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青年智力优势,推进“五小创新活动”

时间:2019-05-14 01:27: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发挥青年智力优势,推进“五小创新活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发挥青年智力优势,推进“五小创新活动”》。

第一篇:发挥青年智力优势,推进“五小创新活动”

发挥青年智力优势扎实推进青年“五小创新”活动

团组织作为青年人的群体组织,在凝聚青年、团结青年、联系青年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在科技创新上对团员青年加以引导、支持,将是团组织融入中心,发挥作用,促进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开展青工“五小创新”的重要意义

(一)开展青工“五小创新”活动是推进企业新一轮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

人才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取决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当前,公司正处于加快推进发展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丰富的人才资源作为支撑。一方面,随着企业煤炭销售水平的不断提高,需要“输入”大量煤炭生产一线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急需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勇挑重担;另一方面,随着今后的企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矿区非煤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引进”一批电力、化工、建材等专业技术工人和管理人才。就目前公司青工队伍现状而言,整体知识结构比较单一,文化知识层次比较低,生产技术骨干缺乏,复合型技能型生产技术人才偏少,还不能完全适应当前企业发展的迫切需要。部分技术工种出现了后继乏人甚至断层现象。青年兴则企业兴,青年强则企业强,青工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关系到企业现在及未来的发展。在团员青年中开展“五小创新”活动,着力提高广大 1

青工的业务技术素质,建设一支技术精湛、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青年人才队伍,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对于推进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开展青年“五小创新”活动是服务团员青年根本需求的有效途径。

青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正处在学习知识、提高技能、寻求发展的起步阶段,他们渴望个人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个人贡献得到企业的充分认可,这是当代青年的根本需求和共同特点。特别是作为在改革开放的历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当代青年,价值取向更趋务实,视野更加开阔,成长成才、实现价值的愿望更加强烈。同时,不同的成长背景、不同的分布领域和层次决定了青年成长成才的需求有所侧重,多有不同。比如,对高层次青年人才来说,更为需要的是发挥作用、施展才华的舞台;对普通的青年职工说,比较迫切的是要进一步提高劳动技能,不断增强职业适应能力。但不管怎样,渴望学习、盼望成才已成为广大团员青年的共同意愿和迫切要求。开展青年“五小创新”活动,切实履行团的“育人”职能,符合当代青年的特点和根本需求,是新形势下服务青年的重要载体和重要手段,对于服务青年成长成才,促进青年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开展青年“五小创新”活动是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举措。

共青团对青年的吸引力、凝聚力从根本上取决于服务青年的力度和水平。团的工作和活动要赢得广大团员青年的认同和支持,就必须充分尊重青年的主体地位,竭诚服务青年的健康需求。只有把青年的所思、所想、所盼作为工作的第一信号,把服务青年成长成才作为工作的第一职责,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企业共青团工作的全过程,才能最广泛地动员和吸引团员青年参加团的各项活动,才能始终保持团的工作的生机与活力。开展青年“五小创新”活动,引导团员青年将个人自身价值的实现自觉融入到促进企业发展、推进和谐矿区建设的进程中来,抓住了企业发展急需人才与青年盼望成才的结合点,既能为企业改革发展培养、储备青年后备人才,在推进企业新一轮发展实践中体现团的价值和作用;又能为团员青年成长成才创造条件,搭建舞台,在促进青年自身全面发展进程中增强对青年的吸引和凝聚,是共青团组织服务企业、服务青年的具体体现,对于提高团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团组织在青工“五小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一)团组织应成为青年科技创新的引领者

高素质的团员青年队伍,已成为企业科技创新的生力军,作为基层团组织必须重视和学会引领这一力量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一是在组织上要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引导。首先是建立健全领导机制。成立由党政领导挂帅,团委牵头,有关职能部门参与的工作机构,负责青年科技创新活动的组

织、协调,如建立科技创新协会、计算机协会等社团组织,通过组织领导,指导团员青年进行科技攻关活动。其次在工区(车间)层面上,吸收青年科技人才加入工区(车间)团的领导班子,促使工区(车间)团组织的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和加强。充分发挥青年科技人才思想活跃,新点子多的优势,使其经常与团员青年探索研究,解决生产难题。二是要为青年科技创新树“梯子”、搭“台子”。要充分发挥团组织的组织优势和自转能力,在广大团员青年中大力开展科技知识讲座、经验交流、名师带徒等活动,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创新知识和技能培训,引导广大青工积极投身科技创新活动。同时积极探索和加强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和管理完善的青工教育阵地,征得党政工领导的支持,积极依托现有的职工培训基地,为青工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场所,真正使创新创效活动成为青工全员参与的群众性创新实践活动,为安全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团组织应引导青年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科技创新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安全生产,因此基层团组织要保持青年科技创新常青常新,必须引导青年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一是要利用团组织资源,帮助团员青年选好科技创新项目。创新项目选择上要按照“填补空白、寻求突破”原则,根据现场工作特点,引导青年拓展创新视野,寻找新项目,确立新课题。利用组织优势,聘请有关领导和专

家分别担任技术创新活动的顾问,由他们负责对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跟踪指导,制定出完整操作方案,并明确项目任务、责任人、参与人和时间进度等,使活动落到实处,使创新成果更快捷,更充分地体现在效益上。二是努力将科技创新转化为职工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对青工申报或上报的成果,团组织要认真对待,聘请专家和专业领导对成果进行鉴定和评估,使科技成果促进安全生产。并定期进行科技活动交流,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科技成果发布,邀请各专业分管领导、技术员对成果进行评价和提出意见,确保科技成果的实用性。同时对有重大发明或成果影响较大的要及时申请奖励,保证青年科技创新的劲头不减。

