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中考地理专题复习分类中国的自然资源_448[范文]
中考专题复习分类汇编:中国的自然资源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气候资源
B.生物资源
C.土地资源
D.矿产资源 【答案】D 2.我国的土地基本国策是()A.合理开发,永续利用
B.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C.占多少,垦多少
D.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答案】D 3.有关可再生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再生资源能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故人类可无节制的开发利用 B.对于可再生资源,我们应十分珍惜和节约利用 C.石油、海盐、森林、气候属于可再生资源
D.对于可再生资源,我们应利用合理,注意保护和培育,使其永续利用 【答案】D 4.雾霾是众所周知的环境问题,除了机动车辆的尾气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我国目前的第一大能源是()
A.煤炭
B.石油
C.电
D.天然气 【答案】A 5.下列省名、矿产地名、矿产名组合正确的一组是()A.黑龙江省—大庆—石油
B.江西省
—德兴—钨
C.云南省—攀枝花—铁
D.河南省—峰峰—煤 【答案】A 6.下列关于水资源描述错误的是()A.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B.我国黄河、海河、淮河流域用水十分紧张
C.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特点是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D.兴建水库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问题 【答案】D 7.读图,福州土地利用类型中比重最大的是()
A.耕地
地
地
【答案】B 8.下列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南水北调工程中线经过的地形区主要是华北平原
的调水起点是丹江口水库
C.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方案的主要优势是南高北低,方便引水
可以缓解北方严重缺水的状况 【答案】C 9.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A.北方多,南方少
B.西北多,西南少
C.南方多,北方少
【答案】C
B.林
C.草
D.水域 B.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方案
D.南水北调工程
D.东北多,西南少
10.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B.自然资源都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C.土地、阳光属于可再生资源
D.应注意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答案】B 11.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水资源描述错误的是()A.“人多地少”是我国基本国情。
B.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特点是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C.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D.我国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东南、西南部山区。【答案】D 12.目前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重要措施是()
①利用地下水②跨流域调水③兴修水库 ④利用两极地区的冰川。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13.在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中,“呼包银榆经济区”被列入西部重点开发地区。读“呼包银榆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呼包银榆经济区”突出的资源优势是()
A.矿产资源
B.耕地资源
C.森林资源
D.渔业资源(2)依托丰富的资源,本区域的优势工业部门有()A.航天工业、森林工业
B.棉纺织工业、电子工业 C.电力工业、钢铁工业
食品工业、玩具制造工业 【答案】(1)A(2)C 14.读下图,回答小题。
(1)我国长江以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主要由下列哪些因素造成的 ①水资源总量较少 ②人口数较少 ③水资源前景乐观
④耕地面积较大
A.②③
(2)能够有效缓解我国水土资源分布不匹配的方法是 A.减少长江以北地区耕地的面积
C.控制长江以南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
跨流域调水工程
D.B.①③
C.②④
D.①④ B.大力开垦长江以南地区的山地
D.尽快实施
【答案】(1)D(2)D
二、综合题
15.读“我国主要种植业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等降水量线以东的地区。
(2)我国种植业分布区的地形以________和________为主,图中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形区。
(3)我国种植业以________为界划分为南方和北方。【答案】(1)400mm(2)平原;丘陵;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3)秦岭—淮河
16.我国的地下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这主要受当地降水量、水文地质条件、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结合图 “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中国各省区年地下水资源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是从________向________递减。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年降水量大多低于200mm,主要属于________(干湿地区),从各省区年地下水资源分布来看,该省区地下水资源量________。
(3)图中A省的简称是________,该省区地貌为可溶性岩石,渗水性很强,不易保存,因此与周围邻省相比,地下水资源较________(多/少)。
(4)地下水资源严重缺乏的省区主要集中在________(河流)和海河流域。试从以下两方面分析北京和天津地下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原因:
①自然条件________;②社会经济条件________ 【答案】(1)东南沿海(东南);西北内陆(西北)(2)干旱地区;极丰富(500亿立方米以上)(3)贵(黔);少
(4)黄河;降水量较少,年际变化大;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工农业发达),需求量大;过量开采地下水
17.读南水北调示意图和海河流域气温与降水统计图,回答问题.
