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农村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时间:2019-05-14 10:27: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数据背景下农村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数据背景下农村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第一篇:《大数据背景下农村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大数据背景下农村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武威第七中学 张兴文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大数据背景下农村高中生数学学习的现状。众所周知,高中数学在学生学业中是十分重要的,高考分值150分,农村中学高中生考试仅在80分左右,由于农村高中招生的生源较差,,学生的数学素质差异很大,数学基础极差,虽然教师和学生从高一到高三在数学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区域经济不发达,环境条件艰苦,各种信息闭塞,农村学生基础差,学习效果却不尽人意。,究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学习基础差、兴趣缺乏。具体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大数据背景下农村高中要做好高初中的的衔接教学,微调高中的部分章节,使学生轻松自如进入高中。由于个别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的前瞻性不强,对学生的要求不高,多数农村高一新生进入高中后,初中的二次函数、解不等式、因式分解、解应用题、韦达定理等都掌握不好。因此,学生进入高中后,教师就要利用一至两周的时间来给学生复习、加深这些知识,并熟练掌握,这样既克服了畏难心理,也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的成功体验建立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促进了学习的进一步发展。

(2)大数据背景下农村高中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自觉地学习“等”、“靠”。(3)农村高中教师受于高考升学的压力,不能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只照顾班上高考有望的尖子生,缺乏对学困生的关注和指导,致使差距越来越大,因此多数学生学数学无兴趣。

(4)高中数学教师的负荷太重,一般都是两个班的数学十二节正课,大班额一般60人左右,作业量大。

(5)农村高中教师对大数据背景下农村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理解还不到位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1)课题研究的意义

面对农村教育基础条件的相对滞后和经济迅速发展带来的对教育更高要求之间的矛盾,课题分析了大数据背景下农村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对教师、学生和学校等方面的原因,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策略,以期提高农村高中生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加强数学科目的教学效果,供广大同仁借鉴。

二、课题研究价值

与城镇教育相比较,农村高中教育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高中教育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素质教育方面仍显得有些不足。针对农村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简要探讨了大数据背景下,农村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

①引导教师不断学习互联网新技术,不断提高运用大数据技术、思维的水平,促进农村教师紧跟时代,树立更先进的教育观、课程观,做创新型的教师。

②改进农村高中数学教学,促使农村高中生加强和改善数学核心素养,从而提高相对落后的数学教学质量,进而提高农村高中生高考竞争力。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

(1)调查农村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现状,侧重于农村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优劣势与存在问题的分析。

(2)运用大数据的技术和思维,培养和改善农村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研究农村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优劣势;借助大数据思维,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农村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模式。

(3)通过对农村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研究,让教师能熟练运用大数据技术和思维,并提高教师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力。

(4)最大程度地降低低分率,从而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能有更高平台发展奠定基础。

四、课题的研究内容

(1)引入大数据的新技术、新思维,搭建研究的视域和理论上的较高平台,研究农村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现状及缺失原因。

(2)农村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

①数学抽象:在数学抽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积累从具体到抽象的活动经验。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命题、方法和体系,能通过抽象、概括去认识、理解、把握事物的数学本质,能逐渐养成一般性思考问题的习惯,能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主动运用数学抽象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②逻辑推理:在逻辑推理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命题;能掌握推理的基本形式,表述论证的过程;能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建构知识框架;形成有论据、有条理、合乎逻辑的思维品质,增强数学交流能力。

③数学建模:在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积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够针对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能够运用数学知识求解模型,并尝试基于现实背景验证模型和完善模型;能够提升应用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④直观想象:在直观想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发展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增强运用图形和空间想象思考问题的意识,提升数形结合的能力,感悟事物的本质,培养创新思维。

⑤数学运算:在数学运算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发展数学运算能力;能有效借助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够通过运算促进数学思维发展,养成程序化思考问题的习惯;形成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⑥数据分析:在数据分析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提升数据处理的能力,增强基于数据表达现实问题的意识,养成通过数据思考问题的习惯,积累依托数据探索事物本质、关联和规律的活动经验。

(3)农村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模式。通过分析研究,形成一套一般性的、实践性强的、适合农村高中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模式。