总之,青工“五小创新”活动就是以创新创效为目的的群众性实践活动,也是发挥团组织实践育人优势,激发青工学习成才的重要载体。扎实开展好“五小创新”活动,对强化青工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投身创新实践,为推进企业发展贡献聪明才智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篇:青年“五小”创新创效活动管理办法

****公司青年“五小”创新创效活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创新是一个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铸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为了鼓励青年积极参加以“小革新、小改造、小发明、小设计、小建议”为内容的创新创效活动,发挥青年智力优势,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群众性技术创新,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公司青年员工和青年占主体的员工集体均可参与“五小”创新创效活动。

第二章

组织发动

第三条

公司各级团组织要教育引导青工立足本职进行创造性劳动,发动青工围绕企业在工艺、质量、成本、能耗、物耗等方面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大胆提出创新性、建设性、改良性意见。

第四条

发动可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式。“自上而下”,即团组织协调有关职能部门,提出适合青年参与的项目,组织青年招标,竞标成功并经审核后,可立项攻关;“自下而上”,即由青工结合自己在本职岗位上发现的问题,填报成果(项目)申请书,报同级团委。

第五条

各单位团委每季度面向青工开展一次“五小”创新创效成果征集。

第三章

成果申报

第六条

申报的“五小”创新创效成果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在降低生产能耗物耗,节约材料,提高产品质量方面进 行革新、改造或提出合理化建议,提高了经济效益的;

(二)围绕产品的升级换代和新产品开发所进行的革新和设计,经试验可以应用于生产,并有较好效果的;

(三)对落后的技术设备、生产工艺和操作方法进行改进,提出建议,被确认或采纳,已取得一定成效的;

(四)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安全环保发展、节约清洁生产、和谐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被确认、采纳,已取得一定成效的;

(五)构思巧妙、新颖,有推广使用价值的多种发明、设计、革新,经应用取得一定经济效益的;

(六)符合上述内容,虽应用、试验失败或短期内未见效果,但有创意或有理想预期效果的成果和科技论文也可参加评审。

第四章 评 审

第七条

设立由有关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公司、厂两级青年“五小” 创新创效成果评审委员会,负责青年“五小”成果的核实、评审、授奖工作。评委会办事机构设在团委。

第八条

各直属单位每季度自行组织一次青年“五小”创新创效成果的评审和奖励,并推荐优秀成果参加公司级“五小”成果的评比工作。

第九条

公司每年至少对直属单位推荐申报的优秀成果进行一次评审和奖励。

第十条

申报参加公司级评选的“五小” 创新创效项目,必须报送如下附件:

(一)公司青年“五小”成果评比申报表,并经基层主管领导签 字确认。

(二)申报项目说明书(包括选题背景、发明目的、发明思路、理论计算、工作原理、示意图、采用单位、效益说明等)。

(三)革新、改造、设计、发明等要附带图纸、照片或形象化说明,小建议要有采纳单位证明。

第五章

奖 励

第十一条

“五小” 创新创效成果的奖励,坚持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鼓励为主的原则。对在“五小” 创新创效工作方面做出贡献者,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并推荐纳入公司青年人才库。

第十二条

对弄虚作假骗取荣誉的,进行通报批评,取消荣誉称号,追回所获奖励。情节严重的,给予纪律处分。

第十三条

公司团委从每年活动经费中支出30%作为“五小” 创新创效成果的奖励基金。

第十四条

对于已立项的公司、厂两级技改技措项目、相关部门(处室)组织的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提交过的获奖成果,不在评审奖励之列。

第六章

发布和转化

第十五条 对于经“五小” 创新创效成果评审委员会评审出的优秀成果,各级团组织要定期通过成果展示、科技论坛等方式向企业青工进行发布和展示,形成创新创效光荣的群众性氛围。

第十六条

对于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优秀成果,各级团组织要协同相关部门对成果进行广泛宣传,强力推广,使之在更大范围内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形成课题来源于生产、成果应用于生产的良性 循环。

第七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公司负责解释。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正确引导和发挥青年骨干优势

正确引导和发挥青年骨干优势

——立足岗位成才 才能更好履行职责

无论在什么岗位,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政治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和过硬的本领,才能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才能走得更高更远。而如何正确引导和发挥青年骨干优势,立足岗位成才,是新时期广大青年骨干的一个重要课题。应该说,新时期青年人最具创业愿望、最富创业激情,更是最主动的实践者和最直接的受益者,是创业行动的生力军。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激发青年骨干爱岗敬业、积极向上的精神我觉得应该首先解决当前青年骨干中普遍存在的思想障碍。

要想在服务青年创业中有所作为,就必须牢牢围绕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的这些问题,本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进一步发挥青联组织自身的组织优势、网络优势、资源优势,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积极争取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应该说,青联组织在促进青年就业和创业工作中具有很多特殊优势和特殊作用,青联组织在这项工作中大有希望,大有可为。结合工作实际,在今后的工作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1、充分发挥青联的组织优势,建立就业互动网络,拓宽就业渠道。青联组织最为活跃,有着广交朋友,互通有无的良好传统。因此,在青年就业和创业工作上也应实现互动、互补,打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界限,培育和发展统一、开发、竞争、有序的青年就业市场,通过劳动力的供求信息的采集、发布、传递,实现双方的沟通,以达到双向选择、合理配置、安置就业的目的。

2、充分发挥青联的信誉优势,建立青年就业和创业的激励机制和扶助机制。青联是青年之家,有很强的感召力和向心力,应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以青联的组织信誉,多方协调,为青年就业和创业争取相关的政策,扶助青年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多取金融部门和财政部门的小额信贷支撑体系,使青年在创业发展中所遇到的资金困扰问题得到缓解。

