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少年社会化教育管理调研报告
青少年社会化教育管理调研报告
青少年社会化教育管理指的是校外教育机构如家庭、社
区、社会公益组织、社会新媒体等在学校教育之外,利用青少年的课外时间和节假日,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对青少年学生开展的教育活动。青少年社会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多种形式向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促进全面、健康发展。青少年社会化教育既是满足青少年身心发展之需要,也是丰富校外教育成长的重要途径,与学校教育形成互补互进之势。
一、农村青少年社会教育现状情况
我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如火如荼,农村青少年校外教育及社会教育管理也成为青少年社会管理的重要一项,因此家庭、社区、社会公益组织、社会新媒体等在青少年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生们的义务教育主要依托学校、依托老师在校园内完成,对于青少年来说,家庭和社区则是生活、休息、娱乐的主要场所。就近期调研查看,我们发现各乡镇社区青少年的社会化教育状况如下。
1、家庭教育的现状。(1)急于求成,不注重心理上的辅导。由于社会的影响,家长存在一种急于求成的心理,认为只要是让孩子们学习成绩提上去,不惜花费一切代价。这样以来,1造成孩子平常休息娱乐时间少的同时,心理上受到极大压抑,感受不到生活学习的快乐轻松。家长的盲目攀比造成孩子生活学习的压力陡增。(2)缺乏心理上的关爱,造成孩子们对学习的厌烦。现在不少父母仅关注孩子的衣食住行,忽略了孩子的学习的天性和内心世界的架构,使得孩子们极易陷入到对外在物质的盲目攀比的不良心态,盲目追求物质钱财,有的甚至误入歧途。(3)缺乏学习和家庭教育的氛围。家长喜欢拿孩子作为自己炫耀的资本,满足虚荣心,给自己挣面子, 只会用打骂的方式对待孩子,普遍缺乏正确的教育方式,结果造成家庭教育气氛紧张,缺少亲情。
2、社区教育的现状。社区在青少年教育方面正发挥着越
来越重要的作用,如社区红色E站、未成年人活动室、老少共建活动、学生课外书法活动室、休闲娱乐站等,就是面向农村广大青少年开展的。同时,社区作为青少年社会实践的大舞台,给青少年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3、公众舆论和社会传媒教育的现状。随着公众舆论和社会传媒的越来越发达,电视、网络、报纸、杂志、流行音乐和各种公众舆论越来越左右着青少年的日常行为。据调查,有80%的青少年沉迷于电视,有60%的青少年经常上网,有30%的青少年喜欢看报纸和杂志,有50%的青少年喜欢听流行音乐,同时,很多的青少年开始关注着自己身边的公众舆论。关
注自己的社会形象,用公众舆论的导向来影响自己的言行。
二、社区青少年社会教育存在的问题
1、家庭教育的问题:第一、教育偏执。很多父母按照他们的固有的思维方式去教育孩子,影响了孩子们自己的创造力,损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创新能力。第二、缺乏关爱。很多父母将孩子视为自己炫耀的资本,认为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着装打扮都可以作为自己攀比心态的砝码,给孩子们的学习生活造成了额外的负担。第三、物质刺激。物质奖励已成为不少家长教育孩子的“法宝”,造成孩子们学习动机的不端正。很多孩子为了得到家长许可的物质,采取不良手段提高成绩或者是得到老师的表扬,这种不良的心理动机吞噬了孩子幼小的纯洁心灵。第四、方式落后。很多父母的教育孩子的观念还建立在简单粗暴的棍棒教育上,仅仅是通过打骂的教育方式来督促孩子的学习生活,给孩子不仅是肉体上的伤害,更是精神和内心的双重伤害。
2、社区教育的问题。目前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有硬件上的,也有软件上的问题。硬件上的如:没有合适的场地开展青少年教育;没有整合好教育资源,形成一个对青少年教育的有机整体。软件上的问题如:没有一个稳定的社区志愿者队伍;没有良好的社区教育载体等等。
3、公众舆论和社会传媒教育的问题。现在公众舆论和社
会传媒对青少年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网瘾、黄赌毒等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以致带来逃学逃课、早恋等社会问题。
三、社区青少年社会教育管理的积极措施
新时期的青少年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和积极向上的心理。社会、家庭、学校都有责任、有义务为青少年的健康快乐成长提供良好的生活学习氛围,为培养出优秀有为的新一代青少年共同努力。
1、社区、学校、家长三位一休,共同打造合格家长
社区、学校、家长三位一体,共同构筑打造合格家长的教育网络,开办诸如家长学校、家长联谊会、家长成长工作室、公益大讲堂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帮助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掌握家长亲子沟通的技巧,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营造家庭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满足家长自我发展的需求。
2、发挥社会教育的渠道,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利用党群部门、志愿组织等开展“爱心妈妈”结对帮扶
活动,为部分留守青少年营造充满温暖关爱的生活学习氛围,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孩子们在健康向上的生活学习中茁壮成长。
依托青少年维权岗,发挥相关部门职能,如开展警营开
放日,普及法律知识;参观学习少年法庭,增强孩子们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积极意识;利用社会志愿组织的力量,开展关爱活动,为青少年开展课外课业辅导、心理健康疏导、图书赠阅学习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孩子提高全面综合素质提供支持。
新农村社区通过开展青少年志愿者服务,开展各种社会
实践活动,如捡拾道路垃圾、爱护社区环境,开展爱心救助、关爱孤寡老人等活动,通过社会实践进一步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
3、发挥公众舆论和社会传媒教育的积极作用
公众舆论和社会传媒通过各种形式渗透于青少年生活的各个空间,因此要建立起一个积极的公众舆论和社会传媒系统,利用青少年所偏爱和擅长的网络媒介,获取必要的和充分的信息资源、娱乐资源和知识资源,让青少年们重新审视他们赖以成长的这个世界,重新进行自我定位,对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和身心健康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第二篇:团工委青少年教育管理调研报告