五、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我校是一所悠久历史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始终把握“以人为本、和谐校园、高效教学”的办学理念,始终坚守“为更多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更多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服务意识,努力实践、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我校拥有四大优势即1.地理优势,学校地处自交通便利黄羊镇地;2.设施优势,学校具有高中规定配备的标准设施3.师资优势,我校有多名学术带头人等骨干教师。4.效益优势,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同样基础的学生在武威七中进步最大,效益最高。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校高考取得了非凡的成绩。另外我校文献资料丰富,现代化研究设备和科研手段齐全,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为教师、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提供服务和方便,信息技术教育不断普及。本课题组成员基本上以我区化学学科骨干教师为主要成员,他们大都具有良好的师德、扎实的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钻研精神和进取精神,工作严谨、踏实,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在教学教研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所有课题组成员现在从事高中教学一线工作,相信完全有足够、充分的时间从事该课题的研究工作,而且参加本课题的研究人员大部分都是工作了多年的各个层次的青年教师,他们服务在教育教学和教育改革的第一线,有着相当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管理经验,也有很多的有效教学研究成果和教学成果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并发表,他们的教学业务扎实,工作责任心强,能够承担相关的课题研究工作,这些都是保证本课题能够顺利开展的有利条件,同时,他们也有足够的空余时间从事该课题的研究工作。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以有效教学基本理论为理论指导,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切入,边实验边总结,并进行理论归纳提炼,理论研究既注意分析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肯定合理的成份,又注意结合本地实际进行补充研究、修正和完善。既注意课题组内的研讨,又关注课题组外的意见和改革情况,具体研究方法如下: 1.调查法;为了了解事实情况,分析事实情况,得出结论,证实某种问题,以便改进工作(包括改进研究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包括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了解事实情况、分析情况、认真研究,得出结论,寻找解决办法或进一步研究的方案。2.个案研究法:选取某些典型的教学片断,从教学设计到课堂实践,再到课后评价,撰写成教学案例,为有效教学的确立提供实践依据。3.教育经验总结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根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关键是要能够从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改进自己的教学。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1)计划(2017.4—2017.6)起草“实施方案”及实施执行计划,确定课题组成员的分工,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调查分析,收集资料。

(2)分析(2017.7—2017.12)研究农村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及素养缺失的内外深层次的原因,写出阶段性调研报告。

(3)研究(2018.1—2018.10)研究、讨论制定农村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和措施,撰写相关论文。

(4)总结(2018.10—2019.3)整理相关材料。集体研讨,撰写并审核课题研究报告。

八、课题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课题负责人:冯雄德(全面主持,研究课题的规划设计、安排部署、过程指导、监管调控、提炼总结。)

副组长:孙兴平(全面负责课题研究的工作统筹安排、计划制定与落实)

组员:张兴文(学科公开课观摩研讨,案例撰写,问卷设计与统计分析)

赵鹏礼(学科公开课观摩研讨、案例论文撰写。)

高祥年(课题网站资源库建设,技术支持与培训,案例论文撰写)史顺杰(落实研究情况。负责搜集、整理资料成果、撰写材料。)

十一、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有关现阶段农村高中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报告一份 2.典型教学案例集 3.有关论文若干 4.教学反思集

5.学生学案和学习体会集 6.结题报告

第二篇: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数学核心素养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数学核心素养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素质的培养。就数学学科而言,更关注学生的数学素养的提高,特别是有关数学核心素养的问题更引起广泛的讨论。研究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数学素养是人们能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世界,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内在素养,由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数学能力与观念等组成。

关键词:素质教育;数学核心素养;内涵;

Mathematics core literac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quality education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ing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basic education,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quality.As far as mathematics is concerned,more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mathematical literacy,especially in the core of mathematics.The topic has aroused extensive discussion.To study connotation and composition of the core competence of mathematics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Mathematical literacy is the people can use mathematical vision to observe the world,found,put forward to analyze and solve the problem.Key words:Quality Education;Mathematics Core Literacy;Connotation;教育一直是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议题。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进行素质教育思想和实践的探索,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其中课程改革是落实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2001年,教育部启动新一轮课程改革,以素质教育的宗旨与内涵为指导思想,进一步分析研究教育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旨在建立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教育课程体系,并以此为核心带动人才培养的一系列变革。十余年的课改实践,是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阶段,使得课程建设、教材改革、教学创新等都取得了重大进步和发展[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至此,我们迎来了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发展的新阶段———核心素养的培育。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经合组织经过专题研究,对素养和核心素养进行了界定。该研究认为:素养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能成功地应对情境的复杂要求与挑战并能顺利地执行生活任务的内在先决条件;素养是可学、可教和可测的,即是经由后天学习获得的,可以通过人为有意的教育加以规划、设计与培养。在此基础上,该研究进一步提出了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认为核心素养是在不同领域、不同情境中都不可或缺的关键素养,而核心素养研究是一种持续的多学科、多领域协同研究的集成。该研究通过整合,将核心素养归结为三种关键能力:第一种是自觉地运用工具和资源的能力,包括运用语言、符号与文本互动的能力;第二种是在异质社群中进行人际互动的能力,包括建构和谐人际关系、团队合作和管理与解决冲突的能力;第三种是自立自主地行动的能力[2]。