3、充分发挥青联的教育优势,帮助青年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就业观和创业观。采取多种形式,对青年进行改革开放形势教育,帮助他们解放思想,认清形势,树立竞争意识,克服自卑心理,转变就业观念,打破传统的“铁饭碗”观念,做到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主动到市场经济中去找出路、谋发展。帮助青年开阔思路,引导他们向非公有制经济转移,向第三产业分流。

从以上几个切入点入手,青联组织可以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积极引导和服务青年创业。

首先从思想上解放青年 通过组织学习讨论、论坛讲座等多种形式,为青年创业鼓劲呐喊,创造条件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动,在全市积极营造勇于创业、创业光荣的浓厚氛围,推动青年思想大解放。

1、积极引导青年转变观念。通过举办青年创业论坛、青商论坛、亲商对话等活动,引导青年改变就业观念,增强竞争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摈弃小富即满、小富即安的保守思想,勇于放眼世界看镇江,面向未来看镇江,敢于自加压力求发展,提升标竿求率先。近年来,镇江青联已经组织了多次创业论坛,邀请了浙江、上海等地的创业成功青年来镇江做专题报告,以他们自身创业成功的例子来激励、引导镇江青年,也起到了一些实际效果,今后在这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2、努力营造全民创业氛围。深化开展“青年创业先锋”“十大杰出青年光彩之星”等评选表彰活动,大张旗鼓地宣传和选树青年创业典型,奋力营造创业光荣的浓厚氛围,使人人争当创业英雄的理念深入人心,激发起青年创业的无限激情和潜能,引领更多青年迈上自主创业之路,为镇江富民经济注入源源的生机和活力。

3、大力激发青年创业活力。通过举办创业方案设计大赛、创业1+1金点子大赛、创业先锋事迹报告会等多种形式,激发青年创业火花,拓宽青年创业的思维,进一步引导青年勇于创业、理性创业。

其次从人才上培育青年发展的希望看青年,创业的根本在青年,创业的关键在人才。没有了人才,创业就成了无本之木。

1、加大青年人才培养力度。实施青年人才“菁英计划”,努力发挥青联组织在青年人力资源开发和青年人才培养方面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特殊优势,放大青联委员在激励和帮助青年创业过程中巨大的榜样和带动作用,为镇江全民创业、率先发展增创竞争优势。

2、畅通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主渠道。大力开展符合青年成才规律、特点和需求的评选表彰、立功竞赛和风采展示活动,不断创新和深化“十大杰出青年”、“十行百星”、“十大杰出青年卫士”等品牌载体建设,帮助和引导更多青年在丰富多彩的成才活动中展现青春才华,赢得社会认可,加快成长进程。

3、搭建青年实践成才的大舞台。深入开展“创业行动”、“康桥工程”、企业青工“学技增效”、大学校园“蓝帆工程”等青年成才行动,帮助各族各界、各行各业青年岗位创业、本土创业、二次创业。

4、举办技能培训,切实提高青年创业本领。充分发挥青联组织的资源优势,面向广大农村青年进行科技普及培训、技能培训,引导他们转变观念,掌握技能,争做科教兴农带头

人。针对城市青年,开办SYB创业培训,加强青年职业技能,切实提升青年素质和创业本领。

三是积极搭建创业平台服务青年比起创业宣传的潜移默化作用,为青年搭建创业平台则是青年创业成功的保证。我市青年创业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还很欠缺。因此,青联要充分挖掘自身优势,整合社会资源,服务青年成长,服务青年创业。

1、切实提高服务青年创业的工作水平。进一步创新服务青年创业的载体建设,成立青年创业担保基金,发放青年创业贷款,深化青年创业直通车活动,建立青年创业基地,发挥青联委员的创业示范作用。通过调研发现,镇江有些地方在这方面已经开始起步,丹阳青联和农村合作信用社联合,已经连续几年给农村创业青年发放小额贷款,在一定程度上扶持了青年创业,今后。青联组织要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为青年创业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从资金上、技术上、人才上进一步扶持青年创业。

2、切实加大青联委员的扶持力度。充分发动青联企业界委员的作用,扶持和带动青年创业,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管理界别的委员在发展壮大企业的同时,吸收和带动更多有志青年就业创业,尝试以青年创业“1+1”行动为依托,即 1个创业成功的青年带动扶持1个具有创业愿望、具备创业可能的有志青年发展事业,通过定期走访关心、方向引导甚至必要的资金扶持,带动和帮助后者,达到扶持创业的目的。

3、切实发挥青联组织的桥梁作用。做好创业青年与政府之间的桥梁,为创业者和政府职能部门之间搭建沟通交流平台,通过举办“市领导和创业青年见面会”等活动,使创业青年和市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领导能够更好更多的地沟通交流,促进创业者与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理解和支持,切实帮助创业者协调处理一些创业难题,为创业者的发展做好服务和参谋。

第四篇:发挥政协优势推进协商民主

马克思主义强调,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探究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民主形式,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2006年2月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指出:“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在党的正式文件中首

次提出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并重的论断,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选举+协商”的民主,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与人大的选举民主并重且互为补充。这是中国共产党对民主政治建设理论和实践中的重大创新,党的十七大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的新命题,要求“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进一步明确协商民主的重要地位。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积极推进协商民主,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优势所在,也是新世纪现阶段必须肩负的重要责任。

