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发校本课程 实现特色发展(市论文比赛)
2011东莞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评比
开发校本课程 实现特色发展
——在初中创建钢笔画特色教学的探索
李 中 文
(石龙第二中学,广东 东莞 523326)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不少学校和教师正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本文针对我校创建钢笔画校本特色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从教学中总结经验,阐述从开发地方美术资源积累素材、联系实际创建校本特色、申报课题立项促进教研水平、开设博客平台展示成果、坚定奋斗目标五个方面对美术校本特色教学的作用和意义。【关键词】钢笔画教学;校本特色;古镇文化资源;探索
校本课程是课程改革的新生事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中第六条中明确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目前,我市美术教研会非常重视东莞地方特色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与实验,为打造我市“学校艺术教育有特色,学生艺术学习有特长”的品牌。这些都成为我们弘扬本土文化,发展学校特色的新契机。笔者遵循这一基本理念与导向,结合我校的市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基于石龙古镇资源的钢笔画校本教材开发与实践研究》的探究,结合我校的实际利用钢笔画教学创建我校的校本特色,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取得初步的成绩。本文拟就如何创建校本特色的一些做法作初步的探索。
一、联系教学实际,创建校本特色
《国家基础教育改革课程纲要》指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同时要求,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通过结合《纲要》要求,分析校情,我们经过思考、对比发现,早期我校的美术教学基本处于一种跟风状态,2011东莞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评比
别人搞什么,我们跟着搞什么,缺少美术教学特色。我们开展过版画教学、色彩教学,水墨画教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使用工具的局限和繁琐,大部分学生只能欣赏、观摩作品,难以开展全校性的普及教学,只能在艺术小组中开展小范围的教学。能不能找到一种技法上容易让学生掌握的画种和工具来改变这种局限呢?通过反复的比较和大量地实践,在画种众多、争芳斗艳的今天,我们选择了钢笔画作为特色教学。
钢笔画是外来画种,因其工具简单,篇幅较小而曾被人们认为是一朵小花。它的线条流畅,清晰明快,黑白对比强烈,明暗层次鲜明,和普通的素描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不少大师的素描名作都是使用钢笔或类似钢笔的工具来完成的,最重要的是易于入门,且容易出效果。无论在室内、室外,只要一支钢笔、一个本子、一块垫板就可作画,不但有利于开展普及性教学,而且也是初中生打好扎实美术基础的一个很好的绘画形式,所以深受中学生的喜爱。
为了更好地寻找到特色教学与常规美术课的结合点,提高学生的钢笔画基础,我们尝试将钢笔画教学融入进现行的岭南版美术教材,如:将初一的《校园风景写生》、《像画家学构图》、《汽车造型》等一些美术课,融入素描基础知识,透视原理、速写画法等美术技法理论,提高了学生的理论素养,同时再让学生收集石龙风景素材,进行创作和练习,收效甚好。在课堂训练中,教师采用示范教学,通过给学生临摹优秀作品、欣赏钢笔画创作视频等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和速写能力。尊重学生个性差异,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法则。大量的练习,让学生能较全面深入正确地观察物象,并对所描绘的物象大胆进行艺术取舍与概括。通过概括、提炼,锻练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其知识范围,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陶冶了情操,大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和对画好钢笔画的信心。
为了巩固理论知识,笔者还鼓励学生经常利用节假日进行一些户外的风景写生。在写生中,艰辛伴随着快乐,学生克服重重困难,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努力,每一
2011东莞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评比
幅作品,既体现出学生们平时在课堂上所学的基本技能的重要性,又检验了学生作品是否艺术地再现生活。如画石龙老民居、老街建筑、公园老榕树、传统骑楼、江边老船等,这些作品能真实地、艺术地反映生活和地方风情。当一幅幅极具地方特色、富有灵气的学生作品呈现在我们面前时,学生那份激动,那份喜悦,那份自豪,如同蜜糖一样注入心田,溢满幸福的味道。
教学实践中,我们不断地反思与总结,积累了许多钢笔画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教学之余,我们广泛收集不同风格、不同表现形式、不同画家的优秀钢笔画作品,并认真揣摩、临习并常常进行户外采风写生。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师自身艺术素养及绘画基本功。
二、开发本土资源,积累特色素材
