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春健康活动信息
《关于开展“生育关怀—青春健康教育进校园”活动的实施意见》
各社区、街道各部门,各学校:
青春期是青少年生理、心理急剧变化的时期,也是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关键阶段。加强青少年学生的青春期健康教育,帮助他们顺利渡过青春期,对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发〔2006〕22号)和教育部《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生育关怀、健康教育等提出的要求,按照区教育局、卫生局、人口计生局、计生协会、关工委等部门部署,八大湖街道决定在辖区内学校开展“生育关怀――青春健康教育进校园”活动,现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按照“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通过广泛深入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活动,加强青少年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提高他们性生理、性心理与生殖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水平,引导他们以正确的态度、科学的方法解决成长过程中性与生殖健康问题的困惑,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帮助他们顺利渡过青春期。
二、目标任务
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活动。主要目标是:
1、提高青少年学生青春期健康知识水平,帮助他们了解青春期身心的各种变化,认识这些变化的正常性和必然性,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这些变化。
2、引导青少年学生从性心理健康和性道德规范的各个方面要求自己,提高与异性平等交往的水平,培养自尊、自信、自爱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及社会责任感,掌握缓解青春期身心变化带来压力的能力,为成年后安全、健康和负责任的行为打好基础。
3、培养青少年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懂得珍爱生命、抵制诱惑,不吸烟、不喝酒、不沉迷网络游戏、远离毒品,塑造完整的健康人格。
三、教育内容
(一)初中阶段:
1、学习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和性保健知识;
2、了解青春期烦恼产生的原因,掌握排解青春期烦恼和困惑的方法,学会自我保护;
3、明确异性交往的准则和规范,合理开展异性间的交往,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学会负责任;
4、学习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二)高中阶段:
1、从人生价值观的高度了解和掌握有关性心理、性道德和性保健等方面的知识;
2、学会区分友谊和爱情,与异性健康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3、学习和掌握青春期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不断完善自我,保持健康心态,促进全面发展;
4、学习预防性疾病尤其是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5、学习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基本国情、国策、婚姻和家庭(婚姻和家庭的历史演变、最佳婚孕年龄、建立家庭的责任和义务)等知识。
四、方法途径
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的德育资源、设施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青春期健康教育活动。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开展专题知识讲座。学校要认真落实国家课程和省地方课程中有关青春期健康教育的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根据青春期青少年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知识需求,分阶段、分层次、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举办青春期健康教育讲座,组织有关方面教师、专家、志愿者讲授青春期健康科学知识。
2、通过相关学科渗透开展教育。针对青春期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工作的特点,把青春期健康教育作为学校中每一位班主任和每一位教师关注的日常工作之一,通过生物、地理、思想品德、体育和健康等相关学科的渗透,切实把青春期健康教育与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性道德教育、性道德行为规范的培养等有机结合起来。
3、开展主题班会。围绕青春期健康教育的相关主题,在各个班级定期组织开展“我长大了”、“过集体生日”、“闪光的青春”、“迈好青春第一步”、“法律与道德”等主题班会,通过主题班会,使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影响。
4、开展心理咨询。针对青春期发育的个体差异大、学生中存在各种生理和心理问题又不愿意向父母提起的特点,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开设学生专线,由专业教师向有心理困惑的学生释疑解惑,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5、办好墙报、黑板报和宣传栏。利用墙报、黑板报、宣传栏等宣传阵地开展青春期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有关问题的讨论。
6、组织演讲比赛。围绕青春期健康教育主题开展演讲比赛,让青少年学生发表见解、抒发感受,达到自我教育、相互影响的目的。
7、开展体育活动。通过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之间团结协作、交流沟通的思想意识,提高集体凝集力。