近几年,我国在制定数学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分析报告的过程中,一些专家、学者常常提到数学素养和数学核心素养。

孔凡哲教授认为,数学素养是指当前或未来的生活中为满足个人成为一个会关心、会思考的市民的需要而具备的认识,并理解数学在自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能力,作出数学判断的能力,以及参与数学活动的能力。

马云鹏教授认为,数学素养是指人们通过数学的学习建立起来的认识、理解和处理周围事物时所具备的品质,通常是人们与周围环境产生相互作用时所表现出来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3]。

可见,数学素养是人们能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世界,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内在素养,由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数学能力与观念等组成。人们所遇到的问题可能是数学问题,也可能不是明显的和直接的数学问题,而具备数学素养的人可以从数学的角度看待问题,可以用数学的思维方法思考问题,可以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我国首批自主培养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李尚志教授在峰会上从数学家的角度来谈教育。他强调“学科的知识是具体的,素养是抽象的”。“不同的题目你能识别它的本质都是一样的,不同的解法本质也是一样的,这就是素养。”“知识是剑法,素养是兵法,兵法指挥剑法,抽象指挥具体。”李尚志进一步指出 :“有些基本功当然要掌握。这是第一个素养。”更重要的是,“你要能把它用到新的地方去,用到高处去”。而这里“新”和“高”的要求是“无穷无尽的,永无止境的”。他表示,有些学生解题很强,但不一定数学素养就很高。如果只是基于记忆和模仿,基于强化训练,那么“只是一个劣质U盘”。要学会研究,人的尊严和价值是“因为永远在创造 :能够把老的定律,老的知识,在一个新的领域应用”[4]。

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来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呢?

1、前期准备要全面、客观、深入、具体

数学教学设计前期的准备主要是指数学教师通过对某一节具体数学课的教学背景、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等情况的分析,进一步明确数学教学活动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制定数学教学目标。前期的准备分析主要包括教学任务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和学情分析等几个方面。

2、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教学,因为学生的认知从迫切的需求中开始,思维在疑惑惊奇中启动,目标从问题情境中导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挖掘教材,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3、善于引导思考,自主探究

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引路者,要当好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为学生创造条件,使他们能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动脑、动手、动口,进行观察、思考、实验等活动,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学习的自主能动性。

4、教学过程应注重合作交流

合作学习能最大限度地促进自己和他人的学习。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启发、帮助、协作,各抒己见、大胆设想、大胆探索,从中发现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合作学习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沟通与交流的能力,而且有利于激发和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

5、例题的设计要典型、有梯度、有变化

数学例题的设计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培养思维能力,提高解题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例题设计要有代表性,要合乎学情,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要遵循思维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同时可以加强变式教学[5]。

数学核心素养是高中数学教学中应当特别关注的问题,也可以说是高中数学教学的灵魂。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潜移默化,逐渐渗透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知识和技能教学的同时,有意识地在体现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6]。

数学核心素养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培养方式和培养目标,具有一定的持续性。从学生的纵向发展来看,数学核心素养的获得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需要不同阶段的教育合力培养;从学生的横向发展来看,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一生的学习中,不断更新变化的动态系统,随着学生人生阅历的丰富和自身发展的需求,数学核心素养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在小学阶段,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归纳猜想能力,那么与之相关的数学知识就成了这个阶段学 生需要掌握的核心知识,需以这样的核心知识作为载体来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到了中学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这时学生所需的数学核心素养也会随之改变。在不同的阶段,学生随着认识数学的角度和方式的多样化,对数学本质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其数学核心素养也会更加趋于完善[7]。

综上可见,这就正是我们在当前所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即应当超出数学并从更为一般的角度去认识数学的学习与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特殊价值或主要作用;当然,为了很好地实现这样一个任务,我们又应注意超出各种具体的数学知识乃至各个具体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思想方法更为深入地去从事分析和思考。

素质教育发展至今,已经硕果累累,得到教育界内外的普遍认可,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学生的总体发展水平不够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够强,迫于升学压力,身心发展受到一定损害,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生存能力、心理素质等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经济变革的要求,不能很好满足国际竞争的需求等。因此,只有改变思路,才能突破教育改革的瓶颈,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系应以素质教育的成果为基础,通过丰富和完善素质教育命题,将教育改革推向一个高质量发展阶段。参考文献