(1)“南水北调”西线方案是把长江上游的A________、B________和C________的水引入黄河,以解决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
(2)“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已经调水成功.东线和中线相比,在可调水量和水质方面有何不同?(3)北京、天津都位于海河流城,该流域是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缺水的原因有哪些?(4)“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自南向北依次跨长江、________、________水系,最后进入海河水系.该工程主要沿京杭大运河修建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
(2)中线调水可以顺地势自流,调水量大,东线调水可以利用原有的河道京杭运河调水,调水量较小,中线水质较好,东线水质较差
(3)北京和天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且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不均,该地区人口稠密、工业发达,需水量大
(4)淮河;黄河
18.读图“黄河流域略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A是________山脉,它是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2)为了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我国正在实施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________,该工程的东线(如图所示)主要是满足________地区的用水需求。(3)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甲是位于西北地区的青海湖
B.①是河套平原,②是宁夏平原,它们因黄河水灌溉而成为“塞外江南” C.B河流是位于陕西省的汾河
D.黄河上游最严重的问题是“地上河”(4)在图中填出“黄土高原”所在的大致区域
(5)包头位于黄河的________(上、中、下)游,黄河在宁夏,内蒙古和山东境内的河段,每当初冬和初春时节都会出现凌汛现象,试结合黄河凌汛现象相关知识概括河流发生凌汛的条件:________。(6)下列四条河流中的尼罗河、湄公河、长江和叶尼塞河,有凌汛现象的河流是________。【答案】(1)祁连(2)南水北调;华北(3)B(4)
(5)上;河流有一定的结冰期,河流的流向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发生的时间是结冰和融冰期(6)叶尼塞河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次性用品充斥在人们高消费、快节奏的生活中,充当着把资源变成垃圾的急先锋。一次性杯子、一次性饭盒、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尿布,一次性照相机、纸餐巾、纸抹布……目前,上海平均每天消耗一次性饭盒184万只,一年6.7亿只,重量超过3 300吨。材料二:如下图所示。
(1)图中的物品是以发泡饭盒为代表的________消费品。(2)结合材料一,说说此类物品对环境产生怎样的危害?(3)你如何评价图中的物品?
(4)为此,我们在生活中应当怎样面对这些物品? 【答案】(1)一次性
(2)难以分解,破坏土壤,影响植物吸收养分和水分,被动物吞食后导致死亡,影响土质结构、污染空气等。
(3)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也浪费了资源,制造了垃圾,污染了环境。
(4)尽量不购买一次性消费品;做好宣传,呼吁人们不要购买;建议有关部门加强管理,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第二篇:地理中考复习
7.(14分)山地被称为“大地的骨架”,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读图,回答问题。
(1)
图中,山脉①两侧的省级行政区是青海省和
(写简称)。
(2)
图中,山脉②东侧的地形区是
。山脉③、④、⑤、⑥中,属于中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的是
(填数字)。
(3)
图中,山脉③是,它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有关此分界线叙述正确的是
(选择填空)。
A
热带、亚热带分界线
B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C
长江和珠江的分水岭
D
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4)
阅读图,观察图中北纬30°线经过的主要地形区,其中
(填数字)是我国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图中②是“世界屋脊”
(地形区),③是低平的(地形区),整个地势特点是。
8.(11分)读我国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
(1)
写出图中字母代表地理事物的名称:
山脉A是,北侧的地形是,平原B是,丘陵C是。
(2)
我国的地形类型,布局农业生产时,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填如下到各地形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D
业,E
业。
(3)
我国地势的主要特点是,有利于,给东部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
(4)
我们的家乡在(地形区),位于我国的第级阶梯。
答案解析设定得分换题转移收藏纠错删除
9.(10分)读中国地形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
写出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山脉①
;⑥。
(2)
写出山脉⑥两侧的地形区名称A
;B。
(3)
写出山脉⑤西侧的地形区名称是。
(4)
图中地理事物中有“世界屋脊”之称的是
高原,“地面平坦”
“牛羊成群”的是
高原,地表崎岖不平的⑧是
高原,“紫色盆地”之称的⑦是
盆地。
(5)
2008年5月8日奥运火炬首次登上世界最高峰
。(填代号和名称)
答案解析设定得分换题转移收藏纠错删除
10.(15分)读图回答问题.(1)
A、B、C、D四地中,属于热带的是
;冬季有结冰现象的是。
(2)
四地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
地;年较差最小的是
地。
(3)
属于冬季多雨的是
地,此地应分布在纬度30°~40°的大陆
岸;属于夏季多雨的是
地,常年降水较均匀的是
地。
(4)
北京对应于
地,属于
气候类型,该气候类型的特点是。
(5)
C地的气候类型是,该气候主要分布在,气候特点。
