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施“工岗快递转移就业促进计划”工 作 汇 报
一、争取领导、精心组织,建立强有力的工作格局
二、加强宣传,营造气势,为农村青年外出务工扫清思想障碍
二、加强宣传。团市委充分发挥团组织的宣传优势,利用第一季度在全市开展的“情暖乡亲,青年助农”活动的现场、科技大篷车及电视、报纸、网络等载体,通过宣传一些外出务工致富成才的农村青年典型,广泛宣传外出务工对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性,营造“务工有为,务工光荣”的良好氛围。还特别针对部分农村青年有着“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的陈旧观念,积极进行说服引导,帮助他们转变观念,放下包袱,轻装前进,树立早出早富,晚出晚富,不出不富的意识,提高了广大农村青年外出务工的积极性。
三、针对用工单位的招工意向、岗位特点和技术要求,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正确引导,实现从盲目性外出到针对性外出,从体力型务工到智力型务工的转变,切实做到输得出、占得住、挣得钱。
四、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抓住平顶山市委、市政府选拨
五、尝试在一些地方建立劳务用工信息库。郏县团委充分利用县驻各地招商工作队、劳务输出信息员、劳务经纪人等社会力量,广泛采集用工信息,及时进行汇总整理,建立充实劳务用工信息库。截止
三、借助外力,强化培训,全面提高务工青年的综合素质
四、掌握规律,健全制度,有效促进岗位成功对接
le=”MARGIN: 0cm 0cm 0pt;TEXT-INDENT: 18pt;mso-char-indent-count: 2.0;mso-char-indent-size: 9.0pt”>
五、完善机制,加强维权,帮助外出务工青年解除后顾之忧
1、要联动,不要单干。解决城市下岗失业青年就业和转移农村青年富余劳动力,是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主要任务,他们有一定的阵地优势,有一定的经费保障,有一定的网络基础。更有国家专门的政策扶持。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些部门现有的资源优势,由他们“专用”变为我们“共用”。上半年我们从三个层面切入,变共青团单干为全社会联动。一是紧追不放。多次与司法、劳动、人事、工商、财政等部门结合,了解政策,摸清实底,主动出击,积极争取。上半年共争取培训项目10个,培训3000多人。二是借鸡生蛋,我们依托电大、技校、农干校等社会资源,建立了29个培训基地,下半年继续扩大合作面,力争年底建成50个基地,并逐一挂牌,使其成为共青团开展培训、就业信息发布的场所。三是内部挖潜。动员青联、青企协、青年文明号及各类青年典型的力量,创造就业岗位,帮扶青年创业。4月份在十杰青年、新华机械厂厂长陈西平的倡议下,创建了12个创业见习基地,共安置下岗青工600多人上岗见习。社会联动有效地推进了工岗快递转移就业的全面实施。
2、要创新,不要等靠。活动初期,大部分团干感到无从下手,一没就业岗位,二没资金支持,三没成功经验,四是没培训师资,出现了等岗位、等资金、等政策的现象,工作一时曾搁置不前。活动领导小组经过反复研讨,确立了抓宣传、抓信息、抓培训、抓维权、抓服务的工作方法,聘请市委副书记做顾问,确立鲁山、叶县为青年劳务输出龙头带动县,建立青年外出务工见习基地,成立青年助农服务队,为148法律援助中心捐款,为外出务工青年家庭的“留守子女”给予生活、学习、心理上的帮助等项工作。这些工作的开展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使“工岗快递转移就业促进计划”在全市迅速推进。
3、要务实,不要虚夸。工岗快递转移就业大量工作需要与有关部门合作,各级团组织容易停留在编简报、抄数据、发消息上,如何虚功实做至关重要。平顶山团市委制定了“书记包片、部室包点”的工作制度,做到了人人有压力、人人有责任、人人有目标;确立了自查和督察相结合的推进摸式,团市委专门下发了《关于对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和农村青年中心建设工作进行督察调研的通知》,要求各县(市)、区团委写出自查报告,通过自查发现工作中的亮点和不足;建立周例会、月例会制,每周对各部门推进情况进行分析,每月对县(区)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比,及时调整工作方法和工作重点,实行动态管理。
《实施“工岗快递转移就业促进计划”工作汇报》
第二篇:实施“工岗快递转移就业促进计划”工作汇报
平顶山地处中原腹地,为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之一,全市现有人口480万,以煤、钢、电等基础工业为主。团省委实施“工岗快递转移就业促进计划”动员会后,平顶山团市委结合本地实际,本着“为政府排忧解难,为青年提供方便”的思想,精心组织,充分利用团组织的网络优势,积极服务、帮助农村青年转移就业,下岗失业青年和城镇新增青年劳动力创业、就业,取得了初步成效。截至7月底,已建成市级就业培训基地29处,县级42处,乡级外出务工就业指导站78个;市、县、乡共培训青年劳动力6860(4010+2850)人,筹措就业岗位近万个,已向省内外输出务工青年8330(青农6830+青工1500)人,已完成全年任务73.7%,得到了广大青年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好评,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今年6月3日的《平顶山日报》对此做了专门报道,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争取领导、精心组织,建立强有力的工作格局一是及时向市委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汇报,争取领导支持。