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中基本活动经验的培养(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4 10:25: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小学数学课中基本活动经验的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小学数学课中基本活动经验的培养》。

第一篇:浅谈小学数学课中基本活动经验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课中基本活动经验的培养

摘要: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个人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数学、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基础之一。但是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只重视解题经验,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积累活动经验的培养。本文结合教学案例提出自己的见解,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关键词:数学活动;经验;动手操作;思维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四基”,即是学生通过学习,获得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将“双基”拓展为“四基”,体现数学课程价值的全面理解,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不仅可以得到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在学习数学的发展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也积累了经验。

一、小学数学课中基本活动经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的一种体验,学生的年龄越大,认知水平越高,学生的体验会更加强烈,学习和运用这种体验的欲望就会更强,所以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应以学生为本,尽量以学生的实际年龄段,去设计教学活动,在活动中认真研究学生。既然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对学生来说这么重要,是数学老师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之一。那为什么小学生的基本活动在以前,即使是在现在依然得不到部分老师的重视呢?

(一)教学理念落后以成绩为主

长期以来,部分数学老师在教学上,一直都是牵着学生走。教给学生考试需要的,而基本的活动经验就变成“填鸭式”的讲授、练习、以题海战术取代了基本活动的培养,老师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成绩获得分数的提升,也不断有其他老师运用这种模式“尝得甜头”,因为这样不断的解题、练习,让学生“熟能生巧”,导致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上,思维单

一、死板,学生在小学的数学学习中没有得到一个长期性、有效性的活动经验的培养。终归到底,还是应试教育惹的祸。

(二)课标了解并不透彻,对多媒体的依赖性太大

以前是“双基”,现在是“四基”,但是部分老教师们对课标并不了解透彻,或者有选择性放弃。数学基本没有办法考核,也无法体现在学生的试卷上,加上老教师长期的教学模式影响,又没有过多精力培养活动经验。另一方面,新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觉得活动经验可以在屏幕上获得。投影器、投影仪、白板等教学仪器设备的出现,给老师们的教学带来便利、也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过度的使用,比如剪对称图形、剪拼圆等教学过程需要学生动手,以增加他们的活动经验。但是在一线的部分教师,直接在屏幕上演示,甚至直接给出公式。学生记不住公式,不理解公式。如果让学生动手,让学生参与进来。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运用的具体措施

(一)贴近生活,提高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学习的内容如果和学生的生活体验联系在一起,无疑能大大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所以,我们要以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为载体,环环紧扣,教师为学生创设了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以充分体现。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其指导作用体现在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从自己喜爱的活动中、提出自己真正关心的、真正想知道的。

例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时、分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出示一幅四格漫画图,图中是班上某一优秀学生的一天作息时间,一格一个学生常见的场景,如起床,上学,吃午饭,晚上睡觉等。老师问:“这是我们班哪位同学一天的生活情况,你知道吗?”这样贴切学生生活的漫画,简单的问题开始,学生很开心,纷纷回答。老师接着问:“这四格分别说的是什么生活什么情况?”学生回答:他6点半起床!7点30分上学!11:30吃午饭。晚上9点睡觉。教师接着说:“我们在平时要养成好习惯,按时起床、睡觉,才能健康成长,我们每天都要看时间安排我们的作息,所以我们是不是需要能和闹钟做好朋友?”接着拿出钟表开始学习时、分。

(二)积极动手,增加印象

越是学生亲身经历的,越是学生动手操作过的,学生越容易记住。前面说过,虽然现代多媒体被广泛应用,但无论课件制作得多么精美,老师讲解地多么到位。没有学生参与的数学活动,就是一种失败的教学行为,学生亲历动手操作的过程是学生的活动经验积累的重要一环。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三角形内角和》,老师分别发给学生三张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纸品,可以要求学生:

1、分别用量角尺测量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求出它们的和。

2、分别把三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将每个三角形的角的顶点拼拼试试。

3、通过折叠的方法,将角的顶点重合并依次拼在一起。

学生在经历以上的三个操作方法后,应该印象深刻。且学生在活动中感到成就感,会牢牢记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这个教学过程,学生的手动起来了,脑也动起来了,从而积累了活动经验,能掌握新知识的同时,也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了帮助。