(6)
A地的气候类型是。
答案解析设定得分换题转移收藏纠错删除
11.(12分)读中国政区图,回答问题
(1)
邻国②是,内海③是,省区⑩主要的民族传统节日是:。
(2)
省区⑧是,我省的行政中心是。
(3)
北回归线经过的我国的省区简称自西向东依次是。
(4)
我国一月0℃等温线、800mm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山脉是
(字母+名称)。
(5)
处在福建、江西两省交界处的山脉是
(字母+名称),位于⑤省我国主要高原是。
(6)
图中A,B,C,D四条山脉位于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是:
(字母、名称),海峡⑦是,岛屿⑥是。
答案解析设定得分换题转移收藏纠错删除
12.(13分)读我国沿北纬36度附近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1)
受地势的影响,我国大多数河流流向为
奔流入海,沟通了
交通,方便了沿海与的联系,并在各阶梯的地带形成巨大的落差,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2)
我国地势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是第级阶梯,地形以
为主。主要的地形区为。
(3)
地形以盆地和高原为主的是第级阶梯,平均海拔为
米,局部地区低于500米。
(4)
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
——横断山脉,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
——太行山——
——雪峰山。
答案解析设定得分换题转移收藏纠错删除
13.(12分)读“中国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
高原:A
高原,C
高原;
(2)
盆地:E
盆地,H
盆地,除此外,我国四大盆地中海拔最高的是
盆地;
(3)
平原:K
平原,L
平原;
(4)
山脉:⑬
山脉,其主峰
峰是世界第一高峰,⑥
山脉,⑦
山脉,(5)
我国地势具有
特点。
答案解析设定得分换题转移收藏纠错删除
14.(7分)(2017•昆明)如图为我国年降水量及水资源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1)
我国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从
向西北内陆递减。
(2)
根据年降水量空间分布推测,我国西北内陆土地利用类型以_________为主。
A
.耕地B
.草地C
.林地D
.建设用地
(3)
我国水资源南方,北方少,西北最少;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
(4)
根据图推断,南方河流流量比北方
(大/小),四大地理区域中发展农业最缺水的区域是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答案解析设定得分换题转移收藏纠错删除
15.(14分)我国的地形多种多样,为我们提供了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也使我国各地的人民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各有不同。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序号代表的山脉是:①、②。
(2)
山脉③以东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以西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
(3)
图中甲、乙、丙三大高原,地面崎岖不平,岩溶地形广布的是,该区域容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是。
(4)
右图是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从因地制宜的角度考虑,下列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合理的是
(双选)
A
.A地开垦荒地,发展种植业B
.B地种植花卉蔬菜,方面供应城区C
.C地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D
.D地发展海水养殖
(5)
根据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因素,简要分析E地发展成为城镇的优势。
答案解析设定得分换题转移收藏纠错删除
16.(7分)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图”,回答下列问题。
(1)
以旱地为主的耕地是图中的类土地利用类型
(填数字),分布区的地形主要为。
(2)
③类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分布的干湿地区为。
(3)
①②两类土地类型的分界线大致经过
(山脉)——
(河流),这条分界线与我国1月份
℃等温线大体一致。
(4)
④⑤两类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分布在区(季风区或非季风区)。
答案解析设定得分换题转移收藏纠错删除
17.(10分)读图并完成下列各题:
(1)
图中A和B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填序号),A区域一年可收获
次
①林地
②耕地
③草地
④难利用土地
(2)
区域A和B大致以
岭—
河为分界线,这条线与我国1月
℃等温线及年降水量
毫米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3)
从温度带来看,A,B,C,D区域各分布在、、、。(填序号)
①寒温带
②中温带
③暖温带
④热带和亚热带
答案解析设定得分换题转移收藏纠错删除
18.(5分)(2011•玉溪)读“我国南水北调示意图”回答:
(1)
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到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说明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是。
(2)
东线方案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抽水,沿
运河北上把水输送到华北地区。
(3)
图中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形成世界著名的“
”。
(4)
长江干流上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5)
首都北京已经相当“干渴”了,除了跨流域调水外,我们还有什么办法替她解渴?(至少写两点。)。
答案解析设定得分换题转移收藏纠错删除
19.(8分)读“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
水稻适宜在的气候环境下生长,图中①、②两地水稻种植的气候条件更好的是