一、推进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选择民主政治最初产生于古希腊的奴隶制城邦国家,指多数人的统治,与贵族政治、寡头政治相对立。西方资产阶级扩大了古代民主政治的基础,确立了以普选制和议会制为中心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照搬这种民主制度,结果水土不服,导致政权更迭频繁,社会**,经济衰退,后患无穷。新中国成立前夕,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就认识到,要使中国彻底摆脱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命运,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就必须发展和加强革命统一战线,把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团结起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共同致力于建设民主、富强的社会主义强国。并且就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民主政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成立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一政治组织,逐步形成了我国协商民主的基本框架。1949年9月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按照民主原则共商建国大计,协商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了新中国的国家制度和政权组织形式,这是运用协商民主形式的最初尝试和成功实践。可见,人民政协本身就是协商民主的产物,现代意义上的协商民主实践发端于中国,是由中国的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决定的。建国初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一度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协商民主是当时的主要政治形式。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时,毛泽东针对“政协还要不要存在”、“协商还有没有必要”的疑问,明确指出:“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机关,有了人大,并不妨碍我们成立政协进行政治协商”,确立了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地位。在此后的10多年里,人民政协团结各族人民和各界爱国力量,活跃在国家政治生活舞台上,发扬人民民主,发展爱国统一战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基础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已不存在,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基于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也应随之转型,必须形成一种更具包容性、代表各种利益主体的政治形式,实现有效的政治整合,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这种新的政治形态就是协商民主型政治形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的颁布,反映了当代世界民主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大趋势,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为协商民主提供了政治保障,标志着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政治制度趋于完善。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中共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一道经历了各种严峻的考验,荣辱与共,团结合作,平等协商。半个多世纪以来,这种合作协商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并不适合中国,推进协商民主,为社会多元利益主体的政治参与提供制度载体,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选择,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有效形式,也是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

二、人民政协在推进协商民主政治建设中具有自身独特优势协商式民主的实质是最广泛地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克服投票表决的局限性,从而在更大的范围、更深的层次、更真实的涵义上实现人民的民主权利。推进协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政协责无旁贷。这是因为人民政协的性质与职能同协商民主一脉相承,在协商民主建设中拥有自身的独特优势。第一,人民政协在政治上具有的广泛主体性是推进协商民主的最大优势。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人民政协的广泛的主体结构,与日益分化的社会结构相适应,从而产生强大的社会整合功能。人民政协涵盖了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各阶层等社会各界、各方面人士,凝聚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可以说凡属于人民范畴的都可以涵盖在人民政协的构成之中。因此,人民政协既是广泛团结的产物,也是实现广泛团结的组织,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民主权利,充分体现协商民主范围广泛的特点。

随着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不断发展壮大,参加政协的界别也不断调整扩大,人民政协的主体性也在相应扩大。第二,人民政协在政治上具有的巨大包容性是推进协商民主的另一优势。作为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机构,人民政协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坚持合作、参与、协商、包容的精神,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包容和吸纳各种利益诉求,实现

政协委员、各界人士政治上的有序参与。社会各界人士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自由发表意见,在充分、民主、平等、真诚的协商讨论中达成一致,从而把社会上各阶层、各群体、各族各界代表人士愿望的表达、诉求的提出、关系的协调、矛盾的化解,纳入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轨道,避免无序的、非常规的“大民主”状态。这是我国最广泛、最充分、最有效、最安全的民主形式和渠道。第三,人民政协能够充分发挥协商民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协调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指出,政协的“基本属性、主要职能、组织构成、工作原则和活动方式,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人民政协代表广泛的利益主体,能够包容各种利益诉求,位置相对比较特殊,工作形式比较灵活,是执政党和政府整合社会资源、团结社会各界力量、实现社会管理和调控、构建和谐社会的独特纽带。中国共产党通过人民政协这一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深入群众,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及时准确地反映基层和群众的意愿和要求,通过提案、专题调研和反映社情民意等工作,提供表达途径和参与平台,从而实现减少对立面、消减冲撞、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局面,使党和政府的决策成为最大多数人的自觉行动,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铺平道路。第四,协商民主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优势所在。在协商民主中,协商是形式,民主是目的,人民政协的三项职能都体现了协商式民主的优势,都蕴涵了协商式民主的本质。近年来,石乔口区政协在履职中充分体现协商民主的优势,做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在政治协商领域,通过搭建平台,建立协商机制,充分利用政协全体会议、常委会议和主席会议,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协商和重点协商,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在民主监督领域,坚持以建言献策为主要手段,以弘扬团结民主为着力点,通过建立专项视察制度,督办提案制度,情况通报制度等多种形式履行监督职能,畅通了民主监督渠道。在参政议政领域,通过课题调研引导委员积极参与,通过界别活动引导委员有序参与,通过建立机制引导委员有效参与,从而提高了参政议政的质量。