石龙是广东四大名镇之一,有着八百年的悠久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传统岭南特色的骑楼建筑、举重之乡、龙舟竞渡、金沙漾月、明清古街、欧仙遗风、竹器文化„„都彰显着古镇石龙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给我们开发校本教材提供了独特的资源。但是我们了解到很多同学在古镇生活了许多年,却很少去认知、了解和发现古镇独特的美。为了让学生了解古镇的文化内涵,广泛收集《石龙风情》钢笔画校本教材的第一手资料,笔者根据岭南版13册第三单元《科学、艺术考察活动的策划》一课,设计了一个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以石龙古镇为考察对象,设置不同的考察主题,如:石龙的中山老街(骑楼建筑)、家乡的船(老船与现代的船)、石龙的雕塑艺术(收集石龙的雕塑素材)、家乡巨变(新城区的变化)、石龙民间工艺(竹器街历史与故事)、传统的节日(端午节龙舟竞渡)、中山公园里的人们(老人操、游人、棋牌娱乐等)、欧仙遗风(古寺庙传说)等,让学生自由选择,然后自由组合,合作探究,以此增强学生对石龙历史文化的认识,从而感受家乡的美。在实地采风的活动中,在家长的互动配合及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走进古镇,走近博物馆,了解家乡的历史现状、民风民俗、古建筑及其背后的文化等等。他们多次穿梭在大街小巷,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拍下了许多极具特色的景致,积
2011东莞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评比
累了大量的素材,挖掘出了丰富的创作题材。通过调查走访,学生们了解到了之前所不曾了解的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和传说,唤起了他们对英雄人物和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家乡传说的神秘之感,同时促进了他们对勤劳、朴实的石龙人民的了解,增强了他们对自己家乡古迹和历史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而这必然让他们手中的画笔更加绚烂多姿,画出更多有血有肉、真情实感的作品。
实践证明,经过合作、观察、探究,学生的实践能力从中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渐渐养成了观察的好习惯,并获取了审美感知,明白美就在身边。学生以作文、实物、摄影、绘画、采访、考察报告等形式广泛搜集资料,最终以PPT课件展示小组考察的成果。这样,在对古镇的文化资源进行搜集整理的同时,也为钢笔画创作积累了丰富的具有本土特色的素材。
三、申报课题立项,促进教研水平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成为长流不断的小溪。”要使教师们通过参与课题研究获得专业上的更大发展,仅有管理者的重视、带头参与、全程负责与老师们的热情参与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我们清楚,教师们拥有更多的只是实践经验,更需要的是理论的指导和提升。课题研究需要先进教育理念的引领,需要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需要不断的创新和提升。
为进一步深化校本课程的研究,彰显地方资源优势,形成个性化的校本教学特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2010年我们提出了《基于石龙古镇资源的钢笔画校本教材开发与实践研究》的课题,并获得市教育科研组的立项确认。通过开展理论学习,不仅扩大了我们的专业知识面,而且还使我们意识到知识更新的重要性。为了进一步拓展钢笔画教学的内涵,打破教学的局限,推广钢笔画的普及程度,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利用第二课堂开展了钢笔画兴趣小组的培训。我们已经开展了研究和探索,并且进行了大量的教育理论学习,本着“边研究、边实践、边探索、边反思”的工作思路,通过理论学习与教学总结,发现在2011东莞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评比
早期的教学中,由于我们的教学过于注重单纯的技能技巧层面,只能在有美术基础的艺术小组中开展,不能使多数的学生受益,钢笔画特色教学似乎只局限在少部分人中。所以在班级教学中,我们还精心设计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发动更多的学生去参与,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行组织、自主开发、自主编制《石龙风情》钢笔画校本教材,并设计有关钢笔画教学的活动。
总之,课题的研究过程转变了教师观念,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也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学生的能力也从中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发展,陶冶了情操,激发了情感,也让德育无形地渗透进教学活动,教学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四、开设博客平台,展示教学成果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进入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同时也为教师找到一种更便捷的途径进行学习和交流,于是诞生了教育博客。它作为一种新的表达方式,不仅传播情绪,还包含大量的智慧、意见、思想和评论。
