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美学:《升空号》影评

时间:2019-05-14 16:27: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影视艺术美学:《升空号》影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影视艺术美学:《升空号》影评》。

第一篇:影视艺术美学:《升空号》影评

作为边缘的表征

——评电影《升空号》

罗飞

芬兰的电影发展在世界上来说不是第一线的。受到国家资源的局限,芬兰的民族电影业处在自我发展与外部挤压(尤其是好莱坞)的双重影响下。作为本土的电影人,考里斯马基,在国际上受到的普遍赞誉促进了芬兰民族电影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当然,这并不是单向的,考利斯马基的成功是与其鲜明的民族性分不开的。在表现芬兰的社会现实,关怀本名族的风土人情之余,更多的可能是该导演的与众不同,为世界电影带来了诸多启迪与借鉴。

一、作为“边缘”的存在

1.边缘词解

“边缘”一词有语出自《论衡·状留》:“龟生三百岁,大如钱,游於莲叶之上,三千岁青边缘,巨尺二寸。” 和唐代元稹《茅舍》诗:“边缘堤岸斜,诘屈檐楹亚。”根据商务印书馆印行的古代汉语词典所查“缘边”一词有“边境”所指,出自《史记·匈奴列传》。另外,拆开两字的“边”与“缘”一词所查也皆有“边”的意思,根据现代汉语词典所查的“边缘”一词作为名词有指称“沿边的部分”,在本文中所借用的“边缘”一词除具有边界的基本意思外,更有在现代学术话语中所带有的一种“处于弱势的,不占据主导地位”的意思,在后文的一些指称中,处于边缘的存在同样因其独特性而产生了并非“弱势”的创建性与价值。

2.处于“角落”的北欧电影

芬兰电影产业就世界电影产业来说不是最前列的,无论是技术资金还是市场都远较美国落后。北欧五国的电影产量远不及好莱坞,但它们的影响力和艺术辐射范围却不容小觑。北欧国家都非常重视电影文化的建设,各自都有政府主管的电影协会或基金会为本国电影业提供扶持。1芬兰电影在国际上的关注度得益于其在诸多电影节上的精彩表现。作为电影艺术,北欧电影具有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但在世界电影市场中并不位居主导地位,就大众电影文化的层面,北欧电影并没有深入人心,在本土的电影市场上还有很多问题存在。作为电影产业同样有待发展的国家,和中国相比,基于芬兰的国际地位与文化积淀上所孕育的电影人、电影文化,在世界范围内所取得的成绩来说,中国都是相形见绌的。作为有待发展的中国电影,需要向同样作为世界电影产业边缘的北欧市场有所学习和借鉴。3.作为“特殊”的导演

卡里斯马基没有专业的电影教育,在一次面试中失败从而未能进入电影学院学习,自学成才且个性鲜明。在正式从影之前做过很多下层民众的工作,后来加入到了哥哥的电影团队开始崭露头角。这段做苦力的生活在他所推崇的几个著名的导演那里是根本看不到的,在人生经历上这位导演就已经令人很是诧异了。而也是对底层生活的了解,考里斯马基将社会的底层民众作为电影关注的主角,并通过极为传神的描绘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考里斯马基是当代的著名导演,但很多观念与当代普遍流行的电影观念完全背道而驰。在电影拍摄的相关技术方面,考里斯马基还相对传统,喜欢使用胶片拍摄,电影时长也很短,他曾说过一部电影不应该超过90 分钟,他的电影大多接近70 分钟2。相比于好莱坞的豪华特 12北欧电影市场2015.谭慧 李子莹.世界电影研究专题.2016年第二期.雅基·考利斯马基生平与创作年表.汪文华整理.当代电影.效,考里斯马基喜欢一种自然、安静的呈现方式,在一次谈话中,他曾提出自己的电影风格带有日本的一些元素,在拍摄手法上也是主张简单。很多艺术手法带有法国新浪潮的艺术特色,即使是从影经历也是先由影评人转向了电影导演。在《芬兰性格——一次对雅基·考利斯马基的访谈》这篇文章中,作者在一则采访的文答中向我们呈现出了卡里斯马基作为鲜有的“作家导演”的特质,无论是后期剪辑,还是演员的选择和表演,他都有参与,电影团队更像自己的班底相对固定与好莱坞的制片人体系有着鲜明的对比。就电影的影响来说,更多的是收到了欧洲艺术电影的影响。与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也具有极大的相似性。

