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十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一传记阅读3分析传记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限时训练
分析传记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2分)
吴祖光:旷世才情 不平则鸣
吴祖光,当代中国影响最大、最著名、最具传奇色彩的文化老人之一。戏剧导演牟森曾这样评价:“吴祖光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作家,极具名士风范。”
吴祖光的祖籍是江苏省武进县。父亲吴瀛是位饱学之士,以诗、文、书、画闻名,又是一位文物鉴赏家。母亲也识文断字,经常念诗给他听。家庭的文化氛围给少年吴祖光以一定的熏陶和影响。他酷爱戏曲,常泡在戏园里看戏,接触了大量戏曲。
中学毕业后入中法大学文学系,在抗战全面爆发的一九三七年,二十岁的吴祖光完成了他的话剧处女作《凤凰城》。该剧是根据东北抗日义勇军苗可秀烈士的事迹写成的。剧中歌颂了苗可秀领导“中国少年铁血军”在白山黑水之间与日寇展开的艰苦顽强的斗争。该剧成为全国戏剧界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的有力武器。
这部剧作,曾得到当时戏剧大师曹禺的大加称赞。曹禺称他“一出手就是战士”。但对这部剧作,晚年的吴祖光在《“投机取巧”的〈凤凰城〉——我从事剧本写作的开始》一文中介绍说:“这个剧本写得太幼稚,今天一看会让我感到脸红耳赤。譬如剧中苗可秀别家出征总带着义仆张生,完全是旧戏里公子与随身的书童那样的主仆关系。”
随后几年间,他笔耕不辍,陆续创作了《正气歌》《林冲夜奔》《牛郎织女》《少年游》和《风雪夜归人》等声震文坛的剧作。其中完成于1942年的《风雪夜归人》是吴祖光的代表作。这部剧作集中体现了吴祖光以戏曲思维创作话剧的另一种思路,他将中西戏剧“写实”与“写意”艺术手法相融合,尝试不同题材和富有异趣的创作风格,对民族戏剧的现代化和现代话剧的民族化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除了艺术上久负盛名,吴祖光还被称为中国知识分子的脊梁。作为剧作家,吴祖光连续撰文抨击国民党统治之下的审查制度,称之为“奴隶的审查制度”。他抨击国民党删除曹禺之作《蜕变》中“打游击”的情节;他嘲讽蒋介石因自己是秃头而将张天翼的童话《秃秃大王》改成《猴儿大王》;他愤怒自己创作的《正气歌》被国民党删去关于朝廷昏庸的所有内容。
对当时的政治形势,吴祖光有自己的判断和立场。1945年,他冒着生命危险率先发表了毛主席词《沁园春·雪》。毛主席诗词的突然发表,极大地改变了共产党的政治形象与文化形象,为此他遭到国民党通缉追杀。
历史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拐点,作为社会中的个体,难免也会深随其中而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1957年吴祖光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北大荒劳动。对于这种不期而来的遭遇,他以诗明志。诗云:眼高于顶命如纸,生正逢时以至此。行船偏遇打头风,不到黄河心不死。“生正逢时”,正是他一生最喜欢的词语。
唐代王维在《酬张少府》云:“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但吴祖光即便到了晚年也绝非万事不关心的人。1991年12月23日,两位女顾客在北京国贸中心购物,遭到服务员无端怀疑,并受到解衣、开包检查的侮辱。关于此事,吴祖光写了题为“高档次的事业需要高素质的职工”一文,发表在《中华工商时报》上。这就是吴祖光,虽然和他没有关系,但是他也要说出来。
未被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吴祖光作为一代大师,风雨动荡,而良知不失。如今斯人已逝,但精义长存。
(选自《大公报》,有删改)相关链接:
①黄佐临在《吴祖光剧作选》序言中评价道:“他的每个戏里都有一种统一的格调,字里行间都洋溢出来一种诗情,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诗情,从中挖掘出一种美来。”
(摘自百度)②北京京剧院院长王玉珍这样评价吴祖光:“吴老是一个在艺术上要求极为严格的人。记得当时我曾因不理解他的剧本而将其中的念白做了改动,后来吴老师跟我说,我剧本中的每一个字都是经过深思熟虑才确定的,可以说是字斟句酌。”
(摘自百度)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吴祖光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当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时,他创作歌颂抗日主题的剧作《凤凰城》,该剧成为全国戏剧界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的有力武器。
B.吴祖光对事业孜孜以求,不断创新。晚年对自己的早期作品指出不足,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坦荡襟怀。
C.《风雪夜归人》集中体现了吴祖光以西方戏剧的思维创作话剧的另一种思路,他对民族戏剧的现代化和现代话剧的民族化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D.吴祖光即便到了晚年仍不平而鸣,他发表的《高档次的事业需要高素质的职工》一文即为证明。
解析:C项,“《风雪夜归人》集中体现了吴祖光以西方戏剧的思维创作话剧的另一种思路”表述有误,应是以“戏曲思维创作话剧”
答案:C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A.正因为戏曲天赋极高,对戏曲有独特的感悟力,吴祖光最终才能在戏曲上取得巨大的成就。
B.吴祖光的剧作《凤凰城》得到当时戏剧大家曹禺的认可,这不仅说明当时文坛的宽容,更是因为剧作反映的抗战主题,适应了人民和时代的要求。
C.文章题目是“吴祖光:旷世才情 不平则鸣”,但在行文过程中却写到了他喜爱“生正逢时”这个词语之事,虽然着墨不多,但多少有偏题之嫌。D.黄佐临对吴祖光剧作特点的评价,既表现了吴祖光对剧作诗意语言的追求,又表现了吴祖光对诗意生活的向往。
E.全文围绕吴祖光的才情和性情刻画人物,集记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于一体,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鲜明。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概括不全面。吴祖光成为一代戏剧大师的根本原因在于他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和不断追求创新的思想等,而不能仅归功于天赋及感悟力。C项,“有偏题之嫌”分析错误,文中说他喜爱“生正逢时”词语之事,是为了说明“作为社会中的个体,难免也会深随其中而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这一道理。D项,“又表现了吴祖光对诗意生活的向往”分析有误,应是说“吴祖光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诗情”。
答案:BE 3.传记多次引用吴祖光本人的话和别人对吴祖光的评价,这些引用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传记文本特征及理解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考生首先要明白传记中引用传主本人或他人的言论、评价能够增强文章的真实性,丰富传主的形象,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其次要找出传记中哪些地方引用了传主本人的话,哪些地方引用了别人对传主的评价,最后针对这些引用,结合文本分析其中体现出的传主的思想和性格即可。
答案:①引用吴祖光本人对《凤凰城》的反思之语,正面表现了吴祖光善于反思、谦虚、勇于剖析自己的性格特点,丰富了传主的形象。②开头引用戏剧导演牟森对吴祖光的评价,突出了吴祖光在戏剧史上的地位以及具有名士操守的品格,表达了对他的敬佩与赞美之情。③引用黄佐临在《吴祖光剧作选》序言中对吴祖光追求诗意的艺术观的评价,侧面突出吴祖光独特的艺术观;引用王玉珍的话,侧面突出吴祖光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这些引用不仅丰富了传文的内容,而且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有一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
新中国兵工先驱吴运铎
万建辉
吴运铎祖籍武汉蔡甸,1917年出生于江西萍乡,抗战爆发后加入新四军,从此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人民军队的兵工事业。在研制武器弹药中,吴运铎多次负伤,左眼被炸瞎、左手4根指头被炸掉,左腿膝盖曾被炸开,全身负伤100多处,他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1991年5月,吴运铎在北京病逝。
1938年9月,21岁的吴运铎冒着日机的轰炸,从武汉辗转前往皖南云岭新四军司令部,等待上级发枪上前线。司令部的同志告诉吴运铎,新四军的枪支数量不够,质量也不好,许多战士还在用鸟枪和土铳打仗,建议做过机械工学徒的吴运铎到新四军修械所去造枪。
在《把一切献给党》中,吴运铎写了皖南小山村中的“我们的兵工厂”:一所普通的农家院子,墙角搭起棚子,里面有两个用土筑起的炉子,两个木风箱,那就是锻工间;北屋正 中间的工作台旁埋了几根粗树桩,每个树桩上安了一部老虎钳,桌上摆满锤子、锉刀、钻子;枪托修理间,只有一些木工使用的简单工具。
就是在这样的兵工厂中,吴运铎和他的战友们造出的步枪不断地被运往前线。吴运铎曾经记下了这样一件事:一天,工厂里来了一名穿草鞋、军装的外国妇女,原来是国际友人史沫特莱,她要了一支新造的步枪,在小坡上埋一块钢板,举起枪连开三枪,子弹都从钢板中穿过了。当史沫特莱参观了造出这支枪的农舍中的兵工厂后,她惊叹自己从美洲到欧洲,到过很多国家,没有见过这样的兵工厂。
当年,人民军队的兵工设备简陋,生产的危险常常不亚于前线作战。吴运铎参加工作后不久,在一次检修土枪实弹射击时,土造枪管突然爆炸,炸伤了他的左手。自此之后,他又三次负重伤,留下伤口100余处,但他都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一次,发动机的摇柄突然掉下,砸伤了吴运铎的左脚,后来伤口发炎,他高烧40多度,左腿伤口感染。这次受伤经历在《把一切献给党》中也有记录:“第二天,我被送到军司令部后方医院,医生给我挖去腐烂了的肌肉,沿着踝骨挖了一个月牙形的大洞,足有半个菜碗口大。”
为了修复前方急需的旧炮弹,一次,吴运铎从报废的雷管中拆取雷汞做击发药,雷管在他手中突然爆炸,他的左手被炸掉4根手指,左腿膝盖被炸开,露出膝盖骨,左眼几近失明,昏迷不醒15天。
1947年在大连附近的实验场,吴运铎和兵工厂的一名厂长一起检查射出去的哑火炮弹。突然,炮弹爆炸,厂长当场牺牲,吴运铎左手腕被炸断,右腿膝盖以下被炮弹炸劈一半,脚趾也被炸掉一半。在病床上,他利用尚存的微弱视力,坚持把引信的设计搞完,并让人买来了化学药品和仪器,在疗养室里办起了炸药实验室,制造出了新型的高级炸药。同时,他还学习日文,以便阅读参考资料。第二次负伤时,吴运铎躺在病床上不能下地,就在床上画武器的设计草图,导致伤口迸裂,鲜血直流,但他浑然不觉,医生不得不没收了他的钢笔和小本子。
抗战时期,日伪军在淮南四处修筑碉堡群,步枪手榴弹难以对付,吴运铎便设计制造出专门攻坚用的简易平射炮。在攻占鸡岗的战斗中,36门平射炮一齐开火,日伪碉堡即刻土崩瓦解。
一次,美军飞机轰炸日本占领区时,投下的炸弹有8颗未炸,吴运铎便去拆卸。吴运铎让大家躲到安全的地方,自己上前细心检查构造,谨慎地拆下引信,从中取出了大量炸药。
(有删改)相关链接:
吴运铎的自传本小说《把一切献给党》在20世纪50年代脍炙人口,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成为那个时代鼓舞人们奋发向上的教科书。《把一切献给党》就是中国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司令部的同志告诉吴运铎,新四军的枪支数量不够,质量也不好,许多战士还在用鸟枪和土铳打仗,做过机械工学徒的吴运铎就主动要求到新四军修械所去造枪。
B.史沫特莱要了一支新造的步枪,对着埋在小坡上的一块钢板连开了三枪,子弹都从钢板中穿过了,这从侧面表现了吴运铎和他的战友在简陋的条件下造出的枪支质量高。
C.在研制武器弹药的过程中,吴运铎全身负伤100多处,这既说明了人民军队的兵工设备简陋,生产的危险常常不亚于在前线作战,也表现了吴运铎不怕牺牲、勇于献身兵工事业的精神。
D.吴运铎为研究武器弹药不顾生命危险,多次负伤,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他的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被认为是中国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主动要求到新四军修械所去造枪”错误,原文是“建议做过机械工学徒„„去造枪”。
