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数学课中的德育
浅谈数学课中的德育“渗透”
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而且要使得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总之,数学教学,应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挖掘数学教育中的德育功能。
一、培养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理性能力
系统的文化知识的学习是提高学生理性能力的的重要途径。列宁说,没有文化的人成不了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自然、社会、思维方面的知识是世界观和正确道德行为的基础。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它有严谨的逻辑、高度的抽象、多样的思维方法、广泛的应用。数学的优势,让它与德育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准确地说,指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处理问题的自觉意识或思维习惯。下面以数学中常用的推理意识、抽象意识、整体意识和化归意识。对德育起的作用作说明。
推理意识是指推理与讲理的自觉意识,即遇到问题时自觉推测,并做到落笔有据、言之有理。推理意识是一个人所应具有的一般文化修养的素质。长此训练,有助于培养正直和诚实,以及遵纪守法、尊重科学的习惯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抽象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应形成下面的思维习惯:
1、从本质上看问题,对于复杂的事物、现象,有意识地区分主要因素与次要因素,本质特征与表面现象,从而抓住本质解决问题。
2、自觉地把适当问题化为数学问题,即具有一种解决问题的数学头脑。这对于学生走上社会以后,处理复杂的生活、工作问题是有积极作用的。
整体意识是指全面地从全局上考虑问题的习惯。这里不仅强调整体,而且还要强调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整体与局部的相对性、整体与结构的关系,这对学生今后处理问题起到观念上的指导。
化归意识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对问题进行转化,变为已经解决或易于解决的问题。化归意识还意味着用联系发展的运动变化的眼光、观察问题和认识问题。
数学观念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及看问题的角度,有利于人们全面、深入地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且还具有一系列道德色彩的特性,而这正是现化社会公民所应具有的素质。
二、数学历史的教学及统计材料的收集,可以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重要方面。中国数学的光辉历史和杰出成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打开世界数学发展史册,可以看到我国古代数学研究的累累硕果。在我国著名的数学典籍《九章算术》中,首次提出了正负数的概念及运算法则,使得代数学早于西方于公元前2000年就已经产生了;著名的勾股定理是西周数学家商高最早提出来的,称商高定理;刘徽首创“割圆术”,科学地得出徽率(圆周率)3.14;祖冲之对圆周率进行运算得出杰出成果3.1415926<π<3.1415927;杨辉的“三角阵”比法国“帕斯卡三角形”的发现早500多年这些杰出的数学家及其成就,把中国数学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峰。一部中国数学发展史,无疑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数学家吴文俊院士说西方数学主要来源于古希腊,它的代表作是公元前3世纪左右欧几里得所著的《几何原本》,它是最早用公理法建立数学体系的典范。东方数学的主要来源是中国,中国古代的数学代表作是成书于公元2世纪左右的《九章算术》,这是世界上最早系统叙述分数运算的著作,它在数学史上首次阐明了负数加减运算法则。从内容上讲,西方数学的内容主要是证明定理,中国的古代数学根本没有定理的概念,它的主要内容是在解方程。在整个数学体系中,西方数学是着重推理论证的演绎体系,它的特色是公理化,中国数学着重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着重具体计算的一种算法体系,它的特色是机械化。美国一位计算机数学大师说,计算机数学即是算法的数学,吴文俊说,在这种意义下,中国的古代数学是一种算法的数学,也就是一种计算机的数学,我们最古老的数学也是计算机时代最适合、最现代化的数学。看到这样的评述,学生对中国的伟大会有更深的理解。
随着改革的发展,我国在许多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用数据说话是最
生动具体、最具有说服力的。例如在数列教学时,我介绍了我国经济的增长率,让学生计算以现在的基础何时达到小康社会的问题学生兴趣浓厚。介绍中国用占世界耕地面积5%的土地,养活了世界上20%多的人口,但是土地沙化日益严重,并给出了统计数据,学生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两个简单的的问题,自然地进行了国情教育。
三、数学知识强烈的现实性和内在联系,对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有特殊的有利条件。
(1)渗透“实践第一”的观点。数学知识虽然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但它都是从客观实际和需要抽象出来的,凭着这一点,可对学生渗透一些“实践第一”的观点。对数是中学初等数学中的重要内容,那么当初是谁首创“对数”这种高级运算的呢?在数学史上,一般认为对数的发明者是十六世纪末到十七世纪初的苏格兰数学家——纳皮尔。在纳皮尔所处的年代,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刚刚开始流行,这导致天文学成为当时的热门学科。可是由于当时常量数学的局限性,天文学家们不得不花费很大的精力去计算那些繁杂的“天文数字”,因此浪费了若干年甚至毕生的宝贵时间。纳皮尔也是当时的一位天文爱好者,为了简化计算,他多年潜心研究大数字的计算技术,终于独立发明了对数。法国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拉普拉斯曾说:对数,可以缩短计算时间,“在实效上等于把天文学家的寿命延长了许多倍”。
(2)渗透“对立统一”的观点。教学内容中充满了矛盾,而每一对矛盾的双方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教学中,环绕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渗透“对立统一”的观点。如有限与无限的矛盾,在极限部分,学生会有充分的理解。
(3)渗透“运动变化”的观点。来源于客观实际的数学知识是普遍联系的,而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又构成了它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四、以前辈数学家的事迹和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崇高理想。
