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成因及防范对策
浅谈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成因及防范对策
摘要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预防和防止青少年犯罪,是一个非常紧迫和重要的任务。青少年犯罪表现出盲目追求金钱和满足物质欲望,虚荣心极强,以盗窃、抢劫等犯罪居多,多以侵占财产为目的,并不同程度地带有暴力。文化程度偏低,法律意识淡薄。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固然很多,但综合起来,不外乎家庭、学校、社会及自身等因素。青少年自身素质差,是最终导致他们走上犯罪道路的根本原因。家庭环境不良或教育方法不当,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青少年思想不成熟,社会阅历浅,辨别是非能力差;学校只是一味的追求升学率,不重视制教育,使青少年不能从小树立法制观念。预防青少年犯罪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力量互相配合,共同营造一个适合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优良环境,遏制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关键词 青少年犯罪 原因 预防
一、青少年犯罪的界定
青少年犯罪泛指青少年这一特殊主体所实施的犯罪,亦即主体由儿童向成年过渡这个特定年龄段,由于主客观原因而实施的各种犯罪统称。中国的青少年犯罪主要是指已年满十四周岁至未满二十五周岁的人触犯了刑事法律而应受到法律规定处罚的行为。当前在我国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这已被国际社会列为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公害。
二、青少年犯罪的现状
(一)犯罪问题突出。据权威资料显示,近几年,我国14—18岁未成年作案成员占全部刑事作案成员的比例一直处于10%以上
(二)呈现低龄趋势。15岁以下的少年违法犯罪增多。违法犯罪的低龄趋势潜伏着巨大的社会危害。
(三)犯罪突发性强。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青少年生理发育快,心理状态不够稳定,自我控制能力弱,容易冲动,做事往往不顾后果
(四)团伙犯罪严重。团伙犯罪是青少年犯罪中常见的、频发的犯罪方式。青少年犯罪案件中70%左右由青少年组成团伙作案。
三、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1、个人因素青少年犯罪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青少年本身的素质。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成长阶段,辨别是非、区分良莠和抵御外界影响的能力差,自控力弱,行为不稳,模仿力强,好冲动,易被诱惑实施犯罪;有的青少年对社会上不良风气、各种诱惑,以及一些低级趣味的色情文化,有一种神秘感,想试试的心理;有的学生成绩差,受到老师、同学的歧视,自尊心受挫,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和报复心理。正是由于大多数青少年犯文化素质不高和其脆弱的心理,使得他们分辨事非能力较差,其处世的无知性、盲目性就很难应付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经不起诱惑,很容易被别人拉拢、利用,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义气用事,不计后果等,从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二)、家庭因素 家庭是未成年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境和教育对未成年人成长的影
响和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未成年人的性格形成,尤其是特殊的家庭因素,带给未成年人的影响是破坏性的。在当今社会,具有普遍性的特殊家庭教育环境主要是两种:一是隔代教养。所谓隔代教养就指父母因为工作等原因无暇顾及子女,把孩子委托给自己的父母进行抚养,使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成为监护人实际监护教育的现象。二是单亲教育。在这样的特殊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大学生,长期得不到家庭应有的温暖和关爱,心灵极易受到创伤,从而养成不良的癖性,感情冷漠,情绪变化反复无常,甚至还会产生急噪、敌视或残忍的变态心理。此外,父母的不良行为,也对未成年的身心健康造成破坏。家庭中父母的不良行为主要有:一是父母不和、经常吵架,秽语连嘴,给青少年造成心理伤害;三是父母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子女的过错不是打就是骂,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在这种“高压”下,孩子的心理畸形;四是父母行为不检点、不务正业,经常酗酒严重影响孩子世界观的形成;五是溺爱孩子,视独生子女为掌上明珠重视物质方面的满足,娇生惯养,随着时间的推移,助长了子女的自私和奢侈;青少年在这种不良的家庭环境耳濡目睹,久而久之,使他们孤独、自卑、怨恨、极易被坏人所利用,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学校因素一是素质教育已实行行多年,但不少学校还热衷于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德育教育,对一些基本的社会常识、做人道理和社会公德规范的教育不够;二是法制教育缺乏,很少对学生上法制课、出法制黑板报等进行普法教育;四是有些教师岐视后进生,动不动就进行所谓的“批评”,甚至是人格侮辱,极大的伤害了学生幼小的心灵,影响了身心健康;在校生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学习,极易走上邪路。
(四)社会因素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以及腐朽思想和不良网络文化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之一。目前在文化市场上,图书报刊、文化娱乐等中充斥着大量的凶杀暴力、淫秽色情以及其它有损人民群众健康的内容,对涉世不深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青少年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尤其是网络不良文化的传播,导致青少年心理扭曲,加快了犯罪进程,更甚者受网络影响,传统的青少年犯罪形态发生了新的变化,具体表现为:;网络的淫秽站点泛滥,;网络暴力文化的传播,使青少年中毒至深。
四、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