地;该地水稻一年能够成熟
次。
(2)
③地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③地降水稀少,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上。
(3)
④地因为纬度较高,(热量或水分)不足,农作物一年只能成熟一次。
(4)
读图可知,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南
北
”的特点。
答案解析设定得分换题转移收藏纠错删除
20.(7分)读“我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
甲、乙、丙、丁代表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它们集中分布在我国地势的第级阶梯上,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是
(填代码)。
(2)
乙工业基地是,丁工业基地是,连接乙、丁两大工业基地的两条铁路干线是
和
。(填名称)
(3)
甲为辽中南工业基地,它所在省的行政中心是。
(1)
图中山脉名称是
。A是
港,它终年不冻。
(2)
B是俄罗斯太平洋沿岸的最大海港,名称是。
(3)
E是
高原,该高原南部的大湖泊名称是
湖,它是世界最深的湖泊。
(4)
G是俄罗斯的首都
。J
洋;N
煤矿,O
油田。
(5)
俄罗斯欧洲部分的铁路网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横贯亚洲大陆的大铁路是世界最长的铁路,被称为亚欧大陆桥。
答案解析设定得分换题转移收藏纠错删除
3.(9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5中俄红色旅游合作交流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于2015年6月29日在湖南韶山举行,这也是中国红色旅游首次在国家层面与外国展开合作。这次活动促使两国的红色旅游向更大空间、更深层次迈进,也推动了中俄两国的交流。
读《俄罗斯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字母E所代表的北京的友好城市名称:
(2)
图中数码代表中国的是。
(3)
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区:A
平原,B
平原,G被誉为“俄罗斯的母亲河”是,F是亚欧分界线
山脉。
(4)
俄罗斯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5)
B,C两地形区的地势高低情况是,判断的依据是。
4.(8分)读俄罗斯图,回答问题。
(1)
图中A是俄罗斯的邻国,E是俄罗斯的邻国。
(2)
俄罗斯横跨亚、欧两大洲,但是通常将它历来被认为是
洲国家,图中B即为两洲的界限山脉,D
为首都。
(3)
俄罗斯东部濒临C
洋。
(4)
俄罗斯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类型为,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
6.(10分)读澳大利亚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南回归线穿过澳大利亚的(方位)。
(2)
图中数字①是
洋;数字②是
洋,A为
(山脉)
(3)
甲是
(城市),它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城市。
(4)
澳大利亚是
半球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高度
化的农牧业和蓬勃发展的业,是澳大利亚的经济支柱。
(5)
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集中分布在地区,关于该地区人口集中原因错误的是。
A、煤铁资源丰富
B、交通便利
C、开发最早
D、气候温暖湿润
答案解析设定得分换题转移收藏纠错删除
7.(10分)读澳大利亚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澳大利亚大陆地形分布特征是。
(2)
澳大利亚气候分布特点是。
(3)
澳大利亚绵羊养殖数量和羊毛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被誉为“
”。
(4)
从图上可看出澳大利亚占重要地位的两种矿产是,试描述这两种矿产的分布特点,试分析这样分布的好处。
(5)
澳大利亚的人口与城市主要分布在,简要分析其原因:。
(6)
我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主要矿产是,采用的运输方式主要是。
答案解析设定得分换题转移收藏纠错删除
8.(10分)读以下两幅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甲国是一个岛国,最大的岛屿是
岛,乙国最大的岛屿是
岛;甲国的领土大部分位于
(低、中、高)纬度,乙国位于
(南半球、北半球)。
(2)
甲国矿产资源贫乏,其工业主要分布在的狭长地带;乙国矿产资源丰富,素有“
”的国家之称。
(3)
甲国的耕地面积狭小,以使用
(大型、小型)农机具为主;乙国农牧业发达,素有“
”的国家之称。
(4)
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两国都是
国家;从图中可见,两国城市大部分分布在(沿海、内陆)。
9.(7分)巴西是南美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2016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即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16年8月5日至8月21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巴西东临
洋。
(2)
巴西大部分位于
带(温度带)。
(3)
巴西境内有两大地形区,图中A位于
平原、B位于
高原。
(4)
巴西首都是。
(5)
有关巴西语言和艺术文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巴西通用西班牙语B
.巴西居民多信奉佛教C
.巴西的土著居民是因纽特人D
.巴西的桑巴舞、狂欢节以及足球运动透射着民族的活力与激情
10.(13分)下图是非洲略图和拉丁美洲略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
写出非洲略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①
海,④
湾,⑥
河。
(2)
写出拉丁美洲略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A
洋,B
洋,C
高原。
(3)
从纬度位置来看,非洲与拉丁美洲主要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以
带的气候类型为主。从人种的分布来看,非洲以
人种为主,拉丁美洲以
人种为主。
(4)
⑤
山峰为非洲最高峰,有“赤道雪峰”之称,这主要是受
因素的影响。