为了结合我校美术教研组的课题研究,我们建立了“情融笔尖,绘古镇遗韵”钢笔画教学博客。经过一年的努力,在博客中我们不断汇聚钢笔画领域的精粹,如:最优秀的网页,最好的书籍和媒体,最好的专家和学者介绍,还有教师的教育随笔、学生课程感言、师生美术作品和获奖作品等内容的不断融入充实。最重要的是我们收集了石龙古镇文化、历史、人文相关的网站、报道、资料、历史故事、英雄人物与事迹等相关资源,收集在博客。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浏览博客内容自主学习,并对同学发表的博文进行评论与留言,慢慢形成相互鼓励、相互学习的良好氛围。
实践证明,通过博客作为载体,学生对家乡石龙的文化历史有了深刻地了解。这样教学与博客的结合,不仅深受学生的喜爱,还有利于教师进一步提高认识,利用博客资源与周围的群体分享交流,促进科组教师教学能力、理论水平、教师专业素质、研究意识、反思意识和合作意识的提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建设
2011东莞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评比
好一个优秀的博客,需要我们不懈努力,不断积累和创新,不断充实和完善。下一步的目标,就是要结合教学,尽可能多地融入教师和学生日常的创作作品、教学心得和学习心得,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积累更有效的教学经验,努力打造出一个富有特色和影响力的博客。
五、坚定奋斗目标,锲而不舍探索
我校历届领导非常重视艺术教育,确定将艺术教育作为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每年我校举办大型艺术节、大型书画展已成为传统,这些都成为我们开展特色教学的有力条件和良好的展示平台。通过两年多地努力,在市美术教研会和相关专家的指导下,我们逐渐走上了以人为本、以校为本、以生活为本、以自然为本、以乡土为本的钢笔画特色教学之路,学生的艺术素养、综合能力有了普遍地提高。近三年,师生在全国、省、市绘画比赛中更是成绩显著,如:我校师生《石龙风情》钢笔画作品入选“东莞市初中美术特色教育项目成果展览”,并入编东莞市特色教育成果展系列丛书。辅导学生书法、绘画方面获全国奖5人次,省、市获奖者共约30人次,其中现场比赛一等奖3次,二等奖4次,三等奖6次。教师获奖情况也成绩喜人,教学案例、论文、绘画作品、公开课比赛,在省、市比赛中均有优异的成绩。
“魅力源于个性,特色引发活力。”实践证明,钢笔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我创建校本特色的一个新亮点,它有力地推动了我校艺术课改实验的进程,丰富了学校文化的内涵,促进了师生的共同成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校钢笔画艺术特色教育之路必将是漫长的,然而我们认定了目标,就一定会持之以恒,坚持走下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对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进行深化研究,加强理论武装,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加强科学的验证与评估,积累研究经验与成果。我们将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为我校艺术教育事业增添绚丽的色彩。
2011东莞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评比
参考文献: [1] 张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2] 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北京师范大学,2001.[3] 丁新华.继承与拓展——乡土教材教学探索.中国美术教育,2000.[4] 尹少淳,侯令.怎样开发和利用美术课程资源.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第二篇:开发特色校本课程 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开发特色校本课程 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摘要:学校特色是学校发展的驱动力量,是学校发展的灵魂。突出的学校特色决定着学校战略以及相应的制度策略的制定,决定着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校发展的速度,影响着校内各种资源的开发与组合,塑造着学校的品牌价值。可以说,没有特色的学校就是没有生命力的学校。学校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追求办“规范+特色”的学校,培养“合格十特长”的学生的办学目标,以务实创新的精神和“以特立校”的办学理念,把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和突破口,积极实践,大胆探索,通过开发特色校本课程,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校的特色形成。
关键词: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正
文:众所周知,学校特色是学校发展的驱动力量,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实践证明,学校特色建设的关键不在于建立各种特色形式本身,而在于特色建设所产生的影响和效能,在于努力提升学校的办学特色,即真正使学校特色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巨大力量。无数优秀学校的发展史表明:突出的学校特色决定着学校战略及相应的制度策略的制定,决定着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校发展的速度,影响着校内各种资源的开发与组合,塑造着学校的品牌价值。可以说,没有特色的学校就是没有生命力的学校。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追求办“规范+特色”的学校、培养“合格十特长”的学生的办学目标,以务实创新的精神和“以特立校”的办学理念,把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和突破口,积极实践,大胆探索,不断开发特色校本课程,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校的特色形成。
