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入伍动机的误区分析和对策研究
大学生入伍动机的误区分析和对策研究
摘 要:入伍动机是大学生要求入伍的内在原因,就是他在思想上为什么要求入伍。2009年兵役制度的调整,让普通高校的大学生有了更多的入伍参军的机会,但当前大学生入伍动机中存在几种误区,正确认识和分析这些误区,对新时期大学生个人发展和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入伍动机;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D26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5-0294-03
入伍动机是大学生要求入伍的内在原因,就是他在思想上为什么要求入伍。正确的入伍动机,对其行为会起着积极的精神推动作用。我国《宪法》第55条规定“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1]。因此正确的入伍动机是保卫国家,为了祖国人民的幸福和安宁而入伍。但是随着和平和发展成为了时代的主题,国内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以及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使得大学生入伍动机产生了许多误区。
误区一: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倾向。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整个国家经济形势不好,加之大学生毕业人数节节攀升,很多大学生无法就本专业找到对口的工作,在就业前景不明的情况下,就会选择通过入伍来转移就业压力。于是先与部队签约,打算在找到相对满意的工作后,再与部队解约,实在不行就去当兵是大学生入伍动机实用性和功利性最明显的特征。从个人功利主义角度看,无可厚非。但从部队长远发展来看,此类大学生越多,越不便于思想管理和行为引导,最终导致士兵服役的主动性和部队稳定性下降的负面影响。另外,受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的影响,部分大学生把进入部队当作飞黄腾达,光宗耀祖的跳板。因此,在服役期间适应部队生活的能力较弱,一遇困难易产生退缩念头,滋生不满情绪。长此以往,部队战斗力必定会受到影响。
误区二:盲目从众、简单化倾向。近年来,随着部队对大学生入伍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强,吸引了为数不少的大学毕业生投笔从戎。在很多高校预征报名的现场,大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受此氛围的影响,很多大学生看身边同学去咨询,自己当然不能落下,也欣然前往。有意思的现象是,本来是陪着同学去凑热闹的,一到现场看那么多同学在报名,也一时兴起报了名。这种盲从行为,是以后畏难情绪滋长的因素之一。另一方面,现代传媒的发展和大量军旅题材影视作品的播映也使得大学生入伍动机有简单化的倾向。大学生对于部队的了解,更多还是来自影视作品的展示,受片中情节和主要人物的影响,产生对部队的向往。部队潜在“神秘”、“威”、“严”“高”等外在形象使他们对部队的心里预期过高,主要体现在“对部队食宿条件的预判、对部队管理模式的揣测、对同事及同事关系的想象等多个方面。”[2]但后来的部队生活的方方面面和他们的预期落差很大,军营生活的艰苦、紧张、单调、高标准和严要求得不到他们认识上的认可,这就在心理上埋下了隐患。
误区三:家庭期望、完成任务的倾向。父母中至少有一人曾具有军人身份,或者是向往、崇敬军人,因此比较倾向鼓励和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军人。“这里面不光有子承父业、望子成才的心理,也有对于军人职业特殊价值的认同”[3]。家庭所给予这种无形压力,构成了一部分大学生的入伍动机。但是现在的大学生基本都是90后,他们更崇尚自由独立的生活环境,并不愿意接受军营比较封闭高压的管理制度,迫于家庭压力的入伍,会对大学生在部队的成长形成较大的阻力。
大学生入伍存在的这些动机,与整个社会环境、网络环境、宣传环节、家长愿望和个体认知分不开的。
一是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中的效率优先、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内在规则,对以追求精神价值的集体主义原则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使得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越来越务实,越来越功利化,在此影响下可能导致他们走上追求物质、着眼现实的道路,进而造成了他们入伍动机的不纯。
二是网络环境的影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逐渐渗透进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既有开放性、传播性、及时性的特点,又有破坏性、隐蔽性、匿名性等特点,因此,能否利用好这把“双刃剑”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网络上信息质量良莠不齐,既有对大学生有益的信息,也有充斥着灰色、黄色、暴力等有害信息,甚至还有心怀恶意破坏者散布的谣言,误导思想相对单纯、辨别是非能力差的大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入伍动机。
三是宣传环节的弱化。一般的入伍宣传认为国防教育是国家的事,高校中可有可无,不是必需的,且这与人才的培养没有太大的关系。因此,在国防教育的过程中,人力和财力的投入显得不足,只是开展一些基本的、简单的军事理论教学,成了学生军训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这种认识偏差,使得国防教育始终处于低层次的水平,使得学生对于军事职业和军人缺乏应有的了解,也就谈不上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另外,也有不少学生对于大学生是否能够入伍,有哪些入伍的渠道,入伍后享受哪些待遇以及需要服役多长的年限等基本信息都缺乏了解。这种不了解,正是宣传环节弱化的结果。
四是家长愿望的与日俱增。大学生的入伍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受家长愿望的影响,一方面,有些父母出于自己因种种原因没能实现入伍的美好愿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入伍,来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因此不管子女内心是否愿意入伍,强行要求他们以入伍为志向,时时刻刻准备进部队当一名军人。这种入伍动机并不是出于子女的自觉愿望,完全是迫于父母的权威,从其内心深处根本就不喜欢军营的严格封闭的生活和训练环境,这种认识上的偏差,为他们心里产生问题埋下了隐患。另一方面,父母动机不纯,基于现实的考虑,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入伍。因为进入部队不光能够减免学费,而且现在部队的待遇年年提高,哪怕就是退伍后,还能有一笔可观的安置费。因此极力的让自己的子女入伍。对于大学生本身来讲,基于现实和理想的考虑,往往也迫于现实的压力,做了无奈选择。这种没有遵从内心的想法而做出的违心选择,当在现实中碰到困难时,特别容易产生厌倦和逃避的心里。