二、作为“边缘”的特质

作为代表了导演电影观念与审美品质的优秀作品,如果我们考察它的表现方式,文化内涵等,会加深对上面我们所集中论述的有关考里斯马基作为导演的特殊性的认识。而且,作为获得过诸多好评的“劳工三部曲”,它们所反映的特殊阶级,所采用的特殊表现形式都是极具独特性和创造性的。1.“局外人”

芬兰作为发达的工业国家,在很多人的眼中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高,人民安居乐业的国家,“失业者”的存在绝对不是一种若有若无的艺术创造,相反的是,在一片繁荣的国家大机器中,个人的贫穷是无论大国小国都避免不了的,如果仅仅歌舞升平是不全面的。作为芬兰现实主义电影的一部分,考里斯马基可以说是芬兰的一个“局外人”,他在冷静的观察者芬兰这个社会,令每一个观影者都能够意识到一类人群的存在,他们时时刻刻与饥饿斗争,工作不是作为生活而是生存。在《升空号》这部影片中主人公的境遇也确实令很多人感到无奈和痛苦。例如左图塔斯图在购买汉堡包的眼神,为什么会如此紧盯着已经付过款而且很快就会到手的食物?文中相似的场景还有很多。2.表现的艺术

如何体现“边缘人”?如何刻画贫穷?如何展现困境、生活的无奈、命运的琢磨?如果是单纯的就困难类型的一种拓展,追求一种扭曲的黑暗的人生场景,这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必定无法长久。作为典型的边缘人的描写,我认为在表达苦难的方式中,考里斯马基和余华《活着》有很大的相似性。在影片中,与人物反复出现的困境相比,主人公的行为还是表情都没有及其夸张的表现。作为对惨淡生活的反应,观影者需要一种可能胜过客观现实本身的演员的主观性表达。而在考里斯马基的电影中,人物冷峻而忍耐,对不断破碎的生活小修小补,即没有改变的多好,也没有颓废的多差,但生活却在一步一步的走向可能毁灭的边缘,而人物似乎也打破了既有的道德底线和法律规范。当然非职业演员的表达可能有所欠缺,但正是出于客观写实性的考虑,这样的选择也就无可厚非了。

从16分45秒到17分44秒的一段影片中,人物换了三个场景,由喧哗到寂静。在酒吧里主人公采用仰拍,描绘喝酒中的众人,但塔斯图却在睡觉,画面安定;第二个场景,在马路上采用俯拍,主人公在画面中一度消失,由远及近走来,手拿一幅相框,摄像机没有动;第三幅场景,描绘主人公躺在床上沉思不眠,镜头在向后退,人物由近到远,采用平行的视角。这一段视频,无论是摄像机的拍摄角度还是相对运动都有极大的对称性,人物没有语言没有动作但却通过电影艺术的独特表现方式透露出很多信息。俯拍体现了作者的一种渺小,处于人群中主人公应该是极受欢迎的,但他却在睡觉,结合第22分钟的片段,塔斯图说自己没有朋友,可见在城市中,作为乡下人的他即使在努力适应这个社会但依然在欢声笑语中显得极为的渺小与疏离。在之后的场景中,俯拍的视角下作者一人离开了酒吧,找来了一个主张社会革命的领导人头像,人物由远及近,生气勃勃,象征了作为一个外来者,塔斯图对社会的想法,对城市的看法已经有所改变。他最终还是承认了作为乡下来的外来人的格格不入,再怎么适应社会都看似不可能了。更有意思的是在之后的着装上,他的裤子和衬衫没有变化,西服上衣却再也没有穿上了,而在他越狱后,却又一直穿着西服。虽然越狱后主人公和他的狱友慌不择路寻找的服装店,但在导演进行设计时应当是有一定原因的,这一点还有待认识。在第三个场景中平视角的拉镜头存在一定的客观性,不可能让躺着的人移动,但是人物由中景到全景再到大全景,由点到面的展现背景,光亮处也由少变多,画面平稳,人物突出,象征了人物的思想由之前的冲突到后面的安定。