德育的方法之一是榜样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榜样对青年学生具有最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在数学教学中适当介绍一些数学家的事迹,是非常必要的。华罗庚幼年未受过正规教育,可才华横溢,为数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著名数学家陈景润顽强拼搏,在攀登“哥德巴赫猜想”的征途上遥遥领先;著名古希腊数学家希伯索斯发现了无理数,为了坚持这一发现而被抛尸大海……在世界数学发展的历程中,每前进一步,都需要数学家们的胆识、勇气和毅力,甚至以生命为代价。一部数学发展史,是人类追求真理,求实、创新的生动写照。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向学生生动地介绍古今数学家的崇高思想和光辉业绩,能激励学生奋发学习,培养民族贡任感和民族忧患意识,树立振兴中华、开创未来的崇高理想和为科学献身的志向。这样做有利于造就跨世纪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挖掘数学中的美育素材,重视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别林斯基说:“美育和德育是密切联系着的,它能陶冶健康的情感,培养崇高的情操,鼓舞人们为建设美好的未来去战斗。”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数学本身也有无穷的美妙。”可以说数学是万花筒,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在数学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美育因素。在不少学生眼里,抽象、乏味、单调、枯燥成了数学的代名词,只是苦于应付考试,而不得不去学数学,做数学题,因而学而无趣,学而无功,难以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因而在数学教学中,注意经常给学生揭示数学本身各种内在的美,以此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许多公式中的和谐美,如勾、股定理;几何中许多图形的对称美;黄金分割的奇异美,和谐美;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的思维美等。同时启发学生留意自然界中的一些有趣的事实,树叶及人体是对称的,雪花是六角形的,蜂房是正六边形的,车轮是圆形的,在蜗牛背上有螺蚊线等。数学美是一种理性美,是隐敝的、深邃的美。在数学中,只要善于把这些美展现在学生面前,就一定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爱美心理。通过挖掘与揭示数学美,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用审美的观点去观察和理解周围的事物,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六、利用探究性活动课,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传统的教学主要是“告诉教育“,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接受性学习,新教材为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特地把探究性学习纳入数学教学大纲之中,并要求在教学中切实完成,这也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一个机会,不但促进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使学生学会了交流与合作。在探究性活动课中,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生动性,如高一的: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要求学生通过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探究,理解数学的应用,先布置任务,将学生分组,各组自选组长,并讨论与完成此任务有关的因素,制定实施程序与策略,确定如何分工与合作等,学生的积
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在课内的交流与评比中,各组的许多想法与见解都在老师的意料之外,通过这次活动课,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由于探究性活动要求学生分工合作,因此就需要依靠各成员的集体智慧与分工协作。在这里,合作既是学习的手段,也是学习的目的;通过合作学习和研究,学习者可以取长补短。同时,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学习者还需要了解不同的人的个性,学会相互交流与合作。这种合作包括合作的精神与合作的能力,比如彼此尊重,理解以及宽容的态度,表达、倾听与说服他人的方式方法,制定并执行合作研究方案的能力等。现代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而社会分工的细化则又限制了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范围。因此,培养中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也体现了时代和社会的要求。
数学教学中德育内涵非常丰富,有待于数学教育工作者去挖掘,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突出其德育性。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二篇:浅谈数学课中的德育“渗透”
一、联系实际,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技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联系实际,阐明所学知识的用处,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入浅出地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例如:一年级教学“元、角、分的认识”,可以介绍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和生产建设
中的作用;二年级教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要使学生知道已学过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不能满足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需要,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学习以及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要经常用到;三年级教学“三步计算式题”时,可以介绍“小括号”在实际中的应用和在运算顺序中的作用;四年级教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时,可以介绍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中的应用;五年级教学“比例尺”时,可以介绍按“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以及按“比例尺”绘制图纸,在建筑、科研、军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等等。通过教师简明扼要的介绍,要使学生把所学新知识同现实生活、今后的学习和国家的建设逐步联系起来,明确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另外,还可以借助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提供的材料,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开阔眼界,产生学好新知识的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动力。