市委书记邓永俭两次听取汇报,并多次在全市会议上提到“工岗快递”工作,为各级团组织开展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领导支持,此外,还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为顾问,团市委书记为组长,各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工岗快递转移就业促进计划”领导小组加强对工岗快递工作的领导;二是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按照宣传、外联、内调、组织输送等不同任务,明确了各成员的责任和目标,以服务为切入点,确定了从抓好信息、培训、输送、维权、服务这五个环节入手,每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0000名,安置城镇下岗失业青年和城镇新增青年劳动力3000名的目标任务。三是确定了叶县、鲁山为农村青年劳务输出龙头带动县,发挥辐射示范作用,提出“输出一人,带出一村;输出一村,带动一方”的工作思路。截止目前,叶县、鲁山输出200人以上的村达到28个,发挥了较好的辐射带动作用。四是建立青年创业见习基地。确立了国家、省、市级青年文明号如新华机械厂、友好旅行社、永威皮鞋厂等12家民营企业为青年创业见习基地,先后安排600余人到该基地见习就业;四是实行旬报和周例会、月例会制度,加强督查。由于有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明确的目标任务,使我市“工岗快递转移就业促进计划”得到了强力推进。
二、加强宣传,营造气势,为农村青年外出务工扫清思想障碍首先、澄清底数。“工岗快递转移就业促进计划”在我市实施后,团市委在10个县(市)区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调查摸底,较准确地掌握了农村剩余青年劳动力的基本情况,包括剩余青年劳动力的数量、性别、年龄、知识结构、技能水平、流动特点、组织化程度等,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
二、加强宣传。团市委充分发挥团组织的宣传优势,利用第一季度在全市开展的“情暖乡亲,青年助农”活动的现场、科技大篷车及电视、报纸、网络等载体,通过宣传一些外出务工致富成才的农村青年典型,广泛宣传外出务工对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性,营造“务工有为,务工光荣”的良好氛围。还特别针对部分农村青年有着“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的陈旧观念,积极进行说服引导,帮助他们转变观念,放下包袱,轻装前进,树立早出早富,晚出晚富,不出不富的意识,提高了广大农村青年外出务工的积极性。其
三、针对用工单位的招工意向、岗位特点和技术要求,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正确引导,实现从盲目性外出到针对性外出,从体力型务工到智力型务工的转变,切实做到输得出、占得住、挣得钱。其
四、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抓住平顶山市委、市政府选拨1000名优秀青年到农村任“村官”的有利时机,首先在这些优秀青年中营造劳务经济造福一方的氛围,使外出农村青年能得到当地村两委班子的支持,从而使他们安心在外地工作。其
五、尝试在一些地方建立劳务用工信息库。郏县团委充分利用县驻各地招商工作队、劳务输出信息员、劳务经纪人等社会力量,广泛采集用工信息,及时进行汇总整理,建立充实劳务用工信息库。截止7月底,劳务用工信息库共收集用工岗位3600个,输出务工青年1200多人。
三、借助外力,强化培训,全面提高务工青年的综合素质我们始终坚持先培训、后输出的原则,借助社会力量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一是抓好订单培训。依托河南省质量工程技术学院、市技校、市团校、市增彩电脑学校等学校的师资力量,有计划地组织教师下到县乡免费巡回教学。鲁山团县委与当地最大的“海燕礼仪中心”、县“西关服装裁剪学校”等联系,对广大青年进行技能培训,既方便了广大青年找工作,也为用人单位输送了合格人员。截至目前,全市团组织已与北京、广州、湖北等地的48家企业达成用工岗位协议,以“定向培养”的方式,培训适合企业需要的劳动力2600人。二是强化技能培训。针对部分青年劳动力素质偏低、技能较差的问题,团市委和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联合,把技术培训作为劳动力转移的重要环节来抓,对农民工进行不同岗位、工种的文化、法律、技能培训。3月10日,在湛河区曹镇乡的邢铺村,由团市委和农广校组织的流动培训站正式成立,使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受到培训服务。汝州市的职业中专、郏县的农民就业培训学校、叶县的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新华区的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等都开展了灵活多样的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我们还与市劳动就业局联合,依托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强化对城市下岗失业人员或社区待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就业指导。上半年,依托这些培训组织共培训外出务工青年和下岗青年6860人。三是做好综合素质培训。在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务工常识培训的同时,我们还着重增加了道德礼仪,安全、卫生常识及法律维权等内容,重点强化品德修养培训和纪律观念培训,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四是建立证书制度。我们还充分发挥各类资质评定机构的优势,做到不培训不发证,不发证不输出提高务工青年的技术含量,从而增强了青年农民的择业能力和社会认可度。