8、组织专题展览。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辟青春期健康教育专题展览室,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学习。
五、措施要求
1、加强部门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青春期健康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有关部门的积极参与、齐抓共管。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职责、发挥优势、主动参与,共同大力推进“生育关怀――青春健康教育进校园”活动。
2、街道文化服务中心要把青春期健康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建章立制,把其纳入对学校督导评估之中;要加强师资力量建设,着力建立一支以班主任、德育骨干教师、专兼职青春期健康教育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要为青少年提供适宜的、优质的生理、心理卫生咨询和相关生殖健康医疗保健服务,并协助做好有关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的宣传教育等工作。
3、街道计生办要大力宣传普及生殖健康和婚育科学知识,并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优质的咨询和技术服务工作。
4、街道计生协会要将青春期健康教育作为生育关怀行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发挥组织协调优势,邀请教育、卫生、心理、生殖健康等方面的专家,开展讲座、咨询等活动服务;要注意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以点带面,促进“生育关怀--青春健康教育进校园”活动蓬勃发展。
5、街道团工委、妇工委要加强对家庭青春期健康教育的指导,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使青春期健康教育得到社会和家庭的支持和配合。
3、加大宣传力度,形成浓厚舆论氛围。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传媒的宣传优势,积极正确引导舆论,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要通过启动仪式、经验交流会以及报告会、表彰会等形式,营造声势,切实增强“生育关怀――青春健康教育进校园”活动的社会效应。
第二篇:青春健康教育活动总结
青春健康教育活动总结
告别昨天的幼稚与天真,我们步入了大学校园开始了新的生活。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生理和心理也逐渐发生变化,因此,青春健康问题显得犹为重要。所以应嘉应学院校团委要求,我院开展了“青春健康教育”活动。本次活动总结可分一下几点:
一、活动顺利开展,同学们踊跃参与
本次活动是以看电影来进行教育宣传,活动主要针对10届到12届的同学,帮助同学们理解和解决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和问题。
二、现场活动气氛活跃
本次活动共分为两个流程:
一、观看电影《青春期》
二、有奖问答游戏环节
观看电影时期由于电影较为搞笑,现场笑声不断。活动气氛活跃,当电影出现敏感情节时,同学们都表现的很自然。
有奖问答时因为问题都是有关健康教育的常识性问题,所以问题较为简单,同学们对于问题的抢答率和答中率都很高。
三、活动效果逐渐体现,同学们获益良多,我们举办这类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同学们了解青春期生理健康和青春期心理健康对自身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有着积极影响。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青春健康的含义,促进同学们的身体健康成长和心理健康成长。四,活动中的小插曲 现场部分早到的同学反映开始时单调没有歌听以及部分同学反映电影已看过。
五、活动成功举办
从整体来讲,本次讲座举办得很成功。虽然出现了一些意外状况,但都及时解决了。
总之,我们以后应当多多关注广大同学各方面的需要,并主要以活动的形式对同学们进行合理的引导,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使同学们对活动既感兴趣,又能够真正有所收获。
教育科学学院学生分会宣传部
二O一二年十二月十一日
第三篇:青春健康同伴教育活动总结
青春健康同伴教育活动总结
2012年5月9日下午4点,SISO第一期青春健康同伴教育圆满取得成功。在本次活动中,主持人热情饱满,尽显风采,心理委员积极参与游戏互动和话题讨论,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成果。
但是,本次活动中也明显存在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1:通知不到位,由于我这边在上传的信息中,时间没有详细说清楚,导致各系辅导员通知各系心理委员的时间存在很大的误差,心理委员到场时间误差太大。
2:主持人没有充分准备好引导内容,致使心理委员依然过于腼腆,没有充分按照预期的结果让心理委员自己说出价值观与爱情观的核心内容。
3:活动过程中主持人没有很好的把握公约,部分心理委员依然在玩手机﹑讲话,影响整个活动的有序的进行。
4:事前准备的苹果在中场休息时使用并不方便,而且垃圾收拾也没有准备好。
5:活动时间过于紧凑,2个小时不太够,安排有些不合理。针对本次活动的经验总结,为做好下期青春健康同伴教育,特制定以下几条应对方针。
1:详细说明通知时间和开始时间,并且经过核实无误后通知各系辅导员和各班心理委员。
2:对下期活动内容制作一份单独的流程表,并且跟据具体的内容以及本次活动的经验教训,适当延长一个小时左右,但是,原则上不会超过3个小时。
3:下期活动开展前主持人事先进行两次彩排,把握好时间。4:下期活动中准备和方便实用的零食和垃圾桶。以上是本次活动的总结与下期活动的计划。
第四篇:健康信息笔记
E 时代公民健康信息素养教育和服务研究
开展对健康素养教育和服务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公众预 防保健的能力 降低住院率 减少医疗费用并增强个体 的疾病自我管理能力 卫生部 2009 年 12 月公布的 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结果 显示,我国居民具
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为6. 48%,每 100 个人中只有 不到7 个人具备健康素养[1]
医学工作者和图书馆员应该承担起公众
