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事业部制优势推进我行县域发展战略

时间:2019-05-13 08:52: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发挥事业部制优势推进我行县域发展战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发挥事业部制优势推进我行县域发展战略》。

第一篇:发挥事业部制优势推进我行县域发展战略

发挥事业部制优势推进我行县域发展战略

李 骑 /农行浙江省分行

事业部管理是当前银行业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对“三农”业务实行事业部管理,是农行落实面向“三农”市场定位、推进股份制改革的一大创举。按照总行有关部署,目前我行已开始在全省推行事业部制改革,本文旨在借鉴组织管理和事业部制相关理论,结合我行实际,剖析和探讨事业部改革将给我行现在及未来带来的体制、机制的深刻变化,并对如何发挥事业部制优势、推进我行县域发展战略、提升综合竞争力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事业部制简介

事业部制是分级管理、分级核算、自负盈亏的一种组织形式,即:公司在多样化的市场背景下,按地区或按产品类别分成若干个事业部,从产品的设计,原料采购,成本核算,产品制造,一直到产品销售,均由事业部及所属工厂负责,实行单独核算,独立经营,公司总部只保留人事决策,预算控制监督大权,并通过利润等指标对事业部进行控制。

事业部制突出的特点有:一是按企业的产出将业务活动组合起来,成立专业化的生产经营管理部门。二是在纵向关系上,按照“集中政策,分散经营”的原则,处理总部与事业部之间的关系。三是在横向关系方面,各事业部均为利润中心,实行独立核算。四是总部和事业部内部,仍按照职能制结构进行组织设计。农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情况

(一)农行实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的背景和原因。自党和国家对农行股改提出“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的十六字方针以来,农行面向“三农”、服务“三农”的定位已基本确立,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党和国家再次强调了农行要坚持为农服务的方向。为了落实农行“面向三农、商业运作”的发展定位,农行党委决定引入事业部制,成立“三农”金融事业部,推进服务“三农”工作,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我国城乡二元经济机构特征明显,农村和城市的市场特点、客户需求存在很大差异,需要金融机构在业务经营管理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上,对“三农”业务进行专门安排,做到城里一套打法,县域及农村一套打法;二是大型金融机构横跨城乡两大市场经营,内部在资源配臵、信贷投放等方面,往往存在重城轻乡、以城挤乡的问题,进一步减少农村的金融供给,只有内部划清边界、明确目标、理清职责,才能真正把县域农村吸收的资金用于农村,为县域和农村客户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三是近年来我行存在经营重心上移、服务“三农”的部门机构逐步收缩和边缘化等情况,需要在整体上重构专注为“三农”服务的组织体系,打造功能强大的县域和三农总部,搞活县域机构,通过专业化的经营管理,增强和改善“三农”金融服务。四是县域蓝海战略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县域经营力量,挖掘县域增长点,提升县域竞争力。

(二)“三农”金融事业部制的总体模式。我行的“三农”金融事业部制主要是按照“一级法人、双线经营、独立核算、统筹发展”的运作模式,设立“三农”金融工作委员会,将建制县(市)支行以及转区前为国定或省定贫困县的市区辖内支行作为 “三农”金融事业的基本单元,设立事业部组织机构,包括设立各层级的“三农”(县域)对公部、“三农”(县域)个人部等事业部前台部门,挂牌设立各层级的“三农”会计核算、“三农”考核评价、“三农”信贷管理、“三农”风险监控和“三农”人力资源管理、“三农”产品研发等中后台管理中心,依据“工作委员会+事业部前台部门+县域支行+支持中心”的总体模式,搭建“分层管理、权责清晰”的事业部组织架构,并厘清事业部职能边界和业务边界,强化独立核算,优化业务流程,完善考核机制,为农行“面向三农,商业运作”的蓝海发展战略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资源保障。

(三)我行“三农”事业部制机理和优势分析。著名的管理大师明茨伯格把企业组织结构划分为简单结构(直线型)、机械式结构(职能型)、专业式结构、事业部制结构、变形虫结构(矩阵型)等五大类。从总体上看,一直来农行的组织结构更趋向于机械式结构。这种组织结构的特点表现为工作专业化、常规化;组织运营程序非常规范;规章制度渗透到组织的每个角落;单位规模较大;分组以职能为主,决策相对集中;行政管理结构完善,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泾渭分明。这类组织结构由于强调控制和规范化,适用于规模大、层级多、产品相对单

一、市场环境较稳定的企业。目前国外的公共企业、国内的大多国有大型企业,包括大型银行、钢铁、邮政都采用该组织结构。这类组织的最大的缺点在于在多元化的市场环境下,对于市场的反映较慢,内部协调效率不高。为了解决该类组织的运行中的弊端,事业部制结构应运而生,最早运用事业部制的通用汽车公司,引入事业部制前正是机械式的组织结构。实践证明,事业部制与机械式组织结构和 融合伴生是最普遍和最稳定的,有人形象的把事业部制称作为骑在机械式背上的组织结构。

通常事业部制按产品、服务、客户、区域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我行的事业部制结构不同于典型的以产品为主线的事业部,它是以客户和区域划分为主的混合型事业部,包含了多类产品,是我行两大基础性板块之一。我行的事业部边界划分和运行模式是从我行的实际出发,有利于全行战略目标的推进,其优势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进一步推进县域和蓝海战略专业化、差异化经营。通过在内部划清业务边界,通过专门的组织、专门的人员、专门考核,事业部制在体制机制上,有利于县域业务差异化运营,确保我行“发展县域、服务三农”战略专业化推进;二是有利于县域资金高效运用,促进县域资产业务的有效拓展。事业部内组织的资金总体用于县域,一方面有利于实现国家资本要求支持农村金融,控制县域及农村资金外流的管理要求,另一方面,事业部在运营方面自主权相对扩大,有利于激发县域资产业务拓展的动力,提升县域竞争力;三是有利于贴近市场,缩短决策链条,简化业务流程,强化创新,提高运营效率。事业部制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按市场化运营为背景,促进对市场的反应能力。我行事业部制按照“双线经营、重心下沉”的原则,以县域支行为经营基本单位,通过包括信贷审批体制改革等县域业务流程再造,下放部分经营权限,加强事业部内层级的沟通,进一步贴近县域市场,加强县域金融创新,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四是事业部设臵中后台支持中心,在原先的职能部门充分落地,可以确保授权充分、功能完善、目标一致,能够有效减少跨部门协调成本,同时减少机构重复带来的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五是事业部以客户和 区域为边界划分标准,有利于以支行的基础利润中心,实现独立核算,做到内部成本可算、风险可控、业绩可考,有利于国家考评农行服务“三农”成效,以及有利于享受如减免部分税收等国家对支持农村金融的相关政策;六是有利于全面管理人才和县域、“三农”专业人才的培育。

