入。重复繁重的工作压得他喘不过气,他把人们的鼻子当成螺丝钉来拧,卷入流水线机器的皮带里,令人苦笑不得。他在不断加快的传送带式的作业线上被弄得精神失常……这些影像无不反映了机器时代给人们所带来的恐惧与打击。精神失常的他被送去精神病院,出院后随之失业。失业的他加入了找工作的巨大洪流之中,在街头捡到一面旗子,竟无意中被当作是示威运动的领袖,被捕入狱。在监狱的生活本来衣食不愁,偏偏又碰上了监狱暴动,误食毒品的他挫败了罪犯劫狱的阴谋,从而被提前释放出狱。因此他为了重进监狱,不惜主动替因饥饿而偷窃面包的女主人公顶罪。然而事与愿违,监狱进不去,却因祸得福,得到了受他帮助的女主人公的爱。

片中的结尾说到;“Buck up-never say die.We’ll get along!”,男女主人公相互鼓励,一起微笑地携手走向前路……影片的感召力至此发挥到了极至,给人内心以强烈的震憾,它给了人们继续奋斗向前的勇气和生存的信念……也给了本部电影的一个完满经典的结局。

在码头偷香蕉的美丽女主角,得到香蕉后脸上天真快乐的表情,逃跑时俏皮的动作。以及她与家人间的互相鼓励,互相安慰,相亲相爱的场面。

家人是我们永远的依靠,家永远是我们最温暖的避风港。怪不得,当时的人们那么希望能拥有一座房子,即使房子表面上看起来并不坚固,但在它的主人心里,房子就像家一样,是最牢固可靠的。

男主角为女主角擦干眼泪,然后屏幕上出现了“Buck up-never say die.We'll get along!”。男女主人公相互鼓励,一起微笑地携手走向前路……

很多人为这一幕所感动、赞美,我个人倒认为这种从悲剧里产生的希望才真的是讽刺的悲剧,对黑暗的臣服和逆来顺受使人永远背离光明。

当同时期的喜剧演员还在依靠扔蛋糕、踢屁股这些老套路讨好观众,以“不笑我就胳肢你”为信念的时候,卓别林已经开始将自己对社会的观察、思考融入到喜剧表演中去,试图以蕴含高度思想性的喜剧改变喜剧演员仅仅是“国王身边的小丑”、喜剧等于闹剧的尴尬局面。当然,他成功了,他的喜剧观念对美国默片喜剧的影响巨大,他本人也成为电影史......这是电影史上从未有过的奇迹。这个几乎没有受过学校正规教育的人,以他超人的才华和渊博的知识,解决了自己在影片制作过程中产生的一切难题。从而使自己的影片独树一帜,达到高度的统一、精美和完整。

所谓的“摩登时代”是一个十份特殊的时期,两次工业革命的相继发生完成,工业社会彻底取代了农业社会,人类从农耕文明迈向工业文明,社会化大生产成为生产的主要方式。

在这一历史转型期中人们忙乱而无助,资本家私下伪善的画皮露出惟利是图的本质,劳动者则顺理成章的成为资本家攫取剩余价值的工具。他们都身不由己的践行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1936年2月5日,《摩登时代》在纽约利沃里剧院首映。当时正置世界经济危机后期,资本主义国家工人普遍失业,社会动荡,经济萧条。在如今资本主义依然存在的今天,此影片仍然是一部很好的反映资本主义剥削本质的影片,亦可看出资本家为了获得剩余价值不择手段的做法,拼命地压榨无产阶级工人。

此时此刻,我也想到了我们,生活在这么一个“摩登时代”,忙碌紧张的工作学习生活。

很多时候都不清楚这种忙碌,这种追逐,到底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还是怎样。

我永远忘不了主人公查理被机器卷进卷出的镜头,以及被流水线弄得变成麻木机械的工具人,竟然想要在人的鼻子、钮扣上拧紧螺母的镜头。一开始的大钟内部齿轮运转的特写,便清楚描述了当时社会里的机械化的社会秩序。虽然其电影所叙述的历史背景,是在三十年代资本主义逐渐走向垄断的时代,那个时代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低层阶级而言是苦不堪言的,面对机器时代的来临,他们只能感到无所适从。