二、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
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插图和应用题,教学时可以选择富有教育意义、形象生动的插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以及数学史料等内容,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例如:一年级教学“准备课”、“5的认识”、“10的认识”时,教师可利用插图为媒体,将画面编成数学小故事,通过对画面的处理,使它由静变动,由无声变有声,对学生进行爱学校、爱解放军、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教育。中年级教学“读数、写数”时,可以有选择地介绍一些本地有教育意义的数据,还可以介绍我国的地形概况,如我国地域广大,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我国境内有世界著名的大河长江,长6300千米,等等。中、高年级教学“应用题”时,可以根据应用题中所反映的日常生活、工业、农业、卫生、交通、教育、科技等方面有说服力的数据,经过比较、分析,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高年级教学“百分数”时,可以介绍中国人民用占世界耕地面积5%的土地,养活了世界上20%的人口,而且国家安定,人民生活幸福,从而进行国情教育。另外,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介绍一些我国的发明创造,如“九九口诀”和“七巧板”的发明,“珠算”的历史,以及我国历史上祖冲之的辉煌成就,等等。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长大后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的雄心壮志。
三、勾通联系,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数学教材中各部分知识之间存在着纵向和横向的紧密联系,这些都充满着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法,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例如: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在知识的纵向发展方面,可以通过数学知识的产生,揭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产、生活的关系,知道知识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际,渗透一些“实践第一”的观点。在知识的横向联系方面,可以围绕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通过“大与孝多与少、加与减、乘与除、积与商的变化、正比例与反比例”等内容,渗透一些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的观点。还可以通过一些应用题的改编练习,分数应用题的解答,应用题的一题多解,以及几何初步知识等内容,渗透一些辩证统一的观念。使学生在知识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中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四、示范导行,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
数学课上,教师和学生的示范作用以及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方法。教师的示范作用体现在,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例如:上课时,教师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辅导“后进生”要耐心、细致,使学生在教师的表率作用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学生的示范作用体现在,课上教师要注意发现有突出表现的学生,用实例来激励其他同学。例如:对上课认真听讲,学习认真刻苦,作业正确、整洁,思考问题机智灵活等方面的同学,教师要及时表扬,为其他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教学时,教师还要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例如:要求低年级学生在听课、写字时要有正确的姿势,回答问题要说完整话,写作业时字、运算符号要写工整,计算要正确等。中年级要求学生听课要专心,分析题意时重点字、句要用笔画出来,作业要干净、正确,要求验算的要列式验算等。高年级不仅要求学生听课专心,而且要手脑
一、联系实际,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技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联系实际,阐明所学知识的用处,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入浅出地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例如:一年级教学“元、角、分的认识”,可以介绍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和生产建设中的作用;二年级教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要使学生知道已学过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不能满足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需要,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学习以及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要经常用到;三年级教学“三步计算式题”时,可以介绍“小括号”在实际中的应用和在运算顺序中的作用;四年级教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时,可以介绍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中的应用;五年级教学“比例尺”时,可以介绍按“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以及按“比例尺”绘制图纸,在建筑、科研、军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等等。通过教师简明扼要的介绍,要使学生把所学新知识同现实生活、今后的学习和国家的建设逐步联系起来,明确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另外,还可以借助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提供的材料,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开阔眼界,产生学好新知识的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动力。