提供一篇调研报告,为您提供帮助!
自开展弱势青少年帮扶活动以来,街道团委认真落实上级团委工作的总体部署,始终把关心社区闲散青少年、帮扶弱势青少年工作与共青团工作进行紧密结合。在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高尚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合格青年,统一思想,专题部署,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氛围。组织动员辖区各社区、村团组织严格按照“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青年”的工作要求,广泛宣传、精心部署、真抓实干,积极发挥社区、村团组织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现将我街道帮扶弱势青少年、管理闲散青少年工作中的作法具体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不断健全和完善街道闲散青少年管理工作组织网络
一是强化了街道“五老”队伍建设。街道辖区市区单位达100余家、学校30余所、市场56处、企业近200家,退休的老教师、老职工、老干部、老军人近1万人,立足这一优势,街道通过宣传发动、认真排查、对比筛选,使“五老”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目前街道“五老”人员已有90余名,并全部发放了聘书,一些有爱心、有经济基础、有较高文化水平的老干部、老教师、老支书等组成的“五老”队伍在街道关工委工作,特别是闲散青少年管理、帮扶工作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二是街道党工委始终把闲散青少年管理工作摆上重要位置。街道党工委多次协调,教育、司法、劳动等部门帮助社区闲散青少年,尽快踏入社会工作。同时,结合街道关工委工作,各社区、村的关工委领导小组成员同时也是帮扶社区闲散青少年的工作小组成员,巩固了帮教队伍建设。目前街道辖区帮教工作人员有112人,保证了帮教工作的有序开展。三是街道领导班子积极开展“四个一”活动。即每位领导联系一个关心下一代工作点,做一次调查研究,筹措一笔活动基金,救助一名失学儿童或帮教一名失足青少年。“四个一”活动的开展,使一批弱势青少年得到了有效扶助,形成了良好的帮扶环境和社会氛围。
二、夯实基础,创新闲散青少年帮扶工作机制
街道处于批发城腹地,辖区商贸繁荣,流动人口多,人员情况复杂。在辖区人口中,忙于经商、打工的多,因此有的家长忽视了对孩子的管理教育,致使部分孩子处于无人管无人问的境地,有的对生活产生消极、厌恶的思想,有的孩子厌学,有的上网成瘾,有的打架斗殴,无事生非,对此社会反响很大,针对这种情况,街道关工委组织人员对辖区青少年进行全面的摸底调查,在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建立了弱势青少年帮扶联系档案,进行“一对一”帮扶,对于辖区102名弱势青少年一一记录备案,掌握他们的状况,建立全面准确的社区、村青少年管理档案,同时针对辖区帮扶资源丰富的实际,积极联系志愿者、心理专家、“五老”队伍等社会爱心人士对他们进行“一对一”帮扶,并根据其行为变化定期更新,做到了人员底数清、家庭情况清、心理特征清、目前状况清、帮扶措施清。目前,大多数青少年已经从“弱势”中脱离出来,他们的实际困难得到了解决,综合素质得到了有效提高。
三、思想先行、不断丰富关工委思想教育工作内涵
要帮助一名孩子,思想是关键。只有有了健康向上的思想,孩子的生活才能幸福,学习才能进步。针对这种情况,街道关工委深入开展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沂蒙精神”教育为核心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街道关工委充分发挥“五老”作用,先后开展了50余次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继承和弘扬 “沂蒙精神”,牢固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训爱国主义教育宣讲员和辅导员80名,协助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周活动,让广大青少年了解什么是民族精神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树立民族自信性和自豪感;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光辉前景,树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形成合力、不断构筑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体系
关心教育下一代,不仅仅是家庭、学校的大事,也是全社会的大事,因此需要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教育体系。街道关工委以家长学校为主要阵地,积极推动家庭教育,先后11次开展了以青少年“远离失学、远离疾病、远离伤害、远离犯罪”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满足了辖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求,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与社区、村发展有机结合、沟通、衔接的良好局面。同时配合共青团开展创建“青少年维权岗”活动,切实维护和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对黄、赌、毒及黑网吧等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良现象作坚决斗争。
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帮助社会闲散青年就业、创业。街道积极联系辖区企业、村居帮助闲散青少年就业,同时根据团区委的要求,创立了见习基地,同时积极组织辖区闲散青少年进行技能培训,通过对闲散青年培训使他们掌握了劳动技能,能够自谋职业,日工资可达40元至50元,控制和减少社会闲散青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总之为实现对街道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有效预防和控制,结合我街道实际,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大力加强了全街道青少年的法制意识,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创建“平安”,维护社会稳定,充分发挥了预防作用。
第三篇:团工委青少年教育管理调研报告