我们人类共同的理想就是为了真理自由的或在这个世界上,为了美好的未来一同努力。

他用“悲伤的喜剧”阐述了个真实的世界,给我、给我们在欢乐的同时留下了深深的思考与感悟。

第四篇:《堕落的艺术影评》

死亡是个沉重的话题。它始终围绕,却是未知。而艺术,虽然字正腔圆地说着它的名字,却没有人能解释清楚它的存在。对于创造者而言,对于旁观者而言,艺术其实是两码子事。

我想起王小波在《我如何做青年的思想工作》一文中,意图劝导他考上清华却一心想搞艺术的侄子时,说过这样的话:“不错,痛苦是艺术的源泉;但也不必是你的痛苦。柴可夫斯基自己可不是小伊万;玛丽凯瑞也没在南方的种植园里收过棉花;唱黄土高坡的都打扮得珠光宝气;演秋菊的卸了妆一点都不悲惨。这种种事实说明了一个真理:别人的痛苦才是你艺术的源泉;而你去受苦,只会成为别人的艺术源泉。”荒诞的现实给了无所事事的人们最好的创作源泉,而那些真正受苦的劳苦大众,从来不曾拥有如此诗意的忧伤。

张国荣跳楼的消息出来的时候,马家爵被捕的时候,你看到的不正是这部短片里出现的那一幕么?随着他们的死亡,欢欣起舞。

摇摇欲坠的高塔、独木桥、荣耀的徽章、类似青蛙的古怪动物发出好笑的悲鸣、一部国家机器、死亡的舞蹈、领导者的梦想和信念、一个接一个的牺牲、战争不过是阴谋和野心家们精心编排的欢快的舞蹈、和某些伟人们暗合的面容,还有更多,还在继续。在西方的影片中经常出现类似的桥段,如表现十恶不赦的恶人在杀人时,恶人以华尔兹等高档音乐为背景在音乐的节奏中将人用与音乐匹配的方式杀死,最后换来的是脸部要么留露出满意的表情,要么定格为麻木的表情。

本人推理导演或者编剧,酷爱暴力美学的内容,喜欢古典音乐,看到过很多坠楼的死者照片,在极度悲惨情绪下,他却在另一个视角中发现了另一种美,一种死亡带来的美,这种美是人在最后弥留下来的,是不受意识控制的,在他看来是最自然最原始的美,人的姿势在血的承托下体现出了一种莫名的扭曲,这种扭曲像极了人类的舞蹈单格动作,如果连续起来是不是就是一段舞蹈呢?作者如是想,于是不断的丰富,不断的想象,再于是就有了这部片子。

第五篇:影视艺术 无间道影评

广告1001班 范树桦 1019200108

再见警察

——《无间道》影评

至今仍记得《无间道》上映时媒体的盛赞和兴奋,甚至有人说这标志着香港电影走出低谷,《无间道》瞬间在21世纪的香港,甚至华人电影史站住了脚跟。记得当时看《无间道》时,这种剧情让我感到刺激与兴奋,从那时开始,网络上“无间”也成为流行词汇,之后《无间道》又出了第二部、第三部。现在再看一遍,依然认同《无间道》的出色。

《无间道》给人一种全方位的感觉,从剧情与心理双线的强烈冲突,从紧张中却又给角色添上深入挖掘内心的舒缓节奏。几位实力派演员演技的出色发挥以及配乐都恰到好处,蔡琴的《被遗忘的时光》,充满感伤的《再见警察》,与剧情极其贴切的结合在了一起,给人以绕梁三日之感。

在《无间道》中,以双线交错来推进故事。“曾志伟—刘德华”的黑道空间,以及“黄秋生—梁朝伟”的白道空间,两者之间形成一种鲜明的对立感,在这两条线之下,黑白之间交互所产生的角色的内在心理与外在情绪,则将这两条线紧紧地缠绕在了一起,终致陷入一个无间地狱的境地。

作为警察卧底为剧情的电影,与其他间谍片不同的是,梁刘二人并未打“悬疑”牌,而是上来就告诉你,谁是卧底,谁是内鬼,转而将剧情转入戏剧冲突和人物心理的深层次挖掘,这虽然使影片增加些许理解上的难度,但却将影片的品质提高了不止一个档次,《无间道》很成功的阐述了人的身份迷失感,梁朝伟与刘德华的高超演技功不可没。

在影片尾部,刘德华希望梁朝伟能放过他,帮他隐瞒身份。但梁拒绝了,说了一句:“对不起,我是警察。”这让我记起“喜剧之王”,无厘头的星爷严肃的说:其实我是个演员,竟一时有一种深深的感触。最深刻的台词往往就是最简短的语言,也是最有力的表达。短短的一句话,便已将梁近十年的辛酸与坚持诉说了,多年的坚忍,也只为了这句话。

一直以来,我都在想,如果他们相互放过了,那么会不会有个较完美的结局?但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合情了却不合法,合法了便又不合情,到底如何选择,无论是圣人还是凡人,皆是头疼,也便有了古人仰天长叹忠孝不能两全。“对不起,我是警察”,短短的这句话,衍生出来的意思很深很无奈。我相信你有做好人的愿望,很想帮助你,让你成为一个好人,但是,对不起,我是个警察,而你是不是好人,法官自然会有交待。另外,这句话无疑将梁朝伟的伟大展露无遗,即使做了十年的黑帮,在恶劣的环境熏陶下依然能保持着最初的那份职责与品行,这期间的痛苦与坚持,又有谁能真正体会。