二、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
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插图和应用题,教学时可以选择富有教育意义、形象生动的插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以及数学史料等内容,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例如:一年级教学“准备课”、“5的认识”、“10的认识”时,教师可利用插图为媒体,将画面编成数学小故事,通过对画面的处理,使它由静变动,由无声变有声,对学生进行爱学校、爱解放军、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教育。中年级教学“读数、写数”时,可以有选择地介绍一些本地有教育意义的数据,还可以介绍我国的地形概况,如我国地域广大,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我国境内有世界著名的大河长江,长6300千米,等等。中、高年级教学“应用题”时,可以根据应用题中所反映的日常生活、工业、农业、卫生、交通、教育、科技等方面有说服力的数据,经过比较、分析,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高年级教学“百分数”时,可以介绍中国人民用占世界耕地面积5%的土地,养活了世界上20%的人口,而且国家安定,人民生活幸福,从而进行国情教育。另外,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介绍一些我国的发明创造,如“九九口诀”和“七巧板”的发明,“珠算”的历史,以及我国历史上祖冲之的辉煌成就,等等。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长大后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的雄心壮志。
三、勾通联系,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数学教材中各部分知识之间存在着纵向和横向的紧密联系,这些都充满着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法,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例如: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在知识的纵向发展方面,可以通过数学知识的产生,揭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产、生活的关系,知道知识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际,渗透一些“实践第一”的观点。在知识的横向联系方面,可以围绕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通过“大与孝多与少、加与减、乘与除、积与商的变化、正比例与反比例”等内容,渗透一些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的观点。还可以通过一些应用题的改编练习,分数应用题的解答,应用题的一题多解,以及几何初步知识等内容,渗透一些辩证统一的观念。使学生在知识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中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四、示范导行,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
数学课上,教师和学生的示范作用以及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方法。教师的示范作用体现在,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例如:上课时,教师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辅导“后进生”要耐心、细致,使学生在教师的表率作用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学生的示范作用体现在,课上教师要注意发现有突出表现的学生,用实例来激励其他同学。例如:对上课认真听讲,学习认真刻苦,作业正确、整洁,思考问题机智灵活等方面的同学,教师要及时表扬,为其他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教学时,教师还要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例如:要求低年级学生在听课、写字时要有正确的姿势,回答问题要说完整话,写作业时字、运算符号要写工整,计算要正确等。中年级要求学生听课要专心,分析题意时重点字、句要用笔画出来,作业要干净、正确,要求验算的要列式验算等。高年级不仅要求学生听课专心,而且要手脑[page_break]并用作好笔记,解应用题时要借助线段图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计算时要选择简便方法,要自觉检验等。总之,不论是师、生的示范还是教师的要求,教师都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计算仔细、书写工整以及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第三篇:数学课德育渗透教案
数学课德育渗透教案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中小学德育大纲》也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的内容和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教书”“育人”两者同等重要。忽视其中的任何一部分都是教师的失职。因此,作为数学课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数学课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之外,更重要的还要在教学中实施育人的目的。
一、创造和谐的德育环境
数学课课堂要进行德育渗透,必须首先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德育环境。应满足学生追求真善美的需要,应使课堂生活充满爱、尊重与信任,处处洋溢着诚实、宽容、谨慎、自律、助人、同情心、合作、勇气和一系列民主价值。课堂上,我们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民主、轻松的氛围。我们要笑对每个学生,对学生所犯的语言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从多元的角度去评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心理的变化,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参与的欲望和行为,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到自已能够平等与他人相处,能够被尊重,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尊重每个同学的语言成果,不嘲笑别人。课内外要学生争做“小老师”,真诚帮助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同学,在互帮互助中,共同取得智育与德育的进步。
二、挖掘教材内容的德育因素