五是个体认知的偏差。个体的时代特征是他们认知偏差的原因之一。2008年9月,各大高校迎来了首批“90后”新生,这标志着“90后”大学生时代的到来。他们自信张扬,但又以自我为中心,耐挫能力较差,这些性格特点使得他们更强调自我价值体现,团队合作意识淡薄。这与部队讲究团队、崇尚集体主义、强调战友情的作风和传统有较大的冲突。当与战友出现些许矛盾,只是站在个人角度来看,不能进行换位思考,做事易走极端,也易破坏部队团结奋进的环境。和平安宁、物质丰富的社会环境是他们认知偏差的又一原因。当代大学生的出生处在比较安宁、和谐的环境之中,人生经历简单,大多就是从校门到校门,没有经历过社会那种纷繁复杂的摸爬滚打。加之大多数学生又是独生子女,几代人呵护一个人,导致他们娇生惯养,缺少理想信仰。因此“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只会强调个人利益,认为个人奉献应与社会索取相等价,在对待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态度上越发的趋于实际,缺少自我奉献精神,同时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意识严重缺乏”[4]。
因此,正确认识和分析大学生入伍动机,加强这些问题的对策研究势在必行,其对策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以加强理论学习,端正大学生入伍动机为目的,构建大学生入伍动机的思想基础。加强理论教育,从思想根源上端正其入伍动机。第一,爱国主义的教育。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虽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增强与我国的经济合作,但也一直没有放弃对我国的“军事威胁”。因此一定要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增强他们的国防观念,培养他们以“报效祖国”为使命的军人理想。第二,军魂意识的教育。“我军的魂就是党的领导,这是我军能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根本保证”[2]。只有在大学生的思想深处牢固树立了军魂意识,才能增强其紧迫感和使命感,才能促使其主动加强对正确的共产主义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学习,进而打牢其献身国防的思想基础。第三,“中国梦”之“强军梦”意识的灌输。“中国梦,就是民族复兴的梦,就是强国梦。强国梦蕴含着强军梦,强军梦支撑着强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有强大国防力量作后盾”[5]。作为选择入伍的大学生,必须教育他们要有坚定的强军信念,勇于献身国防的精神,用自己所学知识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做出贡献。
二是以多种宣传手段为载体,增强大学生对部队的了解,强化大学生入伍动机的发展环节。大学生入伍动机存在的偏差,很大程度上源自对部队生活以及军人身份缺乏相应的了解。因此必须加大宣传力度,运用多种宣传手段。第一,可向欲招生的高校寄发宣传海报和介绍部队生活光盘。在校内的醒目处张贴海报,介绍入伍报名时间,报名方式等,让学生有时间去了解去决策。同时可以以班级为单位,组织观看介绍部队的光盘资料,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同学们对部队有更直观地了解。第二,可以组织本校现役入伍士兵回母校集中为同学们介绍部队的训练和学习生活,并现场解答同学们的疑问。第三,充分利用好校园的电台广播、报刊等媒体,以不同的主题全方位的进行正面引导,从而增强他们的爱国热情、报国之志。第四,大学生对部队的了解,很多来自于小说及影视作品。但以大学生入伍为军事题材的影视作品和小说相对较少。因此国家要鼓励多以这方面为题材的影视作品的拍摄和小说创作。
三是坚持以高标准严要求的考核审查标准,把好入口关,夯实大学生入伍动机的组织保障。一方面,严格考核审查标准。对入伍动机不纯的大学生要慎重选取,比如功利心太强,盲目从众,见异思迁,期望值过高等。对于立志献身国防的圆梦型人才则优先选取。另一方面,“实行全程淘汰制度。现在的大学生思想非常活跃,易于变化。不宜实行一次考核制度,要把筛选淘汰制度贯穿于报到、入伍集训和见习的全过程,根据不同阶段确定不同的考核重点。”[6]对于那些投机性强,害怕部队艰苦训练,思想不坚定,经过多次教育无效,又确实不具备入伍士兵基本素质的,要根据相关政策坚决予以清退,从而保证接受士兵生源的质量。
四是坚持加强高校军事职业指导工作,打牢大学生入伍动机的必备条件。从现实情况看,不少大学生对军人以及军事职业都缺乏相应的了解。不少学生对于大学生是否能够入伍、有哪些入伍的途径、入伍后享受哪些待遇以及进部队后需要服役多长时限等政策缺乏相应的了解。因此,自他们入学时就开始进行军人职业的指导和介绍,并把这种意识和行为的培养贯穿于求学的整个过程。“引导大学生以更广阔的视野来审视个人的职业选择与人生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前提下对个体所拥有的各种发展资源进行评估,学会选择与规划,通过促进个体自主有序的发展来实现个人与社会之间最积极有效的互动”[7]。只有他们基于对军人职业的了解,才会以积极心态和正确动机选择军人职业。
五是充分利用好网络力量,发挥网络的快捷和灵活,拓展大学生入伍动机的手段和载体。网络技术的发展,为高校的宣传带来了机遇。高校一定要利用好网络这一宣传阵地。要让国防教育由传统的“灌输”模式到“引导”模式,让学生通过网络形式自觉树立正确的入伍动机。第一,根据大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及国防教育的最新动态,及时跟新国防教育内容,增强国防教育的实效性。第二,现在的大学生基本都是“90后”,要根据他们心理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在线活动。比如可以进行网上国防教育征文比赛,网上国防知识竞赛,网上国防游戏竞赛等活动形式。另外可以邀请军事专家或者国防教育的知名老师在网上和同学们以BBS或者特设的QQ群进行直接的对话和交流。第三,充分利用好网络的宣传功能,加强国防理论,国防知识的传播。同时要增加网站的多媒体功能,提供军事图片的下载,国防知识录像的点播等功能,多角度的为学生了解国防提供便利。
总之,分析和了解大学生入伍动机所存在的误区,有助于解决大学生入伍后的若干思想问题,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有助于推动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开展,更有助于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军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2]张浩天.高校学生当兵思想教育探析[D].长春:吉林大学,2012.[3]罗敏,李连策.基于统计实证与深度访谈的大学生士兵入伍动机分析[J].军事理论研究,2012(9).[4]金丽华,乌力吉那顺.浅谈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相应教育措施[J].前沿,2013.(1):157.[5]李升泉.努力实现中华民族强军梦[EB/OL].人民网――军事频道,(2013-05-14).http://military.people.com.cn/n/20-
13/0514/c1011-21480401.html
[6]张新尧.对地方大学生入伍动机多元化的对策思考[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6:128.[7]王嘉惠,刘炳选,安晓龙.浅析大学生入伍对高校教育的影响[J].高校讲坛,2009:11.