(三)抽象概括,提升思维

小学生能够充分感知具体的事物,相对抽象知识理解不够,如果老师还不及时抽象概括,那么学生的对知识的理解,就只是在浅层,甚至是模糊的。老师如果在教学中适时、及时抽象概括,这样才能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加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老师再通过获取经验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总结经验。

例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在“认识线段”的时候,学生很容易对“直线”和“线段”的概念产生混淆。所以在认识线段这一比较抽象的概念时,可以让学生准备一条绳子或者毛线,分别站在两头进行“拉直曲线”的操作,让他们感受线段的特征。然后又让学生“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生活中的线段,最后是让学生利用一些工具尝试着画线段,进一步形成对线段的表象。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多次操作,深切体验。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培养和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看到明显的效果,所以,我们不能操之过急,把目标放长远些,持续不断地组织学生参与数学探究的过程,一点点积累,循序渐进地形成数学活动经验。只要我们教师认真钻研教材,透彻了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亲身经历学习过程,学生就一定能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最具数学本质的、最具价值的数学活动经验。

参考文献:

[1]周卫东,缪素平..浅谈“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及其培养[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1,(4):8-11.[2] 奚万青.基于生活经验激活数学课堂[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08,(7):23-24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改经验材料

小学数学课改经验材料

迟营乡育才小学

袁善华2014、4、16

小学数学课改经验材料

迟营乡育才小学袁善华

自从我县2014年2月12日和《中国教师报》举行西华县区域教学改革启动仪式后,在迟营乡中心校的认真培训下,我对高效课堂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五步三查”教学流程。在实际教学中,我积极实践五步三查”教学模式,通过两个多月的应用,我感触颇多,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教学改革中的一些做法和感悟,不能称为经验,权当与老师们探讨和交流吧。

一、努力探索教学改革。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面对教学改革加强业务学习是首当其冲的事情,只有不断学习,在业务上过关,才能做一名合格的课改教师,首先从自身知识素养和文化素养提高着手,严格要求自己,从深入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抓起,认真编写导学案,我还常把教改中困惑的问题记录下来,利用课余时间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寻找问题的最佳方法,直到问题解决的清晰明了。

二、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经常要求学生:会自主学习,会自己做作业,会倾听他人的展示与质疑。并告诉学生:学习是自己的事,别人无法代替。会自主学习: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仔细观察,认真做事,善于总结,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合作学习等。我经常要求学生做数学题时要准备演草纸,写作业时写上题号,不用涂改液。

会自己做作业:先复习再做作业,不乱涂乱画,尤其对于计算题,学生往往容易出错,我认为不只是单纯的粗心问题,而是计算方法掌握不够,学习态度不够认真,于是我要求学生每次做完后都自我批改,慢慢的学生逐步养成了做题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计算出错率也大大降低了。

倾听他人的展示与质疑:即细心倾听老师的讲解,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全神贯注,集中精力。

三、加强小组建设,发挥数学小组长的作用。

在新课改的氛围中,小组建设发挥着催化剂的作用。小组建设好了,班级的纪律、卫生、安全、学习及良好的班风就可以形成。小组之间在课堂上公平竞争,激烈质疑,学习的氛围才能保证。对小组经常开会、对小组长进行鼓励,对优秀课改组组员进行表扬公示,在每周例会上对优秀学员颁发奖品。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教学改革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结合小组建设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在合作学习中培优补差正是课改的初衷,小组中的学习对子,在对学、群学中合作学习,共同进步,实际上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培优补差。

五、坚持实践五步三查的教学流程。

在实践“五步三查”教学流程时,往往完不成教学任务,对各个环节的用时把握不清。师生互动时,有的同学每次都互动,有的同学一言不发,把课堂变成了几个同学的表演,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数学