发挥事业部制优势、推进县域发展的建议

事业部制作为一种组织结构,已成为众多大型企业多元化经营的一种较普遍选择,但它也有自己的一些劣势,例如容易导致企业组织规模进一步扩大造成经营成本上升,事业部之间的协调难度较大、容易产生本位主义而忽视整体利益等。目前,我行事业部制改革虽已在全省范围内推开,但对事业部制的正确认识以及配套的体制和机制进一步完善都需要一个过程,只有真正把事业部制的优势和我行面临机遇和挑战相结,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才能真正完成农行“面向三农、商业运作”的使命,实现我行“统筹城乡、发展县域、服务三农”的战略目标。

(一)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正确认识事业部制的内涵,加强“三农”金融事业部体制机制建设。事业部制是以市场化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实行事业部制在国内银行业仍是较先进、较新颖的一种探索和实践,实行事业部制最终的目标是为了企业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它不是一种僵化的组织模式。因此,在认识事业部制的内涵时,要解放思想,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应从实际出发,要从改善当前组织体制在业务经营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出发,灵活的选择和设计适合企业发展的配套机制,加强创新,不断完善,只有把事业部制模式与农行县 域业务发展真正融合起来,事业部制的改革才算真正的成功。

(二)进一步发挥事业部制专业化优势,找准和把握县域蓝海的业务增长点,积极提升县域金融服务水平。专业化水平是银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之一。与改革前相比,事业部制带来在组织架构、人员等方面明显的专业化经营优势。要发挥这一优势,首先要做好科学、细致的市场定位。省分行针对县域发展,提出了“三基础、三优势”的县域定位,并明确了围绕“中小企业、城镇化建设、商贸物流、现代农业、农民展业创业、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等六个方面着力点,为县域业务发展规划好了蓝图。在具体实施中,应根据各地实际,针对面临的形势,把握国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良好机遇,进一步细化和找准定位,发掘县域蓝海的增长点。其次要进一步贴近市场,发挥产品研发专业优势,加强产品创新。县域的金融市场明显区别于城区,县域客户规模小、分布较分散、加工型中小企业较多、往往缺乏符合标准的抵押物,而对资金需求急、一些客户的季节性资金需求旺盛,对此必须加强专业化的研究、分析,设计和研究针对性强,有实效的产品,加强城市和县域的差异化经营。第三要提高服务的专业化,与改革前相比,针对县域的客户营销队伍进一步壮大,在服务和营销模式上,也应转变思想,研究和实施更具针对性的服务模式,例如县域客户分散、网点相对不足,则必须在控制风险前提下,加强对部分有营销价值的客户上门服务、上门营销的力度,要扩大县域客户经理营销、服务辐射范围,弥补县域网点不足的矛盾。

(三)进一步增强事业部制运营自主性,扩大授权和转授权,提高县域业务运营效率。事业部与普通的业务条线相比,运营自主性是一个很明显的优势,对于市场变化快、客户对效率要求高 的区域,扩大运营自主性,对于提高业务运营效率,提升同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行的事业部总经理由行长兼任,副总经理在总经理授权下工作。这一模式确保了事业部与全行业务主要决策权的统一,从制度上明确了事业部具有一定的业务运营权,保留了进一步纵向分权的可能性。目前我行事业部的授权和转授权尚未正式运用,随着县域发展战略的推进、县域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适度下沉决策权,扩大县支行、经济强镇行的经营权限,将是增强经营的灵活性、提升县域经营活力的重要手段。因此,现阶段应未雨绸缪,围绕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积极研究扩大授权和简化业务流程等工作。主要包括县支行和二级支行的信贷审批权限、部分贷款的定价权、中心集镇相关经营权限等。

(四)建立多层次的考评机制,严格事业部风险责任制,增强事业部前中后台业务合力。很多事业部制管理中,将前台业务的经营权尽量下放至事业部,而将战略制定、财务资源、绩效考评、个人监督等中后台权限留在总部。我行的事业部制模式基本依照该原理,因此建立多层次的考评机制,确保事业部经营围绕总部战略发展方向显的尤为重要。对事业部的考评机制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整个事业部的考核,包括中后台支持中心,通过设计战略导向型的指标体系,激励事业部业务快速发展,同时将事业部业绩与中后台支持中心同向挂钩,可以提高前中后台协调效率,增强业务合力;二是要建立多层级的考核体系,特别是对县支行的考核。县支行是以利润中心形式,作为事业部基本单元,县支行本身是一个前中后台在一起的单元,因此对于县支行的考核仍需与全行的考核相对接,同时要考虑事业部本身的考 核导向;三是要建立前台部门考核体系,特别是我行事业部中对公部门和个人部门作为前台部门分立,应通过部门考核,增强部门条线工作动力,明确职责,奖优罚劣;四是要强化风险责任考核,特别是当前有下一阶段,经济下行趋势明显,银行业务风险不断上升,强化事业部风险管理体系,加强风险责任考核,是发挥事业部制优势的重要体现。

(五)进一步完善独立核算机制,建立业务统计平台,促进县域业务发展。我行事业部的独立核算,实际上也就是县域业务的独立核算。完善独立核算、建立完善的业务统计平台,对于县域业务成果评价、业务分析、目标规划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要进一步完善独立核算机制,借助业绩价值管理系统(PVMS),做好成本分摊基础工作,确保独立核算的成果准确合理;二是要建立县域业务统计平台,监测包括县域64家支行和纳入县域板块管理的6家支行的业务发展情况;三是要加强事业部业务分析和预测,为事业部业务经营提供决策参考。

第二篇:发挥政协优势推进协商民主

马克思主义强调,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探究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民主形式,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2006年2月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指出:“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在党的正式文件中首

次提出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并重的论断,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选举+协商”的民主,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与人大的选举民主并重且互为补充。这是中国共产党对民主政治建设理论和实践中的重大创新,党的十七大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的新命题,要求“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进一步明确协商民主的重要地位。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积极推进协商民主,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优势所在,也是新世纪现阶段必须肩负的重要责任。