[1]杨叔子,余东升.素质教育: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思想一大硕果[J].高等教育研究,2009(6).[2]柳夕浪.从“素质”到“核心素养”[J].教育科学研究,2014(3).[3]马云鹏,张春莉.数学教育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99. [4]陈敏.聚焦数学核心素养——第六届中国小学数学教育峰会综述.[5]郑毓信.《数学课程标准(2011)》 的“另类解读” [J].数学教育学报,2013,22(1):1-7. [6]黄志诚.重视知识发生情境培养数学核心素养[J].数学之友,2016,(8):31 -33. [7]郑毓信.聚焦“数学核心素养”[J].小学数学教师,2016,(3).

第三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它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模型思想。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而良好的计算能力更是学生今后生活、学习和参加社会活动所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所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将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数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研究的理论

1.建构主义理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学习过程要增进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使其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完善对事物的理解。

2.心理学理论依据。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材里的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东西,而学生的认知结构是知识结构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学生是能动的主体,他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吸收、同化新知识,充实、完善原有的认知结构,组成新旧知识统一的、新的认知结构。“注重学生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方法”由于重视了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充实原有的认知结构,学生不仅学会了自己去“发现”知识,而且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能力。

3.现代教育学理论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主导的作用很重要。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否积极参加,对于教学效果有极大的影响。在计算教学中,教师绝不能满足于把计算法则,公式讲清楚,而应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理解算理,熟练掌握计算能力。

三、研究的必要性

1、计算在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实际中的作用

数与计算是人们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实际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计算充分体现出其基础性和工具性。因此,在小学阶段学好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对学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2、计算的学习对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作用

计算是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充分体现了人类思维发展的过程,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有效的计算教学,能很好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3、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之一,也是人全面发展的需要,它对于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全民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迫切需要。

四、研究目标

1、探索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方法、技巧以及学生计算训练的方式方法,切实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2、激发学生在计算上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计算的灵活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校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3、培养学生专心、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和认真审题、细心计算、规范书写、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特别是在计算课的教学中,注重计算与应用的有机结合,努力营造学生喜欢的数学计算课堂,在创造性的开发学习资源、设计情境及探究的过程中,实现教师专业的自我成长。

五、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探索一种比较有效的计算教学方法。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要从学生的数学学习出发,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调适契合,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

2、开放性原则:开放教学空间、开放教学过程、开放教学内容,努力形成“大数学”、“大课堂”的格局。把学生学习的视野、活动的空间引向广阔的大千世界和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升境界。

3、发展性原则: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研究者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用发展的战略眼光对待课题研究,注重学生数学活动中的理解、体验、表达、实践、评价等,让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4、平等性原则:研究者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在学习上取得成功,都有潜质有待开发,都是值得尊重和关怀的,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

5、实践性原则: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去发现和理解算理,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并能运用新学的计算知识与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促进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发展。

六、研究内容

1.小学数学课中情境教学资源的开发

(1)、在课堂中该为学生提供怎样的具体活动情境和学习资料(2)、在数学计算课中如何把教学内容和情境有机结合起来 2.小学数学计算课中的方法多样化教学

(1)、怎样给足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去理解算理、研究算法(2)、怎样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算理进行数学计算,找到多样化的算法(3)、怎样引导学生去比较、验证,发现最优化的方法 3.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1)创设情境,提取信息

(2)提出问题,尝试列式(3)组内交流,探究算法

(4)组间交流,理解算法(5)归纳小结,明晰算法

(6)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4.加强学生计算训练方式方法的研究。探究怎样训练提高学生的口算、笔算、估算能力,并达到一定的速度。

5.计算教学中有效练习的设计。

七、研究措施

1.对小学数学计算课上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1)总结在计算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对在计算课堂中实施“创设情境,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尝试列式——组内交流,探究算法——组间交流,理解算法——归纳小结,明晰算法——巩固练习,应用拓展”教学的可行性进行估测。

2.小学数学计算课上教学资源的开发(1)、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场景资源的开发。A、创设具体的生活情景。B、创设有趣的活动情景。C、创设积极的游戏情景。D、创设有趣的故事情景。E、创设良好的探究情景。(2)、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资料 A、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资料。B、为学生提供实践应用的学习资料。C、为学生提供小组合作的资料。

3、在实施计算教学后的学生调查和案例分析

对实验学校数学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计算状况进行调查,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如何提高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具体有效的教学方法。