教研组通过多次讨论,对于完不成教学任务的问题,证明对“五步三查”教学流程还不熟练。对各个环节的用时把握不清的问题,我们认为可以根据课型、学习内容多少灵活掌握。有的同学每次都互动,有的同学一言不发,把课堂变成了几个同学的表演的问题,我们在班级展示时有意的提问不爱互动的同学,平时对他们进行大力表扬,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通过一段时间的坚持,互动的同学多了,大胆质疑的同学多了。通过努力,我们教研组的全体教师对“五步三查”教学流程熟练了,得心应手了。

六、和学生交朋友。

高尔基有句名言: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孩子对老师的感情深浅,取决于老师对孩子爱的多寡。课改前,上罢课我就回办公室,师生关系一般;课改后,我有意的和同学们玩,问他们的家庭、爱好、学习、理想,渐渐的同学们不再怕我了,师生关系亲近了,学生真正把学习当成了快乐事。

总之,我感觉课改后同学们更有精神了,师生关系和谐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同学们说话更有条理了,个性更张扬了。

迟营乡育才小学袁善华2014-4-16

第三篇: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心得体会

2014年“十二五”继教培训学习心得

——学习“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学习心得 沙包堡中心校:何可彬

2014年7月,我参加都匀市局集中培训学习,在听了都匀二小聂静老师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讲座后,使我知道“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数学课程标准》在“双基”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在继续保证“双基”的基础上,还必须启发学生领会数学的基本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的基本经验。因此,数学教学更重要的是过程的教学,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要给出充分的时间与空间,结合具体内容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去“经历过程”,在“做”数学中体验数学,感悟数学,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1.“做游戏”——让学生在“玩”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孩子的天性就是好“玩”,“玩”数学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学习主体处于愉悦的、积极的心理状态下,主动自觉地去“做”。教师应尽量把适当的内容设计成学生的游戏学习活动,把数学知识教活,使课堂变得更有生命力,更有活力。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活动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

2.“文本阅读”——让学生在“读”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读”是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交互作用的一种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解读消化这些信息,达到学习的真正目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读,在读的过程中要解决什么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个疑问去读,读完后再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只有明白了读的原因后,才会带着目的去读,有意识地在读的过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读的过程中主动地去体会,去发现所读的内容中所蕴涵的数学知识,积累数学经验,而不是仅仅按照老师的要求仅仅读书而已。

3.“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动”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儿童的智慧在自己的指尖上”。学生在动手操作体验的过程中,能够获得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促进思维的发展,而思维的发展又会指导儿童的双手更灵巧地活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心灵手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实验、计算、推理、想象。

4.“自主探究”——让学生在“悟”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数学教学中,培养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这要求教师要加强开放式问题的教学,提倡探究式学习,强化合情推理的训练,让学生通过观察、联想、实验、类比、归纳、猜想得出结论,将教法改革与学法指导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自由想象、自由发挥、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思考,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

5.“解决问题”——让学生在“用”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现实生活中采撷教学实例,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用数学”的意识,培养“用数学”的能力,体验“用数学”的乐趣,建立“用数学”的意识,在“用”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下发展,同时要具有超越时空的穿透力,对学生长远发展产生影响。因此,作为学生数学学习初始阶段的小学数学,除了重视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更应该重视数学意识、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活动经验等数学素养的培养,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第四篇:数学课改经验材料

数学课改经验材料 24中数学教研组

从2002年8月下旬开始的新课程培训到现在,初中阶段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好经历一个周期。受上一届初三年数学备课组的委托,我简单介绍一下课改三年来,我们在数学教学方面的一些做法及取得的一些成绩。讲得不对的地方,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指正。

一、新、旧教材之间的对比。

原人教版的教材,是按照传统的代数、几何两个领域“分科编排、齐头并进”,分别给出各领域的章节教学目标(其中:代数共有13个单元,分别是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整式的乘除,因式分解,分式,数的开方,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函数及其图像,统计初步;几何共有7个单元,分别是线段、角,相交、平行,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形,解直角三角形,圆)。

而新的教材为了体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整体性,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同时,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一至三年级)、第二学段(四至六年级)、第三学段(七至九年级)。在内容的编排上采用“混科编排、单科独进” 的编排方式,即:每学段都相应地安排“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课题学习”四大学习领域。