(一)加强家庭教育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人格品质和思想品质的形成。”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转变家长教育理念。家长要以民主、平等、宽容取代专横、权威、独断、惟命是从,承担起为人父母的教养责任,和他们谈心,努力缩小代沟,尊重孩子的人格,多鼓励提高孩子的上进心、自信心。注意孩子在社会受到的不良影响,在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时,更要关心孩子的思想品德修养。改善家庭教育方法。青少年家长应加强学习法律常识和德育知识、育孩常识,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支持子女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创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气氛,让子女在学校或社会受到某种压力或产生心理矛盾时,能在家里有宣泄、排解的机会,及时化解矛盾,预防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
(二)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
在学校教育中,加强青少年预防犯罪教育应采取如下措施:进一步转变观念,真正把德
育放在与智育同等重要的位置,并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全面转轨。学校应重视对双差生、后进生、农村留守青少年的关心、鼓励、帮助和爱护工作,努力减少和避免学生辍学、失学。第二,应切实提高学校法制教育的效果。应当结合实际,组织、举办多种形式的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法制宣传活动。
(三)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净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
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共青团、公安、文化等有关部门应联合行动,对各类中小学、高教园区周边的各种娱乐场所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彻底的清理、整治,严厉打击危害学校正常秩序,侵害青少年学生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学生有一个安全、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加大打击力度,净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四)政法部门应认真做好青少年特殊群体的帮教转化工作,建立和完善青少年司法制度。
做好青少年特殊群体帮教转化工作,可有效防止和减少这一群体的违法犯罪特别是重新犯罪。对犯罪的在校生,要严格贯彻教育、挽救惩治的方针,尽最大可能的挽救失足在校生,实行帮教制度,防止其重新犯罪。建立社会、家庭、政法部门参加的三结合帮教组织,开展帮教活动,落实帮教措施。要帮助辍学学生重返校园,接受义务教育。对流浪、乞讨儿童,民政、公安部门要做好收容遣送以及救助工作,防止他们流落街头,走上歧途。做好刑释解教青少年的安置帮教工作,做到政治上不歧视,安置上不偏见,生活上多关心,同时做好接茬帮教,防止其重新犯罪。
总之,青少年犯罪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关爱和保护,只有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齐抓共管,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才不是一句空话。保护好未成年人,做好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各项工作,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实践证明,只靠对青少年犯罪者的处罚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研究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采取各种预防措施,杜绝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产生,才是治本的措施,才能真正做到预防青少犯罪。
第二篇:浅析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及其对策
[摘要]
青少年犯罪正成为一个世界性的严重社会问题,特别是近几年,青少年犯罪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这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深入分析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就如何更好地预防、治理青少年犯罪提出了以下对策:大力开展法制教育,积极构建家庭防线,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严厉打击侵害青少年权益的行为,完善立法预防青少年犯罪,建议立法机关考虑将刑事责任年龄适当降低等,以期对违法青少年的转化及遏制青少年犯罪起到有益的作用。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现状;特点;原因;对策
析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及其对策
龙飞(邵阳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省邵阳市邮编:422000)
一、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和特点
(一)青少年犯罪的现状
当代青少年犯罪普遍呈低龄化趋势,文化程度明显偏低,且其中女性犯罪明显上升;从犯罪类型看,暴力犯罪、财产犯罪和性犯罪是青少年人犯罪的主要形式;从犯罪组织形式看,青少年犯罪具有团伙性特点且青少年犯罪具有反复性特点等特点。法律宣传力度不够,刑事处罚的缺乏,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学校教育管理的失误,家庭方面的不良影响,青少年自身的原因等等,都间接地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增加。
(二)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1、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形式
从犯罪类型看,暴力犯罪、财产犯罪和性犯罪是青少年人犯罪的主要形式。暴力犯罪具有杀伤性、破坏性、突然性和猛烈性,严重损害人的生命和健康的特点。
2、女性犯罪有上升趋势
在青少年犯罪中,有些女性浓妆艳抹,衣着过于开放,招摇过市,引诱他人犯罪。一些女学生更容易被利诱和威逼,从不情愿到情愿,跌入性乱的泥潭。有些初中刚刚毕业的女学生就走上了卖淫的道路,甚至有些在校的女学生也参与卖淫。
3、从犯罪组织形式看,具有团伙性特点