自开展弱势青少年帮扶活动以来,街道团委认真落实上级团委工作的总体部署,始终把关心社区闲散青少年、帮扶弱势青少年工作与共青团工作进行紧密结合。在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高尚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合格青年,统一思想,专题部署,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氛围。组织动员辖区各社区、村团组织严格按照“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青年”的工作要求,广泛宣传、精心部署、真抓实干,积极发挥社区、村团组织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现将我街道帮扶弱势青少年、管理闲散青少年工作中的作法具体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不断健全和完善街道闲散青少年管理工作组织网络
二、夯实基础,创新闲散青少年帮扶工作机制
三、思想先行、不断丰富关工委思想教育工作内涵
要帮助一名孩子,思想是关键。只有有了健康向上的思想,孩子的生活才能幸福,学习才能进步。针对这种情况,街道关工委深入开展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沂蒙精神”教育为核心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街道关工委充分发挥“五老”作用,先后开展了50余次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继承和弘扬 “沂蒙精神”,牢固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训爱国主义教育宣讲员和辅导员80名,协助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周活动,让广大青少年了解什么是民族精神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树立民族自信性和自豪感;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光辉前景,树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形成合力、不断构筑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体系
关心教育下一代,不仅仅是家庭、学校的大事,也是全社会的大事,因此需要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教育体系。街道关工委以家长学校为主要阵地,积极推动家庭教育,先后11次开展了以青少年“远离失学、远离疾病、远离伤害、远离犯罪”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满足了辖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求,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与社区、村发展有机结合、沟通、衔接的良好局面。同时配合共青团开展创建“青少年维权岗”活动,切实维护和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对黄、赌、毒及黑网吧等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良现象作坚决斗争。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帮助社会闲散青年就业、创业。街道积极联系辖区企业、村居帮助闲散青少年就业,同时根据团区委的要求,创立了见习基地,同时积极组织辖区闲散青少年进行技能培训,通过对闲散青年培训使他们掌握了劳动技能,能够自谋职业,日工资可达40元至50元,控制和减少社会闲散青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总之为实现对街道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有效预防和控制,结合我街道实际,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大力加强了全街道青少年的法制意识,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创建“平安”,维护社会稳定,充分发挥了预防作用。
第四篇:关于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调研报告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调研报告 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是建立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社会保障方面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不断推进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既是深化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同时对保障企业退休人员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都将发挥积极作用。目前,上级制定了相关规定,为我们大力开展此项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我区目前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打造老有所乐的平台 在社会化管理工作经费非常有限的情况下,我区高度重视,挤出资金为我区重点乡镇(街道办事处)社会保障工作机构配置了音响设备、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器材,落实了专门的活动场所,为区广大离退休人员打造了一个老有所乐的平台,我局指导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社会保障工作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离退休人员专题活动,丰富了他们的生活,愉悦了他们的心身。
二、举行座谈会,倾听离退休人员的心声 为了及时充分听取广大离退休人员的意见建议,更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我们在五一节、重阳节定期或不定期举行座谈会,邀请离退休人员代表参加座谈会,对他们的建议意见的全部记录在案。
第五篇:养老服务社会化调研报告