一、开发特色校本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就是要使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而自由健康的发展,从而使每个人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不同需求,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具体体现在课程内容的多样性、可选择性和丰富性上。传统的课程强调学科知识,忽略了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真实体验;而特色校本课程则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学习经验,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差异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与众不同的主体,满足每一个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从学生经验出发,提供差异性课程,体现了差异性教育的原则。作到了因材施教。同时,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是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存在的,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从而真正实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目的。为此,学校组织编写了艺术特色系列校本教材——简笔画校本教材(一年级),拓展学生的线条把握和简单的造型能力,为其它美术活动打下基础;手撕画校本教材(二年级),这是一项传统的民间技艺,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型能力、构图能力,更突出了对学生色彩搭配能力的培养;秫秸制作校本教材(三年级),结合辽北地域文化,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发挥地方优势,旨在锻炼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蛋皮画校本教材(四年级),艺术海洋中的一朵奇葩,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用美术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历练学生的耐力,创造自然之美,贴近学生生活;种子画校本教材(五年级),锻炼学生的耐心和细心,培养学生对肌理的感受能力和平面造型能力,感受拼图造型的乐趣;硬笔书法校本教材(六年级)主要是对小学阶段写字教学的一个验收和强化,为学生未来的人生涂上优雅的底色。通过以上系列艺术特色校本教材的开发,使学校走上了“课程引领,特色立校”的办学之路。真正让特色教育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最终达到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目的。
二、开发特色校本课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开发特色校本课程锻炼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提高了教
师队伍素质,促进了教研之风、学习之风的形成。教师具备了精良的文化素质、高尚的道德素质、健康的身心素质,不断提升了教师自身的修养。随着校本课程的不断开发和深入,教师的观念在不断转变,课堂教学水平在不断提高。通过五年多的实践探索,广大教师深深认识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也能提高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编能力,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的能力。帮助教师们认识到自己所教的学科与学校整体的教育目标的关系、与学校发展前景的关系、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整体的课程观和结构的课程观,形成整体的课程意识而不是狭隘的学科意识。由于传统上,教师并不负责教材的改编或重组,长期处于课堂的具体教学设计。并没有选择学习主题,设计教学内容的能力。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无疑可以帮助教师获得这种能力;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和能力,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研究自己的学生,研究教学内容,研究和思考学校发展的远景和文化的创生。在与全体编委成员共同开发校本课程中,教师以课堂师生互动的自然情景为研究对象,进行行动研究。在这种研究过程中,教师们的研究意识和能力会大大增强;增强教师们的合作意识。改变了教师们传统的、孤立的开展教学的形式,校本课程主张以学校为整体,集体协作共同决策和开发课程资源,每个年部之间的校本课程也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这就要求教师们相互学习,共同研究问题并找出解决的方案。教师们在合作过程中会增强合作意识,提升了合作能力。完善了教师的知识结构。