目前,未成年人犯罪中已有70%是团伙犯罪。团伙犯罪明显增多,反映出犯罪的有组织程度越来越高。当前,有的未成年人犯罪团伙拥有严密的组织系统、作案纪律和防侦破措施,已经形成黑社会组织的雏形。
4、青少年犯罪呈低龄化的特点
由于发育年龄提前和频繁接受不良文化影响等原因,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年龄有所提前,呈现出明显的低龄化趋势。近年来,10岁以下的儿童违法犯罪的事例已不是个别现象。
5、青少年犯罪具有反复性特点
青少年人思想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极易受到客观条件的影响,往往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些年来,青少年重新犯罪不断增加。据江苏省少管所调查,有的青少年恶习屡教屡犯,捕前曾受到治安处罚或少年教养或判处缓刑的占43.1%。有的多次作案,犯了数罪,作案三次以上的占51.4%,数罪并罚的占10%,有的青少年犯罪手段极其残忍,甚至灭绝人性。[1]
6、青少年犯罪者的文化程度明显偏低
在岳麓区法院实习期间,经调查得,青少年犯罪者大多是流失在社会上缀学的学生。在他们中间,大部分为中低等文化程度。青少年罪犯中,大都接受的文化教育少,好多人小学期间就辍学,甚至就没上过学,初中以下文盲、半文盲占90%以上。
二、青少年犯罪产生的原因
(一)法律宣传力度不够
一些学校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未能展开,或开展得不够,致使一些在校生不能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而成为法盲,或一知半解。由于缺乏法律知识,法律意识难以形成,法制观念淡薄,这使得一些青少年在触犯法网后,还不知道或不太清楚个人的行为将受到有关法律的制裁。法制意识淡薄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
(二)刑事处罚的缺乏
我国法律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为年满十八周岁的成年人。而对于年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只有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投毒等八种罪行才负刑事责任。目前,青少年犯罪
年龄前移,趋于低龄化,青少年犯罪者中的未成年人由于未达到法律所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得到了法律规避而成为管不了的人,导致大量危害社会的行为被排除在犯罪之外,造成很多青少年违法后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及预防,导致这部分未成年人继续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不仅危害社会,而且使他们的犯罪心理得到了强化。[2]
(三)学校教育管理的失误
目前,在我国一些地方,学校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极为不利。一些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肆意加重学生负担,导致学生心理失常;一些学校则对成绩好的学生是倍加珂护,而对成绩差的学生则放任自流,任其流入社会,成为问题少年;一些学校只重视智育教育,忽视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导致青少年人格不健全,法制意识淡薄,这在一定条件下都会成为导致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诱因。
(四)家庭方面的不良影响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在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正确的家教在青少年的心理形成人格障碍,形成不正确的人生观,在行为上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青少年在这种不良的家庭环境耳濡目睹,久而久之,使他们孤独、自卑、怨恨、狂妄,极易被坏人所利用,极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五)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社会的影响在孩子心灵成长中担任一个重要的角色,我们常说社会是一个大染缸在一定层面上不无道理,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各种西方腐化的“泊来品”蜂涌而入,加上我国体制转型和法制建设的相对滞后,社会环境遭受了一定程度的恶化,特别是校园周边环境的混乱是造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诱因。
(六)青少年自身的原因
青少年因其生理和心理诸因素都处于“变化活跃期”也可以说是“热变化”状态,加上其生活经历也比较简单,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情景”都很难有正确的把握,这样只要“一不小心”就很容易导致出现“冲动”或者是“颓废”两种极端心态。不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必然导致不良的行为,成为违法犯罪的心理动因。
三、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
(一)大力开展法制教育
要从娃娃抓起,从家庭和学校抓起,使他们从小养成自觉学法、懂法、守法的好习惯,增强法律意识,杜绝违法犯罪。绝不能把法制教育作为“时尚”性的、临时性的教育内容,而必须将其纳入教育轨道,列入教学计划,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法制教育。
(二)构建家庭防线
家庭是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也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防线。遏止青少年犯罪,必须构筑牢固的家庭防线。
首先,父母要重视对子女的教育,要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不能害急性病和近视眼。
其次,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要宽严相济,方法适当。同时,家长要与学校加强联络,互通信息,及时了解子女在学校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三)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学校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当前要克服学校教育的弊端,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学校环境。
首先,要根据不同年龄段青少年学生的特点,制定相互衔接、互相配套的有关思想品德教育、法制纪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预防犯罪教育等教学计划,不断增强青少年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念、法制观念和自律观念。