二、新教材的编写特点。

1、每章开始时,设置导图与导入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每章结尾都有小结,与原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在每一章的结尾安排有小结与复习很类似。

2、结合教学,适当设置如回忆、思考、探索、概括、做一做、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等,以及信息收集、调查研究等活动栏目,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习。如:身份证号码与学籍号。

3、结合教材各块内容,穿插安排有关的阅读材料,涉及数学史料、数学家、实际生活、数学趣题、知识背景、外语教学、信息技术、数学算法等,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对数学文化价值的体验与数学应用意识。如:电脑键盘上的字母为何不按顺序排列。

4、按照不同要求,编制不同水平的练习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三、实施课堂教学的一些具体做法和体会及存在的问题。

三年下来,我们几个数学老师的总体感受是:比以前更难教。这不仅仅是因为有些教材第一次教,而是由于新的课程标准刚刚实施,新的教材只能同步供应,加之知识体系和数学思想的呈现方式是螺旋式上升的,因此,对数学知识的逻辑性、严密性、系统性及完整性老师较难把握。新教材内容看似简单,但内涵很深,涉及的面较广,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要花很多功夫。但对学生而言,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大了,动手操作的机会多了,与同伴合作交流多了,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广了,数学意识加强了。

(一)实施课堂教学的一些具体做法和体会

1、新时期的教育呼唤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以人为本,要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做到眼中有人,心中有人。“眼中有人”是指关注现在的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尊重学生的差异,不以同一标准去衡量学生,更不要以学生的分数论英雄。“心中有人”是指教师更要关注将来的学生,课堂上不仅要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更重要的让学生体会科学的探索与发现。要看以知识、技能为载体的数学素养让学生感悟到了多少,当学生走出校门,若干年后,当他们遗忘了知识技能后在其身上留下了多少数学的精神、思想、方法。比如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会用数学的头脑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那才是学生终身受益无穷的,这也正是数学教学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不知道老师们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在校时的“坏”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反而是这些学生,会跟我们老师更有感情一些,所以我们更应该做到眼中有人,心中有人。

2、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这是新课程比较强调的一点,我们在上课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我在这里举几个教学实例:比如在讲到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时,充分利用学校的学具向学生展示,同时也要求学生搜集生活中的立体实物,拿到课堂上进行观察。在讲到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时,让学生按老师要求事先准备好学具,课堂上亲自动手折叠观察,做出正方体模型。在从不同方向上看这节课上,又来观察前面几节课学生做过的立方体模型。比如在讲到截一个几何体时,让学生事先准备好萝卜等,在课堂上亲自动手截萝卜,观察所得到的平面,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再比如讲到乘法公式时,让学生事先准备好大小不同的正方形、矩形纸片,组合拼成另一个正方形,利用面积的不同表达形式,得到乘法公式等等。

3、把教材使用校本化:教师在教学中,不当教材的复印者,不把教材当作圣经念。要结合本地实际活用好教材。①要对教材取舍重组。例如七年级上册第4页给出深圳股票指数2002年4月26日的走势图,在第8页要求学生回答三个问题。绝大部分学生和少部分教师找不到感觉。把它改编为本地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或改编为本校初中学生人数折线图等,就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能打破学科界限,增长学生的知识面。②要生活体验教材。例七年级上册中的三视图,把学生的座位调整成同一型座法,使全班学生看到的左视图、右视图的方向一致,避免混乱。③要把热点话题编进教材。例如班干部的选举统计等都可编入相应的数学内容。④要发挥多媒体辅助作用。变幻的画面,精美的图案,使学生在享受数学美时其乐无穷。多媒体和电脑网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提供强有力的工具,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 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例如轴对称、平移、旋转等知识点的教学,如果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效果会比传统教学好很多。

4、适当安排一些活动课。活动课可以在教室分小组进行,也可以把学生带出教室。比如瓷砖的铺设、用正多边形拼地板、生活中的轴对称、黄金矩形等,都可以把学生带到室外进行学习,另外,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分组讨论的活动课,例如在学习有理数的分类时,可以分成若干组,每组分给一些写有数字的卡片,老师说出类别,请学生举起相应的卡片;同类项的教学也可以采用相同的方法。