三、坚持党的领导,完善协商程序,确保协商民主落到实处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确保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正确方向,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协商民主建设的前提。在思想上,我们要继续深刻认识在开展协商民主中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性和长期性,坚持党对协商民主建设的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在实践中,我们要积极探索坚持和完善协商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既要体现党委和政府在开展协商式民主中的主导性,又要体现政协在履行职能中的主动性,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提出的履行政协职能的程序、机制等具体规定,在避免随意性、增强实效性上下功夫,真正使协商民主成为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有效环节,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建立科学、完备的协商程序,是确保协商民主落到实处的重要条件。中共中央对政治协商程序化建设非常重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强调指出:“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就国家和地方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执行过程中进行协商,是政治协商的重要原则。”近年来,政协工作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但在实际工作中,政治协商制度的落实,往往取决于党政一把手的个人民主意识,政治协商缺乏刚性规定,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容易流于形式。因此,必须加强政治协商程序化建设,坚持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发挥党委对政协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真正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将遵守协商程序的情况作为组织部门考核领导干部政治水平、民主作风的一项重要内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颁布以来,各地对强化民主协商程序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可以学习借鉴。一是坚持“三在前”、“三在先”的做法。重大问题协商在党委决策之前、人大通过之前、政府实施之前,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先协商后决策,对重要人事安排和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先协商后决定,在制定重要的地方决策性规范文件时先协商后提请审议。二是实施听证制度。十七大报告要求增加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制定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要公开听取意见,经过公开、公正的听证程序,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有利于群众理解和接受,保证政策推行的效果。三是建立决策咨询论证制度。对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方针政策、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在决策前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咨询论证,充分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并将专家提供的信息咨询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提高决策效率,降低决策成本和风险。四是公示重大事项。党委、政府建立重大决策协商信息公示制度,把民主协商过程、协商结果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推动协商成果的落实和转化。五是坚持互动协商,提高协商实效。党委、政府积极拓展协商平台,进一步畅通协商渠道,实现协商的双向互动,增强参与协商的各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民主协商的质量和效果。

第五篇:发挥工会工作优势 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发挥工会工作优势

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张亚晖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都已有深刻体会,要谋求更好的发展,除了比拼财力、物力、技术这些硬实力外,越来越多的企业把企业文化建设和职工素质提升作为一种软实力加以培育,从而促进企业可持续性的科学发展。

一、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提升职工素质,是企业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

任何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无处不渗透着文化,也就是说说,有企业就有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它包含着:经营哲学、价值观念、企业精神、企业道德、团体意识、企业形象、企业制度等。其中: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在整个企业文化中起着支配的地位。企业精神以价值观念为基础,以价值目标为动力,对企业经营哲学、管理制度、道德风尚、团体意识和企业形象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灵魂。从企业的层面上来看,企业文化是企业赖以生存的一种文化价值观。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中无不充满着文化 的气息,文化的价值观始终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活动和它的经济价值观,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溶入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从职工个人的层面上来看,企业文化是职工的行为规范。企业职工,不仅仅需要劳动的经济回报,还需要被社会和企业认可。企业是职工赖以实现自身价值的环境寄托。让职工认识到企业是自己的企业,这就是好的企业文化产生出来的积极作用。反之,职工认为企业不是自己的企业,吃光、偷光,这是失败的企业文化产生的消极作用。企业文化就是全体职工认可和共有的企业核心价值,它规划了职工基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并逐渐将其演变成一种习以为常的规则。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谐文化与社会、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呈现互为促进、共同发展态势,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所以,我们认为,企业文化建设与职工素质提升,是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1、和谐文化建设要求企业以文化亲和职工之间以及干群之间关系。公司党委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提出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求培育共同理想,引领价值取向,强化和谐发展的向心力和原动力。作为和谐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文化,就要在华南光电的山头文化以及多元思想文化激荡中提炼核心价值观,在各种劳动关系矛盾中寻求平衡点,引导职工共性的思维来认识事物、对待工作,以理智平和的心态正 视问题,以理性有序的方式表达诉求,以宽容友善的方法调解矛盾。从公司党政投资灯光球场建设、举办老年运动会,到设立厂长接待日制度、建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我们都亲身体会到了密切干群关系的和谐效果。

2、共建共享理念要求企业以文化激扬职工生产工作积极性。2009年12月工会组织相关人员对职工收入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就是根据公司党委对工会工作的要求,要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作为贯穿于和谐华南建设的全过程,这就是说我们要注重用共同理想凝聚职工,用时代精神激励职工,用人文关怀善待职工,营造“共建和谐、共促发展、共享成果”的文化氛围,以先进文化为企业持续发展奠定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

3、市场经济竞争要求企业以文化支撑华南光电的科学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背景下,华南光电的生存和发展面临新的挑战,迫切希望以新的动力推进发展、优化形象,迫切希望提升文化“软实力”,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品牌意识、社会责任作为我们企业的社会形象推出,比如我们为华南社区建立老年人读书阅览室、舞蹈排练室、棋牌室、乒乓球室、党支部活动室等,就体现了华南光电领导班子是一个具有担负社会责任的关注民生的领导班子。这也是留住人才、改善环境的重要方法,“企业发展靠制度靠人才,持续发展动力靠文化”的全新理念已经基本形成并深人人心。

4、新的劳动用工制度要求企业以文化凝聚职工队伍。随着新的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劳资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进一步明确。2009年,工会在处理有关劳动用工方面的问题,比如解聘、终止职工劳动合同,工会一定要和当事人取得联系,确认事实、征得本人同意,并经过工会委员会讨论同意方才同意人力资源部门实施。企业劳动用工特别是技能型人才短缺形成的倒逼效应,促使我们的管理者从物态思维转为人本思想,着眼于促进企业全面发展,优化整体素质,注重以文化优化人力资源,以文化凝聚职工队伍,以文化引导创业发展。

二、当前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与矛盾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都在更加自觉地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通过近几年来的工作实践,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培育了闪闪发光的华南精神,塑造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但是,当前企业文化建设也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形势。

1、当前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是部分经营者管理者对什么是企业文化知之甚少。有人认为赚钱就是企业精神,还有人认为赚钱就是文化,亏本就是没有文化。有些干部把企业文化简单理解为职工文体娱乐活动。他们比较重视有形的管理要素,而意识不到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 支持和思想保证,认识不到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的上层建筑,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灵魂。