4、计算教学在课堂实施后的反思与总结

结合课题研究,在计算课上实施“创设情境,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尝试列式——组内交流,探究算法——组间交流,理解算法——归纳小结,明晰算法——巩固练习,应用拓展”的研究。教学后对某一课例,某一教学阶段进行反思和总结,边实践,边总结,边完善,边提高。

八、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各种途经查阅、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关注国内外计算教学的历史成果和最新动态。

2、调查研究法。通过访谈、问卷等方式了解当地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进行归因分析。

3、个案研究法。根据老师在计算教学中的某一个教学设计、某一个课例、某一个教学片段或学生的学习状况等进行个案研究,最终提炼出共性的结论。

4、经验总结法。对收集、积累的资料进行全面的整理、归纳、分析,总结出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

九、研究步骤

1、第一阶段(2011年10月——2011年12月):

建立课题组,收集有关文献资料、报刊杂志作为课题实施的参考资料,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在计算课堂中实施“创设情境,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尝试列式——组内交流,探究算法——组间交流,理解算法——归纳小结,明晰算法——巩固练习,应用拓展”教学的可行性进行估测。

2、第二阶段(2012年2月——2014年元月)

课题组教师按照实验方案进行课题研究。组织课题组成员集中备课、上课、并探索“创设情境,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尝试列式——组内交流,探究算法——组间交流,理解算法——归纳小结,明晰算法——巩固练习,应用拓展”教学模式的可操作性与实效性。在实施阶段边实践,边教研,边总结,及时整理研究数据和资料,写出教学心得及相关论文、案例。组内成员经常交流研究情况,优化研究过程。

3、第三阶段(2014年2月——2014年4月)

课题总结阶段,汇总资料,认真总结研究情况,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鉴定。

十、成果形式

阶段性成果:实验报告、优质课、论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反思、阶段小结等。终结性成果:结题报告、专题研究文集

十一、研究组织

顾问:蔡福山

林培育(市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教研处教研员)负责人:许志达

成员:陈小查

吴乌楼 杨鸿婷 朱永龙 曾婉宜

吴思聪 黄宏 许海沙 柯雪芬 许婉珊 柯建雄 许春晓张幸福

第四篇: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及对策

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

及对策

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及对策

吴思锐,何卫红,张曼,高雅琦

(南京邮电大学,江苏南京210023)

摘要:论文基于大数据的背景设计调查问卷,对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进行了调研,发现目前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整体较好,不同年级学生的信息素养存在显著差异,但是没有发现专业和性别的显著影响。论文对提升信息素养的教育水平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信息素养;大数据;实证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是省级大学生创新

训练计划(SYB2014019)、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JGLX12_046)、南京邮电大学教育规划课题(GJS-XKT1204)、南京邮电大学教学改革课题(JG00114JX1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吴思锐,南京邮电大学学生;何卫红,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曼,南京邮电大学学生;高雅琦,南京邮电大学学生。

自20世纪60年代进入信息社会,信息化、知识化、网络化程度不断加深,信息社会对人才提出了包括信息素养在内的一系列要求。信息素养的培养关系到每个社会成员在信息化社会中的立足于发展,因而引起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1]。进入2012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的选择、获取、加工处理等直接影响到知识更新及科技成果的转化。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后备军”,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对于大学生在大数据时代

获取有效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创造应用信息等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信息素养概念界定及研究概述

1.信息素养。信息素养的概念最早是由时任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的Paul Zurkowski于1947年提出的。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的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与技能”,后来又将其解释为“人们在解答问题时利用的技术与技能”[2]。但是信息素养的概念并非一成不变的,不同学者和群体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与研究目的定义了诸多概念。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把信息素养定义成“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拥有寻找、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3]。纵观国外信息素养的研究,不难发现研究重点逐渐由信息技能转向更为综合的信息基本素养。

2.国外研究现状。国外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便对信息素养进行研究。1995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和教育传播与技术委员会制定了涵盖信息技能、独立学习和社会责任的学生信息素养九大标准。2004年1月全美大学及研究型图书馆协会ACRL正式通过了“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标准”,提出了针对美国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的5大标准及22项性能指标。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一是对于大学生信息素养概况的研究,二是研究信息素养与高校图书馆之间的关系,三是根据国家、专业、年级等进行有针对性的信息素养培训。

3.国内信息素养的研究。我国很早就重视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近年来,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国内学者对信息素养的研究取得新进展,如2007年霸桂芳结合大学生教育的主要特点,提出高校应通过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及大学生自身特点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4];2011年吴晓伟根据应用型本科大学生人才培养规格和特点设计出了面向应用型本科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量表[6]。但是目前国内对于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一方面,研究的内容