类似的隐喻表达还有很多,本文仅举这一处来展现导演自然冷峻的拍摄风格。同时,这种风格也是作为表现底层人民的一种最为合适的方式,太过渲染的情感来体现黑暗无光的人生,令观影者心里忧郁,这并不利于形象的传达。相反唯有这种寓冲突矛盾于一种安静中,人们才可能会没有太多的哀怜与感伤,反而能够在一种黑色诙谐中思考很多的问题,作为一种对底层人的表现才成为可能。

{罗飞,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非师五班,2014010613}

第二篇:影视艺术 无间道影评

广告1001班 范树桦 1019200108

再见警察

——《无间道》影评

至今仍记得《无间道》上映时媒体的盛赞和兴奋,甚至有人说这标志着香港电影走出低谷,《无间道》瞬间在21世纪的香港,甚至华人电影史站住了脚跟。记得当时看《无间道》时,这种剧情让我感到刺激与兴奋,从那时开始,网络上“无间”也成为流行词汇,之后《无间道》又出了第二部、第三部。现在再看一遍,依然认同《无间道》的出色。

《无间道》给人一种全方位的感觉,从剧情与心理双线的强烈冲突,从紧张中却又给角色添上深入挖掘内心的舒缓节奏。几位实力派演员演技的出色发挥以及配乐都恰到好处,蔡琴的《被遗忘的时光》,充满感伤的《再见警察》,与剧情极其贴切的结合在了一起,给人以绕梁三日之感。

在《无间道》中,以双线交错来推进故事。“曾志伟—刘德华”的黑道空间,以及“黄秋生—梁朝伟”的白道空间,两者之间形成一种鲜明的对立感,在这两条线之下,黑白之间交互所产生的角色的内在心理与外在情绪,则将这两条线紧紧地缠绕在了一起,终致陷入一个无间地狱的境地。

作为警察卧底为剧情的电影,与其他间谍片不同的是,梁刘二人并未打“悬疑”牌,而是上来就告诉你,谁是卧底,谁是内鬼,转而将剧情转入戏剧冲突和人物心理的深层次挖掘,这虽然使影片增加些许理解上的难度,但却将影片的品质提高了不止一个档次,《无间道》很成功的阐述了人的身份迷失感,梁朝伟与刘德华的高超演技功不可没。

在影片尾部,刘德华希望梁朝伟能放过他,帮他隐瞒身份。但梁拒绝了,说了一句:“对不起,我是警察。”这让我记起“喜剧之王”,无厘头的星爷严肃的说:其实我是个演员,竟一时有一种深深的感触。最深刻的台词往往就是最简短的语言,也是最有力的表达。短短的一句话,便已将梁近十年的辛酸与坚持诉说了,多年的坚忍,也只为了这句话。

一直以来,我都在想,如果他们相互放过了,那么会不会有个较完美的结局?但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合情了却不合法,合法了便又不合情,到底如何选择,无论是圣人还是凡人,皆是头疼,也便有了古人仰天长叹忠孝不能两全。“对不起,我是警察”,短短的这句话,衍生出来的意思很深很无奈。我相信你有做好人的愿望,很想帮助你,让你成为一个好人,但是,对不起,我是个警察,而你是不是好人,法官自然会有交待。另外,这句话无疑将梁朝伟的伟大展露无遗,即使做了十年的黑帮,在恶劣的环境熏陶下依然能保持着最初的那份职责与品行,这期间的痛苦与坚持,又有谁能真正体会。