答案:A 5.本文两次引用吴运铎的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中的话,各有何作用?(4分)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回答问题,要注重把握引文的内容和体现的意义。如第一处,主要描写了兵工厂简陋的设备和条件,这与后文史沫特莱试枪的结果形成对比,体现了传主制造枪支的不易;第二处,主要描写了传主受伤的程度,衬托了传主不怕危险、勇于奋斗的精神品质以及对兵工事业的热爱等。
答案:①第一处引用,真实地再现了当年兵工厂简陋的条件,与后文史沫特莱试练新造步枪的结果形成对比,表现了传主当年制造优秀枪支的艰辛与不易以及努力为兵工做贡献的伟大精神。②第二处,细致形象地描写了传主受伤的严重程度,衬托了传主不怕危险、勇于奋斗的精神品质和对兵工事业的热爱、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每点2分)6.结合文本,探究吴运铎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的原因。(5分)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在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是一位身残志坚的革命战士,他把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了革命事业,并且写有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答时,需要从文本中找出吴运铎与保尔·柯察金的相似经历并分析其品质。
答案:吴运铎之所以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是因为其与保尔·柯察金有着相似的革命经历和精神品质。具体说来有:①在研制武器弹药中,吴运铎多次负伤,左眼被炸,几近失明,左手4根手指被炸掉,左腿膝盖曾被炸开,全身负伤100多处,这体现了他不畏艰险、主动献身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②受伤后的吴运铎,不顾伤情,坚持完成设计研究工作,甚至在病床上画武器的设计草图,导致伤口迸裂,鲜血直流,这体现了他坚强的革命意志。③吴运铎的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脍炙人口,成为那个时代鼓舞人们奋发向上的教科书并对新时期的我们有一定的教育意义。(5分,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2分)
喷发英武正气
很小的时候,宗璞就开始背诵诗词。父亲冯友兰会给她选一些诗,每天早晨背上书包在母亲床前背了再去上学。宗璞还读了很多儿童读物,甚至还看了不少成人读物。
童年的阅读,尤其是诗词对宗璞的影响是巨大的。1948年,宗璞的短篇小说《A.K.C》发表在《大公报》上,她从此走上文学创作道路。
1957年,《红豆》在《人民文学》上发表。小说描写女大学生江玫和银行家少爷齐虹之间的爱情悲剧,凸显出宗璞在特殊年代对青年爱情观的人文关怀。这篇小说为宗璞赢得了声誉,也带来了麻烦。《红豆》被打上“毒草”的标签,她无奈搁笔,直到“文革”结束后,才陆续写了《弦上的梦》《三生石》《我是谁》等作品。
宗璞的许多中短篇小说和散文都写到了“文革”。在《1966年夏秋之交的某一天》中写到很多知识分子被批斗、被迫自杀,对这些人的遭遇,宗璞无疑是同情的,但她自己是坚强的——她不仅在被批斗和羞辱的巨大痛苦里,选择了坚强地“活下去”,而且还对那个时代发出了尖锐的质疑:
“而这一切,是在革命的口号下进行的。这世界,以后还不知怎样的荒谬,怎样的灭绝人性!”
有一部作品,对于宗璞来说是不得不写的,这就是她的长篇小说《野葫芦引》。“七七”事变后,一大批教授、学者在战火硝烟中跋山涉水,把西南边陲造就成保存中华民族文化命脉的“圣地”。宗璞随父亲冯友兰南迁,就读西南联大附属中学。当时西南联大毕业学生从军者有800余人,宗璞目睹了青年学生的爱国行动,认为“如果不写上这一笔,就是不完整的”。滇西战役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一次重要战役,十分辉煌,长时间被埋没、被歪曲。抗日老兵被审查,流离失所,翻译官被怀疑是特务,他们徽章上的号码被说成是特务编号。“把这段历史从尘封中磨洗出来”被宗璞视作自己的责任。小说包括《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北归记》四卷。
一方面,宗璞通过规模恢宏的小说叙事来写抗日战争,写我们民族的深哀巨痛;一方面宗璞热情讴歌中国知识分子毁家纾难,先公后私的爱国情怀。这样一部作品,没有出现在充满豪情的男儿笔下,倒是宗璞写出来了,令人惊叹。作家王蒙曾评价《野葫芦引》:“喷发着一种英武,一种凛然正气,一种与病弱之躯成为对比的强大与开阔。”
在文坛上,宗璞是一面以自我生命守护中国文学真火的旗帜。近30年,她在病中笔耕不辍,以至真至纯的文学结晶为时代立言。从写《东藏记》开始,宗璞的视网膜脱落,头晕频频发作,半边身子麻痹,只能在助手的帮助下口述成文,7年才写完。《南渡记》写完,父亲去世了;《东藏记》写完,先生去世了。经历了更多死别,又经历了一些大事件,她对人生的看法更沉重了一些,对小说结局的设计也更现实,更富于悲剧色彩。宗璞写得很苦,实在很不潇洒。但她“即使写得泪流满面,内心总有一种创造的快乐”。宗璞最大的困难是写战争。她经历过战争的灾难,却没有亲身打过仗。她害怕凭借材料只会写成一般的报道。困惑之余,书中澹台玮、孟灵己年轻的身影给予了宗璞极大的启发。用人物统领材料,将材料化解,再抟、再炼、再调和,就会产生新东西。宗璞诚心诚意地烘托书中人物,用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烛照全书,一切就活起来了。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相关链接:
①宗璞的哥哥冯钟辽于1943年志愿参加中国远征军,任翻译官,那年他19岁。随着战事的推移,他用双脚从宝山走到畹町。宗璞对这段历史有一种亲切感。
②在宗璞的作品里,除了体现出冯友兰先生屡屡讲到的张载(张横渠)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担当精神,还表现出对大地、对自然、对人、对物甚至一只鸟、一只猫的那种大爱。
(李建军《宗璞:一位尽力发光的作家》)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抗日战争爆发后,知识分子南迁的历史、西南联大的故事,包括长时间被淹没、误解的滇西战役等被宗璞写出采了,令人惊叹。
B.宗璞在创作《野葫芦引》时遭遇了病痛的折磨,经历了亲人的离世,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宗璞的内心一直是沉痛的。
C.面对把战争写成一般报道的忧虑,宗璞采用人物统领材料的方法,展示在战争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使写作富有新意。
D.宗璞在病痛中坚持写作,以至真至纯的文学结晶为时代立言,用自我生命守护着中国文学真火的旗帜,令人钦佩、赞美。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宗璞的内心一直是沉痛的”于文无据。
答案:B 8.为什么说《野葫芦引》对于宗璞来说,是“不得不写”的作品?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答题区间,即文章的第六段及相关链接①,然后从中筛选信息。如“当时西南联大毕业学生从军者有800余人,宗璞目睹了青年学生的爱国行动,认为‘如果不写上这一笔,就是不完整的’”“滇西战役„„长时间被埋没、被歪曲。抗日老兵被审查,流离失所,翻译官被怀疑是特务„„”“哥哥冯钟辽于1943年志愿参加中国远征军„„有一种亲切感”,据此归纳总结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①书写读书人的爱国行动,完善抗战文学。②还原滇西战役真实状况,为抗战老兵正名。③亲人参加远征军的历程,让她对那段历史感到亲切。(每点1分,答全给4分)9.宗璞的作品体现着“大爱”和“担当”,二者有何关系?有哪些表现?请结合材料具 体说明。(5分)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白“大爱”和“担当”的含义与关系。“大爱”是宽广博大的爱,是施予众人的爱;“担当”是承担、担负责任。有了大爱才会勇于担当,而担当正是大爱的表现。然后从文中找出宗璞的作品中体现对众人的爱,以及勇于承担责任的部分,归纳总结得出答案。如“1957年„„凸显出宗璞在特殊年代对青年爱情观的人文关怀”“在《1966年夏秋之交的某一天》„„而且还对那个时代发出了尖锐的质疑”“宗璞随父亲冯友兰南迁„„认为‘如果不写上这一笔,就是不完整的’”及相关链接②。
答案:关系:大爱是担当的基础,为担当提供动力;担当用以表现、实现大爱。(2分)表现:①在宗璞的作品里,体现出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担当精神,以及与人对物的大爱。②关心青年人的成长,创作《红豆》,在特殊年代对青年爱情观加以引导。③“文革”中对知识分子遭受迫害给予同情,创作作品表达对“文革”的忧思。④感动于师生的爱国行动和滇西战役的辉煌,创作《野葫芦引》,谱写中国学人的抗战史诗。(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12分)
痴狂才子钱钟书
李 鹿
2010年11月21日是钱钟书的百年诞辰。这位“文化昆仑”的生日曾经鲜为人知,直到近年才大白天下,一是因为钱钟书本人也记不清自己的生日,二是他极不愿意被人祝寿,故而保密。在他八十岁那年,亲朋好友、机关团体、学界人士纷纷要给他做寿,一位朋友打电话来询问钱老生日具体是哪天,夫人杨绛玩笑着挡驾:“没有哪一天啦!”原来钱钟书早已有言在先:“不必花些不明不白的钱,找些不三不四的人,说些不痛不痒的话。”这是典型的钱氏作风,他淡泊名利,超凡脱俗,几乎是位出世神仙,不熟悉他品性的人难免觉得他“狂”。钱钟书还有一个特点是“痴”,从小以此著称。不仅记不清自己的生日,穿鞋还分不清左右脚,上街迷路找不回宿舍,趁女儿睡着在她肚皮上画画,半夜拿竹竿帮猫儿打架„„
他是“当代第一鸿儒”,也是一位痴狂才子。
为保护杨绛举起厚木板反击
钱钟书在小说里对男女之情冷眼旁观,似乎看破红尘,在生活中对杨绛却呵护备至,情深意切。他在杨绛睡着时用毛笔给她画大花脸;杨绛给他做饭,他心疼妻子劳累,写了“忧卿烟火熏颜色”。生活并非一直这样情趣盎然,在特殊时期,杨绛被人无理殴打,温文儒雅的钱钟书竟然冲出来举起厚木板反击,当时他已经60多岁了。
那是1972年,钱钟书已经被打成“资产阶级学术权威”。一天,因为一件生活琐事,一位“革命女子”说钱钟书的女儿钱瑗“不是好人”,还打了她一耳光,杨绛出于一个母亲的本能,立刻还手,“这时两个‘革命男女’抓住我的肩膀和衣领,把我按下地又提起来,又摔下,又提起,又摔下”,杨绛回忆,她当时一声都没叫喊,钱钟书本来在房间里看书,该是听到撕扯中木架倒地的声音跑了出来。看见妻子被打,“他举起木架子侧面的木板(相当厚的木板),对‘革命男子’劈头就打。幸亏对方及时举臂招架,板子只落在胳臂肘上,如打中要害,后果就不堪设想了”。当时钱、杨二人都已60多岁,对方夫妇只有40多岁,又比他们分别高出一头,杨绛赶紧拉了钱钟书回房,关上门,锁上锁。
杨绛后来写道:“打人,踹人,以至咬人,都是不光彩的事,都是我们决不愿意做的事,我们做了不愿回味的事。”在“文革”中钱钟书挨批,挨斗,被剃“十字头”,他都没有反抗,他一生唯一一次动手打人是为保护杨绛。
帮自家猫打败林徽因的猫
钱钟书和杨绛都很喜欢猫。新中国成立后,他们住在清华,养过一只很聪明的猫。小猫长大了,半夜爱和别的猫打架。钱钟书特别备了一枝长竹竿,倚在门口,不管多冷的天,听见猫叫闹,他就急忙从热被窝里出来,拿了竹竿,赶出去帮自己的猫打架。当时,钱、杨夫妇与清华建筑系教授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是邻居,钱家的猫与林徽因的猫是最爱争风头的“情敌”,钱钟书如果看见自己的猫被林女士的猫欺负了,丝毫不客气,总要用竹竿教训“对手”。
林徽因也非常宝贝她的猫,说那只小黑猫是她一家人“爱的焦点”,任它淘气也一味护着,没人舍得打一下。杨绛说:“我怕钟书为猫而伤了两家和气,引用他自己的话说:‘打狗要看主人面,那么,打猫要看主妇面了!’他笑说:‘理论总是不实践的人制定的。’”
对女儿“痴情”专一
钱钟书和杨绛一生只有一个女儿钱瑗,钱钟书从来摆不出父亲的威严,他比女儿还要顽皮。钱瑗小时候常说:“我和爸爸最哥们儿,我们是妈妈的两个小顽童,爸爸还不配做我的哥哥,只配做弟弟。”
有一次,钱瑗大热天露着肚皮熟睡,钱钟书就给她肚皮上画个大脸,被杨绛一顿训斥,不敢再画。每天临睡他还要在女儿被窝里埋置“地雷”,把大大小小的玩具、镜子、刷子,甚至砚台或大把的毛笔都埋进去,等女儿惊叫,他得意大乐,恨不得把扫帚、畚箕都塞入女儿被窝。女儿临睡前必定小心搜查一遍,把被窝里的东西一一取出。这种玩意儿天天玩也没多大意思,可是钱钟书百玩不厌。
杨绛说:“钟书的‘痴气’也怪别致的。他很认真地跟我说:‘假如我们再生一个孩子,说不定比阿圆好,我们就要喜欢那个孩子了,那我们怎么对得起阿圆呢。’提倡一对父母生一个孩子的理论,还从未讲到父母为了用情专一而只生一个。”
(有删改)10.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用较少篇幅写了钱钟书的“狂”,用较多篇幅写了钱钟书的“痴”。在写钱钟书的“痴”时采用了小标题的形式,新颖独特。
B.文章中引用了钱钟书妻子和女儿的话,属于语言描写,从正面突出了钱钟书的形象,这样的形象让人感觉亲切。
C.钱钟书八十岁那年,很多人要为他做寿,钱钟书对此持反感态度,这种典型的钱氏作风难免让不熟悉他品性的人觉得他“狂”。