第二篇: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分析及对策研究
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因素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入党动机也在发生变化。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开始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包括信仰明确、现实功利等不同类型。应该从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三位一体的联动教育机制等措施入手,帮助大学生端正入党动机。
关键词: 大学生 入党动机 思想政治教育
一、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面临新的课题
大学生是社会建设的有生力量,承担着发展社会事业、民族复兴的伟大责任。大学生是一群具有较高思想文化素质的人,信息革命和全球化进程中各种社会思潮多元交汇,一定程度地促使当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逐渐呈现多元化特征。
大学生入党动机的端正与否将直接决定其能否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进而影响到全体党员的先进性、凝聚力和战斗力。
举国上下共同为“中国梦”奋斗的历史时刻,当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教育面临着双重机遇和挑战,如何端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成为高校思政工作者新的课题。在大学生入党动机多样化的情况下,研究分析大学生入党动机的类型,分析影响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因素,保证新进党员质量,研究大学生的入党心理系统的变化和现状,结合社会心理学理论分析大学生入党动机的成因,进而提出相关对策,对高校党建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尝试分析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调查问卷参考社会心理学相关研究,以选择题为主,共20道,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93份,其中有效问卷490份,有效回收率为99.4%。其中男生364人(74.3%),女生126人(25.7%);中共党员296人(60.4%),群众194人(39.6%);学生干部256人(52.2%),非学生干部234人(47.8%)。由此可以看出,调查对象分布广泛覆盖面相对均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基本上能够反映在校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实际状况。
三、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类型与及原因分析
1.大学生入党动机类型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结合心理学理论,经系统分析与总结,我们将大学生入党动机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1)信仰明确型。无论是从学生自我的主观心理还是他人的客观心理评价看,绝大部分学生申请加入党组织,都是基于对共产主义的高度信仰。他们坚信党的领导并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他们按照党员的标准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对党有着深刻的认知,理论基础扎实,积极关心国际国内大事,主动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乐于帮助同学并积极为同学们服务。
(2)自我成就型。这类学生对党有一定的认识和朴素的感情,但不够深刻,有比较强烈的入党愿望,把入党与个人发展、成长成才联系起来,作为实现自我价值、追求人生成功的重要因素。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担任一定的学生干部职务,学业成绩优秀且日常表现突出,综合素质高[4]。经过党组织正面引导和教育,能将实现个人梦想与国家发展有机联系起来,主动思考如何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作出自己的贡献。其入党心理能够转化为积极明确的信仰型。
(3)现实功利型。希望在毕业时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或择业时选择的面更广,某些学生存在功利性入党的心理。功利性入党者关心的是个人的利益,因此,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尽力遏制大学生在入党心理上的功利化倾向[5],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这样我们才能看到“中国梦”的希望。
(4)影响从众型。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同辈群体之间在心理志趣上有较强的示范和感染作用,在行为选择上会出现附和从众,跟风随流的倾向[6]。某些学生因为很多同学都想入党于是自己也想入,别人交入党申请书自己也交,对为什么要入党没有明确的想法。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入党目的不清晰主要是由于大学生个体心理尚未完全成熟,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阶段,对党的理论知识了解不够全面深入而导致的。
(5)虚荣被动型。这类学生有着强烈的荣誉感和虚荣心。他们入党是认为能够得到亲属同学朋友的赞许和羡慕,而不是内在需求。还有些同学入党是因为父母的要求。他们的家人十分重视他们入党,在家人一系列的劝导下,他们不情愿地申请了入党,但主观上并没有入党愿望,是被动接受的。这类学生需要更多的入党教育和考察,使他们不仅从行动上而且从思想上向党组织靠拢。
(6)复合交织型。人的心理是一个复合体,一个人有时会产生多重入党心理,且这些心理还可能相互转化。部分学生的入党动机并不是单纯的一种,而是多种影响因素都包含在里面,比如有的学生既想通过入党实现自己的政治信仰,又想在以后的就业中为自己增加砝码。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学生,加强交流,不断了解他们的真实心理活动,帮助他们端正入党动机,使他们积极从思想上向党靠拢。
2.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归因分析
社会心理学的归因理论认为,社会行为和社会动机都可以在周围的环境中找到影响其产生、变化、发展的相关原因,并可以对这些行为和动机进行解释说明。根据调研结果,本研究从以下方面进行归因分析。
(1)个人因素。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因此,个人原因是影响大学生入党动机类型的根本所在。中国的应试教育模式,使某些学生学习政治理论是迫于升学的压力,被动学习,只是在被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将朴素的情感升华为对共产主义的高度信仰。大学生对党的认识处于少年期向成年期过渡的阶段,美国心理学家霍尔称之为狂风暴雨时期,其年龄决定了他们尚未形成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从而也就决定了他们的自觉性不高,对现实关心较多,理想信念较淡漠,而行动上又往往表现出盲动和急功近利[5]。