影片中有三个片段,刘德华在审讯犯人后被同事随意问到他怎么知道背后老板是阿毛时的明显停顿;傻强玩笑似的对梁朝伟说你是警察,梁的瞬间紧张;黄警官对梁说,你忘了自己是兵还是贼?这三个镜头看似无关,实则是影片特意表述的。刘德华,梁朝伟,处在无间地狱的两个男人,一直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一直扮演着自己该扮演的角色,从而一直分不清哪个才是真正的自己,时间不断溜走,本该慢慢忘了自己是谁,却又不得不记住,每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开始带上面具,开始演戏,永远的活在谎言之中,只有在梦中才能得到暂时的解脱。

一直记得梁朝伟和他的前女友萧亚轩巧遇的那个桥段,梁走到萧跟前,停下,萧凝望他,轻轻一笑。梁也腼腆一笑:“这么巧?”“很久没见。”“

六、七年了。”“近况如何?”“我结

广告1001班 范树桦 1019200108

婚了,你呢?还在道上混?”梁沉默半晌,不知该如何回答。这时,一个女人拖着一个女孩,走到萧身旁,梁望着女孩,摸了一下她的脸蛋。“你的女儿?”“几岁了?”萧急急回答:“五岁。”然后有点不好意思:“我丈夫的车子快要到了,所以„„”梁连忙说:“啊,我也赶时间。”然后依依不舍的离开。梁转身离开,女儿说:“妈妈,我今年六岁了。”萧灿烂地笑:“Sorry呀,妈妈真健忘,记错了。”说罢她抬头凝望渐渐走远的梁,感触良多。

第一遍看这里时,以为只是一个小插曲,没有在意,但第二遍再看时,突然发现,萧在跟梁说话的时候,手是放在裤兜里的,等到梁走后,摸着女儿的头的时候,她的手指上可以看到戒指是戴在食指上的,表示她未婚。实际上那孩子是梁朝伟的,箫深爱着梁,并为他生下了孩子,但是因为梁的黑社会身份,她选择了独自抚养这个孩子。当明白之后,瞬间有一种悲凉,身为警察,却只能当黑帮,连警察该有的一丝尊严都无法得到,更别说人生的幸福了。

第三篇:影视艺术 桃姐影评

广告1001班 范树桦 1019200108

《桃姐》影评

《桃姐》这部电影,我看了三遍,每一遍都能注意到不同的细节,每一遍都会有新的感触。

第一遍是在电影院看的,那时突然想一个人看电影,到电影院发现只有两部新上映电影,一部是美国英雄电影,一部便是《桃姐》。在电影院里,《桃姐》的海报只有一张,孤零零的立在前台旁边,而美国大片的海报则高高的悬挂着,吸引着每一位顾客的眼球。最后,我选择了《桃姐》,因为看到导演许鞍华,刘德华主演,我相信许和刘的电影一定会比不知名的导演拍的美国快餐电影更有营养,结果没有让我失望。

《桃姐》将镜头对准了香港的老人院,她用一种细腻的平淡的语言讲述了一对主仆之间亲情般的感人故事。相对于美国大片的惊心动魄,整部电影几乎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没有商业电影惯用的煽情片段,表现的都是些柴米油盐之类的生活细节。但是,就是这样一部平淡到没有票房的电影,却将我牢牢抓住了,随着“生活”的继续,我不自觉的哭了,眼泪不受控制的流下来,没有强烈的悲伤,却不住的流泪。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段,是在老人院里女儿在领死去母亲的遗物的那场戏。画面右边是女儿哭得稀里哗啦和死去阿婆的院友沉痛的安慰,画面的左边则是两个老人悠闲的下象棋,另一个女人若无其事的磕着瓜子。刚看时,伤心这便是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了吧,冷漠的城市,冰冷的老人院。但细细品味却又觉得,这并不是在表达一种人际关系的无情,而是对死亡的淡然态度。在老人院这样的一个地方,生老病死其实就只是时常发生的一件普通的事情而已,当每个人都将死亡看成一件必然的事情时,淡然的态度也就成了必然,活在当下才是重要的。当观众都在感叹老人院生活的可怕时,许鞍华或许只是想通过电影来诉说,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物都有定时。

这让我联想到了真实生活中的许鞍华,她今年也64岁了,一生未婚,没有子女,老了以后怎么办恐怕也是她这些年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她说,“拍完这部电影后就不那么怕老了,不怕潦倒了。”虽然她的态度乐观,但“潦倒”这个词还是震撼了我,或许在她看来,未来她的去处可能也便是老人院了吧„„