5、教师应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终身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人格。未来社会的知识结构是信息化板块结构、集约化基础结构、直线化前沿结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才能适应社会,中学数学教师首先应通过自学,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或一些培训班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水平,其次通过随时随地教学反思,收集资料,充实自己的实践知识,并将这种学习反思内化为教师自身的“自觉行为”。

(二)存在问题

应该说,新一轮课改实验正在我校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一良好局面背后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新课改实验,促使了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有所转变,但不少理念还只是停留于概念,还不能够转化为教育教学行为,因此,先进理念对教育教学效益的产出率、转化率都还不高。

2、大班教学,对开展小组活动,小组讨论带来一定的困难。再者,活动中也是少部分人参加,往往由小组中的两三个人组织,提出意见,有些后进学生参与比较少,课堂技能训练又淡化,这部分学生一堂课下来有什么收获?所谓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感觉是让好学生发展得更好了,差的同学活动、技能没有得到提高。

3、由于新课标要求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一步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因此各校在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上有所不同,有可能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4、由于小学阶段未能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训练,课堂上的讨论式教学场面难以开展和控制。有时一节课45分钟讲不完,有的一节课根本不要45分钟,有部分教材缺乏一定的系统性。新教材好多内容要从活动中获得体会,获取知识,但活动的开展后,技能训练就没有时间了,因此,感受课堂热热闹闹,学生做起作业来却无从下手。

5、新课程标准下的新评价体系没有出台,一线老师对将来的升学考试如何考心中无底,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难免会“穿新鞋走老路”。备课时不知问题问到什么深度才算到位,出章节测试卷时不知哪方面的知识要多点,哪一块占得少一点,心中感到没数,书上的题目,题型又太少。想想新课程尚在实验阶段,我们全

体老师都是实验老师,记录好实验中的得与失,为下一阶段的实验留下一些经验,得——发扬,失——改进,再试验。

6、整个社会对学校的评价观念没有变,家长需要的还是学生好的考试成绩,如果不改变整个社会对教育评价的观念,基础教育改革的成功将难以得到保证。

以上是我们对数学课改工作的简单回顾和思考,我们相信只要坚持不懈,认真面对,勇于探索,我们一定能在这次课改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数学课改经验材料

24中数学教研组

第五篇:浅谈小学数学课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123

浅谈小学数学课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以认识或探索事物的需要作基础,是推动人们认知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推动他奋发地学习,广泛涉猎有关的知识,并影响他们将来一生的发展。因此,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良好的兴趣,不仅能使人开阔视野,丰富心理活动内容,使人精神振奋,情绪饱满,而且对丰富人的知识,开发人的智力,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心理学家认为:在学习动机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两种成份是学习的目的性和认识的兴趣性。后者对于学生更为现实。因为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是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的。是在和谐完善的教学法组织下,独自愿学的。当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总会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而觉得学习的轻松;相反,没有兴趣的学习,就不会有智慧和灵感,不会有惊奇和喜悦,这种学习是枯燥难熬的、沉重的苦差。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最佳境界在于以兴趣激发动机,促进思维和想象,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以至获得成功的快乐。教师要善于诱导、激发、表扬和鼓励学生。逐步培养其良好的、浓厚的兴趣。

一、融洽师生关系,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进行的一项双边活动。真诚、信任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创造一种和谐、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而师生间紧张的关系,势必影响到许多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创造一种“亲、和、助”的良好师生关系显得尤为重要,现就如何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谈我的几点认识。

1.榜样示范

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先行者是教师。教师的榜样于无声处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学生总把老师当作自己的镜子,甚至有时刻意去模仿教师的言行动作。因此教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不迟到、不早退、工作认真,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去影响学生,触动他们的心灵。学生生病了,送去暖暖的问候;天气冷了,送去厚衣裤;伤心了,送去宽心的安慰;错了,送去谆谆教导;对了,送去激情鼓励。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都将深深地刻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学生势必用同样的情怀对待每一个同学。教师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己,通过各方面的学习完善自己,和同学们同步学习,用完善的知识结构,更新的知识能力及灵活应变的能力带动学生,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个性。这样,学生打心眼里敬佩、尊重教师,师生间的距离缩小了,达到了心与心的相通,建立了自然、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