语言是思想文化的载体,数学课教材的课文内容自然渗透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教材中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能否充分获得利用,主要靠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认真挖掘教材潜在的德育因素,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数学课语言教学之中。这既遵循语言教学与思想教育相一致的原则,又符合数学课教学的规律。
新编小学先锋数学课教科书是一套故事内容精练、色彩鲜艳、设计精美的系列教材,以话题为纲,注重能力培养,课文所渗及的题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如学校、家庭、动物、购物、时间,文具和饮食等,这些教学内容都渗透了德育因素,教师应努力挖掘这些教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在教学中渗透人际关系、思想品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数学课的过程中,在思想上也得到良好的熏陶,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培养良好的品德。
三、注重教学过程的德育渗透 ﹙一﹚采用多种活动形式渗透
1、组织学生合作
在数学课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主阵地在于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适宜、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一起指正,既要对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这是一种渗透德育的重要教学形式之一。
2、创设情境活动
道德知识、观念、规范是抽象的,必须以儿童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才能为儿童所接受。教学中,我们要创设有移情效应的气氛,理想的或冲突的,富有趣味性的道德情境。游戏是儿童有效的学习方式,这种带有“玩”的色彩而又与学习内容配合的活动方式,对培养儿童的情感,让儿童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理解规则,学习科学知识等是很有用的。试想当学生学会了单词,来走“单词迷宫”,最后同桌二人齐心协力走出“迷宫”的游戏活动,会给学生带来多大的精神财富。(成印雁)
第四篇:数学课中的德育教学(小学教育论文)
如何在数学课中开展德育教学
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三者是有机地联系着的,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其中传授知识是基础,发展认识能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都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的。学生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学习,因此各科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所以,在教学工作中,要不断增强德育意识,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把德育的首要作用落到实处。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主要做法及肤浅体会。
(一)学习动机的培养
学生进行学习为一定的学习动机所支配。刚入学的儿童,为获得父母、教师、亲友的赞扬而认真学习。一位天真稚气的孩子曾毫不掩饰地说出心里话:“老师,您知道我上课时为什么爱举手发言吗?我就是想得到您的奖品。”这一个孩子的心声,却道出了同龄人的共同点。这种推动学习的动机,也是无可非议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世界观的逐步形成,与社会要求相应的动机愈来愈占支配地位,并逐渐成为学生的主导性动机,而与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直接近景性动机也越来越深刻而稳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从学生入学起,就要重视学习动机的培养。采用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生动的方式,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教育联系起来,可以成功地培养学习动机。如通过讲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讲当今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去攻克世界难题“哥德巴赫猜想”,做出重大贡献,鼓励学生长大攀登科学高峰,必须从现在做起;通过讲我国成功地发射人造卫星,使学生了解学习与祖国建设事业的直接联系,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需要。总之,要使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祖国四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与作用,引导学生逐步把今天的学习和长大参加社会主义建设联系起来,使学习成为他们的内部需要。
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识兴趣,或叫求知欲。许多科学家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之一,就是具有深厚的认识兴趣或强烈的求知欲。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人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习的一切,常常掌握得迅速而牢固。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学生,这种感染作用更为突出。教师良好的情感品质是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所必需的。教学实践证明,当教师的思想情感倾注在教学内容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时,学生就能更好地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所以,强调情感教学,即师生情感的交融,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作用,他们对数学学科产生深厚的兴趣,能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教师的这种情感,对事业的热爱与追求,倾注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对学生的思想起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培养学习动机起了重要作用,对他们今后从事的工作,对事业的追求及工作的责任感,必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二)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
教材中的例题与习题里,蕴含着思想教育因素,只要努力钻研、认真备课,就能把这些因素挖掘出来,在课堂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