(5)
C河流域的气候类型是,气候特征为。
第三篇:自然资源学复习
范式的构成和功能: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自然资源的稀缺和冲突历来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中的核心问题。自然资源的稀缺和冲突在当代更成为与人口,环境和发展相联系的世界性关注。自然资源学应社会需求而生,并经由前科学阶段而逐步建立起科学范式。范式是科学性质的标志。范式为科学共同体一致拥有,按照统一的范式从事科学研究活动。范式能够把一些坚定的拥护者吸引过来;为一批组织起来的科学工作者留下各种有待解决的问题。范式具有相对稳定的“专业基质”。拥护者们掌握了共有的范式而形成科学共同体,共同体内部交流比较充分,有相同的探索目标,专业方面的看法也比较一致。范式包括范例,即共同体的典型事例和具体的题解。范式不仅留下来有待解决的问题,而且提供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提供了选择问题的标准。自然资源:一般指天然存在的自然物(不包括人类加工制造的原材料).如土地资源、矿藏资源、水利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源等,是生产的原料来源和布局场所。自然资源概念内涵:产生的天然性;构成的条件性;未来的发展性;利用的文化性。资源基础:即指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 探明储量:指已经查明,并认为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藏量。条件储量:是已查明的储量,在当前的价格水平上,以现有采掘技术和生产技术来开采是不经济的。远景资源:是目前仅作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而尚未查明的藏量,但可望将来有大的发现。理论资源:指那些被认为具有充分有利的地质条件,但迄今为止尚未勘察或极少勘察的地区可能会发现的矿藏。最大资源潜力:指在其他条件都很理想的情况下,流动性自然资源能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理论潜力。持续能力:是可更新资源实际上能长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能力,即不损害其充分更新的利用能力 吸收能力:即环境媒介吸收废物而又不导致环境退化的能力 承载能力:指一定范围内的生境(或土地)可持续供养的最大种群(或人口)数量。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1稀缺性.绝对稀缺: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造成的稀缺;相对稀缺:由于分布不均造成的局部稀缺
2整体性:自然资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整体系统。对于某种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会因资源的整体特性,会对其它资源、环境形成影响。3地域性:自然资源的形成服从一定的地域分异规律,其空间分布是不均衡的;自然资源的地域性,导致了资源稀缺特性的丰富化,由此也派生出竞争性特征。4多用性:自然资源都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 5动态性:自然资源加上人类社会构成“人类-资源生态系统”,处于不断地变动之中6社会性
自然资源的本质特征 1资源价值随人类需要和能力的发展而变化.离开了人类、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谈自然资源就毫无意义。自然资源从本质上是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一种价值判断与评价,是以人类利用为标准的。自然资源的价值响应于知识的增加、技术的改善、人类需求的变化和文化的发展,呈现出高度的动态性;2不可更新资源的本质特征——使用后就消耗掉的不可更新资源:确定最佳的消耗速率问题。可循环使用的不可更新资源:确保资源总量的基本不变3可更新资源的本质特征 ——取决于人类的利用和管理能力,可更新资源的可得性依赖于不同时空尺度上的调控供需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系统。
增长的极限1 悲观派的主要观点:太空船地球说,地球能量循环与“热寂”说,世界模型32 乐观派的主要观点:历史外推论,市场响应论,替代的作用,耗散结构论。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包括人类)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生态系统是由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一个动态、复合的功能单位。生态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物质能量联系、生产力、动态及管理等。生物因子:气候、地质、地形、土壤、水等 非生物因子:植物、动物、微生物、人类活动 限制因子: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生态因子中某一个最主要的影响因子。生态占用:人类消耗自然资源或消纳废物所占用的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包括陆地和水域)。其实质是将人类对自然资源(包括生态服务功能)的消耗与生态影响联系起来。生态潜力:即生态供给,是自然界为人类提供的生命支持功能(用一个地区所能提供给人类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的总和来度量)。自然资源承载力是指不损害区域生产力的前提下,一个区域有限的资源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
生态赤字:一个地区的生态潜力小于生态占用。生态盈余:生态潜力大于生态占用。全球基准:扣除其他生物生存所需地域面积后的世界人均土地资源拥有量,为1.6hm2 供给是卖者在某一时间、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能够出售的产品、资源或劳务的数量 需求是买者在某一时间、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能够购买的产品、资源或劳务的数量自然资源的自然供给指自然存在自然界的各种资源的可得数量。自然需要:是指人们对自然资源的需要(欲望)有效需求:指人们对自然资源的需要和满足这种需要的能力 自然资源无价值论的根源1劳动价值论的绝对化: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价值取决于物品中所凝结的社会必要劳动量;2确定价格的市场机制不合理:如木材的价格只计采伐和运输成本,不计营林成本,更不用说地租了,因此造成森林资源无价;再如水资源,只计供水成本,不计排水成本和污水处理成本(外部性内化),更不计水资源本身的价值等;3历史因素:由于社会发展早期,资源与环境问题并不突出;4“公共财产”问题:诸如大气圈、江河湖海、荒野等。