2.理解尊重

在师生关系中没有贵贱之分,教师要一视同仁,公平的对待每位学生,特别是对后进生、厌学生、残疾学生,要认真研究他们的心理障碍,注意鼓励他们积极向上,乐于交往,注意尊重他们的人格,多接受,多施爱,多夸奖,多帮助,少歧视,少批评,防止出现他们在班级里被冷落的现象。我曾经教过两名腿脚残疾的学生,他们性格内向、孤僻、郁郁寡欢。我知道生理的残疾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心理的健康。于是我经常和他们谈心;将身残志坚的优秀人物事迹讲给他们听,树立他们的信心;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生活在一个大家都关心帮助他们的良好环境里体验到班集体的温暖。于是我带动班干部开展班队活动,让全体同学都来关心他们,给他们买饭,帮他们扫地,扶他们上下楼,渐渐地他们露出了笑脸,愿和其他同学打成一片,也力所能及地为同学们做些事。我们全班同学还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他们重新恢复了自信,成绩自然地进步了。可见,只有尊重了学生,理解了学生,才能建立平等、互助、融洽的师生关系!

3.倾注爱心

教师对学生要:以爱导其心,以言导其行,以点导其面。在我班面临紧张的学习的同时班上

出现了“打游戏”的热潮。其中有几个男同学表现得特别突出,他们宁可啃方便面也要过把隐。当我知道这样的事以后,十分生气,按照以往的做法一定是将他们狠狠的批评一顿,然后每人写一份检讨书。我想这些处罚对于他们来说是“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为了能让他们彻底地真心实意的改过,一天中午,我把他们带到家里吃午饭,其间我一点也没有提打游戏的事,饭后我还很热心的为他们补习了因打游戏所落下的功课。到了上课的时间,我仍然让他们去上课。下午放学后,这几位同学主动地找到我,低着头对我说:“老师,我错了,我保证以后再也不打电子游戏了”。此时我非常高兴,我不但没有批评他们,而且还对他们这种做错了事敢于承认敢于改正的做法给予了肯定,同时我还给了他们鼓励的语言。从那以后我还真得发现他们没有再去游戏室了。

爱是教育的前提,对待学生不一定非得用教师的特权去压住学生,重要的是应把我们的心灵献给学生,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们在爱的感化下反思自己,找回自我。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创设操作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是一门艺术,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灵活多变,保持新颖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尽量利用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创设一种愉快的情境,让学生感到每节课都有新意,都有新鲜感。如在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时,其基本方法是通过剪和拼,使新学习的图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学生一旦掌握了这种基本方法,就能举一反三,很容易学会这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了。所以我特意安排一节课,专门让学生动手剪拼图形,观察剪拼成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关系。这样,学习以上三种图形的面积公式时,就“水到渠成”,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动手操作”这种学习方式由于能吸引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所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将会引起儿童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兴趣。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新知与旧知,已知与未知时刻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造成冲突。教师就要利用这一矛盾冲突精心设疑,创设引发学生认知冲突,诱发学生思维动机的问题。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渴望探究新知的良好心理状态,从而主动深入学习。如教学“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可在复习“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设疑:“是否个位上的数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呢?”然后请学生用“3、4、5”这三个数组成三位数去验证、去探求、去发现。这样抓住学生认知矛盾设疑,能迅速把学生带进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愿望。

3.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为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利用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美,教师创设丰富的、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学习情境,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从日常生活方面开始懂得为什么要学数学,从而萌发其数学意识,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进而真正喜欢数学。例如在学习“24时计时法”时,可让学生用24时计时法,或说出自己最喜爱的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或改写制订新的作息时间表,或表示出爸爸、妈妈上下班的时间。学生在练习中兴趣盎然,十分投入。使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也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化抽象的理论为具体形象。