影片中有三个片段,刘德华在审讯犯人后被同事随意问到他怎么知道背后老板是阿毛时的明显停顿;傻强玩笑似的对梁朝伟说你是警察,梁的瞬间紧张;黄警官对梁说,你忘了自己是兵还是贼?这三个镜头看似无关,实则是影片特意表述的。刘德华,梁朝伟,处在无间地狱的两个男人,一直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一直扮演着自己该扮演的角色,从而一直分不清哪个才是真正的自己,时间不断溜走,本该慢慢忘了自己是谁,却又不得不记住,每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开始带上面具,开始演戏,永远的活在谎言之中,只有在梦中才能得到暂时的解脱。

一直记得梁朝伟和他的前女友萧亚轩巧遇的那个桥段,梁走到萧跟前,停下,萧凝望他,轻轻一笑。梁也腼腆一笑:“这么巧?”“很久没见。”“

六、七年了。”“近况如何?”“我结

广告1001班 范树桦 1019200108

婚了,你呢?还在道上混?”梁沉默半晌,不知该如何回答。这时,一个女人拖着一个女孩,走到萧身旁,梁望着女孩,摸了一下她的脸蛋。“你的女儿?”“几岁了?”萧急急回答:“五岁。”然后有点不好意思:“我丈夫的车子快要到了,所以„„”梁连忙说:“啊,我也赶时间。”然后依依不舍的离开。梁转身离开,女儿说:“妈妈,我今年六岁了。”萧灿烂地笑:“Sorry呀,妈妈真健忘,记错了。”说罢她抬头凝望渐渐走远的梁,感触良多。

第一遍看这里时,以为只是一个小插曲,没有在意,但第二遍再看时,突然发现,萧在跟梁说话的时候,手是放在裤兜里的,等到梁走后,摸着女儿的头的时候,她的手指上可以看到戒指是戴在食指上的,表示她未婚。实际上那孩子是梁朝伟的,箫深爱着梁,并为他生下了孩子,但是因为梁的黑社会身份,她选择了独自抚养这个孩子。当明白之后,瞬间有一种悲凉,身为警察,却只能当黑帮,连警察该有的一丝尊严都无法得到,更别说人生的幸福了。

下载艺术评论影评word格式文档
下载艺术评论影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宝葫芦的秘密的影评、评论、观后感

    10微电子1班孟园园107305105《宝葫芦的秘密》影评电影《宝葫芦的秘密》是根据我国著名作家张天翼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尽管这部电影在特技和场面上的处理较之前的国产儿童电影取......

    《当幸福来敲门》艺术评论

    《当幸福来敲门》艺术评论《当幸福来敲门》是一部根据现实改编的一部电影。剧中男主角,已近而立之年的克里斯·加德纳,早已经厌烦了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医疗器械推销员的职业。......

    播音主持艺术考试即兴评论

    播音主持艺术考试即兴评论范文,仅供学习参考。 1. 六岁儿童急寻廉价救命药 "我是一个不幸的孩子,我觉得自己支持不下去了……"所有亲人和医护人员都不愿意相信,这么沉重的话是......

    影视艺术 桃姐影评

    广告1001班 范树桦 1019200108 《桃姐》影评 《桃姐》这部电影,我看了三遍,每一遍都能注意到不同的细节,每一遍都会有新的感触。 第一遍是在电影院看的,那时突然想一个人看电影,......

    影评《外出》:淡淡的哀伤淡淡的爱情_电影评论库

    影评《外出》:淡淡的哀伤淡淡的爱情_电影评论库喜欢看电影,但很少进电影院。但,这次,因为裴gg的演出,便突发奇想,和几个朋友跑到影院,看乐《外出》。 朋友说,真是很闷的电影,太过平淡......

    《唐人街探案3》评价评论_《唐人街探案3》影评(共五则)

    由陈思诚编剧、执导,王宝强、刘昊然主演的电影《唐人街探案3》曝光“闹东京”版预告。小编整理《唐人街探案3》评价评论大全_《唐人街探案3》影评,希望能帮助到您。《唐人街探......

    影视艺术美学:《升空号》影评

    作为边缘的表征 ——评电影《升空号》 罗飞 芬兰的电影发展在世界上来说不是第一线的。受到国家资源的局限,芬兰的民族电影业处在自我发展与外部挤压(尤其是好莱坞)的双重影响......

    《罗小黑战记》影评_精彩评论800字[5篇材料]

    《罗小黑战记》讲述的是隐匿于人类世界中的妖精,本来与人类和谐相处,但是因为家园遭到破坏,很妖精开始了反击,而小黑就是一只流浪的猫妖,在旅途中遇到好的妖精,而遇到好的人类,小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