二是企业精神文化作用发挥不够。华南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华南光电集40年的魂魄,是在职工中产生深刻影响、长期起作用的资源。我们不能把企业文化建设停留于表层形式:如开展一些文体活动,美化一下企业环境,或者把一些宣传口号和词汇加以组合、拼凑,就成了企业的精神。

三是企业文化的创新程度不高。每一个企业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经济组织,每一个车间各自不同的特点,但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我们缺乏创新和特色,很多东西还仅仅局限于少数政工干部的极力提倡,或者说企业文化化建设还处于自发而不是自觉的行动,致使企业文化建设处在一种迟钝滞后的状态。

四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合力不强。从体制上看,还没有完全建立起与企业发展特别是与“121”战略目标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建设运作机制。从作用上看,党委工作部作为公司党委机关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核心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总经办以及其他相关行政部门还没有完全起到在文化建设中的主管作用,公司工会在文化建设中的维护作用,职工受教育培训的发展权益、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权益还没有得到全面保障。从实效上看,由于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企业文化的品质含量不高,效果不佳。

2、当前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

一是重视产品、科技、经营的竞争与忽视企业文化竞争的矛盾。多数领导只注重在产品质量、科技进步、经营手段上下功夫、搞竞争,不重视企业文化竞争。产品、技术、经管谋略是快节奏变化的,而企业的精神灵魂和企业的学习力、创造力才是企业的生命之本。如果没有自觉的企业文化战略意识,在竞争观念上就落后了一步。

二是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之间的矛盾。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总结、继承和发展,属于企业管理的范畴。文化管人体现了先进的人本管理理念,关键在于企业尊重人的权利,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实施制度文化,重点是科学合理,启发自觉,体现人文关怀。作为管理者我们不能认为制度是万能的,认为只要弄几条制度出来,就把人管住了。其实任何制度最终都要落实到具体的人,而人本身是发展变化的,不可能一劳永逸地依照一种制度就可以有效管理。

三是管理者与职工之间的矛盾。管理者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者、设计者,更是职工的垂范者。管理者的认识水平、自身素质及示范能力的优劣直接决定着企业文化的发展水平。职工是企业文化的共同塑造者和参与者,企业文化建设要通过职工的精神风貌显现出来,职工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不断充实丰富企业文化,反过来,企业文化又赋予职工崭新的形象和全新的内容。因此,企业文化建设既要加强管理者队 伍建设,更要把职工队伍建设好,使两支队伍的素质都得到提高。

三、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优势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工会能否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找准定位、发挥作用,是新时期工会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2009年,工会在党委的领导下,正视存在问题,在挑战中把握机遇,发挥了工会的工作优势并承载了重要责任。

(一)发挥了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与职工素质提升中的职能优势

一是法律赋予工会的职能优势。工会法规定,工会组织是职工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具有维护、建设、参与、教育四项社会职能。工会围绕公司生产经营大局,以创建“工人先锋号”为主要载体,深入开展“推进强企富民,争当五一先锋”竞赛、“安康杯”竞赛等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创新劳动竞赛形式,极大地促进了生产任务的完成,全年职工参赛面达到100%,除年初总结表彰外,共奖励20人次,表彰优胜单位16个,发放奖金23500元,充分发挥了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在维护履行参与职能中,我们制定了《职工代表提案处理办法》。以确保职工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公司民主管理和监督,发挥职工集体智慧。6月分,根据有关单位动议,我 们就职工带薪公休假日工资标准问题提出特别题提案,得到了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最终经总经理办公会研究解决,实现了带薪休假待遇的公正公平。广大职工通过参与公司生产经营管理,不断提高民主决策的能力,体现了自身的价值和地位。

二是工会组织的网络优势。工会有非常健全的组织网络系统,所有职工都是工会会员,从上到下,隶属关系明确,网络贯通。这样的网络可以从组织上确保企业文化建设的各项活动措施进到班组、落到个人,吸引职工的广泛参与。比如在公司制度文化建设方面,工会积极参与公司有关职工切身利益政策制定政策酝酿、调研,如在《湖南华南光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员工离岗管理办法(暂行)》、《湖南华南光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员工劳动纪律、劳动考勤与休息休假管理实施细则》下发之前,工会就组织各级组织、职工代表听取有关意见,并将意见反馈给相关部门,并召开了主席团(组)长会议,进行讨论并举手表决,我们通过工会组织网络使得每项制度深入人心。

三是工会组织的阵地优势。工会组织拥有文化、宣传、教育和参与管理的多个阵地,如广播站、俱乐部、职工代表大会等。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这些阵地的作用,围绕企业发展中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和调动广大职工在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作用和主人翁精神,充分肯定广 大职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首创精神,充分听取广大职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合理化建议,利用工会组织的各个阵地为企业文化出谋划策,既使职工展示了自我,又能促进企业文化有序发展。2009年我们举办的“歌唱祖国 建设华南”大合唱比赛,就充分彰显出了听从指挥、团结协作、同唱一首歌的团队精神,积极参与、挑战极限、勇夺第一的拼搏精神,为了打造特色、增强竞争力和感染力、殚精竭虑、献计献策的创新精神。整个比赛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赞誉,充分体现了职工群众爱国、爱厂的强烈热情,展现了华南人空前的团结,为完成目标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四是工会组织的载体优势。工会组织在长期工作实践中,创造了许多打造企业文化建设的各种载体,如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活动等,这些都是工会组织在平时工作中的活动载体,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通过这些载体不断的活动和传播,使企业文化在各种载体上都显示它的效能,彰显出企业文化的生机和活力,使企业文化建设始终富有影响力和生命力。3月份,工会办公室根据党委要求,开展了“共谋新发展,实施新跨越”献计献策活动。此次活动下发提案征集表100份,收回87份,共收集了6个大类49条建议,纳入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方案中进行落实。