(2)社会因素。当代价值观的多元化对大学生入党心理的形成产生了冲击。某些青年学生对某些社会矛盾,住房问题、教育不公平问题、社会保障问题,认识较片面,以偏概全,不能用辩证和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改革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把党和国家的前途与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加上大学生的就业择业竞争异常激烈,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综合素质非常重视,而是否是党员就是他们判断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7]。因此大学生申请入党的动机受就业现实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功利化现象。
(3)家庭因素。当代大学生独生子女已成普遍现象,入党渐渐成为许多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但是这样的父母往往会把孩子带入急功近利的误区,即功利地入党,只知道有好处而忽视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且在思想道德教育与价值导向上,父母往往强调要有政治诉求[7],而忽视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作用。
四、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的教育建议
研究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从思想政治、心理健康、社会实践、网络文化等多个层次提出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的教育建议。
1.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局限于思政课程,应该丰富其形式:第一,结合学生所学学科专业特点,适当安排不同年龄的专业教师开展座谈会,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第二,组织学生社团在国家民族重大纪念日开展宣传活动,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第三,建设校园爱国爱党文化标示系统,在学校层面要结合本校师生前辈爱国爱党历史运动事迹,完善校园雕塑、标语、文化衫等文化标示系统;第四,妥善利用现代化信息传播媒体,建立微博微信等党建知识平台,缩短党建党教与大学生的心理距离。
2.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应积极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三级服务体系。学校成立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负责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建立一批专兼职结合的心理咨询师队伍;每个学院配备至少一名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教师心理委员,负责院级层面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培养和培训一批学生心理委员,做好朋辈辅导,基本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心理健康联系人。引导他们重新建构一个完整的入党动机系统,引导学生将个人价值与党的崇高目标统一起来[9]。
3.建立三位一体联动教育机制
社会是个大熔炉,学校是社会的缩影,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大学生健康的入党心理和端正的入党动机离不开这三个方面的共同作用。学校党支部要加强同社区党支部和学生家长的联系和交流,共同做好学生的入党教育工作,吸收更多优秀大学生加入党的大家庭中。
4.强化实践教育
实践是强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社会实践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深入社会,融入社会、奉献社会,历练社会,塑造情操。因此,高校要经常组织鼓励大学生参与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在实践中加深对党的性质和宗旨的理解,逐步克服功利思想和虚荣思想,端正入党动机。
我们在看到学生入党心理不确定性、复杂性的同时,也要看到其可塑性。高校对学生进行入党教育时,要依据学生的心理规律开展活动,通过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引导学生,使其入党心理更健康,入党动机更端正。学校应将大学生入党心理和动机教育渗透到学生党建工作的各个方面,培养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沙莲香,社会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49.[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第21卷,第345页.[3]黄建华,大学生入党动机与政治信仰教育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5).[4]侯燕,沙爱红.新时期大学生入党动机分析与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16(3):93-96.[5]龙溪虎,杨艳.大学生功利性入党动机探析[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2,31(2):78-79.[6]靳丹.大学生政治观现状浅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2012,32(1):85-86.[7]李薇,章志图.大学生入党动机功利化的现状与对策[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2(1):138-141.[8]彭榕.“场”视角下的中国青年网络参与[J].中国青年研究,2012(5):35-40.[9]张汉芳.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科学性与有效性的心理学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校党建,2009(4):35-37.[10]陶文昭.网络意见领袖群体崛起与挑战[J].人民论坛,2012(6).项目:重庆大学党建研究项目
第三篇:大学生就业观的误区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就业观的误区及对策分析
常 大 治2009年
(牡丹江师范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2)
[摘 要] 影响大学生就业观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大学生就业观存在误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加强大学生就业观的教育,消除其就业观念上存在的误区,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使大学生学以致用,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观;误区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法]G64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21(2009)05-0120-03