D.“文革”中钱钟书的妻子杨绛被打,钱钟书为保护妻子举起厚木板反击。对于钱钟书的动手打人,杨绛认为是不光彩的事。
解析:B项,“正面突出”错,是侧面表现。答案:B 11.文中画线部分对人物的描写非常生动,请简要赏析。(4分)解析:传记作品要塑造生动鲜明的传主形象,往往会采用多种人物描写手法。此处主要采用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塑造了人物形象。在赏析过程中,应结合段落内容具体分析描写了什么样的细节(动作),刻画了传主怎样的形象特征。
答案:文中画线部分运用了细节描写、动作描写的手法,通过详细描写钱钟书与女儿相处的情节,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个富有童心和爱心的形象,突出了其“痴狂”的特点。
12.钱钟书是一代学术大师,多数传记都选取赞美其学术成就的材料,但本文较为独特。你认为这篇传记的选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看法。(15分)解析:传记作品出于不同的写作目的,会选择不同的材料。作答本题,首先要明确这篇传记选了什么材料,选此材料的意图是什么,最后再联系传记的文体特征分析这样选材的好处。
答案:这篇传记选取传主的生活小事来写,如写帮家中的小猫打架、与女儿的相处等。这样选材有利于生动形象地展现一个表面“痴狂”,实则“有真性情,富有童心和爱心”的传主形象,让读者通过具体的生活小事,更加真实全面地认识传主。
第二篇: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十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一传记阅读2筛选整合信息限时训练
筛选整合信息
一、(2017·广州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2分)
超级演讲家霍金
霍金的演讲之路建立在过去数十年对理论物理学的卓越贡献上。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宇宙论和黑洞,他提出了黑洞蒸发现象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被誉为是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在声望一步步提高的同时,他开始思考,科学应该是为世人所熟知的,若是一些科学成果只在业内存在震撼,却无法在大众中普及,那这些研究成果还有什么伟大可言呢?于是,除了写书和参加学术研讨会,他开始了在世界范围内作为“超级演讲家”的历程。
1987年10月,英国的伯明翰召开运动神经细胞协会会议,霍金受邀进行了一场演讲,题目是《我的病历》。霍金从自己的童年开始讲起,从那些“笨手笨脚”的先兆,一直讲到21岁被确诊为运动神经元病,也讲到了“最多还能活两年”的预言。他表示,面对随时都会到来的死亡威胁,那种感觉很不好受,但是他依然在进行科学研究,依然可以掌控自己的命运,“我并不比别人差什么”。
1988年,霍金的科普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发行,从研究黑洞出发,探索了宇宙的起源和归宿。4月,他在加利福尼亚大学进行了一场题为《黑洞和婴儿宇宙》的演讲。霍金指出,大多数人会认为进入黑洞之后,就可以穿越到另一个时空区域,于是就出现了时空旅行的巨大可能。他提醒人们,不要渴望进入黑洞,如果人类跳入黑洞,瞬间就会被撕得粉碎,连构成他身体的粒子也不能避免。随后,这位“被撕得粉碎的人”就会通过婴儿宇宙,经过另一个黑洞被发射出来,重现于另一个区域。这次演讲吸引了众多对宇宙存在好奇的听众,霍金总能把一些枯燥的理论通过绮丽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述出来。
霍金试图通过演讲,将自己的思想与整个世界交流,除了常在英国及美国发表演说,1989年10月,他还来到西班牙的奥维多,此次的演讲题目是《公众的科学观》。霍金认为,社会对科学研究的态度大都漠不关心,对于科研成果为公众生活带来的改变,公众也是冷眼相待。现在的首要问题就是让科学在大众中普及,让大众能够对温室效应、酸雨、遗传工程甚至核武器的发展等问题得出较为科学的看法。中学的科学教育制度需要改善,要拓宽科学传播的途径,如电视节目,在娱乐的同时注重教育意义,让观众明白科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霍金还把他的思想传播到了对他来说非常遥远的国度——中国。2006年6月17日,霍金以病残之躯坐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抵达北京。这是继1985年、2002年两次访华后,他第三次踏上中国的土地。6月18日,他面对中国的6 300多名听众演讲他的《宇宙的起源》,他围绕“我们为何在此,又是从何而来?”的问题展开,宇宙是否会继续膨胀?会不会在某一个时点最终坍塌?这些都是充满神秘感的东西,在足球世界杯尽情演绎的夏日里,霍金掀起了又一轮科学的热潮。
霍金的演讲充满了科学的正能量,他的演讲实录被印刷成各类读物销往世界,演讲的视 频被制作成各类纪录片畅播全球。霍金就这样在宇宙的星际当中影响着我们,像一颗耀眼的星辰熠熠生辉。
(摘编自荣楚欧《霍金传》)相关链接:
①在演讲时,靠电脑合成发音是一项艰辛的工作,一个小时的录音演讲通常要准备10天,但这并没有削弱霍金同大众交流的愿望。在他看来,向大众揭示宇宙的神奇和宇宙学研究所反映出的哲学和科学思想,这是学者的本分。
(蔡肖兵《生命还在希望就在》)②在中国,霍金走近公众所引起的轰动有目共睹。2002年他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那次演讲的会场座无虚席,这说明一个事实:霍金正在用他非凡的个人魅力,吸引大众走近科学。丘成桐先生如此评价:“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大科学家应当带头做科普。”
(2006年6月22日《光明日报》 《霍金:一个巨大的科学磁场》)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霍金在宇宙论和黑洞研究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奠定了他在当代理论物理学界的地位,也成为他日后演讲成功的坚实基础。
B.霍金并不满足于只在科学界拥有声望,他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也能为世人所熟知,从而开始了为大众普及科学的演讲家历程。
C.在《黑洞和婴儿宇宙》的演讲中,霍金谈到了人类能否进入黑洞实现时空旅行的问题,巧妙地为大众解释了枯燥的黑洞理论。
D.霍金试图将自己的思想传播到全世界,他的演讲没有只局限在美国和欧洲,他曾经前后三次到中国演讲,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解析: B项,霍金并非不满足自己只在科学界拥有声望,而是他认为科学研究成果应该在大众中普及。故本题答案为B项。
答案:B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霍金21岁时被预言最多还能活两年,面对死亡的威胁,他仍投身科学研究,自强不息,掌控自己的命运,表现出非凡的人格魅力。
B.大科学家霍金没有只是埋头于书斋和学术研讨会,他将主要精力都放在演讲事业中,带头做科普,值得其他科研工作者学习借鉴。
C.霍金的演讲既有对遥远宇宙的探讨,也有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他不仅是一个研究星空的科学家,更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思考者。
D.本文侧重对霍金演讲内容的介绍,对其科研经历叙述不多,但读者仍能从中了解到霍金是如何成长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家和超级演讲家的。解析:B项,霍金并非“将主要精力都放在演讲事业中”,他主要还是研究物理理论,在科学研究之余,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C项,文中并未提到霍金对社会问题的关注。D项,“本文侧重对霍金演讲内容的介绍”不恰当,本文主要介绍了霍金成为“超级演讲家”的原因、经历及影响。综上,本题答案为A项。
答案:A 3.为什么霍金被誉为“超级演讲家“?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从演讲者的角度看,霍金以超乎常人的毅力战胜了身体上的缺陷,对理论物理学有卓越贡献;靠电脑合成发音,以演讲的方式传播科学,让有限的生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②从演讲内容及方式看,他研究的内容是深奥难懂的,如宇宙论和黑洞等,但他能把高深、枯燥的宇宙学理论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述出来。
③从演讲效果看,对自身的经历、公众科学观的思考,对未知世界的探讨,引发了公众对科学的兴趣,传递了多种正能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若有其他答法,言之成理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
罗克汀自传
1921年我出生在广州。父亲是一个有成就的中医生、教授,受父亲影响,从小我便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在大学,张粟原和郭大力教授讲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深深地吸引了我,从此我走上了革命和哲学探索的道路。
我在广东文理学院是学社会教育的。但我的时间主要用在钻研《唯物论和经验批判论》、《费尔巴哈论》等马列主义哲学经典著作。不久,我发现自己对自然辩证法具有浓厚兴趣,于是开始学习高等数学和理论物理,特别是钻研数学史。作为一种自学和钻研成果,我的第一篇哲学论文《数学的史的考察》发表。当时在国内,自然辩证法还是一种开拓性的研究,只能主要依靠自学和个人独立钻研。1943年在个人钻研基础上我又出版了《科学新论》一书。我在中山大学教学和科研的重点转移到现代西方哲学。现代西方哲学的研究和批判工作,从当时我国现状来说,大都只限于以阶级分析方法来分析现代西方哲学流派,而没有把人类认识史、自然科学史结合起来,这种研究虽然具有可以把某一流派研究得比较具体、比较深的优点,但并没有考察现代西方哲学各个主要流派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尤其没有考察现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的发生、发展与演变的规律性。且欧洲哲学史讲到费尔巴哈而终结,这应当说是一种不正常现象。
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和批判,是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现代西方哲学史的主要内容。这一门科学,我们是应当用而且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的,不然便与西方研究家的工作没有区别。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我从事现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的发生、发展与演变的规律性这一课题的研究,就是贯彻坚持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把它应用到现代西方哲学研究中来创新,从而奠定了现代西方哲学史这一门科学的基础。我从大学念书时开始,便对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数学等各个部门学科,具有广泛的兴趣,我的哲学探索就是从这一方面入手的。后来的哲学研究工作得益于这一方面。对于现代西方哲学研究与批判工作,我的意图是着重从人类认识史、自然科学史方面来研究现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的发生、发展与演变的规律性的。因此便需要更多方面的知识,比如马列主义哲学原理、自然辩证法和自然科学史、世界通史和欧洲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又比如我十分注意把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结合起来,从而比较系统地研究和阐明现代西方哲学各个主要流派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因而觉得比较深刻。如果不是这样,我的研究便会由于知识广泛、基础不够而难以有进展,甚至陷入“片面性”和“简单化”。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山大学恢复了哲学系,我担任欧洲哲学史的教学工作。我当时很强调资料的重要性,认为离开资料讲欧洲哲学史,讲现代西方哲学研究与批判的课程,便没有办法做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分析;因而也就并没有真正贯彻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可离开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孤立搞资料,这样的研究往往流于狭隘。有的学者只研究一个流派,也不研究这一流派与其他流派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其研究往往停留于翻译、考据、注释上。因此,只有重视资料,才能真正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分析;而只有用马列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资料作实事求是的、全面的、具体的分析,才能真正理解和运用资料,并作出科学的结论。