四、掌握规律,健全制度,有效促进岗位成功对接我们深知,能否实现岗位对接是能否落实工岗快递转移就业促进计划的最重要的环节。宣传、培训都是岗位对接的铺垫,为了提高对接成功率,我们遵循劳动力市场规律,以定向培训、信息发布、现场招聘、政策引导等形式,引导青年实现跨地区、跨行业就业。——定向培训。通过与输入地团组织联系,了解当地企业用工信息,如用工数量、技术要求等,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实现培训机构与用工企业的成功对接。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已向广州、深圳、上海、北京、苏州等地输出青年务工人员3800多名。——信息发布。我们与市人才交流中心、市职业技术中心协调,每周六在市华诚大厦一楼大厅组织劳动用工、劳务输出信息发布,形成了经常化、制度化的信息发布办法,使青年有了更多、更主动的选择空间。——现场招聘。今年7月中旬,我们组织外地驻平单位、部分外地客商、青企协会员单位、部分青联委员所在单位共100多家企业,召开现场招聘会,各县(市)区青年踊跃参与,当场签订就业意项1300多人次,实现了企业与青年的直接对接。——政策引导。我们利用劳动部门对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有资金扶持、税费减免的政策,积极协调社区腾岗,把保洁、保安、保卫、保绿等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给我们的下岗失业待业青年。积极响应团省委的号召,动员全市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贫困县、支援西部建设,促进大学生就业成才,8月初,我们有11名大学生被输送到新疆支援西部建设,服务贫困县的大学生也报名踊跃,目前正在抓紧组织。我们还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动员1000名大专以上学历的35岁以下青年到农村担任“村官”,其中60多名为应届大学毕业生,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260多名青年的就业问题,更主要的是也为我们加强基层团的组织建设提供了人才基础。
五、完善机制,加强维权,帮助外出务工青年解除后顾之忧团市委围绕外出务工青年的五个希望,即:希望家中农活有人帮,希望能及时准确掌握劳务信息,希望正当权益得到保护,希望外出之后有组织管,希望社会保障能跟上。针对这些后顾之忧,团市委重点搞好维权服务,全力解除外出务工青年的后顾之忧。一是加强组织建设,在外出务工青年较多的民营企业普遍建立团组织,在市区务工青年较集中的社区建立青年中心,提高外出务工青年的组织化程度。目前已建立民营企业团组织156个,社区青年中心10个,农村青年中心15个,发挥了较好的服务作用。二是以“伸出援助之手,献出慈爱之心”为主题,组织市区团员青年向法律援助中心捐款,用于援助权益受侵的贫困务工青年,据不完全统计,这次捐款行动共筹集资金28.3万元,保证了援助中心的正常工作。三是给外出务工青年发放联系卡,设立148法律援助热线,重点围绕务工青年的工资发放、工作时间、劳动安全、伤残赔偿、困难帮扶等方面提供义务服务和维权保障。今年,我们共协调有关部门受理务工青年权益维护案件12起,受益务工青年达100多人,切实维护了务工青年的合法权益。四是为外出务工家庭搞好志愿服务,一方面为外出务工青年家庭的“留守子女”建档立卡,通过团队组织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学习生活状况,扶养交往关系等,给予他们在学习上、生活上、心理上帮助,切实保证“留守子女”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为外出务工青年困难家庭解决实际困难,麦收时节,团市委成立了130支志愿助农服务队,为外出务工困难家庭帮收、帮种1000余人次。以上是平顶山团市委在工岗快递转移就业方面的一些做法,半年多来,通过全市各级团组织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如何进一步实施农村青年转移就业,更大范围地拓宽下岗失业青年的创业、就业渠道,特别是如何进一步提高务工青年的知识技能、改变陈旧的思想观念、增加劳动收入、有效地保护合法权益等问题,有待我们去做大量的工作。结合半年来的工作实际,我们有以下几点思考:
1、要联动,不要单干。解决城市下岗失业青年就业和转移农村青年富余劳动力,是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主要任务,他们有一定的阵地优势,有一定的经费保障,有一定的网络基础。更有国家专门的政策扶持。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些部门现有的资源优势,由他们“专用”变为我们“共用”。上半年我们从三个层面切入,变共青团单干为全社会联动。一是紧追不放。多次与司法、劳动、人事、工商、财政等部门结合,了解政策,摸清实底,主动出击,积极争取。上半年共争取培训项目10个,培训3000多人。二是借鸡生蛋,我们依托电大、技校、农干校等社会资源,建立了29个培训基地,下半年继续扩大合作面,力争年底建成50个基地,并逐一挂牌,使其成为共青团开展培训、就业信息发布的场所。三是内部挖潜。动员青联、青企协、青年文明号及各类青年典型的力量,创造就业岗位,帮扶青年创业。4月份在十杰青年、新华机械厂厂长陈西平的倡议下,创建了12个创业见习基地,共安置下岗青工600多人上岗见习。社会联动有效地推进了工岗快递转移就业的全面实施。
2、要创新,不要等靠。活动初期,大部分团干感到无从下手,一没就业岗位,二没资金支持,三没成功经验,四是没培训师资,出现了等岗位、等资金、等政策的现象,工作一时曾搁置不前。活动领导小组经过反复研讨,确立了抓宣传、抓信息、抓培训、抓维权、抓服务的工作方法,聘请市委副书记做顾问,确立鲁山、叶县为青年劳务输出龙头带动县,建立青年外出务工见习基地,成立青年助农服务队,为148法律援助中心捐款,为外出务工青年家庭的“留守子女”给予生活、学习、心理上的帮助等项工作。这些工作的开展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使“工岗快递转移就业促进计划”在全市迅速推进。
3、要务实,不要虚夸。工岗快递转移就业大量工作需要与有关部门合作,各级团组织容易停留在编简报、抄数据、发消息上,如何虚功实做至关重要。平顶山团市委制定了“书记包片、部室包点”的工作制度,做到了人人有压力、人人有责任、人人有目标;确立了自查和督察相结合的推进摸式,团市委专门下发了《关于对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和农村青年中心建设工作进行督察调研的通知》,要求各县(市)、区团委写出自查报告,通过自查发现工作中的亮点和不足;建立周例会、月例会制,每周对各部门推进情况进行分析,每月对县(区)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比,及时调整工作方法和工作重点,实行动态管理。下步平顶山团市委将继续在宣传、维权、信息网络建设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新建培训基地21个,务工青年见习基地8个,新培训下岗青工、农村富余青年劳动力5000人,新筹措就业岗位6000个,安排下岗青工就业和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全年突破15000(12300)人。