一、推进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选择民主政治最初产生于古希腊的奴隶制城邦国家,指多数人的统治,与贵族政治、寡头政治相对立。西方资产阶级扩大了古代民主政治的基础,确立了以普选制和议会制为中心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照搬这种民主制度,结果水土不服,导致政权更迭频繁,社会**,经济衰退,后患无穷。新中国成立前夕,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就认识到,要使中国彻底摆脱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命运,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就必须发展和加强革命统一战线,把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团结起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共同致力于建设民主、富强的社会主义强国。并且就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民主政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成立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一政治组织,逐步形成了我国协商民主的基本框架。1949年9月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按照民主原则共商建国大计,协商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了新中国的国家制度和政权组织形式,这是运用协商民主形式的最初尝试和成功实践。可见,人民政协本身就是协商民主的产物,现代意义上的协商民主实践发端于中国,是由中国的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决定的。建国初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一度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协商民主是当时的主要政治形式。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时,毛泽东针对“政协还要不要存在”、“协商还有没有必要”的疑问,明确指出:“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机关,有了人大,并不妨碍我们成立政协进行政治协商”,确立了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地位。在此后的10多年里,人民政协团结各族人民和各界爱国力量,活跃在国家政治生活舞台上,发扬人民民主,发展爱国统一战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基础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已不存在,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基于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也应随之转型,必须形成一种更具包容性、代表各种利益主体的政治形式,实现有效的政治整合,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这种新的政治形态就是协商民主型政治形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的颁布,反映了当代世界民主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大趋势,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为协商民主提供了政治保障,标志着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政治制度趋于完善。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中共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一道经历了各种严峻的考验,荣辱与共,团结合作,平等协商。半个多世纪以来,这种合作协商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并不适合中国,推进协商民主,为社会多元利益主体的政治参与提供制度载体,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选择,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有效形式,也是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

二、人民政协在推进协商民主政治建设中具有自身独特优势协商式民主的实质是最广泛地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克服投票表决的局限性,从而在更大的范围、更深的层次、更真实的涵义上实现人民的民主权利。推进协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政协责无旁贷。这是因为人民政协的性质与职能同协商民主一脉相承,在协商民主建设中拥有自身的独特优势。第一,人民政协在政治上具有的广泛主体性是推进协商民主的最大优势。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人民政协的广泛的主体结构,与日益分化的社会结构相适应,从而产生强大的社会整合功能。人民政协涵盖了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各阶层等社会各界、各方面人士,凝聚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可以说凡属于人民范畴的都可以涵盖在人民政协的构成之中。因此,人民政协既是广泛团结的产物,也是实现广泛团结的组织,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民主权利,充分体现协商民主范围广泛的特点。

随着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不断发展壮大,参加政协的界别也不断调整扩大,人民政协的主体性也在相应扩大。第二,人民政协在政治上具有的巨大包容性是推进协商民主的另一优势。作为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机构,人民政协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坚持合作、参与、协商、包容的精神,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包容和吸纳各种利益诉求,实现

政协委员、各界人士政治上的有序参与。社会各界人士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自由发表意见,在充分、民主、平等、真诚的协商讨论中达成一致,从而把社会上各阶层、各群体、各族各界代表人士愿望的表达、诉求的提出、关系的协调、矛盾的化解,纳入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轨道,避免无序的、非常规的“大民主”状态。这是我国最广泛、最充分、最有效、最安全的民主形式和渠道。第三,人民政协能够充分发挥协商民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协调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指出,政协的“基本属性、主要职能、组织构成、工作原则和活动方式,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人民政协代表广泛的利益主体,能够包容各种利益诉求,位置相对比较特殊,工作形式比较灵活,是执政党和政府整合社会资源、团结社会各界力量、实现社会管理和调控、构建和谐社会的独特纽带。中国共产党通过人民政协这一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深入群众,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及时准确地反映基层和群众的意愿和要求,通过提案、专题调研和反映社情民意等工作,提供表达途径和参与平台,从而实现减少对立面、消减冲撞、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局面,使党和政府的决策成为最大多数人的自觉行动,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铺平道路。第四,协商民主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优势所在。在协商民主中,协商是形式,民主是目的,人民政协的三项职能都体现了协商式民主的优势,都蕴涵了协商式民主的本质。近年来,石乔口区政协在履职中充分体现协商民主的优势,做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在政治协商领域,通过搭建平台,建立协商机制,充分利用政协全体会议、常委会议和主席会议,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协商和重点协商,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在民主监督领域,坚持以建言献策为主要手段,以弘扬团结民主为着力点,通过建立专项视察制度,督办提案制度,情况通报制度等多种形式履行监督职能,畅通了民主监督渠道。在参政议政领域,通过课题调研引导委员积极参与,通过界别活动引导委员有序参与,通过建立机制引导委员有效参与,从而提高了参政议政的质量。

三、坚持党的领导,完善协商程序,确保协商民主落到实处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确保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正确方向,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协商民主建设的前提。在思想上,我们要继续深刻认识在开展协商民主中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性和长期性,坚持党对协商民主建设的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在实践中,我们要积极探索坚持和完善协商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既要体现党委和政府在开展协商式民主中的主导性,又要体现政协在履行职能中的主动性,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提出的履行政协职能的程序、机制等具体规定,在避免随意性、增强实效性上下功夫,真正使协商民主成为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有效环节,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建立科学、完备的协商程序,是确保协商民主落到实处的重要条件。中共中央对政治协商程序化建设非常重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强调指出:“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就国家和地方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执行过程中进行协商,是政治协商的重要原则。”近年来,政协工作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但在实际工作中,政治协商制度的落实,往往取决于党政一把手的个人民主意识,政治协商缺乏刚性规定,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容易流于形式。因此,必须加强政治协商程序化建设,坚持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发挥党委对政协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真正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将遵守协商程序的情况作为组织部门考核领导干部政治水平、民主作风的一项重要内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颁布以来,各地对强化民主协商程序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可以学习借鉴。一是坚持“三在前”、“三在先”的做法。重大问题协商在党委决策之前、人大通过之前、政府实施之前,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先协商后决策,对重要人事安排和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先协商后决定,在制定重要的地方决策性规范文件时先协商后提请审议。二是实施听证制度。十七大报告要求增加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制定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要公开听取意见,经过公开、公正的听证程序,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有利于群众理解和接受,保证政策推行的效果。三是建立决策咨询论证制度。对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方针政策、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在决策前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咨询论证,充分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并将专家提供的信息咨询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提高决策效率,降低决策成本和风险。四是公示重大事项。党委、政府建立重大决策协商信息公示制度,把民主协商过程、协商结果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推动协商成果的落实和转化。五是坚持互动协商,提高协商实效。党委、政府积极拓展协商平台,进一步畅通协商渠道,实现协商的双向互动,增强参与协商的各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民主协商的质量和效果。

第三篇:发挥工会工作优势 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发挥工会工作优势

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张亚晖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都已有深刻体会,要谋求更好的发展,除了比拼财力、物力、技术这些硬实力外,越来越多的企业把企业文化建设和职工素质提升作为一种软实力加以培育,从而促进企业可持续性的科学发展。

一、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提升职工素质,是企业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