大学生是我国劳动力资源中一个优秀的群体,为培养大学生,国家、社会、高校和家庭都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和财力。大学生毕业后合理、及时而充分的就业,对国家的稳定、社会的进步、经济的繁荣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党的十七大将就业提到民生之本的高度,强调加强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观的教育,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引导大学生走出就业误区,已成为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大学生就业观的误区
总体而言大学生就业态度是积极的,在用人单位选择时也很理性。但还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不能客观评价自己,盲目追求较高的经济待遇,结果错失了合适自己发展的就业机会。这些学生在就业观上存在以下误区:
(一)注重物质利益,功利色彩浓重
有些大学生受经济利益驱使,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在就业上过分选择经济较好、生活环境舒适、工作收入较高的发达地区,而较少考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职业选择是“新三到”:一到国外、二到沿海、三到最赚钱的地方去。他们对职业的选择首先考虑的不是专业,而是职业的附属物(诸如:工资、住房、福利待遇等),价值取向转向经济价值,把追求经济物质利益放在了首位。
(二)以实现自我价值为中心,重个人,轻社会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它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使社会生活日益开放和社会环境日益宽松。这使大学生在价值观的构建中,有较为能动的自主性和选择性。调查结果表明,在就业问题上大多数学生就业的标准首先是实现自我价值,以实现自我价值为中心的就业观念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倾向。注重自我价值实现表明了个体意识的觉醒,是社会的一大进步,但过分强调个体价值观,必然会导致个人的私欲膨胀,过高估计自己,会造成个体与社会冲突而产生不良结果。
(三)盲目的从政意识
盲目从政是当前大学生就业观的又一误区。这是因为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收入稳定、地位高、权力大,学习、培训和提拔重用的机会多。当然,大学生从政意识增强,说明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希望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这本身无可厚非,问题是一部分大学生因缺乏社会阅历,对各种社会丑恶现象不能正确认识,从而引发了一些错误想法。如不加强教育,其后果非常严重。
(四)追求稳定工作,缺乏开拓精神
不少大学生把眼光停留在一些如教师、公务员等相对稳定的职业上,不愿意到企业就业。一些大学生乡土观念较重,认为远走不如近爬,尽管有用人单位愿意签约,却不愿意远离家乡、远离父母,到异地就业。甚至个别大学生有排外思想,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较差。
二、大学生就业观误区的成因
大学生就业观误区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来自市场竞争机制、国家政策等的客观因素,更有来自大学生自身的因素。
(一)市场经济造成大学生就业观的变化
我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市场经济是一
把双刃剑,对我们生活既有正面效应,又有负面效应。市场经济一方面促进了大学生的发展,另一方面,使大学生产生了各种错误的就业观念。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表现观的抬头,择业期望标准商品化,择业理想务实化,功利主义色彩浓厚,择业社会岗位等级化。
(二)就业政策导向作用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计划经济时代的“精英教育”走向市场经济时代的“大众教育”,大学毕业生就业机制也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包统分”逐渐过渡到了当前以“市场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但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思维模式、现行社会保障制度、户籍管理制度和人事制度与毕业生竞争就业机制的不协调等,对大学生的就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三)用人单位招聘中存在的实用主义倾向
不少用人单位在选择大学生时存在着实用主义的思想,主要表现为:第一,过分注重文凭。不少用人单位认为,文凭学历越高越好,造成受聘人员水平、能力与岗位不相适应,和人才浪费的现象。第二,存在性别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性生理、婚姻、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因素,很少招聘女大学生,这是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第三,非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所以优先考虑本地生源,这是地区保护主义思想作怪,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第四,过分注重工作经验。经验不足是大学生最大的劣势,不少用人单位为了追求眼前利益,急于招聘某一方面的能人,希望很快给单位带来效益,而一般大学生因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被拒之门外。
(四)大学生个人素质存在差异
在内因和外因中,内因起决定作用,所以说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最终是由大学生自身素质决定的。大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高低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目的和理想追求,进而也影响着他们的择业观。思想品德素质高的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协调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择业时,他们能够考虑到国家的需要,愉快地接受所从事的职业,并努力创造条件做好本职工作。而思想品德素质低的大学生,会过多考虑个人的私利,择业时,患得患失,根本不考虑国家和集体的利益。
不同个性心理素质的大学生有着不同的择业观。大学生择业时受个性心理素质的影响,一般会选择适宜自己的职业,以便胜任未来的工作,并能在今后取得较大的成就。
三、引导大学生走出就业观误区的对策
(一)优化整合专业和课程设置,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
以市场为导向设置学校专业,以就业为重点调整专业课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办学的一条基本指导思想。教育部宣布从2005年起把招生指标适度与就业挂钩,就业要作为高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核心指标。“招生、教学、就业”再也不是孤立的三个环节,而是一个联动的整体。学校要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如把学生就业情况作为考核各二级单位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激励院、系对课程设置、就业目标进行改革,使学校教育知识能够和社会需求尽量匹配,从而缓解就业压力。学校也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优化整合学校资源,着力调整与就业市场不相适应的专业和课程,努力提高课程的质量和竞争力,发展自己的优势科目,把就业、创业理念引入教学环节,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和市场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二)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