第二遍看《桃姐》是课上老师推荐后看的,再看《桃姐》,却已没有了初次结束时的痛心与压抑,反而有一种平静感。影片的结尾,桃姐静静的离开了,镜头将桃姐以一种洗净铅华的平静呈现给观众,没有不甘的最后挣扎,也没有狗血的回光返照,老有所依,静静地躺在春天里。

罗杰抚摸着桃姐穿袜子的脚底,一时陷入沉默,再回来时人已远去,唯剩老者空叹息。第一次看到这里时,有种感慨,毕竟是主仆,再有感情也是主仆,罗杰还是离开去做自己的事业了,没有像亲人一样陪桃姐到最后。再一次看到这里时,却又有了另一种思考,或许是我认识的太浅了,罗杰并不是感情不够深,而是太深了,他不想看到桃姐的最后时刻,于是请医生代劳了。想起那年,外婆去世的时候,因为上学关系,我没能在她临终前看她最后一眼,当我赶回家时,她已经静静地躺在了棺材里。我现在已经记不清当时她的面部表情是怎样的了,但在我心里,那是消瘦却安详的脸庞,或许我的内心本就不愿记住她真实的最后一面,只愿记得那是一幅安详平静的面孔。我以为看到她的遗体时会悲痛欲绝,但当我站在外婆的遗体旁,静静地看着她安详的躺在那里时,心竟然渐渐平静了,伤心却不悲痛,想着她躺在病床上时的痛苦,竟有一种释然,外婆熬了那么多年,终于可以解脱了„„

第三遍看《桃姐》是写这篇影评前看的,除了感动桃姐和罗杰的亲情,还注意到了另外一些小的插曲。

那个一直骂母亲的女儿,口里总是埋怨母亲疼儿子不疼女儿,但每月付钱的是她;一脸

广告1001班 范树桦 1019200108

凶相抱怨个不停,但到了除夕接母亲回家过年的是她;母亲去世了,到死也没等来她一直念叨的儿子,为母亲送终,哭得死去活来的还是她。这女儿似乎是一个恶角色,却让人真正动容。

有一段,罗杰发现了坚叔借钱的真相,不肯被愚弄,非要戳穿,而桃姐却带着谅解纵容了坚叔的乐子,笑嘻嘻地替坚叔解释:“让他去吧,他找乐子还能找多久。” 最后,在桃姐的追悼会上,坚叔放在桃姐棺木上的白玫瑰,或许代表了他不愿承受的寂寞,和失去知己的悲凉。

最后想以老者的那首诗作为结尾——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第四篇:影视美学思考题

《影视美学》思考题(题库)

1,为什么说影视审美具有同质属性?

2,美学属性的划分主要取决于哪几个方面?

3,什么是电影艺术的综合性?

4,什么是电影艺术的视像性?

5,什么是电影艺术的逼真性?

6,什么是电影艺术的运动性?

7,如何理解电视艺术?

8,怎样理解克拉考尔的“电影按其本性来说是照相的外延”? 9,电影艺术的三个表现元素是什么?

10,电影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特殊规定性表现为哪几个方面?

11,从媒介的角度看,电影和电视的主要不同表现在哪里?

12,如何界定电视艺术?

13,简要说明一下影视拍摄的场面调度。

14,为什么说影视互动是大势所趋?

15,为什么说“什么是美的”和“什么是美”不能混同?

16,麦茨在《电影语言》一书中认为可以把西方电影的研究分为哪四大类? 17,现当代哪些美学理论对电影的影响较大?

18,对美学的不同看法主要有哪几种?

19,如何理解影视美学的内涵?

20,影视美学的研究范畴可以归纳为哪几个方面?

21,如何审视世界影视作品中的审美流向?

22,如何审视中国影视作品中的审美流向?

23,你是如何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影视美学体系”?

24,谈谈影视文化与当代大众文化的关系。

25,如何看待中国影视艺术的审美内涵?