任何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无处不渗透着文化,也就是说说,有企业就有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它包含着:经营哲学、价值观念、企业精神、企业道德、团体意识、企业形象、企业制度等。其中: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在整个企业文化中起着支配的地位。企业精神以价值观念为基础,以价值目标为动力,对企业经营哲学、管理制度、道德风尚、团体意识和企业形象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灵魂。从企业的层面上来看,企业文化是企业赖以生存的一种文化价值观。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中无不充满着文化 的气息,文化的价值观始终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活动和它的经济价值观,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溶入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从职工个人的层面上来看,企业文化是职工的行为规范。企业职工,不仅仅需要劳动的经济回报,还需要被社会和企业认可。企业是职工赖以实现自身价值的环境寄托。让职工认识到企业是自己的企业,这就是好的企业文化产生出来的积极作用。反之,职工认为企业不是自己的企业,吃光、偷光,这是失败的企业文化产生的消极作用。企业文化就是全体职工认可和共有的企业核心价值,它规划了职工基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并逐渐将其演变成一种习以为常的规则。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谐文化与社会、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呈现互为促进、共同发展态势,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所以,我们认为,企业文化建设与职工素质提升,是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1、和谐文化建设要求企业以文化亲和职工之间以及干群之间关系。公司党委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提出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求培育共同理想,引领价值取向,强化和谐发展的向心力和原动力。作为和谐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文化,就要在华南光电的山头文化以及多元思想文化激荡中提炼核心价值观,在各种劳动关系矛盾中寻求平衡点,引导职工共性的思维来认识事物、对待工作,以理智平和的心态正 视问题,以理性有序的方式表达诉求,以宽容友善的方法调解矛盾。从公司党政投资灯光球场建设、举办老年运动会,到设立厂长接待日制度、建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我们都亲身体会到了密切干群关系的和谐效果。

2、共建共享理念要求企业以文化激扬职工生产工作积极性。2009年12月工会组织相关人员对职工收入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就是根据公司党委对工会工作的要求,要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作为贯穿于和谐华南建设的全过程,这就是说我们要注重用共同理想凝聚职工,用时代精神激励职工,用人文关怀善待职工,营造“共建和谐、共促发展、共享成果”的文化氛围,以先进文化为企业持续发展奠定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

3、市场经济竞争要求企业以文化支撑华南光电的科学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背景下,华南光电的生存和发展面临新的挑战,迫切希望以新的动力推进发展、优化形象,迫切希望提升文化“软实力”,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品牌意识、社会责任作为我们企业的社会形象推出,比如我们为华南社区建立老年人读书阅览室、舞蹈排练室、棋牌室、乒乓球室、党支部活动室等,就体现了华南光电领导班子是一个具有担负社会责任的关注民生的领导班子。这也是留住人才、改善环境的重要方法,“企业发展靠制度靠人才,持续发展动力靠文化”的全新理念已经基本形成并深人人心。

4、新的劳动用工制度要求企业以文化凝聚职工队伍。随着新的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劳资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进一步明确。2009年,工会在处理有关劳动用工方面的问题,比如解聘、终止职工劳动合同,工会一定要和当事人取得联系,确认事实、征得本人同意,并经过工会委员会讨论同意方才同意人力资源部门实施。企业劳动用工特别是技能型人才短缺形成的倒逼效应,促使我们的管理者从物态思维转为人本思想,着眼于促进企业全面发展,优化整体素质,注重以文化优化人力资源,以文化凝聚职工队伍,以文化引导创业发展。

二、当前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与矛盾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都在更加自觉地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通过近几年来的工作实践,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培育了闪闪发光的华南精神,塑造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但是,当前企业文化建设也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形势。

1、当前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是部分经营者管理者对什么是企业文化知之甚少。有人认为赚钱就是企业精神,还有人认为赚钱就是文化,亏本就是没有文化。有些干部把企业文化简单理解为职工文体娱乐活动。他们比较重视有形的管理要素,而意识不到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 支持和思想保证,认识不到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的上层建筑,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灵魂。

二是企业精神文化作用发挥不够。华南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华南光电集40年的魂魄,是在职工中产生深刻影响、长期起作用的资源。我们不能把企业文化建设停留于表层形式:如开展一些文体活动,美化一下企业环境,或者把一些宣传口号和词汇加以组合、拼凑,就成了企业的精神。

三是企业文化的创新程度不高。每一个企业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经济组织,每一个车间各自不同的特点,但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我们缺乏创新和特色,很多东西还仅仅局限于少数政工干部的极力提倡,或者说企业文化化建设还处于自发而不是自觉的行动,致使企业文化建设处在一种迟钝滞后的状态。

四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合力不强。从体制上看,还没有完全建立起与企业发展特别是与“121”战略目标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建设运作机制。从作用上看,党委工作部作为公司党委机关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核心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总经办以及其他相关行政部门还没有完全起到在文化建设中的主管作用,公司工会在文化建设中的维护作用,职工受教育培训的发展权益、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权益还没有得到全面保障。从实效上看,由于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企业文化的品质含量不高,效果不佳。

2、当前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

一是重视产品、科技、经营的竞争与忽视企业文化竞争的矛盾。多数领导只注重在产品质量、科技进步、经营手段上下功夫、搞竞争,不重视企业文化竞争。产品、技术、经管谋略是快节奏变化的,而企业的精神灵魂和企业的学习力、创造力才是企业的生命之本。如果没有自觉的企业文化战略意识,在竞争观念上就落后了一步。

二是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之间的矛盾。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总结、继承和发展,属于企业管理的范畴。文化管人体现了先进的人本管理理念,关键在于企业尊重人的权利,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实施制度文化,重点是科学合理,启发自觉,体现人文关怀。作为管理者我们不能认为制度是万能的,认为只要弄几条制度出来,就把人管住了。其实任何制度最终都要落实到具体的人,而人本身是发展变化的,不可能一劳永逸地依照一种制度就可以有效管理。

三是管理者与职工之间的矛盾。管理者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者、设计者,更是职工的垂范者。管理者的认识水平、自身素质及示范能力的优劣直接决定着企业文化的发展水平。职工是企业文化的共同塑造者和参与者,企业文化建设要通过职工的精神风貌显现出来,职工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不断充实丰富企业文化,反过来,企业文化又赋予职工崭新的形象和全新的内容。因此,企业文化建设既要加强管理者队 伍建设,更要把职工队伍建设好,使两支队伍的素质都得到提高。

三、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优势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工会能否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找准定位、发挥作用,是新时期工会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2009年,工会在党委的领导下,正视存在问题,在挑战中把握机遇,发挥了工会的工作优势并承载了重要责任。