第三篇:实施“工岗快递转移就业促进计划”工作汇报
****市实施“工岗快递转移就业促进计划”工作汇报
平顶山地处中原腹地,为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之一,全市现有人口480万,以煤、钢、电等基础工业为主。团省委实施“工岗快递转移就业促进计划”动员会后,平顶山团市委结合本地实际,本着“为政府排忧解难,为青年提供方便”的思想,精心组织,充分利用团组织的网络优势,积极服务、帮助农村青
年转移就业,下岗失业青年和城镇新增青年劳动力创业、就业,取得了初步成效。截至7月底,已建成市级就业培训基地29处,县级42处,乡级外出务工就业指导站78个;市、县、乡共培训青年劳动力6860(4010 2850)人,筹措就业岗位近万个,已向省内外输出务工青年8330(青农6830 青工1500)人,已完成全年任务73.7,得到了广大青年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好评,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今年6月3日的《平顶山日报》对此做了专门报道,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争取领导、精心组织,建立强有力的工作格局
一是及时向市委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汇报,争取领导支持。市委书记邓永俭两次听取汇报,并多次在全市会议上提到“工岗快递”工作,为各级团组织开展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领导支持,此外,还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为顾问,团市委书记为组长,各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工岗快递转移就业促进计划”领导小组加强对工岗快递工作的领导;二是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按照宣传、外联、内调、组织输送等不同任务,明确了各成员的责任和目标,以服务为切入点,确定了从抓好信息、培训、输送、维权、服务这五个环节入手,每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0000名,安置城镇下岗失业青年和城镇新增青年劳动力3000名的目标任务。三是确定了叶县、鲁山为农村青年劳务输出龙头带动县,发挥辐射示范作用,提出“输出一人,带出一村;输出一村,带动一方”的工作思路。截止目前,叶县、鲁山输出200人以上的村达到28个,发挥了较好的辐射带动作用。四是建立青年创业见习基地。确立了国家、省、市级青年文明号如新华机械厂、友好旅行社、永威皮鞋厂等12家民营企业为青年创业见习基地,先后安排600余人到该基地见习就业;四是实行旬报和周例会、月例会制度,加强督查。由于有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明确的目标任务,使我市“工岗快递转移就业促进计划”得到了强力推进。
二、加强宣传,营造气势,为农村青年外出务工扫清思想障碍
首先、澄清底数。“工岗快递转移就业促进计划”在我市实施后,团市委在10个县(市)区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调查摸底,较准确地掌握了农村剩余青年劳动力的基本情况,包括剩余青年劳动力的数量、性别、年龄、知识结构、技能水平、流动特点、组织化程度等,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二、加强宣传。团市委充分发挥团组织的宣传优势,利用第一季度在全市开展的“情暖乡亲,青年助农”活动的现场、科技大篷车及电视、报纸、网络等载体,通过宣传一些外出务工致富成才的农村青年典型,广泛宣传外出务工对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性,营造“务工有为,务工光荣”的良好氛围。还特别针对部分农村青年有着“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的陈旧观念,积极进行说服引导,帮助他们转变观念,放下包袱,轻装前进,树立早出早富,晚出晚富,不出不富的意识,提高了广大农村青年外出务工的积极性。
其三、针对用工单位的招工意向、岗位特点和技术要求,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正确引导,实现从盲目性外出到针对性外出,从体力型务工到智力型务工的转变,切实做到输得出、占得住、挣得钱。
其四、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抓住平顶山市委、市政府选拨1000名优秀青年到农村任“村官”的有利时机,首先在这些优秀青年中营造劳务经济造福一方的氛围,使外出农村青年能得到当地村两委班子的支持,从而使他们安心在外地工作。
其五、尝试在一些地方建立劳务用工信息库。郏县团委充分利用县驻各地招商工作队、劳务输出信息员、劳务经纪人等社会力量,广泛采集用工信息,及时进行汇总整理,建立充实劳务用工信息库。截止7月底,劳务用工信息库共收集用工岗位3600个,输出务工青年1200多人。
三、借助外力,强化培训,全面提高务工青年的综合素质
我们始终坚持先培训、后输出的原则,借助社会力量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一是抓好订单培训。依托河南省质量工程技术学院、市技校、市团校、市增彩电脑学校等学校的师资力量,有计划地组织教师下到县乡免费巡回教学。鲁山团县委与当地最大的“海燕礼仪中心”、县“西关服装裁剪学校”等联系,对广大青年进行技能培训,既方便了广大青年找工作,也为用人单位输送了合格人员。截至目前,全市团组织已与北京、广州、湖北等地的48家企业达成用工岗位协议,以“定向培养”的方式,培训适合企业需要的劳动力2600人。
二是强化技能培训。针对部分青年劳动力素质偏低、技能较差的问题,团市