(三)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所揭示的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也是关于自然发展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我们教学中所传授的文化科学知识,都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点的规律性的知识。要使学生建立起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要借助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所以自然科学的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作指导,组织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的熏陶,恰当揭示数学知识蕴含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世界观。
如在教学中渗透实践第一的观点。数学的产生,归根到底是人类的实践活动。而人类的实践活动又直接或间接地推动数学的发展。在教知识时,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使他们体会与初步了解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发展。
学生每建立一个新概念,掌握一个新知识,教师都要努力研究如何引导学生从操作入手,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更应该充分利用直观手段,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去发现去探索,去主动获取知识。例如:通过操作,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或圆面积公式;认识11至20各数时,把一把直尺竖着平放在桌面中间,当学生在直尺的左边摆1捆小棍,有边摆1根小棍表示11时,他必然知道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当直尺的左边有2捆小棍时,学生自己就答出了20是由2个十组成的,而且知道了20为什么左边写2右边写0,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学会了11至20各数的组成;一年级学生学习用凑十法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时,让他们在
_这个图形里,每小格摆1个圆片,一共摆了10个。
然后变一下,在格里摆9个,格外面摆4个,启发学生想,用什么办法让人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个圆片,学生自然从格外拿出1个放在格里,把格里的圆片凑成10个,格外还有3个,得出一共有13个。这样很容易总结出9+4的计算过程是把9凑十需要1,把4分成1和3,9+1=10,10+3=13。这样,凑十法是学生通过操作体会并发现的。
托尔斯泰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摹仿和抄袭。”启发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而注入式教学的结果,只能使我们培养的人成为现代化的“机器人”,不可能有什么创造发明。教学从操作入手,引导学生体验体验科学家走过
的路,这样在实践中获取的知识掌握得迅速而牢固,学生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并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熏陶。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发展主要指学生心理发展,而心理发展包括智力因素,又包括非智力心理因素。习惯是非智力心理因素中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认真负责地对待学习起着重要作用。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有利于小学阶段的学习,而且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包括:专心听讲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认真计算及检查的习惯,仔细审题的习惯,复习的习惯,积极思考的习惯等等。
学生刚入学,就要抓紧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好习惯,怎样做才是好习惯。针对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用他们喜爱又容易接受的儿歌形式提出具体要求。如专心听讲的习惯,歌诀是:“眼不离老师,脑不离问题,勤思多开口,智慧属于你。”认真书写和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歌诀是:“写作业时要做到:写字姿势要摆好,细心看题要记牢,一心一意认真算,数学成绩一定好。”及时复习和准备学习用品的习惯:“回到家里要做到:回想上课学多少,打开课本复习好,书本文具放整齐,准备明天上学校。”
仅仅对学生提出要求还不够,还要进行具体指导及训练。如教独立检查作业的方法,口算题检查的方法是“一数二对三算”,“一数”就是数一数题数够不够;“二对”就是和课本上的题对一下,看题抄对没有;“三算”就是再算一遍,用尺子盖上得数,算一道往下移动尺子,看想的得数与原来写的得数是否一样。做竖式计算题要边做边查,概括为十六个字:“一对抄题、二对竖式、三查计算、四对得数”,“一对抄题”就是抄完题要和原题对一下,看是否抄对;“二对竖式”就是写好竖式,先和题目对一下,看竖式的数和符号是否抄对;“三查计算”就是计算后查一遍,看是否算对;“四对得数”就是把得数抄到横式等号的后边,一定要和竖式的得数对一下,看横式上的得数是否抄对。做应用题时要按“读、找、想、算、答、查”六步去做,“读”就是认真读三遍题,并在题前边画“△”,表示读了三遍;“找”就是找条件和问题,条件画横线,注明是第几个条件,问题画双横线;“想”就是想用什么方法计算,及为什么选择这种方法;“算”就是列式计算,并要写单位名称;“答”就是答题;“查”指按以上五步查一遍。以上的检查方法,老师要教给学生,并做示范给学生看,再进行反复训练,使学生养成自己检查作业的好习惯。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长期培养,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成绩会不断提高,这将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刻苦地学习,自觉受到思想教育。
第五篇:浅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渗透德育
浅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渗透德育
思想品德教育已成为当今社会教育的主旋律,它不再局限于思想品德课中,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指出,“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是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相并列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课程标准》提出小学数学在教学中应注意六个问题,其中第五点就是“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本文就从学生数学作业的布置和设计出发,谈谈如何进行德育的渗透。