(一)发挥了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与职工素质提升中的职能优势

一是法律赋予工会的职能优势。工会法规定,工会组织是职工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具有维护、建设、参与、教育四项社会职能。工会围绕公司生产经营大局,以创建“工人先锋号”为主要载体,深入开展“推进强企富民,争当五一先锋”竞赛、“安康杯”竞赛等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创新劳动竞赛形式,极大地促进了生产任务的完成,全年职工参赛面达到100%,除年初总结表彰外,共奖励20人次,表彰优胜单位16个,发放奖金23500元,充分发挥了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在维护履行参与职能中,我们制定了《职工代表提案处理办法》。以确保职工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公司民主管理和监督,发挥职工集体智慧。6月分,根据有关单位动议,我 们就职工带薪公休假日工资标准问题提出特别题提案,得到了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最终经总经理办公会研究解决,实现了带薪休假待遇的公正公平。广大职工通过参与公司生产经营管理,不断提高民主决策的能力,体现了自身的价值和地位。

二是工会组织的网络优势。工会有非常健全的组织网络系统,所有职工都是工会会员,从上到下,隶属关系明确,网络贯通。这样的网络可以从组织上确保企业文化建设的各项活动措施进到班组、落到个人,吸引职工的广泛参与。比如在公司制度文化建设方面,工会积极参与公司有关职工切身利益政策制定政策酝酿、调研,如在《湖南华南光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员工离岗管理办法(暂行)》、《湖南华南光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员工劳动纪律、劳动考勤与休息休假管理实施细则》下发之前,工会就组织各级组织、职工代表听取有关意见,并将意见反馈给相关部门,并召开了主席团(组)长会议,进行讨论并举手表决,我们通过工会组织网络使得每项制度深入人心。

三是工会组织的阵地优势。工会组织拥有文化、宣传、教育和参与管理的多个阵地,如广播站、俱乐部、职工代表大会等。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这些阵地的作用,围绕企业发展中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和调动广大职工在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作用和主人翁精神,充分肯定广 大职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首创精神,充分听取广大职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合理化建议,利用工会组织的各个阵地为企业文化出谋划策,既使职工展示了自我,又能促进企业文化有序发展。2009年我们举办的“歌唱祖国 建设华南”大合唱比赛,就充分彰显出了听从指挥、团结协作、同唱一首歌的团队精神,积极参与、挑战极限、勇夺第一的拼搏精神,为了打造特色、增强竞争力和感染力、殚精竭虑、献计献策的创新精神。整个比赛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赞誉,充分体现了职工群众爱国、爱厂的强烈热情,展现了华南人空前的团结,为完成目标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四是工会组织的载体优势。工会组织在长期工作实践中,创造了许多打造企业文化建设的各种载体,如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活动等,这些都是工会组织在平时工作中的活动载体,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通过这些载体不断的活动和传播,使企业文化在各种载体上都显示它的效能,彰显出企业文化的生机和活力,使企业文化建设始终富有影响力和生命力。3月份,工会办公室根据党委要求,开展了“共谋新发展,实施新跨越”献计献策活动。此次活动下发提案征集表100份,收回87份,共收集了6个大类49条建议,纳入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方案中进行落实。

五是工会组织的活动优势。有人说工会的活力在于活动,我们在职工活动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优良的传统。如 文化体育活动、立功竞赛活动、工会主题活动、风采展示活动以及各种创建活动等等。例如我们大年初一在灯管球场组织开展了猜谜、套圈、敲锣等春节游艺活动,正月十五,我们组织了“正月正 闹元宵”新春长跑比赛和“牛光溢彩元宵焰火晚会”; 5月份,我们举办了“我是大腕 我最牛”男、女掰手腕比赛。三季度我们联合常德市双联单位在灯光球场放映了《功夫之王》、《血战陈庄》、《建国大业》等露天电影等。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主题鲜明、健康向上的活动,既丰富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又陶冶了职工的情操,有利于凝聚职工形成团队精神,有利于促进企业持续发展,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共同愿景的实现起到催化作用。

六是工会组织的文化和队伍优势。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工会组织有着自身所拥有的文化优势,如我们每年举行的读书自学评选活动、职工技能培训活动等,紧紧抓住“四有”职工队伍建设的主题,紧密围绕企业经济建设和文明建设的实际,用“软实力”反哺“硬实力”。我们为体现公司党政对劳模的关心及在职工群众中进一步掀起学习劳模、尊重劳模、关心劳模、赶超劳模的热潮,四月份,我们开展了以“劳动最光荣、收获最幸福”主题的五一系列活动。召开了劳模座谈会,组织了员工座谈会,倾听他们对公司发展的建议。为体现公司对劳模的关怀,提高劳模的待遇,7月份,工会组织2008公司级劳模共计7人到厦门、武夷山荣誉性 疗养6天,疗养回来之后,劳模们积极撰写心得体会在《华南光电》报上发表并纷纷表示将更加努力工作,为公司的发展再立新功。

我们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宣传教育活动,展示工会文化特色,从而达到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之目的,为培育和确立符合企业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营造氛围。工会组织拥有庞大的队伍,在这个队伍中有一大批精兵强将,如专、兼职工会干部、职工代表、技能专家、先进模范人物、文体骨干等,还有工会工作积极分子。他们遍布各个角落,与普通职工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这是工会文化建设的最大优势,也是企业打造文化战略品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为宝贵的力量,同时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力军。

(二)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机制与活力优势 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我们认为工会组织开展的许多工作已经和企业文化建设相辅相成了,甚至有些工作已经为企业文化建设做了很好的铺垫,并建立了一套有效机制。

一是工会的职工教育机制为企业文化建设打下了较为良好的思想基础。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干。根据公司党委要求制定的员工大会制度,引导广大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为企业培育一支品德高尚的“四有”职工队伍,从而为企业实现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二是工会的才人晋升机制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相应的人才保障。人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本质特性,人才战略是企业文化建设中重要一环。近几年来,我们致力为企业培养骨干和人才,每年积极组织参加常德市和湖南省总工会组织的技能比赛,通过选拔—培训—竞赛—晋级的程序和办法,使企业能工巧匠脱颖而出,为优胜者晋升技术等级,为企业选拔培育了部分技能型人才,从而为企业实施人才战略、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支撑和保障。2009年我们积极组织职工参加常德市、湖南省职工技能比武活动,沙建新获加工中心操作常德市第一名、湖南省第六名,戴道明获数控车工操作常德市第一名、湖南省优秀选手,吴炜获维修电工湖南省优秀选手。在比赛中,职工夯实了理论知识,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也充分第展示了华南光电职工的风采。