委和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联合,把技术培训作为劳动力转移的重要环节来抓,对农民工进行不同岗位、工种的文化、法律、技能培训。3月10日,在湛河区曹镇乡的邢铺村,由团市委和农广校组织的流动培训站正式成立,使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受到培训服务。汝州市的职业中专、郏县的农民就业培训学校、叶县的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新华区的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等都开展了灵活
多样的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我们还与市劳动就业局联合,依托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强化对城市下岗失业人员或社区待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就业指导。上半年,依托这些培训组织共培训外出务工青年和下岗青年6860人。
三是做好综合素质培训。在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务工常识培训的同时,我们还着重增加了道德礼仪,安全、卫生常识及法律维权等内容,重点强化品德修养培训和纪律观念培训,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四是建立证书制度。我们还充分发挥各类资质评定机构的优势,做到不培训不发证,不发证不输出提高务工青年的技术含量,从而增强了青年农民的择业能力和社会认可度。
四、掌握规律,健全制度,有效促进岗位成功对接
我们深知,能否实现岗位对接是能否落实工岗快递转移就业促进计划的最重要的环节。宣传、培训都是岗位对接的铺垫,为了提高对接成功率,我们遵循劳动力市场规律,以定向培训、信息发布、现场招聘、政策引导等形式,引导青年实现跨地区、跨行业就业。
——定向培训。通过与输入地团组织联系,了解当地企业用工信息,如用工数量、技术要求等,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实现培训机构与用工企业的成功对接。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已向广州、深圳、上海、北京、苏州等地输出青年务工人员3800多名。
——信息发布。我们与市人才交流中心、市职业技术中心协调,每周六在市华诚大厦一楼大厅组织劳动用工、劳务输出信息发布,形成了经常化、制度化的信息发布办法,使青年有了更多、更主动的选择空间。
——现场招聘。今年7月中旬,我们组织外地驻平单位、部分外地客商、青企协会员单位、部分青联委员所在单位共100多家企业,召开现场招聘会,各县(市)区青年踊跃参与,当场签订就业意项1300多人次,实现了企业与青年的直接对接。
——政策引导。我们利用劳动部门对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有资金扶持、税费减免的政策,积极协调社区腾岗,把保洁、保安、保卫、保绿等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给我们的下岗失业待业青年。积极响应团省委的号召,动员全市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贫困县、支援西部建设,促进大学生就业成才,8月初,我们有11名大学生被输送到新疆支援西部建设,服务贫困县的大学生也报名踊跃,目前正在抓紧组织。我们还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动员1000名大专以上学历的35岁以下青年到农村担任“村官”,其中60多名为应届大学毕业生,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260多名青年的就业问题,更主要的是也为我们加强基层团的组织建设提供了人才基础。
五、完善机制,加强维权,帮助外出务工青年解除后顾之忧
团市委围绕外出务工青年的五个希望,即:希望家中农活有人帮,希望能及时准确掌握劳务信息,希望正当权益得到保护,希望外出之后有组织管,希望社会保障能跟上。针对这些后顾之忧,团市委重点搞好维权服务,全力解除外出务工青年的后顾之忧。
一是加强组织建设,在外出务工青年较多的民营企业普遍建立团组织,在市区务工青年较集中的社区建立青年中心,提高外出务工青年的组织化程度。目前已建立民营企业团组织156个,社区青年中心10个,农村青年中心15个,发挥了较好的服务作用。
二是以“伸出援助之手,献出慈爱之心”为主题,组织市区团员青年向法律援助中心捐款,用于援助权益受侵的贫困务工青年,据不完全统计,这次捐款行动共筹集资金28.3万元,保证了援助中心的正常工作。
三是给外出务工青年发放联系卡,设立148法律援助热线,重点围绕务工青年的工资发放、工作时间、劳动安全、伤残赔偿、困难帮扶等方面提供义务服务和维权保障。今年,我们共协调有关部门受理务工青年权益维护案件12起,受益务工青年达100多人,切实维护了务工青年的合法权益。
四是为外出务工家庭搞好志愿服务,一方面为外出务工青年家庭的“留守子女”建档立卡,通过团队组织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学习生活状况,扶养交往关系等,给予他们在学习上、生活上、心理上帮助,切实保证“留守子女”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为外出务工青年困难家庭解决实际困难,麦收时节,团市委成立了130支志愿助农服务队,为外出务工困难家庭帮收、帮种1000余人次。
以上是平顶山团市委在工岗快递转移就业方面的一些做法,半年多来,通过全市各级团组织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如何进一步实施农村青年转移就业,更大范围地拓宽下岗失业青年的创业、就业渠道,特别是如何进一步提高务工青年的知识技能、改变陈旧的思想观念、增加劳动收入、有效地保护合法权益等问题,有待我们去做大量的工作。结合半年来的工作实际,我们有以下几点思考:
1、要联动,不要单干。解决城市下岗失业青年就业和转移农村青年富余劳动力,是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主要任务,他们有一定的阵地优势,有一定的经费保障,有一定的网络基础。更有国家专门的政策扶持。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些部门现有的资源优势,由他们“专用”变为我们“共用”。上半年我们从三个层面切入,变共青团单干为全社会联动。一是紧追不放。多次与司法、劳动、人事、工商、财政等部门结合,了解政策,摸清实底,主动出击,积极争取。上半年共争取培训项目10个,培训3000多人。二是借鸡生蛋,我们依托电大、技校、农干校等社会资源,建立了29个培训基地,下半年继续扩大合作面,力争年底建成50个基地,并逐一挂牌,使其成为共青团开展培训、就业信息发布的场所。三是内部挖潜。动员青联、青企协、青年文明号及各类青年典型的力量,创造就业岗位,帮扶青年创业。4月份在十杰青年、新华机械厂厂长陈西平的倡议下,创建了12个创业见习基地,共安置下岗青工600多人上岗见习。社会联动有效地推进了工岗快递转移就业的全面实施。
2、要创新,不要等靠。活动初期,大部分团干感到无从下手,一没就业岗位,二没资金支持,三没成功经验,四是没培训师资,出现了等岗位、等资金、等政策的现象,工作一时曾搁置不前。活动领导小组经过反复研讨,确立了抓宣传、抓信息、抓培训、抓维权、抓服务的工作方法,聘请市委副书记做顾问,确立鲁山、叶县为青年劳务输出龙头带动县,建立青年外出务工见习基地,成立青年助农服务队,为148法律援助中心捐款,为外出务工青年家庭的“留守子女”给予生活、学习、心理上的帮助等项工作。这些工作的开展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使“工岗快递转移就业促进计划”在全市迅速推进。
3、要务实,不要虚夸。工岗快递转移就业大量工作需要与有关部门合作,各级团组织容易停留在编简报、抄数据、发消息上,如何虚功实做至关重要。平顶山团市委制定了“书记包片、部室包点”的工作制度,做到了人人有压力、人人有责任、人人有目标;确立了自查和督察相结合的推进摸式,团市委专门下发了《关于对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和农村青年中心建设工作进行督察调研的通知》,要求各县(市)、区团委写出自查报告,通过自查发现工作中的亮点和不足;建立周例会、月例会制,每周对各部门推进情况进行分析,每月对县(区)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比,及时调整工作方法和工作重点,实行动态管理。
下步平顶山团市委将继续在宣传、维权、信息网络建设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新建培训基地21个,务工青年见习基地8个,新培训下岗青工、农村富余青年劳动力5000人,新筹措就业岗位6000个,安排下岗青工就业和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全年突破15000(12300)人。
第四篇:实施“工岗快递转移就业促进计划”工作汇报
不发证不输出提高务工青年的技术含量,从而增强了青年农民的择业能力和社会认可度。
四、掌握规律,健全制度,有效促进岗位成功对接
我们深知,能否实现岗位对接是能否落实工岗快递转移就业促进计划的最重要的环节。宣传、培训都是岗位对接的铺垫,为了提高对接成功率,我们遵循劳动力市场规律,以定向培训、信息发布、现场招聘、政策引导等形式,引导青年实现跨地区、跨行业就业。
——定向培训。通过与输入地团组织联系,了解当地企业用工信息,如用工数量、技术要求等,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实现培训机构与用工企业的成功对接。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已向广州、深圳、上海、北京、苏州等地输出青年务工人员
3800多名。
——信息发布。我们与市人才交流中心、市职业技术中心协调,每周六在市华诚大厦一楼大厅组织劳动用工、劳务输出信息发布,形成了经常化、制度化的信息发布办法,使青年有了更多、更主动的选择空间。
——现场招聘。今年7月中旬,我们组织外地驻平单位、部分外地客商、青企协会员单位、部分青联委员所在单位共100多家企业,召开现场招聘会,各县(市)区青年踊跃参与,当场签订就业意项1300多人次,实现了企业与青年的直接对接。
——政策引导。我们利用劳动部门对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有资金扶持、税费减免的政策,积极协调社区腾岗,把保洁、保安、保卫、保绿等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给我们的下岗失业待业青年。积极响应团省委的号召,动员全市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贫困县、支援西部建设,促进大学生就业成才,8月初,我们有11名大学生被输送到新疆支援西部建设,服务贫困县的大学生也报名踊跃,目前正在抓紧组织。我们还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动员1000名大专以上学历的35岁以下青年到农村担任“村官”,其中60多名为应届大学毕业生,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260多名青年的就业问题,更主要的是也为我们加强基层团的组织建设提供了人才基矗
五、完善机制,加强维权,帮助外出务工青年解除后顾之忧
团市委围绕外出务工青年的五个希望,即:希望家中农活有人帮,希望能及时准确掌握劳务信息,希望正当权益得到保护,希望外出之后有组织管,希望社会保障能跟上。针对这些后顾之忧,团市委重点搞好维权服务,全力解除外出务工青年的后顾之忧。
一是加强组织建设,在外出务工青年较多的民营企业普遍建立团组织,在市区务工青年较集中的社区建立青年中心,提高外出务工青年的组织化程度。目前已建立民营企业团组织
156个,社区青年中心10个,农村青年中心15个,发挥了较好的服务作用。
二是以“伸出援助之手,献出慈爱之心”为主题,组织市区团员青年向法律援助中心捐款,用于援助权益受侵的贫困务工青年,据不完全统计,这次捐款行动共筹集资金
28.3万元,保证了援助中心的正常工作。
三是给外出务工青年发放联系卡,设立148法律援助热线,重点围绕务工青年的工资发放、工作时间、劳动安全、伤残赔偿、困难帮扶等方面提供义务服务和维权保障。今年,我们共协调有关部门受理务工青年权益维护案件12起,受益务工青年达100多人,切实维护了务工青年的合法权益。
四是为外出务工家庭搞好志愿服务,一方面为外出务工青年家庭的“留守子女”建档立卡,通过团队组织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学习生活状况,扶养交往关系等,给予他们在学习上、生活上、心理上帮助,切实保证“留守子女”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为外出务工青年困难家庭解决实际困难,麦收时节,团市委成立了