实施养老服务社会化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是我国进入老龄社会较早的城市之一,2000年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比全国提前10年左右。以铜梁为例:据统计,我县共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15.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8.4%,比全市高1.2个百分点,比全国高4.7个百分点。老年人每年以6%的速度持续增长,已提前10年达到全国老龄化水平。全县有空巢老人8万余人,占全县老年人口的52%。老龄人口总体呈现出规模大、增速快、空巢老人多的特点。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家庭小型化、空巢化以及年轻一代面临的巨大社会竞争,单纯由政府提供机构养老已不能满足养老需求,实施养老服务社会化已成为大势所趋。
一、养老服务社会化的基本内涵
养老服务是指为满足老年人物质、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为其提供的服务。养老服务社会化主要是指服务对象和服务提供主体的社会化转变,不再是原来单一的政府福利供给方式,它是养老事业的发展方向。主要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投资主体多元化。打破由政府和福利机构包办养老事业的格局,鼓励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投资兴办社会化、市场化的养老机构,形成多渠道、多元化投资,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格局。
(二)服务对象公众化。改变传统养老模式主要由福利机构向“三无”老人、“五保”老人等特殊人群提供养老服务的局面,面向全社会老人并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情况,实行有偿、减负或无偿等多种服务。
(三)运营模式多样化。改变以往养老福利机构全部由政府投资、政府管理的模式,引入政府投资建设,委托专业化管理,政府不投资建设而补贴部份入住老人费用;民间投资建设,按照市场化模式运营等多种运营模式。
(四)服务形式多样化。通过拓展养老机构社区服务等服务项目,增加如托管、心理咨询、康复治疗等各种养老服务,为家庭提供支持。
(五)服务参与公共化。养老服务网络的构建,除了政府的主导和非营利组织的运作外,广大志愿者的参与也是一个重要的系统支持,特别是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可以通过互帮互助为老年人提供便利,而且还有利于加强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二、我县实施养老社会化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全面落实各项养老政策。我县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把社会养老工作摆在民政工作的突出位置,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抓好五保供养、高龄补贴等政策的落实。全县现有五保户2599人,城市三无人员1754人。自2012年10月起,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由原240元/人·月调整为270元/人·月,城市三无人员供养标准由原370元/人·月调整为415元/人·月,均达到市政府规定的供养标准。全县1686名90岁以上老年人每月按时领取了高龄生活补贴,其中,90—99周岁老人每人每月200元,百岁老人每人每月400元,补贴标准居全市前列。
(二)统筹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2010年,筹集资金1500万元修建铜梁县福利中心,采取慈善损赠、市级支持、自筹等方式,筹集资金940余万元,新建了土桥、二坪、安溪、白羊、蒲吕、围龙敬老院;2011年,投资690万元,新建少云、安居和石鱼3所敬老院,扩建高楼敬老院;目前公办养老机构74所,共有床位2400张。同时,鼓励发展民办养老机构。目前民办养老机构共6所,有床位800张,入住率达90%。我县还建成老年大学1所、老年活动中心1所。
(三)顺利推进社区养老。2011年以来,我县相继建成巴川街道正街、和平、龙山、东方4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所,为老年人提供文体娱乐、培训和免费体检等服务。2012年,又在8个镇街各选定1个社区或村作为全县社区养老示范点建设,建成10个星光老年之家和12个社区综合服务站,为老年人开展健康娱乐活动提供了阵地保障,为2015年前实现全县50%的村、100%的社区建成社区养老服务站做好示范、引领。
(四)多举措提高服务质量。一是加强养老服务机构管理。敬老院实施“268”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敬老院的组织建设和日常管理。对民办老年公寓实施“两规范一标准”(即: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每年对全县老年公寓和敬老院进行全面检查,加强对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的监管,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二是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每年选送部分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到市局进行培训,县民政局每年采取参观见学、集中培训、岗位练兵等形式对养老机构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三是提高从业人员待遇。2010年以来,两次提高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待遇。从2013年7月1日起,按院民50人以上、20人-50人(不含)、20人以下(不含)的院长,每月工资分别由1200元、1000元、1000元提高到1470元、1365元、1260元,敬老院炊事员、护理员由900元提高到1155元。今后,建立与最低工资标准联动机制,从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我县最低工资标准生效之月起,以上四类人员分别按最低工资标准的1.4倍、1.3倍、1.2倍、1.1倍调整工资待遇。四是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全县组织志愿者队伍500余名联系了306名空巢老人,在农村实行了邻里亲友结对帮扶空巢老人的制度,定期看望、生活照料、解决纠纷等,极大地发挥了社会的关爱,提高了老人对社会的认可度。