与主题主要局限在大学生信息素养与高校图书馆教育之间的关系、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的简单分析等方面。另一方面,研究集中讨论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策略等方面而较少结合当下时代背景。本研究从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出发,结合大数据时代背景,同时考虑移动互联网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深刻影响,对于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进行调查,探索大数据与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关系,找到影响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

二、研究方法及样本说明

1.研究方法。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等形式,调查南京地区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再通过SPSS19对问卷进行分析研究大学生信息素养在专业、性别、年级方面的差异,以期为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提供可行性的策略。

2.样本。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向位于南京市仙林大学城的高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南京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

师范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发放问卷500份,实际回收问卷482份,按照剔除有缺失数据,剔除答案排练完全一致问卷的原则获得有效问卷406份。

三、量表设计

综合国内外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结合大数据时代背景,笔者把大学生信息素养划分为信息意识、信息需求、信息知识与技能、信息伦理与道德四个维度进行研究。量表题项根据五级Likert回答,分别为非常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完全不同意。

1.信息意识。信息意识作为信息素养中的关键一环,指个人对于信息的敏感程度,是整个信息素养的前提。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会面对众多数据,具备敏锐的信息意识可以帮助大学生将众多的数据转化为相关的信息。信息意识分量表的设计从其定义出发,分别从学生对信息类课程的态度、遇到专业问题时的解决方法、对于高校图书馆检索课程的意见等出发设计。

2.信息需求。信息需求能力主要测量学生能否用总结概括性语言提炼自己所需信息、知晓常见信息源的类型、内容特点、获取条件,将信息源与所需信息相匹配的能力[7]。在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信息需求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休闲娱乐”、“学术学习”、“生活服务”三个方面。信息需求分量表从信息需求的定义出发。分别考量大学本科生在学术学习时对常见信息源的掌握情况和其对高校开设相关信息检索课的需求状况。

3.信息知识与技能。信息知识与技能是大学本科生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细分为信息知识与信息技能两部分内容。信息知识是指与信息有关的理论、知识与方法,是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信息技能则是大学本科生信息素养的核心。在大数据时代,信息成几何级数增长,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作为国家建设主力军的大学生,每天都要面

对各种形式的信息,既包括传统的结构化数据,又包括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半结构和非结构化数据。同时,大学本科生应该掌握一定的文献检索技能、数据分析技能,熟练掌握国内外网络数据库及网络下载工具等。

信息知识与技能分量表从检索技能、网络下载技能、数据库技能、数据分析技能等方面对于大学生信息信息知识与技能进行了考量。

4.信息伦理与道德。信息伦理与道德,是指个体在信息社会应该具备的判断和辨别信息,正确传播信息的能力。它要求个体在国家法律和公民社会道德规范允许范围内进行信息的应用与创造,不得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侵害社会和他人合法权益。为了得出大学生信息伦理与道德的现状,笔者从其定义出发,结合现实生活中大学本科生遇到的实际情况,如贴吧论坛讨论、网上搜集资料、网络音乐下载、学术论文写作,进行此维度问卷设计。

5.大数据。大数据通常用来形容大量的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大学生作为一个求知群体,与信息的关系日益密切。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大学本科生对微信、QQ等社交软件的使用频率骤增,利用移动互联网订购火车票、查找旅游目的地信息等已不是新奇事。在大数据时代,大学生会面临更多挑战,能否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有效信息并进行应用创造显得格外重要。

四、实证结果

1.信度和效度分析。(1)信度,本研究中信息意识,信息需求,信息知识与技能,信息伦理与道德四个分量表的CronbachA 系数分别为,。总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信度较高。(2)效度,按总均分高低排序,前27%记为组1,后27%记为组2。通过对组1和组2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每一题的sig.值都在以下,可见每一题都具有较高的

区分度,从而整张问卷都具有较高的区分度,所以问卷的结构效度较好。

2.描述性统计。如表6所示,对406个个案的平均分进行描述统计,平均分的最大值为,最小值为,平均值为,标准差为。依据Likert五点法,结合均值,可知当前大学生总体信息素养较高。

3.影响因素分析。

(1)专业因素,如表7所示,不同专业大学本科生信息素养差异不大。按照专业分组,利用多独立样本检验,可知不同专业大学本科生信息素养渐进显著性为,远大于,佐证了描述性统计的分析结果。