高校应以高等教育大众化为背景,通过分析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特点和就业面临的形势,用系统的观点构建一个完善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将就业指导课与学生的职业发展愿望相结合,与高校的培养目标相结合,与市场的要求相结合。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分为四个阶段,即一年级着重职业生涯认知和规划,二年级着重基本能力的培养,三年级着重职业定向指导, 四年级着重择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四个阶段相互贯通,有机连接,形成完善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三)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就业观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和用人单位以及学生相互配合、形成合力。高校应认真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当好学生职业规划和人生设计的参谋长。大学生应摒弃陈旧的、非科学的就业观,树立科学的、可持续的、与市场相适应的就业观。
树立符合时代特征的身份观念。随着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普通员工”应是大学生科学的身份定位,也是大势所趋。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的发达国家,大学生开出租车、作保姆、当清洁工是很正常的事情。高等教育大众化后大学生已不再是“精英”身份,而是“普通员工”身份。树立符合市场规律的流动观念。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人才资源总是在不断交换和流动中得到优化配置、有效利用。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的快速更替,用人制度不断改革和人才市场的建立,一次就业并非终身就业,“先就业、后择业”,是大学生就业的明智策略。现在大学生就业渠道较多,既可以招聘就业,也可以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只要大学生校内强炼内功,提高能力,就业观念上解放思想,就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树立符合社会发展实际的利益观念。薪水是物质生活的保障,其份量无疑是举足轻重的,但不切实际地追求高薪,将失去很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遇。因此,大学生就业时应考虑长远利益,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结合起来考虑,形成符合社会发展实际的利益观念。实践证明,大学生只有把个人追求同国家与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树立符合社会运动变化的专业观念。经济活动的社会化强化了分工专业化,而劳动力需求的专业性也增加着劳动力对分工的选择,对各类各层次人才供求呈现出不断变化。即使就业初期工作岗位是“专业对口”的,但如不及时调整专业方向,主动适应变化着的情况,必然要“转岗”或“下岗”。社会需求变化,必然需要职业的专业性也变化,大学生应主动适应职业的专业性变化,确立宽口径就业的观念,而不是死守着“专业对口”等待着职业来适应自己。
(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社会因素
高等院校要改变旧的传统教育模式,加强传统知识教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心态、就业观念,增强使命感、责任感,使大学生既有个人远大理想,又有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奉献的精神。
政府相关部门一方面应广开就业门路,提供就业机会,下大力气,把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另一方面应会同学校与用人单位,根据就业需要设置专业。政府相关部门还可在税收、贷款、自谋职业等方面,推出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西部地区、到农村、到基层、到中小城市、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大学生到农村、基层、西部去工作不仅大有可为,而且大有作为。大学生就业工作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校和用人单位以及学生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才能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高校应采取措施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观的教育,消除其误区,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社会各方面都要关心大学生就业工作,优化就业环境,真正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学以致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参考文献]
[1]蔡立彬.高校扩招后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宋巧霞,赵秀霞.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误区及对策[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4):48-50.[3]韦光明.大学毕业生如何树立正确就业观[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3,(4):139-141.[4]段玉銮.大学生的就业观与就业观教育[J].社会科学论坛.2005,(5):80-81.[责任编辑]何春雨
第四篇:大学生入伍
一、报考
20岁以下品学兼优的普通中学应届高中毕业生均可报考
报考军队院校的考生必须是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普通中学应届高中毕业生。
基本条件是:年龄为20周岁以下(截止到当年九月一日);未婚;拥护四项基本原则,政治思想品质好,志愿为国防建设事业服务;身体健康。
符合军队院校招生条件的考生,可在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招办规定的地点报名,填报军队院校志愿。
指挥专业考生有硬杠杠
军校指挥专业对培养对象在文化基础、身体素质、政治素养、个人气质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军队的初级指挥员,不仅要懂得必要的武器装备的操作和使用,而且要学会如何带兵、如何管理,有战备需要时,还要善于组织和指挥。所以,军队指挥专业要求考生在具备一般考生条件的基础上,还应具有:强健的体魄,适合作为指挥员培养的良好气质,较强的吃苦精神,热爱军事指挥专业。
报名时间6月底结束
报名时间由各省级高校招生办公室确定,一般在每年的5月开始至6月结束。报考军队院校的考生及其家长,可在这一段时间内向考生所在学校及所在地的招生主管部门了解有关情况。