三、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法规政策滞后,配套政策难落实。当前对养老服务机构管理的法规如《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等等大都是1998年至2001年期间制订发布的。自2000年国家提出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思路以后,从上到下相继出台了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的优惠政策,特别是去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扶持发展社会办养老机构的意见》(渝办发〔2012〕252号)。在实际执行中,由于涉及的单位多,没有详细的实施细则,兑现优惠政策的难度比较大,主要表现在落实土地难、享受补助难、审批时间长,严重制约了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
(二)布局规划随意,投资回报周期长。地方政府对养老服务社会化发展缺乏统一整体的规划,没有具体的网点布局,民办养老机构在设点、数量、规模等方面的随意性比较大,致使民办养老机构的建设与发展比较零星,没有统一的标准。另外,养老服务业初期投入较大、服务成本较高、投资回报周期较长、经营风险较大,致使投资者思想顾虑较大,投资积极性不高。据测算,新建养老机构平均每个床位要投入3万元(不含土地费),办一个100张以上床位的养老机构投资要300万以上。目前的补助标准是:新建100张床位以上且符合条件的每张给予4000元的补助,租房新建且租期在5年以上办50张以上床位的每张给予1000元的补贴,补助标准很低。
(三)服务内容单一,从业人员水平低。目前,社会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仍侧重于生活起居、日常护理,而对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法律维权等其它项目的服务重视不够,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多层次需求;从业人员大多以临时招聘为主,未经专业培训,边干边学,同时因为待遇不高、劳动强度大、社会偏见等原因,专业的养老服务从业人才引不起、留不住,从业人员流动频繁,工作稳定性不高。
四、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的对策建议
(一)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一是要制定科学系统的养老服务体系总体规划。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站在养老产业化的高度,以适度普惠为目标,建立与人口老龄化相适应、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基本满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覆盖城乡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总体规划。要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刚性指标,统盘考虑,同步实施。二是要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根据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规划好养老机构、养老设施的整体布局,在土地划拨、建设标准设置等方面进行宏观考虑,项目设施要纳入地方城乡建设总体规划,项目用地要纳入土地使用总体规划,多方筹措资金,保证项目如期实施。三是要细化各项指标,分步实施。政府要积极承担养老事业的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职能,建立养老事业考核激励机制,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考核指标。
(二)政策层面给予足够支持。要结合实际,制定出台操作性很强的相关配套政策,不断丰富和扩大养老服务社会化的政策体系。可以考虑制定为民办养老机构服务人员购买公益性岗位、提高床位补助费。对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机构,要帮助落实优惠政策,在审批、各种手续办理等方面建立绿色通道,对有关手续费用给予减免。
(三)拓宽投资渠道。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资金投入上对养老服务机构配套设施予以倾斜,逐年增加对养老服务事业的投入,重点建设一批基础性、示范性的社会养老机构。同时,积极动员民间力量,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以投资、承包、租赁、托管、股份制等形式参与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解决社会养老投资难的问题。
(四)积极鼓励居家养老。居家养老是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化养老过渡的一种养老方式,是今后老龄化社会的一种主要养老方式。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充分发挥社区在居家养老中的基础性作用。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可由所在街道解决活动场所,市、区(县)两级财政补助必要的开办资金。同时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并募捐,用于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带动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以适应居家养老服务发展需要。二是完善社区服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要服务平台,其基本功能要满足老年人多层次的需求。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社区老年娱乐活动中心,提供菜单式的服务;要整合现有养老资源向社区延伸,开设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接收附近社区的老年人;结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新、扩、改建,探索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型的养老机构,既满足社会对托老机构的需求,又实现医疗机构非卫生渠道的床位扩张和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完善。三是推进农村老年公寓建设。政府要予以鼓励和支持,出台具体扶持政策,在土地、规划、消防以及财力方面制定相关规定,在土地方面,对符合条件的可以划拨方式供地;在规划方面,对发展养老设施等社会公共事业在审批上予以支持;在财政方面,对村办老年公寓给予资金补助,以推动农村老年公寓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