(雷道瑜《纪念罗克汀先生诞辰80周年》,有删改)相关链接:
罗克汀先生(1921-1996)半个世纪来的学术研究道路,是同他孜孜不倦的哲学探索分不开的。他虽历经坎坷,但始终保持一个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的铮铮风骨。他那种坚忍不拔、勇于创新、尊重科学的态度,以及勇于开拓、知难而上的精神值得世人敬重和学习。他的一生是学者的一生,也是哲学家的一生。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为受父亲的影响和在大学时被张粟原和郭大力教授所讲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深深地吸引,罗克汀走上了革命及哲学探索的道路。
B.从大学时开始,罗克汀对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数学等各个学科的广泛兴趣,为他的哲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C.多年来从事哲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使罗克汀深切体会到,重视资料,长期全面地、深入地积累资料,并正确运用资料是极其重要的。
D.罗克汀认为学者研究现代西方哲学流派应把人类认识史、自然科学史等的分析同阶级分析相结合,并且不能只研究一个流派,要注重主要流派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根据第一段内容可知“受父亲的影响”的是“养成了读书的习惯”而非“走上了革命和哲学探索的道路”,此处曲解文意。
答案:A 5.罗克汀能成为一代哲学家,除了得益于是其正确的治学方法外,还受哪些因素影响?(4分)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回答这个问题,可以从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两个角度思考。从外部原因的角度分析,一个人要成为一个领域的翘楚应该有老师的引导,罗克汀走上革命和哲学探索的道路得益于张粟原和郭大力两位教授;当然更多的还是内部原因,比如个人的兴趣、爱好以及坚持等,而罗克汀区别于他人的还有他相关的哲学教学经历以及他勇于开拓的精神等。
答案:①师长的引导。②自己的兴趣。③广泛的知识积累。④教学、研究的经历。⑤坚韧不拔、勇于创新、尊重科学的态度。(每点1分,答出四点即可)6.结合文章,概括并简要分析罗克汀在哲学探索道路中的治学方法。(5分)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重把握罗克汀在哲学研究过程中使用的具体方法。如第三段,主要表述了罗克汀钻研马列主义哲学和数学史等,通过自学和钻研,发表哲学论文和出版书籍;第四段,罗克汀贯彻坚持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把它应用到现代西方哲学研究中来创新;第五段,写罗克汀在广泛兴趣的基础上对哲学进行深入研究;最后一段,写他研究哲学的具体方法等。
答案:①依靠自学和个人独立钻研。②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进行创新性研究。③在广博的基础上精深。④用马列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资料做实事求是的、全面的、具体的分析。(5分,每点1分,答全给5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2分)
他在危机面前更强大
赵 健
①有经济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危机之于企业就如同疾病之于人生,是无法避免的。有的企业会在“疾病”的冲击下轰然倒塌,而有的企业则会经过“救治”而完好如初,甚至更加强大,毫无疑问,马云领导的阿里巴巴正属于后者。
②众所周知,中国互联网曾经历过一次最严重的危机。在那一次危机中,绝大多数网络企业都曾受到冲击,资金快花完了,投资也没了,更找不到所谓的赢利模式,很多网站都因此而倒闭。可就在这么危急的时刻,马云及其团队没有放弃,作为一个企业家,他显示了极强的化解危机的能力。
③面对互联网的寒冬,马云当机立断,宣布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撤站裁员,启动了后来被马云称作“回到中国”的战略收缩。这次撤站裁员进行得可谓惨烈至极,但也暂时化解了阿里巴巴的寒冬危机,为其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但随之而更令人担心的是,这次撤站裁员使阿里巴巴员工士气大落,公司会不会就此走向衰落?这成了许多员工的心病。
④就在这个危机四伏的时候,在首席运行官关明生的协助下,马云在阿里巴巴内部掀起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运动”,做了三件大事:“延安整风运动”——给员工灌输价值观,“建 立抗日军政大学”——培训员工,“南泥湾开荒”——提高销售人员能力。
⑤此外,为了保持企业价值观的延续性,马云还特意在阿里巴巴内部推行师徒制,新进职员都会得到指定师傅的帮助。师傅通过言传身教,让这些“毛头兵”迅速地成长成熟。
⑥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这一系列的危机公关,使阿里巴巴员工的士气得以迅速回升,上下一致,士气高昂,共渡难关,终于有惊无险地度过了那个“寒冷的冬天”。而2003年那一场让举国上下陷入恐慌的“非典”危机,则再一次彰显了马云化解并利用危机的超强能力。
⑦当时,阿里巴巴一位外出广州公干的员工在回到杭州后,被确诊为“非典”患者,而阿里巴巴本部也迅速被杭州市政府列为重点防范对象。消息传开后,本部大楼里的员工纷纷外逃回家。到了第二天,公司的办公区域被完全封锁,员工也都被隔离在家。阿里巴巴面临随时瘫痪的危险。
⑧就是在这样的四面楚歌中,马云不仅没有被“非典”带来的毁灭性打击击倒,反而化危机为转机,在危机中抓住了大商机,在危机中实现了大飞跃。他先亲自给员工们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道歉信,以示安慰和鼓励,激起了员工的斗志;再改集中办公为分散办公:员工们在各自家中工作,公司领导则在网上遥控,实行网上指挥,网上管理。另外,他还利用人们由于传统的销售渠道封闭而将视线转移到互联网的时机,大力推行电子商务,试验网上生存网上交易,同时为客户化解了危机,一举把互联网产业从冬天带到了春天。
⑨企业家如何生存和取得成功,这其中存在多种因素。眼光、境界、智慧、谋略都是很重要的因素。但是,有时候,意志、韧劲、抗挫折能力、化解利用危机的意识,才是最重要的。
⑩关于如何在危机中坚持下来,马云这样说道:“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多数人死在了明天晚上,只有真正的英雄才能见到后天的太阳。”
7.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和概括,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非典”期间,在阿里巴巴的员工中有被确诊的病人,其他人被隔离,马云则利用此次危机,试验网上生存网上交易,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B.面对危机,马云当机立断,进行了全球范围的撤站裁员,为阿里巴巴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使公司彻底摆脱了“寒冬”。
C.本文是一篇以马云为传主的人物传记,文章用平实的语言,表现出了马云化解并利用危机的超强能力,这也正是他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D.作者认为,两次巨大的危机,不仅没有使阿里巴巴轰然倒塌,反而使它更加强大起来,这是真正的英雄才能够完成的伟业,因而,马云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解析:B项,“使公司彻底摆脱了‘寒冬’”表述错误,原文说的是“暂时化解了阿里巴巴的寒冬危机”。
答案:B 8.马云是如何带领自己的团队度过互联网最严重的危机的?请概括说明。(4分)解析:概括信息题最重要的是找准答题区域,文中所写危机是两次,题干要求分析的是“度过互联网最严重的危机”。
答案:①宣布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撤站裁员,暂时化解了危机。②掀起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运动”。③在阿里巴巴内部推行师徒制。
9.从马云所说的“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多数人死在了明天晚上,只有真正的英雄才能见到后天的太阳”,请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解析:开放性题目观点要明确。解答本题,既要能从文中找到明确的有说服力的论据,还要能结合自己的体验。
答案:①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总是充满了困难与挫折,我们必须勇于面对。在“中国互联网曾经历过一次最严重的危机”的时刻,马云不是无奈地放弃,而是积极地面对。我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也要去想办法解决,而不是消极等待。②坚持才能看到后天的太阳,中途退出,是无法成功的。马云在拓展互联网事业中一直坚持用不同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的方法,巧妙而有效。③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磨难,我们都要始终对未来充满希望。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12分)
爱国科学家邓叔群
经过清华学堂八年苦读,邓叔群于1923年经考试公费留学美国。同时去的同学大多选择学习外交、银行、军事、法律等专业,只有他不听别人劝告,为了解救贫困的中国农民,一心入读康奈尔大学的农林专业。留学期间,目睹同胞受到种族歧视,这激发了他为国争光的民族自尊心,决心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精湛的科学知识。他不仅主科成绩都是A,而且荣获了全美最高科学荣誉学会颁发的两枚金钥匙证章。正当他博士论文接近完成时,国内岭南大学急需一位植物病理学教授,导师惠凑推荐了他,但建议他完成论文后再回去。邓叔群却认为,学到先进知识报效祖国,正是自己求学的真正目的,于是当即回国。
在回国后的十年中,为搜集我国第一手真菌资料,他手提竹篮,攀山入林,一样一样地采集,逐一鉴定,定名分类。他先后研究鉴定的真菌种类达一两千种,分隶于数百个属,其中首次发现的新属5个,新种121个,为世界真菌资源宝库增添了新标本,在世界真菌学史上为我国的真菌科学谱写了重要的第一章,向世界宣告了中国有自己的真菌科学。在世界著名真菌分类学家考尔夫教授总结的康奈尔大学120年来做出突出贡献的41位真菌学家中,他是唯一的东方人。
抗战开始不久,为了使自己的研究与国计民生关系更为直接,邓叔群转向了林业研究。他带领助手深入云南、西康、四川一带,勘察森林资源状况。他们冒风雨,顶烈日,忍饥寒,摸清了该地区森林资源的组成、分布、蓄积量及病虫害等情况,绘制了中国的早期林型图,并提出了合理经营、开发和管理原始森林的研究报告,为大后方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参考。其 中森林的材积估算、轮伐期、更新方法、造林方针等,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后来,邓叔群拒绝就任农林部副部长,而在甘肃省建设厅厅长张心一的支持下,举家奔赴甘肃,开始黄河上游水土保持的研究。经过几年艰苦奋斗,成功创办了洮河林场及三个分场,建立了一整套保证森林更新、营造量大于采伐量的制度,创建了以科学的方法经营和管理森林的新模式。邓叔群认为,水利和林、牧之间具有密切关系,要根治黄河水患,就必须三者并重。为保持黄河上游水土、减轻下游灾害,他提出了森林生态平衡理论。
1948年,邓叔群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随后,中央研究院要求全体高级研究人员迁往台湾或去美国。他不仅自己明确表示决不离开,还动员其他同事共同抵制。他对家人说:“别忘了自己是中国人,要为民族富强奋斗终生。我绝不跟腐败的国民党去台湾,也不去美国。”其实在他内心深处,对共产党抱有希望和向往,愿与民族同甘苦、共命运。后来,他早年的学生沈其益受东北解放区领导委托,特地到上海动员他去东北筹建农学院,他欣然接受邀请,并在半年时间内,带病编写出一整套林科大学的教材纲要。作为沈阳农学院创建总指挥,他辛勤工作,调度有方,快速、高效地完成了建校任务。