三是工会文体活动机制为企业文化建设发挥了助推作用。组织丰富多彩的职工文体活动,是工会组织的优良传统,是企业融合人际关系、提高职工综合能力、宣传企业理念和企业精神、培养职工集体主义精神和进取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有效途径。我们通过组织职工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文艺体育活动,既活跃和丰富了职工业余文化生活,缓解了紧张疲劳的情绪,又为焕发职工精神、展示企业文化、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起到“助推器”作用。四是工会的创新机制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发展动力。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工会工作的一大亮点,普遍受到企业的欢迎,创新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和动力,也是企业文化重要的理念。如工会组织开展的“金点子”、“合理化建议”等活动,为企业实施品牌战略、节能减排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同时也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发展动力。

五是工会的典型示范机制为企业文化建设明确了方向。宣传、学习、倡导一种奉献精神和价值观是培养企业文化的前提,树立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典型是带动企业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工会组织开展的“劳动模范”、“明星职工”、“工人先锋号”、“职工之家”等评先树优机制,很好地发挥了典型示范的作用,为企业营造激励机制、打造企业精神人格化和企业文化建设明确了前进的方向。

(三)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与职工素质提升中任重道远 企业文化建设与职工素质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工会能否在支持和推进企业进行文化建设中找准定位,发挥应有的作用,是新时期工会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我们认为,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与职工素质提升中任重道远。应主动参与,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企业发展,充分发挥职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作用,搭建起文化铸魂、文化聚力、文化育人、文化塑形的运作平台,让职工共享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成果。——工会应成为文化铸魂的导向者。一个企业的价值观念、精神境界和理想追求是企业文化系统中的中心要素,企业文化的根基就是让职工的认同,被职工认同的企业文化才可能被转化为生产力。工会要通过有效的手段和方式,在企业职工中进行传播和导向,培育职工企业精神、敬业意识、团队风貌和文化传媒,形成全体职工共同认可和共同遵守的主体价值观念,引导职工与时代同步,与企业共进。

——工会应成为文化聚力的激励者。良好的企业文化是营造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基本要素。工会应把企业文化核心价值导向所包含的精神激励作用,放到执行企业文化管理要求的实施平台上,作为调动与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催生剂,促使职工树立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发展观,在企业经济建设中有效集聚和放大团队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形成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合力。要营造以人本关怀、权益保障、企业社会责任为主要内容的感恩文化,促进企业与职工之间感恩反哺的良性互动。

——工会应成为文化育人的推动者。企业文化的功能之一是“育人”,就是将企业的共性追求与职工的个性成长融为一体,逐步塑造起文明、学习、勤奋、竞争的个体和企业形象,推动企业建成学习型、创新型、竞争型组织。工会应把企业文化建设落实为引导广大职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带动企业整体学习与创新能力的提高。通过建设培养人才的快 车道,着力打造创新之势、创新之能、创新之效,为职工搭建成长的大舞台,激励更多的职工敢于向极限挑战,在工作中和岗位上不断攀登新的高峰,为企业发展储备人力资源赢得主动权。

——工会应成为文化塑形的维护者。文化无形,却有着很难穿透的张力。环境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由人创造又时时起着培育人格的作用。把文化的无形张力建立在企业人文环境建设这样一个有形的表达载体上,形成独特的环境文化。工会在维护环境塑形的过程中,把企业文化融入和固化到职工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让每一个职工都能“入厂门而知其教”,让每一个臵身于企业的人都能感受到它的内涵和希望。

企业文化建设与职工队伍的素质提升是相辅相成的。企业文化的发展为提高职工素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职工素质的提升为企业文化的发展增强了活力。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优秀的职工队伍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积极探索工会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途径,不仅有理论上的必要性、实践上的可行性,而且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从工会角度来看,发挥工会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既能为工会工作拓展新思路、增加新内容、开创新形式,也有助于提升 基层工会组织在企业发展大局中的地位。

主要经验体会:

1.领导重视。工会工作得到了公司领导的具体指导和大力支持。党委书记、工会主席对工会工作从方式、内容到各方面都给了工会办公室具体的指导意见。公司总经理、总会计师等高管层领导对每次工会活动都给与了经济上的大力帮助,并亲身参与其中。

2.策划细致。我们的工作历来都是提前始策划,并及时向书记汇报策划思想以便及时得到指导意见。从活动组织到具体细节设计,每一项工作都是提前做好,及时修正。可以说没有哪一件事不是提前想到的,也就是未雨绸缪,不打无准备之仗。

3.执行到位。从工作布臵到最后实施,每一项工作,无不在掌控之中。各方人员各司其职,可以说所有相关工作人员给了工会办公室很大的支持。特别是各职能部门如动能管理部、保卫部、物业公司等各单位领导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4.参与面广。职工群众从心里迸发出来的那种积极性,那种热爱华南的精神,集中表现在每个职工的集体荣誉感上,我们每次活动都得到了职工的广泛参与和积极支持。

5.创新出彩。我们在每次策划活动时就考虑到各种可能与过去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尽可能使活动别开生面。同样 各基层单位领导在主动安排好生产经营的同时,合理调配时间组织职工参加活动,每个单位都想用一个办法来展现本单位的风采,而且相互保密,确保与众不同,于是就有创新出彩的各种不同的招式,产生了较好的活动效果。

6.组织落实。我们的每一项活动从文案策划到操作执行,所有的工作必须逐项落实。比如说,演出活动主持词写好后,由谁来主持、怎样主持、舞台形象、语速语调、语言逻辑重点在那里、如何表现都得有具体指导并落实。每项活动前,我们一般都要组织分工会主席召开了一次专题会议,就相关事项一一作好布臵并提出具体落实要求,落实到人。

实践证明,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必须融入企业工作全局,才能取得新的成效;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紧扣时代主题,才能得到新的发展;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强化创新意识,才能取得新的突破。企业文化建设的强弱与职工队伍的素质提升是相辅相成的。企业文化的发展为职工素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职工素质的提升为企业文化的发展增强了活力。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优秀的职工队伍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任重道远。

第四篇:事业部制管理优势及存在问题分析

商业银行事业部组织架构运营优势及存在问题分析

近年,商业银行因深陷多层级、多部门组织架构下经营管理效率缺失、反应迟缓导致商机丧失的困境,对诸如投资银行、贸易融资、小微贷款等新业务,多通过成立独立利润中心,赋予人权、事权、财权的独立运作,以实现业务垂直管理,希望以此摆脱传统业务的历史包袱,干净彻底地进行业务拓展,利润结算。那么,结果是否真如管理层的良好初衷,笔者拟通过个人在某城市商业银行微小金融事业部的亲身体验,阐释银行事业部制组织架构存在的利弊问题。