教育情景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所以要求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对教师而言,最重要的知识只能在实践中获得。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不仅能够加深自己对本体知识的理解。而且能丰富条件知识,累计实践性知识,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更趋合理与完善。所以,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开发特色校本课程,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一个学校有没有特色,首先要看他有没有自己的办学思想。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确立就是在保证基本的教育质量的前提下,给学校一个空间,让学校根据自己的客观现实确定自己的办学思想,确立学校正确的发展方向。特色化课程的建构是实现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了学校功能的重新定位。传统的教育理念认为学校必须顺应现存的社会价值规范和文化传统,学校的任务就是传承文化。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理念认为学校除了传承文化之外,同时肩负着改造现存的教育弊端,冲破不合时代的落后的文化传统的任务。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赋予了学校教育选择的权力。在传统的课程开发模式下,学校只是国家课程的执行单位,校长的任务只是上情下达,教师只是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学生必须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而特色校本课程则具有研究性、学习性、发展性、开放性。支持学生、教师的个体发展,为每一个人的发展创造机会和空间。教师之间,学校之间要对外开放,形成一种交流的思想,在合作交流中进步,让从事教育事业的基层教师有机会参与决策,分担责任,极大的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当下,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的投资的概念已被多数家长所接受,家长特别重视孩子的教育,让孩子享受优质的教育已成为普遍的教育需求,特色校本课程开发强调自主决策、自主开发,有利于形成品牌效应,更好的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逐步提升学校的品牌价值,扩展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从真正意义上促进了学校特色的形成。
总之,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遵循科学与校本课程相结合、生活与校本课程相结合、兴趣与校本课程相结合、文化与校本课程相结合的原则。从切实提高学生素养需要出发设置系统的特色校本课程,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挖掘各类课程要素,提出各类课程具体目标,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感染性,最终掌握科学的育人方法,并形成自我的教育、教学风格,实现了自我发展;学校完善了办学理念,改革了学校管理,追求校园特色品牌的形成,学校通过深入进行特色课程校本开发研究,推动了特色学校的建设,最终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特色的品牌学校。认真研究校本课程,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并有效的利用校本课程,培养出更多有个性、有特色、学有所长的人才,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特色校本课程成为学校特色腾飞的翅膀。
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全国重点课题
“中国学校特色教育建设与发展研究'的子课题 《创建学校艺术教育特色的实践与研究》提交论文
开发特色校本课程 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田柏伏
辽宁省调兵山市第九小学
第三篇:开发校本课程 创建办学特色
开发校本课程 创建办学特色
——高台县解放街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近年来,我校紧紧围绕“全面发展,特长育人”这一办学理念,结合实施省教育厅下达的地方与校本课程建设项目,大力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激发了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彰显了学校办学特色。现就去年以来我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的不成熟的做法向各位领导做一简要汇报:
一、通过学习培训,提高开发意识
为了进一步整合校本课程资源,提高全体教师对校本课程的开发意识和开发能力,2009年8月,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专门培训,学习了《甘肃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示范建设项目工作手册》和《甘肃省义务教育校本课程示范建设项目研修手册》等文章,观看了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刚平主讲的《关于校本课程的几个问题》的视频光盘,邀请高台县教育体育局教研室课改专家和我校骨干教师一起,根据省教育厅课程教材中心的要求和有关资料,对全体教师进行了细致的培训,使教师认识到自己就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为校本课程开发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同时,学校对负责课程管理和开发的人员做了专题培训,切实发挥课程教学领导者的作用。