自然资源无价值论的危害1导致自然资源的破坏和浪费;2导致财富分配不公和竞争不平等;3国家税收流失;4资源物质补偿(量值上的消耗)和价值补偿不足(现行的市场价远低于实际价值价格),导致自然资源财富枯竭;5国民财富的核算失真 自然资源价值理论构建1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的核心观点是:劳动是价值的源泉,自然资源是大自然的恩赐,不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因而没有价值。效用价值论:认为商品价值并非由劳动决定而是由效用决定的。这一理论后来被进一步完善为边际效用价值论。
2、自然资源价值的构成 矿产资源的评价;地质评价:矿床类型,矿石储量,矿石质量,矿石开采条件与区位条件。经济评价:年开采能力与开采年限,投资与成本,价值与利润。环境影响评价:人类健康,生态系统,环境的美学与娱乐价值,环境污染,资源变化,自然要素,文物古迹,对周围地区或上下游地区的影响。报酬递减律:凡将某一变动生产要素连续投入附加到另一有限的固定要素上时,逐渐会达到一点,在此点后的每一单位投入的附加产出(边际产出)将减少并且最终成为一个负数.报酬递增揭示人力资源尤其是技术进步对整个GDP的贡献不断增长的规律 报酬递减主要说明一定技术条件下,对作为固定生产要素的自然资源不断追加资本和劳动投入的过程中,产出的变动规律 自然资源保护的含义道德伦理与生态伦理层次的保护含义:对子孙后代生存状况的关怀,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价值和权利.管理与可持续性层次的保护含义:使自然资源对人类福利的功能具有可持续性,给后代留下同等的利用机会和条件.经济效益层次的保护含义:资源利用的长期效用最大化,实质是资源在目前和未来之间分配的决策。影响自然资源保护决策的其他因素 经营者计划期 :资源利用的长期效用最大化,需要计划期长到足以能够采用带来最大经济和社会净收益的方案。但实际上计划期可能受到限制;租期与租赁协定;已投入的资本和劳动;抽回投资的需要 ;选择保护措施的能力和余地自然资源管理的主要社会目标
1经济效率目标:技术效率,产品选择效率,配置效率2分配公平目标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所获利益和所造成代价在时、空分配上的公平分配公平:平均分配与按资、按劳、按资源贡献分配;结果公平与起点公平和过程公平;个人观点与政府考虑;经济增长对于分配公平的作用3社会发展目标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是众多地区人民生存的基本手段;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促进经济增长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还能将自然资源转化成资本,并可以用来为其它经济部门的发展提供投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在促进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还取决于当地的经济结构、投资政策、资源管理政策、分配政策等;政府必须制定相关政策,弥补市场机制在满足社会发展目标中的缺陷4资源保障目标: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下,资源保障包括持续、稳定地获得国际市场上的低价供应和保护贸易渠道 5生态系统健康和环境质量目标
第四篇:地理中考(八年级上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考点解读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考点098
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P62
1.自然资源定义: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均是自然资源。
2.分类:
分类
特征
举例
可再生资源
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利用
生物、土地、森林、水、水能、太阳能等
非可再生资源
总是用一些就少一些的自然资源
各种矿产资源。如煤、石油、铁矿等
3.合理利用:
①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合理利用,并注重保护和培育,以实现永续利用。
②非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考点099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P64
1.基本国情: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2.特征:
①自然资源总量丰富,种类多。
②自然资源人均不足、相对短缺。
③人口与资源的矛盾突出。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还在不断大量增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产能力的提高,自然资源的消耗也持续增长;我国资源利用不当,保护不力,破坏和浪费现象严重。
第二节
土地资源
(6月25日:全国__日)
考点100
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P67
1.土地利用类型:
可利用土地
农业用地
__地、__地、__地
建设用地
____用地、__用地、__用地
难利用土地
永久积雪和冰川、戈壁、沙漠、石山、高寒荒漠等
2.土地比例构成:构成比例不合理,耕地、林地少,难以利用的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3.我国土地优劣:
⑴优势:总量丰富、类型齐全,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⑵劣势:人均占有量少、比例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各种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考点101
地区分布不均P69
1.地区分布:
类型
季风区
非季风区
干湿区
主要地形类型
主要分布区
耕地
季风区
湿润、半润区
平原、低缓的丘陵地区
东部地区,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林地
季风区
湿润、半湿润区
山地
东北、西南是天然林区
东南为人工林区
草地
非季风区
半干旱、干旱区
高原、山地
西部内陆地区
难利用土地
非季风区
干旱区
沙漠、戈壁
石山、高寒荒漠
西部内陆地区
2.土地资源存在的利用问题及解决措施:
漫画现象
主要问题
解决措施
①
水土流失
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等
②
野生动物减少
③
土地荒漠化
④
禁止过度放牧、退耕还草
草场退化
⑤
土地污染
利用法律、法规保护耕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⑥
乱占耕地
3.南、北方水土匹配的差异:
⑴北方地_水_,以__地为主;