志愿填写留心提前录取一栏
志愿报考军队院校的应届高中毕业生,须填写各省、自治区或直辖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办公室提供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志愿表》。填写时注意在提前单独录取栏内写清所要报考的军队院校的名称和专业。
两不规定
教育部明确规定,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志愿,考生正式填报后,不得调整,报考军队院校亦执行这一规定。
同时,根据国家教育部和总政治部的文件规定,军队院校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的工作,采取提前单独录取的方法进行。对虽报考军队院校,但未被录取者,将按其填报的地方高等院校录取。因此,填报军队院校的考生,实际是增加了一次被录取的机会。未被军队院校录取者并不影响在其后进行的其他地方院校的录取。
二、复检
考生达到所报考军校的录取分数线,还须通过面试检测、政治审查及体格复检这三关,方有可能走进军校的大门。
面试检测考生多种能力
报考军队院校的考生,除参加统一的文化考试外,还必须参加军队院校组织的面试检测。
面试检测工作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军队院校招生领导小组负责组织,一般由招生院校具体实施。内容包括:考生的外貌、体型、报考动机。检验考生的反映能力、心理气质、语言表达能力。凡以任何原因未参加统一组织的军队院校面试检测者,不管其条件如何,均会失去被录取的资格。
政治审查要求材料齐全
军队是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各类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民、志愿献身国防事业的思想品德。这就要求对准备进入军队行列的人员进行必要的政治审查。对考生政治审查的标准,按教育部、公安部、总政治部的有关规定执行。其中,报考军队机要院校(专业)的考生,按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家教育部对招收机要人员的政治思想品德条件的规定执行。对考生进行的政治思想品德考核,主要是看其是否拥护四项基本原则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热爱部队工作,志愿献身国防事业,服从组织分配等。政治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的,不得录取。考生所在单位要对考生的政治思想品德、现实表现,做出真实、准确得到的鉴定,政治审查材料要齐全。
对于报考飞行、机要、技侦等院校或专业的考生,对其进行的政治思想品德的要求,除满足上一条所提的要求外,还有进一步的要求。其具体内容可向有关院校咨询。
体格复检统一组织
报考军校的考生必须参加军队招生单位统一组织的体格复检。体格复检的时间,一般在录取分数线划定之后,由各省军区、警备(卫戍)区进行组织。报考军队院校的考生,必须参加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军队统一组织并在指定医院进行的体格复检。除此之外的任何检查都视为无效。同时,凡检查项目不全者,不能予以录取。军队院校招生体格复检,是军队院校招生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虽然报考了军队院校,但未参加军校体格复检的考生,军队院校将不予录取。
为了维护考生填报军队院校志愿的严肃性,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做出规定,对报考军队院校后擅自不参加军校体格复检的考生,除取消其军校录取资格外,还要降低一个地方大学录取的批次。即使达到了地方大学第一批录取的分数线,也要降为第二批录取。
三、录取
教育部和解放军总政治部规定,军队院校招生,在面试的基础上,采取提前单独录取的方式进行。对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志愿表》提前单独录取栏填报军队院校的考生,其文化
统考成绩达到所报考院校或专业在当地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以上,且政治审查、体格检查合格者,各级招办应将其全部档案材料提供给军队院校,由军队招生院校择优录取。
被军队院校录取的考生不能再被其他院校录取
根据有关规定,被军队院校录取的考生,不能再被地方院校录取,地方院校也不得再进行录取。
与招生计划不相符的志愿无效
军队院校的招生计划均在应届中学毕业生填报志愿之前数月发布并通过有关的招生办公室设法通知考生。凡与招生计划不相符合的志愿,都是无效志愿。比如,有的考生填报了不在本地区招生的军队院校,有的女生填报了不招女生的专业等,均不会被录取。
照顾录取执行教育部规定
军队院校对受地(市)级以上单位表彰的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考生和烈士子女的优待条件,执行国家教育部的相应规定。8月中旬以前发放《录取通知书》
发放《录取通知书》的方式是,凡被录取的考生,由军队招生院校填写《录取通知书》,填写完毕后,交考生所在省、自治区或直辖市招生委员会办公室,由该办公室及时无误地发给考生本人。军队院校发放的《录取通知书》一般都对考生的报到提出详细准确的要求。考生严格按照要求的内容执行。要按照规定的时间,携带党、团组织关系接转介绍信、生活必需品,自行前往被录取的军队院校报到。
四、复查
《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工作暂行条例》规定:学员入学后,由院校进行复审,不符合条件的,院校有权退回。
考入军队院校的新生在入学后需要复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文化、身体。政治思想品德的考查侧重于考生是否愿意献身于国防事业,是否热爱军队和所学专业;文化方面的考核侧重于考生的基础文化知识,确认考生的高考成绩是否真实;身体方面,按照军校学员体格检查标准进行。所有考核与复查的条件或标准,均与考生录取时的各项要求相同,不会另立标准或提高标准。新生入学3个月,经复查合格者可以取得学籍和军籍,办理登记注册手续后,成为所在院校的正式学员,从入学时间起计算军龄。所在院校发给一式两份《参军证明书》,分别寄给考生原户口所在地的县(市、区)人民武装部和学员亲属,以此作为军属证明。对于复查不合格的考生,将按照《军队院校学员淘汰实施办法》中的有关条款执行,退回考生原户口所在地,档案移交考生原所在省、自治区或直辖市招生委员会办公室。对于其中符合地方相应院校招生条件,且地方院校同意接收者,由军队院校办理转学手续。
五、在校待遇与管理
享受供给制待遇
学员本人在校学习期间享受军校学员供给制待遇。具体内容是,统一发放学员被装,佩带学员肩章,按照军校学员伙食灶别标准供给,免交伙食费;享受公费医疗;在校期间的全部学习费用由军队承担。此外,每月发放津贴费,其标准是:第一年,每月每人100元;第二年,每月130元;第三年,每月160元;第四年,每月190元;第五年,每月220元。
每年可报一次往返路费
军队院校的学员,每学年放寒假和暑假各一次,两个假期的总时间不超过6周(含往返途中的时间)。每学年按学员标准报销1次往返车(船)费。
在校期间不准谈恋爱
军队院校对学员管理的一般规定是,学员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令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三大条令和有关条例。遵守军队院校的管理规定和校纪、校规。在校期间不准谈恋爱。在一般规定的基础上,军队各院校根据不同的情况还有一些具体的规定,这些都需要学员了解和自觉遵守。
8种情形要做退学处理