学习数学离不开做作业,但是传统的作业,它的目的性与形式都比较单一,就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这样的作业形式不仅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作业效率,更为重要的是缺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内容。为此,我们应该开辟一片数学作业的新天地,设计形式丰富的数学作业,在充满吸引力的数学作业中蕴涵德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寓德育于“实践性”作业中
数学学科教材的内容不及其它学科来得丰富,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局限于书本中的内容,那整个教学过程会显得很呆板,为此,我们可以给学生布置“实践性”的作业,并将调查所得的资料作为学习内容之一,这样既可以充实教学内容,又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亲切感,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无形地受到了一种德育的启发。根据形式不同,我们把“实践式”作业分为两类:
1、对现成学习资料的收集。教材中潜在着很多的德育因素,但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我们老师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课前或课后进行有关资料的搜索。
例如,在教学圆周率内容前,我们可以把枯燥的“预习书本第几页”这样的作业改成让学生到网上、校园图书馆等地方查阅有关圆周率的内容,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容易被调动起来,另外他们也不觉得这是一项作业,很乐意去完成。通过调查,学生了解了祖冲之和圆周率的故事,这样既可以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还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另外,像我国的“九九口诀”、“珠算”、“七巧板”都是我国人民的发明,教学中都可以作为德育教育的素材,组织学生以作业的形式进行有关资料的查询,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开展社会调查。德育的渗透也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良好的思想品德不单是使学生了解它们的意义和要求,重要的是身体力行。因此,我们在布置作业时,可适当充实一些数学与社会联系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关心身边诸如人口、土地、交通等社会问题。
在教学了《认识时间》后,我布置了这么一个作业:小朋友回家后,调查一下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家人的起床时间、上班时间、下班时间,还有妈妈做家务的时间,然后把这些时间记录下来,明天上课跟其他小朋友交流一下。这
样在巩固了所学内容后,再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积极发言从这些时间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通过讨论,学生感受到长辈们的辛苦,懂得要尊敬长辈,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优越的生活不是现成的,是要通过劳动得来的,从而明白学习知识的重要性。
二、寓德育于“真实性”作业中
教师可以注意收集一些有富有教育意义的真实材料,编成练习题让学生解答。
例如,有关我国领土大小的数字:东西相距约5000公里,南北相距约5500公里,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境内有世界上有名的大河长江,长6300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在长江上建起了武汉长江大桥,桥长1670米等,这些数据材料我们都可以作为编写习题、应用题的素材,使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寓德育于“分组合作性”作业中
作业除独立完成外,可通过讨论、分组合作等形式完成。小组讨论是符合学生乐于交往的心理需求的,它可使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分析作业内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并在讨论过程中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分组合作能把一个时空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愉快和好处,增强合作意识,体会团结合作精神的重要。
如教学了统计图表的制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以小组的形式调查小组内每个成员家庭每天用水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统计出小组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水的数量,再制成相应的统计图,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从制成的统计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在掌握有关数学知识的前提下受到了一次节约用水的教育,另外也受到了一次团结合作精神的教育,在整个调查过程中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学生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
四、寓德育于“实用性”作业中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将学得的知识运用于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取得成效后就会产生“收获”的喜悦,学习情感就会更加浓厚。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实际背景来解决实际问题,从中体会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从中体会反映在数学中的辩证关系。
五、寓德育于“感情性”作业中
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也少不了常规性的作业,它的形式一般有填空题、计算题、应用题等,学生在长期的重复此类作业后,难免产生腻烦心理,但我们可以对它们进行“包装”从而增加这些作业的新鲜感,去吸引学生的第一注意。比如设计出富有“感情”的题目,根据不同内容,可将题目设计为“我们来当小老师”“我们一起来”“比比看”“你能行”“来试试吧”等,用这些亲切并带有激励
情感的语言,便会一下子解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从而也能让学生体会到亲切的充满爱意的语言能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人沟通也应该尽量用亲切并带有激励情感的语言。
寓思想品德教育于形式多样的数学作业,是学生再次学习、再次创造、再次发展的乐园,它使每一个学生喜欢数学作业,也使每一个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德育的熏陶,使学生在数学作业这个乐园中真正得到全面发展,真正实现德育、智育齐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