⑵南方水_地_,以__为主。
考点102
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P71
1.基本国策:“十分___、合理利用___和切实保护___”。
第三节
水资源
考点103
时空分布不均P75
1.水是宝贵的资源
⑴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是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
⑵水危机的原因:用水量增加、水污染、水浪费。
2.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⑴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水资源少,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
⑵从时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夏秋多,冬春少。
3.解决措施
⑴时间分布不均,解决措施是修建水库,如三峡,小浪底。
⑵空间分布不均,解决措施是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
4.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长江水系丰富的水资源,通过引水工程调到我国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分为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
考点104
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P77
5.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
(1)原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人口增长,工农业用水量大大增加;不合理用水,污染和浪费现象严重。
(2)途径: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解决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同时要加大污水处理力度,发展节水农业,开展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或杜绝水的浪费。
6.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解决措施及举例
:
缺少原因
解决措施
举
例
空间不均
跨流域调水
南水北调
引滦入津等
时间不均
修建水库
三峡
需求增加
推广节水技术
家庭:节水器
一水多用
工业:循环利用
农业:喷灌、滴管
水体污染
防治水污染
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浪费严重
提高节水意识
提高水价
第五篇:中考地理复习经验总结
优化地理教学三举措
栗溪实验学校地理教研组
地理是一门极具趣味性与实用性的学科,但由于其知识涉及面广、内容涵盖信息量大、联系纷繁复杂,所以综合性较强。在我校地理学科老师们的齐心努力下,这次地理中考中取得了一点成绩。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注重“双基”落实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升华”。没有知识的积累,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能力,知识就成了死水枯木。能力的高低,归根结蒂在于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这就要求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要夯实,对各知识点的学习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必须改变以往为教知识而教知识的做法,切不可再搞死记硬背。
首先是认真钻研教材,精心组织教学的各个环节,以期达到减少无效劳动,师生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学生尽量轻松掌握知识点的目的。我们认为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最重要的作用,一是兴趣,二是基础,三是地图。只有学生对地理有浓厚的兴趣,学习起来才会有味道.也不会觉得很难。所以培养兴趣是很重要的。夯实基础:对书上的每一个知识点都不能放过,才会取得优异的成绩。关键要有45分钟上课的效率;为此我们要求学生上课时学懂、学会,不遗留问题,并及时通过练习和我们搜集的资料,拓展相应的基础知识。如果上课时有了不懂的地方,要及时找老师或同学解决,不要留下学习死角。扎实基础知识的同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另外,建议学生读一些地 1
理方面的书籍,还要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因为生活处处有地理。
其次是以图为主,以文为辅的学习模式。只要遇到书上有的地图,都要认真对待,尤其是要做到图文结合,通过自主观察、小组或师生交流、填图、绘图等方式,把握地图与知识点的关系,虽然比较麻烦,但是最关键的一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我们一般采用的方法有:
填、写结合,我们把它叫做“地理事物定位法”。在掌握了教材上的地理知识、地理规律和相关的地图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事物都占有一定空间、都有一定的分布规律这一特点,对地理事物及规律进行定位。具体做法是:准备一张空白地图(自绘或由教师印制作),把有关地理事物,如山脉、河流、自然带、交通城市矿产等,按位置、比例,分别“定位”到空白地图上,把众多的地理事物归纳为一图,使地理事物或规律更加一目了然,达到图形合一(图文合一),从而使学生的知识水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起到深化和巩固地理知识的作用。用此法还可以把不同章节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对地理教材越学越薄,越学越少,概念、规律清楚,内容熟悉的目的。
练、测并重,我们把它叫做“对比强化记忆法”。通过读、描、划、写、填等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在熟练掌握地理教材的“双基”内容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练习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地理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掌握各地理要素的规律,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辨证关系,学会用自己掌握的地理知识或规律分析一些与地理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要适当做一些目的性练习、测试,以了解知识掌握的情况,对有疑问的题目与同学进行讨论或请教老师。