二、建立组织机构,加强制度建设
为了保证我校校本课程正常有序开设,我们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全体参与的校本课程开
2345-
第四篇:开发校本课程 打造学校特色
开发校本课程打造学校特色
——****中心小学特色工作汇报
校本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是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并列的一种课程类型,是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补充,它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体系中与学校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级课程。是根据学校环境和发展特色的实际,由学校自主开发的,使课程校本化,能够体现学校办学思想和学校特色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对学校的长远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实施显得尤其重要。
学校特色就是一所学校的整体办学思路或在某项工作中所表现出的积极的与众不同的、优秀的、突出的和领先的方面。换句话说,它是一所学校积极进取的个性表现。办学特色的概念既有其绝对的一面,也有其相对的一面。
学校特色建设和校本课程开发的共同点:首先,两者的目标一致。其次,两者都体现一种个性化教育。再次,两者都具有多元培育特色。学校特色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立足点,校本课程开发为学校特色建设奠定了深厚基础,学校特色建设推动了校本课程开发,两者可以互相作用,互相推动。
因此,我们想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特色建设的实践,来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找出并逐渐合理科学地定位两者之间的关系,使两者能够互相作用,互相推动,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为学校今后的校本课程开发和特色建设更上新台阶找到科学的依据。
千百年来,一代代中华民族的子孙生生不息,他们将朴素的思想、情感、习俗和技艺隐沉于包括剪纸在内的古老文明之中。中国的民间剪纸以其丰富的形象语言反映了中国深邃的传统思想、古老文化,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一张薄纸、一把剪刀,可以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审美能力,可以陶冶心灵,美化生活。因此,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孩子应有剪纸的机会。”他认为剪纸可以使孩子安静下来,专心致志地干一件事;还可以使他们练出一双灵巧的手,而手巧往往意味着心灵,这是因为手部肌肉群的训练有利于大脑的开发。2003年,剪纸被列为全国首批“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 1
程”的抢救和保护项目,抢救民间文化遗产关键在于传承,而学校应是传承民间文化遗产的主阵地。开展剪纸课程,从小培养学生对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和兴趣,不但可以拯救濒临失传的艺术,更能为艺术提供一种新的发展机会。鉴于以上的原因和学校具备的条件,我们选择了手工剪纸,以它为切入点,打造学校办学特色。同时为了使这项特色活动能够更加普及、持久地开展,我们确立“剪纸艺术以发展思维,培养学生品行”为指导思想。在全校普及剪纸教学活动,把剪纸艺术与校本课程开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本的风俗的特点,把“趣味剪纸”作为学校校本课程目录下的一个特色课程。通过以日常生活随时可见的内容为题材的剪纸课程的学习,让全校学生知道剪纸的基础知识,利用工具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剪出家乡的风貌,剪出对未来的向往,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参加比赛,让师生从课堂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多角度、深层次地丰富教与学的经验。
一、剪纸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
(一)环境的开发
加强宣传,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营造良好的校园剪纸艺术氛围。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我们把剪纸文化作为一个重点内容,开辟剪纸文化的专用宣传窗,建立剪纸制作专用教室、学生剪纸作品陈列室,各班级设立剪纸作品专栏,教学楼三楼全部是师生剪纸作品展出,校园内处处充盈了富有乡村特色的剪纸文化韵味,从而陶冶师生的艺术情操,培养师生对剪纸艺术的兴趣爱好,使学生对剪纸由陌生到感兴趣。
(二)教材的开发