其次,要注意将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不能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视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四)严厉打击侵害青少年权益的行为
不少青少年走向违法犯罪道路时,与综合治理、打击不力有关。猖獗的违法犯罪活动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极坏的影响,甚至会起示范作用。
因此,要着眼长远,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要下大力气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严厉打击卖淫嫖娼、制黄、贩黄、制毒、贩毒、赌博
等违法犯罪活动,特别要从严从重惩处那些引诱教唆青少年犯罪的犯罪分子,给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3]
(五)完善立法预防青少年犯罪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 1991年9月4日通过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同年1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其目的不是为了定罪量刑、处罚未成年人,而是从不良行为抓起,预防他们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部法律社会效果的实现还需要一系列配套措施跟上,诸如,实施细则的制定,有关机关、团体、单位应负责任进一步细化,以及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等等。
(六)考虑将刑事责任年龄适当降低
1977年,在立法中将14周岁列为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应该说符合当时的国内实情。然而33年后的今天,未成年人的生理发育更趋早熟,思想观念也更加复杂,作为刑事责任年龄规定依据的心理和生理上的成长状态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许多案例分析,参与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往往已具有辨别是非、自我控制的能力。《扬子晚报》一则消息说,一少年惯偷受审语时出惊人:“到16岁就不再作案了”。[4]由此折射出刑事责任年龄过高存在的副作用,令人深思。建议有关权利机关考虑适当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可以警示青少年从小明白,每个人都应当为其自身行为负责,进而强化对自己的有效约束。
总之,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犯罪问题应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这不仅是关系到社会的发展,更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我们一定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依靠全社会的力量,运用各种手段,强化措施,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努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
[1]康树华,当代中国犯罪主题[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4:P29.[2]刘朝捷,刍议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04.[3]耿锐,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对策[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09.[4]杨涛,不应降低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DB/OL].http:///zyw/n196/ca112554.htm.2003.8.20.作者简介:
龙飞(1983.10)女,侗族,湖南邵阳市人,邵阳职业技术学院财经贸易系,助教,大学本科,法学专业
通讯地址:
湖南省邵阳市大祥区红旗路大祥坪富贵鸟皮具专卖店(市公安局左斜对面)龙飞(收)422000
邮箱:422613206@qq.com
联系方式:***QQ:422613206
第三篇:浅谈青少年犯罪的主要成因与对策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社会一大严重问题,如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我们所面临的一重大课题。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而且还表现出低龄化、团伙化、凶残化等新的犯罪特点,这是社会多方面消极因素的综合反映,笔者认为,青少年犯罪的主要成因与对策浅谈粗浅的看法。
一是家庭教育。一些青少年犯罪与家教不当,环境不好有直接关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的父母对子女过分溺爱,放任自流,对子女管教的方式方法不妥,导致子女学业难成,债务累累。张某在市一家私立中学就读,由于平日父母的娇惯,把父母东借西凑的4000元交学费用的钱只交一半学费而自己却留用2000元,用于泡网吧、游戏,几天时间被挥霍一空。有的父母忙于外出嫌钱,长期对子女撒手不管,染上了赌博、打架斗殴、盗窃等恶习,王某因一时意气用事,为帮哥们出口气,将人打成重伤,被判三年徒刑。
二是社会原因,一些行业和辍学在家的青少年,父母白天忙于上班、街道、居委会、村委会又无专人组织他们学习。对他们进行教育。有的青少年在无人管教的情况下,行动自由散漫,天天东游西荡,一遇可乘之机,极易走上犯罪道路。
不健康的影视、网吧、书刊的影响。近年来,一些充满暴力、色情的书刊、黄色网站、淫秽的录像、VCD、DVD光盘充斥文化市场。这对涉世不深,生理上早熟,心理上不成熟的青少年来说,对青少年无疑起到腐蚀作用。据粗略统计,一个学生每年节假日就有170多天,再加上平时业余和很多时间也是生活在社会中,未成年人与社会接触机会增加,很容易受到不良影响。例如:王某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看黄色录像,深受黄毒影响,一次看完录像后,在市区一小巷内持刀威胁将一名下夜班的女工q####j。
三是学校原因。歧视差生,有的学校对后进学生往往置之不理,使他们受冷遇。有的甚至借故将后进学生赶出校门,推向社会。这些学生产生自卑感后,常常破罐破摔。在犯罪的学生中,后进学生占85%,忽视德育教育。有些学校重智育、轻德育,并且追求升学率。放松对学生德育思想教育工作,致使有些学生数理化成绩是高分,而在政治上是非不分,道德品质很差,一遇到不良环境就走上犯罪的道路。对寄读生的管理严重失控。有的家长为使子女能考上大学,想方设法将子女送到升学率较高的学校读书,这些远离父母的学生在外寄宿,家长管不到,学校又不管,有些人在这个自由的小天地里,为所欲为,无法无天。据有关资料统计,寄读生犯罪占学生犯罪的60%。