邓叔群生活简朴,不图物质享受。新中国成立后,他把抗日战争前在南京购建的花园洋房捐献给国家,还三次主动提出减薪。抗美援朝时,他将自己的积蓄捐作军用。1960年,他受林业部委托,举办森林病理学培训班,为各省培训出数十名专业技术骨干。培训结束后,他谢绝巨额酬金,只留一张结业合影作纪念。邓叔群一生的选择,都从人民和祖国的需要出发,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科学报国的理想。
(摘编自《中国真菌学先驱——邓叔群院士》)相关链接:
①邓叔群(1902-1970),中国真菌学家。福建福州人。曾任岭南大学、金陵大学、中央大学等校教授、中央研究院研究员。新中国成立后,任沈阳农学院和东北农学院副院长、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长。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主要著作有《中国的高等真菌》《中国的真菌》等。
(摘自《辞海》第六版)②我自幼被外祖母严氏收养。她教我劳动,晓我勤俭,并以民族英雄岳飞、戚继光、林则徐等人的事迹勉励我;教我做人要坚贞不屈、清正廉洁、光明磊落,这一切促使我从小就立志为中华民族的强盛奋斗终生。
(摘自《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邓叔群》)10.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因为目睹同胞受到种族歧视,激发了他的民族自尊心,他决心用最短的时间学到最精湛的科学知识,为国争光。
B.考虑到岭南大学开学在即,急需一位植物病理学教授,邓叔群听从导师的建议当即回国,全然不顾自己即将得到的博士学位。C.邓叔群采集、鉴定的中国真菌标本,填补了世界真菌研究领域的空白,他本人也因为在真菌学领域的卓越贡献而得到世界同行认可。
D.抗战时期,邓叔群与助手开展森林勘察,其研究成果不仅支持了当时的大后方建设,其中不少内容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解析:B项“邓叔群听从导师的建议”的说法不正确,导师“建议他完成论文后再回去”。答案:B 11.邓叔群不愿意去台湾,也不去美国,而欣然接受邀请去东北筹建农学院。他这样做,既有现实因素,又有思想基础。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4分)解析:“现实因素”在文章的第5段,“思想基础”在文章的第5段及“相关链接”②。答案:现实因素:①国民党腐败统治的现实使他深感失望,②东北解放区领导尊重人才的诚意使他深受感动。
思想基础:①从小受外祖母影响,以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为榜样;②不忘自己是中国人,愿为中华民族富强奋斗终生。
12.作为一位爱国科学家,邓叔群有哪些突出表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5分)解析:回答时应在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到描写邓叔群“爱国”的“突出表现”的相关语句,再归纳概括。
答案:①为中国建立了自己的真菌学,在世界学术领域争得一席之地;②为改变中国农业的落后面貌,选学农林专业;③为国计民生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④为新中国农林业的发展,努力培养专业人才。
第三篇: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十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一传记阅读5综合性选择题突破限时训练
综合性选择题突破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2分)
潘建伟:量子世界的“中国耕者”
李陈续 刘爱华
①从读本科时与“量子”结缘,今年45岁的潘建伟已经与“量子”打了二十多年交道。本科毕业后,潘建伟继续在校攻读理论物理硕士,方向是量子基本理论。随着研究的深入,潘建伟认识到,量子理论中的各种悬疑需要尖端实验技术才能验证,于是硕士毕业后他选择了去代表世界研究水平的国外高校留学。
②1996年,他来到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导师塞林格问他:“你的梦想是什么?”“我要在中国建一个和您的实验室一样的世界领先的量子光学实验室。”一年后,潘建伟与同事一起在《自然》上发表了首次实现量子隐形传态的学术论文,这个成果被公认为量子信息实验领域的开山之作,并入选《自然》“百年物理学21篇经典论文”。
③此时,量子信息已被国际科技界预见为会对未来信息技术和人类社会生活产生革命性影响的新兴学科。2001年,潘建伟得到中科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资金支持,在导师张永德教授和近代物理系同仁的支持下,从零开始组建实验室。潘建伟像“候鸟”一样,一边回到欧洲继续从事合作研究,一边指导国内的研究生建立实验室。2004年,《自然》杂志发表了他们首次实现五光子纠缠和终端开放的量子态隐形传输的成果。这一成果同时入选欧洲物理学会和美国物理学会的国际物理学重大进展,这在中国科学家中还是第一次。
④在快速推进国内实验室建设的同时,潘建伟继续在欧洲从事冷原子量子调控方面的学习与合作研究,并通过从国内招收研究生和博士后,选派学生到国际先进小组学习等方式培养这方面的研究力量,完成了光与冷原子量子信息技术方面至关重要的人才和技术原始积累。潘建伟的人才布局,从中国科大起步,分别辐射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德国马普量子光学所、瑞士日内瓦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他积极进行着人才的分众深耕。
⑤2008年,潘建伟团队整体回归中国科大,以陈宇翱、陆朝阳、张强、赵博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学者组成了强大的研究阵容。从2004年开始,这个团队首次实现五光子纠缠和终端开放的量子态隐形传输,首次实现具有存储和读出功能的纠缠交换,首次实现八光子薛定谔猫态,利用八光子纠缠首次实现拓扑量子纠错„„《自然》杂志在报道潘建伟团队的成果时评价:“在量子通信领域,中国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由一个不起眼的国家发展成为现在的世界劲旅,将领先于欧洲和北美。”
⑥“科学家要做原始创新,为国服务。”潘建伟有着明确的科研路线图:从初步实现局域的量子通信网络,到实现多横多纵的全球范围量子通信网络,以保证信息传输的绝对安全;通过量子计算研究,实现大数据时代信息的有效挖掘;通过量子精密测量研究,实现新一代定位导航„„
⑦早在2008年秋,潘建伟团队就在合肥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光量子电话网,实现了“一 次一密”加密方式的实时网络通话,建成真正做到“电话互联互通、语音实时加密、安全牢不可破”的量子保密电话网络系统。2012年和2014年,潘建伟团队分别建成了国际上规模最大的量子通信网络“合肥城域量子通信试验示范网”和“济南量子通信试验网”,这标志着大容量的城域量子通信网络技术已经成熟。2012年底,潘建伟团队的量子通信装备在北京投入常态运行,为十八大等国家重要政治活动提供信息安全保障。
⑧2014年1月,依托于中国科大研究力量,中科院成立了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创新中心,同时通过整合院内相关研究所和南京大学、国防科大等高校的优质资源,在教育部支持下成立了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协同创新中心,潘建伟同时担任了这两个中心的主任。他说:“我们希望能瞄准世界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贡献。”
⑨目前,千公里光纤量子通信骨干网工程“京沪干线”项目正在稳步建设,将于2016年年底前建成连接北京、上海的高可信、可扩展、军民融合的广域光纤量子通信网络。同时,潘建伟团队牵头实施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将于2016年发射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旨在实现高速星地量子通信并连接地面的城域量子通信网络,初步构建我国的广域量子通信体系。
(选自2015年6月2日《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潘建伟团队经过不懈的努力,我国大容量的城域量子通信网络技术已经成熟,其量子通信装备为十八大等国家重要政治活动提供信息安全保障。
B.2001年,潘建伟仅凭一人之力,从零开始组建实验室。一边回到欧洲继续从事合作研究,一边指导国内的研究生建立实验室。
C.第六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文潘建伟团队整体回归,组成强大研究阵容,为国效力,引起下文对潘建伟团队工作成果的实际运用和发展前景的介绍。
D.潘建伟量子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向是保证信息传输的绝对安全,实现对信息的有效挖掘,实现新一代定位导航。
解析:B项,“潘建伟仅凭一人之力”有误,他“得到中科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资金支持,在导师张永德教授和近代物理系同仁的支持下”组建实验室。
答案:B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A.潘建伟在硕士毕业后选择到国外高校留学,主要原因是中国在量子理论研究方面比较落后,缺少验证量子理论中各种悬疑的尖端实验技术。
B.潘建伟与同事一起在《自然》上发表的首次实现量子隐形传态的学术论文,在量子研究领域影响深远,他因此被称为量子科学的开山鼻祖。
C.潘建伟团队在量子通信领域实现了许多个“首次”,《自然》杂志在报道这一团队的 成果时称,他们的研究已领先于欧洲和北美。
D.潘建伟团队在信息安全传输方面颇有建树,他们的量子通信装备已在北京投入常态运行,并为国家一些重大政治活动提供了信息安全保障。
E.中国量子科学研究起步虽晚,但成就斐然,许多成果已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应用;在潘建伟团队和中科院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广域量子通信体系也将很快建成。
解析:B项,原文只是说“这个成果被公认为量子信息实验领域的开山之作”,并没有说潘建伟被称为量子科学的开山鼻祖。C项,原文说的是“将领先于欧洲和北美”,此项将未然说成已然。E项,“我国广域量子通信体系也将很快建成”说法不准确,原文是说“将于2016年„„旨在„„初步构建我国的广域量子通信体系”。
答案:AD 3.潘建伟成为中国量子科学领军人物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5分)解析:本题要求探究潘建伟成为中国量子科学领军人物的原因,这就要求考生对潘建伟的思想品质、个人追求、奋斗过程等进行详细的分析。他的思想品质,可以从潘建伟的话中分析得出。他的个人追求和奋斗过程,从他的行为事迹中不难得出。
答案:①有赤诚的爱国之情。潘建伟认为科学家要为国服务。②认定目标,坚持到底。留学之初,他就已经有了在国内建立先进实验室的梦想,并坚持不懈地为之努力。③建立并领导一个优秀团队。潘建伟通过从国内招收研究生和博士后,选派学生到国际先进小组学习等方式培养这方面的研究力量。④不断开拓与创新。他认为“科学家要做原始创新”,带领团队开创了中国量子科学的许多个“第一”。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
凡·高:情之热烈,心之悲悯
丰子恺
凡·高幼年的生活,只是亲近田园的自然。他的性格从小是阴郁的,沉默而寡言笑。他的身材矮短,背脊稍向前屈。头发带红色,额上多皱纹,颜貌古朴,显然是一个富于冥想而内心深刻的人。八岁的时候,有一天他向一个美术家的助手索得一块黏土,拿来塑成一只小象,手法非常精巧,犹如学过雕塑一样。又有一天他看见一只花猫跳上庭中的苹果树,就在纸上描出它的活泼的姿态,笔致非常灵动。然而他这成绩不是技术的产物,乃热情的产物。他向来不习雕塑与绘画,一旦心有所感,形象就会得心应手地产出。他一生并未受过正式的绘画的基本教育,他的杰作都是随感兴而产出的。这特点从小就已显露。
凡·高有一颗强烈的宗教心。他在比利时的时候,已曾把所见的不能忘怀的情状,用真挚的态度描表为绘画。作业中的坑夫、小舍前的男子、拾石炭屑的女子„„题材类似米勒而盛情比米勒更为激烈。
自从父亲带他从比利时归家之后,虽然他的身体离开了那苦难的群众,然而他们的悲惨的幻象时时显现在他的眼前。“用绘画来表现!”这念头崛起在他的胸中。从此他把自己的全 身奉献于绘画——其精神完全与从前的奉献于苦难的群众一样热烈。
不但父母亲不欢喜他描画,画布与颜料的钱也没有着落!在父母看来这不过是浪费。因为他的作画,完全不晓得迎合俗众的心理,完全抛却利害得失的念头,只晓得追求他的“真实”。家庭的圆满和爱,从此有了缺陷,终于使凡·高不能再留在家中了。
凡·高飘然地逃到海牙,用他犀利的眼光,赏识其地的风物,又批判来自诸画家的艺术。他对于米勒尤其富有崇敬之情,因为他与米勒同是用了宗教的敬虔的态度而进行画家生涯的。
他就作一幅素描,题名为《悲哀》。画中所描的,是一个病弱的女子把脸孔隐在两手中,俯伏在膝上哭泣。枯草一般的黑发垂在她的颈与肩的没有光泽的皮肤上。阳春已到人间,她的脚下有嫩草萌芽着,她的旁边有果树开花着;然而在她如同看不见,只管哭泣、叹息。