编写剪纸校本教材,利用教材作为载体真正实现剪纸的规范化和普及化。编写校本教材的目的是为了能使校本课程在我校真正开展落实,并有效地进行规范和普及。我校的剪纸教材主要分为低年级段、中年级段和高年级段,教材内容包括:低年级的对剪纸的基本认识、简单的技能技巧;中年级的剪纸的种类、剪纸的技法和简单的创作;高年级的剪纸的历史、剪纸的基本刀法、作品的创作和集体创作以及对于剪纸作品的欣赏和鉴赏能力。为编写校本教材,我们收集了许多相关材料,并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内容。通过发挥大家的智
慧,齐心协力,终于完成了编写教材这一艰巨的任务,编写了第一套适合低年级使用的剪纸校本教材。
(三)师资的开发
发挥本校教师长处,承担教学任务。我校的****老师兴趣广泛,对剪纸艺术情有独衷,所以学校在2009年把校本课程的试验课交给了他。通过半年的教学,效果不错。不但带动了学生的剪纸积极性是,还带动了一批老师的剪纸积极性,使大家认识开设剪纸艺术课程的目的意义,了解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于是我们请王景文老师,对教师进行培训,内容包括剪纸的基本知识、剪纸基本技能和剪纸基本创作手法等。通过培训,让教师掌握剪纸的方法、技巧和技艺,提高教师剪纸教学的能力。
二、剪纸纳入常规的教学计划管理
1.课时的安排:学校每个星期都固定安排一节剪纸课,一般一学期上十六课时。将剪纸教学活动引入课堂。并列入课程表,专课专用,将剪纸教学纳入教学常规检查,每节课40分钟时间,由剪纸教师组织教学管理。学校提出了“备好剪纸课教案,指导好剪纸实践活动,上好剪纸作品讲评课”的要求,保证了剪纸教学持续有序地进行。
2.内容的确定:一二年级:主要学习剪纸的基本知识,持剪刀的正确方法,练习基本线条的剪刻,摹仿简单的剪纸样式及单色剪纸。三四年级:重点放在教给学生剪纸方法,剪纸要领上:先剪刻最细致最要紧的部位,然后由中间向四周扩散,以有效地把握作品整体,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繁到简,循序而进;五六年级:主要学习分色剪纸、染色剪纸、剪影;学会对要剪制的对象进行必要的夸张变形;能围绕主题进行创作与集体创作。
三、优化教学方法,让剪纸艺术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我们通过深入地研究与实践,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剪纸特色教学方法,我们将各种较抽象的概念和方法贯穿于具体形象的操作之中,注重引导学生去亲身体验和感受,让他们去发现、探索,从而创造出不同的剪纸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意愿。我们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课堂示范法
为使学生快速学会剪纸的操作过程和方法,我们从简单常用的、趣味性强、装饰味浓的范品中着手,示范有:①对称式,如《贻贝》;②自由式,如《鲳鱼》;③花边式,如《螃蟹》等三种形式的剪纸过程,并强调剪纸艺术的关键在于反复折叠剪刻,图案形象美主要在于“对称”和“连续”,这两个特点几乎全部或分别体现在所有的图案之中。如在学剪“花边式”的《螃蟹》时,我们用比学生大三、四倍的示范纸在黑板上将“说”(方法)、“折”(折纸方法)、“画”(轮廓画法)、“剪”(剪刻方法)、“贴”(贴在对比强烈的纸上)等五个具体操作过程一一示范,让每位学生都看清剪纸的方法技巧,并一环扣一环地跟着画剪,这些方法既直观又简练,学生看得见,印象深,产生较强的感受与共鸣,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2、自主发现法
长期以来“灌输法”以教师为中心,而使学生失去了自我感受、自我加工、自我创造的机会,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因此剪纸教学活动也同样要还给学生自由、自主的活动空间,提供创造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尽情地抒发对艺术的感受。教师可以把剪好的作品提供给学生观察,让学生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自己去发现剪纸的奥秘,因为问题最能唤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在观察中发现剪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能力。
3、游戏贯穿法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在剪纸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可以故意创设一些游戏情节,通过游戏这座桥梁达到教学目的。例如,通过多种方法让学生发现折叠剪纸的有趣,孩子们在不断地将纸折叠一次或多次,剪出相连的鱼类、人物、花边时,学习情绪高涨,在叠叠、折折、剪剪中学生很自然地学会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剪纸作品。
4.自由组合法
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剪纸技能,确定一个主题,根据所确定的主题,剪、刻相应的作品,如:大海、礁石、海鸥、渔人、各种鱼类等,然后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剪贴,拼成一幅幅内容丰富的图案,有兴趣的学生还可以根据成品进行作文小
练笔。这样既给了学生一个自由创作的空间,鼓励他们大胆进行想象,创造出颇具风格的精美的图案,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想象能力,更能激发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四、开展各种剪纸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1、剪纸作品展览。把标上题目、作者所在班级、作者姓名的作品在学校操场上展出,让全校学生排队观看,学生在比较中,提高了自己的剪刻技能和欣赏水平。
2、现场剪纸比赛。分低、中、高段年级进行,竞赛分限定内容和自由发挥两种,评委当场打分,评出优胜者,并发给奖状;邀请本县区的专家和有剪纸特长的家长到学校进行剪纸指导,让学生了解民间的剪纸艺术,对提高自己的剪纸技术起到积极的作用。