健康信息素养教育和服务的重任,积极探索提高全民 健康素养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健康素养目前最被广泛采纳的定义是: 个人能够
获取 理解和处理基本的健康信息与服务,并以此做出 合理的健康决策的能力 它
巴德年指出,未来的医
学是指向健康的医学 我可以明确地讲,医学教育在 不久的将来不仅是培养医生,还要培养健康设计师 健 康指导师,这是所有国家必然的趋势[5]
示,87. 4%的公众对医学和健康信息感兴趣[6],这 说明中国公众有了防病保健的意识 遗憾的是,由于 公众的健康信息素养缺失,导致出现了一系列公共卫 生问题,如预防保健不到位 对自身健康状况知晓度 低 疾病自我认识知识贫乏以及高住院率和高医疗费 等,同时也导致盲信 神医 和社会上一些不科学的养 生保健信息广为流传
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药费用的昂贵促使中国公
众渴望获得健康防病知识,但权威的 科学的 准确的 信息途径还不通畅,因此有必要充分发挥大众媒体和 医学专家以及图书馆员的作用,进一步促进健康教育 的开展,有效地传播健康知识,提高公众辨别真伪信息 的能力
在英国,超
过一半的成年人的健康信息素养无法达到与其医生交 流所需的水平,无法对不同来源的健康信息资源加以 比较并作出正确的判断,即对医学生的健
康素养教育只局限在基本知识的介绍层面,忽视了对
他们获取健康知识的技能的培养 其他高校文检课的 教学内容则主要集中在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方面,没 有涉及健康素养教育特别是健康信息能力培育 同
时,公众的健康素养同等重要,健康信息素养教育的对 象还应包括患者和公众,而图书馆员在这方面的作用 应得到重视和充分发挥,使人们认识到最好的医生是
自己,最好的药物是时间,最好的保健是笑容,最好的 预防是让疾病消除在萌芽状态
德国联邦卫生部一项调查显示,如
果公民在18 岁以前已具备良好的健康素养,德国健康 保险福利体制将可节省 30%的开支
举办 居民健康素养知识讲座 公民健康素养 专题报告 和 健康素养有奖知识竞赛,不同情境下老年人网络健康信息检索行为与认知研究,健康知识和网络检索知识缺乏是检索健康信息时主要的 认知障碍;
从居民获取健康信息的渠道论基层健康教育方向 居民对健康知识有需求乃是不争的事实。浙江
和深圳的调查都显示,人们想了解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知识,也希望了 解肺结核和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知识。究竟什么才是健康教育?答曰:提供改变行为
所必需的条件,促使个体、群体和社会的行为改变。
制作多少种资料以及分发多少份
资料,做了多少宣传栏、宣传橱窗和更换多少期内 容,搞过多少场咨询和讲座,都不能算健康教育 ——因为“仅仅告诉群众什么是健康行为,这不是 健康教育,„„”[5]
主要包括:评估健康需求,设计“健康促
进”规划,规划的组织与实施,评估其效果,组织 与协调,开拓资源,健康传播。
国 外 网 络健 康 信息 搜 寻 行为研究 及其对 我国 的 启 示
受教育程度、收人高的用户更喜欢 , 从网络获雌康信息, 且能更好的搜寻利用高质量的信息[6-10]
很少与调查对象进行深度访谈
纯量化数据难以完全解释影响 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 的深层因素
调查对象的合适与 否会对调查结果 田 技直接纖向
我国到 目 前为止对常见病的 网络健康搜寻行为方面 : 的研究还是一□ 片空白
国外医务人员健康信息素养培训案例分析 200 9 年1 2 月 18 日卫生部公布的 5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
查报告 6 显示, 我国公民仅 6.4 8 % 具备基本健康素 养[.] “中国医师协会的调查发现, 在逐年递增的医 患纠纷中, 因医生技术原因引起 的医疗事故不足 0 % , 而 8 0 % 的医患纠纷源于医生和患者沟通不够 或医疗服务过程中的不足, 其中信息交流不畅!不 告知患者健康相关信息!不尊重患者等是主因”这 些数据提示医务人员的健康信息素养有待提高 1.2
应建立提供高质量!权威信息的门户网站, 目
前我国在这方面的投人还远远不足 “患者通过网络 查询健康相关内容时只能利用百度百科等资源, 而 这些资源缺乏系统性和权威性, 有可能对患者造成 误导, 延误病情 ”因此应由卫生部!中华医学会等 权威机构发起, 政府加大投人建立起我国的 /M e d-l i nePl us 0 网站, 服务社会 "
基于 一 神经 网络的居 民健康信息素养评价模 型研究
。现代研究也已经证明 , 个人在面对健康信息时
表现出来的信息素养水平会直接影响其健康状况川。么 刀 年美国医学图书馆学会 田 , 将信息素养与健康素养 玩
两个概念融合在一起 , 首次提 出了健康信息素养 刊 坦 , 川 的概念。在国内对于健康信
息素养的研究 , 多是从理论角度探讨居民健康信息素 养教育与服务、图书馆与健康信息素养培养等方面的 问题 〔 '一〕, 而对于居民健康信息素养的调查、评测、数据分析等方面研究 , 则鲜见相关研究报道。
健康信息易读性研究进展
健康传播承担着引导公众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和 良好行为习惯的重任,健康信息是其职能发挥的最 主要资源 随
易读性不仅在于易懂,更重要的是激发人阅读的兴趣,这主要靠信息的趣 味性与人情味 以
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增强,更加迫切地希望获得易读的健康信息,因此开展健康信息易 读性研究成为当前健康传播的迫切需要
居民健康信息行为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健康是人类生存的基础,随着社会 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对健 康信息需求量与日俱增,而居民的身体健康状况与 健康信息行为息息相关。卫生部在 “2012 中国卫生
论坛” 上发布了 《 “健康中国 2020” 战略研究报告》,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以实现社会经济与人民健康协
调发展为目标”,“健康中国” 的提出表明政府部门更 加重视公民身心健康,进一步提升公民健康信息行 为也将势在必行
人们在做选择和判断之前都要进行信息查询。而研究者更关心的则是对于某个任务来说获取的信 息量得多少以及最终的获取结果。,KELLER 等[12] 提出,综
合医学素养的文献研究发现:健康素养的提高有利 于患者掌握病情,尤其是配合药物治疗。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四个维度:信
息基础知识、信息处理能力、改进学习的能力和信息 意识。马伟君[19] 通过建立 “信息-知识-信念-行