一、事业部制的运营优势及存在问题分析

1、纵向运营管理效率提高与横向沟通成本加大之间的矛盾 商业银行一般根据业务类型在总行设臵相应部门,如公司业务部、零售业务部、人力资源部、计划财务部、办公室等;再根据区域规划设立分支行,如北京分行、上海分行、广州分行等;分支行视业务规模大小再进行子部门或下级分支机构配臵,从而实行矩阵式管理。该组织架构下,既有产品、服务及政策的实施、调整及新产品的开发均需要层层审批,耗费高额内部沟通成本,上下标准化运作也需要较长时间,管理链条偏长。即使各家银行不断优化授权机制,但从根本上仍难以解决该难题。

事业部则与此不同,它们大多被赋予封闭式的业务权限,即从整体层面上的制度拟定、产品设计、业务规划到个案层面上的市场营销、风险控制到后续管理、收益实现,多在部内完成,有较全面的业务自主权。因此,在面临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时,反应灵活,能快速调整现有产品及业务流程,并因地制宜设计新产品,重新安排业务团队的战略部署,在纵向管理上的运营效率大幅提高。

然而,对事业部而言,单一业务的纵向管理效率提高与横向管理效率低下可能同时存在。原因是,事业部所辖业务仍然需要风险管理部、计划财务部、人力资源部、信息技术部、办公室等部门在风险控制、业绩考核、人力资源配臵、系统设计优化、行政事务处理等方面的督导与支持,也需要其他业务部门及分支行在客户资源、网点机构等方面的配合与共享。

对任何一家商业银行而言,如未形成全面的事业部组织架构,少数人及少数业务组成的事业部难免被视为“少数民族”,其财务独立核算、独立绩效考核容易被其他部门及支行员工视为少数利益群体,在全行战略安排、资源配臵、工作轻重主次排序方面处于弱势,常因让位于统辖全行公司业务、零售业务、会计管理业务的大部制机构而与市场机遇失之交臂。尤其是对国内商业银行而言,事业部制管理模式尚在探索阶段,层出不穷的新问题让中后台业务支持部门应接不暇,而总分制业务模式下工作量大多满负荷运转,最后容易导致事业部形成“三不管”地带,横向沟通成本提高。

就以某城商行制定考核计划为例,为不影响全行工作大局,计划财务部每年会先制定公司业务条线、零售业务条线及各支行的任务指标、考核方案,经过上下反复磋商,一般正式结果在三、四月份公布;再制定小微贷款、投行业务、金融市场业务等事业部的考核计划,因人力资源及高管层时间有限,根据利润贡献度再进行排序处理,五、六月份才最终完成事业部制考核计划,此时考核期已过一半,时不我待,各事业部只能在下半年进行业务突击,科学、客观考核机制无从发挥。

此外,作为独立的利润核算及风险控制中心,小型的事业部尚可依托总行其他部门完成诸如行政、统计、人力、系统开发、风险控制等行政、内控事务,但是,对于三、五十人甚至数百人的大型事业部团队,无疑类似于一家分行进行管理,需要设臵岗位对接总行有关部门,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因同属总行层级,与其他部门在管理从属关系上也就相应复杂化,导致管理理念不统一,部门之间互相推诿的情况时有发生,沟通成本过高。

2、业务专业化运作与业务整合之间的矛盾

事业部制管理的另一大优势在于业务团队的专业化运作。因部内员工都专注于某项业务的开展,无论平常的工作经验积累还是业务培训,都以之为轴心运转,团队快速实现专业化。例如,某城商行的微小贷客户经理仅负责拓展小额贷款业务,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研究当地微小贷市场、制定营销计划并付诸实施,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调整,同时精细化学习微小贷风险控制知识、调查沟通技巧等,业务专精度大幅提高,私人银行、投资银行、金融市场业务等事业部制管理的部门也与此类似。总分制管辖下的对公或个人客户经理则大不相同,他们因同时身负存款、贷款、贸易融资、中间业务等多项指标,以致分身乏术、业务不精,整体金融服务水平偏弱。但是,鉴于大部分商业银行对事业部的考核指标主要建立在小微贷款、投资银行、金融市场等单项业务基础上的利润完成率,其他诸如存款、结算、理财等综合金融服务项目较难全面进行科学计价,致使事业部缺乏交叉营销的动力。分支行及其他业务部门与事业部不能产生营销互动、收益共享,人为造成内部机构间板块分割,不能有效整合既有客户及网点资源,反而更多地造成事业部与分支行争抢客户的混乱局面。

针对此情况,部分商业银行采取业务截然划分的形式予以解决,即按照客户类型、业务品种或授信金额划分事业部与分支行的业务受理界限,互不干涉、互不侵犯。如此安排造成的结果是,具备业务权限的事业部缺乏客户资源,另起炉灶进行市场营销,而拥有客户资源的分支行不具备业务操作权限,缺乏推荐的积极性,人为造成市场资源浪费,客户流失。为鼓励双方合作,实现客户资源在事业部与分支行之间流转,管理更为科学化的商业银行通过将业务环节细化分解、内部资源逐一定价,来保证分支行信息推荐、资金留存等与事业部业务操作、客户维护之间的收益共享,从而将既存网点、客户资源与事业部的专业化运作相结合,民生银行在这方面走在前列。

即使如此,事业部因为多集中办公,要通盘了解各区域的经济特征、客户特性、企业关联度、行业经济等,常常显得鞭长莫及,不谙时务,对市场细微变动觉察力迟缓,仍需要借助当地分支行力量。然而,分支行因为肩负其他任务指标,大多自顾不暇,对该类难以科学计价的软信息或隐而不报,或因计价不合理而失去汇报积极性。除此以外,擅长专业服务的事业部团队需担负起为客户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的任务,这对 业务人员的从业经验、学习能力、思维智慧,均是一项重大考验。对于微小型客户事业部逐一交叉营销成本过高,而分支行因信息不对称对接能力有限;对于大中型客户,事业部因缺乏来自各类产品管理团队的持续、快捷的支持,以及传统文化维系的本土人脉资源支撑,主要依靠少数稀缺型技术骨干维系既有客户资源,而新兴高素质的业务团队成长尚需时间,造成人才断层。长期发展的结果是难以迅速扩大业务规模,或仓促扩容后客户服务质量下降,现实与事业部成立之初的主观愿望相悖。

总体来说,事业部作为新型组织架构,曾备受各家商业银行青睐,对它的高效及专业化运作寄予厚望。所以,小微贷款、私人银行、投资银行等新兴业务大多以其为载体,在成立之初一路绿灯通行,垂直管理及专业运作的优势十分明显。但是,缺乏传统网点及客户资源支持的事业部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类似于无源之水,难以实现管理层预期发展目标。此时,要么进行更大胆的变革,将所有业务事业部化,建立科学的内部资源定价机制,要么让事业部职员携带技术回归分支行,建立总分制管理。相比之下,后者操作较容易,不用伤筋动骨,是商业银行选择的常规路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银行的事业部制到最后无疾而终的原因。