五是工会组织的活动优势。有人说工会的活力在于活动,我们在职工活动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优良的传统。如 文化体育活动、立功竞赛活动、工会主题活动、风采展示活动以及各种创建活动等等。例如我们大年初一在灯管球场组织开展了猜谜、套圈、敲锣等春节游艺活动,正月十五,我们组织了“正月正 闹元宵”新春长跑比赛和“牛光溢彩元宵焰火晚会”; 5月份,我们举办了“我是大腕 我最牛”男、女掰手腕比赛。三季度我们联合常德市双联单位在灯光球场放映了《功夫之王》、《血战陈庄》、《建国大业》等露天电影等。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主题鲜明、健康向上的活动,既丰富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又陶冶了职工的情操,有利于凝聚职工形成团队精神,有利于促进企业持续发展,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共同愿景的实现起到催化作用。

六是工会组织的文化和队伍优势。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工会组织有着自身所拥有的文化优势,如我们每年举行的读书自学评选活动、职工技能培训活动等,紧紧抓住“四有”职工队伍建设的主题,紧密围绕企业经济建设和文明建设的实际,用“软实力”反哺“硬实力”。我们为体现公司党政对劳模的关心及在职工群众中进一步掀起学习劳模、尊重劳模、关心劳模、赶超劳模的热潮,四月份,我们开展了以“劳动最光荣、收获最幸福”主题的五一系列活动。召开了劳模座谈会,组织了员工座谈会,倾听他们对公司发展的建议。为体现公司对劳模的关怀,提高劳模的待遇,7月份,工会组织2008公司级劳模共计7人到厦门、武夷山荣誉性 疗养6天,疗养回来之后,劳模们积极撰写心得体会在《华南光电》报上发表并纷纷表示将更加努力工作,为公司的发展再立新功。

我们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宣传教育活动,展示工会文化特色,从而达到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之目的,为培育和确立符合企业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营造氛围。工会组织拥有庞大的队伍,在这个队伍中有一大批精兵强将,如专、兼职工会干部、职工代表、技能专家、先进模范人物、文体骨干等,还有工会工作积极分子。他们遍布各个角落,与普通职工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这是工会文化建设的最大优势,也是企业打造文化战略品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为宝贵的力量,同时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力军。

(二)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机制与活力优势 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我们认为工会组织开展的许多工作已经和企业文化建设相辅相成了,甚至有些工作已经为企业文化建设做了很好的铺垫,并建立了一套有效机制。

一是工会的职工教育机制为企业文化建设打下了较为良好的思想基础。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干。根据公司党委要求制定的员工大会制度,引导广大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为企业培育一支品德高尚的“四有”职工队伍,从而为企业实现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二是工会的才人晋升机制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相应的人才保障。人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本质特性,人才战略是企业文化建设中重要一环。近几年来,我们致力为企业培养骨干和人才,每年积极组织参加常德市和湖南省总工会组织的技能比赛,通过选拔—培训—竞赛—晋级的程序和办法,使企业能工巧匠脱颖而出,为优胜者晋升技术等级,为企业选拔培育了部分技能型人才,从而为企业实施人才战略、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支撑和保障。2009年我们积极组织职工参加常德市、湖南省职工技能比武活动,沙建新获加工中心操作常德市第一名、湖南省第六名,戴道明获数控车工操作常德市第一名、湖南省优秀选手,吴炜获维修电工湖南省优秀选手。在比赛中,职工夯实了理论知识,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也充分第展示了华南光电职工的风采。

三是工会文体活动机制为企业文化建设发挥了助推作用。组织丰富多彩的职工文体活动,是工会组织的优良传统,是企业融合人际关系、提高职工综合能力、宣传企业理念和企业精神、培养职工集体主义精神和进取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有效途径。我们通过组织职工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文艺体育活动,既活跃和丰富了职工业余文化生活,缓解了紧张疲劳的情绪,又为焕发职工精神、展示企业文化、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起到“助推器”作用。四是工会的创新机制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发展动力。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工会工作的一大亮点,普遍受到企业的欢迎,创新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和动力,也是企业文化重要的理念。如工会组织开展的“金点子”、“合理化建议”等活动,为企业实施品牌战略、节能减排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同时也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发展动力。

五是工会的典型示范机制为企业文化建设明确了方向。宣传、学习、倡导一种奉献精神和价值观是培养企业文化的前提,树立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典型是带动企业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工会组织开展的“劳动模范”、“明星职工”、“工人先锋号”、“职工之家”等评先树优机制,很好地发挥了典型示范的作用,为企业营造激励机制、打造企业精神人格化和企业文化建设明确了前进的方向。

(三)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与职工素质提升中任重道远 企业文化建设与职工素质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工会能否在支持和推进企业进行文化建设中找准定位,发挥应有的作用,是新时期工会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我们认为,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与职工素质提升中任重道远。应主动参与,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企业发展,充分发挥职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作用,搭建起文化铸魂、文化聚力、文化育人、文化塑形的运作平台,让职工共享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成果。——工会应成为文化铸魂的导向者。一个企业的价值观念、精神境界和理想追求是企业文化系统中的中心要素,企业文化的根基就是让职工的认同,被职工认同的企业文化才可能被转化为生产力。工会要通过有效的手段和方式,在企业职工中进行传播和导向,培育职工企业精神、敬业意识、团队风貌和文化传媒,形成全体职工共同认可和共同遵守的主体价值观念,引导职工与时代同步,与企业共进。