26,简要说明一下电视文化的基本审美特征。

27,简要说明什么是人的本质力量。

28,怎样理解影视作品中的假定性?

29,简要说明三种对电影影响最大的美学流派。

30,谈谈“蒙太奇派”及其文化背景。

31,谈谈“蒙太奇派”及其美学思想。

32,如何理解艾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

33,如何理解库里肖夫的蒙太奇理论?

34,简要说明“电影眼睛派”的主要观点。

35,西方蒙太奇观念与前苏联有什么不同?

36,简要说明巴赞的长镜头理论?

37,如何理解克拉考尔的“物质现实复原”?

38,如何理解“长镜头理论”背后的哲学?

39,简述影视美学的研究范畴。

40,如何理解现实主义与存在主义的互相渗透?

41,什么是“格式塔”?

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为什么说影视艺术是一种以“声像感知”为基础的语言系统? 说说麦茨的“八大组合段”。从符号学一般原理来理解影视语言应该由哪三种系列构成? 第一组系列包括哪些内容? 音乐、音响效果系列的组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谈谈音乐、音响效果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为什么说影视艺术是一种时空合一同时又超越时空的一种艺术? 在影视作品中如何体现融声画于一体的有意味的形式? 如何理解镜头内的运动与节奏? 谈谈电视剧与电影不同的审美特性。为什么说影视作品的多元审美既有规定性,又有独特性? 融声画于一体的有意味的形式的三重限定是什么? 为什么说电视作品是科技、传播,与艺术性的结合? 你认为应该如何把握包括电视剧在内的娱乐性节目的审美尺度? 为什么说通俗化不等于庸俗化、媚俗化? 简要说明电视剧与电影之不同的审美特性。怎样理解电视传播中文化、教育与娱乐性的互渗? 如何理解在电视审美中,兼容性、多样性与普及性的统一? 怎样理解现代意识中的“在场”、“参与”和“选择”?

第五篇:影视美学作业

影视美学教程结课论文

残缺的青春,残缺的美

姓 名 学 院 系 别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成 绩

XXX

XXX学院 XXX系 广播电视编导 XXX班

论文题目:残缺的青春,残缺的美 ——浅析《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内容摘要

在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东西是绝对完美的,人是这样,人生是这样,青春也一样。也正是因为这其中的种种残缺,才让世界变得美好,才让回忆变得难忘,才让我们的青春变得刻苦铭心。一部影片,谈论的角度有很多,谈论的感觉也有很多,但不管是褒贬,都有它存在的价值。许多时候,残缺的美丽才是最动人的,残缺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才是最深刻的。

【关键词】 残缺 青春 无法重来 不可回头 匿藏终生

残缺的青春,残缺的美

——浅析《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学生姓名:XXX 指导教师:XXX

一、引言

第一次听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是绑定在赵薇这个名字之上的,可能,作为本片的导演,赵薇也在一定程度上借用了自己的知名度而增加影片的票房。从名字就可以很清晰的看出,这部片子是充满怀旧气息的,却又携带着淡淡的忧伤。青春,貌似洋溢着阳光、美好、珍贵的字眼,却恰恰终将逝去,不得不带着些死亡的味道。一个“致”让回忆中沾染上了一丝的严肃和沉重。这样一个名字的背后,讲述了青春无法抹去的回忆,有美好,也有残缺,但无论怎样,我们的青春都是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岁月。

二、青春之痛,不能回头

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有这样一个人,她叫阮莞在她一出场就惊艳全校男生,让大把大把的男生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为她折服,一封封情书带着一颗颗蠢蠢欲动的心送到她的手中,甚至于楼管大爷都会卖她几分面子,可是她却心有所属,虽然迈进新的环境,可是心中依旧守着她那份纯洁的爱,那份超越一切的爱。为了那份爱,她可以抛弃一切,为了那份爱,她可以包容对方所有的错误,并陪着他一起改正弥补。虽然最终分开了,但是却终究因为那份爱回头,而再也回不到现实中。