这画的模特儿,是一个抚育五个无父的小儿的伶仃孤苦的母亲。她每天叩访画家的画室,为他们当模特儿,拿所得的钱来养活六条性命。凡·高有一次雇用她,听她诉说了她的长而悲惨的故事,热情的宗教徒兼画家十二分地感动,决意要为她减却一点苦恼。他慷慨地允诺这女子,从明天起,由他担负她家六口的生活费。于是,凡·高又将陷入像在比利时时候的穷困了。
父亲得知了这消息,亲自来海牙探望儿子的情形。就和在比利时一样,带了他一同归家。
新迁居的小村是织工所集居的村落,富有特别的诗趣。低矮的房屋,宽广的农场,夹道的胡桃树。有质朴的村人、园丁、农夫,劳动者们憧憧来往于其间。
这些于凡·高都是美妙的题材。他每天朝出晚归,没有片刻的休息,为了采择画题,不问路的远近。普通人所欢喜的事物,往往是他的好题材。贫苦的人、拙陋的人,在他看来反觉得可爱。他能用同他们一样的朴素的调子,和他们攀交,请他们做模特儿。他对于模特儿,不但从丰报酬,遇到小孩子或老人的时候,又备糖果、烟草,亲切地款待他们。
他在家里吃饭的时候,常常对着日间所描的画,一面端详,一面咀嚼。有时对着画出神。他的心中、眼中,只有画;口中咀嚼的是什么东西?他自己也不知。家族的谈话转到了关于文学的问题上,他就兴致勃勃地参加,而且见解很高。他的论调能使全家的人倾听。
他的作品源源地产出。他所选的题材,第一是劳动者。他对于劳动者一向有好感;从比利时归来以后,这好感更深,疲劳的人、忧愁的人、病苦的人,一直不离开他的脑际了。他的初期的作品,大部分是劳动者生活的深刻的表现。一切上流社会的人物,他都不描。因为他的心一向不被牵引向上流社会的方面。又因为他的经验范围限于下层阶级,对于下层生活的风俗、习惯、气质,都有彻底的理解。他用急迫的态度来描写他们。不但表现他们的外部的形态,同时又描出他们的内部的生命。
这倾向达于顶点的时候,他描出一幅代表性的作品,题名曰《吃马铃薯的人》。北方特有的阴暗而污秽的农家的内部,一天的劳动完了之后,男女五个人围着食桌,啖马铃薯,酬 偿他们的一天的辛劳。这可说是他当时怀抱的露骨的表现,是他的荷兰时代的代表作品,他的全生涯的纪念品。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比利时归家之后,那些苦难群众的悲惨的幻象时时显现在凡·高的眼前,他用真挚的态度把不能忘怀的情状描表为绘画,把自己的全身奉献于绘画。
B.凡·高和米勒都是以宗教的敬虔的态度作画,并且两人的作画题材相似;凡·高对米勒怀有崇敬之情,而且对绘画投入的盛情更激烈。
C.父亲两次在凡·高陷入穷困之时带他一同回家:第一次是他在比利时时,第二次是他在海牙担负起一个模特儿一家六口的生活费时。
D.凡·高的作品都是表现下层劳动者的生活的,他的生活经验范围也仅限于下层社会,他对下层社会生活的风俗、习惯、气质都有彻底的理解。
解析:D项,“都是表现下层劳动者的生活的”错,原文中说的是“他的初期的作品,大部分是劳动者生活的深刻的表现”。
答案:D 5.请简要概括凡·高在绘画领域能取得成就的原因。(4分)答案:①对绘画充满兴趣和热情。他从小喜爱绘画,并对创作充满激情,为了绘画,不辞辛劳。②对生活敏感度高。他以独到的眼光欣赏生活中的风物,将所见所感付诸绘画,态度真挚,用心描绘。③坚持自己的爱好并为之不懈努力。家人不喜欢他绘画,绘画所需的物质条件也不充足,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仍旧坚持自己的爱好。
6.人们评价凡·高是一个有“草根”情结的画家,文中哪些事例表明了这一点?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5分)答案:①关注“草根”。他在比利时时,把所见的不能忘怀的情状,如坑夫、小舍前的男子、拾石炭屑的女子等,用真挚的态度描表为绘画。②牵挂“草根”。从比利时归家后,那些苦难的群众的悲惨的幻象时时显现在他的眼前,他决定全身奉献,“用绘画来表现”。③同情、资助“草根”。在海牙,他对他画作的模特儿——一个抚育五个无父的小儿的伶仃孤苦的母亲慷慨援助,担负其一家六口的生活费。④走进“草根”的心灵深处。他乐于和底层的人们相处,并亲切地和他们交流,热情地招待他们,在画作中不但表现他们的外形,还描出他们内部的生命。(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第四篇: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十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限时训练
专题十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师说》中士大夫之人因为官职大小的缘故,而嘲笑那些拜师学习的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爱莲说》中,作者以菊花与莲作对比,指出莲是花中君子,描写菊花的句子是:菊,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作者使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描写琵琶女一曲终了人们久久沉浸在美妙的乐曲声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2)花之隐逸者也(3)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深刻地揭示出饱经磨难对于一个人成才的意义。
(2)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穿荷叶荷花制作的衣服来表明自己高洁的情操和志向。
(3)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说明人与人的天资差异本不大,这就告诉人们要善于借助各种外在条件。
答案:(1)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2)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3)君子生非异也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欧阳修《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意思。
(2)《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了男子用车来接女主人公,女主人公带上财物嫁给他。
(3)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提出了秦国应当爱惜六国的人才的观点,他认为,秦国如果做到了这点,就能“____________________”,无人能使其灭亡。
答案:(1)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2)以尔车来 以我贿迁(3)(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论语》中,孔子强调要定期复习才能有心得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蜀地之难行还联想到了蜀地军事上的易守难攻,其中直接描写剑阁地势险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煜在《虞美人》中以“东风”“明月”反衬自己悲痛之情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2)剑阁峥嵘而崔嵬(3)小楼昨夜又东风 战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直接道出游子乡愁浓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从听觉上营造了蜀道悲凉阴森的环境氛围。
(3)李商隐《锦瑟》中感叹才华被弃如沧海遗珠,美好愿望如烟云可望而不可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2)但见悲鸟号古木(3)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庄子在《逍遥游》中指出,对待“誉”和“非”,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才能达到“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境界。
(2)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莺燕报春、一派蓬勃的景象。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从东山之上升起的月亮在夜空中缓缓移动的情形。
答案:(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2)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3)徘徊于斗牛之间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1)《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锦瑟》一诗中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婉不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进一步阐述了孔子的思想,表明儒家的生死义利之辨: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2)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3)舍生而取义者也
8.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代文人善于借“秋”表情达意,如王勃《滕王阁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刘禹锡《秋词》中的“__________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
答案:(1)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2)落霞与孤鹜齐飞 万里悲秋常作客 自古逢秋悲寂寥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1)《寡人之于国也》中表现孟子主张教民的措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二章》中强调“人和”是克敌制胜首要条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经·氓》中,女子以桑树的日渐凋零比喻夫妻情感淡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的《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从占地面积的角度来表现阿房宫之大。
答案:(1)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桑之落矣 其黄而陨(3)覆压三百余里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鱼我所欲也》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强调“生命”固然重要,但若遇到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如“义”),“我”是不会苟且偷生的。
(2)《次北固山下》中,与刘禹锡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生亦我所欲 所欲有甚于生者 故不为苟得也(2)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12.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庄子在《逍遥游》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句话表明什么才算是真正的逍遥游。(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明后主应广泛听取意见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若夫乘天地之正 而御六气之辩 以游无穷者(2)以光先帝遗德 恢弘志士之气 13.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现实社会中,不尊师不虚心求教者常有之,对这样常妄自尊大、师心自用的人,我们可以引用《论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进行驳斥和劝诫。
(2)现代社会,古典心情不可或缺。人们常常希望煮茶饮酒,箫与鹿品,琴送鹤行,在古典文化的海洋中徜徉。读《行路难》,我懂得了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的真谛;读《雨霖铃》,我懂得了柳永“____________________,竟无语凝噎”的悲戚;读《书愤》,我懂得了陆游“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______”的无奈。