因此,笔者认为,在综合性服务、个性化体验、区域特征明显的银行业,分支机构及客户资源对商业银行生存及发展至关重要。诚然,没有一种组织架构形式足够完美到解决所有问题,事业部制及总分制各有利弊,全业务条块分割之后的事业部制其实不过是废除行政区划后的总分制变种。相形之下,总分制因长期发展、不断完善,制度设计更为成 熟,各分支机构如神经末梢延伸到各个角落,紧紧抓住区域客户维系银行的生存土壤。这些,都是总分制的优势所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银行可以通过技术平台及流程量化管理提高运营效率,并通过技术培训及强大的后台专业团队支持,为客户经理提供一线营销服务,从而承接事业部之利而祛除事业部之弊。

2012 年9月11日

第五篇:电力公司发挥企业优势,推进和谐企业建设

电力公司发挥企业优势,推进和谐企业建设

江西省电力公司超高压分公司于20xx年6月成立,分公司工会也是新组建没多久,因为其新,对围绕国家电网公司建设“一强三优”超高压电网,如何发挥企业工会职能,推进企业和谐建设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问题。

以人为本,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是工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结合点。超高压电网坚强,依靠的是优良的资产,反映的是超高压电网发展的能力。但如果管理上不去,优良资产也发挥不了什么作用,甚至会流失变质。管理说到底靠的是人。没有高素质的人,管理不但上不去,还会滑坡,最终可能导致混乱而危及电网安全。超高压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技术先进,都要通过员工队伍创造的“优秀业绩”来达到。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

“三抓一创”的立足点是以人为本,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抓发展”、“抓管理”,都要靠“抓队伍”来落实。工会工作“抓队伍”要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为主线,以争创一流为目标,围绕“抓管理”,开展以提质塑形为主要内容的劳动竞赛和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提高员工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造就一大批专家、技术带头人等各方面的人才,营造一个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为“一强三优”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坚持依靠方针,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工会贯彻落实“三抓一创”基本工作思路的着力点。超高压电网坚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化超高压公司,需要和谐安全的企业环境。工会是劳动关系矛盾的产物,维护员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只有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才能团结员工群众;工会只有代表员工群众,才能在员工中树立威信。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协调好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构建和谐企业的着力点。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反映了广大员工的共同愿望和利益。电网企业工会作为员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工作内容和目标与国家电网公司建设“一强三优”的发展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工会要摆正位置,正确处理好员工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整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从发展着眼,调动好、保护好、发挥好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广大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战略部署上来建功立业,这是工会实现维护员工合法权益的根本途径。

安全是电网坚强的基础,也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基础,事关发展大局。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安全生产“抓管理”要用“三铁”(铁的制度、铁的面孔、铁的处理)反“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确保安全生产可控、在控。确保安全生产,保护员工生命健康是工会组织最大的维权,没有什么能比职工生命更重要的了。工会要充分发挥安全监督职责,工会主席作为安全第一监督人,一定要职责到位。工会组织要围绕安全生产做大文章,做深、做细,不仅开展一个时期、一个阶段的安全竞赛,更要在日常安全生产中组织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安全活动,如征集安全警句、安全漫画展览、写家书、签家庭互保促进书等,培育员工树立电网安全观,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工会要强化员工劳动保护监督工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劳动保护装备是员工安全生产的基本保障,要加强对现场安全生产设施和职工个人使用劳动保护装备的监督,对员工进行正确使用劳动保护装备的培训。要通过工会和员工的共同努力,真正做到杜绝违章,消除隐患,实现长久安全。建设和谐的“一强三优”现代公司,需要弘扬“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这是企业发展之魂。劳动模范集中体现了企业精神,他们是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的先进典型。宣传劳模,学习劳模,是构建和谐企业环境的重要内容。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先进人物一定会不断涌现。工会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选树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引导和教育广大员工学先进、赶先进,激发他们为实现“一强三优”发展目标建功立业的积极性。

服务大局,加强工会工作能力建设,在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进程中创造优秀业绩。创建“一强三优”的现代化超高压公司是一项开拓性的宏伟事业,起点很高,要求很高,工会肩负的责任重大,任务繁重,既是新的机遇又是新的挑战,对工会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工会要服务好大局,发挥好党的桥梁纽带作用,履行好维权基本职责,必须充分认识提升工会工作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学习是最好的办法。要抓住中央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有利时机,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工会、争做知识型工会干部”活动。新的形势要求工会无论是维权还是参与生产经营活动,都需要工会干部具备相应的知识。因此,工会干部要带头学技术、学理论、学管理、学法律,做到既懂生产、又会管理,还要会做群众工作。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工会服从和服务于大局的能力,组织、动员、依靠、服务员工的能力,表达和维护员工合法权益的能力,构建和谐稳定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的能力,工会自身创新发展的能力,培养造就一大批高水平、专家型、复合型工会干部。

面对新的形势,工会要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围绕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化超高压公司这个大局,以提质塑形为工作重点,不断推进工会组织群众化、民主化、法制化建设,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切实做好组织员工、动员员工、依靠员工、服务员工工作,以优秀业绩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

下载发挥事业部制优势推进我行县域发展战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发挥事业部制优势推进我行县域发展战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挥工会自身优势 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发挥工会自身优势 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企业竞争不仅表现为经济实......

    发挥学科专业优势

    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组建科研创新团队 土木工程系由道路教研室组建的教工第二党支部,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立足岗位,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积极组建科研创新团队。 该支部成员大多主要由年......

    发挥组织部门优势

    发挥组织部门优势 致力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的出台,使中原建设从区域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从局部共识上升为全......

    发挥教师优势范文

    发挥教师的优势在于科学引导学生 泰来县和平镇团结学校孙凤山 新的课程标准实行,犹如一缕春风吹动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心扉。新的理念、新的思想、新的要求的提出,为我们的实际教......

    发挥团队优势

    发挥团队优势,做到安全自主管理 安全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永恒主题,安全关乎企业的发展和职工的幸福,而安全自主管理团队的建立,则使我们磷复肥各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将达到......

    发挥传统文化优势

    发挥传统文化优势 创建个性化企业文化 2000级全日制工商管理硕士斯叶青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已不再有人怀疑。随着中国加入WTO的临近,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大量涌入,如何发......

    发挥部门优势

    发挥部门优势创新帮扶举措县安监局在结对帮扶庙前镇中吴村工作中。围绕建设全面小康村的要求,坚持组织再强化、目标再明确、措施再靠实,扎实推进结对帮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浅谈如何发挥女性半边天作用 全面推进镇域经济发展

    勇于实践 创新思路 开创镇域经济新篇章 ——浅谈如何发挥女性半边天作用 全面推进镇域经济发展 王 芳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变化,“男主外、女主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