也许,真的是红颜薄命,也许真的是天妒红颜,阮莞的塑造让我们清楚的目睹了这样一个过程绚丽、结局凄凉的青春。曾经,她曾向往今生青春不朽,最终,她用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让人心痛。我们无法评价她的回头到底值不值得,也无法体会她当初不得不回头的选择。算是和过去的告别,却也成为和人生的告别。

青春,此时此刻是让人痛心的,因为青春不能回头,走过了,分开了,放弃了,再拾起就已经不是曾经的那份味道了。

影片对于阮莞的人物塑造,在开头和结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凸显了那段刻苦铭心的青春,也呼吁了影片的主题,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不管是哪一种方式,它终将逝去,不能回头。

三、青春之炫,无法重来

说起青春的绚丽,在影片中,可能只有女一号郑微了,且不谈原著作者的想法,也不涉及导演的个人创作思路,单就是作为一名观众,同时正处在大学美好的青春时光中,看到郑微的大学生活,恐怕正是好多正徘徊在大学校园中的青涩女孩儿们的梦想。有过失去,有过惊喜,有过迷茫,有过难过,有过失落,有过欢乐,有过种种美好的回忆,更有自己喜欢的人陪在身边,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单纯的生活中有了欢笑,有了爱人,有了朋友,这些就够了,可是,这个世界终究没有太过完美的东西,就连郑微这份看似美好的感情也一样,不管出于怎样的原因,它的结局最终是残缺的。

苦尽甘来,一见钟情,曲终人散,这貌似已经成为我国电影故事的模板,是大部分观众可以猜测到的情节,可以说,这样的情节设置没有创新,但客观地说,在这样一个凡人客观的世界里,是没有那么多的传奇故事的,尽管每个人的人生经历都是截然不同的,但幸福的人都是一样的,不幸的人却各有各的不同。然而,不论喜怒哀乐,都无法重来,过去的就像天边的云朵,不可能第二次经过同一片天空。我们的人生如此,青春亦如此。郑微,和林静在一起的时光,使林静已然成为她过去十七年生命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和陈孝正的由恨及爱,为她的大学青春添上重彩的一笔,虽然结局雷同,自己爱的人都为了出国深造放弃了爱情,但,对于郑微来说,两份感情是截然不同的。无论多么的留恋,无论多么的渴望挽留,都无法重来。青春的绚丽,青春的妩媚,青春独有的气息,走过了,无法重来。

四、青春之梦,匿存终生

梦想,一个看似美好的词语,可是有多少人真正拥有它,并多年坚持为之努力奋斗着?梦想,没有大小,无所谓高贵和低俗,谈不上价值高低,只要是发自于内心的,只要是一心向往的。有梦想的人是美好的,有梦想的人事快乐的,就算自己一直朝着一个看似永远无法可依是实现的梦想,只要梦在心中,人就是快乐的,笑就是甜蜜的。

在《致青春》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但最让我震撼的就是朱小北和张开,一个一心暗恋着富二代许开阳,一个时时想象着和阮莞有一天可以在一起。可是终究,朱小北多年之后面对许开阳矢口否认自己的身份,张开只在阮莞的墓前才有机会像她表白,面对冷冰冰的墓碑,遗憾,却从没有想过葬送当初的梦想。

看着自己喜欢的人,不靠近,不打扰,就静静的看着他快乐,默默的陪着他难过,这,或许也是一种爱的方式,也是一种不言语的美丽。鲜花没有了绿叶就不会显得那么娇娆,绿叶对于鲜花而言,可能从来没有在乎过,但却是生命中命中注定的一部分,只是自己不知道。这,或许就传说的朦胧美,就是影片带给观众回味的地方。此处无言胜有声。

青春在梦想的承载下,终生难忘,今生刻骨铭心。

五、青春之爱,弃之永逝 《致青春》中,不论林静,还是陈孝正和赵世永,放弃自己的爱情或许多少都有自己不得已的原因,感情的事情是天注定的,是不能强求的,既然曾经已经选择放弃,那么今生也就错过了,就算破镜重圆,也不在像当初那般完整,那般毫无瑕疵。离开的伤痕是深入骨髓的,被抛弃的阴影更是挥之不去的。重拾旧情是对当初感情的不尊重,是对命运的妄想。错过了,就真的不会再失而复得。毕竟,感情不是商品,不是你想买就买,想扔掉就扔掉,感情,是两颗心连在一起的那条纽带,是专属于那两颗心的,剪短了,没有新的供你更换。