答案:(1)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2)直挂云帆济沧海 执手相看泪眼 镜中衰鬓已先斑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诗经·氓》中,女子诉说自己嫁到男方家后从早到晚操劳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离骚》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爱好追求,诗人自己唯独喜欢修身养性。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写兵士们欢欣鼓舞地饱食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战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
答案:(1)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2)民生各有所乐兮 余独好修以为常(3)八百里分麾下炙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韩愈在《马说》中,用“________,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来斥责那些不懂千里马,对千里马“策之不以其道”并说“天下无马”的人。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以蜀地与中原长久没有人员来往来反面衬托蜀道的艰难。
(3)白居易《琵琶行》中体现了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食之不能尽其材(2)尔来四万八千岁 不与秦塞通人烟(3)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1)屈原在《离骚》中书写了与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里“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相似的境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_____________,一夜飞度镜湖月”;李商隐《锦瑟》中的“________________,望帝春心托杜鹃”;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一尊还酹江月”。
答案:(1)余虽好修姱以羁兮 謇朝谇而夕替(2)我欲因之梦吴越 庄生晓梦迷蝴蝶 人生如梦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变幻,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深秋景物的特征。
(2)李白《蜀道难》中表现青泥岭的盘旋曲折、行人困危之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赤壁赋》中,苏轼饮酒甚酣扣舷而歌,借用“美人”来抒发情怀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望美人兮天一方”。
答案:(1)潦水尽而寒潭清 烟光凝而暮山紫(2)青泥何盘盘 百步九折萦岩峦(3)渺渺兮予怀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曹刿的同乡认为如何抵挡齐国的攻势是统治者操心的事,曹刿没有必要参与,但是曹刿毅然面见了鲁庄公,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左传·曹刿论战》)(2)人生有时是需要选择遗忘的,在“___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的田园生活中,陶渊明忘记了人世间的喧嚣与杂乱;在“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豪情壮志中,李白忘记官场的倾轧与是非;在“大江东去,浪淘尽,________________”(《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奔放豪迈中,苏轼忘记了被贬谪黄州的无奈与痛苦。
答案:(1)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2)暧暧远人村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千古风流人物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2)古代文人善于借“秋”表情达意,如王勃《滕王阁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刘禹锡《秋词》中的“______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
答案:(1)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2)落霞与孤鹜齐飞 万里悲秋常作客 自古逢秋悲寂寥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描述齐威王纳谏后,群臣纷纷进谏的大好局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诗文常以“风”为意象烘托意境,如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中的“________________”;陆游《书愤(其一)》中的“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群臣进谏 门庭若市(2)风急天高猿啸哀 杨柳岸晓风残月 铁马秋风大散关
2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正如《论语·为政》中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代文人笔下的愁情愁绪异彩纷呈,如李煜《虞美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清照《声声慢》“这次第,__________________”,贺铸《青玉案》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答案:(1)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2)问君能有几多愁 怎一个愁字了得 试问闲愁都几许
2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由自身贫寒推己及人地想到他人的困苦,表现杜甫博大胸襟的著名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
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感叹旧友凋零、今昔异貌,表达了对故友的怀念和世态变迁的怅惘。
答案:(1)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2)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1)在《桃花源记》中,陶渊明描绘了一个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文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生活于其中的老人和孩子的快乐。
(2)杜甫在《登高》一诗中,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念奴娇·赤壁怀古》结尾苏轼以一杯清酒祭月,寄托对人生的感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2)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3)一尊还酹江月
2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古代文人心中有一种“长江情结”,这在诗词中表现得更为充分,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望天门山》中的“________________,碧水东流至此回”,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写琵琶女演奏完后周边环境的寂静,来表现音乐的强大魅力。
答案:(1)唯见长江天际流 天门中断楚江开 无边落木萧萧下(2)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1)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句子来向人们说明教师的作用。
(2)历史上最具有文化意义的山是庐山,将庐山写得最有意味的是苏轼《题西林壁》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__________________”;最具有文化意义的江是长江,将长江写得最有气势的是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________________”;最具有文化意义的河是黄河,将黄河写得最有意境的是李白《将进酒》中的“________________,奔流到海不复回”。
答案:(1)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只缘身在此山中 千古风流人物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2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在《夜雨寄北》一诗中,李商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羁旅之愁与欲归不得的愁苦交织于巴山的夜雨中。
(2)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2)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2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王维《使至塞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征蓬”“归雁”自比,叙事写景,一石两鸟。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出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心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饮酒》中陶渊明写自己身居闹市却不感到喧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1)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2)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3)心远地自偏
2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马说》中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________________,骈死于槽枥之间。(2)《陋室铭》中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祇辱于奴隶人之手(2)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3)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29.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5分)古诗文中经常会写前代的人和事。刘禹锡《陋室铭》中的“____①____”,是以诸葛亮自比;杜牧《泊秦淮》中的“____②____,____③____”,用陈后主荒淫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统治者;陆游《书愤》中用“____④____,____⑤____”两句,既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意,更抒发了报国无门的慷慨悲凉。
答案:①南阳诸葛庐 ②商女不知亡国恨 ③隔江犹唱《后庭花》 ④出师一表真名世 ⑤千载谁堪伯仲间
30.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5分)“登高”是我国古代文化中一种别具特色的民俗现象,春秋时期就有“君子登高必赋”的传统。以有限之身面对无限时空,能见前之所未见之景,抒前之所未抒之情。王勃登滕王阁,见“鹤汀凫渚,____①____;桂殿兰宫,____②____”,顿觉遥襟甫畅、逸兴遄飞;杜甫登白帝城外高台,见“____③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则慨叹身世飘零、老病孤愁;而辛弃疾登郁孤台,则借水怨山,“____④____,____⑤____”,抒发了深沉的爱国情思。