(2)性别因素,本研究发现男女生信息素养并无显著差异,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男生信息素养总均分为,略高于女生的总均分。

(3)年级因素,本研究发现不同

年级大学本科生信息素养具有显著差异,年级越高,信息素养得分越高。按照年级分组,利用多独立样本检验,显示渐进显著性为,小于,可见不同年级大学本科生信息素养具有显著差别。再根据描述性统计结果,可知大

三、大四学生信息素养得分均值为,大二学生得分均值为,大一学生得分均值为,验证了信息素养的年级差异。

4.大数据与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关系。为了得到大数据与大学本科生信息素养的关系,笔者通过双变量相关分析,得到两个变量的Pearson系数为,远大于0,呈正相关;且显著性概率为,小于。可见两者的相关性较为显著,可以理解为信息素养较高的大学本科生,对于大数据的把握也较深。

5.研究结论。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整体较好,但是信息技能水平较低,不同年级学生的信息素养存在显著差异,但是没有发现专业和性别的显著影响。

五、对策及建议

1.建立大学生信息素养标准。信息素养的概念自提出以来就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持续关注,但是目前信息素养的内涵及教育范围等还没有一个普遍的标准。为此,应该成立一个全国性的高校信息素养研究组织,制定相关培养标准,针对目前大学生信息意识不强、信息技能较弱的现状开展专门培训,着力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以适应大学生在大数据背景下发展的需要。

2.开展高校图书馆信息技能培训工作。开展图书馆信息技能培训工作,首先应该对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教师应该探索多种教育手段,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并结合一些通识课程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科研能力。与此同时,高校图书馆应该定期开设文献检索课、专题讲座等,在学校形成一种信息化氛围。除此之外,还可以用一些信息化手段,如微信平台等,介绍相关知识及预告专题讲座,使其可以惠及更

多的大学本科生。

3.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观念。在大数据时代,信息成几何形增长态势,知识更新迅速,大学生应该积极树立自主学习观念,通过多种渠道获取自己所需信息,提高专业知识储备,扩大自身知识面。通过访谈调查,大学本科生前往图书馆的主要目的是自习,而非阅读大量书籍。针对这一现实问题,相关职能部门应该着力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观念和终身学习观念。

4.培养方案增设相关课程。我国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一直受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影响而发展缓慢,培养出来的本科生动手能力不是很强。高校应该开设相关课程,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开展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理论加实践的教学方式,使大学生可以熟练掌握常见信息检索检索方法,逐步提高信息技能。

参考文献:

[1]郭玮。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状

况调查与分析[J].图书与情报,2013,(6):119-122.[2]汪慧芳。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群文天地,2010,(10):74-75.[3]陈文勇,杨晓光。高等院校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标准研究[J].情报科学,2000,18(7):611-613.[4]霸桂芳。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内涵与培养策略研究[J].教育探索,2007,(2):15-16.[5]马费成。案例研究:武汉地区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09,(1):24-29.[6][7]吴晓伟。面向应用型本科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量表设计研究[J]现代情报,2011,(8):73-78.

第五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研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研究

摘要:近年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这种背景下的教育改革,需从根本上体现学生全面发展需求,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提高总体教学水平。下面,本文从学生核心素养含义、本质角度出发,阐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措施。

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核心素养;培养措施

目前,我国正处于课程改革的主要阶段,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也在不断深入,这就需要不断吸收外来优秀文化,提高文化素养,加快学生的成长速度。学生状态是体现学校教学质量、水平的关键,加强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对于提高总体教学水平来说,作用显著。

1、核心素养的含义、本质

现如今,我国大多数学校都将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作为主要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加快了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力度。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我国各个组织均制定了培养模型,便于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2003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构建了一个框架,该框架将人和工具、人和社会、人和自己作为主要内容,可直接传授相关知识、技能,为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自欧盟建立以来,不断将核心培养的培养作为发展理念,希望通过核心素养的培养替代传统的读、写等能力,加快课程改革进度,提高教学质量。一般来说,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学习能力、信息素养、创业精神、母语等体系,每个体系都能从技能、知识、态度等角度详细描述。从另一方面来说,核心素养具备迁移性、整合性等特征,主要强调相应能力的培养,但并不能否定传统技能,而是将其作为培养核心素养的基础。

[1]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措施

国家根据教育改革所制定的相关制度、纲要中提出,教育改革的主题是以人为本、加快素质教育速度,工作重点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同时,还需实现创新学生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教育部门将提高各个阶段的学生核心素养,明确应具备的相应能力作为关键,认真、详细的解读文件规定、需求,从而确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目标。