《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学员学籍管理规定》明确指出,在校学员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予以退学:①经过补考,学年累计3门课程考试成绩不及格或历年累计4门课程成绩不及格者;②实行学分制的院校,学员在1学年中,成绩不及格课程学分总数达到学年所选课程学分总数的二分之一者;③指挥院校和3年制(不含3年制)以下专业技术院校的军官学员达到留级条件之一又无培养发展前途者;④达到留级条件,但由于该专业未连续招生,不能留级又不宜调整专业者;⑤需作第二次留级处理者;⑥经过指定医疗单位诊断,患有精神病、癫痫、麻风病者;患有严重的传染病、慢性疾病,3个月内不能痊愈或愈后不能坚持正常操课和学习者;伤残手术后不能坚持正常操课和学习,不适宜在部队工作者;⑦飞行学员因某种原因中止学习,又不宜在部队工作者;⑧因其他原因不宜继续学习者。符合退学条件的人员,由所在学员队提名,经系(大队)审查,院校批准,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在学习期间经批准退学的学员,发给退学证明,按照士兵退伍办法办理。由入学前户口所在的县(市、区)人民政府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接收。家在农村的回乡;家居城镇的且符合安置条件的,随当年退伍义务兵一同安置。被勒令退学的学员,根据学业情况发给相应的学历证明(开除学籍的学员,不发学历证明),按照士兵退伍办法处理退学。
3种情况准予转学转专业
在校学员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准予转学、转专业:
一是新入学的青年学生学员经复查,身体不符合参军条件,但符合地方院校招生条件,经协商,地方院校同意接收者;二是确有专长,在其他方面更能发挥作用,本人申请转入本校其它专业或转入其他军队院校者;三是因身体、技术等原因中止学习的飞行员学员和舰艇学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暂行条例》规定:舰艇学院、飞行基础学校的学员,因身体原
因不适合继续学习者,免试转入海、空军所属院校及其它院校大专以上班次学习;因身体、技术原因中止学习的飞行、领航学院学员,免试转入地面院校适当的专业学习一至二年,定为大学本科学历。毕业、结业、肄业、退学均有明细规定
考入军队院校后经复查合格并取得学籍的学员,满足下列情况者即达到了毕业的基本条件:
①按照规定修完全部课程并考试合格;②按照要求完成了规定的军事课程的学习和训练并取得合格的成绩;③政治合格,热爱军队工作,志愿为国防建设奉献青春年华;④身体健康,具备所从事的军事专业要求的体魄;⑤在校期间表现良好,符合所在院校合格学员的条件。在校学员修完全部规定的课程,但毕业考试课程有1门不及格者,毕业前1个月内补考1次,补考仍不合格者,发给结业证书。毕业考试两门以上课程不及格者,不再补考,发给结业证书。毕业设计(论文)、毕业实习不及格者,当时不予补考(补作),发给结业证书。实行学分制的院校,学员学习期满,未修满规定学分者,按结业处理。
在军队院校注册的学员,学习时间满1年以上或已修满1年学分者,经批准退学的学员,应发给肄业证书。
在校学习不足1年或未修满1年规定的学分者,经批准退学,发给退学证明。
六、定职与授衔
军队院校毕业学员实行计划分配、按需补充、面向基层、专业对口、合理使用的原则。学员到部队后一般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的工作。指挥类院校毕业的学员,一般应到基层部队排长或相当于排长的位置上见习,见习期满后,即可任命相应的职务;专业技术类别的毕业生,一般应到相应的技术岗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培养院校根据教学工作需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可以适当选留适合做教学和教研工作的毕业生。毕业学员在见习期满后,其工作单位及其岗位属于现役军官范围的,即可按规定授予军衔;工作单位及其岗位属于文职范围的,就任命为文职干部。在一般情况下,分配到基层部队工作的基本上都被任命为现役军官;分配到院校、科研等单位并从事教学、医疗、科研工作的,大部分都将被任命为文职干部。初级指挥专业毕业的学员,大学专科毕业定正排职,授少尉军衔,特别优秀的可授中尉军衔;大学本科毕业定副连职,授中尉军衔。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学员,中专毕业生,定为专业技术14级,授专业技术少尉军衔;大学专科毕业的定为专业技术14级,授专业技术少尉军衔,特别优秀的可授予专业技术中尉军衔;大学本科毕业生,定为专业技术13级,授专业技术中尉军衔。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学员,因工作需要,由组织决定调整到基层指挥岗位者,定职、授衔和确定职务薪津标准,与初级指挥院校毕业的学员相同。
被分配到文职干部岗位的,其技术等级的确定与专业技术军官相同。其文职级工资等级按以下标准确定:大学专科毕业生,一般为文职14级,有的可定为15级;大学本科毕业生,一般定为13级,有的可定为14级。军队院校毕业的学员分配到部队后,见习或锻炼工作由团以上单位的政治机关组织实施。指挥专业的学员,实行半年的锻炼期。在锻炼期内,先到连队当班长,再当见习排长。锻炼期满考核合格的,即按规定授予军衔,任职(授衔)时间从毕业之日算起。考核不合格的,延长锻炼期,任职(授衔)时间从延长之日算起。军队院校毕业的学员,经培养院校批准,每年都可有少量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本校或其他军
队院校以及军队科研单位的研究生。一经录取,在就读研究生期间,即享受干部待遇。
第五篇:大学生入伍范文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向部队!其中很多大学生走了不少弯路,并没有给自己的人生带来太多有利因素,请同学们不要把入伍想那么简单,其中很多门道!请听我细细讲来:-
一、一般很多在校大学生选择入伍当兵
首先告诫大家千万不要大
一、大二就来部队,因为如果大
一、大二来部队等你服役满后还得再回学校读书,而且即使你顺利领到毕业证回到地方,地方政府也不再安排你工作,而且由于你过早离开学校,相关的专业知识并没有掌握到,相关证书也没有考到,回到地方仍然不能靠大学的专业知识找工作生存!而且那时的你往往还会感觉大学生活还没过够,大学能学到很多东西,会导致你后悔!并且不享受大学生当兵退还学费和相关补偿的政策!等你面临毕业时还会有很多麻烦的程序!
二,大三(专科)、大四(本科)来部队会有一部分好处,首先,大
三、大四均已快毕业,入伍大约在十二月份,大学的课程都已学完,大部分本科院校大四学生已经开始实习,专科院校大三学生均已实习数月,都学完了大学专业课程,相关证书也拿到,有些学校还会办理提前毕业手续,在很多城市和学校你仍然可以享受大学生入伍退还学费和相关补助的一些政策!等你服役退伍后仍可以靠大学的专业找工作!这一条路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是比较完美的,即能充分享受大学生活、学到相关知识,又能体验部队生活,回到地方还能靠大学所学找到工作,还能享受到退还学费(一万五)、相关入伍补偿(四万左右)的优惠政策!何乐而不为??-
三、这一种方法适合于毕业后想在部队常干,又想赚钱的同学们!大学毕业后,到地方武装部应征特招士官,可以享受大学生当兵退学费和大学生入伍补偿的相关政策!而且走到部队就是一期士官第五档,(一般人和前两种大学生入伍方法得五年后才是一期士官五档,普通义务兵和大学生义务兵得花钱托关系才能套上一期士官)可以拿到两千多元的工资,第二年就自然是二期士官,不需要花钱找关系,(普通兵和前两种大学生入伍得第六年才是二期士官,而且套二期还得花钱找人)一般义务兵得八年才能服完二期士官,然后如果是特招士官,四年便可以服役满二期!同样的二期级别,可以比别人少服役四年!然后退伍时部队还会给一笔退伍费,有些地方还会安排工作!这适合很多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又想当兵的同学!-
四、大学本科毕业后,去部队当普通义务兵,然后第二年等待提干,现在本科毕业生,只要有本科学力,学士学位,连续两年获得“优秀士兵”,部队就会给予提干机会!-
五、本科毕业生或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可走特招干部路线入伍,走到部队就是干部!这种情况以前特别多,我们营长、参谋长都是这种情况入伍,这几年这种情况少之又少,但如果有关系照样可以!-
大学生入伍基本就以上五种情况
第二种和第三种是最常见而且最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方法!-
希望大学生入伍这种行为确实能给大部分大学生带来好处,能让你们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