为” 模型,对代谢综合征农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通 过健康教育发现患者的疾病认知及健康行为优于教 育前,各项监测指标有所改善。
老年人网络健康信息检索行为实验研究
健康状况 网络熟悉程度和网络健康信息的可信度是老年人日常利用网络获 取健康信息时考虑的主要因素
随着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在卫生保健方面 的应用 健康信息网络化及老年人医疗保健财政负担 加重,关于老年人利用网络查寻和利用健康信息的行 为研究,得到了更多学者的重视
美国网络健康信息用户获取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民通过互联网获取大量健康知识
以及医疗保健信息 借以指导自身的保健和求 医行为 成为一种趋势 各种网络医院 健康 教育和健康网站以及专业医疗信息数据库 不
仅被医务人员所利用 也为社会成员获取健康信息和知识提供了方便快捷渠道
要注重网络健康信息的宣传和普及 由于
网络的隐匿性 开放性和便捷性特点 为网民寻 求帮助提供了便利 因此 我们要广泛宣传和普 及健康教育 改变主体健康认知 使其积极面对 心理不适 积极寻求健康信息的帮助 然而传统 的健康信息咨询也不可替代
提高健康信息服务质量 网民尤其是低
学历 低收入群体这类网民对在现实生活中获 得帮助的满意度较低 通过网络获取健康信息 很积极 这是因为网络可以建立一种不受年 龄 职业 地域和外表等因素影响的人际关系 增加个体认同感和归属感 而且网络获取信息 的成本比较低 但是目前网络并不能成为网 民健康信息咨询的主要途径 网络健康信息资 源的真实性 可信性和网民表达的准确性都会 影响网民对自身健康的判断 求助于医生依然 是网民的主要途径 网络只能作为补充
面向公众的网络医疗健康信息质量分析
网络医疗健康信息存在来源庞杂、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另一方面,医学科学所含信息量远超过其他学科,占据自然科学各科之首,其复杂
Thedosioul [1] 认为公众用户在利用
网络搜寻医疗健康信息时会产生以 下问题:可能购买有潜在危害的药 物;可能会在没有科学支持也没有 益处的产品或诊断程序上产生不必 要消费;可能放弃被证明有效的治 疗程序而采用非主流方法;部分网 站可能包含涉及伦理问题的建议或 观点。
面向公众的网络医疗健康信息源
专业网站
自媒体
开放性资源
综合服务网站 大量虚假广告和医疗推广依旧
泛滥。因此,推进医疗信息搜索引 擎发展,通过竞争,利用好大数据 时代的技术向前掌握用户的搜索诉 求,向后掌握垂直的医疗数据,才 是消除信息源庞杂的第一步。
农民: 信息素养研究领域被忽视的群体
研究主要针对高校,农民信息素养研究没有引起 足够的重视,当然也没有进入主流研究领域。
按照户籍统计,中国的农村人口现有9.4亿,从 现实的居住地统计,现有真正长期居住在农村的农 民大概是7.5亿【17】。农业与农村人力资源的巨大潜 力,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和驱动力量。
中国
农民长时间处于信息封闭半封闭的状态中,拥有落 后的信息观念和散漫的生活习惯,农民信息素养偏 低,亟待提高。但奇怪的是,面对如此状况,为什么 研究人员不想方设法来提高农民信息素养?为何农 村问题相关研究专家偏少?为何大部分学者不愿触 碰这个领域?对于农民信息素养的培育与提高,笔 者认为图书馆界责无旁贷。能够真正解决现实问 题、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研究,才会更有价值、农民信息素养的提高亟待学术界可持
续性的关注及相关研究成果的推动,从而实现理论 的提高及实践工作的开展。
政府单方面的意愿,没有引起农民的共鸣。
网 络健康信息 传播的 信息 质量问 题 思考
如 国外 比较常用的健康信息
农村健康信息传播过程要素探析
CCTV10频道的《健康之路》为例,该栏目每次请一位医学专家到演播室做嘉
宾,围绕有关卫生与健康的一个主题,直接回答观众的问题。该栏目无论从信
息质量还是制作水平上说都堪称一流,但对农村受众来说,这种枯燥、说教式的传播很难得到村民的欢迎
相对农村居民而言,许多健康类节目总是充满着大量专业医疗术语,而中
医养生类节目中大量的中药药材生僻的名称也是让许多农村受众头大。收看电
视健康类栏目,就要求接收者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从而能够理解健康信息的含
义。大量虚假广告的存在,也使得很多村民对医药广告抱有很大的警锡。“鸿茅药酒”该医药广告为例
至于健康方面的问题我还是不太相信电脑里讲的,还是看 医生比较保险。
宗族是建立在血缘关系的组织,组织内部的互帮互助在健康信息传播方面,主要表现在“求医问药”式的信息获取上,在个体需要健康信息时,常常面临
知识、能力、以及获取范围的有限等一系列障碍,亲属的加入无疑大大拓展了
信息获取的范围,除此之外宗族亲属也参与相关的健康信息决策。
村民在这些药物信息的追求中“有效性”是其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但是“有
效性”并非代表了科学性,很多时候患者很难忍受“有效性”所带来的诱惑,而这也是满姑丈夫忽视药物的副作用的原因。小黑板的宣传栏,张医生还经常会将一些
健康知识摘抄到宣传栏中,告知过往的村民。
黑板上的信息宣传,由于距村民生活地有一定距离,同时
里面的信息内容主要摘抄于《健康报》与村民自身所需求有一定的差异,因此
在调查中大部分村民对此不太了解。一些具有较高文化且与外面世界
接触较多的村民表示:自己也曾对医生的话抱有怀疑的态度,有时自己也想试着
用商量的态度与医生交流自己的病情,但是由于自己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医
疗技能,自己所说的话,医生只是用一种不太在意的态度倾听或者因时间的迫 切而粗暴打断倾听的过程
打发空闲时间的活动是:看电视、打牌、聊天
等
健康信息的需求主要有:疾病的预防、健
康的维护、治疗信息的获取、医疗政策的支持。
在农村却因为地域的不同,疾病的种类也有所不同,而电视渠道的健康内容
是很难满足这一点的。
随着农村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村民能力水
平的差异,经济条件较好,文化程度较高、学校能力较强的村民能有机会较早 的接触到互联网等新媒介,并且学会相关的查询技能从而实现自己健康信息的
获取。而另一方面对于那些经济条件不佳,缺乏较强学习能力的村民而言是享
受不到“信息高速”所带来的健康信息,农民信息素养研究
具有较髙信息素养的农民可以从根本上促进农村信息化和新农
村建设。
实现终身学习的一种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素养的过程。
彭国莉第一次把农民的信息素质与信息素养结合起来,从新农村建
设的角度,需要解决农民信息素养较低的现状。
面对
名称各异的信息服务,因成效不是太明显,久而久 之,农民对此活动的开展从最初的好奇 → 观望 → 尝 试 → 失望 → 淡漠。