为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我认为可通过课程整合,再辅以教学、德育等核心素养实施。所谓的课程整合涉及各个学科,如: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数学素养、语言素养等,课程整合是目前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改革不断深入过程中需积极整合相应课程,便于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际教学过程中需合理、有效的运用探究、合作性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如:基础教育课程中引入新型的教学方式,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主,该教学模式是将学生作为教学主题的模式,通过此种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帮助老师制定因材施教式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健康成长[2]。

比如在教学课堂中,改变教师主讲的形式,让学生查找资料,自主学习,在课堂中给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小组自主讨论和学习来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再者,在学习本章内容后,让学生根据话题做相应的报告或宣传报,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来创新。从而提升创新能力。

笔者还认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背景的影响下,在对教学方法进行选择时,通常需结合教学的艺术性、科学性。一般来说,教学有法,但却不存在定法,教学方式的选择中,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只要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保证相应课堂的教学就具备真实性、科学性,就是基础教育课程中较好的教学方法。在基础性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影响下,人们大多联合各种教学方法,将学生作为整个教学主体,让学生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学到相应知识,实现教学目的;核心素养中的德育将道德教育作为核心,不但包括政治、心理上的教育,还包括思想品德上的教育,进而形成相对完善、持续性的教育模式[3]。实际课堂教学中需重点突出德育素养的培养,在学习相关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如:在学习有关动物的话题时,教授学生学习的不仅仅是动物的习性和特点,更应该教授学生学习保护它们,与它们和平共处的道理。从而进行知识上到情感的升华。这不但是新课标下对基础性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整个教学中规律性的需求。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该过程中老师需充认真、耐心的等待学生的成长,充分把握学生情感、知识上的发展规律,引导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养成道德行为。

此外,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还需提升教师队伍素养,如:专业性素养、基础性素养的提升。所谓的基础性素养主要包括:体现教师的工作责任心、自我发展取向,只有教师的素养呈现出全方位,才能充分展现其人格上的魅力,便于更好的在教学中影响学生;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在知识学习、成长中提出各种问题,需其具备专业、扎实的知识素养。简单来说,老师从知识发展状态出发,深入探究研究成果,掌握音乐、历史等学科知识[4-5]。成为多方面的人才。只有学生、教师掌握相关知识,才能保证教师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是在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中体现出创新性,实际的教学、学习中扩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进一步扩展学生思维,这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中必须具备的重点。当然,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还需进行心理学、教育学知识的讲解,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体现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教学质量的主要指标,掌握此种知识对学生情感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3、小结

综上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背景的影响下,对课堂教学、教学质量、教学水平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需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便于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现代化教学手段,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学生核心素养含义、本质的调查,发现核心素养的培养可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故而,需加强核心素养培养措施的探究力度,从整合教学课程、注重教学方式的选择、道德教育等措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这也是我们在今后教学中要注重和加强的一个重要内容。核心素养将是未来课堂教学中最重要而且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任学宝,董莉,周丽婷,等.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育人模式新探[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5,(14):45-48,49.[2]熊福建,王金涛.成长在“问学”路上--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程深度建构与教学改革实验[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6,(4):13-16,17.[3]辛涛,姜宇,王烨辉,等.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构[J].基础教育论坛,2016,(9):34-37.[4]周丽军.课程改革新方向:基于“核心素养”[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3):3-5.[5]曹阳,张霞,高捷,等.通识教育中生命科学素养教育初探[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1,01(1):16-20.

下载《大数据背景下农村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数据背景下农村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核心素养月背景下对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

    《核心素养月背景下对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心得体会 南关小学 宋海芳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的发展,......

    大数据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大数据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互联网的普及应用使得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变得更加快捷,海量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可以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更加准......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王石磊 陈 楠 (江苏省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摘 要:当今时代,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的传递和交换越来越频......

    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

    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 作为IT产业的最新演进成果,大数据已成为一系列可能改变未来生活和企业发展技术的基石,成为影响城市、企业管理决策的关键。而随着中国城市化建设......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近年来,“核心素养”成为了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方向标,引领着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要明确核心......

    培养数学核心素养(5篇模版)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

    浅谈怎样培养高中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怎样培养高中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李 智 勇 一、语言能力的培养要通过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等方面的培养。在课堂上教师要通过各种形式讲授语言知识,是学生掌握大量的语音、词汇、......

    试论当代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试论当代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摘 要:高中英语的学习,重在培养学生对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而其中阅读能力显得尤其重要。阅读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可......