由此看来,对青少年的犯罪不得不引起足够的重视,首先要建立健全未成年人保护网络,完善社会管理机制。加强以学校为中心的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教育。学校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规律来看,青少年受教育期也是极容易产生问题的“危险期”,而且犯罪是低龄化趋势。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管理和教育刻不容缓。在办好重点学校的同时,还要下大力气办好普遍学校,尤其是普通中学,改变不合理的快慢班,正确对待“后进生”和“双差生”,进一步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在青少年教育方面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强化学校,家庭和社会“三道防线”。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同时,要通过各种途径在青少年中进行法制教育,使他们逐步树立起法制观念。
(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其次,结合治理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根本途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已将“综合治理”未成年人犯罪写入其中,我们要严格按照《预防未年人犯罪法》的规定,使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更加卓有成效。作为政法部门在打击犯罪的同时,要积极做好未成年人犯罪的感化、教育、挽救工作,拨动失足青少年情感,贴近失足青少年的真实思想,最有可能解决他们的思想症结,或者消除他们心灵创伤的突破口。特别是对容易产生孤独感、自卑感、感情上起伏较大的青少年,要紧紧扣住“感化点”,继续做好感化工作,巩固感化效果。要对青少年关爱无期,法官多一份交流,父母多一份关爱,师长多一份教诲,让爱心在青少年的心中滋长。(转载)
第四篇:浅析青少年网吧犯罪的成因及对策
浅析青少年网吧犯罪的成因及对策
法学——白葱琳
学号:20130202072
一、摘 要
根据公安机关的初步统计,在近两年的被抓获的青少年罪犯当中,有近80%的人曾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诱惑,从而走上了犯罪道路,其中在网吧中发生的犯罪的犯罪高达10%,可见网吧已经成为了滋生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场所之一。本文通过对青少年网吧犯罪的成因进行了分析,针对影响青少年犯罪的自身因素和客观因素,提出了防范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对策。
二、关键词:青少年网吧犯罪、犯罪成因、对策
三、现状:近年来,少年犯罪已成为全球注目的社会问题,少年犯罪不仅人数增多,而且涉及面广,在全部犯罪人员中,青少年犯罪比例罪高。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发展,我国青少年犯罪现象日益加重,且犯罪向低龄化,暴力型、团伙犯罪转变。其中,青少年网吧犯罪案件极其频繁且犯罪后果极其严重。青少年网吧犯罪的预防已经成为一个不容易忽视的社会问题,专家学者以及热心于预防青少年工作的人员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办法,但仍不能有效地控制青少年网吧犯罪率的上升。
四、青少年网吧犯罪的特点 :
(一)从组织上看,青少年犯罪案件多为团伙犯罪,主要是团伙盗窃,抢劫等案件,团伙犯罪成员分工明确,有的已经形成比较稳定的集团。
(二)从犯罪手段看,青少年犯罪向暴力型犯罪转化。主要表现在实施故意伤害、抢劫、强奸等案件,有的手段极其残忍,没有事前充分考虑和酝酿过程,一时冲动,就可能立即萌生犯恶,突发犯罪,而且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计后果,从而酿成恶性犯罪。
(三)从犯罪年龄看,逐渐趋向低龄化。他们中有的还未满18周岁,本应是上学的年龄,却坐在了被告席上。
五、诱发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一)家庭因素。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父母是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培养,深刻影响着子女的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家庭教育的缺陷是子女形成不良个性的基础,潜伏着青少年走上违法道路的危机。部分子女因为感觉不到父母的关心、理解、认可,就会受到网络的诱惑,去虚拟的网络寻找情感的慰籍,从而走上沉迷网吧到荒废学业再到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社会环境因素影响。
尽管国家制定了较完善的网络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相
关主管部门也多次开展针对网吧营业活动的大检查,但从总体上说,社会并未为青少年创造一个绿色、文明、健康的上网环境。受某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青少年往受不住各种物质享乐的诱惑,在一定条件和某种因素的作用下,就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学校缺乏给学生一个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对学校而言,学校为了提高中考、高考成绩,往往把中考、高考必考课程列为学习的重点,而对学生健康成长同样重要的其他课程不予重视,为了排遣这种压力,他们就去上网,通过虚拟的网络来放松自己,从而引发网吧犯罪。
(四)青少年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较易走上人生歧途。青少年犯罪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青少年本身的素质,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生理发育阶段、辨别是非,区分良莠和抵制外界影响的能力差自控力弱,行为不稳,模仿力强,如冲动,易被诱惑实施犯罪,有的家庭经济方面与高收入的盲目攀比,产生心理不平衡,甚至萌发不良企图。
六、预防青少年网吧犯罪的几点措施 :
(一)完善立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根本途径。
国外有《少年法》《少年庭法》许多国家都是采取法律的手段规范未成年人的行为,以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而且在这