第五篇:青春性心理健康
青春期性心理健康有感
某天我和一位老师聊天时她说上课时发现一个男生这两天上课听讲很差,老是在底下写写画画的。其后的一节课上,她就把这位男生的“作品”强行收了上来:一张白纸,画了一个人身,上半身全是乳房,下半身全是男性生殖器。再看那个男生满面通红,忐忑不安。班主任内心惊讶和生气之后想到学生可能是对生命和性的好奇,并未张扬。又联想到班里的男生和女生不再如低年级时那样很少无顾及地相处,而且班里时常传言某男生与某女生谈恋爱了这些现象,班主任老师觉得孩子们开始长大了,进入了青春期,感情复杂起来了,又不知道如何引导孩子们,因此和我这个心理老师商量,能否为孩子们上一堂青春期性心理健康教育课。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开始对生命有意识地关注。这包括对性发育的变化,对身体各部分发育的变化,对生的由来的探究好奇和对死的去向的恐惧。应该是生命中必然出现的各种力量在青春期时如爆发般混杂在一起涌现。随着身心的发展,这些力量那么迅猛地成长起来,给了师长以很大的冲击,而且成人往往忘记和忽略自己也曾经从青春期走过并经历过内心混乱和冲突这个事实。在这种情况下,成人面对孩子成长中的必然现象应对失当也就发生了。通过我做家庭咨询治疗,我看到成人之所以忘记和忽略自己青春期的内心体验和经历有以下的原因:我们的文化是不能允许我们公开谈论性的,即便关涉到一个人对生命本身的认识这样重大的问题。我没有数据的证明,但是估计三十五岁以上的人群,几乎是靠着在生活中观察到的蛛丝马迹加上揣测来完成性知识启蒙。这样一种近乎独自历险般对生命本身的探索,应该是很多人都有一些不愉快或难以言表的往事。文化的禁忌加上不愉快记忆及难于言表,让许多成年人对自己的青春期采取了一种选择性失忆。他们经常强调的是:我那会儿特单纯,稀里糊涂就过来了,根本没这么多问题(有意思的是表达本身:既然没有冲突和混乱等困惑,哪来的稀里糊涂,应该是特别清楚。)。当我这样尝试着去问他们时,他们往往会语塞,或词不达意。
我们的文化观念是将性和成年、工作、婚恋挂钩,不到成年,没工作的人的性发育和需求就仿佛是不正当的。其实一个人进入青春期,就代表这个人性进入了成熟期,当然不代表这个人的发展已经比较全面,但是,性成熟及其带来的心理变化和需求确实存在了,是无法回避与遮挡的。
回避青春期和青春期体验、遭遇的成年人,会对青春期的孩子有以下态度。一是他们对孩子成长的期望超越时段,他们承认孩子在长大,并把这种长大赋予成人的意义,既然已经长大,就不该有这么多的困惑和好奇。有的家长甚至为孩子贴上不道德的标签,认为对性的关注是一种不健康的意识。二是成人意识不到孩子正在长大,他们仿佛并不回避孩子的性成长,但却认为人在这么大不会有性意识。其实归根结底是同一种心理驱使:都不愿意承认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处于性意识成长期,对性和生命开始了主动积极的关注。这样一种生命的力量在成人还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呈现出来,往往让成人措手不及,不愿相信。来我这里做咨询的学生,几乎全部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有一部分五六年级的,绝大部分是初高中学生。他们的困惑与冲突,百分之九十都与对生命、对性、对异性及与异性的关系的认知和感受和处理有关。他们非常想把这些困惑弄清楚,但是,文化传统带给他们的羞涩,成长本身带给他们的烦恼让他们陷入矛盾和冲突。他们对生命的认识几乎可以说蝸行摸索。有17岁的男生对自己长出的体毛感到不可理解,偷偷刮掉;有高三的女生认为女孩只要露出肢体皮肤多一些就会导致被强奸,以致时近春末,还把自己用棉服和围巾捂得严严实实;有初中男孩认为夫妻只要完成了生育就不应再有性生活,因而定义父亲是流氓„„种种现象不一而足,青春期孩子对性心理和生命的了解与认识的上贫乏,应该是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同时,在这样困惑冲突和迷茫中,他们或许又发现自己对异性渴望了解和接近,更让他们有了某些程度的罪恶感——当前,学校教育或家长对青春期孩子几乎是必然萌生的对异性的倾慕和依恋,完全持一种避讳和武断否定的态度。“早恋”,是个明显含有贬义的称呼。在部分成人的心目中,这甚至等同于道德败坏。常会有一些成人评价那些发生了“早恋”的孩子“疯”、“不正经”。
面对这样的社会评价,这些未成长起来的生命何其恐慌!他们明明感受到自己的身心都有了对生命本身探索和洞知的需求,感受到了来自异性的吸引;他们同时感受到了这样的探索和需求是一种禁忌,于是他们更多人更多时候选择缄默。自然成长的力量是多么强大,在缄默的外表下,他们选择在没有指引的情况下独自经历上一辈人关于生命和性的冒险(上一代人走过的弯路,下一代人继续走!),形成“暗流”——内心活动和行动的暗流。他们寻找一切与他们需求有关的知识,获得这些知识的渠道五花八门,网络、电视、书籍、地摊刊物、伙伴间传授。他们获得的知识七零八碎,懵懵懂懂,不科学、不系统。如果仅仅如此还好,可怕的是很多带有罪恶、恐怖、暴力、丑陋、歧视、淫秽的生命和性的概念被他们纳入了还缺少辨别能力的知识系统。按照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先入为主”,这些观念给孩子美好的生命打上了可怕的底色,给他们后来的生活带来的挫折更加严重!那个害怕露出胳膊的女孩,就是在青春初萌的时期看了好几本地摊文学,里面都是讲性犯罪的故事的;那个认定爸爸是流氓的男孩是在网络上看性的故事还有和同学一起讨论这类事情得出来的结论;高年级的男孩偷聚在一起看从网上下载的“黄片”,第二天在课上悄悄议论其中的情节,把邻座女生惊吓得跑到我这里告状。
这些不规范、不健康的传播渠道,就这么成了他们关于生命和性的“启蒙老师”,本该让孩子,让一个人,坦然面对的正常生命的成长内容,就这么变得好像见不得人,又有点龌龊。
那些互相吸引的男孩女孩交往,更是脱离了成人的指导转入地下。缺少常识的孩子们,转入地下的交往有了更多不利方面。
我们在当下的现实生活中非常不愿意承认少男少女们初萌的互相爱慕,用各种理由否定这类感情和需要。其实这种生命的必然怎会因为被否定和忽略就自己消失呢!(在后来的青春期心理健康辅导课上,一个女孩问:老师,为什么大一点以后,和喜欢的男孩说话会脸红呢?她的同学们统统吃吃笑着点头表示附和。这是生命的的必然啊!)中国封建社会阶段,女性和男性被礼教隔绝的时候,也不能阻止《柜中缘》这样的故事发生,面对戏剧中少年男女美好的情愫,我们欣赏、赞叹,面对现实,我们却一味的否定、贬低。我们为何这么惧怕生命的真实?为什么不敢接受生命的真实?我们在回避什么?是不是不敢面对自己?是不是回避自己?在我们很多成人的内心深藏着一个自己少年时代起就被认为是“罪恶”的自己?我们把民族文化中的集体潜意识毫无知觉地传递给下一代。以一种对原本自然的生命现象的否定和过度敏感为表象,掩饰我们的内心,这些原本应当接受上一辈指导的生命课程就这么不明不白地蒙上了羞耻面纱。
更为让人不解的是,当几乎所有的媒介以各种形式传达性信息的同时,我们成人要求孩子们对此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做个“纯洁的小孩”,这不是掩耳盗铃吗!