答案:①穷岛屿之萦回 ②即冈峦之体势 ③无边落木萧萧下 ④青山遮不住 ⑤毕竟东流去
第五篇: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8章 传记(一)
精品系列资料
郑州市经五路66号
400-688-1789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
提供最佳教学方法
精品系列资料
郑州市经五路66号
400-688-1789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
提供最佳教学方法
谢希德这样一位日夜为科学事业操劳的学者,业余爱好广泛,喜欢多彩的生活。她酷爱集邮,喜欢欣赏古典音乐和阅读文学作品。生活虽然是丰富的,但一个人却不可能样样喜好、样样精通。有人曾撰文说谢希德爱好和擅长烹饪,其实她对此谈不上内行。为此她特意关照那位作者要实事求是:“中国的烹饪大有学问,我还未入门,其实我的手艺远不及我爱人。”
1987年,谢希德的丈夫、中科院院士曹天钦患重病住院,一位成就极高的科学家变成了比孩子更需要照顾的病人。谢希德接受了这个残酷的现实,尽心履行着妻子的职责,为治愈丈夫的疾病倾注了一腔深情。那几年,谢希德政务缠身,再加上频繁的学术和外事活动,身心都十分劳累。但是不管工作多忙,只要人在上海,她每天都要挤出时间,去医院陪伴丈夫,默默地做着力所能及的一切。她和所有勤劳朴实的中国妇女一样,有着撼人心魄的人间至诚。
1999年,谢希德应邀担任新世纪版《十万个为什么》的编委,并修改书中的两篇科学小品。她深知即便是科普文章也不能不讲准确性。谢希德修改文章也像做科学实验一样,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如某作者混淆了“硅片”和“芯片”这两个概念。芯片是硅片经过多道程序加工而成的,她特地画了一个简明易懂的示意图供作者参考。另一个地方,作者为求形象生动,用“指甲大小”来描述一个面积概念。不同人的手指甲可能差别很大,即便是同一个人,大拇指和小拇指的指甲大小也并不相同。谢希德根据实际情况把它改成“一厘米见方”这样较为准确的写法。求真的科学态度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谢希德对此更为看重。
(摘编自王增藩《谢希德传》)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新中国成立后,有人劝阻谢希德回国,是考虑她事业的发展,担心国内科研条件差影响她在物理学研究上取得成绩。B.担任校长的谢希德,经常乘校车上下班,使校车成为反映意见、宣传决策的重要窗口,这体现出她为人的平易谦和。
C.谢希德在钻研科学的同时,业余爱好也很广泛,但不擅长烹饪,对此也不感兴趣,所以不希望别人宣传她精于此道。D.谢希德在修改一篇科学小品时,特地为原作增补了一个简明易懂的示意图,以区别“硅片”和“芯片”这两个概念。
E.本文撷取谢希德人生的若干片断,描写她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关爱亲人的事迹,表现了一位杰出女性的伟大人格。
【答案】选E给3分,选B给2分,选A给1分。答C、D不给分。
【解析】考查对文章思想内容的把握。王增藩著的《谢希德传》,多方面展现了谢希德先生一生的光辉业绩与魅力风采。作者笔下的先生有着坎坷的经历和丰富的精神世界,热爱祖国、追求真理、献身科学、人格高尚,一生勤学不缀,堪称楷模。
2.谢希德转而从事自己不熟悉的表面物理研究,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 ①这项研究可以解决钢材腐性的问题,节约能源,对国家建设有重要意义;②作为科学家,解极进取,勇于创新,转入科研新领域;③作为学术前辈,可以借此鼓励年轻人,开拓科研新领域。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本题是对谢希德科学研究的原因分析,要求筛选文中信息,紧扣
精品系列资料
郑州市经五路66号
400-688-1789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
提供最佳教学方法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以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本题主要考查谢希德在工作中的态度体现,要求筛选信息,紧扣
精品系列资料
郑州市经五路66号
400-688-1789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
提供最佳教学方法
三.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
虽然传记类文本取材自由,材料丰富,但总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的,阅读此类文章,要注意理清文章思路,对传主的每一次经历都要有一种清楚的认识,这样,在具体筛选传主事迹或贡献时,便可以围绕这些思路,提炼答案要点。
如2012年辽宁卷12题(3)谢希德在科学工作中的求真态度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说明。
解析:解答这一试题,必须理清文章的思路,本文是一个并列结构的文章,要注意分清文章的层次,找出文中关于谢希德求真态度的内容,然后加以概括。
答案:见上一点。
【答题误区警示】
解答传记类文本试题,考生容易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题型神秘化,忽视现代文阅读的本质特征。
传记阅读题虽然是作为新题型出现在高考中,但它考察的高中学生的基本语文能力没有发生变化,仍然是筛选、整合、分析、鉴赏评价、探究的能力。这种题型与过去常规阅读题型的本质都是一样,都属信息阅读,以获取、整合、分析信息为终极目的,并适当拓展。这里没有什么神秘的东西在内,不要对所谓新题型产生什么紧张情绪,它具有现代文阅读的本质特征——信息阅读。
二.无视传记文特征,等同于文学类文本阅读。
传记阅读除具有现代文阅读的本质特征外,自身的文体特征非常明显。它介于文学与历史之间,或说传记借助文学手段来表现真实的人物(区别于文学虚构的人物)的事迹与精神价值。这就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设题时哪些题考察传记文本身的特点,哪些题考察传记文借用的文学表达手段。学生答题时,这两点最易混淆,需彻底分清。
应加强对传记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如自传的真实性、传记作者与传主的关系、传记的真实性与文学虚构、传记的选材与语言表达等等。
传记人物描写与刻画运用大量的文学常用手段,如各种人称叙述角度,各种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环境等),各种修辞手法,各种结构技巧(铺垫、过渡、照应等),其它如对比、衬托等。
三.鉴赏评价表层化,无法深入拓展。
阅读传记,要能够对传主的经历、事迹及其精神价值作出鉴赏评价,并能结合这些,探究传主的精神的根源及与时代的关系。
此类类题如:传主的精神表现对你有什么启示,人物的行为或精神怎么评价等。答题时一定要结合传主或读者所处时代大背景,纵深或横向联系,深入拓展,体现你的深厚文史底蕴。
【巩固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千手观音”陈中伟:创造断手再植奇迹
在绣花厂里,女工们飞针走线,像在花丛中飞舞着的一只只蝴蝶。
在音乐会上,钢琴演奏者的手指,像急骤的雨点般敲打着琴键,而琵琶演奏者那只拨弦的手,由于动作太快,在水银灯下看上去成了一团白色的虚影。
在体操表演时,一个运动员擎起另一个运动员,那只手是何等健壮有力。
精品系列资料
郑州市经五路66号
400-688-1789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
提供最佳教学方法
邮递员用手飞快地分信。
纺织女工用手在一眨眼间打好断纱的一个结头。玉雕工人用手巧夺天工地雕出精美的玉石花篮。
战士用黑布蒙着眼睛,用手迅速地把拆散的零件装成一挺机关枪。击剑运动员用手挥舞着银闪闪的利剑,刺向对手。
……
手,是多么的重要!如果没有手,那将给一个人带来多大的痛苦和损失!
1963年1月2日,一个工人被送到上海
精品系列资料
郑州市经五路66号
400-688-1789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
提供最佳教学方法
在动手术的时候,陈中伟的心比绣花女工还细,手比绣花女工还巧。如今,他采用新技术进行断手再植,这新技术叫“显微外科”——手术在显微镜下进行。因为手的小血管非常细小,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清楚、准确地进行手术。由于采用了显微外科新技术,现在,断指再植的成功率从原来的百分之五十,提高到百分之九十!
人们常用“明察秋毫”来形容精细,显微外科手术无愧为“明察秋毫”的手术。陈中伟所用的针、线,只有头发的三分之一那么细,一掉在地上就找不到了!那针往布上一插,针尖也会碰断!
为了使双手能够在显微镜下进行如此精细的手术,陈中伟不论在挥汗如雨的炎夏,还是在寒风刺骨的严冬,每天坚持用大白鼠做试验,缝合那纤细如丝的小血管。练着,练着,手越练越灵活,越练越细巧。
医学界有句行话:“一个好的外科医生,要具有狮子般的心、鹰般的眼睛和女人般的手。”陈中伟正是从无数次手术和试验中出色地磨炼出这三项本领的。
美国作家赫纳汉为美国《科学年鉴》撰写的《显微手术》一文中,高度评价了陈中伟的成就:
毫无疑问,断指、断肢再植成功病例最多的还是在中国内地。中国的显微外科医生在1964年首次成功地再植了断指。最早在一只手上再植上四个断指的也是他们……最近访问过中国的原美国医学学会主席托德说:“他们(指那些外科医生)的本领比我们在美国见到的高超得多。”
他们的技巧之所以精湛,其原因之一可能是由于中国人在全国各地建立了一些显微外科中心,每个中心都为千百万人服务。世界上最大的这样一个中心就是上海
精品系列资料
郑州市经五路66号
400-688-1789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
提供最佳教学方法
4.有人说陈中伟的成功取决于丰富的知识,也有人说陈中伟的成功取决于反复的实践,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E3分,D2分,A1分。(B错在“各门成绩优异”,C错在“为提高中国医学技术在世界的影响力”)
2、①从主旨上看,突出手在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作用,赞美陈中伟的“千手再造”之功;②从结构上看,呼应题目“千手观音”,呼应文章结尾;③从技法上看,运用比喻、夸张、铺排的手法增强文采,制造悬念,吸引阅读。
3.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一位优秀的外科医生应该具备的条件,即过人的胆量,敏锐的目光和细巧灵活的双手。
4.我认为,陈中伟的成功离不开知识储备,同时也离不开反复实践。成功离不开知识储备,知识储备是成功的基础。陈中伟从小把学问当做“桑叶”,认为只有不断吃进“桑叶”,将来才能“吐丝结茧”;中学时代生物课成绩突出,又很喜欢英语;在大学里特别注意学好解剖学。同时,成功离不开反复实践,反复实践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途径。陈中伟不放过家 中宰鸡剖鱼的机会,借机解剖动物、了解动物构造;亲自动手解剖十几具尸体,脑中有一张立体的解剖图;坚持做家务,坚持用大白鼠做实验,锻炼手指的灵活性。
【知识储备】
一.传记的定义和分类◎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1)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如:鲁迅写的《鲁迅自传》,沈从文的《沈从文自传》。后者是他人撰写的,如:《华罗庚》、《“布衣总统”孙中山》、《我的父亲邓小平》等。(2)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的传记,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记叙与评论各半,这种传记则被称为“评传”。如:卞毓方的《留取丹心照汗青》,朱志敏的《铁肩担道义》。(3)从篇幅的长短来说,它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历史性传记:以记叙翔实的史实为主,用语比较平实。(4)从创作方法分传记文学:多用形象化手法,描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活动的历史背景等,以史实为依据,但又不排斥某些联想性的文学描写。
二.传记的文体特点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
精品系列资料
郑州市经五路66号
400-688-1789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
提供最佳教学方法
文章结构和概括中心意思的要求之外,还要注意以上五点。训练时,建议按照以上五点要求分点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