我不谈论郑微和阮莞有多么的好,也不说黎维娟有多么不尊重感情,更不评价林静和陈孝正回头想要为自己青春的选择弥补那份作为代价的损失是不是正确的。感情的事情没有对错,一段感情中终究不会是平等的,总有付出多的一方,也总有被感情伤的遍体鳞伤的一方。但尊重感情,就是尊重命运,就是尊重我们逝去的岁月,尊重我们的青春,尊重我们一步步走过的人生。

青春里的爱,放弃了,就今生无法挽回。但选择只有一次,既然选了,就不要后悔,更不用让你深爱的人一生坠入深渊。青春的残忍,大概就在于此了罢。

每个人的人生都会面临种种的选择,每个选择都面对着种种的得失,总有得到,也总有舍弃,因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不同的信念。在青春的路上,我们渐行渐远,不能回头,无法重来,刻骨铭心。青春终将逝去,可在每个人的人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岁月时光,那些时光,我们或喜或忧,或平淡或轰轰烈烈,但不管怎样,走过青春,希望每个人无悔。也或许,心中留着些遗憾也是好事,那些遗憾在岁月的沉淀下,会彰显出我们意想不到的妩媚。

《致青春》没有引起我的共鸣,毕竟我还行走在青春的道路上,或许时过多年后,在看《致青春》,我可能又会有不同的感想。没有从专业的影视美学角度来分析这部影片,实在因为它带给我的情感思考充斥了整个心灵,我看到的,更多是影片内容带给我的各种美丽,青春的美,残缺的美,童话的美,逝去的美。致青春,致自己渐行渐远的青春,致我们即将逝去的青春。

作者签名:XXX

期:XXX年X月X日

下载影视艺术美学:《升空号》影评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影视艺术美学:《升空号》影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影视美学论文

    浓墨重彩 酣畅淋漓 ——试析张艺谋电影的美学特质 摘要:张艺谋,这是当前中国电影界上的一个重量级名字。二十年来,在中国电影面临时代困惑的时候,他凭借一股锐气带来了艺术的创......

    浅谈艺术美学

    浅谈艺术美学 西方的音乐美学思想自古希腊以来,经过了前后约两千多年的曲折发展。各音乐美学流派和音乐美学思想家层出不穷。按照西方音乐的发展脉络和音乐风格,大致分为七个......

    艺术美学[本站推荐]

    建筑——凝固的音乐 论建筑设计中的艺术美院系:艺术设计学院班级:09研专业:环境艺术设计姓名:宫蕾学号:1043109146 一.建筑艺术概述 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和,人类在早期,建筑与......

    影视美学复习重点范文

    复习重点 开卷考试。不用死记硬背,注意多把各种理论结合自己的观影经验(包括课堂观摩的)来理解,有些题目会要求举实例。 影视美学 美学研究什么 第一种意见认为:美学的研究对......

    影视美学期末总结

    《影视美学》学期总结 (一) 序 这是一篇关于个人学期总结的文章,是基于自己这一半学期的学习心得与成果的真实展示,所以会显得不那么有学术性,表达也会比较通俗化一点,我希望就这......

    影视艺术概论

    课程名称:影视艺术概论 课程 :08103 2010年12月版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影视艺术概论》是影视艺术专业高等教育的主要课程,内容涵盖影视艺术发展史......

    影视艺术概论

    如影相随 《美丽心灵》影评 氤氲的氛围,暖色调的环境,自己生存的世界交织着真正的成就与爱情,压力与理想,幻觉与现实,天才与木讷,完美理论与分裂人格。约翰·纳什的一生,最贴切的代......

    影视艺术技术

    影视艺术技术(理工类本科学制4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既懂影视技术,又懂影视艺术,掌握数字影视制作技术、数字音视频技术及计算机动画设计技术、影视特效制作等,具有创造能力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