4.创设竞争情境,激发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我们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不妨也在我们的小课堂中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例如,在一次数学教研活动中,一位教师就根据教学内容并针对小学生心理特点设计了这样一种情境。讲授“8的认识”,在做课堂练习时,教师拿出两组0至8的数字卡片,指定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各代表男队,女队进行比赛。虽然此刻教师还没宣布比赛的规则和要求,可是全体同学已进入了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之中,暗中为自己的队加油,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引发出来了。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设计,不但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乐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

三、巧设数学练习,激发学习兴趣

1.设计开放题型,激发学生思维活力

数学开放式题型,是富有教育价值的一种教学题型,它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积极探索和力求创造的心理势态。由于开放性题型具有挑战性,它在激发学生好奇心,增强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命题时要改变以往那种给每道题都是唯一标准答案的做法,精心设计一些不同类型的开放题,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我就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开放性实践活动:学习了本节课后,我们知道一个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那么,请同学们用手中的3根小棒摆一摆,能摆出几个角。话音刚落,同学们就尽情地展示了自己的本领,摆出了好多种图形:有2个角、有3个角、有5个角、有9个角„„这样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并使学生体验到了创新的快乐,萌发了创新的意识。

2.借用一题多变,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一题多变就是一道题让学生添补或变换条件、问题或者改变叙述方法,然后进行解答、分析、比较等的练习。这种方法不仅能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始终处于一种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一道题到一组题的动态活跃进程之中,而且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创新能力,把有关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如教“第八册数学P64应用题例3”时,我就借用了这一题多变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维。

教学例题前我先设计了一道准备题:四年级同学排队做早操,每行排12人,正好排4行。如果每行排8人,可以排多少行?

然后变换条件,出示例3:四的级同学排队做早操,每行排12人,正好排4行。如果每行少排4人,可以排多少行?

接着引导学生根据关系再继续变换题目,如:变换问题:四年级同学排队做早操,每行排12人,正好排4行。如果每行排8人,可以多排多少行?

变换条件和问题:四年级同学排队做早操,每行排12人,正好排4行。如果每行少排4人,可以多排多少行?

变换情节:小红看一本故事书,每天看12页,4天看完。如果每天看8页,要多少天看完? „„

通过这样的一题多变训练,使学生正确地理解了题意,掌握了数量关系及选择解题的方法,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然,课堂练习的设计,除了注意从实效出发,对练习的层次、方式等做科学的安排外,还要利用小学生好奇、爱动、争强、乐胜的心理,适时、适当地安排一些游戏性的练习,是增强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如:在练习中适时、适当的开展“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夺红旗”、“看谁的鲜花先开放”等各种游戏性的练习,能够引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得到自我评价、自我表现的机会,从而达到增添兴趣、扩展思维、发展智能的目的。

下载浅谈小学数学课中基本活动经验的培养(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小学数学课中基本活动经验的培养(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如何在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谈如何在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表现在课堂上就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随着新课改的......

    数学课的基本类型(合集5篇)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的基本类型 数学课分类和其他分类一样,首先必须明确分类的标准。可按不同的标准对数学课进行不同的分类。①按照一节课在一个课题的教学安排中的地位来......

    2013基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

    2013基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 单选题 1. 10、“做数学” 是指(A )。 (A) 动手做、做中学、数学试验等 难度:易 分值:10.0 2. 3、数学活动经验( B )明晰的结构体系。 (A) 有 (B)......

    小学数学课中怎样算用结合

    小学数学课中怎样算用结合 箐门学校:龙先英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计算应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数和简单的数量关系,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 并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浅谈小学数学课中的探究性学习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策略 作者姓名:裴炳周 工作单位:淇县黄洞乡柳林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456750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让学......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中进行法制教育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中进行法制教育的心得 2011年秋季学期赵艳 教育就是为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准备人才的,人才首先必须是人格健全的人,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少年儿童是......

    每一节数学课中

    每一节数学课中,由于教学内容不同,采用的教学策略、方法也有可能不同。《一亿有多大》是《大数的认识》中的一课,这是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

    浅谈数学课中的德育

    浅谈数学课中的德育“渗透” 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而且要使得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