在此阶段,对易混淆的地理事物包括地名、重要地理界线、典型的经济项目(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青藏铁路等),利用地图实行“对比强化记忆法”。如把不同性质的地理界线,季风区、非季风区,干湿地区,回归线、赤道通过的国家,气候类型等,都可以列在同一图上,进行观察、对比,强化记忆。
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地图为中心线索,通过学生探究教材、转绘教材,结合老师的分析总结,就能进一步加强地理空间观念,进一步理清地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达到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较好的完成充分把握教材,明确重点考点的目的。
二、构建复习体系
知识是系统的,尤其是地理知识,复习时只有重视知识结构的梳理才能夯实基础。我们复习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集中全力复习教材。首先是理清脉络,重视知识结构的梳理。地理中考面临四本书的复习,很多知识在课本中分布较为分散,学生在复习时应该首先把握课本的整体脉络,以图表的形式理出知识结构框架,构建复习的整体概念。夯实基础,重视基本知识点的掌握。从历年中考题型上的改变可以看出,试题突显出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所以在第一轮复习中对书上重要的基础知识进行了单独的整理,以便复习。同时对知识点加以分类,对于重要的地理事物及空间分布状况及时的进行分专题的总结。比如一些重要的地名、数据应当牢固记忆,并能落实到图上。
第二阶段以做模拟题为主。加强读图、用图能力方面的训练。结合中考指导,查漏补缺。地图是地理的灵魂。复习中要重视读图能力的训练,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基本地图如中国行政区划、中国地形地势等一定要牢固掌握。读图的同时还要把基本知识点与图形有机地结合,提高从地图、材料和图表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参照中考指导对考点内容和要求做全面、大致地了解,同时查漏补缺,把在初
一、初二时未掌握好的知识盲点消灭。对于各个考点的要求、掌握尺度要了解清楚,这样在复习时做到心中有数。
为了增强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老师们备课时,从以下几方面对自己严格要求。一是结合近年的各地初中地理中考试题,明确考试内容,把握知识和能力要求,使复习有的放矢。二是转变教学观念,改变单纯依靠“死记硬背”学知识的教学模式,倡导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决人地关系等实际问题。复习时以课本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为主,做题既要保证数量,更要保证质量。三是宏观把握初中地理知识结构、地理主干知识,注重对学生读图、识图和分析地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图文转化能力。四是教师必须注意语言的规范、严谨。课上用规范性语言教学,引导学生用规范性地理术语表达地理知识,包括规范的答题思路和方法。五是给学生创造机会,鼓励学生联系实际,学习有用地理,留心观察,提出问题,关注身边及国家大事。六是把握热点问题,加强实际应用。如去年地理中考题中就有一个填空题是根据地图填我国的一个文化遗产的名称,因为这个地方大致位于我市,所以很多人都能答出“明显陵”这
个正确答案。所以我们在选择习题时尽量涉及到一些社会实际和热点问题,如今年的汶川地震后,我们就及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分析产生的原因,并组织学生观后电视上的专家分析,设计相关习题让学生练习,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动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周边热点时事的习惯。
三、加强考前指导
中考前的五月份,我们结合历年中考阅卷分析和学生的反馈,认真分析地理答题失分的原因,对学生进行了针对性的考前指导:一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基本概念和原理混淆不清;二是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结构与联系把握不准确;三是审题时不善于抓住“关键词语”;四是不善于联想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科学的逻辑推理、归纳与综合;五是读图分析、填图绘图的技能不熟练、不规范;六是答题时不善于运用地理术语,答不到点子上。根据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中考要求,我们要求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努力做到:
(一)认真审题,读懂题意。找出关键词,把握试题中心含义,以及试题做题要求。比如分析题中所给的解题条件,如:明示条件、潜在条件,注意题中有无附加的特殊规定。
(二)仔细读图,看清图示。今年的中考地图占重要内容。因此在答题时认真看清图像、图表中所表现的内容,认真分析图中的组成要素,图中的有用条件和迷惑条件,特别是图中有无指向标,图例和注记等容易忽略的内容,做到准确、全面。
(三)注意答题技巧,提高语言表述准确性。在答题时要注意对
答案进行构思,并能用准确的地理语言将答案表述清楚,特别是关键词一定要准确,避免“眼高手低”的情况。
四、全卷分成两次答题,先易后难。做完后认真检查,尽量避免失分。另外我们平时经常鼓励学生,还对不同学生心理方面的特点做了针对性引导。
不同往常,今年的教学和复习,我们比以前更轻松了,这里不得不提到我们的助手--网络和多媒体教学。我校教师充分利用网络,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能力,提高了教学水平。很多好的建议、做法、教案,结合到自己的教学中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改变了知识呈现的方式,提高了学习、复习的效率,起到了变难为易的作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今年的中考中,我校地理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兄弟学校,离创人民满意教育还有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更加努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执笔:赵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