方面都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比如,有的国家禁止18周岁以下青少年在公共场所持有香烟,无论是否点燃,禁止18岁以下青少年买烟,哪怕是为别人买,违者将被处罚。还有的国家规定晚上10点以后,如果再向青少年销售白酒即视为违法。我国虽然在1992年就实施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又在1999年实施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填补了我国少年司法的空白,保护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二)加强文明社区、文明村镇建设,给青少年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人的发展,智慧的发展靠他自己与周边环境发生相互作用而慢慢建构起来的。可以说青少年的周围环境对他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以村镇,社区为依托,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营造一个清新、干净、文明活动的环境。
(三)家庭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基石。
青少年父母应当主动对各种知识的学习,不断的增强临护人应俱备的育人素质,青少年家长应加强对法律常识和德育知识、育孩常识的学习。家长们用律已正已的思想和行动影响孩子,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父母要有正确的成才观、人才观,要了解、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掌握正确的育孩常识和方法。
(四)社会是保障,政府应给人们创造一个更加宽松的就业机会,避免待业青少年无序流动。
据调查,很多走上犯罪道路的都是待业的,整日无所事事,生活无来源,势必去偷,抢等。因而在扩大就业机会的同时,地区间应加强对就业信息的沟通,协调,政府有关部门应对务工人员的流动进行调配、管理、增加工作岗位。
(五)充分发挥学校育人的作用,让青少年在学校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在教育中:
一、针对青少年的思想情况和表现实际,安排专门时间,加强对理想、道德、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
二、在各门类学科环节中,加强德育渗透;
三、教育青少年遵守国家法纪和社会公德、规范、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进一步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四、注意遵循青少年的心理特点,道德认识发展水平和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循序渐进;
五、对已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矫正,而且教师要善待学生的错误。
(六)政法部门应严厉打击危害青少年成长的各种犯罪,同时做好已犯罪青少年的改造工作。
政法部门应严厉打击各种社会丑恶现象,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工作,保障青少年有一个和谐、健康的生存与成长空间,营造一个青少年舒心的学习,生活环境。
(七)团组织充分发挥青少年阵地先进性作用,不断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各级团组织应以社会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青少年问题,要不断的开展各种健康,向上,活力的活动,加强与社区联系。总之,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工作,只有在党政组织领导下,实行对青少年犯罪预防的综合治理,充分利用政治,经济、法律、行政、教育、文化等手段,不断改善社会风气,消除各种消极影响,以而达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杨春平:《浅谈青少年犯罪与家庭影响》 互联网
[2] 袁敏殊:《市场经济条件下预防和惩治青少年犯罪的思考》 互联网
[3]《中国法制报》2003年7月23日
[4]《青少年保护法》
[5] 王作福:《中国刑法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8年7月
第五篇:浅谈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和预防对策[范文]
浅谈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和预防对策
内容提要:今年来,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高度重视青少年犯罪与预防工作,采取切实措施,开展工作。但是,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作为世界三大公害之一的青少年犯罪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困扰司法部门和家庭、学校的一个难题,也是制约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分析青少年犯罪的成因、特点,探寻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是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法制教育,群防群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青少年犯罪已经严重困扰着社会文明和进步,妨碍着家庭和社会德稳定。目前,我国的青少年犯罪也呈现出低龄、团伙、暴力、智能化的趋势,日益加重的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研究分析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预防和控制青少年违法犯罪已刻不容缓。制定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致力于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我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青少年犯罪成因是多方面的。预防青少年犯罪要从青少年犯罪特点着手,进而理清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否则我们的研究只是纸上谈兵。
当前青少年犯罪案件呈现出的特点:
(一)、犯罪年龄低龄化。有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初次犯罪的年龄已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的18-25周岁,逐步向14-16周岁年龄段发展。一些青少年刚满14周岁就犯罪入狱,甚至有的实施犯罪行为时尚未年满14周岁。
(二)、犯罪形式团伙化。由于青少年身心尚未完全成熟,受生理、心理、智力、阅历等因素的影响,单靠个人往往难以完成复杂的犯罪过程。但是青少年作案时相互依附,借势壮胆,结成团伙进行作案并带有一定的组织形式。这些人往往靠所谓的哥们义气和江湖义气,相互纠集,一拍即合,一哄而起,共同作案,形成一个较固定的团伙组织。