130支志愿助农服务队,为外出务工困难家庭帮收、帮种1000余人次。
以上是平顶山团市委在工岗快递转移就业方面的一些做法,半年多来,通过全市各级团组织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如何进一步实施农村青年转移就业,更大范围地拓宽下岗失业青年的创业、就业渠道,特别是如何进一步提高务工青年的知识技能、改变陈旧的思想观念、增加劳动收入、有效地保护合法权益等问题,有待我们去做大量的工作。结合半年来的工作实际,我们有以下几点思考:
1、要联动,不要单干。解决城市下岗失业青年就业和转移农村青年富余劳动力,是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主要任务,他们有一定的阵地优势,有一定的经费保障,有一定的网络基矗更有国家专门的政策扶持。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些部门现有的资源优势,由他们“专用”变为我们“共用”。上半年我们从三个层面切入,变共青团单干为全社会联动。一是紧追不放。多次与司法、劳动、人事、工商、财政等部门结合,了解政策,摸清实底,主动出击,积极争龋上半年共争取培训项目10个,培训3000多人。二是借鸡生蛋,我们依托电大、技校、农干校等社会资源,建立了29个培训基地,下半年继续扩大合作面,力争年底建成50个基地,并逐一挂牌,使其成为共青团开展培训、就业信息发布的场所。三是内部挖潜。动员青联、青企协、青年文明号及各类青年典型的力量,创造就业岗位,帮扶青年创业。4月份在十杰青年、新华机械厂厂长陈西平的倡议下,创建了12个创业见习基地,共安置下岗青工600多人上岗见习。社会联动有效地推进了工岗快递转移就业的全面实施。
2、要创新,不要等靠。活动初期,大部分团干感到无从下手,一没就业岗位,二没资金支持,三没成功经验,四是没培训师资,出现了等岗位、等资金、等政策的现象,工作一时曾搁置不前。活动领导小组经过反复研讨,确立了抓宣传、抓信息、抓培训、抓维权、抓服务的工作方法,聘请市委副书记做顾问,确立鲁山、叶县为青年劳务输出龙头带动县,建立青年外出务工见习基地,成立青年助农服务队,为148法律援助中心捐款,为外出务工青年家庭的“留守子女”给予生活、学习、心理上的帮助等项
工作。这些工作的开展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使“工岗快递转移就业促进计划”在全市迅速推进。
3、要务实,不要虚夸。工岗快递转移就业大量工作需要与有关部门合作,各级团组织容易停留在编简报、抄数据、发消息上,如何虚功实做至关重要。平顶山团市委制定了“书记包片、部室包点”的工作制度,做到了人人有压力、人人有责任、人人有目标;确立了自查和督察相结合的推进摸式,团市委专门下发了《关于对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和农村青年中心建设工作进行督察调研的通知》,要求各县(市)、区团委写出自查报告,通过自查发现工作中的亮点和不足;建立周例会、月例会制,每周对各部门推进情况进行分析,每月对县(区)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比,及时调整工作方法和工作重点,实行动态管理。
下步平顶山团市委将继续在宣传、维权、信息网络建设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新建培训基地21个,务工青年见习基地8个,新培训下岗青工、农村富余青年劳动力5000人,新筹措就业岗位6000个,安排下岗青工就业和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全年突破15000(12300)人。
第五篇:深化实施扶贫开发 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
深化实施扶贫开发 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
——平川职业技术学校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2009年工作总结
2009年,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市、区人事劳务办和扶贫办的工作部署,以提高培训质量、促进转移就业为目标,加强规范管理,进一步加强农民工培训的工作力度,将农民工培训作为一项中心任务来抓。
我校本着实事求是、杜绝走过场的原则,在劳动力转移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使我区的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扎实推进。在广泛开展调查摸底、界定扶贫专以培训对象的基础上,按照择贫而招、质量提高、维权周到、转移增效的要求,大力开展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呈现出良好势头,成效明显。
一、培训概况
我校“两后生”培训是2007年开始的,截止今年培训人数达220人。今年,我校开设了计算机培训、SIYB培训、保安保洁等培训专业。目前我们共有使用资金64.5万元,为了使用好这笔款项,我们专款专用,专人负责,将每一分钱都用在该用的方面,不该花的不乱花一分,该花的钱也坚决不能省。将资金用在刀刃上。对今年参加培训的学员,实行免学费、书费、资料费及培训耗材费等费用。真正做到了从培训到就业不需要向学校交任何费用。让该资金充分发挥补助作用。切实落实了“两后生”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有关政策,让学员充分获得享受到党和国家的 温暖,许多学员通过培训不但学有所获,而且学有所用。培训全过程因为实行了规范科学的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切实为我区农民工摆脱贫困,实现脱贫,增加收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组织严密,确保工作圆满完成
为了做好劳动力转移和“两后生”培训工作,我校领导及时与区人事劳务办和区扶贫办联系,开会研究部署了培训工作的主要任务、参训人员条件、教学安排、资金支持等事项。并强调落实责任制,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规范了工作程序。