周恩来先生以其极具人文关怀的眼光,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曾强调在学校教育中开展青春期教育、性教育。现在,据周恩来先生提议已经过去了近半个世纪,也许我们应该给下一代一个更人性化的、更健康文明的、也是公开的性健康教育的渠道,共同面对生命成长中的困惑与烦恼,给他们支持与指导,让他们的生命在阳光下健康成长。那么,受益的就不仅仅是一代人。
基于以上想法和我校学生大都反映在十二三岁性意识有了明显的觉醒,我决定在我的学校,根据教师和学生的需要为初一年级的孩子们尝试开设青春期性心理健康教育课。尽管对要上这样的课我有坚定的信念,但是怎样上,上成什么样的课确是我思考的问题。课程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依据什么确定?关于这方面的资料我少之又少,仅凭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我担心所讲的内容与方式会给孩子们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我一直秉承一个原则:如果对一个话题我没有想好要指导什么,怎样指导,我宁肯在那时没有任何作为。也就是如果无益,也要尽量先做到无害。何况性心理健康这么敏感的话题!我必须谨慎。)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里,找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权威一点的有关文本成了我的主要任务,我求助了十来家青少年心理咨询机构、教育有关部门和教育类出版社,很多人都给了我一些指点,我自己也买到了一些书籍。在许多热心人的支持下,青春期性心理健康教育犹如一朵迎春花,在我的心里,在课堂上,在孩子们的生命中,渐渐绽放。
看过较权威的文本,结合我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心理感到有把握了许多。但是怎样讲,讲多少,还是需要思考。照搬文本当然最简单,但是这不一定达到较好效果。反复地思考中我想到,在做个体咨询时,有一个原则,是来访者需要原则。也即咨询师是跟从着来访者的需要,一步步帮助他认识和解决自己的困惑。性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当然也可以按这个原则来做。我想这样有以下好处:按孩子们的需要辅导,不会因所讲内容过深、过多、过快导致过早突破孩子们的心理防线造成不必要的慌乱和扰动,也不会因所讲内容过少满足不了孩子们的需要。因此,我决定先印发一份调查问卷,了解一下他们对青春期性心理和性生理知识的了解、知识的来源、与父母的沟通、对自身生理心理变化的关注、对异性的态度等。这个调查随机抽查六年级的两个班,印发问卷八十份,收回七十八份。问卷显示几乎所有孩子对青春期性心理和性生理知识都有一些了解;有十分之一左右的孩子回答这些知识来自于父母,绝大部分来自于网络、报刊(包括地摊杂志)、同伴传播;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孩子不能确定自己是否进入青春期,只是听大人在说;百分之七十的学生与父母不讨论交流青春期性生理和心理相关知识和感受,孩子们感到父母首先羞于和他们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纷纷诉说父母对自己关于生命的困惑几乎不过问,而对课本学习盯得格外紧,有一大半的孩子几乎从上一年级开始请家教或参加校外补习加强课本知识。到2010年末,刚刚为孩子们作青春期性心理辅导时,孩子们又提出这个问题,几乎是九成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参加校外补习。而孩子们非常关心的生理心理困惑,父母简直是视而不见。连学生们的班主任都说这种补习实在不必要。但是家长就是要孩子们去参加这种学习。)全部孩子都同意在学校开设青春期性心理健康教育课。
第一节课,是在接受调查的七年级二班开始的。课上没有将男生女生分开。一是我觉得男孩子和女孩子不仅需要懂得自己性别的生命知识,也需要懂得另一半性别生命的知识,这样的知识储备,才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二是文化羞耻感在孩子们中间造成了彼此不能坦然面对生命困惑和缺少解决困惑的勇气,这些困惑和羞耻感正侵蚀他们健康的心灵,因此,男女生同堂上课会改善这种状况,当然,这首先取决于辅导教师的态度。三是一些国内外资料显示,男女生同堂上青春期性心理健康教育课取得不错的效果,让我对这样上课也很有信心。
那个下午当我走进七年级二班的教室,和孩子们说,我要为大家上一堂青春期生理心理(对孩子我没用“性心理”这样的词,调查问卷的题目也是同一口径。)课时,孩子们用它们激动的表情欢迎了我。因为先有问卷调查,又有班主任老师的动员,他们对我的到来显然早有准备,所以,课程开始得很顺利。按照要求,孩子很快围坐成同心的两圈,我报告了调查问卷的结果。孩子们急切地问我这节课要讲什么,我告诉大家,老师这节课是以回答
问题为讲课的方式。做这样的选择,仍然是遵循着“跟随学生前进”的原则。他们的困惑到哪里,我的解答到哪里。事先备课的内容无论生理还是心理的内容,尽可能深入广泛,以预备对孩子们提出的问题给予尽可能合适和恰当的辅导。同时,我也不准备在他们没有产生关注的方面,提前给予更多——从一个人对事物的认识和应对来看,只有他对这一事物开始关注并想去认识和应对它,那时才是有效和有益的。否则,都有揠苗助长之嫌。之后,我给出上课的方式让孩子们选择。一是大家在课堂上把自己关于青春期性心理的困惑和想了解什么说出来,我们一个个解答。这个方式被大多数学生否定了,他们不太好意思当众说出这些问题。还有就是大家把想问的事情写在纸上,交给我来解答。这个方式得到了大家认可。每个人都迅速拿起纸笔开始写了起来。大约十分钟,同学们把他们的纸条都交上来。按照心理和生理两方面,我做了分类。
我把孩子们的提问装在自己心里。收上来的纸张放在一边,开始了一个好像与他们的提问无关的开始:我看了大家的困惑和问题很多,但是我想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谈这个话题,就是大家对青春期的情况已知了多少,生理和心理的都算,我们是否可以说说。我这样提问,是在随意中把这些孩子置于对青春期已有所了解的位置,让他们接受自己,不但自己,其他同学对青春期也都已有所了解。在内心接受这样一种状态,降低在众人面前的羞涩和拘谨感,是对他们羞涩和拘谨心态的破冰,这种心态不利于辅导的进行。
这一问,果然下面立刻起了一阵嘁嘁喳喳的波澜,两个或几个男孩女孩脑袋扎在一起,窃窃私语夹杂着吃吃的笑声。他们在交流!我观察了一小会儿,拍了拍手示意大家安静,对全体同学说,看来大家对青春期的状况都知道一些,我们可否相互提醒着把知道的内容先说出来?