(三)犯罪类型多样化。一是侵财类罪虽仍占大多数,但是以暴力相威胁手段,实施侵财的抢劫、敲诈勒索等犯罪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二是杀人、故意伤害、强奸、贩毒、寻衅滋事等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扰乱社会治安的犯罪逐年上升。
(四)犯罪主体复杂化。主要表现在:一是在校学生和外来人口中的青少年犯罪增多犯罪率上升。我们常常可以从各种媒体获悉一些在校生杀人、强奸、贩毒等令人触目惊心的恶性案件。如2004年发生在云南大学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杀人案”和2010年3月河南郑州警校的强奸杀人案。
(五)犯罪方式智能化。目前,青少年犯罪已经向智能化方向发展,而且出现部分采用现代化的一些技术手段和方法进行犯罪的案件。当前计算机领域违法犯罪的主体以受过现代教育的青少年占绝大多数。
二、当前青少年犯罪的产生原因
(一)个人原因。
贪图享乐、不劳而获的不良动机是青少年产生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复杂原因,一些青少年由于过早地辍学步入社会,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奋斗目标,精神空虚,好逸恶劳,特别是受到社会上奉行的极端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影响,不劳而获的思想严重,羡慕纸醉金迷、声色犬马的生活,但由于这些青少年多数无职业,无收入,当他们面对物欲横流的世界时,经不住金钱的诱惑,私欲不断膨胀,不惜铤而走险,实施盗窃、抢劫,甚至是绑架、杀人等犯罪。
(二)家庭原因。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最基本的社会群体。家庭是一个历史范畴,家庭功能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我国以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为标志,开始进入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型的新时期。相应,家庭的功能开始发生变化并在对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方面逐步失调。
1、过分溺爱、放纵型家庭:由于当前的青少年在家中多为独生子女,家长过分溺爱孩子,父母在物质生活上不断满足孩子的要求,甚至是袒护孩子,给孩子造成娇生惯养,唯我独尊的思想,这些青少年任性、骄傲,以自我为中心,利已思想严重,一旦生活发生波折,就会显得非常脆弱、焦躁,或自暴自弃,或采取极端的手段,对抗社会。
2、“严管”型家庭:有的父母发现孩子犯了错误或劣迹,不是说服教育,而是墨守“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信条,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不分青红皂白对孩子打骂、惩罚,甚至赶出家门。这样的教育,往往造成孩子和父母感情破裂,形成情绪对立、互不信任的局面,使孩子在心理上与父母为敌,也形成冷漠缺失人格。
3、父母行为不良型家庭:有的父母失业待岗在家,整天不思进取,沉醉在麻将桌上,对子女的学业不闻不问。还有的父母有赌博、酗酒、盗窃、卖淫嫖娼等不良恶习,给子女以错误的引导作用,并刺激他们模仿,在其心灵中孕育了违法犯罪的种子。
4、贪欲型家庭:这种家庭,一切以金钱为中心,什么都围绕着金钱转,使孩子耳濡目染,为获取金钱不择手段,铤而走险。
5、结构缺损型家庭:当离婚、死亡或服刑以及其他原因失去了夫妻中的一方或双方时,家庭的完整性便遭到破坏,这种家庭给子女心理造成的伤害使相当多的孩子因此产生人格和情感障碍,悲观失望、痛恨父母、嫉妒他人、不满现实,形成一种不合群的孤僻个性,或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一切。
(三)学校原因。
应试教育下的学校思想教育工作薄弱,一些学校视教学质量、升学率为“生命线”,片面追求升学率,只抓教学质量,忽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对一些学习较好的学生,不惜一切代价重点培养,对一些在校表现不好,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弃之不顾,甚至将他们推向社会,造成一些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使学生心理产生偏差,甚至是破罐破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四)社会原因。
近年来社会上盛行的不正之风,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一些青少年就是在消极丑恶环境的影响诱惑下,放弃了远大的理想,动摇了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快男歌女及追星使大多数青少年梦想一夜成名,放弃艰苦奋斗,脚踏实际。一些宣扬暴力、色情等非法音像制品,是他们争相仿效江湖义气和哥们义气等封建糟粕,拉帮结伙寻衅滋事,聚众斗殴,割据势力。有的沉迷于网吧、歌舞厅无法自拔,暴力游戏使他们变得冷漠、残忍,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五)心理原因。
青少年所处的年龄段以及自身的心理状态与犯罪的形成密切相关。在这一年龄阶段,青少年个人意识增强,自我约束力差,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喜欢模仿却往往较为盲目,加之大多数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极为淡薄和贫乏,被犯罪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年龄”。
(六)就学和就业原因。
初中毕业升学率和社会就业率偏低也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学业成绩差,一些老师给予的不是关心,而是批评、挖苦,这种潜在的环境使他们成为学生群体中孤独的竞技者。精神上德挫折,经济上的拮据及流入社会后能够受到的法制、道德教育十分有限,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他们的内心彷徨失措,形成异常的心理、人格障碍及性格扭曲,铺就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青少年犯罪的预防策略
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由家庭、社会、学校以及社会各方面力量齐心协力来完成,预防青少年犯罪应当采取教育、保护、预防性的措施和打、防、管、教多种手段综合治理,才能最终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一)进一步提高对防治青少年犯罪工作的认识。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 “全党全社会都要十分关心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防治,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各级党政部门和各级领导都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工作,将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