区人事劳务办和区扶贫办也分别多次到基地指导检查工作,拉开了我区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序幕。
2、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深入动员,提高基层对培训工作的认识
通过媒体和散发招生简章的方式继续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宣传力度。在组织培训过程中,我们注重宣传发动,借助各种宣传媒介,提高广大农民对培训工作的认识。各乡镇以村为单位,利用广播、标语等形式进行宣传动员,重点宣传在外务工成功和回报家乡的典型事迹。自下而上地总结树立和推广一批从就业向创业发展,自主外出创业带动群体转移,靠技能转移致富的先进典型,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农民走出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加强政策保障体制建设,创新培训机制 首先在各乡镇实施土地流转政策上,本着“依法、自愿”的原则,对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坚持在土地承包期内,在原有土地承包关系不变的政策下,促进土地合理流转。使他们卸掉思想包袱,树立起走出去的信心。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开展订单培训,按照“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推行培训一人就业一人的新机制,逐步形成培训、考核、就业一条龙,实现培训与输出的良性互动。
4、周密筹划,灵活教学,保证培训工作见实效
农民培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考虑到培训的时间、地点、培训内容、受众地接受能力以及培训以后的农民就业的诸多因素。学校教务处从教师队伍中挑选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负责具体教学任务,实行长班和短班相结合、技能和职业道德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创新培训方式,重点推行校企联合培训方式、学校与中介组织联合培训方式、学校与行政部门联合培训方式来开展培训。通过探索培训方式,使农民工培训工作更加灵活多样,适应市场,贴近农民,有利于转移就业。
5、拓宽劳务转移渠道,强化服务保障管理机制
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必须充分认识区情,遵循市场规律,发挥本地优势,用新思想、新举措、新方法进行组织和领导,这样才能拓展就业空间,增加农民收入。我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开拓劳务市场。
完善档案管理体系。积极做好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的建档工作,对参加培训的每个学员建一份档案,派专人管理。
三、存在的问题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刚刚兴起,有些问题还没有得到认识,没有引起重视,需要在实践中边探索、边认识、边改进。主要问题有:
1、培训的质量存在问题。农民文化水平低,业务技能缺乏,法律意识薄弱,这些与就业岗位所要求的劳动力素质、劳动者技能存在现实矛盾。
2、师资培训不强。我校存在管理人员多于授课人员,本身不具备高素质的专业技能型教师队伍,师资力量薄弱,不能满足工种类型多、专业技能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需要,不能有效的开展农民工培训。
3、培训经费不足。我校的办学经费均由地方财政全额拨给,下拨的办学经费很少,必要的培训设施不齐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工培训的开展。
4、与职业技能鉴定脱节。职业技能鉴定是为了提高受鉴定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获得职业技能鉴定资格证书后便于择业上岗就业。劳动力转移培训也是为了提高受培训人员的上岗就业能力。如果这两者结合起来产生择业就业合力,对学员是非常有利的,但目前还未做到。
四、2010年工作打算 在明年的工作中,我们将采取有利措施,力所能及地解决上述问题,保证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顺利进行,力争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要求全体办学人员特别是校长,必须提高认识,增强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农广校办学的新起点来抓,把转移培训放在重要位置,纳入我校的办学目标考核管理。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支思想过硬、技术高超、经验丰富、技能精湛的师资队伍,是开展好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可靠保证。因此,我们要设法提高专职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培训水平。定期开展师资培训,使我校的教师逐渐成为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主体。
3、做好培训服务工作。劳动力转移培训是一项多头绪、多环节的工作,在哪个环节上出现误差都会影响培训质量和效果。因此,我们明年要做好培训服务工作,做好培训信息服务、培训效果评价、培训监督检查和跟踪服务、就业指导等各项工作。
总之,通过我校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使劳动力转移工作和“两后生”培训工作打开了新的局面,培训出一大批吃苦耐劳、文明守法、技术精湛的农民工劳务品牌,形成巨大的优质劳动力“品牌效应”,进一步提高了我区农村劳动力的竞争能力。
平川职业技术学校 2009年1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