——工会应成为文化聚力的激励者。良好的企业文化是营造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基本要素。工会应把企业文化核心价值导向所包含的精神激励作用,放到执行企业文化管理要求的实施平台上,作为调动与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催生剂,促使职工树立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发展观,在企业经济建设中有效集聚和放大团队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形成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合力。要营造以人本关怀、权益保障、企业社会责任为主要内容的感恩文化,促进企业与职工之间感恩反哺的良性互动。

——工会应成为文化育人的推动者。企业文化的功能之一是“育人”,就是将企业的共性追求与职工的个性成长融为一体,逐步塑造起文明、学习、勤奋、竞争的个体和企业形象,推动企业建成学习型、创新型、竞争型组织。工会应把企业文化建设落实为引导广大职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带动企业整体学习与创新能力的提高。通过建设培养人才的快 车道,着力打造创新之势、创新之能、创新之效,为职工搭建成长的大舞台,激励更多的职工敢于向极限挑战,在工作中和岗位上不断攀登新的高峰,为企业发展储备人力资源赢得主动权。

——工会应成为文化塑形的维护者。文化无形,却有着很难穿透的张力。环境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由人创造又时时起着培育人格的作用。把文化的无形张力建立在企业人文环境建设这样一个有形的表达载体上,形成独特的环境文化。工会在维护环境塑形的过程中,把企业文化融入和固化到职工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让每一个职工都能“入厂门而知其教”,让每一个臵身于企业的人都能感受到它的内涵和希望。

企业文化建设与职工队伍的素质提升是相辅相成的。企业文化的发展为提高职工素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职工素质的提升为企业文化的发展增强了活力。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优秀的职工队伍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积极探索工会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途径,不仅有理论上的必要性、实践上的可行性,而且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从工会角度来看,发挥工会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既能为工会工作拓展新思路、增加新内容、开创新形式,也有助于提升 基层工会组织在企业发展大局中的地位。

主要经验体会:

1.领导重视。工会工作得到了公司领导的具体指导和大力支持。党委书记、工会主席对工会工作从方式、内容到各方面都给了工会办公室具体的指导意见。公司总经理、总会计师等高管层领导对每次工会活动都给与了经济上的大力帮助,并亲身参与其中。

2.策划细致。我们的工作历来都是提前始策划,并及时向书记汇报策划思想以便及时得到指导意见。从活动组织到具体细节设计,每一项工作都是提前做好,及时修正。可以说没有哪一件事不是提前想到的,也就是未雨绸缪,不打无准备之仗。

3.执行到位。从工作布臵到最后实施,每一项工作,无不在掌控之中。各方人员各司其职,可以说所有相关工作人员给了工会办公室很大的支持。特别是各职能部门如动能管理部、保卫部、物业公司等各单位领导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4.参与面广。职工群众从心里迸发出来的那种积极性,那种热爱华南的精神,集中表现在每个职工的集体荣誉感上,我们每次活动都得到了职工的广泛参与和积极支持。

5.创新出彩。我们在每次策划活动时就考虑到各种可能与过去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尽可能使活动别开生面。同样 各基层单位领导在主动安排好生产经营的同时,合理调配时间组织职工参加活动,每个单位都想用一个办法来展现本单位的风采,而且相互保密,确保与众不同,于是就有创新出彩的各种不同的招式,产生了较好的活动效果。

6.组织落实。我们的每一项活动从文案策划到操作执行,所有的工作必须逐项落实。比如说,演出活动主持词写好后,由谁来主持、怎样主持、舞台形象、语速语调、语言逻辑重点在那里、如何表现都得有具体指导并落实。每项活动前,我们一般都要组织分工会主席召开了一次专题会议,就相关事项一一作好布臵并提出具体落实要求,落实到人。

实践证明,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必须融入企业工作全局,才能取得新的成效;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紧扣时代主题,才能得到新的发展;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强化创新意识,才能取得新的突破。企业文化建设的强弱与职工队伍的素质提升是相辅相成的。企业文化的发展为职工素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职工素质的提升为企业文化的发展增强了活力。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优秀的职工队伍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任重道远。

下载发挥青年智力优势,推进“五小创新活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发挥青年智力优势,推进“五小创新活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优势 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最终定稿)

    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优势 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司法行政机关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法制宣传、法律服务、法制保障等方面的职能,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具有特殊的功能......

    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优势 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 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调研报告 XX司法所 XX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继续抓好和用好我国重要发展战略机遇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必......

    在“五小”创新创效活动推进会上的讲话

    在“五小”创新创效活动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五小”创新创效活动推进会,主要目的是全面推进科技兴企战略,动员和引导广大员工积极投身创新创效实践,促进......

    五小创新活动方案5篇

    五小创新活动方案 篇一:五小创新、合理化建议活动方案合肥顺昌企业 “五小”创新活动及合理化建议实施办法一、 目的。 为深入开展“五小”创新、合理化建议活动,充分发挥员......

    发挥表率作用 推进组织创新

    发挥表率作用 推进组织创新 全面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市财政局 (2010年1月22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市财政局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工作方针,弘扬“站排头、争第一”工......

    发挥事业部制优势推进我行县域发展战略

    发挥事业部制优势推进我行县域发展战略 李 骑 /农行浙江省分行 事业部管理是当前银行业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对“三农”业务实行事业部管理,是农行落实面向“三农”市场定位......

    电力公司发挥企业优势,推进和谐企业建设

    电力公司发挥企业优势,推进和谐企业建设 江西省电力公司超高压分公司于20xx年6月成立,分公司工会也是新组建没多久,因为其新,对围绕国家电网公司建设“一强三优”超高压电网,......

    发挥工会自身优势 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发挥工会自身优势 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企业竞争不仅表现为经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