(二)强化家庭对子女的教育观念。
必须重视家庭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中的中心作用。家庭教育是家庭预防机制中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形式。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处世态度、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及性格特征,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子女的成长。首先,家长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示范和榜样的力量时无穷的。其次,营造和谐的家庭气氛,曾强亲和力,潜移默化地给青少年品德发展带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再次,家庭的管理与约束对子女的行为和子女对外界事物的认知能力起到了规范和促进作用。自古就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观念,孟母三迁的故事也给我们最好的启示。研究资料表明,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不当密切相关。家庭教育应该以科学、健康的方法教育青少年,使青少年从小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在法制教育中,家长要带头学法、懂法,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同时,要教育孩子努力学习法律,不断增强法律观念,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父母要与正确对待子女所具有的时代心理特征及合理要求,关心他们的成长。对子女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尊重理解,当发现子女产生错误思想和不良行为时,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甚至严肃的批评,帮助其及时改正;子女的优点和成绩要给予肯定,要激励他们不断前进,更要尊重他们的兴趣、人格和独立性,注意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加强心理卫生教育。
(三)加强对青少年思想品德和法制观念的教育。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体往往缺乏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法制观念。首先,学校要对法制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一些“问题少年”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帮教。要将法制教育贯穿在整个学校教学的全过程,教育主管部门要规定每一所学校每周开设法制教育课,可以采取聘请校外辅导员讲课、开设法制讲座、组织失足青少年现身说法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其次,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组织印制一些常见的法律、法规以及诸如“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怎样才能预防违法犯罪”等常识的小册子分发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再次,要建立学校与家长和社会各有关部门的联系制度,构建法制教育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立体教育模式。
(四)积极开展以教育感化为主的帮教措施。
司法、教育和共青团、妇联及各级政府部门都要依靠基层组织,发动群众对本辖区内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情况、劣迹青少年进行全面摸排,加强监管控制,公安派出所、村(居)民委员会和学校等单位成员组成帮教小组对摸排出的重点人员、重点对象进行帮教,积极地向被帮教人员开展法制教育,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使他们心灵复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五)净化社会环境、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在全社会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的文明程度,加强廉政建设,端正社会风气,使社会环境得到净化,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良
好的环境基础。同时,公安、司法、海关、文化等部门要联手行动,坚决查禁制造和传播负面文化制品的行为,清理整顿文化市场,让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占据主导地位,堵塞可能对青少年产生毒害的文化传播渠道。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门要经常性地对网吧、发廊、歌舞厅、迪厅、酒吧等公共娱乐场所的突击检查,严厉打击其中的违法犯罪行为。
(六)扩大青少年的升学渠道和就业机会。
现在,每年大量因无法继续升学流入社会的初中毕业生。要从根本上解决青少年的违法犯罪问题,必须从扩大学校的升学率着手,努力普及高中教育,增加青少年的就学机会,不断提高青少年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法制意识,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比例
总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是社会预防犯罪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社会工程。它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治安以及国家的未来,它不仅符合青少年本身的利益,而且也符合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从根本上杜绝犯罪现象的发生,才能保障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健康快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