3、组织学生走向社会,走上街头。观察体会剪纸在实际社会生活中的运用,并了解民间剪纸朴素的表现手法、娴熟的剪纸技艺。
4、一年一次的艺术节活动,“剪纸”庆佳节活动。如庆祝劳动节、六一节、元旦、迎世博等,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用剪纸作品装点、美化自己的班级。尤其是迎世博活动,让学生通过画、剪、贴,懂得世博知识和文化,规范自己的言行,促进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形成,从而进一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五、扎扎实实创建,实实在在收获。
学校自2009年起开设剪纸特色校本课程以来,形成了浓厚的剪纸氛围,使学校在打造自己特色的道路上,稳步发展。
1.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
剪纸艺术进校园活动改变了以往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被动状态,让学生在掌握一定技能的基础上能自由地选择自己喜爱的物体进行剪纸,由于这是学生自己所选择的,则必然会抱着认真的态度去主动地探索,克服一定的困难去完成。每当完成一件作品时,学生们心里甜滋滋的,感到十分高兴,真正体味到了成功的快乐,增添了下一次的剪纸内驱力。
2.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剪纸要求学生在掌握了一定技能的基础上,自己开动脑筋,克服困难,剪出各种不同的物体,每一件作品,往往需要学生经过多次实践,反复推敲才能成功,这就要求学生有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和意志力。通过反复实践,精心剪纸,对于学生智力的开发,激活学生的大脑思维具有一定的好处。
3.促进了学生独立交往能力的提高。
在剪纸活动中,学生经常会遇到困难,这时除了要开动脑筋,学生之间还需互相帮助、学习、共同商量、讨论、互相合作。因此,剪纸过程既是学习提高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交往的过程。学生不仅能学习与人交往的技能,还能练习怎样向别人请教,当两人或几人共同完成一件作品时,便有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友谊的发展。
每个孩子都会幻想得到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每一个老师都希望拥有教育的良方。实践证明,剪纸不仅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美的熏陶,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创造力,更重要的是保护并继承了中国的传统艺术。对我们学校而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校本课程,充分挖掘剪纸教学资源,不断探索剪纸教学的新途径。继续有效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剪纸活动,让剪纸这朵古老的艺术之花深深地扎根于在学生心中,真正使剪纸特色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立足点,使校本课程开发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使学校特色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有效的资源,让校本课程为特色教育的深化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开发校本课程彰显学校特色
开发校本课程彰显学校特色
为增强新课程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体现学习办学的独特性,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本学期开始,教务处确定数学史话为校本课程。数学史话是对数学发展史、中外数学名家、趣味数学、数学奇闻轶事、古典数学名著、经典名题的研究。这门课程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培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和民族自豪感,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的开设在七、八年级展开。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利用大量课余时间,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查阅课外书籍等方式搜集有关数学史方面的典型资料,并要求学生随时做好详实的笔录;第二阶段,搞好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通过数学小园地、演讲、专题会、传阅读书笔记等方式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扩大知识面;第三阶段,教师组织写作能力强的学生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修改、编撰成一本《数学史话》小册子,作为校本课程的研究成果。本课程的开发弥补了国家课程的不足,使课程更符合地方和学生的需求,教师能够比较容易获得工作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学生的素质能得到深层次的延伸和拓展。我校数学文化底蕴深厚,为课程的开发提供坚实的研究基础和有力的保障,更能体现学校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