我没要他们马上回答我,而是讲了以下一段话继续铺垫,让他们尽量感到安全和舒服,以便敞开心扉。
我想生命的的成长是一件庄严和神圣的事情,万物之灵的人类,从一个单细胞发展成如今这样复杂和高级的生命,总是让我们自己感到万分神奇与感慨。我们个体的生命不过百十年,不足与人类发展相比,但从孕育、出生、成长一直到生命终结,对每个单个的生命而言,仍然十分壮观。我们认识世界,感知世界,了解世界,甚至想掌控世界,为什么我们不从感知认识了解自身开始,应该说这是我们与世界万物相处的根本,生命是什么样的,在我们正处在此时此刻的这个阶段是什么样的,我们为什么不能坦坦然然地面对,对生命的成长,我们为什么不能不再感到羞耻。如果我们对世界上其他事物感知认识了解能增长我们的力量,我们对生命本身的感知认识和了解,是不是带给我们更大的力量,对我们的生活更重要!我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写下了“生命——成长——死亡,生命的必然!”。我把身体、性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纳入了生命这样一个很庄重的话题——本来也是如此——以此从情感、理念上引导学生接纳自己的生命状态。
我接着说,我们顺利成长源于我们身体每一部分的健康发育,源于心灵的健全。我们裸露在外的头发、五官、手脚是我们身体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保暖、安全和审美,我们用衣服包裹起来的其他部位同样是我们身体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更重要。你们同意吗?
原本很安静的教室想起整齐的回答:同意!
好,如果我们能坦然接纳我们的全部,想正视我们的成长,我们愿意一起先说说我们青春期到底有哪些表现吗?
愿意!依然是整齐的回答。
然后,有一个男孩犹犹豫豫地举手:个子长得快了!——破冰成功。
很好!
又一个男孩:变声了。好!继续。
还是男孩:骨骼和肌肉变结实了。女生有回答吗?
停顿了两三秒,一个男孩小声说:老师,女生会来月经。
这招来男生的笑,也招来女生的不满:这个让我们女生说,你就说男生的。我示意大家安静,说。每个健康长大的女性都会来月经,我们的妈妈都是这样,如果妈妈没有这个功能,这个世界就不会有我们。我顺便又讲了来月经的基本原理。同时强调,这是一件多了不起的事,你们又长大了一些,恭喜你们。原本低着头的女孩子们都抬起了头,眼神中甚至有了自豪的感觉。
一个女孩站起来!说:女孩青春期乳房会发育。仍然有人嘻嘻地笑。
对!健康的乳房不但让女性很美,更重要的是做了妈妈后能哺育自己的孩子。我们有多少人是吃妈妈的奶长大的?只有一两个人说,老师我是吃牛奶长大的。哎呀,你要跟奶牛叫妈妈。我开玩笑。全班同学这回都发出了善意爽朗的笑声。
后边出乎我预料的顺畅。孩子们开始一个接一个地说,长体毛、长喉结、女孩会长更多脂肪、开始偷偷喜欢某个男孩或某个女孩、开始喜欢看跟爱情有关影视或小说、不愿什么事都听大人的、更有主意、叛逆等等。后来嫌这样说太慢,忘了谁提议,谁知道谁就到黑板上去写。结果,第一节课快结束时,从生理到心理的变化我们写满了一黑板。
中间只休息了五分钟,孩子们上完厕所,稍微活动了一下,马上开始了下一节课的辅导。
辅导首先自性生理话题展开。性生理是孩子们在成长中首先遇到的状况,性生理的发展、对性生理的关注,才会有性心理的活动,反过来,性心理活动又会影响到性生理。因此,关注孩子们对性生理的关注和解答性生理的困惑是青春期性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的首要环节。当然,在讲解性生理有关知识时,一定要结合心理活动、社会道德规范来讲解。我反对把性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上成完全的性生理解剖课。
对孩子们写出来的东西,先带着学生浏览。一边浏览,一边结合他们提的问题作进一步的讲解。比如有学生写上女性青春期开始有“雌子”,男性青春期则有了“雄子”(笑死我了,这个小男生的妈妈是医生,他抱着医书读成了这么四不像的知识!)我们就重点讲了卵子和精子的产生和作用。并就学生们提出的到底人是怎么产生孕育的问题,讲了男性和女性生理解剖特点。讲了成年男女互相爱慕结合孕育自己的子女,我们是爸爸妈妈最可爱的孩子,是大自然最美的创造。同时讲了男孩女孩如何注意生理健康,保护自己的身体,防范意外伤害,如果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有问题一定要和父母说。孩子们听得特别认真。虽然还是有点腼腆,但是都敢当下提问。后来遇到其中一个男孩的母亲,交谈中她得知就是我给孩子们上了性健康教育课,告诉我,就是那次课后,孩子回去告诉他自己的外生殖器有些不舒服,赶紧带孩子去医院,原来是因包皮长导致有些炎症,及时治疗,现在很健康了。这位妈妈说,这样的课上得太对了。
生理的、生命的话题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和孩子们谈开了。看着每一双和你坦然对视的眼睛,我能感到,生命神圣这样的东西已经种到了他们的心底。
关于青春期性心理辅导,起初让我觉得最不好把握的部分就是青春期萌动的对异性的喜欢。而这一点恰恰是在孩子们心中最期待有人和他们谈谈的话题,他们随生命画卷展开呈现出的无处安放的青春波澜,分明是那样有力量,那样美好,同时又隐隐觉得这样的波澜如果现在不起该多好。那样的向往和羞涩纠结着他们的内心,让每一个踏入青春的孩子都多了一份心绪不宁。看看这些纸条:老师,我有时会想一个男孩,写着作业想到出神,作业都忘了。我怎么才能不这么想一个人;我会无端觉得有一种哀伤,看到月残花缺便会落泪;被同学说自己和某个男生恋爱了,其实我们只是邻居,从小就在一起玩儿,让他们说的我不知道该怎么和男生交往。读着这样细腻的心情,作为辅导老师,不管怎样,这是不能有任何敷衍的地方。
初萌的青春爱慕产生于生命的冲动,幼稚,也极其单纯。像春天必然萌生的嫩芽,脆弱和娇美。从许多成人的角度,都希望这份萌生晚点、再晚点,采用了不承认和否定的态度和方法,显得不近人情,引起孩子们的反感和对抗。我确定,我必须首先接受他们的感情,接受他们的成长。于是,我对他们初萌的感觉,给予了肯定和赞美,因为在身体发育的同时,他们的心灵也在一同发展,在向成年人迈进的过程中。恭喜他们又长大了一些。那么这个时候怎么对待自己的这份情绪和感受,虽然我们确实开始喜欢一个异性,是不是就要把它发展成纠结很深的爱情呢?
我和他们讲了成年人的爱情包含的重要内容:责任、义务、承诺、成熟的人格及相应的能力。让他们体会自己的父母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请他们与自身及青春期这种爱的单纯相比较。看到自己要想获得成熟的爱情,在年少时期的学习和发展任务有多重。和他们一起反思我们已经做了什么和还要做什么:学吃饭、学走路、学说话、玩游戏、学认人、学认字、上幼儿园开始学习、上学开始学习、学语文、学数学、了解社会、体育锻炼、看书、游戏、学做家务、学自己照顾自己、会交朋友„„
上初中、上高中、读大学、长本领、自己工作、发展自己的特长、创立自己的事业„„ 排序完后,我又结合实例讲了在生产力落后的时代,人受教育的时间普遍都短,很多人不识字,很早就要参加生产劳动,婚育传宗接代。而现代人,接受教育的时间普遍加长,一般的基础知识教育就是十二年,还有很多人要接受高等教育,这是现代社会对一个人知识和文明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现代人面临更为复杂和艰巨的学习任务,少年时期尤为重要——这正是学习的黄金时期。
通过这样的过程,我请同学们自己来比较利弊,让同学们自己排排看什么时候发展爱情。他们大多把自己谈恋爱的时间排在了大学时期。还有一些说高中时期,因为那个时候已经接近成年了。
这不是我事先能预料到的结果。我并不知道他们这样选择。可是我刚好有这样的真实故事可以和他们分享:一个小男孩从小和一个小女孩同学,他们是好同学,四年级的时候,小男孩开始很喜欢小女孩,他们是好朋友,学习上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初中、高中他们不在一个班了,仍然做好同学、好朋友。偶尔见面,互相问候一下,有时也会讨论一下学习和考什么学校,学什么专业。单纯、快乐。
后来他们上了大学,再后来,他们从好朋友成了恋人。他们回顾自己的少年时光说,那份单纯的友谊和欣赏让他们很受益,不是过早陷入恋爱,他们少了很多烦恼。比如自己不会在少年时代被过早的恋情所拘束,而是拥有更多的伙伴;不会被同学起哄;不会因心身都不成熟时处理不好感情而影响学习和生活——他们有同学因为互相喜欢,把喜欢发展成了爱情,自己陷入太深,又不知如何处理,反而很是苦恼,耽误了少年时期最重要的学习、体育锻炼等成长任务。还有毕竟我们的社会文化是反对少年时期就谈恋爱的,如果少年恋爱了,面临家长、学校教育的反对,有的人还把许多精力用在如何躲避和抗争这种反对上,更是影响发展和身心健康。
他们的问题还是有:如果已经喜欢上了一个人,现在我不想老是想他/她,怎么办? 如果有男生、还是高年级的男生给自己传纸条怎么办? 如果被别人误解是谈恋爱怎么办?
这些问题,我组织孩子们自己讨论想办法,先在小组内分享,然后在全班分享。方法真不少。
针对第一个问题,大家的方法是:多看些课外书,看电影,运动,旅游,找别的伙伴朋友,写日记,给自己讲道理„„
针对第二个问题,大家的意见有两点:一是不管它,传言自会破灭。二是大家都在一个班集体,传言可能发生在任何一个同学身上,每一个人都可能被伤害,因此不做传言者。对第三个问题:一个女生写纸条传上来的方法得到女生的一致认可。她是这样写的:我的方法是,对不认识的男生,不要接他的纸条,告诉他,我们不认识,我不看你写的东西,我们都不尴尬。要是认识的男生,就把纸条还给她,告诉他,我们还是好同学。我就是这样做的,感觉挺好的。
男生们听了这个方法,对这个女生很感兴趣,明显是很佩服。纷纷问,这是谁呀?我当然要保密,因为她还写着:老师,不要让别人知道是我。
男生们于是说:这个方法对我们也有用。全班都笑了。
最后,我向所有同学提建议,回家和爸爸或者妈妈去书店,买回一本好的关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辅导的书。
第一次青春期性心理健康教育课就在我和孩子们快乐交流的氛围中结束了。严重拖堂,大约上了一百二十分钟。即使这样,孩子们仍然围着我问,什么时候再上一次。我知道,他们真的需要,这样的辅导其实应该间隔一段时间就上一次。
四年过去了,青春期性心理健康教育课还是没能有固定的课时,一是我自己的力量太不够了,还有应试教育的任务太重了。
后来的几年,几乎每年都会在一些班主任或者校教育员的邀请下,特意挤出课时,为七年级的一些班级上男女生混合的辅导课或者单独为女生的辅导课。
我的课没有一个既定的模板,随着孩子不同,问题变化、场景变化,同样的辅导课,内容方式都会变化。也有一直不变的东西:一是充分备课,从生理到心理。人体解剖学的相关内容、性心理学、爱情心理学、青春期性心理知识、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相关内容。重点是系统读了发展心理学。有了这些理论基础,可以让我的辅导更规范和灵活。还有学生和社会现实。学生处于什么状态,要了解,社会现实要了解。有了这些了解,辅导才是有实际作用的。二是永远跟随学生的问题和需要。既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又不要超出他们的能力。我曾经苦于没有标准教材,几年下来,其实我心里暗暗喜欢上了“没有标准教材”,因为,生命是流动的,教师鲜活的生命去和这些流动呼应,辅导在自然的状态下变成生命需要的营养,是一件惬意的事。
我还记得第一次辅导课前一天刚好下了一场大大的春雪。我一直没有确定好的辅导开篇,就在一眼望到教学楼后花园子里被雪覆盖着已萌发了春芽的树木时,霎间有了灵感。我让所有的孩子站起来,看着春雪后的花园,告诉他们,亲爱的孩子们,你们生命的春天已经
来临,让我们一起关注我们生命的这个春天,看看怎样生长得更茁壮,怎样走向茂盛的夏天,怎样能有一个丰收的秋天。
一年之计在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